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整式的乘除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整式的乘除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整式的乘除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整式的乘除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同底数幂的乘法

×10

??????

(101010101010

2.议一议

m·a n等于什么(m,n都是正整数)?为什么?

m·a n表示同底的幂的乘法,根据幂的意义,可得

·a n=a m+n(m,n都是正整数)

用语言来描述此性质,即为: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1.计算下列各式:

×103;(2)105×108;(3)10m×10n(m,n都是正整数)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案例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设计 射阳县长荡初级中学王皓 总体设计思想:本节课需要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这个性质是整式乘法运算的基础,是在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师通过回顾旧知——情境引入——探究发现——巩固新知为教学主线,让学生感受探索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初步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幂运算的基础模型。 一、教材分析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中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法运算之后编排的,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这两个内容学过的时间过长,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进行适当的复习,唤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是对幂的意义的理解、运用和深化,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这个性质,对其他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习能起到积极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推理判断中得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则进行有关计算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发现、归纳、概括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体会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通过老师的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4、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1)重点:正确地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以及会运用性质进行有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整式的乘除练习题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 §13.1幂的运算 §13.1.1同底数幂的乘法 一、填空题 1.计算:103×105= 2.计算:(a -b )3·(a -b )5= 3.计算:a·a 5·a 7= 4. 计算:a (____)·a 4=a 20(在括号内填数) 二、选择题 1.32x x ?的计算结果是( ) A.5x B.6x C.8x D.9x 2.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3a 2·5a 3=15a 6 B.-3x 4·(-2x 2)=-6x 6 C .x 3·x 4=x 12 D.(-b )3·(-b )5=b 8 3.下列各式中,①824x x x =?,②6332x x x =?,③734a a a =?,④1275a a a =+,⑤734)()(a a a =-?- 正确的式子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若1621=+x ,则x 等于( ) A.7 B.4 C.3 D.2. 三、解答题 1、计算: (1)、25)32()32(y x y x +?+ (2)、32)()(a b b a -?- (3)、6 2753m m m m m m ?+?+?

2、已知8=m a ,32=n a ,求n m a +的值. §13.1.2幂的乘方 一、选择题 1.计算 23x )(的结果是( ) A .5x B .6x C .8x D .9 x 2.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 .32a a a =? B . 222a b a b ?=)( C .5 32a a =)( D .-a+2a=a 3.计算32)(y x 的结果是( ) A .y x 5 B .y x 6 C . y x 32 D .36y x 4.计算 22a 3-)(的结果是( ) A .43a B .43a - C .49a D .49a - 二、填空题 1.43a -)(=_____. 2.若3m x =2,则9m x =_____. 3.若2n a =3,则2 3n 2a )(=____. 三、计算题 1.计算:32x x ?+2 3x )(.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 2.学生设疑 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 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⑤棱柱的分类 ⑥几何体的分类 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 说说它们的区别 二.解疑合探 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 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 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 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上册(2013年教育部审定)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14.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新蒲新区新蒲镇前进学校何文芳) 一.教学内容 14.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能正确地运用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 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猜想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3.数学思考: (1)通过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得到同底数幂的性质,提高学生推理能力。 (2)通过对公式a m·a n=a m+n(m,n都是正整数)的应用,让学生观察是不是同底数幂相乘,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类比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同底数幂乘法性质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体会科学的思想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 2.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的理解与推导。 四.课时安排 1 课时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复习七年级上册乘方的概念以及幂的概念。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准备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师生活动:由学生独立完成下列题目,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乘方的相关知识。 多媒体展示活动内容如下: 1. 运用乘方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n 个相同因数积的运算叫做____,乘方的结果叫做____,则 a n a a a a 个????写成乘方的形式为:_____,其中a 叫____,n 叫_____,n a 读作:______________。 (2)3x 表示___个___相乘,把3x 写成乘法的形式为:3x =_________。 (3)x 3,x 5,x ,x 2,它们的指数相同吗?它们的底数相同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乘方的相关知识,为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学习作铺垫。 活动二: 探究新知 发现规律 1.探究310×210=__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根据乘方的意义可知: 310×210=(10×10×10)×(10×10) =10×10×10×10×10 = 510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必要性,并通过有步骤,有依据的计算,为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做好知识和方法的铺垫。 2.填空:(学生完成) (1)32×22 =_______=_______=_______. (2)3a ·2a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课时(介绍)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单元整体说明 本章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编写本章的目的在于:(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2)为学生学习中学数学作必要的准备。本章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学习本章将为其他各章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示范。本章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人文精神、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价值观等都应该在其他各章的学习中得到贯彻。 本章按照如下线索展开内容: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让我们来做数学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课程内容标准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结构体系 单元教学建议 鉴于本章承上启下的特点,故教材内容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调节课时数。 教学的总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构建对数学的认识,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补充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 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第11页的练习第1题以及习题1.2的第6题都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第11页的练习第1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4.给学生提供实地考察、调查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应给让学生实地考察一些生产、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例子。 5.给学生提供合作、讨论与自我展示的机会。本章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小组学习形式。例如对第12页的云图中提出的“如果一家四人,结果是否一样呢?”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按“3个大人和1个小孩”、“2个大人和2个小孩”等不同情况得出结论。 6.本章得练习、习题中,有一些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如第10页的练习第1题,由于考虑得方式不一样,会发现前面的数具有各种不同的规律,这样答案自然就不同了。 7.评价时,请考虑以下几点: (1)选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评价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利用适量的开放题,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 (3)安排调查活动,评价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写读后感,评价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5)开展小组活动,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6)提供成果展示机会,评价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第二课时 一、课题§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屠旭华(市采荷中学教育集团) (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容解析 《整式的乘除》是七年级上册整式加减的延续和发展,也是后续学习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的基础.整式的乘法运算包含单项式乘法、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和多项式乘法,它们最后都转化为单项式乘法.单项式的乘法又以幂的运算性质为基础,其基本形式为:a m a n,(a m)n,(ab)m.因此,“整式的乘法”的容和逻辑线索是: 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乘法公式(特例) 由此可见,同底数幂的乘法是整式乘法的逻辑起点,是该章的起始课.作为章节起始课,承载着单元知识以及学习方法、路径的引领作用.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从发现到验证,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过程,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这种方法在探究代数运算规律的时候经常用到.当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学习方法和研究路径后,学生就能运用类比的方法,自主地学习“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真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目的. 基于教学容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1.构建“先行组织者”,使学生明确本章的学习主线; 2.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探究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设置

1.通过类比学习,明确本章的学习主线和学习同底数幂乘法的必要性. 2.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发现并归纳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概括”的过程,培养观察、发现、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法则的意义和适用条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计算,体验化归思想,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学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掌握有理数的运算,并已初步具有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但用字母表示数来归纳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使其具有一般性,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我们设计了从“特殊——一般”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七年级学生对已有知识具备直接运用的能力,但思维具有局限性,尚缺乏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能力,如通过相反数把多项式进行整体转化,是学生比较难处理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整体思想和转化思想是十分重要又困难的数学思维,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本班学生基础比较好,能力也比较强.因此本节课的难点为: 1. 整式的乘法运化归为三种最基本的幂的运算——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 2. 底数互为相反数的幂的乘法. 四、教学策略分析 基于对教学容和学生学情的分析,我们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 策略1:“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类比有理数运算的学习容和路径,引出本章学习容《整式的乘除》一是为本节课及本单元学习提供了知识准备和研究素材,二是为新知学习提供研究线索和研究方法.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整式的乘除练习题(分课)

第13章 整式的乘除 §13.1幂的运算 §13.1.1同底数幂的乘法 一、填空题 1.计算:103×105= . 2.计算:(a -b )3·(a -b )5= . 3.计算:a·a 5·a 7= . 4. 计算:a (____)·a 4=a 20.(在括号内填数) 二、选择题 1.32x x ?的计算结果是( ) A.5x ; B.6x ; C.8x ; D.9x . 2.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3a 2·5a 3=15a 6; B.-3x 4·(-2x 2)=-6x 6; C .x 3·x 4=x 12; D.(-b )3·(-b )5=b 8. 3.下列各式中,①824x x x =?,②6332x x x =?,③734a a a =?, ④1275a a a =+,⑤734)()(a a a =-?-.正确的式子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计算(a 3)2+a 2·a 4的结果为( ) A.2a 9; B.2a 6; C.a 6+a 8; D.a 12. 5.若1621=+x ,则x 等于( ) A.7; B.4; C.3; D.2. 三、解答题 1、计算: (1)、25)32()32(y x y x +?+; (2)、32)()(a b b a -?-;

(3)、22)()()(b a b a b a n n +?+?+(n 是正整数). (4)、62753m m m m m m ?+?+?; (5)、)2(2101100-+. 2、.一台电子计算机每秒可作1010次运算,它工作4103?秒可作运算多少次? . 3、已知8=m a ,32=n a ,求n m a +的值.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案(全)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编写意图——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主要特点:提倡从操作到思考、想象的学习方式 内容特点 1 本章内容与教材中其他相关内容的联系:本章是“空间与图形”学 习领域的最基础部分,它与后面有关几何部分的内容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包括知识、方法与学习资源等方面。 2.内容定位 观察生活中的几何体,从事对基本几何体的操作性活动; 认识基本几何体及其展开图的基本性质;进一步了解点、线、面,体 会一些基本几何对象由空间到平面的转换过程。 设计思路 1.整体设计思路:围绕认识基本几何体、发展空间观念展开教材。 其中包括三个方面:基础知识——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 棱柱及其展开图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球的概念;基本活动——观 察以及各种操作性活动(展开、折叠、切与截),及其内省化(想 象、转换与推理);发展空间观念——从直观到抽象、从实物操作 到空间想象和转换。 具体过程:认识几何体(形状)——分析几何体的构成——对几何体进行分解与组合——视图——若干平面图形。 2.各节内容分析 §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以及分析、概括其形状特征,初步接触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和球的概念,明确它们的组成及基本性质。介绍点、线、面的基本含义。 §2 展开与折叠 在展开与折叠的活动中认识棱柱展开图的特征,初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通过对正方体展开图的讨论,进行图形的分析与推理活动。 §3 截一个几何体 在对立方体的切与截活动中从事发展空间观念的学习:从具体认识截面的形状到想象通过切与截所可能产生的形状。 §4 从不同方向看 将观察与研究的对象转到平面上——通过想象与表达、推理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也为学习投影与视图打基础。 §5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梳理有关基本多边形的概念,了解其组成与分解。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一些建议 1充分展示图形的现实模型,鼓励学生从现实世界中“看出”图形。 2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 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 4关注对数学活动水平的考察。

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一、计算题 1.n m x x . 2. 11.-+n n x x 3.m m m ..36 4.1)).((---n y x y x 5.)).(.(34m m m -- 6.42551255?-? 7.1010000101023?+? 8. .n n b a b a b a -++++1312)2()2.() 2( 9.3443).()(x x -- 10、.3122221)(.).(-+-n n n x x x x 11、.)()()(2323b a b a -+-- 12、.323])[()(y x x y --- 13、m m m m 8)4(8162 112?-+??-- (m 为正整数) 14、(.59)168412???- 15、)12.()31.()21 (2322b a abc c ab - 16、233])(2 1[)(2x y y x --- 17、33443210344)3()(5.2)2(2)2(y x x y x x y x +-+- 18、20142013)5 21()75 (-

二、简答题 19、若28233 33=??x x ,求x 的值. 20、若x 、y 是正整数,且322.2=y x ,求x 、y 的值。 21、已知的值求32,32+=x x 22、已知的值)的值;()求:(n m n m n m 323210210101,610,510++== 23、已知的值,求3)33(y x m y x -=- 24、已知的值求n n ,24393=? 25、若的值求(n n n b a b a 2422),4,3== 26、已知的值)求(2323,3n n x x = 27、已知的值求n m n m 323,53,63-==

七年级数学整式的乘除练习

整式的乘除 一、知识要点 1.幂的运算法则: ⑴同底数幂的乘除法;⑵幂的乘方;⑶积的乘方. 2.整式乘除法则: ⑴单项式乘单项式;⑵单项式乘多项式;⑶多项式乘多项式;⑷单项式除单项式;⑸多项式除以单项式;⑹多项式除以多项式. 3.乘法公式 ⑴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 ⑵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 2222()222a b c a b c a b a c b c ++=+++++ ⑶立方和立方差公式:2233()()a b a ab b a b ±+=± ⑷完全立方公式:33223()33a b a a b ab b ±=±+± 二、例题解析 例1.计算: ⑴2(2)(24)a a a +-+ ⑵22(2)(24)x y x xy y -++ ⑶2(324)x y z -- ⑷3(32)x y - 例2.计算: ⑴242(5)(1025)x x x -++ ⑵3639(1)(1)(1)m m m m +-+- ⑶2233(2)(24)(8)xy x y xy x y +-++ ⑷242126(2)(24)(864)x x x x x -++++ 例3.计算: ⑴423324 223(24)()4 a x a x a x a x -+-÷- ⑵(321)(329)a b a b +--++ ⑶232(925)(43)x x x x ++÷-+ ⑷2(672)(21)x x x ++÷+ ⑸2 (2)(4)82x y y y x x x ??+-+-÷?? ⑹322(295)(43)x x x x ++÷+- 例4.已知多项式3235x x x a -++能被23x x -+整除,求a 的值. 例5.已知2310.x x --=求326751998.x x x +-+的值 例6.当33303.a b c a b c abc ++=++=时,试说明 例7.已知2233449,10,,,.x y xy x y x y x y +==+++求的值

北师大版初一上册数学【1.2展开与折叠】教案

一丰富的图形世界 展开与折叠 【学习目标】 1.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 3.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并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基础知识精讲】 / 1.棱柱的分类 我们已经了解了棱柱,那么棱柱之间是否还有区别呢 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 2.棱柱的特点 若有若干几何体,你能立刻找到棱柱吗棱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征呢 (1)棱柱的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且互相平行的多边形. (2)棱柱的侧面都是矩形. (3)棱柱的侧棱长都相等. 、 名称底面形状顶点数棱数侧棱数侧面数侧面形状· 总面数 n棱柱n边形2n个3n个n条n个长方形" (n+2)个3.部分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 将一个几何体的外表面展开,就像打开一件礼物的包装纸.礼物外形不同,包装纸的形状也各不相同.那么我们熟悉的一些几何体,如圆柱、圆锥、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呢 (1)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圆(作底面)和一个长方形(作侧面). 图1—9 (2)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一个圆(作底面)和一个扇形(作侧面).

( 图1—10 (3)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多边形(作底面)和几个长方形(作侧面) 图1—11 4.能折成棱柱的平面图形的特征 我们已经见过很多平面图形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平面图形都能折成几何体.比如:棱柱.若能折成棱柱,一定要符合以下特点: (1)棱柱的底面边数=侧面数. (2)棱柱的两个底面要分别在侧面展开图的两端. > (3)四棱柱的平面展开图中只有5条相连的棱.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在课本中、习题中会经常遇到让大家辨认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题目.为了查阅方便,在此列出正方体的十一种展开图,供大家参考. 图1—12 【学习方法指导】 [例1]三棱柱有_______条棱,_______个面,其中侧面是_______形,_______面的形状一定完全相同. / 点拨:n棱柱的数量特征如下:它有3n条棱,(n+2)个面,侧面一定是长方形.对于完全相同的面则需注意.棱柱的侧棱都是相等的但底面边长不一定相等,因此以底面边长和侧棱为长和宽的侧面的大小不一定相同.如:

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前面我们学习了数的运算,学习了哪些内容?是怎样学习的(学习路径)?整式运算,我们已学习了什么运算?你能否类比数的运算,猜想我们将要学习的整式哪种运算? 2. 探究活动:下面有四个整式,从中任选两个构造乘法运算: 、、、 (1)你能写出哪些算式?(只需列式,不要求计算); (2)试着将你写出的算式分类,你认为整式乘法有哪几种类型? 3. 小组讨论单项式乘多项式和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步骤. 【设计意图】1.通过类比数的运算,引出本章学习内容;2.让学生整体感知整式乘法的类型,并体验到整式的乘法运算最后都是化归为幂的基本运算——a m a n、(a m)n和(ab)m,引出课题. (二)交流对话,探究新知 1. 运用乘方的意义计算 (1)103×104 = ( ) ( )= =10( ) (2)a3×a4= ( ) ( )= =a( ) (3)10 m×10n= ( ) ( )= =10( ) 2. 通过对以上过程的观察,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达这个规律吗?你能解释为什么a m·a n=a m+n 吗? 3. 回顾法则的探究过程,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4. 诵读法则并思考:运用法则的条件是什么?

【设计意图】法则的探究过程,在幂的意义的基础上,开展独立探索和交流对话,不但使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体会到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方法.然后剖析法则,突出法则应用的条件. (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1.【辨一辨】 下列各式哪些是同底数幂的乘法? 【设计意图】辨析法则运用的条件. 2.【做一做】 计算下列各式,结果用幂的形式表示. 第(3)小题变式为x · x5 · x9 【设计意图】熟练并能灵活运用法则,并将法则推广为三个及三个以上同底数幂乘法.3.【判一判】 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怎样改正? (1) a3· a3= 2a3 (2) a2 ·a3 = a6 (3) a· a6 = a6 (4) 78×(-7)3 = 711 归纳运用法则时应注意的地方. 【设计意图】设置4种典型错题,让学生辨析,达到以错纠错目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法则,优化算法,体验转化思想.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整式的乘除(附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整式的乘除(复习) 单项式 整式 多项式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同底数幂的除法 零指数幂 负指数幂 整式的加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的乘法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整式运算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整式的除法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第1章整式的乘除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9 5 4a a a= + B. 3 3 3 33a a a a= ? ? C. 9 5 46 3 2a a a= ? D. ()7 4 3a a= - = ? ? ? ? ? - ? ? ? ? ? ? - 2012 2012 5 3 2 13 5 .2() A. 1 - B. 1 C. 0 D. 1997 3.设()()A b a b a+ - = +2 23 5 3 5,则A=() A. 30ab B. 60ab C. 15ab D. 12ab 4.已知,3 ,5= - = +xy y x则= +2 2y x()

A. 25. B 25- C 19 D 、19- 5.已知,5,3==b a x x 则=-b a x 23( ) A 、 2527 B 、10 9 C 、53 D 、52 6. .如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给出了四 种表示该长方形面积的多项式: ①(2a +b )(m +n ); ②2a (m +n )+b (m +n ); ③m (2a +b )+n (2a +b ); ④2am +2an +bm +bn ,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 7.如(x+m)与(x+3)的乘积中不含x 的一次项,则m 的值为( ) A 、 –3 B 、3 C 、0 D 、1 8.已知.(a+b)2=9,ab= -112 ,则a 2+b 2 的值等于( ) A 、84 B 、78 C 、12 D 、6 9.计算(a -b )(a+b )(a 2 +b 2 )(a 4 -b 4 )的结果是( ) A .a 8 +2a 4b 4 +b 8 B .a 8 -2a 4b 4 +b 8 C .a 8 +b 8 D .a 8 -b 8 10.已知m m Q m P 15 8 ,11572-=-= (m 为任意实数) ,则P 、Q 的大小关系为 ( ) A 、Q P > B 、Q P = C 、Q P < D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设12142 ++mx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_______。 12.已知51 =+ x x ,那么221x x +=_______。 13.方程()()()()41812523=-+--+x x x x 的解是_______。 14.已知2=+n m ,2-=mn ,则=--)1)(1(n m _______。 15.已知2a =5,2b =10,2c =50,那么a 、b 、c 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 16.若62 2=-n m ,且3=-n m ,则=+n m . n m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 2.学生设疑 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

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⑤棱柱的分类 ⑥几何体的分类 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 说说它们的区别 二.解疑合探 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 探 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 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 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 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

七年级数学整式的乘除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 整式的乘除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温馨提示:每小题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选出来!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9 5 4 a a a =+ B. 3 3 3 3 3a a a a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 7.如(x+m)与(x+3)的乘积中不含x 的一次项,则m 的值为( ) A 、 –3 B 、3 C 、0 D 、1 8.已知.(a+b)2=9,ab= -11 2 ,则a2+b 2的值等于( ) A 、84 B 、78 C 、12 D 、6

9.计算(a -b )(a+b )(a 2+b 2)(a 4-b 4)的结果是( ) A .a 8+2a 4b 4+b 8 B .a 8-2a 4b 4+b 8 C .a 8+b 8 D .a 8-b 8 10.已知m m Q m P 15 8 ,11572-=-= (m 为任意实数),则P 、Q 的大小关系为 ( ) A 、Q P > B 、Q P = C 、Q P < D 、不能确定 (2)(2)()()()()2 3 3 2 32222x y x xy y x ÷-+-?

(3)()() 222223366m m n m n m -÷-- 18、(本题9分)(1)先化简,再求值:()()()()2 2 1112++++-+--a b a b a b a , 其中2 1 =a , 19、(本题8分)如图所示,长方形ABCD 是“阳光小区”内一块空地,已知AB=2a ,BC=3b ,

14.1.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公开课)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整式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 一、教学内容同底数幂的乘法(P95)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推理判断中得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则进行有关计算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发现、归纳、概括等探究创新能力,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体会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通过老师的及时表扬、 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地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以及会运用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的推导与理解以及灵活运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四、课时安排:1 课时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复习七年级上册乘方的概念以及幂的概念。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____,乘方的结果叫做____。将a·a·a…·(n个a相 乘)写成乘方的形式为:_____。 2、 n a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其中a叫____,n叫_____,n a叫_____。 n a读作: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1)2×2 ×2= ? (2)a·a·a·a·a = (3)(-3)×(-3)×(-3)×(-3) ×(-3)=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七年级下册《概率初步》教案

概率初步 【知识点一】 1.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 2.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不确定事件,也称为随机事件. 【基础练习】 1.在下列事件中: (1)投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 (2)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6点朝上; (3)任意找367人中,至少有2人的生日相同; (4)打开电视,正在播放广告; (5)小红买体育彩票中奖; (6)北京明年的元旦将下雪; (7)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正好是偶数; (8)到2020年世界上将没有饥荒和战争; (9)抛掷一只均匀的骰子两次,朝上一面的点数之和一定大于等于2; (10)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低于0℃时冰融化; (11)如果a,b为有理数,那么a+b=b+a; (12)抛掷一枚图钉,钉尖朝上. 确定的事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机事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随机事件中,你认为发生的可能性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2.下列事件中是必然事件的是( ). A.从一个装有蓝、白两色球的缸里摸出一个球,摸出的球是白球 B.小丹的自行车轮胎被钉子扎坏 C.小红期末考试数学成绩一定得满分 D.将豆油滴入水中,豆油会浮在水面上

3.同时投掷两枚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下列事件中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 A.点数之和为12 B.点数之和小于3 C.点数之和大于4且小于8 D.点数之和为13 4.下列事件中,是确定事件的是( ). A.明年元旦北京会下雪B.成人会骑摩托车 C.地球总是绕着太阳转D.从北京去天津要乘火车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不是不可能事件,那么它就必然发生 B.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可能发生,那么它就是必然事件 C.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那么它也可能不发生 D.生活中,如果一个事件不是必然事件,那么它就不可能发生 【综合运用】 1.在如图所示的图案中,黑白两色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甲、乙两人将它作为一个游戏盘,游戏规则是:按一定距离向盘中投镖一次,扎在黑色区域为甲胜,扎在白色区域为乙胜.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 为什么? 2.用力旋转如图所示的甲转盘和乙转盘的指针,如果指针停在蓝色区域就称为成功.A同学说:“乙转盘大,相应的蓝色部分的面积也大,所以选乙转盘成功的机会比较大.” B同学说:“转盘上只有两种颜色,指针不是停在红色上就是停在蓝色上,因此两个转盘成功的机会都是50%.” 你同意两人的说法吗? 如果不同意,请你预言旋转两个转盘成功的机会有多大?

2017七年级下册数学整式的乘除

2017石板一中七年级下册数学第4周周考 整式乘除 姓名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2+a3=a5 B.a2?a3=a6C.(a2)4=a6D.a4÷a2=a2 2.计算(a2)3的结果是() A.a5B.a6C.a8D.3a2 3.计算(﹣2a2b)3的结果是() A.﹣6a6b3B.﹣8a6b3C.8a6b3D.﹣8a5b3 4.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3a?2b=5ab B.﹣a2?a=﹣a3 C.(﹣x)9÷(﹣x)3=x6D.(﹣2a3)2=4a6 5.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2+a3=a5 B.(﹣a3)2=a6 C.ab2?3a2b=3a2b2D.﹣2a6÷a2=﹣2a3 6.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b)2=a2﹣b2B.(a+b)(a﹣b)=a2﹣b2 C.(a+b)2=a2+b2D.(a+b)2=a2﹣2ab+b2 7.下列多项式乘法中,可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A.(2a+b)(2a﹣3b)B.(x+1)(1+x) C.(x﹣2y)(x+2y)D.(﹣x﹣y)(x+y) 8.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2?a3=a6B.(x5)2=x7 C.(﹣3c)2=9c2D.(a﹣2b)2=a2﹣2ab+4b2 9.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2)3=﹣a6B.(a﹣b)2=a2﹣b2 C.x2+x2=x4D.3a2?2a2=6a6 10.计算8a3÷(﹣2a)的结果是()

A .4a B .﹣4a C .4a 2 D .﹣4a 2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计算:(x+5)(x ﹣5)= . 12.(x 2)3?x+x 5?x 2= . 13.82009×0.1252009= . 14.计算:a ?a 2= . 15.已知m+n=3,m ﹣n=2,则m 2﹣n 2= . 16.计算:20+()﹣1的值为 . 17.2﹣1等于 . 18.计算(a ﹣2)2的结果是 . 19.已知x+y=﹣5,xy=3,则x 2+y 2= . 20.(1+x )(1﹣x )(1+x 2)(1+x 4)= . 三.解答题(共9小题) 21. 用乘法公式计算 (1)998×1002+4; (2) ()()y x y x 3232-+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

【师生活动】先让学生观察图片,再回答上面的问题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通常可以看到不同的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效果不同,因此从单一方向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并不能全面地刻画出立体图形. (对学)(群学)(评学)探究活动2画简单几何体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图 如右图所示,由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我们分别从正面看、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分别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 总结:画从正面看、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的物体的形状图时,先确定几列,有几列就横排连续画几个正方形,再确定每列最高有几层,有几层就竖排连续画几个正方形,并且一定要标明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1、画出如右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所看到的形状图. 2、用若干个相同的小立方块搭建一个几何体,使从它的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如下图所示,动手搭一搭. (1)最多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画出从左面看该几何体得到的图形; (2)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块?画出从左面看该几何体得到的图形.

. 探究活动1常见的几何体 这是小明书房的一角观察图片思考下列问题: 哪些物体的形状与你在小学 探究活动2 几何体的分类 观察几何体,根据它们的特点对它们进行分类

分类方法二: 曲面组成的几何体:圆柱、圆锥、球. 平面组成的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 探究活动3 认识棱柱 请学生自学教材第2~3页,思考以下问题. (1)与笔筒形状类似的几何体称为棱柱.以六棱柱为例认识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底面. (2)棱柱的侧棱、底面、侧面有何特点? 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平行四边形. (4)棱柱的分类有哪些? ①人们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它们底面图形的形状分别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②棱柱又分为直棱柱和斜棱柱(如下图所示).本书讨论的棱柱都是直棱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