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艺复兴时期的四大乐派

文艺复兴时期的四大乐派

文艺复兴时期的四大乐派
文艺复兴时期的四大乐派

文艺复兴时期的四大乐派

文艺复兴一词原指“复活”“再生”,是这个时期的思想家们对中世纪的否定以及对古希腊古罗马的崇拜,他们认为自己处于复兴古代文化的时代。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在思想上想要摆脱封建宗教的束缚,要求尊重人,一切以人为中心,给予人性自由。从根本上来说文艺复兴是一个人类社会产生新思想,新发现,发展出飞跃的时期。在这个大思潮下先后产生了四大乐派。

一.勃艮第乐派

(一)产生背景:是欧洲大陆第一代音乐派系。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当时勃艮

第公爵们对音乐的喜爱,令他们不惜重金的赞助艺术方面的活动,吸引了一大批

的优秀音乐家,使之成为音乐创作中心,可以看出勃艮第音乐有巨大的吸纳性和

国际化倾向。

(二)音乐特点:

1.这一时期的音乐体裁丰富、复杂,确立了弥撒曲体裁形式。

2.一般三声部,有时有四声部,自下而上,以旋律流畅的高声部织体为主导。

3.而旋律和节奏的发展集中在高声部,假低音的技巧被采用,呈三度六度平行

进行。

4.兰迪尼终止式普遍出现。

(三)代表作曲家:杜费和班舒瓦

1.杜费,被誉为天主教父。他的音乐作品涉猎当时各种世俗和宗教音乐体裁。

他的等节奏经文歌代表作《最近玫瑰开放》有两个定旋律声部,呈五度关系,有

一定的接应关系,休止与旋律时隐时现。而他的弥撒曲在音乐史上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次将世俗曲调作为定旋律,第一次将经文歌四声部织体运用于弥撒曲,第一

次在定旋律的下方加一个对位的低声部,从而使低声部可以自由创作,他推动了

弥撒套曲的定型。

2.班舒瓦,天主神父,与杜费同样很重要。在他简朴的音乐中,世俗音乐占有

重要地位,以三声部为主,高声部为人声,其余声部为乐器伴奏,旋律性强,呈

现出三和弦轮廓。

二.佛兰德斯乐派

(一)产生背景:是继勃艮第乐派的又一个重要乐派。这个乐派分布很广,占据

了欧洲各地重要的音乐职位。因为地域跨度大,时间长,作家流动性强,因此音

乐风格上也有很大差异。

(二)音乐特点:

1.使复调对位音乐发展到盛期,他们把世俗曲调作为弥撒曲和经文歌的定旋律,

而且常采用尚松、牧歌、维勒莱等世俗声乐体裁进行写作。

2.在音乐中强调复调各声部地位的平等,都具有呈现主题的功能。

3.喜好较为丰富的音响,开始出现简单的和声结构完整的三和弦形式,假低音

技巧和兰迪尼终止式被正格终止和变格终止取代。

4.这个时期的弥撒曲以四个声部为主,有时候甚至采用五六个声部,也有时把

四声部拆分为二声部,形成一种对比强烈的二重风格。

(三)代表人物:

1.早期代表奥克冈,是第一代作曲家,他创作的弥撒曲庄严宏伟,旋律宽广,

音响丰富。在模仿复调的基础上,创作了一种“迷你卡农”的形式。代表作品是

经文歌《感谢上主》,这是一首拥有多达36个声部的卡农,主题在不同声部回旋9

次之多。

2.中期代表若斯坎,他是第二代作曲家,奥克冈的学生。他致力于复调的革新,

都反映在经文歌的创作上,强调各声部旋律的同等作用,摆脱了像数学模式,而是着重描绘歌词的意境,情感的表达,并将之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3.晚期的作曲家拉索可以说是把复调音乐发展到顶点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涉

及弥撒曲、经文歌、意大利牧歌、法国尚松、德国里德。他的音乐中初步建立了T-D D-T的和声功能圈。在弥撒曲中,定旋律的圣咏被世俗曲调取代。奠定了复调的两种写作类型,一种是对位化,它以模仿为原则,各声部绵延不断发展,前后一气呵成,代表形式是卡农和双重卡农曲;二是对位和声化,使用和声化的织体,多用终止式,有明显的收束感。音乐风格更是明净、质朴而又含有一种动态的美感。

三.罗马乐派

(一)产生背景:它是反对宗教音乐世俗化乐派之一。当时以罗马为中心,聚集了一批声乐复调创作的作曲家,他们形成了一个乐派,他们认为教会音乐中渗透世俗音乐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教会音乐的纯洁性,过于复杂的复调音乐及其织体进行使歌词含混不清。音乐受佛兰德斯乐派影响但又具有安详性格的声乐复调音乐。

(二)代表作曲家:帕勒斯特里那.

1.音乐体裁:

①弥撒曲是他钟爱的一种,既有四声部的也有六、七、八声部形式的;

②经文歌也是他所喜爱的体裁,作有多声部甚至12声部的经文歌,其

中以5声部居多。他在合唱领域的贡献也不小。

2.音乐特点:

①各声部清晰,歌词不被复杂的声部所掩盖,一字对一音的音节式处

理。

②少用半音,不协和音的运用有限度,和弦多以三和弦第一转位为主,

和弦外音处理成延留音和经过音形式。

低音多为四、五度跳进,极少重复音,终止式五度跳进明显,多采用自然音阶教会调式,注意保持旋律的平衡和均衡,音乐具有清澈宁静的特

质。

3.音乐风格:他的音乐虽然保守,但它的冷静、清新与朴素,以及追求理

性崇高境界的特点称为罗马乐派风格的典范。他这种有节制的风格被称为

“帕勒斯特里那风格”或“古代风格”。

四.威尼斯乐派

(一)产生背景:是因为当时威尼斯是仅次于罗马的重要城市,许多音乐家聚集在这里形成的音乐家群体和音乐风格。威尼斯音乐文化中心是圣马可大教堂,种种因素促成了威尼斯的繁荣。威尼斯乐派对待音乐的态度,不像罗马城那样崇尚苦修独行,而更多是追求享乐和奢华。这一时期的双重合唱的复调风格是巴洛克大协奏曲的先声。

(二)代表作家及其贡献:维拉尔特、A.加布里埃利和G.加布里埃利

1.维拉尔特原是佛兰德斯乐派的作曲家,后被任命为圣马可大教堂唱诗班

指挥,并创立了威尼斯乐派。

①贡献:首创了“复合唱风格”形成了双重合唱队,双管风琴的形式,大

大加强音响表现力,开创了合唱的格局。

2.A.加布里埃利和他的侄子G.加布里埃利他们是又一批重要作曲家。

①贡献:在他们创作中,将复合唱风格发展到顶峰,创作上更加注重主调和声织体,大量运用器乐组合为合唱伴奏,加强器乐与乐队之间的音色对比,按声区对合唱队进行分组,要求音色变化。管风琴技巧的发展,形成坎佐纳、托卡塔等纯器乐体裁,推动了器乐体裁的独立发展。

欧洲文艺复兴3个艺术代表人物

欧洲文艺复兴3个艺术代表人物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代表人物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是文艺复兴的艺术代表人物,被誉为”文艺复兴三杰“。15、16世纪是欧洲历史上辉煌的时期,在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出现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繁荣,这便是“文艺复兴”。这一名称的含义,是“再生”、“复活”,是希腊和罗马的古典形式在世界文学、艺术和建筑中的复活,它标志着资产阶级思想萌芽的产生。恩格斯曾经热情地赞颂: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伟大时代。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就是这个时代出现的艺术巨匠,史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达芬奇(1415—1519),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芬奇村。他是15、16世纪意大利的一位杰出的艺术大师和科学巨匠,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可以说他是一位全才,他是画家和雕塑家,作品完美而超过前人。作为科学家和发明者,他的理论和发现比他的时代先进几百年。这位实践工程师,可以从容地造出战争工具和和平年代的纪念碑,同时他又是一位有成就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解剖过尸体,测量过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正因为他博学多才,所以他的绘画作品才那么的杰出、那么的耐人寻味,如《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自画像》等等,多少年来以其隽永的魅力吸引后世,倍受美术爱好者的赞赏和推崇。

达?芬奇对建筑、雕刻和绘画创作都以大量素描为构思和研究的基础,每个人物,甚至每个手势都准备了充分的素描习作及写生。可以这么说,达?芬奇的素描起到了相当于甚至超过现代摄影作品的作用。例如在素描作品《自画像》中,画家观察入微,用的线条丰富多变、刚柔相济,尤其用浓密程度不同的斜线表现了明暗的微妙变化。而且用线生动灵活、概括性很强,寥寥数笔却包含着许多转折和体面关系,立体感很强,人物表情也相当传神。整个意大利,确切地说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达?芬奇是个天才,正因为他多才多艺,精通各方面的知识,有着很深的文化素养,所以他能将前辈画家关于人体解剖、透视和素描等研究成果,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上升到系统理论。他将透视法运用到绘画中,将中世纪的平面装饰的风格改用焦点透视法,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他总结了明暗造型的规律,使用暗部和亮部的光线把物体表现的结实而又真实,例如名作《最后的晚餐》。 在技法上,他也不断探索,经常改变颜色的调法,创造出一种被称为“薄雾法”的表现手法。当时文艺复兴初期的一些绘画技法中,仍然残存着哥特式宗教祭坛画的痕迹,单线平涂,色彩比较单调,体积感和空间感相对较弱。而达?芬奇“薄雾法”则将人物的边线逐渐消失,若有若无,更加接近真实。如作品《蒙娜丽莎》,如今全世界的人都一直在谈论她那“神秘的微笑”、“迷人的微笑”,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都不一样,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很严肃,有时又略带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忧郁。这是为什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巨匠作品,难得一见!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巨匠作品,难得一见! 文艺复兴是指自14世纪起,以意大利为中心掀起的欧洲新文化、新思想运动。其原义是指在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艺术思想的基础上,获取新知的运动。这个时代是艺术史上强烈的自觉意识觉醒的时代,恩格斯在讲到欧洲文艺复兴的时候写道“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意大利文艺复兴在艺术发展上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从13 世纪后期至14 世纪中期,一阶段为文艺复兴的预备期。主要以意大利佛罗伦萨为中心,代表人物有乔托、马萨乔等;第二阶段从14世纪中期开始至15世纪上半叶,为文艺复兴中期或发展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安吉利科、保罗·乌切洛、波提切利等;第三阶段从15世纪后半期至16世纪,为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此时文艺复兴的中心转向了罗马。主要代表人物有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第四阶段从16世纪后半期至17世纪前期,为文艺复兴晚期。这一阶段以威尼斯画派的崛起为代表,主要艺术家有提香、乔尔乔内等。十六世纪末,随着意大利沦为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文艺复兴运动结束。流风余韵传播到了北欧的荷兰、比利时、德国和尼德兰等地,其影响延及一两个世纪。文

艺复兴推动了洲、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保罗·乌切洛凯撒·奥古斯都 这是一幅15世纪的家具装饰画,出自文艺复兴早期最 杰出的画家之一保罗·乌切洛之手,最初安装在抽屉的嵌板上。保罗·乌切洛是佛罗伦萨人,曾师从著名画家马萨乔,他继承老师的衣钵,在探索直线透视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传说乌切洛特别富有敬业精神,为了研究透视法,常常彻夜不眠,在画室里苦苦钻研。乌切洛坚持用科学的手法作画,他笔下的人物、动物和风景,比例准确、透视合理,但由于过分强调每一细节在透视上的准确性,结果反而使整个画面显得僵硬,看上去就像一出木偶戏,他最著名的作品《圣罗马诺之战》就具有这种特点。 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其他文学、艺术家一样,乌切洛喜欢以古代著名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为绘画题材,如这幅抽屉嵌板装饰画,表现的是古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恺撒·奥古斯都。在小小的嵌板上,乌切洛在人物和马匹的比例上刻画准确,马匹的前后腿之间透视关系合理,连投影都经过了精心的计算,但也和乌切洛所有的作品一样,看上去僵硬有如玩偶。阿波罗与达芙妮 这幅画创作于十五世纪,作者题名“巴黎画师”。画中的 主题“阿波罗与达芙妮”来自古希腊罗马神话传说。传说中太

文艺复兴艺术的特点

1 文艺复兴艺术的特点: 显着特点现实与人文。文艺复兴所有的创作大都围绕着这个主题。这包括了人的感观,人的信仰,人的性欲,以及人的世界观。这时期的作品都要求打破封建神权,打破封建的禁欲主义。打破封建制度对人精神甚至是肉体的封锁。这时期有很大部分的作品以宗教为主,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技法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写实传真为首务,开创了基于科学理论和实际考察的表现技法。在风格和技法上更注重色彩的协调和自然,不拘一格。 2薄伽丘的女性情结 薄伽丘是一位法国女人的私生子,母亲去世后在严父和后母的冷酷中度过了童年,后来被送到那波利,在宫廷里认识了玛丽亚,并对她产生爱情,这在他的文学创作中留下了很深的印痕,很多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可以看到玛丽亚的影子。作品《佛罗伦萨女神们的喜剧》《菲埃索拉的女神》均是以爱情为主题,借鉴古希腊古罗马的诗歌、神话,显示出中世纪传统和骑士文学的痕迹,但摆脱俗套,充满对人世生活和幸福的追求,谴责禁欲主义。 3 达芬奇的贡献 艺术巨匠:文艺复兴时期当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成就最高,其中尤以达·芬奇最为突出,恩格斯称他是巨人中的巨人。在艺术创作 方面,达·芬奇解决了造型艺术三个领域——建筑、雕刻、绘画中的重大问题。 科学天才:设计出初级机器人,点燃现代汽车发明的灵感之火,是一 位现代世界的预言家,手稿被称为一部15世纪科学技术真正的百科全书。对机械世界的痴迷,水下呼吸装置、风速计等奇思妙想展现给世人。 1 君主制时代的共和思想及其作用 答:(以马基雅维利为例)文艺复兴后期意大利政治学的集大成者马基雅维利在政治发展史上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是近代共和理论的实际提出者,在佛罗伦萨的共和制度变得岌岌可危的时刻,他提出了标准更高的公民共和国理念,对佛罗伦萨城邦的透彻了解,对欧洲局势发展所保持的始终清醒的头脑,使他得出了一个重要的政治理论:君主统治和王朝战争只能把政治引向专制,而民意和民众才是推动近代共和政治的真正动力,因此,共和政治绝不可能在君主制度的框架里得以实现,共和制度与君主制度水火不相容。马基雅维利的所有着作,包括他的历史着作,其实都是对这种近代共和政治的认真思考和精彩阐释。一方面,马基雅维利继承了从萨鲁塔蒂、布鲁尼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公民共和国思想,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君主和市民的结盟关系是有限的,当这种关系走向瓦解的时候,共和制度和君主制度并无可能共存。他的最重要的着作《君主论》对君主制度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但他是完善的公民社会的提倡者。马基雅维利指出:“任何一个共和国都必须满足重要的、中等的和下层人们的需要,共和国得以建立依赖于这三种人的满意度和平等。但是,有些人却雄心勃勃,认为他们是高于其他人的,这样政府就趋于瓦解。”佛罗伦萨总在改变它的政府模式,原因就是它从来就不具备一个共和国或君主国所应有的要素。共和国在缺乏其基本要素的情况下,是不能够长期延续的。在《君主论》里,马基雅维利不再谈民众应当如何与君主结

简述翻译的定义及其历史演变

1.简述翻译的定义及其历史演变 学者候林平将历史上人们对“翻译”定义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定义: (1)第一阶段是传统语文研究阶段,这时候对翻译的定义是比喻式的,鸠摩罗什认为翻译“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有令呕秽也”,傅雷认为翻译“如临画”“如伯乐相马” (2)第二阶段是现代语言学研究阶段。英国的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将翻译视为不同语言文本材料的替代。美国语言学家奈达,则如下定义: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 (3)第三阶段是当代多学科研究阶段: 在《翻译语言学》理论中,卡特福德开宗明义,翻译是一项对语言进行操作的工作:即用一种语言的文体代替另一种语言的文本过程。 关于翻译的定义中国较为熟悉的有以下几种: 1)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业已表达出来了的东西准确而完整的表达出来。 2)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过程。 3)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西方的翻译在历史上前后曾出现六次高潮或可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公元三世纪中叶罗马对希腊古典作品的翻译,这是欧洲也是整个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它开创了翻译的局面。 第二个翻译高潮涌现于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以形形色色的《圣经》译本的出现为标志。 第三阶段发生于中世纪中期,西方翻译家云集,西班牙的托莱多,把大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其中有大量用阿拉伯文翻译的希腊典籍。 第四阶段发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翻译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宗教等各个领域。 第五阶段发生于文艺复兴后,17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翻译家不仅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代和当代作品也有很大兴趣,如莎士比亚等,东方文学译品也相继问世。 第六个大发展阶段在二战结束至今。二战后西方经济稳定为翻译事业提供物质基础,由于时代的演变翻译特点发生巨大变化,这一时期的翻译从范围规模作用直至形式都与过去任何时代大不相同,取得很大进展。机器翻译的出现是对几千年来传统手工翻译的挑战,也是人类翻译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革命。 翻译事业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第一次翻译的高潮出现在东汉至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以佛经为主,佛经的翻译开启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字翻译活动。 第二次高潮出现在明朝后期至鸦片战争期间,翻译的内容主要涉及西欧各国的基督经籍、科技、哲学、文学等著作。 第三次高潮出现在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时期,期间翻译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第四次高潮是新中国成立至今,新中国的成立,使得我国的翻译事业得到了大解放,翻译活动也进而进入一个最兴盛,最繁荣的发展新时期。

(完整版)西方翻译简史

第一章绪论 (一)翻译史发展 1.西方最早译作 广义上:约公元前3C,72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利山大城翻译《旧约》,《七十二子希腊文本》;严格意义上:约公元前3C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 2.西方翻译历史上六次高潮(六个大的阶段): 1)公元前4C末,盛极一时的希腊努力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但当时希腊文化优于罗马文化,对罗马有巨大吸引力。到了公元前3C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问世。 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的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以及普劳图斯、泰伦斯。2)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是宗教性质的。 《圣经》由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接受。到公元4C达到《圣经》译成拉丁语的高潮,以哲罗姆与382和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定本,标志《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3)早在9-10C,大批叙利亚学者到雅典,把大批希腊典籍译成古叙利亚语,带回巴格达。 在巴格达,阿拉伯人又译成阿拉伯语,巴格达一时成为阿拉伯人研究古希腊文化中心。 中世纪中期,11-12C间,西班牙托莱多,把大批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这是史上少有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托莱多成为欧洲学术中心,西方翻译史第三次高潮。 4)14-16C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场思想和文学革命大运动。 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采用民众语言,与1522-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法国文学家阿米欧译出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不锈文学译作。 英诺斯译出《名人传》,查普曼译《伊利亚特》《奥德赛》,弗洛里欧译蒙田的《散文集》。 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翻译出版则标志英国翻译史又一大发展。“英最伟大译著” 文艺复兴时期,标志着民族语言在文学领域和翻译中地位巩固。 5)文艺复兴后,17C下—20C上半叶,仍涌现大量译作。最大特点是,翻译家们不仅继续 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当代作品也发生兴趣。 6)二次大战后以来翻译活动, 特点是:翻译范围扩大;翻译规模大大超过了以往;翻译的作用也为以往所不可企及。 主要体现在:兴办高等翻译教育;成立翻译组织以聚集翻译力量; 打破传统方式,发展机器翻译,成为新时期翻译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 (二)翻译理论的发展 1.西方最早翻译理论家是罗马帝国时期的西塞罗,首次把翻译区分为“作为解释员”和“作为演说家”的翻译两种基本方法,并因此开拓翻译理论和方法研究的园地。 在古代:西塞罗的“直译”和“意译”;昆体良的“与原作竞争”; 哲罗姆的“文学用意译,《圣经》用直译”之说; 奥古斯丁《圣经》翻译凭“上帝的感召”和他的有关语言符号理论; 波伊提乌的宁要“内容准确”,不要“风格优雅”的直译主张和 译者应当放弃主观判断权的客观主义观点; 但丁的“文学不可译”论。 文艺复兴时期:伊拉斯谟的不屈从神学权威、《圣经》翻译考译者的语言知识; 路德的翻译必须采用民众语言的人文主义观点; 多雷的译者必须理解原作内容、通晓两种语言、避免逐词对译、 采用通俗形式、讲究译作风格的“翻译五原则”。

自考英美文学选读 第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课文翻译)

英美文学选读翻译(英语专业自考) 第一部分:英国文学 第一章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标志着一个过渡时期,即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社会的开始。一般来说,文艺复兴时期是从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中叶。它从意大利兴起,伴随着绘画、雕塑和文学领域的百花齐放,而后文艺复兴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文艺复兴,顾名思义即重生、复苏,是由一系列历史事件激发推动的,其中包括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重新发现。地理天文领域的新发现,宗教改革及经济发展。因此,文艺复兴从本质上是欧洲人文主义者竭力摒弃中世纪欧洲的封建主义,推行代表新兴城市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思想,并恢复早期宗教的纯洁性,远离腐败的罗马天主教廷的一场运动。 文艺复兴浪潮影响到英国的速度比较慢,不仅因为英国远离欧洲大陆,而且还因为其国内的动荡不安。乔叟去世后的一个半世纪是英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期。好战的贵族篡取了王位,使英国走上自我毁灭之路。著名的玫瑰之战就是极好的例子。后来理查三世的恐怖统治标志着内战的结束,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下英国的民族情感又成长起来。然而直到亨利八世统治期间(1509-1547),文艺复兴的春风才吹入英国。在亨利八世的鼓励下,牛津的改革派学者和人文主义者们将古典文学引入英国。基于古典文学作品及《圣经》的教育重获生机,而十五世纪就被广泛传阅的文学作品则更加流行了。自此,英国的文艺复兴开始了。英国,尤其是英国文学进入了黄金时代。这个时期涌现出莎士比亚、斯宾塞、约翰逊、锡德尼、马洛、培根及邓恩等一大批文学巨匠。但英国的文艺复兴并未使新文学与旧时代彻底决裂,带有十四、十五世纪特点的创作态度与情感依然贯穿在人文主义与改革时代。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它源于努力恢复中世纪产生的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尊崇。人文主义作为文艺复兴的起源是因为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基础是以"人"为中心,人是万物之灵。通过这些对古代文化崭新的研究,人文主义者不仅看到了光彩夺目的艺术启明星,还在那古典作品中寻求到了人的价值。在中世纪的社会中,个人完全隶属于封建统治,没有独立和自由可言;在中世纪的神学理论中,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仅仅是人消极适应或消极遁世,不允许追求快乐,以备死后灵魂得以超脱。然而人文主义者们却从古代文化遗产中找到了充足的论据,来赞美人性,并开始注意到人类是光荣的生命,人自己可以不断发展,至善至美,而且人们生存的世界是属于他们的,供他们怀疑、探索以及享受。由此,人文主义者通过强调人类的尊严、强调今生今世的重要性,喊出了他们的信仰,即人类不仅有权利在今生今世美好生活,而且还有能力完善自我,创造奇迹。人文主义遍布英国思想领域的。标志是荷兰学者伊拉斯谟先后到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讲授古典文化研究。托马斯·漠尔、克利斯朵夫·马洛和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人文主义的代表。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美术作品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美术作品 纵观历史长河,从古至今,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华丽的艺术瑰宝。那些成为了城市地标的雕塑作品、历经数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的宏伟建筑、为世人所珍藏的唯美画作,无不彰显了艺术家们的巧思妙想和对于美极高的把握能力。而在以历史时期为分界线的艺术集群中,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在课上对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介绍,唤起了我初、高中时对该时期初步认识的印象,也让我产生了进一步学习和理解的兴趣。 历史背景是艺术风格和趋势产生的先决条件,说起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美术作品,就不得不先谈谈文艺复兴的大背景。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掀起了一段科学与艺术的革命。正是在这个时期,欧洲的各大国家日益强大,宗教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变化。“文艺复兴”的原意就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人们的思想开始觉醒,开始挣脱封建教会黑暗的精神统治,其变化的思想基础就是关怀人,尊重人,树立以人为本的世界观。 在人文主义的思想基础上,被禁锢已久的古典文化重新得到了人民的重视,艺术风格的重新表达迫在眉睫。因此,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应运而生。这时期欧洲的美术作品,多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达,他们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自己的主人,艺术应当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提倡科学、个性和自由。在这样觉醒的思维下产生的美术作品尤为动人。 而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文艺复兴的艺术革命也在此拉开序幕。因此,充分了解这块艺术宝地究竟诞生了那些杰出的艺术作品,对于我们了解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有着深刻的意义。 在文艺复兴美术的开端,意大利中世纪艺术家中最早表现出对古典艺术的兴趣的是尼古拉·皮萨诺(约1220—1284)。他是著名的雕塑家,比萨大教堂布道坛的浮雕就是出自他的手笔。他运用现实主义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圣经故事的具体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三杰及其艺术特点

简析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三杰及其艺术特点 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3位主要代表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其中,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在罗马的活动促成了罗马画派的形成。一、达·芬奇: 《岩间圣母》是达·芬奇创作的最有名的代表作。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的逝世是对全世界的一个伤害。其代表作还有壁画《最后的晚餐》《安吉里之战》和肖像画《蒙娜丽莎》。 达芬奇精通人体解剖学、透视学,造型精准,画面色彩多成中性色,画风凝重。达芬奇的素描手稿极具研究价值,他一生完成的作品不多,但几乎件件都是不朽的名作。他的作品中多体现出智慧、深邃、严谨的气息。他的作品自始至终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并特别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相结合,在世界美术史上堪称独步。他的笔记中涉及科学研究的范围极其广阔,从物理数学到生理解剖,几乎无所不包;他在技术方面的创造发明遍及民用、军事、工程、机械等各方面。达芬奇具有广博的学识和高超的艺术技艺,充满了科学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 二、米开朗琪罗: 代表作《酒神巴库斯》、《哀悼基督》,1501年,他回到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卫》。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罗马,用了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1513年,教皇陵墓恢复施工,米开朗基罗创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 米开朗基罗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他创作的人物雕像雄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米开朗琪罗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三、拉斐尔: 拉斐尔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时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翻译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翻译 一、引言 史学界多数历史学家一般将公元1500年视为世界历史的分水岭,如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就持此观点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世界通史》中将该书内容分为公元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公元1500年以后的世界 两部分来论述2。虽然这些从事世界史学者的观点从国别来说无疑具有西方中心论的嫌疑,但从世界公元1500年前后的世界发展格局比较来 说是不无道理。对公元1500年前后的西方世界,随着1453年君士坦 丁堡的陷落,标志着欧洲历经1000年中世纪的结束。兴起于意大利14世纪末的文艺复兴运动,在15世纪、16世纪波及西欧各国。而在16 世纪初,随着马丁路德开启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先声,英国安里甘宗和 瑞士加尔文宗等新教持续涌现。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古 典时期希腊罗马世俗文化的译介还是宗教改革时期对宗教经典《圣经》的诠释和解译,无不通过文化翻译实践来实现。文化翻译实践在继承 古典文化因子和改革与创新基督教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 文将文化翻译实践置于公元1500年左右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西 方社会文化语境下,对文化翻译实践和此时社会文化语境形成的互动 效应做以追述和评价。 二、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文化翻译实践及其文化效应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文化语境基督教作为欧洲中世纪唯一和至 高无上的精神形态,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表现出的种种社会矛盾都集 中在基督教本身。要改变中世纪晚期欧洲政治上分散、经济上落后和 文化上凋敝的社会局面和改变基督教内在的矛盾(基督教冰清玉洁的 唯灵主义理想与中世纪晚期教会的虚伪形成了尖锐的二元对立),只 有对基督教本身实行改革才能改变西欧社会总体状况。面对罗马天主 教会的堕落和虚伪,以阿尔卑斯山为分界,南北欧洲做出了不同的选 择和应对方式。南部欧洲以意大利为代表,主张给基督教中禁欲主义 注入人性的因子,开始学习和借鉴古典时期希腊罗马感性主义文化。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

外国美术史第三章理性与科学的时代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对整个欧洲的文艺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文艺复兴原意为:“古典文学艺术的再生”。在人文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一种不同于中世纪表现性艺术的新艺术风尚应用而生。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人生、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努力将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使她们的作品具有真实性与时代感。这些充满人文主义思想与具有一定科学性的作品,为近现代西方美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就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核心:人文主义精神 产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本质:本质就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就是完全提倡复古,而就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产生于意大利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产阶级希望冲破教会神学的束缚。 意大利保有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才济济,汇集一处。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资本的原始积累:文艺复兴运动作为一场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传播过程中为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也同时为早期的资产阶级积累了原始财富。文艺复兴运动首发于意大利,后经传播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出现了著名

的城市如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以及尼德兰等一系列新型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茁壮发展,资本也开始源源涌入新兴资产阶级的囊中,为同时进行的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以及今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 人性的探索及发现:文艺复兴运动使正处在传统的封建神学的束缚中慢慢解放,人们开始从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价值,作为人,这一个新的具体存在,而不就是封建主以及宗教主的人身依附与精神依附的新时代。文艺复兴运动充分的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的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文艺复兴运动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就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一场革命风暴,也被称为“出现巨人的时代"。 消极影响:文艺复兴运动在传播过程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播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与奢靡泛滥,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文学三杰 但丁 但丁(Dante)(1265-1321)。文艺复兴的先驱,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北部,一般认为第一个代表人物就是但丁,其代表作为《神曲》,她的作品首先以含蓄的手法批评与揭露中世纪宗教统治的腐败与愚蠢,以地方方言而不就是作为中世纪欧洲正式文学语言的拉丁文进行创作。她认为古希腊、罗马时代就是人性最完善的时代,中世纪将人性压制就是违背自然的。她虽然对拉丁文学有深入广泛的研究,但用意大利方言写了大量的以十四行诗为形式的抒情诗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史约两千年。这段历史为我们积累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前人的翻译经验,批判地吸收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方法,以便继续提高我们的翻译水平,发展我们的翻译事业。西方翻译史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的。从广义上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西方的第一部译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塞》。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在公元前三世纪问世,因此可以说西方的翻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整个西方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西方翻译活动简介 (一)古代西方翻译 纵观全过程,西方的翻译在历史上前后曾出现过六次高潮或可分为六个大的阶段。首先是肇始阶段。公元前四世纪末,盛级一时的希腊奴隶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起来。但是,当时的希腊文化仍优于罗马文化,因而对罗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翻译介绍希腊古典作品的活动可能即始于这一时期或始于更早的时期。然而,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确已问世。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的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以及后来的普劳图斯、泰伦斯等大文学家都用拉丁语翻译或改编荷马的史诗和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米南德等人的希腊戏剧作品。这是欧洲也是整个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其历史功绩在于:——它开创了翻译的局面,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介绍到了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对于罗马以至日后西方继承古希腊文学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明现象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明现象 摘要: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摆脱了中世纪神本主义宗教观和经院哲学的束缚,提出了人本主义宗教观,表达了新型的和谐的神人观。人文主义神人观消除了宗教与世俗生活的对立,激发了人们对今生世俗幸福生活的追求,推动了西方世俗精神的形成;为宗教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渊源,促成了服务于世俗生活的新教精神的诞生;推动了科学精神的塑造,促成了近代科学的诞生与独立发展。人文主义和谐的神人观为构建近现代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文艺复兴;西方国家;利弊 一、文艺复兴的概述 (一)概念 西欧的中世纪是个特别“黑暗的时代”。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什么文学、什么艺术、什么哲学,一切都得按照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教义,谁都不可违背,否则,宗教法庭就要对他制裁,甚至处以死刑。《圣经》里说,人类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由于他们违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乐园的禁果,因而犯了大罪,作为他们后代的人类,就要世世代代地赎罪,终身受苦,不要有任何欲望,以求来世进入天堂。在教会的管制下,中世纪的文学艺术死气沉沉,文艺复兴科学技术也没有什么进展。 中世纪的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多种条件的促生下,于欧洲的意大利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经济是通过市场来运转的,而市场上择优选购、讨价还价、成交签约,都是斟酌思量之后的自愿行为,这就是自由的体现,当然要想有这些自由还要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自由,而所有这些自由的共同前提就是人的自由。此时意大利呼唤人的自由,陈腐的欧洲需要一场新的提倡人的自由的思想运动。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也为这场思想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可能。城市经济的繁荣,使事业成功财富巨大的富商、作坊主和银行家等更加相信个人的价值和力量,更加充满创新进取、冒险求胜的精神,多才多艺、高雅博学之士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这为文艺复兴的发生提供了深厚的物质基础

浅析达·芬奇绘画艺术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影响.

浅析达·芬奇绘画艺术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的影响 【摘要】在文艺复兴时代,随着对古希腊艺术文化的再发现和重新检视,诸多经典艺术作品被艺术家们重新诠释出来,且绘画艺术以及理论在人本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双重影响下蓬勃发展。达·芬奇不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最杰出的代表人物,还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达·芬奇的绘画艺术充分体现了人的真实存在。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其他艺术家开始追求的不再只是对古典艺术的简单重现,而是把学习古典艺术作为一种途径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即人文主义文化。这个时期的艺术作品充分肯定和宣扬人的价值,宣扬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世俗生活的追求,反对封建神学对人性的压抑和禁锢他们的这种精神对以后的民主、人性化的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达·芬奇对科学与理性的追求带动了整个文艺复兴时代各个领域的发展,并且他几乎在每个领域都留下杰出的精神文化甚至理论技术等遗产。而为达到真实反映现实的目的,艺术家们也要求用理性去理解世界,开始尊重自然,尝试通过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去观察自然界。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打开了后世人们对待自身以及宇宙的新视角,也逐渐打破了过去的旧模式。达·芬奇绘画艺术的出现对于文艺复兴时期来说, 无疑是最为瞩目且影响最广的。 关键词:达·芬奇;文艺复兴;明暗渐进法;理性科学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达.芬奇 (3) 1.1作者生平简介 (3) 1.2代表作品 (4) 1.3达.芬奇绘画的艺术特点 (4) 第二章时代背景 (5) 2.1中世纪宗教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影响 (5) 2.2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特征 (6) 第三章达.芬奇绘画艺术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影响 (6) 3.1达.芬奇绘画艺术的美学贡献 (6) 3.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在达.芬奇绘画艺术中的体现 (7) 3.3达芬奇绘画中的科技应用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技术的促进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引言 文艺复兴时期带来了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科

西方翻译史

西方翻译活动史 ?中西译学界对西方翻译历史阶段的不同划分 ?西方的翻译活动到底有多长的历史, ?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有哪些主要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主要译了哪些作品,提出了什么样的翻译理论, ?有多少翻译流派, ?今后可能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翻译在历史长河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西方翻译史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的。 ?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世纪前后,72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 ?西方的第一部译作是约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可以说西方的翻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对这两千多年的翻译史的分期,因人们的视角不同,所持的划分标准亦不同,观点颇不一致,所以,并无统一的结论。 ?廖七一援引历史学者的三分法,着重翻译理论思想的演变,采用轻历史划分、重翻译思想界定、薄古厚今的原则,将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大致分为三大时期:古典译论时期,公元前3世纪至18世纪末;近代译论时期,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当代译论时期,20世纪初至今。 ?潘文国则强调学科概念,以是否具有学科意识为依据,同样把西方翻译研究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古代的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到1959年,称作传统的翻译学阶段。第二阶段,从1959年雅可布逊(RomanJackbson)发表“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开始到1972年,称作现代的翻译学阶段。第三阶段,从1972年霍尔姆斯(James S. Holmes)发表“翻译研究的名与实”开始至今,是当代的翻译学阶段。 ?姜秋霞与杨平从翻译研究所采取的方法来看翻译的理论发展史,把翻译理论研究史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经验期或前理论期、语言学理论期、多元理论期。(1)前理论期自公元前3世纪(西方约公元前3世纪;我国约公元3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末。翻译理论大多是对翻译实践的技巧性总结,缺乏理论的系统性。(2)语言学理论期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3)多元理论期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各种非语言学理论流派的出现,使翻译研究走上了综合性的学科发展道路。 ?谭载喜更关注历史因素对翻译事业的影响,把西方翻译史划分为六个时期:(1) A",于公元前4世纪的肇始阶段;(2)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3)中世纪时期;(4)文艺复兴时期,(5)近代翻译时期,即17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6)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谢天振等依据每一阶段的主流翻译对象,对人类翻译发展史划分为三个阶段。 ?1)从公元前250年左右《七十子希腊文本》的翻译活动开始,一直持续到16世纪的圣经翻译,这段时期我们把它命名为宗教典籍翻译阶段,这一阶段对翻译的探讨确立了人类关于翻译的基本理念,包括最基本的翻译方法论,如直译、意译、可译、不可译等问题。 ?2)随着民族语言与民族文学的确立,尤其是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之后,文学翻译开始成为翻译的主流,从而开启了以文学名著、社科经典为主要翻译对象的文学翻译阶段。在这一阶段,对翻译的理论探讨更加丰富和深人,并且产生了针对各种文类、体裁作品的翻译理论。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选自《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19年版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4-16ct)产生的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和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其主要内容表现为:①用人权反对神权;②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③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④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人文主义是人本主义和基督教精神的结合。 (育明教育注:天津外国语大学2010年真题,名解;四川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青岛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河南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中山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东南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中南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中南大学2012年真题,名解;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真题,单选;武汉大学2013年真题,四川大学2013年真题,名解) 第一节人文主义文学概述 一、人文主义 1、用人权反对神权; 2、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3、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4、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二、人文主义文学 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开端,它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学的优良传统,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文学的第一座高峰。 其文学特征表现为:①在思想内容方面,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制度和道德以及宗教禁欲主义进行抨击,积极传播人性、人权、现世幸福、科学知识和国家统一等新的思想观念。②在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上更加自觉。③文学形式上丰富多彩:戏剧成为最完美的艺术形式;长篇小说成为人文主义作家运用的主要体裁;抒情诗也大大繁荣,十四行诗成了欧洲重要的诗体。④具有民族风格。 (育明教育注:天津外国语大学2010年真题,名解;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河南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东南大学2011年真题,名解;四川大学2013年真题,名解)人文主义文学三杰(文艺三杰):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另外,14~16世纪意大利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作品欣赏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作品欣赏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背景: 1、意大利位于欧洲和东方之间,印度及东方物品(香料)通过意大利流向欧洲,刺激商业发展。 2、1291年至1906年8次十字军东征促使威尼斯经济的发展。 3、贵族力量削弱,形成商人阶层。 4、13世纪发掘出古希腊的雕刻。学习和理会它的精神和手法,是文艺复兴的发端。 5、占庭帝国遭侵略,艺术家和学者带着书籍、希腊艺术品逃往佛罗伦萨城。 文艺复兴的先驱: 乔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雕刻家和建筑家。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伟大先驱者之一 他把人文主义精神与现实主义方法在作品中结合,成为中世纪美术与文义复兴的分水岭,他不仅表现出卓越的绘画技巧,同时也奠定了文艺复兴艺术的现实主义基础。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他的作品《逃往埃及》是乔托突破中世纪木偶式人物造型的一幅杰作。画家以不同的动作表现圣经故事中的这一重要情节——圣母玛利亚生下小耶稣,受到迫害,抱着婴儿耶稣骑毛驴逃往埃及途中的情景。画面中人物面容憔悴、表情苦闷、动态自然,背景的风光有了一定透视空间,这些都是以往的宗教画所没有的。为了加强人物的真实感,乔托采用了明暗调子,使宗教人物真实立体,并呈现一定的个性,比起以前所有教堂千篇一律的程式化人物与平面化构图,是个极大的突破。这幅画开启了文艺复兴艺术的现实主义道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波提切利的代表作就是《维纳斯的诞生》 维纳斯的造型很明显是受古希腊雕刻中维纳斯形象的影响,从体态和手势都有模仿卡庇托利维纳斯的痕迹,但是缺少古典雕像的健美与娴雅。这种造型和人物情态实际上成了波提切利独特的艺术风格。 佛罗伦萨派及代表画家与代表作 15世纪的佛罗伦萨画派继承了乔托的传统,将现实主义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佛罗伦萨派的作品风格有以下几点:突破宗教禁锢,表现世俗;作品融入数学、解剖学;注意装饰性,削弱明暗关系;多表现强壮男性。 达芬奇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寄托了他对人像理想美的认识。 这幅画令人惊叹的是人物的自然生动,她好像在注视着我们,但隐隐的微笑中却似乎透出一丝悲哀。达·芬奇巧妙地平衡了精确与储蓄的关系,使作品韵味无穷。他极为审慎地运用了“空气透视法”使形体自然、柔和,消除了以往作品的生硬感,创造了朦胧、含蓄、微妙的动人境界,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表现了人性的回归。

西方翻译史 中国翻译简史.doc

翻译史--西方翻译简史 翻译史约两千年。这段历史为我们积累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前人的翻译经验,批判地吸收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方法,以便继续提高我们的翻译水平,发展我们的翻译事业。西方翻译史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的。从广义上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西方的第一部译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塞》。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在公元前三世纪问世,因此可以说西方的翻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整个西方发展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西方翻译活动简介 (一)古代西方翻译 纵观全过程,西方的翻译在历史上前后曾出现过六次高潮或可分为六个大的阶段。首先是肇始阶段。公元前四世纪末,盛级一时的希腊奴隶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起来。但是,当时的希腊文化仍优于罗马文化,因而对罗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翻译介绍希腊古典作品的活动可能即始于这一时期或始于更早的时期。然而,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确已问世。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的安德罗尼柯、涅维乌斯和恩尼乌斯,以及后来的普劳图斯、泰伦斯等大文学家都用拉丁语翻译或改编荷马的史诗和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米南德等人的希腊戏剧作品。这是欧洲也是整个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其历史功绩在于:——它开创了翻译的局面,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介绍到了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对于罗马以至日后西方继承古希腊文学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第二个翻译高潮涌现于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是宗教性质的。在西方,宗教势力历来强大而顽固,基督教教会一向敌视世俗文学,极力发展为自身服务的宗教文化。作为基督教思想来源和精神武器的《圣经》,自然成了宗教界信仰的经典。《圣经》由西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所普遍接受。因此在较早时期就有人将《圣经》译成拉丁语,到公元四世纪这一译事活动达到了高潮,其结果就是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译本。以哲罗姆于382 至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钦定本,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尤其在罗马帝国和中世纪初期,教会在文化

★西方翻译理论史解析

1.1古代翻译 西方翻译史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的。古罗马时期的翻译活动室西方翻译史上第一次大的翻译高潮,带有明显的文学活动性质。及至进入罗马帝国后期,宗教翻译逐渐成为西方翻译界的主流。 从广义上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七十二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西方的第一部译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塞》。 1.2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的宗教翻译 公元四世纪出现了《圣经》的多种拉丁文译本,其中以哲罗姆于382至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为钦定本,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1.3中世纪西方翻译 公元十一至十二世纪之间,西方翻译家门云集西班牙的托莱多,把大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这是西方翻译史上的第三个高潮。于是,托莱多成为欧洲的学术中心(类似与巴格达的“翻译院”),翻译及学术活动延续达百余年之久,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1.4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翻译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思想和文学革新的大运动,也是西方

翻译史上的一次大发展。特别是文艺复兴运动在西欧各国普遍展开的十六世纪及尔后一个时期,翻译活动达到了前所未见的高峰。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宗教等各个领域,涉及大古代和当代的主要作品,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和一系列优秀的翻译作品。 在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于1522至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开创了现代德语发展的新纪元。在法国,文学阿米欧先后用了十七年(1542-1559年)时间,译出了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简称《名人传》),查普曼1598至1616年译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弗罗里欧1603年所译蒙田的《散文集》,乃是英语文学译著中一群灿烂的明星。而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的翻译出版社则标志着英国翻译史上又一次大发展。它以其英语风格的地道、通俗和优美赢得了"英语中最伟大的译著"的盛誉,对现代英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5西方翻译史的第五次高潮 文艺复兴后,从十七世纪下半叶至十二世纪上半叶,西方各国的翻译继续向前发展。虽然就其规模和影响而言,这一时期的翻译比不上文艺复兴时期,但仍然涌现出大量的优秀译著。其最大特点是,翻译家们不仅继续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代的和当代的作品也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歌德等大文豪的作品都被一再译成各国文字,东方文学的译品也陆续问世。 1.6西方翻译史的第六次高潮 第二次大战后,西方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生产得到发展,经济逐渐恢复,科学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