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资源调查评价

水资源调查评价

第三章水资源调查评价

第一节水资源分区及评价方法

一、水资源分区

1. 水资源分区目的

水资源分区是水资源量计算和供需平衡分析的地域单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受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工农业布局、市镇开展、水资源特点以及水利工程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为了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和治理水环境,既反映各地区的特点,又探索共同的规律,展望同类型地区的开发前景,需要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展合理的分区。按分区进展水资源供需分析,提醒其供需矛盾,提出解决不同类型供需矛盾的相应措施。

2. 水资源分区的原那么

(1)照顾流域、水系和供水工程供水系统的完整性。

(2) 分区要表达自然地理条件的相似性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的类似性。

(3) 尽可能保持行政区的完整性,以利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调配和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

(4) 考虑已建、在建水利工程和主要水文站的控制作用,有利于进展分区水资源量计算和供需平衡分析。

(5) 本次划分水资源调查评价按?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划分区手册?和有关规定执行。

3. 水资源分区

根据上述目的、原那么和温岭市的实际情况,本次水资源综合规划将温岭市划分为二个水资源分区,即温黄平原区(Ⅰ)和玉环区(Ⅱ)。详见附图水资源分区图。

Ⅰ分区为温黄平原区:位于温岭市北、中、东部区域,该区地势西部高,主要为山丘;中东部低而平坦,河网密布,土地肥沃,为温黄平原的主要产粮区。围包括太平、城东、城西、城北、横峰五个街道,泽国、大溪、松门、箬横、新河、石塘、滨海、石桥头、温峤〔约占60%〕九个镇。土地面积737.0Km2,耕地面积47.44万亩,其中水田40.19万亩,旱地7.2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9.8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4.1%。该区是金清水系的主区域,无大型骨干蓄水工程,旱涝灾害较频繁,是防旱防涝的重点。

Ⅱ分区为玉环区:位于温岭市西南部低山丘陵区域,该区地貌属沿海山区和小平原。围包括城南、坞根、温峤〔约占40%〕三个镇。土地面积188.8 Km2。耕地面积7.6万亩,

其中水田3.16万亩,旱地4.4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2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8.4%。该区蓄水工程小而分散,抗旱能力低,易发生旱灾。

二、评价原理和方法

1.评价原理

某一区域的水平衡计算中,对多年平均值而言,一般只计及降水、蒸发和河川径流,而不计及地下水。其主要原因在于地下水在地表层中的储量虽然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但多年平均而言是一个常值,因此在多年平均的水量平衡中,就不计算地下水储量的变化,可用以下水量平衡方程表示。

对于某一个而言P i=R i+E i±ΔW gi (1)

对于多年平均情况,由于Σ±ΔW gi≈0,那么

P=R+E (2)

式中P i、R i、E i和ΔW gi分别代表某一年的降水、径流、蒸发和地下水储量变化,P、R和E代表降水、径流和蒸发的多年平均值。

但是当地下水资源开场被采用后,地下水的消耗不限于通过潜水蒸发、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也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量,因此就不能用上述简单的水量平衡方程计算。地下水位的下降同时引起潜水蒸发的减少,也引起地下水对河流补给的减少,也会引起地表水体入渗量的增加,因此,进一步将〔2〕式分解为:

P=R s+R g+E s+E g+U g (3)

式中下标s代表地表水、下标g代表地下水、U代表地下潜流量。由于在天然情况下,地下水降水入渗补给量P r是河川基流量R g,和地下潜流U g之和即:

P r=R g+E g+U g (4)

一个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多年平均降雨量减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即:

W=P-E s (5)

将〔3〕式代入得W=R s+R g+E g+U g (6)

将〔4〕式代入得W=R s+P r (7)

因R s=R-R g,代入〔7〕后得水资源总量计算通式

W=R+P r-R g (8)

式中:W为水资源总量,R为河川径流量,P r为降水入渗补给量〔山丘区地下水总排泄量代替〕,R g为河川基流量〔平原区为降水入渗补给量形成的河道排泄量〕,水平衡框图如图3-1。

图3-1 区域水平衡计算框图

2.评价方法

根据多年平均情况的水量平衡方程式P=R+E中,降水和径流可以通过雨量站、水文站直接观测获得,而陆面蒸发E只能用多年平均降雨量与多年平均径流量之差间接求得。由于陆面蒸散发受气候和下垫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其空间变化相对降雨、径流而言更为均匀。因此,在水资源评价时,往往先勾绘多年平均陆面蒸散发量等值线,再将多年平均降雨量等值线与多年平均陆面蒸散发等值叠加相减,求得同一地点的径流深后,再勾绘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再利用泰森多边形法求得各分区河川径流量。

地下水资源量是根据总补给量等于总排泄量的水均衡原理求得。在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通过计算排泄量代替,其排泄量即主要为水文站实测径流中的基流量局部,通过分割流量过程线的方法推求。而平原地区那么通过计算总补给量的方法求得。其主要补给

量包括水稻田生长期降水、灌溉入渗补给量;水稻田旱作期降水入渗补给量和旱地降水、灌溉入渗补给量。

给定区域的水资源量就是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山丘区用地下总排泄量代替〕之和。

水质评价包括地表水水质和地下水水质。地表水水质评价是以2002年为基准年进展现状评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水质监测控制站进展水质变化趋势评价,以及水功能区达标情况评价。地下水质评价的对象为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以及进展了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评价的山丘区浅层地下水,评价的容包括地下水化学分类、地下水水质现状、近期地下水质变化趋势及地下水污染分析。

第二节降水

一、根本资料

温岭境现有大溪、泽国、金清闸、温岭、松门5个雨量站,大溪雨量站建于1960年;泽国雨量站建于1956年;金清闸雨量站建于1931年;温岭雨量站建于1933年;松门雨量站建于1957年;雨量站的资料,都具有较长系列的水文资料。详细资料见表3-1。表3-1 温岭市雨量测站概况表

根据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细那么,在对水资源量进展计算之前,先将各站降雨资料进展整理,统一取1956~2000年。面雨量计算,用泰森多边形法和面积加权的方法计算1956~2000年逐年水资源分区平均面降雨量。全市1956~2000年系列平均降雨量等值线图详见附图。

二、水汽来源与降水成因

温岭市地处东亚副热带季风区,水汽来源与输送主要是南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季风暖湿气流。由于地形和所处的地理位置,春夏季节南北冷暖气流交绥频繁,常有大雨、暴雨发生。

春季是冬夏季风转变的季节,太阳辐射逐渐加强,极地大陆性气团开场衰退,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日益旺盛,盛吹东南风,气旋活动频繁,常形成锋面降雨,称为“春雨〞。春末夏初,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入和北方冷空气相对峙,冷暖空气交锋常形成大面积锋面雨,并产生气旋波,缓慢东移出海,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俗称“梅雨〞,梅雨期是该市主要雨季。盛夏时,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全省,天气晴热,局部地区多雷阵雨。此外还受台风雨的影响,秋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减弱,而北方冷空气加强南下,由于受到地形影响,极锋有时呈半静止状态,形成连日不断的阴雨,在九、十月间产生一些强度不大,历时较长的秋季降水。

温岭还受另一个天气系统——台风的影响。台风是发生于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的热带气旋。5~10月温岭为台风影响期,受台风影响或者登陆时,常伴随大暴雨,如遇冷空气入侵,那么加大暴雨,易酿成洪涝灾害。冬季盛吹偏北风,在极地大陆性气团控制下,冷而枯燥,以晴冷为主,冷空气以爆发形式南下,强度大者称寒潮,寒潮冷锋常形成温岭雨雹天气。

三、降水的年际变化

根据温岭实测年降水量资料分析说明,降水量年际间存在明显的多雨期和少雨期,一般在8年左右,各站历年降水量系列存在一定的趋势变化,1956~1979年与1956~2000年系列比拟,各雨量站降雨量呈增加趋势;经分析各站短系列统计参数和长系列统计参数的代表性比拟,以1956~2000年长系列为最好。

温岭年平均降水量1609.4mm〔1956~2000年〕,年最大降水量2514.9mm〔1990 年〕,年最小降水量1050.6mm〔1979年〕;比值2.39。年最小降水量松门站〔1986年〕仅为853.4mm。年差比可达3倍以上。温岭市平均年降雨量详见表3—2。

四、降水的年分配

温岭降水空间分布,西北部大于东南沿海,山丘区大于平原区。降水的年分配受季风进退迟早,台风活动影响,分配很不均匀。70%左右集中在汛期,以八月为最大,多年平均达221.lmm,以十二月为最小,多年平均为50.9mm。按降水成因划分,属台风雨主控区。降水在年呈双峰型,第一个雨峰常出现在5~6月,主要受春雨和梅雨影响。

第二个雨峰出现在8~9月份,主要由台风雨形成。两个雨峰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百分率相当,均为26%左右。多年平均最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一般在50%左右,一般出现在6~9月。在台风雨主控区,如遇台风影响少,或“空梅〞年份降雨亦会出现单峰。

表3-2 温岭市各年平均降雨量表单位:mm

对温岭市年平均降雨量进展排频统计计算,结果见表3-3。

表3-3 温岭市年平均降雨量频率表X=1609.4mm , C V=0.20,C S/C V=2.0

第三节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

蒸发能力是指充分供水条件下的陆面蒸发量,可近似用E601型蒸发皿观测的水面蒸发量代替。据温岭市1965~2002年的蒸发资料,温岭市蒸发空间分布恰与降水相反,随地形高度的增加及随向陆风力的减小而减小,东部沿海平原大,西北部及山丘区小。蒸发时间分布与季节月份气温上下密切相关,夏季大,冬季小。最大为七月〔气温最高〕,多年平均蒸发量达131.5mm,多于降水量〔130.0mm〕,最小为二月,多年平均蒸发量为38.9mm,年际变化也较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922.5mm,温岭站最大年〔1959年〕蒸发量达1512.3mm,最小年〔1952年〕仅697.5mm,年差比达2.2倍。历年蒸发量见表3-4。表3-4 温岭市历年蒸发量表单位:mm

干旱指数为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是反映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干旱指数越大表示气候越干旱,干旱指数越小,表示气候越湿润。东部沿海区由于降水量偏小使得干旱指数略大,为相对干旱区;西南和西北部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较大,干旱指数略小,为相对湿润区。

本地干旱从时空上分,主要有夏旱、秋旱和冬旱,春旱比拟稀少;夏旱、秋旱和冬旱三者组合情况更少,而夏旱连秋旱出现较为频繁。从旱情发生的年时间看,在7月初干旱露头,当7月受副高控制后,加上8、9月份连续出现高温少雨,那么全市出现重旱,如1967年。进入二十一世纪,温岭的社会需水格局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除维持传统的大量农业灌溉耗水外。由于经济迅速开展工业供水猛增,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生活用水也迅速俱增,兼之水污染造成可用水的减少,使温岭用水问题显得日渐突出。通过计算,温岭市多年平均〔1965-2002〕干旱指数为0.58,略比全省0.54高。分析干旱指数偏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受海洋性气候影响,降雨量较少;二是沿海风大,蒸发量大。

第四节河流泥沙

河流泥沙是反映一个地区水、土流失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河川径流特性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暴雨冲刷表土,导致泥沙,随地表径流排入河流,并随水流向下游排泄。在河流中的泥沙运动形式有两种,一是颗粒较粗的泥沙〔包括浮石〕在水流的推动下沿河底移动,称为“推移质〞泥沙;另一种是颗粒细的泥沙、悬浮于水中,被水携带着往下运动,称为“悬移质〞泥沙。由于推移质泥沙的测验难度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全省也很少开展这方面的测验工作,无这方面的系统资料。本节所指的泥沙指江河中的悬移质泥沙,含沙量和输沙量均未包括推移质泥沙。由于温岭市没有实测的泥沙资料,所以只能从各河段的淤积情况来定性的估计河流的含沙情况。

省河流中的悬移质含沙量较小。据统计市各河流泥沙含量多年均值均低于0.2kg/m3。河口地区受海域来沙影响,其悬移质含沙量远大于河口以上地区。含沙量的季节变化与降雨径流季节变化、暴雨强度大小、土壤植被密切相关。汛期含沙量较大,枯季含沙量较小。

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减小的原因除水库工程建成截留局部泥沙原因外,各地植被条件的改善有直接关系。全省河流主要控制站不同统计期平均含沙量、输沙量,同样显示1956~1979年间年平均含沙量要大于1956~2000年间平均含沙量,而以1980~2000年间平均含沙量为最小。温岭市主要河道情况具体见表3-5。

表3-5 温岭市境主要河道情况表

从表3-5可以看出,温岭市各河段的平均水深相差较大,它反映出不同河段有不同程度的泥沙淤积情况,周围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有待加强,河道疏浚整治工作需进一步落实。

第五节径流量计算

统一采用省多年平均径流深等值线图,利用网格法求各计算分区平均径流深。温岭市多年平均径流深为879.9mm,以陆地总面积925.8Km2计算,径流量为8.146亿m3。丰水年和特殊干旱年份径流量差异较大,年际分配很不均匀。各分区不同保证率的径流量计算成果见表3-6。

表3-6 温岭市不同保证率径流量分析成果表

第六节地表水资源量分析

地表水资源量通常是指当地河川径流量,它包括河川基流量〔为地下水资源量的一局部〕。通过蓄满产流模型,温岭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8.146亿m3,按2002年全市人口117.00万人〔常住人口〕,人均地表水资源量为696 m3,远低于全省人均水资源量水平。就温岭市空间分布而言,温黄平原区水资源量较少,玉环区人均水资源量较为充分,见表3-7。

地表水资源来源于大气降水,其时空分布特点与降雨时空分布根本一致,即年际变化大,最大径流量与最小径流量的比值为3~4倍。年径流分布主要集中在5~9月,其间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75%。山区径流量大于平原,西南部大于东部沿海。

第七节地下水资源量分析

一、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包括浅层和深层地下水资源量。浅层地下水靠降雨和河川径流补给,水体循环较快。深层地下水贮量有限,水体循环缓慢。地下水资源量受地质、地貌条件控制,分布极不均匀。地下水资源量主要包括天然资源量、灌溉回归补给量、侧向补给量。

根据?省温岭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2001年5月〕统计,温岭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3633.13万m3。温岭市不同保证率地下水天然资源量见表3-8,现状地下井情况见表3-9。

表3-8 温岭市不同保证率地下水天然资源量计算成果表

表3-9 温岭市现状地下井情况统计表

二、地下水可开采量

地下水可开采量是指在经济合理的开采条件下,不发生因开采而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有保证的、

可供开采的地下水量。根据?省温岭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报告?计算,全市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4004.85万m3/年,不同保证率下的地下水可开采量见表3-10。

表3-10 温岭市可开采地下水资源量统计表

第八节水资源总量分析

一、水资源总量计算

一定区域的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雨入渗补给量之和。

水资源总量等于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和再减去两者的重复计算量。计算公式如下:

W总=W地表+W地下-W重复

式中:W总—水资源总量〔万m3/年〕;

W地表—地表水资源量〔万m3/年〕;

W地下—地下水资源量〔万m3/年〕;

W重复—重复量〔万m3/年〕。

从前两节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温岭的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都比拟匮乏,全市多年平均总水资源量为85743万m3,具体见表3-11。

表3-11 温岭市多年平均总水资源量统计表

二、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

在水资源量的分析计算中,可利用量的概念是指从可持续开展的原那么出发,扣除维持生态环境需水量和水资源总量中局部不能或难以控制的水资源量后,人类可获得的最大水量。

按照水总研[2004]8号文件?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方法〔试行〕?的通知中的方法,南方地区一般取多年平均径流量的20%~30%作为河流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因此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按照多年平均径流量的20%估算。这局部水量主要用于维持河道根本功能需要、河道冲淤、水生物保护等。河道生态需水量主要包括航运、水利发电、旅游、水产养殖等用水。河道生产用水一般不消耗水量,可以“一水多用〞,但应通过在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综合考虑,假设超过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那么应与河道外需水量统筹协调。

本次规划中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计算,采取河川径流可利用量与浅层地下水水资源可开采量相加再扣除河川径流可利用量与浅层地下水水资源可开采量两者之间的重复计算量的方法估算。具体见表3-12。

表3-12 温岭市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表单位:万m3

分区河川径流量河川径流

可利用量

地下水可

开采量

重复利用量可利用总量

可利用率

〔%〕

Ⅰ区64132 25653 3240 655 28238 41.3 Ⅱ区17327 6064 765 42 6787 39.2 全市合计81459 31717 4005 697 35025 40.8

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

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而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则是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工程专家和国家专业建造师的角度出发,综合经验和专业性,介绍水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方法。 水资源调查是指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科学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首先,进行水资源调查需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范围。调查目的可以是为了了解当地的水资源情况,为水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依据,或为解决当前水资源问题提供有效的措施。调查范围则应包括地下水、地表水、河流和湖泊等各个方面,以及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的水资源变化。在进行调查之前,还应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明确调查内容和方法,确保调查的全面和准确。 其次,水资源调查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其中,地球物理勘探和水文地质方法是常用的调查手段之一。地球物理勘探通过测量不同层次的地层性质,来确定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储量。水文地质方法则通过观测水文地质现象和收集地下水样本,来确定地下水的质量和可利用性。此外,还可以运用遥感技术、数字地形分析和地下水模型等方法,进一步提高调查的精度和效率。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全面了解水资源的状况和分布情况,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水资源评价是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进行评估和定量分析。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水资源的数量、质量、

分布、供需状况、水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水资源评价的方法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评价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 价和定量评价两种。定性评价主要依靠专家经验和判断,通过对各种 因素的综合分析,来评估水资源的状况和可利用性。而定量评价则更 加科学和精确,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来定量分析水资源的 供需平衡、水质状况和水资源的脆弱性等指标。定量评价还可以考虑 不同情景下的水资源利用规划和管理策略,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为了提高水资源调查与评价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不断加强 技术研发和人员培训。在技术研发方面,可以开展新的调查方法和评 价模型的研究,提高调查和评价的精度和效率。在人员培训方面,可 以加强水资源调查与评价的专业培训,提高工程专家和建造师的水资 源调查与评价能力。同时,要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整合不同领域 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以提高水资源调查与评价的综合性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的重 要手段。在调查过程中,需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范围,并采用多种方法 和技术,确保调查的全面和准确。在评价过程中,可以运用定性和定 量评价方法,综合考虑各种指标和情景,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人员培训,可以提高水资源调查与评价的能 力和水平。只有通过科学的调查和评价,才能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有关水资源的调研报告5篇

有关水资源的调研报告5篇 有关水资源的调研报告【篇1】 一.水资源的现状 世界水资源现状: 地球表面的`70%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2.5%,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为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严重不足。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23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

调查水资源的调查报告6篇

调查水资源的调查报告 6 篇调查水资源的调查报告篇 1 一、我区的水资源现状 水资源的状况,或者说水资源对环境的承载力可以用两个方面的指标来反映。一是水量状况,二是水质状况。通过调查了解,我区的水资源状况是这样的:水资源总量、水质状况总体均呈下降趋势。 1.水资源总量年均趋少 降雨量偏少,水资源总量逐年减少,这是近半个世纪来全球气候演变的趋势,我区亦然。水资源量趋少可以通过两项指标来大概反映:一是河道径流量和可利用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减少首先表现在河道径流量的变少。我区河流几乎都是澧水水系的源头,因而无过境水量。本行政区域内所产生的降水量,除去蒸发量和流出水资源量外,即为我区水资源总量。我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 2.0 亿立方米,现状水平年约为 1.6 亿立方米,下降了 18.7%。经调查,索溪河多年平均流量为 2.88m3/s,而现在每到枯水季节,索溪水库一旦不放水,索溪河基本上是干河一条。黄龙洞断面最枯流量仅为 0.19 m3/s。其次,可用水资源量不足,尤其是环境生态用水量严重不足。物体与环境两者相结合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综合体的总体系统中,为防治水污染,改善水质、美化环境,促进具环境属性水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促进国家水安全、生态安全及生态保障体系的建立,并为不断满足广大人类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和社会化高福利公共用水而协调自然生态平衡与发展所需用水,称为“环境生态用水”。不容置疑,其中部分用水与农业用水、城市用水、特种用水是相互交叉利用的。在我国长期供用水制度中,形成工业、农业、生活传统的供用水制度,唯独环境生态用水没有列入我国的用水制度。环境生态用水是保障人民生活与健康质量的不断提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用水。武陵源区作为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从理论角度来说,生态用水至少要达到占总用水量的 20%,但我区生态用水占不到 10%。就拿索溪河来说,河道用于维系水生态环境的必需水量都不能得到基本的满足,干旱少雨季节,河道断流可以说是常见现象,更谈不上河道景观用水,由此造成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鱼虾等水生生物几乎绝迹。更有甚者,近几年来,上游的金鞭溪径流量也逐渐减少,几近断流,令人揪心。 2.饮用水源地单一,缺乏饮水安全保障 城区饮用水源主要靠索溪水库保障,这种单一的供水水源模式为饮水安全埋下隐患,一旦发生不可预见的水源安全事故,城区供水将完全中断,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考虑筹建后备水源建设问题。 3.水质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 根据已进行过的水质检测情况表明,我区水质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水污染的主要是生活污染,不仅地表水如此,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也是一样,如军地坪城区,通过水样分析,其大肠菌群数量至少要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 100 倍以

地下水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方法研究

地下水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方法研究 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发展中重要的水资源。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需要对其进行调查和评价,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将探讨地下水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方法。 一、地下水资源的调查方法 1. 地下水位观测法 地下水位观测法是最常用的地下水调查方法之一。通过在一定区域内布设地下水位观测井,定期观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以及地下水补给和补出情况。 2. 地下水泉眼调查法 地下水泉眼调查法主要用于寻找地下水的出露点,通过调查地下水泉眼的分布和水质状况,可以初步了解地下水资源的潜在储量和质量。 3. 地球物理勘探法 地球物理勘探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下电磁场、重力场和地震波传播等数据,来推断地下水分布和水层特征的方法。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电法、磁法、重力法和地震法等。 4.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航空平台上的遥感传感器获取地表特征和地形数据,进而推断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含量。常用的遥感技术包括热红外遥感、多光谱遥感和合成孔径雷达遥感等。 二、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方法

1. 地下水的水质评价 地下水的水质评价是对地下水中溶解性物质、微生物和有机物等指标进行检测 和分析,以评估地下水是否适合用于饮用、灌溉和工业用水等目的。常用的水质评价方法包括酸碱度检测、重金属含量分析和微生物数量测试等。 2. 地下水资源的储量评价 地下水资源的储量评价是对地下水储量进行估算和评估。常用的方法包括水量 平衡法、井水位变化法和数学模型模拟法等。这些方法通过分析地下水的补给、补出和补量等因素,来估计地下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3. 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评价 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评价是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 原则的评估。评价的指标包括水量平衡、水质变化和环境影响等因素。通过评价这些指标,可以对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性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建议。 结论 地下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是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的基础。通过地下水位观测、地下水泉眼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和遥感技术等方法,可以获得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特征信息。同时,通过水质评价、储量评价和可持续性评价等方法,可以对地下水资源的质量、数量和可持续性进行评估。这些调查和评价结果将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

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而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工作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水资源调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水资源调查工作是指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和监测的工作。其目的是获取准确的水资源数据,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1. 水资源数量调查:通过对水源地、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进行测量和监测,获取水资源的总量和分布情况。方法包括地面观测、遥感技术和水文测验等。 2. 水资源质量调查:对水体的水质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估水体的污染状况和净化能力。采样分析、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测试是常用的调查方法。 3. 水资源利用状况调查:对水的开发利用进行调查和评估,包括用水量、用途、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和现场测量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二、水资源评价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水资源评价工作是对水资源的价值和可持续利用能力进行评估和分析的工作。其目的是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1. 水资源价值评价:通过对水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评估,确定水资源的综合价值。常用方法包括货币评估法、替代费用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法等。 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评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能力,包括水资源的更新速度、保护措施和适度利用等。综合应用水量平衡分析、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价。 3. 水资源环境评价:对水资源利用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水体污染、生态破坏和土地沙漠化等方面的内容。采用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系统评估等方法进行综合评定。 三、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对于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1. 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数据为政府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定应对策略提供基础,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为水资源规划和布局提供参考。调查和评价工作能够揭示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利用现状,为区域内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合理布局提供可行性依据。 3. 为水资源保护和治理提供依据。通过对水资源的质量和污染状况进行评价,能够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的调查报告3篇

水资源的调查报告3篇 一、调查背景 最近,我国的西南地区又闹干旱了,不要说种庄稼,就是人喝的水都难以保证。我总觉得不可想象,水不是地球上最多的东西吗?大江、大河、大湖、大海不是有那么多吗?怎么会缺水呢! 后来,我上网查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我才明白: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8万亿亿升。这个数量似乎能满足全球人口对水资源的需求,但实际情况并不令人乐观。现存水储备的99%是不宜人类利用的海水和极地冰,其余1%还大都在800米以下的地层,人们生存所依赖的河流湖泊的水仅占总量的0。01%。世界上已有18个国家的人均可再生水资源拥有量不到1000立方米。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一项报告表明,世界上有34亿人口平均每年只能得到50升水,这标志着人类正面临着淡水短缺的危机。 我们家乡地处黄河之滨,水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是大部分水都是海水,而海水是咸的,是不能直接饮用的,我们日常饮用的大部分淡水都分布在地球上寒冷的南、北两极和终年积雪的高山上,这样淡水资源就所剩无几了,而且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缺水的地方实在很多。因此,流到我们家乡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更是稀少。随着家乡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河流、湖泊正面临着越来越多污染的威胁。水的危机,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二、调查目的 (一)、让我们了解家乡水污染的现状,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二)、让同学们知道水污染的危害,使同学们都来关心、保护家乡的水资源。 (三)、培养同学们热爱自己美好的家乡,热爱社会,热爱大自然,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四)、提高同学们深入社会、关心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三、调查过程 (一)、调查时间:20**年**月20日 (二)、调查地点:**境内的响坎河、中山河流域 (三)、调查方法:询问长辈、实地考察 (四)、调查组成员: 领队:*** 组长:*** 成员:************* 四、调查结果 十年前: 水的颜色:无色;水的用途:生活用水、农业用水;河道大小:一般大小;水上漂浮物:水草等水生植物。 现在: 水的颜色:大部分呈现黑色;水的用途:生活用水、农业用水、

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

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 引言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对于科学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进行评价,分析其方法和结果,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便更好地指导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调查方法 第二次水资源调查采用了综合的调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采样:根据统计学方法,选取了一定数量和代表性的观测点进行水样采集,以获取真实、准确的水质信息。 •分析:对采集到的水样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室分析,包括水质指标的测定、污染物的检测等,以确定水质的状况和污染源。 •地面观测:通过对水域的现场观测,包括水位、流量、温度等参数的测量,以了解水资源的量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对水体进行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分析,以获得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 综合上述方法,第二次水资源调查得到了较为全面、客观的水资源信息。

调查结果 第二次水资源调查得到了众多有价值的调查结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水质状况评价 经过实验室分析,调查发现,调查区域的水质总体上相对良好。大部分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但也存在少数地区有轻微污染的情况。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 水资源量评价 通过地面观测和遥感监测,调查发现,调查区域的水资源总体上丰富。水位和流量相对稳定,但仍存在部分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情况,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 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还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调查发现,调查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相对合理,但仍存在水资源超采和浪费的问题。建议加强水资源利用的管理和规划,推广节水措施。 改进措施 基于第二次水资源调查的结果,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减少水质污染 风险。

水资源调查与评估方案

水资源调查与评估方案 1. 引言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进行水资源调查与评估是必不可 少的。本文将介绍一个综合性的水资源调查与评估方案,旨在提供可 行性的解决方案,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调查目的与范围 2.1 调查目的 本次水资源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研究区域的水资源现状、分布特点、利用状况以及潜在的问题与挑战,为未来的水资源管理提 供科学依据。 2.2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将覆盖研究区域的地表水、地下水、雨水收集和再利 用等方面。并对水资源的水质、水量、消耗状况、用途等进行详尽调查。 3. 调查方法与步骤 3.1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将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抽样调查、数据分 析和模型模拟等。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全面获取水资源的相 关数据,并准确评估水资源的供需状况。

3.2 调查步骤 步骤一:确定调查区域和边界,绘制调查范围图,并进行现场 实地勘察。 步骤二:收集相关的水资源数据,包括水质监测数据、流量数据、用水数据等。 步骤三: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建立水资源评估模型,并预 测未来可能的供需情况。 步骤四: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水资源管理措施和准 备应对紧急情况的预案。 步骤五:编写调查报告,并向有关部门和决策者传达调查结果 和建议。 4. 预计成果与应用 4.1 预计成果 通过对水资源的调查与评估,预计可以获得研究区域水资源的 详细情况和潜在问题,包括水量、水质、供需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等。 4.2 应用 本次调查的成果将被广泛应用于水资源管理和决策制定中,为 制定国家水资源政策、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 可为相关企业和个人提供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参考,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水利部工作人员在水资源调查与评价中的方法与技巧分享

水利部工作人员在水资源调查与评价中的方 法与技巧分享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对其合理利用和保护至关重要。水利部作为负责水资源管理和调配的机构,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在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中,水利部工作人员运用一系列方法与技巧,以确保准确性和全面性。本文将分享水利部工作人员在水资源调查与评价中所采用的方法与技巧。 一、调查方法与技巧 1. 案头研究法 案头研究法是调查前的重要步骤,水利部工作人员通过收集与水资源有关的文献资料、统计数据等,对当地水资源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这种方法能够提供一定的初步了解和背景知识,为后续的实地调查提供基础。 2. 实地调查法 实地调查是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水利部工作人员利用实地考察的方式,对水资源进行全面的勘察和测量。他们会选择合适的时机、地点和设备,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进行实地调查时,水利部工作人员会注意以下几点技巧: - 定点测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点进行测量,以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 多手段并用:利用多种测量手段,如航空遥感、卫星影像、地面观测等相结合,以获得全面的数据。 - 团队合作:水利部工作人员通常是一个调查团队,团队成员之间密切合作,互相协调,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数据分析法 数据分析是水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关键环节之一。水利部工作人员运用专业的统计方法和软件工具,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比较、趋势分析和空间分布等方面的研究,他们能够得出准确的结论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二、技巧与经验分享 1. 充分了解研究对象 在进行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之前,水利部工作人员会对研究对象进行详尽的了解,包括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质特征等。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和技术,确保准确性和实用性。 2. 系统规划与综合利用 水利部工作人员会将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纳入整体规划,将所获得的数据与其他相关数据进行整合与利用。他们会与其他部门和机构合作,共同推进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以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不断创新与学习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内容及标准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内容及标准 一、引言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是指对水文水资源的现状、分布、利用状况以 及潜力进行调查和评价。这项工作对于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保护 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相应的资质内容和标准,本文将对其进行探讨。 二、资质内容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知识和理论:具备相关的水文水资源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 了解水文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 2.技术能力:掌握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的技术方法和操作流程,包 括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建模等。 3.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具备处理和分析水文水资源数据的能力, 熟练运用相关的统计和计算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报告撰写能力:能够准确、清晰地撰写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包括数据分析、评价结果和建议等内容。 5.项目管理能力:具备组织和管理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项目的能力,能够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协调各个参与方,并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标准制定

为确保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性,需要根据已有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制定相应的标准。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标准内容: 1.数据采集标准:规定了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中所需采集数据的类型、来源和采集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数据处理和分析标准:明确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包括数据清洗、插值、空间分析等,保证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评价指标标准:确定了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中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包括水量、质量、分布、利用潜力等指标,以便进行系统的评估和比较分析。 4.报告编写标准:规定了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的格式、内容和撰写要求,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5.项目管理标准:制定了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项目的管理流程和要求,包括项目组织结构、责任分工、进度安排等,以确保项目的高效运行。 四、总结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是确保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必要工作。为了提高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相应的资质内容和标准。本文对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内容及标准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工作有所帮助。

水资源调查评价培训教材

水资源调查评价培训教材 —、水资源概况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也日益严重。因此,开展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水资源,对于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资源分布与特征 根据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一般来说,南方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而北方地区则相对较少。此外,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也各有特点,城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而农村地区的水资源则相对较为丰富。 三、水资源量评价 水资源量评价是水资源调查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区域内的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等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可以得出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量和可利用量。同时,结合当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可以对当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估。 四、水资源质量评价 水资源质量评价是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水体的理化指标、生物指标、毒理学指标等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得出水体的水质状况和污染程度。同时,结合当地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情

况,可以提出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措施。 五、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水资源浪费、水污染、水生态破坏等。因此,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六、水资源管理策略 为了保护和管理好水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策略。例如,制定完善的水资源法律法规、加强水资源监测和统计、推广节水技术和设施等。同时,还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七、水资源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水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例如,加强水污染治理、推广水生态保护技术、加强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等。同时,还需要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八、水资源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国的水资源需求将继续增加。因此,需要加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未来,我国的水资源发展将更加注重节水、环保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问题研究和应用实践。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先进的水资源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 九、案例分析与头设架作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水资源调查评价的知识和方法实际操作

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方案

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方案 1.引言 1.1 概述 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背景和重要性的介绍。 首先,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水资源状况,科学合理地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措施,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应运而生。该工作旨在全面掌握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情况,为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有利于了解我国各地的水资源分布和差异,有助于合理规划和利用水资源。其次,通过对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同时,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还可以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持,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是对我国水资源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和管理的重要举措。通过该工作的开展,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水资源状况,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1.2 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 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该工作方案的背景、目的和本文的结构安排。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背景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描述和分析。 具体而言,背景部分将介绍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背景信息,包括水资源问题的日益严峻、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增长以及以往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经验等。 内容部分则会详细阐述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调查范围、评价指标和方法、调查方案和评价程序等。其中,调查范围将明确调查的地理范围和深度;评价指标和方法将说明评价水资源的标

水资源评估报告

水资源评估报告 水资源评估报告 根据对当地水资源的调查和分析,我对水资源的评估报告如下: 首先,我们对水资源的供应和需求进行了评估。该地区的水资源主要依赖于地下水和降水。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该地区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地下水储量逐渐减少。同时,降水量也出现了波动,干旱和缺水现象频繁发生。然而,由于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当前,该地区的供水能力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水资源短缺成为了严峻的问题。 其次,我对水资源利用的情况进行了评估。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该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大量的水资源被浪费和污染。农业灌溉系统不够高效,导致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工业和生活用水中存在着排污问题,使得部分水资源被污染,无法再用于其他用途。 最后,我对水资源管理政策进行了评估。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该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政策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管理机制,导致了水资源的滥用和浪费。此外,水资源管理的责任划分模糊,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合作。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水资源管理的低效。 基于以上评估,我提出了以下建议: 1. 加强水资源保护:采取措施保护地下水和水源涵养区,限制

非法采水和污染行为,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2.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广高效的农业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同时,加强工业和生活用水的管理,减少污水排放。 3. 完善水资源管理机制:建立起科学、规范、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使用情况的监管和考核。 4. 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明确各相关部门在水资源管理中的责任划分,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推动水资源管理的高效运行。 综上所述,水资源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利用率,改善管理机制和加强协调合作,可以有效解决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