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保行业痛点及发展趋势

环保行业痛点及发展趋势

环保行业痛点及发展趋势
环保行业痛点及发展趋势

环保行业痛点及发展趋势

痛点总结:

受国家政策影响大;企业内部员工环保意识相对较弱;环保责任制度,薪酬激励制度不完善;成本核算的方式不够科学,财会人员的综合素养较低;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环保工程施工管理难度相对较大,施工的过程中忽视项目成本;信息化程度不高。

一:利用环保税缓解地方政府环境公共服务资金投入压力

二:构建工业企业去产能、停限产科学量化管理体系

三:健全激励政策拉动核心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四:利用市场手段推进跨流域协同治理及发展

五:利用大数据等手段推动环保督察精准化、规范化

六:利用信息公开推动水十条目标尽快达成

七: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推进大气治理目标可持续

八:实质推动土壤重金属污染等治理进程

九:推动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治理

十:尽快出台二次供水管理办法

十一:建立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全流程管理体系及健全监管机制

十二:利用市场化手段推动垃圾分类落地

十三:强化行政手段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

十四:推动PPP项目全面信息公开

十五:强化PPP项目评估手段,建立跨部门、多领域、专业型评估机制

十六:强化环保PPP项目绩效考核机制

十七:调动第三方智库的力量推动区域工业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落地

十八:充分利用市场手段调动环境产业力量探索“两山论”落地

十九:利用混改手段鼓励地方专业化环境服务公司发展

二十:加大绿色金融对环境产业发展支持力度

一:利用环保税缓解地方政府环境公共服务资金投入压力

地方政府作为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面临着环境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缺乏的困境,存在着环保税收入未明确规定专款专用、环境相关公共服务价费体系未理顺问题。建议借鉴国外的经验将环保税收入专款专用;加强研究并分类理顺环境公共服务价费机制;利用市场化手段,

借环保税契机,充分发挥环保税等环保税收收入的财政作用。

二:构建工业企业去产能、停限产科学量化管理体系

环保重压之下地方政府在开展去产能、停限产工作中存在“一刀切”现象,无论良莠一个对策,这严重损害了优秀企业的环保积极性,不利于产业良性发展。因此,建议环保部、工信部构建推行工业去产能、停限产科学量化管理体系,实现精准化、差异化管理。

三:健全激励政策拉动核心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我国的核心工业产业如钢铁、石化等面临较大的绿色转型压力,但转型的动力不足,企业转型行动慢、效果差。因此,建议环保部、工信部建立健全企业绿色转型的激励政策,提高企业积极性。

四:利用市场手段推进跨流域协同治理及发展

由于行政分割带来的跨流域的治理及协同发展,均存在很大的障碍。建议国务院、发改委、住建部,鼓励利用市场化手段推动跨流域的协同治理与发展,探索建立跨区域环境治理协同机制共建共享机制。

五:利用大数据等手段推动环保督察精准化、规范化

发现和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主要行政手段是环保督察,以人本为中心调动力量移动督察,投入大、不精准、手段单一、方法滞后,环境问题存在死灰复燃现象。因此,建议环保部,在深化督察长效机制的同时,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等手段推动环保督察精准化、规范化。六:利用信息公开推动水十条目标尽快达成

水十条目标完成的第一个大限已到来,但目标完成的情况到底如何,社会公众所能得到的信息并不多。因此,建议住建部,强化信息公开、目标考核及完成进度,建设专业规划、施治方案队伍,加强监督。

七: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推进大气治理目标可持续

大气污染治理是一场持久战,绝非朝夕之功,不可能3-5年就能实现,需要长时间、系统化的治理,对于气十条取得的成果及目标的验收,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八:实质推动土壤重金属污染等治理进程

土壤污染的部分领域问题突出,如重金属污染,但是土十条目前处于普查阶段,实际的治理需求没有完全释放,治理进程推动缓慢。因此,建议住建部,强化信息公开,推动释放土壤污染治理需求,同时规范市场行为,提升企业治理能力,强化专业队伍建设。

九:推动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治理

农村环境治理仍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态,且存在国家尚未出台相应的标准,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建议住建部、环保部、发改委、财政部,系统考量农村环境问题,将农村环境问题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出台农村环境治理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十:尽快出台二次供水管理办法

二次供水问题关系民生,其地位极其重要。但当前二次供水设施存在管理维护责权不清,

改造资金匮乏,各地标准不一等问题,建议住建部尽快出台二次供水管理办法,保障百姓用水安全。

十一:建立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全流程管理体系及健全监管机制

我国危险废物全流程管理部分环节有所欠缺,并且监管工作机制也有待改进。建议环保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相关部门,加强建设危险废物全流程管理制度,并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以及跨省联合打击机制,明确责任主体,规范市场行为。

十二:利用市场化手段推动垃圾分类落地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正在加速推进,亟需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调动社会的力量推动生活垃圾分类项目的落地。

十三:强化行政手段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

自2011年起,三部委先后公示了5批、累计100个餐厨垃圾处理试点城市(区),但效果如何还存争议,目前项目以试点建设为主,资源化程度有限。因此,建议住建部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强化餐厨垃圾资源化的创新探索工作,推动行业全面快速发展。

十四:推动PPP项目全面信息公开

PPP规范化发展,需要更充分的信息公开,以便更好发挥各界的监督作用,让PPP项目流程更合规、竞争更公平、合作更顺利。

十五:强化PPP项目评估手段,建立跨部门、多领域、专业型评估机制

我国PPP更加突出运营和绩效,回归公共服务本源,需要强化PPP项目全流程的评估机制,确保PPP项目真正物有所值,最终高质量、高效率落地。

十六:强化环保PPP项目绩效考核机制

我国PPP进入更加注重质量的规范发展阶段,以运营为核心、以绩效为导向。环保是PPP模式广泛应用的一大领域,亟待强化环保PPP项目绩效考核机制,推动PPP持续发展。十七:调动第三方智库的力量推动区域工业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落地

工业污染治理存在极大的需求。但由于交易模式的创新难以突破,导致工业第三方治理落地率并不高。因此,建议环保部利用市场的手段、利用第三方智库的力量,推动第三方治理交易结构的创新与突破,助推工业污染治理问题的专业化解决。

十八:充分利用市场手段调动环境产业力量探索“两山论”落地

“两山论”的核心落脚到城市是绿色发展之道,但从现状上来看,95%的城市在探索通道上面临没有方向、没有经验可借鉴、难于创新等困境。因此建议国务院,要利用市场的手段、调动环境产业的力量、调动第三方智库的力量,开展顶层设计及路径探索研究,开展“两山论”优秀实践案例的征集评选工作。

十九:利用混改手段鼓励地方专业化环境服务公司发展

国企混改,任重道远。地方国有专业化环境服务公司是我国环境公共基础服务的具备较强运营管理经验的核心主体,更需稳步调动其积极性,发挥更高效率、更大作用。混合所有

制改革是有力手段。

二十:加大绿色金融对环境产业发展支持力度

绿色金融对环境产业的支撑还极大不足,仅有绿色信贷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应用。环境产业有其独特特征。因此,建议证监会、银监会要系统化设计绿色金融对环境产业的支撑,为环境企业在上市、股权融资、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等领域打开“绿色通道”。

发展趋势:

一、是严格的法规制度体系创造活跃的市场需求

许多国家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节能环保义务,对其资源节约和污染排放进行规范和约束,刺激形成绿色服务市场的强劲需求,有力带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如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及地区构建了完善的生态环境治理法制体系,明确社会各个主体的生态环境法律责任,形成绿色市场机制。这些法律法规的落实有严谨的体系保障,法律标准详细,可操作性强,执法严格,处罚严厉,推动政府和企业加大环境治理投入力度。欧、美等国家及地区普遍对环境违法的处罚十分严厉,巨额的环保污染罚款,形成了对污染企业的有效震慑,促进了重污染企业的自我革新。

二、是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形成良好发展环境

在政策激励方面,各国政府利用财税、补贴、价格和绿色金融等各种政策手段,引导企业加大对绿色技术和装备的投入,倾斜性地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在补贴政策上给予明确规定,提高落实的可行性,如德国对未处理利用的建筑垃圾按每吨500欧元的标准征收处理费。在市场机制方面,政府鼓励应用第三方环境治理和绿色采购等商业化手段,为产业健康发展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发达国家纷纷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提高了污染治理效率并推动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同时还便于环保部门监督管理。在产业主体方面,各国鼓励多元化主体参与绿色产业,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公用事业,支持小企业提供外部服务和其他细分领域以活跃市场。

三、是科技创新是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

发达国家始终是以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为主线,加大研发投入,重视科研成果转化,为绿色产业的增长提供了持续动力,如美国的环保技术研发经费一直维持在全社会研发总经费的9%左右,环保产业研发成果转化为专利或技术许可证的比例高达70%以上。以新兴技术交叉融合激发环保技术创新,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带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如无人机平台技术、环境传感器技术、环境遥感技术的开发应用,以“智能电网+特高压+清洁能源”为特征的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和能源革命。通过颁布绿色产业研发创新的“刺激计划”和行动路线图,为绿色技术创新孵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如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预计投入153.5亿欧元支持绿色产业技术创新。我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四、综合性生产服务逐步成为绿色产业的主流发展业态

国际绿色产业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源头预防、区域整体协同治理、过程综合管控相结合的污染治理思路。相应的,环保服务企业也由单一服务商逐渐向综合服务型企业转变,综合服务型企业大量涌现,业务范围由设备供应、工程改造拓展到为用户提供诊断、设计、融资、建设、运营等“一站式”全方位服务。如城市固体废物处理领域,传统单一处置技术存在固有缺陷,可依靠技术协同解决城市固废问题,包括利用烟气处理技术、污水处理技术和污泥处理技术,解决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排放的碳、氮化合物引的新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通过技术的融合促进企业融合,形成综合性服务企业。

五、广泛的社会参与成为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催化剂

公众绿色意识的觉醒和权利意识的诉求,促使各国政府加强了环境信息的公开,同时社会舆论监督对环境污染事件和企业行为形成了强约束,倒逼产业向绿色转型升级。绿色消费理念和习惯深入人心,对绿色产业的发展形成正反馈。

针对以上国外先进发展经验的分析,提出以下对加快壮大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1)强化倒逼释放潜力,改革环境监管体制,实现环境保护督察常态化;2)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破除部门区域条块分割,打破市场壁垒,建立统一市场;3)财税价格扶持发力,设立国家绿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污水污泥、再生水、生活工业固体废物处理服务等增值税减免力度;4)绿色金融强化助力,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构建绿色融资担保机制,推动设立绿色融资担保机构。

六、中长期环境科技发展规划展望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稳中向好,但成效并不稳固,尚存在较多问题,如产业聚集区工业固废产生集中,成为制约区域产业健康发展与区域生态保护的核心瓶颈之一;城镇化进程迅速,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高度集中,处理处置难度前所未有。未来,需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聚焦问题、分类施策、精准发力,不断取得新成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工业化、城镇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演变,对未来发展进行中长期规划。

规划过程中,需充分考虑三个“新”:

1)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提前了15年时间;

2)生态环境保护面临新形势和新变化。生态环保形势仍十分严峻、社会主要矛盾将发生变化、生态文明定位和重要性提升为“千年大计“根本大计”;

3)对环境科技支撑提出了新的要求。遵循“支撑污染减排、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环保产业、保障环境安全”的指导思想,研究生态环境领域的重大科技创新需求及任务部署。

针对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以科技全链条的创新思维,研究生态环境科技需求,提出中长期环境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及重大方向,支撑和引领环境污染攻坚战,实现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宏伟目标。

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数据库浏览中国经济新闻库中国资讯行提供 正文显示: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环境保护 【地区分类】中国 【时间分类】 【文献出处】国际商报 【标题】中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1077字) 【副标题】一丁 【正文】 “九五”期间我国经济基本保持了7%的增长速度,预计“十五”仍将以较快速度增长。今后5年,我国环保产业将在现有基础上以不低于15%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5年,我国环保产业产值将突破1400亿元,约占当年GDP的1.4%。其中环保产品500亿元,环境服务500亿元,与环境有关的建设400亿元。 “十五”后,我国环保产业将以不低于12%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其总产值将超过2500亿元,约占当年GDP的2%。其中环保产品的总产值达到800亿元,环保技术服务体系的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与环境有关的建设体系总产值达到700亿元。 根据我国“九五”环境保护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要求,从解决21世纪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出发,今后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城市污水治理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备及各类监测设备,及其相应的高新技术开发及产品生产,积极发展环保服务市场和环保资本市场。 水污染治理方面,急需草浆造纸黑液全套治理技术,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治理技术、湖泊富营养化防治技术等。 空气污染治理方面,需要大型燃煤电站脱硫技术和中小型工业锅炉简易实用的脱硫技术和设备、袋式除尘和静电除尘高新技术、汽车机内净化及尾气净化的有效处理技术。 固体废弃物处置方面,城市垃圾需要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等处理技术和管理经验;工业固体废弃物需要资源综合利用和有害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设施。 在自然生态保护与恢复方面,需要生态技术、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生态恢复技术,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 环保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点就是环境监测仪器。将开发各污染源在线监测仪及数据传输系统,大的烟尘、烟气排放口,污水处理出水口和重要水质监测断面实现在线监测,以及数据采集处理和通讯网络等。

中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前景与对策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数据库浏览中国商业报告库中国资讯行提供 正文显示: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环境保护 【地区分类】中国 【时间分类】19991207 【文献出处】经济研究参考 【标题】中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前景与对策('99文献)(7766字) 【副标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岳颂东 【正文】 环境保护产业是以防治城乡环境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品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环保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至今发展仅仅20年,分析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展望环保产业发展的前景,克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完善环保产业振兴的政策体系,将使我国环保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一、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1998年1月--6月为期半年的调查统计,到1997年底全国(除西藏、宁夏、海南以及台、港、澳地区,以下同)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9090个(企业单位7617个,事业单位1473个),其中专业单位5995个,占单位总数的66%,兼业单位3095个,占单位总数的34%。职工总数169.9万人,其中企业单位148.5万人,占职工总数的87.4%,事业单位21.4万人,占12.6%。环保产业拥有固定资产720.1亿元,其中企业单位620.9亿元,占86.2%,事业单位99.2亿元,占13.8%。环保产业年产值521.7亿元,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59.2亿元,占总产值的88%,当年实现利润58.1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2.6%。调查显示,从1989年到1997年8年间,我国环保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综合性的新兴产业,具备了初步的产业规模,对我国的环保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环保产业纵向与自身相比,发展是不慢的;但是横向与其他产业相比,其发展则呈现如下几个特征: 1.产业的总量规模依然不大,发展潜力十分看好。 1997年环保产业年总产值为521.7亿元,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对于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十分严重的我国来说,确实不是很大。另外,在全国7617家企业中,固定资产小于1500万元的小型企业占90%左右,大中型企业占10%左右,即便在总量规模不大

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粗放型发展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日本的8倍、欧盟的4.5倍。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8.5%,而消耗的钢材占46%,煤炭占45%,水泥占48%,油气占10%,化学耗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重要能源资源的进口依存度超过50%。此外,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55%,其中,重度脆弱的占19.8%,极度脆弱的占9.7%。根据《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0》,我国“生态足迹”(维持一个国家或地区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增加的速度远高于生物承载力的增长速度,人均“生态足迹”已是生物承载力的2倍,“生态赤字”正在逐年扩大。可见,我国长期粗放式增长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压力,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更趋凸显。我国已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至45%。根据经验计算,碳排放量是能源消费总量的2.5倍左右。按此推算,若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为50亿吨标煤,则碳排放量将达到125亿吨(2010年全球碳排放约为320亿吨,目前发达国家提出到2030年将全球碳排放控制在300-320亿吨以内)。应该清醒地看到,依靠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已经难以为继,迫切要求我们把资源环境压力释放的过程转化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过程,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也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节能减排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一、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其中,节能产业中包括节能装备、节能产品和节能服务,环保产业中包括环保装备、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中包括资源循环利用装备、资源循环利用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2019年环保行业五大趋势,六大细分市场需求

2019 年环保行业:五大趋势,六大细分市场需求仍在 一.政策趋势大监管格局形成,开启深耕时代国的环保产业已经迈入2019 年,纵观环保产业的发展,2019 无疑是一个全新的局面,水土固废气的大监管格局已形成。 新的格局下,环保产业已从政策播种时代进入到全面的政策深耕时代。在政策深耕时代,三个维度的发力将对环保产业的发展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1.政策的时间维度:大限将至倒逼产业提速 过去4 年,环保行业涉及水、土、气、固废处理全方位的政策法规虽然来的有些迟,但终究还是到位了。 《水十条》、《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 年)》、《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 年)》等: 到2020年,七大重点流域川类水比例达70%以上; 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川类比例总 体高于93%; 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京津冀区域劣V类下降15个百分点; 到2020 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 万个; 到2020 年,全国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县城、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 到85%、95%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于2020 年底前达到9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于2020 年底前达到90%以上。 《气十条》、《打赢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到2020 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 年下降15%以上; PM2.5 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 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 年下降25%以上; 到2020 年,建立健全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的VOCs 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实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VOCs 污染减排,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 到2020 年底前,在电子、包装印刷、汽车制造等VOCs 排放重点行业全面推行排污许可制 度。 《土十条》、《“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等: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到2020 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3%; 到2020 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和粮食主产县基本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 到2020 年,各城市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基本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公共机构普遍实行垃圾分类,作为先行先试的46 个城市要初步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2020 年重点行业的重点重金属排放量要比2013 年下降10%; 2020 年底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 2.政策的实施力度:环保督察种子撒下去了,能不能有所收获,有多大的收获,最终还要看浇水施肥和护养的功夫。

智慧环保领域的产业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智慧环保领域的产业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智慧环保领域的内涵及特点 智慧产业做为智慧经济发展龙头产业,是人的智慧在生产制造各因素中占主导性的产业形状。人的智慧具体表现为艺术创意,因此智慧产业也叫创意产业。智慧产业或创意产业主要表现为人的创意对整合资源与资源再生起主导地位,也表现为根据艺术创意对传统式产业的提高融合功效。智慧产业或创意产业是知识产业的进行,实质上依然归属于知识产业,是继信息产业以后的第五产业。对于智慧产业的科学研究从没终止过,目前为止,从搜索到的国内参考文献看来,国内专家学者对智慧产业的科学研究和认知能力关键集中在两个层面,一种见解觉得,智慧产业与人的智慧和知识密切相关,是学习型组织聚集产业;另一种见解觉得,智慧产业与新兴的信息技术有关。尽管这二种见解有一定的差别,但是究其身后的内涵得知,她们中间存有一定的相关性,那便是智慧产业是与人的智慧和科学研究技术紧密联系的,它是一种专业知识密集式、技术密集式产业,是人们智慧的结晶体。综合前人的科研成果,智慧产业是一种集信息内容技术、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信息技术于一身的,具有较前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系统的新兴产业,关键服务于当代的文化教育、资询、方案策划、动漫等领域。智慧产业做为一种新兴产业,它差别于传统产业,关键反映在下列几层面:①智慧产业高技术性和教育性。智慧产业是集云计算技术、区块链技术等技术于一身的,浓缩了人们极其的智慧成效,是伴随着移动互联和信息内容技术的发展壮大,应运而生的,是信息内容技术发展壮大的物质。②智慧产业的高结合性。与传统产业相比较,智慧产业不简简单单是一种产业,可以说它早已超过了单独产业的范围,它是高过一般知识产业、信息产业的,而且可以和传统式产业展开无缝连接,现阶段出现的知识产业、创意产业、通信网络产业都归属于智慧产业的范围。③智慧产业的高智能化系统。上文提及,智慧产业是一种集信息内容技术、云计算技术、互联网大数据等人类智慧结晶于一身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建议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建议 一是节能环保产业已经具备大规模加快发展的条件。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已拥有一批较为成熟的常规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部分关键、共性技术已产业化,如节能领域的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纯烧高炉煤气发电、低热值煤气燃气轮机、纯低温余热发电等技术,环保领域的炉排炉垃圾焚烧发电、污泥干化发电等技术。 二是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从国内市场看,2008年全国节能环保(含可再生能源)产业总产值达1.41万亿元,占GDP4.7%,带动就业2500万人。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煤,可带动上万亿元的节能投资。从国际市场看,联合国环境署估计全球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达1.3万亿美元/年,12年后将翻一番。英国政府认为全球低碳经济市场价值3万亿英镑/年(约占全球GDP的8%)。 三是已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和措施。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工作,陆续出台了推进节能环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央和地方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为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四是标准体系逐步颁布实施。关于节能环保的一批国家和地方标准陆续制定、修订出台,对规范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是成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热点。各主要国家对华合作都把节能环保作为重要内容,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民间团体各相关经济技术合作往来活跃。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国家战略给予宏观指导。节能环保尚未作为一个产业门类予以清晰界定和统筹考虑。如关系国计民生的水务行业没有对外资设立准入标准,导致国内市场面临被跨国公司瓜分的风险。目前,外资水务企业已占有国内一线城市20%的份额,他们在高价收购水厂后,不断要求提高水价,直接影响社会正常生产生活。 二是缺少统一协调、先导性、成体系的产业规划。由于没有国家战略指导,各政府部门、地方性的节能环保规划与国家总体规划不协调。节能环保项目在各地方、各行业自行其是,条块分割,分散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大大削弱了国家有关规划的效果。

环保行业发展趋势

环保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整体将保持增长态势 一、行业整体将保持增长态势 1、水资源与环境危机是推动行业成长的内生动力 【慧聪环保网】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尽管近几年国家环保投资总额不断增加,但由于历史欠帐太多,水资源与环境问题仍然十分严峻。 (1)我国淡水资源量呈下降趋势 尽管我国淡水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量却比较贫乏,根据《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Ⅱ)》的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近两年我国淡水资源总量有所下降,已由2005年的28053亿立方米减少到2007年的25255亿立方米,人均淡水资源量也从2140立方米降为1911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我国已属于中度缺水地区。 而且,由于我国地下水长期超采,不仅造成了水位急剧下降,水源枯竭,而且还引发了地面沉降,管网漏损率增加。据建设部2006年的统计,全国已形成160多个地下水超采区,年均地下水超采量超过100亿立方米,造成地面沉降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50多个城市地面沉降严重。 (2)水体污染现象依然严重 根据环保部发布的《全国地表水水质月报》(2008年2月),2008年2月,全国地表水污染现象依然严重,七大水系总体为中度污染。监测的七大水系(含国界河流)183条河流的370个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51﹪,Ⅳ、Ⅴ类占23﹪,劣Ⅴ类占26﹪。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劣Ⅴ类水体比重较2007年底提高了2.4个百分点。 资源不足和水质污染等因素带来的水资源短缺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安全,也给工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据统计,全国有3.2亿人用水不安全、7000万人饮水困难,每年因缺水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一些污染严重的河段已经鱼虾绝迹,渔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可见,水资源危机已经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垃圾围城现象广泛存在 我国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固废处理能力严重不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末,我国设市城市655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只有460座,年处理垃圾9438万吨,占城市垃圾清运量的62%,尚有近5800余万吨生活垃圾未经处理排放;工业固废

2020年智慧环保行业市场分析报告【调研】

2020年智慧环保行业市场分析报告【调研】 2020年2月

目录 1. 智慧环保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6) 1.1 智慧环保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6) 1.2 智慧环保行业结构分析 (6) 1.3 中国智慧环保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7) 1.4 智慧环保行业特征分析 (7) 1.5 智慧环保行业PEST分析 (8) 2. 智慧环保行业政策环境 (10) 2.1 行业政策体系趋于完善 (10) 2.2 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1) 2.3 宏观环境下智慧环保行业的定位 (12) 2.4 “十三五”期间智慧环保建设取得显著业绩 (12) 3. 智慧环保产业发展前景 (14) 3.1 中国智慧环保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4) 3.2 中国智慧环保行业市场增长点 (14) 3.3 智慧环保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15) 3.4 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15) 3.5 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15) 3.6 智慧环保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16) 3.7 智慧环保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17) 3.8 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18) 3.9 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18)

3.10 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19) 4. 智慧环保行业竞争分析 (20) 4.1 智慧环保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20) 4.2 中国智慧环保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2) 4.3 中国智慧环保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2) 4.4 初创公司大独角兽领衔 (23) 4.5 上市公司双雄深耕多年 (24) 4.6 互联网巨头综合优势明显 (25) 5. 智慧环保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26) 5.1 政策体系不健全 (26) 5.2 基础工作薄弱 (26) 5.3 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26) 5.4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26) 5.5 技术相对落后 (27) 5.6 隐私安全问题 (27) 5.7 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28) 5.8 管理效率低 (29) 5.9 盈利点单一 (29) 5.10 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30) 5.11 法律风险 (30) 5.12 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30) 5.13 人才问题 (31)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测试仪器发展现状及趋势 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这是19世纪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的名言。到了21世纪的今天,作为信息产业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测试测量行业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和发展保障。 而测试仪器作为测试测量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测试测量行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不断增加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旺盛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对仪器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测试仪器市场也正在快速发展。 全球测试仪器市场情况及分析 国内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在经过一段沉寂后,慢慢开始复苏。产品大幅增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市场的巨大需求,特别是通信、广播电视市场的巨大发展,引发了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迅速增长,二是电子测量仪器行业近几年迅速向数字化、

智能化方向发展,推出了部分数字化产品,因而在若干个门类品种上取得了较快增长。从近期中国仪表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势头喜人的,与全国制造业一样,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仍然保持了向上发展的态势。 尽管中国仪器市场正在快速的发展着,但与国外仪器生产企业比较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中国主要科研单位、学校以及企业等单位中使用的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同时,国外公司还占有国内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对中国的影响依然非常大。目前,在世界电子测量仪器市场上,竞争日趋激烈。以往,测试仪器生产厂商主要都将仪器产品的高性能作为竞争优势,厂商开发什么,用户买什么。而今则已变成厂商努力开发用户需要的仪器,并且把更便宜、更好、更快、更易使用的测试仪器作为奋斗目标。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全世界测试仪器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人们普遍认为,电子测量仪器市场的前景依然乐观。 国际仪器发展趋势和国内现状 一、国际趋势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现状讲解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一、节能环保产业现状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 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产品和服务等;其六大领域包括:节能技术和装备、高 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 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 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环保产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环保产业成为全球环保市场的主要力量。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的加大,苏州节能环保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国家和各级政府不断加大重视并持续增加 投入,以及伴随着工业发展产生的大量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近年来苏州节能环保产业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苏州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规模 增长率在——之间,2010年节能环保产值规模已超过——元。 苏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2006-2010年,累计建成运行5亿千瓦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全市火电脱硫机组比例从2005年的12%提高到80%;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超过5000万吨/日,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5%以上。到2011年,我市节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共有3万多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我市正积极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全面升级。 2012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公布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环保产业产业总产值达到 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的总体目标;明确了政策机制驱动、技术创新引领、重 点工程带动、市场秩序规范、服务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价格、财税、 土地等七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苏州市节能环保产业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总体规模相对还很小,其边界和内涵仍在不断延伸和丰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节能环保产业对经济的直接贡献将由小变大,逐渐成为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 提高经济技术档次的产业。产业内涵扩展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洁净技术、洁净产品、环境服务等方面,节能环保产业的概念也将演变为:“环境产业”或“绿色产业”。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 十五章。首先介绍了环保产业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等,接着全面分析了国际

2019年环保行业五大趋势,六大细分市场需求

2019年环保行业:五大趋势,六大细分市场需求仍在 一.政策趋势 大监管格局形成,开启深耕时代 国的环保产业已经迈入2019年,纵观环保产业的发展,2019无疑是一个全新的局面,水土固废气的大监管格局已形成。 新的格局下,环保产业已从政策播种时代进入到全面的政策深耕时代。 在政策深耕时代,三个维度的发力将对环保产业的发展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1.政策的时间维度:大限将至倒逼产业提速 过去4年,环保行业涉及水、土、气、固废处理全方位的政策法规虽然来的有些迟,但终究还是到位了。 《水十条》、《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等: 到2020年,七大重点流域Ⅲ类水比例达70%以上; 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 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 京津冀区域劣V类下降15个百分点; 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 到2020年,全国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县城、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95%左右; 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于2020年底前达到90%以上; 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于2020年底前达到90%以上。 《气十条》、《打赢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 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 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到2020年,建立健全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的VOCs 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实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VOCs 污染减排,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 到2020年底前,在电子、包装印刷、汽车制造等VOCs 排放重点行业全面推行排污许可制度。 《土十条》、《“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等: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到2020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3%; 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和粮食主产县基本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 到2020年,各城市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基本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公共机构普遍实行垃圾分类,作为先行先试的46个城市要初步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2020年重点行业的重点重金属排放量要比2013年下降10%;

国内外公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我国公路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交通运输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则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适运行创造了条件。与普通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适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普通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11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结束,“十二五”规划伊始。“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经过4年多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预计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从公路建设投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来看,“十一五”期间基本保持在4.5%左右。 在投资带动下,公路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1万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42.52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36.4万公里、2.5万公里和9.4万公里;全国公路网密度由“十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34.8公里提升至40.2公里。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395万公里,高速公路超过7万公里,分别较“十五”末增加45.3万公里与3万公里。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年均增长30%,总里程将达到345万公里,实现全国96%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 “十一五”期间公路的快速发展,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十五"末的1.78倍。“十一五”期间全社会高速公路建设累计投资达2万亿元,直接拉动GDP增长约3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产出

浅析我国环保设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环保设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作为21世纪新兴产业之一的环保设备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本文介绍了我国环保设备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环保设备产业合理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环保产业;发展;对策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瞩目的几大问题之一。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长、资源的过渡消耗、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已经严重阻碍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治理环境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成为了世界各国的政策趋势。所谓环保产业是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科研设计、产品生产、经营销售、资源综合利用、信息服务、建设工程等活动的总称。环保产业分为三个方面:环保设备、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环保设备产业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子产业。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环保设备产业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我国环保设备产业现状 (一)我国环保事业现状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2009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比2009年增加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比2009年增加6.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1238.1万吨,比2009年减少3.1%。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2009年减少1.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2009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SO2)排放量2185.1万吨,比2009年减少1.3%。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2009年减少2.2%。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比2009年减少14.3%。氮氧化物排放量1852.4万吨,比2009年增加9.4%。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2009年增加1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6.2亿吨,比2009年增加16.9%;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2.4亿吨,比2009年增加14.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5.7亿吨,比2009年增加20.5%;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498万吨,比2009年减少29.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2009年减少0.3个百分点。 全国共统计了城市污水处理厂2881座,比2009年增加689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2.9%,比2009年提高9.6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我国环保事业正稳步向前发展,但是环保形式依然严峻,环保事业的发展需求依然迫切。 (二)我国环保设备市场发展分析 我国“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计划达到14000亿元,在我国的环保投资中,环保机械占据着重要地位,环保机械制造业未来空间广阔。根据我国环保机械设备“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环保设备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将在15%以上,2020年要达到2400亿元。2011年我国环保机械制造业总产值将达到500亿-60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为12%-16%,与我国环保产业的年复合增长率及环保机械“十一五”规划相比,增速虽不快,但在未来两年里提升空间却很大。 2011年10月,我国政策进入密集出台期,近期公布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到2015年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

环保设备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6-2020年中国环保设备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605953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ce5786061.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6-2020年中国环保设备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605953←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02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ttps://www.doczj.com/doc/ce5786061.html,/R_QiTaHangYe/53/HuanBaoSheBeiShiChangXuQiuFenXiY uFaZhanQuShiYuCe.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产业现状 我国环保设备领域还是处于发展阶段,国内企业结构分散,从业企业数量众多,但以中小企业为主,集中度不高,企业产品中科技含量高的设备仍然较少。另外具体到上市公司而言,涉及该领域的公司数量有限,而且很少有在技术或市场规模上占据显著优 势的企业,行业代表度也很弱。不过国家正在运用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发展行业发展,未来两年行业将加速发展,此次国家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就将给环保设备业带来巨 大的发展机会。国务院出台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其中包括对环保、节能减排方面的投入,对环保设备行业来讲,很明显将受益于此。环保产业为“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产业,到2020年环保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环保设备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 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国内优秀的环保设备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 产业发展环境和产业需求者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环保设备企业 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环保设备行业中的翘楚。环保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是所有工业的核心发展问题,虽然国内对于环保生产的关注和执行力度比不上发达国家,但防止盲目扩 张之风盛行、杜绝重复建设、减少生产能耗大、效率低等问题依就是当下全局之重。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凸显的环境矛盾,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改善环 境质量,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国家政策刺激下,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环保设备市场将保持 高速发展态势,行业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市场容量

2:智慧城市和工业智能化产业分析

智慧城市产业分析 一、政策环境: 城市治理和管理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重要载体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过去的几年间,我国近三百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有效改善了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了管理能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随着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要求,这不仅推动了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演进,更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15年12月16日,习总书记在乌镇峰会开幕致辞中提出了关于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四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这对于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这一重大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保障网络安全等主张,指明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 2015年12月17日,互联网大会"数字中国论坛"中国电科樊友山在《携手共建新型智慧城市美好未来》的主题演讲,认为"新型智慧城市"在"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推进、国家发展理念不断深入、数字中国建设不断发展"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六个一"建设理念。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六个一”建设理念即"一个体系架构、一张天地一体的栅格网、一个通用功能平台、一个数据集合、一个城市运行中心、一套标准"。 大兴区开展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2019年底,实现全区行 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率80%以上。全面推广“北京通”,提供政府门户网站、手机端、自助机等多渠道的信息公开和政务服务渠道;整合生活缴费、出行、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提供“一门式”市民服务;完善医疗卫计信息化共享水平,到2020年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超过80%,区卫生计生综合信息平台与 系统内机构互联互通率大于90%;推进多元化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智慧社区建成率80%以上。 2018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将于8月21-23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本次大会将邀请国内外杰出智慧城市、建设运营、高新技术、文化创意、金融等智慧城市相关的机构和企业400 余家积极参与,搭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对接平台,打造中国顶级的智慧城市全产业链国际化综合服务平台。 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已成为国内在智慧城市领域,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也是影响力最大的综合服务类博览会。据介绍,今年的智博会受深圳市政府大力邀请走进深圳,以“新起点、新征程——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为主题,并将“高端、专业、务实、精品”作为本届博览会的关键词。大会将设置新型智慧城 市建设成果展区、解决方案与示范应用展区、智慧产业与未来科技展区、未来生活与互动体验展区等四大展区以及完善的功能服务区,预计展出面积超3万平方米。此外,第四届智博会将在往届基础上就活动规模、活动质量及影响力做进一步的提升,将形成“全球智慧城市成果奖权威发布、会议主题更具前瞻性、打造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