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佛说四十二章经 - 回天大道

佛说四十二章经 - 回天大道

佛說四十二章經

經 序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離欲寂靜,是最為勝;住大禪定,降諸魔道。於鹿野苑中,轉四諦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復有比丘,所說諸疑,求佛進止。世尊教敕,一一開悟;合掌敬諾,而順尊敕。

第一章 出家證果

佛言: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常行二百五十戒,進止清淨,為四真道行,成阿羅漢。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住動天地。次為阿那含。阿那含者,壽終靈神上十九天,證阿羅漢。次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還,即得阿羅漢。次為須陀洹。須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證阿羅漢。愛欲斷者,如四肢斷,不復用之。

第二章 斷欲絕求

佛言:出家沙門者,斷欲去愛,識自心源;達佛深理,悟無為法。內無所得,外無所求;心不繫道,亦不結業。無念無作,非修非證。不歷諸位,而自崇最,名之為道。

第三章 割愛去貪

佛言:剃除鬚髮,而為沙門。受道法者,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愛與欲也。

第四章 善惡並明

佛言: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何等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殺、盜、淫。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三者:嫉、恚、癡。如是十事,不順聖道,名十惡行。是惡若止,名十善行耳。

第五章 轉重令輕

佛言: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息其心。罪來赴身,如水歸海,漸成深廣。若

人有過,自解知非,改惡行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漸有痊損耳。

第六章 忍惡無瞋

佛言:惡人聞善,故來撓亂者;汝自禁息,當無瞋責。彼來惡者,而自惡之。 第七章 惡還本身

佛言:有人聞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罵佛。佛默不對;罵止,問曰:「子以禮從人,其人不納,禮歸子乎?」

對曰:「歸矣!」

佛言:「今子罵我,我今不納;子自持禍,歸子身矣!」猶響應聲,影之隨形,終無免離。慎勿為惡!

第八章 塵唾自污

佛言: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賢不可毀,禍必滅己。

第九章 返本會道

佛言:博聞愛道,道必難會。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第十章 喜施獲福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沙門問曰:此福盡乎?

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第十一章 施飯轉勝

佛言: 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 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 飯千萬斯陀含,不

如飯一阿那含。飯一億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飯百億辟支佛,不如飯一三世諸佛。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

住無修無證之者。

第十二章 舉難勸修

佛言:人有二十難,

貧窮布施難,豪貴學道難,棄命必死難,得睹佛經難,

生值佛世難,忍色忍欲難,見好不求難,被辱不瞋難,

有勢不臨難,觸事無心難,廣學博究難,除滅我慢難,

不輕未學難,心行平等難,不說是非難,會善知識難,

見性學道難,隨化度人難,睹境不動難,善解方便難。

第十三章 問道宿命

沙門問佛:「以何因緣,得知宿命,會其至道?」

佛言:「淨心守志,可會至道。譬如磨鏡,垢去明存,斷欲無求,當得宿命。」

第十四章 請問善大

沙門問佛:「何者為善?何者最大?」

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與道合者大。」

第十五章 請問力明

沙門問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

佛言:「忍辱多力,不懷惡故,兼加安健。忍者無惡,必為人尊。心垢滅盡,淨無瑕穢,是為最明。未有天地,逮於今日;十方所有,無有不見,無有不知,無有不聞,得一切智。可謂明矣!」

第十六章 捨愛得道

佛言:人懷愛欲,不見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人共臨,無有睹其影者。人以愛欲交錯,心中濁興,故不見道。汝等沙門,當捨愛欲;愛欲垢盡,道可見矣。

第十七章 明來暗謝

佛言:夫見道者,譬如持炬,入冥室中,其冥即滅,而明獨存。學道見諦,無明即滅,而明常存矣。

第十八章 念等本空

佛言:吾法念無念念,行無行行,言無言言,修無修修;會者近爾,迷者遠乎!言語道斷,非物所拘,差之毫釐,失之須臾。

第十九章 假真並觀

佛言:觀天地,念非常;觀世界,念非常;觀靈覺,即菩提。如是知識,得道疾矣!

第二十章 推我本空

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我既都無,其如幻耳。

第二十一章 名聲喪本

佛言:人隨情欲,求於聲名;聲名顯著,身已故矣。貪世常名,而不學道,枉功勞形。譬如燒香,雖人聞香,香之燼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後。

第二十二章 財色招苦

佛言:財色於人,人之不捨;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舔之,則有割舌之患。

第二十三章 妻子甚獄

佛言: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於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

第二十四章 色欲障道

佛言:愛欲莫甚於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

無能為道者矣!

第二十五章 欲火燒身

佛言:愛欲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

第二十六章 天魔嬈佛

天神獻玉女於佛,欲壞佛意。

佛言:「革囊眾穢,爾來何為?去!吾不用。」

天神愈敬,因問道意。佛為解說,即得須陀洹果。

第二十七章 無著得道

佛言:夫為道者,猶木在水,尋流而行,不觸兩岸,不為人取,不為鬼神所遮,不為洄流所住,亦不腐敗;吾保此木,決定入海。學道之人,不為情欲所惑,不為眾邪所嬈,精進無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第二十八章 意馬莫縱

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

第二十九章 正觀敵色

佛言:慎勿視女色,亦莫共言語。若與語者,正心思念: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華,不為泥汙。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

第三十章 欲火遠離

佛言:夫為道者,如被乾草,火來須避。道人見欲,必當遠之。

第三十一章 心寂欲除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斷陰。

佛謂之曰:「若斷其陰,不如斷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

佛為說偈:「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

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

佛言:此偈是迦葉佛說。

第三十二章 我空怖滅

佛言: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

第三十三章 智明破魔

佛言:夫為道者,譬如一人與萬人戰。掛鎧出門,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鬥而死,或得勝而還。沙門學道,應當堅持其心,精進勇銳,不畏前境,破滅眾魔,而得道果。

第三十四章 處中得道

沙門夜誦迦葉佛遺教經,其聲悲緊,思悔欲退。

佛問之曰:「汝昔在家,曾為何業?」

對曰:「愛彈琴!」

佛言:「弦緩如何?」

對曰:「不鳴矣!」

「弦急如何?」

對曰:「聲絕矣!」

「急緩得中如何?」

對曰:「諸音普矣!」

佛言:「沙門學道亦然,心若調適,道可得矣。於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惱;意若生惱,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淨安樂,道

不失矣!」

第三十五章 垢淨明存

佛言: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淨矣! 第三十六章 展轉獲勝

佛言:人離惡道,得為人難。既得為人,去女即男難。既得為男,六根完具難。六根既具,生中國難。既生中國,值佛世難。既值佛世,遇道者難。既得遇道,興信心難。既興信心,發菩提心難。既發菩提心,無修無證難。

第三十七章 念戒近道

佛言:佛子離吾數千里,憶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雖常見吾,不順吾戒,終不得道。

第三十八章 生即有滅

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數日間!」

佛言:「子未知道!」

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

對曰:「飯食間!」

佛言:「子未知道!」

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

對曰:「呼吸間!」

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第三十九章 教誨無差

佛言:學佛道者,佛所言說,皆應信順。譬如食蜜,中邊皆甜,吾經亦爾。

第四十章 行道在心

佛言:沙門行道,無如磨牛;身雖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第四十一章 直心出欲

佛言:夫為道者,如牛負重,行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視;出離淤泥,乃可蘇息。沙門當觀情欲,甚於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

第四十二章 達世知幻

佛言:吾視王侯之位,如過隙塵。視金玉之寶,如瓦礫。視紈素之服,如敝帛。視大千界,如一訶子。視阿耨池水,如塗足油。視方便門,如化寶聚。視無上乘,如夢金帛。視佛道,如眼前華。視禪定,如須彌柱。視涅槃,如晝夕寤。視倒正,如六龍舞。視平等,如一真地。視興化,如四時木。諸大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怀素自叙帖全文 《自叙帖》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126行, 共698字。帖前有李东阳篆书引首“ 藏真自叙” 字。原迹现在 台湾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 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 骤雨,可以想见当年操觚之时,心手相师,豪情勃发,一气贯之的情景。明代安岐谓此帖:“ 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自叙帖》唐书法僧怀素草书。中华第一草书。系中华 十大传世名帖之一。纸本,纵 28.3 厘米, 横775 厘米,共 126 行, 698 字。书於唐大历十二年 ( 公元777 年) 。藏台湾 故宫博物院。首六行早损,为宋苏舜钦补书。帖前有明李东 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序” 四字,后有南唐升元四年(公元 940年) 邵周、王囗囗重装题记。钤有“ 建业文房之印”、“ 佩六相印之 裔”、“四代相印”、“许国后裔”、“ 武乡之印”、“赵氏藏书”、“ 秋壑图书”、“项元汴印”、“安岐之印”、“ 乾隆”、“宣统鉴赏”藏印。 内容为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和当时士大夫对他书 法的品评,即当时的著名人物如颜真卿、戴叙伦等对他的草 书的赞颂。《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明文徵明题:“ 藏真书如散僧入圣,

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 明代安岐谓此帖:“ 墨气纸色精彩 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 《自叙帖》 曾经南唐内府、宋苏舜钦、邵叶、吕辩、明 徐谦斋、吴宽、文徵明、项元汴、清徐玉峰、安岐、清内府 等收藏。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据曾行公题,旧有米元章、薛道祖及刘巨济诸名家题识,今佚。宋米芾《宝章待访录》、黄伯思《东观馀论》、清安岐《墨缘汇观》等著录。上海延光室、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

杜泽逊·文献学-重点知识整理word版本

文献学概要 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1、文献的概念 文献:“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最初郑玄、朱熹把文献分解成两部分,“文”指文章、典籍,即书面材料;“献”指贤人、贤才,实质指贤人所讲述的口头材料。后来概念发生了变化,从指“典籍和贤才”的并列结构转向专指“典籍的偏义结构”,单指历史上又价值的文字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学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扩大,现在所谓的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也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 2、文献学研究的范围: 文献本体的研究、文献的实证、整序与典藏、编纂、传播。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包括对文献的载体材料、形制、传抄和印制方式、文献类型的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版本、校勘)、真实性(辨伪)、完整性(辑佚)问题。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也包括藏书史研究、书评学等。 (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研究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收藏、文献形成发展的历史、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文献的检索等等。) 对文献的载体材料的研究。(甲骨、金石、竹简、绢帛、纸张等) 对文献的形制(卷轴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的研究。 对文献的传抄和印制方式(写本、拓本、刻本、活字本)的研究。 对文献的类型(经学、宗教、总集、别集、地方志、丛书、宗谱等)的研究等。 文献实证研究: 文献实证研究:解决文献内容的可靠性问题:版本、校勘;解决文献内容的真实性问题:辨伪;解决文献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辑佚 △文献学的任务 一般任务:文献整理 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 意义:全面认识文献,快速筛选文献,能够对不同版本进行鉴别,有能力对原始文献做加工整理供自己和他人使用。对史实和历史常识有更多了解,为历史、文学的专业研究提供技术

怀素自叙帖释文

怀素自叙帖释文 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观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纵其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未行。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日:“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将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韦公陟,睹其笔力。勖以有成。今吏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揩精法祥,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有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函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篇首。”其后继作不绝,溢乎箱箧。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处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王永州邕日:“寒猿饮水撼古藤,壮士拔山声伸劲铁。”朱处是士遥日:“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日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易。”许御史湟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

却书书不得。”戴御史公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行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语急速,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两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目愚劣,则有从父司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远锡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皆辞旨激切,理识玄奥,固非虚荡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时大历丁巳冬十月廿有八日。 怀素《自叙帖》释文及译文 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牋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恠焉。 怀素家住长沙,幼年就笃信佛教,念经参禅之馀暇,颇好书法。然而遗憾未能亲眼目覩古人奇妙的书迹,所见甚浅。于是担负书箱拄着锡杖,西去游览京师。进见当代名公,综合各种见闻之事,散佚的典籍,卓绝的书简,皆能时时见到,以致开阔心胸,略无粘滞。鱼子牋和白绢,多有墨迹污点,士大夫不以为奇恠了。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 颜刑部乃是书家之辈,笔法精练,明察辨识,在我的墨迹文后

《怀素自叙帖》释文及翻译说课讲解

《怀素自叙帖》释文 及翻译

《怀素自叙帖》释文及翻译 《怀素自叙帖》释文及翻译按《怀素自叙帖》是唐代书法家怀素的代表作。我喜欢《怀素自叙帖》喜欢《自叙帖》的潇洒、豪放与雄劲。但过去一直没有时间去研读其文字只是从书法的角度去欣赏。现在有时间得好好把过去没有弄清楚的东西弄明白了。因此除了释文以外还应该把内容弄清楚。这可以帮助我们欣赏这幅作品。网上查到的更多的是释文翻译却较少。自己读了几遍释文觉得有些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网上也查到些翻译但觉得这些翻译的某些地方还值得商榷。为了便于博友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三种颜色标示。《怀素自叙帖》的释文用黑色标示翻译用天蓝色标示凡是我不同意其他人的译文之处或者翻译中的疑问和自己也并未解决并未弄懂之处用紫色标出。以下翻译限于水平可能有误如遇方家发现谬误欢迎指正。《怀素自叙帖》原文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上段文字翻译怀素家住长沙幼年就笃信佛教念经参禅之馀颇好书法。然而遗憾因身在偏僻之地未能亲眼欣赏古人书法精品深感见识浅陋。于是担着书箱拄着锡杖往西边京师长安游学有资料说他游学的地点不止西安还有洛阳和广州洛阳不在长沙以西应在长沙以北此处不说“京师”而说“上国”可能是怀素留有余地。拜见当代名公。此过程颇为错综复杂对“错综其事”有不同理解我以为“其事”就是说的“谒见当代名公”这件事情“错综”是形容这一过程。通过与这些名人雅士交往有时我也能观赏到他们珍藏的古代书法珍品“遗编绝简”是指这些书法珍品稀少。“编”是指古代用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后便用“编”来代称一部书或一部书的一部分。“简”是竹简。经名士教诲指点过去深感困惑的疑问迎刃而解心胸为之豁然开朗经过大量的书写实践在鱼笺绢素“鱼笺”“绢素”均为唐代书法家书写材料的称呼上留下许多墨迹对“尘点”一词有不同理解。我以为“尘点”就是书写的另一种说法怀素的是非常勤奋的书家如果没有纸张他可以用芭蕉叶作纸练习书法用坏的笔可以埋成一座坟他自己称为“笔冢”。“尘点”应该是怀素的自谦之词而不应理解为“鱼牋和素绢上多有墨迹污点”对于我这种与众不同的爱好当时的名人和士大夫并不感到奇怪。原文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韦公陟覩其笔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起於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模字误衍楷精法法精二字误倒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函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诸首。” 翻译这段文字的疑难这段文字我以为是《自叙帖》中疑难最多的一段。也是我过去阅读《自叙帖》最读不懂的一段。这段有三个问题需认真琢磨。如理解不同译文便有异。凡涉及这些语句我将注明以供读者自己辨识。这三个问题是 1这段文字有个引号引号中的文字是谁写的这个问题好像不大大家都说是颜真卿写的但有的译文在语气上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引号中的话全部应该用颜真卿的语气翻译 2颜真卿的这段文字有几层意思它们分别是什么3“忽见师作”中的“师”指的是颜真卿的老师张旭还是指的“怀素” 译文颜真卿先生是著名的书法家笔法精到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能力“水镜”指明鉴之人或指“明鉴、明察”在我的墨迹后题词称赞此句如此翻译理由不充分但找不到更好的译法暂时存疑。又因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怀素写过赞美他书法的诗歌于是我写了如下的序文“叙”同“序”再看引号最后的“聊书此以冠诸首”的话可以推知此序文以后还有内容至于是什么“叙”中未说推测可能是怀素的草书作品。“高僧怀素“开士”前秦苻坚赐沙门有德解者号开士后也用“开士”尊称高僧是僧侣中的英杰气概爽朗洒脱性灵开朗豁达忘我追求草书的最高境界

怀素自叙帖注解

怀素家长沙,幼 而事佛,经禅之 暇,颇好笔翰。 然恨未能远覩 前人之奇迹,所 见甚浅。遂担 笈杖锡,西游上 国,谒见当代名公。 错综其事。遗 编绝简,往往遇之。 豁然心胸,略 无疑滞,鱼笺 绢素,多所尘 点,士大夫不以为怪 焉。颜刑部, 书家者流,精极 笔法,水镜之辨, 许在末行。又以尚书 司勋郎卢象、小宗 伯张正言,曾为歌 诗,故叙之曰: “开士怀素,僧中 之英,气概通 疏,性灵豁畅, 精心草圣。积有 岁时,江岭之间, 其名大著。故吏 部侍郎韦公 陟,覩其笔力。 勖以有成。今礼部 侍郎张公谓赏其 不羁,引以游处。 兼好事者,同作 歌以赞之,动盈 卷轴。夫草 稿之作,起於汉 代,杜度、崔瑗,始 以妙闻。迨乎伯英, 尤擅其美。羲 献兹降,虞陆相 承,口诀手授。 以至于吴郡张旭 长史,虽姿性颠 逸,超绝古今,而模(模字误衍)

楷精法(法精二字误倒)详,特为 真正。真卿早岁, 常接游居,屡 蒙激昂,教以; 笔法,资质劣 弱,又婴物务,不能 恳习,迄以无成。 追思一言,何可复 得。忽见师作,纵横 不群,迅疾骇人。 若还旧观, 向使师得亲承 善诱,函挹规 模,则入室之宾, 舍子奚适。嗟叹 不足,聊书此,以冠 诸篇首。”其後继 作不绝,溢乎 箱箧。其述形 似,则有张礼部 云:“奔蛇走虺 势入座,骤雨旋 风声满堂。”卢员 外云:“初疑轻 烟澹古松,又似山 开万仞峰。”王 永州邕曰:“寒猿 饮水撼枯藤,壮 士拔山伸劲铁。” 朱处士遥云:“笔 下唯看激电流, 字成只畏盘龙 走。”叙机格,则 有李御史舟云: “昔张旭之作也, 时人谓之张颠, 今怀素之为也,余 实谓之狂僧。以狂 继颠,谁曰不可。” 张公又云:“稽山贺 老总知名,吴郡 张颠曾不面。”许 御史瑝云:“志在新 奇无定则,古瘦

怀素《自叙帖》的赏析与临写

怀素《自叙帖》的赏析与临写 怀素,(公元737-799年)字藏真,俗姓钱(一日俗姓范)。湖南永州人,唐代著名书法家。与同代书家张旭并称为中国书法史狂草书法的两座高峰,世称“颠张狂素”。怀素年幼时家境贫寒,十岁出家。痴于书艺,尤好草书,异常勤奋,相传因家贫无钱买纸,遂广种芭蕉,以蕉叶代纸练字。居室号“绿天庵”,亦曾漆一托盘练字,将盘底写穿,秃笔成冢,洗笔池水尽黑。性喜饮酒,不拘小节,兴来时,举凡寺壁、屏幛、衣裳、器具无不书之。二十二岁时,与流放夜郎途中遇赦的李白相遇,李亦十分欣赏怀素的草书天才,作《草书歌行》赠怀素。可见怀素当时的草书技艺已是名重潇湘了。唐宝应元年(762年),怀素走出寺庙,杖锡远游,遍访时贤,干谒名公,广览历代法帖。经衡阳,赴广州,拜见大书法家徐浩。而立之年客居长沙,次年西出长安。闲云野鹤,周游天下,眼界大开,书艺更上层楼。其书法初学欧阳询,得韦陟、徐浩赏识提携,后求教于张旭弟子邬彤、大书法家颜真卿。对其影响最大的是张旭。狂草书法使转、缠绕、摆荡穿插,如骤雨旋风,飞旋灵动,即师承张旭又自出机纾。故世人称其为“颠张狂素”、“以狂继颠”。公元777年,不惑之年的怀素,写下了惊世骇俗的《自叙帖》,奠定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草圣”的崇高地位。 《自叙帖》长卷纵28.3公分,横长755公分,由15张白麻纸连接而成。共126行、695字。这篇怀素自我推销的短文,内容上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怀素以80余字的篇幅,自述其生平大略;

第二部分,节录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250余字,借颜鲁公之口,展示“开士怀素。僧中之英”、“纵横不群,迅疾骇人”的“草圣”气象; 第三部分,怀素将张谓、虞象、朱逵、李舟、许?、戴叔伦、窦冀、钱起等八人的赠诗,摘其精要,按内容分为“述形似”、“叙机格”、“语疾迅”、“目愚劣”四个方面,列举诸家的评赞。所谓“形似”,作者用了“奔蛇走虺”、“骤雨旋风”、“壮士拔山伸劲铁”、“又似山开万仞峰”等约70宇,生动描述了其狂草的形式美。所谓“机格”。是指创作方法,用了逾百字,如“以狂继颠”、“志在新奇无定则”、“醒后却书书不得”。特别是“吴郡张颠曾不面”一句,当是对超迈张旭前无古人的赞歌。所谓“迅疾”,是言其书写的快捷,引用了40余字,其中“满座失声看不及”,对“迅疾”作了极形象的形容。所谓“愚劣”之云,乃多谦抑之词。所引“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狂”和“醉”在怀素而言,又何来“愚劣”之有?!在文章结尾处,怀素担心人们说他借重名公之口揄扬自己,特意写了一句:“固非虚薄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不管他如何解释,其悠然自诩的情感流露,跃然纸上。整篇文章把怀素狂草艺术的魅力,演绎得痛快淋漓,堪称狂草书法评论的千古绝唱。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自叙帖》在书法上的艺术特色。 草书萌芽于草率的隶书。《书品》曰:“草势起于汉时,解散隶法。用以赴急。”世传东汉和帝时的《永元五年兵器册》即是隶书的快写――章草体。隶书经过省略笔画和勾连萦带,写起来已快捷得多,

《怀素自叙帖》释文及翻译

《怀素自叙帖》释文及翻译 按:《怀素自叙帖》,是唐代书法家怀素的代表作。我喜欢《怀素自叙帖》,喜欢《自叙帖》的潇洒、豪放与雄劲。但过去一直没有时间去研读其文字,只是从书法的角度去欣赏。现在有时间,得好好把过去没有弄清楚的东西弄明白了。因此,除了释文以外,还应该把内容弄清楚。这可以帮助我们欣赏这幅作品。 《怀素自叙帖》 原文: 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 翻译: 怀素家住长沙,幼年就笃信佛教,念经参禅之馀,颇好书法。然而遗憾(因身在偏僻之地)未能亲眼欣赏古人书法精品,深感见识浅陋。于是担着书箱,拄着锡杖,往西边京师长安游学(有资料说他游学的地点不止西安,还有洛阳和广州;洛阳不在长沙以西,应在长沙以北,此处不说“京师”,而说“上国”,可能是怀素留有余地)。拜见当代名公。此过程颇为错综复杂(对“错综其事”,有不同理解,我以为“其事”就是说的“谒见当代名公”这件事情;“错综”是形容这一过程)。(通过与这些名人雅士交往),有时我也能观赏到他们珍藏的古代书法珍品(“遗编绝简”是指这些书法珍品稀少。“编”是指古代用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后便用“编”来代称一部书或一部书的一部分。“简”是竹

简)。(经名士教诲指点),过去深感困惑的疑问迎刃而解,心胸为之豁然开朗;(经过大量的书写实践),在鱼笺绢素(“鱼笺”“绢素”均为唐代书法家书写材料的称呼)上,留下许多墨迹(对“尘点”一词有不同理解。我以为“尘点”就是书写的另一种说法,怀素的是非常勤奋的书家,如果没有纸张,他可以用芭蕉叶作纸练习书法,用坏的笔可以埋成一座坟,他自己称为“笔冢”。“尘点”应该是怀素的自谦之词,而不应理解为“鱼牋和素绢上多有墨迹污点”),对于我这种与众不同的爱好,当时的名人和士大夫并不感到奇怪。 原文: 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韦公陟,覩其笔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起於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模字误衍)楷精法(法精二字误倒)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函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诸首。” 翻译这段文字的疑难: 这段文字,我以为是《自叙帖》中疑难最多的一段。也是我过去阅读《自叙帖》最读不懂的一段。这段有三个问题需认真琢磨。如理解不同,译文便有异。凡涉及这些语句,我将注明,以供读者自己辨识。

《怀素自叙帖》释文及翻译

《怀素自叙帖》释文及翻译 《怀素自叙帖》释文及翻译按《怀素自叙帖》是唐代书法家怀素的代表作。我喜欢《怀素自叙帖》喜欢《自叙帖》的潇洒、豪放与雄劲。但过去一直没有时间去研读其文字只是从书法的角度去欣赏。现在有时间得好好把过去没有弄清楚的东西弄明白了。因此除了释文以外还应该把内容弄清楚。这可以帮助我们欣赏这幅作品。网上查到的更多的是释文翻译却较少。自己读了几遍释文觉得有些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网上也查到些翻译但觉得这些翻译的某些地方还值得商榷。为了便于博友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三种颜色标示。《怀素自叙帖》的释文用黑色标示翻译用天蓝色标示凡是我不同意其他人的译文之处或者翻译中的疑问和自己也并未解决并未弄懂之处用紫色标出。以下翻译限于水平可能有误如遇方家发现谬误欢迎指正。《怀素自叙帖》原文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上段文字翻译怀素家住长沙幼年就笃信佛教念经参禅之馀颇好书法。然而遗憾因身在偏僻之地未能亲眼欣赏古人书法精品深感见识浅陋。于是担着书箱拄着锡杖往西边京师长安游学有资料说他游学的地点不止西安还有洛阳和广州洛阳不在长沙以西应在长沙以北此处不说“京师”而说“上国”可能是怀素留有余地。拜见当代名公。此过程颇为错综复杂对“错综其事”有不同理解我以为“其事”就是说的“谒见当代名公”这件事情“错综”是形容这一过程。通过与这些名人雅士交往有时我也能观赏到他们珍藏的古代书法珍品“遗编绝简”是指这些书法珍品稀少。“编”是指古代用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后便用“编”来代称一部书或一部书的一部分。“简”是竹简。经名士教诲指点过去深感困惑的疑问迎刃而解心胸为之豁然开朗经过大量的书写实践在鱼笺绢素“鱼笺”“绢素”均为唐代书法家书写材料的称呼上留下许多墨迹对“尘点”一词有不同理解。我以为“尘点”就是书写的另一种说法怀素的是非常勤奋的书家如果没有纸张他可以用芭蕉叶作纸练习书法用坏的笔可以埋成一座坟他自己称为“笔冢”。“尘点”应该是怀素的自谦之词而不应理解为“鱼牋和素绢上多有墨迹污点”对于我这种与众不同的爱好当时的名人和士大夫并不感到奇怪。原文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韦公陟覩其笔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起於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模字误衍楷精法法精二字误倒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函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诸首。” 翻译这段文字的疑难这段文字我以为是《自叙帖》中疑难最多的一段。也是我过去阅读《自叙帖》最读不懂的一段。这段有三个问题需认真琢磨。如理解不同译文便有异。凡涉及这些语句我将注明以供读者自己辨识。这三个问题是1这段文字有个引号引号中的文字是谁写的这个问题好像不大大家都说是颜真卿写的但有的译文在语气上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引号中的话全部应该用颜真卿的语气翻译2颜真卿的这段文字有几层意思它们分别是什么3“忽见师作”中的“师”指的是颜真卿的老师张旭还是指的“怀素” 译文颜真卿先生是著名的书法家笔法精到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能力“水镜”指明鉴之人或指“明鉴、明察”在我的墨迹后题词称赞此句如此翻译理由不充分但找不到更好的译法暂时存疑。又因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怀素写过赞美他书法的诗歌于是我写了如下的序文“叙”同“序”再看引号最后的“聊书此以冠诸首”的话可以推知此序文以后还有内容至于是什么“叙”中未说推测可能是怀素的草书作品。“高僧怀素“开士”前秦苻坚赐沙门有德解者号开士后也用“开士”尊称高僧是僧侣中的英杰气概爽朗洒脱性灵开朗豁达忘我追求草书的最高境界已由来已久从长江到五岭之间名声大著。过去吏部侍郎韦公陟

启功临怀素(收藏版)

启功临怀素(收藏版)启功临怀素

怀素《自叙帖》释文: 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观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纵其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未行。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日:“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将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韦公陟,睹其笔力。勖以有成。今吏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揩精法祥,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有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函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篇首。”其后继作不绝,溢乎箱箧。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处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王永州邕日:“寒猿饮水撼古藤,壮士拔山声伸劲铁。”朱处是士遥日:“笔下

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日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易。”许御史湟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戴御史公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行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语急速,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两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目愚劣,则有从父司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远锡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皆辞旨激切,理识玄奥,固非虚荡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时大历丁巳冬十月廿有八日。

怀素自叙帖全文释文对照

16 怀素自叙帖全文 《自叙帖》纸本,纵28.3 厘米,横775 厘米;126 行, 共698 字。帖前有李东阳篆书引首“ 藏真自叙” 字。原迹现在 台湾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 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 骤雨,可以想见当年操觚之时,心手相师,豪情勃发,一气贯之的情景。明代安岐谓此帖:“ 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自 叙帖》唐书法僧 怀素草书。中 华第一草 书。系之一 。 纸本,纵28.3 厘米,横775 厘米,共126 行,698 字。书於唐大历十二年(公元 777 年) 。藏台湾故宫博物院。首六行 早损,为宋苏舜钦补书。帖前有明李东阳篆书引首“ 藏真自序 ” 四字,后有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 邵周、王囗囗重装题 记。钤有“ 建业文房之印”、“ 佩六相印之裔”、“ 四代相印”、“ 许 国后裔”、“武乡之印”、“赵氏藏书”、“ 秋壑图书”、“项元汴印” 、 “安岐之印”、“乾隆”、“ 宣统鉴赏”藏印。 内容为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和当时士大夫对他书 法的品评,即当时的著名人物如颜真卿、戴叙伦等对他的草 书的赞颂。《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明文徵明题:“ 藏真书如散僧入圣,

16 狂怪处无一点不合轨范。” 明代安岐谓此帖:“ 墨气纸色精彩 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 《自叙帖》 曾经南唐内府、宋苏舜钦、邵叶、吕辩、明 徐谦斋、吴宽、文徵明、项元汴、清徐玉峰、安岐、清内府 等收藏。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据曾行公题,旧有米元章、薛道祖及刘巨济诸名家题识,今佚。宋米芾《宝章待访录》、黄伯思《东观馀论》、清安岐《墨缘汇观》等著录。上海延光室、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

怀素小草千字文有释文孙持

[唐]怀素小草《千字文》 《小草千字文》怀素草书,贞元十五(公元799年)书,绢本,84行,共1045字。 怀素书写千字文有多种,传世仅见“大历本”、“绿天庵本”、“西安本”、“小字贞元本”四种,而以“小字贞元本”为最佳。明莫如忠在《崇兰馆集》中称:“怀素绢本千字文真迹,其点画变态,意匠纵横,初若漫不经思,而动遵型范,契合化工,有不可名其妙者。”人誉为“一字值千金”,遂被称为“千金帖”。唐代书家颜真卿赞誉:“吾师张长史(旭)真行草俱佳,真行书皆有人传,狂草常叹无人为继。今观怀素书,代不绝人。… 此本为怀素晚年所书,全帖无自叙帖之纵放奇趣,不颠不狂,不急不躁,气调尤为清逸,且中规中矩,字体大小一致。初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笔笔合于法度,脱去狂怪怒张,专尚平淡古雅。反映了怀素艺术创作上的另一种追求。明莫如中说:“怀素绢本千字文真迹,其点画变态,意匠纵横,初若漫不经思,而动遵型范,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妙者”。 怀素,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七二五年),卒于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七八五年),终年六十一岁。字藏真,俗姓钱,长沙人,幼时出家。怀素自幼对书法有浓厚兴趣,经禅之余,勤学书法。因无钱买纸,就在寺旁种下许多芭焦,以蕉叶代纸练字,因名其庵为“绿天庵”。经长期勤学精研,秃笔成堆,埋于山下,名曰“笔冢”。旁有小池,常洗砚水变黑,名为“墨池”。怀素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人称“醉僧”,是唐代继张旭之后的又一

大草书家,两人合称“颠张醉素”。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唐吕总《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读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并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

自叙帖译文

怀素原来家居长沙,幼年即进入佛门。诵读佛经和参悟禅境的余暇里,很喜欢书写毛笔字。可惜以前未能看到前人奇妙的墨迹,见识很浅陋。所以就担挑书箱,手拄锡杖,西行游历京城,拜见当代名人,探讨书法错综的历史和理论。其间常能目睹书法遗迹绝篇,因而心胸豁然开朗,大略不再有疑虑和难解之处。挥写纸绢,尘点遍布,文人学士们却不觉得怪异。 颜刑部是一位书法家,十分精于笔法。他写在怀素书法作品尾末的点评像水和镜子一样清澈、明亮。而尚书司勋郎卢象和少宗伯张正言曾经写诗赞美怀素的草书。颜刑部为他们的诗作写了下面的序言: “高僧怀素乃僧侣中的精英,气慨豁达,性灵明畅。他为达到草书巅峰,矢志努力已有多年,从长江到五岭都很有名气。前礼部侍郎韦陟先生眼见他的笔力,认为他有成就而勉励他。现礼部侍郎张谓先生欣赏他的豪放不羁,邀请他同游相处。其他感兴趣的人士也写诗作歌加以称赞,动辄填满卷轴。 草书起源于汉代,起初杜度、崔瑗以草书写得精妙闻名。后来的张芝更擅长把草书写得美观。王羲之、王献之开启新纪,虞世南、陆柬之则继承了他们的传统。草书笔法以口诀手授而得以师承,一直沿传到吴郡的张旭长史。一方面他的性情和草书颠狂飘逸,超绝古今,另一方面他的楷体也写得十分精妙,法则详细,的确是模范的正书。真卿早年常交往游历旅居,屡屡得到张旭长史的激励和笔法上的教导。但真卿秉赋弱劣,又为事务缠身,不能勤奋研习,至今书法上没有什么成就。每每追思先师只言片语,又怎能再得到指教?恍惚间看到先师奋笔书写,纵横超凡,迅疾令人惊骇,正如同旧日的观感。倘若先师能亲自传授,指导您承继法度规范,那么书法界登堂入室的人, 除了您还能是谁呢?感叹不足以尽兴,就只能写下这些文字作为诸篇的导引了。” 此后描写和称赞怀素草书的诗文络绎不绝,多得溢出书箱。其中,描述形似的有张礼部的诗句:“奔蛇走虬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有卢员外的诗句:“初疑轻烟淡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有永州刺史王邕的诗句:“寒猿饮水撼古藤,壮士拔山伸劲铁。”有朱遥处士的诗句:“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分析风格的,有李舟御史说:“从前张旭写草书,当时人们称他为张颠。今天怀素写草书,我实在要称他为狂僧。用狂来继承颠,谁会说不行呢?”而张先生也写道:“像稽山的贺知章那样以书法的粗犷风格知名,而吴郡的张颠要写成这样也不曾容易。”有许瑶御史的诗:“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有戴叔伦御史的诗:“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描述书写疾速的,有窦冀御史的诗:“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戴先生也写道:“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评论愚劣一面的有舅父司勋员外郎钱起(吴兴人)的诗:“远锡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这些都是激励的言辞和深奥的道理,当然不是我这样胸中无物而浅薄的人敢当,只增加了我的愧疚和畏惧而已。 大历丁巳冬十月二十八日 注:1. 颜真卿曾任监察御史。“颜刑部”应为“颜御史”。 2。“礼部”指“礼部侍郎”。该官职为礼部的副长官。礼部长官为礼部尚书。(称谓是“尚书”。) 3。长史相当于幕僚长或秘书长,多级官府里都有此官职。 4. 下面附录的释文里“小宗伯”笔者认为应为“少宗伯”,是礼部侍郎的别称。<<自叙帖>>蜀本里则为“小宗伯”, 其义和少宗伯相同。蜀本与其他本差别很大,论家多看

经书

《佛说四十二章经》 後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离欲寂静。是最为胜。住大禅定。降诸魔道。於鹿野苑中。转四谛法轮。度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复有比丘所说诸疑。求佛进止。世尊教敕。 一一开悟。合掌敬诺。而顺尊敕。 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 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 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 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证阿罗汉。 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 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 身三者。杀。盗。。 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 意三者。嫉。恚。痴。 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 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汝自禁息。当无瞠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 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 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 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佛言。博闻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 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 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 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 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 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 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 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 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 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佛言。人有二十难。 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 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瞠难。 有劫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

怀素自叙帖(原文)

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睹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颜刑部书家者流,精及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道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韦公陟睹其笔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间。迨乎伯英,尤善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摸楷精法详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追思一言,何以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承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篇首。其后继作不绝,溢乎箱箧。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卢员外云:“初疑轻云淡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王永州邕曰:“寒猿饮水撼古藤,壮士拔山伸劲铁。”朱处士遥云:“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易。”许御史遥云“志在

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戴御史叔伦云:“心手相师势新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从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语疾速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目愚劣则有从父司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远锡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皆辞旨激切,理识玄奥,因非虚荡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时大历丙辰秋八月六日,沙门怀素。

佛说四十二章经 - 回天大道

佛說四十二章經 經 序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離欲寂靜,是最為勝;住大禪定,降諸魔道。於鹿野苑中,轉四諦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復有比丘,所說諸疑,求佛進止。世尊教敕,一一開悟;合掌敬諾,而順尊敕。 第一章 出家證果 佛言: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常行二百五十戒,進止清淨,為四真道行,成阿羅漢。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住動天地。次為阿那含。阿那含者,壽終靈神上十九天,證阿羅漢。次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還,即得阿羅漢。次為須陀洹。須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證阿羅漢。愛欲斷者,如四肢斷,不復用之。 第二章 斷欲絕求 佛言:出家沙門者,斷欲去愛,識自心源;達佛深理,悟無為法。內無所得,外無所求;心不繫道,亦不結業。無念無作,非修非證。不歷諸位,而自崇最,名之為道。 第三章 割愛去貪 佛言:剃除鬚髮,而為沙門。受道法者,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愛與欲也。 第四章 善惡並明 佛言: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何等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殺、盜、淫。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三者:嫉、恚、癡。如是十事,不順聖道,名十惡行。是惡若止,名十善行耳。 第五章 轉重令輕 佛言: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息其心。罪來赴身,如水歸海,漸成深廣。若

人有過,自解知非,改惡行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漸有痊損耳。 第六章 忍惡無瞋 佛言:惡人聞善,故來撓亂者;汝自禁息,當無瞋責。彼來惡者,而自惡之。 第七章 惡還本身 佛言:有人聞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罵佛。佛默不對;罵止,問曰:「子以禮從人,其人不納,禮歸子乎?」 對曰:「歸矣!」 佛言:「今子罵我,我今不納;子自持禍,歸子身矣!」猶響應聲,影之隨形,終無免離。慎勿為惡! 第八章 塵唾自污 佛言: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賢不可毀,禍必滅己。 第九章 返本會道 佛言:博聞愛道,道必難會。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第十章 喜施獲福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沙門問曰:此福盡乎? 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第十一章 施飯轉勝 佛言: 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 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 飯千萬斯陀含,不 如飯一阿那含。飯一億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飯百億辟支佛,不如飯一三世諸佛。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

怀素自叙帖释文

《怀素自叙帖》释文及翻译 本帖简介: 《自叙帖》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126行,共698字。帖前有李东阳篆书引首“藏真自叙”字。原迹现在台湾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可以想见当年操觚之时,心手相师,豪情勃发,一气贯之的情景。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原文: 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 翻译: 怀素家住长沙,幼年就笃信佛教,念经参禅之馀,颇好书法。然而遗憾(因身在偏僻之地)未能亲眼欣赏古人书法精品,深感见识浅陋。于是担着书箱,拄着锡杖,往西边京师长安游学(有资料说他游学的地点不止西安,还有洛阳和广州;洛阳不在长沙以西,应在长沙以北,此处不说“京师”,而说“上国”,可能是怀素留有余地)。拜见当代名公。此过程颇为错综复杂(对“错综其事”,有不同理解,我以为“其事”就是说的“谒见当代名公”这件事情;“错综”是形容这一过程)。(通过与这些名人雅士交往),有时我也能观赏到他们珍藏的古代书法珍品(“遗编绝简”是指这些书法珍品稀少。“编”是指古代用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后便用“编”来代称一部书或一部书的一部分。“简”是竹简)。(经名士教诲指点),过去深感困惑的疑问迎刃而解,心胸为之豁然开朗;(经过大量的书写实践),在鱼笺绢素(“鱼笺”“绢素”均为唐代书法家书写材料的称呼)上,留下许多墨迹(对“尘点”一词有不同理解。我以为“尘点”就是书写的另一种说法,怀素的是非常勤奋的书家,如果没有纸张,他可以用芭蕉叶作纸练习书法,用坏的笔可以埋成一座坟,他自己称为“笔冢”。“尘点”应该是怀素的自谦之词,而不应理解为“鱼牋和素绢上多有墨迹污点”),对于我这种与众不同的爱好,当时的名人和士大夫并不感到奇怪。 原文:

怀素自叙帖释文

怀素自叙帖释文: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观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纵其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未行。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日:“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将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韦公陟,睹其笔力。勖以有成。今吏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揩精法祥,特为真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有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函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篇首。”其后继作不绝,溢乎箱箧。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处疑轻烟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王永州邕日:“寒猿饮水撼古藤,壮士拔山声伸劲铁。”朱处是士遥日:“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日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易。”许御史湟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戴御史公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行怪状

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语急速,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两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目愚劣,则有从父司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远锡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皆辞旨激切,理识玄奥,固非虚荡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时大历丁巳冬十月廿有八日。 怀素《自叙帖》释文及译文: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覩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鱼牋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恠焉。怀素家住长沙,幼年就笃信佛教,念经参禅之馀暇,颇好书法。然而遗憾未能亲眼目覩古人奇妙的书迹,所见甚浅。于是担负书箱拄着锡杖,西去游览京师。进见当代名公,综合各种见闻之事,散佚的典籍,卓绝的书简,皆能时时见到,以致开阔心胸,略无粘滞。鱼子牋和白绢,多有墨迹污点,士大夫不以为奇恠了。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颜刑部乃是书家之辈,笔法精练,明察辨识,在我的墨迹文后题词称许。又以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又因尚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因此记述他们的话道: “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槩通疎,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着。“菩萨怀素,僧侣中的英杰,气概爽朗洒脱,性灵宽畅;精心追求草圣,积累了岁月;从长江到五岭之间,他的名声大着。故吏部侍郎韦公陟,覩其笔力,勗以有成。过去吏部侍郎韦公陟看到我的书迹笔力勉励我有所成就;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现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说,他赏识我才行高远,不可拘限,导引以游憩;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賛之,动盈卷轴。加上爱好书法的同伴作歌以赞之,不觉盈满卷轴。夫草稾之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这草稿书体的写作,起于汉代。杜度、崔瑗,开始以美妙闻名;到了伯英,尤其独揽它的美好。羲、献父子以下,虞世南、陆柬之相继承,口诀亲手相传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楷精法详,特为真正。直到吴郡张旭长史。他虽纵情任性、颠狂放逸,超绝古今,而书迹楷模周详最为纯正。真卿早岁常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真卿早年常交往游览居留、屡蒙振奋激励,教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以无成。我因禀性不佳,又羁绊事务,未能认真学习,因此终至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回想过去一言,怎可再得!忽见到尊师的书作,纵横不凡,笔势迅疾骇人,若恢复原来的印象观感。向使师得亲承善诱,函挹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诸篇首。”假使师法得以亲近接受善诱,快速挹取典范,则入室之宾客,除你之外,何人适合!感叹不足,聊写此冠之于篇首。”其后继作不绝,溢乎箱箧。这以后继续作歌诗赞词的,不断的充塞着大小箱箧。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奔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