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

②微斯人________

③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________

④有粮者亦食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3)【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4)【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思想相照应?请写下来。

【答案】(1)探求;如果没有;派,让;吃,给……吃

(2)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②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3)议论,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4)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解析】【分析】⑴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① 求:动词,探求;② 微:表假设,如果没有;③ 使:动词,派,让;④ 食:动词,吃,给……吃。

⑵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② 斯:这。不业:不是他做官以成就功业。句意是: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⑶甲文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

⑷文中赵威后认发展壮大国家,要做到“ 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归纳为: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故答案为:⑴① 探求;② 如果没有;③ 派,让;④ 吃,给……吃。

⑵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②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⑶议论,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⑷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反问句等。

⑶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根据五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准确理解句意,判断属于那种表达方式。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附参考译文】

【乙】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 威后进而又问他说:“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有粮食的人给吃,没粮食的人也给吃;有衣服的人给穿,没有衣服的人也给穿。这是帮助国君抚养老百姓的人呀,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叶阳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怜悯那些无妻无夫的人,顾念抚恤那些无父无子的人,救济那些困苦贫穷的人,补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国君养育百姓的人,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北宫氏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吗?她摘掉耳环等装饰品,到老不嫁,来奉养父母。这是带领百姓尽孝心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让她上朝呢?这两个处士没有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也不上朝,靠什么来统治齐国,做百姓的父母呢?於陵的那个子仲还在吗?这个人做人呀,对上不向国君称臣,对下不治理他的家,也不愿同诸侯交往,这是带领百姓无所作为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杀掉呢?

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①。少年知识未开②,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

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③,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④其功,终属影响⑤。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⑥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词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⑦夕落,浅陋无识,诡僻⑧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⑨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⑩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

我愿汝曹?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枵腹?无异。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选文有删节)【注】①迥异:相差根远。②开:开导,启发。③古奥:古指深奥,不容易理解。④倍蓰(xǐ):数倍。⑤影响:影子和回声。指不切实际、不持久。⑥时文:当时适行的文体,多指科学应试之文。⑦华:花。⑧诡辩:荒谬邪僻。⑨《左》《国》:《左传》《国语》。⑩华腴(yú):丰美有文采。?曹:辈。?拱璧:大壁,泛指珍宝。?义蕴:内在的意义。?发越:散播。?举:举出。?去:距。?枵腹:腹中空虚。?极:通“亟”,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时文固不可不读________

②若朝华夕落________

③古人之书,安可尽读________

④然后思通其义蕴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

②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3)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

(4)从选文画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1)本来;像;全、都;通晓、理解

(2)①怎么能用珠宝玉石都难以交换的岁月(时间)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②你们这些人对于这件事(这种行为),应该马上深深地自我反省(自省)。

(3)幼年时期所学知识较少,天真无邪,记忆力较强;壮年时人记忆力不如幼年时好。(4)①读书务求成诵;②以成诵为基础理解文章或书本的含义;③将所读内容消化吸收,化为己用,能够做到运用自如。

【解析】【分析】⑴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 固:副词,本来;② 若:动词,像;③尽:副词,全、都;

④通:动词,通晓、理解。

⑵翻译句子,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安:怎么。可以:能用,可以用。句意是:怎么能用珠宝玉石都难以交换的岁月(时间)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②汝辈:你们。于此:对于这件事(这种行为)。宜;应该。猛省:深深地自我反省。句意是:你们这些人对于这件事(这种行为),应该马上深深地自我反省(自省)。

⑶根据“少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可知少年时,所学知识较少,天真无邪,记忆力较强;壮年时,人记忆力就不没有少年时的好了,经月就会忘记,不能持久,因此读书要在少年时。

⑷题干要求谈启示,注意文中关联词语“然后”,“而”,“如此”的使用,划分层次,总结概括大意即可。该句可翻译为:但每读一篇,必须做到能够背诵,之后考虑通晓其中的含义,并且在手中灵活运用,像这样做,才气自然散播。

故答案为:⑴① 本来;② 像;③ 全、都;④ 通晓、理解。

⑵①怎么能用珠宝玉石都难以交换的岁月(时间)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②你们这些人对于这件事(这种行为),应该马上深深地自我反省(自省)。

⑶幼年时期所学知识较少,天真无邪,记忆力较强;壮年时人记忆力不如幼年时好。

⑷ ①读书务求成诵;②以成诵为基础理解文章或书本的含义;③将所读内容消化吸收,化为己用,能够做到运用自如。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在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全文,提炼概括文章内容,比较分析作答。

⑷本题考查分析启发和道理。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即可。

【附参考译文】

人们凡是读书,二十岁之前所读的书与二十岁之后所读的书相差很远。(人们)幼年时期知识未经开导,性格天真固执,所读的书即使很久不复习,偶尔提起,也可以背诵几行。如果壮年时期所读的书,过了一个月就忘了,这样一定不能长久。所以《六经》和秦汉时期的文章,词语古拙深奥,一定要在幼年时期读。等到壮年之后,即使花费数倍于(幼年时期)的努力,终究也只是不切实际罢了。从八岁到二十岁,这之间时间不长,怎么能荒废时间或读无关紧要的书呢?这个时候,科举应试之文本来不能不读,(但)也要挑选内容典雅纯正、内涵丰富且文字优美、历经二三十年没有错误的书来阅读。像早上开花傍晚落下、浅薄低俗、荒谬邪僻、毫不得体、取悦一时的文章,怎么能用珠宝和玉石都难以交换的时间来读这些没有任何益处的文章呢?不如背诵《左传》、《国语》中的一两篇文章和东西汉经典华美且富有文采的几篇文章,作为终身受用的珍宝呢!

我希望你们这些人把过去已经读过的经书,视若珍宝,(读过后)一个月之内,一定加以温习。古人写的书,怎么能全部读完?但每读一篇,必须做到能够背诵,之后考虑通晓其中的含义,并且在手中灵活运用,像这样做,才气自然散播。如果曾经读过这本书,但根本不能举出书中的字词的,就叫他“画饼充饥”;能举出其中的字词而不能运用的,就叫他“食物不化”,这两者大概距离空腹没有什么差别。你们这些人对于这种做法,应当立刻深深地反省。

3.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与)谢中书书》)

【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小石潭记》)(1)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晓雾将歇(hé)

B. 沉鳞竞跃(yào)

C. 参差(cī)披拂

D. 佁(tái)然不动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五色交辉________

②四时俱备________

③青树翠蔓________

④俶尔远逝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

【答案】(1)C

(2)交相辉映;四季;翠绿的藤蔓(翠绿的茎蔓);忽然

(3)①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境)②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4)清澈、透明、纯净。

【解析】【分析】⑴C项正确,错误改正为:A 晓雾将歇xiē ;B沉鳞竞跃 yuè ;D 佁yǐ 然不动。

⑵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

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 交辉:动词,交相辉映;② 四时:名词,四季;③ 翠蔓:翠绿的藤蔓(翠绿的茎蔓);④ 俶尔:忽然。

⑶① 实:确实,的确。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句意是: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境)。②可:大约。许:上下,左右。头:条。句意是: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⑷【甲】:“ 清流见底”;【乙】:“ 水尤清冽、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这些句子写出水的共同点:清澈、透明、纯净。

故答案为:⑴C;

⑵① 交相辉映;② 四季;③ 翠绿的藤蔓(翠绿的茎蔓);④ 忽然。

⑶①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境)②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⑷清澈、透明、纯净。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仔细把握句子的意思,根据前后内容和拼音确定词语,仔细区别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字形,正确规范地写出词语。

⑵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概括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中的小岛,成为水中的不平岩石,成为水中的悬崖。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注:休祲:凶兆和吉兆。跣(xiǎn):赤足。缟(gǎo)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词

①臣之妻私臣私:________ ②王之蔽甚矣蔽:________

③时时而间进间:________ ④今日是也是: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唐雎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表。

B. (甲)(乙)两文中,邹忌婉言进谏,唐雎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讲究方式。

C. (甲)文运用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

D. (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

(4)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齐威王与秦王的形象?

(5)邹忌成功地劝谏齐威王,原因是什么呢?他巧妙的讽谏艺术表现在哪里?

【答案】(1)偏爱;被蒙蔽;偶尔;这样

(2)①能够在公共场所公开指责、议论过失,被我听到的人,得下等奖赏。②平民发怒,也不过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3)A

(4)齐威王:心胸宽广、虚心纳谏、广开言路,兴利除弊。秦王:飞扬跋扈、前倨后恭、色厉内荏

(5)答案一:他站在威王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替威王着想,指出他受国人蒙蔽这一事实,让他心服口服地明白广开言路的必要性。答案二:他没有直接谈国事。而是先谈家事,指

出妻、妾、客歪曲事实的原因是私、畏、有求,因此,自己受了蒙蔽。然后以家事来类比国事: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从而得出一个冰冷的结论:王之弊甚矣。这个推理有着强大的逻辑力量,完全合情合理,让人心服口服,富有艺术性和启发性。邹忌这种推理方式叫做类比推理;论证方法叫做设喻论证。

【解析】【分析】(1)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私”:偏爱。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谤讥”:公开指责、议论。“市朝”:公共场所。“下”:下等。“布衣”平民。“徒跣”:光着脚。“抢”:撞。

(3)A说法不正确。说邹忌“不畏强权,坚持真理”不妥。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蔽,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4)甲文从“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等句分析,可见齐威王是一个心胸宽广、虚心纳谏、广开言路,兴利除弊的名君。而秦王从“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秦王色挠”等句分析,可以看出秦王是一个飞扬跋扈、前倨后恭、色厉内荏的人。

(5)本题具体考查邹忌成功地劝谏齐威王的原因及其讽谏艺术。两问可结合在一起答。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犹如当头棒喝,一针见血,使其猛醒,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他为什么敢下这样的结论呢?一是邹忌曾任齐相,是国家的重臣,言不在私而益于公,所以他无所顾忌;二是以小见大,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故答案为:⑴偏爱;被蒙蔽;偶尔;这样;

⑵能够在公共场所公开指责、议论过失,被我听到的人,得下等奖赏。②平民发怒,也不过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⑶A;

⑷齐威王:心胸宽广、虚心纳谏、广开言路,兴利除弊。秦王:飞扬跋扈、前倨后恭、色厉内荏;

⑸答案一:他站在威王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替威王着想,指出他受国人蒙蔽这一事实,让他心服口服地明白广开言路的必要性。答案二:他没有直接谈国事。而是先谈家事,指出妻、妾、客歪曲事实的原因是私、畏、有求,因此,自己受了蒙蔽。然后以家事来类比国事:宫妇左右私王,朝廷之臣畏王,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从而得出一个冰冷的结论:王之弊甚矣。这个推理有着强大的逻辑力量,完全合情合理,让人心服口服,富有艺术性和启发性。邹忌这种推理方式叫做类比推理;论证方法叫做设喻论证。

【点评】⑴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

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内容即可做出选择。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⑸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的能力。文章邹忌从自己的日常生活谈起,由妻子、妾、宾客因不同的原因赞美自己,想到君王、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形,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参考译文】

(一)译文: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二)译文: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5.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肝①,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②,督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每辞升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注释】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②休舍:休息。③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①饰名姝遗之遗________

②秋毫无犯犯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辞升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3)结合选文,举例说说岳飞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赠送(给予、馈赠);侵占(侵犯)

(2)(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3)示例:岳飞是一个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治军有方;关爱体恤下属、百姓的人。岳飞不接受吴玠的赠送,对“天下何时太平”的回答,体现了他的清廉不贪;凡是有军事行动,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杰出,治军有方;士兵生病,亲自为他们调药,体现了他关爱体恤下属。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犯”是“侵占,侵犯”;“遗”是古今异义词,“赠送,给予”的意思。

(2)在此题中,要注意“辞(推辞,辞谢)、何功之有(句式倒装,‘有何功’,有什么功劳)”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从本文内容来看,岳飞不接受吴玠的赠送,表现了他清廉不贪;从“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廉洁、勇武之人;从“师每休舍,督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治军严明、关爱百姓之人;从“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从“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谦恭之人。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故答案为:⑴赠送(给予、馈赠);侵占(侵犯);

⑵(他)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⑶示例:岳飞是一个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治军有方;关爱体恤下属、百姓的人。岳飞不接受吴玠的赠送,对“天下何时太平”的回答,体现了他的清廉不贪;凡是有军事行动,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杰出,治军有方;士兵生病,亲自为他们调药,体现了他关爱体恤下属。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⑶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参考译文】

吴玠一直很佩服岳飞,想与岳飞结交,打扮了一个美女送给他。岳飞说:“皇上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歇息,难道现在是武将享受安乐的时候吗?”就推辞掉了。吴玠大为赞叹佩服。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可以称为太平?”岳飞回答说:“当文官不爱钱财专心为民谋利,武官不惧牺牲奋勇为国效力的时候,天下就太平了。”每当军队休整,岳飞就督促将士爬斜坡、跳壕沟,都让他们穿着很重的铠甲来练习。士兵只要夺取老百姓的一根麻绳绑草料,就立刻斩首示众。士兵夜里宿营,老百姓开门表示愿意接纳,可是没有敢擅入的。岳家军号称“宁可冻死也不拆老百姓的屋子烧火取暖,宁可饿死也不抢老百姓的粮食充饥。”士兵生病了,岳飞亲自为他调药。将士远征,岳飞的妻子去他们的家慰问,有战死的,为他流泪痛苦并且抚育他的孤儿。朝廷有赏赐犒劳,都分给手下官兵,一丝一毫也不占有.岳飞善于以少击众。凡是有所行动,就召集手下军官,商议确定然后作战,所以兵锋所向,都能取胜。突然遇到敌军袭击也毫不慌乱。所以敌人评论岳家军说:“动摇山容易,动摇岳家军难。”张俊曾问岳飞用兵的方法,岳飞回答说:“仁义、信用、智慧、勇敢、严厉,缺一不可。”每次调运军粮,岳飞一定皱起眉头忧虑地说:“东南地区的民力快用尽了啊!”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游戏,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岳飞每次辞谢立功后朝廷给他加官时,一定说:“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

6.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①,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②,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③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取。言如蓍龟④,终身不易。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注】①三代以降:夏商周三代以来。②操心制行:思虑行动。③孙氏:孙权。④言如

蓍(shī)龟:(这些)论断像蓍占、龟卜(一样准确)。

(1)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不求闻达于诸侯隔篁竹,闻水声

B. 明灭可见以伤先帝之明

C. 兵甲已足不足为外人道也

D. 陛下亦宜自谋肉食者谋之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语段【甲】作者追述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和先帝临终托孤三件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4)结合两个语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诸葛亮被称为“千载人”的原因。

【答案】(1)D

(2)因此我感奋激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3)这两段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临危受命。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

(4)千百年来,他被誉为“智慧”“正义”的化身。有关他的传奇很多,“未出茅庐,三分天下”,构成三国鼎立局面,北伐曹操,南结孙权,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曾发明木牛流号、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杜甫曾评价他:“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的一生,是久经考验的一生、与人与天争斗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无私献的一生、更是充满智慧的一生。算得上模范军师、模范丞相、优秀相父。所以,他被称作“千载人”。

【解析】【分析】(1) A扬名;听到。B亮;英明。C充足;值得。D谋划。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有时:因此;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许:答应;驱驰:奔走效劳。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因此我感奋激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3)结合诸葛亮的经历分析,正是由于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才有辅助刘备的机会,刘备在临死时把国家重担托付给诸葛亮并请诸葛亮辅助刘禅,这都是对诸葛亮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大事,由这三件大事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和赏识。刘备投之以桃,诸葛亮也会报之以李,因此诸葛亮在这里追述这三件事,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

(4)结合这两个文段的内容分析,【甲】作者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临危受命。由这三件事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未出茅庐,三分天下”,构成三国鼎立局面,北伐曹操,南结孙权,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他为了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这在【乙】文中也提到。【乙】中写他他用兵行军、指挥作战,都以仁义之道为本,这是自夏商周三代以来未曾有过的。可以说他是“智慧”“正义”的化身,被誉为“千载人”一点也不为过。结合两个语段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 D;

⑵因此我感奋激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⑶这两段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临危受命。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

⑷千百年来,他被誉为“智慧”“正义”的化身。有关他的传奇很多,“未出茅庐,三分天下”,构成三国鼎立局面,北伐曹操,南结孙权,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曾发明木牛流号、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杜甫曾评价他:“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的一生,是久经考验的一生、与人与天争斗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无私献的一生、更是充满智慧的一生。算得上模范军师、模范丞相、优秀相父。所以,他被称作“千载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⑶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体会作者情感态度的具体方法是: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⑷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答这样的题,必须反复阅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范仲淹是__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谥号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①增其旧制________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③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_

④去国怀乡________

(3)找出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并工整准确地抄写在下面。

(4)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膝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

【答案】(1)北宋;文正

(2)原有的;同“嘱”,嘱托;详尽;国都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5)略

【解析】【分析】(1)根据对这篇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

(2)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属”是通假字,“国”这里是“国都”的意思,不要理解为“国家”。

(3)本文第一段首先写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然后写第二年滕子京取得的政绩,这句话是: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意思是: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注意书写要正确、工整、规范。

(3)结尾句“微斯人,吾谁与归”,意思是如果没有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呢?这种人即上段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居江湖之远而忧其君的人。因此这句话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从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看,这篇文章是滕子京在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后嘱咐作者写的,因此也有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的意思。

(4)此题在理解这两句话的基础上再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即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的是一种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们把自己的悲喜与国家和人们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也要学习古仁人这种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故答案为:⑴北宋;文正

⑵①原有的;②同“嘱”,嘱托;③详尽;④国都

⑶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⑷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⑸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本题涉及中国古代和当代作家作品,既要注意积累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做到积少成多,逐步深化印象。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及汉字的书写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意从文中筛选出合适的语句即可。而书写的时候,不但要把字写准确,而且要求规范、美观。

⑷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内涵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不要只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还应立足于相关重点语段,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语境,联系文章主题,进行研读和探究。

⑸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谈从中受到的启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1)【初读赏景】作家梁衡称《湖心亭看雪》用42字创造了一幅淡雅、高洁的画轴。请在横线上端正地抄写文中雪景原句,并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2)【再读悟情】《湖心亭看雪》的“文眼”是________字,理由是________。

小贴士: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以及确定文章的中心。(3)【联读知人】阅读张岱《自为墓志铭》中的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大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大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材料二: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骏马,好梨园,好古董,兼以荼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

材料三: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環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梦忆》、《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

《傒囊十集》《西湖梦寻》《一卷冰雪文》行世。

①为上文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方而。

②为下列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或义项。

Ⅰ那得灵隽若此(A.juàn B.jùn)

Ⅱ茶淫橘虐(A.过分,无节制(者) B.邪恶(者))

③张岱自称“纨绔子弟”,世人叫他“败家子,废物,顽民”,结合《湖心亭看雪》及三则材料,说说你心中的张岱。

【答案】(1)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赏析:“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2)痴;更定时分独往湖心亭看雪,看尽繁华落尽后天地茫茫的西湖,当时的张岱或许怀着一份贵公子的闲情逸致,痴迷于天地合一的山水之乐,而当明亡入山时忆起当年的这一场雪,也许更多的是对故国的怀念与痴迷,巧遇来自明朝旧都的“金陵人”则加深了作者的这份痴恋和愁思

(3)①破床碎几/ 折鼎病琴/ 与残书数帙/ 缺砚一方而已。

②ⅠB;ⅡA

③我心中的张岱是多才有趣的。六岁他就会对出妙对,获得眉公大加赞赏,可见他有才,小时候就是灵童;少时,他虽然自己说自己“纨绔子弟”,但是他真的爱好广泛,拥有“一颗有趣的灵魂”,而且著书成就不凡,《湖心亭看雪》也表明他拥有独特不凡的欣赏能力,这一切都勾勒了一个多才有趣的张岱。

【解析】【分析】(1)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可提取“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作为答案。赏析:这真是一幅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雾淞坑场”是形容湖上雪光水气,混檬不分。“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叠用三个“与”字,似觉天、云、山、水一齐活动起来,较之单纯写“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多了一点意趣。天、云,上也;山、水,下也。这两句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群山、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作者先总写一句,犹如摄取了一个“上下皆白”的全景,从看雪来说,很符合第一眼的总感觉、总印象。接着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等等,这是朦胧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不得不使我们惊叹。你看,“上下一白”之“一”字,是形容混茫难辨,使人唯觉其大;而“一痕”、“一点”、“一芥”之“一”字,则是状其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此真可谓着一“一”字而境界全出矣。同时,由“长堤一痕”到“湖心亭一点”,到“余舟一芥”,到“舟中人两三粒”,其镜头则是从小而更小,直至微乎其微。这“痕”、“点”、“芥”、“粒”等量词,一个小似一个,写出视线的移动,小船的荡漾,景物的变化,着笔空

灵,使人浑然不觉。这一段是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我们从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梯米”的深沉感慨。

(2)要求提取《湖心亭看雪》的“文眼”并说明理由。文言词为“痴”字。“痴”表现在哪三方面即:痴景,痴情,痴行。“相公”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在“更定”时分,划一条小船,“独往湖心亭看雪”。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湖中人比“相公”到得早;“铺毡对坐”准备久待;在湖心亭煮酒赏雪;见到“相公”,甚为欢喜,拉着一起喝酒;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时近年关。从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湖中人比“相公”更痴。

(3)①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译为:所剩下的只有烂床、破茶几,坏的铜鼎、弹不了的琴,和几本残旧不堪的书,一块缺角的砚罢了。②Ⅰ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灵隽”:空灵隽永。读“líng jùn”,注意据义定音。故选B。Ⅱ“茶淫橘虐”中的“茶淫”:沉溺于喝茶。故选A。③要求结合《湖心亭看雪》及三则材料,说说你心中的张岱。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可分析“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好精舍,好骏马,好梨园,好古董,兼以荼淫橘虐,书蠹诗魔”“好著书,其所成者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等句,即可归纳出张岱是一个多才有趣,爱好广泛,著书不凡,有独特不凡的欣赏能力的人。

故答案为:⑴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赏析:“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⑵痴;更定时分独往湖心亭看雪,看尽繁华落尽后天地茫茫的西湖,当时的张岱或许怀着一份贵公子的闲情逸致,痴迷于天地合一的山水之乐,而当明亡入山时忆起当年的这一场雪,也许更多的是对故国的怀念与痴迷,巧遇来自明朝旧都的“金陵人”则加深了作者的这份痴恋和愁思

⑶ ①破床碎几/ 折鼎病琴/ 与残书数帙/ 缺砚一方而已。②ⅠB;ⅡA③我心中的张岱是多才有趣的。六岁他就会对出妙对,获得眉公大加赞赏,可见他有才,小时候就是灵童;少时,他虽然自己说自己“纨绔子弟”,但是他真的爱好广泛,拥有“一颗有趣的灵魂”,而且著书成就不凡,《湖心亭看雪》也表明他拥有独特不凡的欣赏能力,这一切都勾勒了一个多才有趣的张岱。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找准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与的断句能力和对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了解句子的意

思,根据句意进行断句,同时要对文章进行意思的梳理,结合语句理解词义。

【附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材料一】六岁时,祖父雨若公带着我到了杭州,遇到眉公先生骑着一只驯鹿,他是钱塘游客,对祖父说:“我听说你的孙子擅长诗文对仗,我当面试试他。”他指着屏上的《李白骑鲸图》说道:“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我回答道:“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眉公先生大笑,起身跳下来,说道:“哪里能够找到像这样聪明隽秀的(的孩子),(当然)是我的小友了。”

【材料二】年少时候是纨绔子弟,十分爱繁华的场所,喜欢住漂亮的房子,喜欢骑骏马,喜欢唱戏,懂得鉴赏古董,并且沉溺于喝茶下象棋,对作诗读书着魔,忙忙碌碌大半生,全部都成了梦幻。五十岁的时候,国破家亡,隐居在山里躲避战乱,所剩下的只有烂床、破茶几、坏的铜鼎、弹不了的琴,和几本残旧不堪的书,一块缺角的砚罢了。

【材料三】喜欢写书,完成的著作有《石匮书》《张氏家谱》《义烈传》《琅環文集》《明易》《大易用》《史阙》《四书遇》《梦忆》、《说铃》、《昌谷解》《快园道古》《傒囊十集》《西湖梦寻》《一卷冰雪文》等,流传于世。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椰子

椰子开之,有汁如乳,极甘香,自别是一种气味。中又有一块瓤,形如瓜蒌,上有细垄起,亦白色,但微虚。纹若妇人裙褶,其味亦如其汁。又,着壳一重白肉,剐取之,皆可与瓤、糖煎为果汁,色如白酒,其味如瓤。然谓之酒者,好事者当日强名之。取其壳为酒器,如酒中有毒,则酒沸起。今人皆漆其里,则全失用椰子之意。

(1)“但微虚”中“但”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评析“纹若妇人裙褶,其味亦如其汁”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3)“今人皆漆其里,则全失用椰子之意”,作者认为“用椰子之意”是什么?

【答案】(1)只,只是

(2)围绕“比喻的修辞及其表达效果”回答即可。示例: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瓤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3)围绕“以椰壳为酒器,测试酒是否有毒”回答即可。

【解析】【分析】(1)“但微虚”中的“但”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但”意思一样,

只,只是的意思。

(2)认真阅读这句话,可以看出这句话把“椰子”的纹理比作是妇人的裙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这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说明瓤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3)通读文意可知,古人用它的壳作为酒器,如果酒中有毒,那么酒就会沸腾起来。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只,只是

⑵围绕“比喻的修辞及其表达效果”回答即可。示例: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瓤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⑶围绕“以椰壳为酒器,测试酒是否有毒”回答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

⑵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角度很多,有修辞、词语、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内容、情感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选择赏析角度和分析表达效果。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中筛选出有关内容即可。

【参考译文】

椰子打开之后,有如乳汁般的汁液,极其香甜,自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气味。中间又有一块瓤肉,形状像瓜蒌,上面有细小的凸起,也是白色,只是微微弱些。纹路像妇人裙子上的褶皱,它的味道也如同汁液的味道。附着在壳上还有一层白色的果肉,剐取下来,都可以与瓤、糖煎煮成为果汁,颜色像白酒一般,味道如同瓤肉。然而称之为酒,是好事的人当日牵强地为它命名的。用它的壳作为酒器,如果酒中有毒,那么酒就会沸腾起来。现在的人都在里面涂漆,就完全失去了使用椰子的用意。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霪(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注】①负:依仗。②贻:遗留。③规:劝诫。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

②连月不开________

③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

④子京忽以书抵文正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愤郁颇见辞色。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第①段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点。

B. 选文第①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C. 选文第②、③段除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喜”和“悲”的情感。

D. 选文写“暗景”用语雄浑浓郁,状“明景”用词清丽明快。

(4)从【甲】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________品质。从【乙】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对滕子京的态度是________(文中原话),滕子京是一个________的人。

【答案】(1)雄伟景象;放晴;“日光”或“阳光”;信\书信

(2)①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或:不因外物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外物之劣,个人之失而悲。)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上。

(3)C

(4)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友善,爱其才;德才兼备并又豪迈自负,很少接受他人意见

【解析】【分析】(1)此题古今异义词,开:放晴。观:雄伟景象。景:日光。书:名词,书信。

(2)本题注意关键词:以:因为。颇:很。辞色:文章中和脸上。

(3)C项,错误,应是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悲”和“喜”的情感。故选C。

(4)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表现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乙】文,“友善,爱其才”,可见范仲淹对滕子京的态度,根据“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可知滕子京的为人德才兼备并又豪迈自负,很少接受他人意见。

故答案为:⑴雄伟景象;放晴;“日光”或“阳光”;信\书信

⑵①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或:不因外物之优,个人之

2019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上海市2019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6题。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2.草枯鹰眼疾,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观猎》) 3.狼不敢前,__________________。 (蒲松龄《狼》) 4.__________________,竭其庐之入… (柳宗元《捕蛇者说》) 5.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7题(4 6.两首诗都写到愁情:《送友人》写送别友人的愁情,《黄鹤楼》写________的愁情。(2分) 7.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万里”“千载”都有悠远之意。 B.“故人”“昔人”都指曾经的老朋友。 C.“青山”“晴川”都写了山色秀美之景。 D.“浮云”“白云”都暗示诗人漂泊的身世。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 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8.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人名)。(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稍稍宾客其父 10.本文记叙了仲永从五岁就能作诗到最终“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情感。(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1分) 耕者王清臣 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一日,携榼① 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② 间,听之,皆杜诗也。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傭耕。少.曾读书。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 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异日远度过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③ ,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 【注】①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②疃:村庄。 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少.曾读书( ) (2)故.尝歌( ) 1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一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B.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 C.过几天张远度经过他家 D.这一天张远度经过他家 13.张远度来到“______________”(用本文语句回答)的“颍南之中村”,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8分) 上海是怎么来的? ①一说起“魔都”,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是怎么来的呢? ②上海位于黄浦江支流——上海浦旁边,当时这一带把河叫作浦。最早在上海浦附近出现了一个居民点,一般居民点都靠着河,用水比较方便,还利于出行。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需要给这个地方起一个名字,于是就叫上海。宋朝末年出现上海镇,元朝的时候就建县了,上海地区在开埠之前已是江苏省的一个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 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 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注)①孟尝君:即田文,此时在魏国为相。②效:献,呈献。 (1)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王闻之闻:听说 B. 寡人愿子之行也愿:愿望 C. 燕王尚未许也许:答应 D. 王且何利利:好处 (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B.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C.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D.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 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C. 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 D. 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 ②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答案】(1)B (2)C (3)D (4)①(1)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它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②魏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让土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离开。 【解析】【分析】(1)B.“寡人愿子之行也”翻译为“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愿”意思是“希望”。故选B。 (2)“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翻译为“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

2020年中考语文课标21篇文言文必考名句

2020年中考语文课标21篇文言文必考名句 41.《论语》十二章 (1)《论语》中阐述了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孔子在《述而》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2.《左传·曹刿论战》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3.孟子三则 鱼我所欲也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富贵不能淫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020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6题。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㈠默写(16分) 1.清晨入古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青山横北郭,。李白《送友人》 3.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 4.其必曰:“,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5.纪录片《航拍中国》有一组镜头展现了祖国秋季的绚丽色彩,我们可用白朴《天净沙秋》中的句子“,”为画面配字幕 (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6—9题(12分) 【甲】橘逾淮为枳(节选)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公输(节选)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6.两段选文都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橘逾淮为枳》选自《》,《公输》选自诸子百家中家的经典著作。(2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好句子。(3分) 齐人固善盗乎? 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体现了楚王是个善于纳谏、知错能改的人。。 B.【乙】文突出公输盘是个狂妄自大、固执己见的人。 C.晏子的辩驳义正辞严、墨子的说理诙谐幽默。 D.言辞交锋后,晏子使对方理屈,墨子令对方折服。 9.选文通过对话,表现出晏子和墨子都具有和的特点。(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 刘弇遇东坡 刘伟明弇①少以才学自负,擢高第,中词科,意气自得,下视同辈。绍圣初,因游一禅刹,时东坡谪岭南,道庐陵,亦来游,因相遇,互问爵里②姓氏。伟明遽对曰:“庐陵刘弇。”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乃复问东坡所从来。公徐应曰:“罪人苏轼。”伟明始大惊,逡巡,致敬曰:“不意乃见所畏③。”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④谈而去。【注】①刘伟明弇(yǎn):弇是刘伟明的字。②爵里:爵,爵位;里,故乡。③不意乃见所畏: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畏的人。④剧:痛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⑴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⑵自谓名.不下人() 11.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伟明)于是又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 B.(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 C.(伟明)于是又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 D.(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 12.文中两人互问爵里姓氏,刘弇“遽对曰:‘庐陵刘弇’”的目的是“”而东坡则回避答爵里只答“罪人东坡”,原因是,,最终东坡以“”的举动,展现了一代大家的风范。(5分)

2020-2021中考语文专题题库∶文言文的综合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石门阎正衡,字季蓉,少喜读书,所居僻陋,书不可得,从友人假得《文选》并注,读之数月,皆能记。同里某翁家有《史记》,请借不许,请就其家读之又不许。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乃许之。正衡朝食荷.薪携笔札往读之,且读且写,数月乃毕。苦下县寡陋,复游学长沙,好事者闻其名而访之,皆谢不见。正衡喜抄书,九经、三史、老、庄、墨子、杜诗等莫不手抄。为文章峭劲雄悍,略如半山老泉①,然不多作。尝曰:“文以达理,理不足则气不充,修辞何为?吾学未至,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 (节选自《清代名人轶事》)(注)①半山老泉:“半山”“老泉”分别是王安石、苏洵的号。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媵人持汤.沃灌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3)请借不许. (4)正衡朝食荷.薪携笔札往读之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A.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 B.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 C.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 D.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 27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 4.甲乙两文都表现人物的勤奋好学,但写法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1)热水(2)破(3)答应,同意(4)肩负,扛 2.B 3.(1)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2)十年以内正应该读书,四十年后才考虑写文章罢了。 4.甲文先写自然环境的严酷,再写物质条件的匮乏,与同舍生对比,衬托作者的勤奋好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得分评卷人 (1)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15—18题。(共11分)3357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得分评卷人 (2)阅读文言短文《何充》,回答19—20题。(共4分)3357 王含(晋人)作庐江郡(担任庐江郡的行政长官),贪浊(贪污)狼籍。王敦(王含之弟,时任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都)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地方行政长官属下掌管文书的官吏)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是。”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不安),充晏然(坦然),神情自若。 (选自《世说新语》) 19.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旁人为之反侧”的原因。(2分) 20.你最佩服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分) 得分评卷人 (3)阅读韩愈《马说》,完成15—17题。(共8分)3826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或短语的意思。(3分) ①食马者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才美不外见 ...()④执策.而临之()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段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17.文中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2分) 得分评卷人 (4)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8—19题。(共5分)3826 及.(接触)之而后知,履.(实行)之而后艰.(知道艰难),乌有 ..(哪有)不行而知者乎披.(阅)五岳之图,以为知

历年中考文言文

近4年江西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 (20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10分)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敌骑数千四面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优()(2)备()(3)遁() 13.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 1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分) 1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2013)(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 -13题。(10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越:越国。②睫:眼睫毛。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 ) ②明(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ce11913694.html,]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2.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2012)(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戴胄犯颜执法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

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扫描答案)

2015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共26题。 2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 夜来城外一尺雪,___。(《卖炭翁》) 2. ___,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3. ___,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4. 衣带渐宽终不悔,___(《蝶恋花》) 5. 山水之乐,___。(《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第6-7题(4分) 【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6. 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 (2分) 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 乙句:___ 丙句:___ 7. 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以上三句都在感情高潮时结束。 B以上三句或写现在或写将来。 C三句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 D三句都与标题有直接关系。 (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8.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6分) 文学常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 大苏泛赤壁 大苏指___(人名) 水波不兴 兴:___ 尝贻余核舟一 译句___ 9. 下列不能体现核舟雕刻技艺精巧的一项是(6分) A覆盖在船舱上的箬篷清晰可见。B船舱有八扇窗,且都可启可闭。 C能用直径一寸的材料刻成核舟。D左窗和右窗共刻有十六个文字。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1分) 陆象山少年时,常坐临安市肆观棋,如是者累日。棋工曰:“官人日日来看,必是高手,愿求教一局。”象山曰:“未也。”三日后却来,乃买棋局一副,归而悬之室中。卧而仰视之者两日,忽悟曰:“此《河图》数也。”遂往与棋工对,棋工连负二局。乃起谢曰:“某是临安第一手棋,凡来着者,皆饶一先。今官人之棋,反饶得某一先,天下无敌手矣。”象山笑而去。 【注】①陆象山,南宋哲学家。②肆:店铺。③河图:介绍占卜等内容的书。④某:我。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注释)吾:即管仲,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贾:gǔ做买卖。穷困:困厄,窘迫。公子纠:齐国公子,当时与另一位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王位。其时,管仲与后文的“召忽”同为其辅臣。死之:为公子纠而死。 (1)解释划线的词 ①鲍叔不以我为贪________ ②三战三走 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尝试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B.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 C. 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罢免 D. 我尝试三次做官三次看见有人追逐国君(3)管仲早年的所作所为,在别人看来是“贪”、“________”、“不肖”、“________”和“________”,而鲍叔则用不同的眼光看到管仲的另一面。 (4)鲍叔是一个________的人,文章表达了管仲对鲍叔“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答案】(1)是;跑 (2)C (3)愚;怯;无耻 (4)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解析】【分析】(1)考查重点词语。①鲍叔不以我为贪:鲍叔并不认为我是贪财。为:是。②三战三走: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走:跑。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尝:曾经。三:多次。逐:驱逐。见:免职。于:被。故选C。 (3)考查内容理解。结合原文“鲍叔不以我为愚……鲍叔不以我怯……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归纳答案:愚、怯、无耻。 (4)朋友相交,贵在知心。“管鲍之交”之所以被传为佳话,就是因为在管鲍之间存在着一种真诚的宽容和谅解。朋友之间相互理解、帮助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鲍叔牙的胸怀,管仲可能很难在历史上留名;如果没有管仲的雄才大略,鲍叔牙也许永远只是一个商人。所以,天下人都赞扬管仲的才能,但更赞扬鲍叔牙能够了解举荐贤人。 故答案为:⑴是;跑; ⑵ C; ⑶愚;怯;无耻; ⑷识人大体(或察人准确)。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

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 杭州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 殣①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 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 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 丫鬟③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 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⑥,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①殣(jìn):饿死。②钱塘:地名,今杭州。③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④罹(lí):遭受。⑤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⑥衰耄(mào):年老体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A.自度无所得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B.即以母属两弟神情与苏、黄不属 C.即具酒炙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D.生则毅然谢曰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B  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②于是日操瓢道乞。 (4)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考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分析】参考译文:潘生者是富阳人,幼年丧父,只与两个弟弟奉母居住.大德间,江南大饥.道上饿死的人都出都是. 自己估计没办法得到食物,说:“我没有给母亲的东西,那么母子都会饿死.与其等死,何不用我强壮的身体,稍稍延长母亲的性命呢?”就把母亲托付给两个弟弟,自卖给回鹘人当佣人,于是告诉母亲说:“儿子到钱塘当佣人几个月,得钱米让家人活下去,母亲不用担心.” 不久,回鹘人把潘生转卖到辽东.不几年,让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潘生路遇一个女子,还有一个像丫鬟那样的人随行.问他们,说:“是淮人,以前因为饥饿,被父母抛弃,转了好几家.现在主人家让我回去,您是南方人,能带着我一起回去吗?”潘生答应了他们,于是每天拿着瓢在路上乞讨.渡过淮水,女子上堂见父母,都痛哭流涕,抱在一起.引潘生互相见面,备好酒饭欢乐.酒饮到一半,拿着酒杯跪在地上说:“我的女儿幸运的完好回来,见到自己的父母乡亲,免遭受霜露盗贼,是您的功劳.吾家还有一些园

202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202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40分) 1.(16分)默写。 (1)清晨入古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青山横北郭,。李白《送友人》 (3)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 (4)其必曰:“,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5)纪录片《航拍中国》有一组镜头展现了祖国秋季的绚丽色彩,我们可用白朴《天净沙秋》中的句子“,”为画面配字幕。 2.(12分)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橘逾淮为枳(节选)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公输(节选)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两段选文都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橘逾淮为枳》选自《》,《公输》选自诸子百家中家的经典著作。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好句子。 齐人固善盗乎?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体现了楚王是个善于纳谏、知错能改的人。 B.【乙】文突出公输盘是个狂妄自大、固执己见的人。 C.晏子的辩驳义正辞严、墨子的说理诙谐幽默。 D.言辞交锋后,晏子使对方理屈,墨子令对方折服。 (4)选文通过对话,表现出晏子和墨子都具有和的特点。 3.(12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刘弇遇东坡 刘伟明弇①少以才学自负,擢高第,中词科,意气自得,下视同辈。绍圣初,因游一禅刹,时东坡谪岭南,道庐陵,亦来游,因相遇,互问爵里②姓氏。伟明遽对曰:“庐陵刘弇。”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乃复问东坡所从来。公徐应曰:“罪人苏轼。”伟明始大惊,逡巡,致敬曰:“不意乃见所畏③。”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④谈而去。 【注】①刘伟明弇(yǎn):弇是刘伟明的字。②爵里:爵,爵位;里,故乡。③不意乃见所畏: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畏的人。④剧:痛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 ②自谓名.不下人 (2)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伟明)于是又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 B.(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 C.(伟明)于是又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 D.(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 (3)文中两人互问爵里姓氏,刘弇“遽对曰:‘庐陵刘弇’”的目的是“”而东坡则回避答爵里只答“罪人东坡”,原因是,,最终东坡以“”的举动,展现了一代大家的风范。 二、现代文(38分) 4.(18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植物也“聊天” ①遇到家族亲属,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还会协调关系避免“窝里斗”;遇到竞争对手,就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②病:担心,忧虑。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人有馈一木者馈:________ ②木小不堪也堪:________ ③为余生炭满炉余:________ ④乃尽湿之乃: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答案】(1)馈赠,赠送;胜任,胜用;我;于是,就 (2)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3)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解析】【分析】⑴①有人送来一根木料。馈,赠送。②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堪,能承受。③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余,我。④就都用水浇灭了。乃,就。 ⑵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词语有:宜,合适;岂,难道;句意为: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岂只是木料呢! ⑶本文通过同一木料“我”的不同评价,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大可不必为此担心。不是说内向就是坏事,其实内向的人思维缜密和谨慎,外向的人是发散性的思维,很明显的一点是外向的人是先说话再考虑,内向的人是先考虑再说话。 故答案为:⑴① 馈赠,赠送;② 胜任,胜用;③ 我;④ 于是,就。 ⑵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 ⑶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应注意,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部编中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 B. 而或长烟一空/湖心亭一点 C. 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 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增其旧制/其西南诸峰 B. 不以物喜/策之不以其道 C. 感极而悲者矣/人不知而不愠 D.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山水之乐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作者借写楼记之机,规劝老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与之共勉。 B. 文章第1段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第2段情辞转为激昂。第3,4段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及其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 C. 作者详写楼,略写湖,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作者既然圆满完成了楼记之作,也收到了规劝友人之效,可谓文章妙手。 D. 本文的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记叙多用散句,写景多用偶句。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越明年,政通人和。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案】(1)C (2)A

2019年全国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汇编

2019年全国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汇编(名师押题练习+解析答案,建议下载背诵) (三)文言文阅读(共8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①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②也?叶阳子③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④无恙耶?彻其环瑱⑤,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⑥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⑦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⑧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 【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③寝:停止。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 ③鲁公治国________ ④公犹夷不能决________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 汝心之固公善之 C. 以残年余力以君为长者 D. 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5)【甲】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 (6)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答案】(1)筑径通之 / 设栏护之 / 又何忧焉? (2)改变;穷尽;修建;决断或决定

2019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原题及答案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文言文部分 (一)默写(18分) 1.草枯鹰眼疾,。(王维《观猎》) 2.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 3.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4.当年万里觅封候,。(陆游《诉衷情》) 5.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4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u;)。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o;),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jie;)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u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i)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9.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柳宗元是(朝代)的作家。(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意。(3分) 谨食之,时而献焉。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氏上交捕来的蛇是为了抵充税赋。 B.上文写出了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现实。 C.凶残的官吏把乡里搅得鸡犬不宁。 D.蒋氏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①,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有删改)(注释)①行义:行为道义。 (1)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少与王安石游________ ②以吝故不及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曾巩认为王安石的优点有文章学问高超、行为道义杰出、________等,而缺点在于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4)选文内容体现曾巩的为人特点是() A. 嫉恶如仇 B. 左右逢源 C. 春风化雨 D. 客观理性【答案】(1)年轻;比得上 (2)王安石为人怎样? (3)敢于有所作为;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 (4)D 【解析】【分析】(1)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如“少”不是少年的意思,这里解释为年轻。 (2)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何如(怎么样)”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这是考查文言文文意的理解能力,和翻译及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括能力。王安石的优点有文章学问高超、行为道义杰出,敢于有所作为;而缺点在于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4)分析曾巩的为人,他对王安石的评价“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 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可看出曾巩能一分为二地、客观地评价与自己看法不同的人。故选D。 故答案为:⑴年轻;比得上; ⑵王安石为人怎样? ⑶敢于有所作为;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 ⑷D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