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救治及护理体会

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救治及护理体会

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救治及护理体会

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救治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1-12-16T14:17:47.9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3期供稿作者:张虹[导读] 手足口病(H F M D)是常见的小儿传染性疾病之一,尤以2~4岁幼儿居多。

张虹(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 4303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3-0221-02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H F M D)合并病毒性脑炎的救治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12月收治的小儿H F M D合并病毒性脑炎23例进行隔离护理,心理护理,发热护理,饮食、口腔与皮肤护理,脑炎护理。结果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无1例死亡,平均住院时间12天,随访无任何后遗症。结论早发现、早干预以及针对性的综合性护理可减少HFMD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病毒性脑炎护理

手足口病(H F M D)是常见的小儿传染性疾病之一,尤以2~4岁幼儿居多。其主要由柯萨奇A16和E V71两种病毒感染所致,以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和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为主要特征,部分患儿可并发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病死率高[1]。我科在20010年6月~12月共收治

H F M D患儿124例,其中23例并发病毒性脑炎。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患儿全部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5例,女8例,年龄0.5-6岁,平均(2.8±0.6)岁,病程3~7d,临床表现为发热23例,头痛7例,呕吐11例,手足疱疹22例,伴四肢疱疹15例,精神萎靡19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6例。

2 治疗

所有患儿严格消毒隔离,在抗病毒抗感染的基础上,甘露醇0.5mL/(kg?次)静脉注射,每4h1次,连用3d,之后逐渐减量,疗程1周;丙种球蛋白1g/(k g·d) 静滴,连用2d;甲基强的松龙短期大剂量冲击治疗,以10-20 m g/(k g·d)冲击治疗,2~3d后逐渐减量;同时给予护胃、营养支持、降温、止惊、镇静、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

3 结果

经抗病毒与对症治疗,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无1例死亡,平均住院时间12天,随访无任何后遗症。

4 护理

4.1隔离护理将患儿置于在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的清洁病房内,限制患儿与家人出入并拒绝探视。病房应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早晚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次30m i n。室内用具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患儿的衣物需经高温消毒后再使用。患儿呕吐物、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半小时后倾倒。皮疹基本消退与水疱结痂脱落作为解除隔离的两个标准[2]。

4.2心理护理疾病易使患儿出现烦躁不安,情绪不稳,同时陌生隔离环境会使患儿产生紧张恐惧心理,以至于难以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亲近,耐心疏导与安抚,用和蔼、温暖的语言鼓励患儿,消除恐惧心理,必要时可酌情使用镇静剂。同时还应与家长进行细致的沟通与交流,介绍疾病的知识、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4.3发热护理密切监测体温,每2h测一次体温,防止因高热加重脑缺氧[3]。对体温超过38℃的患儿,遵医嘱给予小儿口服或注射退热药,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床单及内衣,保持患儿清洁、干燥。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出汗等情况,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嘱患儿多卧床休息、多饮水,同时给予温水擦浴、头部冷敷、减少衣物等进行物理降温。

4.4饮食、口腔及皮肤护理患儿因口腔溃疡、疼痛不适易出现拒食,护理人员应向家长及患儿说明进食的重要性,选择富含营养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粗硬或刺激性食物,并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采用蘸有3%碳酸氢钠的棉棒轻擦洗口腔,并用锡类散敷于患处,以减少疼痛促进愈合[4]。患儿衣着要勤换洗,剪短指甲,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可用阿昔洛韦软膏涂擦患处防止感染。

4.5脑炎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生命体征和颅内压等神经系统症状,记录其肢体抽搐、惊厥的次数及持续时间,加强防护防止受伤。抬高患儿头肩部15°~30°,保持中立位,对出现呕吐的患儿嘱其侧卧,并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同时控制输液速度,注意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疼痛,严防因甘露醇外渗而引起皮下组织坏死。

5 体会

小儿H F M D合并病毒性脑炎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且目前临床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故对于该病应强调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做好消毒隔离、症状性护理及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促进患儿康复。参考文献

[1] 潘家华.实用小儿手足口病防治指南[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7.

[2] 李伟,贾延敏.小儿手足口病58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5):41.

[3] 楼晓芳,蒋敏,马美芳,等.3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44-246.

[4] 李琳琴,10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杂志,2008,5(9):135.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手足口病怎样传播 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

左右,并出现丘疹或疱疹,好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有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的“四不像”特征,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丘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 手足口病的危害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在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怎样护理手足口病患儿 对手足口病患儿要加强护理,注意加强营养、休息,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避免日光曝晒时间过长,防止过度疲劳引发机体

抵抗力降低,出现心肌炎、脑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手足口病的预防 1、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儿童护理病历范文儿科大病历范文

儿童护理病历范文儿科大病历范文入院病历 姓名李俊 性别男 年龄9月 籍贯上海市 民族汉 亲属姓名儿母吕一敏 住址上海哈密路1220号 入院日期 1991—12—6 9:00 病史记录日期 1991—12—6 9:40 病史陈述者儿母

主诉 咳嗽3天,加重伴发热、气急3天。 现病史 患儿于12月1日起,在着凉后流清涕,鼻阻,继而咳嗽,为阵发性干咳,无痰。2天后咳嗽加重,有疾,不易咯出。12月4日起发热,38.5~39.5℃(肛温),同时伴轻度气促,哭闹时口周发绀。病初自服小儿止咳糖浆12月3日因症状加重到地段医院就诊,口服红霉素2天,但咳嗽仍未减轻。12月5日来院门诊,予青霉素肌注治疗。今晨因高热39.8℃,咳嗽气急加重急诊入院。病后精神食欲渐差,发热后尿黄量少,大便每天1次,干。无气喘声嘶、也无盗江咯血、尿频、双耳溢脓等症状。无呕吐,腹泻和抽搐。 个人史 胎儿及围产期情况

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于1991年3月3日生于上海市金星妇幼保健院,娩出时体重 3.1kg,apgdr评分 10分,无畸形及出血。母妊娠期体健,无感染发热史,无药物过敏及外伤等病史。 喂养史 母乳少,以牛乳、奶粉为主。偶有溢奶、无呕吐,2个月后加米汤,5个月后加蒸蛋,6个月时加喂菜粥及饼干、苹果泥。间断服过钙粉,未加服鱼肝油。 发育史 3个月会抬头,4个月会笑认妈,7个月能扶坐、出牙,现能叫爸爸妈妈,能扶站,尚不能迈步。 生活习惯 每晚睡眠10~12小时,白天睡2~3小时,易惊醒,大便每天1次,成形,色黄。 过去史

一般健康状况平时易出汗,6个月后患感冒、支气管炎各1次,无气喘病史。传染病史无麻诊、水痘等传染病史。 过敏史无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 外伤手术史无外伤手术史。 预防接种史生后1周接种卡介苗,6个月时服小儿麻痹糖丸,7个月注射百自破三次联疫苗。 家族史 父母年龄及健康状况父29岁,母28岁,均为工人,非近亲结婚,身体健康。 家庭成员情况祖母60岁患冠心病,家庭成员中无支气管气喘、结核患者,无遗传病史。 家庭环境经济情况和住房条件一般,患儿由祖母照管。 体格检查

中国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中国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08-201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以柯萨奇病毒A16 型(CV-A16)和肠道病毒71 型(EV71)感染最为多见。 其多发生于5 岁以下儿童,典型临床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及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1 周左右自愈,而少数重症病例可快速进展为神经系统疾病等致命性全身并发症,尤以与患儿感染EV71有关。 196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首次发现EV71,之后15年内该病毒在整个亚太地区迅速播散,按发病顺序依次为马来西亚、中国台湾、日本、新加坡、越南、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柬埔寨。 检索1995 年1 月1 日-2013 年6 月30 日期间PebMed 上手足口病相关信息,发现所有相关文献仅为描述性报道,很少有报道考虑发病地域因素、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或分析发病季节。 中国2007 和2008 年年初分别爆发了几起手足口病疫情,随即启动紧急应对策略,于2008 年5 月建立国家手足口病强化监察体系。为了解国内手足口病流行病学情况,中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传染病监测预警重点实验室余宏杰博士等开展相关研究。 该研究重点对2008-2012 年国内手足口病发病年龄、季节、地域等特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该传染病的疫苗接种等干预措施积累参考数据。该报告发表在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杂志上。现将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2008 年1 月1 日-5 月1 日,国内所有手足口病确诊及疑似病例以自愿原则上报给位于北京的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但是,自2008 年5 月2 日开始,国家法定上报手足口病病例,于是中国手足口病强化监察体系应运而生。 监察体系中对病例进行分类、分型管理:手、足、口腔或臀部等部位出现小疱疹,合并或不合并发热症状的患儿,定义为手足口病疑似病例。 通过RT-PCR 或病毒分离方法对疑似病例获取肠道病毒感染的实 验室证据(包括EV71、CV-A16 和其他肠道病毒类型),定义为手足口病确诊病例。 若患儿出现任何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急性弛缓性麻痹或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或心肺并发症(如肺水肿、肺出血或心肺功能衰竭),归类为手足口病重症患者,其余则为轻症病例。 研究人员针对2008 年1 月1 日-2012 年12 月31 日期间,上报给国家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手足口病病例中,调取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数据,按照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实验室证据情况以及感染肠道病毒类型进行分层,分析所纳入病例资料的气候、地域和人口基本资料统计信息。 研究共纳入7200092 例手足口病登记信息,2010-2012 年期间该病年发病率为1.2 例/1000 人- 年;其中,267942 例(3.7%)为经实验室证据确诊病例,2457 例(0.03%)死亡。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手足口病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护理措施】 1、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营养 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 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

病毒性脑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脑炎护理常规 病毒性脑炎 【护理评估】 1.评估有无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史。 2.注意观察精神状态、患儿有无头痛、呕吐、惊厥、脑膜刺激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常规、脑脊液检查等。 4.评估家长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评估家长心 理状况及患儿有无焦虑或恐惧。 [护理问题] 1.体温高与体温调节中枢不健全有关. 2.头痛呕吐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3.焦虑与预后有关 【护理措施】 1.监测体温及时给予降温处理、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定时通风。如体温在38摄氏度以上可应用物理降温方法或药物降温方法,降低大脑耗氧量。 2.饮食护理保证热量供给,对昏迷或吞咽困难的患儿尽早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维持电解质和营养需要。 3. 卧床期间协助患儿洗漱、进食、排尿、排便及做好个人卫生,保持瘫痪肢体位于功能位置,病情稳定后,及早进行肢体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

4.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要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压疮。同时应加强患儿的安全管理。 5.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瞳孔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健康指导】 1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1-2次,每次30分钟,避免直吹和对流风。 2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染。 3 、保证休息和睡眠,少看电视少看书,注意劳逸结合。 4 、高热时及时物理降温(温水摖浴)或物理降温,保持皮肤,衣服、床褥清洁干燥。 5 、给予高热量、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注意饮食调配,增进食欲,保证营要摄入,呕吐轻者应少量多餐,呕吐严重者暂禁食。 6 、躁动患儿需加强防护,家属24小时留陪。 7 、昏迷者应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预防褥疮发生。 8 、有后遗症者,早期给予相应的功能训练和康复指导,注意保持肢体的功能位。

手足口病护理查房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病因 有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1.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2)呼吸系统表现并发肺水肿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并发心肌炎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专家共识

论文精选 2011年版手足口病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 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 1)感染引起,病情凶险,病死率高。2010年4月,卫生部印发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指导医疗机构开展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现卫生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制定了《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作为《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的补充,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考使用。 一、临床分期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EV71感染分为5期。 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少数EV71感染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 RI检查可见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目前认为可能与脑干炎症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或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有关,亦有认为EV71感染后免疫性损伤是发病机制之一。本期病例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病情继续发展,会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可能与脑干脑炎所致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功能衰竭有关。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年龄以0 -3岁为主。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

重症手足口病--完整版

手足口病讲义——含重症(完整版) 病例1:患儿徐俊哲,男,2岁8月个月。于2010年5月以发热二天、手、足、口腔疱疹入院,入院T:38.8度,神清,精神尚可,心肺末闻及异常,入院后给予退热、抗炎抗病毒治疗。入院第二天上午8时查房时见患儿精神萎靡,肢冷汗出,肢体抖动,皮肤花纹,脑膜刺激征(+),立即查ECG 提示HR147次/分,WBC13.4*109/L,GLU6.65mmol/L,心肌酶谱增高,考虑手足口病重症,经市专家会诊后专人专车送入随州中心医院,于第二天凌晨死亡。 问:从这个病例中你对手足口病有些什么直观了解?能获得什么经验教训?重症手足口的早期诊断指证是什么?重症手足口病如何转诊? 病例二:患儿,男,1岁9个月,以“发热皮疹2天,伴呼吸困难1小时”为主诉由乡卫生院转入省手足口病重症定点医院。入院查体:T 38℃,HR 216/min,R 44次/min,BP 158/104mmHg。神志清,烦躁不安,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迟钝。可见呼吸三凹症,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心音低钝,四肢末梢发凉,双掌心及臀部可见数个疱疹。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21.7x109,N 76.3,L 17.5,M 6.2 血糖:18.6mmol/L,胸部X线:肺水肿,血气:PH 7.25,PaO265mmHg,PaCO2 55mmHg,SaO292%,BE -7mmol/L 入院诊断:手足口病重症并肺水肿

问:重症手足口的诊断、分期及治疗? 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重症和死亡病例的报道也越来越多,这都引起了广大家长及医务工作者对于手足口病的关注,这里我就手足口病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一:疾病概述 (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丙类急性传染病。以口腔溃疡性损伤和皮肤斑丘疹为特征性病变。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干脑炎、闹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重症病例大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2)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患者和隐形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通常感染一周后传染性最强。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形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病毒各型间无交叉免疫。 (3)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 A组16、4、5、7、9、10 型, B组2、5型;埃可病毒(ECHO viruses)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其中以EV 71及Cox Al6型最为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考试试卷(答案)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考试试卷 科(所)姓名 一、选择题(30分) 1、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手足口病在须申报疾病(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率中居第位()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8年5月2日起,将手足口病列为类传染病管理。() A. 甲 B. 乙 C. 丙 D. 特级 3、目前引起国内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是:()A.EV72和Cox A16 B.EV 71和Cox A16 C.埃可病毒D.Cox A4 4、柯萨奇病毒A 组16型(COXA16)属于:() A呼吸道病毒B逆转录病毒C虫媒病毒D肠道病毒 5、肠道病毒71型的核酸为下列哪种类型:() A 单股负链RNA B单股正链RNA C双链RNA D单链DNA 6、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出现的肺水肿属于() A. 心源性肺水肿 B. 肾源性肺水肿 C. 神经源性肺水肿 D. 高原性肺水肿 7、重症EV71感染者,病变主要累犯的人体系统为() A. 呼吸系统 B. 消化系统 C. 神经系统 D. 循环系统 8、关于手足口病的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常伴口痛 B.可伴发热 C.皮疹表现斑丘疹或疱疹 D.皮疹呈向心性分布 9、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加上以下并发症一项以上者可诊断重症手足口病,除了:() A. 脑炎; B.心肌炎; C.肾炎; D.肺水肿 10、手足口病病人应用“米力农”以下哪项描写正确() A.该药物具有正性肌力及血管扩张作用

B.能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但可增加心率及心肌氧耗量 C.米力农主要对慢性心衰有较好效果 D.小儿用量静脉首次剂量 2.5-5.0µg/kg,10min后以0.25~ 0.5µg/kg.min静脉维持 11、下列哪个消毒方法对肠道病毒无效:() A.含氯和含碘消毒液 B.煮沸消毒 C.阳光下曝晒 D.5%来苏儿消毒液 12、手足口病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我们保持室内空气卫生的首选方法应该是: () A.开窗通风换气 B.紫外线照射 C.过氧乙酸喷雾 D.臭氧消毒 13、Chong等分析新加坡暴发流行手足口病病例时发现以下哪个因素不是死亡病例预测因素?() A心动过速B、高血压C、神经系统异常D、口腔溃疡 14、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重要危险因素不包括()A高血糖B、高血压C、白细胞升高D、急性弛缓性瘫痪 15、EV71感染最严重的呼吸系统并发症是:()A肺炎B胸腔积液C神经源性肺水肿D心源性肺水肿。 二、填空题(30分) 1、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引起的传染病,以引起者最为严重。 2、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主要通过传播。 3、手足口病属于中医的范畴。 4、典型手足口病主要表现是、、、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 5、用于手足口病病毒分离的标本包括。 6、手足口病严重者白细胞总数,其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比,与预后密切相关。 7、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四不特征,是指、、、。

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发表时间:2016-05-31T16:35:10.91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3月第3期作者:李梦黎 [导读]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 U 河南商丘 476100)病毒性脑炎主要是因为病毒引发的弥漫性炎症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剧烈头痛、呕吐、发热以及精神萎靡等[1]。 李梦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 U 河南商丘 476100)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应用于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 年1 月至2016 年1 月本院收治的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6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FMA 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FMA 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观察组心理、生理、社会关系和环境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结论:康复护理应用于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可明显提高患儿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康复护理;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032-02The applica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children with severe viral encephalitisPICCULi Mengli children's intensive care unit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henan shangqiu 476100).[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pplication without severe viral encephalitis. Methods:between January 2014 and January 2014 in our hospital treated children with severe viral encephalitis with 60 cases, randomly dividedinto two groups, 30 cases each.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habilitation care, compared two groups beforeand after nursing FMA movement function score, quality of life score.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nursing FMA movementfunction sco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Group psychological, physiological, social relations and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life sco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rehabilitationnursing application without severe viral encephalitis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motor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care, to improve thequality of life.[key word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hildren; Severe viral encephalitis 病毒性脑炎主要是因为病毒引发的弥漫性炎症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剧烈头痛、呕吐、发热以及精神萎靡等[1]。而重症病毒性脑炎会出现狂躁、情绪失控等情况,并且出现运动功能、生活能力障碍[2],因此需要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在本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给予康复护理,对比常规护理效果。现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 年1 月至2016 年1 月本院收治的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6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5 例,女15 例;年龄为7 个月-6 岁,平均年龄为(4.36±1.22)岁。观察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为6 个月-8 岁,平均年龄为(4.65±1.34)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 > 0.05)。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康复护理:①针对性护理。因为患儿家属对于病毒性脑炎的相关知识认知度较低,因此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有效健康知识教育,消除患儿及家属的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从而增加治疗的信心。医护人员还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儿及其家属治疗的方法、过程以及预计效果。 ②音乐疗法。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儿沟通,掌握患儿最爱好及习惯,播放相应类型的音乐让患儿聆听,30min/ 次,1-2 次/d。并且同时需要根据患儿相应病情恢复情况以及生命体征情况调整。③肢体康复锻炼。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儿做肢体和关节的功能锻炼,运动的部位主要有四肢、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2 次/d,锻炼量和锻炼幅度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在平卧时可在头两侧放置两个米袋以固定头部;侧卧位时需置于抗痉挛体位,矫正肢体变形。④语言训练。医护人员可以采用做游戏的方式改善患儿语言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并且尽可能恢复患儿正常语言功能。 1.3 观察指标(1)采用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对患儿护理前后运动能力进行评价,分数越高则运动功能越好;(2)采用SF-36 简化生活表对患儿心理、生理、社会关系和环境等生活质量进行评价[3]。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t 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FMA 运动功能评分观察组护理后FMA 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FMA 运动功能评分对比(X±S,分) 3 讨论病毒性脑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感染性疾病,此病会进一步导致脑血管炎症加重,引发颅内压显著上升,进而导致脑细胞变性坏死,患儿会出现剧烈头痛、惊厥等症状[4]。而对于重症病毒性脑炎者会导致患儿出现语言、智力以及肢体功能障碍情况,不仅严重威胁患儿健康,还会严重影响影响患儿身体的生长发育。所以需要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以消除患儿及其家属的负性情绪,促进疾病愈合[5]。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FMA 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说明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情况,其原因为康复护理通过肢体功能锻炼有效促各肢体功能的恢复,通过刺激被损害的运动神经元来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本研究中还显示,观察组心理、生理、社会关系和环境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0.05)。与李梅华[6] 等研究相类似。说明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其原因主要为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消除患儿及其家属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而通过音乐疗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规律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规律 [摘要] 目的了解沙湾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对沙湾区2008-2011年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沙湾区2008-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4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5.74/10万,2009年发病最多,共发病142例,年发病率为75.24/10万,占4年总发病数的41.16%;病例主要集中在1~4岁之间4个年龄组,合计发病303例,占发病总数的87.83%,以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45:1,男性病例明显多余女性病例;季节分布呈双峰型,发病高峰期是6月和10月;地区分布以城区为主;流行毒株以EV71为主。结论2008-2011年沙湾区手足口病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以手足皮肤和口腔黏膜疱疹为主要症状的小儿急性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2~10 d,平均为3~5 d,可导致流行或暴发;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但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1]。国家于2008-05将手足口病列为丙类传染病进行网络直报,为此,沙湾区也高度重视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并加强了对网络直报工作的监管。为了解沙湾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掌握其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现对沙湾区2008-2011年的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手足口病疫情资料来源于沙湾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数据来源于沙湾区统计局。 1.2 诊断标准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 (2009版)》中规定的手足口病诊断标准进行。 1.3 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2008-2011年沙湾区共报告手足口病345例,其中临床诊断333例,实验室诊断12例,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5.74/10万,2008年发病最少(18例),年发病率为9.54/10万,2009年发病最高(142例),年发病率为75.24/10万,发病数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1-12-15T11:16:08.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2期供稿作者:梁彩云[导读] 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重点在于控制高热和惊厥,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或呼吸衰竭发生。 梁彩云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人民医院儿科 5274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2-0088-02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措施与综合性护理要点。本文通过对12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护理,体会到在治疗过程中,护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积极配合医师抢救与治疗,认真做好发热、惊厥、昏迷、皮肤、心理、精神护理、瘫痪护理、康复的护理。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114例患儿治治愈,6例好转,死亡2例,护理在临床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直得推广应用。【关键词】小儿病毒性脑炎护理 【Abstract】 Purpose:Inquire into the treatment measure and nursing main of pediatric virus encephalitis.This text approval is realizing in the process of curing vs 122 virus encephalitis baby patient's nursings, the nursing contains count for much action.We actively match with doctor's salvage and treatment and hard complete the nursing of heat rum, surprised Jue, obfuscation, skin and mental state.Approval with meticulous care treatment and nursing, 114 baby patients cure, 6 amendments, die 2, the nursing has an importance action to keep in the clinical under medical treatment generalize application. 【Key words】child Virus encephalitis Nursing 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呕吐、精神异常、意识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等。少数患儿起病急,进展迅速,可在短期内死亡或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收集了医院儿科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2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资料。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确诊的病毒性脑炎住院患者122例,通过临床诊断,医技协助检查确诊。其中。其中男73例,女49例。年龄2个月~14岁,婴儿16例,幼儿30例,学龄前儿童35例,学龄儿童41例。全部病例中临床表现发热92例(76.7%),头痛66例(54.1%),呕吐31例(25.4%),惊厥23例(18.8%),意识障碍28例(23%),脑膜刺激征阳性69例(56.6%)。在全科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治愈出院114例(93.4%),遗留后遗症6例(4.92%),死亡2例(1.67%)。 密观察病性情变化 观察儿童意识情况、精神状态、生命体征,发热患儿应监测体温,必要时予心电血氧监测,动态观察患儿的T、P、R、BP,以便及时发现患儿的病情变化。注意呼吸频率、节律的改变,及时发现低氧血症。注意有无分泌物堵塞呼吸道或因脑疝而导致的呼吸骤停。 特别注意呼吸及瞳孔的变化,有无惊厥及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并做好记录。如有变化,立既报告医师,并配合医师及时处理。 2 临床表现 各种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决定于;①神经系统受累的部位;②病毒致病的强度;③患儿的免疫反应等。因此即使是同一病毒引起的感染,临床表现亦可不一。 2.1前驱期症状;此病前1~3周患儿多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史,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如发热、头痛、咽痛、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 2.2神经精神症状;意识障碍:轻者对外界反应淡漠、迟钝或烦躁、嗜睡;重者出现瞻妄、昏迷。 2.3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头晕甚至出现脑疝,婴儿的前囟饱满。 2.4抽搐:可以为局限性、全身性或为持续状态。 2.5运动功能障碍:根据受损的部位可以表现为中枢性或周围性的一侧或单肢的瘫痪;亦可表现为锥体外系的运动障碍,肌强直;亦可因脑神经瘫痪而有斜视、面瘫或吞咽障碍等。 2.6精神障碍:如记忆力减退,定向障碍,幻听、幻视;情绪改变、易怒有时出现猜疑,常因此误认为精神病或额叶肿瘤。伴随症状病毒感染为全身性疾病,但各种病毒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病程一般2周左右,多数病例可以完全恢复,仅少数留有癫痫、视力、听力障碍、肢体瘫痪及不同程度的智能迟缓后遗症。 3 治疗方法 病毒性脑炎是神经内儿科常见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毒可经多种途径通过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实质的损害,引起脑炎。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发热、嗜睡、抽搐、昏迷等症状,病情重,进展快。早期及时诊治是控制疾病发展和减少后遗症发生的关键。病毒性脑炎除对症治疗外,抗病毒治疗是关键。但用于病毒性脑炎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更昔洛韦又名丙氧鸟苷,是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具有较广泛的强效抗病毒作用,是一种新的广谱抗DNA病毒药,在体内外均可抑制疱疹病毒的复制,对单纯疱疹病毒、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疗效显著。更昔洛韦通过竞争性抑制病毒DNA聚合酶和直接渗入病毒DNA,终止病毒DNA 链延长来选择性抑制病毒复制,与阿昔洛韦相比疗效显著,具有抗病毒谱广、作用迅速持久、活性强大、不易耐药等优点,且分子易小,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对人体产生的,毒副作用小,很少引起骨髓抑制。临床上,更昔洛韦常与其它药物联合治疗病毒性脑炎其疗效更加显著。近年研究表明,病毒性脑炎病变的发生中有免疫机制参与,机体针对病毒抗原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由体液免疫(B细胞)和细胞免疫(T细胞)共同进行这一免疫过程。故免疫调节反应失调也对本病起重要作用,丙种球蛋白是增强免疫剂,并且通过增加免疫杀伤细胞的功能,改善及减轻病毒对机体的侵袭,丙种球蛋白还能通过体液免疫调节,阻断引起神经细胞损伤的免疫反应,从而保护脑屏障,促进脑功能恢复。 4 护理 4.1发热的护理 必须细致的观察体温改变,每2~4h测体温一次,必要时随测,对体温>38.5℃的患儿给予物理降温。出汗后及时更换被褥、做好皮肤护理,持续高热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时,按医嘱加用药物降温,同时补充水分,以防脱水。降温处理后25min~30min复测体温,体温降至正常后仍监测3d。同时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饮食。减少机体的消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疾病,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发病率为37.01/10万~205.06/10万,近年报告病死率在6.46/10万~51.00/10万之间。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手足口病的临床管理,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有效推进手足口病诊疗工作,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新进展制定本指南。《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同时废止。 一、病原学 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近年部分地区CV-A6、CV-A10有增多趋势。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二)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三)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一)发病机制 肠道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与咽部和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相应的病毒受体结合,其中EV-A71和CV-A16的主要病毒受体为人类清道夫受体B2 (Human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2,SCARB2)和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PSGL-1)等。病毒和受体结合后经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浆内脱衣壳、转录、组装成病毒颗粒。肠道病毒主要在扁桃体、咽部和肠道的淋巴结大量复制后释放入血液,可进一步播散到皮肤及黏膜、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脏、肝脏、胰脏、肾上腺等,引起相应组织和器官发生一系列炎症反应,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少数病例因神经系统受累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及

小儿手足口病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护理 文章目录*一、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二、小儿手足口病食疗方*三、小儿手足口病预防 小儿手足口病护理1、注意休息及饮食 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会令胃口较差,故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2、口腔护理 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定时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3、皮疹护理 患儿的衣服、被褥要保持清洁,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其抓破皮疹。对于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其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的患儿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 6、发热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 患儿多饮水,如其体温超过38.5℃,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给其服用退热剂。如其高烧38.5℃持续4小时,则必须将其留院观察,反复发烧的患儿则必须让其住院治疗。

小儿手足口病食疗方1、方一:红萝卜1条,白茅根15克,竹蔗1节,生薏仁15克,每日1剂、煎水代茶。以上均为3至6岁儿童1人份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用量。 功效说明:红萝卜健脾和胃、清热解毒、透疹、降气止咳;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竹蔗清热泻火、解烦;薏仁健脾利湿。此方剂具有补肺健脾、清热化湿的功效,适用于小儿手足口病、麻疹、水痘、幼儿急疹、流感的易感人群。 2、方二:灯芯草5扎 ,蝉蜕3g ,木棉花1朵 ,鸡骨草10g ,瘦猪肉50g, 煲汤饮用。 功效说明:灯芯草利尿通淋,清心降火;蝉蜕疏散风热,透疹 止痛;木棉花清热、去湿、解暑、利尿;鸡骨草清热解毒。此方具有疏风清热,化湿解毒的功效。 3、方三:荷叶粥:鲜荷叶2张 ,白米50克 ,将荷叶切碎煮粥吃。 功效说明:鲜荷叶理脾活血,祛暑解热。 以上均为3~6岁儿童1人份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剂量 小儿手足口病预防1、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