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融系统性风险-金融稳定与金融危机内在机理

金融系统性风险-金融稳定与金融危机内在机理

金融系统性风险-金融稳定与金融危机内在机理
金融系统性风险-金融稳定与金融危机内在机理

金融系统性风险\金融稳定与金融危机内在机理初探

摘要:金融系统性风险积累是转化为金融危机的前提,而金融危机是金融系统性风险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其中突发事件往往是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促使金融系统性风险转化为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危害金融稳定,导致金融体系处于不稳定状态。

关键词:金融系统性风险金融危机金融稳定内在联系

一、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内涵

系统性风险的研究(masson,1999等)起源于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又以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分水岭,前者对系统性风险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传染性和金融脆弱性(dungey et al.,2007等)。rampini(1999)将系统性风险定义为银行违约的相关性。系统性风险可从狭义和广义理解。狭义的核心在于传染性,广义在狭义的基础上还包括了同时逆向、广泛地影响许多金融机构或市场的系统冲击(system shocks)。广义系统性风险并不强调导致金融系统性整体功能丧失的原因,而狭义系统性风险则突出强调了整个金融系统中的个别或几个金融机构的失败所产生的负外部性对整个金融系

统功能的影响(包全勇,2005)。

2008年金融危机后,fsb,imf&bis(2009)把系统性风险定义为金融系统的整体或部分减值而产生的、可能给实体经济造成潜在负面经济后果的金融行业崩溃的风险。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对系统性风险的界定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系统性风险是对整个系统功能的影响,而不是单个机构,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金融风险的概念 风险是一个非常宽泛、常用的词汇。目前金融理论界对风险的解释或界定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1)风险是结果的不确定性;(2)风险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可能发生的损失:(3)风险是结果对期望的偏离;(4)风险是导致损失的变化;(5)风险是受伤害或损失的危险。上述对风险的解释可以说都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风险的某些内在特性。这些解释主要涉及到不确定性、损失、可能性、波动性(即对期望的偏离)和危险等概念。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的陈忠阳分析,风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风险是对事物发展未来状态的看法,更具体而言是对投资在损失或盈利发生以前状态的看法,因此,时间是形成风险的基本因素之一;(2)风险产生的根源在于事物发展未来状态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也是形成风险的基本因素之一;(3)风险和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经济主体对相关信息的掌握,信息是影响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4)风险是针对事物发展的未来状态出现不利情形的描述,如损失或低于期望值的回报,损失也是风险的基本因素之一。 因此,根据风险的基本特征,笔者认为金融风险就是指在货币经营和信用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变化的影响,使金融机构或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的不确定性,及其资产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金融活动非常复杂,涉及广泛的领域。某个重要领域的链条很可能由于诸多原因发生断裂,造成对原有平衡状态的破坏,使得参与金

融活动的经济主体遭受资产或收入的损失。由此,轻则引发金融波动,重则导致信用危机。只要有金融市场和金融活动,就必然有不确定性,这是金融活动的内在规律决定的,但是不确定性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必然发生金融波动或信用危机。产生金融风险往往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宏观经济环境剧烈恶化,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变化,社会心理预期崩溃,政府政策重大失误,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金融系统链条断裂等等。 二、金融风险的分类 现代金融风险的种类有很多,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外汇风险、利率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购买力风险等,所有这些风险既有相对独立的特征,也包含着密切的联系,正是各种风险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从而使得现实经济活动中很难分清造成损失的结果是有什么风险带来的。但是,如果我们从引发金融风险的根本原因及其规避风险的结果上来考察金融风险,以上所有的风险均可以归结为系统性风险(Systematic Risk)和非系统性风险(UnsystematicRisk)。 1.系统性风险也称为不可多样化风险(Undiversifiable Risk)。它是指因外部客观环境发生变化,金融投资者自身不能控制的一些因素所引起的投资报酬的变动,这些不可控的因素主要是政治、经济、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等,其不利影响可能在整个金融体系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经济金融的大幅度波动,产生宏观层面上的金融风险‘。具体包括: (1)利率风险。它是指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的构成和期限之对应不吻合,由于利率变动而引起收益恶化的可能性:。中央银行收紧

基于宏观效应的金融脆弱性:理论与实证

基于宏观效应的金融脆弱性:理论与实证由于传统的金融危机理论无法解释当前频繁的金融危机,金融脆弱性理论便应运而生。如何缓解金融脆弱性和防范金融危机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论文基于金融脆弱性相关理论,以当下我国宏观经济现实需求为切入点,研究了金融脆弱性的诱发因素、宏观效应和宏观政策监管。探讨了资产价格波动对金融脆弱性的诱发机理和传导途径、利率市场化和信贷错配视角下的金融脆弱性的宏观效应及其表现特征、货币当局如何着眼于金融稳定目标来强化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搭配,防范金融风险。 首先,以资产价格波动理论为指导,基于资金循环流动视角,利用2010年4季度—2015年4季度相关指标数据,构建了包含金融市场多项资产价格波动的FCI指数和金融脆弱性代理变量,建立了两者之间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VAR模型,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得出FCI指数的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线性回归模型还是VAR模型,房地产价格、人民币有效汇率价格波动是造成金融脆弱性的主要扰动源,其扰动贡献值高达71%。同时进一步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FCI 指数是金融脆弱性的单项格兰杰原因。其次,以利率市场化理论为指导,探讨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脆弱性的影响,重点检验金融脆弱性的宏观效应。 利用2005年1季度—2015年1季度数据,基于金融加速器原理检验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脆弱性的冲击。研究结果表明,面对利率冲击,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脆弱性不仅存在显著差异的宏观效应,并且这种宏观效应还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非对称性差异特征。相应的政策含义是央行在货币政策尤其是利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外部融资溢价的状态相机抉择,采取差异化不对等的操作手段,以提高货币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和全面性。再次,基于我国经济现实,同时放松“完美银行”和企业同质性的完美假设,将商业银行对不同企业的“二元”信贷政策引入DNK-DSGE模型,选取2006年1季度—2015年4季度数据实证考察我国金融脆弱性的宏观效应及其表现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完美、金融摩擦的存在,金融脆弱性的宏观效应在我国确实存在。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约束条件的不同,金融脆弱性的宏观效应显著性存在差异。由于放松了“完美银行”假设,银行不再是无资产约束的“完美”个体,外界微小冲击通过银行资产负债表和企业资产负债表双重扩大

中级金融专业-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精选试题)

中级金融专业-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 1、我国某企业在海外投资了一个全资子公司。该子公司在将所获得的利润汇回国内时,其东道国实行了严格的外汇管制,该子公司无法将所获得的利润如期汇回。此种情形说明该企业承受了()。 A.转移风险 B.主权风险 C.投资风险 D.系统风险 2、可疑类贷款是本息逾期()以上,无法足额还本付息,即使执行抵押和担保也要发生一定的损失的贷款。 A.60天 B.90天 C.180天 D.1年 3、判断是否出现银行危机的依据之一是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超过()。 A.5% B.10% C.15%

D.20% 4、根据(),可以将金融危机分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外债危机与系统性金融危机。 A.金融危机爆发的领域 B.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C.金融危机的性质 D.金融危机的范围 5、“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规定,最低资本充足率为()。 A.4% B.8% C.10% D.15% 6、如果一国出现了短期利率、资产价格的急剧、短暂、超周期的恶化,则说明该国出现了()。 A.货币危机 B.银行危机 C.外债危机 D.系统性金融危机

7、()是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依靠正常收入不能保证还本付息,本息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 A.次级类贷款 B.可疑类贷款 C.损失类贷款 D.关注类贷款 8、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5C法所涉及的因素有()。 A.经营能力 B.现金流 C.事业的连续性 D.担保品 9、()是指有关主体(主要是跨国公司)在因合并财务报表而引致的不同货币的相互折算中,因汇率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意外变动,而蒙受账面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A.交易风险 B.折算风险 C.经济风险 D.投资风险 10、我国某企业在出口收汇时正逢人民币升值,结果以收入的外汇兑

(完整word版)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仿真模拟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基础知识——系统性风险仿真 一、单选(1-15) 1.有关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企业准入标准、运作方式的合法性、()的身份认证、电子合同和电子签名的有效性确认等方面,尚无详细明确的法律规范。 A.从业者 B.管理者 C.开发者 D.交易者 2. 信用风险是指互联网金融交易者在合约到期日()其义务的风险。 A.不履行 B.不完整履行 C.不完全履行 D.选择性履行 3.有关信用风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目前我国征信体系已经比较完善 B.借款人的资料和信息很容易造假 C.p2p平台能够获取的信息非常有限 D.可以通过大数据等方式获取信用数据 4.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与制度风险,说法正确的是() A.主体地位和经营范围尚不明确 B.监管体系尚不健全 C,交易主体权益保护机制缺失 D.以上都是 5.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的主要模式是() A.p2p平台 B.p2p的债权转让模式 C.p2p的纯中介模式 D.p2p引入担保公司模式 6.法律规定,当互联网金融平台因为破产、兼并等情况退出时,消费者的资金怎么办?() A.全额退回 B.暂无相关具体规定 C.清算后看情况退回 D.不退回 7.通过扫描未知来源的二维码而丢失银行卡内资金的风险,属于() A.信息数据风险 B.技术风险 C.支付的风险 D.系统性风险 8.非法集资有非法性、公开性、()、社会性的四个基本特征。 A.隐蔽性 B.利诱性 C.集资性 D.传播性 9.以下不属于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的是() A.流动性风险 B.利率风险 C.法律风险 D.信用风险 10.以下不属于防范信息安全风险的方法的是() A.数据加密 B.加强投资人教育 C.数据备份 D.完善网络完全体系建设 11.导致互联网金融模式风险的原因有() A.模式创新过度 B.盈利模式模糊不定 C.模式扭曲 D.以上都是 12.以下不属于非法集资的特征的是() A.私密性 B.非法性 C.利诱性 D.社会性 13.流动性风险是指互联网金融机构在某个时点没有足够的资金满足客户()需求的风险。 A.投资 B.提现 C.存款 D.贷款 14.以下属于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的是()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与防范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因素分析和防范对策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定义 金融风险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错综复杂,造成金融风险的因素很多,金融风险的种类也多种多样?目前,国际经济金融界对系统性金融风险(systematic financial risk)尚没有一个规范?公认的定义,但系统性金融风险应该包括这样几层含义? 第一,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一个事件在一连串的机构和市场构成的系统中引起一系列连续损失的可能性,其表现形式是因一个金融机构的倒闭,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第二,金融风险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微观金融风险,是指个别金融机构在营运中发生资产和收益损失的可能性;二是中观金融风险,是指金融业内部某一特定行业存在或面临的风险;三是宏观金融风险,是指整个金融业存在或面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第三,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因素给所有金融机构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因此,系统性金融风险将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都有影响,而且该风险通常是难以规避和消除的? 第四,系统性金融风险又可称之为市场风险,是指市场的全局性风险?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因素 (一)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

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所引起的系统风险,它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引发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种? 1.金融体系的流动性风险 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结构特征是导致其脆弱性的重要原因? 银行的负债大都是流动性极强的,而资产则往往有一定期限,资产负债有着天然的不匹配的特点,因此,银行的首要风险是流动性风险?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银行发生流动性问题时容易产生挤兑,并且一家银行的挤兑可能导致存款人对整个银行体系丧失信心,导致全面的挤兑,引发系统性风险?而且由于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的发展,以及金融自由化使居民更容易变换银行储蓄的货币组合,因此银行体系更容易受到攻击?国际性大银行的流动资产中,除了现金资产与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储备金资产外,还有大量短期性的有价证券以及商业票据,保证了资产的流动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被动负债大量增加,而投资渠道缺乏,过多的流动性投向资金和货币市场,导致货币市场主要投资工具利率持续走低,甚至和存款利率倒挂?在证券业,一些证券公司通过挪用客户保证金?违规国债回购交易?保底委托理财等形成大量违规负债,所得资金主要用于证券自营甚至做庄,或被大股东占用,形成了巨大的资金缺口,潜伏着严重的支付风险? 2.金融机构过度不良债权和资不抵债的风险 依据IMF的统计,从1980年以来,发生严重金融问题的108例中,由于银行不良贷款引发的有72例,占67%;发生金融危机的有31个国

金融理论与政策_中央财经大学_9 第九讲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_(9.4.1) 9.4课件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概念与传导途径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转化为金融危机 (三)历史上几次重大金融危机 (四)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概念与传导途径 ◆1、系统性金融风险 ?系统性金融风险,BIS的定义,是指一个金融活动的参与者不能履行其合同责任,由此产生连锁反应,进而引起其他参与者违约,导致广泛金融困难的可能性。系统性风险的实质在于整个金融系统功能受损乃至失灵的可能性 ◆2、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导途径 ?源头:利率风险 ?中介:市场风险(商品、资产价格) ?回归:信用风险 路径见右图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转化为金融危机 ?系统性风险一定程度上削弱金融系统功能,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并加以化解,就不可避免地使整个系统的功能遭到破坏,实体经济运行严重受挫,形成金融危机?金融危机表现:普遍违约,挤兑蔓延,银行接连倒闭,证券价格急跌,汇率严重贬值,支付和偿债机制严重受阻,投资者信心丧失,资本大量外逃等 ?金融危机常常从某一局部领域爆发,如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的大幅波动,或银行挤兑,机构、政府偿债困难,后波及整个系统,成为全面的危机 ?金融危机可分为货币汇率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等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转化为金融危机?系统性风险转化 为金融危机及演变 过程

(三)历史上几次重大金融危机 ◆1637年荷兰“郁金香泡沫” ?1593年,君士坦丁传入荷兰,1630年染病变种;1635年,一种叫Childer售价1615弗罗林;1637年2月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售价高达6700弗罗林(相当于一个人45年的收入);2月4日下跌90%。 ?1637年4月,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合同 ?投机者:贵族、教会、商人、外资、百姓 ?影响:产业结构变化(造船-花卉) 国际竞争力(海上马车夫) 衰落的帝国(被英国取代)

系统性金融风险:来源、最新研究进展及方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d3682704.html, 系统性金融风险:来源、最新研究进展及方向 作者:沈悦逯仙茹 来源:《金融发展研究》2013年第08期 摘要:本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界定、生成原因、传导渠道以及防范等方面具有代 表性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述评,总结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及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8-0035-05 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分说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潮流的不断 推进,因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大引起的金融危机在全球的扩散范围和影响程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猛烈,甚至远远超出了人类的预期。从今后看,系统性金融风险仍然是困扰全球经济金融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问题。 尽管如此,关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研究在次贷危机以前却没有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和实际部门的更多关注。虽然有一些成果问世,但缺乏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专门研究。 次贷危机之后,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也引起了IMF以及BIS的高 度关注,研究成果大量涌现,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正在不断提高。 一、关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界定 施瓦茨(Schwarcz,2008)认为,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由诸如经济动荡、公司重大失误等事件所引起的一连串负面经济后果的风险,情况严重时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伯南克(Benanke,2009)认为,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威胁整个金融体系以及宏观经济而非一两个金融机构稳定性的事件。哈特和津加莱斯(Hart 和 Zingales,2009)指出,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一家机构的倒闭引起系统内其他机构倒闭并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风险。另外还有很多学者集中于更具体的某一点进行界定,如金融失衡(卡瓦列罗, 2009),相关联的风险敞口(阿查 里雅、佩德森、菲利蓬和理查森,2010),对实体经济的溢出效应(Group of Ten,2001),信息传导受阻(米什金,2007),反馈效应(卡帕迪亚、德雷曼、埃利奥特和斯特恩,2009),资产泡沫(罗森格伦,2010;穆萨,2011)以及负外部性(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2009)等。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2010)认为,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同于个体风险,是指金融风险从一家机构传递到多家机构,从一个市场蔓延到多个市场,从而威胁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并影响金融服务经济功能的正常发挥。张晓朴(2010)指出,要区分微观意义

金融系统性风险隐患何在

金融系统性风险隐患何在 尽管我国尚无严重损害金融体系功能的系统性风险 事件,但对于可能造成系统性风险的隐患必须重视。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7月14、15日召开,会议强调金融安全,对金融监管做了顶层设计。上次金融工作会议以来,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改革发展,一些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已经对金融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造成阻碍。 尽管我国尚无严重损害金融体系功能的系统性风险事 件发生,但对于可能造成系统性风险的隐患必须要足够重视。 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主要面临四方面风险隐患:一是信贷迅速扩张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二是表外风险敞口上升和银行部门之外贷款的增加;三是房地产价格水平相对较高;四是经济增长模式导致的失衡加剧。从上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至今,这四方面风险并未完全消除,在某些方面还有一定发展。 信贷质量与盈利能力“双降” 2012年以来,我国银行各类银行不良贷款率逐步上升,在2013年后更为明显。其中,农商行相对最高,外资银行相对最低且最早出现下降;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

的不良率则交错上升。 与此相对应的,是商业银行体系拨备覆盖率的下降,其贷款损失准备增速在2012-2013年间大幅下滑,拨备覆盖率随后大跌100个百分点,2016年后稳定在170%的水平。 从银行类别看,尽管处于下行之中,城商行的拨备覆盖率2014年后却持续高于其他内资银行,外资银行则在2016年率先回升、达到了2014年以来的高值。农商行、股份制银行、大型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则依次递减。这一方面是不良率的反映,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不同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农商行不良率较高但拨备覆盖率也较高,由于资金来源有限,使得农商行比其他银行有更高的风险偏好以追求较高收益,同时为了保障经营安全,又计提了更多的坏账准备。 有悖于“高风险伴随高收益”的直观认识,在风险上升之时,2012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总体盈利能力却出现下滑。 2012年后,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明显下滑,2015年后稍有企稳。除了坏账所导致的经营损失,宏观经济下行使得实体经济风险传导至金融系统,致使银行盈利能力下跌并制约了银行内源资本增长,削弱了银行体系自主抵御风险的能力。由此,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双降,增加了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与此同时,影子银行正在快速发展。包括理财产品、信托贷款、融资性担保公司等业务或机构,对银行的信用中介

黄达《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圣才出品)

第27章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 27.1 复习笔记 一、金融脆弱性生成的内在机制 1.什么是金融脆弱性 狭义上的金融脆弱性: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决定了金融业具有容易失败的特性。 广义上的金融脆弱性,泛指一切融资领域中的风险积聚。 金融脆弱性与金融风险意义相近。金融风险,是指潜在的损失可能性。金融脆弱则是指风险积聚所形成的状态。金融风险概念既用于微观领域,也用于宏观领域。金融脆弱性多用于对金融体系的讨论。 对金融脆弱性的研究,以研究对象分: (1)通过金融机构运作的信贷市场的脆弱性; (2)金融市场的脆弱性。 早期的看法,十分强调经济周期对金融脆弱性的引爆作用。后来认为,即使经济周期没到衰退阶段,金融脆弱性也会激化成金融危机。 2.金融脆弱性的成因 (1)金融机构的脆弱性 ①企业角度的金融脆弱性假说 “金融脆弱性假说”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较早地对金融内在脆弱性问题作了系统阐述,金融脆弱性假说认为私人信用创造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相关的贷款者,它们的内在特性使得自己不得不经历周期性危机和破产浪潮;而它们的困境又被传递到经济体

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经济危机。 这一假说的分析是依据50年左右长波周期的理论:在长经济周期的繁荣时期就播下了金融危机的种子。 在50年长周期的经济上升时期,贷款人(银行)的贷款条件越来越宽松,而借款人(工商企业)则利用宽松有利的信贷环境积极借款。随着周期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借款人,要维持运营和按期付息还本,必须不断地借新债还旧债。然而经济的长波必然迎来滑坡。只要借新还旧被打断,就将引起违约和破产。金融机构的破产迅速扩散,金融资产价格的泡沫迅速破灭,金融危机爆发。 ②银行角度的“安全边界说”推理 安全边界可理解为银行收取的利息之中包含有必要风险报酬的“边界”,它能给银行提供一种保护。 然而,极其重视安全边界的银行家,在经济稳定扩张时却会不断地降低安全边界。这是因为: a.银行家是否贷款,主要看借款人过去的信用记录。在经济稳定扩张之际,有良好信用记录的借款人越来越多;b.对长期投资项目本身的风险,银行同样知识匮乏,因而决策实际是看旁人怎么做就随着做。在激烈的竞争中,是不乏抢占市场份额的同行的。 当安全边界减弱到最低程度时,即使经济现实仅仅略微偏离预期,也会引起借贷关系的紧张。结果,债务紧缩过程开始,继而金融危机发生。 ③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 金融机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的不对称。当存款人将他们的资金集中到金融机构,事实上是委托该机构作为代理人,对借款人进行筛选。同时,相对于零散的储蓄者,金融机构也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来监督和影响借款人。

心得体会: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

心得体会: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 金融安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发展,去年增长速度高于预定目标。与此同时,前期积累的各种风险也正在逐步显露,其中金融风险尤须防范。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近年来,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和健全金融体系,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防控金融风险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为此,要深刻把握住防控金融风险的关键点,摸清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采取恰当的措施防控金融风险。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因素 系统性金融风险往往是一个事件在一连串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构成的系统中引起一系列损失的金融事故。直观地看,我国目前风险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从外汇市场到房地产行业,从银行、证券、保险等持牌金融机构到新兴互联网金融行业,不同的市场、行业、部门催生出不同的金融风险,伴随着金融风险外溢性和传递性的特征,

风险在不同的市场、行业、部门之间来回游走,不再是孤立的风险,中国尚处在金融风险的高发期。 从影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因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金融体系的变化。当今的金融机构呈现爆发式增长,数量多、种类全。然而很多金融机构自身存在着不足之处。一是许多金融机构业务开展不审慎,合规经营意识较差,通常以通道业务作为隐匿风险和规避监管的方式,严重违反了监管部门制定的监管条例。二是对项目的风控管理不到位,没有对所有项目的调查做到尽心尽责,推高了金融杠杆,加大了不良资产,提高了整个机构的潜在金融风险。三是过度追求业务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国内很多的企业都通过过度负债来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这必然会引起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 金融机构不合理竞争导致金融市场不稳定。金融信贷机构为了获取利益而不顾金融风险的做法,可能导致整个金融体系风险加剧。当前的金融信贷机构种类众多,无论是传统的商业银行还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都具有借贷功能,人们的借款来源广,借款方式变得灵活。在这样的情况下,金融借贷市场竞争越发激烈,金融信贷机构为保证自身收益往往会放低准入门槛,信贷机构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贷款率上升,导致整个

2020年(金融保险)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及防范

(金融保险)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及防范

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因素分析和防范对策 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定义 金融风险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错综复杂,造成金融风险的因素很多,金融风险的种类也多种多样?目前,国际经济金融界对系统性金融风险(systematicfinancialrisk)尚没有壹个规范?公认的定义,但系统性金融风险应该包括这样几层含义? 第壹,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壹个事件在壹连串的机构和市场构成的系统中引起壹系列连续损失的可能性,其表现形式是因壹个金融机构的倒闭,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第二,金融风险能够划分为三个层次:壹是微观金融风险,是指个别金融机构在营运中发生资产和收益损失的可能性;二是中观金融风险,是指金融业内部某壹特定行业存在或面临的风险;三是宏观金融风险,是指整个金融业存在或面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第三,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因素给所有金融机构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因此,系统性金融风险将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参和者都有影响,而且该风险通常是难以规避和消除的? 第四,系统性金融风险又可称之为市场风险,是指市场的全局性风险?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因素 (壹)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

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所引起的系统风险,它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引发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种? 1.金融体系的流动性风险 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结构特征是导致其脆弱性的重要原因?银行的负债大都是流动性极强的,而资产则往往有壹定期限,资产负债有着天然的不匹配的特点,因此,银行的首要风险是流动性风险?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银行发生流动性问题时容易产生挤兑,且且壹家银行的挤兑可能导致存款人对整个银行体系丧失信心,导致全面的挤兑,引发系统性风险?而且由于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的发展,以及金融自由化使居民更容易变换银行储蓄的货币组合,因此银行体系更容易受到攻击?国际性大银行的流动资产中,除了现金资产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储备金资产外,仍有大量短期性的有价证券以及商业票据,保证了资产的流动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被动负债大量增加,而投资渠道缺乏,过多的流动性投向资金和货币市场,导致货币市场主要投资工具利率持续走低,甚至和存款利率倒挂?在证券业,壹些证券X公司通过挪用客户保证金?违规国债回购交易?保底委托理财等形成大量违规负债,所得资金主要用于证券自营甚至做庄,或被大股东占用,形成了巨大的资金缺口,潜伏着严重的支付风险? 2.金融机构过度不良债权和资不抵债的风险 依据IMF的统计,从1980年以来,发生严重金融问题的108例中,由于银行不良贷款引发的有72例,占67%;发生金融危机的有31个国家共41起,其中由不良贷款引发的有24起,占50%之上?因此,威胁金融系统安全运行的主要风险仍然是不良贷款问题?[1]

金融学考研经典教材课后习题(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圣才出品】

第28章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 1.金融脆弱性、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狭义上的金融脆弱性是指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决定了金融业具有容易失败的特性。广义上的金融脆弱性,则是泛指一切融资领域——包括金融机构融资和金融市场融资——中的风险积聚。 金融风险,严格说来,是指潜在的损失可能性。 金融危机是指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利率、汇率、资产价格、企业偿债能力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脆弱性与金融风险意义相近,但着重点不同。金融脆弱性是指风险积聚所形成的“状态”——与稳定、坚固、不易受到破坏、摧毁相对的状态。金融风险既用于微观领域,也用于宏观领域。金融脆弱性多用于对金融体系的讨论;但人们也常常剖析微观金融行为主体的脆弱性问题。“风险”一词的使用,在国内已相当广泛化,常常与脆弱性难以明确区分。金融脆弱,仅仅表明金融已经具有不稳定性,还不等于金融危机。由金融脆弱到金融危机有个演化过程。金融危机的爆发以金融脆弱积累到一定程度为条件,但最终在何时发生,还需要某一或某些触发点。某些突发的金融事件,如特大企业的倒闭、欺诈丑闻的揭露等造成公众信心的动摇,往往就是这样的触发点。早期的看法,如明斯基,十分强调经济周期对金融脆弱性的引爆作用。后来,淡化了经济周期的影响,认为即使经济周期没到衰退阶段,金融脆弱性也会在外力(如国际投机资本)或内在偶然事件(如某一特大企业倒闭)的影响下激化成金融危机。特别是在金融市场膨胀发展,虚拟经济相对于实体经济愈益独立发展的背景下,金融脆弱性具有一种自增强的趋势。

2.关于金融机构的脆弱性有种种假说,试结合前面有关章节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 答:(1)从企业角度论述金融机构脆弱性的理论主要是“金融脆弱性假说”,该假说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较早地对金融内在脆弱性问题作了系统阐述。金融脆弱性假说认为私人信用创造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相关的贷款者,它们的内在特性使得自己不得不经历周期性危机和破产浪潮;而它们的困境又被传递到经济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经济危机。这一假说的分析依据是50年左右长波周期理论:在长经济周期的繁荣时期就播下了金融危机的种子。 具体可以解释为:在50年长周期的经济上升时期,贷款人(银行)的贷款条件越来越宽松,而借款人(工商企业)则利用宽松有利的信贷环境积极借款。随着周期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借款人,要维持运营和按期付息还本,必须不断地借新债还旧债。然而经济的长波必然迎来滑坡。只要借新还旧被打断,就将引起违约和破产。金融机构的破产迅速扩散,金融资产价格的泡沫迅速破灭,金融危机爆发。 (2)从银行角度解释金融机构脆弱性,主要运用“安全边界”的推理。安全边界可理解为银行收取的利息之中包含有必要风险报酬的“边界”,它能给银行提供一种保护。然而,即使重视安全边界的银行家,在经济稳定扩张时却会不断地降低安全边界。这是因为: ①银行家是否贷款,主要看借款人过去的信用记录。在经济稳定扩张之际,有良好信用记录的借款人越来越多; ②对长期投资项目本身的风险,银行同样知识匮乏,因而决策实际是看旁人怎么做就随着做。在激烈的竞争中,是不乏抢占市场份额的同行的。 当安全边界减弱到最低程度时,即使经济现实仅仅略微偏离预期,也会引起借贷关系的紧张。结果,债务紧缩过程开始,继而发生金融危机。

《新巴塞尔协议》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缺陷与弥补

论《新巴塞尔协议》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缺陷与弥补 摘要 发生与2007年的由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先后席卷美欧与亚洲金融市场,其产生的溢出效应重创全球实体经济,可谓意义深远。主流学派认为,这是一场由自上世纪70年代后所建立的强势美元地位、美国人过度膨胀的消费观与自2001年以来美联储错误的宏观经济政策共同酿成的金融危机。然而我们不难发现作为银行业的最高标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也称“新巴塞尔协议”)在防范此次由次贷危机引起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面前的无力。同时仔细审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之后,就不难发现,现行的巴塞尔体制与新资本协议中的某些规定,共同造成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上的缺失,甚至是刺激其产生与扩散,如不及时加以修正,则无法保证下一场类似的危机不会重演。 本文将以此次金融危机为视角,全面阐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与扩散,并指出巴塞尔体系与新资本协议中的某些弊端,并结合国际社会对于修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动向,启示我国正在进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本文拟从以下四部分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讨论系统性金融风险,本部分旨在为本文提供一个金融学知识背景,通过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特征、产生与扩散等相关知识的介绍,并以此次次贷危机为实例,使读者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有具体的了解,为本文以后展开论述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讨论巴塞尔体系金融监管的不足与漏洞,本部分将从巴塞尔委员会的非平衡决策机制、资本制度上的缺陷、《新资本协议》实体规则上存在的不足与《新资本协议》的亲周期性上述四个部分,系统阐述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与扩散的无力化。 第三部分讨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国际监管路径研究,本部分将在前文的基础上,针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暴露出的缺陷,从改革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金融监管架构应为宏观经济服务、加强金融市场的异质性与各国央行之间紧密合作,建立事前的、系统的国际化的金融监管体系四个角

金融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研究

金融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研究 摘要: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人们普遍认为以微观审慎监管为主的金融监管方法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控和预防无能为力。因此,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成为了金融监管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基本概念、必要性和宏观审慎监管对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监测方式及政策工具加以介绍,并对宏观审慎监管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对我国的政策启示进行分析。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监管,压力测试,跨行业维度,时间维度 宏观审慎监管的缺失是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国际金融组织都在着力于加强以宏观审慎监管为核心理念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借以防范和化解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虽然我国的金融体系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较小,但是全面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也是我国未来金融监管工作的重点。因此,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在我国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在我国还相对不足,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本文在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宏观审慎监管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演进、逻辑及维度 宏观审慎监管是相对于微观审慎监管而言的,主要着眼于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本文在该部分对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演进、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别以及宏观审慎监管的逻辑和维度进行分析。 (一)宏观审慎监管概念的演进 “宏观审慎”一词的最早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1979年6月28-29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前身库克委员会(Cooke Committee)在一次关于国际银行贷款期限转换的讨论会中首先提到了“宏观审慎”一词。该词的第二次出现是在1979年10月英格兰银行的一份背景文件中,该文件主要探讨了如何将宏观审慎理念用于限制单个银行放贷的措施之中。而“宏观审慎”一词在公开文件中的首次亮相却是在1986年,欧洲煤钢联营(ECSC)在当年的《国际银行新近创新报告》中用部分段落正式讨论了宏观审慎政策。随后,“宏观审慎”一词开始被越来越多地提到,但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仍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作为一个驱动因素,此后“宏观审慎”一词开始大规模应用。1998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迈向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框架》的报告中最先将宏观审慎监管的理念用于监管金融体系。自此,宏观审慎监管一词正式被提出并开始用于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2000年10月,时任国际清算银行总裁的Andrew Crockett在一次关于银行业监管的国际会议演讲中,提出了将金融稳定划分为两个层面的建议,即微观审慎层面的稳定和宏观审慎层面的稳定,并认为与这两个层面的稳定相对应的是以确保单个金融机构稳健为目标的微观审慎监管和以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稳定为目标的宏观审慎监管,同时他还认为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是金融监管安排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并存体系。国际清算银行(2001)

试论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试论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姜立东 [摘要]:维护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央行转换职能后的一重要职责。系统性金融风险有其一定的特性与极大的危害,要注意在一般金融风险中及时识别其发展的苗头,并在充分认识其生成的内外因素的基础上,从金融机构、企业、政府及央行等方面多方联动,切实防范我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关键词]: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机制改革自我约束机制风险预警存款保险制度资信评估制固定资产投资资本金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同时又是高风险的行业。任何一项金融活动都蕴含着个别金融风险。个别金融风险如不及时监控化解,往往会跳跃发展成系统风险。近年来,金融业高速发展,金融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各种各样的金融创新及衍生工具随着科技进步迅速席卷全球,使得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因之而来的金融风险的挑战。金融风险的积聚便带来金融危机。从墨西哥的比索危机、巴林银行的倒闭到亚洲金融危机,无不给人以强烈的警示。当前,我国已经加入WTO,一方面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易受到国际金融传染、国际游资等的冲击。因此,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我国金融风险的生成机理,积极探求系统性风险防范与化解的思路,确保中国金融体系运行的稳健与安全,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

现实意义。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特性及其危害 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指其风险发生是以威胁一个经济体系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达到一定限度后就能转化为金融危机而生成全面性的金融风险。与仅涉及参与市场活动的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的个别金融风险不同,系统性金融风险通常会危及国家利益和主权信用。这就是其“系统”特征。 当前,系统性金融风险已呈高度复杂化趋势,诱导性因素多,不确定因素高,涉及面宽,如涉及金融市场、工具、衍生品、机构、利率、汇率、银行体制、货币政策、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战略、政府干预方法、金融衍生组合技术(对冲和套期保值)等。 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金融风险,它发展快,传染性大,破坏力强,一旦发生,轻则削弱了社会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损失大量的为控制和吸收系统性金融风险而准备的金融储备资源,影响经济体系的安全,造成大量的失业和破坏持续性就业机会的增加;重则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活的稳定,影响国家、政府主权信用,震撼经济金融,对后续经济、金融的增长起较大的破坏性作用;更有甚者则影响到一国或一地区金融双边或多边的关系交往,有可能殃及邻国、邻地区、邻行业的安全与经济生活的稳定。其危害巨大。 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识别 投融资体制、环境不完善、信息不对称、内部控制人和经济人的不良行为等都是风险产生的根源。风险控制部门应从以下几方面识别

《互联网金融》系统性风险仿真模拟题及答案.docx

基础知识——系统性风险仿真 一、单选( 1-15 ) 1.有关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企业准入标准、运作方式的合法性、()的身份认证、电子合同和电子签名的有效性确认等方面, 尚无详细明确的法律规范。 A. 从业者 B.管理者 C.开发者 D.交易者 2. 信用风险是指互联网金融交易者在合约到期日()其义务的风险。 A. 不履行 B.不完整履行 C.不完全履行 D.选择性履行 3. 有关信用风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目前我国征信体系已经比较完善 B.借款人的资料和信息很容易造假 C.p2p平台能够获取的信息非常有限 D.可以通过大数据等方式获取信用数据 4.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与制度风险,说法正确的是() A. 主体地位和经营范围尚不明确 B.监管体系尚不健全C,交易主体权益保护机制缺失 D.以上都是 5. 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的主要模式是() A.p2p 平台 B.p2p的债权转让模式 C.p2p的纯中介模式 D.p2p引入担保公司模式 6. 法律规定,当互联网金融平台因为破产、兼并等情况退出时,消费者的资金怎么办?() A. 全额退回 B.暂无相关具体规定 C.清算后看情况退回 D.不退回 7. 通过扫描未知来源的二维码而丢失银行卡内资金的风险,属于() A. 信息数据风险 B.技术风险 C.支付的风险 D.系统性风险 8. 非法集资有非法性、公开性、()、社会性的四个基本特征。 A. 隐蔽性 B.利诱性 C.集资性 D.传播性 9. 以下不属于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的是() A. 流动性风险 B.利率风险 C.法律风险 D.信用风险 10. 以下不属于防范信息安全风险的方法的是() A. 数据加密 B.加强投资人教育 C.数据备份 D.完善网络完全体系建设 11. 导致互联网金融模式风险的原因有() A. 模式创新过度 B.盈利模式模糊不定 C.模式扭曲 D.以上都是 12. 以下不属于非法集资的特征的是() A. 私密性 B.非法性 C.利诱性 D.社会性 13. 流动性风险是指互联网金融机构在某个时点没有足够的资金满足客户()需求的风险。 A. 投资 B.提现 C.存款 D.贷款 14. 以下属于互联网金融市场风险的是() A. 流动性风险 B.法律风险 C.盈利模式模糊 D.系统性风险 15.2012 年,我国最大的程序员网站CSDN的万个个人信息和邮箱密码被黑客公开,引发连锁泄密事件;2013 年,()80 万名客户的个人保单信息被泄露。 A. 国华人寿B,泰康人寿 C.中国人寿 D.中国太保代 二、多选题(16-27 ) 16. 互联网金融监管要明确交叉性金融业务的监管职责和规则,增强监管的() A. 适用性 B.合理性 C.针对性 D.有效性 17. 国际互联网金融监管手段有() A. 业务许可 B.注册登记 C.强制性信息披露 D.资金监管 18. 美国 JOBS法做出了哪些规定?() A. 适当放开众筹股权融资 B. 保护投资者利益 C.客户资金管理 D.风险防范 19. 英国通过哪些方面开展对网络信贷的管理()? A. 机构管理 B.行业自律 C.功能管理D,政府管理 20. 互联网金融监管国际经验有() A. 纳入现有法律框架下,强化法律规范,强调行业自律 B. 针对本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不同情况,采取强度不等的外部监管措施 C. 监管手段主要是注册登记和强制性信息披露,以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权益保护为重心。 D. 涉及谁的监管职责就由相对应的 监管机构负责。 21. 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措施,有哪些方面工作?() A. 明确法律地位和监管职责 B. 构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准入和推出制度 C. 推出互联网金融的统计监测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有关 基础性工作 D . 加强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和保护工作 22. 网络时代金融监管方式和内容的变化有() A. ”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变 B. 注重客户权益维护 C. 网络安全成重要监管内容 D. 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和合作不断加强

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

第十九章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 第一节金融脆弱性 何谓金融脆弱性 狭义上的金融脆弱性:以高负债经营为特点的金融业所具有的容易失败的特性。 广义上的金融脆弱性:泛指一切融资领域(包括金融机构融资和金融市场融资)中的风险积聚。 现在更多使用广义概念。 金融脆弱性与金融风险意义相近。金融风险,是指潜在的损失可能性;金融脆弱则是指风险积聚所形成的“状态”---与稳定、坚固、不易受到破坏摧毁相对的状态。金融风险既用于微观领域,也用于宏观领域。金融脆弱性多用于对金融体系的讨论,但人们也常常剖析微观金融行为主体的脆弱性问题。 金融部门脆弱性的指标: 1、短期债务与外汇储备比例失调 2、巨额经常项目逆差 3、预算赤字大 4、资本流入的组成中,短期资本比例过高 5、汇率定值过高 6、货币供应量迅速增大 7、通货膨胀持续,显著高于历史平均水平 8、M2对官方储备比率变动异常

9、高利率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 金融自由化的方方面面在不同相当程度上都激化了金融固有的脆弱性: 1、长期以来,利率自由化被当作金融自由化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在计量研究中,利率自由化变量常常作为金融自由化的替代变量,但利率自由化也使利率风险突出了: 第一,阶段性风险。一旦放开利率管制,长期受到压抑的利率水平会显著升高,危及宏观金融稳定;自由化又使利率水平变动不及,长期在管制状态环境生存的商业银行一时来不及发展金融工具来规避利率风险。利率水平的骤然升高和不规则的波动性这两个方面加剧了银行脆弱性,其影响之大,常常直接导致银行危机的发生。 第二,恒久性风险,即通常所讲的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源自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具有长期性和非系统性;只要利率管制放开,这样的风险必然存在。 2、金融自由化的另一项主要措施是放松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限制,使金融业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最常见的混业经营是银行业与证券业的融合,再广一点可以把保险业和实业也包括进来。就强化金融脆弱性来说,主要还是银行业和证券业混业经营与银行对房地产领域的投资。 3、自由化包括放宽金融机构开业的限制。准入的限制使银行的执照对其持有者来说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为了保住这种宝贵的执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