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安工程大学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试行)

西安工程大学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试行)

西安工程大学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试行)
西安工程大学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试行)

工程大人字…2012?2号签发人:高勇西安工程大学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试行)

为加强教学管理工作,调动广大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中的教学工作量包括“课程教学工作量”和“其他工作量”两部分,课程教学工作量是指教师承担的理论教学、实验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工作量;其他工作量是指学科竞赛、教学研究、教学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验人员等工作量。

本办法适用于我校全日制本科、研究生、专科教学工作量的计算。计算课程教学工作量的依据是教学任务书;计算其他工作量的依据是相关部门的批文、证书或实物。

第一部分课程教学工作量

一、基本原则

(一)课程教学工作量是学校对学院(部)教学工作的量化核算,按年度统计,作为学校对学院(部)进行年度教学工作总量考核和定编的主要依据。

(二)按30人计为一个标准班(原则上每个教学班人数不得低于20人),以标准学时为计算单位。不同类型的课程(或环节)、不

同规模的编班人数,按规定的计算办法折算为标准学时。

(三)开课单位为教学计划中承担教学任务的单位,非开课单位人员兼课均要挂靠到开课单位,其课程教学工作量均纳入到开课单位。非教学单位管理人员每学年兼课教学时数不得超过120学时。

二、计算办法

(一)理论教学工作量

任务包括:备课、课堂教学、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平时测验、考试(查)、监考、试卷命题、阅卷评分和试卷分析,以及教学日历、教案、教学工作总结等基本教学文件的编写。

标准学时按下式计算:

标准学时=计划学时×k×b×r×α

(k-授课人数系数、b-补贴系数、r-课程质量系数、α-课类取值系数)

1. k-研究生公共学位课(英语、政治、数学)、本科、专科生授课人数系数取值见表1,研究生专业课授课人数系数取值见表2。

表1 研究生公共学位课、本科、专科生授课人数系数

表2 研究生专业课授课人数系数

2.b-补贴系数取值见表3

表3 补贴系数

3. r-课程质量系数:优秀课程为1.05、良好课程为1、基本合格课程为0.9。教学质量按同年级同专业学生评教排序,排序第一的纳入优秀序列,排序最后的纳入基本合格序列,同时结合院(部)、系教学管理部门评价和专家复评综合确定。

4. α-各类课程的取值系数

(1) 若无专职辅导老师:α=1.0;体育课α=1.0(含各种群体活动、学生早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制图α=1.1。

(2)若有专职辅导老师,建议:主讲教师取80%,辅导教师取20%。

5. 指导研究生工作量

(1)导师指导硕士生1名共计90学时:其中第一学年为10学时,第二学年为50学时,第三学年(一学期)为30学时。

(2)每个研究生的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环节,合计为3学时,由参加的非指导教师平均分配;

(3)研究生答辩工作量:每生4个工作量,由答辩委员及答辩秘书平均分配;校内教师评阅论文每生3个工作量,该研究生的指导老师不计算工作量。

(二)实验教学工作量

任务包括:备课、上课、预做实验、指导实验、批改实验报告、命题、考试、阅卷评分,以及教学日历、教案、实验总结等基本教学文件编写。标准学时按下式计算:

标准学时=计划学时×n1×n2×n3×b×r

(n1-实验类型、n2-班数、n3-教师取值系数,b、r同理论教学

系数)

1. 操作类n1=1.3、演示类n1=0.5、公共机房上机n1=0.7。

2. n3=1。两人指导,建议:实验主讲教师n3=0.6;辅助教师n3=0.4。

3. 四大化学基础准备实验工作量=计划学时×0.5。

(三)实践教学工作量

1. 中间环节实习工作量

(1)校内实习:包括金工实习、电子实习等。

任务包括:实习准备、动员、组织安排、指导实习、批改实习报告、考查和评分,以及指导书、任务书、总结等教学基本文件的编写。

计算公式:标准学时=班数×周数×2学时/天×5天/周×r(金工实习工作量理论教师与指导教师各计50%)。

(2)校外实习:包括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写生等。

①集中:标准学时=班数×周数×3学时/天×7天/周×r

②分散(学生自己联系实习):标准学时=学生人数/30×周数×3学时/天×0.2×7天/周×r

2. 学年论文、课程设计等

任务包括:准备、集中讲授、指导、批改论文(设计)报告和评分,以及指导书、任务书、总结等教学基本文件的编写。

计算公式:标准学时=学生人数×周数×0.6×r

3. 毕业论文(专题、设计)

本科、专科毕业论文(专题、设计)任务包括:专题、毕业设计或论文准备、拟题、开题、集中讲授、指导、评阅设计或论文、答辩和评分,以及任务书、指导书、总结等教学基本文件的编写。

计算公式:标准学时=学生人数×n4×1学时/周×周数×r

(1)理、工、艺、教专业类n4=1.0

(2)文、经、法、管专业类n4=0.8

4. 非指导教师参加论文评阅及答辩工作总量:

评阅、答辩工作量=学生人数×1学时/生。

注:r系数同理论教学

(四)其他

1. 双肩挑教师减免工作量

教师兼任正校级领导每学年减免工作量定额的75%、副校级领导每学年减免工作量定额的70%、兼任正处级领导(副职主持工作)减免工作量定额的50%、副处级领导减免工作量定额的40%、兼任系主任(教研室、实验中心)和学院秘书减免工作量定额的30%、兼任系副主任(教研室、实验中心)减免工作量定额的20%。

2. 讲座工作量(课外学术讲座):每次不少于2小时,每次计4学时。

第二部分其它工作量

一、计算范围

其它工作量包括学科竞赛、教学研究、教学建设、实验室建设、实验人员和教学法活动等。

二、计算办法

(一)学科竞赛、教学研究、教学建设、实验室建设工作量

工作量计算办法:A总=ΣAi

其中:Ai--单项工作量得分(i=1,2,3,…9)×k,k系数由项目负责人确定。取值参考见表4。

表4 多单位、多人分配系数

1. 指导各类学科竞赛

任务含量:竞赛的组织、集中上课培训,选拔、竞赛指导等。

(1)对于仅上课辅导类的竞赛,按一般理论课学时的1.2计算:标准学时=集中授课学时×1.2(≤5人,取值为1)。

(2)对于组队参加的竞赛,指导工作量计算如下:

标准学时=集中授课学时×1.2+ξi×队数

(3)指导体育类、外语类、艺术类竞赛工作量:

标准学时=集中授课学时×0.8+ξi×队数

ξi为类别系数,根据指导学生类别来确定,具体取值见表5。

表5 各类竞赛类别系数ξi

说明:

① A类:是指教育部和省教育职能部门举办的各类学科竞赛。 B类:是指教育部和省各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行业学会/协会的学科竞赛。

②集中授课学时学科竞赛,由项目负责人提出授课计划(一般A类不超过24学时,B类不超过16学时),学院同意,报教务处审核批准。

③原则上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不超过6名。

2. 教学研究工作量

教学研究工作量按项目立项、验收或结题二项累积计算,具体内容与分值见表6。

表6 教学研究工作量计算表

3. 教学建设工作量

任务含量:项目前期调研、申请立项、建设实施、项目验收等,具体内容与分值见表7。

表7 教学建设工作量

4. 实验室建设工作量

任务含量:项目前期调研、申请立项、建设实施、设备采购、教学文件(资料)编写、实验开设、项目验收等,具体内容与分值见表8。

表8 实验室建设工作量

注:同一项目按最高级别计算工作量。

(二)实验人员工作量

1. 实验人员管理工作量:任务包含实验室人员坐班(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5天,每学期按20周,包含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实验室仪器运行、使用和日常维护;实验准备、设备的定期检修、保养、常见故障的及时排除并进行修复;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并进行功能开发和利用;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 实验室管理工作量=200学时×仪器设备完好率系数A (见表9)×实验开出率系数

B (见表10)

仪器设备完好率=正常使用仪器设备数量/拥有仪器设备数量。

表9 仪器设备完好率系数表

(统计800元以上仪器设备数量,特殊原因待维修设备、待报废设备不计入计算数值)

实验开出率=实际实验开出项目数/教学计划实验项目数

表10 实验开出率系数表

2.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技术管理补贴工作量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是指设备单价大于或等于10万元的设备,实行专人管理,包括仪器设备及其辅助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能正常运行使用,使用记录详细、完整、安放地点的环境清洁。每年按时完成使用统计工作,管理补贴工作量为10学时/每台每年。

3. 实验室开放

实验室开放管理工作量经各学院申请,报教务处与实验室管理处批准的开放实验室,按照实验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核算。

(三)教学法等工作量

(1)指导进修教师或青年教师工作量:包括帮助进修教师或青年教师制定计划、指导学习、负责青年教师的考核答疑。指导一名进修教师或青年教师按每学年12学时计算。

(2)教学法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2小时,以教学法活动记录为准,每次计0.5学时。

(3)教学检查听课工作量:每课时计0.2学时,由院(系)组织的教学检查听课,计入此项工作量。

(四)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人事处、教务处负责解释。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主题词: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

主送:校属各单位

抄送:相关校领导档(二)西安工程大学2012年2月20日印发

打印:吴静校对:厉谦共印120份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

黑东院教发〔2011〕17号 关于印发《黑龙江东方学院专任中青年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部、处、办、中心、图书馆: 《黑龙江东方学院专任中青年教师教学工作虽计算办法》(试行)业经院务会议讨论通过,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三月二T 主题词:教师工作虽计算办法通知 黑龙江东方学院院长办公室2011年3月22日印发

打字:刘佳校对:杨玉顺共印50份 黑龙江东方学院专任中青年教师教学工作量 计算办法(试行) 为了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调动专任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虽,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特制订《黑龙江东方学院专任中青年教师教学工作虽计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内容如下: 一、教学工作虽界定与教学工作虽内容 教学工作虽主要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直接面向学生所做的各项工作的劳动付出虽。教学工作虽主要包括授课(备课、课堂教学、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课程考核、过程教学管理等)教学工作虽、指导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工作虽和兼职教学管理减免等。 二、教学工作虽的计虽单位及工作虽定额 1. 教学工作虽用“标准学时”作为计虽单位。教学工作虽统一用标准学时计酬。以理论课授课为例,一个实际授课学时乘以若干 调节系数等于标准学时工作虽。每学期按17周计算,每周12标准 学时,满工作虽为204标准学时。教师完成的所有各项教学工作都折算成标准学时计付课酬。 2、完成每周8标准学时工作虽的教师,可获得工资中的基础工资报酬,再完成每周4标准学时工作虽的教师可获得满工作虽报酬。完成每周12标准学时工作虽以上的教师可获得超工作虽报酬。超工作H计酬办法详见下文。 三、教学工作虽的计算办法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修订) 沪商院人(2005)第28号 为了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确保教学科研任务的完成,同时为考核教师、评聘教师职务提供必要的依据,按照学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特重新修订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如下: 一、教师工作量的概念 教师工作量是教师在一定质的基础上,完成与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有关的全部工作。教师工作量=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其他工作量。根据国家法定的工作日制度,结合学院实际,每位教师一般应完成工作量为1600小时/年,其中,教学工作量1280小时,科研工作量160小时,其他工作量160小时。 二、教学工作量的统计范围 按照教学工作规范和学院下达的教学任务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均列入教学工作量统计范围,具体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实训实验指导课、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等。实行单独收费付酬的辅修课、重修课、考证辅导课,以及成教和自考项目的教学工作量,不列入本统计范围。 三、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方法 采取“课时”加“系数”的方法计算。每位教师全年一般应完成320标准课时的教学工作量,每一标准课时相当于4工作小时。同时,根据授课班级人数、课程难易程度,规定不同的课程系数,按系数计算标准课时课酬。 1、标准课时和标准班级。除少数课程外,学院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书确定的每1节课堂理论课为1个标准课时;授课班级以35-40人为一个标准班,其中,艺术和外语专业以25-30人为一个标准班。计算标准课时,其授课人数以标准班为基数;非教师原因造成授课班级人数低于标准班人数下限的,其标准课时按标准班计算。 2、合班或大班上课。以标准班人数上限(40人)为基数1,授课班实际人数在41-80人的,每增加10人,相应增加课程系数0.2;授课班实际人数81人以上的,每增加10人,相应增加课程系数0.1;授课班人数增加不足10人的,采取四舍五入的办法计算系数。 3、“双语”课。教师使用外文原版教材,50%以上用外语讲授专业课,教学效果良好,其课程系数为标准课时×2,双语课不实行合班上课。在同类重复班讲双语课,其课程系数为标准课时×1.5。 4、普通公共课:体育课按标准课时×0.8计算;指导学生素描、绘画课,按标准课时×0.8计算;计算机上机操作指导课,按标准课时×0.8计算,外语听力课按标准课时×0.8计算。 5、实验实训课。纳入教学任务书的课堂实验实训课(不包括校外组织实施),按标准课时×0.8计算。该课程教学工作量包括备课、指导、批改实验实训报告和考核等教学环节。对未设专职实验员、由任课教师自己承担实验准备工作的工科类实验课,每1课时即为1个标准课时。 6、选修课。正常教学时间开设的选修课按标准课时计算,在晚上18:00以后和双休日开设的选修课按标准课时×1.2计算。 7、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毕业实习的教学工作量计算由教务处另行制订。毕业实习指导应包括联络实习单位、跑点指导、组织实习小结、论文指导及论文答辩等工作环节。8、体锻课。辅导学生体锻(包括早锻炼)、举办运动会等工作量,按1标准课时=核准的工作时间(小时)÷4计算;经批准成立的学院体育运动队,按训练计划和实际执行的指导运动队的工作周数,折算为标准课时。 9、指导青年教师(包括制订指导计划、实施带教、组织考核小结等),每指导带教1位青年教师,按平均每年20标准课时计算,其中,第一年为30课时、第二年为20课时,第三年

潍坊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潍坊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教学工作量是衡量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为充分调动全院教师教学积极性,鼓励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根据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本办法所进行的教学工作量计算,主要考核教师的工作状况,为教师的职称评聘提供依据。教师岗位津贴的分配办法,学院将另文规定。 一、教师教学工作量的构成 1.主讲教师理论教学工作量:包括备课、授课、答疑及作业批改、考核(包含命题、制卷、监考、阅卷、试卷分析、成绩统计)等环节。 2.辅导教师理论教学工作量:包括答疑及作业批改、考核(含命题、制卷、监考、阅卷、试卷分析、成绩统计)等环节。 3.实验教学工作量:包括实验备课(含实验准备)、讲解、指导、批阅实验报告、实验考核等环节。 4.实践教学工作量: (1)实习类:包括备课、预先考察、指导、批阅实习报告、评定成绩、实习总结等。 (2)设计类:包括选题、备课、指导、评阅、答辩、成绩统计、设计总结等。 二、教学工作量计算原则 1.教学工作量的计算范围,包括我院在籍的各类普通学历教育(含电大、高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 2.教学工作量以教学执行计划为依据,按照教务处下达的教学任务书予以计算,执行计划没有列出或未经批准开设的课程,不予统计,如有特殊情况需经学院研究决定。 3.教学工作量按照理论教学工作量、实验教学工作量、实践教学工作量三部分计算合成,全部教学工作量折算为标准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工作量由教务处审核,实验教学工作量由实验设备处审核,最后由教务处汇总。若工作量构成中的任一环节未完成,则不予计算该项教学工作量。 三、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 1.理论教学工作量计算 (1)标准班人数的界定

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办法

**职业大学 教师教学工作量核算暂行办法 (二次修订后征求意见稿) (年月日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 为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强化教学责任意识,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工作量管理,按照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九江职业大学教师教学工作量核算暂行办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则 第一条教师教学工作量是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职称评审、聘任和获得劳动报酬的基本依据。教学工作量核算遵循“公平合理、多劳多得”原则,以教学工作量计量的认定,核算课时费的发放。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承担我校教学工作任务的专任和兼课教师。 二、教学工作量内容 第三条教师教学工作量是指按照《九江职业大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工作量。根据课程分类,教学工作量以理论课教学、理论+实践课(教学做一体)教学和实践课教学三大类认定课型。 第四条理论课教学工作量包括备课、课件制作、讲课、批改作业、辅导、考试、考查、补考、日志填写、学生考勤等教学环节产生的工作量。 第五条理论+实践课(教学做一体)教学工作量,除包括理论课教学的相关内容之外,还包括实践课教学环节的各项准备与实践操作

工作量。 第六条实践教学工作量包括指导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产生的工作量。 三、教学工作量核定 第七条教学工作量以“标准课时”为核算单位进行计算。教师在一个标准班(50人以下)讲课一个课时(45分钟)所完成的工作量为1个标准工作量,称为1个课时。 第八条专职教师每周额定教学工作量为10课时;“双肩挑”教师 按学校的规定不作额定课时要求。 第九条各教学工作量按相应标准折算为标准课时,按学期进行核定。 四、教学工作量计算 第十条教学工作量=授课课时数×人数系数×课型系数×其它系数。 第十一条人数系数 每个标准班(50人及以下)讲授1课时计1课时;50人以上,200人以下,按每增加10人确定系数:每讲授1课时增加0.05课时,即系数1.05,再增加10人系数为1.10,以此类推;200人以上的,讲授1课时按2.0系数计算课时。 第十二条课型系数 按理论课、理论+实践课(教学做一体)和实践课三大类确定课型系数。根据《九江职业大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课程,各院(部)按专业教学需要确定相应课程类别,报教务处审核并确定课型。

海南大学教学工作量标准和计算办法.

海南大学教学工作量标准和计算办法 为准确考核和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确实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师承担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任务按本办法计算教学工作量。教学工作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具体计算办法参见附件。 二、教师(含实验教师)每学年应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标准为:自然科学204标准学时/学年(每周6课时)、人文社科238标准学时/学年(每周7课时)、大学英语和公共体育306标准学时/学年(每周9课时)、艺术类单独或小组授课396标准学时/学年(每周11课时)。 三、实行坐班制的实验室专职人员承担实验教学工作,在计算超工作量时按其实际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加上100,然后减去相应学科类别的标准工作量进行。 四、专任教师中的教授、副教授人员每学年承担本(专)科教学工作量不得少于54标准学时。 五、各类人员减免工作量标准及超工作量补贴标准仍按原有规定执行。 六、本办法自2006年9月1日起实行。凡原有规定与此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由研究生处、教务处、人事处负责解释。 附件: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二00六年五月九日

附件: 第一部分研究生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一、教学工作量 1、任务含量:理论课包括备课、讲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试命题、阅卷、补考等;实验课包括准备实验、讲解、指导实验、批改实验报告、考查等。 2、计算公式:标准学时(B)=计划学时数(J)×K×R×N K :研究生课程系数理论课K1=1.2 实验课K2=1.1 R:学生人数系数按下表取值 学生人数40人以下40-80人81-100 人101-120人121人以上 1.0 1.1 1.2 1.3 1.4 N:课程类型系数公共课0.9 专业基础、专业课为1.0,双语课程1.2 3、实验课的教学工作量按每指导一名研究生,记1学时教学工作量。实验课任课教师和教辅人员工作量之和不得超过计划学时数。 二、指导研究生工作量 1、任务含量:制定培养计划、指导学习、辅导答疑,指导科研训练、指导 论文、审阅论文、答辩、研究生思想工作等 2、计算方法 每指导一名硕士研究生,指导工作量为75学时/生,具体计算时平均分配到各学年(25学时/学年)。每位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自然科学最多不超过9人,人文社会科学最多不超过12人。研究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不能按期毕业,需要延长学制者,在延期内不再计算指导工作量。 3、合作指导研究生(含兼职指导),导师合作指导的工作量之和不得超过独立指导的工作量。兼职导师的指导工作量按一学年计算。 三、指导研究生专业实践或教学实践,教师要提交相应的指导报告或总结。按照培养计划,每指导一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记3学时教学工作量;指导一名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记1学时教学工作量。 四、专业学位研究生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工作量计算不包括在此范围内,具体另定。

工作量计算办法

工作量计算办法

新疆大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试行) 为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切实保证教学、科研、教材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任务的完成,在不断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工作中,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规定以及我校几年来的实践,特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规定 1. 教师应履行所任教师职务的职责,并完成规定的教师工作量。教师工作量包括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师资培养工作量,教材建设工作量,实验室建设工作量及校、系委派的其它工作量。 2. 教学工作量采取标准学时计量法(以理论课授课学时为标准计算,标准学时是教师工作量的反映,也是奖励的依据)。 3. 教学工作量指课堂讲授(包括理论课、实验课、辅导课、习题课等)、课堂讨论、课外辅导、批改作业(包括实验报告)、课程考核、指导教学实习(社会调查、教学实习、劳动)、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等直接面向学生的工作量。 4. 凡本校教师承担本校国家计划内学历教育任务的研究生、普通本专科生、高职生的教学工作,均应计入教师教学工作量。 承担计划内成教生教学工作的也应计入教师教学工作量。 5. 对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的部分予以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各院系来确定。 6.以教学为主的教师,教学工作量至少应占教师工作量的三分之二,以科研为主的教师,教学工作量一般应占教师工作量的三分之一。各院、系(部)教研室应首先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对教学任务少或不能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可安排其它任务,对拒不接受任务或私自外出搞创收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应按照情节给予行政或经济处理。 7. 凡私下承担的教学任务,一律不计入教学工作量。 二、教学工作量的计算 1. 本专科生理论课程讲授(以实际授课时数计)包括备课、上课、实验等教学环节(具体要求见《新疆大学关于教学工作中若干问题的规定》): 1课时=1标准学时 新开课 1课时=1.1标准学时 2

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与管理办法

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与管理办法 教师工作量是衡量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为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学工作量界定 1.教师工作量分为教学工作量、科研工作量、育人工作量和附加工作量。科研工作量由科研规划处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计算与管理,育人工作量由学生处(团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计算与管理。 2.教学工作量指教师直接从事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含实践性课程)授课工作所产生的工作量,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混合式教学、工作室教学、实训实习指导、社团活动与课程设计指导、学术报告与专业讲座等教学环节工作量。教学工作量既计算绩效工资,也纳入职称赋分。 3.附加工作量指从事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及其它与教学相关的辅导群体性活动(如运动队训练)、裁判、评审等间接性教学工作量。附加工作量只计算绩效工资,不纳入职称赋分。 4.教学工作任务是指教师在各类教学活动中应完成的工作内容。

(1)一般性教学工作任务:编写学期授课计划、编写教案、编写学习材料、讲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核(包括命题、制卷、监考、阅卷、试卷分析、成绩登录与上报)等。 (2)指导性教学工作任务:包括编制实习计划、准备实习资料、备课、预做、指导、批阅报告、评定成绩、实习总结等。 二、教学工作量定额 教师教学工作定额实行分类管理。 教学型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定额为每学年380标准学时(平均周学时12节) 。 行政兼课教师教学工作量定额为每学年60标准学时(平均周学时2节)。 其他类型教师教学工作量定额根据教师分类管理办法调整。 专任教师周平均课时最高限额20学时,行政兼课教师周平均课时最高限额6学时。师资特别紧缺专业确实需要超过最高限额的,应经教师所在部门负责人和分管教学校领导审批,超过上限部分教学绩效工资减半计发。 产假和进修等学校安排的长期外出学习视同完成教学工作量定额。企业锻炼、外出挂职等按相关办法规定执行。 专业带头人(负责人)、教研室主任任期内年度考核合格,每年教学工作量定额减少60学时(每周2学时)。身兼两职者不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 为适应我院办学特点,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一、核算标准 1、教学工作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教学工作量根据教务处下达的教学任务折算为标准学时。 2、课程任课教师为一个自然班的学生讲授一般课程一节课(45分钟),并负责批改该班的所有作业、辅导答疑、考试(考查)命题(A、B卷,含标答)、监考、阅卷、登录学生成绩,教学工作量计为1标准学时。 3、自然班一般按40人(含40人,下同)以内编班;体育课男女生分开上课,一般按50人(含)编班;公共选修课一般按60人(含)编班,少于60人开课的,按60人计算;当课程修课人数少于20人(含)时,原则上不开课。 4、同一门课程合班上课的折算合班系数;对合班上课且作业量较大的课程(简称“多作业课程”),另增加批改作业工作量。多作业课程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英语、制图、大学物理、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电工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基础(各种语言)、基础化学(化工原理)、机械设计(机械零件、机械原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电路(数电、模电)等十五类课程。 二、核算办法 (一)理论课教学工作量 教学工作总量=授课学时×(1+合班系数)+授课学时×作业系数 1、“合班系数”计算为: 由于招生人数导致单班上课人数超过40人的一般课程,合班数、合班系数按下表计算:

2、多作业课程“作业系数”计算为:作业系数=(合班数–1)×0.15 对单班上课人数超过40人的一般课程,按上表所列合班数计算作业系数。 (二)实践教学工作量 1、实验课工作量 实验课应按评估要求和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合理安排,保证指导教师与学生的配比,实验设备台套数较少的,对班级学生要进行合理分组。实验教学工作量按各实验中心实验课的实际安排和执行情况进行核算。 (1)每次实验不足以安排1个自然班,需分两次或多次安排实验的,教学工作量=实验学时×实验次数; (2)每次实验,实验室条件能满足1个自然班的,教学工作量=实验学时数;按教学要求需配备两名教师指导的,教学工作量=实验学时数×2; (3)每次实验大于1个自然班的,要求每班配备1名教师指导,教学工作量=实验学时数×指导教师人数;一人指导的,教学工作量=实验学时数×(1+合班系数)。 经认定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其工作量按上述办法计算后再乘1.2;开放性实验按实际开放的时间报教务处计算工作量。 任课教师必须参加所讲课程的实验指导,工作量按实际参与指导的学时进行核算。 2、计算机上机指导 教学工作量=上机学时 3、课程设计 指导课程设计总量=设计周数×学生人数×0.4 指导人数不超过一个自然班(一般40人以内),超过40人的部分工作量减半。 4、政治理论课、综合素质教育课实践指导总量 =(实践学时/40)×班数×2 5、毕业设计(论文) 理工(设计)类:教学工作量=毕业设计周数×学生人数×1 其他类:教学工作量=毕业论文周数×学生人数×0.8 审阅毕业设计图纸、说明书(或论文)等及答辩:教学工作量=学生人数×1.3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征求意见稿)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教学工作量) 征求意见稿(计算办法. 浙江财经学院本科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为了适应学校新学分制的改革,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根据《浙江财经学院关于加强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精神和原有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的执行情况,经学校研究决定,对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进行了修订,具体规定如下: 一、教学工作量计算的基本规定 1.教师教学工作量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各类教学实践指导等工作量。 2.本办法适用于我校全日制本科教学计划内的各教学环节(含校际选修课)的教学工作量和本办法所规定的与教学工作相关的工作量计算。教师教学工作量以课时为计算单位。 3. 教学工作量分两类,第一类用作计算课时费和教学业绩考核工作量,第二类只用作计算课时费。 4.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以每学期由教务处审核批准的教学执行计划为依据,同时结合实际课表审核为准。

5.根据课程特点确定标准教学班人数,各学院应按照此规定安排教学任务。如实际授课教学班学生数少于标准班人数,按标准班人数计算;如实际授课教学班学生数多于标准班人数,按超过标准班人数予以折算。 6.教学工作量计算分学期统计,一般计算到开课单位,非开课单位人员兼课的教学工作量均计算到开课单位,由开课单位进行核算后再发给本人。各学院可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教师的教学质量情况和课程的难易情况,制定具体办法对教师教学工作量进行二次核算。 二、第一类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4.开新课指我校第一次开设的课程,开3数开非新课只计算一个教学班。 =1.5 K新 课K5.公共体育课按实际上课人数折算成标3开新课B类:准班数乘以一个标准班的实际上课时数 =1.8 K3计算。3开非6.部分特殊课程的系数按原规定执行。 =1.2 K新课7.外聘人员教学工作量不计系数。3其它课程:新开=1.6 课K3开非 =1.0

西安交大自控平台与系统

NI ELVISⅡ多功能虚拟仪器综合实验平台NI ELVISⅡ多功能虚拟仪器综合实验平台是一个多功能地数据采集实验平台如图2-1所示,它地核心是一个集成了8路差分输入<或16路单端输入)模拟数据采集通道<最高采样率1.25MS/s)、2路模拟信号输出、24路数字I/O通道、两路计数器通道地USB接口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同时又集成了+/-15V和5V固定电源以及12种常用地虚拟仪器,包括示波器、数字万用表、函数发生器、可变电源、波特图分析仪、任意波形发生器、动态信号分析仪等.ELVIS通过面包板地方式将数据采集卡和各种仪器地接口引出,方便接线,并且为综合创新设计型实验留有足够地开发空间.ELVIS通过USB接口连接PC机,连接简单且便于调试,图2-2标示出NI ELVISⅡ实验板上通道接口地布局. 图2-1 NI ELVIS多功能虚拟仪器综合实验平台

b5E2RGbCAP 图2-2 NI ELVIS 实验板地通道接口地布局 1.常用地几种虚拟仪器 图2-3 NI ELVISⅡ12种虚拟仪器软面板地启动选择界面 图2-3是NI ELVISⅡ12种虚拟仪器软面板地启动选择界面,在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中,主要用到地虚拟仪器包括函数发生器FGEN 、可变电源VPS 、示波器Scope 、伯德图分析仪Bode 等.p1EanqFDPw <1)函数发生器FGEN 通过ELVIS Instruments Launcher 地FGEN 按钮可以打开自带地函数发生器软面板,进而可以通过ELVIS 底座上地FGEN BNC 接口或者ELVIS 自带实验板上地FGEN 端口输出正弦波、方波或三角波.如图2-4所示,通过软面板上对应地图标可以选择产生相应地波形,同时可对频率、幅度<峰峰值)、直流偏置等参数进行设置.对于方波 AI 示波器PFI 电源、波形发生器、自定义I/O 、AO 、 DMM

南京艺术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暂行办法(修订稿)

南艺院发[2000]3号 南京艺术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暂行办法(修订稿) 一、教师教学工作量的性质 教师教学工作量是对教师在教室、画室、琴房、排练场、工作室、操场等教学场所进行教学实践的量化标准;它是以授课时数为基础,包含教师的辅导、答题、作业批改、考试、命题、阅卷、教研等工作;以课时为工作量的计算单位,每课时为45分钟,每学年专业课按36周计算(包括专业基础课及专业史论课)。公共文化课按38周计算。 二、教师教学标准工作量的要求 不同学科的教师分别按教授和副教授、讲师、助教三个标准档次,其工作量依照本、专科培养方案的总学时数、教职工与学生比例数,综合折算为标准课时的工作量。 1、美术、设计类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指技能性课程),每周授课均学时为 20。年度标准工作量: 教授、副教授:420; 讲师:380; 助教:320。 具体划分如表一:

表一: 相关课目列举如下: 美术类课程: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含外出写生)、创作; 设计类课程:设计基础、制图、模型、构成基础、表现与技法、计算机图形基础、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与染织设计等。 2、音乐、表演类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年度标准工作量: 教授、副教授:400; 讲师:380; 助教:340。 具体如表二: 相关课目列举如下: 表演类课程:表演、台词、形体、排练、基训(芭蕾、古典身韵)、民间舞、现代舞等; 音乐类课程:钢琴集体课、视唱练耳课、形体、正音、歌剧表演、排练等; 传媒类课程:新闻播音、专题播音、艺术播音、节目主持、播音发音、播音基础、广告编辑、文艺编导等;

3、音乐个别课,年度标准工作量: 教授、副教授:540; 讲师:480; 助教:400。 具体如表三: 4、史论专业课,年度标准工作量: 教授、副教授:305; 讲师:270; 助教:230。 具体划分如表四: 相关课目列举如下: 史论专业课(指按学科群划分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 音乐类课程:和声、复调、歌曲作法、作品分析、民歌、戏曲等;表演类课程:剧本分析、影视鉴赏、舞蹈欣赏等; 传媒类课程:新闻采访学、广告与市场策划、编导理论等; 美术类课程:书法史、各类画种史、画论、作品鉴赏等; 设计类课程:各类学科专业史、工艺学等。

三、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三、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一)课堂教学工作量(T 1) 课堂教学工作量 ∑==n i i P T 1 1 式中:n ——某系(部、室)开设的课程门数 i P ——某门课程的教学工作量 i P ——计划学时×K 1(K 1为课程系数) 1、一般课程的课程系数 2 说明:⑴一般课程是指除制图、外语、体育以外的所有课程。 ⑵一个自然班一般为35人左右。 ⑶公共课、基础课按三个小班组织教学,非机类制图、公共外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按二个小班组织教学,外语专业的外语类课程按一个小班组织教学。艺术类专业的艺术类课程按一个班组织教学且一个小班一般不超过25人。 ⑷体育课按一个小班组织教学,学院按计划讲课学时×0.8计算体育教学工作量(包括男、女生课内、课外等全部工作量)。 ⑸凡超过4个班合班的按4个班计算。 (二)实践教学工作量(T 2) 1、实验 ⑴ 课程实验 每班教学工作量=

实验批数=班级人数/每批实验人数,实验批数≥6时,按6批计算。实验批数由实验科提供。计算机上机实验,要求一人一机,计算机基础课上机实验系数为0.8专业课上机实验系数为 1.0。 ⑵综合实验 教学工作量=换算系数×指导学生数×指导周数 换算系数为0.7 ⑶单独设课的实验 讲实验课工作量,按课程性质不同,以计划学时的1/4~1/3作为讲课学时,换算系数与课堂教学相同。 指导实验工作量,按计划学时的3/4~2/3为实验学时,换算系数与课程实验相同。 2、实习 3、课程设计 含准备、讲解、指导、评阅等全过程。 教学工作量= 4、毕业设计 教学工作量 校选课: 24×{1+(80-35)×0.01 G理化换算系数1.5,两个班是1.4*1.5=2.1 卓越班1个班1.3 ,2个班1.8,三个班2.0

工作量计算及奖惩计算办法(10.9版)

教师工作量及奖惩计算办法 (讨论稿) 为强化教师教学工作职责,调动和发挥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切实保证系部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师工作量制度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基于《二级管理实施办法(施行)》和对近年系部教师工作量数据的分析,结合学院二级管理各项工作改革的要求,在确保教学质量、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原则下,制定人员教师工作量及奖惩计算办法。 第一部分:教师工作量经费分配方案 一、原则与分类 (一)基本原则 本部分方案适用于系部承担日常教育教学任务的专任教师、校内兼课教师、外聘教师在常规教学及延续教学工作量方面的计算及考核,主体是系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安排的教学工作。 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及考核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有利于学生培养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则。计算教学工作量的全部教学任务和教学环节均需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核检查。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结果需报送人事处备案。 (二)分类构成 1、教师工作量的概念 教师工作量是教师在一定质的基础上,完成与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有关的全部工作。教师工作量=常规教学工作量+延续教学工作量

+其他工作量。根据学院要求,结合国家法定的工作日制度,每位教师一般应完成的年工作量上限为880课时,下限为280课时。 (1)常规教学工作量: 按照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进程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均列入教学工作量统计范围,具体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实训实验指导课等。 (2)延续教学工作量: 非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进程表规定的,主旨在于辅助教学或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非授课)而产生的工作量,统一按照延续教学工作量计算,具体包括:各类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加班、辅导、试卷出题及批改、顶岗实习等。 (3)其他工作量: 非常规阶段性或非经常性发生的工作量,如临时性任务各种确实对系部发展有巨大影响的事件等。 2、分类构成表 日常教学及其他工作量分类构成表如图所示: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第一章关于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第一条专职教师工作量定额专职教师工作量定额:每周八课时注:课时工作量包含:授课、备课、批改作业第二条专职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一、教学工作量一律以课时数(简称课时)为计算单位,其它教学工作量均折算成课时数计算。二、讲课工作量应按教务科的规定,教师应保证按进度完成教学,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不得擅自增减课时,对无故未完成教学任务的应追究原因,自行增加课时一律不予承认。三、讲课学时计算1.讲课工作量1学时=1课时2.重复科目教案折扣:每重复一门科目,每周扣除0.5课时。3.跨科目教案补助:每跨一门科目,每周补助0.5课时。4.成绩考核工作:期中和期末考试,每次按4~5课时计算。注:1)命题、制卷(刻蜡纸或报盘)、标准答案、计分标准2课时;2)阅卷:15份以下(含15份)计0.5课时,每增加15份,增加0.5课时,以此类推;3)试卷分析等1课时。4)未完成以上工作量其中之一者,由教务科酌情扣除课时。5)监考人员每科按16元计算。四、实验课学时计算1实验按复杂程度分:孝中、大三种1)小实验教师要下达实验任务书,可不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仅作验证或观察的实验。 2)中型实验教师要下达实验任务书,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且实验报告不少于1000字的实验。3)大型实验教师要下达实验任务书,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且不少于3000字,必须停课实施的实验。2实验工作量计算实验工作量=计划实验时间(T)×实验复杂系数(μ)×实验分组数(N)各项说明如下:1)实验课工作量包括:实验准备、现场指导实验、批改试验报告和实验成绩评定等工作,只完成其中一个内容工作量只记20%。2)实验报告应全部批改,批改试验报告和实验成绩评定15份以下(含15份)计1课时,每增加15份,增加1课时,以此类推。3)实验分组中,每组的学生人数一般为4~5人,特殊需要可根据试验设置及场地情况,报教务科审批确定。4)实验项目及实施时间由指导教师事先报教务科批准后方可进行,实验报告由指导教师全部批改,评出成绩后送教务科存档。5)计划实验时间(T)的计算每项实验、每组学生:T=0.8(小时)6)复杂程度系数(μ)的计算小实验:μ=0.4中型实验:μ=1大型实验:μ=1.4五、指导实习学时计算工作量=计划天数×10/5课时六、指导课程设计学时计算工作量=计划天×10/5课时。注:1)此项工作量包括完成备课,写指导书,任务书,辅导和评阅工作。2)每位教师每天平均至少指4小时。七、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学时计算指导毕业设计工作量=每周0.8课时×学生人数指导毕业论文工作量=每周0.8课时×学生人数注:1)此项工作量应包括选题、指导、评阅及有关准备工作。2)此项工作时由几个教师共同承担,应共同计算工作量再按照工作量的大小,按比例分配或对等分配,可由教师协商或由教务科处理。 八、计算机上机指导工作量工作量=学时数×0.6注:此项工作量包括指导(任课教师布置的)上机作业及有关工作。九、其它工作量的计算,必须由教研室事先呈报教务科审查,由学校批准方能有效。第三条后勤管理人员兼课工作量一、后勤管理人员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兼职能胜任的课程或其它教学工作,并按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计为超工作量。二、后勤管理人员在学校作息时间内,兼职上课一般不应超过6节,超出部分按0.8的系数折算。第四条教学工作量超额酬金发放办法一、教务科每月对每个教师、后勤管理人员兼课的工作量进行初审,经校领导批准,按月发放。二、对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发放超课时酬金,并给予批评和帮助1.工作态度不认真,不负责或不服从安排以致影响教学。2.教学任务未完成者。3.教学效果很差,几经帮助无明显改进者。4.发生重大教学事故者。三、超额工作量酬金标准1.高级职称(A级):每课时14元/课时2.中级职称(B级):每课时13元/课时3.初级及初级以下职称(C级):每课时12元/课时4.从院校分配来我校的新教师,试用期为6个月,此间工作量酬金每课时6元。6个月后按上述3款执行。注:超课时标准分A级、B级、C级三个级别,不惟学历,不惟职称,每学年由教务科按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定级,并经校长批准按相应标准执行。5.本校员工在学校作息时间外(即业余时间),完成讲课工作量,按外聘教师的相应待遇计酬。第二章关于计算机房管理员的工作量的计算方法第一条计算机房管理

西安交通大学历任校长介绍.

浙江大学毕业证样本历任校长 浙江大学简介 浙江大学(英文名称Zhejiang University (ZJU))简称:浙大;是一所以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二个门类的全国重点大学。 浙江大学历任校长 浙江大学存有历任校长;钱三强;1979年24月~1982年6月任浙江大学校长,杨士林;1982年6月~1984年2月任浙江大学校长,韩祯祥;1984年2月~1988年2月任浙江大学校长,路甬祥;1988年2月~1995年4月任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1995年4月~2006年8月任浙江大学校长,杨卫;2006年8月~现今任浙江大学校长。 浙江大学专业 学校专业设置有;园林、应用生物科学、动物科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类、口腔医学、医学试验班类、医学试验班、历史学、哲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数字媒体技术、城市规划、建筑学、土木工程、水资源与海洋工程、环境工程、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系统工程、机械类、能源动力类、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工与制药类、人文科学试验班、工程力学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系统科学与工程、物理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等专业。 浙江大学历史沿革 学校历史前沿是1927年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由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和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组为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和劳农学院),1928年4月1日由学校更名为浙江大学,1998年9月15日由浙江大学毕业证样本历任校长英语成绩单普通话等级证浙江大学简介浙江大学(英文名称Zhejiang University (ZJU))简称:浙大;是一所以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二个门类的全国重点大学。 浙江大学历任校长浙江大学存有历任校长;钱三强;1979年24月~1982年6月任浙江大学校长,杨士林;1982年6月~1984年2月任浙江大学校长,韩祯祥;1984年2月~1988年2月任浙江大学校长,路甬祥;1988年2月~1995年4月任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1995年4月~2006年8月任浙江大学校长,杨卫;2006年8月~现今任浙江大学校长。 浙江大学专业学校专业设置有;园林、应用生物科学、动物科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类、口腔医学、医学试验班类、医学试验班、历史学、哲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数

工作量计算方法

浙江农林大学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试行) 为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校院二级管理制度改革,经学校研究,决定对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进行修订,其作用是为学院内部工作量计算提供参考依据,为二级学院间工作量结算提供计算依据。 一、教师教学任务及教学工作量的计算范围 教师教学任务是指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范围包括理论课教学工作、实验课教学工作、实践教学工作(包含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研究生指导工作、学生竞赛与创新创业指导工作、面向学生的体育群体工作等。 二、理论教学工作量 112B L K K =?? 其中: B 1 ——每门课程理论教学工作量;L ——理论教学时数;K 1——课程系数;K 2 ——教学班学生人数系数。 (一)课程系数K 1,一般课程为1,双语课程为1.6,体育课为0.9,研究生课程1.3,集贤学院课程1.6,实验班核心课程为1.5。 (二)学生人数系数K 2

表2 学生人数系数K 2取值 其中:n ——教学班学生人数;N ——教学班学生人数基数,通常为30人/班。若两自然班合班人数少于60人,则K 2按1.5计。 艺术、建筑等本科专业、研究生各专业的部分课程需要小班上课或辅导时,学生基数由学院提出,可按实际分班数确定工作量,并报教务处或研究生处核定。 (三)学院间教学业务费按每行政班每学时5元计算,公选课暂不计算教学业务费。 三、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 (一)实验教学工作量: 2 12B M M = 其中: B 2 ——课程实验教学工作量;M 1 ——实验课程教学时数; M 2 ——实验教学班学生人数系数。 表3 实验课学生人数系数M 2取值 其中:n ——教学班学生人数;N ——实验课程学生人数基数,

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

教学任务安排及工作量核算办法 一、基本原则 1、教师额定工作量为21.5个学分。 2、业绩津贴按实际工作量核发,超工作量的课酬标准为每课时26元。 3、行政岗系列领导教学工作量每学年最高以10学分计算,超过部分不计入工作量。 4、校内工作量不满的教师,可优先承担一分院的教学任务。分院课酬全部交回学院,院里计算其相应的工作量,同时每课时给予5元异地授课补贴,超工作量部分课酬标准为31元。(含异地授课补贴5元/课时) 5、二分院的教学任务由学院统一安排。学院新进教师第一学年如果没有其他教学任务,原则上安排到二分院上课。工作量计算办法: ⑴在二分院完成全部教学任务,额定教学工作量为16学分。超工作量部分课酬标准为90元/课时。(含异地授课补贴10元/课时) ⑵校内、二分院同时授课,教学工作量为21.5学分。二分院工作量核算办法为:工作量=实际授课数×1.3。 6、此规定自2014年9月开始执行。 二、教学任务安排及工作量核算办法 1、公共系部任务安排及核算办法 ⑴公共系部各年级组要保证完成学校安排的标准授课班级数,即班级数=年级学生总数/60人。 ⑵工作量以学生选课后的实际学生数计算,如下几种特殊情况除外: ①新生第一学期每个教师原则上必须上三个班级,无论班级人数多少,工作量以60人/班级的标准班核算。 ②体育班、艺术班、培优班和五级选修班,班级人数不足60人的工作量以60人/班级的标准班核算。 ③因教师在普通班、高级班之间调整造成任课老师所在班级人数不足60人,工作量仍以标准班核算。 ④产妇初次在大一下学期开班,班级人数不足60人,工作量按

标准班核算。 ⑶在完成工作量的前提下,教师可选择只上5个授课班级,以下人员可优先考虑,顺序如下:教师是(孕)产妇、进一步深造的教师和超工作量多的教师。 2、其它教学任务安排按学校教务处规定执行。 三、本科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1、本科教学工作量包括:课程教学工作量、实习教学工作量、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量等。 2、课程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办法 ⑴课程教学工作量(学分)=(课程学时数/16)×人数系数 ⑵公选课、文化素质课以外的人数系数=1+0.0625×(实际人数—K)/5 ⑶公选课、文化素质课的人数系数=1+0.03×(实际人数—K)/5 其中,k为标准班人数,其取值如下表: 3、实习教学工作量(学分)= 计划学分数×(学生人数/20)×0.56 4、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量 ⑴指导论文工作量(学分)= 指导论文学生人数×0.28 ⑵指导免试生工作量(学分) = 指导论文学生人数×0.28×1.5 ⑶评阅论文学分 = 评阅论文份数×0.05 ⑷答辩学分 = 参加答辩学生人数×0.02 / 答辩组教师人数 四、研究生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 1、课程教学工作量 理论课程教学工作量(学分)=课时总数/16×[1+(实际上课人数—标准班人数)×K] 实际课程教学工作量(学分)=理论课程教学工作量(学分)×课程系数1.1875

某某职业学院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职业学院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为适应我院的各项改革,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本着科学、合理、简化的原则,制定本办法。 一、教学工作范围 教学工作包括:理论教学、实验实训教学等工作。 二、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1.折算系数 (1)标准班人数为40人,系数P:1.0。 (2)超(或不足)标准班人数系数P:班级学生人数每增(减)1人系数增(减)0.01;不足标准班人数系数最低不少于0.8;合班课、讲座系数按超标准班人数计算,最大不超过2。 (3)开新课系数Q:1.2(指学院从未开设过的课程,且经教务处认定)。 2.理论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理论教学工作量:课时=计划学时×P×Q 3.课程实验计算办法 (1)主带实验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①一批完成的实验计算学时:计划学时×P ②分二批完成的实验计算学时:1.4×计划学时 ③分三批完成的实验计算学时:1.7×计划学时 ④分四批及以上完成的实验计算学时:2.0×计划学时 (2)准备实验并辅助指导实验工作总量计算办法 ①一批完成的实验计算学时:0.8×P×计划学时 ②分二批完成的实验计算学时:1.1×计划学时 ③分三批完成的实验计算学时:1.3×计划学时 ④分四批及以上完成的实验计算学时:1.5×计划学时 当准备实验和辅助指导实验工作由不同的教师完成时,根据实验项目类型按以下系数分配。 实验项目类型 分配系数 准备实验辅助指导实验 化学类、物理类、电工电子类、工 艺类 0.50.5计算机类(含仿真、CAD等上机操 作实验)、机械类 0.30.7 4.实践教学周工作量计算办法(按周计算的实验实训) 计算公式:M=P×K×28,其中K为实践环节类别系数。 实践环节类别 校内实习 校外 实习化学类,电工电子、炼 胶、车工、金工、数控 类 其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