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1、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选

最新1、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选

一、

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被列强欺凌,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首先奋起抗争的地主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如林则徐、魏源,他们疾呼“开眼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军事技术,抛弃“天朝上国”的包袱,掀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潮。后来,地主阶级的洋务派把林、魏的思想付诸实践,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由于洋务运动没有否定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封建制度,因此,它的命运只能是失败。地主阶级救国救民的道路不可行。

但不屈不挠的中国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抗争。这次领导救国救民斗争的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如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维新变法,主张学习日本,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由于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这种尝试失败了;孙中山主张向美国法国学习,在中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领导了辛亥革命,达到了初步目标。可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反动势力勾结,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封建军阀窃取。由此,地主阶级之后,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也失败了。中国人陷入深深的困惑当中。后来,陈独秀等激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思想文化是阻碍社会进步的罪魁祸首。于是,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打出了“打倒孔家店”的旗帜,把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作为挽救中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正在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进行当中,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传到南方的中国,中国人民顿时受到启发,找到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于是,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在这部屈辱的血泪史、(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一部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屈辱的血泪史,也是中华民族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史,在苦难的日子里,中国的知识分子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着救国之路,那么,为什么最后中国人民选择了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呢?这是中国人民经过实践作出的历史性的选择。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不能救中国。

百日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改良运动不能救中国。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不能救中国。

最后能够在苦难和黑暗中拯救中国的就只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了,最终中国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实践和历史必然的结果

资本主义制度尽管是一种剥削劳动人民的制度,但以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毕竟是一种历史进步,一些国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确实走向了富强。可是,为什么在近代中国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道路总是行不通?为什么不能通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去完成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为什么中国人民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其中深刻的原因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要从中国社会具体的历史条件来说明。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之所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至少有这样三点原因:

一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不允许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从19世纪下半期开始萌芽,但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始终没有发展为独立的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未完全断绝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系,在政治上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和力量,他们所具有的软弱性、动摇性,决定了没有彻底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能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来寻求生存和发展。中国没能发展成独立的完全的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状况并没有因国民党的执政而改变。国民党取得政权后,既没有兑现它所许诺的“平均地权”,也没实现它所声称的“发展民族工商业”,倒是依附于帝国主义、具有封建性的官僚资本和“四大家族”聚敛了大量财富,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对国民党政权的完全失望,使中国的普通民众和知识界坚定地站在了中国共产党一边。民主党派纷纷明确表态支持中国共产党改造旧中国、开辟新道路的政治、经济主张。甚至连主张第三条道路的知识分子也不反对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得到了工农大众的支持,得到了知识分子的赞同,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拥护。

二是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新特点促使中国人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正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中国要完成近代以来两大历史任务,实现自己的发展,必须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必须同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毛泽东同志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它们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使中国保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状况。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决定了中国要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0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信仰恐慌,使得资本主义的吸引力不断下降。而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蒸蒸日上,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在经济危机打击下,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华经济掠夺,日本更是悍然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促使人们寻找新的出路。社会主义苏联为中国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制度选择和新的社会样板。中国知识分子大多把苏联的成功归因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因此,走俄国人的路,成为许多先进分子的共识。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迅速扩大,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三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完成中国近代以来的两大历史任务,首要的是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从中国社会各个阶级、阶层的特性来看,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最大力量,但由于他们的经济和文化条件而带有分散性和某些落后性;民族资产阶级有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强烈愿望,但由于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和

能力;工人阶级是中国最先进、最革命、最有组织性的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天然领导阶级。因此,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理所当然地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而没有其他哪个政治力量能够提出正确的纲领,团结一切进步力量,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问题,解决中国实现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问题。无产阶级作为领导阶级、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者,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后,必然要把这一革命引向社会主义方向。正如毛泽东同志说:在这两个阶段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这就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由上述情况可知,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而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不是由哪一个政党、哪一部分人的主观意愿所决定的,而是中国人民包括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其他社会阶层人士共同作出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屈辱的血泪史,也是中华民族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史,在苦难的日子里,中国的知识分子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着救国之路,那么,为什么最后中国人民选择了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呢?这是中国人民经过实践作出的历史性的选择。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不能救中国。

百日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改良运动不能救中国。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不能救中国。

最后能够在苦难和黑暗中拯救中国的就只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了,最终中国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实践和历史必然的结果。

1、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一、近代中国人民是如何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为什么最终选择 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被列强欺凌,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首先奋起抗争的地主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如林则徐、魏源,他们疾呼“开眼看世界”,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军事技术,抛弃“天朝上国”的包袱,掀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潮。后来,地主阶级的洋务派把林、魏的思想付诸实践,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由于洋务运动没有否定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封建制度,因此,它的命运只能是失败。地主阶级救国救民的道路不可行。 但不屈不挠的中国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抗争。这次领导救国救民斗争的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如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维新变法,主张学习日本,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由于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这种尝试失败了;孙中山主张向美国法国学习,在中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领导了辛亥革命,达到了初步目标。可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反动势力勾结,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封建军阀窃取。由此,地主阶级之后,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也失败了。中国人陷入深深的困惑当中。后来,陈独秀等激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思想文化是阻碍社会进步的罪魁祸首。于是,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打出了“打倒孔家店”的旗帜,把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作为挽救中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正在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进行当中,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传到南方的中国,中国人民顿时受到启发,找到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于是,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在这部屈辱的血泪史、(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一部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屈辱的血泪史,也是中华民族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史,在苦难的日子里,中国的知识分子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着救国之路,那么,为什么最后中国人民选择了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呢?这是中国人民经过实践作出的历史性的选择。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不能救中国。 百日维新和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改良运动不能救中国。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不能救中国。 最后能够在苦难和黑暗中拯救中国的就只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了,最终中国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实践和历史必然的结果

近代中国各阶层探索救国之路的历程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爱国行为不仅表现在反侵略、反封建的英勇斗争上,而且还表现在对中国出路的艰辛探索上。五四运动爆发前,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中,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等不同的社会力量都进行了不同的探索,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 农民阶级的探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这是一次反对政府腐朽统治与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内容:颁布了表达建立太平天国理想社会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的《天朝田亩制度》以及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意义: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空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失败原因:从主观上看:第一,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第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第三,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第四,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从客观上看: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内容: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意义:1.提出了自强求富的主张,

专题四: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

2014年南通市初中毕业、升学历史专题复习测试四 (?近代中国各阶层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专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6分) 本卷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该项选出来填写在答题纸规定处。 1.右图是马星驰先生所作的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它揭 示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商人罢市的推动 B.工人阶级参加斗争的巨大作用 C.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 D.北伐战争胜利的鼓舞 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赴中共“一大”旧址参观,该小组应去的城市是、 A.北京 B.浙江 C.上海 D.瑞金 3.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最能说明“合作者”这一观点的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北伐战争 D.武昌起义 4.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勇敢担当起这一使命,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与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创密切相关的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南昌起义的发动 C.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D.遵义会议的召开 5.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 A.南昌起义 B.遵义会议 C.中共一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6.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 A.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7.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 8.“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当。”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湘江战役②巧渡金沙江③吴起镇会师④飞夺泸定桥⑤甘肃会师⑥爬雪山,过草地 A.①②④⑥③⑤ B.①②⑤③④⑥ C.②①④⑥⑤③ D①③④②⑥⑤ 9.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中国近代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收复新疆的是( ) 3.列强对近代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其中19世纪九十年代与19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争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列强获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B.侵犯到中国渤海地区 C.允许列强在华设立使馆界 D.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 4.在近代中国,有这样一批机器工业:企业实行雇佣制,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下列企业中属于这批工业的有(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滦州煤矿公司 D.沈阳飞机制造厂 5.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加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掀起了

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绪帝颁布诏书标志着变革的开始 B.在变革中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C.此次变革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 D.这是一场以光绪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7.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的力量进行了不同尝试。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蔡元培倡导学术上“兼容并包”②公车上书③兴中会成立④北洋海军的建立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新思潮的主流始于( ) A.新文化运动前期 B.十月革命爆发后 C.五四运动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近代为什么行不通

中国资产阶级软弱性与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破产 随着一声炮响辛亥革命爆发了。这场革命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但是,他它最终还是失败了,正是因为中国资产阶级软弱性 首先,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其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再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 最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 同样,资产阶级和共和国方案在中国不能实施,对比辛亥革命,也有其相同之处: 1.从革命政党来看,革命派没有形成统一的坚强的政党和领导核心,更没有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革命派的政党同盟

会只是一些革命团体凑合起来的松散革命联盟它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内部党派林立,政见不一。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遭到多方为难,难以行使政权,致使袁世凯轻松夺取了政权。另一方面,革命党人没有建立和掌握一支有组织的革命武装,也没有一条正确的组织路线,依靠的新军和会党成员复杂。他们大多数人只接受立宪派和旧官僚的领导,政治信仰不一致,思想上也存在严重的分歧,致使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没有一定的军队保卫政权。这些人在旧势力的煽动下很快调转对付革命党人。作为临时政府大总统的孙中山就是迫于这些压力,不得不交出政权,从而根本上改变了革命得方向。 2.从封建纲领来看, 反革命派没有彻底的反封建纲领,导致脱离了人民群众,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局限的资产阶级并没有长远的眼光,他们认为推翻清政府,使清帝退位就是专制已除,却不去彻底的反对封建主义。同时,三民主义也没有提出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他们虽提出“平均地权”的口号,但却没能找到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来实现,从而失去了动员人民群众的作用,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更没有颁布土地措施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没得到人民支持的共和国方案注定了它失败的命运。不久袁世凯夺取了革命的果实,重新建立了封建独裁的专制统治。 3.从群众基础来看,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意志,不为中国人民所欢迎。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前,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曾被视为医治中国

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

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而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即是讲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这一单元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每年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因此在复习时既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如领导阶层、代表人物、主张(口号、纲领)、结局等,又要加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维新派、革命派、先进知识分子,各派主张与实践活动的差异,从而把握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历史特征与作用,进而以史为鉴,从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和感悟。 我校是乡镇学校,学生见识少,学习自觉性和学习基础差,对历史学科又不重视的特点,我在复习时重在对学生形成历史知识体系,主要分以下几步系统复习这一主题: 一、中国近代化的含义: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二、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 上繁荣富强之路 三、中国近代化的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四、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1、抢分必会(本目主要是梳理基础知识,夯实基础,也是本主题复习的重点, 当时的社会环境分析得出) (1)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破坏;(2)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3、从上述事件可得出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有何特点?与西方的近代化有何不同?特点: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与西方的不同:西方近代化是从思想变革——政治革新——经济变革 五、中国近现代化的感悟: ①、中国人民具有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具有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段探索的结果是失败,说明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②、要实现国

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三试卷分析报告

2018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引言:今年高考文综试题整体区分度较高,利用贴近生活、贴近时事的选材,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尤其凸显学科核心素养,这个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全国卷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社会热点,鼓励学生结合当下放眼看世界、看社会、看历史。 一、具体分析如下:全国卷3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 题号知识点分布考点分值 24 中国古代史·先秦(经济史)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4分 25 中国古代史·宋元(政治史)社会阶层流动4分 26 中国古代史·隋唐(文化史)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4分 27 中国古代史·明清(文化史)明清文化繁荣4分 28 中国近代史·晚晴(政治史)维新思想的理解 4分 29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分 30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民主法制建设4分 31 共和国史(经济史)改革开封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4分 32 世界史(政治史)雅典民主政治4分 33 世界史(文化史)法国启蒙思想4分 34 世界史(经济史)美国经济危机4分 35 世界史(政治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4分 41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材料题)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发展情况25分 42 中国古代史(开放题)班固的史学思想12分

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湖北保卫局的变迁15分 46 20世纪战争与和平英法对德的经济封锁15分 4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宪宗李纯15分 必做题部分(85分)。中国史占58分左右,世界史占27分左右,与2017全国卷三相比,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忽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 二、试卷总体能够发挥高考引领作用。 ①注重基础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查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过硬。 ②考查学生史学素养,即42题,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史学基本功与基本能力。 三、试卷主要特点 1.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全国卷试题题干材料历来是非常新颖的,但是考查的内容不会脱离所学知识,想要在这些新颖复杂的材料中提取出命题人希望考查的知识点,就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滚瓜烂熟,可以熟练地将一个不规范的模型迅速整合为一个规范的模型,并利用这一部分所学知识进行解决,这也数学建模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试卷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和思维深度 相对而言,对于法制建设尤其是从清末近代至今的这类纵向类题目一直都是对思维深度要求很高的,同时对于专业性语言的运用要求

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何具有双重性特点 如何评价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何具有双重性特点如何评价近代中国民族资产 阶级的历史作用 关键词:民族资产阶级;双重性特点;历史作用 民族资产阶级,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自身的经济发展与外国资本主义没有太多联系,资本相较于官僚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势力较弱的一类资产阶级群体。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重性的阶级。因为:一方面,他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排挤,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之间有矛盾,有反帝、反封建的愿望和要求,具有革命性的一面,这就决定了它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有很大的软弱性,经济上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治上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勇气,容易妥协。因此,无产阶级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必须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民族资产阶级这一特点和性格,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定条件下的产物,与它产生的背景及其经济基础有极大关系。19世纪70年代前后,随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具体说,它的产生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一部分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到1894年,民族资本企业总数为170家,投资额800余万元。 民族资产阶级,主要是投资商办企业(也包括投资于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的一部分私人资本)的一部分官僚、地主、买办、商人和一些手工工场主出身的资本家。据对81家早期民族资本工矿企业主要创办人原有身份统计,他们可分为5类人:买办及买办商人、官僚地主、一般商人、华侨商人、手工工场主。他们分别拥有的企业数目及其占总数的百分比是:29家,35.80%;25家,30.86%;15家,18.52%;6家,7.41%;6家,7.41%。由于他们转化的程度不同,与自己的前身势必存在着拖泥带水、藕断丝连的种种关系。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多集中在轻工业部门,资本少,规模小。个别厂矿资本达20万~30万两,大部分企业都在10万两以下。同时,设备简陋,技术水平普遍低下。以煤矿为例,峄县枣庄煤矿、直隶临城煤矿都是“以机器汲水,开峒挖煤悉用人工”。其他煤矿则连汲水机器也没有。火柴业除了采用一些新的原料和技术外,基本上仍以手工制造为主。上海的机器行业一般开办时都仅有一二台车床,即便到了90年代,能拥有10来部车床,就已算较大的厂子了。所以,民族工业的规模与实力,远不如洋务派的军事工业及官办、官督商办的民用工业。 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的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同外国资本主义和

主题二 20世纪前20年救国之路的探索

主题二20世纪前20年救国之路的探索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18山东潍坊,11)1919年5月24日,青州举行了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万人大会,各界代表历数帝国主义罪行,一致声援北平学生爱国运动。这表明当地的五四运动() A.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B.共产党员起了领导作用 C.群众基础较为广泛 D.运动中心开始转向农村 2.观察下图。图中所示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是() A.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B.使腐朽的清王朝逐步走向灭亡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3.(2018湖南长沙,16)下图是1914年12月《新闻报》发表的题为《急起直追》的时政漫画,货物上写着“国货出口”,“欧风”吹起船帆,促使帆船加速前进以追上前面冒着烟的货轮。该漫画表达的主旨是() A.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飞速发展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机会 C.中国帆船的航速远不如西方国家的货轮 D.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紧迫性

4.(2018湖南衡阳,8)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今年又是戊戌年,追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 A.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5.(2018山东潍坊,10)李大钊很早就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但直到1918年才借助《新青年》《每周评论》大力宣传。主要是因为() A.辛亥革命发生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十月革命影响 D.学生爱国运动高涨 6.(2018湖北黄冈,18)习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终结 B.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C.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实现了民族独立 7.(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7)1918年,一位先进知识分子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称俄国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这位“先进知识分子”是() 8.(2018山东烟台,7)“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9.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的旗帜是()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各阶层的先进人物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所做出的

中国近代史的复兴之路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11级5.1.3工作室 近代中国各阶层的先进人物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所做出了各种历史贡献,其中包括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主张,并为此进行过努力,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在民族不独立、国家不统一、人民无权利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这些主张并不能从根本上给频临危亡的中国指明正确的出路。由于这些良好的愿望在实践中不断碰壁,他们中的许多人终于放弃了这些幻想,毅然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道路。 一、民族意识的觉醒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是,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翻译了各种外文书籍,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二、农民阶级起义 长期以来,中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极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再加上鸦片战争后赋税加重,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加加重。面对着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由农民阶级为主的大平军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发起了正义的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最终是失败了。他们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编》的纲领,虽然这些纲领不能得以实现,却反映了当时人民对经济、政治一种美好设想,为后人探索之路提供了参考。 三、洋务运动的兴衰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组成“洋务派”。他们主张引进、仿造西方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洋务运动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四、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正是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维新变法运动。他们主张君主立宪来救国,具体为:要求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活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活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对资本主义参与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传播资本主义思想是十分有利的。然而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还十分薄弱,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的势力也很弱小,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而且脱离了人民群众,再加上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旧势力的反对,维新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 五、资产阶级革命派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危机更加严重,在被逼迫签订了《辛丑条约》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孙中山主张向美国

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中国的第一座博物馆是( ) A. 北京博物馆 B. 南京博物 馆 C. 上海博物 馆 D. 南通博物苑 2. 清末状元张謇为实现“兴国之梦”而提出的主张是() A. 自强求富 B. 变法图 强 C. 民主共 和 D. 实业救国 3.1922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了成功人士民意测验,投票选举“最敬仰人物”,晚清状元张謇得票最高。张謇高票当选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 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 心 B. 民族 危机不断加深 C. 对近代民族工业贡献 大 D. 近代 报纸非常普及 4.下列有关张謇事迹的介绍,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主张发展民办实业 B. 热心文化教育事业 C. 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办厂 D. 以面粉业起家 5.下列史实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是( ) A. 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 局 B. 张之洞创办 汉阳铁厂 C. 张謇兴办大生纱 厂 D.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

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结构合理调整 B. 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C. 资本投入迅猛增加 D. 列强暂时放松侵华 7.小赵同学用百度搜索下列关键词“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他要搜索的人物应是() A. 林则徐 B. 张 謇 C. 张之 洞 D. 詹天佑 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段是在() A.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 中日甲午战争 后 C. 一战期 间 D. 1951年 9.小赵同学用百度搜索“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等关键词。他要搜索的人物应是() A. 林则徐 B. 张 謇 C. 张之 洞 D. 詹天佑 10. “实业救国”是近代中国人的一种救国梦。下列人物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梦想的是() A. 张謇 B. 谭嗣 同 C. 林则 徐 D. 陈独秀 11.在人教网刊《半亩历史》的编后絮语中,有过这样一句话:“他中过状元,本来有很好的仕途,却生不逢时,所以毅然放弃仕途,实业救国。”你认为这句话中所提到的“他”是() A. 詹天佑 B. 侯德 榜 C. 张 謇 D. 严复 12.“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讲这段话的人是谁() A. 詹天佑 B. 康有 为 C. 张 骞 D. 严复

中国近代史纲要——近代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路

2010-2011年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第2学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 专业:测控技术班级:测控09-1 任课教师:卢诚姓名:CHNlyt 学号:090340101YT 成绩: 近代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路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的近代,从治经由乱再到治,这是经历了一个周期的过程,也即所谓“始衷终”的发展变化。中国的近代,又是一个急剧变化加速发展的过程,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即所谓“亘古未有之巨变”。 无论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都无法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都没有结合中国国情,因为近代对中国出路的探索都是想把中国发展成为英国式的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而没有考虑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走不通资本主义路线的,所以注定要失败。 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溃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可是,最终因清政府统治者的腐败和自大、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草草地结束了这一阶段的改革。 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的提出使中国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激励着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积极探索强国御侮之道,中国人开始为中华民族的安危奔波。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为了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和把革命推向深入,颁布《天朝田亩制度》。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争环境的紧张和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等规定,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而使这一方案没有真正实行过。最终,农民阶级探求救国之路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扼杀下以失败收场。 太平天国运动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主张小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具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等都是无法实施的,有空想性。地主阶级洋务派 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在如何解决内政外交上的众多危机时发生分歧,形成了顽固派和洋务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 由于外国重重阻挠,加上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内部力量的分散等导致洋务运动破产。

透析近代中国实业家荣氏兄弟缔造商海传奇的原因

透析近代中国实业家荣氏兄弟缔造商海传奇的原因 摘要:近代中国,于内时局动乱,于外饱受侵略。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毕生致力于发展民族工业,寄望能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备尝艰辛,历经磨难。从1900年起,他们靠四部石磨起家,创办了茂新、福新系统的十二家面粉厂,在满目疮痍的旧中国,支撑起民族工商业的灿烂天空,缔造了他们的人生传奇,也创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辉煌。本文就着眼于他们如何创大业、成大事来透析近代实业家的创业艰辛与经验。 关键词:荣氏兄弟兴办实业 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出身贫寒,且学历低,但他们竟能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从两手空空的钱庄学徒起步,创下千万基业,脱颖而出成为近代中国实业界首屈一指的巨头。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为他们有志向,有头脑,有毅力,有诚信… 一、立大志、立宏志 立志是一个人成大事的根本。荣宗敬与荣德生能够在窘迫、贫寒的家境中脱颖而出,以至于后来在上海开办工厂,与他们很早就立下志向是分不开的。虽然兄弟俩立志要做上海滩的大老板和大实业家,并说“大丈夫定当如是乎”,但是“实业救国”才是他们最初创业的动机,他们希望中国富强——爱国主义是贯穿他们一生的红线,振兴民族经济是他们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人有多大志,能做多大事。这在后来兄弟俩成为“面粉大王”、“棉纱大王”得到印证。 二、在挫折中百炼成钢

1、吃得少年苦,才有老来富 荣氏兄弟从十几岁就接受贫苦生活的磨难,远离家乡去上海当学徒,既磨砺了他们的意志,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使他们见了更多世面。这为他们以后的创立实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兄弟俩在学徒生涯中过着清贫、单调而又忙碌的日子,整天在琐碎的杂务中忙个不停。其中荣宗敬因此生病使得自己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成为了一个大脑门的矮个子。 2、创业之初,屡遭磨难 在决定创办实业后,兄弟二人在上海做了周密的调查,最终确定办面粉厂。于是他们托人去各厂参观学习,吸收经验。但遭到拒绝,就算勉强同意,也不能去到轧粉间参观。另外,在找洋行买机器上也遭遇被欺骗。 在他们准备兴建面粉厂时,遭到封建乡绅和恶势力的阻止。因为官司纠缠,荣德生承受了丧子之痛。 在实业起步阶段,屡遭阻力,但是荣氏兄弟没有退缩。最终。苦尽甘来,赚到了第一桶金。 3、负债累累,银行多欺诈 创业难,难在创业路上的各种各样的阻力。荣氏兄弟在创业时吃尽了苦头,但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依然迎难而上。随着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挑战也接踵而至。加上当时时局的动荡不安,更增添了守业的难度。外族的入侵(日本发动的一·二八事变)使得荣氏企业受到极大冲击,他们多个工厂停工,债台高筑,资金难以运

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1)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 两重性、革命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成长 的民族资产阶级,在自身经济实力的发展上依赖于外国 资本主义,也被资本主义列强的商品输出所遏制;本国 的自然经济与统治者是限制民族资产阶级成长的内因。 这些条件使民族资产阶级没有与外国资本主义一样强 大的经济实力,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两面性,并自始 至终存在着。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双 重压迫,具有革命性生产发展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与 本国封建统治者,具有妥协性。生长于半殖民半封建社 会,希望改变为使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自身资金 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既不敢也无力推动社会变 革。 (2)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早期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 却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它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 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工资低,劳动时间长,条件恶劣, 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而且它还有组织纪律性强, 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因此是 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帝 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 性的作用。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 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 盾。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 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 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5)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是,洋务派兴 办洋务新政,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要使中 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培养了通晓洋务的人 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 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6)戊戍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 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 面,而且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其移风易俗,开启社会新风的效用不可低估。 (7)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 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旧式农民战 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 《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的表达出来,《资政新篇》 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 方案。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 史特点,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 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还有力地打击了 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8)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民族主义: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平均 地权。 (9)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意 义: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 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10)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一,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 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第二,结 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 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 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 下共击之”的民主共和观念。第三,给人们带来一次思 想上的解放。第四,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 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1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三民主义的新阐释: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 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 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 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 制资本”两大原则,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12)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 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 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 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提倡民主 和科学,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 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 放的潮流,这股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13)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历史特点:第一,表现了 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

5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主题三探求救国之路学案(1)之令狐文艳创作

5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 令狐文艳 主题三探求救国之路教学案(1)戊戌变法 设计人:倪广伟审核人:王文汉年级:六年级版本:鲁教版课时:2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 2、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和简单经过。 3、分析总结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能力目标: 1、培养自己的大局观和分析局势发展趋势的能力。 2、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综合解题能力。 3、提高自己收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变法派变法维新、富国强兵的决心和英勇气概 2、认识顽固派阻挠变法、腐朽没落的本质。 3、树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观念,做忧国忧民 之士。 学习重点: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 学习难点:戊戌变法前前后后的局势和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自学过程: 学习任务之一: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 学习任务之二:戊戌变法的经过简述 1、1895年公车上书: 2、1895年6月11日-9月21日百日维新: 3、1898年9月28日戊戌六君子(代结果): 学习任务之三:戊戌变法失败的必然原因: 合作探究,共解疑惑,回扣目标,总结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我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达标题:变法派的历史活动大事记: 教学反思:

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之路

思考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之路 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之路异常艰辛,它需要解放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打击外国资本主义帝国和中国顽固的封建势力。首先要推翻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从而正确地开辟属于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继而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国家。清政府周旋于洋人和人民,当洋人威胁时逆民而顺夷,当民众反抗情绪高涨时反之而行。但不能消除三者的矛盾,因此爆发了太平天国的起义运动。此时各国推行了“中立政策”,力避干涉中国的内战。后来到各国无法从太平天国中攫取利益时侯,“中立政策”变成了各国向清政府勒索的政策。随后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趁机剥削着中国人民的土地和财富,但清政府在平定内战时不得不向外国侵略者采取绥靖政策。此时,中国不断沦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目标。 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但是这个在帝国主义控制下的腐败政府,不可能真的进行对外反侵略战争。北洋军战败,日本胜利并签订《马关条约》。当时出现了士大夫层中的“救亡运动”,即“维新变法”,但他们并不团结广大人民的力量和他们的政治主张基本上未超出改良主义范围导致其失败。也出现下层人民反抗侵略的“义和团运动”。他们反对外国侵略者实质上是和封建专制统治者相对立的,封建专制统治者并没有真正支持人民的爱国运动,只是加以狡诈而恶毒的欺骗。随后八国联军侵华并使中国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既维持了清政府的权位,又保障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统治势力。因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912年辛亥革命的爆发,证明了帝国主义者到底能不能任意地支配中国的命运,而彻底地推翻了清政府。但辛亥革命的结果是袁世凯胜利而革命失败了。原因既有帝国主义者的支持,又有革命势力向帝国主义采取调和妥协的态度。帝国主义以为他既同清政府同样地驯服,又比清政府更强更稳固,是最合理的“强的人”。但其签订“二十一条”等举国愤怒行径促使爆发了“二次革命”等加速其灭亡。到了五四运动时期新兴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参加了革命;五四运动后两年,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此后具有彻底地反帝国主义的性质的人民爱国运动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展开了。我们可以看到工人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传播。之后,经过中苏邦交的建立和国民党的改组与国共合作几件事,中国人民的反帝革命运动高涨。 这时,意味着中国救国探索之路翻开了新民主主义的新篇章。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合作,停止一切内战来共同抵制外侮。1945年,通过中国人民的不断努力和国际援助,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而1946年,国民党挑起了全国性内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八年抗战顺利结束。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解放人民。 中国人民的救国探索之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带领下顺利完成了。但我们应该以史为鉴,放眼未来。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相信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和巨大的凝聚力,以及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同时,我们要努力提高本国的综合国力,防止再出现落后就挨打的屈辱历史。并且,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我们对内要加大改革力度以适应时代的变化潮流;对外要发展友好外交,并建立良好的国际联盟,寻找互相信任并鼎力支持的战略合作伙伴一同抵御敌人的挑衅。 国际关系学院外交一班 朱绮琴12080201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