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短期波动影响和长期均衡关系分析(上)

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短期波动影响和长期均衡关系分析(上)

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短期波动影响和长期均衡关系分析(上)
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短期波动影响和长期均衡关系分析(上)

由于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长期影响关系,货币供给的扩张或者紧缩最后都将在价格水平的膨胀或者收缩上体现出来。因此,在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的情形下,大多数政府都采取了收缩银根和提高利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以便达到治理通货膨胀的预期政策目标。紧缩性货币政策在抑制价格水平上升的同时,也对实际产出产生了收缩性影响。但是,当经济处于经济周期的收缩阶段或者经济中出现轻微通货紧缩时,通常所采取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应该发挥的对偶性作用却受到了质疑。积极货币政策的实际作用体现在对GDP的扩张影响上,但由于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在经济周期收缩阶段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对称性,这使得积极货币政策的实际扩张作用大大降低,直接促使宏观经济调控转向注重积极财政政策;积极货币政策的名义作用体现在对价格水平的扩张影响上,积极货币政策具有人为诱导通货膨胀的主观意愿。但是,在我国经济中即使采取了连续降低利率和降低资本市场流动性(借贷限制)等多种措施,由于出现了持续的轻微通货紧缩,货币政策的名义扩张作用也收效甚微。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迄今持续丁20多年的快速增长期。在几轮经济周期中,既发生过严重的通货膨胀,也出现过轻度的通货紧缩。如果认为严重通货膨胀是受当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作用的影响,那么所出现的轻微通货紧缩则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必然联系。事实上,我国从1998年开始已经注意到利用货币政策的扩张来诱发适度的价格膨胀,但价格变量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扩张效果,反而加剧了价格紧缩预期的形成。利用积极货币政策诱导通货膨胀的政策操作在日本等国家的经济中进行过大量实践,其结果大多不尽如人意。长期降低名义利率的政策操作结果是不仅未能刺激投资需求和诱导显著的价格膨胀,反倒引发了名义利率接近零水平时是否出现货币政策“流动性陷阱”的大量争论。

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实证检验,货币供给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短期脱节和长期关联,都必然要同现实经济环境联系起来。当经济出现正向供给冲击时,如果经济处于扩张阶段,货币供给增长率增加的效果将较快地体现在价格膨胀中,货币政策的长期价格膨胀效应在短期内就会呈现出来;当经济中出现反向需求冲击时,如果同时伴随着轻微的通货紧缩,那么实际经济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降低,较低的利率和价格水平将导致货币持有动机增强和名义经济活性降低,从而减弱货币与价格之间长期影响的发挥。由此可见,经济当中总供给和总需求偏离均衡水平将直接影响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稳定的影响关系。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调节和缺口将是我们分析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影响关系的基础。

二、具有实际和名义扰动的货币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关系模型

我们在对策论的框架下分析和描述货币政策的规则性和相机选择问题,从中推导出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短期和长期关联的基本模式。假设政策制定者具有双重的稳定目标,既要稳定产出水平,

又要稳定价格水平。假设产出的自然率水平为,通货膨胀率的自然水平为,则政府的政策损失

函数可以定义为:

我们在上述社会福利函数中假设了时变自然率水平,这是因为自然率水平是同现实经济条件相对应的,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应该具有不同的自然率水平。另外,时变自然率水平在估计方法上可以采取状态空间模型估计,也可以利用各种滤波方法将时间序列中的趋势成分作为自然率水平的估计。

为了描述上述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产出和价格作用效果,我们假设实际产出由总需求限制,此时可以采用Lucas类型的供给函数:

其中Yn表示经济中的潜在增长率水平。潜在增长率水平是与自然增长率水平不同的概念,潜在经济增

长率一般被认为是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的增长率水平,对应着现实经济的潜在经济产出规模;是时利用(t-1)所有信息所形成的通货膨胀率的理性预期。价格预期代表了产出的名义调整过程,而随机误差项U t表示经济中出现的需求(供给)冲击。反向需求冲击将降低当期产出水平,并且导致实际产出与自然产出水平出现偏离。

货币供给增长率可能出现与通货膨胀率的短期偏离,这种偏离主要是由产出扰动和货币流通速度扰动导致的。假设M t是货币供给量,Q t是产品数量,P t是产品价格,则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K t可以表示为

,对各个变量取对数,然后取对数货币变量的差分,可以得到利用相应的小写

字母表示的增长率序列。设,这时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产出扰动和货币流通速度扰动之间的关系方程为:

假设经济在前一个阶段处于自然产出状态,即:

则可以得到:

在上述公式中,无论是货币供给增长率,还是通货膨胀率预期,都没有对真实通货膨胀率产生一对一

的影响,都由贴现因子进行了尺度缩减。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公式(5)中的名义变量M t 和计出现相同规模的变化△,那么这些变化都将直接转移到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中,使得通货膨胀率

也发生幅度为△的变化,这是因为:,通货膨胀率函数是名义变量M t和的一阶齐次函数。

在约束条件(产出决定规则和通货膨胀率决定规则)方程(2)和(5)下,可以得到极小化政策损失函数(1)的最优相机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假设政策制定者事先知道产出扰动项U t,但无法事先观测到货币供给扰动项V t,这时极小化损失函数的最优通货膨胀率水平为(利用通货膨胀率的一阶条件):

最优通货膨胀率水平由产出偏差、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率的自然水平和产出扰动项等共同确定。如果能够外生给定这些变量的时间序列,便可以按照上述公式确定最优通货膨胀目标。如果通货膨胀率目标与通货膨胀预期是相同的,它们将完全结合在通货膨胀率的最优目标中。

私人部门中的经济个体在形成通货膨胀率预期时,无法获得关于产出扰动U t的信息,因为在大多数情形下,只有政策制定者知道这些信息。假设I t-1是(t—1)时可以利用的所有信息,则通货膨胀率的理性预

期满足:对(6)式两端取条件数学期望,可以得到:

整理上式可以得到通货膨胀率的理性预期为:

根据通货膨胀目标和产出稳定目标可以得到最优的相机选择性货币政策规则为:

执行上述货币政策规则,再加上货币流动速度上的随机扰动,则所形成的真实通货膨胀率水平为:

显然,在上述模型当中,货币供给增长率并不等于通货膨胀率,没有体现出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变化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两者之间的差距为:

上述货币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差异表明,货币政策制定者在执行具体政策规则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货币政策的名义目标,也必须将出现的总需求冲击和流动速度扰动结合起来。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偏离主要受需求冲击和货币冲击的影响,这将导致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多重化和复杂化。上述模型结论带来的最大启示在于,即使中央银行具有确定的通货膨胀率的自然率目标心,在极小化社会福利损失时,仍然以稳定实际产出为主要目标,这时货币供给增长率与真实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差异同无关,仅仅受随机扰动的影响。因此,即使中央银行偏好零通货膨胀率,但在出现严重需求冲击时,也不得不采取积极货币政策,通过诱导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促使实际产出增长率向自然率水平靠拢。

三、数据描述和误差修正模型估计

为了分析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短期和长期关系,我们需要定量识别出需求冲击和货币冲击成分。图1给出了1981年1月至2002年6月期间通货膨胀率与M1的月度同比增长率的变化路径(数据来源为《中国经济景气月报》,由于未获得对应区间M2的月度数据,故未采用M2指标)。从整体状态来看,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路径基本上保持了完整的周期模式,同时整个周期轮廓基本上是对称的。比较通货膨胀路径与货币供给增长率路径之间的联系,可以看出在大部分时间内它们具有类似的变化模式,但货币供给增长率变化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给增长率在离散程度(条件方差)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货币冲击名义传导的中间机制具有一定的粘性,并具有放大或者缓冲货币冲击的能力,货币冲击和实际冲击在作用到价格水平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滯。

根据上一节的模型推断,在导致通货膨胀率产生波动的因素中,除了货币冲击等名义因素以外,供给或者需求冲击等实际因素也起到了重要的驱动作用。为此,我们需要描述经济中总需求变化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图2给出了通货膨胀率路径和消费需求增长率(以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月度增长率代表,数据区间和来源同上)的变化路径,在这个区间出现过价格供给驱动(卖方市场)和价格需求驱动(买方市场)等价格变化方式的转换。在价格计划成分和指导成分占据主要地位时,往往市场供给成为短边因素,市场出清水平由供给水平决定,但由于存在价格形成的主观干预和总需求的政府调节,实际上影响价格的还是社会的累积需求,供给调节仍然以总需求约束为主要特征;当价格主要成分由市场供给和需求调节时,市场出清的短边因素已经转向需求方面,此时消费需求决定市场出清状态。因此,无论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价格变化均应该以需求驱动为主。从图2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消费增长率同通货膨胀率具有基本相同的变化方式,并且消费路径具有大约3—5个月左右的超前性,即消费增长率具有解释和推断通货膨胀率的能力。

通货膨胀影响因素探讨.

通货膨胀影响因素探讨 国外对通货膨胀定标(IT)的理论研究基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为第一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期为第二阶段;从2l世纪初到目前止为第三阶段。本文将分别对这三个阶段及我国目前对IT的理论研究情况等进行综述。一、第一阶段:IT理 论的初步形成在这一阶段,实行IT的国家有新西兰、智利、加拿大、以色列、英国、瑞典、澳大利亚、芬兰、西班牙等9个。由于在实践上IT 刚刚兴起,因此理论上对它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总的说来,在这一阶段,IT的理论包括基本的概念和技术都不成熟,甚至对通货膨胀目标(inflation target)和通货膨胀定标(inflation targeting)这两个最基本的概念都不加区分。 1.《1989新西兰储备银行法》和《政策目标协议(PTA)1990—03》无疑是IT最重要的文献,两者基本奠定了IT的总体结构框架。(1)《1989新西兰储 备银行法》第8—15条、49条、53条对中央银行目标、独立、责任、透明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第16—24条规定了新西兰储备银行在汇率政策上的处置权限。该法成为其他国家在修订中央银行法时认真研究和借鉴的主要文献。 (2)根据《1989新西兰储备银行法》,财政部长和储备银行行长签订的关于货 币政策目标的合同也被称为政策目标协议(简称PTA)。1990年3月的PTA又简称PTA(1990-03)。PTA(1990一03)规定价格稳定的具体目标是到1992年底, 通货膨胀率达到0-2%。在货币政策的历史上,PTA(1990-03)是一个具有划时 代的协议,标志着IT这一货币政策框架的诞生。 2.由于IT在9个国家相继得以实施,因此理论界出现了介绍这些国家实施IT情况的文献,这些文献集中反映在由Leiderman和Svensson(1995)编著的《通货膨胀目标》和 Haldane(1995)编著的《钉住通货膨胀》这两本书中。尤其是后者,实际上是1995年英格兰银行举办的有关IT理论研讨会的综述与总结。有关内容包括: IT的目标和信息以及IT的技术问题等。由于IT实施的时间不长,这一 阶段很少有学者对IT的效果进行实证评估。Ammner和Freeman(1995)与Freeman和willis(1995)最先用VAR模型对IT的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发现:在新西兰、加拿大和英国,通货膨胀下降得比预计的要显著,表明IT是有效的,但IT的反通货膨胀成本比较模糊;IT增加了货币政策的可信度(长期利率下降),但这种效应似乎并不长久。二、第二阶段:IT理论基本 定型在这一阶段,IT的实践得到了新的发展,从1997年到2000年相继有捷克、韩国、波兰、墨西哥、哥伦比亚、南非、泰国等8个发展中国家宣布实行IT。实践大大推动了IT理论的进步。在这个阶段,IT理论文献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IT的定义。(1)框架性定义,也称 实践性定义:IT就是货币当局在公开宣布对一个数值化(点或区间)的通货膨胀率承诺的基础上,货币政策决策行为和公开解释,包括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责任性的透明度等方面内容,是“有约束的相机抉择(constrained discretion)。”IT并不是像有的学者和倡导者所主张的那样代表一种坚不可 摧的规则,相反,IT最好被理解成一个框架,其主要优点是增加了政策的透明度和连贯性,相机抉择有所限制,但仍有相当的灵活性(Bernanke和Mishkin,1997)。(2)最简单的IT规则性定义是:货币当局明确宣布一个通货膨胀率作为未来一定时期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中央银行对未来的通货膨胀作出预测,如果预测值大于目标值,则提高利率,如果预测值小于目标值,则降低利

近年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的关系

请交电子版,发到我邮箱: 近年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的关系 (2007年以后的数据开始分析) 2011秋季班赵思怡 关于利率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认识一直是货币政策选择的重要的理论基础。也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调节利率真的能抑制通胀吗?自2010年以来,为应对通货膨胀,银行利息率也在不断上调,但我国的CPI还是在不断上涨,这是为什么? 相关概念 名义利率,又称货币利率,它是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银行挂牌执行的存、贷款利率。在我国现行利率政策中,名义利率是指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法定存、贷款利率和符合规定的浮动利率。名义利率虽然是资金提供者或使用者现金收取或支付的利率,但人们应当将通货膨胀因素考虑进去。例如,张某在银行存入100元的一年期存款,一年到期时获得5元利息,利率则为5%,这个利率就是名义利率。 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是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以气球来类比,若其体积大小为物价水平,则通货膨胀率为气球膨胀

速度。或说,通货膨胀率为的下降速度。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经济学上,以P1为现今物价平均水平P0为去年的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率= (P1 - P0)/P0。 在这还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实际利率,实际利率(Effective Interest Rate/Real interest rate) 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回报的真实利率。简单的说,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水平。 由此从以上对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概念和含义,可以得出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的关系,即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也就是费雪效应(费雪效应是名义利率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假设一年期存款的名义利率为3%,而CPI通胀率为2%,则储户实际拿到的利息回报率只有1%。 但流行的观点认为二者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加息是一种有效的抑制通货膨胀或经济过热的措施。例如,由于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很容易引发较高的通胀,而名义利率的提升在多数时间都慢于通胀率的增长,因此时常处于实际利率为负的状态。也就是说,如果考虑通胀因素,储户将钱存入银行最终得到的负回报-亏损,既负利率。负利率环境将诱使储蓄从银行体系流出,刺激投资和消费,很容易引起资产价格的泡沫并有可能进一步推升通胀,央行一般都会通过持续加息的方式来改变经济体的负利率运行状态,抑制通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4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第4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 1.由实际可变因素带来的货币变化的不相关性被称为货币中性,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同货币中性的观点,将其作为一种对长期而不是短期的经济的好的描述。()【答案】T 【解析】货币中性是指货币对实际变量的无关性。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同,在长期内,货币是中性的。 2.古典理论使我们可以不用涉及货币供给而研究实际变量的决定。() 【答案】T 【解析】古典二分法的产生是因为在古典经济理论中,货币供给的变动不影响实际变量,货币是中性的,因此可以不用涉及货币供给而研究实际变量的决定。 3.货币可以将现在的购买力变成未来的购买力,这是货币交换媒介职能的表现。()【答案】F 【解析】货币可以将现在的购买力变成未来的购买力,这是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表现。 4.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如果高于预期的通货膨胀,那么债权人会受益而债务人受损。() 【答案】F 【解析】本题所述条件相当于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高于实际的通货膨胀,则债权人受损而债务人收益,因为偿还的价值比双方预期的低,也就是比实际应该支付的低。 5.如果通货膨胀被完全的预期到了,那么通货膨胀将是没有成本的。() 【答案】F 【解析】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成本包括:①由通货膨胀税产生的人们持有的货币量的扭曲; ②因高通货膨胀引起企业更经常地改变它们的价格,从而产生菜单成本;③面临菜单成本的企业不会频繁改变价格,导致资源配置上的无效率;④税法的许多条款并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效应;⑤通货膨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方便。 6.当期物价水平不仅受当期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而且还与未来货币供给量预期相关。() 【答案】T 【解析】如果预期未来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则现期的物品将会升值(贬值),相

通货膨胀对企业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企业的影响

浅析通货膨胀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通货膨胀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2007年9月11日报道,摩根大通将对中国2007年的通货膨胀率预测上调至4.1%,原先的预测为3.8%,将2008年的通货膨胀率预测数字上调至3.5%,原先为3.3%。而此前公布的8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2006年同期上升6.5%,为1996年12月份以来最高水平。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按通用货币表现的一切货币收支,自然而然地包含了通货膨胀的影响。不独立计量它的影响,就会使计算出来各种经济指标的数值,不能真实反映各个投资方案可能取得的真实的投资效益,并可能由此而引起判断和决策上的失误。只有在剔除了通货膨胀这一因素对投资方案的各主要经济指标的影响,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企业投资方案。 所谓企业投资,广义的认为以今后收回更多现金为目的的目前发生的支出。可以是购置生产设备、新建工厂和生产线、改造设备以及购买政府公债、企业股票、债券、金融债券等投资行为。企业投资的内容非常广泛,根据需要可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分类标志来分为:战术性投资、战略性投资或者独立性投资、互不相容投资、先决投资和重置投资。 为了客观、科学地分析评价各种投资方案是否可行,一般应使用不同的指标,从不同的侧面或角度反映投资方案的内涵。在企业投资决策的分析评价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来确定投资方案的各项指标,以供决策参考。本文的目的就是以“货币时间价值”为基础来分析通货膨胀对投资方案的内部收益率的关系以及对企业最终投资决策的影响。 通常企业投资决策一般所涉及到的年限都较长,所以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也就越大,因而正确地独立计量通货膨胀这一因素的影响,是客观评价投资方案的一个必要条件。 1 通货膨胀与货币时间价值 通货膨胀与货币时间价值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示出各自的影响,其中货币时间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使货币增值,一般用利率(贴现率)按复利形式进行计量;通货膨胀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使货币贬值,一般用物价指数的增长百分比来计量。设用物价指数增长百分比来表现通货膨胀率(以f表示),假设物价指数每年增长10%,则五年内物价水平变动及其相应的币值变动如表1所示。

宏观经济学通货膨胀率例题!

一、和商品价格有关的计算题 1、例题1:(2008四川卷24).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lO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B.110亿元和110亿元 C.1lO亿元和121亿元D.12l亿元和121亿元 例题2:(2008宁夏卷12).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价值总额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为 A.110亿元B.120亿元 C.130亿元D.132亿元 例题3:(2007年全国文综卷Ⅰ2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 例题4:(2008四川延考卷24).假设某国去年生产一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小时,其价值等于10元;甲企业生产一件M商品所花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2小时。如果甲企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企业今年销售一件M商品的价格是A.6元B.8元C.10元D.12元 例题5:(2008北京文综33).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B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例题6 :(2007全国卷Ⅱ24).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2小时,价值为40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 小时,那么,A 在4 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例题7 :(05广东大综合卷第13题).假如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它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人是 A.30元B.60元C.90元D.120元 例题2.(2007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 A.增加50单位B.减少50单位C.增加10单位D.减少10单位 例题1、(2008全国卷Ⅰ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

第10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习题及答案

第10-1 章货币需求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货币数量论,将货币供应量削减三分之一,会导致( c )。 A. 货币流通速度提高三分之一 B. 交易总量削减三分之一 C.物价水平下跌三分之一 D. 物价水平提高三分之一 2.费雪在交易方程式中假定( d )。 A.M 和V 短期内稳定 B.T 和P 短期内稳定 C.P 和V 短期内稳定 D.T 和V 短期内稳定 3.费雪交易方程式中关于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关系的结论是( b )。 A. 货币数量是果、物价水平是因 B. 货币数量是因、物价水平是果 C.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互为因果 D.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没有因果关系 4.剑桥方程式中的M研究的是( c )。 A.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 B.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 C.执行价值储藏职能的货币 D. 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 5.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货币( b )。 A. 是最好的价值储藏手段 B. 具有最强的流动性 C.可以满足人们的投资需求 D.是最好的金融资产 6.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受利率影响的货币需求是( c )。 A. 交易性货币需求 B. 预防性货币需求 C.投机性货币需求 C. 谨慎性的货币需求 7.流动性陷阱是指( a )。 A. 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 B. 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 C.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 D.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 8.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利率低于“正常”水平时,人们预期债券价格(),货币需求量( c )。 A. 上升,增加 B. 上升,减少 C.下跌,增加 D. 下跌,减少 9.在鲍莫尔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发展中,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交易性货币是因为 ( b )。 A. 机会成本的存在 B. 交易成本的存在 C.时间因素的影响 D. 非流动性成本的存在 10.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收入是指( d )。 A. 当期收入 B. 过去的收入 C.未来的收入 D. 恒久收入 11.鲍莫尔的存货模型是对凯恩斯( a )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A. 交易动机 B. 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 谨慎动机 12.惠伦的最适度预防性货币需求模型是对凯恩斯( b )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A. 交易动机 B. 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 谨慎动机 13.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是对凯恩斯( c )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A. 交易动机 B. 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 谨慎动机 14.弗里德曼认为当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比例较高时,人们的货币需求会相应 ( a )。

通货膨胀的影响

文献原文: Effects of Inflation This chapter concentrates upon understanding and calculating the effects of inflation in time value of money computations. Inflation is a reality that we deal with nearly everyday in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life. The annual inflation rate is closely watched and historically analyzed by government units, businesses, and industrial corporations. An engineering economy study can have different outcomes in an environment in which inflation is a serious concern compared to one in which it is of minor consideration. In the last few years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2lst century, inflation has not been a major concern in the U.S. or most industrialized nations. But the inflation rate is sensitive to real, as well as perceived, factors of the economy. Factors such as the cost of energy, interest rates,availability and cost of skilled people, scarcity of materials, political stability,and other, less tangible factors hav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impacts on the inflation rate.In some industries, it is vital that the effects of' inflation be integrated into an economic analysis. The basic techniques to do so are covered here. LEARNING OBJECTIVES T his chapter will help you : 1.Determine the difference inflation makes between money now and money in the future. 2.Calculate present worth with an adjustment for inflation 3.Determine the real interest rate and calculate a future worth with an adjustment for inflation. 4. Calculate an annual amount in future dollars that is equivalent to a specified present or future sum. purpose:Consider inflation in an engineering economy analysis. impact of inflation PW with inflation FW with inflation AW with inflation

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公式总结

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公式总结 1、关于商品价值量(价格)变化的相关计算: (1)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使用价值量(产品数量) (2)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产品数量 (3)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 (4)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的幅度) (5)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通货膨胀率CPI) (6)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货币贬值的幅度)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商品总时间∕总产量 (8)增长率=增长量/原来产量(包括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2、关于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或速度 (2)纸币购买力=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 (3)通货膨胀率=(超发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100% (4)货币贬值率=(超发货币量∕实际纸币发行量)×100% (5)物价上涨幅度=(现在的价格-原来的价格)∕原来的价格×100% 注意:通常通货膨胀率与物价上涨幅度是一致的。 3、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的计算 必须明确几种收入的范围,再总合相加。 (1)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按劳动力分配、管理劳动(经理)等。其中按劳分配包括:公有制中的工资、奖金、岗位津贴等 (2)非劳动收入:包括利息收入、红利、风险收入、租金(财产收入)、福利分配、社会保障收入等

(3)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4、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计算 (1)经济效益= 生产总值/ 生产成本= 1 + (利润/ 生产成本) (2)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价值总量(c+v+m)-资本(c+v) (3)利润率=利润/资本×100% 5、关于股票价格的计算 股票价格变化= 预期股息/ 银行利率 股票收入=预期股息/ 银行利率×股票票面金额×股数 6、关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的计算 (1)国民收入= 社会总产值- 生产资料的价值 (2)人均国民收入= (社会总产值- 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总人口数 (3)社会总产值= C + V + P(利润) + 税(上缴税金) 7、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的计算 (1)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本月收入总额- 个人所得税起征额)在相应税率级数中超出部分×对应的税率(分档累进计算)其他所得税=所得×20% (2)增值税的计税方法是 ①企业商品销售额×税率- 上一环节已纳税金;②本环节增值额×税率 (3)营业税=营业额×5% 8、银行利润和存款利息的计算 (1)银行利润= 贷款利息- 存款利息- 费用(各种耗费和员工工资) (2)存(贷)款利息= 本金×存款年限×年利率

(金融保险)曹龙骐《金融学》(第版)课后习题详解第章 货币供给

第8章货币供给 本章思考题 1.试述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答:(1)货币供给理论产生的宏观背景 在纸币流通完全取代金属货币流通,以及在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之后,客观经济形势就迫切需要人们对货币供给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了。 (2)信用创造——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 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不仅有其客观必要性,还有其现实可能性,这就是信用创造学说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创造学说兴起之后,流通中的货币是如何形成的和怎么运行的等问题开始明朗化,作为货币管理当局的中央银行通过什么手段、采取什么方法加以控制等问题也就很自然地提出来了。 (3)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过程 ①萌芽期。信用创造理论为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据有关资料,货币供给理论的萌芽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②成长期。货币供给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有了长足的发展 a.早期影响最大的是米德和丁百根两人,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于对整个银行制度与货币供给量作了系统的研究,他们将实证研究方法引进货币供给理论。 b.弗里德曼和施瓦兹关于货币供给决定因素的分析见二人合著的《1867~1960年的美国货币史》一书。 c.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菲利普·卡甘于1965年出版了专著《1875~1960年美国货币存量变化的决定及其影响》,这一研究成果是对近一百年来美国货币供给量的最全面最深入的分析。 d.货币供给理论经过以上学者的发展,尽管存在一些不同观点,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货币供给量由强力货币(亦称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由此就形成了一个大家所普遍接受的货币供给模型,即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基础货币。 2.试述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 答:(1)货币供给量由基础货币(亦称强力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即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基础货币,MS=mB(MS为货币供给量,m 为货币乘数,B为基础货币)。这就是货币供给理论的一般模型。 (2)基础货币,亦称货币基数,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它是指起创造存款作用的商业银行创造更多货币的基础,它包括纯创造存款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 (3)货币乘数是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指银行系统通过对一定量的基础货币运用之后,所创造的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 3.如何认识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由银行贷款渠道注入的? 答:银行自身具有创造资金来源的能力,为了便于说明,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汇总并简化如下表: 根据资金平衡表原理,有如下公式:A1+A2+A3+A4=L1+L2+L3+L4+L5 (1)资金运用(资产)不增加,资金来源(负债)不会增加。在资金运用不增加的情况下,以上A1、A2、A3、A4各项的增加,都是在信贷资金来源一方的各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并不影响资金来源总量的变化。

分析通货膨胀率影响因素以及其解决办法

钱为什么不值钱了 —分析通货膨胀率影响因素以及其解决办法近年总是能听到的一句话,尤其是我们的长辈去商场回来之后总是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钱啊越来越不值钱了!”钱,反而不值钱?貌似有矛盾在里面支撑,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用经济学家的语言来说,这种现象就是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 那么什么是通货膨胀?金融体系视通货膨胀之‘潜在风险’为高于储蓄累积财富的基本投资诱因。换句话说,通货膨胀就是市场对金钱的时间价值之措辞。也就是说,因为今天的一元较明年的一元更具价值,所以未来的资本价值在经济学上有所扣减。此种观点视通货膨胀为对未来资本价值的不确定性。对低阶层者而言,通货膨胀通常会提高由经济活动之前的贴现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通货膨胀通常导因于政府提高货币供给政策。政府对通货膨胀的所能进行的影响是对停滞的资金课税。通货膨胀升高时,政府提高对停滞的资金的税负以刺激消费与借支,于提高了资金的流动速度,又增强了通货膨胀,形成恶性循环。在极端的情形下会形成恶性通货膨胀,若通货膨胀升高的程度失去控制,会干扰到正常的经济活动,损害供给能力。 简单的讲,通货膨胀就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应特别注意的是,通货膨胀不是指一次性或短期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而是持续上涨。另外,通货膨胀也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或某个行业商品价格的上升。而是价格的总水平。那么钱为什么就变得不值钱了呢?经济学家解释为: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领域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而引起的货币升值,从而引起的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跌现象称为通货紧缩。再通俗一点就是市场中流通的货币多余其真正需要的。 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

最新-高中政治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题 新人教版必修1 精品

【2018全国卷Ⅰ文综25题】假设2018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1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答案:B。该题考查两层关系,第一层是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反比关系;第二层是纸币贬值率和价格的反比关系。根据第一层关系可以计算出2018年单位M价值量15/(1+50%)=10元,根据第二次关系可以计算出2018年单位M的价格10/(1-20%)=12.5元。 【2018全国卷Ⅰ文综24题】假设某国2018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 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8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8年的价格分别是() A.5元6元 B.10元12元 C.20元24元 D.8元16元 [2018年江西省九校联考第24题]某国2018年生产M商品20亿件,价格总额为460亿元,201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当年该国通货膨胀率为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8年M商品价格总额为(D) A、728亿元 B、460亿元 C、552亿元 D、828亿元 纸币贬值率和通货膨胀率在高考计算题中的运用 【2018全国卷Ⅰ文综25题】假设2018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1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演变历程及其影响

VIEWS & POINTS v 探 索与 争 鸣摘 要 文章在介绍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调整的基本原则并回顾其在我国经历的三次调整及其原因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目前货币供应 量统计指标的组成部分及其中需注意的问题,说明了目前尚未计入M2的货币相关成分。最后,文章分析了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可能的调整对我国宏观调控和金融市场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Abstract After introduc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for money supply statistical scope adjustment and reviewing China’s three adjustments and their reason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omponents of current money supply statistical indicators and the related issues requiring attention, and explains the relevant elements currently not included in M2. Finally,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nfluences of the possible adjustments to money supply statistical scope on macroeconomic control and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in China. Money supply evolution and its impacts 作者简介 杨 凝,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市场二部Author Yang Ning, RMB Market Department, China Foreign Exchange Trade System 货 币供应量即货币存量,指一国在某一时点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总额,一般表现为 金融机构的存款、流通中现金等负债。作为一项常用的货币政策调控中间目标,货币供应量具有可测性强、可控性强、与最终目标相关性高等特点。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在世界各国央行中并不完全一致,且会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及金融市场的改变而不断调整。自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数据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已经历若干次调整。 一、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调整的基本原则 为提高成员国货币金融统计对风险的敏感性,增强不同国家之间主要金融指标的可比性,199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制定并颁布《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以下简称《统计手册》),并分别于1997、 2000年两次进行修改。《统计手册》为货币供应量统计提供了概念框架体系和基本方法,它给出了货币供应量统计的一般性原则:“货币在经济政策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中央银行在编制货币供应量时必须依据机构组织和市场特点,以满足政策制定和经济分析的需要。根据这一基本原则,各国在编制货币供应量时,主要考虑的应当是本国经济、金融特点,以实证分析为主要依据。” 200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修订中 国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案的研究报告(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从我国金融市场实际出发修订货币供应量统计方案应坚持的六项原则,包括相关性增强原则、可测性原则和成本效益比较原则、连续性原则、流动性原则、价值储藏手段原则和与国际 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 演变历程及其影响 杨 凝

通货膨胀对企业的影响

浅析通货膨胀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通货膨胀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2007年9月11日报道,摩根大通将对中国2007年的通货膨胀率预测上调至4.1%,原先的预测为3.8%,将2008年的通货膨胀率预测数字上调至3.5%,原先为3.3%。而此前公布的8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2006年同期上升6.5%,为1996年12月份以来最高水平。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按通用货币表现的一切货币收支,自然而然地包含了通货膨胀的影响。不独立计量它的影响,就会使计算出来各种经济指标的数值,不能真实反映各个投资方案可能取得的真实的投资效益,并可能由此而引起判断和决策上的失误。只有在剔除了通货膨胀这一因素对投资方案的各主要经济指标的影响,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企业投资方案。 所谓企业投资,广义的认为以今后收回更多现金为目的的目前发生的支出。可以是购置生产设备、新建工厂和生产线、改造设备以及购买政府公债、企业股票、债券、金融债券等投资行为。企业投资的内容非常广泛,根据需要可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分类标志来分为:战术性投资、战略性投资或者独立性投资、互不相容投资、先决投资和重置投资。 为了客观、科学地分析评价各种投资方案是否可行,一般应使用不同的指标,从不同的侧面或角度反映投资方案的内涵。在企业投资决策的分析评价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来确定投资方案的各项指标,以供决策参考。本文的目的就是以“货币时间价值”为基础来分析通货膨胀对投资方案的内部收益率的关系以及对企业最终投资决策的影响。 通常企业投资决策一般所涉及到的年限都较长,所以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也就越大,因而正确地独立计量通货膨胀这一因素的影响,是客观评价投资方案的一个必要条件。 1 通货膨胀与货币时间价值 通货膨胀与货币时间价值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示出各自的影响,其中货币时间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使货币增值,一般用利率(贴现率)按复利形式进行计量;通货膨胀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使货币贬值,一般用物价指数的增长百分比来计量。设用物价指数增长百分比来表现通货膨胀率(以f表示),假设物价指数每年增长10%,则五年内物价水平变动及其相应的币值变动如表1所示。

商品价格与通货膨胀率公式关系

1、商品价格与通货膨胀率、纸币(货币)升值贬值率的计算 (1)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商品的价格与通货膨胀率成正比。若通货膨胀率为X%,现在商品的价格=商品的原价格(1+X%) (2)纸币(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纸币(货币)升值,物价下跌。商品价格与货币本身的价格成反比。若货币(纸币)贬值X%,现在 商品的价格=原来商品的价格 1-X% 。若货币(纸币)升值X%,现在商品 的价格=原来商品的价格 1+X% 2、关于汇率的计算 (1)通货膨胀率与汇率变化 假设M与N国的汇率为m:n,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X%,N国币值不变,现在M国(1+X%)m与原来1m货币的购买力相同,M国与N国的汇率为m(1+X%):n。若M国币值不变,N国通货膨胀率为Y%,现在N国(1+Y%)n与原来1n货币的购买力相同, 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为m:n(1+Y%)。若M国通货膨胀率为X%, N国通货膨胀率为Y%,则现在M 国与N国的汇率为m(1+X%):n(1+Y%)。 (2)纸币升值、贬值与汇率变化 假设M与N国原来的汇率为m:n。若M国货币升值X%,N国货币币值不变,M国货币兑换的N国货币就会增加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为m:n(1+X%)。若M国货币贬值X%,N国币值不变,M国货币兑换的N国货币就会减少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为m:n(1-X%)。 假设M与N国原来的汇率为m:n。若N国货币升值X%,M国货币

币值不变,N国货币兑换的M国货币就会增加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为m(1+X%):n。若N国货币贬值X%,M国币值不变,N国货币兑换的M国货币就会减少X%,则现在M国与N国的汇率为m(1-X%):n。

第九章--金融学--货币供给习题与解答

第九章--金融学--货币供给习题与解答

第九章货币供给习题 一、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 1、原始存款 2、超额准备金 3、基础货币 4、货币乘数 5、M1 二、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1分) 1.货币供应量一般是指() A.流通中的现金量B.流通中的存款量C.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和D.流通中的现金量与存款量之差 2.货币供给的根本来源是() A.银行贷款B.财政支出C.企业收入D.个人收入 3.主张“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的论点,其含义是() A.货币供给决定于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B.货币供给决定于货币当局的政策 C.货币供给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 D.货币供给决定于财政政策的实施 4.如果物价上涨,名义货币供给成比例地随之增加,则实际货币供给()

A.也成此比例地增加B.成比例地减小C.保持不变D.无方向性的振荡 5.如果实际货币需求增加而名义货币供给不变,则货币和物价的变化是() A.货币升值,物价下降B.货币升值,物价上涨 C.货币贬值,物价下降D.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6.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将导致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的() A.上升 B.下降C.不变D.不确定 7.基础货币是由( )提供的 A.投资基金 B.商业银行C.中央银行 D.财政部 8.派生存款是由()创造的 A.商业银行B.中央银行C.证券公司D.投资公司 9.下列资产负债项目中,属于中央银行负债的有() A.流通中的通货B.央行的外汇储备C.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D.财政借款

10.下列金融变量中,直接受制于商业银行行为的是() A.超额存款比率B.现金漏损率C.定期存款比率D.财政性存款比率 三、判断题(10题,每题1分) 1、当非银行公众向中央银行出售债券,并将所获支票在中央银行兑现时,则基础货币增加。 2、当央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而买卖外汇时,常导致基础货币的变动。 3、一般地说,央行降低再贴现利率,则货币供应量一定扩张。 4、若中央银行在市场购买价值100万元的外汇,同时增加对商业银行100万元再贴现贷款,货币乘数为3,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货币供应量增加600万元。 5、基础货币中具有乘数效应的部分主要是现金。 6、货币乘数取决于四个因素的变动,即现金漏损率、超额准备金率、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以及定期存款与活期存 款之比。

告诉你30年来中国的实际年通货膨胀率

告诉你30年来中国的实际年通货膨胀率 孙宝 原载:天涯社区 国的通货膨胀率到底有多高?官方公布的3%~4%的CPI相当温和,却与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截然相反。最近有一场关于CPI的论战,上周社科院研究员徐奇渊先生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他的研究报告:《统计数据和主观感受:CPI是风动还是帆动?》,他认为最近5年的CPI值被人为调低了大约7%,这篇论文立刻遭到了统计局官方的辩驳,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庞晓林副司长在统计局官网上发表署名文章:《庞晓林:CPI不是用模型推算出来的》。现在的结果似乎庞晓林取得了完胜,徐奇渊的Sohu博客已经删除了他的研究报告。 我们把时间放长到78年,从78年到09年,把历年官方公布的CPI累积,31年间CPI总共增长了5.7倍。78年全国平均月工资51元,按5.7倍换算是今天的290元,但是78年的51元可以养活一家人,而今天的290元只能喝西北风,可见官方的CPI根本不足信。对于一个连房价年增1.5%这样的数据都能做出来的统计局,给不出真实的CPI大概也不稀奇。

我们从货币购买力的角度来估计一下实际的CPI。 1、按基本物价计算,78年至今货币贬值了58倍,年CPI高达14% 网上有一篇徐以升先生的博文《系统性质疑CPI》,介绍了南方基金高级研究员万晓西先生做过的统计,他从《北京至&#·物价志》、《上海价格志》、《广州市志&#·物价志》等资料上查询了1978年的单品价格,包括食品、医疗、衣服、交通、烟酒和居住等6大类,然后和今天的价格相比,估算出78年的51元的购买力,大概与今天北京3000元相当。31年贬值了58倍,换算成通货膨胀率的话高达每年14%! CPI指数14%,比GDP增长率还高,这个结论太耸人听闻了。这种算法当然是有缺陷的,原因就在于电子、汽车等工业制造品在78年的时候无从买起,物价的比较只考虑了78年能买到的商品。工业制造品跌价很快,如果将工业制造品的价格也列入比较的话,算出的CPI不会有14%那么离谱。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是购买食品、医疗、衣服、交通、烟酒和居住等基本物资,将花费过去58倍的代价。

浅析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的联动关系

浅析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的联动关系 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货币供应量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引发国内外各界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关注与担忧。本文通过对我国1990-2010年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期的物价水平和前一期GDP 的增长率呈正相关,当期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起下一期物价水平的上升,且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货币当局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应控制物价上涨的幅度,将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关键词: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 引言 “通货膨胀”是中国目前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不免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困扰。虽然央行频繁调动存款准备金率冻结回笼上千亿的人民币,减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调节货币供给量,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但宏观经济数据表明,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形式仍然不容乐观,通货膨胀率持续保持在高位运行。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又直接影响着一国经济能否平稳运行,为了厘清我国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货币供应量的互动关系,且考虑到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本文引入了1990-201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价格变动与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有密切的关联。在传统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纯粹货币扰动在短期和长期都对总收入有重要影响,他们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是不稳定的,存在从货币供应量M—利率r—投资I—总收入Y的作用机制。20 世纪中叶,弗里德曼提出了现代货币数量论,认为“无论何时何地,通货膨胀总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实际需求量而造成的,控制通货膨胀的措施主要是减少货币的供应量。McCarrdless 和Weber考察了100多个国家,得出通货膨胀率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具有非常强的相关关系,并且从长期来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将最终导致相同程度通货膨胀的上涨。国内学者贵斌威、甄苓通过构建一个内生增长的CIA模型,发现当货币供给速度变大时,经济增长率会因此降低,通货膨胀将升高。张奇通过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EMC模型分析,说明货币供应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理论依据以及指标选择 (一)理论依据 将交易方程:MV=Py的变量动态化,并取自然对数有lnP+lny=lnM+lnV,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