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学生养成教育

浅谈中学生养成教育

浅谈中学生养成教育
浅谈中学生养成教育

浅谈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培育

摘要: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过程。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应该具有: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的学习习惯,理性的心理习惯。对中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育,应该从制度、督察、激励、榜样、实践、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和落实,才能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中学生养成习惯教育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养成教育是一件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个民族素质不断提高的大事。

习惯是忘不掉的,它是一种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对于中学生来说,养成教育应该包含以下几种习惯的养成:

一、健康的生活习惯

一个优秀学生往往都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任何

时候都能知道哪些事情该做、怎么做。哪些事情不该做、为什么。比如:卫生习惯,衣着穿戴,物品摆放,倾听倾诉,按时作息等等,都是我们应该养成的健康生活习惯。

二、良好的行为习惯

某记者向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提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说:“在幼儿园”,“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事物”。通过这位科学家惊人的回答,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三、科学的学习习惯

中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科学的学习习惯,不仅使学生能够快速的融入的新的学习环境,而且对于提高学习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中学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们尊重老师、自学预习、善于提问、专心上课、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仔细审题、练后反思、独立作业、复习归纳、切磋琢磨、科学统筹、劳逸结合、省时高效、错题整理、客观评价等等科学的学习习惯。

四、理性的心理习惯

我们中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客观的面对成败与得失。只有这样,才能养成理性的心理习惯,达到换位思考、一日三省、不断进步的目的,逐步树立成熟的唯物主义人生观、世界观。

针对广大中学生生活、学习、行为、心理特点,对中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育,我们采取了下述措施:

1.制度——规范养成

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一系列的养成规范,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范围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实践证明:制度、规范是否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合乎本校实际,是养成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

2.督察——保障养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重复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人都是有惰性的,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正常的,在

这种情况下,必要的外力干预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学生遵规守纪的情况,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因素。

3.激励──促进养成

我校在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将良好习惯的养成进行量化、细化和评比,把学生养成教育中的表现与学生、班集体、班主任的评价挂钩,从而地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在养成教育中,我们通过奖励优秀教师、学生、集体,激励后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4.榜样——影响养成

中学生具有喜欢模仿,可朔性强,思想活跃,自尊心强的特点。我们应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通过成功人士、身边的先进人物的成长事迹,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和影响他们。此外,教师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也将对学生的习惯养成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5.实践——锻炼养成

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最简要的方法就是,将养成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比如:开展“今天我当家”,“为父母过生日”,“为父母洗洗脚”等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关心他人的良好

品德;加大自我教育力度,利用团队活动、周会、主题班会等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专题演讲会、讨论会、辩论会,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利用升旗仪式、晨会、周会、早操、课间操等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养成教育,从而锻炼学生的习惯养成。

6.环境——氛围养成

一是利用制定校训、校规、班训、班规,时时警示学生。二是利用标语、口号、文化长廊、橱窗、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三是利用校园广播站,通过校园新闻、学生生活、好人好事、英语角等专向播音等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从而加强学生思想认识,矫正其不良习惯。通过环境和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受到感染和熏陶,最终达到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抑制和约束。

7.学校、家庭、社会——共建养成

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的各自特点。在学校形成一种品格高尚、思想淳朴、尊敬师长、刻苦钻研的精神风貌,培养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肃认真、良性竞争的交往氛围;其次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在家长的配合教育下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促进生活与学习习惯的养成;此外,还要与社

会各个部门联合互动,建立联系,及时反映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从而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

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才能为学生的养成教育搭起共建平台,同时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供环境保障。

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培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多方参与、齐抓共管,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我们作为主导者、参与者和建设者,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浅谈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正稿)

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种经过反复练习、反复强化、长期积累而养成的定型行为,是一种心理需要。习惯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发性,时间越久,习惯越难改变。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核心和基础,是中学德育的重要任务。 那么,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做人”要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做事”要遵守规则、讲究效益、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学习”要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那么,如何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习惯呢?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在养成教育中做到人格育人 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亲其师,信其道”,做好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当教师的人,一定要讲究

修养,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如果教师自身不健全、不和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试想,如果教师的思想和心理不阳光、习惯用阴冷的眼光看社会,学生怎能做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师本身自私自利,学生怎能做到无私奉献、承担责任?教师上班懒懒散散,学生怎能刻苦攻读、专心致志?教师仪表仪容不端庄、衣着不得体,学生怎能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备课不认真、授课不精彩,学生怎会兴趣浓厚、勤于钻研?教师上课板书混乱、潦草、甚至还有错别字,学生的书写又怎能工整规范?教师知识阅历浅显,举止粗俗,学生的素质怎能全面提高?教师做事没计划、不守规矩、工作拖拉,学生又怎能知行统一,严于律已、创先争优?教师在校园内随意吞云吐雾,学生又怎能拒绝烟害、从我做起?“有渚己而后求渚人,无渚己而后非渚人。”说明只有自己做到的,才能够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才有资格批评别人的缺点。教师只有自己在品德上诚实守信、善于思考,在习惯上勤俭节约、乐于学习、遵规守纪,才能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时时处处成为学业生的表率。在养成教育中,教师要“言教”更要“身教”。“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师自己作出榜样来,让学生自动仿效,收到的效果要比光凭口说真切得多。所以,教师要时时审视自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将“爱、实、严、勤、细”的作风切实落实到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重塑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020年整合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量化名师精品资料

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量化 考评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为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好地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促进班级管理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强化学生的规纪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管理平台,促进学校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建设,进一步净化学习环境,特依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方案。 二、项目设置及制定原则 (一)本方案重点考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规纪表现、作息出勤、学习表现、就寝表现、文明礼仪、劳动卫生等六个方面。总分由基础分(分值100分)和奖励加分(上限10分)组成。 (二)制定本方案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的使用,为班级德育工作和日常管理以及部门和年级实施目标管理导向,为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导向。 2、操作性原则。方案的指标体系的制定尽可能合理、简单,坚持“抓大放小”原则,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较强的操作性。评价要有多元主体的参与,评价操作尽量实现信息化手段,考评过程不增加班主任和其他教师过多的工作负担。 3、公平性原则。加强考核评价工作的制度建设,事先公布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人员和有关规章制度,并广泛征求师生和家长意见。及时公布评价信息,对学生做出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 评价过程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发展性原则。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功能。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表现,正确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和制约、矫正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实施办法 (一)各班班主任是对本班学生进行考评的第一责任人。各班在班主 任的领导下成立学生干部组成的考评工作小组,每天对学生的相关考评内容(作息出勤、班级卫生值日、维护教室卫生等)进行考评,并在班级及时公布其他考评信息。各班成立以学生代表组成的考评工作监督小组,对考评工作的全过程进行民主监督。 (二)建立电子信息反馈平台。所有信息反馈、汇总、考评结果呈现等一系列的考评工作均在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量化考评信息汇总各班级量表/中进行。各处室(含团委)、班主任、科任教师、值周教师于每月底(30日或31日)前将各班每位学生相对应项目扣分情况填写到对应表格中,由班主任完成汇总和考评结果呈报工作。当月全部工作应在下月2日前全部完成。 (三)各处室和科任教师要建立对学生各方面考评信息的快速反馈机制,做到日评、周清、月结,使班主任及时掌握班级管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班主任要利用读报时间和班会课对学生每日、每周、每月的表现进行讲评和总结,促进班级管理上台阶。 (四)自然年度的上学期评价4次,下学期评价5次,每学期各月分 数累加求平均分。 四、考核评价细则 基础考评分(100分) (一)规纪表现(25分)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浅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结合我校“三、四、五、六”养成教育。 一、指导思想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和节俭习惯,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学习“三管稳”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管稳口、管稳手、管稳脚能力。 2、通过学习“四步走”教育,使学生养成教室里面慢慢走、走廊上面轻轻走、上下楼梯靠右走、就餐放学排队走能力。 3、通过学习“五做好”教育,使学生养成课堂学习纪律好、课间休息秩序好、校园集会做操好、仪容仪表卫生好、遇见客人礼貌好。 4、通过学习“六节约”教育,培养学生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约一粒米、节约一张纸、节约一支笔、节约一角钱,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三、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学。通过学《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八荣八耻”观、校纪班规,学校行为习惯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第二阶段:做。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指导学生行为,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训练。通过自查互纠,共同进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管。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 四、教育内容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八荣八耻”观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正面引导和培养学生行为习惯。 1、礼仪习惯 ①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不顶嘴,讲话态度诚恳; ②接受长辈物品时要起立双手接,受到赞扬时说“谢谢”; ③上学或外出回家见到父母、长辈有礼貌地问候,外出时向父母道别,说明去向; ④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⑤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⑥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⑦进校第一次见到老师,早上问早、中午问好,放学见到老师说“再见”,进出校门、上下楼梯遇见老师让老师先行; ⑧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跟老师说话要起立,进办公室前喊“报告”; ⑨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克东二中刘丹丹 “养成教育”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种经过反复练习、反复强化、长期积累而养成的定型行为,是一种心理需要。习惯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发性,时间越久,习惯越难改变。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核心和基础,是中学德育的重要任务。 那么,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做人”要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做事”要遵守规则、讲究效益、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学习”要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那么,如何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习惯呢?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在养成教育中做到人格育人 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亲其师,信其道”,做好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当教师的人,一定要讲究修养,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如果教师自身不健全、不和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试想,如果教师的思想和心理不阳光、习惯用阴冷的眼光看社会,学生怎能做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师本身自私自利,学生怎能做到无私奉献、承担责任?教师上班懒懒散散,学生怎能刻苦攻读、专心致志?教师仪表仪容不端庄、衣着不得体,学生怎能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备课不认真、授课不精彩,学生怎会兴趣浓厚、勤于钻研?教师上课板书混乱、潦草、甚至还有错别字,学生的书写又怎能工整规范?教师知识阅历浅显,举止粗俗,学生的素质怎能全面提高?教师做事没计划、不守规矩、工作拖拉,学生又怎能知行统一,严于律已、创先争优?教师在校园内随意吞云吐雾,学生又怎能拒绝烟害、从我做起?“有渚己而后求渚人,无渚己而后非渚人。”说明只有自己做到的,才能够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才有资格批评别人的缺点。教师只有自己在品德上诚实守信、善于思考,在习惯上勤俭节约、乐于学习、遵规守纪,才能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时时处处成为学业生的表率。在养成教育中,教师要“言教”更要“身教”。“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师自己作出榜样来,让学生自动仿效,收到的效果要比光凭口说真切得多。所以,教师要时时审视自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将“爱、实、严、勤、细”的作风切实落实到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重塑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养成教育要在教学活动中引导渗透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一)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细化目标: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 “再见”等礼貌用语。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9、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二)诚实守信的习惯 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细化目标: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三)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 细化目标: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四)守时惜时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 <时间就是效率”,从小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 细化目标: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 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五)懂得感恩的习惯 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为时

浅谈中学生在家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高中生在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种经过反复练习、反复强化、长期积累而养成的定型行为,是一种心理需要。习惯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发性,时间越久,习惯越难改变。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核心和基础,是中学德育的重要任务。 那么,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做人”要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做事”要遵守规则、讲究效益、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学习”要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那么,如何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习惯呢?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在养成教育中做到人格育人 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亲其师,信其道”,做好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当教师的人,一定要讲究

修养,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如果教师自身不健全、不和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试想,如果教师的思想和心理不阳光、习惯用阴冷的眼光看社会,学生怎能做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师本身自私自利,学生怎能做到无私奉献、承担责任?教师上班懒懒散散,学生怎能刻苦攻读、专心致志?教师仪表仪容不端庄、衣着不得体,学生怎能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备课不认真、授课不精彩,学生怎会兴趣浓厚、勤于钻研?教师上课板书混乱、潦草、甚至还有错别字,学生的书写又怎能工整规范?教师知识阅历浅显,举止粗俗,学生的素质怎能全面提高?教师做事没计划、不守规矩、工作拖拉,学生又怎能知行统一,严于律已、创先争优?教师在校园内随意吞云吐雾,学生又怎能拒绝烟害、从我做起?“有渚己而后求渚人,无渚己而后非渚人。”说明只有自己做到的,才能够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才有资格批评别人的缺点。教师只有自己在品德上诚实守信、善于思考,在习惯上勤俭节约、乐于学习、遵规守纪,才能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时时处处成为学业生的表率。在养成教育中,教师要“言教”更要“身教”。“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师自己作出榜样来,让学生自动仿效,收到的效果要比光凭口说真切得多。所以,教师要时时审视自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将“爱、实、严、勤、细”的作风切实落实到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重塑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学生养成教育演讲稿4篇

中学生养成教育演讲稿4篇 中学生养成教冇演讲稿一:中学生社会公徳与养成教冇讲座讲稿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学生社会公徳与养成教育方而的知识。提起中学生社会公徳和养成教育这个概念,有好多同学还不淸楚,下而我就首先对这个概念给同学们解释一下。 所谓社会公徳就是指人们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徳准则。与“私徳“相对。公徳指与组织、集体、民族、社会有关的道徳,私徳指个人品徳、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徳。社会公徳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根据共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如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讲礼貌.诚实守信.救死扶伤等。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髙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徳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冇。养成教弃虽然不是徳冇的全部,但却是徳育中最哄''的。教冇家叶圣陶先生说「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如学习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上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徳上有良好的道徳习惯,生活上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徳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冇、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徳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冇的最佳时期找 下而是广大同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 1、习惯影响。不少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上学之前形成的某些不良习惯,如顺口说粗话、大声喊叫、见人爱动手动脚等,虽然经过老师提出要求,知道必须遵守行为规范, 但是由于旧习惯的影响,对新的要求还不适应,在一泄情境下,旧习惯会不知不觉地表现岀来。生活上,睡懒觉、不叠被子、抽烟喝洒、攀木折花、随地乱扔垃圾:物质上,搞攀比、高消费等,思想空虚,意志脆弱。 2、观念模糊。例如有些同学把遵守纪律看成是软弱怯懦,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溜须拍马,把 损坏公共财物看成是英雄行为,把帮助同学打架看作是“行侠仗义“,对同伴好友的违纪行为 不加劝阻而提供方便。这些都是是非观念不明,爱憎情感不强的具体表现。

浅谈中学生的养成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养成教育 星城中学张竞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自己二十余年的从教经验,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浅谈一下中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 我们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作为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毋庸置疑,教师本人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教师要用自己的良好的素质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 (一)用良好的思想影响学生的思想。中学生处于不稳定的青春期,思想波动很大,很容易被不良的思想所占领,所左右。因此我们要用正确的思想影响学生。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帮助学生分辩真善美与假恶丑。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做人大度,没有不良嗜好。教师应多阅读一些有思想有深度的书籍,使自己的思想豁达。对待学生要友善关心,宽严相济。 (二)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行为。有了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二十年如一日,我上课凭良心,凭道德。从未迟到早退过,总是按时到或提前到,为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批阅学生的作业总是全批全改,雷厉风行,从不拖拉。我不乱扔纸片,不随地吐痰,在课堂上不说脏话。有事针对某一学生说总是轻移步,走到学生近前,再轻声细语,不影响其他学生。我经常见到这样的老师,一件小事就大喊大叫,引起所有学生的注意。其实这样做,不光打搅了大家的工作和学习,而且在学生中失去威信,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如果每个教师都能用负责任的言行去无声的影响学生,这种教育恐怕比一百万次的苦口婆心更有效果。 (三)“影响”学生的学习。现代社会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该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在办公室里,分心的你看到同事们一个个安安静静的坐在办公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案初一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初一年级 ●教学目的: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这次教育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你们猜猜,我到底是谁? 我不是你的影子,但我和你最亲密。我不是你的手脚,但我最 听你的话。对成功的人来说,我是功臣。对失败的人来说,我是坏 蛋。→习惯 ★老师寄语: 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 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 你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你一 辈子都有偿还不了的债务。 二、老师提问:我们的校园和身边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在发生? 随手扔垃圾。被乱涂乱画的电脑。被整容的桌面--- 在桌面上刻画,写字等。被逼的奋笔疾书--- 抄作业。学习“太累”了“,休息”一下---上课睡觉。学习“太累”,“活动活动”筋骨--- 在墙壁上印上自己的脚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在绿化带中乱踩。“我的地盘,我做主”--- 翻越栏杆。 我们再来听一个真实的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高薪招聘应 届大学毕业生,对学历、外语的要求都很高。应聘的大学生过五关 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

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 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这仅剩 的几位大学生们都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经理走了,大学生们闲着没事,围着经理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叠,信一 叠,资料一叠。都是些什么呢?他们你看这一叠,我看这一叠,看 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哎哟,那个好看。 10 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他说:“面试已经结束,你们全都没有被录用。”大学生们个个瞪大了眼睛,“这是怎么回事,面试还没开始呢?”总经理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 憾,本公司从来不录用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真正优秀的学生是养成了良好习惯的学生,而这几位大学生没 有养成尊重他人,未经允许不乱翻他人东西的好习惯。 ★老师寄语:希望我们能吸取教训,不要因为自己的随意影响了一 生的前程,请记住一句话:“习惯影响你一生” 三、习惯的定义: 所谓“习惯”是指长时间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动作、生活方式、 社会风尚等等,“好习惯”顾名思义,也就是良好的、使人受益的习惯。★老师寄语: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 是习惯。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构建成功人生。 四、谈谈自己 从小到大,你有什么“好习惯”曾让你倍受赞赏、取得小胜利或取 得一些事情上的成功?给同学们说说,大家来分享、学习一下。思 考别人的这些习惯你有吗?★据科学家证实,一件行为连续重复21 次即可成为习惯(一般也以三十天为准),成为习惯即可成为自然,

中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篇

中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篇 (二)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搞好学习的前提。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并且愿意搞好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素养高低的前提。一个人的举止言谈就能看出这个人教养如何,如说话有礼貌,不在严肃的场合说笑、随地吐痰扔垃圾,不出口污言秽语,主动学习,主动做好分内之事,助人为乐等等,这样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是受人们欢迎的人。 (三)警句的鞭策作用 如何使学生在感悟中明白甚至于接受“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从政治、语文课本中搜集了一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古语、名言、警句,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里大堤,溃于蚁穴”、“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等,把他们请到德育教育的课堂,引导学生把握它们的意旨,领悟其中的内涵,牢记它们说明的道理,实践其中的真理。名言、警句具有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能发挥良好的警策作用,教育效果不可低估。 (四)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培养了学生的预习习惯。我认为学生的预习习惯在和其它习惯比起来,它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特别是对于学习语文、数学等学科来说麻烦更大。比如说一篇课文,学生要是没有提前预习的话,那就对课文一点不熟悉,字音读不准,句子读不通,文章的主要内容更是不了解。老师在安排的课时内进行教学活动的话会费时费力,效果也不佳。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预习时有不懂的可以标注,等到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予以解决。 (五)多元化教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育管理也是如此,要坚持软、硬兼施的原则,既要“硬落实”又得“软管理”。比如:通过组织“谈理想”和“小法庭”班会、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引导到有意义的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 总之,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管理和培养。作为学生老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用自己对工作的忠心,对学生的爱心,对生活的热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行为的转变。 中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范文2 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然而,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中,学校或者教师却应该承担起龙头作用。老师--儿童灵魂的铸造者,应该有习惯意识,本着坚持“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的理念,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 我认为: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进入独生子女年代的小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习惯。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

中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中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搞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点工程.多年来,我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重点,把贯彻道德规范同进一步落实《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一、建立班规,树立正气,形成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苗圃.新组建的班级,集体成员的行为习惯毕竟会不同,势必不利于班主任的协调与管理.为此,学校在每学年开始都责令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提炼出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内容,制定班规.班规的内容不要求过多,但一定要可行,符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制定出班训,以此约束班级的整体行为,初步使班级形成目标明确、奋发向上的氛围.制定完成后,班主任将班训、班规及时下发到学生手中,在熟记的基础上,不断对照自己的言行反省自己.班主任以班规为标尺,时时处处、方方面面监督学生、警示学生,遵守得好的,及时表扬.故意违反班规校纪的,严厉批评,指出其危害,以树立正气,形成良好的开端. 二、重视小事,防微杜渐,促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些所谓的小事,既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渠道,又是检验学生是否有良好习惯的试金石.抓住身边的一些小事.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我校长期以来重视、研究和实验的一个课题. 1、警句的鞭策作用 名言、警句具有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能发挥良好的警策作用,教育效果不可低估.如何使学生在感悟中明白甚至于接受“从小事做

中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篇【精品】

养成教育的内涵包括知、情、意、行等方面。养成教育的标准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契合。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中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培养学生一辈子都受益的良好的行为,需要全体教师和管理者,甚至全社会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习惯是人生的主宰,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一个人受害终生;相反,良好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学生中存在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种种缺乏基本道德素质的现象。因此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呢?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规范养成教育、规范学校管理制。 首先,在卫生习惯方面,要以“我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的身份加入到班级队伍中去,在学习习惯方面,主要是纠正了学生们在听、说方面的不恰当的做法。如老师讲课时,同学回答问题时,他们时常中途拦截;甚至不听清楚问题就开始自顾自地发表意见。在班干的培养方面,鼓励他们大胆工作,教给他们一些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威信,同时对班干部严格要求,告诉他们要以身作则,这样才有资格去说服其他同学,熟记校规校纪、班规班纪。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使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得到落实。期末通过半学期的综合情况再评出班十佳学生。当然如果誰违犯了班级常规,或者某项任务没有及时保质保量完成。也会在周评价表上显示出来。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些同学的学习成绩相继提高,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集体荣誉感强的良好班集体。 (二)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搞好学习的前提。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并且愿意搞好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素养高低的前提。一个人的举止言谈就能看出这个人教养如何,如说话有礼貌,不在严肃的场合说笑、随地吐痰扔垃圾,不出口污言秽语,主动学习,主动做好分内之事,助人为乐等等,这样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是受人们欢迎的人。 (三)警句的鞭策作用 如何使学生在感悟中明白甚至于接受“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从政治、语文课本中搜集了一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古语、名言、警句,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千里大堤,溃于蚁穴”、“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等,把他们请到德育教育的课堂,引导学生把握它们的意旨,领悟其中的内涵,牢记它们说明的道理,实践其中的真理。名言、警句具有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能发挥良好的警策作用,教育效果不可低估。 (四)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中学生养成教育心得

中学生养成教育心得范文 养成教育心得体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因此,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让不良习惯有滋生的营地。 养成教育是培养好习惯的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我们知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身也无法改变。我们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我们以前的教育重视认知、忽视行为,很多时候有些假、大、空,导致学生总讲大道理,言行不一。其实学生时期是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期,为此,国家在深化教育体质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指出,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下面我对养成教育淡淡自己的点滴体会: 1、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 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须经常性地进行诱导、训练;一种不良行为的纠正,也须反复地进行指导、教育。所以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同时要注重师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 2、养成教育要师表垂范 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的某一行为习惯,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的身上。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教师首先应该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对于学生的问好,老师应该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要尽量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我们应该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老师有时说错了或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教师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诱导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简单地批语指责。通过情感的交流,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意见更易接受。一个幽默的玩笑,一句轻轻的问候,可能使其心灵受到震撼。 3、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浅谈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浅谈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一、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涵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从初中生行为训练入手,各科教师配合,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个体素质,最终使初中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模式。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对传统教育“重知识、轻行为”教育的改革,体现了学校教育应该存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的崭新的教育理念。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行为形成习惯的最高层次的过程。因此,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经过反复联系、多学科合作、多种教育方法而逐渐形成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的方式的过程,它是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又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基础。 二、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 中国现行的学校教育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平衡问题。当前学校教育普遍把知识教育作为最主要的任务来抓(尤其是初中阶段在学习生涯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对于知识之外的东西如对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则关注很少。这是我们国家教育方针以及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教育意识的缺失。 三、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成长具有重大意义: 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道德观的树立、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都离不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并且,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国际交流及开放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因此,开展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加强对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训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新时期初中生必修课。 四、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途径 1、规范约束张贴并宣讲解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及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等来规范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可具体到一些教育活动及课休,如升国旗、出操、课间要求、课外活动以及集合的具体要求。要求学生发扬求真务实、勤奋好学、谨慎思辨、健体强身的精神,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奉献自己而做准备,从而不断严格要求、完善自己。学校、班级为学生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提供明确具体的行为准则。对学生实施规范约束,首先要明理,要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灌输教育,如集中学习,分组讨论,笔试抢答等。其次要有激情,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情景,宣传规范,使学生从内心自

中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_1

( 教育心得体会)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16867 中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Experienc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ultivation Education

中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养成教育的内涵包括知、情、意、行等方面。养成教育的标准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契合。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中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中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培养学生一辈子都受益的良好的行为,需要全体教师和管理者,甚至全社会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习惯是人生的主宰,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一个人受害终生;相反,良好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学生中存在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种种缺乏基本道德素质的现象。因此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呢?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规范养成教育、规范学校管理制。 首先,在卫生习惯方面,要以“我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的身份加入到班级队伍中去,在学习习惯方面,主要是纠正了学生们在听、说方面的不恰当的做法。如老师讲课时,同学回答问题时,他们时常中途拦截;甚至不听清楚问题就开始

浅谈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浅谈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格塘镇山塘中心小学杨依“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良好习惯的训练,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等。关于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曾看过这样一篇报道:在一次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的聚会上,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老学者回答道:“是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休息……”这位学者所提到的这些,都属于行为养成习惯的教育范畴,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是多么的大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意义重大。 一、如何落实学生的养成教育,班主任是关键。 “严师出高徒”。一个班级的习惯的好坏,班主任起决定性的作

用。俗话说:“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作为教师,特别是当代教师再难也要向“人师”努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师,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产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教师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不应该只教书,不见人,不能当“教书匠”。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扫清“匠气”,挑起“育人”的重担,认真探索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规律,把“教书育人”切实装到心里,落实到行动上,自觉站在育人的高度进行教学。在向学生播撒知识种子的同时播撒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良种。现代的学生除应具有扎实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健康的体魄,一定的劳动技能外,尤其要具有文明的养成教育。小学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是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教师的教态具有极强的示范性,教师的仪表、风度、言谈举止、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俗话说:“学生是老师的影子”,为人师表,以身立教可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是教师职业特点决定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自身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重要的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本身就应该是这种人。 二、运用多种手段,多措并举促进养成教育。 1、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古人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同学宣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规范。并根据本

中学生养成教育演讲稿4篇

中学生养成教育演讲稿一:中学生社会公德与养成教育讲座讲稿 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学生社会公德与养成教育方面的知识。提起中学生社会公德和养成教育这个概念,有好多同学还不清楚,下面我就首先对这个概念给同学们解释一下。 所谓社会公德就是指人们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与“私德”相对。公德指与组织、集体、民族、社会有关的道德,私德指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社会公德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根据共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如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讲礼貌、诚实守信、救死扶伤等。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养成教育虽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如学习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上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德上有良好的道德习惯,生活上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下面是广大同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 1、习惯影响。不少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上学之前形成的某些不良习惯,如顺口说粗话、大声喊叫、见人爱动手动脚等,虽然经过老师提出要求,知道必须遵守行为规范,但是由于旧习惯的影响,对新的要求还不适应,在一定情境下,旧习惯会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来。生活上,睡懒觉、不叠被子、抽烟喝酒、攀木折花、随地乱扔垃圾;物质上,搞攀比、高消费等,思想空虚,意志脆弱。 2、观念模糊。例如有些同学把遵守纪律看成是软弱怯懦,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溜须拍马,把损坏公共财物看成是英雄行为,把帮助同学打架看作是“行侠仗义”,对同伴好友的违纪行为不加劝阻而提供方便。这些都是是非观念不明,爱憎情感不强的具体表现。 3、任性执拗。有些同学在家长的过分溺爱下,娇生惯养,一不顺心便用大声哭叫、摔打东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