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评分标准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评分标准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评分标准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评分标准

动态血压测量技术操作考核细化评分标准

动态血压监测的正常值

动态血压监测的正常值 目前尚无统一公认的动态血压检测正常值标准。根据国内有关文献推荐以下指标作为动态血压的正常参照标准,即: 一、①24小时动态血压均值<130/80mmHg;②日间动态血压均值< 135/85mmHg;③夜间动态血压均值<125/75mmHg;④24小时动态血压值< 135/85mmHg;⑤白昼动态血压值<140/90mmHg;⑥夜间动态血压值<125/75mmHg 二、血压昼夜节律和变异性 通常人类在一天内不同时段血压呈规律性变化,呈明显的昼夜(或醒/睡周期)模式。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即血压的昼夜变异。正常人血压在0∶00-3∶00处于最低谷,以后呈上升倾向,早晨起床活动后迅速上升,约在上午8∶00-10∶00时达到高峰(第1峰);白天基本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在下午16∶00-18∶00时可再次轻度升高(第2峰);从18∶00起开始缓慢下降。故动态血压曲线常呈“双峰单谷”。但有部分表现为“双峰双谷”(12∶00-14∶00时呈现午间谷)者,估计与睡眠习惯有关。这种昼夜变异对适应机体的活动、保护心脑血管起着重要作用。 平均白昼和夜间血压应该不同,夜间血压下降率应≥10%(计算方法为日间血压均值减去夜间血压均值,而后除以日间血压均值)。夜间比白昼血压下降在10%--20%之间,称为血压昼夜节律勺形改变(即昼夜节律正常); ﹤10%称为非勺形改变(即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20%称为极度勺形(或深勺形)改变,指夜间血压过度下降。 三、血压负荷指收缩压和舒张压读数分别超过正常范围的次数的百分率。一般认为血压负荷值>40%,称为血压负荷值增高,夜间>50%。 四、血压的变异性即血压的波动性,常指一定时间内的血压波动程度,通过血压变异系数这一指标来反映。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所得的标准差除以均值,可以分别求出不同时间阶段的血压变异系数。一般24小时血压变异>白天血压变异>夜间血压变异;收缩压变异>舒张压变异。 五、在计算各种参数和绘制图表之前,医生应对个别可信度较差的原始数据进行舍弃。舍弃的标准一般为:收缩压>260mmHg或<70mmHg;舒张压>150mmHg,或<40mmHg;脉压>150mmHg,或<20mmHg。

医生教您如何看懂动态血压报告

医生教您如何看懂动态血压报告 血压波动性很大,健康人的一天中血压的波动也达40~50mmHg。靠一次测量很难判断一个人的血压水平,所以提倡大家要经常测血压,而动态血压监测可反映一天之中的血压变化,尤其是第一次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通过监测,帮助确诊是否真患了高血压,还可以评价用药的效果,了解血压变化的规律。 一般人右手活动较多,所以常将动态血压记录仪佩戴在患者左上臂,仪器会自动测量患者24小时的血压、心率,通常设定早7点到晚10点,每15分钟测量一次血压,为白昼血压,共测60次;晚10点到次日早7点,每30分钟测量一次血压,为夜间血压,共测18次。监测期间可正常活动并记录活动情况,但每当加压测量时,手臂需自然放松(站立位、坐位和仰卧位均可)。 问题来了:动态血压报告参数很多,如何看懂呢? 最高血压值、最低血压值、平均血压这些都很容易懂,但要结合起来看。有的人一看自己最高血压180mmHg,就很着急,以为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其实还要看您当时的状态,如果当时您正在活动或者刚激烈运动结束,正常人的血压都可能达到180mmHg或更高,所以我们还要看平均血压高不高(我国参考标准:24小时平均血压应小于130/80mmHg,白昼平均血压应小于135/85mmHg,夜间平均血压应小于120/70mmHg),同时还要看血压负荷等其它指标。 血压负荷值听起来难懂,其实就是高压、低压高于正常有多少次,占多大比重。比如一个人测了60次白昼血压,都成功有效,在这里面,有6次高压>140 mmHg或低压>90mmHg,6除以60,占10%。夜间我们进入睡眠状态后,血压会降低,所以判断夜间血压高不高,一般以高压>125 mmHg或低压>75 mmHg作为标准。正常人血压负荷值应<10%,但也不能绝对化,白天活动多、活动量大的人,夜间睡眠不佳、起夜次数多的人,往往血压偏高的次数也会多一些,但并不是血压高,所以最好记录下测量时的状态,供医生综合判断为佳。夜间血压下降率是看血压昼夜节律是否正常。用白昼平均血压减去夜间平均血压,再除以白昼平均血压,如果在10%-20%之间一般认为是正常的,称为勺型血压,而<10%称为非勺型血压,>20%为超勺型血压,都视为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提示人体血压调节能力的下降。血压变异性系数一般报告会给出24小时、白昼和夜间血压的变异系数,反映这些时间段内的血压波动是大是小。血压变异系数越大越不好,以<15%为宜。 温馨小提示: 做动态血压监测,应避免剧烈活动等影响血压的因素。因为在运动、紧张、生气时,血压都会升高的。

血压监测参数及动态血压参数意义

24小时动态血压正常值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各种参考值。注:红色为新添分析参考值 项目/参数含义/定义 参考标准 意义0 级(正 常) 1 级(超 标) 2 级(危 险) 3 级(高 危) 标准血压范 围白昼 SBP 白天单次测量所得的收缩压 >=90, <=140 >=75, <=160 >=65, <=180 <65,>1 80 血压波动幅度DBP 白天单次测量所得的舒张压 >=65, <=90 >=50, <=110 >=40, <=125 <40,>1 25 夜间 SBP 夜间单次测量所得的收缩压 >=80, <=120 >=70, <=140 >=60, <=160 <60,>1 60 DBP 夜间单次测量所得的舒张压 >=55, <=80 >=45, <=90 >=40, <=115 <40,>1 15 目标血压范围(默认与标准血压范围相同)白昼 (参 考) SBP 白天单次测量所得的收缩压与根据临床 需要设定降压治疗目标血压值相比较 的差值 >=90, <=140 >=-15, <=+20 >=-25, <=+40 <-25,>+ 40 对比目标血压控制效 果DBP 白天单次测量所得的舒张压与根据临床 需要设定降 DBP 压治疗目标血压值相 比较的差值 >=65, <=90 >=-15, <=+20 >=-25, <=+35 <-25,>+ 35 夜间 (参 考) SBP 夜间单次测量所得的收缩压与根据临床 需要设定降压治疗目标血压值相比较 的差值 >=80, <=130 >=-10, <=+20 >=-20, <=+40 <-20,>+ 40 DBP 夜间单次测量所得的舒张压与根据临床 需要设定降压治疗目标血压值相比较的 差值 >=55, <=80 >=-10, <=+10 >=-15, <=+35 <-15,>+ 35 历史 平均血压范 围白昼 24h平 均SBP 一个24h 内的平均收缩压与长期平均 收缩压的差值 <=±10 <=±20 <=±50 >±50 血压变化趋势24h平 均DBP 一个24h 内的平均舒张压与长期平均 舒张压的差值 <=±10 <=±15 <=±30 >±30 曲线下面积 24h区间收缩与舒张压曲线下面积之 和。 各个时间区间的面积采用梯形面积法近 似求出。 血压负荷值和曲线下 面积是血压升高幅度 和时间的二维综合指 标。 血压负荷值 一个24h 内(含白昼、夜间)的收缩压、 舒张压超过血压正常上限值次数的百分 率 <5% >5% >10% >30% 了解对心血管影响的 严重性的重要指标夜间血压下降率 夜间血压下降率=(白昼血压平均值-夜 间血压平均值)/白昼血压平均值 >=10%, <=20% >=25%, <10% >=30%, <0% >30%, <-5% 了解血压昼夜变化节 律及血压昼夜节律 消失的病人的心、 脑、肾并发症增加平均(动脉)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80,>=75,>=70,<65,>1了解血压变化对心脏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动态血压监测对临床治疗有何意义 动态血压可全面、详尽地观察一天中血压的动态变化。它与高血压并发症有较好的相关性,有助于合理进行降压治疗、进行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等。动态监测血压的应用,使高血压病的研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进入了一崭新阶段。 动态血压(ABPM)的监测方法 直接法(损伤性):采用导管插入肱动脉,需使用便携式微量泵持续输入肝素生理盐水。间接法(无损伤性):①采用上臂袖带间隙性自动充气加压,然后拾取气囊内的压力波信号。本院现采用此种方法。②指套式动态血压记录仪:在指套上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测量左手食指的动脉血压。但手指的活动会导致较大的误差。 ABPM记录方法 间接法袖带充气加压方式 间接法:每15~30分钟测定的24小时血压平均值与直接法相关性好,而且安全方便。 间接ABPM的局限性 不能获得24小时的全部资料。 自动加压测量时身体要尽量保持安静。 剧烈活动或运动时测压,由于袖带的移动或肌肉紧张可导致较大误差。 睡眠时,上臂位置的变化或被躯干压迫可影响血压读数的可信赖度。 袖带频繁地充气放气,晚上影响病人休息,影响睡眠时段血压评估。 适应症:经医生诊治,有以下情况者,可考虑作动态血压监测: ①医院内测得血压,与在家中测得血压有较明显差别。②发作性高血压。③顽固性高血压。④体位性低血压。⑤某些可能与血压改变有关的症状如:晕厥。⑥高血压治疗效果的评估。 ABPM舍弃标准:

由于ABPM的局限性,有少数血压读数可信度差,应予舍弃(美国AND公司标准):收缩压:>260mmHg或<70mmHg。 舒张压:>150mmHg或<40mmHg。 脉压:>150mmHg或<20mmHg。 被舍弃的血压读数约占全部读数的10~15%。 ABPM正常参照值 24小时血压平均值:<125/80mmHg。 白昼血压平均值<135/85mmHg。 夜间血压平均值<115/70mmHg。 血压负荷<10%。 *血压负荷是24小时内收缩压或舒张压超过正常(140/90mmHg)的百分率。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1:夜间低下型: 在夜间睡眠时血压有明显的下降 可见到血压平稳期和自发波动期 通常见于正常生活的健康人及大多数轻、中度高血压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24小时血压波动幅度变小。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2:全日型 血压昼夜波动节律不明显或消失 多见于重症高血压或伴有心、脑、肾明显收缩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严重失眠者。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3:夜间血压上升型 白昼血压低下或直立性低血压 夜间血压升高

动态血压报告解读

动态血压报告解读 钟栩1滕政杰2王纪3寇宗莉4蒙占权5卢玉俊6 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科 血压作为重要的生理参数之一,随着机体的生理节奏或外界环境的变化呈明显的波动性,这种现象称为血压的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力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大量的研究发现,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有相关性(1)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可反映不同生理节律和外界环境时的血压变化,无测量者偏差及“白大衣”现象,可全面、详尽地观察一天中血压的动态变化(2,3)。因此,采用动态血压检测技术可较好地反映血压的变异性,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临床常用的ABPM参数有平均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率、血压变异系数、血压负荷、动态脉压、趋势图、最高血压值、最低血压值、曲线下面积、动态心率、谷/峰值和平滑指数等。 一. 监测方法: 以美国 Welch Allyn 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检测仪为例:袖带绑于受试者左上臂,自动充气测量收缩压、舒压,并同时记录心率的变化。设08: 00- 23: 00 为日间,23:00 - 08: 00 为夜间。白昼为每15min 、夜间每30min测量一次血压,监测期间正常活动,每小时区间有效读数无缺漏,符合有效血压读数标准: 收缩压 70-260mmHg, 舒压40-150mmHg, 脉压20-150mmHg(4)。有效测量血压>90% , 排除心房颤动者。 二. 动态血压正常参考标准: 根据最新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建议,“使用符合国际标准(BHS 和AAMI)的检测仪,动态血压的国正常参考标准:24小时平均值<130/80mmHg,白昼平均值<135/85mmHg,夜间平均值<120/70mmHg,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值比白昼血压均值低10-20%”。目前动态血压的正常参考值全世界尚无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 三. 分析参数及其临床意义: 1 .24h平均收缩压( 24h- sBP) 与舒压( 24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 d-sBP) 与

动态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

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根据2002年第四次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我国≥18岁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其中≥60岁老年人患病率高达49.1%2。目前,我国≥18岁人口>11亿≥60岁人口>2亿,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的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近3亿。如果能够及时诊断,并使用各种类型的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但因高血压患者人数庞大,需要更多依靠创新科技,才能管理好高血压,减少其所承受的巨大心血管风险。 动态血压监测是高血压诊断技术发展史上的重大创新。它可测量一个人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既可测量轻、中度体力活动状态下的血压,也可测量睡眠过程中的血压,因而可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血压整体情况,发现“隐蔽性高血压”56,包括单纯夜间高血压-8。动态血压监测由血压测量仪自动完成,因而还可避免“白大衣现象”。如进行一个昼夜24h的动态血压监测,还可了解血压的变化趋势,包括血压在夜间的下降情况-8;在晨起时的升高情况9;及个昼夜中血压的总体变异情况10。因此,动态血压监测已成为高血压管理不可或缺的检测手段,用于高血压的识别与诊断;用于评估心脑血管风险;用于评估降压治疗的效果56。目前,英国1及加拿大口12高血压管理指南明确建议,诊室血压在1、2级高血压范围内即收缩压140~179舒张压90~109mmHg(1mmHg 0.133kPa),应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对高血压进行确首选动态血压监测,若动态血压监测的白天血压 Hg,则可诊断高血压 无创的动态血压监测进入临床应用已超过 年13,在我国也已超过20年14。在这20多年时间里,我国动态血压监测从无到有,从粗放到精细,在高血压诊治管理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临床医生开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诊治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也开始主动要求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但在其临床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首先,使用不够规范,包括监测对象选择不合适,或监测仪器设置不合理;其次,不能正确解释监测结果,导致信息使用不恰当或不充分;还有,对现有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夜间睡眠期间测量血压时干扰睡眠是否会影响测量准确性等,还无一致意见。这些都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动态血压监测的健康发展与广泛开展。因此,亟需就这些问题进行广泛、深入讨论,达成共识,形成规范 动态血压计的选择与监测要求 要获得真实的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需要从正确选择血压计及正确制定监测方案开始。然后,根据相关指南等指导性文件以及临床研究证据所确定的血压指标及其判别标准,对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做出判断 动态血压计:选择动态血压计的基本原则是,选择按照国际标准方案如欧洲高血压学会国际方案等15进行过独立临床验证( validation)的动态血压计,即选择验证过的型号;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还要定期进行校准 ),以确保每台血压计在每个时间段的准确高血压并发症为研究目标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证据大多来自使用“示波法上臂式袖带动态血压计因此,在得到相应的临床研究证据之前,其他类型的动态血压计不推荐使用 新型的动态血压计增加了安全保护装置,比如袖带安装了排气装置,增强了使用的安全性。有些动态血压计则增加了肱动脉血压之外的心血管检测项比如,中心动脉血压、脉搏波增强指数或脉搏波传导速度等1;或增加了其他检测指标,比如血氧饱和度等。这些附加功能在选择血压计时具有参考意义 监测方法:应选择大小合适的袖带,和诊室血压测量一样,大部分成年人通常选择标准袖带;如果肥胖上臂臂围较大,应选择大袖带;相反,如果臂围较小,则应选择小袖带。监测前,应先测量

动态血压监测仪产品技术要求瑞光

2.性能指标 2.1.外观结构与标识 2.1.1.外观结构 a)血压计外壳应整洁、色泽均匀,无明显划痕、毛刺、裂纹、变形等现象。 b)血压计上的文字及标志符号应清晰、准确。 c)血压计各部件连接应可靠,按键灵活,无卡键和影响操作现象。 2.1.2.标识 应符合YY 0670-2008《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中4.2 的要求。 2.2.血压计的显示范围及准确度 2.2.1.压力测量范围为0kPa~36kPa (0mmHg~270mmHg),误差为±0.4kPa (±3mmHg)。 2.2.2.脉搏测量范围为40 次/分~180 次/分,误差为±5%以内。 2.3.分辨率 2.3.1.血压显示分辨率应为0.133kPa(1mmHg); 2.3.2.脉搏显示分辨率应为1 次/分钟。 2.4.压力重复性 在静态连续低压状态下测量,在刻度范围内每一点重复测量的读数之间的差值应不大于 0.533kPa(4mmHg)。 2.5.安全要求 2.5.1.最大袖带压 当袖带压力超过40kPa (300mmHg)时,血压计应能自动卸压。另外,血压计在袖带压力处在 2kPa (15mmHg)以上的时间应不超过3min。 2.5.2.泄气 在充气系统阀门全开快速放气的情况下,压力从34.67kPa (260mmHg)降到2kPa (15mmHg) 的时间不应超过10s。 2.6.充气源 充气源应能在10s 内提供足够的空气使得200cm3(12 立方英寸)的容器内的压力达到40kPa (300mmHg)。 2.7.自动气阀 2.7.1.漏气 阀门关闭时,在初始压差分别为250mmHg(33.33kPa)、150mmHg(20kPa)、50mmHg(6.67kPa ) 状态下,一个容积不超过200cm3 容器内的最大压降,在10s 内应不超过2mmHg (0.267kPa)。 2.7.2.气阀/袖带放气率 应符合YY 0670-2008 中4.6.3.2 的要求。 2.7. 3.泄气 充满气体的系统在阀门全开放时的快速放气,压力从34.67kPa (260mmHg) 降到2kPa (15mmHg)时间不应超过10s。 2.8.带气囊的袖带 2.8.1.尺寸 袖带大、小气囊的长度大约为袖带预期适用范围的正中线位置所丈量的肢体周长的0.5 倍~1.1 倍,气囊的宽度为长度的0.4 倍~0.6 倍。

动态血压监测注意事项

动态血压监测的注意事项 多年来,使用血压计临时测血压是高血压诊断和观察疗效的主要手段。但这样的随测血压值不能可靠地反应血压的波动和活动状态下的情况。 1966年,Bevan首先采用便携式血压记录仪测定24小时血压。 以后随着仪器的不断改进,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近年来已逐渐应用到临床和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中。 动态血压(ABPM)的监测方法 直接法(损伤性):采用导管插入肱动脉,需使用便携式微量泵持续输入肝素生理盐水。间接法(无损伤性):采用上臂袖带间隙性自动充气加压,然后拾取气囊内的压力波信号。本院现采用此种方法。 ABPM记录方法 间接法袖带充气加压方式 间接法:每15-30分钟测定的24小时血压平均值与直接法相关性好,而且安全方便。 间接ABPM的局限性 不能获得24小时的全部资料 自动加压测量时身体要尽量保持安静。 剧烈活动或运动时测压,由于袖带的移动或肌肉紧张可导致较大误差。 睡眠时,上臂位置的变化或被躯干压迫可影响血压读数的可信赖度。 ABPM舍弃标准: 由于ABPM的局限性,有少数血压读数可信度差,应予舍弃(美国AND公司标准): 收缩压:>260mmHg或<70mmHg。 舒张压:>150mmHg或<40mmHg。 脉压:>150mmHg或<20mmHg。 被舍弃的血压读数约占全部读数的10~15%。 ABPM正常参照值: 24小时血压平均值:<125/80mmHg。 白昼血压平均值<135/85mmHg。 夜间血压平均值<115/70mmHg。 血压负荷<10%。 *血压负荷是24小时内收缩压或舒张压超过正常(140/90mmHg)的百分率。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1 1.夜间低下型: 在夜间睡眠时血压有明显的下降 可见到血压平稳期和自发波动期 通常见于正常生活的健康人及大多数轻、中度高血压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24小时血压波动幅度变小。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2 2.全日型 血压昼夜波动节律不明显或消失 多见于重症高血压或伴有心、脑、肾明显收缩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严重失眠者。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3 3.夜间血压上升型

血压监测技术评分标准

血压监测技术评分标准考生姓名所在科室主考老师考核日期 项目项目 得分 扣分细则实扣分备注 操作前操作者仪态 5 着装不规范 -3 未洗手 -2 评估12 未评估患者年龄、测量部位、局部皮肤、病情、合作程 度、有无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等各-1 未根据患者年龄、测量部位选择正确的袖带类型 -2 未解释、未问二便各-1 未评估环境 -2 用物准备 4 少一件 -1 放置乱 -1 核对 4 未核对医嘱及患者信息各-2 操作过程安全、舒适 4 未注意患者安全 -2 未协助患者取正确、舒适的体位 -2 检查血压计 6 未检查校正时间和期限 -2 未检查水银柱是否在零点 -2 未驱尽袖带内空气 -2 测量血压28 袖带放置不正确,未从发暴露患者测量部位各 -3 体位不当、三点未在同一水平 -4 袖带过紧或过松 -3 听诊器放置不正确 -3 注气、放气不平稳各一2 判断结果不准确、数值误差±>10MMHG -3 重测时水银未降至0 —3 血压计未整理好一3 核对 交代 5 未再次核对 -2 未交代注意事项 -3 整理14 血压计和听诊器使用后未消毒各 -2 整理血压计方法不正确 -2 未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各-2 污物乱放、遗留在病房 -2 未洗手、记录各-1 评价 态度 沟通 4 态度不认真 -2 沟通技巧欠佳 -2 整体性 计划性 4 整体性欠佳 -2 无计划性 -2 相关知识10 相关知识不熟悉 总分100 累汁实得分

血压监测操作流程 准备: 1 、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洗手 2 、评估:评估患者年龄、病情、测量部位、局部皮肤、合作程度、有无干扰测量结果的因素等,选着正确 的袖带,解释、问二便 3 、用物准备:治疗盘、水银血压计、听诊器、速干手消毒剂、一次性酒精棉片、记录本、笔 4 、环境准备: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 测量: 1、洗手,戴口罩 2、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 3、向患者解释并协助患者取舒适、正确的体位:平卧位或坐位。 4、体位:协助患者卷衣袖露至肩关节,露出一侧手臂,必要时脱去一侧衣袖,注意保暖,手掌向上,被测肢 体与心脏平行。(坐位:平第四肋间;仰卧位:平腋中线) 5、血压计:检查血压计的校正时间,打开血压计,垂直放置于测量处旁,被测肢体与心脏、血压计零点同一 水平,开启水银槽开关,观察水银柱是否在零点。 6、缠袖带: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置于上臂中部,下缘距肘窝2~3cm,松紧以能插入一指为宜,询问患者有 无不适,嘱患者测量血压时暂时保持安静 7、充气:拧紧水银柱螺旋帽,关闭气门,将听诊器置于肘窝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一手固定,一手充气至 肱动脉搏动音消失后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 8、放气:缓开气门,速度以4mmHg/秒为宜,注意聆听水银柱下降所至的刻度及肱动脉搏动的声音变化。 9、判断:听诊器出现的第一声搏动音 此时水银柱所指的刻度 即为收缩压 当搏动音突然变弱或消失 水银柱所指的刻度即为舒张压。 10、整理血压计:取出听诊器,松解袖带,排尽袖带内余气,拧紧水银柱螺旋帽,整理后放入盒内,血压计 盒盖右倾45°,使水银全部流回槽内,关闭水银槽开关、盖上盒盖,平稳放置 11、再次核对,交待注意事项 整理: 1、协助患者整理衣物,取舒适的卧位,整理床单元,必要时告知患者测量结果 2、用一次性酒精棉片对袖带和听诊器消毒。 3、洗手,将测量结果记录到记录本上。 4、清理用物,离开病房。 注意事项: 1、应消除运动、情绪等因素对血压的干扰,测量前应让患者休息10分钟,运动后应休息30分钟。 2、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测量的部位选择合适的袖带,袖带放置位置和松紧合适,避免测量值的错误。 3、测量时环境应安静,手臂与患者心脏齐平,放气速度适中,眼睛应与水银柱高度一致。 4、血压计应定期检查和校正,放置平稳,勿倒置或震动,水银柱内不能有空气。测量前,检查血压计:玻 璃有无裂损,刻度清晰,加压气球和橡胶管有无老化、不漏气,袖带宽窄合适,水银充足、无断裂;检查听 诊器:橡胶管无老化、衔接紧密,听诊器传导正常。 5、如需要重复测量,应在下次测量之前排空袖带内气体,汞柱降至“0”,且让前臂静脉恢复正常循环30秒 以上。 6、需密切观察血压者,应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有助于测定的准确性和对照的可 比性。 7、注意测压装置(血压计、听诊器)、测量者、受检者、测量环境等因素引起血压测量的误差,以保证测量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方法与临床意义

多年来,使用血压计临时测血压是高血压诊断和观察疗效的主要手段。但这样的随测血压值不能可靠地反应血压的波动和活动状态下的情况。 1966年,Bevan首先采用便携式血压记录仪测定24小时血压。 以后随着仪器的不断改进,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近年来已逐渐应用到临床和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中。 动态血压(ABPM)的监测方法 直接法(损伤性):采用导管插入肱动脉,需使用便携式微量泵持续输入肝素生理盐水。 间接法(无损伤性):采用上臂袖带间隙性自动充气加压,然后拾取气囊的压力波信号。本院现采用此种方法。 ABPM记录方法 间接法袖带充气加压方式 间接法:每15~30分钟测定的24小时血压平均值与直接法相关性好,而且安全方便。 间接ABPM的局限性 不能获得24小时的全部资料 。自动加压测量时身体要尽量保持安静。 剧烈活动或运动时测压,由于袖带的移动或肌肉紧可导致较大误差。 睡眠时,上臂位置的变化或被躯干压迫可影响血压读数的可信赖度。 ABPM舍弃标准: 由于ABPM的局限性,有少数血压读数可信度差,应予舍弃(美国AND公司标准): 收缩压:> 260mmHg或<70mmHg。 舒压:>150mmHg或<40mmHg。 脉压:>150mmHg或<20mmHg。 被舍弃的血压读数约占全部读数的10~15%。

ABPM正常参照值: 24小时血压平均值:<125/80mmHg。 白昼血压平均值<135/85mmHg。 夜间血压平均值<115/70mmHg。 血压负荷<10%。 *血压负荷是24小时收缩压或舒压超过正常(140/90mmHg)的百分率。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 1 1.夜间低下型: 在夜间睡眠时血压有明显的下降 可见到血压平稳期和自发波动期 通常见于正常生活的健康人及大多数轻、中度高血压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24小时血压波动幅度变小。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 2 2.全日型 血压昼夜波动节律不明显或消失 多见于重症高血压或伴有心、脑、肾明显收缩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严重失眠者。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 3 3.夜间血压上升型 白昼血压低下或直立性低血压 夜间血压升高 见于严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者和部分明显动脉硬化的老年人 24小时血压波动类型 4 4.嗜铬细胞瘤型 见于嗜铬细胞瘤和及少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动态血压监测问题解答

我们平时测量血压时,病人必须坐在椅子上,或是躺在床上,而且测得的血压只是心脏收缩一次的血压,不能反映病人在一天24小时生活中的真实血压。因此,医生往往会建议患者做动态血压监测。 什么是动态血压监测动态血压监测一般进行24小时,所以又被称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但这不是意味着要连续监测24小时的血压。因为一天24小时中,心脏大约要收缩10万次以上,每次收缩都产生一次血压,我们还没有办法把这些血压值都记录下来。动态血压监测是每隔30分钟测量一次,共48次,这样可以大致了解一天之中的血压变动情况。根据大量高血压病人和血压正常人的测量结果,我们有了一天24小时的血压曲线。大多数血压正常者的血压在早晨起床后逐渐升高,2~3小时后达到最高,是第一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到傍晚18时左右是第二高峰,较第一高峰低一些;以后再逐渐降低,在半夜(24~2时)最低,是“谷”。也就是说,表现为2峰1谷,形状像“杓”。有少数人第二高峰高于早晨第一高峰。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曲线与血压正常者相仿,但水平较高。 动态血压监测必须用专门的仪器动态血压监测所用的仪器,其测量原理与电子血压计相仿。不同的是,用电子血压计测量时,需要我们按血压计的按钮;测得的血压值会显示在血压计的液晶屏幕上。动态血压监测时,医务人员把仪器和充气袖带给你安装好以后,它会自动充气和测压,并把血压和脉率储存在仪器里。测量完毕,医务人员把储存血压数据的仪器放在专门设备上,就能把数据打印出来。 为什么要监测动态血压我曾遇到一位病人,说自己在半夜里血压很高。我问他是怎么知道的,他说夜里睡觉不好,起床自己测量血压得知的。半夜睡觉时血压应该是最低的,像他那样睡觉不好,起床测量血压,不能反映半夜睡觉时的血压。有的人在医务人员给他测量血压时比较紧张,血压较高;平时不紧张时血压不高。上述情况就必须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另外,在观察降压药的降压效果以及降压持续时间时,也必须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时必须注意的事项动态血压监测时,病人可以像平时一样正常活动。但由于身上有仪器,手臂上有充气袖带,所以不能洗澡,不能做剧烈运动。有充气袖带的手臂不能动作太大,在充气时手臂不要动。否则会使测得的血压不准确或测量失败。48次测量的血压数据中,不合格的血压数据不能超过10%。由于有很多因素会影响血压,所以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时要记日记。把一天24小时的所有活动,都按时间记录下来。例如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吃早、中、晚饭,什么时间睡觉,什么时候大小便,看电视、写作、运动、发脾气、吵架,夜里是否睡好,等。 怎样看待动态血压数据测得的血压数据必须与记录的活动情况结合起来分析。有些活动会影响血压。例如在看电视,尤其是比较紧张的电视剧或足球比赛时,血压会升得很高;发脾气、吵架等情绪波动,也会使血压升高;如果晚上睡眠不好,血压就不会降低。从分析中可以得知哪些因素会引起血压升高,有助于病人采取预防措施。 怎样看待动态血压的高值和血压的谷峰值人处在不停的活动中,而且每天遇到的事情、进行的活动,也有可能不一样。血压随着不同的活动在不断变化,有些是正常的变化,有些是不正常的变化。对于不正常的血压高值与低值,要结合记录分析原因。所以要求病人记好日记,以便医生分析。 此外,动态血压监测的仪器,必须经国家有关权威机构批准是合格的,才能在临床应用。不合格的仪器,测量出来的数据就不可靠。病人必须严格遵守医生告知的注意事项,否则也会使监测失败。

动态高血压监测的诊断标准及临床意义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中有何价值? 作者:彭峰,谢良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2-6-4 15:49:00 点击数:57 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通过仪器自动间断性定时测量日常生活状态下血压的一种诊断技术。由于ABPM 克服了诊所血压测量次数较少、观察误差和白大衣效应等局限性,所以能较客观地反映血压的实际水平与波动状况。因此较其它血压监测方法具有很多优点:能够发现白大衣性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24 小时血压变异及晨峰现象等。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疗效评定、预后及对靶器官损害的判断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1动态血压监测的优点和缺点 ABPM 的优点:无观察误差和读数选择偏差;有较多血压读数,可获得24 小时、白昼、夜间和每小时的血压均值,24 小时血压均值有较好的重复性;无白大衣效应和安慰剂效应;可评估短时血压变异、昼夜血压改变和降压治疗后24 小时血压控制状况。 ABPM 的缺点:每次测得的血压读数可能欠准确,尤其在活动时;受睡眠质量的影响;每小时血压均值的重复性较差;费用较高。 2ABPM的诊断标准 2010 年版高血压指南明确指出,24 小时、白天与夜间血压的平均值反映不同时段血压的总体水平,是目前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的主要依据,其诊断标准包括:24 小时≥ 130/80

mmHg,白天≥ 135/85 mmHg,夜间≥120/70 mmHg。

3ABPM在高血压诊断中的应用 3.1甄别白大衣性高血压白大衣性高血压是指日常血压正常,但由于对医院环境和医务人员的警觉反应致使血压升高的现象。在轻型高血压约占20% ~35%,多见于女性、年轻人、体形瘦小以及病程较短、病情较轻的患者。诊断时要注意与高血压患者的白大衣效应(White Coat Effect)区别开来。白大衣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可能属于条件反射。这些患者在规律性出现的应激情况,例如上班工作,并不引起血压升高。有研究显示,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未来进展为持久性高血压的危险为血压正常人群的2倍。目前一般认为这种类型患者并不需要实施积极降压治疗。白大衣性高血压的预后和治疗取决于所伴随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3.2发现隐匿性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是指诊室血压正常,但ABPM 高于正常值,这一类患者又被称为“反白大衣高血压”。约占正常血压者的15% 左右,这类患者表现为对日常生活中的应激状况或运动有较强的升压反应。多见于男性、老年人、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诊所血压在正常高值者。隐匿性高血压患者中在确诊时大部分人已经有微量蛋白尿和左心室肥厚等明显靶器官损害。如果临床上有难以解释的明显靶器官损害,例如鼻出血、眼底出血、心力衰竭,应高度怀疑隐匿性高血压,其诊断主要依靠动态血压监测。对这类患者,应该实施积极降压治疗,尽可能逆转靶器官损害。 3.3了解老年高血压的特殊表现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动脉血管僵硬、顺应性减退、血管压力感受器的调节功能障碍等因素,血压波动性很大,易出现特殊情况,如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白大衣性高血压、饭后低血压以及体位性低血压等。ABPM 既可以早期发现高血压,又可以避免过度治疗引起严重低血压。

血压测量操作评分标准

测血压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姓名:考核教师:得分: 项目内容 总 分 评分标准 得 分 素 质要求着装整洁(衣、帽、鞋),仪表大方, 举止端庄。 5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用物治疗盘,血压计,听诊器,记录本 4 少一件或一件不符合要求扣 1分 操作前准备评估患者,了解病情、体位、基础血压、 治疗用药等。 6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与患者沟通时语言规范,态度和蔼。 4 不符合要求扣2分 洗手,戴口罩。 2 不符合要求扣1分 检查血压计(水银、袖带等),放置合理。 4 不符合要求扣2分 患者为休息后,体位舒适。 2 不符合要求扣1分 操作步骤将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床号、住院号、 姓名,向病人解释(活动后或情绪激动 待休息安静后再测)。 7 一项未核对扣1分 解释不合理扣2~4分 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暴露上臂,放平血 压计,使血压计零点、上臂与心脏处于 同一水平。 6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2分 打开水银开关,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 无褶地缠于上臂中部,下缘距肘窝上2~ 3cm处。 6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2分 松紧适宜,左手食指、中指在肘窝内触 及肱动脉搏动,听诊器头置于肱动脉搏 动处并固定。 6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2分 握住气球,关闭气门,打气至动脉搏动 消失,再升高2~4Kpa(16---32mmHg)。 6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2分慢慢放开气门,速度为(4mmHg/s), 观察刻度,第一音响即为收缩压,音响 消失或变弱为舒张压。 8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2分 取下袖带,排尽余气,关气门螺帽,整 理后放入盒内,将血压计倾斜45度,关 闭水银槽开关助病人恢复体位。 10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3分 操作后帮助病人拉好衣袖、整理床单位、安置 病人,洗手。 6 未整理安置扣1分记录规范,签名清楚。 4 不符合要求扣2分动作准确、节力(操作时间<10min), 体现人文关怀。 4 不符合要求扣2分 理论 提问 目的及注意事项回答全面、正确10 回答不完整扣2-4分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操作规范

动态血压监测技术操作规范 动态血压监测是采用特殊血压测量和记录装置,在一定时间内间隔测量并 24h的血压,以了解不同生理状态下血压的动态变化。 【适应证】 1.确诊可疑的高血压患者。 2.判断“白大衣高血压”和顽固性高血压。 3.捕捉阵发性血压升高,协助鉴别继发性高血压。 4.评价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及指导治疗。 5.血管迷走性晕厥及起搏器综合征。 6.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者。 【禁忌证】 一般无绝对禁忌证,下列情况应暂缓进行: 1.须保持安静休息的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 2.血液系统疾病、严重皮肤疾病、血管疾病、传染病急性期。

3.严重心律失常,如频发早搏、心房颤动(因不易达到准确的自动血压测量)。 【注意事项】 1.佩戴袖带的上臂在自动测量时尽可能保持手臂伸直和静止状态,避免上肢 肌肉收缩。 2.袖带束缚松紧合适,避免上肢大幅度运动导致袖带移位或松脱而使测量数据发生误差,教会患者定时检查调整。 3.睡眠中注意上臂位置,避免躯干受压。 4.监测当天佩戴袖带的肢体应避免抽血等损伤,以免发生淤血或感染。 5.尽量保持日常工作、生活,记录监测日志。 【结果判断】 包括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 1.血压水平正常状态下,白昼血压均值>24h血压均值>夜间血压均值。正常参考值为:白昼血压均值

<135/85mmHg,24h血压均值<130/80mmHg,夜间血压均值<125/75mmHg。 2.血压变异性指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程度的指标,包括短时(30min)血压变异性和长时(24h)血压变异性。 3.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血压呈明显的昼夜波动,夜间2:00~3:00为最低谷,清晨6:00~8:00及午后4:00~6:00达两个高峰,之后渐降至低谷,曲线如长柄勺。如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节律异常,称为非勺形。

动态血压监测(ABPM)简介

泰和医院 动态血压监测(ABPM)简介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病人往往直到发生心、脑、肾的明显损害才就诊,多半丧失了完全治愈的机会。因此早期检测和及时发现高血压,并能早期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医生诊室测血压或患者自测血压不能代表患者整个一天24小时血压,更不能反映血压的波动和变化,及夜间睡眠时的血压和昼夜节律。 一、动态血压监测(ABPM)特点:全程(24小时或48小时),无创伤。 二、动态血压监测(ABPM)重要意义:降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使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并预防高血压的并发症。但降血压治疗需要①全天24小时平稳降压;②保持血压在服药期间始终稳定;③监测重点时段(清晨、非杓型(注:非杓型血压可见于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继发性高血压、肾衰、直立型低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等)、白昼模式);④判断降血压药物疗效的谷/峰比率;⑤确定平滑指数;⑥防治白大衣高血压;⑦判断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适用范围:ABPM可用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顽固难治性高血压、发作性高血压或低血压,血管迷走晕厥、自主神经障碍,评估血压升高严重程度、降压药疗效反应及优选。 无绝对禁忌症,但限制活动(如急性心梗卧床)、皮肤及血液出血性疾病(紫癜)、传染病急性期、严重心律失常(快速房颤)等不宜。 一、为何要用药控制24小时血压。 1、减轻24小时血压负荷值。 2、降低血压变异性,血压变异与预后相关,变异越大,预后越差。 3、恢复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 4、控制清晨血压浪潮,减少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 5、提高对高血压病治疗的疗效,改善病人的预后。 二、使用ABPM注意事项 1、设定时间间隔:一般白班(7:00~22:00)每半个小时一次,夜间(22:00~7:00)每一小时一次。如果需要,也可缩短时间,如白天15分钟,晚上半小时。 2、需在医院住院24小时。病房安静少干扰(避免其他电子设施的干扰),室内通风,温度适宜。 3、每次血压测试时不能打手机或开车等弯曲上肢动作。 4、注意保护记录盒,防止损坏。 5、指导病人日常活动时避免剧烈运动。测血压时病人上臂保持伸展和静止状态。推荐的正常参考值:《中国高血压防止指南2010》建议的正常参考值动态血压SP/DP平均值: 白昼〈135/85mmHg 夜间〈120/70mmHg 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mmHg〉

有创血压监测的操作流程评分标准

有创血压监测的操作流程评分标准(2013.07 修订) 项目评分标准分值扣分内容扣分得分目的(分)持续,动态监测动脉血压变化,根据动脉波形变化判断心肌收缩能力评估(分)1)评估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2)评估动脉穿刺途径:首选桡动脉,其次为足背动脉,股动脉,肱动脉及腋动脉。3)评估掌弓侧支循环(Allen's 试验法)。准备(分)核对医嘱,洗手 戴口罩,检查无菌物品的有效期及无菌状态,携物品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向患者解释有创动脉监测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流程(分)穿刺置管:术者左手中指摸及桡动脉搏动,示指在其远端轻轻牵拉,穿刺点在搏动最明显处远端约0.5 厘米。套管针与皮肤呈30 ° 穿刺,成功后将套管针放低,与皮肤呈10°,再将其向前推进 2 毫米,用手固定针芯,将外套管送入桡动脉内并推至所需深度,拔出针芯,置管成功。连接压力套装:将肝素盐水装入压力袋中,压力袋充气至300mmHg. 应用无菌技术将压力传导组与肝素盐水连接。压力传导组排气,应用无菌技术连接动脉导管。安装压力模块,将压力模块与压力传导组相连。传感器校零:按压快速冲洗阀,肝素盐水冲洗动脉导管,保持导管通畅。固定:固定压力换能器,平患者右心房水平(即平患者的腋中线水平),并随患者体位变化而改变。调节:调节压力模块,调节测压装置三通,关闭患者端,改与大气相通,选择模块传感器校零,监护仪上ABP 检测波形为直线,数值为“ 0”。测量:测量ABP 的数值:关闭与大气相通端三通,接通患者端三通,监护仪出现数值与波形,读取数值。设定:设定报警线,安置患者,整理床单位,核对医嘱并处理用物。记录:洗手,记录。注意事项(分)护理要点:1)预防局部出血和血肿,穿刺损伤,应用抗凝药物,拔管后处理不当均可引起穿刺处出血。2)防止远端肢体缺血,桡动脉做Allen ' s 试验法,穿刺动作轻柔准确,避免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壁损伤,密切观察术侧远端手指的颜色与温度。3)预防形成血栓,每次经动脉导管取 血或回血 时,应立即用肝素盐水进行快速冲洗,以防凝血。4)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穿刺部位每24 小时用碘剂消毒及更换敷料一次,并用无菌敷料覆盖,防止污染。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为72—96小时,不应超过7 天,留置期间严密监测穿刺点局部变化,如局部出现 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应立即拔除导管。评价(分)总分累计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临床意义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简介 心电图室新进英国牛津动态血压分析系统一套,可以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用药前、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是高血压病临床诊断、用药指导及疗效评估的重要手段。该检查项目收费标准:100元/人次,其临床意义如下: 一.明确高血压的诊断 由于血压波动,偶测血压值对高血压患者较易漏诊,而动态血压动态监测有助于及早发现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一过性血压升高者。 二.鉴别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与正常人相似, 98.5%的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大于 15mmHg,而继发性高血压66%的患者无明显昼夜节律变化,如嗜铬细胞瘤、糖尿病、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肾移植术后患者血压夜间升高,无昼夜节律变化。 三.判断高血压病情程度 动态血压参数和高血压的病情程度均有很好的相关性。血压水平持续较高、日夜节律减小或消失、血压变异性较大、血压负荷增高等,提示高血压并发症的存在、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大,而且呈正相关。24小时血压均值<120mmHg/80mmHg者很少有并发症,而>160mmHg/100mmHg者则出现并发症。血压负荷>40%,是高血压心、脑受累的警报。 四.评估高血压的预后 1.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 24h平均收缩压增高是导致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重要因素。昼夜节律消失,夜间血压降幅越小,左心室肥厚程度越重。 2.动态血压与心肌缺血 与“勺型”血压患者相比,“非勺型”血压患者更易出现心肌缺血,尤其是清晨血压升高的患者,心源性猝死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更高。 3.动态血压与肾脏损害 “非勺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白蛋白的排泄率均高于“勺型”血压患者,是肾功能受损的早期表现,动态血压监测血压水平越高,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白蛋白的排泄率越高。 4.动态血压与脑卒中 血压越高,脑卒中发生率越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脑卒中。 五.指导及评价降压治疗 动态血压监测能反映24小时患者真实血压变化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医生更全面的掌握病情进行合理治疗。目前常用的指标有: 1.血压水平(平均值、最高值) 2.血压负荷 3.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增高比率 4.血压昼夜节律 门诊二楼心电图电话:6090876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