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宝钢技术(2014年总目次)

宝钢技术(2014年总目次)

宝钢技术(2014年总目次)
宝钢技术(2014年总目次)

立足现场技术服务,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立足现场技术服务,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一、现场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是检验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准宝钢技术中心配合现场开展了大量的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工作。现场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工作不同于科研项目研究,科研项目必须经过严密的论证和系统的试验和研究过程,最终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而现场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工作往往时间短、任务重、强调实用性,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出能够快速实施并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案。 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宝钢现场各个区域已经培养了一大批掌握先进工艺和装备技术的业务骨干,积累了丰富的解决现场问题的经验,可以快速解决大量的现场技术问题,因此他们提出的已经不是一些表象问题,而是技术复杂程度很高的重大突发事件或长期困扰现场的产品质量、设备稳定和生产成本的难点问题,这些问题对科研人员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检验科研人员能力和技术创新成果的试金石。 针对1580热轧区域多次轧辊失效事故开展的现场技术服务实践感到: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来自于对现场问题的深入了解和对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的长期积累,因此,要求科研人员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突破专业的限制,善于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剖析现场问题的现象和规律。同时,科研项目要与现场需求密切结合,以便通过深层次的机理研究,掌握问题的本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做到对问题快速响应,及时、可靠地拿出解决现场问题的方案,配合现场完成关键技术的攻关。因此,现场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是检验科

研人员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准。 二、现场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是技术创新的源泉 通过现场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工作的探索,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现场问题是技术创新的源头。通过现场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的实践过程,可以发现问题,对现场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了解,可以明确科研的目标,激发科研创新的灵感,探索科研项目的切入点,是科研项目策划的有利基础。 热轧带钢起筋主要是由于带钢局部厚度和内应力异常引起的带钢缺陷,是目前影响公司产品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此问题,开展了公司科研项目“带钢局部高点、暗线形成机理及对策研究”和公司重大产品质量攻关项目“热轧起筋攻关”,通过全面系统的现场跟踪、机理分析和现场实机试验,提出了比较系统完整的热轧带钢边筋控制对策: 1、降低工作辊边部磨损; 2、优化工作辊辊型曲线和支承辊倒角参数; 3、优化凸度和弯辊控制; 4、优化不同材质工作辊的使用性能; 5、减少来料形和带钢走偏; 6、降低轧机振动和零调偏载。 经过以上的系统研发,既解决了轧辊安全性问题,同时申报了3项专利和2项技术秘密,使技术成果得到提炼,同时还提出了“热轧辊的使用技术研究”等三个科研项目,得到热轧厂的一致赞同。 通过科研实践我们感到,经过一些共性和特色技术领域的连续滚动的研究开发,可以解决深层次的机理问题,从而不断地形成技术积累,掌握自主核心技术,进一步提升科研人员为现场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经验 中央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积累时间最长、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最为完善、总体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一类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央企从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出发,坚持依靠技术创新支撑和引领业务发展,大力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取得了一系列如高速铁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西气东输等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认真归纳总结现有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典型央企的成功做法 为充分掌握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简称航天科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公司(简称国家电网)等10多家典型央企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案例分析。依据对典型央企的实地调研情况,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六方面内容。 1.1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建立起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决策和规划体系一是把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

之一。按照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公司实际,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驱动力为核心,制定公司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战略重点,确定年度计划,并按照“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运用一代”的思路,制定有序接替的科研计划体系。二是设立科技决策规划与管理体系。设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公司重大技术创新战略问题决策。同时,为了落实公司科技战略规划、规范科技管理工作,央企集团层面大都设立了行使科技管理职能的相关部门,负责公司科研项目管理、科技规划计划、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科研成果管理、科技奖励、考核监督指导下属单位科技管理工作,以及对外科技交流等;在子公司层面,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对口部门,配备专职科技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科技规划和项目建议计划编制,组织科技项目实施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技术需求分析等。三是组建辅助科技决策的专家咨询团队。部分央企设立了专门的技术咨询委员会,由内外部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对重大事项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有的央企在技术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还按领域组建专业分委员会,为公司各类技术决策提供咨询意见,支撑公司科技决策。以航天科工为例,公司建立了以顶层战略为导向的技术创

宝钢简介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Baosteel),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也是国有企业,它的总部位于上海。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600019),简称宝钢股份,是宝钢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 宝钢集团简介 宝钢集团公司(简称“宝钢”)是中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宝钢股份以其诚信、人才、创新、管理、技术诸方面综合优势,奠定了在国际钢铁市场上世界 BSI英 美国、 环境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为主体,联合重组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和上海梅山(集团)公司,于1998年11月17日成立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宝钢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年产钢能力3000万吨左右,赢利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2006年12月14日,标准普尔宣布将宝钢集团和宝钢股份长期信用等级从“BBB+”提升至“A-”。这是目前全球钢铁企业中的最高长期信用等级,也是中国制造业中的最高等级。在全球钢铁企业中,能够取得“A-”的企业仅有宝钢和韩国浦项。在六家取得“A-”及以上信用级别的中国企业中,宝钢是唯

一一家制造业企业,在国内优秀企业中继续处于领先水平。宝钢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全球合作伙伴和钢材总供应商。2009年,宝钢营业总收入1,953亿元,利润总额149亿元,资产总额4,020亿元,净资产2,430亿元;宝钢从业人员总数为106914人;2010年宝钢连续第七年进入《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列第276位,并被评为2009年度“全球最受尊敬企业”,成为中国内地唯一获得此称号的企业。2009年宝钢产钢3887万吨,位列全球钢铁企业第三位。宝钢品牌在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WorldBrandValueLab)编制的2010年度《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12位,品牌价值已达765.12亿元。 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中,宝钢集团公司以2009年 钢长期的追求。 宝钢坚持以人为本,秉承严格苛求的精神,走学习创新的道路,追求世界一流的目标。 宝钢充满活力与发展机会,期待与您共创现代生活。 产品介绍 宝钢是中国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齐全、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份额比重最大的钢铁企业。其主要生产基地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海第一钢铁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海浦东钢铁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海五钢有限公司、宝钢集团上

宝钢集团案例

构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能力 一、企业概况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成立于1978年,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钢铁集团之一,宝钢钢铁主业立足于生产高技术产量、高附加值钢铁精品,已形成普碳钢、不锈钢、特钢三大产品系列。2009年宝钢产钢3887万吨,位列全球钢铁企业第三位。2010年宝钢连续第七年进入《财富》评为2009年度“全球最受尊敬企业”。 宝钢实行董事会工作制度,董事会处于公司制度的核心地位,董事会紧紧围绕《公司章程》行使职权。董事会下设总经理,负责管理经济管理研究学院、人才开发院、资本运营部、安全保卫监督部、能源环保部、监察部、审计部、企业文化部、法律事务部、发展改革部、运营改革部、人力资源部、经营财务部、规划发展部、办公室等部门运营。 2009年,宝钢资产总额4020亿元,净资产2430亿元。营业总收入1953亿元,利润总额149亿元,从业人员总数106914员,科技人员总数12564人,全员劳动生产率216.12万元/人年 宝钢3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创业期(1978—1985年),该时期主要围绕宝钢一期工程的建设、生产准备和投产等展开工作;发展和转轨期(1985—1998年),宝钢主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整合期(1998—2003年),1998年宝钢成功实现了与上钢、梅山钢铁的大联合,在技术上着力进行“二次创新”工作;新一轮发展期(2003年至今),公司以自主集成创新为重点,构建具有宝钢特色的创新体系,推动企业实现新的飞跃发展。 二、企业主要创新活动 1.追求技术持续领先,走开放式自主集成创新道路 坚持技术领先原则是宝钢立业的基础,追求新技术,不遗余力的保持并扩展品种质量的领先优势,是宝钢的长期追求。宝钢按照“提升创新体系能力,不断满足用户需求,追求技术实际领先,实现重点领域突破”的创新发展方针,走“开放式自主集成创新”的发展之路。 宝钢于2006年颁布了《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纲要》,作为技术创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技术领先的整体战略、总体目标和战略途径并作为未来5到15年宝钢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总指导。 在《纲要》的指导下,宝钢以满足市场先是和潜在需求为导向,聚焦主导产品和关键技术,编制了《宝钢2007—2012年技术创新发展规划》。《规划》重点突出了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自主集成创新领域聚焦、重点领域的突破、行业热点问题的关注、国家重点工程的支撑,对8大类重点产品、9大关键共性技术、13大前沿技术、17大工程自主集成创新专项、20大重点突破技术领域进行了总体部署。在规划期内,开展研发管理的创新,实施科研大项目经理制,对重点项目进行重点资源配置,促进取向硅钢、超高强汽车板、梅钢冷轧工程自主集成等重点项目的突破。 2.构建三位一体、互动协调的创新运营体制 围绕新一轮的战略发展目标和总体思路,宝钢加快技术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通过体制变革和机制创新,创建了具有宝钢特色的以研究院为主体的“研究开发”系统,以宝钢工程为载体的“工程集成”系统。工程集成创新体系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充分发挥了生产、研发、设计制造四位一体协同的优势开展自主集成创新。近年来在取向硅钢、梅钢冷轧、高强钢机组等工程自主集成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常用宝钢钢材标准

常用宝钢钢材标准 一、无间隙原子高强度冷连轧钢板及钢带(Q/BQB 413-2009) 本标准适用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厚度为0.50mm~2.50mm的无间隙原子高强度冷连轧钢板及钢带。 通过控制钢中的化学成分来改善钢的塑性应变比(r值)和应变硬化指数(n 值)。由于钢中元素的固溶强化和无间隙原子的微观结构,这种钢既具有高强度,又具有非常好的冷成型性能,通常用来制作需要深冲压的复杂部件。 钢板及钢带按用途区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二、加磷高强度冷连轧钢板及钢带(Q/BQB 411-2009) 本标准适用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厚度为0.50mm~2.5mm的加磷高强度冷连轧钢板及钢带(以下简称钢板及钢带)。 在低碳钢或超低碳钢中,主要通过添加最大不超过0.12%的磷等固溶强化元素来提高钢强度。这种钢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冷成形性能,且具备良好的耐冲击和抗疲劳性能,通常用于汽车覆盖件和结构件制作。 钢板及钢带按用途区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三、冷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Q/BQB 403-2009)等同于GB/T5213-20008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本标准适用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厚度为0.17mm~3.5mm的冷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钢板及钢带按用途区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室温储存条件下,对于表面质量要求为FC和FD的钢板及钢带,拉伸应变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钢板及钢带各表面质量级别的特征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四、冷连轧碳素钢板及钢带(Q/BQB 402-2009) 本标准适用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厚度为0.17mm~3.5mm的冷连轧碳素钢板及钢带 钢板及钢带按用途区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宝钢技术创新战略分析

宝钢技术创新战略分析 宝钢是我国建国以来引进技术最多,装备水平最高,创新力度最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宝钢以当代科技为依托,注重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的投入,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后,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5%以上,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 宝钢技术创新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逐步加大设计、生产、工艺中的新技术含量,在世界冶金最新技术及国际市场领域内占有一席之地,使宝钢成为冶金行业最新技术产业和研究开发基地。具体目标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技术跟踪与创新。主要是消化三期引进技术,并采用目前世界先进技术改造一二期工程,使工艺、技术、装备、产品质量的总体技术水平与韩国浦项钢铁公司相当第二步是创新技术的储备与输出。实现由引进、消化先进技术为主向开发、创新高新技术为主的战略转变,实现技术开发、技术储备、技术输出多位一体,使工艺、技术、装备、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超过当时的韩国浦项钢铁公司的水平,并在国际钢铁领域独占2-3项宝钢专有技术。 战略目标越具体,战略实施就越容易。宝钢始终瞄准具有技术领先水平的韩国浦项钢铁公司,有了浦项公司这个参照物,使战略目标更有可操作性。 “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相促进”的技术创新模式 1.宝钢的模仿创新 宝钢把国际技术领先的企业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引进技术的选择上,坚持高起点、高水平,引进当代世界一流的、代表当今技术发展潮流的成熟可靠的新技术。在引进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根据宝钢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种技术规程,确定技术参数,使之国有化。对难度较大的技术,通过出国考察、对口培训a、资料研讨等一系列举措对新技术加以攻关,真正吃透和掌握新技术。通过模仿创新,很快地掌握了先进的冶炼技术,缩短了时间,节省了研发费用。 宝钢一二期工程引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是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20世纪80年代冶金新技术的综合。在冶炼、轧钢、电子、传感、计算机和通信等专业都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有数百项专利使用权和技术秘密。为了消化引进技术,宝钢组建了联合攻关小组,拟定了81个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各部门又根据本单位关键技术需要确定了600多个科研项目。通过攻关,使一期工程的88%的引进设备全部安装调试,把握核心技术,顺利投产使用。二期工程通过合作创新,使冷轧、热轧、连铸三大项目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44%,使高炉、烧结和焦化三大项目的国产化率达到88%,并在2号高炉上采用了无料技术,将3座300吨的顶吹转炉改造为顶底复合吹炼。 2.宝钢的自主创新 模仿创新实施的是跟随策略,不能领先,也无法超越,总处于被动局面。自主创新则能摆脱技术引进方式下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宝钢决策者很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实现技术储备与输出的第二步技术战略目标,必须要进行技术的自主开发与创新。 宝钢的自主创新面很广,几乎涉及冶金技术的各个领域,宝钢对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突破和技术攻关都来自于企业内部力量,已取得丰硕的成果,至1997年就已开发新技术165项,取得的科研成果237项,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替代了技术进口。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第40卷_2014年_总目次_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第40卷(2014年)总目次 第1期 船舶自动舵仿真模拟器的研制孙才勤, 王心红,许建,张灵杰(1)……………………………………………………………基于网络控制的船舶航向简捷鲁棒控制徐国平,张显库(5)……………………………………………………………………船舶自动舵测试仿真系统的研究姜仲昊,沈智鹏,郭晨,王国峰,刘海燕(9) …………………………………………………基于避碰重点船算法的多船避碰模拟薛彦卓,魏伊,孙淼(13) ……………………………………………………………船舶动态转向避碰行动数学模型王仁强,赵月林,谢宝峰(17)…………………………………………………………………基于串级系统的海洋勘探拖缆位置控制器李扬,张维竞(21)…………………………………………………………………深海潜标系统运动仿真研究葛德宏,朱海,陈建华,蔡鹏(25)………………………………………………………………新加坡海峡交通环境灰色关联分析任军文,明平军,蔡垚,刘强(29)………………………………………………………龙口港航道饱和度研究张则浩,于祖杰,刘强,王凤武(33)……………………………………………………………………基于灰色理论的船舶定线制评价方法范中洲,吴兆麟,张闯(37) ……………………………………………………………基于船舶缩尺模型的运动控制系统设计陆金金,杨承恩,杜佳璐(41) …………………………………………………………砰击载荷对大型铝合金船舶结构强度的影响邹勇,张佳宁,郑镜华,孙禹(45)……………………………………………船用筒式滤器堵塞程度计算及实验研究邹永久,张跃文,孙培廷,慕盛全(49)…………………………………………………船用高压共轨柴油机的建模与仿真牟鑫,白艳祥,曾鸿,任光,赵辉(53)……………………………………………基于模糊PID 控制器的柴油机电子调速器仿真顾林林,张均东(57)……………………………………………………………基于信息融合的柴油机冷却系统状态识别于桂峰,严志军,孙小龙(61)………………………………………………………基于AMESim 风翼回转液压系统动态响应分析赵志强,马冉祺,冯宝辉,刘绪儒,黄连忠(66) ………………………………风翼助航船舶典型航次节能潜力计算冯宝辉,黄连忠,马冉祺,赵志强(70) ……………………………………………………畸变范围对跨声速压气机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高海洋,孙鹏,傅文广(74)…………………………………………………消油剂处理溢油对海洋浮游生物的毒性效应影响高亚丽,吕昕璐,杨柏林,熊德琪,姚念娣(78)……………………………基于离子膜电解法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孙金阳,潘新祥,王俊生(83)……………………………………………………………光干涉的经典和量子本性探究段萍,孙佳石,许雪松,陈宝玖,付姚,李磊,荆波(86)………………………………基于机载高光谱遥感数据的溢油信息提取方法刘丙新,张志达,李颖,陈澎(89)…………………………………………输入受限的Buck 型直流变流器自适应动态面控制刘陆,王丹,彭周华,彭铭(93)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早期火灾烟雾检测王琳,李爱国,王新年,虞燕风(97) ……………………………………………………世界海运网络可达性对比研究李振福,李贺,徐梦俏,史砚磊(101)…………………………………………………………船队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及其改进谢新连,杜红,唐磊,赵家保(105)………………………………………………………中国原油进口运输通道安全研究王尧,吕靖(109)…………………………………………………………………………LNG 罐式集装箱陆海联运配箱量优化模型孙家庆,唐丽敏,王成武,阎英美(113)………………………………基于混堆模式的集装箱码头堆场空间资源配置优化毛钧,李娜,靳志宏(117) ……………………………………………基于CT 技术和有限元方法的沥青混合料数值蠕变试验研究王聪, 郭乃胜,赵颖华,谭忆秋(123)…………………………大连地铁复杂地质条件施工变形监测与分析姜谙男,关文(128) (2) 考虑舵机特性的船舶航向离散非线性系统输出反馈控制设计王欣,刘正江, 李铁山,林彬(1)…………………………基于动态滑模的欠驱动船舶航迹跟踪控制刘贤朋,卜仁祥,刘勇(5) ………………………………………………………基于数据挖掘的船舶人为碰撞事故致因链研究李红喜,张连丰,郑中义(10)…………………………………………………基于速度障碍原理的无人艇自动避碰算法吴博,熊勇,文元桥(13)………………………………………………………砂石船舶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及安全管理李文华,马晓雪,马来好,陈海泉,张银东,乔卫亮(17)………………………船舶交通流行为特征及其在海上交通组织中的应用刘钊,刘敬贤,周锋,郭威治(22)……………………………………船舶操纵模拟器进出港操纵自动评估系统王德龙,任鸿翔,赵月林,房希旺(27)………………………………………………基于正反馈修正-支持向量机的PSC 选船模型孙墨林,郑中义(31) ……………………………………………………………悬链式单点系泊系统通航环境可行度研究纪晨曦,陈世才,谢海波(34) ………………………………………………………寒潮大风浪中船舶失速数值计算张进峰,石志超,项勇(39)…………………………………………………………………基于海冰影响的北极航线经济性研究张爱锋,宋艳平(43)………………………………………………………………………基于安全航线的海洋水文气象保障辅助决策仿真孙成志,丁德文,刘大刚(47)………………………………………………北太平洋大洋航路风区范围气候变化特征李正强,文元桥,吴力川,肖长诗,周春辉,吴晓春,吴定勇(51)………………雷达图像与电子海图叠加坐标变化优化方法马麟,史国友,王庆武,张树凯(56)…………………………………………基于S 63标准的电子海图数据保护方案的研究与应用张树凯,史国友,刘正江(59)…………………………………………基于MapFile 的电子海图数据访问和制图表达潘明阳,高进,李超,郝江凌,胡景峰,赵德鹏(63)………………………基于Android 的移动AIS 数据显示系统李超,潘明阳,王德强,郝江凌,李邵喜,胡景峰(69)………………………………语音识别技术在船舶甚高频仿真设备中的应用陈大军,任鸿翔,肖方兵(73)…………………………………………………船舶机舱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高效覆盖马瑞,刘彦呈,王川(77)…………………………………………………………AUV 水下终端对接目标识别与定位技术吴利红,许文海,王利鹏(81)…………………………………………………………船舶监控系统中可扩展高效通信软件的设计陈鹏,刘爽,史国友(86)……………………………………………………基于一致性策略的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采样滤波丁磊,赵园,郭戈(91)) ………………………………………………基于异步电力测功机的船舶推进电机控制郭昊昊,刘彦呈, 任俊杰(96)………………………………………………………内河船机电设备虚拟拆装考试系统设计与实现苏玉龙,吴桂涛,曾鸿(101)…………………………………………………新型细薄膜蒸发器的传热特性实验研究苑海超,王维伟,董景明,潘新祥(105)……………………………………………

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渣包车技术方案及对比

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重型机械分公司 渣包车项目 技术方案及对比

目录 投入使用渣包车(国产)技术方案 (3) 一、70t平台式渣包车(铰接式驾驶室侧置) (3) 1、技术特点 (3) 2、整车性能参数 (4) 3、主要配套件 (5) 二、65t铰接式U型渣包车(推荐) (7) 1、技术特点: (7) 2、设备性能技术参数 (8) 3、主要配套件 (9) 设备设计、制造标准 (11) 渣包车对比 (12) 一、国外渣包车对比 (12) 二、国内渣包车对比 (13) 三、综合对比(中冶重机渣包车与国外渣包车对比) (13) 附: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渣包车业绩表 BGC-35、BGC-35铰接式、BCG-60、BGC-80基本参数 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报告

投入使用渣包车(国产)技术方案 一、70t平台式渣包车(铰接式驾驶室侧置) 1、技术特点 抱罐车是冶金企业渣处理工艺中的关键运输设备,能够实现从地坪或者U型平板车上自装卸渣罐,具有自装卸、倾倒、运输等功能。 1.1主要技术特点: 模块化设计思想:整车分为动力单元、操纵单元和工作平台三大模块,其中仅工作平台为非标设计。整车可靠性高,通用性好。 1.2转弯半径更小 整车采用铰接式布置,设计最大转向角度±70°,最小转弯半径约为8500mm。 1.3先进可靠的液力机械传动 元器件选用美国DANA公司标准产品,起动扭矩大、换档平稳无冲击,全自动电控换档,操作简单舒适,性能可靠。 1.4重心更低、载荷更大 后桥采用非标设计的90吨级一线两轴承重桥,配16个实心轮胎,实现大吨位承载,接地比压低,轮轴重量小,对路面要求相对较低。 1.5车架、工作机构的优化设计 车架采用三维软件设计,关键部件通过有限元软件进行强度分析。车架主体材料采用优质Q345B板材。采用混合气体保护焊接,主梁受拉区的翼缘板、腹板的对接焊缝进行无损探伤,超声波探伤按GB/T11345-1989 中规定应不低于Ⅱ级。 车架焊接完后震动消除焊接应力。 1.6制动系统 驱动桥行车制动系统采用湿式制动,保证车辆获得一定的制动效能。停车制动为排气制动,拉起手制动时,压缩空气通过快放阀排出,靠弹簧的力量使车辆制动。 1.7驾驶室和操作平台 车辆在前上部中央设置一个驾驶室。驾驶室和操作平台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 1).在驾驶室后方有防止坠物和液态渣喷溅的防护窗。防护窗采用可开启式,开启功能执行装置 为手动方式,控制开关位于驾驶室内。后窗宽度加大,确保驾驶员视线不受遮挡。 2).驾驶室安装冷暖空调。 3).驾驶室设计为防滚翻加强型,充分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 4).驾驶室四周安装玻璃,视线好。所有玻璃采用钢化玻璃,其中前后玻璃采用双层夹膜钢化玻

宝钢重大冶金装备自主创新和国产化的实践与思考

宝钢重大冶金装备自主创新和国产化的实践与思考

宝钢重大冶金装备自主创新和国产化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已将装备自主创新和国产化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度。从全球钢铁业的竞争态势看,竞争已逐渐从产品延伸到工艺装备技术等领域,核心技术已很难通过市场化手段获取。因此,钢铁产品和生产工艺的提升与装备自主化能力的提升紧密相关。 结合宝钢冶金装备自主创新的实践,分析几个成功案例,并对冶金装备自主创新和国产化谈点体会。 一、宝钢冶金装备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 宝钢从未停止在冶金工艺、装备自主化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走过了“成套引进—点菜式引进—自主集成—自主创新”四个阶段。 宝钢一期,从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工厂设计到设备供应主要依靠国外厂商;宝钢二期,加大了装备的国产化比例,推进合作制造;宝钢三期,采用点菜式引进,进一步扩大了合作制造和分交比例;十五期间,部分项目实现了由宝钢自主承担设计、制造和质量保证,自主集成初见成效;十一五期间,宝钢深入开展成套装备的自主集成与设计,加快了装备自主化进程。 在宝钢三十多年的工程建设过程中,积累了高档产品制造工艺技术,为自主集成成套技术装备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宝钢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自主集成了酸轧机组、热镀(铝)锌机组、硅钢机组、彩涂机组、国内第一条不锈钢与碳钢混轧的五机架冷连轧机组等;宝钢在铁水

预处理、RH/LF精炼、滚筒法渣处理、全氢罩式退火炉、在线标记装置、在线表面检测等装备技术方面已经形成系列化产品,并已成功实现对外输出。宝钢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践行环境经营方针,形成了炼钢及冷轧的除尘、废水处理、烧结烟气脱硫、高炉及COREX炉水渣立磨装备技术等节能环保特色技术。 宝钢依托工程项目载体,开展冶金装备自主创新,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效应:一是,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降低了工程建设投资;二是,冶金装备自主创新由单体创新逐渐向产品、工艺和装备一体化创新和系统创新的方向发展;三是,通过冶金装备自主化,确保了核心技术不外泄,提升了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二、宝钢冶金装备自主创新的成功案例 1、梅钢冷轧工程 2004年,宝钢决定建设梅钢冷轧工程,产品定位为极薄、高表面质量的镀锡原板、镀锡板、镀锌及镀铝锌板。而高速生产高表面质量极薄镀锡板,必须选用酸轧联合的五连轧高速轧机,其结构复杂、控制精度高,全球只有西马克、西门子等少数厂商才具备能力供应。在面临全套引进、自主集成的建设方式选择面前,宝钢最终选择了自主集成的方式,在建设难度、广度和深度上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 宝钢三十多年来积累了大型冶金工厂建设的经验,对冷轧工艺和装备有比较深的认识,形成了大量的专利和技术秘密。在此基础上,采用强强联合、开放式的自主创新模式,

宝钢技术中心的诞生及其沿革

宝钢技术中心的诞生及其沿革 https://www.doczj.com/doc/ce15052634.html,/ec/list.asp?id=139 作者:张清朗 在庆贺宝钢技术中心诞生9周年和上海宝钢研究院成立5周年之际,往事又涌现在我的脑海里。对宝钢研发机构的历史沿革,记忆犹新,对宝钢技术中心诞生的前前后后,历历在目。宝钢技术中心的构想、筹建、诞生、沿革与成长的过程,始终贯穿着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与讲话精神;始终凝聚着宝钢领导的高瞻远瞩和战略决策;始终伴随着宝钢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历程。 回顾过去,来之不易;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一、宝钢技术中心建设的背景 1984年2月15日,邓小平同志的题词:“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为宝钢的建设与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1985年,黎明副部长提出了“引进消化,跟踪移植,开发创新”的要求,即成为宝钢长期贯彻的“引进、消化、跟踪、创新”的“八字方针”。 为防止重蹈“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老路,使宝钢跻身于世界第一流钢铁企业行列,只有坚持开发与创新,才能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只有不断推进科技进步,才能永葆宝钢青春。如日本新日铁、韩国浦项等世界先进钢铁企业,都不惜巨资建立了研究及工程一体化的科技开发中心。因此,宝钢迫切需要拥有高层次、高水平的研发机构,以增强自身的科技力量和消化、吸收、开发、创新的能力,适应企业的长远发展,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 早在1992年11月,黎明副部长就指示,委托上海设计院设计宝钢科研中心大楼,要求在宝钢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工程技术中心。1993年5月,按照黎明副部长和沈成孝副总经理的批示,由张清朗助理带队,组织了宝钢钢研所、设备部、自动化部、设计处和上海设计院共10人(佘永桂、张安利等)的“赴韩国浦项学习考察组”,重点考察了韩国浦项产业科技研究所(RIST)。本次考察对宝钢确定建设工程技术中心的指导思想、功能要求、装备水平、建筑特点等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1993年7月,形成了“宝钢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年8月,由冶金部科技司主持召开了“宝钢(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会”,黎明副部长和沈成孝副总经理等公司领导出席了会议,并通过了专家组(徐匡迪、王先进、何麟生等11名)的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宝钢建立技术中心是必要的、可行的”。会后,宝钢组织公司内各有关单位结合赴韩考察情况和宝钢实际,对上海设计院编制的“方案”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然后,上海院又经两次修改,提出了“宝钢工程技术中心可行性方案(东区)”。 二、领导的有关题词与讲话 各个时期,国家领导人及宝钢历届领导对技术中心的建设与实施技术创新工程都作了重要的指示。 1、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与讲话 “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邓小平1984.2.15.) “埋头实干,从严要求,精益求精,不断创新。”(陈云1986.5.18.) “希望宝钢加强科技力量,追踪和独立创造冶金工业的高科技的世界先进水平。”(王鹤寿

钢铁行业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向_王国栋

第50卷第9期2015年9月 V ol.50,No.9,p1-10 September2015钢铁 Iron and Steel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50319 钢铁行业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向 王国栋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819) 摘要:创新驱动钢铁行业转型发展、调整结构、实现钢铁行业绿色制造势在必行。从钢铁行业的重要前沿技术(产品)和钢铁行业的重要关键共性技术(产品)介绍了钢铁行业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向。内容包括:复杂难选铁矿石预富集-悬浮焙烧-磁选技术;低碳炼铁技术;炼钢二次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先进钢铁全流程一体化组织控制;改进型热带无头轧制短流程工艺、装备及产品;薄带铸轧短流程工艺、装备与产品;无酸洗涂镀制备热轧涂层板技术;新一代钢包喷射冶金工艺;高品质连铸坯生产工艺与装备;热轧钢材组织性能控制;极限规格板材先进热处理装备及工艺技术; 薄板坯半无头轧制+无酸洗涂镀制备热轧AHSS;高精度冷轧板形控制技术与装备技术;先进连续退火与涂镀技术; 真空制坯轧制复合板技术;旨在大规模定制的钢材智慧制造系统等。旨在实现钢铁工业的绿色制造,促进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 关键词:钢铁工业;技术创新;前沿技术;共性技术;发展方向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449-749X(2015)09-0001-10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WANG Guo-do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olling and Automation,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110819,Liaoning,China) Abstract:Nowadays,it is imperative to drive creatively transition,adjust structure and realize green manufacture for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The state of the art and some critical generic technology and product in steel industry are discussed to illustrate the innovation in techn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direction.Main conten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pre-en-richment for complex and hard-concentrated iron ores-suspension calcination-magnetic separation,low carbon ironmak-ing,high recovery from secondary resources during steelmaking,integrated control of total process for advanced steel production,compact process,equipment and product for the improved endless hot strip rolling,short flow process,equipment and product for strip rolling,free acid pickling and coating to produce hot rolled plate,new generation of ladle injection metallurgy,technology and devices for high-quality continuous casting slab,structure control of hot rolled steel plate,advanced heat treatment for limiting size plate,endless rolled thin slab and free acid pickling and coating technolo-gy for the production of hot rolled AHSS,high precision cold-rolled sheet shape control and equipment technology,de-veloped continuous annealing and coating technology,application of vacuum to produce slab and to roll cladding heavy steel plate,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to guide the mass customization,et al.The above developments aim to real-ize green production in steel industry,and accelera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of China. Key words:iron and steel industry;technology innovation;state of the art;generic technology;development direction 钢铁材料应用广泛,作用重大,是最重要的结构和功能材料,在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中国目前钢铁产能规模接近世界总产量的1/2,从业人员达到350万人,有着巨大的国际、国内影响力。中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持续稳定地生产低成本、高质量的钢铁产品,是支撑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钢铁工业历经近20年的快速发展,钢铁产能迅速增长,规模扩张。但是钢铁产业主要依靠引进与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缺乏核心竞争力;资源、能源绝大部分依赖进口,环境污染、排放等问题日益严峻;钢铁产品基本集中于产品的中低端,质量不高,稳定性差,生产效益低下。因此,创新驱动钢 作者简介:王国栋(1942—),男,硕士,中国工程院院士;E-mail:wanggd@https://www.doczj.com/doc/ce15052634.html,;收稿日期:2015-07-07

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渣包车技术方案及对比

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重型机械分公司 渣包车项目 技术方案及对比

目录 投入使用渣包车(国产)技术方案 (3) 一、70t平台式渣包车(铰接式驾驶室侧置) (3) 1、技术特点 (3) 2、整车性能参数 (4) 3、主要配套件 (5) 二、65t铰接式U型渣包车(推荐) (9) 1、技术特点: (9) 2、设备性能技术参数 (10) 3、主要配套件 (12) 设备设计、制造标准 (14) 渣包车对比 (15) 一、国外渣包车对比 (15) 二、国内渣包车对比 (16) 三、综合对比(中冶重机渣包车与国外渣包车对比) (16) 附: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渣包车业绩表 BGC-35、BGC-35铰接式、BCG-60、BGC-80基本参数 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报告

投入使用渣包车(国产)技术方案 一、70t平台式渣包车(铰接式驾驶室侧置) 1、技术特点 抱罐车是冶金企业渣处理工艺中的关键运输设备,能够实现从地坪或者U 型平板车上自装卸渣罐,具有自装卸、倾倒、运输等功能。 1.1主要技术特点: 模块化设计思想:整车分为动力单元、操纵单元和工作平台三大模块,其中仅工作平台为非标设计。整车可靠性高,通用性好。 1.2转弯半径更小 整车采用铰接式布置,设计最大转向角度±70°,最小转弯半径约为8500mm。 1.3先进可靠的液力机械传动 元器件选用美国DANA公司标准产品,起动扭矩大、换档平稳无冲击,全自动电控换档,操作简单舒适,性能可靠。 1.4重心更低、载荷更大 后桥采用非标设计的90吨级一线两轴承重桥,配16个实心轮胎,实现大吨位承载,接地比压低,轮轴重量小,对路面要求相对较低。 1.5车架、工作机构的优化设计 车架采用三维软件设计,关键部件通过有限元软件进行强度分析。车架主体材料采用优质Q345B板材。采用混合气体保护焊接,主梁受拉区的翼缘板、腹板的对接焊缝进行无损探伤,超声波探伤按GB/T11345-1989 中规定应不低于Ⅱ级。 车架焊接完后震动消除焊接应力。 1.6制动系统 驱动桥行车制动系统采用湿式制动,保证车辆获得一定的制动效能。停车制动为排气制动,拉起手制动时,压缩空气通过快放阀排出,靠弹簧的力量使车辆制动。

宝钢的“首席师”制加快了技术领军人才的成长

宝钢的“首席师”制加快了技术领军人才的成长 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取决于它的人才群体。宝钢在向世界一流钢铁企业迈进中,为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适应超大型企业集团越来越复杂的技术和管理要求,能在国内外激烈竞争中处于领先水平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早从2002年起,开始探索实施“首席工程师”(包括首席管理师、首席研究员、首席实验师,以下简称“首席师”)管理制度。从首批命名66名首席师至今,目前已有首席师295名。其中:工艺技术类164人、研发类82人、职能业务类49人,这是宝钢的一支高素质核心技术研发领军人才队伍,是宝钢能够连续多年跻身于世界500强企业的重要基础所在。 一、“首席师”制与宝钢发展战略同步诞生 象宝钢这样已具有一定技术经济实力与国外一流大公司相抗衡的超大型企业,必须确立以英才为核心的人才战略, 必须具有一支渊博知识和非凡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早在2002年,宝钢将“建成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确立为公司的核心理念,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研究制订培养集聚高层次人才的新策略,完善公司人才形成机制。据此,公司积极推进人力资源配置改革,全新设立了首席师、主任师、区域师和技术协理四个层次的技术业务岗位系列。首席师岗位是技术业务岗位中的最高层次,是技术人员的核心和龙头。首席师作为公司的技术精英和领军人物,担当着公司技术进步与创新的重任,承载着公司各技术与管理领域的核心技术经验和知识的传承与光大。公司经过近几年的实践,通过着力加强首席师对对口和关键岗位专业技术队伍的培养,促进技术后备人才的快速成长,从而带动了公司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首席师”的基本条件及选聘程序

管理科学学报第17卷_2014年_总目次_

第17卷第12期2014第12月 管理科学学报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S IN CHINA Vol.17No.12 Dec.2013管理科学学报第17卷(2014年)总目次 ·论文· ABM与GIS集成及在分析新能源汽车扩散中的应用向诗剑,马铁驹1(1) ……………………………………………………… 考虑决策者风险偏好的机会约束DEA模型查勇,宋阿丽,杨宏林,梁樑1(11) …………………………………………… 基于完全偏好序信息的严格双边匹配方法樊治平,乐琦1(21) ………………………………………………………………… 需求信息预测对制造商回收再制造策略的价值聂佳佳1(35) ……………………………………………………………………… 链与链基于规模不经济的纵向联盟和利润分享赵海霞,艾兴政,唐小我1(48) ………………………………………………… 算法交易的市场影响研究王宇超,李心丹,刘海飞1(57)………………………………………………………………………… 媒体关注与投资者关注对股票收益的交互作用:基于中国金融股的实证研究刘锋,叶强,李一军1(72) ……………… 基于BoxCox SCD模型的价格持续期研究孙艳,何建敏1(86) ………………………………………………………………… 业务成功历史、CEO信念与先验匹配———社会维度视角下IT与业务匹配的中国情境案例研究 张延林,肖静华,李礼,谢康2(1)……………………………………………………………………………………………… 突发事件Web信息传播渠道信任比较研究尤薇佳,李红,刘鲁2(19) ……………………………………………………… 知识网络双重嵌入、知识整合与集群企业创新能力魏江,徐蕾2(34) ……………………………………………………… 不完全合约下PPP项目的运营期延长决策机制高颖,张水波,冯卓2(48) ………………………………………………… 时变贝塔条件下的基金多市场择时能力研究陈浪南,朱杰,熊伟2(58) …………………………………………………… 基于结构转换非参数GARCH模型的VaR估计杨继平,袁璐,张春会2(69) ………………………………………………… 咨询董事、监督董事与董事会治理有效性龚辉锋,茅宁2(81) ………………………………………………………………… 平台收费对网上交易市场价格离散的影响王强,陈宏民3(1) ………………………………………………………………… 收费公路项目Pareto有效BOT合同与政府补贴谭志加,杨海,陈琼3(10) ………………………………………………… 一般分布区间型符号数据的K均值聚类方法郭均鹏,陈颖,李汶华3(21) …………………………………………………… 沪深300股指期货日内避险模型及效率研究魏宇,赖晓东,余江3(29) …………………………………………………… 中国股指期货市场期现套利及定价效率研究刘岚,马超群3(41) ……………………………………………………………… 提高顾客等待满意度的两类排队管理策略周文慧,黄伟祥,吴永忠,李合龙4(1) ……………………………………………… 基于区间直觉模糊数相关系数的多准则决策模型袁宇,关涛,闫相斌,李一军4(11) …………………………………… 天灾、人祸与股价:基于地震、群体骚乱事件的研究赵静梅,申宇,吴风云4(19) …………………………………………… 基于随机尖点突变理论的心理契约研究徐岩,胡斌,王元元,蒋国银4(34) ……………………………………………… 基于TAM的精益建设实施意向实证研究李书全,王长江,吴秀宇,郑远明,朱孔国4(47) …………………………………… 网络结构与银行系统性风险隋聪,迟国泰,王宗尧4(57)……………………………………………………………………… 利率带有跳跃情形下的信用衍生品定价研究牛华伟4(71) ………………………………………………………………………… 震后交通管制下多出救点应急物资调运问题李双琳,马祖军5(1) ……………………………………………………………… 随机需求库存-路径问题最优策略及其算法赵达,李军,马丹祥,李妍峰5(14) ………………………………………… 风险规避下具有促销效应的收益共享契约代建生,孟卫东5(25) ………………………………………………………………… 二级市场季节性商品的订购和销售决策王丽颖,巩天啸,陈丽华,蓝颖杰5(35) ……………………………………………… 议价的OEM供应链在随机供需下的协调决策陈志明,陈志祥5(43) …………………………………………………………… 具有模糊信息的多数量多属性电子交易匹配问题蒋忠中,樊治平,汪定伟,陈晓红5(52) …………………………………… 社会资本对跨组织信息系统吸收影响机理研究贺明明,王铁男,肖璇5(66) ………………………………………………… 股价特有风险与信息效率聂晓军,李焰,张肖飞5(84)………………………………………………………………………… 基于期权和B2B电子交易的供应链均衡策略尤晓岚,冯耕中,徐金鹏,汪寿阳6(1)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