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词格律:怎样记忆平水韵

诗词格律:怎样记忆平水韵

诗词格律:怎样记忆平水韵
诗词格律:怎样记忆平水韵

怎样记忆平水韵?

《平水韵》要想全部记忆下来,必须依靠死记硬背。查询一个字所在的韵部,当然也不是全无章法可循,比如一个字的韵母今音读作ong,那它必在上平一东、上平二冬之中;一个字韵母

今音读作ang,那它必在上平三江、下平七阳之中;一个字韵母今音读作i、ei、ui 或ai(除却入

声字),那它必在上平四支、上平五微、上平八齐、上平九佳或上平十灰之中??以上这些简单的规律,我们只要多读多看,是逐渐可以摸清的,但具体这个字在哪一韵部,还是必须要依靠背诵。此外,《平水韵》也并非中古汉语的实际面貌,它只是在中古汉语的基础上编写的一本以规范作诗平仄用韵为目的的韵书,比如江、阳两韵,元、先两韵等,在中古汉语口语中实际已经相通,但是由于韵书束缚,又不得不在作诗时明确区分,所以《平水韵》也并不等于中古汉语。

平水韵的速记方法

摘至/舍得讲座晚上好,各位。我们今晚来说一下“平水韵” ,不主要说它的历史,少来谈它的意义,只说如何熟悉的它。说方法,没有特别的“巧” 可言,只有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才能探索出所谓的“窍门”来。

我根据我以前的讲义来和大家随便聊聊,针对的谈话目标,是愿意熟悉平水韵,却对如何熟悉比较比较吃力并苦恼的朋友。不感兴趣的,则说声抱歉了,要占用你们一点群聊的时间了。

小提示:希望喜欢古典诗词的朋友手里都有一个《平水韵》表,没有的,可去百度搜一下,然后自己保存起来,随时翻用。)

《平水韵》的历史渊源我们在这里就不做一一考究了,但使用它是我们今天学习古典诗词的前提。今天着重说的,是如何对它的熟悉和掌握。我在这里介绍的,是一些学习并辨识古韵的方法和学习体会。毕竟,《平水韵》的发音与现在的普通话发声有所区别,重点中的重点,就是对入声的掌握。

现在汉语里只有平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古韵里原来是有四声的,平、上、去、入。今天缺的那一声,就是“入声” 。我们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这“入声”给找回来。只有把它找回来,我们才有可能认识诗词中要求的平仄,才有可能去对仗,去押韵,才有可能完成我们对近体诗格律规律的掌握。

记得前些日子教一位朋友学习近体诗,也是从最基础的声韵开始的。说了半天他也没搞明白这平平仄仄的区分,也不懂这平时普通话里的平音,怎么就被划到了仄音里去了。

这时,我忽然问他,你老家是哪里的,他说是福建的。我说这太好的,于是我找了些现今已经被派入平声里的入声字,比如“白、竹、笛、蝶、德、合、盒”等字,让他用普通话读一遍,再用他们老家的方言口音读一下,让他体会,用他老家福建的话试试,和普通话的发音区别在哪?

读了几个,他乐了。他感觉到了,老家的话对这字的发音,就是仄。再找几个入声字,他读来还是仄声。我说,你占大便宜了,想学近体诗,熟悉古音入声这关,你通过了!要读古诗,要写近体诗,或填词,

你就用老家话去选字判平仄好了。

为什么他这么快就通过了我们甚至几年都难过的音韵关?只须几分钟的工夫。当然这得向历史要答案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平水韵》,其实就源于中原古音,前几天我说了,在中国音韵学的分类里,秦汉以前属于上古音,晋唐乃至宋末,属于中古音。元以后属于近古音。唐诗宋词起源乃至鼎盛的时期,就是以中古音为基石的。

我们今天手里拿到的这个《平水韵》就是集那时的音韵学大成而汇编整合出来的。它伴随着那些历史上的名流名篇名句,流传到了我们今天。闽南话,也叫台语,它还有个名称叫做“河洛语”

晋代和唐朝的时候,在中原很多人避难到福建,然后在福建闽南很多人到台湾去,所以,这些地区受后来文化的波及很小。把当时的官话,也就是河洛语给带了过去,保留至今。这些地区的语言,实际上成了我国古汉语的“活化石” 。

据考古资料考证,所谓“河洛语”,其实就是河南洛阳的语言,不是今天的,而是唐时的前后。洛阳长期以来是中国古代王朝的国都,这里当时的“河洛话”相当于官方语言,如今天的普通话。唐朝的官方语言就是现在的“闽南语” ,换个说法,李白、杜甫这些诗人都会讲闽南语。

这些在他们的诗歌中都能体现,这也就是为什么用闽南语读唐诗反而更押韵的原因了。所以,“中古音”,也叫“中原古音” ,不仅有时间上概念的划分,也有地域方面的标识意义。

古典诗词,闽南人有天然的口音优势,可是象我们这些非闽南语地区的人怎么办?我本人就是典型的“北方佬” ,说话一口北方的“大碴子”味,我们又去上哪找那个“入声”呢?

想强记吧,那里有多少汉字啊,得费老劲了。不说三十部的约四五千字的平声部分需要记了,只入声就有二千左右字,一篇二千字的文可以很容易背下来,这些互相独立的文字的堆集,可就难记了。

其实,现今对我们影响最大的,造成最大的障碍的也是“入声” ,北方人根本就不认识这入声为何物。我向来反对苦记硬背一些东西,即使枯燥无味如《平水韵》表,我也主张去找点窍门。投机取巧,其实并不总是贬义的词,死记硬背,才是很傻的事儿呢。

别的不说了,咱学近体诗,要快乐地学,要轻松地学。仅仅一个“入声”便扫了千百万人学习的兴趣,仅仅一个“入声”便使我们对近体诗望而却步,进而畸形畸变为什么新韵,这是不应该的。

那么,怎么来记住这些入声字呢?不想累个半死去记,也不想放弃它而追求新韵,那就要想办法了。其实,网络上也好,学术界也好,关于入声的辨别方法是有很多在流传的。但是这么多方法,都需要我们再去掌握一些其他的知识,比如反切,比如去借用什么汉语拼音的声母或韵母的组合来辨别它。好累好累,有这工夫,还不如去死记硬背几个字呢。

不是说这些方法不好,而是说,对于初学者来说,那无疑在入门的道路上,又多设了一道门。说是帮咱们入门快,其实这往往反而让我们心生烦躁,望而生畏。比如要说起“反切” ,有几个人知道“反切”为何物呢?说起字母辨别法,谁又耐烦去记哪些和哪些的组合才是入声呢?有记这组合的工夫,咱都记住好几个入声字了。

我的建议是,先去熟悉一些入声字,咱先掌握起来再说。至于其他方法,在熟悉了一部分之后,再去研

究一下,那将是更有效率的。抛掉那些理论上的指导,我们就用最直接,最简单,最原始的办法去找窍门吧。

什么最直观的?当然是图形,图形对记忆来说是最直观了。那么我们就从通过字的形状来记住那哪字是入声字。

比如,我们知道“白”字入声,那么,几乎所有含有白字的字,几乎都是入声。例如“泊、粕、伯、柏、帛、舶、箔、珀??”等等(泉字除外)。这样,我们记住一个“白”字,是不是等于记住了一大片?

“泊、粕、伯、柏、帛、舶、箔”这一类的字,根本无须去单个记它,一看这字里含有个“白”字在里面,那不管他现在读什么音,先把它扔到入声这口袋里再说了。

再引申一下,百字里就有个“白”字,含有“百”字的字,也都是入声,比如陌。同样,我们再看一个“曷”字,它也属于“入声” ,根据上面的推论,那我们只要见到任何字里,含有这个“曷”字,立即毫不犹豫地判定它为仄音字(入声)。比如“喝、褐、渴、羯、揭、遏、葛??”等等,这样省事多了吧?一个“曷”字,又让我们记住了一大片字啊,只须看它的字形,简单又方便。

其实,不止上面这两个字,有这种情况的,相当的多,那么,对于我们的记忆入声字,是不是也是更方便了?再看这个“只”字,它是属于入声字。那么,我们依旧去找含有这个字的其他字“织、识、帜” 。

我们看几个,记住几个就算几个!再看这个入声“卖”字,一样一样的道理:“读、赎、犊、渎、牍、椟、黩??”。再再看这个“合” --- 鸽、塔、答、蛤、閤、盒??;“副、富、福、辐??”。那么,我们就总结一下这个规律:形声字有入声的几乎都是入声字。

这一类的,我们多找几个,别嫌烦,找出一个就揪出一大片。说到这,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根据字形去辨别入声字,是不是比一个个去死记简单的多了?记住一个字,就可以记住一大串乃至一大片。而且,我们这时也没用任何其他理论知识啊,只是用我们的眼睛,这就是直观记忆法(俺取的名)。至少,我们可以省力了许多,至少,我们先记住这一大片再说。还有一些我们常用的,比如“竹、笛、得、德、石、托”等等,用的多了,记住一个是一个,根本不需要去死记的。入声的取消,其实是被派入现在国音的一二三四声里去了。这里,顺便再简单介绍一些字,看他们怎么被派进去的,也顺便帮大家熟悉一下,看多了,印象就有了:入声字派入今音第一声(阴平)的有:屋、哭、缩、屈、曲、积、绩、迹、失、湿、七、戚、漆、匹、忽、八、脱、杀、缺、约、托、激、黑?

入声字派入今音第二声(阳平)的有:竹、筑、服、福、幅、熟、叔、塾、足、族、卒、局、读、孰、觉、质、实、疾、伐、罚、竭、杰、达、活、哲、极、急、息??

入声字派入今音第三声(上声)的有:谷、谷、毂、卜、角、笔、乙、骨、发、葛、铁、帖、脚、窄、尺、??

入声字派入今音第四声(去声)的有:木、录、目、若、弱、陆、鹿、腹、欲、玉、乐、日、术、物、勿、没、莫、月、越、阔、略、悦、落、鹤、壁、毕、赤、色??

现在三四声里的入声,不需要去另记关于根据拼音方法来记忆“入声字”的,今天不另做介绍了。跨越音韵障碍最根本的方法是什么?其实还是”反切“之法。这是辨别中古四声之呼法的正

途。这里介绍一下什么是“反切” 。什么是反切读音法呢?其实很简单------ 就是两字连读而成一音,

取前字为声母(子音)下字为韵母(母音)。这两个字的读音慢点读呢,是两个音,急促一点读它,就成为一个音儿了。

这样切音的方法,就是传说中的“反切法” 。我们只简单介绍一下。用作反切的两个字,前一个字叫“反切上字”,简称“切上字”或“上字”,后一个字叫“反切下字” ,简称“切下字” 或“下字”。被注音字叫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

举例:

田”字---“徒年”切,偶”字---“五口”切,妻”字---“千西”切,扭”字---“你有”切,兼”字---“基添”切,租”字---“尊乌”切,庚”字---“歌亨”切等等

截止到清末时为止,所有韵书都是由“反切”为注音法的。比如《唐韵》、《广韵》、《集韵》、

《辞源》、《辞海》、《康熙字典》等等。所以,了解这些,对于学习中国古典文化,是有很多意义

的。

平水韵入声字记忆法(转载)

要想学好作对联,要想学习古典诗词,那么就必须认识并熟悉《平水韵》。这是学习古典格律文学必须掌握的,这是基础中的基础。

不识古韵,是永远跨不进古典诗词真正的殿堂的。古诗配古韵,古典又雅气,这是很有道理

的。

在中国的声韵学中,将中国的古音分为上古音、中古音和近古音。中古音之时代界定,是自魏晋南北朝起,至唐宋时期。这也是近体诗的起源和兴盛时期,近体诗的体裁流传了下来,同样,伴随它的专有诗韵也同样传了下来。

南宋时平水的刘渊,将这类可以同用的韵进行合并,成了107 韵,后人渐为106 韵,所以被称为《平水韵》,一般叫做“诗韵” 。

所以,唐朝时虽然没有《平水韵》,但我们看唐时的近体诗,也都是符合平水韵的。《平水韵》历经千年而不衰,它本身实际上已经是古典诗词体裁的专用韵了(《词林正韵》的根据也是《平水韵》)现代写作近体诗,规定是以《平水韵》为默认韵的。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

近体诗只押平声韵,要一韵到底,而且不能转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

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

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

比如杜甫《三绝句》第一首:

楸树馨香倚钓矶,

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

可忍醒时雨打稀。

“飞”和“稀”在平水韵中同属五微,但在普通话读来并不押韵。

又如第二首:

门外鸬鹚去不来,

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以后知人意,

一日须来一百回。

“猜”和“回”在《平水韵》中同属十灰,但在现在普通话中也不押韵。可以明白,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则不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区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读多背了。

今晚在这里介绍的,是一些学习并辨识古韵的方法和一些先行者的学习体会。重点中的重点,就是对入声的掌握。平水韵在律诗中的应用问题,我们以后的课程会进一步按排着再讲。

我们作对联与写作格律诗词,要求会分辨平上去入四声。平上去好办,关键是入声。因为现代普通话里没有入声,现在汉语里只有平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古韵里原来是有四声的,平、上、去、入。今天缺的那一声,就是“入声” 。【在联律与诗律中,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入声的消失也导致了古、今音声调的不同。一部分古入声字变成了现在的上声去声字,还属于仄声,我们可以不管;但是另有一部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却变成了平声字(阴平或阳平),这就值得我们注意了。

我们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这“入声”给找回来。只有把它找回来,我们才有可能认识格律诗词中要求的平仄,才有可能完成我们对古韵对联与近体诗格律规律的掌握。

那么,怎么来记住这些入声字呢?不想累个半死去记,也不想放弃它而追求新韵,那就要想办法了。

其实,网络上也好,学术界也好,关于入声的辨别方法是有很多在流传的。但是这么多方法,都需要我们再去掌握一些其他的知识,比如反切,比如去借用什么汉语拼音的声母或韵母的组合来辨别它。让人眼花缭乱的。

不是说这些方法不好,而是说,对于初学者来说,那无疑在入门的道路上,又多设了一道门。说是帮咱们入门快,其实这往往反而让我们心生烦躁,望而生畏。

比如要说起“反切” ,有几个人知道“反切”为何物呢?说起字母辨别法,谁又耐烦去记哪些和哪些的组合才是入声呢?有记这组合的工夫,咱都记住好几个入声字了。

先行者的建议是,先去熟悉一些入声字,先掌握起来再说。至于其他方法,在熟悉了一部分之后,再去研究一下,那将是更有效率的。

抛掉那些理论上的指导,用最直接,最简单,最原始的办法去找窍门。

什么最直观的?当然是图形,那么我们就从通过字的形状来记住那哪字是入声字。比如,我们知道“白”字为入声,那么,几乎所有含有白字的字,几乎都是入声。例如“泊、粕、伯、柏、帛、舶、箔、珀??”等等(泉字除外)。这样,我们记住一个“白” 字,是不是等于记住了一大片?

“泊、粕、伯、柏、帛、舶、箔”这一类的字,根本无须去单个记它,一看这字里含有个“白” 字在里面,那不管他现在读什么音,先把它扔到入声这口袋里再说了。

再引申一下,百字里就有个“白”字,含有“百”字的字,也都是入声,比如陌字。同样,我们再看一个“曷”字,它也属于“入声” ,根据上面的推论,那我们只要见到任何字里,含有这个“曷”字,立即毫不犹豫地判定它为仄音字(入声)。

比如“喝、褐、渴、羯、揭、遏、葛??”等等,这样省事多了吧?一个“曷”字,又让我们记住了一大片字啊,只须看它的字形,简单又方便。其实,不止上面这两个字,有这种情况的,相当的多,那么,对于我们的记忆入声字,是不是也是更方便了?

再看这个“只”字,它是属于入声字。那么,我们依旧去找含有这个字的其他字“织、识、帜”。

再看这个入声“卖”字,一样一样的道理:“读、赎、犊、渎、牍、椟、黩??”。再再看这个“合”

---鸽、塔、答、蛤、閤、盒??;“副、富、福、辐??”。那么,我们就总结一下这个规律:形声字有入声的几乎都是入声字。

我们再反复找出一些类同的字,“滴、嫡、嘀、谪、摘??”,“弗、佛、拂、氟??”;“碟、蝶、堞、谍、牒、揲、蹀、喋、鲽??”;“插、锸??”“直、值;亿、乙、忆;十、

什、汁、拾" 等等。

这样,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根据字形去辨别入声字,比一个个去死记简单的多了?记住一个字,就可以记住一大串乃至一大片。我们先记住这一大片再说。

可行的记忆方法还有:

1 、组词法。将两个最常用的入声字组成一个常用的词组,这比单独记要容易得多。比如,我们可以看

看下面这些词组:

日月,出入,得失,学习,积极,北国,博客,克服,哭泣,独立,急切,曲折,合适,激烈,压迫,剥削,骨肉,黑白,熄灭,恶毒,吃喝,袭击,发达,决裂,物质,德育,脱落,阅读,结束,笔力。

上面这30 个词组,都是由两个最常用的入声字组成的。

多看几遍,或者按照某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或者按自已喜欢的故事情节来编排,记住这些词组不难。

记住了这30 个词组,就记住了60 个最常用的入声字。这样的词组还有,学员们自已可以自己归纳整理。

2 、分类法。将最常用的入声字分门别类。

数字:一六七八十百亿

颜色:黑白碧绿赤色

材质:铁石木竹

天体:日月雪

建筑:屋宅室壁阁阙身体:血肉骨骼发目额舌脖肋脊腹膝脚足甲角植物:菊柏桔橘栗棘荻麦核稷穑木叶竹植动物:虱蟋鲫蝎蝶雀鸽鸭(注意没有大动物)入声发音短,故常用来表快速或破坏性的动作如:速疾逐越突忽,杀伐击灭夺割。等等。

通过以上分类法,多记几遍,除去与组词法重复的少数字,我们又能记住70 个入声字。

3 、人名法。将你所熟悉的、含有常用入声字的人名列个表,会有利于记忆。如:屈原,李白,蒋介

平水韵部

平水韵部 普通话中的汉字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汉字注音符号分别用“-”、“/”、“V”和、“\”表示四种声调。 阴平和阳平是平声;上声和去声是仄声。 在汉语中每一个字的字音都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例如"春"字的声母是"ch",韵母是"un"。"韵"只同韵母有关系。而与声母没有什么关系。"韵"有韵头和韵尾之分,可做韵头的有i、u、u(上边有两点,打不出来,读鱼)。这三个字就是"一屋鱼"。可做韵尾的有i、u、u和ng四个。凡韵母的主要元音相同或相近的就构成了韵。韵脚是指末尾押韵。一般说的"合辙押韵",就是韵脚要用相同的韵。 十三辙的名称是⒈花发;⒉梭波;⒊也斜;⒋姑苏;⒌衣期;⒍怀来;⒎灰堆;⒏遥迢;⒐由求;⒑言前;⒒人辰;⒓江阳;⒔中东。显然这十三道大辙与音韵密切相关。 上平,一东,东同铜桐筒童僮瞳中衷忠虫终戎崇嵩弓躬宫融雄熊穹穷冯风枫丰充隆空公功工攻蒙笼聋珑洪红鸿虹丛翁聪通蓬烘潼胧砻峒螽梦讧冻忡酆恫总侗窿懵庞种盅芎倥艨绒葱匆骢 上平,二冬,冬农宗钟龙舂松冲容蓉庸封胸雍浓重从逢缝踪茸峰锋烽蛩慵恭供淙侬松凶墉镛佣溶邛共憧喁邕壅纵龚枞脓淞匈汹禺蚣榕彤 上平,三江,江扛窗邦缸降双庞逄腔撞幢桩淙豇

上平,四支,支枝移为垂吹陂碑奇宜仪皮儿离施知驰池规危夷师姿迟眉悲之芝时诗棋旗辞词期祠基疑姬丝司葵医帷思滋持随痴维卮麋螭麾墀弥慈遗肌脂雌披嬉尸狸炊篱兹差疲茨卑亏蕤陲骑曦歧岐谁斯私窥熙欺疵赀笞羁彝颐资糜饥衰锥姨楣夔涯伊蓍追 上平,四支,缁箕椎罴篪萎匙脾坻嶷治骊尸綦怡尼漪累牺饴而鸱推縻璃祁绥逵羲羸肢骐訾狮奇嗤咨堕其睢漓蠡噫馗辎胝鳍蛇陴淇淄丽筛厮氏痍貔比僖贻祺嘻鹂瓷琦嵋怩熹孜台蚩罹魑丕琪耆衰惟剂提禧居栀戏畸椅磁痿离佳虽仔寅委崎隋逶倭黎犁郦 上平,五微,微薇晖徽挥韦围帏违霏菲妃绯飞非扉肥腓 诽痱欷葳颀圻 上平,六鱼,鱼渔初书舒居裾车渠余予誉舆胥狙锄疏蔬梳虚嘘徐猪闾庐驴诸除储如墟与畲疽苴于茹蛆且沮祛蜍榈淤好雎纾躇趄滁屠据匹咀衙涂虑 上平,七虞,虞愚娱隅刍无芜巫于盂衢儒濡襦须株诛蛛殊瑜榆谀愉腴区驱躯朱珠趋扶符凫雏敷夫肤纡输枢厨俱驹模谟蒲胡湖瑚乎壶狐弧孤辜姑觚菰徒途涂荼图屠奴呼吾 上平,七虞,梧吴租卢鲈苏酥乌枯都铺禺诬竽吁瞿劬需俞逾觎揄萸臾渝岖镂娄夫孚桴俘迂姝拘摹糊鸪沽呱蛄驽逋舻垆徂孥泸栌嚅蚨诹扶母毋芙喁颅轳句邾洙麸机

诗词格律与欣赏 课程 答案

1.1唐诗与科举(一)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知人论世”的观点是(C )所提出的。 A 、孔子B 、庄子C 、孟子D 、墨子 2【单选题】格律诗的三个基本要求不包括以下哪点?(B ) A 、用韵B 、意境C 、平仄D 、对仗 3【判断题】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是一首闺情诗。(×) 1.2唐诗与科举(二)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陈子昂在他(D )岁的时候就考上了进士。 A 、21B 、22C 、23D 、24 2【单选题】李白认为的“有唐第一人”指的是(C )。 A 、杜甫B 、孟浩然C 、陈子昂D 、白居易 3【判断题】进士考试在审阅程序上采取的是糊名制。(×) 4【判断题】考明经的难度比考进士的难度高。(×) 1.3唐诗与科举(三)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C )认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A 、白居易B 、李白C 、苏东坡D 、陆游 2【单选题】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指的是(A )。 A 、孟浩然B 、白居易C 、杜甫D 、汪伦 3【判断题】王维是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开山鼻祖。(×) 1.4唐诗与科举(四)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中的“谢”指的是(D )。 A 、谢道韫B 、谢枋得C 、谢朓D 、谢灵运 2【单选题】孟浩然与其他文人一起联句作诗,他的(A )诗句一出,则无人敢接下句。 A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B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C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D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3【判断题】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句是写于自己求仕失败以后。(×) 1.5唐诗与科举(五)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柳永因为他的哪首诗而被皇帝批“且去填词,何要浮名”?(A ) A 、《鹤冲天·黄金榜上》B 、《双声子·晚天萧索》 C 、《征部乐·雅欢幽会》D 、《如鱼水·帝里疏散》 2以下最能表达李白获得官位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C )。 A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C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D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3“终南捷径”是指文人借隐居得到名声,从而达到做官的目的。(√) 1.6诗词格律之押韵(上)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格律诗产生于(B )。 A 、秦朝B 、南北朝C 、唐朝D 、宋朝 2【单选题】在现代音里面,(A )不同的字是不同韵的。 A 、韵头B 、韵腹C 、韵尾D 、声调 3【判断题】古代的诗并不一定需要押韵。(×) 1.7诗词格律之押韵(下)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唐诗宋词的语音属于我国语音发展的哪个阶段?(B ) A 、上古音B 、中古音C 、近代音D 、汉语音 2【单选题】诗词格律的重点和难点是(d )。 A 、认识生僻词 B 、记住用韵规律 C 、分辨近音词 D 、区别平仄音 3古今的音是不同的,但古今的韵是相同的。(×) 1.8诗词格律之四声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阴平大致上对应的是普通话中的哪个声调?(A ) A 、一声B 、二声C 、三声D 、四声 2【单选题】以下不属于仄声的是(A )。 A 、平声B 、上声C 、去声D 、入声 3【判断题】浊音就是发音时声带不产生震动的音。(×) 1.9入声的发音特点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在诗句中安排平仄的规则正式定型于(C )。 A 、隋朝B 、初唐C 、盛唐D 、晚唐 2【单选题】区分平仄的难点在于区分出第一声和第二声中的(D )。 A 、平声字B 、上声字C 、去声字D 、入声字 3中国文人是在什么时候发现中国字可分为平声字和仄声字的?(C ) A 、秦朝B 、汉朝C 、南北朝D 、隋朝 1.10格律诗的三大要素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格律诗的三大要素不包括(C )。 A 、用韵B 、平仄C 、节奏D 、对仗 2【单选】在格律诗的每一种诗体里,只有(D )种平仄格式是固定的。 A 、1.0B 、2.0C 、3.0D 、4.0 3现代汉语拼音方案里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中,没有入声字。(×) 1.11格律诗之对仗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笠翁对韵》的作者是(D )。 A 、朱熹B 、沈复C 、王力D 、李渔 2【单选题】在对仗中,通常把前面的一句叫做出句,后面的叫做(B )。 A 、回句B 、对句C 、应句D 、仿句 3【单选题】“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C )之口。 A 、沈括B 、韩愈C 、苏轼D 、陆游 2.1格律诗的用韵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主持科举考试的古代官署是(D )。 A 、工部B 、吏部C 、户部D 、礼部 2【单选题】以下韵书中,出现时间最早的是(C )。 A 、陈彭年《广韵》B 、孙愐《唐韵》 C 、陆法言《切韵》D 、丁度《集韵》 3【判断题】诗韵的106个韵中,平声有30个韵。(√) 4【判断题】唐人作诗的用韵,主要依据平水韵。(√) 2.2一东韵已完成成绩:100分 1【单选题】“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中的“山翁”指的是(D )。 A 、作者自指B 、山琮C 、山简D 、襄阳太守 2【单选题】开元28年,王维在(C )主持科举考试。 A 、四川成都B 、湖南长沙C 、湖北襄阳D 、云南昆明 3【判断题】王维在开元年间所担任的“知南选”,其职责是主持朝廷在南方开展的科举考试。(√) 2.3二冬韵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单选题】以下不属于二冬韵的是(C )。 A 、重B 、钟C 、翁D 、容 2【单选题】“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中的“十年离乱”指的是(B )。 A 、泾原兵变B 、安史之乱C 、三镇复叛D 、黄巢起义 3【判断题】一首诗可以押两个韵。(×)

认识《平水韵106部》和辨识入声字

认识《平水韵106 部》和辨识入声字 目标: 1、认识押韵 2、掌握《平水韵106 部》,了解《词林正韵》《中华新韵》和“十三辙” 3、了解四声,掌握入声字 难点:掌握入声字 一、认识押韵和平水韵 1、什么叫押韵: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比如绝句,在第一句、第二句和第四句最后一字,律诗第一、二、四、六、八句最后一字,用同韵部的字,就叫押韵。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先来看看唐朝各个时期一些著名诗作的用韵:初唐时期,以初唐四杰为代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押韵的字秦、津、人、邻、巾,在《平水韵106 部》上平十一真部里 《咏鹅》 洛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押韵的字鹅、歌、波在《平水韵106 部》下平五歌部里 “初唐四杰”后以陈子昂为代表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押韵的字戎、雄、中、功,在《平水韵106 部》上平一东部里 盛唐时期的代表李白和杜甫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押韵的字光、霜、乡,在《平水韵106 部》的下平七阳部中唐的白居易和晚唐的“小李杜”为代表,其诗作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就不一一列举了。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唐朝诗人在写诗时就已经在押“平水韵”了。

2、什么是平水韵 那什么是《平水韵》呢? 其实,唐朝时《平水韵》还没有成书。 隋朝末年陆法言所著的<<切韵>>。一直以来,人们都说“切韵”有206 部,但据现代学者考证,《切韵》是 193部,“切韵”到了唐朝改为“唐韵” 。但唐朝规定,有些韵可通用,所以实际只有112 韵。唐诗的押韵应该就是押“唐韵” ,到了宋朝,“唐韵”改为“广韵” 、“集韵”,又有几个韵同用,实际只剩下108 韵,作为宋代诗词押韵的标准。到了南宋末,平水人刘渊根据这些韵书著成《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因刘渊是平水人,所以又称为《平水韵》。刘渊又把同用的韵都合并起来,把汉字划分成107 个韵部。到清代康熙年间,张玉书编的《佩文韵府》又把《平水韵》并为106 个韵部;我们现在所说的《平水韵》实际是指《佩文诗韵》,因为《佩文诗韵》基本上按刘渊的《平水韵107 部》进行合并和增删,所以我们又延续“平水韵”的叫法,一般就称《平水韵》或《平水韵106 部》。因为“平水韵”是从“切韵”等韵书一脉相承而成,因此,我们又称唐诗押的是“平水韵” ,当然这种说法的严密性,我们就不去讨论。 《平水韵》按四声分类,分为平声调、上声调、去声调和入声调,平声调又分为上平和下平,上平声15 部,如一东、二冬、三江、四支……等;下平声15部,如一先、二萧、三肴、四豪……等;上声29部,如一 董、二肿、三讲、四纸……等;去声30部,如一送、二宋、三绛、四寘……等;入声17部,如一屋、二 沃、三觉、四质……等。 每一部里都列有若干字,这些字就是我们说的同韵字,诗词讲究押韵,要用同一韵部或允许通用韵部里的字。 3 、什么是四声 根据汉字的发音音节的高低变化分成了四种声调,唐宋时期的发音,我们称为中古音,中古音的四声,就是我们上面说的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这四个声调同时也说明字的发音方法。《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叫《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这歌诀我们暂且不研究科学与否,但是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诗词创作时,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

词牌格律大全

符号:○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词牌录 1.菩萨蛮 ⊙○⊙●○○▲,⊙○⊙●○○▲。⊙●⊙○△,⊙○○●△。 ⊙○○●▲,⊙●⊙○▲。⊙●●○△,⊙○⊙●△。 2.绮罗香 ●●○○,○○●●,⊙●●○○▲。⊙●○○,⊙●●○○▲。●⊙⊙,⊙●○○,●⊙●,⊙○○▲。●○○,●●○○,⊙○⊙●●○▲。 ○○○●●▲。○●○○⊙●,⊙○○▲。⊙●○○,⊙●●○○▲。●⊙⊙,⊙●○○,●⊙●,⊙○○▲。●○○,●●○○,●○○●▲。 3.千秋岁 ⊙○⊙▲,⊙●○○▲。⊙●●,○○▲。⊙○○●●,⊙●○○▲。○⊙●,⊙○⊙●○○▲。 ⊙●○○▲,⊙●○○▲。⊙●●,○○▲。⊙○○●●,⊙●○○▲。○⊙●,⊙○⊙●○○▲。 4.沁园春 ⊙●○○,●●○○,⊙●⊙△。●⊙○⊙●,⊙○⊙●,⊙○⊙●,⊙●○△。⊙●○○,⊙○⊙●,⊙●○○⊙●△。○○●,⊙○○●●,●●○△。 ○○●●○△,●⊙●○○⊙●△。●⊙○⊙●,⊙○⊙●,⊙○⊙●,⊙●○△。⊙●○○,⊙○⊙●,⊙●○○⊙●△。○○●,●○○●●,⊙●○△。 5.清平乐 ○○⊙▲,⊙●○○▲。⊙●⊙○○⊙▲,⊙●⊙○⊙▲。 ⊙○⊙●○△,⊙○⊙●○△。⊙●⊙○⊙●,⊙○⊙●○△。 6.清玉案 ⊙○⊙●○○▲,●⊙●○○▲。⊙●⊙○○●▲。●○○●,●○○▲。⊙●○○▲。 ⊙○⊙●○○▲,⊙●○○●○▲。⊙●⊙○○●▲。●○○●,●○○▲。⊙●○○▲。 7.高阳台(庆春泽) ⊙●○○,○○●●,⊙○⊙●○△。⊙●○○,⊙○⊙●○△。⊙○⊙●○○●,

●○○、⊙●○△。●○△,⊙●○○,⊙●○△。 ○○●●○○●,●○○⊙●,⊙●○△。⊙●○○,⊙○⊙●○△。⊙○⊙●○○●, ●○○、⊙●○△。●○△,⊙●○○,⊙●○△。 8.鹊桥仙 ⊙○⊙●,⊙○⊙●,⊙●⊙○⊙▲。○⊙●●○○,●⊙●、○○⊙▲。 ⊙○⊙●,⊙○⊙●。⊙●⊙○⊙▲。⊙○⊙●●○○,●⊙●、○○⊙▲。 9.人月圆 ⊙○⊙●○○●,⊙●●○△。⊙○⊙●,○○●●,⊙●○△。 ⊙○⊙●,○○⊙●,⊙●○△。⊙○⊙●,○○●●,⊙●○△。 10.如梦令 ⊙●⊙○⊙▲,⊙●⊙○⊙▲。⊙●●○○,⊙●⊙○⊙▲。 ○▲,○▲(叠),⊙●⊙○⊙▲。 11.阮郎归 ⊙○⊙●●○△,⊙○○●△。⊙○⊙●●○△,●○○●△。 ○●●,●○○,⊙○○●△。⊙○⊙●●○△,●○○●△。 12.瑞鹤仙(格二) ⊙○○●▲。●⊙●○○,⊙○○▲。○○●○▲。●○○○●,⊙○○▲。○○●▲,●⊙●、○○●▲。●○○、⊙●○○,⊙●●○○▲。 ○▲。⊙○○●,●●○○,●○○▲。⊙○⊙▲,○○●●○▲。●●○○●●,○●○○●▲。●○○、●●○○,●○●▲。 13.生查子 ⊙○○●○,⊙●○○▲。⊙●●○○,⊙●○○▲。 ⊙○○●○,⊙●○○▲。⊙●●○○,⊙●○○▲。 14.声声慢 ○○●●,●●○○,○○●●○▲。⊙●⊙○⊙●,⊙○○▲。○○●○⊙●,●●○、●○○▲。●●●,●○○,⊙●⊙○⊙▲。 ⊙●⊙○⊙▲,○●●,⊙⊙●○⊙▲。●●○○,⊙●⊙○⊙▲。○○●○⊙●,●○○、●○○▲。●●●,●●●○●●▲。 15.十六字令 △。●○○●●△。○○●,⊙●●○△。 16.疏影 ○○●▲,●○○●●,⊙●○▲。⊙●○○,⊙●○○,⊙⊙●⊙○▲。

诗词格律简捷入门(下)

(四)诗韵 (01)关于押韵 作诗要押韵。绝句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是押韵的,叫韵脚;如李白《独坐敬亭山》: 众乌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此诗中,“闲”和“山”两个字押韵,也就是韵脚。 首句入韵者,则是一、二、四句的最后一字押韵。七律、五律类推。 正例是用平声字押韵。押仄声韵的诗很少。 通常讲的押韵,人们比较熟悉。新诗、戏曲、快板、顺口溜,都讲押韵。在这几种文体中,按照汉语拼音,韵母相同的字就可以押韵,而且用不着分辨平仄。 然而,格律诗的用韵,与此不同。格律诗必须按照诗韵来写,就是要按照韵书中分列的韵目,来辨别平仄和选择押韵的字。一首诗的所有韵脚,必须从同一个韵目中选字来押韵。如上面例举的李白的《敬亭山》,用的“闲”和“山”这两个韵脚,就同属于“删”这个韵目。一首诗中,如果有一个韵脚用了别的韵目的字,就叫做“出韵”。在科举中,出韵的诗算不合格。比如按照现代普通话,“闲”和‘先”当然是可以押韵的,但按照诗韵则不可以,因为这两个字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韵目。(首句入韵的诗,其首句的韵脚例外。详情后面讲。)(02)诗韵和新韵 现代人写诗,仍按古人定的韵书来用韵,确实令人感到别扭。古人对声母、韵母之类的音韵规律的分析、认识,不像现代人这么准确和科学,所以当时对韵的分类就有一些不太科学之处。古韵书对韵的分类,与现代人的语言实际相距就更远一些了。因此不少人主张重新制定韵书,建立新的音韵规则。这项工作还没有完成。 不论新的音韵规则何时建立起来,原有的诗韵都不可能简单地加以废除。因为海内外诗词读者和作者中,坚持诗韵的人仍然很多,他们认为只有用诗韵写的诗才是真正的格律诗。此外,我们学习、研究前人的作品,也必须懂得诗韵。 (03)诗韵的由来和延续 诗韵由何而来?简言之,是历史形成、古人规定、历代延续下来的。 大家知道,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同一个字,在不同地区读音有很大差别。反言之,尽管各地语言差别很大,文字却是一样的。这种特点,对于保持民族和国家的统一,发挥了历史性的积极作用。但对于作诗,却有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诗是韵文,各地对文字读法不同,就无法统一对押韵和平仄的认识,好在我们的先人有足够的智慧解决了这个难题。他们制定了统一的韵书。哪些字属于平声,哪些字属于仄声,每个字在音韵上具体归属哪个部类,都在韵书里列出来,作出了统一的硬性的规定。尽管其中可能有不完全合理的地方,但有个统一的规定,仍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总比没有统一规定好。最初,这些规定是基本符合当时口语的。 早在隋以前的六朝时代,就有李登、吕静、夏侯该等人写韵书,但个人著作没有权威性,不被公认。后来隋朝的陆法言著《切韵》,被唐朝的科举所采用,用作判卷的准绳,经稍修改后称《唐韵》,成了皇家认可的音韵规范。从此,一致公认的权威性的规则被确立起来。宋朝在《唐韵》基础上又颁诏修韵,主要是增字加注,改称《广韵》。宋末金代,官方对《广韵》又作了一些修订,使之进一步完善。修订后的韵书最初刊行于“平水”(今山西临汾市)这个地方,世称《平水韵》,“平水韵”一词始见于金王文郁《平水新刊礼部韵略》,也就是明清以后一般所说的“诗韵”,一直延续下来。 《平水韵》并没有对《唐韵》《广韵》作根本性的修改。就是说,并没有完全按照当时的口语来彻底修改,只是对原有韵书的韵目进行了一些归并、调整,并特别注意使唐宋时代按《唐

平水韵(简版)

平水韵 “平水韵”(平水韵部)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7个韵部(其书今佚)。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206韵,过于细,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合用,所以唐朝《切韵》实际简化版为193韵。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人刘渊,在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时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同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韵,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 平水韵部 [上平] 一东东同童僮铜桐峒筒瞳中[中间]衷忠盅虫冲终忡崇嵩[崧]菘戎绒弓躬宫穹融雄熊穷冯风枫疯丰充隆窿空公功工攻蒙濛朦瞢笼胧栊咙聋珑砻泷蓬篷洪荭红虹鸿丛翁嗡匆葱聪骢通棕烘崆 二冬冬咚彤农侬宗淙锺钟龙茏舂松淞冲容榕蓉溶庸佣慵封胸凶匈汹雍邕痈浓脓重[重复]从[服从]逢缝峰锋丰蜂烽葑纵[纵横]踪茸蛩邛筇跫供[供给]蚣喁 三江江缸窗邦降[降伏]双泷庞撞豇扛杠腔梆桩幢蛩[冬韵同] 四支支枝肢移[竹移]为[施为]垂吹陂碑奇宜仪皮儿离施知驰池规危夷师姿迟龟眉悲之芝时诗棋旗辞词期祠基疑姬丝司葵医帷思滋持随痴维卮麋螭麾墀弥慈遗肌脂雌披嬉尸狸炊湄篱兹差[参差]疲茨卑亏蕤骑[跨马]歧岐谁斯澌私窥熙欺疵赀羁彝髭颐资糜饥衰锥姨夔祗涯[佳、麻韵同]伊追蓍缁萁箕椎罴篪萎匙脾坻嶷治[治国]骊綦怡尼漪牺饴而鸱推[灰韵同]匙陲魑锤缡璃骊羸帔糜蘼脾芪畸牺羲

曦欹漪猗崎崖萎筛狮蛳鸱绥虽粢瓷椎饴嫠痍惟唯机耆逵岿丕毗枇貔楣霉辎蚩嗤媸颸埘莳鲥鹚笞漓怡贻禧噫其琪祺麒嶷螭栀鹂累踟琵祁骐訾咨睢馗胝鳍蛇[委蛇]陴淇丽[地名]厮氏[月氏]僖嘻琦怩熹孜罹磁痿隋逶郦嵋唯椅[音漪,木名] 五微微薇晖辉徽挥韦围帏违闱霏菲[芳菲]妃飞非扉肥威祈畿机几[微也、如见几]讥玑稀希衣[衣服]依归饥[支韵同]矶欷诽绯晞葳巍沂圻颀 六鱼鱼渔初书舒居裾琚车[麻韵同]渠蕖余予[我也]誉[动词]舆胥狙锄疏蔬梳虚嘘墟徐猪闾庐驴诸储除滁蜍如畬淤妤苴菹沮徂龉茹榈於祛蘧疽蛆醵纾樗躇[药韵同]欤据[拮据] 七虞虞愚娱隅无芜巫于衢癯瞿氍儒襦濡须需朱珠株诛硃铢蛛殊俞瑜榆愉逾渝窬谀腴区躯驱岖趋扶符凫芙雏敷麸夫肤纡输枢厨俱驹模谟摹蒲逋胡湖瑚乎壶狐弧孤辜姑觚菰徒途涂荼图屠奴吾梧吴租卢鲈炉芦颅垆蚨孥帑苏酥乌污[污秽]枯粗都茱侏姝禺拘嵎蹰桴俘臾萸吁滹瓠糊醐呼沽酤泸舻轳鸬驽匍葡铺[铺盖]菟诬呜迂盂竽趺毋孺酴鸪骷刳蛄晡蒱葫呱蝴劬殂猢郛孚 八齐齐黎犁梨妻[夫妻]萋凄堤低题提蹄啼鸡稽兮倪霓西栖犀嘶撕梯鼙赍迷泥溪蹊圭闺携畦嵇跻奚脐醯黧蠡醍鹈奎批砒睽荑篦齑藜猊蜺鲵羝 九佳佳街鞋牌柴钗差[差使]崖涯[支麻韵同]偕阶皆谐骸排乖怀淮豺侪埋霾斋槐[灰韵同]睚崽楷秸揩挨俳 十灰灰恢魁隈回徊槐[佳韵同]梅枚玫媒煤雷颓崔催摧堆陪杯醅嵬推[支韵同]诙裴培盔偎煨瑰茴追胚徘坯桅傀儡[贿韵同]莓开哀埃台苔抬该才材财裁栽哉来莱灾猜孩徕骀胎唉垓挨皑呆腮 十一真真因茵辛新薪晨辰臣人仁神亲申身宾滨槟缤邻鳞麟珍瞋尘陈春津秦频蘋颦濒银垠筠巾民岷泯[轸韵同]珉贫莼淳醇纯唇伦轮沦抡匀旬巡驯钧均榛莘遵循甄宸纶椿鹑屯呻粼嶙辚磷呻伸绅寅姻荀询峋氤恂嫔彬皴娠闽纫湮肫逡菌臻豳十二文文闻纹蚊云分[分离]氛纷芬焚坟群裙君军勤斤筋勋薰曛醺芸耘芹欣氲荤汶汾殷雯贲纭昕熏 十三元元原源沅鼋园袁猿垣烦蕃樊喧萱暄冤言轩藩媛援辕番繁翻幡璠鸳鹓蜿

2019年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708 +808真题回忆

2019年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708 +808真题回忆808文学史: 一、简答题.(40分) 1.《诗经》中关于战争描写的特点 2. 3.曹禺的戏剧创作艺术特色 4.你对鲁迅的小说有什么分析(大概意思) 二、论述题(40分) 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曹植的写作风格及其原因 2.分析张爱玲的创作,并说明她对海内外作家创作的影响(大概意思) 三、古文阅读(35分) 一、《左忠毅公逸事》 1.断句:5分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 2.翻译:8分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3.分析古文中的人物形象,8分还是10分。 还有一题忘记了 三、诗歌阅读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宋·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1.诗中描绘了什么?(大概意思) 2.谈谈你对“日高人渴漫思茶”的理解(大概) 3.为什么“敲门试问野人家‘’?(大概) 四、现代文阅读(35分)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分析写作特点(大概) 2.忘了,和第一题差不多,反正就是鉴赏 3.请你根据诗中的描绘设计一幅图画或者小话剧,或者微电影(10分) (我的内心os:这道题真的好坑(?︿?)) 708汉语基础 古代汉语 一、写出下列字的小篆或者其他古字形,并指出其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12分)亦,叔,朝,面,(还有两个忘记了) 二、名词解释 1.《说文解字》 2.使动用法 3.平水韵 4.破读 三、给出一些句子 分析“以” 的性质,用法或者含义 分析“是‘’的性质,用法或者含义。 指出下面的押韵,如果有合韵,指出合韵。 《诗经·静女》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四、古文阅读(等我想起来再补充) 无非就是宾语前置,翻译这些,通论都有 现代汉语 一、分析下面发音,指出错误并且分析原因 zing jǚ chuen 二、分析词性 持续,继续突然,猛然 三、分析构词法(写出小类) 改革健儿 四、指出下面句子修辞手法(每句有两种) 五、指出下面复句的类型 1.要么……要么…… 2.读好写好,他的作文就会写好(大概) 六、分析借喻和借代的异同

如何写格律诗

如何写作格律诗 一、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诗词格律 诗词指绝句、律诗和词、曲。诗词格律是诗词的表现形式之一。最先出现的形式、最基础的形式,是近体诗(也就是绝句和律诗)。 近体诗 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萌芽于南朝齐、梁时期,形成于唐朝初年,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严谨的格律。 近体诗的格律主要包括了以下四项内容: (1)字句有定: 绝句为四句,每句5字的称“五言绝句”,简称“五绝”,7字一句的是“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律诗为八句,每句5字的称“五律”,7字一句的是“七律”。超过八句的是排律,同样有“五言排律”、“七言排律”。 每两句诗为一联,每联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五律和七律各四联,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2)用韵极严: 押韵是诗歌的要素,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关于什么是韵,后面会展开叙述。 (3)平仄协调: 平仄是近体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平仄的交错使用能令诗歌读起来有一种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美感。关于什么是韵,后面会展开叙述。 (4)讲求对仗: 关于什么是韵,后面会展开叙述。 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同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如“功”的拼音是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 是韵母。“东”的拼音是dōng,其中d是声母,ōng是韵母。那么“功”和“东”的韵母就相同,他们属于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几个字放在同一个位置上。格律诗中,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韵又称“韵脚”,如: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ou) 四声 古代汉语有四种声调,和今天的普通话的声调不完全一样。 A平声。这个声调后来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可以理解为-/)。例:山、林等。

南开20秋学期(2009)《诗词格律与欣赏(尔雅)》在线作业学习资料

南开20秋学期(2009 )《诗词格律与欣赏(尔雅)》在线作业 注:本科有多套试卷,请核实是否为您所需要资料,本资料只做参考学习使用!!! 一、单选题 (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典故在“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得到运用。 /A.2个 /B.1个 /C.4个 /D.3个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学习本科目相关知识,并作出准确作答 【参考答案是】:A 2.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引用了谁的文章?( ) /A.阮籍 /B.鲍照 /C.嵇康 /D.屈原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学习本科目相关知识,并作出准确作答 【参考答案是】:B 3.“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说的。 /A.韩愈 /B.沈括 /C.陆游 /D.苏轼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学习本科目相关知识,并作出准确作答 【参考答案是】:D 4.在黄鹤楼,李白看了()留下的诗歌后,发出了“眼前有景道不得”的感叹。 /A.王维 /B.孟浩然 /C.崔颢 /D.杜甫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学习本科目相关知识,并作出准确作答 【参考答案是】:C 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张十八员外”指的是谁?( ) /A.张继 /B.张籍 /C.张先 /D.张岱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学习本科目相关知识,并作出准确作答 【参考答案是】:B

6.“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指的战乱是()。 /A.安史之乱 /B.泾原兵变 /C.黄巢起义 /D.三镇复叛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学习本科目相关知识,并作出准确作答 【参考答案是】:A 7.杜甫写作《月夜忆舍弟》时,正值()。 /A.霜降 /B.芒种 /C.小满 /D.白露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学习本科目相关知识,并作出准确作答 【参考答案是】:D 8.李白的《夜宿山寺》中的()使用了坳救。 /A.手可摘星辰 /B.危楼高百尺 /C.恐惊天上人 /D.不敢高声语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学习本科目相关知识,并作出准确作答 【参考答案是】:C 9.《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句末尾的“浓、钟、峰、松”四字押的是()。/A.二冬韵 /B.一东韵 /C.九青韵 /D.八庚韵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学习本科目相关知识,并作出准确作答 【参考答案是】:A 10.()是藏钩游戏最早的起源朝代。 /A.汉 /B.秦 /C.隋 /D.魏晋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学习本科目相关知识,并作出准确作答 【参考答案是】:A 11.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中起到了“双救”的作用的字是()。 /A.无 /B.宿 /C.田

平水韵(什么是平水韵、平水韵在线阅读)

平水韵(什么是平水韵、平水韵在线阅读) 本文是关于平水韵(什么是平水韵、平水韵在线阅读),感谢您的阅读! “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个韵部(其书今佚)。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 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193韵,到唐朝有了“同用”的规定,允许人们把临近的韵合起来用。到了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刘渊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就把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同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韵,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 北宋陈彭年编纂的《北宋重修广韵》(《广韵》)在隋朝陆法言的《切韵》的基础上又细分为206韵。但《切韵》、《广韵》的分韵都过于琐细。 【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 【上平】 一东,东同铜桐筒童僮瞳中衷忠虫终戎崇嵩弓躬宫融雄熊穹穷冯风枫丰充隆空公功工攻蒙笼聋珑洪红鸿虹丛翁聪通蓬烘潼胧砻峒螽梦讧冻忡酆恫总侗窿懵庞种盅芎倥艨绒葱匆骢 二冬,冬农宗钟龙舂松冲容蓉庸封胸雍浓重从逢缝踪茸峰锋烽蛩慵恭供淙侬松凶墉镛佣溶邛共憧喁邕壅纵龚枞脓淞匈汹禺蚣榕彤

三江,江扛窗邦缸降双庞逄腔撞幢桩淙豇 四支,支枝移为垂吹陂碑奇宜仪皮儿离施知驰池规危夷师姿迟眉悲之芝时诗棋旗辞词期祠基疑姬丝司葵医帷思滋持随痴维卮麋螭麾墀弥慈遗肌脂雌披嬉尸狸炊篱兹差疲茨卑亏蕤陲骑曦歧岐谁斯私窥熙欺疵赀笞羁彝颐资糜饥衰锥姨楣夔涯伊蓍追缁箕椎罴篪萎匙脾坻嶷治骊尸綦怡尼漪累牺饴而鸱推縻璃祁绥逵羲羸肢骐訾狮奇嗤咨堕其睢漓蠡噫馗辎胝鳍蛇陴淇淄丽筛厮氏痍貔比僖贻祺嘻鹂瓷琦嵋怩熹孜台蚩罹魑丕琪耆衰惟剂提禧居栀戏畸椅磁痿离佳虽仔寅委崎隋逶倭黎犁郦 五微,微薇晖徽挥韦围帏违霏菲妃绯飞非扉肥腓威畿机几讥矶稀希衣依沂巍归诽痱欷葳颀圻 六鱼,鱼渔初书舒居裾车渠余予誉舆胥狙锄疏蔬梳虚嘘徐猪闾庐驴诸除储如墟与畲疽苴于茹蛆且沮祛蜍榈淤好雎纾躇趄滁屠据匹咀衙涂虑 七虞,虞愚娱隅刍无芜巫于盂衢儒濡襦须株诛蛛殊瑜榆谀愉腴区驱躯朱珠趋扶符凫雏敷夫肤纡输枢厨俱驹模谟蒲胡湖瑚乎壶狐弧孤辜姑觚菰徒途涂荼图屠奴呼吾七虞,梧吴租卢鲈苏酥乌枯都铺禺诬竽吁瞿劬需俞逾觎揄萸臾渝岖镂娄夫孚桴俘迂姝拘摹糊鸪沽呱蛄驽逋舻垆徂孥泸栌嚅蚨诹扶母毋芙喁颅轳句邾洙麸机膜瓠恶芋呕驺喻枸侏龉葫懦帑拊 八齐,齐蛴脐黎犁梨黧妻萋凄堤低氐诋题提荑缔折篦鸡稽兮奚嵇蹊倪霓西栖犀嘶撕梯鼙批挤迷泥溪圭闺睽奎携畦骊鹂儿

押韵

押韵 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词等韵文的句尾。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押韵是诗词等韵文的语言特点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便于记忆流传。“韵”和“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所谓同韵,指韵腹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如有韵尾则韵尾相同,韵头可以不同。为了便于押韵,人们把同韵的、可以相押韵的字归纳为若干韵部,根据现代北京语音的音系归纳的韵部,最常见的有十八韵和十三辙(附:十八韵、十三辙跟普通话韵母对照表)①。 【简介】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②。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规则】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③ 1、【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请参照【平仄简表】④ 2、【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近体诗的体例假如

诗词格律大全

诗词格律大全 目录 (一)概述 (二)平仄 (01)关于近体诗 (02)平仄的基本格式 (03)“对”和“粘”的规则 (04)五言绝句的其他格式 (05)五言律诗 (06)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 (07)格式以外的规则 第一、“一三五不论” 第二、“孤平拗救” 第三、“三四字互救” 第四、“对句相救” (08)简便的公式 (09)非格律的技巧性追求 (10)小律和排律 (三)对仗 (01)律诗的结构 (02)对仗的基本含义 (03)对仗在一首诗中的位置 (04)工对的追求 (05)宽对的必要 (06)“合掌”之忌 (四)诗韵 ………………………………… (01)关于押韵 (02)诗韵和新韵 (03)诗韵的由来和延续 (04)关于平水韵 (05)现代人用诗韵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06)关于邻韵 (07)关于诗韵改革 (五)关于词 (01)词的起源和多种称谓 (02)词的平仄 (03)词的句子长短 (04)词的对仗 (05)词的押韵 (06)词韵

(07)词的一些专门术语 (一)概述 本文的目的,是为想要学习诗词格律的人,提供一条准确而又简捷快速的途径。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绚丽的瑰宝。世世代代的人们热爱它,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思想的熏陶和历史的启迪。可以说,它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延和民族特性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的。 当代人也普遍喜欢诗词,不少人想从事诗词创作。但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诗貌似律诗,或五言或七言,内容、意境也不错,却不合格律。这是因为不少人对诗词格律不太了解,甚至不知道律诗是要讲平仄的。开国领袖、也是伟大诗人的毛泽东就说过:?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讲平仄、论格律,这对写诗的人来说,当然是一种束缚。但如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它也会带给你乐趣,一种创造性的乐趣。正如复杂的象棋规则,对喜欢下棋的人来说,既是约束也是乐趣。如果车、马、炮任意走,那就不成其为象棋了。又如,喜欢踢足球的人,自然也都以遵守它的规则为乐。随便踢就没有意思了,没有规则就没有球艺。我们不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待格律对诗词创作的约束,掌握诗词格律并不难,只要有兴趣学,只要学习得法。本文试图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尽可能少的文字、方便记忆的表达方式,来讲清诗词格律的全部主要内容。掌握诗词格律,需要了解的东西固然很多,但应着重弄懂的主要是两点:一是平仄,一是用韵。这两点又是互相联系着的。(二)平仄 诗、词都要讲平仄,现在我们先讲诗律的平仄。

2016尔雅 诗词格律与欣赏 杨永明 满分期末答案

班级:默认班级 成绩: 99.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在唐宋人的记载里,借东风烧曹操战船的人是()。
1.0 分
?
A、
诸葛亮
?
B、
刘备
?
C、
周瑜
?
D、
黄盖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黄庭坚认为苏轼的哪首诗是“语意高妙”、“笔下无一点俗尘气”?()
1.0 分
?
A、
《念奴娇》
?
B、

《江城子》
?
C、
《定风波》
?
D、
《卜算子》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李白的《菩萨蛮》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1.0 分
?
A、
离情别绪
?
B、
怀才不遇
?
C、
思念亲人
?
D、
同情穷人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
《满江红》这一词牌的特点是常用()调,且往往使用对仗。
0.0 分

?
A、
平声
?
B、
上声
?
C、
去声
?
D、
入声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D
5
《沁园春》这个词牌的基本要求是()。
1.0 分
?
A、
配乐需慷慨激昂
?
B、
平仄格式不固定
?
C、
运用较多排比
?
D、
运用较多对仗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平水韵106部表

上平 上平一东 东同童僮铜桐峒筒瞳中?中间 衷忠盅虫冲终忡崇嵩?崧 菘戎绒弓躬宫穹融雄熊穷冯风枫疯丰充隆窿空公功工攻蒙蒙朦瞢笼胧栊咙聋珑砻泷蓬篷洪荭红虹鸿丛翁嗡匆葱聪骢通棕烘崆 上平二冬 冬咚彤农侬宗淙锺钟龙茏舂松凇淞冲容榕蓉溶庸佣慵封胸凶匈汹雍邕痈浓脓重?重复 从?服从 逢缝峰锋丰蜂烽葑纵?纵横 踪茸蛩邛筇跫供?供给 蚣喁 上平三江 江缸窗邦降?降伏 双泷庞撞豇扛杠腔梆桩幢跫?冬韵同 上平四支 支枝肢移?竹移 为?施为 垂吹陂碑奇宜仪皮儿离施知驰池规危夷师姿迟龟眉悲之芝时诗棋旗辞词期祠基疑姬丝司葵医帷思滋持随痴维卮麋螭麾墀弥慈遗肌脂雌披嬉尸狸炊湄篱兹差?参差 疲茨卑亏蕤骑?跨马 歧岐谁斯澌私窥熙欺疵赀羁彝髭颐资糜饥衰锥姨夔祗涯?佳、麻韵同 伊追蓍缁萁箕椎罴篪萎匙脾坻嶷治?治国 骊綦怡尼漪牺饴而鸱推?灰韵同 陲魑锤缡璃羸帔蘼芪畸羲曦欹猗崎崖筛狮蛳绥虽粢瓷嫠痍惟唯机耆逵岿丕毗枇貔楣霉辎蚩嗤媸飔埘莳鲥鹚笞漓贻禧噫其琪祺麒栀鹂累踟琵祁骐訾咨睢馗胝鳍蛇?委蛇 陴淇丽?地名 厮氏?月氏 僖嘻琦怩熹孜罹磁痿隋逶郦嵋椅?音漪 木名 上平五微 微薇晖辉徽挥韦围帏违闱霏菲?芳菲 妃飞非扉肥威祈畿机几?微也、如见几 讥玑稀希衣?衣服 依归饥?支韵同 矶欷诽绯晞葳巍沂圻颀 上平六鱼 鱼渔初书舒居裾琚车?麻韵同 渠蕖余予?我也 誉?动词 舆胥狙锄疏蔬梳虚嘘墟徐猪闾庐驴诸储除滁蜍如畲淤妤苴菹沮徂龉茹榈於祛蘧疽蛆醵纾樗躇?药韵同 欤据?拮据 上平七虞

虞愚娱隅无芜巫于衢癯瞿氍儒襦濡须需朱珠株诛朱铢蛛殊俞瑜榆愉逾渝窬谀腴区躯驱岖趋扶符凫芙雏敷麸夫肤纡输枢厨俱驹模谟摹蒲逋胡湖瑚乎壶狐弧孤辜姑觚菰徒途涂荼图屠奴吾梧吴租卢鲈炉芦颅垆蚨孥帑苏酥乌污?污秽 枯粗都茱侏姝禺拘嵎蹰桴俘臾萸吁滹瓠糊醐呼沽酤泸舻轳鸬驽匍葡铺?铺盖 菟诬呜迂盂竽趺毋孺酴鸪骷刳蛄晡蒱葫呱蝴劬殂猢郛孚 上平八齐 齐黎犁梨妻?夫妻 萋凄堤低题提蹄啼鸡稽兮倪霓西栖犀嘶撕梯鼙赍迷泥溪蹊圭闺携畦嵇跻奚脐醯黧蠡醍鹈奎批砒睽荑篦齑藜猊蜺鲵羝 上平九佳 佳街鞋牌柴钗差?差使 崖涯?支麻韵同 偕阶皆谐骸排乖怀淮豺侪埋霾斋槐?灰韵同 睚崽楷秸揩挨俳 上平十灰 灰恢魁隈回徊槐?佳韵同 梅枚玫媒煤雷颓崔催摧堆陪杯醅嵬推?支韵同 诙裴培盔偎煨瑰茴追胚徘坯桅傀儡?贿韵同 莓开哀埃台苔抬该才材财裁栽哉来莱灾猜孩徕骀胎唉垓挨皑呆腮 上平十一真 真因茵辛新薪晨辰臣人仁神亲申身宾滨槟缤邻鳞麟珍瞋尘陈春津秦频苹颦濒银垠筠巾囷民岷泯?轸韵同 珉贫莼淳醇纯唇伦轮沦抡匀旬巡驯钧均榛莘遵循甄宸纶椿鹑屯呻粼嶙辚磷呻伸绅寅姻荀询峋氤恂嫔彬皴娠闽纫湮肫逡菌臻豳 上平十二文 文闻纹蚊云分?分离 氛纷芬焚坟群裙君军勤斤筋勋薰曛醺芸耘芹欣氲荤汶汾殷雯贲纭昕熏 上平十三元 元原源沅鼋园袁猿垣烦蕃樊喧萱暄冤言轩藩媛援辕番繁翻幡璠鸳鹓蜿湲爰掀燔圈谖魂浑温孙门尊?樽 存敦墩炖暾蹲豚村屯囤?囤积 盆奔论?动词 昏痕根恩吞荪扪昆鲲坤仑婚阍髡馄喷狲饨臀跟瘟飧棔 上平十四寒

诗词格律怎样记忆平水韵

怎样记忆平水韵 《平水韵》要想全部记忆下来,必须依靠死记硬背。查询一个字所在的韵部,当然也不是全无章法可循,比如一个字的韵母今音读作ong,那它必在上平一东、上平二冬之中;一个字韵母今音读作ang,那它必在上平三江、下平七阳之中;一个字韵母今音读作i、ei、ui或ai(除却入声字),那它必在上平四支、上平五微、上平八齐、上平九佳或上平十灰之中……以上这些简单的规律,我们只要多读多看,是逐渐可以摸清的,但具体这个字在哪一韵部,还是必须要依靠背诵。此外,《平水韵》也并非中古汉语的实际面貌,它只是在中古汉语的基础上编写的一本以规范作诗平仄用韵为目的的韵书,比如江、阳两韵,元、先两韵等,在中古汉语口语中实际已经相通,但是由于韵书束缚,又不得不在作诗时明确区分,所以《平水韵》也并不等于中古汉语。 平水韵的速记方法 摘至/舍得讲座晚上好,各位。我们今晚来说一下“平水韵”,不主要说它的历史,少来谈它的意义,只说如何熟悉的它。说方法,没有特别的“巧”可言,只有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才能探索出所谓的“窍门”来。 我根据我以前的讲义来和大家随便聊聊,针对的谈话目标,是愿意熟悉平水韵,却对如何熟悉比较比较吃力并苦恼的朋友。不感兴趣的,则说声抱歉了,要占用你们一点群聊的时间了。 小提示:希望喜欢古典诗词的朋友手里都有一个《平水韵》表,没有的,

可去百度搜一下,然后自己保存起来,随时翻用。) 《平水韵》的历史渊源我们在这里就不做一一考究了,但使用它是我们今天学习古典诗词的前提。今天着重说的,是如何对它的熟悉和掌握。我在这里介绍的,是一些学习并辨识古韵的方法和学习体会。毕竟,《平水韵》的发音与现在的普通话发声有所区别,重点中的重点,就是对入声的掌握。 现在汉语里只有平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古韵里原来是有四声的,平、上、去、入。今天缺的那一声,就是“入声”。我们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这“入声”给找回来。只有把它找回来,我们才有可能认识诗词中要求的平仄,才有可能去对仗,去押韵,才有可能完成我们对近体诗格律规律的掌握。 记得前些日子教一位朋友学习近体诗,也是从最基础的声韵开始的。说了半天他也没搞明白这平平仄仄的区分,也不懂这平时普通话里的平音,怎么就被划到了仄音里去了。 这时,我忽然问他,你老家是哪里的,他说是福建的。我说这太好的,于是我找了些现今已经被派入平声里的入声字,比如“白、竹、笛、蝶、德、合、盒”等字,让他用普通话读一遍,再用他们老家的方言口音读一下,让他体会,用他老家福建的话试试,和普通话的发音区别在哪 读了几个,他乐了。他感觉到了,老家的话对这字的发音,就是仄。再找几个入声字,他读来还是仄声。我说,你占大便宜了,想学近体诗,熟悉古音入声这关,你通过了!要读古诗,要写近体诗,或填词,你就用老家话去选字判平仄好了。 为什么他这么快就通过了我们甚至几年都难过的音韵关只须几分钟的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