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的知识应用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的知识应用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的知识应用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速的知识应用

第一节 光沿直线传播 光速

知识应用

影的形成

1、演示实验:

2、形成原因:光源发出的光照在不透明物上,在不透明物后面的屏上形成影,不受光的照射的部分叫本影,受到部分光源的光照射的区域叫半影。

如图1、图2所示

3、分析日食、月食现象

1)用挂图

2)教师在黑板上画

演示地球上的人如处I 区看到日全食,如处Ⅲ区看到偏食,如处Ⅱ区看到日环食时,可以将粉笔放在I 、Ⅱ、Ⅲ区中某一点,用尺子与该点相切画直线,即可演示处出人眼可看到太阳哪部分发出的光,即看到什么现象。

月球完全处于地球的本影区,则背对太阳地球上的人,看到月全食,月球部分进入地球S 1 S 2I :为本影区 I :为本影区,Ⅱ:半影区 太

月亮

Ⅲ Ⅲ Ⅰ Ⅱ I :月亮的本影区 Ⅱ:月亮的本影区的延长线 Ⅲ:月亮的半影区

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1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1.(2005年·泰安)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眼睛向小洞逐渐靠近,看到外面景物范围 ( )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先变大后变小 2.(2005年·十堰)我国加入“世贸”后,民族汽车工业发展迅猛,已步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行列。观察发现,小汽车前面挡风玻璃并不是竖直安装的,其主要原因是( ) A .为了美观 B .可以有效减小外界噪声干扰 C .扩大视野 D .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不在车的正前方 3.(2005年·扬州)如图l —2—8所示,魔术箱内有一个,平面镜,从P 处放入一物,箱中不见物体;换从Q 处放入,箱中却见两个物体,在右图中作出平面镜及物体AB 在魔箱中所成的像。 图1—2—8 4.(2005年·资阳)星期六晚上,月亮非常明亮,雨后的路面上有一个个小水坑。小王要到小明家玩,为了不让小王踩到水坑,请你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以提示小王( ) A .月亮在身前时,亮的地方是水坑 B .月亮在身后时,亮的地方是水坑 C .不论月亮在身前还是身后,不亮的地方都是水坑 D .不论月亮在身前还是身后,亮的地方都是水坑 5.(2005年·临沂)请你仔细观察,说出图l —2—9中所隐含的物理知识。(至少说出三点)

6.(2005年·舟山)下列四种情况中属于反射现象的是( ) 图1—2—10 7.如图1—2—11所示,一束太阳光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我们能看到耀眼亮光的位置在 ( ) A .a 处 B .b 处 C .c 处 D .d 处 8.如图1—2—12所示是一时钟在平面镜中的像,那么此刻的实际时间是 A .1点20分 B .11点20分 C .10点20分 D .10点40分 9.黑板上同一个字,有的座位上的同学看得清楚,而有的座位上同学看不清楚,其原因是 ( ) A .教室光线亮度不够 B .黑板产生镜面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 c .黑板产生漫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 铅笔好像在水 面上折断了 B 叉鱼时要对准看 到的鱼的下方 A . 看到地上不发光的物体 C 透过玻璃砖看到 钢笔“错位”了 D 图1—2— 1l 图1—2—12

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总结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注意: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光的本质是电磁波。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 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实 像增大;光凭靠近小孔,实像减小; 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 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 常见的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 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 孔的形状无关。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 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8m/s=3×105m/s; 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

(完整版)《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后安中学李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具有爱心。 教学重点难点: 光的直线传播及其现象和应用。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结合精讲点拨的方法,无法演示的实验用课件展示。 实验器材: 激光笔、蚊香、去了底塑料瓶、喷雾器、火柴、盛有稀牛奶水的烧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看大屏幕,欣赏一座城市的夜景,问这座城市的夜景为什么会那么漂亮导入光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光源 1.指着城市的夜景问:这美丽的光从哪里来?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什么叫光源并让学生例举知道的光源。 学生回答。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提出月亮、眼睛是不是光源(学生回答然后指出它们不是光源) 2.让学生讨论给光源分类。像太阳、萤火虫、水母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像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白炽灯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二)光的传播

1.提出问题 (手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射向天花板。)老师提问:光从激光手电发出来之后是如何传到天花板上去的,它的路径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经验或感性认识提出自己的猜想。 2.猜想 学生自由猜想。 老师把学生不同的猜想写在小黑板上,接着提问:那么怎样检验我们的猜想的正确性呢? 这样一来就自然过渡到进行实验. 3.设计并进行实验 因为空气太稀薄,如果把光直接的射向空气的话是看不到光沿直线传播的。让学生讨论得出解决的方法。 学生自由讨论. 老师让学生利用讲桌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光在空气、水中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并让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好。 学生做实验,(老师提醒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学生实验后的讨论交流,然后让学生上来演示实验。 老师请学生思考验的时候,光是在什么介质中传播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光是在空气中、水中、传播的,是同一介质,所以我们说“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首先要在同种介质中,而且是均匀的。 4、得到结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同时与声音的传播进行比较,知道光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三)光线 老师介绍: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物理学上就用一条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用箭头代表光的传播方向。我们把它具体地抽象成物理模型,就叫做光线。这样的简单的表示方法就是我们物理学中的常见的模型法,体现了我们物理学的简单之美。:\ (四)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 老师利用一根竿立在屏幕前让学生猜一成语-----立竿见影,从而提问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个别回答 老师总结影子是光在传播过程当中遇到不透明物体,在不透明物体的背后形成的一片阴暗区域。影子形成来可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利用幻灯片播放影子的形成) 提问:生活中还哪些现象能够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呢?再请哪位同学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日食和月食(利用幻灯片讲解)。

初中物理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_初二年级物理上册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_初二年级物理上册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点 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在发光时进行着其他形式的能与光能之间的转化。 2.介质 光能够在其中传播的物质称为介质。 3.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4.光线、光束 在研究光的行为时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有向直线,称为光线。有一定关系的一些光线的集合称为光束,如平行光束、发散光束等。 5.影 光源发出的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明,在背光面的后方形成了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影可分为本影和半影。 (1)本影,光线完全照不到的区域。 (2)半影,只有部分光线照射到的区域。 如果是点光源,只形成本影。如果不是点光源,一般会形成本影和半影。 6.日食和月食 (1)日食,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在中间。 当地球上在月球本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的整个发光表面时,这个地区的人就可看到日全食。 在月球半影区里的人,只能看见太阳某一侧的发光表面,这就是日偏食。 在月球本影延长的空间里的人看不到太阳发光表面的中部,只能看到周围的环形表面,这就是日环食。 (2)月食,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 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区域时形成月全食。当月球有一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域时,形成月偏食。 需要注意的是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区时,并不发生月偏食,只是月亮的亮度有些减弱。 (3)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无论日食还是月食,都是在地球上观察到的。但是,发生日全食时地球上只有一小区域内的人可以看到,而发生月全食时,面向月球的半个地球上各处可以同时看到。这是因为月球本影的长度约等于月球半径的57~59倍,而地球和月球的距离约等于地球半径的55~67倍,月球的本影只落在地球上极小的一个区域内。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本影里发生月食时,地球本影的长度约等于月球半径的216倍,远远超过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所以,月食时凡面向月球的半个地球上的人均可同时看到。 7.光速 光传播得很快,但光速是有限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0×108m/s。由于光速很大,要测定光速,就必须利用很大的距离,或者准确地测出很短的时间间隔。天文学中的长

光的传播教案设计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光学开篇的第一节,涉及光的产生和传播,其中光的传播包括传播规律、直线传播的应用、传播速度等方面内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是几何光学的基础,是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必备的基础知识。光线是一种理想模型,通过光线教学,可以初步培养、训练学生利用物理模型来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光这个名词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从小就接触到各种形形色色的光现象,但由于缺乏切身感受和直接经验,他们对光的传播规律的印象只是生活中的一些感性和片面的认识,认为光要么沿直线传播,要么发生反射,而对于光在同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不容易理解。为此,教学中应设计好相关实验,为学生提供亲身经历,主动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在实验事实基础上,帮助学生全面的理解光的传播规律。考虑到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简单问题的愿望和能力,本节课在体验过程中设置了一些具有相当难度的问题,为学生挑战难关,获得成功喜悦创造了环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小组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并会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 (2)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一些现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在空气、水、果冻等介质中的传播,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演示“影子”“小孔成像”等实验,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光现象。 (2)有将光的传播规律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难点:如何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四、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 教学策略:实验探究、自主构建相结合,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结合。 学习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结合,小组反馈、动态评价相结合。

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的例题及其解析

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的例题及其解析 【例1】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A B 答案:同一直线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倒立 解析:紧紧抓住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来分析本题。 【例题2】如图所示,能解释“手影”形成的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平面镜成像 答案:C 解答: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无法绕过手而射向后面,所以形成了影子。 【例题3】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 答案:A 解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3)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和水中“倒影”就是具体应用;(4)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A正确;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B错误; 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错误。 1

初二光学知识点整理

光学知识点知识点整理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2、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按形成原因分,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例如,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等,人造光源有如蜡烛、霓虹灯、白炽灯等。 ●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或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 不需要介质。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小孔成像、井底之蛙、影子、日食、月食、一叶障目。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①激光准直. 排直队要向前看齐. 打靶瞄准 ②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 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 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 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1 2 3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 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像可能放大,也可能宿小。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小孔成像原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证明像长和物长之比等于像和物分别距小孔屏的距离之比。 4、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光线是假想的, 实际并不存在) 5、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 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6、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1)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 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2)光年是长度的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1年时间所走的路程,1光年=3×108 米/秒×365×24×3600秒=9.46×1015米 注意:光年不是时间的单位。 二、光的反射 1.反射:光在两种物质的交界面处会发生反射。 2.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3.探究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4.【设计实验】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 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2-2所示。 5.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全反射

练习三十四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全反射 选择题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1. 某台钟钟面上没有数字,只有刻度线.图示是从平面镜里面看到的钟的像, 则此时指针指的时刻是( ) A.1点20分 B.11点20分 C.10点40分 D.10点20分 答案:C 2.在没有月光的夜晚,一个池面较大的水池底部中央有一盏灯(可看做点光 源),小鱼在水中游动,小鸟在水面上飞翔.设水清澈且水面平静,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小鸟向下方水面看去,看到水面中部有一个圆形区域是暗的,周围是亮的 B.小鱼向上方水面看去,看到水面中部有一个圆形区域是亮的,周围是暗的 C.小鱼向上方水面看去,可以看到灯的像,像的位置与鱼的位置无关 D.小鸟向下方水面看去,可以看到灯的像,像的位置与鸟的位置无关 解析:小鸟、小鱼看到的都是灯的像,而不是圆形区域;小鱼看到的是反射成像,像与物以反射面为对称面,像的位置与小鱼的位置无关;小鸟看到的是折射成像,像的位置与小鸟的位置有关 答案:C 3.一人从街上路灯的正下方经过,看到自己头部的影子刚好在自己脚下.如果此人以不变的速度朝前走,则他头部的影子相对于地的运动情况是( )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 C.变加速直线运动 D.无法确定 解析: 设灯高为H ,人高为h ,如图所示.人以速度v 从O 点经任意时 间t 到达位置A 处,即OA =vt .由光的直线传播知头影在图示B 处, 由几何知识得: h H =AB OB =OB -OA OB OB =H H -h ·OA =H H -h vt 故头影的速度为:v ′=OB t =H H -h v 因为H 、h 、v 都是确定的,故v ′亦是确定的.即头影的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 4.一光线以30°的入射角从玻璃中射到玻璃与空气的界面上,它的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90°,则这块玻璃的折射率为( ) A.0.866 B.1.732 C.1.414 D.1.500 解析:作出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如图所示.θ1为玻璃中的入射角,θ1′为反射角,θ2为空气中的折射角.根据折射率的定义和光路可逆原理可求解. 由光的反射定律可得: θ1′=θ1=30° 由几何知识得: θ2+θ1′=180°-90°=90° 则θ2=90°-θ1′=60° 光从AO 入射后从OC 折射出,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如果光从CO 入 射一定从OA 折射,这时空气中的入射角θ2,玻璃中的折射角为θ1,所以 有:

光是怎样传播的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小学邵文春 【设计理念】 本节通过让学生们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文字、实物),知道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的光源。通过对资料和实物的分析,还可以得到光源的共同特性──发光体。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让学生明确──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教材中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的图,示意性展示了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教材以声音在空气中速度大小为基础,从“光的传播比声音快”的感悟中,了解光的传播速度。“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作为“科学世界”内容给出,以弘扬科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用光速的知识理解自然世界,拓展性地理解一些天文知识,了解最大的长度单位──光年。 以探究光的直线传播条件为核心,重视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是处理本节课教学内容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从教学模式上突出“探究”,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将“光的传播”作为探究课来处理,可以强化课题的方法教育功能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将本课题的教学变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课。设计引入课题从常见的“人眼看物体”开始讨论,以激发学生认识光的兴趣并对学生进行劳动创造人类文明的思想教育。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研究,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对于一些抽象的物理现象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化,让学生从直观的物理现象中自行探究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充分展现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 =3×108m/s。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3.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三、教学资源 1.演示:水管玩具、小激光灯、手电筒、演示课件; 2.学生探究实验器材:小激光灯、果冻、吸管、水、蜡烛、手电筒、带孔的纸板、地球仪、乒乓球等。 四、教学过程

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总结

、光的传播 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月亮、钻石、镜子、影幕不是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注意: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光的本质是电磁波。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①小孔成像的条件: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孔到发光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 ②像的大小与发光体到孔的距离和像到孔的距离有关,发光体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光屏远离小孔, 实像增大;光凭靠近小孔,实像减小; 光屏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发光体远离小孔,实像减小;发光体靠近小孔,实像增大。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 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月球太阳地球 常见的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 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 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 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是理想化物理模型,非真实存在) 4、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包括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5、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X 108m/s=3 X 105 m/s: 6、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跑100m时,声音传播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时间可忽略不计)。

光学原理及应用

光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人类很早就开始了对光的观察研究,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远在2400多年前,我国的墨翟(公元前468—前376)及其弟子们所著的《墨经》一书,就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现在,光学已成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并在实际中有广泛应用.光学既是物理学中一门古老的基础学科,又是现代科学领域中最活跃的前沿科学之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按研究目的的不同,光学知识可以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利用光线的概念研究光的传播规律,但不研究光的本质属性,这类光学称为几何光学;另一类主要研究光的本性(包括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以及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通常称为物理光学。 一、光学现象原理 光的传播速度很快,地球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到达我们眼睛所用的时间很短,根本无法觉察,所以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认为光的传播是不需要时间的.直到17世纪,人们才认识到光是以有限的速度传播的。 光速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常量,科学家们一直努力更精确地测定光速.目前认为真空中光速的最可靠的值为

c=299 792 458 m/s 在通常的计算中可取 c=3.00×108m/s 玻璃、水、空气等各种物质中的光速都比真空中的光速小. (一)直线传播 光能够在空气、水、玻璃透明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叫做介质.在小学自然和初中物理中我们已经学过,光在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自然界的许多现象,如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都是光沿直线传播产生的.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因此可以沿光的传播方向作直线,并在直线上标出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物理学中常常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有的光源,例如白炽灯泡,它发出的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但是有的光源,例如激光器,它产生的光束可以射得很远,宽度却没有明显的增加.在每束激光中都可以作出许多条光线,这些光线互相平行,所以叫做平行光线.做简单实验的时候,太阳光线也可以看做平行光线.

物理光学辅导: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精解

物理光学辅导: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精解1.光源 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在发光时进行着其他形式的能与光能之间的转化。 2.介质 光能够在其中传播的物质称为介质。 3.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4.光线、光束 在研究光的行为时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有向直线,称为光线。有一定关系的一些光线的集合称为光束,如平行光束、发散光束等。 5.影 光源发出的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向光的表面被照明,在背光面的后方形成了一个光线照不到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影可分为本影和半影。 (1)本影,光线完全照不到的区域。 (2)半影,只有部分光线照射到的区域。 如果是点光源,只形成本影。如果不是点光源,一般会形成本影和半影。 6.日食和月食

(1)日食,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地球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在中间。当地球上在月球本影里的人看不到太阳的整个发光表面时,这个地区的人就可看到日全食,如图1-1中的a区。在月球半影区里的人,只能看见太阳某一侧的发光表面,这就是日偏食。如图1-1中的b区。在月球本影延长的空间里的人看不到太阳发光表面的中部,只能看到周围的环形表面,这就是日环食。如图1-1中的c区。 (2)月食,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区域时形成月全食,如图1-2中的a区。当月球有一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域时,形成月偏食。如图1-2中的b区。需要注意的是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区时,并不发生月偏食,只是月亮的亮度有些减弱。如图1-2中的c区。 (3)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无论日食还是月食,都是在地球上观察到的。但是,发生日全食时地球上只有一小区域内的人可以看到,而发生月全食时,面向月球的半个地球上各处可以同时看到。这是因为月球本影的长度约等于月球半径的57~59倍,而地球和月球的距离约等于地球半径的55~67倍,月球的本影只落在地球上极小的一个区域内,如图1-1所示。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本影里发生月食时,地球本影的长度约等于月球半径的216倍,远远超过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所以,月食时凡面向月球的半个地球上的人均可同时看到。如图1-2所示。 7.光速 光传播得很快,但光速是有限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现象 §知识递进清单网§ §专题解读§ 考点1:光的产生与直线传播 【基础知识梳理】 (1) 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传播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光在其他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要快. ★ 重点提示: ①根据反射光而发光的物体不是光源,例如:月亮 ②光在一年的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成为光年,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巩固提高】 1、小明在课外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2、如图所示,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这主要利用了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曲线传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 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40m/s 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4、排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主要是因 为 A.光速极大 B.光沿直线传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 考点2:光的反射现象 (1)光线射到物体表面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改变方向后的光线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就是光的反射现象. (2)如图1所示,A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 ON 是法线;入射光线AO与法线ON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即 ∠AON为入射角;反射光线OB与法线ON的夹角叫反射角, 图1即∠BON叫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一束平行光线射到光滑平整的镜面时,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光束.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当平行光束照射到凹凸不平的反射面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向着不同的方向无规则散开的光束,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重点提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考点3: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探究过程 小名同学欲研究平面镜的特点,为此他准备了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玻璃板,一张纸,一把直尺,一个光屏,一盒火柴,并设计了下列方案: ①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②将相同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和蜡烛的大小关系。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含解析

专题3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一.选择题(共26小题) 1.(?广西)如图所示,能解释“手影”形成的是()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平面镜成像 【分析】手影是光在传播过程中,被手阻挡而形成了影子. 【解答】解: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光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无法绕过手而射向后面,所以形成了影子. 故选:C. 2.(?泰安)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 (3)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和水中“倒影”就是具体应用; (4)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 【解答】解: 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A正确;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B错误; 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3.(?泰州)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B.

C.D. 【分析】(1)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等; (2)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3)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光的色散; 根据四幅图中形成的原理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并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解答】解: A、立杆见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是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为7种单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 错误; 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故D错误. 故选:A. 4.(?贵阳)自然及生活中许多光现象都是由于光不同的传播特点而形成.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水中的倒影 B.阳光下的影子 C.水面“折断”的笔 D.放大镜中的景物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

初中物理光沿直线传播教案

光沿直线传播 一.教学目标: 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能解释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光直线传播规律。教学难点:对光直线传播条件的认识 三.教学流程: 分析与思考: 问题:`1、影子为什么会随手形而变化?2、为什么手的后面没有光?3、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吗?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图片2张) 活动2:你能用桌子上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光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沿直线传播呢?(问题4) 方法1:用红光笔发出光竖直照射盛有水的烧杯,观察光路。 方法2:向烧杯中加色拉油,再用红光笔竖直照射,再观察光路。 方法3:将红光沿纸面射过,观察光路 (1)水、色拉油、色拉油等物质叫做光的传播介质。光在这些介质中传播,这些介质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说光的直线传播需要什么条件? 结论:光在同种、透明、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思考:为什么要竖直照射,不可以从烧杯旁边照射呢? 光线:沿光的传播路径作的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知识应用: 1、解释自然现象(1)、现在你能解释影子的形成吗?(问题5) 因为光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透明)的物体,光的传播被挡住,在物体的另一面形成一个光不能到达的暗区,即形成影子。(图片:路灯下的影子.立竿见影. 手影.皮影戏。) (2)、日食、月食的形成(动画、图片)(3)小孔成像(动画) 思考:烛焰发出的光能把屏全部照亮吗?为什么?(问题6) 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只有通过小孔的光才能到达光屏,形成亮斑。亮斑的形状应该与烛焰相同,这称为像。 思考:像为什么是倒立的?(问题7) 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从烛焰上部发出的光只能射到光屏的下面,所以像是倒立的,与小孔形状无关,成像大小也可以改变(图)。 2.光直线传播在生活中应用:在晴天,我们常常可以在树荫下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小亮斑

初二物理光学知识点大汇总情况上课讲义

光学知识点大汇总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2、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按形成原因分,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例如,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等,人造光源有如蜡烛、霓虹灯、白炽灯等。 ●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或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 不需要介质。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小孔成像、井底之蛙、影子、日食、月食、一叶障目。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①激光准直. 排直队要向前看齐. 打靶瞄准 ②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 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 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 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1 3 2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 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像可能放大,也可能宿小。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小孔成像原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证明像长和物长之比等于像和物分别距小孔屏的距离之比。 4、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光线是假想的, 实际并不存在) 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5、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1)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 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2)光年是长度的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1年时间所走的路程,1光年=3×108 米/秒×365×24×3600秒=9.46×1015米 注意:光年不是时间的单位。 二、光的反射 1.反射:光在两种物质的交界面处会发生反射。 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2.探究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设计实验】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2-2所示。 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姓名 学校 日期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一、选择题 1、太阳、月亮、烛焰,其中是光源的是 ( ) A.只有太阳、烛焰 B.只有太阳 C.只有太阳、月亮 D.三个都是 2、如图1甲,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则它看到的像是乙图中的( ) 3、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4、图3所示是在镜中看到的钟面指针位置,则实际时刻是 ( ) A .9:30 B. 2: 30 C. 6:15 D. 12:15 5、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然后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 A .“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 .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 C .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D .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6.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 C .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 .平面镜可以成像,也可以控制光的传播路径 7.小宝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 A. 比他大的实像 B. 比他小的实像 C. 比他小的虚像 D. 与他等大的虚像 8.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B .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它的像变大 C .若把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则连线与镜面垂直 D .当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也远离玻璃板 9.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B 、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C 、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 、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的暗处是水 10.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无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对应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 B.镜面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C.漫反射中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D.入射光线彼此平行时,漫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彼此不平行 11.一束光线以30°角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增大2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A.100 ° B.120° C.140° D.160° 12.小汽车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 A.造型美观 B.减少外界噪音干扰 C.增大采光面积 D.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13、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一平面镜,欲使镜面前小球滚动方向与镜中小球移动方向垂直,那么镜面前小球滚动方向与镜面的夹角( ) A .90° B .60° C .45° D .30° 14.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 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 15.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物理知识,下列成语中的“影”哪个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A .杯弓蛇影 B .形影不离 C .形单影只 D .立竿见影 16.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温墙上的小镜子,这时看到被照射部分( ) A .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 B .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 C .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 D .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 17.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 B .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 .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 .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二、填空题 18.如图3,用步枪进行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瞄准点、准星尖和标尺缺口这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可以射中目标。这说明光 。 图6 图3 图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