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及管理创新

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及管理创新

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及管理创新
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及管理创新

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及管理创新

袁兆亿

摘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有其自身特点及模式,不但表现为内容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的特殊性,而且已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式,由此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和积极扶持。但是目前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必须采取积极对策加以破解,并重点从管理角度探索产业集聚区的体制机制创新。

产业集聚是产业演化过程的一种历史必然,产业集聚区作为产业生存和发展的有效组织形态,不但有利于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配臵在空间布局上的优化,而且可以通过园区制度创新营造良性的产业生态环境,从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国内外实践表明,产业集聚区作为经济交汇点,是产业价值链中具备良好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重要区域,也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推进器,对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加快产业现代化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1. 产业集聚区特点及模式

产业集聚区是指以产业为主体、空间相对连片、产业特色较明显、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做过衔接的,各级各类产业园区和功能区块的总称。一般而言,国际上产业园区的发展主要有五种模式,即自发集聚模式、产业园区开发模式、主体企业引导模式、产业地产商模式、综合运作模式。根据不同地区的产业特点和发展轨迹,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往往表现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模式。

1.1 自发集聚模式

自发集聚模式一般是由于某些市场因素而导致产业自发集聚,并由此逐渐显示出产业集群的特有优势。这种模式往往出现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早期,主要依托具有一定历史传统的产业或本地资源优势,借助某些刺激因素而使得产业自发集聚,并通过专业化分工与协作,逐渐演进成为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集群,在此过程中,市场机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现实情况看,凡是市场信息、产品制造、产业服务、销售渠道等有利于产业集聚的因素和资源越发达的地区,产业自发集聚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且越有可能通过专业市场的带动发展而形成产业集群。当然,自发集聚模式如果经过政府的合理规划和引导,最终也会逐步转变

为规划性较强的产业园区模式。

1.2 产业园区开发模式

产业园区开发模式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推动的,由于这类开发模式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产业地产开发,而是根据城市规划发展需要,基于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和就业等各种综合因素考虑而设臵的,主要通过土地出让、招商引资等方式,引入符合条件的产业发展项目,以地产为载体,产业项目为依托,实现城市功能建设和开发。由于产业园区开发模式是在政府规划下进行的,并配套较强的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等,因此这类产业集聚区的权威性高、规划较好、集聚力强、形成周期短,容易营造园区特色,并形成产业优势。目前,我国各地政府推动建设的各种产业集聚区大多属于这种类型。

1.3 主体产业带动模式

主体产业带动模式往往是由强势的大企业或大机构带动及主导,依托其市场实力以领先技术和人才优势,一方面通过自身裂变或衍生扩张,另一方面通过吸引同类产业和配套产业进入,从而逐渐集聚发展成为产业集群。有些产业集聚区虽然起步阶段缺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主导和带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可能由于龙头企业的进入,而迅速带动产业集群的形成,进而达到整个产业链的完善与发展,从而转变为主体产业带动模式。当然,这类龙头企业的进入一般都是受到当地政府引导与支撑的,从而成为政府经济发展战略的配合者。

1.4 产业地产商模式

产业地产商模式主要是由房地产投资开发企业主导的,通过地产商获取产业土地项目,并进行园区的道路、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级开发,以及进行厂房、仓库、研发等房产项目的二级项目开发,然后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入驻。虽然产业地产商模式在我国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中占比不高,但是有些与产业集聚区相关的地产建设,可以模糊地理解为外围的产业地产商模式。这类地产商在进行建设规划定位时,往往注意研究地产建设与产业集聚区之间的关系,力求加强产业区与地产建设之间的密切关系,政府也乐见其成并给予鼓励。这种由政府主导的产业集聚区,同时又给予产业地产商一定市场空间的模式,是现代产业集聚区建设过程中较常见的模式。

1.5 综合运作模式

综合运作模式是指上述几种模式的混合运用,由于产业集聚区建设往往涉及

较大规模、较广范围和较复杂的运作,不但需要有土地、税收等政策上的支持,而且需要在投资方面能够及时配套,并要求具备产业项目的经营运作能力为保证,因此单纯采用某种开发模式很难有效达到目的,而综合运作模式往往是能够达到最佳效果的积极选择。在这种模式下,政府提供土地和税收等优惠政策,并成立管委会负责行政管理事务,地产商投资开发建设并提供相应的园区服务,龙头企业入驻发挥产业号召力,由多方力量共同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实践证明,综合运作模式既能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又能发挥市场的灵活性,并通过设定明确的责权利,吸引多元投资主体实施综合性的大规模开发。从现实情况看,我国许多产业集聚区的开发,最终往往演化为综合运作模式的范畴,体现了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社会参与”的产业集聚区发展特征。

图1、产业集聚区演进的可能路径

2. 产业集聚区发展短板与对策

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是一项复杂工程,涉及的因素多种多样,总体来看,以下问题是我国产业集聚区较为常见的共性难题,也是影响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主要矛盾,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2.1 重建轻管问题

当前,不少产业集聚区发展过程中,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入园企业落地后,相关配套服务跟不上,园区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得入驻企业遇到的困难得不到及时妥善解决,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园区发展。出现这些情况,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为此,一要提高园区自主权,加强园区自我协调和独立运营能力,使残缺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得以完善;二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

口,加强开发区环境建设,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三要健全园区管理机构,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四要加强入园企业的后续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五要坚持“诚信引资,服务稳资,扶持养资”的招商理念,推进管理制度和服务模式创新。

2.2 公共创新平台问题

根据竞争理论,产业集聚区的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迟早都要发生,因此对于人才技术的迫切需求不言而喻。但是有些产业集聚区依仗资源禀赋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如果长期处于粗放式的低端运行状态,必将遭遇越来越大的发展困境,最终甚至无法生存。客观上,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区,由于人才技术能力有限,导致产业转型升级有心无力。为此,对于那些专业性较强的产业集聚区,应该率先建立行业性的公共创新平台。具体可以依托当地龙头企业,以其人才技术力量和研发平台为基础,通过政府购买或政策支持等形式,加快提高创新平台质量和水平,并为园区其它企业提供服务。

2.3 产业链条问题

产业聚集理论认为,产业集群对于拉长产业链条具有特殊意义,产业集聚区内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相互联系的企业越多,就越能形成强劲且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但是有些产业集聚区为了完成招商引资任务而“拉郎配”,表面上企业实现了空间上的凑合,但是企业间的关联度很低,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产业区,由于缺乏产业集聚基础,从而难以形成合理的产业链条,从而不利于产业集聚区的长远发展。为此,必须从专业化的角度,对于入园企业有所选择,集中力量发展相关度较高的产业,努力扩大专业化的上下游分工,尽量通过资源优化整合拉伸产业链条,将产业集聚区不断做大做强。

2.4 营商环境问题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支撑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的重要基础,但是有些产业集聚区不重视“敬商、亲商、扶商、富商、安商”环境的营造,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不完善或者落实不到位,从而为园区的招商引资带来较大困难。为此,要努力培育良好的园区营商环境,例如,给予入园企业享受“五通一平”,即:水、电、路、通讯、有线电视和土地平整等种种优惠条件。对外来投资人的户籍管理、子女入托入学、职称评聘等方面应享受当地居民同等待遇;又如,入园企业缴纳的政府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收费及其它配套收费,凡属地方管理权限的,征收后应用于补助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国家和地方明确规定不能免除的收

费,应按最低标准执行;再如,对于从事农林牧副渔产品深加工的企业,投产后数年内应由地方财政按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形成的地方财政留成部分的一定比例奖励给企业等等。

3. 关于深化产业集聚区管理创新的思考

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产业集聚区在取得长足进步之后,许多园区正处于二次创业的转折期。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产业逐步转型升级,产业集聚区必将从低端走向高端,面对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的种种困境,破解难题的密码必须在管理创新中寻找。

3.1 以规划为龙头引领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

规划是对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理性思考,也是产业集聚区连接现实与未来的桥梁,对于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和实现科学定位具有重大影响。一个好的园区规划,不但体现了发展经济的远见和气魄,而且反映了产业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是解放思想和创新发展的决心所在,它能够激发企业和人才参与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要坚持高起点地做好规划,发挥规划引导和统领产业集聚区发展的龙头作用,使产业集聚区真正成为推动地方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抓手。通过科学地制定规划,力求实现产业集聚区的形象定位、概念定位和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化,提高产业集聚区的识别度和影响力,从而在吸引人才和资本方面起到重要指南作用,努力催生筑巢引凤的新亮点。要通过规划改变产业集聚区功能分区不明确,布局结构松散等问题,突出园区聚产业,园区促就业,园区带城乡的发展思路,增强产业集聚区对周边的辐射和带动,为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发挥积极作用。

3.2 提升产业集聚区的市场化运作水平

从我国产业集聚区的现实情况看,大多是以政府为主导推进的,不但能够获得一定的政策支持,而且各类与行政相关的事务处理也较为顺畅。但是政府主导模式也存在着缺乏灵活性、创造性和活力不足等问题。按照市场经济理论,产业集聚区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必须要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实现盈利,园区才能发展起来。由于政府与企业扮演的角色不同,其社会行为的出发点不同,所以政府与企业之间既有合作又有矛盾。政府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作为管理者,企业作为被管理者,这些都决定了相互之间的差异和矛盾,但这种矛盾又不是完全对立和不可调和的,这就要求处理和协调好政企关系,两

者之间必须寻求利益共同点,求同存异,形成合力共生的工作体系,共同推动产业集聚区发展,实现政府和企业双赢。

另外,我国不少产业集聚区与行政区之间存在着职能划分的矛盾和冲突。例如,按照市场经济要求,产业集聚区应实行现代产业区管理体制,但是政府代表的是传统行政管理体制,两者在形成背景、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效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两种体制交织在一起很难融合。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精神,必须加快理顺政府、园区、企业和市场间的关系,积极探索从政府办园区向市场办园区转变,在条件成熟的产业集聚区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并按混合所有制模式进行运营管理,使园区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改变地方政府管行政,园区管委会管经济运作的双重管理现状,破解分割模式导致的双轨制困境,更好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

3.3 实现产业集聚区的充分授权和封闭运行

从推进园区深化改革和创新的角度出发,园区要超常发展,就需要超常授权,例如,国务院推进的上海自贸区改革创新就是典型例子。产业集聚区应作为相对独立的“行政+经济”区域,并获得充分授权,加强封闭运作,将产业集聚区由政府代管转变为自我管理,提高其自主权限,这也是符合政府“简政放权”的逻辑思路的。这样有利于改变产业集聚区由于事权不集中,管理难统一,尤其是跨行政区域而导致项目难以组织和协调所形成的效率低下难题。如果考虑到当前的中国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在园区行政权还无法完全独立自主的情况下,可以暂时通过加强园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交叉兼职来缓解这一矛盾。在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使产业集聚区逐渐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由松散的自发性生长朝规范的组织化方向发展。

3.4 增强产业集聚区的柔性专业化生产能力

当前,国际上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区,比较注重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来推动自身发展,越来越多地推行柔性专业化生产模式,通过灵活变化的多样性产品集合式生产,强化中小企业的特点和优势,这也是高技术条件下一种全新的专业化分工形式,明显区别于大批量、标准化的刚性专业化生产模式。我国的产业集聚区以中小企业居多,很难在刚性专业化生产方面与大企业竞争,因此坚持走柔性专业化生产道路是可行之策。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必须积极提高企业技术装备,培养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努力创造自主品牌,实施更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

努力走出自己的路子。

3.5 提高产业用地的集约水平和价值

产业集聚区发展不但涉及土地的长期经营,而且各类产业项目建设都要落实到土地上,因此土地利用的广度、深度和空间定位的合理程度是产业集聚区生产规模、水平和特点的集中反映。因此要设计合理的产业用地布局,防止粗放式开发和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努力改变低效用地现象,尤其要解决利润率较低的制造业占用大量土地的现实困境。制造业处于整个生产价值链的最低端,严重影响了土地价值的提升,为此产业集聚区要在用地整治和“腾笼换鸟”的挖潜臵换上下工夫,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努力提升土地承载和单位产出率,想方设法增加土地效能。

3.6 加强产城融合互动发展

产业理论认为,以产业集聚区为核心发展起来的产业经济圈内,不仅会集聚生产需要的相关资源,而且会形成较为完备的生活资源和基础设施,从而在产业经济圈的辐射和影响下,会带动一种新的城市(经济)形态出现,这是产城融合发展的基本逻辑,而且已被国内外产业集聚区的实践证实。现代产业集聚区作为产业功能区,吸引和聚集了大量人才,从而带来了一系列与社会服务相关的需求。事实上,越是高端的人才越离不开城市生活所提供的信息沟通、交流学习、医疗保健等,而且现代服务业也只能根植于城市,因此产业集聚区越是走向高端化,越需要实现产城融合的无缝对接。从城市经济学的角度看,在分工上,产业集聚区是执行城市产业职能的重要空间形态,园区在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引进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成为城市经济腾飞的重要助推器。因此,我国产业集聚区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借鉴全球第四代产业园区建设理念,加快产业功能区向产城综合体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得益彰的产城一体化新格局。

最新必须了解产业园区运营的5种创新模式.pdf

必须了解产业园区运营的5种创新模式 产业园作为一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组织形式,在各地区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上具 有很大的差别,其管理及开发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过程。 产业链模式创新:一张蓝图绘到底 产业园区应以产业为支撑。成熟的产业园区不仅是一个产业要素资源聚集平台,还是一个产业发展平台和产业链要素配置的产业综合体或联合体。 新发展形势下,过去那种“圈一片土地、布几个产业、发展一批企业”的传统产业园区 发展模式已再无生存空间。 在“商难招、资难引、产难布、企难育”的现实面前,不论是已建成的还是计划建设的 产业园区,都应该重点前瞻性研究经济发展趋势、科学分析市场需求变化、理性设计产业发展方向、战略规划发展模式,而不能“脑袋一热上马、束手无策下马”。 产业园区运营必须要按照“构建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生态”的创新发展模式。新建产业园区更应该从前瞻趋势研究、科学战略规划、创新开发投资模式、强化产业孵 化培育、加强园区运营服务,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 战略化模式创新:多重战略叠加发展 在产业发展跨界融合、区域发展协调协同、全球发展互联互通的新产业发展格局背景下, 任何一个产业园区都不能再采取区域化、封闭化、孤立化的运营发展模式。 产业园区运营体现在园区定位、产业选择、主导产业培育等方面: 首先要研究分析国家发展战略,做好自身园区在整体国家发展战略的精准定位; 同时还要做好所在区域内的园区功能定位,或区域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 更重要的是要立足自身园区产业与产能发展,做好对整体市场发展需求量与需求变化的 研究分析与预判,做好市场需求战略的超前规划。 需求化模式创新:从满足需要转向设计需求 不论是产业园区运营,产业导入培育,还是产业企业发展壮大,都既是需求的满足,又 是需求的引领。园区要满足产业发展平台的建设需求,企业要满足市场供应的需求。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与创新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创新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 引言 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为工程项目的实施以及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以及基础。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往往能够保证项目实施的可持续性,有效实现项目的成功。随着现阶段我国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难度和复杂性在日益的提升。项目管理的复杂化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化、创新性的项目管理模式成为了现阶段人们需要讨论的问题。 当前来看,国的学者针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做出了一定的研究贡献,对于相关创新的管理模式的定义、特点以及适用围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探究,但是在创新管理模式的落实上依然存在问题。随着现阶段市场经济的变化,建筑企业在进行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也逐步地意识到现代化、创新化的工程管理模式的作用以

及效果。 2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方向的分析探究 在进行项目的建设管理过程中,项目管理往往都是由相关的监理公司以及管理公司来代理实施的。主要的原因是监理人员往往在相关的合同管理当中有明确的规定,需要按照合同所规定的要求对整个项目的设计、建设、竣工验收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但是合同当中却没有明确的规定业主应当对监理公司进行一定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导致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业主无法全程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代理人的行为往往无法有效的受到委托人的监管,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1]。很多监理公司在这一背景之下往往会受到利益的驱 使,最终在利益的诱惑之下,在项目工程管理的过程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项目后期实施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以及质量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业主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过度的将权利进行集中,对监理公司实施全面系统的监管,甚至直接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进行一定的管理,最终的结果必然会限制监理公司以及承包商的身份和地位。在这种监理公司和承包商得不到重视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最终的结果必然会造成工

10大管理创新以及案例分析

10大管理创新以及案例分析 营销方式越来越简捷,组织结构越来越富有柔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企业越来越注重发挥各种资源整合的力量。而引领这一系列变化的,正是管理创新! 从设计创造价值、供应链整合,到对产品、设计、研发、IT等进行外包而获利,以及并购管理方式等进行的创新,简言之,管理创新就是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客观要求和科技发展的条件,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进行改革、改进和改造。通过管理创新,培育和实施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经营方式,使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从而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竞争能力。 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中国CEO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这里选出的10项,只是中国企业近年来实施管理创新实践的代表。 或许昨天,中国企业曾因某些方面缺乏创新而交过学费;而今天,中国企业也因方方面面的管理创新而飞速发展,闪耀世界! No.1设计创造价值 影响力指数:★★★★★ 关注率:★★★★☆ 通过更好的设计,可以使产品获得更高的价值。这一点,早已被国外的诸多大型企业所认识和应用。譬如韩国三星,他们认为,杰出的外观是增强产品亲和力的有效途径,对这方面的孜孜以求,使其确立了现代工业设计杰出代表的地位。 典型案例:家居企业博洛尼认为,橱柜行业也跟时装、汽车等时尚产品一样,有自己独特的风向标,意大利的设计无疑是前沿潮流的代表。他们从意大利高薪聘请了首席设计师,让博洛尼展示出纯正的意大利风格。披上了意大利时尚设计的外衣,博洛尼的品牌效应凸显,迅速坐上国内整体厨房业第一的位置。 点评:很长一段时间,设计在中国遭受冷遇——从制造商到消费者,大家对设计的认识还很狭隘,特别是有些制造型企业,一味地强调低成本,并不把设计看成一门管理或一项必要的投资。这使不少中国企业交了高昂的学费。 博洛尼以及其他具有“设计创造价值”理念企业的成功,至少给人们这样的启示:要使设计体现价值,首先要认识到设计的价值!只有将关注设计融入企业的DNA,以产品卓越的性能为基础,满足人们对视觉审美的品味,才能使产品整体表现得以飞跃,使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力得以提高。 No.2外包获利 影响力指数:★★★★★ 关注率:★★★★★ 业务外包是指企业根据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将某个或某些部门或业务转包给更加擅长和专业的企业进行管理和经营的行为,强调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关键业务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涉及产品外包、设计外包、研发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物流外包,以及IT外包等多种形式。 典型案例:汽车制造行业零部件多,自己去做采购物流,要费很多时间,上海通用就将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中远集团。中远按照通用要求的时间,把原材料直接送到通用的生产线上。这不但使上海通用的生产线基本做到了零库存,包装成本也大幅下降。 上海通用将物流外包的模式,在国内的制造型企业,尤其是做零库存的生产企业是非常实用的。在实施业务外包时,企业应认真分析,挖掘竞争对手难以获得和复制的资源和优势,将其演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扬长避短的业务外包,才能够使企业真正获益。 No.3供应链整合 影响力指数:★★★★☆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教学提纲

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一、国外文化创意园区类型与发展模式解析 1.国外文化创意园区类型 (1)产业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积极的外形、地方文化、艺术和工艺传统为基础而建立,其独特之处在于“工作室效应”和“创意产品的差异”。(2)机构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产权转让和象征价值为基础而建立,其基本特征是有正规机构,并将产权和商标分配给受限制的生产地区。 (3)博物馆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网络外形和最佳尺寸搜寻为基础而建立。园区通常是围绕博物馆网络而建,位于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市区。其本身的密度能造成系统性效应,吸引旅游观光者。 (4)都市型。这种类型的文化园区主要是以信息技术、表演艺术、休闲产业和电子商务为基础而建立。通过使用艺术和文化服务,赋予社区新生命以吸引市民,抵抗工业经济的衰落,并为城市塑造新的形象。 2. 国外文化创意园区开发模式 由于园区自身特点的不同与现实因素的制约,目前学术界对于园区的形成因素尚未形成统一的提法,但是纵观国外知名园区的发展经验,大致可将文化创意园区的形成模式归纳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模式、韩国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模式以及英国为代表的“一臂之距”模式。 1956年,美国人乔·曼库首次提出了“孵化器”的概念,并在纽约成立了第一家企业。从1980年到2001年期间,美国的创意产业园区数量从12个迅速发展

到900个以上。这些文化创意园区基本以市场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资本自由流动,政府不对文化产业的具体规划进行过多参与,不同文化产业园区间分工明确,注重集群效应,其中诸如纽约SOHO 区、百老汇戏剧产业园区、好莱坞电影产业园区已成为世界文化创意园区的典范。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促使韩国政府开始改革,提出“设计韩国”战略,把文化创意产业视为21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1998年,韩国提出“文化立国”的方针,将文化产业定位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予以大力推进。因此,韩国文化创意园区大多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地方予以配合协调,诸如坡州出版产业园区、HEYRI艺术村、韩国民俗村、富川影视文化区都是韩国较具代表性的创意园区。 英国是全球最早提出“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1997年成立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提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振兴经济的聚焦点。英国政府在支持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中实践出一套独特的运营管理模式,即“一臂之距”模式。所谓“一臂之距”是指政府不直接干预文化产业各公司和组织的运行,而是通过建立不属于官方的中间组织,由一些中立的艺术或文化事业方面的专家为政府提供指导意见,并负责文化经费的具体划拨,并依靠各种行业委员会和完善的法律体系监管。这种文化管理模式有助于保证创意产业园区的自主性和文化的延续性,诸如以表演艺术闻名的伦敦西区、音乐产业集聚的谢菲尔德文化产业园区、动漫产业的布里斯托尔电视与数字媒体产业园区相继应运而生。 3. 国外文化创意园区发展模式解析

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及规划方法的讨论

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及规划方法的讨论(一) (2009-03-23 22:00:24) 在当前的经济形式下,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新一轮经济组织形式的重构,必将是一个复杂多变和漫长的过程,逐步将影响到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中国,尤其是 对以产业聚集为手段、产业成本为竞争力的园区化发展,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产业园区的发展将更多的符合经济活动的核心规律,也将从一般性的成本竞争 转向为效率的竞争和技术能力的竞争,将从一个规模化园区时代逐步走向“功能化 园区”的时代。 一、对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模式分析 所谓产业园区,实际上是由于生产行为和交易行为带来的一种空间聚集模式,初期的聚集所带来的相关功能需求和衍生经济行为,造成了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聚集方式和空间特征,也成为我们定义发展阶段特征的主要依据; 我们在这里把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义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生产要素聚集

第二个阶段,产业主导特征 第三个阶段,创新突破阶段 第四个阶段,现代科技都市

二、产业园区发展(尤其是高新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随着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不断的转型,也必然使园区的发展内容和特征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趋势,也是未来产业园区规划和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趋势一、从注重优惠政策向发展产业集群转变: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看,基本经历了由“单个企业→同类企业集群→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演变,高新技术产业只有集群化发展,才会激发出更大的能量。从未来高新技术园区政策走向看,优惠政策将可能逐步从区域倾斜转向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这是国外通行的做法)。 趋势二、由加工型高新区向研发型高新区转型:由于高新技术园区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新技术园区适合打造前端性产业链(研发、设计、中试等)。未来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在于比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效率,我国高新技术园区也将逐步走向以研发中心、研发型产业、科技服务业为主体的研发型高新技术园区。 趋势三、从强调引进大型公司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转变:随着高新产业系统化、交叉性的增大,使得科技研发与转化的复杂性日益加大,从而大规模研发的系统风险大大增加。而随着科技预测性和可控性的加强,在总体方向下,将研发课题

管理模式需要创新(新编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管理模式需要创新(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管理模式需要创新(新编版)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路是:“以人为本”为中心,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事故防范为目标,以企业自我约束为主体,以科技进步和管理方式现代化为手段,以强化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素质为保障,以遏制或减少重特大事故为重点,以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府监督管理机制为关键。为此,我们一定要有新思路和新方法。 管理体系要创新 从宏观层次上看,依法行政和依法监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式,也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职责所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就是要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对安全生产主体实施监督管理和监察。法律、法规是安全生产监督的依据和准绳,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走向法治化的轨道。 为此,我们应以安全生产的法制建设为重点,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创新。一是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法》为主体的法律体

系。所有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行政条例等必须以此为准绳,不得与其冲突。二是依法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落实人员编制使安全生产工作有人员保障。三是应根据新形势和安全生产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和制定企业安全生产的产业政策与中长期规划。区分不同情况,分类制定重点行业及领域安全生产的产业政策和中长期规划,切实改变安全生产工作只注重眼前应急,而忽视对未来防范的被动管理状况。四是依法强化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监察,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依法实施政府安全生产监察,是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的重要举措。 管理方式要创新 今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点:一是应放在对重特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治理和整改上。简言之,就是防患于未然。二是实现由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化管理转变。过去,安全生产的管理多是凭借经验的积累,规章制度的约束。诚然,这种管理方式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当今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迅速发展

中国产业园区运营模式比较

产业园作为一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组织形式,在各地区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模式上具有很大的差别。 管理模式之别: 从开发区的管理模式上看产业园,可分为行政主导型、公司治理型和混合型三种管理模式。 行政主导型在开发区建设的早期比较常见,那时候很多产业园具有很强的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由政府主导进行建设初期的资源投入和规划,在园区建成后也是实行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 行政主导型还可以细分为两种小模式,横向协调型和集中管理型。 横向协调型是由所在城市的政府全面领导园区的建设与管理,设置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原政府的行业或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园区内各类企业的行业管理和日常管理仍由原行业主管部门履行,管委会只负责在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不直接参与开发区的日常建设管理和经营管理。所在区县政府负责园区内的公安、消防、卫生、网点等的管理。园区管委会其实也是政府部门,具有相应的级别,对政府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横向协调时也是使用政府公务员级别身份。

比横向协调型出现稍晚的是集中管理型。由市政府在园区内设 立专门的派出机构——管委会,负责全面管理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应的行政职能。管委会可自行设置规划、土地、项目审批、财政、税务、劳动人事、工商行政等部门,可享受城市的各级管理部门的权限,同时也接受主管部门必要的指导和制约,体现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特点。这种方式给予了管委会更大的职权,与相关管理部门的很多协调工作变成了直接管理事务,提高了园区的管理效率。但问题是管委会的政府色彩更加浓厚,一些需要企业运作的事情基本不可能实行。 行政主导型产业园的特点是产业园的政府性质非常浓厚,具备很强的行政职能。园区内的税务、公安、工商、劳动人事等政府职能均由园区管委会进行管理。园区的开发、管理问题解决了,但是园区的发展问题却显得薄弱。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变化,开始出现了一些更具公司管理特征的园区。 公司治理型又被称为企业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是以企业作为开发区的开发者与管理者。目前在县、乡(镇)级的开发区和高新区中使用的较多。县、乡政府并不设立派出机构,而是通过建立开发公司作为经济法人,组织园区内的经济活动,并承担部分政府职能,如协调职能等。总公司直接向所在地区政府负责,实行承包经营,担负土地开发、项目招标、建设管理、企业管理、行业管理和规划管理等职能,而园区的其他管理事务,如劳动人事、财政税收、工商行政、公共安全等,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把政府职能还给政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目前,上海共有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其他省市相比,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起步较早,数量较多,规模也比较大。 根据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年检报告,上海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营业收入、税收、入驻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等均有大幅度提高,平均租金稳中有降。 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总产出3900亿元,其中园区产出672.8亿,约占总产出的20%;园区主营收入50%来自租金。 园区产业主题特色鲜明 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题特色鲜明。 15家文化产业园区中,7家以网络、数字多媒体为主题;3家以“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3家以文化艺术原创和艺术品经营为主题;1家以演艺产业和影视产业为主题。 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中,也有不少特色主题创意产业园。比如以动漫文化为特色的宝山动漫衍生产业园,以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为特色的花园坊,以雕塑艺术为特色的红坊,以建筑设计业为主题的环同济集聚区等。 老厂房是重要载体 上海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约2/3由老厂房改建而成。 老厂房是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载体,也是上海原生态创意产业的集聚地。目前,如八号桥、M50、田子坊等由老厂房改建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成为了具有上海地标意义的“人文景观”,在全国范围内也颇有知名度和“样板”意义。 目前,一些沪上知名的创意产业园区正利用集聚效应所形成的辐射功能,逐渐向街区和社区发展转型。典型的如田子坊,它将创意产业与商业、旅游业、文化、居民生活等有机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也为改善居住环境、探索城市旧区改造新模式创造了条件。 服务和管理逐步规范 近些年来,创意园区的功能从物业管理服务向产业要素服务转变。上海版权交易中心、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市动漫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的专业化创意服务平台先后出现。据统计,沪上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共建

创新工程项目管理的混合制模式知识讲解

创新工程项目管理的混合制模式 混合制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对策分析 ——凤凰商业服务中心工程项目部桂高斌 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 今天,武建集团2015年项目管理研讨会隆重召开,感谢各位领导、同事给予这次交流机会,今天我想和各位交流的课题是《创新工程项目管理的混合制模式》。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各行各业都在寻求新的发展,主动迎势,不断深化改革与新形势的接轨,以此来适应新常态,赢得市场竞争,作为特级资质的国有企业—武汉建工,也应该、也必须,主动逆势而上,站在行业的前沿,整合优良资源,深挖适应新形势下的工程创新型管理模式和机制,激活动力,增强集团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国际和行业采用的承包模式通常有工程总承包、项目总承包、BT、BOT、BOOT和PFI模式,以及当前热门的PPP模式,而集团公司目前主要采用的工程总承包和联营两种模式,另外还有部分自己投资开发工程项目。 下面,结合集团公司的项目管理实际和行业实例,我浅谈一下集团公司新形势下创新工程项目管理的混合制模式。

一、工程总承包模式 公司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即大家熟称的“自营工程”,在我的理解上,“自营工程”应该是公司工程承包模式中起主导作用的,它是公司做强、做大的基石。作为“自营工程”它更侧重和倾向于是我们“武建人”实现自我成才和抱负、打造武建精品、铸就“武汉建工品牌”和为社会提供建筑时尚“奢侈”品的一个平台,是每一个武建人实现“武建梦”的摇篮。做好自营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先决条件: 1.有一支管理与技术过硬的项目管理团队。 (1)全力抓好人才成长成才,着力打造一支充满创新和活力的专业技术管理队伍 ①人才下沉,夯实基础 公司每年将引进的新大学生签订师徒合同,配备技术和管理过硬的师傅,实行“一对一”定人定任务的培养。集团公司直接安排新入职的高材生到施工项目现场第一线,针对年轻员工多的个性特点和特长,将新进项目的大学生全部安排现场实施栋号长管理和施工班组组长管理,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和成长的平台,让他们直接进行最基础的学习与锻炼,并给他们身上加任务,压担子,有利于更好更快发展,为公司培养更多人才梯队。 ②搭建平台,注重培养

管理创新的特点和方法介绍-管理创新的特点

管理创新的特点和方法介绍|管理创新的特点 管理创新是不同于一般的“创新”,其特点来自于创新和管理两个方面。下面小编告诉你管理创新的特点和方法。 管理创新的特点 创造性 以原有的管理思想、方法和理论为基础,充分结合实际工作环境与特点,积极地吸取外界的各种思想、知识和观念,在汲取合理内涵的同时,创造出新的管理思想、方法和理论。其重点在于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框架,创造具有新属性的、增值的东西。 长期性 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动态的工作过程。 风险性 风险是无形的,对管理进行创新具有挑战性。管理创新并不总能获得成功。创新作为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过程,包含着许多可变因素、不可知因素和不可控因素,这种不确定性使得创新必然存在着许多风险。这也就是创新的代价之所在。但是存在风险并不意味着要一味地冒险,去做无谓的牺牲,要理性地看待风险,要充分认识不确定因素,尽叮能地规避风险,使成本付出最小化,成功概率最大化。 效益性 创新并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要取得效益和效率。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使其具有技术竞争优势,获取更高利润。通过管理创新,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形成新的组织模式,实现新的资源整合,从而建立起企业效益增长的长效机制。 艰巨性 管理创新因其综合性、前瞻性和深层性而颇为艰巨。人们观念、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及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制度,关系到人的意识、权力、地位、管理方式和资源的重新配置,这必然会牵涉到各个层面的利益,使得管理创新在设计与实施中遇到诸多“麻烦”。管理创新的方法 1.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暴法是美国创造工程学家奥斯本在1939年发明的一种创新方法。这种创新方法是通过一种别开生面的小组畅谈会,在较短的时问内充分发挥群体的创造力,从而获得较多的创新设想。当一个与会者提出一个新的设想时,这种设想就会激发小组内其他成员的联想。当人们卷入“头脑风暴”的洪流之后,各种各样的构想就像燃放鞭炮一样,点燃1个,引爆一串。这种方法的规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不允许对别人的意见进行批评和反驳,任何人不作判断性结论。 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广开思路,提出的改进设想越多越好,越新越好。允许相互之问的矛盾。 集中注意力,针对目标,不私下交谈,不干扰别人的思维活动。 可以补充和发表相同的意见,使某种意见更具说服力。 参加会议的人员不分上下级,平等相待。 不允许以集体意见来阻碍个人的创造性意见。 参加会议的人数不超过10人,时间限制在20分钟到1个小时。 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自由奔放的思考环境,诱发创造性思维的共振和连锁反应,产生更多的创造性思维。讨论1小时能产生数十个乃至几百个创造性设想,适用于问题比较单纯,目标较明确的决策。这种方法在应用中又发展出“反头脑风暴法”,做法与头脑风

产业园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05AAA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cd7173477.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05AAA←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3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高密度集聚之地,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产业园区可以通过带动投资、实现GDP增长以及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等多种渠道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非常强的拉动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对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有着非常高的积极性,通常在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较大优惠以支持产业园区的建设。 未来产业园的发展必然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氛围培育。同时,现代产业的发展也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是对产业园区行业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文献资料,或以纵向的发展过程,或横向类别分析提出论点、分析论据,进行论证。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如实地反映了产业园区行业客观情况,一切叙述、说明、推断、引用恰如其分,文字、用词表达准确,概念表述科学化。 2015年版中国产业园区市场专题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揭示了产业园区市场潜在需求与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管理创新的特点和方法介绍管理创新的特点

管理创新的特点与方法介绍|管理创新的特点 管理创新就是不同于一般的“创新”,其特点来自于创新与管理两个方面。下面小编告诉您管理创新的特点与方法。 管理创新的特点 创造性 以原有的管理思想、方法与理论为基础,充分结合实际工作环境与特点,积极地吸取外界的各种思想、知识与观念,在汲取合理内涵的同时,创造出新的管理思想、方法与理论。其重点在于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与框架,创造具有新属性的、增值的东西。 长期性 管理创新就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动态的工作过程。 风险性 风险就是无形的,对管理进行创新具有挑战性。管理创新并不总能获得成功。创新作为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过程,包含着许多可变因素、不可知因素与不可控因素,这种不确定性使得创新必然存在着许多风险。这也就就是创新的代价之所在。但就是存在风险并不意味着要一味地冒险,去做无谓的牺牲,要理性地瞧待风险,要充分认识不确定因素,尽叮能地规避风险,使成本付出最小化,成功概率最大化。 效益性 创新并不就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要取得效益与效率。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使其具有技术竞争优势,获取更高利润。通过管理创新,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形成新的组织模式,实现新的资源整合,从而建立起企业效益增长的长效机制。 艰巨性 管理创新因其综合性、前瞻性与深层性而颇为艰巨。人们观念、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及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制度,关系到人的意识、权力、地位、管理方式与资源的重新配置,这必然会牵涉到各个层面的利益,使得管理创新在设计与实施中遇到诸多“麻烦”。管理创新的方法 1、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暴法就是美国创造工程学家奥斯本在1939年发明的一种创新方法。这种创新方法就是通过一种别开生面的小组畅谈会,在较短的时问内充分发挥群体的创造力,从而获得较多的创新设想。当一个与会者提出一个新的设想时,这种设想就会激发小组内其她成员的联想。当人们卷入“头脑风暴”的洪流之后,各种各样的构想就像燃放鞭炮一样,点燃1个,引爆一串。这种方法的规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不允许对别人的意见进行批评与反驳,任何人不作判断性结论。 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广开思路,提出的改进设想越多越好,越新越好。允许相互之问的矛盾。 集中注意力,针对目标,不私下交谈,不干扰别人的思维活动。 可以补充与发表相同的意见,使某种意见更具说服力。 参加会议的人员不分上下级,平等相待。 不允许以集体意见来阻碍个人的创造性意见。 参加会议的人数不超过10人,时间限制在20分钟到1个小时。 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自由奔放的思考环境,诱发创造性思维的共振与连锁反应,产生更多的创造性思维。讨论1小时能产生数十个乃至几百个创造性设想,适用于问题比较单纯,目标较明确的决策。这种方法在应用中又发展出“反头脑风暴法”,做法与头脑风暴法一样,对一种方案不提肯定意见,而就是专门挑毛病、找矛盾。它与头脑风暴法一反一正正好可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范文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姓名:代飞学号:专业:工程管理 一、《对当前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思考》作者:武海清 文章在分析当前业主方大型工程项目管理内涵、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模式及监理服务范畴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适应当前建设环境下的大型工程全过程监理模式。 1、工程项目管理内涵: (1)工程项目计划管理和综合协调 (2)工程项目各阶段任务划分和目标确定 (3)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和目标控制 (4)投资控制及费用管理 (5)质量管理 (6)人力资源管理 (7)沟通信息 (8)采购管理 (9)项目风险管理 2、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模式: (1)项目管理服务(PM) (2)项目管理承包

(3)工程一体化项目管理(IPMT) 3、当前项目管理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 4、当前工程监理的主要服务范畴及内容 可以看出,监理服务的内涵已经从施工阶段的“三控两管一协调”逐步延伸到项目前期阶段监理、设计监理以及后期的保修阶段监理。 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作者:彭韶辉 文章结合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质概述,对目前流行的几种主要的项目管理模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项目管理模式的适应环境和条件,分析了各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根据企业特点建立项目管理组合模式的观点 1、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1)设计——招标——建造模式,优点是,参与工程项目的三方即业主、设计机构、承包商在各自合同的约定下,各自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缺点是设计的可施工性差,监理工程师控制项目目标能力不强、工期长,不利于工程事故的责任划分,由于图纸问题产生争端等。 (2)设计采购建设模式,是将设计与施工委托给一家公司来完成,主要特点是业主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和开工服务工作全部托付给工程总承包商负责组织实施,业主只负责整体的、原则的、目标的管理和控制(3)项目管理承包模式,该模式指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 (4)代理型模式,采用CM制进行项目管理,关键在于选择项目经理(5)建造——运营——移交模式(BOT)是指项目确定招标→项目发起

十八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及部分管理创新方法简介2

十八种现代化管理方法 及部分管理创新方法简介 一、十八种现代化管理方法介绍 1、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是一种通过网络模型组织生产,进行计划管理的科学方法,简称网络技术。其原理是将一项任务的各个环节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组成网络图;按照网络图,对该项任务统筹规划,安排进度,对整个任务进行控制和调整;从而求得优化方案,完成任务的预期目标。 网络技术主要在工序较多、工序间衔接紧密的一次性生产和工程项目上应用,如建筑、新产品研制、设备维修和科研工作等。 2、量本利分析 量、本、利分析法就是利用数量(产量、销售量、销售额)、销售成本和利润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互为因果关系和变量关系,对数量、成本和利润进行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量、本、利分析法又叫盈亏平衡点分析法、盈亏临界点分析法等)。 量、本、利分析法主要通过对盈亏平衡点分析、影响利润各因素的分析、不同生产方式盈利性对比分析和实现目标利润的措施分析,达到预测利润,控制成本,掌握企业的盈亏界限,从而合理地制定产量(或销售量)、成本目标,规划生产发展水平,合理安排生产能力,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以提高企业利润的目的。 3、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 市场调查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全面地搜集、记录、整理、分析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情况以及与此有关的资料,了解市场过去和现在的状况,为市场预测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市场调查方法常用的有询问法、观察法、实验法、抽样法四种。 市场预测就是利用历史资料和根据市场调查得来的,经过分析、论证的大量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市场商品供求发展趋势作出定性、定量的分析与测算,力求使未来市场发展变化的不确定性极小化,使预测结果接近未来市场的客观实际。市场预测分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种: (1)定性预测的方法有:专家座谈法、销售人员意见综合法、特尔菲法(分别征询法)、主观概率法、交叉影响分析法。 (2)定量预测的方法有: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 4、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是以研究大规模复杂系统为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某些理论、方法、思想、策略和手段等根据系统总体协调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把人们的生产、科研或经济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加以综合运用。它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计算机等技术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设计、制造和运行,通过各种组织管理技术,使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协调配合,以实现系统的综合最优化。从而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的,以便最充分地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作用。 5、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是以线性方程不等式手段,描述经济领域中计划、任务分配等方面的可行方案、有限资源与预期达到的目标之间的关系,并求得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完成最多的生产任务、利润等的数学方法。 这一方法的应用范围主要是: (1)确定最优经营计划方案问题;(2)解决生产任务的最优安排问题;(3)机器设备的合

欧美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四种模式

欧美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四种模式 胡晓梅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宁波 315100) 内容摘要:按照园区形成方式,可以将创意产业园区分为旧厂房转型模式、历史文化区延续发展模式和政府主导模式三种。但从更具有借鉴意义的核心竞争力角度,欧美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可以被分为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核心、以城市为核心、以产业链为核心四种。本文通过对这四种发展模式的探析,力求为国内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创意产业园区欧美模式 中图分类号:G114 中图分类号:A 本文系宁波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项目成果,课题编号:07JDW06L 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一种产业集聚的形式最早兴起于欧美国家。学术界一般依据其形成方式,将欧美创意产业园区分为旧厂房转型模式、历史文化区延续发展模式和政府主导模式三种。但园区能否持续发展,其形成方式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而更应该取决于它的竞争优势。因此,本文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将欧美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分为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核心、以城市为核心、以产业链为核心四种。 一、以文化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相较于其他创意产业园区,以文化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园区文化艺术氛围比较浓厚,其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是促使创意工作者入驻的主要原因,也是吸引游客参观、引发交易行为并推动园区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类园区比较典型的是伦敦西区、纽约百老汇、迪斯尼主题公园等。 1. 文化艺术传统——园区核心竞争力 以文化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园区,或者具有创作、展演与欣赏文化艺术作品的人文传统,如剧院汇集的伦敦西区;或者具备生产、展示和交易文化艺术产品的地缘特征,如位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市中心的都柏林圣殿酒吧区。无论前者还是

产业园区运营模式

五大产业园运营模式分析 一、华夏幸福基业 1、企业背景及发展概况 华夏幸福基业成立于1998年,拥有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一级资质,早期致力于省的城市住宅项目开发。2002年开始运营固安工业园,逐步向工业园区运营商进行转变,目前已经形成“园区+地产”运营模式。华夏幸福基业开发版图主要位于环首都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等地。 其运营模式的成功主要在于寻求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能够实现双赢的契合点,通过产业新城的建设帮助政府实现地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在获取廉价土地方面与当地政府形成默契,实现互帮互赢。 2、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运营模式 以打造“产业新城”为企业战略定位,以“园区+地产”作为盈利模式,公司在园区还未起步前,就与当地政府签订排他性的园区整体委托开发协议,由华夏幸福对园区进行前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商品房开发、工业厂房开发、园区招商引资以及企业入院后的物业管理服务,政府则提供行政方面的服务和管理。与2015年提出的PPP模式不谋而合。 企业整体运作类似于中介服务,通过对产业新城的整体操盘,整合地方政府、资金、技术、高新产业等各方资源,进行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服务。 ?运营特点 1)选址:华夏幸福产业园多定位于经济尚不发达的城郊或县域待发展新区,以助力区 域经济发展为目标有利于与当地政府洽谈排他性的合作协议,争取更多利好政策; 2)良好的政府关系:凭借良好的政企关系进行排他性的合作协议洽谈,同时能够及早 地参与地块的规划和土地整理工作,甚至参与区域发展规划,对园区规划及后期招 商均有利好。对政府来说,华夏幸福已经成为政府基建和招商引资的外包机构。 3)行政服务通道:得益于与政府的合作关系,园区行政服务直接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 对接,加快园区企业办事效益,对企业入驻有一定吸引力。

企业经营模式与创新管理

企业经营模式与创新管理 创意与创新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之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与永续经营之基础。创意不是特殊少数人的专利,可透过系统性的学习与模仿,人人皆可成为创意大师。惟如何从创意思考的结果,成为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基础,并进一步成为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基础,是现代企业必须的修练。本课程即探讨创意产生的系统化过程,培养学员们具备创新开发的能力,并将从企业创新策略管理的观点,介绍从创意开发课程,创意思考逻辑步骤、快速且有效率产生创意方法,以及包括创新对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影响与企业转型与升级的建议做法。讲师介绍:龙仕璋 讲师 上课日期:95年12月15 日(星期五)14:00~17:00;共计3小时 上课地点:(南台湾创新园区) 台南市工业二路31号服务馆二楼教室 讲授内容: 1、创意思考:创造性问题的解答模式 2、商业环境改变的差异 3、商业模式的创新思维:价值创造基础 4、商业模式的创新思维:营收创造模式 5、商业模式的创新思维:利润创造来源 6、创意与商业创新模式之实做演练 报名方式:线上报名:,或请将报名表传真(06)3847184 课程费用:免费 客服专线:(06)3847031钱诗澧小姐 E-mail:

【主办单位】:工业局南区工业区管理处 工业技术研究院院友会 水利署/成大水利产业知识化育成中心 中山大学创新育成中心 永达技术学院创新育成中心 虎尾科技大学创新育成中心 和春技术学院育成中心 南台科技大学育成中心 高雄医学大学生物医学及创新育成中心【执行单位】:工业技术研究院南分院 南台湾创新园区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创新育成中心高雄应用科技大学产学合作中心屏东科技大学创新育成中心 崑山科技大学创新育成中心 云林科技大学创新育成中心 嘉义大学创新育成中心 经济部中小企业处南科育成中心远东技术学院创新育成中心 树德科技大学创新育成中心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园区发展现状与问题[摘要]:2005年我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众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从目前国内业已形成的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入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的发展模式,指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功能及存在不足,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从2005年起,受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文化创意产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内地城市也吹响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结号”,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集群发展。随着北京、上海建立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我国业已形成首都创意产业集群、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滇海创意产业集群、川陕创意产业集群及中部创意产业 ) 期) 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集群的新成员,它是指一定时间内生存和坐落于特定区域或环境内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实体所形成的空间聚合体。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式。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形成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一些城市已经形成相当数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对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重要意义,集群发展有利于企业彼此协调竞争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张京城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指出,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就自身体系而言也无法通过单体行为所能完成;某一单体只能完成产业内的部分内容,而只有通过打造创意产业集聚区,使企业和机构形成基于产业链条的协作关系,才能获得群体竞争和发展优势。 [2]

(完整word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工作的思路方法

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和成果 1、创新的思路与其必然性 1.1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标承包制下,推向了市场,接受了改革风雨二十余年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观念、经营意识,人们的市场观念、竞争意识逐步形成,并不断加强,清除了人们思想中长期形成的“等、靠、要”的思想。生存、发展靠市场、靠自己的观念形成,并被加强。看到改革成果的同时,冷静思索一下,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机制不活。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应该是不断创新和完善项目施工管理,而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1.2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无论从社会学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改革、发展一体化,己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跟在别人的后面,落后于别人是要挨打的,这是历史深刻的教训。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推行十几年来也是时适应、时阻碍生产力发展。面对新的世纪,如何建立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提升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需要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努力走一条“创新、改革、

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亟需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十五”期间四大重点工程的开工以及交通、能源、水利水电建设、城市建设的热潮等等无疑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的扩大意味着将重新被瓜分,企业如果没有管理、资本、机制、体制、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将无法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意即其市场份额将减小并逐步被市场淘汰,特别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承包商进入中国建筑施工市场和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使我们面临着世界最大的竞争对手,不管愿不愿意,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参于世界经济的大循环。时代的巨大变革,迫切要求建筑施企业加强项目施工的创新。 1.3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存在的过渡竞争,相互压价、低价中标,仍然是普遍现象。业主由于处于买方市场,合同中不合理的要求、不平等的条款,使业主摆脱责任,承包商地位十分被动,设计和监理不能很好履行职责,也难以履行职责,职能错位常常不自觉地发生。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与集体、个体企业存在着不正当竞争,影响公正、公平的实现;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建筑市场行业、地区间的壁垒,阻碍和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筑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建筑市场有其固有的特性,特别是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存在以上种种问题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法律法规没有健全,存在着许多人为因素、政策导向、政府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