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奇的贝类

神奇的贝类

神奇的海洋贝类

于娇

贝类的分类

?掘足纲

?腹足纲

?瓣腮纲

?多板纲

?头足类

掘足纲的特征

?掘足纲只有一个微弯曲的管状贝壳,贝壳两端开口,整个贝壳形似牛角或象牙,所以这类动物又称角贝或象牙贝。

腹足纲的特征

?腹足纲的贝壳一般呈螺旋形,贝壳上面有粗密不等的螺纹和生长纹,有的还有颗粒状或棘状的突起,也有的壳面上镀有厚厚的一层珐琅质,光亮滑润。

瓣鳃纲的特征

?瓣鳃纲有两个扇形的贝壳,这一类海贝品种最多。壳面上有以壳顶为中心,呈现同心状排列的生长纹,也有从壳顶向壳的边缘发出的放射状的肋纹。贻贝、牡骊、蛤、扇则是其代表。

多板纲的特征

?多板纲的贝壳多达8块,呈轰瓦状排列于背部,最前端的那块壳板称头板,呈半月形,后端的壳板叫尾板,呈元宝状。它们身体呈椭圆形,背腹扁平。

头足类的特征

?头足类中,原始种类(如鹦鹉螺)有螺旋形、分室的外壳,贝壳的表面常有火焰状的花纹,色彩鲜艳。它的进化种类大多数则将外壳包入外套膜内形成内壳,或者已退化消失。如乌贼、鱿鱼等,仅保留内壳,身体轻盈灵活,游动自如。

贝壳是由什么构成的?

?贝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约占贝壳总量的95%,并含有少量贝壳素等有机物,以及微量的镁、铁、磷酸钙、硫酸钙和硅酸盐等无机物。

?典型的贝壳由三层结构组成:

1.外层为角质层

2.中层较厚称棱柱层或壳层

3.内层为珍珠层

?以上单就一般的贝壳而言,有些贝壳不一定三层结构齐备,如乌贼和枪乌贼只有内壳,而且没有珍珠层。

贝壳是如何形成的?

?贝壳是由贝类外套膜分泌形成的。

?贝类的外套膜是由背部皮肤褶囊延伸而成,由内、外表皮及其中间的结缔组织和少量肌纤维组成,边缘一般有3层褶皱,由外向内依次称为生壳突起、感觉突起和缘膜突起。

外套膜缘的生壳突起分泌贝壳的角质层。

外套膜缘背面皮肤分泌棱柱层。

珍珠层则是由外套膜的全外表皮分泌的。生长线:生长线的形成就是角质层增长不连续的一种表现,也是外套膜边缘不连续分泌的结果。

为什么贝壳的身价这么高?

原始的工具、充当等价物的货币、各类艺术品有些稀有的种类价格还特别昂贵。

如:产于菲律宾的白齿宝贝,每个完好的宝贝贝壳在1979年标价就高达6000一7000美元,在我国南海发现的金星眼球贝每个贝壳价值705一1 200美元。

海洋贝类有什么作用?

?海洋贝类的贝壳有许多重要的功能。

利用贝壳固着在岩石上,给自己营造一个安定的家,任凭风吹浪打也不惧怕。如牡蛎、海菊蛤、猿头蛤等。

?扇贝虽然足部严重退化,完全失去了运动的功能,但它能借贝壳快速开闭的排水力量做短距离快速移动,成为双壳贝类中少见的运动健将。

贝壳还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也是很多工业的原料。

海洋贝类有哪些生活型的类群??海洋贝类按照生活习性可分为游泳型、浮游型、阉旬型、埋栖型、固着型、附着型、凿穴型和寄生型等不同生活型的类群。游泳型贝类身体一般呈流线型或纺锤形,在海中游泳时阻力很小,如属于头足类的乌贼和鱿鱼,运动速度很快;浮游型贝类只能随波逐流;阑甸型贝类一般足部发达,利用发达的足可以在岩石表面或沙滩及海藻上匍匐生活;

?固着型贝类常见的有蛇螺、牡蝙、海菊蛤等,它们用贝壳固着在岩石或其他物体上生活,一旦固着下来,就终生不再移动位置;附着型的贝类如扇贝、贻贝、珍珠贝等,它们有发达的足丝,可以附着在其他物体上生活;埋栖型贝类也多见于双壳类,它们利用斧刃状的足挖掘泥沙以便埋藏栖身;凿穴生活型贝类如海笋、船蛆专凿岩石、珊瑚礁、木材及其他动物贝壳而穴居;寄生型贝类如内壳螺、内寄螺和瓣鳃类的内寄蛤等,则常在棘皮动物内过寄生生活。

海洋贝类是如何运动的?

?由于生活方式不同,生活在海洋中的贝类运动方式差异也很大。足是贝类的主要运动器官,但有些贝类的足却因生活环境的差异而逐渐退化或变异,比如乌贼等头足纲的足转化成腕和漏斗,能依靠漏斗喷水的力量快速倒退游泳。而在海底甸甸生活的贝类,一般足部都较发达,创门依靠足部肌肉的伸缩爬行自如。但不同品种的贝类其运动方式及爬行速度也有所差异。风螺、蛙螺、三角蛤等贝类能跳动前进,一次可跳过10厘米高度。许多不善运动的贝类也有自己特殊的运动方式。固着型的贝类足部退化,终生不再移动位置,它们的运动方式仅限于贝壳的开闭。

毒贝是什么?

毒贝就是指那些毒腺或唾液保能分泌毒液的贝类。在10万多种贝类中,对人类有毒的贝类约有近百种,如香螺、荔枝螺、海兔和芋螺等。

?芋螺为上宽下窄倒置的圆

锥体,色彩斑斓,因它的

外形好似鸡心,又名鸡心

螺。最毒的芋螺是地纹芋

螺,多见于我国海南南部

珊瑚礁中。据报道,在被

芋螺刺过的38例中毒事件

中,死亡的就高达11例。

有时仅1毫克毒液(神经毒

素)就能置人于死地。

什么是贝毒?

?严格地说,贝毒和有毒的赤潮生物有关,有毒赤潮生物的毒素富集于贝类的体内便产生贝毒,常见于牡蝠、扇贝、贻贝、杂色蛤等,经食物链传递最终给人类带来危害。贝毒是外源性的,不是贝类本身分泌产生的,贝毒主要包括4类:麻痹性贝毒、神经性贝毒、腹泻性贝毒和西加鱼毒。?早在工业发达之前数百年,人类就知道贝类具有这一自然现象了。生活在北美太平洋沿岸的印第安部族,当他们一旦发现海面上发光时(赤潮常伴以发光)就不再吃贝类了。可见贝毒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早很大的。

海洋贝类钻穴的本领有多大?

?海洋中的许多双壳纲贝类喜欢在泥沙滩中钻穴而居,它们天生有一只发达的斧状足,钻穴时足的前端可迅速充血变硬,在沙面上蜿蜒伸展,依靠足部的伸缩作用插入沙中,逐渐钻入深处,有的品种可钻50厘米之多。并且它们钻穴的速度也令人感到惊奇,有一种短峭仅用5秒钟就可隐身于沙内。

海洋贝类穿石凿木的本领有多大??海洋中的贝类不但善于在泥沙滩中钻穴,有的还有穿石凿木的本领。船蛆、海笋、铃蛤、开腹蛤等都是凿穴的专家。船蛆专门在木船上凿穴,而海笋、铃蛤、开腹蛤等则喜欢在珊瑚礁和岩石上凿穴而居。虽然它们的足有穿石凿木的特殊本领,但当凿穴工作完成后,它们的足就失去了作用,最后竟萎缩退化了。

海洋贝类是怎样利用潮汐进行迁移的??许多海洋贝类能感知潮水的周期性变化,并能利用潮涨潮落和波浪运动来完成周期性迁移。这是它们在大自然中学到的又一项生存本领,如海兔,产卵前常随海水运动从深水处群移到浅水区,产卵后又重返深水生活区。荔枝螺则在大雨过后,海水被冲淡时才移居到较深的海水区生活。斧蛤是勇敢的冲浪者,涨潮时,它赶在大浪冲击海岸之前从沙中钻出,追随拍岸的潮水和浪头一起冲向岸边,随之钻入海滩中埋藏起来;退潮时则待浪潮从岸边向下滚动时,钻出沙面乘浪下海。浪潮成了它旅行时乘坐的免费工具,来回往返,不亦乐乎。

海洋贝类怎样与敌人搏斗?

?由于海洋贝类的活动能力一般不强,且大多数种类缺乏主动攻击的武器和力量,所以主要采取消极的隐蔽方法逃避敌害的侵袭。但有的种类也具有主动攻击能力,比如乌贼遇到天敌鲸时从不坐以待毙,而是积极迎战。乌贼具有长而有力的腕,一旦与鲸鱼发生搏斗,乌贼便会试图用它的腕堵住鲸的鼻孔,使鲸鱼窒息而死。

甲壳类、贝类养殖学-考试大纲

《甲壳类、贝类增养殖学》考试大纲 一、教材 《虾蟹类增养殖学》王克行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海水贝类养殖学》王如才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二、试卷结构及比例 1、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占20%;填空题占10%;判断说明题占10%;简答题占30%;论述题占30%。 2、内容比例 专业术语和专用名词的基本概念占30%; 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占40%(注:具体的养殖参数不列入考试范围); 与水产养殖生产密切有关的基本理论占30%。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甲壳类增养殖学绪论 1、甲壳类、贝类增养殖学定义(研究内容)。 2、发展甲壳类增养殖的意义。 3、甲壳类养殖主要产地,国家,常见养殖种类。 第二章虾蟹类养殖生物学 1、对虾生殖系统组成和结构(交接器、雄性腹肢、精荚、开放式纳精囊、 封闭式纳精囊)。 2、主要内分泌器官及其功能。 3、两种繁殖方式比较(生殖系统,交配与产卵,胚胎发育与孵化)。 4、雌雄鉴别特征和方法(对虾,河蟹)。 5、虾蟹类胚胎和幼体发育过程及各阶段的习性(生活史)。 6、影响生长速度的主要因素。 7、食性特点与主要饵料生物种类。 8、对虾类与真虾类的区别。 第三章虾、蟹育苗原理与通用技术 1、虾蟹类苗种培育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关键。 2、对虾育苗场的基本设施与功能。 3、育苗室与育苗池建造基本要求。

4、育苗用水处理主要工艺与功能。 5、育苗用水水质调整与消毒方法。 6、人工手术促熟的原理和方法。 7、对虾受精卵消毒的过程和方法。 8、幼体发育过程的食性变化。 9、常用饵料生物种类(生产方法不考)。 10、幼体投饵技术要点。 第四章虾蟹类的养成技术 1、养成方式与特点比较。 2、对虾池的基本要求。 3、基础饵料培养的原理与方法。 4、中间培育的原理与方法。 5、对虾配合饲料的质量要求。 6、基本投饵量计算方法。 7、如何调整投饵量。 8、投饵管理要点。 9、底质调控的原理与方法。 10、常见疾病名称(病毒病,细菌性病)。 11、白斑综合症有关所有知识。 12、SPF和SPR种苗 第五章河蟹的养殖 1、河蟹的分类。 2、不同水系河蟹的主要形态差异。 3、河蟹性腺发育和繁殖过程的基本特点。 4、幼体发育过程。 5、仔蟹与蟹种培育过程。 6、性成熟蟹种的形成与预防。 7、河蟹“颤抖病”。 第六章贝类增养殖概述(不考) 第七章养殖贝类的生物学 1、瓣鳃纲、腹足纲、外套膜、足丝。 2、滩涂的底质类型。 3、贝类的生活型。

贝类细胞

贝类血细胞分类 贝类血细胞研究始于1934 年。在70 年代中期,贝类血细胞又重新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原因之一,是一些经济贝类时常遭受一些寄生虫或病菌的侵袭引起疾病,而贝类的血细胞在防御疾病中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所以研究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将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它们的防御机制。随着对血细胞防御功能更深入的研究,研究者们急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对血细胞的分类命名。早期对贝类血细胞的分类依据主要来源于细胞化学染色和电子显微镜观察,根据血细胞内细胞器的性质,细胞核的形态及其染色亲和性,血细胞中颗粒的有无,以及对血细胞的外部形态、运动特征、血细胞的发生来进行分类。但由于贝类的血细胞还存在着许多的中间类型,用传统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流式细胞技术、单克隆抗体、免疫探针技术、密度梯度离心、酶细胞化学、外源凝集素标记法等均为贝类血细胞的分类提供了新的技术。 1 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染色 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染色(histochemical or cytochemicalstaining)是利用染色剂可同细胞的某种成分发生反应而着色的原理,对某种成分进行定性或定位研究的技术。利用这种方法对细胞的各种成分几乎都能显示,包括有无机物、醛、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酶等。 2 光学显微镜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技术 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可见光照明,将微小物体形成放大影像的光学仪器。 电子显微镜是以电子束为照明源,通过电子流对样品的透射或反射及电磁透镜的多级放大后在荧光屏上成像的大型仪器。电子显微镜技术(electronmicroscopy)已成为研究机体微细结构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有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microscope,SEM)。与光镜相比电镜用电子束代替了可见光,用电磁透镜代替了光学透镜并使用荧光屏将肉眼不可见电子束成像。 透射电镜是以电子束透过样品经过聚焦与放大后所产生的物像,投射到荧光屏上或照相底片上进行观察。透射电镜的分辨率为0.1~0.2nm,放大倍数为几万~几十万倍。由于电子易散射或被物体吸收,故穿透力低,必须制备更薄的超薄切片(通常为5 0 ~100nm)。其制备过程与石蜡切片相似,但要求极严格。要在机体死亡后的数分钟钓取材,组织块要小(1立方毫米以内),常用戊二醛和饿酸进行双重固定树脂包埋,用特制的超薄切片机(ultramicrotome)切成超薄切扫描电镜是用极细的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将产生的二次电子用特制的探测器收集,形成电信号运送到显像管,在荧光屏上显示物体。(细胞、组织)表面的立体构像,可摄制成照片。 3 流式细胞技术 近年来,国外学者采用流式细胞仪对贝类血细胞进行分类[7~9],每秒钟可以分析多达几百个血细胞,同时还可以分析血细胞的大小和颗粒性。流式细胞仪在细胞分类及其功能的研究上是一种快速而准确的工具,它不但计数量大,使统计数据更为准确;并且可避免实验过程中人为或一些主观性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和一些假象。 4 单克隆抗体技术 单克隆抗体技术是以免疫反应中特异性的免疫功能为依据,反映了血细胞膜上抗原决定部位的组成,从而使血细胞分类能与其免疫功能联系在一起。Noel等[15]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对贻贝血细胞的亚群从其抗原性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免疫染色鉴定了2 1生命科学仪器2007 第5 卷/ 4 月刊研究报告4 种单抗。从免疫染色的结果来看,贻贝至少可以区分出三种不同类型的血细胞。 5 免疫探针技术 免疫探针技术能准确地确定血细胞的血像,而血细胞的血像又能综合的反映血细胞自身的生理状态、血细胞所处的环境状态,以及血细胞对病原敏感性的差异,是一种比较准确、客观的血细胞分类手段。 6 密度梯度离心 密度梯度离心(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是用一定的介质在离心管内形成一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将细胞混悬液或匀浆置于介质的顶部,通过重力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使

贝类增养殖学部分知识点汇总讲解

第一章概论 1.贝类的主要特征。(包括生态习性上共同的特征) ①身体柔软,两侧对称(或成体不对称而幼体对称),不分节或假分节。 ②通常由头部(双壳类没有头部)、足部、躯干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部分构成。 ③体腔退化,只有围心腔或围绕生殖腺的腔。 ④消化系统比较复杂,除了双壳类外,其他种类的口腔中具有颚片和齿舌。 ⑤神经系统主要包括神经节、神经索和一个围绕食道的神经环。 ⑥间接发育的贝类一般具有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两个不同的形态发育阶段。 2. 假分节:指动物体内分节但是体表不分节或体表体内分节现象不一致(新蝶贝)。 3. 无板纲:闪耀毛皮贝和新月贝 单板纲:新蝶贝 多板纲:石鳖 掘足纲:角贝科 头足纲:鹦鹉螺、章鱼、枪乌贼 双壳纲:魁蚶 腹足纲:鲍、宝贝 经典贝壳的结构:最外层为薄的角质层,中层是由碳酸钙组成的柱状结构称棱柱层,内层为碳酸钙的片状结构,称珍珠层。 双壳类 1.辨别贝壳前后方位的5种方法: ①壳顶尖端所向的通常为前方 ②由壳顶至贝壳两侧距离短的一端通常为前方 ③有外韧带的一侧为后端 ④有外套窦的一侧为后端 ⑤具有一个闭壳肌的种类,闭壳肌痕所在的一端为后端。有2个闭壳肌的,较大的1个所在处为后端。 2.左右的辨别方法: 前后端确定后,将壳顶向上,壳的前端向前,左侧者则为左壳,右侧者即为右壳。 3.壳顶:两壳背面有一突出部分称为“壳顶”,它是贝壳最初形成的部分(即“胚壳”)。多数种类壳顶略偏向前方,少数种类的壳顶位于中央或后端。 由壳顶至腹缘的距离为壳高。前后两端之间的距离为壳长。左右两壳膨胀的最大距离为壳宽。双壳类消化系统 4. 口:仅仅为一个简单的横裂,由唇瓣组合而成。位于身体的前端,足的基部背侧。除个别种类(胡桃蛤科)外,大多数双壳类没有口腔,也没有颚片、齿舌和唾液腺。 5. 食道:紧接在口的后方,极短。食道壁是具有纤毛的上皮细胞。食道的作用是依靠纤毛的摆动使食物进入到胃中。 6. 胃和晶杆:胃膨大呈口袋状。胃腔内经常有1个幽门盲囊,里面有一种表皮的产物,称为晶杆,故这个盲囊又被称为晶杆囊。

认识贝类动物

认识贝类动物 在浩如烟海的动物世界里,贝类动物可谓一大类绚丽多姿的海洋软体动物。其斑斓的外壳,玲珑的螺体,怪异的形态,无不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软体动物(有壳或无壳)约有105,000种,种类之多仅次于节足动物,为动物界第二大门。它们的生活习性随种类的不同和地理分布各异而千姿百态。大自然的造化赋予了这类动物神奇的生存方式。很多软体动物就其经济价值也和人类生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 贝类属于有壳类软体动物,主要有三大类:1. 腹足纲(Gastropoda)2.双壳纲(Biva)3. 头足纲(Cephalopoda) 一、腹足纲:(Gastropoda) 腹足纲是软体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纲,全纲约有动物88000种,它们分布在海洋、沼泽、高山和平原上,遍布全世界。 从外部形态来看,除个别的翼足类外,头部都很发达,位于身体前端,大多呈圆筒状,上面生有一对或两对触角,这些触角均为圆锥形或棒形,能伸缩,在触角旁还长了一对眼睛,有些有眼柄,有些则部分或全部退化。本纲动物的足部通常位于身体的腹面,跖面特别宽广,适于爬行,由于动物的种类不同,足的形态为适应各自生存的环境也产生了种种差异。 贝类动物最神奇又最受人们关注的是那美丽的外壳,它是软体动物的保

护器官,是它们存放内脏的"皮肤",保护身体的"盔甲"。当动物活动时,头和足伸出壳外,一遇到危险便缩入壳内。足部和腹部均有肌肉与贝壳的内表面相连,使它们伸缩自如。 贝壳的主要成分是占全壳质量95%的碳酸钙和少量的贝壳素(也称壳基质)等所构成。这些物质是由动物的外套膜上皮细胞间隙的血液渗透出来的,血内含有一种蛋白质与重碳酸钙的化合物,它可以分解成贝壳素和碳酸钙,放出无水碳酸。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雕凿下,贝壳随着主人的生长增大容积,增加厚度,即富有个性,又充满光泽。 腹足纲通常具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但是贝壳的形态变化很多,各不相同。例如:帽贝科的贝壳不成螺旋形,如同一把撑开的小伞;锥螺和笋螺的贝壳纵轴极高,呈长锥形和笋状;而玉螺则介于两者之间,近似球体。 螺的贝壳每旋转一周称为一个螺层,螺层的数目随种类的不同相差很多,如笋螺可达20层,而鲍只有数层,每一螺层上常有各种花纹、斑点和突起物如肋、棘、疣状突等。 对于行动缓慢,缺乏抵抗力的软体动物来说,仅有一个坚固而实用的外壳来保护它们柔弱的躯体还不够。为了封住那可自行进出的螺口,拒敌于门外,它们还生有一个厣。厣的作用不言而喻,也是一种保护器官,当小动物缩入壳内时,即用厣封住螺口。厣是腹足类动物的足后端所分泌出的角质或石灰质物形成的。它的大小和形状常和壳口一致。但也有些种类如芋螺和凤螺的厣极小,不能盖住壳口,它们另有自己的防御方式。 它们通常栖息在岩石或珊瑚礁间,在沙质海底生活时也通常附着在他物上,具有拟态的本领,和它所栖息的岩石或珊瑚颜色相似,使敌人难以发现。 二、双壳纲(Bivalvia) 双壳纲又称瓣鳃纲或斧足纲,是软体动物门各纲中种类较多和经济价值最大的一个纲。本纲动物的特点是在身体的左右两侧各有贝壳一枚,贝壳为外套膜所分泌,因此其形态随外套膜的形状而变化。贝壳构造分三

贝类生长发育研究进展

贝类附着变态研究进展及其未来工作规划 秦骥 底栖无脊椎动物专业 学号:22420080150111 引言 浮游幼体的附着(settlement)和变态(metamorphosis)是海洋底栖动物生活史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其种群分布及数量变动,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学问题。双壳贝类幼虫变态机理研究对于阐明双壳贝类的数量变动、资源保护以及增养殖的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体的附着和变态过程也涉及重大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变化,是重要的发育生物学问题,相比其他模式生物,海洋生物有其自身独特的一面。另一方面,防止海洋污损动物幼体的附着是海洋设施防污技术的关键,阐明幼体附着和变态的机制,将为防污新技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因此研究幼体的附着和变态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研究拟解决贝类附着的分子调控机理,深入到分子水平对附着变态现象进行阐述,研究其诱导因子,调控路径。为人工大规范整齐诱导贝类幼体附着变态、发展贝类增养殖、研究基础发育生物学问题、为防污新技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正文 1 科学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大国,同时也是海水养殖大国,是世界唯一一个水产品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2005年水产品养殖产量占总产量比重的66.47%。由于中国近海捕捞资源逐年衰退,以及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划定,中国传统的海洋捕捞业务面临“无鱼可捕”的资源性难题,而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人们对海洋产品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大幅提高,供需矛盾突出,大力发展海水养殖成为中国海洋渔业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目前,海水养殖产业正处于新一轮快速发展的良好时机,海水养殖产量持续增长。海水养殖产量1978年为45万吨,1992年为243万吨,1999年为974万吨,2005年产量达到1384万吨,占海水产品总产量的48.79%,其中,沿海地区贝类养殖总产量达到1067.54万吨,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77.09%,贝类养殖具有食物链短、定居性强、育苗和养殖基础好、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大班借形想象画《神奇的海洋世界》教学提纲

精品文档 活动内容:借形想象画“神奇的海底世界”班级:大班 教材分析: 借形想象绘画通过对自由分割出来的不规则线条和形状作多方向、多角度的联想,发展幼儿的想象与绘画再现的能力。想象不是凭空产生的,所需的灵感来自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已知经验。原教材是引导幼儿根据线条进行无边际的想象和创作,为了更好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让他们充分地体验艺术创作带来的成功感和乐趣,我们在保持活动目标、重难点不变的情况下,对教材进行了微调。以孩子们感兴趣和熟悉的海洋生物为创作的主线,以视频和游戏充分调动幼儿参与创作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从不同角度观察画面,产生奇妙联想,体验借形想象画的创作乐趣。 实施策略: 1、感官调动,激发兴趣。活动中教师调动幼儿视、听、玩等多种感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播放海底世界的视频、图片,在幼儿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其对海洋生物的认识,为幼儿接下来的艺术创作进行了铺垫。 2、情景贯穿,快乐想象。以“奇妙的海底世界”情景贯穿整个活动,并利用情镜“起风、起浪了”帮助幼儿掌握“用线条自由交叉分割出不规则图形”;利用“捉迷藏”游戏引导幼儿从多方向观察画面,进行想象创作。让幼儿在有趣、轻松的氛围中,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以上策略只是教师活动前的设计和预想,活动中,教师将根据幼儿实际需要进行现场调控,通过提问、追问、有效回应等方式进行积极地师幼互动,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目标: 1、在画纸上随意进行线条交叉,用分割出来的不规则图像进行想象绘画。 2、能借助图形特征,从不同方向进行组合、添画成有趣的海洋生物造型。 3、感受、体验创作借形想象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海底世界的视频、海洋生物的图片PPT、绘画纸、背景音乐、彩笔 精品文档

海洋贝类抗癌免疫活性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5-09-02 基金项目:国家海洋“863”计划基金资助项目 (2001AA624090) 作者简介:吴杰连,1978年生,女,江西彭泽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动物学研究。 海洋贝类抗癌免疫活性的研究进展 吴杰连1,朱学春1,吴梧桐2 (1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南昌 330047; 2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0009) 摘要:海洋贝类含有丰富的糖蛋白、多糖和多肽,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癌和防御病原微生物等作 用。对几种常见的海洋贝类的抗癌免疫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海洋贝类药物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免疫活性;抗癌;海洋贝类中图分类号:S9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278(2006)03-0016-03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药源宝库。20世纪60年代以 来,从海洋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已分离获得新型化合物10000多种,其中50%以上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凝血等药理活性。海洋贝类不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更因为它们具有抗肿瘤、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氧 化等[1] 作用而成为研究开发的热点,是新型的创新药物和功能性与保健食品资源。 现在已经从海洋贝类动物中发现了多种功能明确的物质。如从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 Linnaeus )中分 离出的“鲍灵” (paolin );从文蛤(Meret rix meret rix Lin 2naeus )中提取的蛤素(mercenene )对肿瘤和白血病有预防和抑制作用;从虾夷盘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 )、栉孔扇贝(Chlamys f arreri )分离的扇贝多肽,糖蛋白都有抗癌作用。从蓝贻贝(Mytilus edulis )和地中海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s )中分离的抗菌肽系列defensin ,mytilin ,myticin 和mytimycin 等[2~4]。其中文蛤水提取物HS -72已经应用于临床对各种癌症的治疗。研究表明:多数海洋贝类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与其免疫增强活性相关,即通过增强机体免疫能力而达到抑制和消除肿瘤的功效。免疫是机体对病原微生物侵袭的防卫功能及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清除衰老、死亡、受伤细胞和监视、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障碍时,将会发生重症感染、肿瘤和肌体早衰等。因此,寻找天然的免疫调节剂,增强机体免疫是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重点介绍几种常见海洋贝类提取物的抗癌功效。 1 文蛤提取物 文蛤(Meret rix meret rix Linnaeus )为帘蛤科软体动物,沿海盛产。文蛤肉为海产食品,营养丰富。蛤壳为传统中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记载“文蛤主恶疮”。文蛤具有软坚散结、扶正祛邪之功效,可治疗瘿瘤、症下积 聚等,包括肿瘤在内。资料表明[5] ,文蛤提取物对动物移 植性肿瘤有抑制作用,临床用于肺癌、肝癌、胃癌等有一定疗效。 蛤素是文蛤水提物,主要为糖蛋白和多糖。1965年Schmeer 首先从文蛤中提取出多糖化合物———蛤素(mer 2cenene ),它在体外能抑制Hela 细胞的生长,在小鼠体内能抑制S 180肉瘤及Krebs -2瘤株的生长。我国沿海渔民仍流传用海蛤治疗肿瘤的验方。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文蛤提取物的多种抗肿瘤活性:闵汉源等[6]于1980年也发现文蛤抽提液具有抗癌活性;窦昌贵等[7]进一步研究发现文蛤多糖可显著抑制小鼠S 180实体瘤的瘤重,小鼠ig 文蛤多糖100mg/kg 、200mg/kg 剂量的抑瘤率分别为43%和61%。给药后,EAC 腹水瘤和肝癌腹水瘤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延长30%~50%。实验还发现,文蛤提取物还具有良好的免疫增强活性,主要体现在器官免疫和体液免疫两方面。文蛤肉的胰酶液水解后灌服小鼠,可使小鼠胸腺重量明显增加,血清溶血素抗体显著增多,抑制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和绵羊红细胞SRBC 所致的迟发性超敏反应,在器官、细胞和分子免疫各环节都有增强作 用。禹志领等[5] 发现文蛤多糖能够对受环磷酰胺损伤小鼠的多项免疫指标显著改善,胸腺、脾脏增重,白细胞数量增多,吞噬能力增强,血清溶血素水平增多,SRBC (绵羊红血球)和PC (三硝基氯苯)所致的超敏反应(DTH )增强。此外,何雅军等[8]将文蛤多糖和文蛤提取物灌服小鼠,可以使免疫抑制状态下的小鼠脾脏重量、外周血白细胞数以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显著增加,明显促进特异性抗体的恢复,对受环磷酰胺抑制的迟发性超敏反应(DTH ),具有明显上调作用;对受环磷酰胺所致过高的DTH 反应,具有明显下调作用,表现出双向免疫调节作用。以上研究表明:文蛤多糖/糖蛋白的抗癌活性与其免疫增强活性相关,即可能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达到抑制和消除肿瘤的作用。 2 扇贝提取物 扇贝(Aequipecten irradians )属于软体动物门、扇贝 科。从古到今它都是一种极受欢迎的营养保健品,具有滋阴补肾调中的功效。近年来有大量文献对扇贝进行研究,发现其亦含有大量的活性物质,具有降血脂、抗肿瘤、 ?61?(总第145期) 水 利 渔 业 2006年第26卷第3期

贝类增养殖学复习资料(娟姐)

贝类增养殖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贝类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1、贝类的主要特征:贝类包括牡蛎、鲍、乌贼和不常见的角贝、龙女簪等。从外表上看,它们的形态差别很大,但基本的结构是相同的。 ①、它们的身体柔软不分节或假分节,通常由头部、足部、躯干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五部分构成。 ②、除瓣鳃纲外,口腔内有颚片和齿舌。 ③、神经系统包括神经节、神经索和一个围绕食道的神经环。 ④、体腔退缩为围心腔。 ⑤、间接发育的具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 2、贝类的分类:多板纲、瓣鳃纲、腹足纲、头足纲、掘足纲、单板纲、无板纲 第二章贝类的分布及生活习性 1、贝类生活环境: 环境因子分为两大类:生物因子(种间和种内关系包括饵料、敌害等)和非生物因子(即理化因子包括温度、盐度、光照、营养盐、底质、潮汐等等)。 2 3、游泳生活型:柔鱼,枪乌贼 浮游生活型:海蜗牛等 匍匐生活型:鲍、各种螺类 固着生活型:牡蛎 附着生活型:扇贝、贻贝、珍珠贝 埋栖生活型:泥蚶、缢蛏、波纹巴非蛤、菲律宾蛤仔、栉江珧等 凿穴型:海笋、船蛆 寄生与共生型:内寄螺,圆柱螺,是非常特殊的种类,很难辨认。 4、贝类的摄食方式:依种而异,主要与其摄食器官的构造有关。 ①滤食——瓣鳃纲的种类大都是滤食方式,一般口腔无齿舌、颚片和唾液腺等。 ②舐食——腹足纲的鲍等、多板纲的石鳖等都属于舐食食性。这类动物有发达的吻、口腔内有齿舌、颚片和唾液腺,齿舌带长,小齿数目多。 ③捕食——头足纲的种类多属捕食食性。 5、贝类的食性:①滤食性②草食性③肉食性④杂食性

6、贝类的食料种类:①浮游生物食性的食物种类②植物食性的食物种类③动物食性的种类④人工配合饲料 第三章贝类的繁殖和发育 1、性成熟年龄——贝类从受精卵发育达到第一次性成熟,具有生殖能力的时间。 生物学最小型——发育达到第一次性成熟时的最小个体称为生物学最小型。 (性成熟年龄和生物学最小型都是衡量某一种贝类生殖力的指标。) 2、双壳类的生殖腺包括滤泡、生殖管和生殖输送管等三个部分构成。 (滤泡是由生殖上皮组织构成,是形成生殖细胞的主要部分) 3、性腺发育分为四个时期:形成期、分化期、成熟产卵期、耗尽期或休止期。 影响贝类性腺发育的因素:决定贝类性腺发育的因素除自身以外,还包括温度、饵料、亲贝密度以及水环境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 人工促进贝类性腺发育的方法:主要有:升温,加强营养,改善水质等多种方法。 4 5、繁殖方式: A:卵生型——大多数瓣鳃类和原始的腹足类属于卵生型。成熟的亲贝将精或卵细胞 排到体外,在水中受情发育直到成为独立生活的个体。(如褶牡蛎、 近江牡蛎、长牡蛎、紫贻贝、翡翠贻贝、厚壳贻贝、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 泥蚶、栉江珧、马氏珠母贝、菲律宾蛤仔、缢蛏、杂色鲍、皱纹盘鲍等均为卵 生型) B:幼生型——部分贝类在繁殖时,把精或卵细胞排至出水腔中,依靠排水孔附近的 外套膜和鳃等的作用,使生殖细胞压入鳃腔中,并在此受精、发育, 到能自由活动的幼体时才离开母体营独立生活,称幼生型。 C:交尾——交尾行为见于头足类和大多数腹足类。 D:卵群——部分水生腹足类和头足类,排出的卵子往往粘集成群,称“卵群”。卵群的形式很多。 卵生:指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胚胎发育过程中完全依靠卵细胞自身所含的卵黄进行营养。 6、贝类的生活史:(1)生殖细胞(2)受精(3)卵裂(4)囊胚与原肠胚 (5)担轮幼虫:纤毛环的中央长出一束顶纤毛束。原口相对应的背侧,外胚层细胞转化为壳腺,壳腺能分泌几丁质的胚壳。这时候的胚胎称担轮幼虫。原肠胚逐渐拉长 呈倒梨形,原口前移到腹面,在原口的前端形成一轮口前纤毛环,纤毛环的中央长出一束顶纤 毛束,中间为1~2根最长的主鞭毛(有的种类没有,如牡蛎)。在肢体的后端有一束较小的端 纤毛。 (6)面盘幼虫:担轮幼虫的壳腺形成马靴形的胚壳(又称幼虫壳),并从身体两侧逐渐

贝类知识大全(图)精编版

贝类知识大全(图) 各有特色的食用品种 作为贝壳,从生物学上被归类为软体动物。这非常符合爱好美食的人的思维方式,因为,贝壳的壳是啥,有多硬,长什么样对吃货来说的唯一用处就是——分别它是什么品 种的贝壳,并且作为好吃与否的符号标注在海鲜池。此时它就跟瓜子的皮,作用差不多,特别是在称分量的时候。 不过也总有些在贝类这一品种上“五谷不分”的,会带来的困扰,要么是看见菜单上的瑶柱、蛏子黄、扇贝尖完全不知所云,要么是看见水族箱里的琳琅满目只能说:“这些贝壳,都来上一点吧。”所以,还是要先稍微普及下最常见的可供食用的贝类海鲜知识。 海虹 海虹,名字里虽然有个虹字,一眼望上去,却是黑黝黝的一对壳,特别是国产海虹,更是黑得通透。通常海产品的名字都很形象,你会不会抱怨渔佬们花了眼睛,才起了这么一个名不副实的名字给海虹这海物用。假如你把澳洲海虹和国产海虹放在一起做个比较,就一定能理解了。大多数时候,我们对于事物认识有误区,是因为我们在沟通渠道上还存在着不通畅。假如你仔细观察澳洲海虹的壳,你会发现它其实真的是“虹”色的,虽然色差很小,但是在它的壳上面会有不

同类别的黑、灰、银等相间其中,并且带有贝母般变幻的光泽。 每年7月是吃海虹的好时节,当然现在食品链已实现全球一体化,随时吃随时肥美带黄,和很多海产,特别是螃蟹一样,海虹必须要吃新鲜的,否则其排毒下火的功效简直堪比减肥茶。 芒果贝 我们请教了不少北京的、海边的海鲜大佬,谷歌、百度也一概不知,这个芒果贝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也许从一开始它的名字就根本是从它的形象而来的,虽然我们并不能给你一个学术上全世界都承认的拉丁文名字,但最起码我们让你知道这种外壳嫣红的贝类被北京的大多数餐厅称呼为芒果贝。有一种红油蛤和它样子挺像的,但没有它的外壳色彩那么鲜艳,也有人把红油蛤称芒果贝,从口味上来说,它们确实差别并不大。 大连鲍 这个名字真是起得顾名思义,就是产自于大连的鲍鱼,同时它也是大连人民打牙祭的时候最上得了台面,最撑得起场面又最实惠的海产品,据说在旺季最便宜的大连鲍在海鲜市场才8元一只。话说,大连鲍又分七孔鲍和九孔鲍,不管

认识海洋生物—贝类

认识海洋生物—贝类 杜村宝克光彩小学五年级一班组长:张天组员:刘鹏黄婧萍 指导教师:宋娟

研究课题:认识海洋生物—贝类 研究背景:我们是一群好奇心很强的孩子,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大海波澜壮阔,渔民开着渔船在海上航行捕到很多的海产品,海洋里有丰富的资源,暑期去青岛也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漂亮贝壳,我们总想探究个明白:海洋生物中的贝类到底有哪些呢,对此我们产生了探究海洋生物中贝类的兴趣。 研究小组成员:张天刘鹏黄婧萍 小组分工: 张天:查阅贝类方面的资料;全面负责研究过程,整理搜集的资料撰写研究论文。 刘鹏:网络搜集并整理贝类方面的资料。 黄婧萍:去图书室查阅并整理贝类方面的资料。 研究步骤: 1.讨论拟定计划。 2.分工搜集查阅整理海洋生物—贝类方面的资料。 3.撰写论文。 研究方法:文献搜集法、网络搜集法 研究过程: 7月5日—8月31日:运用假期时间根据小组分工情况分别去学校图书室和计算机室查阅并整理贝类方面的资料。 9月1日—9月22日:合作交流整理海洋生物—贝类的资料,以论文的形式呈现。 研究成果: 贝类是指有两扇外壳,中间有柔软身体的一种海洋生物,这两扇外壳在强有力的闭壳肌控制下能够自由开合。

海红、海蛎子、海螺、毛蚶、蛤蜊、蛏子等这些贝类都是胶州湾产。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这几种常见的贝类: 海红,学名贻贝,俗称淡菜,是大众化的海鲜品, 营养价值高,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海红蛋白质含量高 达59%,其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脂肪含量为 7%,且大多是不饱和脂肪酸。另外,海红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锌和维生 素B、烟酸等。对促进新陈代谢,保证大脑和身体活动的营养供给具有积极的作 用,所以有人称海红为“海中鸡蛋”。每年的8月至来年4月是海红收获的季节, 而4月下旬是海红最肥的季节。此时一般10元钱4斤。最简单的吃法,放在篦 子上蒸开口蘸姜末醋吃;麻烦一点加蒜泥香菜段和白菜丝凉拌。 海蛎子,生物学称呼为牡蛎,又称生蚝,蚝。蒸、烤、做汤、炖白菜豆腐、 生吃均可,有补肾,美容的效果。现在市场常见的大 个海蛎子,均为人工养殖的,10元钱2-4斤不等。 它一般是生长或者是养殖在江河与大海交融之处,在 半咸半淡的内湾浅海上。由于适合生长条件的限制,它的数量上比其它品种的 少,因此它的经济价位一般比较高。牡蛎在夏季繁殖。经3~5年后收获。人类 过度捕捞和工业排污也是牡蛎面临的危险。 海螺,它富含蛋白蛋、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 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 保健食品,对目赤、黄疸、脚气、痔疮等疾病有食疗作用。, 市场一斤要二三十元,适合生取螺肉,加玉兰片爆炒。也有 的煮着吃,小海螺、辣螺和香螺煮着吃的比较多,也有人愿意把他们腌着吃。

神奇的海底世界教案

神奇的海底世界 一、教学目的:加强学生对海洋文化的了解,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课 余知识,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授课对象:小学4—6年级同学 三、授课方式:课件PPT讲解。 四、授课内容 一、课堂导入 播放一小段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入今天的上课主题——海底世界。 【师】:同学们是不是感觉很有趣、很想去海底看看呢?那么接下来,就由老师带大家去精彩的海底世界看看吧! 【生】:好! 二.海洋概况简介 【师】: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从第一个有生命力的细胞诞生至今,仍有20多万种生物生活在海洋中,其中海洋植物约10万种,海洋动物约16万种。【师】:从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植食动物到肉食动物,加上海洋微生物,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海洋生态系统,蕴藏着巨大的生物资源。 【师】: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海洋微生物等等。 【师】:如果潜入海中,你会发现这里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里面充满了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生物。从巨大、凶狠的鲨鱼到人类肉眼看不见的微小浮游生物,应有尽有。 三、海底探险 以下内容以“文本知识讲授+幻灯片图片欣赏”的形式进行。 (一)海洋动物 1.兽中之“王”——蓝鲸 蓝鲸是人类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全身呈蓝灰色。它是地球上首屈一指的巨兽,还是绝无仅有的大力士。一头大型蓝鲸所具有的力量可以与一辆火车头相匹敌。 2.潜水冠军——抹香鲸 在所有鲸类中,以抹香鲸的潜水为最深,可达2200米。它最喜欢吃的食物是深海大王乌贼,因此“练就”了一身潜水的好功夫。 3.横行的暴徒——虎鲸 虎鲸胆大而狡猾,且残暴贪食,是辽阔海洋里“横行不法的暴徒”。它身体强壮,行动敏捷,游泳迅速,每小时可达30海里。

贝类学答案

贝类学答案 1.人工诱导产卵排精方法? 1. 自然排放法:通过人工精心蓄养、培育、保持良好水质,以优质饵料促使亲贝性腺发育,充分成熟。利用倒池或换新水方法,使亲贝排放精、卵。 2. 物理方法: (1)变温刺激: a. 升温刺激:一般将成熟亲北移至比其生活时水温高3摄氏度至5摄氏度的环境中,即可引起产卵排精; b. 升降温刺激:有些种类单独用升温刺激难以引起产卵,必须经过低温和高温多次反复刺激才能引起产卵。 (2)流水刺激:充分成熟的个体,经流水刺激1~2h停止冲水后,潜伏期只有10~20min (少者只有0.5~1min)便可排放精卵,若流水刺激不灵,可先行阴干刺激0.5h后,再行流水刺激,一般能收到一定效果。 (3)阴干刺激:将亲贝放在阴凉处阴干0.5h以上再放入正常海水中,便可引起贻贝、扇贝等贝类产卵、排精。 (4)改变海水密度:利用降低海水密度方法,可以诱导牡蛎、滩涂贝类等多种贝壳排放精卵。 (5)电刺激:用20~30v的交流电刺激贻贝5~15min也可诱导产卵排精。 (6)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法 (7)超声波诱导:亦有利用超声波促使贻贝和鲍产卵。 3. 化学方法 (1)注射化学药物:注射NH4OH海水溶液可以引起一些贻贝产卵。 (2)改变海水酸碱性:利用NH4OH将海水PH提高,诱导亲贝排放精卵。 (3)氨水可以活化精子:如果排放出来的精子不活泼,活着解剖法获得的精子不活泼,可以氨水活化。 4. 生物方法 (1)异性产物:同种异性产物往往会引起亲贝产卵排精。 (2)激素:某些动物神经节悬浮液作诱导可引起贝类产卵排精,而且还发现甲状腺、胸腺等输出物或甘蔗及石莼、胶膜等藻类提取液均对亲贝有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 上述四种诱导方法,首推自然排放法,其次是物理法,他具有方法简单、操作简便、对以后胚胎发育影响较小等特点,而化学方法与生物方法操作复杂,容易败坏水质,对胚胎发育影响较大。在时间中,常采取多种方法综合进行诱导,可以提高诱导效果。 2.简述室内人工育苗的优点 人工育苗具有很多优点: 1.可以引进新种 2.提早采苗,延长了生长期 3.可以防除敌害,提高了成活率 4.苗种纯,质量高,规格一致 5.可以进行多倍体育种,以及通过选种和杂交等工作,培育优良新品种 3.详述人工育珠的原理及珍珠的形成过程 (一)人工养殖珍珠的原理:人工培育珍珠就是运用外套膜(珍珠质分泌组织)受到外来刺

HACCP讲义 贝类基础知识

水产品HACCP法规 C部分-未加工的软体贝类 一、贝类基础知识 1、定义及分类 在动物界里,有一类动物叫“软体动物”,因大多数软体动物具有贝壳,故通常称之为“贝类”。 至今已记载的贝类有11万5千种,仅次于节肢动物,为动物界第二大门,贝类共分为7个纲: 无板纲多板纲单板纲瓣鳃纲掘足纲腹足纲头足纲 2、瓣鳃纲及特性 瓣鳃纲的贝类的鳃通常呈瓣状,故名“瓣鳃纲”。其身体左右侧扁,有左右两壳,又名“双壳类”。它们的头部退化,足部发达呈斧头状,故又称“无头类”或“斧足类”。 瓣鳃纲大部分为海产,少部分为淡水产,约有15,000种,本纲分为三个目: 列齿目例:蚶 异柱目例:贻贝 真瓣鳃目例:蛤蜊 瓣鳃类以缺乏运动能力的生物为主,无选择性滤食,个体移动范围不大。食物主要为有机碎屑、硅藻、原生动物和单鞭藻类等。瓣鳃类主要生活在近海及河口,通过过滤大量海水摄食,因此受污染的机率非常高。 贝类可能存有的危害:致病菌、病毒、生物毒素、化学污染等,由于贝类主要为生食及半熟食,因此极易造成人类的安全危害。 贝类生长区划: 欧盟:批准区、条件批准区、禁捕区

美国:许可区域、条件许可区、限制区、条件限制区、禁止区 二、水产品HACCP法规C部分-未加工的软体贝类 21CFR123.20、123.28及21CFR1240.60部分 1、定义: 软体贝类:新鲜或冷冻的,牡蛎、蛤、贻贝、扇贝;完全闭壳肌除外。 标签:捕捞者或加工者贴在未加工贝类容器上的捕捞情况记录 2、贝类来源控制: ○在许可捕捞区捕捞 ○加工者只接受有许可证或政府验过的捕获物 ○加工者只接受有标签货物 ○无文件、标签贝类的处理:扣留、拒绝进口、销毁 ○记录、标签内容 ⑴捕捞日期 ⑵捕捞地点、位置 ⑶贝类种类与数量 ⑷捕捞者姓名、编号、船名及注册编号; ○去壳贝类标签:包装商名、地址、编号 三、(美国)国家贝类卫生计划(NSSP) 立法历史:美国早期海产立法于1658年,NSSP第一次形成于1925年,发布于“美国贝类工业卫生控制委员会报告”,现有1997年修正版,涉及贝类在养殖、收获、加工、运输及加工处理等过程。 ○NSSP的内容: 目的及定义 第一章贝类卫生计划

甲壳贝类养殖学复习要点

《甲壳类、贝类养殖学》考试大纲 一、教材 《虾蟹类增养殖学》王克行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海水贝类养殖学》王如才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曹克驹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河蚌育珠部分) 二、试卷结构及比例 1、题型比例 单项选择题占10%(10);多项选择题占15%(5);名词解释占15%(5);简答题占30%(6);论述题占30%(2)。 2、内容比例 专业基础知识占30%; 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占40%(注:具体的养殖参数不列入考试范围); 与水产养殖生产密切有关的基本理论占30%。 三、主要考查知识点 第一章甲壳类养殖学绪论 1、甲壳类、贝类养殖学定义。 研究虾蟹类、贝类养殖理论与应用技术 以增加水产资源与产量为目的,研究经济虾蟹类、贝类的生存、生长、繁殖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人工地满足这些条件的技术措施。 2、甲壳类、贝类养殖品种与国内养殖概况(学名,分类地位,生产特性, 养殖方式,养殖产量组成),重点是对虾分类。 (1)发展甲壳类增养殖的意义 ①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食用、药用、工业用) ②有优秀的养殖性能(生长快、周期短、食谱广) ③适合我国的养殖生产环境(种质、苗种、空间) (2)分类: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软甲纲-十足目 (3)养成生产 粗养方式 Extensive 半精养方式 Semi-intensive 精养方式 Intensive

超精养方式 Ultra-intensive

第二章虾蟹类养殖生物学 1、形态结构特点,主要生理器官 (1)虾形动物 体修长,腹部发达 ①游泳虾类 ②爬行虾类 (2)蟹形动物, 多扁平, 腹部不发达或退化。 结构模式: 头部6节, 胸部8节, 腹部7节。 除最前端体节具一对复眼,末端尾节无附肢外,每节上有一对附肢。 步足,共五对,四对至第八对胸部附肢。 2、对虾生殖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精荚、开放式纳精囊、封闭式纳精囊、 性腺)。 内部器官 -雄性(精巢、输精管、精荚囊) -雌性(卵巢、输卵管) 外生殖器 -雄性(交接器、雄性腹肢)

贝类学

贝类免疫学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系统性地介绍了贝类免疫学的研究进展,分别从贝类免疫的两大方面——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进行详细地分析。其中细胞免疫的论述包括吞噬作用,吞噬和杀伤机制,贝类血细胞的分类。体液免疫的论述包括凝集素、抗菌肤、溶酶体酶、化学递质。 【关键词】贝类免疫学细胞体液研究 【前言】贝类免疫学是新兴学科无脊椎动物免疫学中的一个分支,近些年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贝类的免疫反应系统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者密切相关,在抵御异物侵袭方面相辅相成,贝类通过免疫应答,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本文就从贝类免疫学的两大防御系统进行综述。 【正文】 1.贝类的细胞免疫 贝类血细胞参与了机体损伤的修复、贝壳的重建、吞噬异物颗粒和消除有毒物质等过程,是贝类免疫的主要承担者。异物入侵贝类机体直至异物被吞噬和消化的整个过程,需要血细胞内和血淋巴中很多物质的参与,一些学者指出该过程受到温度、盐度和污染物等环境胁迫因素的影响。张朝霞[1]等首次研究了对杂色鲍流行病病原弧菌具有良好抑菌效果的。种抗生素对杂色鲍血细胞的吞噬、趋化和溶酶体膜完整性等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种抗生素对鲍血细胞的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且促进血细胞吞噬活性的作用并非随抗生素的浓度上升而提高,以此说明贝类养殖中滥用抗生素和盲目加大投放浓度的严重后果,并发现链霉素用于治疗鲍弧菌病,不但可以显著地提高杂色鲍血细胞对病原弧菌的吞噬活性,对鲍血细胞的趋化和产生活性氧等免疫功能的破坏程度也低。 1.1吞噬作用 贝类的主要防御手段是由血细胞完成的吞噬作用(PhagocyLosis) 。吞噬作用能够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包括细菌、原虫、大分子物质及无机颗粒等。当外界条件改变,尤其是动物受到外界抗原物质刺激时,贝类的主要表现就是吞噬反应,而且其血细胞吞噬外来异物时,清除的速率大小取决于细胞表面的特征。在大多数报道的贝类中,吞噬作用主要是由颗粒细胞完成的,颗粒细胞表现出很高的吞噬能力,而且其吞噬能力与年龄无关,但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盐度等,透明细胞也具有一定的吞噬能力,但不是主要的。从免疫防御的角度讲,血细胞可以活跃地趋化到炎症和损伤部位,进行吞噬,是免疫防御的主要细胞类型。 1.2吞噬和杀伤机制 吞噬作用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趋化、粘附、内吞以及杀伤消化四个阶段。研究证明贝类血细胞可以向外源颗粒趋化靠近,贝类具有开放式循环系统,器官浸浴在血淋巴中,血管也没有完整的内皮系统,血细胞可以较自由地到达广泛的器官和组织。与外来物质的接触较为充分,因此,趋化的选择意义不像在高等动物那样重要。血细胞靠近异物后首先发生茹附,随后,血细胞伸出伪足对异物进行包裹,伪足相接触后细胞质膜融合,形成吞噬小体进入细胞。Cajaraville和Pal对贻贝(MYtilus edulis)亚显微结构的电镜研究表明,颗粒细胞和透明细胞都可以由局部细胞质膜内陷形成衣被小泡或无衣被的电子透明的内吞小体,完成内吞。LPGaII 等还证明内吞过程有细胞骨架的活跃参与。 血细胞对吞噬后的病原体的杀伤作用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实现,一是将外源颗粒内化后形成吞噬小体,然后吞噬小体与含有水解酶类的胞质颗粒融合,逐步将外源颗粒水解消化,颗粒细胞中的水解酶包括溶菌酶、磷酸酶、脂酶、蛋白酶、葡萄糖苷酶等[2]。Mohandas等[3]用扫描电镜的方法证明,在受到细菌刺激时,硬壳蛤的颗粒细胞在吞噬外来细菌的过程中,将溶菌酶释放到血清中,可见血细胞不仅直接参与吞噬反应,还释放水解酶类到血淋巴中参与体液免疫。Gushing等[4]用一种革兰氏阴性菌EMD-1作诱导源,对红鲍、粉红鲍、黑鲍进行注射诱导研究他们的兔疫反应,其结果表明,在体液中不仅发现溶菌酶,而且还发现了其

小学三年级海洋教育教案-神奇的海水

课题神奇的海水 教材简介 1.从海水在生活中的利用、目前世界上海水的利用状况、海水的远景规划大体了解神奇的海水。 2. 搜索有关海水利用的资料,畅谈你想利用海水的设想。 教学目标: 1、通过神奇的海水的利用与前景,表达人们的对合理利用海水的理想及对利用海水解决沿海地区缺水的问题。 2、感受丰富多彩的综合利用海水的现状,设想青岛未来海水利用的美好前景。 重点难点: ▲1、通过神奇的海水的利用与前景,表达人们的对合理利用海水的理想及对利用海水解决沿海地区缺水的问题。★2、感受丰富多彩的综合利用海水的现状,设想青岛未来海水利用的美好前景。 课前准备有关海水利用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T:有谁知道我们的地球表面构造?S:大陆与海洋T:地球的总面积为:5.1 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占 3.61 平方千米,占 71%;陆地占1.49 亿平方千米,占29%,由此可见海洋在地球上的地位了。但海水虽多,目前还不能直接饮用,淡水资源的缺乏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我们中国属于贫水国,人均淡水资源还不到世界人均的的一半。 二、了解现状 1、全球有 69 亿人口,全球淡化海水每天只能解决 1 亿多人的供水。2、在工业与生活中应用海水的话,将对缓解沿海地区的缺水而难题起到重大作用。3、走进工业园1)我国一些碱厂设备的冷却与清洗直接用海水。2)以色列大量的淡水来自淡化的海水。3)许多国家已经掌握从海水中提取微量元素。4)我们食用盐、工业用盐,食用碱、工业用碱多数都来自海水。你还知道哪些与海有海水是怎样利用的? 4、走进生活 1)香港用海水冲厕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2)海水蔬菜种植大棚。 3)海水源空调 4)海泉水 三、远景规划2005 年,中国出台了《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都是政府出台正在落实的中长期规划。 四、拓展延伸1、----最新消息:2011 年10 月20 日星期四《半岛都市报》A10 版:市区居民最新消息:日星期四《半岛都市报》最新消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