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性别平等与性别公正

论性别平等与性别公正

论性别平等与性别公正
论性别平等与性别公正

论性别平等与性别公正杨英摘要:实现性别平等是广大女权主义者的共同理想,然而在现阶段提倡性别平等则不具有现实基础。从性别不平等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理性入手,论证现阶段性别公正应成为性别平等的指引与评价,从而成为实现性别平等的途径。而作为一种价值观的性别公正应当以是否有利于促进消除性别不平等存在的现实基础为依据。

关键词:性别平等;性别公正;女权主义中图分类号:C91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10)16-0047-02作者简介:杨英(1982-),女,硕士,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20)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收稿日期:2010-05-13—47—

一性别平等释义

性别平等是指无论在社会生活的公共领域还是在家庭生活的私人领域,男性与女性都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这是性别平等最核心的内容。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把性别平等界定为“男女的尊严和价值的平等,以及男女权利、机会和责任的平等。”第三次世界妇女大会更加强调“人人都有平等机会享受自己的权利,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以便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而且平等地享受其成果。”关于如何才能实现性别平等,女性主义者阵营中形成了激进派和温和派两个派别。温和派强调以男性世界为参照系,通过无保留地消除性别差异,使女性同化于男性的社会准则和价值体系,倡导所谓的“男人能办到的,我们女人也要办到”,以男性为竞争对象与仿效的目标,还处处超过男性,使“女性男性化”或“无性化”。激进派则主张给予女性活动和女性特质特殊的价值,通过强化差异,宏扬女性文化来实现妇女解放[1]。温和派和激进派的区别实质在于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形式平等又叫“机会平等”,也就是说,虽然男女在事实上存在差异,但在法律上均应作同等处理。其优点是男女的自由权得到充分尊重,但却有可能产生不平等的结果。实质平等又叫“结果平等”,即主张全社会的劳动产品和价值物对所有人平等分配。也就是说,国家可以通过分配政策等的制定对社会资源进行分配,其结果是使男女获得的社会资源大体上相当。实质平等观念在历史上体现着劳动者反对剥削和压迫,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的强烈愿望,但这种主张在阶级社会中脱离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空想的性质。实质平等有利于对女性的保护,但单纯地强调实质平等有可能牺牲效率与公平。在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在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如果不适当地追求结果平等,会导致平均主义,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最后反而使性别平等难以实现。

二、性别不平等存在的现实基础

(一)物质基础的局限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了妇女地位和权利的变化,性别平等的实现需要发达的物质基础为依托,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妇女解放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建立在资本主义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为妇女彻底解放提供了可能和必然。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丰富的物质条件之上的发达的成熟的社会,这个物质基础即是实现性别平等的基本条件。而中国社会主义是特殊条件下、特殊跨越的结果,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社会制度、社会形态可以跨越,但生产力不能跨越,性别平等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即使通过行政手段过早地、勉强地做到了平等,但也只可能是表面上的平等。在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各地区性别平等实现程度的差异性,经济发达的地区,性别平等的程度较高;经济欠发达地区,性别平等的程度较低。在中国现有的物质基础上,性别平等的真正实现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二)私有制的存在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妇女受压迫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私有制的产生,从而产生男女不平等。而私有制的彻底消亡如同它的产生一样,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当生产力没有发达到足以使私有制彻底消亡的水平时,即使通过人为因素消灭了私有制(如同我国建国初期实行的公有制改革一样),但最终还是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历史的进步。当今世界,还没有哪个国家彻底消灭了私有制。可见,私有制不会在短时期内消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在所有制与分配形式上承认了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私有制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

(三)性别分工代替社会分工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这些剩余产品该如何分配呢?是“家中的劳勤分工作了夫妻间的财产分配的基础”[2],家庭内又如何分工?劳动方法、形式的选择一定会服从于劳动效率的提高而不能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在原始社会,分工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而分工特别是性别分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社会分工使女性脱离了社会生产劳动,男性成为社会生活物质资料的的主要生产者。女性丧失了生产资料,从而丧失了经济上的独立,从属于男性。“一切社会的从属和压迫是起因于被压迫的经济的从属。”[3]女性在经济上的从属地位导致了其在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权利的丧失,从而造成了性别的不平等。也就是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男性的生理和心理使得男性更能适应传统分工下的社会角色,这就稳固了对女性、家庭甚至社会的统治权利。女权主义者不应该为了追求所谓平等而放弃这种分工,去担任更适合于男性的工作。例如:在农村家庭中,不可能让男性在家做家务带孩子,让女性外出耕作。当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领域中的运用,这种由于自然的生理差别而造成的社会分工的影响会越来越小。但是,就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哪怕是在世界上最发达的美国,这种性别差异所造成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科技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实现性别平等的物质基础,为消除性别平等提供了可能,但只要这种分工还服从物质生产效率,性别不平等就会存在。现在,全球经济逐渐走向一体化,性别不平等所带来的效益原则依然并长期占据主导,也就是说在市场主体确定选择男性比选择女性更能带来市场效应、更能带来利润的时候,男性就始终占有社会的主体地位。只有敢于面对社会的现实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综上所述,在人类发展的今天,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私有制的存在以及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性别分工代替了社会分工。要实现真正的性别平等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历史过程。在现阶段提倡实现真正的性别平等是不现实的,而性别公正则是通往性别平等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必要的途径。

三、性别平等应当接受性别公正的指引和评价

公正最初的含义是“置于直线的东西,往后就引申来表示真实的、公平的和正义的东西”。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把公正归纳为“不偏私、不偏袒、正直”等意思。“柏拉图认为公正就在于每个人处在应该占有的地位,从事适合于他的职业和工作,领取他应得的那一份财富和奖赏,各得其所、各取其份;亚里士多德将正义归结为均等和守法;毕达哥拉斯将公正视为一种‘回报’;伊壁鸠鲁、霍布斯、斯密等人将履信守约看成正义的标准。”[4]由于阶级性与历史性等的因素,人们对公正有不同的理解,但公正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则是毫无争议的。作为价值判断的公正有“合理的、善的、应该如此”的含义,是依据一定的价值原则所作的权衡和判断,因而不能用客观指标来度量,这是不同于“平等”的地方。公正与平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平等具有一定的客

观性,可以被观察或衡量到,而公正则是对合理性的认定;平等要表达的是“是什么”,而公正要表达的是“应该是什么”。性别平等与性别公正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此。有些平等是公正的,而有些平等则与公正无关甚至相悖,此时,不平等则是公正的。“公平是人的主观世界认为的‘应当’状态,因此平等要接受公平的评价。”[5]在现代社会,我们要追求性别平等,不管是形式的平等也好还是实质的平等也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平等”或“不平等”是否公正,即性别公正应当成为性别平等的评价和指引。公正作为一种价值观具有历史时代性、社会领域相对性。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公正观,例如:有时“私有制”和“按资分配”是公正,有时“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公正。在不同的社会领域,也有不同的公正观。在劳动力市场上,男女机会平等,优胜劣汰是公正的;在公共福利领域,制定政策向女性福利倾斜的结果平等是公正。那么,公正的相对性是否失去了性别公正的判断标准?笔者认为,寻找性别公正的标准可以回归到最初的目标,即实现性别平等消除性别不平等存在的现实基础上来。也就是说,只要有利于促进消除性别不平等存在的,就是性别公正的。参考文献:[1]吴小英.科学、文化与性别:女性主义的诠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2.[2]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马恩列斯论妇女解放[M].北京:新华书店,1949:44.[3]奥古斯特·倍倍尔.妇女与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4.[4]倪勇.论正义标准[J].文史哲,2000(1).[5]吕世伦,文正邦.法哲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504-505—48—

性别平等教育融入活动与课程之时机与策略修订稿

性别平等教育融入活动与课程之时机与策略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性别平等教育融入活动与课程之时机与策略 吕明蓁一、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是天生的吗 性别刻板印象,谁造成的 父母影响 学校 大众传播媒体 两性差异的迷思 娘娘腔 男人婆校园性别平等教育可以谈什麽 校园中的男与女(学生/老师) 性别平等观念的班级经营与学校管理 性别视野的师生相处 校园中的同志学生/我的学生是同志 校园性别友善空间 校园性别事件 三、性别平等教育的意涵 人文精神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机会均等教育。 四、性别平等教育课程目标 了解性别角色发展的多样化与差异性。 了解自己的成长与生涯规划,可以突破两性的社会期待与限制。 表现积极自我观念,追求个人的兴趣与长处。 消除性别歧视与偏见,尊重社会多元化现象。 主动寻求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建立两性平权之社会。 建构两性和谐、尊重、平等的互动模式。 五、性别平等教育的内容 情感教育 性教育 同志教育 六、教师应具之能力

建立正确性别观念。 关心校园安全问题。 关心性别议题。 有能力检视教材中不符两性平等之内容,检视教学活动、教学策 略与互动机会中性别不平等的状况 具课程设计之能力。 能以融入式教学进行性别教育。 鼓励学生思考检视历史与当前社会文化中性别偏见的现象。 不使用带有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偏见与歧视的语言。 针对学生施以个人评断时避免性别差异。 七、课程设计的原则 多元──兼顾主学习、副学习与附学习 预留弹性及空间的课程设计 由主题出发,连结及环绕各子题,回归中心主题的设计 掌握课程中可以作延伸教学的部分,设计活动,试着加入多元性 别及性别平等的观念 从实际中找例子(日常生活中) 性别刻板的影响(潜在及外显的例子) 八、课程设计的方法─多元文化课程设计 贡献法→附加价值法→转化/转换法→社会行动法 九、大家来找碴──那里有问题 教科书中的性别刻板 课外教材中的性别刻板 十、性别教材─从日常生活中捡拾 九年一贯与性别平等教育 1.学校教材篇 教材检视:教科书、教师手册、参考书 2.教学资源(电子媒体、网路素材、平面媒体、广告、绘本、 流行歌曲..等) 电子媒体类:影片(卡通片、广告、连续剧、偶像剧、 新闻事件)、动画 网路素材(漫画、笑话) 平面媒体类:新闻剪报、报纸广告、绘本、罗曼史等) 其他:流行歌曲、日常生活见性别 3.教学经验分享(主题式的设计与融入式教学法) 十一、性别议题融入教学技巧

性别平等咨询评估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建立性别平等评估机制,对法律政策进行评估,促进性别平等是新形势下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近两年来,**市妇联积极联系协调,通过制度化的性别平等评估,在法律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等各个环节纳入性别视角,充分考虑它们对男女两性的不同影响,满足不同性别的利益需求,有效避免了因法律政策的不当规定造成制度性的性别歧视,从源头保障妇女权益。 一、加大宣传力度,为评估咨询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树立正确的性别平等理念对做好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咨询工作至关重要。各级妇联组织抓住机制建立的契机,继续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宣传和社会性别意识的培训,切实提高各级决策者、妇联维权干部和妇女群众的性别平等意识,不断推进社会性别纳入决策主流,为评估咨询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一是抓时间节点宣传。三八、6.26戒毒日、法制日等时间节点深入开展文艺演出、健康体检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宣传。连续20年,赴收教所或看守所针对学院开展法律咨询;先后在市委党校主题培训班上开设男女平等专题课程,强化了各级领导干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意识。 二是抓重点领域宣传。2015年深入社区宣传土地确权登记政策,探索性别平等评估的实效化机制。联合农工办下发《关于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认登记颁证工作中保护好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意见》,深入社区、镇村宣传土地确权登记对女性权益维护的重要性。及时召开现场会,推广**县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示范经验。及时规范全市《村规民约》修改完善,及时检查督促。针对吸毒女性群体, 6月22日,联合市公安局新闻处,看望戒毒所43名女学员。参与拍摄《生命的红线》禁毒演出公益宣传,选树**禁毒形象大使,发放家庭禁毒手册1000余份,组织200多名妇女参观全市缉毒成果展,筑牢家庭禁毒的第一道防线。 三是抓突出事件宣传。2015年初,全国首例撤销父母监护权案件在**审理,市妇联作为社会观护方代表向法庭作了陈述,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成为维护儿童权益的经典案例。借此机会,市妇联及时推动未保委出台了维护未成年人十大保护制度,在中国妇女报头版予以了报道和宣传。 二、加强协调配合,保证评估咨询机制的有效运作。性别平等评估咨询工作的程序性、专业性和综合性比较强,机制各成员单位应按照工作规程的要求,在评估咨询的立项、启动、实施、提交、反馈等各个环节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实现机制的有效运作。 一是定期联系交流。组织委员会专家积极参与政府部门关于土地征用、养老保障等规范性文件制定过程,积极发挥市规范性文件咨询评估委员会各位委员和专家作用,不断推动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按照性别平等咨询评估制度建设要求,定期召开工作交流会议,就政策出台广泛征求委员们意见和建议。2015年政府共出台了43项公共政策或措施,其中涉及性别视角有6项,分别得到了专家的审阅,对于咨询评估意见,政策法规制订和实施的有关单位都给予了及时回应。 二是定向检查督促。针对**市即将出台的困境儿童救助政策,市妇联组织委员会专家,联合市人大在全市开展“向日葵关爱培养行动”监督检查,为政策出台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针对反家暴工作,通过政法委顶层设计,将家暴告诫书发放率纳入各县(市、区)政法委综治考核指标,由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纳入政府考核指标,明确提出了各地“家暴告诫书”发放率要不低于80%的要求。继续推进分级分色家暴告诫,提高反家暴告诫工作的灵活性和实际操作性。制作橙色、红色家暴告诫书,通过公安治安系统发放到全市216各基层派出所,由基层派出所对轻微家暴行为实施告诫,取得良好效果。9月初,联合综治、公安和妇联开展反家暴工作情况调研,有效推进家暴告诫书发放。 三是定点专项研讨。组织各领域专家针对信访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开展研讨交流。5月,针对“夫债妻还”信访问题,邀请法律专家及时召开《婚姻法》24条研讨交流,向上访人阐

实施全面二孩的公共政策理论分析

一、公共政策全过程分析 (一)公共政策主客体分析 1.主体分析 在拥有政治权威和权力的政策制定者中,女性从人数到决策影响力都明显低于男性,容易忽视男女差异、保护女性权益的声音不易受到重视;即便制定了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多数仅是倡导性、宣言式条文,缺乏可操作性;其次,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关注点在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结构等对国家整体的影响,女性政策制定权力的缺失导致女性要求很难成为现实政策。 2.客体分析 作为生育主体,女性权益保障存在许多政策未能触及的现实问题,包括女性就业、教育、家庭权益等问题。具体来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加剧了女性就业的严峻形势,可能会直接导致一些女性几乎不可能在生育后回归职场,这无疑成为女性就业另外一道“隐形门槛;此外,随着全面放开二孩,许多女性为了生育二孩自愿或是在舆论压力下被迫放弃再受教育机会并选择稳定、缺乏竞争力的岗位,这在无形中使女性受教育权益受到侵犯;生育二孩后女性原来的经济收入及职业发展机会遭受损失,一旦婚姻发生危机,女性必然处于劣势地位。 3.环境分析 在社会背景中女性就业歧视现象层出不穷:女性因自身特殊的生理条件以及其肩负的哺育下一代的家庭责任,女性在求职的过程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从经济背景出发企业因经济利益偏好男性员工,女性就业环境更加严峻;此外相关法律法规与社会现实问题脱节,缺少相适应能够解决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女性可能存在的就业问题的规定,难以应对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新挑战。 (二)公共政策价值分析 1.公共政策价值的地位 政策的价值取向是由政策制定主体的价值选择决定的,生育政策兼顾公平与效率,充分体现的是公平正义的理念。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施行,标志着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体现了生育政策从“效率”向“公平”的价值回归。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了数十年,人口增长过快得到有效改善,出生比例逐年下降,这意味着人口问题不仅不再是负担,人口作为社会发展动力的功能已逐渐凸显,因此政策价值评估方向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公共政策价值的内涵 生育政策的价值内涵之一,就是“机会平等基础上的差别对待”。落实到生育政策上,就是正视女性在生育中的巨大付出,给予其人身和健康方面必要的保护和补偿,但同时更要保护女性参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权益。在生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兼顾对男女两性的影响,不能让女性因为生育而丧失参与社会的机会。

以社会学视角看性别平等

以社会学视角看性别 我们都知道, 过去的时候男性和女性的地位是有差别 的,那是谈男女平等仿佛就是天方夜谭,如今,随着时代 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在加上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以及平 步实践着。世界女权运动起源欧美国家,女权运动的发展 紧紧跟随着人类工业革命的进步,每一次产业革命都带来 年代后,新女权运动从美国波及到欧洲以及加拿大、日本 等国。联合国曾宣布 1975 年为国际妇女年。 作为一种社会 文化现象,女权运动牢牢建立在相应的社会物质文明的基 础上, 同时它也带动了社会文化, 特别是人权运动的发展。 然而我们还知道,在中国两千多年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影 响下,在我们亲身经历男女不平等的种种事例下,我们感 觉到了男女的真正平等还是任重道远。 性别平等,顾名思义,是指男女的地位平等,也就是 说女性和男性拥有的机会平等,可实际上,尽管女性做出 了一定的牺牲,社会还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排斥着女性,很 难达到上诉的理想地步,女性拥有的发展机会普遍低于男 性,似乎男性就是注定了拥有优先权。现在我们在用宏观 等意识的增强,平等已不再是“昨日黄花”,并且在 rH 步 女权运动的飞跃式发展。 19 世纪末,第一次工业 20 世纪 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女权运动在欧美国家广泛展开。 70

的眼光来看待性别平等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相信:社会 发展需要真正的性别平等,中国的强大需要实实在在的性 别平等。 、经济发展需要性别平等 现在的社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时代,社会在进行着生 产、消费、交换、分配等经济活动,市场经济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和更多的消费者,而女性作为社会存在的一个现有劳动力和消费者,也就不得不纳入市场经济当中。更何况,市场经济的时代是资源优化配臵 的时代,女性中的一些佼佼者当然会被看做优势资源。特 别是在21 世纪,中国的发展、国人步入小康社会都离不开 女性,性别的平等,男女的合作成为经济飞速发展的使然。 2010 胡润女富豪榜》显示,玖龙纸业的张茵家族以财富 380 亿元蝉联榜首,龙湖地产的吴亚军家族以财富280 亿 元排名第二,富华国际的陈丽华以财富270 亿元排名第三。 51 位上榜女富豪总财富高达4388 亿元,其中身家百亿元以上的女富豪达13 位,这些例子证明女性也是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也能创造经济价值。 、政治稳定需要性别平等 自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很长时间女性一直承受 着政治上的歧视,她们被禁止参与任何涉及政治的活动,政治的活动似乎天生就是男性的附属品,而女性却也天生

关于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的调查研究

关于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的调查研究 一、前言 马克思曾在《致路·库格曼》一文中作出过以下论断:“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变革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这一论断表明妇女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然而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并未得到重视,可以说,传统的男权社会并无所谓的“性别平等意识”。而在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大生产热潮时期,毛主席曾提出过“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标志着新中国女性地位较之建国前有了极大的提升,中国人的性别平等意识也由此觉醒。另一方面,近年提出的中国梦概念也与性别平等密不可分——从社会层面来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四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而“平等”虽仅作为一项列于其中,社会性别平等又只是“平等”分类中的一种,但是必须看到,社会性别能否平等,将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2014年9月,联合国妇女署发起了HeForShe,旨在号召男性支持性别平等,而这一运动在中国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支持。】本调查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性别平等意识的看法,并希望借此调查增强参与调查者的性别平等意识。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朋友圈中的大学生 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微信访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获得64份有效问卷,以下为基于问卷调查所得结果的数据分析: 1、约59%(38人)的受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性别平等意识并认为中国当前男女较为平等,约36%(23人)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性别不平等仍较为严重。余下3人表示不关心该问题。 2、约72%(46人)对性别平等意识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余下受访者对此的了解并不全面。调查问题分析 受访大学生基本认同性别平等价值取向,并对相关政策、社会现实问题有着一定的了解。但不可忽视的是仍有部分大学生有或曾有性别歧视倾向,其中男生居多。 1、自身性别、出身地区对大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有较大影响: 在本次调查中,几乎所有受访女生都对性别平等意识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而相当一部分男生的性别平等意识则有所缺失。这与其自身经历有关。女生在成长过程中更有可能面对性别歧视,因此也更关注性别平等问题。大部分男生受益于传统性别角色分工,对性别平等问题并不敏感,但所有受访男生均表示他们乐于为促进性别平等作出贡献。 与此同时,大部分来自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受访大学生对性别平等问题更为敏感,但并未详细了解过性别平等意识。而与之相对的,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受访大学生对性别平等问题的敏感度相对较低,但对性别平等意识的了解更为全面。这可能与了解渠道以及当地普遍观念

《凝聚共识 夯实举措 如何推进性别平等评估机制有效运行》

《凝聚共识夯实举措如何推进性别平等 评估机制有效运行》 凝聚共识夯实举措如何推进性别平等评估机制有效运行 如何把性别平等观念纳入决策主流,更有效地从源头上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应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落实: 一、突出两性平等“主基调”,积极营造性别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 1、强化决策层的性别平等理念确立。将性别平等评估工作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进行专题汇报,在向常委会报告年度工作时,将性别平等评估工作作为重点内容,努力使“性别平等”理念植入决策者思想,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取得了妇联源头维权的新突破。 2、强化职能部门人员的性别平等履职意识。一方面通过性别平等主流化的宣传和交流等活动,不断增强政策意见起草部门性别平等意识;另一方面通过维权能力培训、专题工作交流,有效提升基层妇联干部和评估委员会成员的性别平等履职意识,确保政策性文件起草过程中注重性别平等意识的源头化考量。 3、强化社会公众的性别平等观念认同。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及“和谐家庭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广泛传播先进社会性别平等理念,让性别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切实提升公众对性别平等评估的认识和认同。 二、绘制两性平等“线路图”,扎实推进性别平等评估工作

1、主动介入,积极履行职责使命。我们密切关注政府重要政策实施或者改革结点的推进,主动介入沟通,强化源头保障。如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我们特别关注妇女权益易受侵害的高风险环节,主动争取加入到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过程参与清产核资、成员认定等关键环节的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切实保障农村妇女合法权益。 2、完善机制,全面构建工作格局。为和省、市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有效统一,在机构组建时我们名称上统一延用法规政策评估委员会,建立了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委员会。3、加强沟通,有效畅通实践路径。市委办法规科和司法局法规科主要分别对党内和政府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的合理合法性进行审核。通过积极争取,市委办将性别平等、妇女权益保护等问题作为重要内容。 三、畅通意见反馈“回声筒”,有效拓展政策实施后的评估渠道 1、强化评估委员会跟踪监督。在执行推进过程中,评估委员会通过列席相关工作推进会、听取执行情况专题汇报等形式,做好执行实施的评估反馈监督工作。 2、依托妇联阵地收集意见。依托妇女议事会、三八红旗手工作室等基层妇联活动阵地,有效收集妇女群众对于法规政策具体执行过程中关于性别平等及妇女权益保障情况的利益诉求反馈。切实把妇女权益保障落实到基层。 3、畅通基层群众反馈渠道。通过12338维权热线和“走帮服”等载体广泛听取基层群众反映的涉及法规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性别

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

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3) 引言 (4) 一.社会政策下妇女发展指标 (9) 1.1妇女发展指标的推动作用 (9) 1.2社会主义下男女平等的观念的发展 (11) 1.3女性平等思想的前提 (11) 二.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的研究 (12) 2.1中国养老金制度的分析 (12) 2.2男女平等观念转变的分析 (13) 2.3国内外女性平等的对比分析 (13) 2.3.1中外参政的比较分析 (13) 2.3.2女性组织发展的现状 (14) 2.3.3政府思想和执行力的提高 (14) 三.我国女性的工作思考和实践 (14) 3.1社会性别的调研分析 (14) 3.2新时期下妇女发展的进步作用 (14) 3.3社会性别意识的重要性的判断分析 (15) 四. 对于社会性别的分析———以上海大学性别话语分析为例 (15) 4.1调查领悟分析社会性别概念 (15) 4.2对上海大学性别的调查 (16) 4.3调研结果 (17) 4.3.1学习成绩归因方面 (17) 4.3.2性别社会角色期望方面 (17) 4.4分析及思考 (17) 4.5启发和建议 (18) 4.5.1课堂上应多关注女生 (18)

4.5.2课外活动应多组织一些竞争性的游戏或比赛让女生参与 (18) 4.5.3培养女生的受挫能力 (18) 4.6研究存在的不足 (19)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2) 附录 (23) 摘要: 近十年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推动之下,对于女性地位的变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于女性自身发展和社会地位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着眼于女性命运的变迁、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2015年9月)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2015 年9 月)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5 年9 月) 目录人民日报》(2015 年09 月23 日22 版) 前言 、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机制保障 二、妇女与经济三、妇女与教育四、妇女与健康五、妇女与 决策管理六、妇女与环境七、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法治保障 八、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际交流合作结束语 前言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是人类追求公平、正义与平等的永 恒主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衡量尺度,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中国始终坚持男女平等的宪法原则,将男女平等作为促 进国家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制定 公共政策,编制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今年是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 20 周年, 中国政府特发表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推动性别平等与妇女 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所做的不懈努力。 妇女发展既体现了中国的文明进步,也是对全球平等、发展 与和平的历史贡献。 、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机制保障 国家建立提高妇女地位的机制,是充分利用政府资源, 有效调动社会资源,推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重要保障。 成立了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负责组织、 协调、 指导、 督促有关部门,共同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国务院妇女 儿童工作委员会由相关政府部门部级领导组成,主任由国务 院领导担任。 20 年来,成员单位从成立初的 19 个增至目前 的 35 个,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 29 个部 门和 6 个群体组织。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中国妇女占世界妇女人口的五分之 中国性别平等与 20 年来, 不断完善提高妇女地位的政府工作机构。 中国提高妇女地位的机制不断健全, 作用日益凸显。 1990 年, 中国 负责日常工作, 配有专职工作人员和专项工作经费。 全国 31

以社会学视角看性别平等

以社会学视角看性别平等 我们都知道,过去的时候男性和女性的地位是有差别的,那是谈男女平等仿佛就是天方夜谭,如今,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在加上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以及平等意识的增强,平等已不再是“昨日黄花”,并且在一步步实践着。世界女权运动起源欧美国家,女权运动的发展紧紧跟随着人类工业革命的进步,每一次产业革命都带来女权运动的飞跃式发展。19世纪末,第一次工业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女权运动在欧美国家广泛展开。70年代后,新女权运动从美国波及到欧洲以及加拿大、日本等国。联合国曾宣布1975年为国际妇女年。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女权运动牢牢建立在相应的社会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同时它也带动了社会文化,特别是人权运动的发展。然而我们还知道,在中国两千多年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影响下,在我们亲身经历男女不平等的种种事例下,我们感觉到了男女的真正平等还是任重道远。 性别平等,顾名思义,是指男女的地位平等,也就是说女性和男性拥有的机会平等,可实际上,尽管女性做出了一定的牺牲,社会还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排斥着女性,很难达到上诉的理想地步,女性拥有的发展机会普遍低于男性,似乎男性就是注定了拥有优先权。现在我们在用宏观

的眼光来看待性别平等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相信:社会发展需要真正的性别平等,中国的强大需要实实在在的性别平等。 一、经济发展需要性别平等 现在的社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时代,社会在进行着生产、消费、交换、分配等经济活动,市场经济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和更多的消费者,而女性作为社会存在的一个现有劳动力和消费者,也就不得不纳入市场经济当中。更何况,市场经济的时代是资源优化配臵的时代,女性中的一些佼佼者当然会被看做优势资源。特别是在21世纪,中国的发展、国人步入小康社会都离不开女性,性别的平等,男女的合作成为经济飞速发展的使然。《2010胡润女富豪榜》显示,玖龙纸业的张茵家族以财富380亿元蝉联榜首,龙湖地产的吴亚军家族以财富280亿元排名第二,富华国际的陈丽华以财富270亿元排名第三。51位上榜女富豪总财富高达4388亿元,其中身家百亿元以上的女富豪达13位,这些例子证明女性也是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也能创造经济价值。 二、政治稳定需要性别平等 自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很长时间女性一直承受着政治上的歧视,她们被禁止参与任何涉及政治的活动,政治的活动似乎天生就是男性的附属品,而女性却也天生

努力和挑战——通向性别平等的必由之路

努力和挑战——通向性别平等的必由之路——读《世纪之交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之感 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江泽民郑重宣告,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通过,“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必要措施,逐步完善妇女权益的各项制度,削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被正式写入了法律。 一个国家是否具有不断完善地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国家机制,是判断其是否真正重视推动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的重要标志。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精神的指引下,中国逐步形成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家机制,为推动中国社会的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一、中国形成了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家机制

通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社会对男女两性平等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从缺少社会认知到逐步深入人心;从领导人的讲话到写入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国政府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一是制定了促进妇女发展的法律政策。在探索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家机制的过程中,中国不仅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国家各种单行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各部门行政规章在内的一整套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 二是制定和实施了促进妇女发展的国家行动计划。 1995年8月,中国颁布实施了第一个全面推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家行动计划《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随后,省、市、县(区)、乡(镇)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一场保障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国家行动。规模和力度之大,在中国历史上堪称首次。在1995年纲要计划目标基本实现的基础上,中国政府又于2001年颁布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随

社会性别的概念及特点(优.选)

2011级社会学陈钊(18号)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和特点 一、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是由一系列有关社会性别的认识逐步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一)社会性别概念 社会性别是相对于生理性别而提出的一个概念。“社会性别”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国际妇女运动中,1980年代后逐渐被联合国广泛采用,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分析性别平等的重要和基本概念。 1.关于生理性别。生理性别或曰自然性别,是生理学、生物学意义上对人的区别,指普遍存在的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差异,或将女性与男性区分开的生理特征,简称性别。生理性别一般是不可改变的,或者是很难改变的。 2.关于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是指人们认识到的基于男女生理差别之上的、实际存在的社会性差异和社会性关系,它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社会文化及其制度造就或建构的。社会性别概念被社会学家用来描述在一个特定社会中,由社会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及责任。 (二)社会性别差距和对妇女的歧视 消除不合理的社会性别差距和一切形式对妇女的歧视,是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重要内容和历史使命。 1.关于社会性别差距。社会性别差距指任何领域内,由于男女两性存在生理上的差异,导致在社会发展参与程度、获得资源、机会、权利、能力和影响力以及工资报酬与福利等方面,实际存在的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距。 2.关于对妇女的歧视。反对和消除一切形式对妇女的歧视,是提高妇女地位、保障妇女人权、实现性别平等的重要内容。所谓歧视,是指基于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的任何区别、排斥、限制或特惠。对妇女的歧视,是最常见的普遍存在的一种形式的歧视。 (三)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性别公正 实现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性别公正是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终极目标。 1.关于社会性别平等。社会性别平等包含着这样的含义:所有人,不论男女,都可以在不受各种成见、严格的社会性别角色分工观念,以及各种歧视的限制下,自由发展个人能力和自由做出选择。社会性别平等意味着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行为、期望和需求均能得到同等考虑、评价和照顾。社会性别平等并不意味着女性和男性必须变得完全一模一样,而是说他们的权利、责任和机遇,并不由他们生来是男还是女来决定。 (1)关于形式平等。形式平等,即认为男性和女性是相同的,因此像对待男性一样对待女性。这种模式的倡导者赞成给女性的机会平等,但期望女性根据与男性同样的规则和标准获得和享有机会。 形式平等未考虑女性和男性的生理差异和社会文化差异,而且不为女性提供任何额外或特别的措施,这对那些不得不按照男性标准做事的女性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2)关于保护性平等。保护性平等,即通过排斥女性或限制女性的权利过度

性别平等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性别平等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来源:广东女性E家园日期:2015-01-06 12:19:00作 者:|打印 在中小学开设性别平等教育课程,就是把性别平等的理念介绍 给孩子,把关于男人和女人的故事讲述给孩子,使孩子从小就开始体验男女齐头并进的“好”字才是男女平等和人类社会的本真。这不仅有助于打破中国“男尊女卑”的传统文化壁垒,也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性别平等光彩,让具有性别平等信仰的孩子成为托举“中国梦”的未来力量。 我们的脚步即将迈入2015年。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时任国家领导人在开幕式上向全世界庄严承诺:把男女平等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20年来,男女平等的价值观历史地融入了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并逐步得到传播。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当前中国性别文化的发展状况,与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时代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完善促进性别平等法律政策体系的时代要求还不相适应,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性别平等发展的历史进程。 落实国策应培育儿童男女平等文化信仰 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必须探索先进性别文化的大众化途径,既要从完善国家法律制度上着手,通过政策引领使先进性别文化落地生根,更要从文化观念的积极改革上着力,通过观念更新对“男尊女卑”的腐朽性别文化进行反思,强化“男女平等”先进性别文化的精神价值,增强先进性别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男女平等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不断内化于民众之心、外化于民众之行,成为全社会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为。为此,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继续在全社会持续广泛深入地进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不断改造成人思想观念中不平等的性别文化;另一方面要将男女平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塑

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

社会政策与性别平等 目录

摘要: 近十年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推动之下,对于女性地位的变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于女性自身发展和社会地位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着眼于女性命运的变迁、女性理论的创新、平等地位的稳健和工作中女性的种种变化的分析和讨论,在追求男女平等观念的实践和落实情况的过程中,社会发展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一些政策对妇女地位的负面影响常常被忽视,或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本论文主要分析和探讨的是女性命运、性别平等一些列问题,严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目标,在男女平等的前提下更好的稳定和坚持性别平等。重点反映的是社会性别平等差异的现象和解决办法,对于妇女发展指标的推动作用、中国养老金制度、男女平等观念转变等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字:女性地位养老金制度男女平等观念 Abstract: Nearly a decade of socialist economy under the push of, to promotes the change of women's status, for their own development and mad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hange of social status, to change the destiny of women, women theory innovation, steady and women in the work of inequality changes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in the pursuit of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concept and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the practice of social development has played a very positive role, but some policy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status of women is often overlooked, or didn't get the attention it deserves this thesis mainly analyses and discusses the female fate, gender

浅析我国教育性别不平等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汇总

浅析我国教育性别不平等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摘要】教育性别不平等问题是我国教育公平问题中的一个子问题,不仅关系到性别歧视而且关系到教育的公平甚至社会的公平,然而目前教育性别不平等这一现象仍然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亟待解决。对此,我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以及调查数据,并结合自己的一些个人看法,试图对我国教育性别不平等问题的影响因素和解决策略进行分析。本文将分为四大部分:概念解析、影响因素、产生的影响、解决策略。在对概念进行解析时,我会以“社会性别“的视角来看教育性别不平等,并阐述它在教育生活中的表现以便于人们更好地正视这一现象;在分析其影响因素时,我选择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女孩自身这四个角度进行剖析;思考该问题带来的影响时,我会结合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来分析,因为教育是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密切相关的;在探讨解决策略时,我将从国家、学校和教师个人的层面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教育性别不平等影响因素解决策略 “性别歧视”和“教育不公”在我国古代父权制社会就已初见端倪,然而随着国家的一步步改革,妇女运动的解放,教育平等政策的颁布,这两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至少在我国边缘地区仍然很严重。这两个问题本来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研究范畴,但将其结合起来看已是大势所趋。“教育性别不平等”可谓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问题根源可追溯到古代。我国相关研究者在很早之前就开始了对教育性别不平等问题的研究并对其解决策略进行了广泛探讨,近些年,它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人们也开始正视这一现象,不过由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很多学者们提出的建议的可操作性不强,再加上新的社会因素的加入导致这种不平等现象加剧,因此,教育性别不平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对此,本文拟从四个部分进行分析,分别是概念解析、影响因素、产生的影响以及解决策略。其中影响因素和解决策略是本论文的重点,而概念解析是为了下文写作的需要,使人们对“教育性别不平等”有一个更好地理解;分析该问题带来的影响是为了更好地选择解决对策,只有明确了消极影响才能有效地对症下药,最终破除性别不平等在教育领域里的偏见,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 一、教育性别不平等概念解析 前面说到过,“教育性别不平等”包括“教育不平等”和“性别不平等”两个

2005年白皮书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二○○五年八月·北京 目录 前言 一、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家机制 二、妇女与经济 三、妇女与消除贫困 四、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 五、妇女与教育 六、妇女与健康 七、妇女与婚姻家庭 八、妇女与环境 九、妇女权益的法律保障 结束语 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女性约占13亿总人口的一半。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不仅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人类的进步有着特殊影响。 促进男女平等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妇女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和会不断得到保障,妇女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近年来,中国政府将包括性别平等在内的公平正义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及舆论等多种措施,努力保障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不断促进妇女的全面发展。 1995年在中国北京举行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对促进性别平等和各国妇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值此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十周之际,这里重点就十年来中国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状况作些介绍。 一、促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的国家机制 中国不断完善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制定并实施妇女发展纲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构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社会动员,努力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 国家不断加大维护妇女权益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和实施力度,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为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将维护妇女权益和促进别平等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重视制定有关妇女的法律,认真办理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议案,积督促检查有关法律的执行和落实情况。中国政府及其有关工作部门,通过执行法律,制定并实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保障妇女权益,促进性别平等。在当今中国,已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宪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国家各种单行法律法规、方性法规和政府各部门行政规章在内的一整套保护妇女权益和促进性别平等的法律体系。国家

中国社会性别平等

再论中国社会性别平等 性别平等是继阶级平等、民族平等、种族平等之后的又一个政治性话题。社会和谐当然地包括两性平等及其和谐发展。因此,性别平等是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加速和谐社会建设的今天,中国依然存在着种种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其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笔者认为,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能切实有效地解决现实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性别不平等的现状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男女平等在一些方面也有所体现。但与计划改革开放等其他国策相比,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没有真正深入人心,未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社会上仍存在大量的男女不平等、不能公正对待女性的现象,影响着社会的和谐。 1.就业领域的性别歧视。一是越来越多的妇女进入非正规就业领域,众多妇女从事不稳定、缺保障、不安全的灵活多样的工作;二是由于保障劳动力市场的公平、平等机制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等贬低女性人力资源价值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2.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提出的数据表明,虽然,目前中国适龄女童入学率已达98.8%,但女童失、辍学率仍高于男性,约占失、辍学率的70%。特别是在农村,大量农村女孩为家人的生计、为哥哥或弟弟的

学业,被迫去打工[1] 。此外,据劳动部的统计显示,在接受各种专业技能的人群中,女性所占比例远远低于男性。 3.政治领域的性别歧视。中国女性参政比例、升迁比例、从事高级领导职务的比例都远远低于男性。人大女代表比例长期徘徊,女党员、女干部的比例,特别是在政府高层,部长级领导中的女性比例相对较低,女性决策者比较多地处在副职岗位等等,成为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面临的严峻挑战。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村委会直选之后,女村委的比例持续下降,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挑战之一。 除此之外,性别不平等还表现在出生比例的性别失衡、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大众传媒存在的性别歧视等众多层面。总之,在所有的社会不公正现象中,持续时间最长、跨越领域最广、涉及人数最多的,就是性别不公正与不平等。它贯穿于各阶层、各行业,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只要我们有意识地从性别的角度去思考社会问题,就会发现社会中存在很多对女性不公平的事实。 二、性别不平等的原因 造成社会现实中男女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生产力发展 水平、制度和问题以及社会和历史文化背景等。 (一)生产力因素 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中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还不能克服人们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对不合理 历史传统的传承。“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仍残留在现代人心中。在长

性别平等教育融入活动与课程之时机与策略

性别平等教育融入活动与课程之时机与策略 吕明蓁一、性别刻板印象 ?性别是天生的吗 ?性别刻板印象,谁造成的 ?父母影响 ?学校 ?大众传播媒体 ?两性差异的迷思 ◆娘娘腔 ◆男人婆校园性别平等教育可以谈什麽 ?校园中的男与女(学生/老师) ?性别平等观念的班级经营与学校管理 ?性别视野的师生相处 ?校园中的同志学生/我的学生是同志 ?校园性别友善空间 ?校园性别事件 三、性别平等教育的意涵 ?人文精神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机会均等教育。 四、性别平等教育课程目标 ?了解性别角色发展的多样化与差异性。 ?了解自己的成长与生涯规划,可以突破两性的社会期待与限制。 ?表现积极自我观念,追求个人的兴趣与长处。 ?消除性别歧视与偏见,尊重社会多元化现象。 ?主动寻求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建立两性平权之社会。 ?建构两性和谐、尊重、平等的互动模式。 五、性别平等教育的内容 ?情感教育 ?性教育 ?同志教育 六、教师应具之能力 ?建立正确性别观念。 ?关心校园安全问题。 ?关心性别议题。 ?有能力检视教材中不符两性平等之内容,检视教学活动、教学策略 与互动机会中性别不平等的状况 ?具课程设计之能力。 ?能以融入式教学进行性别教育。 ?鼓励学生思考检视历史与当前社会文化中性别偏见的现象。

?不使用带有性别角色刻板印象、偏见与歧视的语言。 ?针对学生施以个人评断时避免性别差异。 七、课程设计的原则 ?多元──兼顾主学习、副学习与附学习 ?预留弹性及空间的课程设计 ?由主题出发,连结及环绕各子题,回归中心主题的设计 ?掌握课程中可以作延伸教学的部分,设计活动,试着加入多元性别 及性别平等的观念 ?从实际中找例子(日常生活中) ?性别刻板的影响(潜在及外显的例子) 八、课程设计的方法─多元文化课程设计 贡献法→附加价值法→转化/转换法→社会行动法 九、大家来找碴──那里有问题 ?教科书中的性别刻板 ?课外教材中的性别刻板 十、性别教材─从日常生活中捡拾 ?九年一贯与性别平等教育 1.学校教材篇 教材检视:教科书、教师手册、参考书

通过公共政策促进社会性别平等(优.选)

男人与这有什么关系? 通过公共政策促进社会性别平等 公共政策如何才能使男孩和成年男性充分参与实现社会性别平等并在保健与社会福利方面减少社会性别不平等?基本的社会规范与制度如何加以改变以支持男性在更大规模上变得更加具有社会性别平等性?全球越来越多有男孩和成年男性参与的项目其经验证明各种项目能够以社会性别平等的方式影响男性的态度和行为。然而在极大程度上,公共政策必须使男孩和成年男性充分参与进来,克服社会性别不平等或解决他们自己与社会性别相关的弱点。 男性与社会性别平等政策项目是一次历时多年、有多国参与的行动,旨在利用从现有的政策中取得的证据,通过格式化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在政策制订者和项目计划者当中提升意识,即使男性参与社会性别平等、保健与发展议程。当前在巴西、柬埔寨、智利、中国、克罗地亚、印度、墨西哥、南非和坦桑尼亚正在进行的研究有更多的国家在加入。在促进妇女与男性之间更加合作与平等的关系方面,在减少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方面、在呼吁关注男性与社会性别相关的脆弱性方面,这项研究就如何实现最大规模的影响做出了分析。 政策审查框架 社会性别的概念是指男子特质和女子特质、妇女和男人、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立和加强这些关系的结构背景。实际上,人们几乎一致认为社会性别仅指那些塑造妇女和女孩现实情况的社会因素。研究人员据此审查了现有的社会性别平等政策,考查了男性和男子气概是如何被看待或不被认可的。分析中包括的具体政策领域包括民权和人权、职业、收入支持与生计、家庭生活、保健、教育、暴力预防与公共安全。巴西、智利、印度、墨西哥及南非的合作伙伴进行的政策审查,加上对挪威和坦桑尼亚的简要总结,形成了报告的基础。国别分析(以及来自于被忽视的政策领域的其他政策示例)展示了所需的政策解决方案的多样性。 制订全面的政策以使男性参与其中 总体上,这一审查表明需要全面的社会性别平等政策。这些政策应该包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