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用PCR-DGGE方法对马排泄物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多样性进行分析

运用PCR-DGGE方法对马排泄物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多样性进行分析

微生态效应添加剂甘露寡糖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

文章来源:饲料广角更新时间:2011-01-04 03:26:52点击数:388评论本文

摘要: 甘露寡糖作为一种微生态效应添加剂已成为动物营养研究的新热点.本文

就甘露寡糖的来源、作用机制、应用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领域进行探讨和展望.

关键词: 甘露寡糖微生态效应添加剂作用机制应用效果影响因素

Sdudy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bal Ecological Additive

Mannos-oligosaccharides in Animal Production

CHEN Wen-Bin GAO Shi-Zheng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laboratory of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201)

Abstract: Mannos-oligosaccharides, as a kind of microbal ecological additive ,has become the focus the discussion in animal nutrition.This paper

reviews the source of MOS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al mechanism ,applying effects and effected facts. Meanwhile the directions of MOS were presented.

Keywords : Mannos-oligosaccharides , Microbal ecological additive Functional mechanism, Applying effects, Effected facts.

自从20世纪40年代发现四环素对畜禽的促生长作用以来,抗生素作为畜禽促生长剂和抑菌药物在养殖业中已得以广泛应用,并在提高畜禽生产力方面卓有成效.但近几

年的研究陆续发现,长期使用抗生素易产生耐药菌株以及在畜产品中残留,并通过食物

链影响人类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因此许多国家相继颁布法令,禁止或限制一些抗生素

在饲料中的应用,继而寻求一种低(或无)公害、低(无)残留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大量的研究表明,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生态效应添加剂—甘露寡糖,它具有吸附肠道病原菌和发挥

免疫调节作用的双重功能,从而达到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由此其已被为是最有希望的

抗生素替代品之一.

1 甘露寡糖的来源

甘露寡糖(Mannos—oligosacccharides,MOS),是从富含甘露寡糖的酵母细胞壁中

通过酶解法内提取出来的磷酸化的葡甘露聚糖蛋白复合体,是甘露低聚糖的俗称.它广

泛存在于魔芋粉、瓜儿豆胶、田莆胶及多种微生物细胞壁内(葡甘露寡糖),目前商品用甘露寡糖主要通过酶解法进行生产.大量的研究表明,不同来源的甘露寡糖在结构上有

所差异,如研究较多的魔芋甘露寡糖是由分子比为1:1.5的葡萄糖和甘露糖残基通过

β-1-4糖苷键聚合而成,其侧链则是通过β-1,3糖苷键连接而成.而来源于酵母细胞壁的葡甘露寡糖的主链则主要以高度分枝的吡喃糖残基链进行排列,其主链的连接方式是α-1,6糖化酶苷键盘连接,侧链则通过α-1,2及α-1,3键连接[1].

2 甘露寡糖的作用机制

2.1 优化动物微生态环境,降低胃肠道疾病

研究表明,甘露寡糖能调控动物胃肠道微生态环境,促进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抑

制有害菌对肠壁的粘附和定植,维持正常的消化道环境.据Peter等(1998)研究结果,甘露寡糖能促进双岐杆菌、干酷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德尔布吕克乳杆菌等有益菌的生长,而对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生腐梭状芽孢杆菌等病原菌却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2].首先,甘露寡糖能选择性地促进动物肠道有益菌如双岐杆菌等大量增殖,使其在胃肠道中形成微生态竞争优势,直接抑制了外源菌和肠内固有腐败菌群在屏障、营养和免疫上的正常功能. 甘露寡糖能促进有益菌的生长与繁殖,保障对宿主的有益保健.这种功能是通过形成以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为优势菌的肠道菌群而实现的[3].双岐杆菌和乳酸杆菌正是通过多方面的功能,共同维持肠道健康的重要优势菌群,从而形成微生态竞争优势,促进动物有益菌的增殖。其次,甘露寡糖能抑制有害菌的粘附与定植。过去可观的证据表明,当甘露寡糖存在时,拥有甘露糖型尖几丁质的大肠杆菌便不再吸附于动物细胞之上.这样,甘露寡糖在一定程度能抑制有害菌的粘附与定植,从而降低胃肠道疾病。 [4].

2.2 调节免疫防御机制,增强动物免疫力

甘露寡糖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 能够刺激机体免疫应答,而且它能与一定的毒素、病毒和真菌细胞的表面结合而作为这些外源抗原的佐剂,减缓抗原的吸收,增加抗原的效价,从而增强动物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叶成远(1999)指出,酵母细胞壁具有很强的抗原激活特性、而此特性也正是甘露寡糖在动物体内生理功能的体现之一[5].此外,由于源自微生物的特殊多糖在加入疫菌时还具有佐剂作用.因而添加适量的甘露寡糖还可显著提高抗体反应能力,从而加强疫苗的保护功能.甘露寡聚糖除具有辅剂和抗原特性之外,其还有能刺激肝脏分泌甘露糖结合蛋白,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作用.

K.E.Newman研究表明,补充甘露寡糖的猪只IL-2和IFN-Γ的水平都得到提高,上述两种物质是在免疫反应的初期释放的两种白细胞介素.这一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MOS 加快

了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反应速度[6].Kim等(2000)报道,甘露寡糖和p—葡聚糖均能加快仔猪已经抑制了的免疫系统的恢复,并能有效的减少死亡率和降低腹泻率[7].

2.3 发挥多样生物活性,吸附霉菌毒素

近年来,关于甘露寡糖吸附霉菌毒素的研究相对较少,对甘露寡糖在这方面的机理

仍处在探索阶段。过去的研究表明,酵母细胞壁物质对酸解过程比较稳定,其碎片能完好

无损地通过胃或皱胃.这种抵抗酸消化的能力造就了它在不同种类动物的广泛生物活性,这种特性就是复合碳水化合物的多样生物活性. Devegowda等〔1994〕报道,通过对体外液体培养基的研究表明,添加酵母培养物可以便高达88%的黄曲霉B1被降解或结合.Trenholm(1998)研究发现,甘露寡聚糖可结合玉米赤霉烯酮,它可通过物理吸附或直接结合霉茵毒素,且不影响其它饲料成分[8].

3 甘露寡糖的应用效果

3.1 甘露寡糖在猪饲料中的应用

3.1.1 仔猪

由于仔猪受到补料以及断奶引起的营养应激、环境应激等影响,肠道菌群平衡易于受到破坏,所以对其研究较多。实验结果表明,甘露寡糖在仔猪体内具有吸附肠道病原菌和发挥免疫调节的双重功效.Canada(1993)报道,添加1.8g/kgMOS于仔猪料饲料中,效果明显,日增重达13.54%.美国阿肯色大学Maxcell等所做试验表明,给初生到38日的仔猪添加奥奇素(BIO-MOS) 后其饲料转化率与添加促生长水平硫酸铜的仔猪相当[9]. Dvorak(1998)试验证实,甘露寡糖能提高仔猪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其原因可能是其提高了仔猪的免疫力,抑制了病原菌在胃肠道的增殖[10].据周红丽等(2002)试验结果也表明,[11]添加甘露寡糖能显著降低仔猪各肠段的大肠杆菌的浓度,并且随着添加量的加大效果越好,同时腹泻率的降低也有这种趋势,表明了大肠杆菌与仔猪腹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至于甘露寡糖对有益微生物的增殖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1.2 肉猪、母猪、公猪

大量研究表明 ,甘露寡糖对肉猪、母猪和公猪的作用及其效果并不明

显.Lynos(1995)报道,甘露寡糖可提高肉猪后期增重5%,但对饲料利用率没有影响. 1988年国外学者作了甘露寡糖等寡聚糖在对母猪发情的影响试验,发现可缩短9d的发情周期.另外,在饲料中长期使用可使母猪产仔数平均增加0.7头;公猪精子数增加20%-25%;分娩前后,可减少母猪便秘(金丰秋.1999). SPing(2000)报道,甘露寡糖能加强猪对沙门氏菌、溶血性大肠杆菌和弯杆菌等感染的免疫应答[12].

3.2甘露寡糖在鸡饲料中的应用

3.2.1肉鸡

甘露寡糖可以提高肉鸡的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据

Alltech(1994)报道,鸡料中添加0.2%甘露寡糖,成活率平均提高0.4%.Savage等1996报道,饲喂甘露寡糖的肉鸡胆汁中IgA水平提高14.2%[13].王权(2002)通过解剖试验鸡表明,饲料中按25g/kg添加甘露寡糖对腔上囊、胸腺、盲肠扁桃体均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腔上囊重量增加37.6%,胸腺重量增加11.5%,,而T细胞百分率变化与甘露寡糖用量呈依赖性关系.证明,甘露寡糖能有效地促进T细胞特异性繁殖,提高T细胞的百分率[14].

3.2.2 蛋鸡

甘露寡糖对含蛋组分也有一定的影响, 据Stanley(1996)报道,与对照组(饲喂不添加甘露寡糖的饲粮)相比,实验组(添加甘露寡糖)的产蛋鸡的鸡蛋中胆固酵量降低了20.1%[15].

3.2.3 火鸡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甘露寡糖对火鸡的生长性能及其免疫系统影响十分明显.据Randy等(1995)在火鸡有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成活率较对照组(未加甘露寡糖)提高

5.27%,平均体重增加1.21%.同年Olsen也有类似的报道[16].Savvage等(1996)通过试验得出结论,甘露寡糖能提高火鸡粘膜IgA水平,并能显著扩高火鸡血液中IgG量. 两者的提高意味着甘露寡糖同时具有提高与肠粘膜及体液免疫有关的免疫应答反应 [17]。

3.3 甘露寡糖在牛饲料中的应用

在牛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的效果主要表现在吸附霉菌毒素的病原菌,提高犊牛的增重.Newsman等(1993)发现, 对于喂代乳粉的反当前荷斯坦公犊牛,添加MOS可显著提高35日龄体重,生长改善的原因是4-5周龄时细菌性肺炎发病率下降(比对照组降低70%-80%) [18].Newsman(1995)又报道,甘露寡糖可以加强免疫力,减小小牛的呼吸道疾病,从而能显著提高犊牛的日增重[19].Dilday等(1997)也有相关报道,证明甘露寡糖能显

著提高犊牛的日增重,降低发病率[20].

3.4 甘露寡糖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实践证明,甘露寡糖作为水产动物饲料添加剂能够促进鱼类生长,减少死亡率,降低粪便中氮的排放量,防止污染.Yoshida等(1995)报道,甘露寡糖能显著提高鲇鱼的细胞活性和饲料利用效率.苏格兰某水产学院同一年亦有研究报道,在非洲鲶鱼料中添加

0.1%甘露寡糖并同时接种水生气单孢菌,接种12、24小时后分别查血、脾中的细胞数,发现有明显减少.江波(1997)利用100条鱼进行试验,结果试验组(加MOS组)增重

22.26%,饲料效率提高7.56%.另有研究表明,蹲鱼苗在体重1克到7克期间受冷水病原茵侵袭后死亡率高达25%,饵料中加入O.7%MOS后可使该阶段的死亡率下降到1%,甘露寡糖可起到增强鱼体免疫力的效果.

3.5 甘露寡糖在其它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Rosell(1991)报道.断奶仔兔料中添加0.2%甘露寡糖,断奶35天饲料报酬降低15%,死亡率下降3.6%,日增重3克/只;Reid(1994)报道,在严重应激状况,断奶仔兔中添加1%-2%的甘露寡糖,可以降低死亡率;Randy和Olsen(1994)研究表明,商品鸵鸟料中添加甘露寡糖(前3周0.91g/kg,3-17周0.46g/kg),与对照组(维吉尼亚霉素对照组)相比,饲料转化率提高5%,成活率提高4.43%,体增重提高0.191千克/只[3].

4 影响饲料甘露寡糖使用效果因素

4.1 动物种类、年龄、和生理状态

动物种类、年龄、和生理状态是影响甘露寡糖使用效果的直接因素,然而有关报道较少.邵良平等(2000)报道,甘露寡糖能极显著提高哺乳仔猪白细胞分化抗体CD3的水平(P<0.01)[21],而对肉猪或者是禽类都效果不明显或没有效果.

4.2 甘露寡糖种类、纯度、聚合度和生理活性

由于单糖连接方式多种多样,寡糖结构非常复杂,不同种类甘露寡糖具有不同的纯度与聚合度,甚至同种类不同厂家、不同批次间的甘露寡糖,结构也不同,生物学活性和

作用效率当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4.3 甘露寡糖添加量与添加方式

甘露寡糖对肠道细菌所起的增殖、排阻、免疫功能必须有一定的浓度.如果添加量不足,则起不到明显的增殖效果;如果添加量过度,则不但大大增加饲料和饲养成本,起不到增加有益菌繁殖的效果,还可能造成动物腹泻.一般建议断奶仔猪用量不超过0.4%,Brendemuhl和Harvey的研究表明,0.2%比0.1%效果发好,但没有显著差异[22].然而,也有不一致的报道。因此关于甘露寡糖的添加量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在长期的研究中表明,甘露寡糖采用递减方式饲喂动物效果较好,即前期添加量较高,以后一步步降低.Cole[23]和Stockland[24] (1999)报道,递减方式添加

BIO-MOS(0.4%、0.2%、0.1%)方式,其效果好于全期都添加0.2%水平效果.周红丽等试验表明,以递减方式添加BIO-MOS,其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2%,比0.2%BIO-MOS组提高9%,这与前人的研究是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过量添加MOS会引起后肠段的过度发挥,使动物发生轻微腹泻,影响动物对养分的吸收与利用,抑制动物的生长[11].

4.4 日粮组成

有关饲料中天然存在的甘露寡糖对动物生产性能影响的报道很少.事实上,日粮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动物对养分的吸收与利用.日粮中甘露寡糖添加的不合理,不但起不到促生长作用,甚至可能危害动物的健康.另有研究表明,采食日粮的类型和动物饲料的成分也可以影响肠道的内环境,从而最终影响甘露寡糖的使用效果.

4.5 饲养环境

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等寡聚糖可能起不到显著的效果.跟其它类的添加剂如有机酸、抗生素、益生素等一样,甘露寡糖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也随饲养条件的变化很大.石宝明等(2000)有相关的报道,只有当生产性能的影响受肠道因素影响较大时[25],他们才能表现出显著的促生长作用.

4.6 甘露寡糖与抗生素、益生素的协同作用

人们发现,饲用抗生素在有效杀伤微生物,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抑杀了动物机体内正常共生的有益微生物,破坏了肠内微生态的平衡,使动物易受到二重感染或内源性感染.根据甘露寡糖的作用机理,如若将甘露寡糖与抗生素、益生素联合使用,是否可以取得较好的协同作用.不少人对这一想法进行了探讨,如King(1993)将甘露寡

糖与抗生素联用对小公猪、小母猪的体增重、饲料报酬进行研究发现,联合使用效果均优于单一使用抗生素.周中凯等(1999)也有相关报道.但如何协调好这两者的关系,最大地发挥两者的功能,还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

5 甘露寡糖的应用研究展望

在反对抗生素作为畜禽生长促进剂呼声日益高涨的形势下,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日益迫切.许多国家目前已将甘露寡糖作为取代抗生素的一个主要方向.

作为一种微生态效应添加剂,国内饲料行业也给予了甘露寡糖高度的评价:它克服

了以往所有抗生素、益生素、酶制剂等的不足,用量少,纯天然,无残流且稳定性强,并能提高动物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动物生长,动物营养上明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然而,甘露寡糖毕竟是一种崭新的材料,我们应该以辨证的观点看待它的出现,而不是盲目地跟从.因此,要为甘露寡糖在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今后,我们还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与研究:1)甘露寡糖作用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及其

有效成分的测定;2)加快甘露寡糖新剂型的开发与应用;3)研究降低生产甘露寡糖成本

的新工艺、新方法.4)研究提高甘露寡糖利用率的措施,开发符合动物营养保健特点的甘露寡糖;5)研究不同种类的甘露寡糖在不同种类动物中的最佳添加量与添加方式,增殖机理与增殖效果.

参考文献

[1]毛胜勇.甘露寡聚糖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饲料研究,2000,(9):10~13.

[2] Peter spring and Marius Privulescu 1998 Mannanoligosaccharide;its Loglcal role as a natural feed additive for piglets Biotechnology in the feed industry proceedings of Alltech ‘s 14th Annual Symposium 553-562.

[3] 潘淑媛,陈必芳等. 微生态效应添加剂甘露寡糖应用研究[J].中国饲料,1999,(22):15~17.

[4] Salit,I.E.and E.C.GOTSCHLICH (1977) J .Exp.Med,146:1182~1194.

[5] 叶成远.寡糖饲料添加剂[J].畜禽业,1999,10:12~13.

[6] K. E.Oligosaccharide.养猪新概念[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42~47.

[7] Kim S.The role of immunostimulants in monogastric animal and flsh:a review.Asian-Australatian J Anim Sci,2000,13(8):1178~1187.

[8] Trenholm.K.R 1998 effect of mannanoligosaccharide supplementation on food taxonomy in vitro.

[9] Maxwelllll (1998) Personal Coniniunication.

[10] Dvorak R A. Effects of Bio—Mos,FOS and Carbadox on performance of pigs Days 0~21 postweaning.J Anim Sci,1998.

[11] 周红丽,张石蕊,贺建华。甘露寡糖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和抗体水平及生长性能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8(2):135~138.

[12] Spring P.Yeast’s secret weapon ands animal prduction[J]. Feed Mix,2000,(Special):32—34.

[13] Savvage T F, E I Zakrzewska,J R Andreasin. Effect of MOS(Bio—Mos) added to poulty starter in perforance and health.Poulty Sci,1996,70(suppl.1):139.

[14] 王权,陈永军等。甘露寡糖对鸡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兽医科技,2002,32(1):28~29.

[15] Stanley ,V.G.,CC.Gray and H. Chukwu .1996,Effects of

mannan-oligosacchrides (Bio-Mos) on liver and egg cholesterol and tissue protein concentration in chickens .Poultry Sci.75(Suppl.1):61.

[16] Olsen.M.K 1995 Effect of mannanoligosaccharide supplementation on performance and health of turkeys poultry.Sci(Suppl.1)pp:40 taxonom.

[17]Savvage T F, Zakrzewska E I, Andreasin J R. The effect of feeding mannanoligosaccharide on immunoglobulins,plasmas IgG and bile IgA of worlsbd Mw male nurkeys.Poult Sci,1996,76(suppl.1):139.

[18] Newman K, Jacquea K, Buede R. Effect of mannan—oligosaccharide

supplementation on performance and fecal bacteria of Holstein calves[J]. J Anim Sci,1993,71(supp1.1):271.

[19] Newman K E, Sping P, Sitzer S. Effect of thermal treatment on the ability of annanoligosaccaride to adsorb entric bacteria.J Anim Sci,1995,73(Suppl):325.

[20] Dildey D,Selars K.Effect of mannan—o1igosaccharide supplementation on performance and health of Holstein calves.J Dairy Sci,1997,80(suppl.1):9.

[21] 邵良平等.甘露寡糖和粪链球菌对鸡细胞免疫和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J].中国兽医学报,2000,20(1):58—61.

[22] Brendmuhl J H,Harey M R .Evaluation of Bio-Mos(mannan-oligosacchrides) in diets for

pigs growth performance response during nursery and growing-finishing phase[A].Lyons T P,Proceedings of alltech 16th annual syrwposium [C].New York:Allteeh Technical Publication,2000,76-80.

[23] Cole D J A.Potential,performance and problems[A].Cole D J A. Concepts in pig science[C].Nottingham:Nottingham University Press,1999,19-31.

[24] Stockland W L.Practical solutions to requirements of Swine. Tench Edition [M].Washington: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9,97.

[25] 石宝明,单安山。寡聚糖在饲料中的研究与应用[J]。饲料研究,2000,(4):13~18.

作者:陈文斌逆转录PCR

本词条涉及医疗卫生相关专业知识,认证工作正在进行中,当前内容仅供参考。诚邀更多本领域专家帮助我们共同完善词条,为网民提供更多权威可信的知识。(现在加入)

百科名片

RT-PCR 为反转录R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和实时PCR(real time PCR)共同的缩写。逆转录PCR,或者称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RT-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一种广泛应用的变形。在RT-PCR中,一条RNA链被逆转录成为互补DNA,再以此为模板通过PCR进行DNA扩增。

目录

mode逆转录PCR

实时PCR

RT-PCR技术相关试剂

PCR各步骤的目的

1.(一)预变性:

2.(二)三种循环:

3.(三)延伸时间原因

4.(四)PCR引物的选择

5.(五)注意事项

展开

mode逆转录PCR

实时PCR

RT-PCR技术相关试剂

PCR各步骤的目的

1.(一)预变性:

2.(二)三种循环:

3.(三)延伸时间原因

4.(四)PCR引物的选择

5.(五)注意事项

展开

mode逆转录PCR

由一条RNA单链转录为互补DNA(cDNA)称作“逆转录”,由依赖RNA的DNA聚合酶(逆转录酶)来完成。随后,DNA的另一条链通过脱氧核苷酸引物和依赖DNA的DNA聚合酶完成,随每个循环倍增,即通常的PCR。原先的RNA模板被RNA酶H降解,留下互补DNA。

RT-PCR的指数扩增是一种很灵敏的技术,可以检测很低拷贝数的RNA。RT-PCR广泛应用于遗传病的诊断,并且可以用于定量监测某种RNA的含量。(检测基因表达的方法,参见Northern Blot法。

RT-PCR的关键步骤是在RNA的反转录,要求RNA模版为完整的且不含DNA、蛋白质等杂质。常用的反转录酶有两种,即鸟类成髓细胞性白细胞病毒(avian myeloblastosis virus,AMV)反转录酶和莫罗尼鼠类白血病病毒(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rius,MMLV)反转录酶。

RT-PCR有时候也会指代实时PCR(real-time PCR)。为了与逆转录PCR 相区别,通常被写作“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或者

RTQ-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实时PCR

实时PCR(real-time PCR),属于定量PCR(Q-PCR)的一种,以一定时间内DNA的增幅量为基础进行DNA的定量分析。

real time PCR 的定量使用荧光色素,目前有二种方法。一种是在ds DNA 中插入特异的荧光色素,例如SYBR Green荧光染料;另一种使用一种能与增幅DNA序列中特定寡核酸序列相结合的一种荧光探针(probe),如Taqman

探针。两种方法原理不同。SYBR Green荧光染料游离时不发光,当反应体系中存在双链DNA时,SYBR Green与双链DNA结合,此时才发光。Taqman 探针带有一个荧光基团和一个淬灭基团,荧光基团连接在探针的5’末端,而淬灭基团则在3’末端。PCR扩增时在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特异性的荧光探针,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PCR扩增时,Taq酶的5'-3'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酶切降解,使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分离,此时荧光基团发出的荧光信号可以被检测到。

real time PCR 与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相结合,能用微量的RNA来找出特定时间、细胞、组织内的特别表达的遗传基因。这两种RT PCR 的组合又被称之为“定量RT-PCR(quantitative RT-PCR)”

RT-PCR技术相关试剂

oligo: 多聚体,相当于mRNA引物

AMV RT:禽类成髓细胞瘤病毒逆转录酶

MMLV RT: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逆转录酶

dNTPs:脱氧核苷酸

RNase:RNA水解酶

PCR Buffer:RT-PCR缓冲液

MgCl2:2价镁离子

PCR各步骤的目的

(一)预变性:

破坏DNA中可能存在的较难破坏的二级结构。使DNA充分变性,减少DNA 复杂结构对扩增的影响,以利于引物更好的和模板结合,特别是对于基因组来源的DNA模板,最好不要吝啬这个步骤。此外,在一些使用热启动Taq酶的反应中,还可激活Taq酶,从而使PCR反应得以顺利进行。

(二)三种循环:

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

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

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

(三)延伸时间原因

用PCR仪扩增时,(变性.退火,延伸)循环完成后,继续72度延伸了10

分钟的原因:

1.延伸时间取决于待扩增DNA片段的长度。(当然是在反应体系一定的条件下)例如,使用TaqDNA聚合酶,72度时的碱基掺入率为35-100bp/s,因此延伸速率为1kb/min。

2.根据延伸速率推得,扩增1kb以内的DNA片段1min即可,而3-4kb 则需要3-4min,依次照推。通常在最后一轮要适当的将延伸时间延长至

4-10min,这样做是使PCR反应完全以提高扩增产量。

3.继续72度延伸了10分钟除了可以使PCR反应完全以提高扩增产量外,还有一个作用是:在用普通Taq酶进行PCR扩增时在产物末端加A尾的作用,可以直接用于TA克隆的进行。

(四)PCR引物的选择

对靶序列中潜在的引物位点进行分析,这些位点应该不会形成同源多聚体机构,也没有明显的形成二级结构的趋势,不会自身互补,与基因组中的其他序列无显著的同源性。

(1)依据寡核苷酸引物与其靶序列形成杂合分子的熔解度的计算中提供的公式计算各引物的熔解温度。

(2)选择一对匹配完好的正向和反向引物。两条引物的G+C含量相似,将产生一种大小和碱基组成合适的产物。两条引物与所扩增片段的GC含量都应在40%-60%之间。

(3)对寡核苷酸的长度和/或位置进行细调。使得引物的3‘末端核苷酸为G或C。检查两条寡核苷酸之间有无明显的互补性。作为一条经验性的规律,一条引物上不该含有三个连续的与另一条引物互补的核苷酸。

(五)注意事项

(1)双链DNA的变性温度是由双链中C+G的含量决定的,C+G含量越高,模板DNA的溶解温度就越高。在选择的变性温度下,模板链越长变性所需时间就越长。如果变性温度过低或变性时间过短,会使仅仅富含A+T区域变性。当模板DNA的G+C含量超过55%的时需要更高的变性温度。

(2) 复性过程采用的温度至关重要如果复性温度太高,寡核苷酸引物不能与模板很好的复性,扩增效率将会降低。如果复性温度太低,引物将产生非特异性复性,从而导致非特异性的DNA片段的扩增。复性通常在比理论计算的引物和模板的溶解温度低3—5℃的条件下进行。

(3)PCR扩增所需的循环数目决定于反应体系中起始的模板拷贝数以及引物延伸和扩增的效率。一旦PCR反应进入几何级数的增长期,反应会一直持续下去,直至某一成分成为限制因素。从这一点上来说,扩增产物中绝大多数应该是特异性的扩增产物,而非特异性的扩增产物应该低到难以检测到的程度。用TaqDNA聚合酶(效率为0.7)在一个含有10的5次方个拷贝的靶序列的反应体系中进行30个循环后往往可以做到上述的理想情况。

扩展阅读:

?1

https://www.doczj.com/doc/c116706997.html,/question/52500058.html?si=3

?2

https://www.doczj.com/doc/c116706997.html,/blog/bio/guohui/1061.htm

?3

https://www.doczj.com/doc/c116706997.html,/blog/bio/pinus/1136.htm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优化 作者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第一章绪论 (3) 1.1枯草芽孢杆菌简介 (3) 1.2枯草芽孢杆菌的应用 (3) 1.2.1枯草芽孢杆菌在工业酶生产中的应用 (3) 1.2.2枯草芽孢杆菌在生物防治领域中的应用 (3) 1.2.3枯草芽孢杆菌在微生物添加剂领域中的应用 (4) 1.2.4 枯草芽孢杆菌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4) 1.2.5 枯草芽孢杆菌在水产中的应用 (4) 1.2.6枯草芽孢杆菌是微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良好试验材 料 (5) 1.2.7枯草芽孢杆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5)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6) 1.4研究的思路、目的及意义 (7)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7) 2.1实验材料 (7) 2.1.1 菌株鉴定 (7) 2.1.2 培养基 (7)

2.1.3 主要设备 (8) 2.2 培养基的优化 (9) 2.2.1 培养方法 (9) 2.2.2实验流程 (9) 2.2.3实验方法 (10) 2.2.4正交试验 (11) 第三章结果和分析 (11) 3.1 鉴定结果如下 (11) 3.2 枯草芽孢杆菌最优化培养基正交实验结果 (16) 3.3 pH变化曲线(以G18为例) (19) 3.4 实验总结 (25) 致谢 (27)

摘要 枯草芽孢杆菌是主要的饲用益生菌菌株,本论文以两株枯草芽孢杆菌G18和G21培养的延滞期和倍增时间为评价指标,通过三角瓶摇床培养,进行了两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发酵培养基主要组分进行了优化,豆粕处理的蛋白酶加量2u/g 豆粕、5u/g豆粕、10u/g豆粕和玉米浆添加量0.5%、1.0% 、1.5% 做两个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表明:G18最佳培养基是:葡萄糖0.5%,淀粉3%,豆粕3%,玉米浆1.0%,破壁酵母0.5%,磷酸氢二钠0.2%,硫酸镁0.1%,硫酸锰0.01%,普通a淀粉酶2u/g淀粉,蛋白酶添加量10u/g豆粕。G21的最佳培养基是:葡萄糖0.5%,淀粉3%,豆粕3%,玉米浆1.5%,破壁酵母0.5%,磷酸氢二钠0.2%,硫酸镁0.1%,硫酸锰0.01%,普通a淀粉酶2u/g淀粉,蛋白酶添加量5u/g豆粕。[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优化正交试验

微生物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方法

工业发酵进展

微生物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方法 对于微生物的生长及发酵,其培养基成份非常复杂,特别是有关微生物发酵的培养基,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之间的配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微妙的。面对特定的微生物,人们希望找到一种最适合其生长及发酵的培养基,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以期达到生产最大发酵产物的目的。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在微生物产业化生产中举足轻重,是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的必要环节。能否设计出一个好的发酵培养基,是一个发酵产品工业化成功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以工业微生物为例,选育或构建一株优良菌株仅仅是一个开始,要使优良菌株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还必须优化其发酵过程,以获得较高的产物浓度(便于下游处理),较高的底物转化率(降低原料成本)和较高的生产强度(缩短发酵周期)。设计发酵培养基时还应时刻把工 实验室最常用的优化方法是单次单因子法,这种方法是在假设因素间不存在交互作用的前提下,通过一次改变一个因素的水平而其他因素保持恒定水平,然后逐个因素进行考察的优化方法。但是由于考察的因素间经常存在交互作用,使得该方法并非总能获得最佳的优化条件。另外,当考察的因素较多时,需要太多的实验次数和较长的实验周期[3]。所以现在的培养基优化实验中一般不采用或不单独采用这种方法,而采用多因子试验。 2.多因子试验 多因子试验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1)哪些因子对响应具有最大(或最小)的效应,哪些因子间具有交互作用。 (2)感兴趣区域的因子组合情况,并对独立变量进行优化。

3.正交实验设计 正交实验设计是安排多因子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可用少量的具有代表性的试验来代替全面试验,较快地取得实验结果。正交实验的实质就是选择适当的正交表,合理安排实验的分析实验结果的一种实验方法。具体可以分为下面四步: (1)根据问题的要求和客观的条件确定因子和水平,列出因子水平表; (2)根据因子和水平数选用合适的正交表,设计正交表头,并安排实验; (3)根据正交表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4)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选出较优的“试验”条件以及对结果有显著影响的因子。 正交试验设计注重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试验,可同时考虑几种因素,寻找最佳因 次 报道。CastroPML报道用此法设计20种培养基,做24次试验,把gamma干扰素的产量提高了45%。 6.部分因子设计法 部分因子设计法与P1ackett-Burman设计法一样是一种两水平的实验优化方法,能够用比全因子实验次数少得多的实验,从大量影响因子中筛选出重要的因子。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一次多项式,并以此利用最陡爬坡法确定最大响应区域,以便利用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部分因子设计法与Plaekett-Burman设计法相比实验次数稍多,如6因子的26-2部分因子设法需要进行20次实验,而Plackett-Burman设计法只需要7次实验。 7.响应面分析法

双歧杆菌与乳酸菌筛选培养基

BBL培养基 双歧杆菌选择性培养基成份 蛋白胨15.0g 酵母粉2.0g 葡萄糖20.0g 可溶性淀粉0.5g 氯化钠5.0g 5%半胱氨酸10.0mL 西红柿浸出液400.0mL 吐温80 1.0mL 肝提取液80.0mL 琼脂20.0g 蒸馏水520.0mL pH7.0 MRS培养基 乳酸细菌培养基(MRS) 蛋白胨10.0 g 牛肉膏10.0 g 酵母膏 5.0 g 柠檬酸氢二铵[(NH4)2HC6H5O7] 2.0 g 葡萄糖(C6H12O6·H2O) 20.0 g 吐温80 1.0 mL 乙酸钠(CH3COONa·3H2O) 5.0 g 磷酸氢二钾(K2HPO4·3H2O) 2.0 g 硫酸镁(MgSO4·7H2O)0.58 g 硫酸锰(MnSO4·H2O)0.25 g 琼脂18.0 g 蒸馏水 1 000 mL pH 6.2~6.6 当乳酸菌生长代谢出乳酸后,会使pH下降而使颜色由绿变为黄绿,也由于pH 值降低再加上抗生素及厌氧培养的作用,所以一般的微生物不容易在此培养基上生长,因此十分容易鉴别乳酸菌。 2005-03-10 08:08 消息引用收藏分享 奉上一篇实验,以供参考! 厌氧菌的分离和培养 目前培养厌氧微生物的简便而又有效的技术包括有:厌氧箱培养技术;厌氧罐培养技术;厌氧袋培养技术;亨盖特厌氧滚管技术。这里介绍的是亨盖特厌氧滚管技术。

亨盖特厌氧滚管技术是美国微生物学家亨盖特(Hungate)于1950年首次提出并应用于瘤胃厌氧微生物研究的一种厌氧培养技术。以后这项技术又经历了几十年的不断改进,从而使亨盖特厌氧技术日趣完善,并逐渐发展成为研究厌氧微生物的一整套完整技术。而且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研究严格、专性厌氧菌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技术。 亨盖特厌样滚管培养技术不仅可用于有益厌氧菌如双歧杆菌等的分离、与活菌培养计数,还可以用于有害***菌(如酪酸菌)或病原菌(如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1材料 1.1 样品 双歧酸奶(液体)、双歧杆菌制剂(固体)。 1.2 培养基 改良MRS培养基,PTYG培养基。 1.3 仪器和器具 亨盖特厌氧滚管装置一套,厌氧管,厌氧瓶,滚管机,定量加样器。 2 流程 铜柱除氧→预还原培养基→稀释用液制备→稀释样品→滚管→培养→计数 3方法 3.1铜柱系统除氧 铜柱是一个内部装有铜丝或铜屑的硬质玻璃管。此管的大小为40—400mm,两段被加工成漏斗装,外壁绕有加热带,并与变压器相连来控制电压和稳定铜柱的温度。铜柱两端连接胶管,一端连接气钢瓶,一端连接出气管口。由于从气钢瓶出来的气体如N2、CO2和H2等通常都含有O2,故当这些气体通过温度约360℃的铜柱时,铜和气体中的微量O2化合生成CuO,铜柱则由明亮的黄色变为黑色。当向氧化状的铜柱通入H2时,H2与CuO中的氧就结合形成H2O,而CuO又被还原成了铜,铜柱则又呈现明亮的黄色。此铜柱可以反复使用,并不断起到除氧的目的。当然H2源也可以由氢气发生器产生。 3.2 预还原培养基及稀释液的制备

实验方案(双歧杆菌的分离)

1 双歧杆菌的分离 1.1 样品 取出生后20天母乳喂养健康婴儿粪便。 1.2 培养基 根据目前的双歧杆菌选择性培养基,以及X-Gal在这方面的应用。选择使用NPNL培养基,在其基础上添加X-Gal。 1.2.1 缓冲蛋白胨水溶液(BP) 成份:蛋白胨10g 磷酸氢二钠2g 葡萄糖5g 磷酸二氢钾2g 氯化钠5g 蒸馏水1000ml 制法:精确称取各种试剂,加人到1000ml的蒸馏水中,加热溶化后分装于250ml的三角瓶中,每瓶90ml,121℃,杀菌15min后置4℃的冰箱中备用。 1.2.2 选择性改良NPNL培养基(苏世彦) 成份:酵母膏5g 淀粉0.5g 蛋白胨10g L-半胱氨酸0.5g 胰蛋白胨5g 溶液A 10ml 大豆蛋白胨5g 溶液B 5ml 葡萄糖10g 溶液C 50ml 乳糖3g 琼脂 15g 吐温80 1g pH 7.2 牛肝提取液150ml 制法:将各成分准确量取后,分别加热溶化,混合摇匀后分装,121℃杀菌10min,备用。 溶液A:K2HPO4 10g、KH2PO4 10g溶于蒸馏水100ml。 溶液B:FeSO4·7H2O 0.2g、MgSO4·7H2O 4g、MnSO4·4H2O 0.135g、NaCl 0.2g溶于蒸馏水100ml。 溶液C:丙酸钠30g、硫酸巴龙霉素400mg、硫酸新霉素200mg、NaCl 6g溶于蒸馏水1000ml。 1.2.3 NPNL培养基(孙雪) 培养基成分及用量:牛肉浸汁粉(oxoid)3g,蛋白胨10g,胰蛋白酶5g,

植胨3g,酵母浸出汁5g,肝浸出汁150ml,葡萄糖10g,可溶性淀粉0.5g,溶液A 10ml,溶液B 5ml,吐温80 1g,盐酸半胱氨酸0.5g,琼脂15g,蒸馏水815ml,X-Gal(5-溴-4-氯-3-吲哚-β-D- 半乳糖苷)60mg。pH 7.2,121℃,15min 高压灭菌。 溶液A:K2HPO425g,KH2PO425g,蒸馏水250ml。 溶液B:MgSO4·7H2O 0.5g,FeSO4·7H2O 0.5g,NaCl 0.5g,MnSO40.337g,蒸馏水250ml,硫酸新霉素100μg/ml,硫酸巴龙霉素200μg/ml,萘啶酮酸15μg/ml,氯化锂3mg/ml。 1.3 分离方法 取成年人的粪便1g,放人含有9ml缓冲蛋白胨水溶液中,用液枪充分混匀,制成1:10的稀释液,摇匀后取1ml注人含有9ml缓冲蛋白胨溶液中制成1:100的稀释液,在此基础上作10-3~10-9与的稀释,由于肠道中双歧杆菌的菌数一般在109左右,所以取10-4~10-9稀释液用倾注法倒平板,每个稀释液都各取1ml分别注人到两只无菌平皿中,每个稀释度重复3个平板。待培养基凝固后倒置,将温度调至37℃进行厌氧培养48h。用缓冲蛋白胨水溶液做稀释液可以有效地保护双歧杆菌的存活,避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1.4 分离培养 在加人样品稀释液的平皿中,分别注人适量冷却至50℃左右的选择性改良NPNL培养基,然后放人37℃的恒温培养箱中厌氧培养1.4.1 培养特性与镜检特性 双歧杆菌在改良NPNL培养基上,经过厌氧培养以后,菌落直径1-2cm,圆形、凸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乳白色,粘稠湿润。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双歧杆菌为革兰氏阳性无芽抱杆菌,呈多形性、典型的双歧杆菌为V字型或Y型;也有直、弯、棒状、匙形等多种形态,排列成单、双、短链、X、Y、V 或栅状;其大小为2-8×0.4-0.6μm,不具英膜和鞭毛,无运动性。 培养48h 后,平板上菌落呈现深蓝色、白色、浅蓝色三种颜色。

乳酸菌的提取和鉴定

酸奶中乳酸菌的筛选试验 一、实验目的:熟悉从酸奶中分离和纯化乳酸菌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 市场销售的酸奶主要含乳酸菌,乳酸菌的主要作用是把牛奶中乳糖发酵成乳酸,此外酸奶中还含有其他球菌,利用它产酸等性质可以分离乳酸菌,分离培养基一般添加蛋白胨、酵母膏提供氮源、维生素、生长因子;葡萄糖为可发酵糖类;磷酸氢二钾为酸碱缓冲剂;柠檬酸铵、硫酸镁、硫酸锰、亚硫酸铁、吐温-80和乙酸钠为培养各种乳酸菌提供生长因子,其成分还能抑制某些杂菌;琼脂是培养基的凝固剂。、也常常加入醋酸盐,因醋酸盐能抑制部分细菌生长,对乳酸菌无害。培养基中添加碳酸钙,乳酸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作为分离鉴别的依据。 .筛选方法:.溶钙圈法:利用一些产酸类细菌在含CaCO3 的培养基上产生CaCO3 溶解圈,从而筛选出这些产酸类细菌,可用于乳酸菌的筛选。其中培养基中加入CaCO3 的作用是:①鉴别能产生酸的细菌;②中和产生的酸,以维持培养基的PH、更利于乳酸菌的生长和分离 三、实验药品及仪器 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葡萄糖、乳糖、吐温-80、柠檬酸二铵、CaCO3 、K2HPO4 NaAc·3H2O、MgSO4·7H2O、MnSO4·H2O、琼脂、结晶紫染色液、碘液、95%乙醇、石蜡、蒸馏水。 仪器:超净工作台、电子显微镜、接种环、恒温培养箱、接

种环、培养皿、涂布环、高压锅、试管、微波炉、电子天平、离心机 四培养基类型 ①改良MRS 培养基(乳酸菌分离培养基):牛肉膏10g,蛋白胨10g,酵母膏5g,葡萄糖20g,吐温-80 1.0ml(它是一种很好的乳化剂和分散剂也就是说它的作用就是是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更加的均匀就是对营养成分的再一次优化),K 2HPO4 2g,NaAc·3H2O 5g,柠檬酸二铵2g,MgSO4·7H2O 0.58g,MnSO4·H2O 0.25g,补蒸馏水至1000ml(固体培养基中加琼脂 1.5%-2%),调pH 至6.4±0.2,121℃高压灭菌15min ②改良MC 培养基(乳酸菌选择培养基):牛肉膏5g,蛋白胨5g,酵母膏5g,葡萄糖20g,乳糖20g,CaCO3 10g,琼脂20g,中性红0.05g(指示剂),最终pH6.5±0.2,补蒸馏水至1000ml,121℃高压灭菌15min。 配制方法:1把除CaCO3以外的成分称量溶解后.调PH至6.2~6.4; 2.称取20g CaCO3加入到100mL蒸馏水中,制成CaCO3乳浊液; 3.将培养基和CaCO3乳浊液分开灭菌; 4.倒平板前,待培养基融化冷却后,平板上加入一定量的CaCO3乳浊液,晾干了以后再接种。 五、实验流程 1、吸取酸奶1ml 2、10 倍梯度稀释平板涂布(改良MC Medium) 3、厌氧培养(28℃培养48h)待形成菌落 4、挑取溶钙圈较大的单菌落→ 观察、记录菌落形态与特征 5、Improved MC Medium 划线分离纯化 6、选取溶钙圈较大的单菌落进行G+染色 7、革兰氏阳性菌(G+菌)→ 记录菌株细胞形态

PCR技术在乳酸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PCR技术在乳酸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王庭柱,高学军,杨振宇 东北农业大学教育部乳品科学重点实验室(150030) E-mail:wangtingzhu1980@https://www.doczj.com/doc/c116706997.html, 摘要: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作为生物技术里程碑的PCR技术以及核酸测序和电泳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产生了许多新的分类学方法,如RAPD、PCR-RFLP、T-RFLP、ARDRA、PCR-SSCP、PCR-DGGE、PCR-TGGE、AFLP、REP-PCR、S-PCR、LCR、LH-PCR、SBCS以及小卫星序列多态性和序列同源性分析等。本文即论述了这些技术在乳酸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及其优势和局限性。 关键词:乳酸菌,PCR,分类,鉴定,分子生物学 1. 引言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 LAB)是一大类缺乏细胞色素、糖代谢主要以乳酸为终产物的革兰氏阳性非芽孢细菌,其过氧化氢酶反应为阴性、耐氧耐酸、营养要求复杂并且严格发酵。LAB这个名称就细菌分类学而言实属一个非正式、非规范的名称。目前从自然界中已发现的这类细菌在分类学上至少可划分为23个属,涉及到的有关菌种则更多,其代表性的菌属有乳杆菌属、乳球菌属、链球菌属、双歧杆菌属、肠球菌属、明串珠菌属、气球菌属、肉杆菌属、酒球菌属、足球菌属、四体球菌属和漫游球菌属等[1,2]。 传统的LAB鉴定方法主要依赖于表型分析,包括形态学观察、生长需要及特性、发酵图谱、细胞壁蛋白分析、血清学以及脂肪酸甲基酯分析等,其中有些技术已被证明适用于某些LAB的鉴定,但是也普遍意识到表型分析的一些缺点,如重现率及辨识能力低、相似的表型特性并不等同于相似的或者关系密切的基因型[3]。表型试验可能的固有问题是,不是每一给定种内的所有菌株都有一个共同的性状,而且即使是同一菌株也可能呈现出一定的生化变异性。此外,实验操作的一点改变也可能产生错误的结果。因此基于表型试验的常规技术并不能对菌株做出明确的鉴定[4]。一般来讲,准确地鉴定一株乳酸菌至菌种的水平,至少需要17种表型实验[5],但是微生态系统的分离株需要更为简单快速的鉴定方法。因此,需要进行表型特性的分子水平研究和遗传特性的研究。 只有分子生物学技术才能解决LAB鉴定的复杂性。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核酸技术如DNA 杂交和特定靶序列的扩增技术,对LAB的鉴定是一种改进和补充。在LAB分类学方面,代表性的遗传学方法是限制酶分析(restriction enzyme analysis, REA)的多态性(如PFGE、RFLP 和核糖分型)和PCR技术[3]。REA是进行基因组DNA的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是经酶切后,分离出大量的基因组片段;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指的是酶切后含同源序列的酶切片段在长度大小或数目上的差异;而核糖分型(Ribotyping)是以rDNA和/或其间隔区域作为探针,与基因组限制片段进行杂交。PFGE是菌株分类中最有识别力的方法,但是基因组DNA的所有限制片段的完全分离是个困难;迄今,最佳辨识力的遗传探针是种特异性的[6];而PCR技术以及以PCR为基础的遗传指纹技术和群落分析技术甚至可以进行高度菌株特异性的LAB鉴定。 PCR技术的创立打开了LAB快速鉴定的大门,其不仅操作简便、快速可靠并且灵敏高效,而且还克服了对培养的依赖性(自然界中有85~99.9%的微生物至今还不能进行纯培

乳酸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学院:漓江学院年级专业:09生物技术 组员:吴汉川200913007005 杨隆荷200913007006 李翠200913007007 王志远200913007008 乳酸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放线菌的菌种特性和分离方法 2初步掌握军中筛选方法设计 3掌握平菌种的选育 二、实验原理 乳酸菌是指以糖为原料,属于真细菌纲真细菌目中的乳酸细菌科。乳酸细菌科根据细胞呈球状或呈杆状,又分成乳酸杆菌族和链球菌族。 在BCG 牛乳培养基琼脂平板上,乳酸菌菌落大约1-3 mm,圆形隆起,表面光 的溶滑或稍粗糙,呈乳白色、灰白色或暗黄色;在产酸菌落周围还能产生CaCO 3 解圈。乳酸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涂片镜检细胞杆状或链球状。 乳酸杆菌呈杆状,成单杆、双杆或长丝状;乳酸杆菌,呈球状,成对或短链或长链状。乳酸菌革兰氏染色后呈蓝紫色。 平板涂布法平板涂布法是将样品经稀释之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个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但菌落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生理盐水:称取9g氯化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稀释到1000毫升。 四、实验器材与试剂 含乳酸菌的酸奶、结晶紫、卢哥氏碘液、95%乙醇、蕃红溶液、灭菌CaCO3粉末、NaCl; BCG牛乳培养基:(A)溶液:脱脂乳粉100g,水500mL,加入1.6%溴甲酚绿(B.C.G)乙醇溶液1mL,80℃灭菌20min。(B)溶液:酵母膏10g,水500mL,琼脂20g, pH6.8, 121℃湿热灭菌20min。以无菌操作趁热将(A)、(B)溶液混合均匀后倒平板。 1000ml烧瓶一个, 无菌培养皿9个, 500ml容量三角瓶2个,25ml无菌移液管1只,20ml无菌试管7只,1ml无菌移液管6只,培养基分装器一个,玻棒2根, 无菌涂布器3只,酒精灯一盏,接种环一个,天平,牛角匙,漏斗,漏斗架,载玻片,盖玻片,pH试纸若干,液体石蜡,棉塞,吸管,牛皮纸,线绳、标签等。 五、实验步骤 1.菌悬液的配制 取1洁净三角瓶,盛以225ml生理盐水;7只洁净试管,各盛9ml的生理盐水;加塞包扎于在103kPa 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得到无菌生理盐水。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第一部分: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一、实验器材: 1.实验药品新鲜乳酸饮料(市售)、脱脂奶粉、蔗糖、1.6%溴甲酚绿乙醇溶液(溴甲酚绿、无水乙醇)、酵母膏、琼脂、革兰氏染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沙黄)、75%乙醇、香柏油、1mol/L NaOH、1mol/L HCl、碳酸钙; 0.4gNaOH固体、4.2ml浓HCL(分析纯) 、20gCaCO3固体、酵母膏20g 、琼脂30g 香柏油、脱脂奶粉100g 、蔗糖10g; 2.仪器与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光学显微镜、培养箱、pH试纸、酸乳瓶、培养皿(φ9或φ12)、试管、300ml三角瓶(带玻珠)、移液管、天平、500ml 锥形瓶、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 二、实验步骤: 1.培养基配制(BCG牛乳培养基): (A)溶液:取脱脂乳粉100g,水500ml,加入1.6%溴甲酚氯乙醇溶液1ml,混合均匀后分装入三角瓶于高压蒸汽灭菌锅80℃灭菌20 min;(1.6%溴甲苯酚绿(BCG)乙醇溶液用1.6g溴甲酚绿加入20ml无水乙醇中,再加水至100ml制成) (B)溶液:酵母膏10g,水500ml,CaCO3 10g,琼脂20g,加热溶解,用精密pH试纸调节pH到6.8,分装入三角瓶后在103kPa 121℃高压蒸汽灭菌 20Min。 以无菌操作趁热将(A)(B)溶液均匀混合。 2.药品配制 2.1 结晶紫:结晶紫乙醇饱和液(结晶紫2g溶于20ml 95%乙醇中)20ml,1%草酸氨水溶液80ml。将两液混匀,放置24小时后过滤即可。 2.2 卢哥氏碘液:碘1g,碘化钾2g,蒸馏水300ml。先将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然后加入碘使之完全溶解,再加入蒸馏水300ml即成。 2.3 蕃红溶液:番红2.5g,95%乙醇100ml,溶解后存于密闭的棕色瓶中。用时取20ml与80ml蒸馏水混匀即可。

双歧杆菌的培养

双歧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双歧杆菌是专性厌氧菌,对氧气非常敏感,因此,双歧杆菌的分离、培养及活菌计数的关键是提供无氧和低氧化还原电势的培养环境。 双歧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37℃~41℃,最低生长温度25℃~28℃,最高43℃~45℃。初始最适pH 6.5~7.0,在pH4.5~5.0或pH 8.0~8.5不生长。其细胞呈现多样形态,有短杆较规则形、纤细杆状具有尖细末端形、球形、长杆弯曲形、分枝或分叉形、棍棒状或匙形。单个或链状、V形、栅栏状排列,或聚集成星状。革兰氏阳性,不抗酸,不形成芽孢,不运动。双歧杆菌的菌落光滑、凸圆、边缘完整、乳脂至白色、闪光并具有柔软的质地。双歧杆菌是人体内的正常生理性细菌,定殖于肠道内,是肠道的优势菌群,占婴儿消化道菌丛的92%。该菌与人体终生相伴,其数量的多少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是目前公认的一类对机体健康有促进作用的代表性有益菌。该菌可以在肠粘膜表面形成一个生理性屏障,从而抵御伤寒沙门氏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痢疾致贺氏菌等病原菌的侵袭,保持机体肠道内正常的微生态平衡;能激活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细胞的免疫力;能合成B族维生素、烟酸和叶酸等多种维生素;能控制内毒素血症和防治便秘,预防贫血和佝偻病;可降低亚硝胺等致癌物前体的形成,有防癌和抗癌作用;能拮抗自由基、羟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具有抗衰老功能。 双歧杆菌的培养方法很多,如厌氧箱法、厌氧袋法、厌氧罐法。本实验介绍的是一种简便的试管培养法——亨盖特厌氧滚管技术该技术的优点是:预还原培养基制好后,可随时取用进行试验;任何时间观察或检查试管内的菌都不会干扰厌氧条件。 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RAPD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双歧杆菌进行基因指纹图谱的构建,分析不同双歧杆菌种间存在的同源性和多态性;RAPD技术也可用于双歧杆菌菌种鉴定及分型。一般来讲,我们都应用适合鉴定所有厌氧菌的方法,主要包括双歧杆菌特定酶的检测、乙酸、乳酸等有机酸的测定、糖发酵试验和其他相关指标等。 一、实验方法 1、铜柱系统除氧 2、预还原培养基及稀释液的制备 制作预还原培养基及稀释液时,先将配置好的培养基和稀释液煮沸驱氧,而后用半定量加样器趁热分装到螺口厌氧试管中,一般琼脂培养基装4.5~5.0mL,稀释液装9mL,并插入通N2气的长针头以排除O2。此时可以清楚的看到培养基内加入的氧化还原指示剂—刃天青由蓝到红最后变成无色,说明试管内已成为无氧状态,然后盖上螺口的丁烯胶塞及螺盖,灭菌备用。 3、分离 (1)编号 取五支无菌水试管,分别用记号笔标明10-1、10-2……10-5。 (2)稀释 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注射器吸取1mL混合均匀的液体样品,加入装有预还原生理盐水的厌氧试管中,用震荡器将其混合均匀,制成10-1稀释液。用无菌注

乳酸菌菌株鉴定

分子生物学实验作业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株 专业:生物化工 姓名:王晓娜 学号:1043111039

鉴定一株乳酸菌菌株 一、实验目的和方法 采用RAPD指纹图谱方法鉴定一株乳酸菌菌株 二、实验材料 2.1 菌株 实验给定的菌株 2.2 试剂 Taq DNA聚合酶、DNA电泳buffer、引物、dNTP、模板DNA

2.3 仪器 台式离心机,PCR仪,稳压稳流电泳仪,紫外检测仪,凝胶成像系统 三、实验步骤 3.1 制备细菌DNA样品 收集菌悬液于1.5mlepp管中,5 000r/min离心5min。去上清,在沉淀中加入567微升 TE缓冲液、30微升10%的SDS、5微升10mg/ml 的溶菌酶后,37℃水浴3h。再加入3微升20mg/ml的蛋白酶K,37℃水浴lh。加入100微升5mol/l NaCl,80微升CTAB/NaCl溶液,65℃水浴10min。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12 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加入等体积酚/氯仿/异戊醇,12 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加入2倍体积的冰乙醇,12 000r/min离心10rnin,沉降DNA。去上清,将沉淀吹干,用100微升TE缓冲液(pH8.0)溶解。取l微升 DNA样品,稀释200倍后,紫外测定0D260和0D280。选取浓度1.8≤0D26l/0D280≤2.0的样品。然后,将DNA浓度稀释至48ng/μl作为模板备用。 3.2 PCR反应 扩增体积为25μl (含TapDNA聚合酶2u,10×PCR reaction buffer 2μl,dNTP 2μl,引物lμl,模板DNA 1μl)。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38℃复性lmin,72℃延伸2min,进行40个循环后72℃延伸10min。取12μl扩增产物进行电泳,电压为100V,琼脂糖凝胶为l%(0.5×TBE)电泳30—40min,用凝胶成像系统观察

实验方案-益生菌生产中益生菌培养工艺的优化

工业生产中益生菌培养工艺的优化 一、实验目的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益生菌的培养及胶囊的制备进行模拟和优化,以达到改 善益生菌的生产条件,降低工业生产成本,提高益生菌在胶囊中的活度,提高益 生菌胶囊品质的目的。 二、实验材料 1.菌种:YO-MIX 300 LYO 250 DCU(维维),含有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双歧杆菌。 2.培养基成分 2.1 TPY培养基:大豆蛋白胨1.67%, 酪蛋白胨(酪蛋白?)0.83%,乳糖0.5%, 酵母浸出粉O.5%,低聚糖(菊粉)0.7%,胡萝卜汁15%琼脂粉2%~1.5% 水. 115°C高压蒸汽灭菌15-20min.该培养基尽量配的比较透明。 2.2脱脂乳培养基:脱脂奶粉10% 菊粉4% 水。115°C高压蒸汽灭菌15-20min. 3.主要仪器: 无菌操作台三角瓶培养箱真空冷冻干燥机离心机高压蒸汽灭菌锅 超净工作台恒温箱PH计 三、实验过程: 1、益生菌混合菌株的形态学研究 1.1菌种的分离 1.2菌种的性质实验 2、益生菌生长特性以及相互影响(查文献得到) 2.1单一菌种发酵实验 2.2混合菌种发酵实验 2.3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益生因子) 3、对离心上清液的成分及性质探究 3.1抑菌性质实验 3.2促益生菌生长性质实验 3.3成分测定实验?怎么测? 3.4环境因素对其性质影响实验 4、对冻干粉存储条件的探究及优化 4.1存储温度对冻干粉活度影响实验 4.2存储时间对冻干粉活度影响实验 4.3冻干粉耐氧实验 四、实验方法 1.菌种的活化 将菌种接种在装有TPY(或脱脂乳)培养基的试管中,将试管用塞子塞好,在厌 氧操作台中厌氧培养48小时,37℃。 2.扩大培养 2.1将菌种5%接种于脱脂乳液体培养基,于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48h。每4 小时测一次菌液pH值和滴定酸度和活菌数。测活菌数采用10倍稀释后平板计数法。 2.2将菌种5%接种于TPY培养基,37℃恒温培养,在0~48h内每间隔4h测定 600nm下菌液的吸光值和pH值和滴定酸度,并相应测定菌种的活菌数,绘制生 长曲线(首先,菌悬看成是溶液,其中的菌体理想化成球状,而且是均一的。这

培养基优化方法

方法一: LB培养基、平板保存的工程菌HB101/pJJ-rhIFNα2B、Amp、酵母提取物、蛋白胨、 10×SAE、100×MgCl2、100×TES、Tris、HCl 10×SAE配方(1L): KH2PO410g、K2HPO4·3H2O52.4g、NH4Cl10g、K2SO426g 100L 【步骤】 种子制备: 1、取100mLLB培养基加入到一无菌的500ml三角形中,同时加入100μl100mg/ml的Amp。 2、接种甘油管保存的工程菌HB101/pJJ/rhIFNα-2b100μl,使工程菌分散于培养液中。 3、盖好试管,在摇床上以220rpm的速度,于37℃培养至对数中期(约5小时) 上罐准备: 1、配置500ml10×SAE 2、配置发酵培养基(3L)

称取胰蛋白胨30g,酵母提取物90g,加入2.64L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后加入300ml 10×SAE、30ml100×MgCl2、30ml100×TES。 3、将培养基加入到5L发酵罐,插入pH、溶氧电极和温度探头,装上空气过滤膜,包扎好后放入灭菌锅中,同时放入一瓶250ml30%磷酸(调pH用),于1.05kg/cm2高压下蒸汽灭菌30min。 4、待灭菌结束后,将发酵罐放在冷却底座上,开启发酵罐控制系统,联接好冷凝水、空气线路。 5、控制pH=7.4,在转速650r/m、通气量3L/min 定D.O.为100%于自动控制发酵罐上37℃发酵22小时。 6、当培养基温度冷却到37℃后,接入制备好的种子 7、从接种完时刻起,每两小时取适当量样品,其中取1ml用于测菌体浓度(A600nm);另取1ml加入到一称过重ep管中,12000rpm离心,小心取出900μl上清用作测菌体浓度的空白,甩干后再次称重,计算菌体湿重,按每8.3mg菌体湿重加入300μL水重悬菌体,冻于-20℃备用。并记录发酵罐上溶氧、pH、温度等参数以了解工程菌的生长状态。 8、SDS-PAGE检测不同时间rhIFNα2B的表达情况。 9、发酵终了,收集发酵液,8000rpm离心10min,回收菌体。 10、用1.2L去离子水重悬菌体,8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 11、再用600mlTE重悬菌体,8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得到菌体-20℃保存 方法二: 2.1种子培养基的配制 LBA:(Tryptone蛋白胨10g +Yeast Extr+acts酵母粉5g +NaCl 5g +双蒸水1L)∕L (NaOH调节PH至7.0)高压蒸气灭菌,压力:0.14Mpa 温度121℃时间:20min,用前加卡那霉素至50μg/ml。 LBA平板:加入2%琼脂粉,其余同上。 2.2生产菌种的制备 2.2.1琼脂培养基菌种的制备 从-80℃的冰箱中取出甘油种子管,在超净工作台中划LBA平板,37℃培养箱中培养过夜。2.2.2一级种子液制备 从LBA平板中挑取单菌落,在超净工作台上接种于约60ml LBA培养液中,与摇床上37℃,180rpm,生长16h,OD600值约为3.0。 2.2.3二级种子液制备 将60ml一级种子液接种于3L LBA 培养液中,于摇床上37℃,180rpm,生长12h,OD600值约为3.0。 3.发酵

乳酸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乳酸菌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刘海音张超 (长春师范学院生物系,长春,130032) 摘要:本文采用BCG牛乳培养基琼脂平板筛选乳酸菌,经过连续6次以上的传代,以达到分离提纯,镜检时观察到链球状和杆状两种形状。为了鉴定分离出的菌种,做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实验,如吲哚试验的反应结果为阴性,糖发酵试验的反应结果为阳性。此外还进一步做了小型发酵实验,检测出了乳酸的存在⑴。以上实验结果符合乳酸菌的特征,从而证实该分离出的菌种为乳酸菌,杆状的叫做短乳杆菌,链球状的叫做乳链球菌。 关键词:乳酸菌分离鉴定 乳酸菌为一群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以获取能量,并生成大量乳酸的一类细菌的总称。利用发酵技术保藏食品,最典型的是通过乳酸菌的发酵。这在发酵乳工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利用天然的或经筛选的乳酸菌发酵,已经生产出多种不同类型的发酵乳。因而分离和鉴定乳酸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报告采用BCG牛乳培养基琼脂平板筛选和分离乳酸菌,利用镜检观察到了链球状和杆状两种形状。通过吲哚试验和糖发酵试验以及小型发酵实验证明该菌种为乳酸菌,杆状的叫做短乳杆菌,链球状的叫做乳链球菌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选用沈阳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乳品一厂生产的辉山纯酸奶 1.1.2 培养基 BCG牛乳培养基 A(溶液):脱脂奶粉100g, 水500 ml, 加入1.6%溴甲酚绿(B.C.G)乙醇溶液1 ml, 80 摄氏度灭菌20 min. B(溶液):酵母膏10 g, 水500 ml, 琼脂20 g, PH : 6.8 121摄氏度灭菌20 min 以无菌操作趁热将A ,B 溶液混合均匀后倒平板。 乳酸菌培养基 牛肉膏5 g , 酵母膏5 g , 蛋白胨10 g ,葡萄糖10 g , 乳糖5 g , 氯化钠5 g , 水1000 ml , PH : 6.8 121摄氏度湿热灭菌20 min 蛋白胨水培养基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第一部分: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一、实验器材: 1、实验药品新鲜乳酸饮料(市售)、脱脂奶粉、蔗糖、1、6%溴甲酚绿乙醇溶液(溴甲酚绿、无水乙醇)、酵母膏、琼脂、革兰氏染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沙黄)、75%乙醇、香柏油、1mol/L NaOH、1mol/L HCl、碳酸钙; 0、4gNaOH固体、4、2ml浓HCL(分析纯) 、20gCaCO3固体、酵母膏20g 、琼脂30g 香柏油、脱脂奶粉100g 、蔗糖10g; 2、仪器与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光学显微镜、培养箱、pH试纸、酸乳瓶、培养皿(φ9或φ12)、试管、300ml三角瓶(带玻珠)、移液管、天平、500ml锥形瓶、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 二、实验步骤: 1、培养基配制(BCG牛乳培养基): (A)溶液:取脱脂乳粉100g,水500ml,加入1、6%溴甲酚氯乙醇溶液1ml,混合均匀后分装入三角瓶于高压蒸汽灭菌锅80℃灭菌20 min;(1、6%溴甲苯酚绿(BCG)乙醇溶液用1、6g溴甲酚绿加入20ml无水乙醇中,再加水至100ml制成) (B)溶液:酵母膏10g,水500ml,CaCO3 10g,琼脂20g,加热溶解,用精密pH试纸调节pH到6、8,分装入三角瓶后在103kPa 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 以无菌操作趁热将(A)(B)溶液均匀混合。 2、药品配制 2、1 结晶紫:结晶紫乙醇饱与液(结晶紫2g溶于20ml 95%乙醇中)20ml,1%草酸氨水溶液80ml。将两液混匀,放置24小时后过滤即可。 2、2 卢哥氏碘液:碘1g,碘化钾2g,蒸馏水300ml。先将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然后加入碘使之完全溶解,再加入蒸馏水300ml即成。 2、3 蕃红溶液:番红2、5g,95%乙醇100ml,溶解后存于密闭的棕色瓶中。用时取20ml与80ml蒸馏水混匀即可。 2、4 0、1%的吕氏美蓝染液:A液:美蓝0、3g,95%乙醇300ml;B液:0、01% KOH 100ml。混合A与B液即成,按1:100稀释即可。

乳酸菌的鉴定

乳酸菌的鉴定 吲哚试验 1).试管标记:取装有蛋白胨水培养基的试管2支,分别标记乳酸菌和空白对照。 2).接种培养: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少量菌苔到标记乳酸菌的试管中,标记有空白对照的不接种,置37摄氏度恒温箱中培养24~48小时。 3).观察记录:在培养基中加入乙醚1~2 ml ,经充分振荡,使吲哚萃取至乙醚中,静置片刻后乙醚层浮于培养液的上面,此时沿管壁缓慢加入5~10滴吲哚试剂,如有吲哚存在,乙醚层呈玫瑰色,此为吲哚试验阳性反应,否则为阴性反应。 糖发酵试验 1).试管标记:取分别装有葡萄糖,蔗糖发酵培养液试管各2支,每种糖发酵试管中分别标记乳酸菌和空白对照。 2).接种培养:以无菌操作分别接种少量菌苔至以上各相应试管中,每种糖发酵培养液的空白对照均不接菌。将装有培养液的杜氏小管倒置试管中,置37摄氏度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3).观察记录:与对照管比较,若接种培养液保持原由颜色,其反映结果为阴性;如果培养液呈黄色,反映结果为阳性。培养液中的杜氏小管内有气泡为阳性反应,杜氏小管内没有气泡为阴性反应。 1.2.3 乳酸的检测 选用已经分离的菌种做小型发酵实验,取发酵液的上清液约10 ml于试管中,加入10%硫酸1 ml ,再加2%高锰酸钾 1 ml ,此时乳酸转化为乙醛,把事先在含氨的硝酸银溶液中侵泡的滤纸条搭在试管口中,微火加热试管至沸,观察滤纸变化。 1.结果和分析 2.1 乳酸菌的分离提纯 在平板上出现了圆形稍扁平的黄色菌落,周围培养基变为黄色,初步定为乳酸菌⑴,取出少量在显微镜下 观察到了链球状和杆状两种形状(如图一 2.2乳酸菌的鉴定 该菌种的菌落为圆形稍扁平的黄色菌落,有杆状和链球状两种形状。在吲哚试验中,加入菌种的试管无任何变化,证明为阴性反应(如图二)。 说明该菌不具有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的能力。也说明此菌种不是大肠杆菌,因为大肠杆菌的吲哚试验证

分子技术在食品乳酸菌分类和鉴定中的应用

分子技术在食品乳酸菌分类和鉴定中的应用 近年来,乳酸菌的各种菌株用于多种食品和益生产品。由于乳酸菌的益生功效为菌株依赖性,而单纯采用表型鉴定方法都无法准确鉴别到种属水平。而基于DNA的基因型鉴定技术,因其检测的准确、稳定和灵敏可以实现乳酸菌种属甚至菌株水平的分类和鉴别。本文对目前的主要分子技术在乳酸菌菌株分类和鉴定中 的应用做一综述。 标签: 乳酸菌;益生菌;鉴定;食品;分子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广泛关注益生菌食品。益生菌是指一类活的,摄入足够量就可以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而促进人体健康的微生物。目前益生菌中应用较多的是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益生菌功效主要集中在维持和调节机体的正常肠道菌群上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益生作用,但其益生功效为菌株依赖性。由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牵头的研究结果证实,含有B益畅菌(即双歧杆菌DN173010)的酸奶能缩短肠道传输时间,对肠易激综合征人群、便秘人群的胃肠道有明显的改善效果。由于不同菌株改善肠道的机制不同,所以对乳酸菌在菌株水平的鉴定就至关重要。传统的表型法鉴定主要建立在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征基础上,但因其种间生化性状相似,单纯使用该法往往无法准确区分各个种。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基因型鉴定法以核酸为检测对象,因其更加灵敏和准确而被国内 外学者用于乳酸菌的鉴定。 1 乳酸菌 乳酸菌是存在于人体内的益身菌。按照生化分类法,用于食品中乳酸菌分为5个属:乳秆菌属、双歧杆菌属、链球菌属、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和汁球菌属,每个属包括多种菌种,某些菌种还包括数个亚种。目前益生菌产品中应用较多的是乳杆菌属(Lactobacillaceae L)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a B)。乳杆菌属中同型发酵乳秆菌包括:德氏乳杆菌(L.delbrueckii)、保加利亚乳杆菌(L.bulgaricus)、瑞士乳秆菌(L.helveticus)、嗜酸乳秆菌(L.acidophilus)和干酪乳杆菌(L.casei);异型发酵乳杆菌包括:短乳秆菌(L.brevis)和发酵乳杆菌(L.fermentum),主要用于发酵工业。双歧杆菌属目前已知的双歧秆菌有24种,而应用于发酵乳制品生产的仅有5种包括:两歧双歧秆菌(B.bifidum)、长双歧杆菌(B.longum)、短双歧秆菌(B.breve)、婴儿双歧秆菌(B.infantis)和青春双歧杆菌(B.adolescentis),它们都存在于人的肠道内。2001年我国卫生部公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包括:B.bifidum、B.infantis、B.longum、B.breve、B.adolescentis、L.bulgaricus、L.acidophilus、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Casei subsp.casei)、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双歧杆菌的培养方法

双歧杆菌的培养方法 一、厌氧菌的分离和培养 目前培养厌氧微生物的简便而又有效的技术包括有:厌氧箱培养技术;厌氧罐培养技术;厌氧袋培养技术;亨盖特厌氧滚管技术。这里介绍的是亨盖特厌氧滚管技术。 亨盖特厌氧滚管技术是美国微生物学家亨盖特(Hungate)于1950年首次提出并应用于瘤胃厌氧微生物研究的一种厌氧培养技术。以后这项技术又经历了几十年的不断改进,从而使亨盖特厌氧技术日趣完善,并逐渐发展成为研究厌氧微生物的一整套完整技术。而且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研究严格、专性厌氧菌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技术。亨盖特厌样滚管培养技术不仅可用于有益厌氧菌如双歧杆菌等的分离、与活菌培养计数,还可以用于有害***菌(如酪酸菌)或病原菌(如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1材料 1.1 样品 双歧酸奶(液体)、双歧杆菌制剂(固体)。 1.2 培养基 改良MRS培养基,PTYG培养基。 1.3 仪器和器具 亨盖特厌氧滚管装置一套,厌氧管,厌氧瓶,滚管机,定量加样器。 2 流程

铜柱除氧→预还原培养基→稀释用液制备→稀释样品→滚管→培养→计数 3方法 3.1铜柱系统除氧 铜柱是一个内部装有铜丝或铜屑的硬质玻璃管。此管的大小为40—400mm,两段被加工成漏斗装,外壁绕有加热带,并与变压器相连来控制电压和稳定铜柱的温度。铜柱两端连接胶管,一端连接气钢瓶,一端连接出气管口。由于从气钢瓶出来的气体如N2、CO2和H2等通常都含有O2,故当这些气体通过温度约360℃的铜柱时,铜和气体中的微量O2化合生成CuO,铜柱则由明亮的黄色变为黑色。当向氧化状的铜柱通入H2时,H2与CuO中的氧就结合形成H2O,而CuO又被还原成了铜,铜柱则又呈现明亮的黄色。此铜柱可以反复使用,并不断起到除氧的目的。当然H2源也可以由氢气发生器产生。 3.2 预还原培养基及稀释液的制备 制作预还原培养基及稀释液时,先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和稀释液煮沸驱氧,而后用半定量加样器趁热分装到螺口厌氧试管中,一般琼脂培养基装4.5-5ml,稀释液装9ml,并插入通N2气的长针头以排除O2。此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培养基内加入的氧化还原指示剂—刃天青由蓝到红最后变成无色,说明试管内已成为无氧状态,然后盖上螺口的丁烯胶塞及螺盖,灭菌备用。 3.3 双歧杆菌样品不同稀释度的制备 在无菌条件下准确称取1g固体或用无菌注射器吸取1ml混合均匀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