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办公楼规范

办公楼规范

办公楼规范
办公楼规范

办公楼设计规范

4.1.3 五层及五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

4.1.4 电梯数量应满足使用要求,按办公建筑面积每5000m2至少设置1台。超高层办公建筑的乘客电梯应分层分区停靠。

1 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1.OOm,高度不应小于2.10m;

4.1.9 办公建筑的走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宽度应满足防火疏散要求,最小净宽应符合表4.1.9的规定:

表4.1.9 走道最小净宽

注:高层内筒结构的回廊式走道净宽最小值同单面布房走道。

2 高差不足两级踏步时,不应设置台阶,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8。

4.1.11 根据办公建筑分类,办公室的净高应满足:一类办公建筑不应低于2.70m;二类办公建筑不应低于2.60m;三类办公建筑不应低于2.50m。

办公建筑的走道净高不应低于2.20m,贮藏间净高不应低于2.OOm。

5.0.2 办公建筑的开放式、半开放式办公室,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超过30m。

详细说明

“办公用房建筑总使用面积系数,多层建筑不应低于60%,高层建筑不应低于57%”。

公寓式办公楼、酒店式办公楼除参照本规范执行外,还需执行住宅设计规范和旅馆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条文。

办公楼设计规范:

8 普通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m2,单间办公室净面积不应小于1Om2

2 设计绘图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m2;研究工作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m2

一般根据使用要求进行布置后计算人数。

建筑防火低规:

5.3.17 学校、商店、办公楼、候车(船)室、民航候机厅、展览厅、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民用建筑中的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应按下列规定经计算确定:

1 每层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每100 人净宽度不应小于表5.3.17-1的规定;当每层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中下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地下建筑中上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下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2 当人员密集的厅、室以及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其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 人不小于1m 计算确定;

3 首层外门的总宽度应按该层或该层以上人数最多的一层人数计算确定,不供楼上人员疏散的外门,可按本层人数计算确定;

建筑防火高规:

6.1.9 高层建筑内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高层建筑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表6.1.9的规定。

6.1.10 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但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

一、写字楼的核心筒:

问题出在写字楼的核心筒里。写字楼的使用面积,大致是70%,这是大家知道的。但要做到70%也不是那么容易,尤其是超高层,电梯占用面积比较多,所以,我们要把30%的核心筒设计好,才能保证70%的使用面积。核心筒的内容是什么?除必要的疏散楼梯及消防电梯在规范里很明确地说清楚:就是要两个防烟楼梯,其前室面积是6平米,每1500平米要一个消防电梯,前室也是6平米,当两种前室合并的话,其合用前室是10平米,这方面大家都知道。但其他内容书上找不到,在审查图纸时就没根据了,尤其是客梯。

二、写字楼的客梯数量:

其实所谓人数,就你自己这一层办公室的人数除以这一层的建筑面积,大体就有数了。我们的一层设计室40多人,700多平米,大体是15平米/人。北京市曾在报纸上公布过一个公务员标准是16.5平米/人。电梯商实际也是根据15平米/人,但他们有时用10平米/人(使用面积),有时用11平米/人(使用面积),实际就是使用系数67%-73%之间,也就是70%这个数。是一个定数

二十多年前,我从当时先进国家的书本、杂志、图纸中,统计出了很多大楼的数据,粗略统计的平均数字是5000平米/1台,但由于书本、杂志的比例不清楚,不知1台是多少重量的。但客梯大多在1000-1600kg之间,而高层写字楼的柱网也大多是8-9M之间。反算的话,是5000平米/1吨-5000平米/1.6吨之间。为什么我用“5000平米”及“1吨”这两个数字为基础呢?是为了容易记住。用1000kg-1600kg反算的话即是:5000平米/1吨-3125平米/1吨之间。这是非常宏观的数据,但已很清楚地说明写字楼的等级就在这几个简单数据之中,没什么好神秘的。

由此得出一般写字楼5000平米/1吨客梯。

高级写字楼4000平米/1吨客梯。

超级写字楼3000平米/1吨客梯这个宏观数据的规律。

同时我还推论的公寓在10000平米/1吨-6000平米/1吨之间,也是普通、高级及豪华公寓之分。

对旅馆客体的数量是每100间客房/1000kg-1600kg之间,也就是三星、四星及五星之间的区分。

三、高层写字楼电梯的服务面积

写字楼由于下面经常有商业裙房,所以计算面积的时候,要将裙房的面积扣掉,首层不用电梯的面积也扣掉。即使用电梯的面积来计算,是理所当然的事。如一栋40000平米写字楼,首层加裙房商业10000平米的话,我们算电梯时,就依30000平米来计算,一般写字楼用6台1吨,或4台1600kg的客梯就基本正确。

四、客梯厅的理想布置

客梯的安排,最好是一对一对的,因为如果遇到检修,不至于没有电梯用.当然一对以上,如3台为一组也可以,但横向最好不要超过3台,超过后会看不见信号,而在电梯厅里挤来挤去也不是办法.如果面积偏大,也可以用1吨以上的电梯来调节,如1150kg、1350kg、1600kg等来调节。

电梯群控能充分发挥电梯的效能,我的经验是群控不要超过4台,而4台最好用各两台双双面对为好,横向一排4台很不理想。因为群控多了有一个毛病,即有时这台电梯人刚进完,门刚关上,外面有人按信号按钮,门又自动开了,有时会有多次开关,这是群控台数太多造成的问题,所以群控的电梯不宜过多。

一个失败的过宽的电梯厅是北京饭店(虽不是写字楼,但可借鉴),电梯厅是8M宽,由于8台群控,经常来回走,再加上地毯产生的静电,常常在按钮时打电,非常恐怖。

另外有一种常常出现的问题是,由于很多城市地处地震区,核心筒的墙,作为抗震墙是理所当然的。但建筑师们很容易将电梯门的短墙也设计成抗震墙,而抗震墙一般比较厚,当三台或四台成排的时候,客人往往看不见后面两台电梯门开了没有,等到发现有人进去而赶过去的时候,门已关上了,感到特别的烦恼。其实只要将该墙不要设计成厚的抗震墙,而设计成填充墙,就会薄得多,那样就看得见了。

那么墙薄了,对抗震是否不利呢?其实不然,因为该墙的洞口很多,对抗震起不了很大作用。如果这道墙减薄0.2M,而将电梯背后的墙加厚只要0.1M,其抗震的作用反而更大些,岂不合适吗。再者,这道墙改成填充墙后,还有一个好处是,不管电梯定那个厂商的型号,不管电梯的信号箱是何种样子,反正当填充墙砌的时候,肯定已经定货了,所以可以轻松出图,何乐不为呢?

此外对上下分区的电梯组,由于低区电梯的上空是不用的,那么由于不是抗震墙,上面就可以变成一个大房间,可作为会议室或数据库,增加投资的回收,一举数得。小小的研究,可以将被动变成主动。

五、客梯的上下分区

当高层或超高层,层数多的时候,可以上下分区,以提高效率,分区以50M高度左右一区为宜,因为50M左右,大约10-12站,以1000-1500平米一层来算,大约12000-18000平米,正好是

2-3台一组,即使达到20000平米左右,也不过4台,又因结合避难层,容易安排中间的电梯机房,比较理想。

第一个50M用最慢的一种常规速度,过去是1.5M/秒,现在有1.75M/秒,价格差不多,所以近来都用1.75M/秒的产品。

每隔50M升一级,每升一级可加1M速度,即50-100M高用2.5M/秒,100-150M高用3.5M/

秒,150-200M高用4.5M/秒,200-250M高用5.5M/秒……,以此类推为什么我敢大胆的用这个宏观数字呢?因为50年以前美国的电梯最高速度是6M/秒,而当初的建筑高度没有超过300M 的,后来经过实践,20年前我在深圳设计的218M高的建筑,就用自己的经验数字,电梯商是认可的。用每秒的速度在平时很少有对比物,但用每分钟就有点数了,6M/秒相当于360M/分钟,300M高的建筑不到1分钟就到最高层,速度已很快了。

当然,现在科技更进步了,我在十年前看到三菱在日本横滨的一栋300M高的建筑上用了12M/秒的电梯,直达最高层只用了20秒钟,所以在高级或超高级的大楼可以利用这种新技术,可以提高一级。即每隔50M,每升一级加1.5M,即50-100M用3M/秒,100-150M用4.5M/

秒,150-200M用6M/秒……,以此类推,肯定会提高效率,现在北京正在建设的330M最高建筑用了8M/秒,相当于480M/分钟,已相当快了。

六、客梯的门宽

高挡一点的写字楼最好不用1吨的电梯,因为1吨电梯的门偏小,只有1M宽,1150kg的电梯可以做到1.1M的门,这样进出就比较理想。也有1600kg电梯能做到1300门宽的,对特大型建筑人数特多的建筑应该考虑,门宽可以提高效率。

七、客梯厅宽及直达梯的等候电梯厅

也不宜太窄,当然也不宜太宽,一般在2.5M-4M之间合适,太宽了,来回走,很不方便,如上面谈到的老北京饭店,厅有8米宽,那边刚刚铃响,待走过去,正好关门.值得注意的是,在首层的电梯厅口,不要缩小宽度,如厅宽是3M的话,口部也应是3M,因为首层的人数是标准层的10-12倍,要十分注意这个口部,为什么我要提醒这个问题呢?因为很多设计单位做居住建筑多了,居住建筑经常是电梯厅就是消防的合用前室,做防火门习惯了,所以我经常发现此

问题而特别提醒大家。

一般在150M到200M以下的建筑,上述的规律可以运用,但150M以上,甚至到了300M及300M以上,那种超高层,每层面积很大,而总面积更大,造成安排进电梯的核心筒的面积过大,而150M以上部分的核心筒无论内容或结构、抗震诸方面都没有需要那么大,那么多的电梯筒里空走的浪费面积过多。所以结合这种特高的大楼,就要分析它的功能。例如上半段很可能有旅馆,很可能有供观光的并带有餐饮的楼层,也可能上面有公寓。因此应该充分利用核心筒下半层电梯井道的上半部分,怎么利用呢,可以在首层的大堂里安排直通上半段的高速直达的电梯,一站到达150M以上的空中转换层。然后再像下面一半的办法,重新分成2-3段,这样核心筒就在150M以上缩小了,这样可以节约出很多净使用面积来。

关于最高层的观光层的电梯,应该是直通的,最近媒体报导的阿联酋迪拜的最高楼是10M/秒,比日本的横滨的12M/秒稍慢一点,这种电梯起速较慢,逐步加速,快到的时候逐步减速,以减少失重感,为什么迪拜不用12M/秒最先进的产品?可能报导有误。

这种负担大楼一半人数的到达空中转达大厅的客梯,要注意在首层大厅在高峰时候得集中人流,往往在4M宽的电梯厅里就使分紧张,由于不是消防梯,所以可直接使用大堂,以扩展人流德等候空间。

八、货梯及消防梯兼货梯

客梯解决之后,就是货梯,由于写字楼客户的可变性比较大,经常要做装修,所以货梯的数量就要研究。

由于一般写字楼才2-3万平米,消防电梯就够用了。但面积较大,且高度很高时,货梯设计往往不够,这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但由于数量较多,占核心筒的面积太大时,可以用较大重量的货梯来解决电梯的数量问题,例如2000kg-3000kg的货梯,就可以代替一般1000kg的货梯。货梯与客梯的比例大约1:4的关系,大约20000平米就需要1吨货梯才够使用。

消防梯可以兼作货梯,但消防梯是高层需要,消防梯不需到地下室,而货梯往往要下地下室与后勤挂上勾。所以不要以为消防梯要下到地下室.这是两个概念,不要混淆.但货梯也不一定下到最底层,而是应该根据需要来决定。由于高层防火规范里6.3.3.11条里写了要在消防电梯的井底设排水设施,很多设计单位误认为消防电梯要到地下室的最底层,甚至审图单位也是这种解释。其实,在条文说明里明确写着“消防电梯不到地下层,有条件的可将井底的水直接排向室外”如果必须到地下室最底层的话,这条就没必要写了。消防梯是解决高层建筑的,不是解决地下室而设置的,低层建筑的地下室没有消防梯就说明这个问题。

超高层的消防梯,虽然照消防规范最多1-2台,但美国的9.11后,我们要深思,是否应该也像客梯一样,上半段另加一些消防电梯,当然也可客、消两用,这个问题是供探讨用。

九、多电梯的电梯厅:

写字楼电梯厅的口部,往往很拥挤,因为口部在高峰的时候要有楼上的10倍甚至20倍以上的人流,而超高层有时高达60-80倍的人流,而电梯厅不可能做得很宽,因为上面没有需要,我们还常常看到首层还做防火门,这样更将口部缩小,问题更大。

所以首先要将口部放足。此外一组电梯最好不超过6台。4台以下更好。但超高层的电梯数量多,所以要注意一个方向来人很可能对大堂压力过大,所以应该有两个面的入口较好,必要时四面都能进门,或大堂里不设商业。

在很多超过200M高的建筑,往往是城市的标致性建筑,因为高了,一般也比较粗,每层的建筑面积就很大,电梯的数量很多,占用核心筒的面积也很多,在首层的人数也特多,所以有时可以设双大堂,即首、二层都设大堂,以解决疏散进出的拥挤,在首层大堂单设自动扶梯直接上二层大堂。

也有另一种办法,由门厅设一定数量的直通电梯上到空中门厅,例如在100M以上来转化,其电梯筒就可以重叠使用,以节省核心筒的尺寸,节省面积,提高使用率。这种直达梯由于人数多,在电梯厅里不好办,也可以直接在厅的一侧解决,下面一个实例就如此处理,非常理想。

十二、车库设计:

住宅和写字楼是当前房地产的主要项目,是设计人都要接触到的.但由于汽车的发展,要将汽车全部停在地面,是根本办不到的.以10000平米建筑用地作为例子,假设地上容积率是3的话,地上要建30000平米,北京绿化要求30%,密度一般只能做到40%,由于北京要退红线,要达到建筑的大门及消防环路至少也要占15%.剩下最多只剩下15%,即最多剩下1500平米.而车位要求每10000平米要65辆车,即使设计得最经济的话,每辆车只用25平米,也要

65X3X25M=4875平米.超过1500平米很多,只能在地下来解决.有时容积率高达5-6,加上密度更大,造成地面几乎1辆车都放不下.所以将地下车库设计好很重要。车库设在地下,以每辆车40平米来计的话,约占总建筑面积的20%,我见过很多图纸要占到30%,甚至到35%,即每辆车要占70平米。因此,车库设计已在建筑设计中占很重要地位了.以下一些内容,一不注意就会损失很多面积:

1,地下车位与结构的柱距有关,很多人习惯用柱距,但由于地面建筑的高度不同造成柱子的直径不同,因此,用柱距净尺寸为依据最合理。车库停车最基础的数据是车的大小,一般以1800X4800来计算,但我统计大量车的数据,以北京最多的捷达的尺寸只有1660X4428,富康是1702X4071,即大多数小于1800X4800,即使高级一点的奥迪A4也不过1772X4548.知道这些尺寸,是为了个别地方尺寸紧张的时候还有可能安排一些车位,不要将面积浪费了。

2,一个地下车库最少要两组坡道,如果每层停一点车,往往坡道的面积就占了很多,车库应尽量集中在同一、二层。

3,地下车库防火单元允许到4000平米,要求疏散楼梯少,有很多楼梯可以不下去,以节省面积。

4,转圈坡道占面积很多,应尽量少用。

5,地下车库尽量设计成单行线,会增加一些停车位。

6,车库应尽量不和其他机房放在同一层,因为层高不同,而其它机房在同层的面积一定少于50%,面积即使不损失,起码空间也要损失,坡道也要加长。

7,现在的建筑都很大,所以车库也很大,车库大了坡道也就多了,众多坡道要占很多建筑面积,如果我们注意到高速公路上收费站的话,三车线的路面,会对应9-12个收费口,因此,当我们下车库经收费后,坡道就可以减少到一对.这样也可省面积。采取措施及精益求精的话,每辆车35平米以下是可能的.有关车库方面已另有文,这里就不详谈了。

十三、对结构柱的估计:

当前的建筑都很大,很高,50米高乃至100米高的建筑已经很普遍,在设计方案的时候,结构柱子的大小如果估计不清楚的话,就很难将柱网定的合理,我在工作中总结出一个简单的数据,即100米高是1.7平米,柱直径是1.3X1.3米.列表如下:100米—1.70平米--1.3X1.3 90米—1.53平米—1.2X1.2

80米—1.36平米—1.2X1.2

70米—1.19平米—1.1X1.1

60米—1.02平米—1.0X1.0

50米—0.85平米—0.9X0.9

40米—0.68平米—0.8X0.8

30米—0.51平米—0.7X0.7

20米—0.34平米—0.6X0.6

若感到柱子太粗,想让它细一点的话,可在下面几层用型钢混凝土柱(也称劲性钢筋混凝土),那么100高是1.0平米.

170米—1.7平米—1.3X1.3

145米—1.45平米—1.2X1.2

120米—1.2平米—1.1X1.1

100米—1.0平米—1.0X1.0

但超高层的结构的限制要多一些,很多实例证明,用筒中筒的可能性要大一些,外筒的柱间只有一般柱距的一半,如4-6M之间,当然入口处必要时可以拔掉一根,用斜柱来转移。

十四、对总机房面积的估计:

我们建筑师从50年以前将各个专业全包,但现在各专业越分越细,甚至于本专业的室内装修,乃至于内墙的木门窗、铝合金门窗及外墙的玻璃幕墙、干挂石材、构件墙板等等在不知不觉地分出去了。对这些本专业的东西,我们新一代的建筑师还多少知道一点,但其他设备、电气、结构在我们很多新建筑师头脑里几乎都没有了。最近两、三年里遇到世界上顶尖的建筑设计公司大多数也不是很清楚,甚至于见到一个欧洲建筑师为了一个18米以下的商业建筑,过了半年建筑方案也完不成,一个美国建筑师设计一个旅馆也如此,图上没有结构柱,也不知道机房需要多少,与这种“先进”国家的建筑师打交道,感到建筑师的基本功好像在倒退.其实只要下一点点功夫,我们各专业又在一个设计单位里,要得到一些专业知识并不是很难的。我在25多年以前,为编制旅馆设计面积定额时,统计过几十套图纸,发现设备、电气约占建筑面积总数的7%左右.当然有的不一定在一个建筑物内,如锅炉房、煤气调压站、变电房等,但现代建筑很多都在一个建筑物里,除每层有强、弱电小室及每层新风机房外,有关变配电、备用发电机房、生活水箱及泵房、消防水池及泵房、中水处理机房、污水泵房、热交换机房、空调制冷机房、排烟机房等多数在地下室.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在方案的时候事先做到预留,使以后各设计阶段顺利.地上的部分约占建筑总面积的2%,其余的5%左右都在地下室.如果在方案的过程中留够了机房面积,就不会被动了。

十五、层高的研究:

一般写字楼的层高在3.4M以上,但当前已开始向4M及4M以上冲击,写字楼下面有时有一~二层的裙房,如果裙房做4.8M甚至4.6M层高,就能做四跑楼梯,可以节约很多楼梯面积.但4.4M、4.2M等就将公寓楼梯间全加大,损失太大。业主喜欢在设计之前定层数,目的是提高容积率,由于不是设计人员的计划,很多因素没考虑,以致最后的成品很糟糕,不得不降价销售.其实只要告诉设计人要求的容积率,设计人员是有办法在不降低层高的条件下来完成.例如:一个4跨X5跨的实例写子楼来说,每层面积是1684平米.如果每边挑0.5M的话,是1775平米,约增加5.4%,即增加了1/19,在100M高的建筑24层变成23层还多面积,不合理的层高可以加高,而况再挑1~2M对结构来说也并不困难。但层高达到4M或4M以上的话,写字楼的等级就上提了很多。

十六、屋顶的围挡

在设计及计划层数的时候,别忘了屋顶女儿墙里还有东西,这就是很难办的空调用的冷却塔,

在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的时候,冷却塔找不到地方放,在限高很严的大城市尤其如此,发展商又老是将层高算得精之又精,屋顶的女儿墙最多只有1M高,而冷却塔的高度又很高,过去的冷却塔,加上支撑的基础及最上面的遮音罩,高度要达到7M,所以我们在很多建筑物上就看到我们不想看到的冷却塔。现在新的冷却塔低了一点,也有5M左右。那么已经通过的方案怎么办,我有一个办法,就是将建筑物的外轮廓向外扩展一点点,例如上面谈到的实例,只要向外扩展500mm,就可以增加1/19,相当于100M高的建筑可以减掉一层,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十七、楼梯间的防火门也有讲究:

一般高层建筑,至少有两个楼梯间,而楼梯的宽度最少也要1.1M及1.2M,也就是说每层的最多人数可达到220人,但一般塔式公寓人数极少,即使2000平米一层的写字楼的人数也达不到150人,所以按消防规范的要求,可以设计1M宽的乙级防火门,但很多设计单位设计1.2M 的双扇门,经常影响楼梯的宽度,花多了钱还影

响使用。

十九、门厅该多大

很多人喜欢门厅大,认为大了气派。大了当然气派,但大是要代价的。一般情况是在

1/100-1/50的大楼建筑面积之间。一般的建筑取下限,如20000平米,可取200平米的大堂。高级的写字楼可以取上限或取其中间值,如30000平米的大楼可取300-600平米之间,再大了就没有人气。

二十一、标致性写字楼的综合性

写字楼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多半具有商务性质,在城市中的位置,往往在商务的中心区,市长们也喜欢让这些建筑作为城市的标致。由于身处中心区,标致性的建筑的体量也比较大,由于商务活动需要很多配套的内容,导致标志性写字楼要建成含有旅馆、公寓、展览、会议、娱乐、商业服务业在一体的建筑物。一栋建筑有时像一个小社会。有综合要求的写字楼,其标准层就要考虑其综合造成的技术要求。旅馆及公寓的厨房、卫生间要解决排油烟及排废气,排在建筑物的中间会污染建筑,所以这种内容往往安排在建筑物的上部,容易将废烟气排到上空。另一方面向下的大量下水可以在两种不同性质内容的中间段的设备转换层来解决。此外,也由于旅馆、公寓的人数比写字楼的人数要少,综合这些矛盾,使电梯用得少的部分放在上部对核心筒里的面积可以节省,在人流的安排方面也比较合理。

商业服务业方面肯定是在最下面接触地面上下的头几层及地下一、二层的范围来安排。而其大量的货物后勤,最好安排在地下解决。

同样人数多的大会议厅及展览的内容也和商业一样安排在地面层上下为宜。

那么多的内容的综合体,其地面层一定会显得特别拥挤,难于安排,所以其人流要想法分散,例如旅馆的接待大堂可以放在空中,其地面只安排直通空中大堂的直达电梯,以减少地面层的压力。上层的公寓、旅馆能在地面层独立安排私密的门厅更为理想。

总之,综合楼的交通特点是设法各行其道。因为综合楼是将不同的平面各栋建筑垂直的拼装在一个楼里,虽然其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其各自独立的管理要求,所以垂直交通的各行其道特别重要,要想尽一切办法来摘清楚。

尤其是地下车库与上面的联系,最好不要将所有的内容都与车库相通。相反,最好要彻底的分开。要想开一个问题,如果停车场在室外,是不是必须从室外通过各自的门厅进入各自的部门。因此,地下车库的人流都应该首先用垂直交通达到地面,可以在公共的大厅出来,也

可单独设一小的地下车库电梯厅,其出入的人流敬辞电梯厅转入各自门厅使综合楼的安全管理得到比较理想的管理。

对于地下货物的运输通道与大量的客车通道最好要分别设置,如遇到困难时,也可先合并使用,到了地下以后中途进入单独通道,使货物的货区与客车分离,保证客、货不通。

综合楼由于内容复杂,重要的是研究其分合的关系,分合的关系解决了,设计也解决了。综合楼的设计,在与业主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综合楼各种内容的比例常有变化,我们也能理解业主在运作那么大量的资金投入时的把握的顾虑。所以在设计时要考虑其各种内容的相对可换性,那就要求其使用空间的深度要适合旅馆、公寓的可能性。因为写字楼的深度弹性较大,而旅馆、公寓的深度其弹性较小。能做到弹性变化,可使我们的被动变成主动

写字楼及配套建筑设计规范(中)

办公及配套(商业,车库)建筑设计技术细则与措施 1.屋面 1.1. 屋面的防水等级、设防要求及防水材料选用 另详见第9节 1.2. 屋面隔热(保温) 1.2.1.设计要点 1、屋面传热系数K、热惰性指标D应符合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屋顶应符合隔热验算要求。 2、保温层应按所在地区的节能标准或建筑热工要求确定其厚度。 3、不上人屋在可采用架空隔热层做法,但隔热层宜采用预制配筋细石混凝土板块,并将隔热层刷成浅色,架空层高度不应低于150mm,且不宜高于200mm. 4、上人屋面宜采用实铺隔热层做法。实铺隔热层宜采用隔热性能好(导热系数小)、轻质(干密度小)、耐压(抗压强度高)、憎水性或吸水率低(≤2%)的材料,并不得采用松散材料,应采用整体浇筑或板块状的隔热材料。 5、屋面构造做法宜首先采用倒置式屋面(即防水层在下、隔热层在上),倒置式屋面的隔热层表面应做保护层(水泥砂浆或地砖等),隔热层与保护层之间应设隔离层。 6、保温屋面在与室内空间贴临的天沟、檐沟内应铺设保温层,天沟、檐沟、檐口与屋面交接处保温层的铺设应伸入墙内,长度≥0.5墙厚。 7、常用隔热保温材料选用另见节能章节的表24.7.5 1.2.2.找坡找平层 1、优先采用结构找坡;平屋面亦可采用轻质材料找坡(如1:8水泥陶粒)。 2、找平层可采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 3、当找平层厚度≥30mm时应采用C20细石混凝土。 4、找平层应设分格缝并嵌填密封材料,纵横间距不宜大于6m. 5、油毡瓦的找平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

1.3. 屋面排水 1.3.1.屋面排水坡度 表4.3.1 屋面形式适用坡度 平屋面材料找坡2%,结构找坡3% 坡屋面玻璃屋面≤75% 其他网架结构金属薄板屋面≥4% 单坡跨度大于9m的屋面宜作结构找坡,坡度不应小于3%;当材料找坡时,可用轻质材料或保温层找坡,坡度宜为2%. 1.3. 2.屋面天沟 1、3层及3层以下或檐高小于10m的中、小型建筑物可采用无组织排水;3层以上的建筑,应采用有组织的屋面排雨水;高层建筑宜设天沟排雨水。同时应根据不同的屋面形式和有关要求,确定采用外排水或内排水。 2、倒置式屋面的檐沟,水落口等部位应采用现浇混凝土或砖砌堵头并做好排水处理。 3、天沟的宽度、起始深度、纵向坡度,见表5.3.2 1.3.3.屋面排水 雨水立管内径一般不应小于100mm,一根雨水立管的屋面最大汇水面积宜小于150㎡. 屋面天沟宽度、起始深度与纵向坡度表4.3.3-1 天沟宽度(mm)天沟起始深度 沟底水落差 天沟的纵向坡度天沟、檐沟 排水不得流 经变形缝和 防火墙 外排水内排水 ≥300 ≥100 ≤200 ≥1% ≥1.5% 雨水立管间距表43.3-2 外排水内排水 有天沟无天沟明装或暗装水管 端角部中间端角部中间端角部中间12m 24m 7.5m 15m 7.5m 15m

办公楼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办公楼设计规 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 3.1.1 条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性质、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确定各类用房。一般由办公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等组成。 第 3.1.2 条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要求,结合基地面积、结构选型等情况按建筑模数选择开间和进深,合理确定建筑平面,并为今后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 第 3.1.3 条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建筑高度超过 75m 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 第 3.1.4 条窗 一、底层及半地下室外窗宜采取防措施。 二、高层办公建筑采用大面积玻璃窗或玻璃幕墙时应设擦窗设施。 三、设采暖空调的办公建筑,外窗面积在满足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空调办公建筑外窗应有良好的密闭性和隔热性,全空调办公建筑外窗应设部分可开启窗扇。 第 3.1.5 条门 一、办公室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 1m,高度不应小于 2m。 二、机要办公室、财务办公室、重要档案库和贵重仪表间的门应采取防盗措施,室宜设防盗报警装置。 第 3.1.6 条门厅 一、门厅一般可设传达室、收发室、会客室。根据使用需要也可设门

廊、警卫室、衣帽间和间等。 二、门厅应与楼梯、过厅、电梯厅邻近。 三、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门厅,应设门斗或其它防寒设施。 第 3.1.7 条走道 一、走道最小净宽不应小于表 3.1.7 的规定。 二、走道地面有高差,当高差不足二级踏步时,不得设置台阶,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 1∶8。 第 3.1.8 条采光 一、办公室、研究工作室、接待室、打字室、列室和复印机室等房间窗地比不应小于 1∶6。 二、设计绘图室、阅览室等房间窗地比不应小于 1∶5。 注:窗地比为该房间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 第 3.1.9 条隔声 一、办公用房、会议室、接待室等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 55dBA 声级总机房、计算机房、打字室、图书阅览室等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 50dBA 声级。 二、电梯井道及产生噪声的设备机房,不宜与办公用房、会议室贴邻,

办公楼设计规范及要求

办公楼设计规范及 要求

最全办公楼设计规范 办公楼设计规范主要能够分为一般设计规范、办公区设计规范、公共区设计规范、服务区设计规范和设备用房设计规范五个类别。办公楼设计规范非常重要,不但关系到办公楼办公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问题,还决定了空间的最大化利用和布局的合理化。 商用办公楼在房地产开发领域中占据着不弱于住宅商品楼的一席之地,办公楼设计规范非常重要。办公楼是广大室内办公人员每日工作的地方,良好的办公楼设计能够运作流畅、有效率、安全、卫生。以下我们就来详细介绍办公楼的设计规范中的一般设计规范和办公区设计规范。 办公楼设计规范:一般设计规范 一、关于电梯,规定五层(含)以上办公楼必须安装电梯,且建筑面积每5000平米需安装电梯一台。对于高层办公楼,电梯

空闲时停靠楼层应错开分布,提高响应效率。 二、关于门窗,门窗应保证气密性完好,隔热、隔音、通风等功能正常。高层玻璃幕墙自备清洁功能,低层窗户加装安全保护措施。门高度不低于2.1米,宽度不小于1米。 三、关于净高,根据办公楼等级划分,一类、二类、三类办公楼的办公室内净高最低值分别为2.7米、2.6米、2.5米,走道净高不低于2.2米,储藏室净高不低于2米。 四、关于走廊,最重要的注意点是防火疏散要求,因此走廊最小宽度是有要求的,一般根据走廊长度与房间单双面布局来区分。一般走廊长度小于等于40米的,单双面布房最小宽度依次为1.3米和1.5米;而大于40米长度的,单双面布房最小净宽依次为1.5米和1.8米。 办公楼设计规范:办公区设计规范 一、关于采光,办公室要有良好的光线和自然通风渠道,但

要避免两侧开窗造成眩光。 二、关于面积,办公区间平均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平米,如果是封闭式的办公室,则每间办公室面积不应小于10平米。设计绘图类工种相应放大单位办公区间。 另外,如开水房、会议室、接待室等公共区域,如食堂、车库、档案室等服务区域以及设备用房,都有各自不同的办公楼设计规范,进行办公楼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所有用房,建成一个有机体,使办公楼得以良好运转。 最全办公楼设计规范 现代办公楼正向综合化、一体化方向发展。是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业务技术人员等办公的业务用房,办公建筑设计尚应符合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下面为您介绍最全办公楼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 第一节一般规定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office building JG6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11-29发布 -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 第510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67- ,自 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5.8、4.5.13、5.0.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1989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1月29日 前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 ]104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5.防火设计;6,室内环境;7.建筑设备。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2,增加和补充了室内环

境的有关技术内容和规定。3.增加和补充了办公建筑智能化及节能的有关技术内容和规定;4,增加了无障碍设计要求酌内容,5。参照现行防火规范增加和补充了相关内容;6,对办公建筑中部分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公建筑中部分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噎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杭州安吉路18号。邮政编码:310006) 本规范参编单位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方子晋徐延峰陈政恩庄逸苏吴藻生姚国梁沈介骏张建良谷玲玲 目录 1总则 2术语 3基地和总平面3.1基地3.2总平面 4建筑设计

办公楼设计规范及要求

一、办公楼设计概述 建筑物内供办公人员经常办公的房间称为办公室,以此为单位集合成一定数量的建筑物称为办公建筑。办公建筑一般分为行政办公楼、专业性办公楼、出租写字楼和综合性办公楼。综合性办公楼内除办公用房为主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公共设施如商店、展览厅、娱乐厅等。 二、办公楼设计要点 1、办公楼应根据使用性质、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确定各类用房。一般由办公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和其他附属设施等组成。各种房间的具体设置、层次和位置,应根据使用要求和具体条件确定。建筑基地内应设停车场(库),或在建筑物内设停车库。办公建筑的主体部分宜有良好的朝向和日照。 2、办公楼应根据使用要求、基地面积、结构选型等条件按建筑模数确定开间和进深,并应为今后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 3、办公楼与公寓、旅馆合建时,应在平面功能、垂直交通、防火疏散、建筑设备等方面综合考虑相互关系,进行合理安排。综合办公楼宜根据使用功能不同分设出入口,组织好内外交通路线。 4、一般应将对外联系多的部门,布置在主要出入口附近。机要部门应相对集中,与其他部门宜适当分隔。其他部门按工作性质和相互关系分区布置。 5、楼梯设计应符合防火规范规定。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楼应设电梯;主要楼梯及电梯应设于入口附近,位置要明显。 6、尽量利用室内空间或隔墙设置壁柜或壁橱。底层及半地下室外窗宜采取防范措施。 7、办公室、研究工作室、接待室、打字室、陈列室和复印机室等房间窗地比不应小于1:6。设计绘图室、阅览室等房间窗地比不应小于1:5。(窗地比为该房间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 8、机要办公室、财务办公室、重要档案库和贵重仪表间的门应采取防盗措施,室内宜设防盗报警装置。 9、贮藏室应布置在采光、朝向较差的地方,净高不得低于2.00m。开水间宜直接采光通风,条件不许可时应设排风装置。 三、主要房间设计说明 1、办公室 办公用房宜有良好的朝向和自然通风,并不宜布置在地下室。办公室宜设计成单间式和大空间式;使用上有特殊要求的,可设计成带专用卫生间的单元式或公寓式。普通办公室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m2,单间办公室净面积不宜小于10m2。办公室净高应根据使用性质和面积大小决定,一般净高不低于2.6m,设空调的办公室可不低于2.4m。 办公室布局方式常见有以下四种: ①单间办公室。在走道的一面或两面布置布置房间,沿房间的周边设置服务设施。这些房间以自然采光为主,辅以人工照明,房间的大小有所变化,但容纳的人数较少。 ②成组式办公室。适用于容纳20名以下工作人员的中等办公室。为利于布置家具,房间进深需要略大一些。 ③开放式布局。这是一种布置大进深空间的方法。家具位置可按几何形布置。 ④景观办公室。其特征具有随机设计的性质。完全由人工控制环境,工作位置的设计反映了组织方式的结构和工作方法。屏风、植物和贮藏用的家具均可用于划分活动路线,确定边界,并区别工作小组。 一般办公室常用3.6m开间及5.4m进深的平面尺寸。图2是一般办公室布置。图3~图6是单元式、公寓式、景观式、大空间式办公室布置。常用开间、进深及层高尺寸见下表: 尺寸名称尺寸

办公楼建筑设计规范

办公楼设计规范 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3.1.1 条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性质、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确定各类用房。一般由办公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等组成。 第3.1.2 条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要求,结合基地面积、结构选型等情况按建筑模数选择开间和进深,合理确定建筑平面,并为今后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 第 3.1.3 条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建筑高度超过75m 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 第3.1.4 条窗 一、底层及半地下室外窗宜采取防范措施。 二、高层办公建筑采用大面积玻璃窗或玻璃幕墙时应设擦窗设施。 三、设采暖空调的办公建筑,外窗面积在满足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空调办公建筑外窗应有良好的密闭性和隔热性,全空调办公建筑外窗应设部分可开启窗扇。 第3.1.5 条门 一、办公室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1m,高度不应小于2m。 二、机要办公室、财务办公室、重要档案库和贵重仪表间的门应采取防盗措施,室内宜设防盗报警装置。 第3.1.6 条门厅 一、门厅一般可设传达室、收发室、会客室。根据使用需要也可设门

廊、警卫室、衣帽间和电话间等。 二、门厅应与楼梯、过厅、电梯厅邻近。 三、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门厅,应设门斗或其它防寒设施。 第3.1.7 条走道 一、走道最小净宽不应小于表3.1.7 的规定。 二、走道地面有高差,当高差不足二级踏步时,不得设置台阶,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8。 第3.1.8 条采光 一、办公室、研究工作室、接待室、打字室、陈列室和复印机室等房间窗地比不应小于1∶6。 二、设计绘图室、阅览室等房间窗地比不应小于1∶5。 注:窗地比为该房间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 第3.1.9 条隔声 一、办公用房、会议室、接待室等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55dBA 声级电话总机房、计算机房、打字室、图书阅览室等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50dBA 声级。 二、电梯井道及产生噪声的设备机房,不宜与办公用房、会议室贴邻,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office building JG67-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2006-11-29发布 2006-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 第510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67-2006,自2007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5.8、4.5.13、5.0.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1989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6年11月29日 前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4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

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5.防火设计;6,室内环境; 7.建筑设备。 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2,增加和补充了室内环境的有关技术内容和规定。3.增加和补充了办公建筑智能化及节能的有关技术内容和规定;4,增加了无障碍设计要求酌内容,5。参照现行防火规范增加和补充了相关内容;6,对办公建筑中部分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公建筑中部分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噎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杭州安吉路18号。邮政编码:310006) 本规范参编单位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保证办公建筑设计在适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定本规范。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镇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办公建筑设计。其它建筑中的办公用房部分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1.0.3条办公建筑按高度划分应符合以下规定:一、建筑高度24m 以下为低层或多层办公建筑;二、建筑高度超过24m而未超过100m 为高层办公建筑;三、建筑高度超过100m为超高层办公建筑。 第1.0.4条办公建筑设计除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2章基地和总平面 2.1 基地 第2.1.1条办公建筑的基地应选在交通和通讯方便的地段,并应避开产生粉尘、煤烟、散发有害物质的场所和贮存有易爆、易燃品等地段。 第2.1.2条位于城市的办公建筑的基地,应符合城市规划布局的要求,并应选在市政设施比较完善的地段。 第2.1.3条工业企业的办公建筑,可在企业基地内选择联系方便,污染影响最小的地段建造,并应符合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法规的有关规定。 2.2 总平面 第2.2.1条总平面布置宜进行环境及绿化设计。

第2.2.2条在同一基地内办公楼与其它建筑共建,或建造以办公用房为主的综合性建筑,应根据使用功能不同,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互不干扰。 第2.2.3条建筑基地内应设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场(库)。条件不允许时,可由有关部门就近统筹建设停车空间。停车场地面积由当地规划部门确定。 第2.2.4条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安排好设备机房、附属设施和地下建筑物。如设有锅炉房、食堂的宜设运送燃料、货物和清除垃圾等的单独出入口。采用原煤作燃料的锅炉房,应留有堆放场地。 第3章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3.1 一般规定 第3.1.1条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性质、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确定各类用房。一般由办公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等组成。 第3.1.2条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要求,结合基地面积、结构选型等情况按建筑模数选择开间和进深,合理确定建筑平面,并为今后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 第3.1.3条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建筑高度超过75m 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 第3.1.4条窗 一、底层及半地下室外窗宜采取防范措施。 二、高层办公建筑采用大面积玻璃窗或玻璃幕墙时应设擦窗设施。

办公楼设计规范及要求

、办公楼设计概述 建筑物内供办公人员经常办公的房间称为办公室,以此为单位集合成一定数量的建筑物称为办公建筑。办公建筑一般分为行政办公楼、专业性办公楼、出租写字楼和综合性办公楼。综合性办公楼内除办公用房为主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公共设施如商店、展览厅、娱乐厅等。 二、办公楼设计要点 1、办公楼应根据使用性质、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确定各类用房。一般由办公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和其他附属设施等组成。各种房间的具体设置、层次和位置,应根据使用要求和具体条件确定。建筑基地内应设停车场(库),或在建筑物内设停车库。办公建筑的主体部分宜有良好的朝向和日照。 2、办公楼应根据使用要求、基地面积、结构选型等条件按建筑模数确定开 间和进深,并应为今后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 3、办公楼与公寓、旅馆合建时,应在平面功能、垂直交通、防火疏散、建筑设备等方面综合考虑相互关系,进行合理安排。综合办公楼宜根据使用功能不同分设出入口,组织好内外交通路线。 4、一般应将对外联系多的部门,布置在主要出入口附近。机要部门应相对 集中,与其他部门宜适当分隔。其他部门按工作性质和相互关系分区布置。 5、楼梯设计应符合防火规范规定。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楼应设电梯;主要 楼梯及电梯应设于入口附近,位置要明显。 6、尽量利用室内空间或隔墙设置壁柜或壁橱。底层及半地下室外窗宜采取防范措施。 7、办公室、研究工作室、接待室、打字室、陈列室和复印机室等房间窗地比不应小于1:6。 设计绘图室、阅览室等房间窗地比不应小于1:5。(窗地比为该房间侧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 8、机要办公室、财务办公室、重要档案库和贵重仪表间的门应采取防盗措施,室内宜设防盗报警装置。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office building JG67-2006 1总则 1.0.1为保证办公建筑的设计质量,使其符合安全、卫生、适用以及技术、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办公建筑的设计。 1.0.3办公建筑设计应依据使用要求分类,并应符合表1.0.3的规定: 2术语 2.0.1办公建筑 office building供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办理行政事务和从事各类业务活动的建筑物。 2.0.2公寓式办公楼apartment-office building由统一物业管理,根据使用要求,可由一种或数种平面单元组成。单元内设有办公、会客空间和卧室、厨房和厕所等房间的办公楼。 2,0.3酒店式办公楼hotel-office building提供酒店式服务和管理的办公楼。 2.0.4综合楼multiple-use building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用途的楼层组成的公共建筑。 2.0.5商务写字楼business office building在统一的物业管理下,以商务为主,由一种或数种单元办公平面组成的租赁办公建筑。 2.0.6开放式办公室open office space灵活隔断的大空间办公空间形式。 2.0.7半开放式办公室semi-open office space由开放办公室和单间办公室组合而形成的办公空间形式。 2.0.8单元式办公室unit-typed office space由接待空间、办公空间、专用卫生间以及服务空间等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办公空间形式。 2.1.9单间式办公office space in singler moclule一个开间(亦可以几个开间)和以一个进深为尺度而隔成的独立办公空间形式。 3基地和总平面 3.1基地 3.1.1办公建筑基地的选择,应符合当地总体规划的要求。 3,1.2办公建筑基地宜选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有利、市政设施完善且交通和通信方便的地段。 3.1.3办公建筑基地与易燃易爆物品场所和产生噪声、尘烟、散发有害气体等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有关标准的规定。 3.2总平面 3.2.1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布局、功能分区明确、节约用地、交通组织顺畅,并应满足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指标。 3.2.2总平面布置应进行环境和绿化设计。绿化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3.2.3当办公建筑与其他建筑共建在同一基地内或与其他建筑合建时,应满足办公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环境要求,分区明确,宜设置单独出人口。 3.2.4总平面应合理布置设备用房、附属设施和地下建筑的出人口。锅炉房、厨房等后勤用房的燃料、货物及垃圾等物品的运输应设有单独通道和出人口。 3.2.5基地内应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场地(库)。 3.2.6总平面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的有关规定。 4建筑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性质、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确定各类用房。办公建筑由办公室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和设备用房等组成。 4.1.2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要求、用地条件、结构选型等情况按建筑模数选择开间和进深,合理确定建筑平面,提高使用面积系数,并宜留有发展余地。 4.1.3五层及五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 4.1.4电梯数量应满足使用要求,按办公建筑面积每5000m2至少设置]台。超高层办公建筑的乘客电梯应分层分区停靠。 4.1.5办公建筑的体形设计不宜有过多的凹凸与错落,外围护结构热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有关节能的要求。 4.1.6办公建筑的窗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底层及半地下室外窗宜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2高层及超高层办公建筑采用玻璃幕墙时应设有清洁设施,并必须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3外窗不宜过大,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并应有良好的气密性、水密性和保温隔热性能,满足节能要求。全空调的办公建筑外窗开启面积应满足火灾排烟和自然通风要求。 4.17办公建筑的门应符合下列要求; 1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1.00m,高度不应小于2.10m; 2机要办公室、财务办公室、重要档案库、贵重仪表间和计算机私心的门应采取防盗措施,室内宜设防盗报警装置。 4.1.8办公建筑的门厅应符合下列要求: 1门厅内可附设传达、收发、会客、服务、问讯、展示等功能房间(场所)。根据使用要求也可设商务中心、咖啡厅、警卫室、衣帽间、电话间等。 2楼梯、电梯厅宜与门厅邻近,并应满足防火疏散的要求。 3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门厅应设门斗或其他防寒设施。 4有中庭空间的门厅应组织好人流交通,并应满足现行国家防火规范规定的防火疏散要求。 4.1.9办公建筑的走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宽度应满足防火疏散要求,最小净宽应符合表4.1.9的规定:注;高层内筒结构的回廊式走道净宽最小值同单面布房走道。

办公楼设计规范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保证办公建筑设计在适用、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镇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办公建筑设计。其它建筑中的办公用房部分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1.0.3条办公建筑按高度划分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建筑高度24m以下为低层或多层办公建筑; 二、建筑高度超过24m而未超过100m为高层办公建筑; 三、建筑高度超过100m为超高层办公建筑。 第1.0.4条办公建筑设计除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一节基地 第2.1.1条办公建筑的基地应选在交通和通讯方便的地段,并应避开产生粉尘、煤烟、散发有害物质的场所和贮存有易爆、易燃品等地段. 第2.1.2条位于城市的办公建筑的基地,应符合城市规划布局的要求,并应选在市政设施比较完善的地段。 第2.1.3条工业企业的办公建筑,可在企业基地内选择联系方便,污染影响最小的地段建造,并应符合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二节总平面 第2.2.1条总平面布置宜进行环境及绿化设计。 第2.2.2条在同一基地内办公楼与其它建筑共建,或建造以办公用房为主的综合性建筑,应根据使用功能不同,做到分区明确、布局合理、互不干扰。 第2.2.3条建筑基地内应设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场(库)。条件不允许时,可由有关部门就近统筹建设停车空间。停车场地面积由当地规划部门确定。 第2.2.4条总平面布置应合理安排好设备机房、附属设施和地下建筑物。如设有锅炉房、食堂的宜设运送燃料、货物和清除垃圾等的单独出入口。采用原煤作燃料的锅炉房,应留有堆放场地。 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3.1.1条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性质、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确定各类用房。一般由办公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等组成。 第3.1.2条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要求,结合基地面积、结构选型等情况按建筑模数选择开间和进深,合理确定建筑平面,并为今后改造和灵活分隔创造条件。 第3.1.3条六层及六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建筑高度超过75m的办公建筑电梯应分区或分层使用。 第3.1.4条窗 一、底层及半地下室外窗宜采取防范措施。 二、高层办公建筑采用大面积玻璃窗或玻璃幕墙时应设擦窗设施。 三、设采暖空调的办公建筑,外窗面积在满足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空调办公建筑外窗应有良好的密闭性和隔热性,全空调办公建筑外窗应设部分可开启窗扇。

办公楼设计规范

办公楼设计规范 办公楼设计规范主要可以分为一般设计规范、办公区设计规范、公共区设计规范、 服务区设计规范和设备用房设计规范五个类别。办公楼设计规范非常重要,不仅关系 到办公楼办公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问题,还决定了空间的最大化利用和布局的合理化。商用办公楼在房地产开发领域中占据着不弱于住宅商品楼的一席之地,办公楼设计规 范非常重要。办公楼是广大室内办公人员每日工作的地方,良好的办公楼设计能够运 作流畅、有效率、安全、卫生。以下我们就来详细介绍办公楼的设计规范中的一般设 计规范和办公区设计规范。 办公楼设计规范:一般设计规范 一、关于电梯,规定五层(含)以上办公楼必须安装电梯,且建筑面积每5000平 米需安装电梯一台。对于高层办公楼,电梯空闲时停靠楼层应错开分布,提高响应效率。 二、关于门窗,门窗应保证气密性完好,隔热、隔音、通风等功能正常。高层玻璃幕墙自备清洁功能,低层窗户加装安全保护措施。门高度不低于2.1米,宽度不小于1米。 三、关于净高,根据办公楼等级划分,一类、二类、三类办公楼的办公室内净高最低值分别为2.7米、2.6米、2.5米,走道净高不低于2.2米,储藏室净高不低于2米。 四、关于走廊,最重要的注意点是防火疏散要求,所以走廊最小宽度是有要求的,一般根据走廊长度与房间单双面布局来区分。一般走廊长度小于等于40米的,单双面布房最小宽度依次为1.3米和1.5米;而大于40米长度的,单双面布房最小净宽依次为1.5米和1.8米. 办公楼设计规范:办公区设计规范 一、关于采光,办公室要有良好的光线和自然通风渠道,但要避免两侧开窗造成眩光。 二、关于面积,办公区间平均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平米,如果是封闭式的办公室,则每间办公室面积不应小于10平米。设计绘图类工种相应放大单位办公区间。

写字楼及配套建筑设计规范(上)

办公及配套(商业,车库)建筑设计技术细则与措施1.一般规定 1.1. 建筑分类 1.1.1.按使用功能分类 1、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 2、民用建筑可分为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具体分类详见表1.1.1.。 民用建筑分类表1.1.1 分 类 建筑类别建筑物举例 公共建筑教育建筑 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 校等 办公建筑各级党委、政府办公楼、企业、事业、团体、社区办公楼等 科研建筑实验楼、科研楼、设计楼等 文化建筑 剧院、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展览馆、音 乐厅等 商业建筑 百货公司、超级市场、菜市场、旅馆、餐馆、饮食店、洗浴中心、 美容中心等 服务建筑银行、邮电、电信、会议中心、殡仪馆等 体育建筑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健身房等 医疗建筑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中心、急救中心、疗养院等 交通建筑汽车客运站、港口客运站、铁路旅客站、空港航站楼、地铁站等纪念建筑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塔、故居等 园林建筑 动物园、植物园、海洋馆、游乐场、旅游景点建筑、城市建筑小 品等 综合建筑多功能综合大楼、商住楼等 1.1. 2.按建筑高度分类 建筑分类(按多层和高层分类)表1.1.2. 建筑类别名称层数或高度 公共建筑单层、多层建筑 H≤24m的其他建筑,H>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室、 半地下室) 高层建筑H>24m的公共建筑(不含单层公共建筑) 超高层建筑H>100m的民用建筑 工业建厂房多层厂房仓库≥2层,且H<24m

筑 仓库 高层厂房仓库 ≥2层,且H >24m 高架仓库 货架高度>7m ,且机械化操作或自动化控制的货架仓库 1.1.3. 民用建筑按工程规模分类 民用建筑规模分类 表1.1.3 建筑类别 规 模 指标或使用要求 汽车库 特大型 >500辆 大 型 301~500辆 中 型 51~300辆 小 型 <50辆 1.1.4. 按设计使用年限分类 民用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分类表 表1.1.4 1.2. 名词术语 1、用地红线: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 2、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3、建筑控制线(建筑红线):有关法规或详细规划确定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底位置不得超出的界线。 4、容积率: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地上)/建设用地面积。 5、深圳市:半地下室出地面高度超过1.5m 时,建筑容积率=(地面以上建筑面积+半地下室建筑面积)/建设用地面积。(深圳市建筑设计经济指标计算规定) 6、建筑密度(覆盖率):建筑密度=建筑基底面积/建设用地面积(%)。 7、建筑高度: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高度。(防火规范) 8、绿地率: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屋顶绿化不计入绿地率内)。 类 别 设计使用年限 (年) 示 例 1 5 临时性建筑 2 25 易于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 3 50 普通建筑和构筑物 4 100 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

办公室装修设计规范标准

办公室装修设计规范 1 一般规定 1.1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性质、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确定各类用房。办公建筑由办公室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和设备用房等组成。 1.2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要求、用地条件、结构选型等情况按建筑模数选择开间和进深,合理确定建筑平面,提高使用面积系数,并宜留有发展余地。 1.3五层及五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 1.4电梯数量应满足使用要求,按办公建筑面积每5000m2至少设置1台。超高层办公建筑的乘客电梯应分层分区停靠。 1.5办公建筑的体形设计不宜有过多的凹凸与错落。外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有关节能的要求。 1.6办公建筑的窗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底层及半地下室外窗宜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2 高层及超高层办公建筑采用玻璃幕墙时应设有清洁设施,并必须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3 外窗不宜过大,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并应有良好的气密性、水密性和保温隔热性能,满足节能要求。全空调的办公建筑外窗开启面积应满足火灾排烟和自然通风要求。 1.7办公建筑的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1.OOm,高度不应小于2.10m; 2 机要办公室、财务办公室、重要档案库、贵重仪表间和计算机中心的门应采取防盗措施,室内宜设防盗报警装置。 1.8办公建筑的门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门厅内可附设传达、收发、会客、服务、问讯、展示等功能房间(场所)。根据使用要求也可设商务中心、咖啡厅、警卫室、衣帽间、电话间等; 2 楼梯、电梯厅宜与门厅邻近,并应满足防火疏散的要求; 3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门厅应设门斗或其他防寒设施; 4 有中庭空间的门厅应组织好人流交通,并应满足现行国家防火规范规定的防火疏散要求。 1.9办公建筑的走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宽度应满足防火疏散要求,最小净宽应符合表4.1.9的规定:表1.9 走道最小净宽 走道长度(m) 走道净宽(m) 单面布房 双面布房 ≤40 1.30 1.50

(完整版)办公楼设计规范

各级办公楼建筑设计要求 4.1 一般规定 4.1.1 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性质、建设规模与标准的不同,确定各类用房。办公建筑由办公室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和设备用房等组成。 4.1.2 办公建筑应根据使用要求、用地条件、结构选型等情况按建筑模数选择开间和进深,合理确定建筑平面,提高使用面积系数,并宜留有发展余地。 4.1.3 五层及五层以上办公建筑应设电梯。 4.1.4 电梯数量应满足使用要求,按办公建筑面积每5000m2至少设置1台。超高层办公建筑的乘客电梯应分层分区停靠。 4.1.5 办公建筑的体形设计不宜有过多的凹凸与错落。外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有关节能的要求。

4.1.6 办公建筑的窗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底层及半地下室外窗宜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2 高层及超高层办公建筑采用玻璃幕墙时应设有清洁设施,并必须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3 外窗不宜过大,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并应有良好的气密性、水密性和保温隔热性能,满足节能要求。全空调的办公建筑外窗开启面积应满足火灾排烟和自然通风要求。 4.1.7 办公建筑的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门洞口宽度不应小于1.OOm,高度不应小于2.10m; 2 机要办公室、财务办公室、重要档案库、贵重仪表间和计算机中心的门应采取防盗措施,室内宜设防盗报警装置。 4.1.8 办公建筑的门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门厅内可附设传达、收发、会客、服务、问讯、展示等功能房间(场所)。根据使用要

求也可设商务中心、咖啡厅、警卫室、衣帽间、电话间等; 2 楼梯、电梯厅宜与门厅邻近,并应满足防火疏散的要求; 3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门厅应设门斗或其他防寒设施; 4 有中庭空间的门厅应组织好人流交通,并应满足现行国家防火规范规定的防火疏散要求。 4.1.9 办公建筑的走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宽度应满足防火疏散要求,最小净宽应符合表4.1.9的规定: 表4.1.9 走道最小净宽 注:高层内筒结构的回廊式走道净宽最小值同单面布房走道。

办公楼设计方案

办 公 大 楼 设 计 方 案 项目:办公大楼设计方案 班级:楼宇1301班 小组成员:何洋洋苏兆强余阳迪董成任鹤鹏

目录 第一章 1设计依据.................................................................... .. (1) 2工程概况.................................................................... .. (1) 3指导思想.................................................................... .. (1) 4设计构想.................................................................... .. (2) 5建筑消防和人防.................................................................... (2) 第二章 1工程概况.................................................................... .. (3) 2设计依据.................................................................... .. (3) 3结构设计.................................................................... .. (4) 第三章 1设计依

办公建筑安全疏散设计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744 办公建筑安全疏散设计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办公建筑安全疏散设计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设置足够数量及规范的安全出口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2.0.17条规定建筑物的安全出口是指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室外楼梯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凡是房间的疏散门、楼梯、直通室外地面的门都可视作安全出口。 1.1房间的疏散门设计 办公建筑中当房间位于2个安全出口之间,且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20m2;可设置1个疏散门,当房间位于走道尽端,且由房间内任一点到疏散门的直线距离小于等于15.0m、可设置1个疏散门,其它情况的房间疏散门不少于两个,且相邻2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见图1。 图1 房间的疏散门设计 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不应大于规范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一二级为22m)。否则应增设安全出口。

办公楼设计规范及要求

最全办公楼设计规范 办公楼设计规范主要可以分为一般设计规范、办公区设计规范、公共区设计规范、服务区设计规范和设备用房设计规范五个类别。办公楼设计规范非常重要,不仅关系到办公楼办公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问题,还决定了空间的最大化利用和布局的合理化。 商用办公楼在房地产开发领域中占据着不弱于住宅商品楼的一席之地,办公楼设计规范非常重要。办公楼是广大室内办公人员每日工作的地方,良好的办公楼设计能够运作流畅、有效率、安全、卫生。以下我们就来详细介绍办公楼的设计规范中的一般设计规范和办公区设计规范。 办公楼设计规范:一般设计规范 一、关于电梯,规定五层(含)以上办公楼必须安装电梯,且建筑面积每5000平 米需安装电梯一台。对于高层办公楼,电梯空闲时停靠楼层应错开分布,提高响应效率。 二、关于门窗,门窗应保证气密性完好,隔热、隔音、通风等功能正常。高层玻璃幕墙自备清洁功能,低层窗户加装安全保护措施。门高度不低于2.1米,宽度不小于1米。 三、关于净高,根据办公楼等级划分,一类、二类、三类办公楼的办公室内净高最低值分别为2.7米、2.6米、2.5米,走道净高不低于2.2米,储藏室净高不低于2米。 四、关于走廊,最重要的注意点是防火疏散要求,所以走廊最小宽度是有要求的,一般根据走廊长度与房间单双面布局来区分。一般走廊长度小于等于40米的,单双面布房最小宽度依次为1.3米和1.5米;而大于40米长度的,单双面布房最小净宽依次为1.5米和1.8

米。 办公楼设计规范:办公区设计规范 一、关于采光,办公室要有良好的光线和自然通风渠道,但要避免两侧开窗造成眩光。 二、关于面积,办公区间平均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平米,如果是封闭式的办公 室,则每间办公室面积不应小于10平米。设计绘图类工种相应放大单位办公区间。 另外,如开水房、会议室、接待室等公共区域,如食堂、车库、档案室等服务区域以及设备用房,都有各自不同的办公楼设计规范,进行办公楼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所有用房,建成一个有机体,使办公楼得以良好运转。 最全办公楼设计规范 文章导读:现代办公楼正向综合化、一体化方向发展。是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业务技术人员等办公的业务用房,办公建筑设计尚应符合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下面为您介绍最全办公楼设计规范。 现代办公楼正向综合化、一体化方向发展。是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人员,业务技术人员等办公的业务用房,办公建筑设计尚应符合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下面为您介绍最全办公楼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