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纪念性公园的植物造景

纪念性公园的植物造景

纪念性公园的植物造景
纪念性公园的植物造景

纪念性公园的植物造景

一、纪念性公园的性质、任务

纪念性公园是为纪念历史事件,或为纪念历史名人等而建造的公园,其功能是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供后人瞻仰、凭吊、开展纪念性活动等。纪念性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绿地的一种,还可供游人游览、休息和观赏。

二、纪念性公园的内容及布局特点

由于纪念性公园具有不同于一般城市公园的性质,在其内容及布局形式上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规则式布局

纪念性公园的总体规划常采用规矩式布局手法,其平面具有明显的主轴线干道,主体建筑、纪念形象、纪念雕塑等通常布置在主轴的制高点上或视线的交点上,以突出主体。其他附属性建筑物一般也受主轴线控制,对称布置在主轴两旁。

2、以纪念性建筑或雕塑作为公园主体

纪念性公园通常用纪念性建筑物、纪念形象、纪念碑等来体现公园主体,以此渲染突出主题,展现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风貌,如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以“殉难烈士纪念群像”为主景,长沙烈士公园以烈士纪念塔为主景等。

3、以纪念性活动和游览休息等不同功能划分空间

为方便群众的纪念活动,园中通常利用建筑、山体或植物将纪念区和园林区划分开,使其不受其他活动的干扰。

三、纪念性公园的类型

面积较小的纪念性公园常附属于综合性公园之中,以公园的一个分区或景点形式出现,如长沙岳麓公园的蔡锷、黄兴墓庐,成都望江公园内的薛涛井等。面积较大的纪念性公园以独立公园的形式存在,按照公园内容可分为以下3类:

①为纪念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的纪念性公园,如为胜利、解放纪念日等而建造的公园。

②为纪念革命伟人而修建的公园,如故居、生活工作地、墓地等。

③为纪念为国牺牲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公园,如纪念碑、纪念馆等。

四、纪念性公园的功能分区及其设施

纪念性公园在分区上不同于综合性公园,根据公园主题和内容一般可分纪念区和园林区。

1、纪念区

该区用于开展纪念性活动,由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塑像、纪念活动广场等组成。该区内不论主体建筑组群,还是纪念碑、塑像等在平面构图上均采用对称的布置手法,其本身也多采用对称均衡的构图手法,用以烘托主体形象,体现庄严肃穆的气氛。

2、园林区

该区主要是为游人创造良好的游览、观赏景观,为游人休息和开

展游乐活动服务。全区多采用自然式的布置手法,因地制宜,在区内不规则地摆置亭、廊、景石等园林小品,创造活泼自然的气氛。

五、纪念性公园的植物造景

1、植物在纪念性公固中的作用及意义植物是纪念性公园中极其

重要的素材,它构成公园的景观元素,而且还通过不同造景形式创造出更丰富的景观内涵。

1)植物的象征意义

植物有象征性作用,古今中外人们都借用不同的植物来表达特殊的情感。例如垂柳被赋予了一种依依惜别的情调;松柏自古以来便代表亘古长青之意;枫树代表晚年的能量;银杏象征稳固持久的事物等。由于这些含义被广泛的认同和接纳,在纪念性公园中使用这些植物可以烘托纪念气氛和抒发追古思今的情怀。

2)植物的空间建造功能

在纪念性公园中,植物的景观对总体布局和空间的形成非常重要。大型的乔木或树林可以构成纪念性公园中的主景或标志物。地被、灌木、攀援植物通常用来暗示空间的边界或设置障景。

3)用植物营造意境

建造纪念性公园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纪念情感的需要,所以纪念性公园的本质是物化形态的精神象征物,以物质传达精神是它的首要任务。纪念性景观的宗旨就在于塑造纪念性氛围,传达纪念性情感。这种传达,可以通过植物造景创造一种意境,激起人们感情上的波澜。纪念性公园中常将植物拟人化,或利用植物的形态和色彩

烘托公园的主题和意境。如种植松、柏、银杏等以象征伟人的精神品质永垂不朽;尖塔形的植物常被栽植在陵墓或陵园中来体现庄重肃穆的氛围;通常栽植色彩深暗、花色朴素的树种以营造庄重、严肃、恭敬的意境。植物的荣枯以及季相变化也可以引起参观者对生、死、轮回的联想。

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原则

摘要:公园绿地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主要从科学型设计、艺术性选择以及园林的形式美和意境美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公园植物造景与配置应遵循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鸿恩寺,桂花,园林,公园绿地,植物造景,配置原则 鸿恩寺公园秉持“自然、生态、野趣”建园理念,遵照建设兼具“人性生态、运动休闲、巴渝文化”功能特色名园之要求,择优选用专家设计方案,广泛吸纳民众建议,精雕细琢,打造“十二圣景”,计有:滚雪听桂、喊天堡、翠涌云涯、金桂溢香、鸿恩春晓、琴台结缘、鸿雁留影、清风幽篁、桂憩绿野、鸿恩思泉、鸿顶云霞、江风恋桂。园内广植桂花、银杏、紫薇等观赏乔木3万余棵,香艳四季。其中桂花逾万株,齐聚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大类、60余个品种,集桂之众,品类之全,为全国桂花园林之最。公园50余万平方米绿地打造都市氧吧,鸟语花香,。公园文化内涵丰厚,“咏桂”、“听桂”、“品桂”、“拜桂”、“护桂”、“赏桂”,蕴含“桂花文化”;“天恩”、“国恩”、“民恩”、“师恩”、“亲恩”、“友恩”,尽显“感恩文化”。 鸿恩寺建成前山坡上原本就长有一些零散的桂花,而桂花性喜日光,在全日照条件下,枝叶葱翠,树形优美,着花繁密;亦稍耐荫,但在疏林中或大树下,枝叶稀疏,着花亦少。适于温暖湿润气候,在适宜条件下,一年可抽梢三次,一般春秋抽梢两次。较耐寒,曾有经历短期-18℃低温,成年树无明显冻害;亦较耐高温,气温达40℃时,枝叶无灼伤现象。并且桂花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喜好湿润而排水性良好的砂质土壤,较粘重土壤生长亦佳,但切忌渍水。嗜肥,施用各种完全肥料后,植株生长迅速、茂盛,但亦较耐瘠薄土壤。在45度左右的山坡岩岭间亦生长正常,其萌发力和再生能力均较强,移植大树时经截干修剪,2~3年即可恢复树冠。 而桂花的生长特性也就为鸿恩寺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桂花园,打造“咏桂”、“听桂”、“品桂”、“拜桂”、“护桂”、“赏桂”一系列内涵丰厚的“桂花文化”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园内“琴台结缘”中170岁树龄的两棵金桂树,成为园中的“镇园之宝”,以缘造景,以缘迎客,共筑佳境,将见证情侣恋人的甜蜜爱情。 1 引言 公园设计是一种艺术创作,公园就是一幅艺术品,这一艺术品中植物是主体因素。植物在公园中发挥了景观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多结合。植物造景与配置专业性很强,是集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地理学、景观生态学、植物栽培学、园艺学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又是将科学与艺术融于一体的综合艺术[1]。本文主要就园林中的公园绿地中公园植物造景与配置应遵循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2 科学性设计与配置 植物是有生命的,而且是多种多样,形形色色的,非常复杂。从事园林植物造景与配置工作,首先必须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2]: (1)植物的形态特征:形态是植物的外观,是对植物的第一感觉。所以,首先必须了解植物的整体形态,枝、叶、花、果(或种子)的特征,分清在植物界属于哪一个系统,哪一个类型,科学上叫什么名字,然后分析其观赏价值。如植物外部形态中的树冠形状就有多种多样,其中乔木有主干直立的尖塔形(雪松等)、圆锥形(圆柏等)、圆

纪念性广场的设计5要点

【景观设计】纪念性广场的设计5要点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一处幽雅、和谐、安静的精神空间,是人们迫切需求的。这就注定了城市广场是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纪念性广场又是城市广场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广场,将在无形中为整座城市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一个部分,是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部分,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场所,是为了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注入了雕塑、喷泉、照明等艺术手法,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典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同时又是城市空间组织中最具公共性、最具艺术魅力,也是最能反映现代文明和气愤的开放空间,是具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场所。而纪念性广场将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扮演其独特的角色。 一、纪念性广场的意义 城市广场中的纪念性广场通常是指在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地区,或是以历史文物、纪念碑等为主题,用以纪念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的广场。在这类广场中,具像雕塑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被市民认同的城市标志物,主要是以为目的。有时也与政治广场、集会

广场合并设置为一体。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设计也在不断的创新。因此,现代的纪念性广场越来越趋向综合性、多元化发展。 纪念性广场是城市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集中体现的场所。一个城市是否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否具有英雄事迹、是否具有丰功伟绩、是否具有值得纪念和学习的人物与事件,都将在纪念性广场中一一体现出来。 纪念性广场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部分,当然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并将在无形中为城市做出巨大的贡献。例如: 1.增强了城市的休闲娱乐空间,为忙碌的市民提供一处放松精神的空间。它结合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文化活动,满足他们对城市空间环境日益增长的艺术审美要求。在设计手法与美学设计思想上运用了对比与统一、变化与协调、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呼应与衬托、节奏与韵律等,使广场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和谐魅力、良好景观给人们以美妙的视觉艺术享受。 2.庄严、宏伟、明朗、壮丽、祥和的气氛,使人们产生积极向上、自豪、欢快和向往的情绪,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达到陶情冶性、愉悦身心的目的。 3.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当地的旅游产业的发展。纪念性广场无论是纪念人物还是事件,都是值得纪念和学习的。当它与城市的大环境、小背景相结合形成一条旅游线时,此广场不仅实现了其凭吊、瞻仰、纪念、游览的目的,同事也为本城市起到了宣传的作用,从而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吸引全国各地的人们来到本城市旅游观光。 4.可以带动广场周围经济文化的发展。一座好的纪念性广场当然要有好的纪念品来搭配,这就给当地的人们提供了自主创业的机会。 二、纪念性广场主题的选择 在纪念性广场设计中主题的选择是重中之重,是整套广场设计方案的第一步。我们必须明确此广场纪念的是人还是事。如果是人物,又是哪方面的人物:是历史人物还是当代人物,是将军、文人、战士还是领袖。如果是事件:是战争事件,还是文化事件等。当这一切都确定以后,我们才能去确定此广场的地理位置的选择、元素的运用、文化的融入和设计手法的运用等等。 著名城市规划学家伊利尔·沙里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广场是城市两个文明的窗口,所以应赋予广场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浅析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

浅析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 摘要: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向公众开放,具有一定的游憩设施,供公众游览、休憩、观赏、娱乐的绿地,包括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等。对美化城市面貌、改善环境生态效益,提升城市品位等具有一定的作用,也是城市园林化的重要标志。公园绿地应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配置园林建筑和小品。说起植物造景就离不开植物配置,如果没有植物的科学搭配,就谈不上是植物造景。植物配置就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 关键词:公园,绿地,植物配置 1、植物配置在公园绿地建设中的作用 植物是园林的主体,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景观营建的主旋律。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的有关花谱、 艺花一类书籍,明代的群芳谱园冶长物志中均已论及,清代的广群芳谱花镜 中有较详细的说明。英国造园家B.Clau ston也曾说过: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它内容只能在一个有事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各类公园绿地规划在植物配置上应体现独特的风格,体现自然界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树种力求丰富,又不要杂乱无章,好的植物配置设计可以成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明显地物标。公园绿地植物的配置应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按照科学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植物形体、色彩、线条等观赏特性的自然美。 3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3.1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园林植物的科学配置,首先要从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对于公共绿地,主要考虑的是为大多数人提供观赏,游憩和运动空间。 2、植物配置要满足景观需求 1)、根据景观需要选择植物配置方式。在公园绿地设计中,根据营造不同的植物景观的需要,选择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或不对称的自然式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规则式种植主要有对植、行植、篱植,而自然式种植主要是群植、丛植和林植。 2)植物配置的季相变化明显。园林植物的景色随季节而有变化,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在重点地区,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应使四季皆有景可赏,季相变化明显。 3)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注重乔、灌、花、草、藤结合,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提高居住区绿化的生态含量。 4)植物配置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配置植物还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植物的个体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分析竞秀公园植物造景的主要特点

竞秀公园是保定的主要景点公园之一,免费游览,里面有适合各种年龄段的市民游玩的项目,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 一、竞秀公园概况 保定市竞秀公园位于保定市新市区,占地278亩,是一座风格别致,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山水园。竞秀公园始为苗圃,建于1958年,后经不断改建为“工人公园”,1988年5月1日正式定名为“竞秀公园”,意为与狼牙峰竞秀。1987年被列为我市重点建设项目后,经过两年大规模建设,于1989年底,大部分土建工程竣工并陆续投入使用。该园景点布局合理,立意新颖,以植物造景与园林建筑相结合,集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寓古城文化于建园之中,是我市建园史上的一次飞跃。全园共分为九个功能分区,绿化面积77.5%,水面18%,建筑1.9%,道路、广场2.6%,全园露地栽植植物达5万余株(丛),57科,109属,174种,年游人量百万人次。 二、竞秀公园植物景观特色 1、合理的功能分区 根据城市的不同人群活动特点及不同的用途把公园分为:儿童活动区,青少年活动区,盆景区,科普区,老年人活动区,安静休息区,水上活动区,活动管理区。合理的分区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根据不同分区的特点,因区置易,搭配相应的植物,科学的布局,体现了设计者深厚的人文内涵和设计水平。 2、植物造景的科学性 2.1 采用大量乡土树种及生长良好的外来树种。 通过在竞秀公园的实习和老师的讲解,我发现竞秀公园植物的选择大量选用华北的乡土树种,并配植成针阔叶混交的人工群落。 综观竞秀公园的小路、主路、山坡的主要树种,可见基本上都选用了华北地区暖温带的针阔叶树种。如杨属、柳属。榆属、槐,椿、栾、白蜡属、椴属,五角枫、山杏、黄栌、栓皮栎、槲栎、黄连木、梧桐、枫杨、柿子树、银杏,油松、合欢、玉兰、石榴、龙柏、侧柏。桧柏、乔玉兰;藤本植物紫藤、爬山虎、蔷薇;竹类植物有箬竹、早园竹等。而基调树种的选定也是XXX(老婆你实习时应该说了吧!!)槐和侧柏二种乡士树种。 除乡土树种外,竞秀公园还应用了多种性状优良的外来树种:如水杉、鹅掌楸、黑松、湿地松、铺地柏、樱花、日本晚樱、鸡爪槭、红枫、乌柿、龟甲冬青、云南黄馨、八角金盘、孝顺竹、凤尾竹和棕榈科植物等。这些乡土树种和生长良好的外来树种,在嘉保定市有良好的适应性和长势,容易形成优美的植物景观,并降低成本和养护费用,充分体现了植物配置的科学性。 2.2 营造科学合理的生态群落,形成优美景观 竞秀公园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体现在人工群落的合理配置,在满足各种植物生态要求的同时兼顾景观效果,形成了几个较为稳定的生态群落。如:狗牙根草+广玉兰+白玉兰—小花搜疏+紫玉兰—八仙花;毛白场-金银木-羊胡子草;槐-珍珠梅-紫花地丁;油松-丁香+白玉棠-剪股颖;榆-小花搜疏-二月兰;椿-胡枝子-玉簪;刺槐-傣棠-麦冬架-夭目琼花-大叶铁线莲;泡桐-绣线菊属一垂盆草;银杏—紫叶李—棣棠等。 人工群落组成可用颐和园万寿山北坡,后湖两岸的人工群落进行分析。以油松作为基调树种,四季常青,阔叶树种有槲栎,栓皮砾、白蜡、雍树、黄栌、五角枫。山杏、山桃。柳树等。树种的选择和结构正好模拟华北暖温带自然群落结构,因此比较稳定。油松种在山坡较高处,白蜡、柳树临水,春季大批山杏、山桃开花成为景观的主调,柳树嫩芽一片新绿,自己上几丛连翘可为配调。夏季架树开花一片鲜黄,成为主调。秋季槲栎秋色突出成为主调,白蜡、黄栌、栾树秋色可作配调。通往后湖的山路有丁香路、连翘路、杏花路,显示了强烈

浅析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

浅析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 朱忠元 摘 要:阐述了植物配置在公园绿地建设中的作用,以江山市公园绿地为例,从植物配置现状、原则以及发展趋势等角度着手进行了分析,以达到改善环境生态效益、提升城市品位的作用。 关键词:公园,绿地,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向公众开放,具有一定的游憩设施,供公众游览、休憩、观赏、娱乐的绿地,包括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等。对美化城市面貌、改善环境生态效益,提升城市品位等具有一定的作用,也是城市园林化的重要标志。 公园绿地应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配置园林建筑和小品。说起植物造景就离不开植物配置,如果没有植物的科学搭配,就谈不上是植物造景。植物配置就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 1 植物配置在公园绿地建设中的作用 植物是园林的主体,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景观营建的主旋律。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的有关花谱、艺花一类书籍,明代的 群芳谱 园冶 长物志 中均已论及,清代的 广群芳谱 花镜 中有较详细的说明。英国造园家B.C l au ston也曾说过: 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它内容只能在一个有事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 各类公园绿地规划在植物配置上应体现独特的风格,体现自然界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树种力求丰富,又不要杂乱无章,好的植物配置设计可以成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明显地物标。公园绿地植物的配置应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按照科学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植物形体、色彩、线条等观赏特性的自然美。 因此对江山市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分析,对于城市公园的绿地规划和园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给广大园林工作者一点借鉴意见。 2 江山市公园绿地植物配置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公园绿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先后建成了各类公园绿地23处,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6.9h 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8.9m2,但市区各类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下面通过对江山市主要的几个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的实地调查,得出目前江山市公园绿地植物配置的特色,找出主要问题所在。 2.1 植物配置所用植物种类单一 江山市主要的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常用品种仅有30多种,多以乡土植物为主,如常绿树种多用香樟、桂花、杜英等;落叶树种多用银杏、马褂木、白玉兰、无患子等;色块搭配多用红花继木、金叶女贞、小龙柏、杜鹃等;地被植物多用马尼拉、狗牙根、麦冬草等。值得一提的是须江公园的植物配置种类较为丰富,多达160多种,但其他各类公园绿地大都存在植物种类单一的问题。 2.2 忽略 以人为本 的原则 公园绿地设计中,忽略 以人为本 的原则,如用绿篱做隔离带,忽视了人们的行走方便,特别是有些园路的设计,往往两分钟的路程,要绕十多分钟,这就造成游人践踏草地、穿越绿篱的事件发生。 2.3 乔灌草搭配比例不协调、季相变化不明 部分公园绿地的乔灌草搭配比例不协调,如城北广场几乎全部是草坪,只有南北部边缘栽植了数十株桂花、香樟;少年宫广场的树木栽植过密,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而且色叶树种少,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少,四季的植物季相变化不明显,园林绿化形式单一、内容单调。 2.4 多年生花卉和水生植物应用较少 多年生花卉在植物配置中的应用较少,尤其是花镜植物较少,仅有江滨公园种植有八仙花、蔷薇等,其他公园几乎没有。多数公园以花灌木为主,如杜鹃、红花继木等;多数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中无水生植物,虽然须江公园的溪流旁种植的黄菖蒲、鸢尾,但大都也生长不良。 3 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3.1 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园林植物的科学配置,首先要从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对于公共绿地,主要考虑的是为大多数人提供观赏,游憩和运动空间。 3.2 植物配置要满足景观需求 1)根据景观需要选择植物配置方式。在公园绿地设计中,根据营造不同的植物景观的需要,选择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或不对称的自然式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规则式种植主要有对植、行植、篱植,而自然式种植主要是群植、丛植和林植。 2)植物配置的季相变化明显。园林植物的景色随季节而有变化,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在重点地区,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应使四季皆有景可赏,季相变化明显。 3)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注重乔、灌、花、草、藤结合,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提高居住区绿化的生态含量。 4)植物配置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

园林植物造景及艺术分析

园林植物造景及艺术分析 摘要:园林是城市中的“绿洲”和环境优美的休憩空间。它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息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对人们了解社会,认识自然,享受现代都市文明成为可能。完美的园林植物景观塑造必须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又要通过艺术手法,创造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艺术分析 1、引言 城市化是20世纪人类社会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现在全球人口约30亿人生活在城市地区。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近30%。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使得人们意识到植物不仅具有环境资源价值,如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的基本功能,而且还看到了它的美化和观赏等作用。 植物配置形成的人工自然植物群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为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因此尊重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长规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如今植物配置设计的必然准则。 2、植物造景 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官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1]。 植物造景,指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2]。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其植物造景定义中的“景观”一词也主要是针对视觉景观而言的。随着生态园林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含也随着景观的范围不断扩展的。植物造景不在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植物造景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提出的那个年代,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生态园林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园林美是园林设计师对生活,自然的审美意识和优美的原谅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园林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大自然造化的典型概观,是自然美的再现[3] 科学的植物造景除了满足植物的生理生态、场地功能、视觉景观等需求外,还必须对植物造景的效果进行预见。植物景观是活体景观,随植物生长而发展变化的景观,对植物栽植施工后的景观变化及养护管理的考虑是植物造景的特色。 3、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的美主要表现在色彩,形态,芳香及其他等方面,通过叶,花,果,枝,干,根等观赏器官,以体量,冠型,色彩等观赏要素为载体,给人以现实的直观感觉。 3.1 园林植物的色彩 3.1.1 叶色

城市纪念性广场景观设计探究

城市纪念性广场景观设计探究 发表时间:2018-10-31T16:50:23.61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作者:姚远熊媛[导读] 所突出的主题是以一些名人或者历史性事件为基石。城市纪念性广场的景观设计一方面要满足纪念氛围的象征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具有一定的城市生活功能,应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本文将结合作者所参与的武汉城市英雄广场景观设计浅谈对城市纪念性广场设计的思考。 ——以武汉城市英雄广场为例 姚远熊媛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纪念性广场是城市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集中体现的场所,所突出的主题是以一些名人或者历史性事件为基石。城市纪念性广场的景观设计一方面要满足纪念氛围的象征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具有一定的城市生活功能,应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本文将结合作者所参与的武汉城市英雄广场景观设计浅谈对城市纪念性广场设计的思考。 关键词:城市广场;纪念性广场;景观设计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众提供了户外活动场地,美化了城市空间环境,既体现了城市风貌,更赋予了城市生活崭新的生命力,在城市建设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者们对于城市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基本功能的划分,而是划出大块的空地,给城市曾经的过往留下驻足的空间——纪念性城市广场。它在某种意义上象征了一个城市的文脉、形象以及城市所包含的内在修养,用自身的形象述说城市的历史,其设计理念及要求区别于普通的城市广场。其作为城市规划中重要的一部分,给城市带来的不仅是活力,更是一个城市特有的文化与根基。在满足人类纪念精神需求的同时,服务于公众,为人们营造一个开敞舒适、寄托心灵、与历史对话的纪念性场所。 1纪念性广场概述 纪念性广场是属于城市广场中的一类,是以纪念性建筑物为主体,结合地形布置绿化与供瞻仰、游览活动的铺装场地。纪念性广场用相应的象征、标志、碑纪等施教的手段,教育人、感染人,以便强化所纪念的对象,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其景观设计一般突出以下几个原则: 1)烘托纪念主题。纪念性广场的主题大都是某些名人或历史事件,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充分渲染这一主题。多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运用简洁而规则的绿化形式,来满足纪念氛围的营造,比如北京的天安门广场。 2)分区布置合理。广场的景观设计一方面要体现良好的观赏效果,以供人们瞻仰;另一方面要合理布局、组织交通,做到分区清晰、流线畅通、人车分流。 3)植物配置适宜。广场后侧或纪念物周围的绿化风格应简洁,烘托主题。如陵园、陵墓类的广场的绿化多用常绿草坪和松柏类植物,体现庄严肃穆;入口轴线两侧多采用树阵,营造简洁大气之感。 2武汉市城市英雄广场景观设计 2.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汉江口北岸,东南滨临汉江口,与南岸嘴隔江相望,西北紧接新的沿河大道堤防,背靠汉正街商圈。 基地是一块典型的带状滨水用地,长约460米,宽约40米,占地面积1.97万㎡。 2.2 设计原则及目标 1设计原则 1)严格按长江委批复滩地范围及高程进行改造,并结合周边用地性质及防洪需求,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小对防洪的影响,兼顾景观的连续性,精心设计,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2)运用园林景观结合生态环保理念,以独特的路径与空间的组合方式,形成连续的游览系统及景观通廊,串联不同的空间。 3)布置多种反映英雄精神的雕塑,使得空间更具游赏价值,也为人们纪念英雄、歌颂英雄精神提供场所。 2设计目标 通过对场地现状的理解与尊重、对周边用地性质的解读,及对场地历史文化、武汉英雄精神的挖掘,运用雕塑、植物、铺装等设计元素,将城市英雄广场打造成为一处“歌颂平民英雄”、“发扬武汉城市精神”的特定场所。 2.3总体布局 城市英雄广场设计上主要以树林、草地及树阵为主,雕塑、纪念墙点缀其中,利用园路、植物分隔空间,形成大气简洁的构图,英雄观赏轴线将广场不同活动片区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广场、道路形成广场的骨架。 空间上则是利用道路与铺装、草地与树林的变化与融合,让游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多变的感受。功能上在广场合适区域设置有数量合理林荫入口、服务建筑、休闲场地等。景观节点上采用跌级花坛、英雄墙、观赏廊道、廊架设计元素,使得场地空间丰富的同时,又增强了竖向变化及生态功能,细节上则大量采用了景观雕塑、树池坐凳来完善场地的景观效果。整块场地构图规整、简洁,但又不失空间及细节上的变化,营造一处简约大气的滨水休闲空间。 2.4景观结构 城市英雄广场的景观结构根据城市规划以及场地形态设置为“一心、两轴、三片”。 “一心”:即中央纪念活动点,位于场地的中心,为汉正街城市轴线的延伸,为主要的纪念活动空间; “两轴”:即城市景观轴与英雄观赏轴,纵观城市格局,英雄广场是两江四岸景区的中央片区,城市景观轴的中心,广场内部,英雄观赏轴将整个片区的不同景点、场地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三片”:根据场地现状,设计将广场分为三个片区,即两侧游赏活动区及滨水沙滩休闲区,各片区根据道路、绿地的不同分割形式,形成各具特色的空间格局,并结合雕塑、植物、铺装等景观元素,打造宜人的活动休闲片区。

纪念性公园功能

纪念区 该区一般位于大门的正前方,从公园大门进入园区后,直接进入视线的就是纪念区。在纪念区由于游人相对较多,因此应有一个集散广场,此广场与纪念物周围的广场可以用规划的树木、绿篱或其他建筑分隔开,如果纪念性主体建筑位于高台之上,则可不必设置隔离带。在纪念区,一般根据其纪念的内容不同而有不同的建筑和设施,如果为纪念碑,则纪念碑应为建筑中最高大的建筑,且位于纪念广场的几何中心,纪念碑的基座应高于广场平面,同时在纪念碑体周围有一定的空间作为纪念活动使用,例如摆放花圈、鲜花等使用。 纪念馆则应布置在广场的某一侧,馆前应留有足够场地作为人们集散使用,特别是每逢具有纪念意义的日期,群众活动会增多,因此,设置此广场就更有意义。 对于纪念性墓地为主的纪念性公园,一般墓地本身不会过于高大,因此,为使墓地本身在构图中突出,应在墓地周围避免设置其他建筑物,同时,还应使墓地三面具有良好的通视性,而另一面应布置松柏等常绿树种,以象征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 园林区 园林区的主要作用是为游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游览观赏内容,一般在纪念性公园内,游人除了进行纪念活动外,还要在纪念活动之后,在园内进行游览或开展娱乐活动,因此,设置此区可以调节人们紧张激动的情绪,此区的布局方法及园林设施与纪念区不同。 在布局上应以自然式布局为主(不管在种植上还是在地形处理上)。在地形处理上要因地制宜,自然布置,一些在综合性公园内的设施均可在此区设置,诸如一些花架、亭、廊等建筑小品,如果条件许可,还应设置一些水景,当然一些休息性的座椅等是必不可少的,总之,休息区要创造一种活泼、愉快的欢乐气氛,同时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 鲁迅公园 上海鲁迅公园,原名虹口公园,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甜爱支路,占地面积28.63平方米,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是上海主要历史文化纪念性公园和中国第一个体育公园。地理位置优越,闹中取静,年游客量700多万人次。公园经百年的历史积累和不断改造建设,不仅保留了英国公园的公布形式,保留了南大门、饮水器等历史景观和紫薇等百年大树,而且揉和了中国造园艺术,形成了上海城市公园特色,成为一座名闻遐迩的纪念性文化休息公园。园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鲁迅墓、鲁迅纪念馆,震撼近代史的尹奉吉义举纪念地梅园。有山有水有瀑布,山水之间,堤桥相连,景色优美。总体上保留了英国风景园的

浅析植物造景在公园绿地中的应用

浅析植物造景在公园绿地中的应用 在公园绿地设计中,植物是十分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以北京市植物因为例,主要通过植物造景类型以及植物空间营建类型两个方面来分析植物造景在公园绿地设计中的应用,再以实际例子加以阐释说明在公园绿地中如何正确配置植物才能营造更好的景观效果与空间感受。 标签:植物;造景;公园;绿地;空间 公园绿地设计中植物配置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公园绿地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植物是组成公园绿地的重要要素,一个公园绿地可以没有地形,可以没有水系,可以没有建筑,但是不能没有植物。植物是园林的主体,植物造景是景观设计学中重要且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于丰富物种多样性、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满足人对自然向往的天性等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 本文以北京市植物园为例,分析植物在公园绿地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总结分析不同植物造景手法与植物空间构成,了解植物在绿地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1.北京植物园概况 北京植物园位于西五环外京西香山脚下,东经116° 28′,北纬40。,坐落在寿安山南麓,西山脚下。北京市植物园面积400公顷,园内收集展示各类植物10000余种共150余万株。其中月季园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月季专类园,栽培了近1000个月季品种。桃花园是世界上收集桃花品种最多的专类园。 北京植物园由植物展览区、科研区、名胜古迹区和自然保护区组成,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以收集、展示和保存植物资源为主,集科学研究、科学普及、游览休憩、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新优植物开发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植物园。 2.植物造景的内涵 传统的园林植物造景是指“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的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2]随着社会和园林事业的发展,以及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引入,植物造景的内涵也随着景观概念的扩大而不断扩大,现代园林就是要将植物的自然美和意境美,运用一定的园林艺术手法融人到园林绿化设计中去,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作用和观赏特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求得植物与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的最大协调。 植物无论是单独种植,还是与其他景物配合都能形成很好的景色。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建筑、山石、水体、植物是构成古典园林的四大要素,其中,植物景观在古典园林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植物景在园林绿化建设中起非

纪念性建筑植物配置

纪念性景观的植物配置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01-21 13:55:00 ] 作者:芦建国孟国忠编辑: studa0714 摘要:烈士陵园作为一种纪念性景观,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纪念、教育与游憩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本文以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为例,从文化、空间、种植形式等方面对其植物配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管理方面的措施,以期为未来的纪念性景观植物配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纪念性景观;植物配置;雨花台烈士陵园 Abstract: As a memorial landscape, a martyr memorial park serv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green spaces with comprehensive functions in commemoration, education and tourism.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the Yuhuatai Martyr Memorial Park in Nanj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isposition of plant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i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sign of memorial landscap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memorial landscape; disposition of plant; the Yuhuatai Martyr Memorial Park

项目二公园植物造景参考资料.

广东东莞市人民公园植物造景浅析论文(1) 题名 广东东莞市人民公园植 物造景浅析作者 顾建中,陈霞, 张亚珍单位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单位中国园艺文摘时间2012年第11期页码107-108 摘要通过对东莞市人民公园的植物造景进行调查,分析其在树种选择和搭配上的造景特色,指出其中的一些 不足,并提出改善建议。 关键词东莞人民公园;植物造景;建议 城市公园植物造景初探设计论文(2) 题名城市公园植物造景初探作者 丁丰华,胡希 军,熊奇志 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单位湖南林业科技时间 2006年第33卷 第6期 页码65-66 摘要从城市公园植物造景的含义入手,论述了城市公园植物造景的生态、艺术及美学原则,并结合实例分析了长 沙烈士公园植物造景的现状,并针对不足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城市公园;植物造景;长沙市烈士公园 徐州市主要公园植物造景研究论文(3) 题名 徐州市主要公园植物造 景研究 作者贾广林、谭雪红单位徐州工程学院单位 徐州市主要公园植物造 景研究 时间2010年第2期页码30-32

摘要城市公园植物造景能够绿化和美化城市环境,给市民提供一个舒适、休闲的空间,本文以徐州市代表性的公园 绿地—泉山森林公园、彭祖园、快哉亭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从美学、生态学的角度对各公园的植物造景进 行分析。 结果表明:徐州市公园绿地植物造景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长期的实践,才能使之产 生良好的生态效益,为美化城市环境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徐州市;植物配置;植物造景 城市公园植物造景特色之挖掘与探讨——以南京市玄武湖公园为例论文(4) 题名城市公园植物造景特色 之挖掘与探讨——以南 京市玄武湖公园为例 作者陈尚玲单位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 术学院 单位安徽农业科学时间2010年第18期页码9861-9862、9926 摘要在对南京玄武湖公园植物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植物造景的特色进行挖掘,就目前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 析探讨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期对现代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公园;植物造景;特色;配置;玄武湖公园 综合性城市公园植物造景初探——以商州市丹江公园为例论文(5) 题名综合性城市公园植物造 景初探——以商州市丹 江公园为例 作者毛静单位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 院 单位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学报 时间2010年第1期页码139-141 摘要文中探讨了综合性城市公园植物造景类型、树种的选择及布局、用植物营造空间等问题,并以商州市丹 江公园的植物造景项目为例,介绍了不同植物造景手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具体运用。

园林植物造景在公共绿地中的应用

园林植物造景在公共绿地中的应用 摘要:公共绿地是园林中的一大类型,是专供城市居民游览、休憩、观赏的绿地,具有美化城市面貌,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是体现一个城市园林水平、艺术水平的窗口,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和文化生活、精神文明的标志。通过植物造景把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材料,用艺术的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制造植物景观。 关键词:绿地植物造景应用 城市公共绿地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受人文地域,地理条件,气候,文化特点,经济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形式的公共绿地设计,但归纳起来,一个好的城市公共绿地,内容丰富,景观优美,使人游之留连忘返。公共绿地的艺术水平主要是由景观来体现。植物造景就是运用艺术手法将树木、花草组合起来,通过植物的姿态、色彩、季相来展现一种自然美和人工美,使人观后赏心悦目,得到美的感受。公共绿地的植物造景是由造景植物构成的。造景植物也称观赏植物,其形态、枝叶、花果、色彩无不散发着诱人的美感。在公共绿地景观中,唯有植物造景是由有生命的活体所组成的景观,不但具有美感效应的观赏作用,而且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效益的作用,是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的基础。 1 园林植物配置原则 1.1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进行园林种植设计,首先要从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对于公共绿地,主要考虑的是为大多数人提供观赏,游憩和运动空间。 1.2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 1.2.1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 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多对植、行植,而在自然式园林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形式的种植形式,如一般在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采用自然式种植。规则式种植主要有对植、行植、篱植,而自然式种植主要是群植、丛植和林植。

植物造景分析

植物造景分析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内容: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艺术手法:园林种植设计中有许多应用手法和原则,但绝大多数下不能孤立地运用某一种处理手法,而是要紧密地结合项目环境、建筑造型、功能特点以及总体构图和透视色彩效果等统一考虑。在园林种植设计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有: 1、均衡 我们总是下意识地在看到的景物中寻找平衡。在植物配置中都存在着虚实或真实的轴线,当群植的植物分布于轴线两侧时,平衡和稳定是十分重要的。均衡就是一种量的均衡感,而将这种平衡将轴线两侧的竞争力协调一致,达到一种视觉上的稳定。

简洁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简洁不是指视觉效果上的简单和单调,而是设计中所必需的控制性和适宜度,以期能形成一种长久性的美感,体现出“简洁即是美”的真谛。 对比 对比的手法在植物配置中应用较多,又可分为色彩对比、形态对比、体量对比以及质感对比等。对比的效果由对比的强弱来体现,实质上也是一种相互的衬托,突出彼此的个性。但是盲目使用对比,可能会造成混乱的视觉,所以应用时要服务于整体效果。

韵律及节奏 韵律是一种规则或不规则的间歇式重现,而重复出现其中的空间距离就是节奏。

统一 园林中的种植设计都有其中心,即主题。种植设计中的各种手段,从植物种类的选择,到植物配植方式的运用以及后期的养护管理,都统一这一主题中。但统一并不是无变化的,应有主有次,宾主分明,在植物配置上主要是指色彩的变化统一和植物种类的变化统一。 7、重复 这是指在植物种植设计时,某些植物材料以相同或相似的外形、质地或颜色反复出现,或者通过将相似物体放在一起,来增强景观的节奏感。

主次和多样性 突出主次关系,也就是要突出重点,强调重要的特征。可通过强化种植中主要成分的主导性和次要成分的从属性来实现。这也是植物混合配植中常用的方法,体现出秩序与多而不乱的造景效果,使主与辅有机地结合,营造有序而主题分明的景观效果。

英国最经典的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戴安娜王妃纪念泉

英国最经典的纪念性公园景观设计——戴安娜王妃纪念泉 来源/ 景观邦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1997年8月30日晚戴安娜与男友多迪乘坐一辆奔驰房车在法国巴黎阿尔玛桥隧道中遇上狗仔队追踪失控越过行车线撞向灯柱和石墙8月31日戴安娜和多迪均在车祸中死亡戴安娜虽然不受王室欢迎但却受到百姓的爱戴对世人来说人们失去了一位“慈善天使”在慈善的世界里戴安娜是几乎可以与特蕾莎修女并驾齐名的“天使”她资助筹建了20多个慈善基金会至少参与了150项慈善活动出访过北非、印度、安哥拉、巴基斯坦等贫困地区被联合国授予人道主义奖 ▲1987年,一个许多人还相信艾滋病可以通过轻微接触就能传染的年代,戴安娜王妃坐到了一个艾滋病患者的病床上,握住了他的手。她告诉了世界艾滋病患者需要的不是隔离,而是热心和关爱。▲1997年,戴安娜王妃受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邀请,访问其设于安哥拉的假肢康复中心。戴安娜在参加红十字会组织的非洲安哥拉之旅时,亲自踏进地雷区视察。探视当地因触雷而导致伤残的平民。正因为她的影响力,使得这些以往不被关注的弱势群体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戴安娜王妃就像一个天使为拯救无助、贫困的人游走在世界各地1997年8月31日英国王妃戴安娜在巴黎因车祸离世这个年仅36岁的“叛逆王妃”香消玉殒,举世哗然之后人们为了

纪念她在伦敦海德公园内(海德公园是英国最知名的公园,占地面积360英亩)设计了戴安娜王妃纪念泉↓↓↓ 戴安娜王妃纪念园关于设计者姓名:凯瑟琳·古斯塔夫森性别:女出生地:美国华盛顿州就读院校: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纽约时装技术学院、法国凡赛尔国立高等风景园林学院职业:景观园林设计师设计方向:为'市政、机构和企业等设计公园、花园和社区等空间。' 戴安娜纪念喷泉是英国政府为戴安娜建造的第一个永久性 纪念设施,地点选在伦敦市中心海德公园的蛇型湖畔,预计造价300万英镑。该喷泉自2004年修好后,仅2005年便获得超过200万人的拜访,成为当年伦敦最热门的旅游景点。设计的理念基于戴安娜王妃生前的爱好与事迹,以 'Reaching Out –Letting In' . “敞开双臂–怀抱”为概念,设计了一个顺应场地坡度的,在树林中落脚的浅色景观闭环流泉。整个景观水路经历跌水,小瀑布,涡流,静止等等多种状态,反映了戴安娜起伏一生。为戴安娜建造纪念喷泉,是布莱尔首相1999年决定的,他建议'建造一个永久性的、戴安娜自己也会喜欢并引以自豪的建筑'。当年成立了'戴安娜纪念委员会'。2001年9月,英国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纪念喷泉国际设计大赛,来自世界各国的百余名知名艺术家参与角逐,纪念委员会的专家负责挑选最佳设计方案。方案最终由文化大臣特斯·乔伊尔亲自敲定的。

植物景观分析作业

植物景观分析作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植物景观作业 1、建筑物南面(三教门口) 现有植物:阔叶麦冬,蒲葵,山茶,杜鹃,雪松。 现况:靠近建筑墙体有宽35cm的阔叶麦冬种植 带,往南延伸植有蒲葵及三颗山茶。分布如图。 蒲葵冠幅约1.2m,单独生长的山茶冠幅约2.5m, 高约2.5m,两颗并在一起的山茶单颗冠幅约为 2m,高约2.8m,杜鹃种植带靠近路的宽约1.8m, 其余往北延伸。 改造:现有植物情况过于杂乱,周围大乔较 多, 围合感很 重,而这 块绿地给 人一种杂 乱的感 觉,不能 突出入口 的感觉。 采用规整式的配置突出入口的感觉。 使用种植池种植花叶蔓长春,高约1.6m,形成入口边界。移除原先长势过于茂盛的山茶,换种体积较小高约1m的山茶球。因为两边都有高大的树木,同时还有一栋教学楼挡在南面,所以这边虽然是建筑物南面但光照度并不高,采用朱砂根,11月以后还可以赏果。 2、建筑物北面 现有植物:广玉兰,桂花,石榴,梧桐,棕榈,杜鹃,山茶,蒲葵 现况:靠近建筑墙体部分没有种植大乔,有1.25m宽的地被绿化+小灌木,距离建筑约3m种植了四株广玉兰长势良好,非常健壮,冠幅约5m,高度约6.5m,广玉兰下的地面几乎没有植物生长。围绕广玉兰有杜鹃带,高75cm,宽80cm。 花叶蔓长春 阔叶麦冬 山茶 朱砂根 地被:马蹄金

改造后: 因为建筑物北面有窗户,需要采光,所 以选择不会遮挡窗户的灌木:八角金盘,八 角金盘下植吉祥草。中间的灌木球采用红叶 石楠,对应建筑北面的红色墙面的建筑。 改造方案:广玉兰下种植大吴风草,移除杜 鹃,边缘杂植吉祥草,两边呼应,产生整体 感,使得校园内两栋建筑产生联系,减弱两 栋建筑之间的分离感(因为我觉得让校园内 的建筑产生联系是很重要的…园内的建筑和 植物配植相互之间如果没有联系感,要在校 园内产生归属感是很难的。同在一个园区 内,建成年代的不同使得两栋建筑已经很有 断裂感,不能改变建筑外观只能在植物配植 上减弱断裂感。) 3、水边 现有植物:伞竹,池杉,海芋,沿阶草 现况:调查的地方位于三教后方西侧,阳光充 足。池杉长势还可以,冠幅1.6m—1.8m,高约 5m,伞竹生长良好,海芋部分叶色发黄,是因为 后方有挡土墙,并且有上有乔木荫蔽,缺少充足 的散光,光线不足影响光合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