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泰安城内抗日战争遗迹,本地的抗日英雄和革命事迹,调查报告

泰安城内抗日战争遗迹,本地的抗日英雄和革命事迹,调查报告

泰安城内抗日战争遗迹,本地的抗日英雄和

革命事迹,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调查报告

关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调查报告

关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调查报告

——镇江军分区司令员曹寅为例

摘要:1931年的9月18日,柳条湖南满铁路上空的一声巨响,一双野蛮的手,撕碎本

已疮痍落寞的黑土地,回首处,惟有泪千行。多少颠沛流离的生命在腥风血雨中挣扎嘶喊,一个个支离破碎的游魂在世事沧桑中如傀儡飘摇。一具具腐败的尸骨?抑或是苦涩看不到头的绝望?火红的鲜血沿着沟壑崎岖的黑土地蔓延。沉默、退却,拱让,使魔鬼的铁蹄在我东北大地上肆无忌惮,中华民族的屈辱,让大地低头,山河汗颜。1937年的7月7日,北京郊外卢沟桥上的一道火光,燃烧了华北、燃烧了中国。不在屈辱中死亡,就在抗争中崛起。沉睡的雄狮,发出了一声悲壮的怒吼,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起来起来,再不能彷徨,再不能观望。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燃起了四万万同胞救亡图存的斗志,民族兴亡,死亦鬼雄。振聋发聩的炮声震颤着每一方誓死捍卫的土地,硝云弹雨的烽火笼罩在每一寸血肉之躯筑就的山河,是温热的血,抑或是浓浓爱

国情凝聚的希望?

1945年的8月15日,日本天皇的投降诏书,通过无线电波传遍世界。久旱逢甘雨,滋润干涸心,八载风霜雪冻,三千万同胞亡灵,终于换来柳条绿雁归来。锣鼓喧天,压不住一声声欢乐酣畅的笑语,熙熙攘攘,掩不了一双双喜上眉梢的眼眸,是桂树飘香?抑或是苦尽甘来的幸福味道?一团炙热的火球挣脱着从天际线间奋力跃起,那只凛凛威风的雄狮,正面向东方,注视着一个崭新的世界,浴火重生的华夏。

20XX年的9月3日,注定将是被历史铭记的一天。七十年光阴岁月,于一场已逝去的战争,他是缓缓走来的古稀老人,讲述着自己和那个特殊时代的故事;而七十载春夏秋冬,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中国,它是不能忘却的昨天,是不可磨灭的记忆,是永以为鉴的历史。

甲午耻,虽已雪,民族恨,不可忘。中国梦,时代梦,中国强,民族强。日寇的蹂躏,如流淌在每个中国人身体里的血液,永不遗忘!

关键词:抗日战争民族胜利

前言

实践时间:20XX年9月1日

实践地点:湖南永州

实践人员:李歌

实践内容: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调查报告

实践方式:走访调查

一、诉说往事

(一)重温70年前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新四军挺进江南,深入敌后,揭开了新四军东进抗日的序幕。在镇江地区,新四军以诸多“第一次”书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日史诗,镌刻了永不磨灭的历史功勋。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是华中敌后创建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竹子岗伏击战,俘获日本华中特务机关部经理官明弦政南,是新四军俘获的第一个日军军官;句容战斗,是新四军首次攻入敌占县城的战斗;东湾攻击战,是新四军“围点打援”的第一个战例;延陵大捷,是新四军在苏南敌后歼敌最多的战斗??8年抗战,镇江地区的新四军,积小胜为大胜,为巩固发展苏

南根据地,坚持华中长期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重温新四军在镇江地区的光辉战史,一支“人不过万、枪不过几千”的部队,能够从小到大,以弱克强,取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胜利,为我们加强新形势下人民军队建设,培养新时期革命军人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启示。

1、党的领导是核心。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新四军正是坚决执行党中央东进北上的正确决策,全面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灵活运用游击战的战略战术,才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在反扫荡、反清乡斗争

中,罗忠毅、廖海涛、巫恒通等一大批杰出的共产党人、高级指挥员,始终冲锋、战斗在一线,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2、铁军精神是保证。新四军深入敌人腹地,处在日伪顽重重包围之中,条件非常艰险,战斗异常残酷,广大新四军官兵始终高扬以“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团结、铁的意志、铁的作风”为主要内容的“铁军精神”,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不畏强敌、血战到底的英雄壮举。

3、人民群众是靠山。新四军从组建时的1万多人,到抗战胜利发展成为30多万人的铁血雄师,就在于贯彻执行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始终不渝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唤起了全民族的抗战觉悟,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凝聚了强大力量。

二、深刻感言

(一)作为驻苏部队官兵,身处这片浸染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和铁军精神,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代代相传,永葆人民军队和革命军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服务人民的本色。

作为当代革命军人,我们一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忠诚于党铸军魂,努力实现强军梦,时刻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的指示号令,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国强军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二:抗战历史事迹调查报告

抗战历史事迹调查报告

抗战历史事迹>调查报告

策划:徐慧子

搜集:康彬兵敖乐

关于抗战老兵对抗战历史感慨的调查及思考

——以xx为例

摘要:我的爷爷是一位军人。他经常和我说起他当兵的事迹,虽然没有参加过抗日战争,但是当了一辈子的兵了。他认为军人是一项很光荣的职业,军人是最值得尊敬,作为一名老兵他很引以为傲。

前言

实践时间:

实践地点:xx

实践人员:徐慧子、康彬兵、敖乐

实践内容:敬爱老兵们对抗战历史的感慨

实践方式:面对面采访与网络视频

一、调查资料

一)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抗战。

(二)退伍老兵的晚年生活

现在社会上有许多的老兵们,他们孤苦无依、缺少工作、有的被子女所嫌弃晚年生活过的十分的艰苦,有的甚至还靠卖塑料瓶维持生活。

二、调查结果

(一)、调查对象

(二)、老人采访总结

据徐爷爷回忆,当时他的爸爸,因家里太穷,1943年,他便在当地报名参军,徐爷爷说:“因为当时的情况很困难,没给我配枪,只给我配了信号枪,随后跟战友们一起参加抗战。”“打的惨啊,好多战友就在我身边倒下,都来不及掩埋。因为身材瘦小,有很大的优势,要不然早就战死。”徐爷爷一边和我们说着他的感受,一边想着他爸爸的话,回忆战争惨烈的境况时不断的摇头。爷爷谈起他爸吹冲锋号的情景,“冲锋号一响,全军都往上冲 ,将士敢不用命!”爷爷大声地说。项目组成员站起来挺胸,头向上扬做出吹号的姿势。老人见状说:“这样不对,军号是要平着吹。”老人说,很少有站在高处吹号的,有敌人专门打号兵,站在那

么显眼的位置,那不是找死吗。紧接着,老人以双手抱拳的姿势给我们演示了冲锋号、起床号、集合号,在演示过程中,徐爷爷根据不同的种类,嘴里发出“滴答滴”、“滴滴答”、“滴答得哩”的声音,并用另一只手上下挥动,以说明音阶的起伏、长短。

徐爷爷是一位军人。他和我说起他当兵的事迹,虽然没有参加过抗日战争,但是当了一辈子的兵了。军人是一项很光荣的职业。军人是值得尊敬,并且引以为傲的。我们说到徐爷爷真是个民族英雄,徐爷爷说:“勋章我不敢当,我也不是英雄,但是我们的部队跟鬼子打血战数次,死伤无数,很多战友都牺牲了,他们才是英雄。”

徐爷爷现在家中生活很简朴。在这里祝愿爷爷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三、调查分析

(一)现状

许多像徐爷爷这样的老兵们曾经在抗战中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但是如今,他的生活却十分贫苦甚至更差。看到这些,心里感觉沉甸甸的。他们,曾经是捍卫中华民族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他们,曾经为了这个民族,奋力搏杀,流下过鲜血,受过伤痛。然而,现在,在垂垂老矣之际,他们却没有收到任何补偿,如此窘迫地生活着。绝大多数人,在未来的十年时间里,将永远离开我们,离开这

个世界,他们,将带走一个时代,带走那个屈辱与光荣并存的时代。我们后人在缅怀这些人的时候,是否想过,曾经,我们面对他们贫困的晚年,却无动于衷,没有施予任何帮助,当我们回想起来,我们是否会心中有愧?还有很多老兵,也过着贫苦的生活,甚至,生活得更加辛苦,有的甚至还在沿街乞讨!

又是否有人关注过他们的生活呢?不知道为什么这位老人没有抚恤金、低保之类的,也许是没有申请,也许是政府的疏忽,但是,政府是时候采取措施,让这些为中华民族流过血受过伤的人,安享晚年了。

四、问题与建议

1.现在的社会现象中还存在着嫌弃老人、抛弃老人的现象。我们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社会人的思想教育,建设尊敬退伍老人、爱护队伍老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2.现在社会缺乏关注队伍老兵的机构,我们应积极构筑老兵和干部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关心体贴老兵实际困难,为其分担解忧难。

3.现在社会上还存在退伍老兵以卖塑料瓶为生的队伍老兵,正式因为他们在现在的社会上难以找到谋生的工作。所以社会应该制定以扶持就业为主,给退伍老兵定期发放退役金保障其基本生活、政府还可以安排简单的工作、退休以及继续完成学业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推出城乡一体化的退役

士兵安置政策等。加快完善针对队伍老兵的福利政策,提高其生活质量。

4.退伍老兵年事已高,相比物质上的压力更加让退伍老兵们失去生活热情的是精神方面,老兵们缺少的是社会的关爱。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多去专门的退伍老兵所与老兵多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心里话、进行生活观察、从侧面了解他们的事迹情况等方式对老兵心理进行摸底分析,了解老兵内心想法、性格爱好、家庭状况、日常言行举止等情况,做好老兵心理教育工作。

感想: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他们的付出,对待军人我们应该怀着一颗尊敬的心。

他们不再军姿飒爽,不再纪律严明,可是他们曾经却是撑起国家的坚硬脊梁。

我国现在对于退伍军人的福利待遇政策有很多,但这些政策中,却没有一条是关于特殊福利待遇的,但是有一个共同点是:你们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

而他们所拥有的,仅仅是对于他们那个时代的军人最看重的荣誉,可是军功章,却不能给已经成为孤寡老人的他们带来一点点生活的帮助。这些老兵似乎已经被国家遗忘,当年浴血疆域,保家卫国,但是老无所依,他们当年的努力不被人铭记!

他们理应受到我们最崇敬的敬礼。我们衷心的希望,国

家能够赶快看到这些渐渐远去的老兵。不尊重历史的国家,永远无法真正意义上的强大!

篇三:关于革命历史遗迹现状及前景的调查报告

关于革命历史遗迹现状及前景的调查报告

——走访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一. 概述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位于广州市中山二路92号,是解放后为纪念1927年12月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于1954年修建的纪念性公园,1957年正式对外开放,陵园总面积18万平方米。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整个陵园鸟语花香,绿树成荫,小桥流水,错落有致,平日便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每逢节假日,尤其在清明节前后,广大的青少年会到这里举行扫墓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每当清晨,红日从墓后冉冉升起时,霞光流溢,绿草闪动着金色的光芒,似乎烈士的英魂正保护着这片大地。在这座让无数人瞻仰的革命历史圣地我们将进行一次访谈式的社会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增进人们对烈士陵园的了解和认识,并收集游客的相关建议,为更好地建设革命历史遗迹而尽我们的一份微力。整个调查共有四个不同年龄段的对象,分别是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人,其比例如下图所示:

二. 少年篇

少年们全都出生在90年代以后,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体现着全新一代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以看出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和老师既社会环境等对他们影响程度。所以,很有必要对他们对烈士陵园和广州近代的历史的了解作一番调查。

调查显示,来烈士陵园参观的少年学生有近60%都是在班主任的带领下、以组团的形式来到这儿的,他们来这儿基本上都是以大部队的形式参观游览。还有

30%的少年是与亲朋好友一起来烈士陵园参观的。剩下10%左右的少年是独自在这儿参观游览,并且拍照留下纪念。在形形色色的少年军中,到广州烈士陵园的目的也是五花八门。其中,在组团游览的少年学生中,更多的是来这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还有一部分的学生是来这里进行一些野外活动如定向越野赛的。当我们进入园内的时候,就看到了很多老师带着学生在参观烈士陵园的一草一木,也有一小部分团体拿着定向越野的对讲机在跃跃欲试。来这儿参观游玩的少年中,有来自附近的,也有来自广州其他地区的,更有其他较远地方慕名而来。据我们调查,有大约五成的少年是广州其他区的,如天河区、黄埔区等。还有三成的少年是跟着父母或亲戚从其他市或者其他省过来的,主要是过来参观游玩,拍拍照留作纪念。还有两成左右的少年是住在附近的,因为没事做而出来散散心。

当问到他们对烈士陵园的最深的体会时,他们这样答道:烈士陵园是个庄严的地方,和课本里讲到的公园很像。特别是那些高大挺拔的常绿松柏和雄伟的纪念建筑更令少年们心怀尊崇,而对于里面的革命故事则不多人知道,凡知道者皆来自于老师或者老一辈的人。他们更多的是只知道这里是纪念革命先烈的地方,对于更深层次的问题则表现不适,具体比例如下图所示。

至于每年的清明都会有很多家长带他们过来祭拜,或许这也是一种让他们增进认识的方式,对此我们也顺便与家长进行了一些沟通,而家长则普遍认为现在的少年在这方面的知识和意识越来越薄弱,他们认为他们自己也有做的不过的地

方,如自己本身也较缺乏这方的认识等,所以家长提出希望陵园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少年们能处身感受会更深,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学着去认识。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少年们对陵园的环境和设施很满意,他们也赞成免费开放陵园,我们也发现少年在采访过程中行为举止都表现得很礼貌,也没有害羞不接受访谈,表现出了少年们良好的精神风貌。

三. 青年篇

以80后为主的青年是我们社会很有代表性的一个群体,他们是指国家依法执行计划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 80后

是一直亲眼鉴证着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日渐发展崛起并与之一同成长的特殊的新一代,20年左右的人生历程中目睹到的多是整个民族的自强不息奋起拼搏史。对于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而言他们将会有更大的责,因此青年是这次采访的重点之一。

据调查显示,在访问对象中有60%表示他们是来散步、聊天、闲逛和放松压抑的心情,还有朋友之间聚一聚,分享各自身边的趣事。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出来晨运的,而且家住在附近,每到周末都会过来跑步,并表示这里是一个不错的晨运地点。当然也不乏有些游客是专程过来了解烈士陵园的一些烈士及其英勇事迹的,强调自己对烈士无限的敬仰。

除了那些专门过来了解革命烈士事迹的游客外,其他的对于我们所问及的“是否了解烈士陵园里面的烈士事迹”这一问题都比较迷茫,并不了解里面的历史。甚至连每个周末都来跑步的人也只不过是知道叶剑英等一两个烈士的名字,并没有去了解更多的信息。不过在访谈过程中,许多过来闲逛的游客都称自己是第一次来,会顺便认识一下这里的英勇烈士,毕竟这是革命历史遗迹的圣地。

对于“烈士陵园现在已成为一个娱乐场所供人们锻炼、游玩并设有娱乐设施供人们娱乐”这一现状,很少人态度执着地表示:“这里是纪念革命先烈的神圣庄严的地方,我认

为不应该把它当作娱乐场所,进来这里应该严肃点。”有一部人则说自己没意见。而其余的人都觉得这样一个地方,我们不应该把它静置在那里,而要像现在这样有老人在锻炼、有小孩子在嬉戏、还有外国人在学中国武术、练剑等,让陵园生机勃勃,到处都充满活力,是非常好的,我们应该持续下去。

所有游客都赞成像烈士陵园类的遗址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部分游客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说:“学校偶尔组织学生到这类遗址去学习烈士的英勇事

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不错的途径。”还有人说自己也曾参加过学校所组织的类似于瞻仰烈士的活动,的确是受益匪浅,能激发人的斗志。也有人为自己有机会却并未深入去了解革命先烈的历史事迹感到惭愧,表示自己接下来会花时间去认识,并认真感悟其深重的意义。

四. 中年篇

中年人大多数是出生在60,70年代的,他们不仅是当即社会的中坚力量,而且对革命历史遗迹和事件也更为了解,同时他们与青、老两代的衔接十分紧密,采访他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社会主流群众对革命历史遗迹的态度及看法。通过访谈式的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中年游客都基本上了解烈士陵园的建立目的,而少数附近的居民则对陵园有更深入的了解,其中不到10%人认为烈士陵园的教育意义不大或缺

乏,但他们都一致认为烈士陵园对革命历史有着深重的意义,能积极的弘扬无畏的革命精神,对现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是一座革命历史传承的圣殿!

据访谈得知,烈士陵园在免费开放的前后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未免费前,多数人们来烈士陵园的耳目的以瞻仰革命先烈,汲取历史知识和接受历史文化的洗礼为主,其中有很多学校和公司每年都会组织相关活动来此,在免费开放后,绝大部分来此客都只是为了放松身心式的游玩和娱乐,其中中年人约占20%,老人居多占40%左右,他们更多是来此练太极做晨练和唱歌跳舞,这使得陵园不再像从前那样庄严、肃静。因此有游客提出分区管理,陵区应该禁止游客进行各种娱乐活动,而园区(包括血祭轩辕亭、中朝人民血谊亭)则可以,各种意见下的条形统计图如下图所示。

有些游客还提出在几年历史遗迹方面形式比较单一,应向北京等城市学习多增加科普类和文物展览类,此外,大部分中年游客很关心亚运会,他们希望我们学生争当志愿者,鼓励我们把对待革命历史的精神和态度融入亚运。尽管游客多了,但人们对陵园的卫生和环境状况表示满意,但管理方面还需要完善,他们都一致支持学生多来烈士陵园接受精神的洗礼。

分区不分区维持现状

五. 老年篇1

老人是当今社会的一面镜子,历史则是一门科学。如要尊重历史,首先尊重老人。尊重老人与尊重历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行动,我们应该从老人身上吸取更多关于革命历史的事情,通过采访老人可以让我们知史、明史。具访谈信息显示,大多数老年人对烈士陵园的历史还是比较了解的,百分之八十九的老人能讲出烈士陵园的大概发展历程,百分之十的人甚至参加过烈士陵园的兴建过程,见证了陵园的风雨历程,而只有少部分来自外省的老人对陵园的历史了解较少,但表示对陵园所纪念的革命先烈事迹或多或少有所认识。

陵园近年来新增了一些供老年人锻炼的设施,也建了一些给小孩娱乐的场所,对于在陵园中新建这些富含娱乐性的设备,基本上所有老年人都表示这样做不会削弱烈士陵园爱国教育基地这个主题,相反,教育与娱乐相得益彰,通过这些适当娱乐措施更能吸引人到此参观,有了这些措施,就像一位姓赖的老人家所说的:“现在陵园越来越好啦。”

我们还就广州烈士陵园和黄花岗烈士陵园让被采访者作了比较,结果显示,九成的人更愿意到广州烈士陵园,理由如下:1、黄花岗那边相对隐蔽,交通不及广州烈士陵园方便。2、黄花岗的管理欠妥,甚至存在赌博现象,而广州烈士陵园的活动丰富,以舞蹈、太极等有益活动为主,管理较好。3、广州烈士陵园的绿化好,面积较大。不少人还是特意从其他地方一早过去锻炼身体的,已是退休了的余老师

告诉我们,他去过好几个公园,就广州烈士陵园给她印象最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