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量词“回”“次”的差异及运用

动量词“回”“次”的差异及运用

动量词“回”“次”的差异及运用
动量词“回”“次”的差异及运用

动量词“回”“次”的差异及其运用

目录

内容提要

关键词

一、现代汉语动量词“回”“次”的差异………………………………4页(一)搭配上的差异……………………………………………………4页(二)重叠方式的差异…………………………………………………4页(三)语用方面的差异…………………………………………………6页二、现代汉语动量词“回”“次”的运用………………………………6页(一)从语义出发,把握动量词“回”“次”的基本用法……………7页(二)从用法出发,把握两个动量词的基本句法格式………………7页(三)从二者的差异出发,分清“回”与“次”相异的用法………8页三、余论…………………………………………………………………8页参考文献…………………………………………………………………9页

内容提要

“回”与“次”作为现代汉语中语义最为单纯而且意义相近的两个动量词,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可以发现,二者在搭配上,有些前置词语一般只能与动量词“次”组合使用,在修饰名词性词语时,在语义和适用对象方面皆存有一定差异;在重叠方式上,动量词“次”能以各种形式重叠使用,而“回”在重叠方式上一般受到某种限制;在语用方面,“次”远远超过了“回”的出现频率,并且“回”主要用于口语性较强的作品或场合中,“次”则没有这种局限。在具体运用中,可以在把握其基本用法、基本句法格式的基础上,区分其相异的用法。然而,由于“次”与“回”在语义上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太大区别,加之“回”有渐渐被“次”所替代的趋势,为了避免语言表达的累赘,在实际运用中,只须简明扼要地将它们的异同点区分开来就行,而无须深究。

关键词

动量词;差异;运用

“回”、“次”是现代汉语乃至近代汉语里最为常见的两个动量词,自元代开始

二者就是一对近义词,到现代,二者差不多发展成了一对等义词:在语义上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区别。但是在语言交际中,有时候又不能互换。所以,如果不弄清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无法在语言实践中准确使用这一对近义动量词。

一、现代汉语动量词“回”“次”的差异

“回”“次”是现代汉语中语义最为单纯的两个动量词,既不表达事件的具体特征,也不包含主观量的情态特征或时间量度特征,仅仅起着单纯计数的作用。因此适用范围极为宽泛,能用于称量所有的有量动词。

根据对大约1.15亿字现代汉语语料的考察,发现动量词“回”“次”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一)搭配上的差异

1.有些前置词语一般只能与动量词“次”组合使用:首、本、各、多、屡:

(1)在这本诗集中首次发现一首名叫《国际歌》的诗。(戴厚英《我的旅途》)。(2)在本次比赛中他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3)一般的意见认为,在最初识记时,各次识记的分布应密些。(方富熹《儿童的心理世界——论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4)这学期他多次逃课。(5)他的脚步很轻,近乎于蹑手蹑脚,因而虽屡次摸至帐前但未惊动屋里人。。

动量词“次”能与“首”“本”“各”“多”“屡”等词语组合使用表示动作行为的次数,但是动量词“回”却不能或很少能与它们组合使用。这可能与动量词“回”口语性强这一特点有关。以上组合,除“多次”外,其它组合形式皆主要见于书面语中,相同的意思在口语中一般地会换一种表达形式,如例(1)“首次发现”在口语中一般会说成“第一次(回)发现”,例(2)“本次比赛”口语中会说成“这次(回)比赛”,例(3)“各次识记”在口语中会说成“每(一)次(回)识记”,例(5)“屡次摸至帐前”在口语中会说成“好几次(回)摸至帐前”。可见,二者在搭配使用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书面语中,口语中似乎没有这种区别。

2.修饰名词性词语时,二者有较大的差异。动量词“回”“次”的主要功能是用于计量动作行为,不过,有时候也可以用于计量名词性的词语,用在名词性词语前

作定语。在这种用法中,二者在语义和适用对象方面都有差异。

次:计量可以重复出现的事情:

一次机会 / 两次会议 / 三次事故 / 第二次世界大战

取得了无数次胜利 / 几次失败他都没有灰心

回:(1)计量事情:怎么一回事 / 有那么一回事 /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你们俩说的是两回事,不是一回事!

(2)计量章回小说中的一章或书中的一个段落:

《红楼梦》一共有一百二十回 / 《西游记》第二十回 / 今晚说了两回书

修饰名词性词语时,二者的共同点是都可以计量事情,不同点一是语义侧重点不同。“次”用于计量事情时侧重于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而“回”则侧重于表示事情的段落,相当于“件”。二是适用对象和组合方式不同。“次”不能直接用于由独“事”字构成的词语前面,比如不能说“一次事”“那次事”;而“回”则相反,一般只能用于“事”字前,构成“回事”的形式。三是“回”可以作章回小说或评书的一个单位,而“次”则没有这种用法。

(二)重叠方式的差异

动量词的特点之一是能重叠使用。动量词“回”“次”都能以“一AA”形式出现,如:

他们一次次背着冬梅去医院,一点一点地积攒着钱。(丁丁《一个日本遗孤和她中国的父母》)

一次次的采访,其实就是一回回接触社会,熟悉人事并了解自己的过程。(徐光春《走过长弄堂》)

不过,动量词“一回回”出现的频率很低。在现代汉语语料库里找到“一次次”的用例687处,而“一回回”的用例只有8处,其中有4处是与“一次次”在同一句中以对举形式出现的,有1处是指章回小说,另3处皆出现于诗歌语言的环境中,可见,“一回回”的使用主要是出于修辞效果的需要。

另外,“次”还可以大量地以数量结构重叠的形式使用,如:

(1)学校领导逼着我一次一次检查。

(2)一次又一次的询问,伍惠珍的心情再也无法平静了。(张清渝《跨越大海的爱》)

(3)我曾经一次又一次地去看一部法国电影。(潘虹《虹独语》)

而“回”则较少或不能以这种形式出现。通过在1.15亿字包括报纸、文摘、杂志、散文、小说、戏剧、应用文等各类体裁的现代汉语语料的考察中,仅仅找到“一回一回”的用例2处、“一回又一回”的用例3处,且未发现“一回又一回地(的)”的用例。我们的语感也能证明这一点:如我们可以说“他一次又一次地问我借钱,我都烦死了”,却不大能说“他一回又一回地问我借钱”。

总之,动量词“次”能以各种形式重叠着使用,而动量词“回”除非是出于特殊的需求目的,一般都不能重叠着使用。

(三)语用方面的差异

1.出现频率差异很大。动量词“次”在现代汉语中的出现频率远远超过其它任何动量词。据刘街生对近三千个专用动量词用例的统计考察,动量词“次”的出现频率占了40%,而“回”只占总用例的大约6%多一点。

2.使用语体方面,动量词“回”主要用于口语性较强的作品或场合中,动量词“次”则没有这种限制,各种场合都可以大量地使用。通过对近15万字的法律、法规性文件作品的考察,未找到动量词“回”的一处用例,而动量词“次”则出现了201次。再如政论性的作品《邓小平文选》,该书中动量词“次”共出现了近200次,而动量词“回”仅出现了不到10次,且全部用于修饰名词“事”,以“回事”的固定形式出现,没有一处用于计量动作行为的用例。我们的语感也是这样:“次”既可大量用于书面语中,亦可在口语中大量使用;而“回”则一般用于口语中。

二、现代汉语动量词“回”“次”的运用

根据对大量语料的考察,并结合一般人习惯性的语感,可以做出如下小结:除了与名词性词语组合使用的情况外,现代汉语中用动量词“回”的地方都可以换成动量词“次”,而用“次”的地方则不一定能换成动量词“回”。二者的差异主要表

现在与某些词语的搭配、重叠及使用语境方面;在语义、适用对象、句法位置和功能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区别。鉴于这种语言事实,动量词“回”“次”在具体运用中应当注意如下问题。

(一)从语义出发,把握动量词“回”“次”的基本用法

表达的语义要求是准确选用动量词的首要依据,如果没有具体的语义要求,则同一种动作行为可选用不同的动量词来计量。比如:“看了一()”,在没有具体语义要求的情况下,可以进入括号的动量词有“次”“回”“下”“遍”“场”“会”“番”“通”“年”“天”“分钟”等。特殊的语义需求来自具体的语言环境,所以,正如“名量词的选用必须进入语境”一样,动量词的教学也必须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的具体要求,选用适当的动量词。

动量词“次”“回”在语义上都是单纯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所以如果具体语境需要单纯计量动作行为的次数时,就可选用动量词“回”或“次”。

(二)从用法出发,把握两个动量词的基本句法格式

1.几乎所有的动量词都有两种基本的句法格式:

其一,动词+数词+量词,如:

看一次(回)/去一次(回)/找一次(回)/ 打一次(回)

如果同一句中有宾语,宾语又有两种位置:

(1)位于动量词后面,如:去了一次(回)北京 / 买一次(回)菜 / 捐一次(回)款

(2)位于数量结构前面,如:看他一次(回)/ 打了他三次(回) / 捐款一次(回)

现代汉语中,如果同一句中既有动量词又有宾语,除宾语是人称代词的情况外,动量词一般都位于动宾之间。记住这个规律,动量词与宾语的位置先后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诸如“捐款一次(回)”之类的表达形式在现代汉语口语中比较少用,它是汉语文言用法在现代汉语中遗留下来的印记,而在语言实践中,更应注重普遍的现象和规律。

其二,数词+量词+动词,如:

一次(回)也没去 / 头一次(回)访问日本

一次(回)买了三本书

现代汉语中,动量词以位于动词后面最为常见,故最重要的是掌握“动+数+量”的各种用法。

2.与其它动量词不同的是,“回”“次”还有表示时间的用法,基本格式是“有一次(回)”、“这(那)次(回)”,如:

有一次,记者采访我,让我谈攻读博士学位的体会。

有一回在西湖边闲步,碰着一鱼挑,他兜卖混鱼。(俞平伯《稚翠和她情人的故事》)

这次我输惨了。

怎么样,这回该满意了吧?(宋学武《干草》)

在这类用法中,动量词“次”“回”与数词(指代词)组成的动量结构更倾向于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

(三)从二者的差异出发,分清“回”与“次”相异的用法

1.在某些词语的后面只能用“次”不能用“回”。这些词语主要有“首”“本”“各”“多”“屡”等。

2.以重叠形式出现的一般是动量词“次”。

3.修饰名词性词语时,适用对象有些差异:“回”用于计量事情时,一般用于“一回事”格式中,如:怎么一回事/是这么一回事/没那回事;“次”则不能直接位于由独“事”字前,即不能构成“一次事”的形式。

4.在一些固定用语中,二者不能互换。如“一回生,二回熟”,“七次量衣一次裁”等,这类表达形式是古代汉语直接流传下来的,其中的“回”“次”不能互换。不过这类固定用法,可只记住几个比较常用的熟语即可,不用作过多的深究。

三、余论

现代汉语中,动量词“回”“次”这对近义词的并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语言

表达的累赘,按照语言经济性的原则,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有一个会退出语言交际的舞台。根据对汉语动量词“回”“次”历时发展过程及规律的考察分析,结合二者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事实,预测二者的发展趋势是动量词“回”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所以如果没有其它情态、色彩等附加语义的要求、只需要表示动作行为的次数,那么,直接选用动量词“次”就一般没错。修饰名词时,除了“回事”和小说的单位外,其它情况下也可以直接用动量词“次”称量。

动量词“次”与“回”在语义上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太大区别。有些学者硬要在语义上解释二者的差异,结果是越解释越糊涂。如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它们的词义着重点和应用范围又有区别。‘次’有强调动作可以重复出现的意思,如‘第三次摇铃’‘几次松开了眉头’‘又一次访问日本’;而‘回’则不强调动作的重复,而强调动作发生的时间和次数,如‘来过两回’‘头一回访问日本’。以上用例中的‘次’不宜用‘回’替换。”其实,郭先生所列举用例中的“次”“回”都可以互换,且其所说的语义上的区别更是难以理解,比如“几次松开了眉头”怎么就是“强调动作可以重复出现”而不是“强调动作的次数”,难道将“次”换成“回”说成“几回松开了眉头”就不能强调动作可以重复出现?对于这种解释别说是外国人,就是我们中国人自己也觉得难以理解。所以,对于“回”“次”这样的近义动量词,简明扼要地将它们的异同点解释清楚就可以了,而不必要将它们分析得过于复杂,否则就有可能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刘街生.现代汉语动量词的语义特征分析[J].语言研究,2003(2):51-55.

2.戴梦霞.对外汉语名量词选用教学的一点探索[J].汉语学习,1999(4):46-49.

3. 石毓智,李讷.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形态句法发展的动因和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95.

4.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M].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2:2

5.

常用介词的用法

分考点1 表示时间的介词 Point 1 at, in, on 的用法 (1)at 的用法 At 表示时间点,用于具体的时刻(几点,正午,午夜,黎明,拂晓,日出,日落等),或把某一时间看作某一时刻的词之前以及某些节假日的词之前。 at 6:00 在6点钟 At noon 在中午 At daybreak 在拂晓 At down 在黎明 At Christmas 在圣诞节 【特别注意】在以下的时间短语中,at 表示时间段。 At dinner time 在(吃)晚饭时 At weekends/ the weekend 在周末 (2)in 的用法 ①表示时间段,与表示较长一段时间的词搭配,如年份,月份,季节,世纪,朝代,还可以用于泛指的上午、下午、傍晚等时间段的词前。 In 2009 在2009年 In April 在四月 In the 1990s 在20世纪90年代 In Tang Dynasty 在唐朝 In the morning在上午 ②后接时间段,用于将来时,表示“在一段时间之后”。 The film will begin in an hour. 电影将于一个小时之后开始。 【特别注意】当时间名词前有this,that,last,next,every,each,some等词修饰时,通常不用任何介词。 This morning 今天上午last year 去年 (3)on 的用法 ①表示在特定的日子、具体的日期、星期几、具体的某一天或某些日子。 On September the first 在9月1号 On National Day 在国庆节 We left the dock on a beautiful afternoon. 我们在一个明媚的下午离开了码头。 ②表示在具体的某一天的上午、下午或晚上(常有前置定语或后置定语修饰)。 On Sunday morning 在星期日的早上 On the night of October 1 在10月1号的晚上 【特别注意】“on +名词或动名词”表示“一...就...”. On my arrival home/ arriving home, I discovered they had gone. 我一到家就发现他们已经离开了。 Point 2 in,after 的用法 In 和after都可以接时间段,表示“在...之后”,但in 常与将来时连用,after 常与过去时连用。 We will meet again in two weeks.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讲解 知识点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注释: ⑴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⑵闲:安静、悠闲。 ⑶春山:春日的山。 ⑷月出:月亮升起。惊:惊动,扰乱。 ⑸时鸣:偶尔(时而)啼叫。 诗意: 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

溪涧中。 赏析: 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单元知识点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弩(nǔ) 丞(chéng)迸(bèng)踉(liàng) 跄(qiàng) 蹿(cuān)抡(lūn) 簌(sù) 挈(qiè) 镌(juān) 碣(jié) 讳(huì) 纨(wán) 晦(huì) 姊(zǐ) 鬟(huán) (2)难写的字 “忌”:上面是“己”,不要写成“已”。 “曹”:上半部分是一个整体,不是草字头。 “插”:注意右下部的写法,里边是两横不是一横。

量词

一、量词: 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 量词的细致分类很多,例如名量词、动量词、复合量词等。 名量词:“一个人、两只梨头、三口钟、一把茶壶”中的“个、只、口、把”以及表示度量衡的“斤、公斤、斗、升、尺、寸、丈”等,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叫做名量词。 动量词:“去一趟、看一遍、做一次、哭一场”中的“趟、遍、次、场”,表示动作的数量单位,叫做动量词。 复合量词:把名量词“驾”“人”和动量词合在一次,共同用来作为一种特殊的计量单位,就是复合量词。 老师有话说:对于这一知识点,概念只作为了解就可以了,而真正需要掌握的是如何去正确的填写、运用量词,而不至于出现“一头马,一匹狗”这一类的笑话。 小学常用、常考的量词归纳总结: 个头快匹条斤名位群座口阵双本道把份根次列架栋辆台片轮只棵颗朵艘场对封张件所杆瓶顶项幅部支枝首尊堆钩叶弯缕伙

(注:常用的量词多数都在日常生活的口语中出现,所以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和正确的运用) 另外除了单个量词的运用之外,量词的重叠也是一个必会的知识点,但是在掌握了单个量词的运用基础上,重叠就已经很简单了。 量词的重叠:除了计量名量词外,不少量词可以重叠使用。例如:个个/件件/张张/次次/趟趟/回回等等。 二、讲解 量词,尤其是名量词,特别丰富,是外国语不能比拟的,这也是我们汉语引以为豪的特点之一。 有的量词只同两三个词有交往: 例如“尊”,只能说“一尊佛像”、“一尊菩萨”等 有的量词却应用很广: 例如“个”,可以说“一个人、一个问题、一个苹果、一个家、一个座位、一个单位、一个口信”等等。

有的名词又可以同几个量词相搭配: 例如: 一只/一顶/一个/一打帽子 一条/一尾/一串/一斤鱼 一颗/一粒/一堆/一串/一把/一吊葡萄 什么量词同什么名词相搭配,有一定的规律, 如凡是小而圆的东西,如珍珠、米、葡萄、小石子等,可用量词“颗”; 凡是细而长的东西,如竹竿、长枪、香烟等,可用量词“支”、“根”。 使用这些量词,不仅表示单位,而且表示出事物的形状来,显得具体形象。文学作品中经常利用量词这个特点,例如“一轮明月、一钩残月、一弯新月、一叶扁舟、一缕笛声”等。 有的量词还具有褒贬色彩,如:“两位青年工人协助民警抓住了一伙歹徒。”量词“位”具有尊敬的感情色彩;而量词“伙”,却具有鄙视的感情色彩。 大多量词没有什么感情色彩,它们跟哪个名词相搭配,完全是根据说话的习惯,例如“把”,可以说“一把刀、一把米、一把扇子、一把锁、一把年纪”等等。 十八类量词 1、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

常见动词用法

1、keep ①keep + 形容词表示“保持” Please keep quite. 请保持安静。 ②keep + 宾语+ 形容词(或介词短语)表示“把……保持在某一状态” We must do everything we can to keep the air clean. 我们必须尽一切所能保持空气清洁。 ③keep sb doing sth 表示“让某人做某事” ——只能用现在分词作宾语补足语,不能用不定式。 He kept us waiting for two hours. 他让我们等了两个小时。 He kept us to wait for two hours. (错误) ④keep on doing sth和keep doing sth 表示“继续做某事,反复做某事”,可换用。 但keep on doing 更强调动作的反复性或做事人的决心。 He keeps on phoning me, but I don’t want to talk to him. Though he failed 3 times, he kept on trying. 他老是给我打电话,但我不想同他讲话。虽然他已失败了3次,但他仍继续干下去。 keep doing sth 经常用于静态动词。 He kept lying in bed all day long. 他整天都躺在床上。 ⑤keep …from doing sth 表示“阻止,使免于” He kept them from fishing in the lake. 他不让他们在那个湖里捕鱼。 2、may not / mustn’t / needn’t / wouldn’t ①may not be 是may be的否定式,意为“可能不是,也许不是” He may be there.他可能在那里。He may not be there.他可能不在那里。 ②must 意为“必须”,mustn’t 意为“千万不可,绝对不可” 所以Must we/I ……?的否定回答要用needn’t—意为“不必” -Must we get there before 11 o’clock? -No, we needn’t. ③wouldn’t = would not 意为“不会,不愿” I wouldn’t say no. 3、do ①do表示“做”,做某事,常指某种不具体的活动;make表示“制作”,指做出某种具体的东西。

1、《古文字研究》第一辑,[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1、《古文字研究》第一辑,[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于省吾:《寿县蔡侯墓铜器铭文考释》 唐兰:《殷虚文字二记》 张政烺:《释它示——论卜辞中没有蚕神》 胡厚宣:《说》 张颔:《侯马盟书丛考续》 高明:《侯马载书盟主考》 朱德熙:《战国匋文和玺印文字中的“者”字》 裘锡圭:《说“弜”》 马国权:《两周铜器铭文数词量词初探》 陈世辉:《略论〈说文解字〉中的省声》 李学勤:《岐山董家村训匜考释》 张振林:《中山靖王鸟篆壶铭之韵读》 姚孝遂:《契文考释辨证举例》 徐锡台:《周原出土的甲骨文所见人名、官名、方国、地名浅释》徐锡台:《探讨周原甲骨文中有关周初的历法问题》 张政烺:《中山王壶及鼎铭考释》(与姚文合于一处) 张政烺:《中山国胤嗣壶释文》 赵诚:《〈中山壶〉〈中山鼎〉铭文试释》 孙稚雏:《中山王鼎、壶的年代史实及其意义》 于豪亮:《为什么随县出土曾侯墓?》 林沄:《从武丁时代的几种“子卜辞”试论商代的家族形态》姚孝遂:《商代的俘虏》 李家浩:《释“弁”》 [日]岛邦男:《禘祀》 [日]前川捷三:《介绍著录明义士旧藏甲骨的新刊二书》 肖楠:《甲骨学论著目录(1949—1979)》 2、《古文字研究》第二辑,[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唐兰:《论周昭王时代的青铜器铭刻》, 上编:《昭王时代青铜器铭五十三篇的考释》 下编:《昭王时代青铜器铭五十三篇的综合研究》 附:图版 3、《古文字研究》第三辑,[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于省吾:《释盾》 裘锡圭:《释柲》 李学勤:《关于组卜辞的一些问题》 萧楠:《论武乙、文丁卜辞》 张永山、罗琨:《论历组卜辞的年代》 张政烺:《周厉王胡簋释文》

全称量词和特称量词

3.1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 3.2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 明目标、知重点 1.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含义.2.会判断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真假. 1.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 在命题的条件中,“所有”“每一个”“任何”“任意一条”“一切”都是在指定范围内,表示整体或全部的含义,这样的词叫作全称量词.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作全称命题.2.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 在命题中,“有些”“至少有一个”“有一个”“存在”都有表示个别或一部分的含义,这样的词叫作存在量词. 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作特称命题. 探究点一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 思考1 下列语句是命题吗(1)与(3),(2)与(4)之间有什么关系 (1)x>3; (2)2x+1是整数; (3)对所有的x∈R,x>3; (4)对任意一个x∈Z,2x+1是整数. 答语句(1)(2)含有变量x,由于不知道变量x代表什么数,无法判断它们的真假,因而不是命题.语句(3)在(1)的基础上,用短语“对所有的”对变量x进行限定;语句(4)在(2)

的基础上,用短语“对任意一个”对变量x进行限定,从而使(3)(4)成为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因此语句(3)(4)是命题. 小结短语“所有”“每一个”“任何”“任意一条”“一切”都是在指定范围内,表示整体或全部的含义,这样的词叫作全称量词.像这样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作全称命题.思考2 如何判定一个全称命题的真假 答要判定一个全称命题是真命题,必须对限定集合M中的每个元素x验证p(x)成立;但要判定全称命题是假命题,只要能举出集合M中的一个x0,使得p(x0)不成立即可(即举反例).例1 判断下列全称命题的真假: (1)所有的素数是奇数; (2)任意x∈R,x2+1≥1; (3)对每一个无理数x,x2也是无理数. 解(1)2是素数,但2不是奇数. 所以,全称命题“所有的素数是奇数”是假命题. (2)任意x∈R,总有x2≥0,因而x2+1≥1. 所以,全称命题“任意x∈R,x2+1≥1”是真命题. (3)2是无理数,但(2)2=2是有理数. 所以,全称命题“对每一个无理数x,x2也是无理数”是假命题. 反思与感悟判断全称命题的真假,要看命题是否对给定集合中的所有元素成立. 跟踪训练1 试判断下列全称命题的真假: (1)任意x∈R,x2+2>0;(2)任意x∈N,x4≥1. (3)对任意角α,都有sin2α+cos2α=1. 解(1)由于任意x∈R,都有x2≥0,因而有x2+2≥2>0,即x2+2>0,所以命题“任意x∈R,x2+2>0”是真命题. (2)由于0∈N,当x=0时,x4≥1不成立,所以命题“任意x∈N,x4≥1”是假命题. (3)由于任意α∈R,sin2α+cos2α=1成立.所以命题“对任意角α,都有sin2α+cos2α=1”是真命题. 探究点二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 思考1 下列语句是命题吗(1)与(3),(2)与(4)之间有什么关系 (1)2x+1=3; (2)x能被2和3整除; (3)存在一个x0∈R,使2x0+1=3; (4)至少有一个x0∈Z,使x0能被2和3整除. 答(1)(2)不是命题,(3)(4)是命题.语句(3)在(1)的基础上,用短语“存在一个”对变量x的取值进行限定;语句(4)在(2)的基础上,用“至少有一个”对变量x的取值进行限定,

英语常用动词习惯用法

英语常用动词习惯用法 1. allow sb to do sth 允许某人去做某事(后接动词不定式) My father allowed me to go out for a walk after finishing my homework. 2.asked sb (not) to do sth 叫某人做事某事(叫某人不要去做某事) 3.My father asked me to study hard. He asked me not to swim alone. be asked to do sth 被叫去做某事/被邀请去做某事 I was asked to have a dinner with them yesterday. 3. be afraid to do sth 害怕做某事She is afraid to ask me questions. 4. be afaid of doing sth 害怕做某事I am afraid of going out at night. 5. be afaid of sth 害怕某物He is afraid of snakes. 6. be amazed to do sth 对做某事感到惊讶He was amazed to meet the girl there. be amazed at sth 对某事感到惊讶They were amazed at the news. 7. be busy doing/with sth 忙于做某事(常考)I was busy washing my car at that time. I am busy with my work. 8. be coming/going/leaving/fiying/moving/dying(某些位移动词用进行时态时表将来)The bus is coming/the dog is dying. 9. be excited to do sth 对做……感到兴奋Jacky was excited to travel there by plane. be excited at sth Lily was excited at his words. be excited about doing sth he was excited about passing the exam without going overing books. 10. be frightened to do sth 害怕去做某事Sam is frightened to ride a horse. 11. be glad/happy to do sth 高兴去做某事She is happy to clean the blackboard with me. be pleased to do sth高兴做某事She was pleased to help the old man yesterday. be pleased with sth 对某事感到高兴/满意 The teacher was pleased with my answer. 12. be interested in sth/doing sth 对某事感兴趣/对做某事感兴趣 She is interested in swimming in the river. My btother is interested in Chinese. 13. be/get ready for/to do sth be ready for sth 为某事做好了准备 We are ready for the exam. Be ready to do sth 为做某事做好了准备We are ready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 for her. get ready for sth为某事在做准备We are getting ready for the exam. get ready for sth 为做某事而做准备 13. be sorry to do sth 对做某事感到抱歉 14. be surprised to do sth 对做某事感到惊奇 be surprised at sth 对某事感到惊奇 15. be worth doing sth 值得做某事(worth 后接动词-ing形式,常考) 16. begin to do sth begin/start to do/doing sth 17. can/be able to afford (to buy) sth 有能力购买(供)…… 18. can/may/must do sth could/would/should/might do sth 19. can’t wait to do sth迫不急待地去做某事 20. decide to do sth 决定去做某事 make up one’s mind to do sth下决心去做某事(常考) make a decision to do sth 对做某事作出决定 21. deserve to do sth 值得/应该做…… 22. encourage sb to do sth 鼓励某人去做某事 23. enjoy doing sth 乐意去做某事 24. expect (sb) to do sth 期望去做某事 25. fail to do sth 做某事失败 succeed doing sth 成功做了某事 26. finish doing sth 做完某事(后接动词-ing形式)(常考) 27. follow sb to do sth 跟随某人去做某事 28. get sb to do sth make sb do sth let sb do sth 29. get/have a chance to do sth 得到一个做某事的机会

常见名词的用法与比较

常见名词的用法与比较 1)近形词 (1) compliment, complement compliment 意为“赞美,称赞”。complement意为“补足物,补充物”。 She received several compliments on her speech. 她的演讲得到了一些称赞。 This wine is the perfect complement to fish. 这种酒和鱼肉是完美的搭配。 (2) contact, contract, contrast contact意为“接触,联系,联络”。contract意为“合同”。contrast意为“明显的差异,对比,对照”。 He had lost contact with his friends. 他和朋友们失去了联系。 He was given a seven-year contract with an annual salary of $150,000.他签了一份为期7年的合同,年薪为15万美元。 Black and white show a striking contrast. 黑和白行程鲜明的对比。 (3) context, contest context意为“上下文,语境”。contest意为“竞争,比赛”。 You can usually guess the meaning of a word from its context. 你通常可以从上下文猜出词义来。 A lucky person won the contest.一个幸运儿赢了比赛。 (4) inspiration, aspiration inspiration意为“灵感”。aspiration意为“志向,抱负”。 These events provided the inspiration for his first novel.这些事件为他的第一部小说提供了灵感。 I didn’t realize you had political aspirations. 我没有意识到你有政治上的抱负。 (5) latitude, altitude, gratitude, attitude, multitude latitude意为“纬度”。altitude意为“海拔,高度”。gratitude意为“感激之情,感谢”。attitude意为“态度,看法”。multitude意为“大批,许多”。 The latitude of the island is 25 degrees south.该岛的纬度是南纬25度。 Snow leopards live at high altitudes.雪豹生活在海拔高的地区。 Her eyes were immediately filled with gratitude.她的眼里立刻充满了感激之情。 I found her attitude very unfriendly. 我觉得她的态度非常不友好。

近代汉语概论

近代汉语:晚唐古代到清朝前期这一段时间里的,以口语为基本的书面语,它是介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的一门语言历史学科。 诸家对于近代汉语三点相同的认识:1、大家都同意使用“近代汉语”这个称呼。2、大家都同意近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独立的阶段。3、诸家对近代汉语上下限的划分有迟早不一的参差情形。 两条原则:1、认识主干部分的原则;2、前后阶段可以部分重叠的原则。 早期著作晚唐五代的敦煌变文,有可能早于晚唐的王梵志文,五代时期成书的禅宗著作《祖堂集》,北宋的二程语录等。 晚期著作,清代中叶的《红楼梦》,中叶以后的《儿女英雄传》、《龙图耳录》,清末的《官场现形记》等作品。 近代汉语的主干部分即长达六个世纪左右,如果适当考虑它的上下沿,可能共有十个世纪左右。 与古代汉语相比,近代汉语在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1、产生大量的新的词语;2、古代汉语里的许多词语,在近代汉语里具有了新的意义;3、双音词、多音词的数量大大增加;4、涌现出一大批新的成语、谚俗语、歇后语、偏义语、隐语、行业语、术语以及外来语等。 近代汉语语法也很有特点,如前缀、后缀的使用比较频繁,常见的前缀有“阿”(阿谁、阿你),兀(兀谁、兀那),老(老哥、老弟),打(打睡、打探),所(所愿、所烦),有(有负、有失),等等。常见的词尾有子,头,地,当,自,来,生,家,行等。在句法方面,近代汉语里出现了许多新的句型,“难道……不成?”“连……也…..”“……著”(表祈使)、“……则个”近代汉语语音也发生民显著的变化。声母方面,如从双唇音里分化出唇齿音,北方话里的全浊声母归并入清代声母,等等。韵母方面,如北方话里的韵尾-p、-t、-k消失了,闭口韵母-m并入-n,等等。声调方面,如北方话里的平声分为阴阳两类,原全浊声母的上声字转化为去声,入声字归并入平、上、去三声,等等。 科举制度状元、榜眼、探花、登科记、乡试、会试、殿试、 唐宋以来说书、戏曲、讲唱艺术的反映。说话”、“诸宫调”、“杂剧”、“戏文”、“弹词”、“道情”、“宝卷”、“生”、“旦”、“净”、“末”、“题目正名”、“得胜头回”等词语是唐宋以来说书、戏曲、讲唱艺术的反映。刻版印刷技术推广以后,又产生出“坊刻”、“家刻”、“版口”、“边阑”、“鱼尾”、“象鼻”等术语名称。许多佛教词语进入近代汉语,反映了外国文化和宗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诸如“方便”、“因缘”、“投机”、“叫化”、“信心”、“火坑”、“一尘不染”、“五体投地”、“不可思议”、“借花献佛”等等。“把茅盖头”是一把茅草盖在头上,实际上是指禅僧主持寺院。这种词语意义的形成,与禅家传教方式有关。 第一人称复数,至迟从金元时代起,在《董西厢》等作品中,“俺”表排除式,“咱”表包括式。系词“是”置于句尾的特殊判断句。系词既出现在正常的位置上,又重复地出现在句尾,一个判断句竟然使用两个位置不同的系词。元明时代文学作品中的上述特殊判断句式,是受到佛经典籍、佛教文学作品语言的影响的。造成唐、元两朝官话音系的显著差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从西安转移到东部大都。 敦煌变文、禅宗语录、王梵志、寒山、拾得等僧人的通俗诗,是研究唐代口语的重要文献。宋儒语录是研究宋代口语的重要资料。 近代汉语主干时期最有价值的文献,话本、南戏北曲的剧本、明清小说等,《元代白话碑》、《老乞大》和《朴能事》等文献是民族交往和联系的产物。使用反切的《切韵》、《广韵》等韵书,分解和拼合声、韵、调的《韵镜》、《切韵指掌图》等韵图,这些语音著作的撰制,推其学术之源,可以上溯到佛经传入我国、汉人受到梵文等拼音文字的启发和影响。 二、文献 (标准)近代汉语文献按照反映口语的程度,分三种类型:1、充分反映,如《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等小说,元代杂剧中的宾白部分,许多禅宗语录等。2、有所反映,但多半是文白相间,如《三国演义》。3、略有反映,如宋代孙光宪所作笔记《北梦琐言》。 文言著作中出现口语成分,大抵有两种原因。1、作者受口语影响,有意无意地将口语词句杂进文言。2、由于记事的需要,不能不使用口语。 近代汉语文献语言的一个特点:口语和文言相间杂。另一个特点是常常带有明显的方言色彩,反映了口语的地域性。如敦煌俗文学作品多反映西北地区口语,金代诸宫调反映燕京一带口语,元代杂剧多用北方口语写作,宋、元、明时代的南戏用的多是浙江等地的江南口语,《拍案惊奇》也大致反映浙江口语金瓶梅》和《醒世姻缘传》带有山东方言色彩,等等。 近代汉语的时间跨度约有十个世纪,在文献里的口语也随之发展演变,体现了语言的时间性。 使用近代汉语文献应注意的问题:1、错字。错字原因:形成致讹,音近致讹。2、夺文,衍文。夺文:漏脱了文字;衍文:误添了文字。3、错简,字句的次序颠倒紊乱。4、俗体字,通假字。5、句读,标点。 三、研究方法 常用调查方式有穷尽调查和抽样调查。 穷尽调查常使用于专书语言研究和语言共时研究。评议学界流传一句很有道理的话:说有易,说无难。穷尽调查让我们全面

动量词“场”的历时演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e10843505.html, 动量词“场”的历时演变 作者:许诺 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07期 摘要:“场”是现代汉语常用动量词之一,通常用于称量有场地类的活动。文章对“场”的字本义进行了整理,并对动量词“场”从出现伊始到现代汉语中用法的发展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动量词历时演变梳理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7-0088-02 一、研究现状 “场”作为动量词在历时演变中的语料相当丰富,从断代的角度,金桂桃(2007)梳理了宋、元、明、清四个时期动量词“场”的语义和用法,并逐朝代地分析了“场”较之前朝的发展和变化,语料相当丰富。此外,历史文献中关于“场”的研究较多,先后有几十篇相关文献,其中王绍新(2000)所做关于唐代“场”的研究为后来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领头作用。本文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动量词“场”的历时演变。 二、动量词“场”的历时演变 《说文·土部》,“场,祭神道也”。“场”最早被用来表示祭神用的平地。而后发展成为泛指进行某种活动的场所,这也是“场”动量词用法的来源。 “场”作为动量词最早出现在唐五代时期,出现伊始便迅速发展并稳定下来,这也是动量词发展中较为少见的,这一时期“场”的用法主要有三类: (一)有场景类 例(1):千场花下醉,一片梦中游。(贯休《和韦相公话婺州陈事》) 例(1)中的“场”用于称量“醉”,是这一时期较为常见的用法,还可称量“饮”,如“洪饮花间数十场”,这是因为“饮”和“醉”都表示喝酒的活动,而喝酒需有场地,属有场景类的行为或 活动,因此用“场”称量。除此之外,这一时期还可见称量战争的用法,如“大战曾经数十场”,由于战争需有战场,因此也属有场景类的活动。有场景类活动或行为因与“场”本义最为接近,因而也是“场”出现伊始较为常见的用法。 (二)心理类 例(2):子细推寻着,茫然一场愁。(寒山《寒山诗》)

词性的辨析

词性的辨析,汉语的词性特征 Ⅰ、分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Ⅱ、辨析: 1)汉语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2)汉语词性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 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d.时间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 时间副词不能。 练习:A.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 B.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 5).汉语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 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 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明天我在家。他在看书。 我比你高一点儿。我们比比。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他给了我一本书。 别那我开玩笑。他手里那着一本书。 6).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 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V+一+动量词+N”结构的认知

“V+一+动量词+N”结构的认知分析 [摘要]据对名词、动词的数量特征的认知分析及动量词的语义特征的考察,本文将动词后动量词与数词组合的数量短语定性为动词的补语。同时又指出该结构中动量词与名词之间存在着特定的组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v+数词(一)+动量词+n”结构中,数量补语与名词宾语之间的位置变换关系进行了认知上的分析。[关键词]动量词有界无界抽象名词具体名词标记 一、“数词(一)+动量词”语法性质的界定 我们说,上述句式可以简化为:“v+一+动量+n”的结构。对于这一结构的性质,语法学界存在不同的意见。传统观点认为(邢福义《汉语语法学》,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动量词在这里修饰限定动词,做动词的补语。但也有学者认为(朱德熙《语法答问》)这是一个述宾结构,数词“一”和动量词是名词的定语,并与名词一起做动词的宾语。这里,本文采取第一种观点,认为数量短语做动词的补语。原因如下:这一结构里的动词,都具有明确的起讫点,动作行为发生在一维的时间和空间上,因此,动词具有离散性,也具有典型的时间性。其时间量既包括动作出现的次数,也包括动作延续的长度。数量短语修饰限定动词时位于动词之后,并没有占据动程上一个单独的时间和空间,只是动作时间轴上的一种伴随,从属于动词的语义特征。所以,删去数量短语之后,该句式同样成立,只是语义内涵发生了变化。比如,“回一趟娘家”,改为“回娘家”,

同样成立。因此,本文认为,数量短语在该句式中做动词的补语。同时,该句式也可以说成“回两次娘家、回三次娘家”等等,为研究方便,本文均采用数词“一”。 二、动量词语义特征及其与名词组合的认知分析 具体名词的数量特征一般由名量词来限定,动词的数量特征一般由动量词或时量词来限定。那么,动量词与名词(抽象名词、具体名词)之间是否具有组合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认知理据又是什么呢?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共收动量词“遍”“场”“次”“顿”“番”“回”“通”“趟” “下”“阵”计10个,我们先用“数词(一)+动量+抽象名词”这一句法来检验以上动量词。如果单独成立,则表明动量词与抽象名词之间存在组合关系: 一场战争一次机会一阵风一番经历 一通牢骚一趟公差一顿批评一回小说 ※一遍理想一下理论 可以看出,除了“回”是名量词,“遍、下”不能与抽象名词组合外,其余都有与抽象名词组合的能力。那么,动量词为什么能与抽象名词组合呢?我们说,数量特性是一个概念最稳定的语义特征之一。绝大多数名词是具体名词,它们代表客观世界的实体,拥有三维性质和明确的边界,如椅子、刀具、纸等。另一类具体名词,虽然没有自身固定边界,但可以用其他可数名词加以界化或称量,

一些常用词的规范用法

附件一些常用词的规范用法 不推荐的推荐的 拼写方式拼写方式 (╳)(√) 3DS 3ds ACROBAT Acrobat ADOBE Adobe ALDUS Aldus ARCINFO ArcInfo AUTOCAD AutoCAD AUTODESK Autodesk Arcinfo ArcInfo Ascii ASCII AutoCad AutoCAD AutoDesk Autodesk Autocad AutoCAD BUFFER Buffer CGCS-2000 CGCS2000 CORELDRAW CorelDRAW Cass CASS Cgcs2000 CGCS2000 CorelDraw CorelDRAW Coreldraw CorelDRAW DIGITALGLOBE DigitalGlobe DREAMWEAVER Dreamweaver Dec DEC Digitalglobe DigitalGlobe DreamWeaver Dreamweaver ENVISAT Envisat ESRI Esri EnviSat Envisat Erdas ERDAS FLASH Flash FREEHAND Freehand FreeHand Freehand GEODATEBASE Geodatebase GEOEYE GeoEye GEOSTAR GeoStar GOOGLE Google GeoDateBase Geodatebase GeoDatebase Geodatebase 不推荐的推荐的 拼写方式拼写方式 (╳)(√) GeodateBase Geodatebase Geoeye GeoEye Geostar GeoStar Glonass GLONASS Gprs GPRS Gps GPS Grace GRACE Hp HP ILLUSTRATOR Illustrator IMAGESTATION ImageStation INTERGRAPH Intergraph Ibm IBM Ikonos IKONOS Imagestation ImageStation Imu IMU Insar InSAR InterGraph Intergraph JAVASCRIPT JavaScript Javascript JavaScript LANDSAT Landsat LEICA Leica LINUX Linux LandSat Landsat Lidar LiDAR Lod LOD MACINTOSH Macintosh MAGELLAN Magellan MAPBASIC MapBasic MAPGIS MapGIS MAPINFO MapInfo MAPOBJECTS MapObjects MICROSTATION MicroStation Mapbasic MapBasic Mapgis MapGIS Mapinfo MapInfo Mapobjects MapObjects Microstation MicroStation 不推荐的推荐的 拼写方式拼写方式 (╳)(√) ORACLE Oracle ORACLE Oracle ORBVIEW OrbView Ole OLE Orbview OrbView PAGEMAKER PageMaker PHOTOSHOP Photoshop POSTSCRIPT PostScript Pagemaker PageMaker Pda PDA PhotoShop Photoshop Postscript PostScript QUICKBIRD QuickBird Quickbird QuickBird RAPIDEYE RapidEye Rapideye RapidEye Rtk RTK SUPERMAP SuperMap Sgi SGI Sokkia SOKKIA Spot SPOT Sun SUN Supermap SuperMap TERRASAR TerraSAR TRIMBLE Trimble TerraSar TerraSAR Terrasar TerraSAR Topcon TOPCON UNIX Unix Uml UML VISUAL Visual Vrs VRS WEB Web WEBGIS WebGIS WGS84 WGS-84 WINDOWS Windows WORLDVIEW WorldView

大学语文-古代汉语概述

一、古汉语部分 (一)概述 什么是古代汉语?顾名思义,古代汉语就是古代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它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中国是古代语言文字的发源地之一。中国悠久的文明史是从有了记录语言的文字开始的,有系统的文字记载是从甲骨文开始的,至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自从有了文字以后,我们才得以认识古代汉语的历史面貌。当然,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古代汉语是从形成汉民族时候就开始了,但是,史前时期的语言,我们已经无从认识,更谈不上学习和研究了,目前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言。 汉语的书面语言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说的文言;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例如唐宋禅宗语录、唐五代变文、宋元话本等。 关于古代汉语的下限,目前学界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一种看法认为,古代汉语的下限是“五四”以前,在“五四”以前悠久的历史时期内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见郭锡良《古代汉语·序论》)另一种看法认为,古代汉语的下限应该在晚唐五代。吕叔湘先生认为,古代汉语应该和近代汉语相衔接,而现代汉语应属近代汉语的一部分。他说:“以晚唐五代为界,把汉语的历史分期分为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大的阶段是比较合适的。至于现代汉语,那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不能跟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鼎足三分。”(见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序》) 汉语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古代汉语研究的分期问题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过程中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目前争议较多的问题之一。现在目前大多数学者能够接受的看法是:以先秦、两汉书面语为代表的上古汉语;以东汉到隋末含较多口语成分的典籍语言为近代汉语;以晚唐五代至清代初年古白话为代表的近代汉语。西汉是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的过渡阶段;初唐、中唐是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的过渡时期;清代中晚期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过渡时期。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就是要研究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了解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探索这些发展和变化的特点和原因,揭示出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 古代汉语课主要是研究古代汉语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那么,以前学习和研究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的学科是什么呢?汉代把文字学称为小学。到了隋唐,小学又成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直到清代章太炎才确立了“语言文字学”的名称。章太炎《语言缘起说》中认为:“今言小学者……当名语言文字之学为确切。”古代汉语这门学科的名称,是现代学科的名称。它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包括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训诂等内容,还包括古代文体,诗词格律,古代文化常识、工具书的使用等。 以下,我们对古代汉语的音韵、词汇、语法、文字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音韵 当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就需要掌握一些古代的语音知识。研究古代汉语语音的学问,就是“音韵学”。音韵学,又叫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我国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传统音韵学的内容包括;音韵学术语、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等几个部分。学习音韵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古代的通假字、同源字,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可以提高我们欣赏古代的诗歌及其他韵文,特别是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等;可以帮助了解现代汉语声、韵、调的来历,有利于我们学习推广普通话,搞好现代汉语语音的规范化工作。音韵学的知识,对于古籍校勘以及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其他学科,也有很大的帮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