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书五经的经典名句

四书五经的经典名句

四书五经的经典名句
四书五经的经典名句

四书五经的经典名句

四书五经

四书名句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论语》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充足)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五经名句

《诗经》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尚书》

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礼记》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春秋》

多行不义必自毙。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老子》名句

治大国,若烹小鲜。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庄子》名句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

傍日月,挟宇宙,游乎尘垢之外。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兄弟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二,年龄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阴历仲春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南岸(即本日孔林地址地)。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境陵夷,从鲁国搬家邹国。孟子三岁失怙,孟母艰巨地将他扶养成人,孟母管制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佳话,是后代母教之模范。生于周烈王四年,死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是中国古代宏大的思维家,教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高足协同编写而成,记实了孟子的语言、政治主张和政治动作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孙普通来

说是师承自孔伋的弟子),承继并发扬了孔子的思维,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携带徒弟游说列国。但不被其时列国所接纳,退隐与高足一起著书。有《孟子》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用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议"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此后直到清末,"四书"一贯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流通,气概气派充裕并善于论辩。孟子在人性题目上提议性善论。注意是人性向善,不是人性本善。

(完整word版)四书五经经典名句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苟日新,日日新,日又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教, 止于信。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格物致知:人心之灵莫不有知,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理有未穷,知有不尽。 《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为物格。此为知之至矣。 诚意: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正心:身有所忿疐,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 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修身齐家:人之其所亲爱而辟/贱恶而辟/畏敬而辟/哀矜而辟/敖惰而辟。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治国: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 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 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平天下: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民散,财散则民聚。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君子慎独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君子素其位而行……..。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舜: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赏析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赏析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是“六经”、“七经”、“九经”、“十二经”、“十三经”的一部分。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中庸》 10.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11.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作文素材-四书五经中的经典名句(高中作文)

作文素材-四书五经中的经典名句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4、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5、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中庸》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论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免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地复习? 3、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四书五经名句摘录

四书五经名句摘录 修身篇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自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养心莫善于寡欲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居移气,养移体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志于道,据于德,仁于义,游于艺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而自迩,辟如登高而必自卑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君子必慎其独也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必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四书五经名句修订稿

四书五经名句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四书五经”经典名句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释文;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中庸》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5、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着作。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释文;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中庸》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赏析分析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赏析分析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赏析分析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赏析,分析,四书五经,100,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成教大学中查看更多范文。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赏析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是“六经”、“七经”、“九经”、“十二经”、“十三经”的一部分。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 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

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 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商汤王刻在洗澡 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 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

(整理)《四书五经》的名言名句及出自

(整理)《四书五经》的名言名句及出自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 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 《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中庸》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论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免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地复习? 3、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孟子》

四书五经名言名句

《四书五经名言名句》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论语》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论语》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父母有道,谏而不逆(劝谏但不触犯)。-------《礼记》 当仁,不让与师。-------《孟子》 言有物(根据)而行有格(格式、准则),是以人生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礼记》 言顾行,行顾言。-------《中庸》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尚书》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人之患(毛病),在好为人师。-------《孟子》 友也者,友(结交)其德也。-------《孟子》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论语》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论语》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论语》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父母有道,谏而不逆(劝谏但不触犯)。-------《礼记》 当仁,不让与师。-------《孟子》 言有物(根据)而行有格(格式、准则),是以人生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礼记》 言顾行,行顾言。-------《中庸》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尚书》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

《四书五经》100句经典!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释文;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中庸》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四书五经”中那些流传千古的智慧名言!

“四书五经”中那些流传千古的智慧名言!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四书五经”是举世闻名的东方“圣经”,光照千秋的文化瑰宝。 数千年来,它启迪了炎黄子孙对宇宙自然的体悟、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对人伦天理的创造性阐释,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经验。其中的格言警句、妙语佳言、成语典故至今仍大量地体现在各类文化书籍和日常生活、社交活动中。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译文: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4、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5、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中庸》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论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免诚实守信吗? 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地复习? 3、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100句经典名句 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释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四书最经典句子带翻译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四书最经典句子带翻译 四书最经典句子带翻译 《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今天小编精心整理了《四书》中最经典的句子,快给孩子收藏吧! 《大学》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情都有它的次序,明白他们的先后顺序,就可以借鉴事情的发展规律了。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

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 【译文】:人在心静了之后才能心安,心安之后才能安定,安定了才会聪慧,聪慧自会慧悟,能悟之后才能有所得。 4、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5、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6、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译文】: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7、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8、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中庸》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四书五经中的经典名句

四书五经中的经典名句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四书五经”是举世闻名的东方“圣经”,光照千秋的文化瑰宝。 数千年来,它启迪了炎黄子孙对宇宙自然的体悟、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对人伦天理的创造性阐释,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经验。其中的格言警句、妙语佳言、成语典故至今仍大量地体现在各类文化书籍和日常生活、社交活动中。 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4、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5、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经典100句,句句精辟,值得收藏! 诗词散文世界2018-03-23 12:53:45 先秦典籍,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等五 本儒家经典的合称。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大学 1. 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 2.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3.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于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5.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身;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 6. 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有此人,有人有此土,有土有此财,有财有此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7.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8.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国戾,一国作乱。 9.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10.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11.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2. 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 13.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14. 书者,述也,以载道,以寄情,以解惑,以明智。 15. 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16.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17.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18.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 19.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20.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四书五经中那些精华句子

【学习】四书五经中那些精华句子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上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本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论语》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地复习了?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君子晓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财利。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天降的灾祸还可以躲避,自己造成的罪孽是无法逃脱的。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译文:父子之间要亲爱,君臣之间要有礼义,夫妇之间要挚爱但还要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要有诚信之德。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任务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心志受痛苦,使他的筋骨受劳累,使他的身体感到饥饿,使他的身子穷困,并且使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如意,借此来使他的内心震动,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才干。 “五经”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四书五经经典句子

◆《大学》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此后《大学》成为儒家经典。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经一章提议了明显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目,又提议了格物、致知、赤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款。八个条款是实现三条纲目的途径。十章分别解说明显德、亲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赤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名言名句: 大学之道,在明显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尔后有定,定尔后能静,静尔后能安,安尔后能虑,虑尔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第一章) 古之欲明显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第二章)物格尔后知至,知至尔后意诚,意诚尔后心正,心正尔后身修,身修尔后齐家,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第二章)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第三章)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腐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第三章)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第三章)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第三章) 君子有诸已尔后求诸人,无诸已尔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第十一章)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第十二章)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第十四章) 善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第十六章)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第十六章)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第十七章) ◆《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原来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诲表面的重要论著。 中庸便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个性。从人性来讲,便是人性的来源根基,人的基础智慧个性。实质上用当代笔墨表述便是"临界点",这便是难以控制的"中庸之道"。人性的不善也不恶的个性,从临界点向上便是道;向下便是非道。向上便是善;向下便是恶。 名言名句: 定命之谓性,任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第一章) 隐恶而扬善,执其两头,用此中於民。(第六章) 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头,用此中於民。(第六章) 博学之,讯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第二十章)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第二十一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第二十二章) ◆《论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