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 江苏省南京学大教育专修学校八年级10月月考 考试卷 物理考试题及答案.docx

初中物理 江苏省南京学大教育专修学校八年级10月月考 考试卷 物理考试题及答案.docx

初中物理 江苏省南京学大教育专修学校八年级10月月考 考试卷 物理考试题及答案.docx
初中物理 江苏省南京学大教育专修学校八年级10月月考 考试卷 物理考试题及答案.docx

xx学校xx学年xx学期xx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试题1:

如图所示,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 D.探究音叉发声音调的高低

试题2:

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试题3:

小明的发言声音太小,老师要他大声重复一次,老师是要求小明提高声音的

A.音调 B.频率 C.响

度 D.传播速度

试题4:

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评卷人得分

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

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试题5:

小军是位音乐爱好者,他能从音乐会的乐器合奏中,分辨出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他分辨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时,依据的是这些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

色 D.节奏

试题6:

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

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 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

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 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试题7: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优美的歌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是噪声

C.当物体振动发出超声波或次声波时只要响度足够大,我们就可能听得见

D.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听到夜

袭敌人的马蹄声是利用了大地传声比空气快

试题8:

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手指

B.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C.改变弹奏时所用的力度越大,吉他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周围同学听到的吉他声是由空气传来的

试题9:

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波具有能量 B.“145dB”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

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真空带

试题10:

下列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正确的是( )

A.春天早晨天空中出现的雾——汽化、吸热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蒸发、放热

C.秋天早晨草上出现的露珠——液化、放热

D.冬季地面草丛上出现的霜——凝固、吸热

试题11:

冬天,小明发现河水结冰了,但室外咸菜缸中的盐水却没有结冰,这是因为盐水比水( )

A.凝固点高 B.凝固点低 C.沸点大 D.沸点小

试题12:

如图所示,是雨后山上形成的美丽雾气。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

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试题13:

妈妈在蒸馒头时,沸腾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热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妈妈的做法不科学

D.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试题14:

关于物态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A.北方冬天早晨玻璃上冰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会变小,是升华现象

C.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罐会“出汗”,是液化现象

D.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试题15:

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老师要求同学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

A.“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是因为地面比较硬。”

B.“玻璃杯从一定高处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吗?”

C.“为什么玻璃杯掉到水泥地上会破碎,而掉到沙坑里却不容易破碎呢?”

D.“玻璃杯掉到地上是否破碎与下落高度、地面的软硬程度有什么关系?”

试题16:

家住三楼的王琴早上醒来,听到同学李娟在楼下喊她一起上学,叫喊声是由李娟的声带_________产生的,王琴听到的叫喊声是通过_________传入耳中的,她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填写声音的牲征)来判断的,她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17:

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对着山崖喊话,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回声,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18:

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噪声叫做“隐形杀手”,现代的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从__________和__________减弱噪声。如图丙所示,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监测仪是测定声音的_______________(填写声音的相关牲征),它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试题19:

我们听到的“隆隆”的雷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其原因是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传播的速度________(“大”或“小”)。

试题20:

如下图a所示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如下图b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

试题21:

实施人工降雨时,通过飞机或其他运载工具向云层中播撒干冰,干冰________吸热,使云层中球晶增多、增大,冰晶大到一定程度就下落,在下落过程中______成水(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形成降雨.

试题22:

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碘的熔化.针对上述不足,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_________热量.是什么因素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

试题23:

举世瞩目的08奥运会开幕式于8月8日晚在“鸟巢”举行.

(1)刘欢和莎拉·布莱曼演唱的奥运主题歌《我和你》风靡全球,尤其是莎拉·布莱曼的歌喉被誉为“天籁之音”,表明她声音的________好.莎拉·布莱曼歌声高昂,刘欢声音雄浑,前者音调_________ (选填“高”或“低”),后者响度_______.(选填“小”或“大”)

(2)这天晚上天气炎热,许多观众自带纸扇扇风驱热,这是用__________ 的方法,加快_________吸热.观众里有时尚人士穿着一种特殊的衣服,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微胶囊物质,当气温升高时,微胶囊物质开始熔化吸热,使人凉快.其实这种衣服冷天穿着也很适宜,当气温降低时,微胶囊物质开始____________,并放出热量,使人感到温暖.(选填“凝固”或“熔化”)

试题24:

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3)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变化:

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25:

探究声音的特征:

⑴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_,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______决定的.

⑵在敲鼓时,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同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______产生的;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表明鼓面的_______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⑶如下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_______(选填“高”或“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26: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⑴请你指出图甲中实验操作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错误使得测得的温度值__________(选填“偏小”或“偏大”)。

⑵改正错误后,他们点燃酒精灯后即开始计时,当水中有气泡上升时,每隔1min记录的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8 9 10 11 12 13 14 15

温度/℃…92 94 96 97 98 98 98 98

①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如图a、b所示的是观察水沸腾实验中出现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______(填“a”或“b”)

②利用表中数据,在上右图中描绘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③由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⑶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 。

⑷水在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如下左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27:

下表是小丽同学在做“海波的熔化”实验时所记录的实验数据,实验装置如右上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28 32 36 40 44 48 48 48 54 60 66

(1)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______℃。

(2)海波是____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在第6分钟处于____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同样吸热1min,固态海波温度变化量______________(填“>”或“<”)液态海波温度变化量。

(4)利用水给试管内的海波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28:

如下图:在线的中间拴上一面小镜子,线的一端拴在椅子靠背上(或另一同学拉着),在线的另一端穿着一个较大的纸盒子,将线绷紧,镜子稳定下来后,镜子反射的光斑就不再晃动了.对纸盒喊一声,观察墙上的光斑,你将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29:

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入烧瓶中,摇一摇瓶子,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点燃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里的响声比原来小很多。

实验三: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纸片一头伸进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尖。

以上三个实验中,实验______表明发声体在振动。

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接收到回波信号,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请简要回答或计算出下列问题。

⑴人耳能听到超声波吗?

⑵被测量处海洋的深度为多少?

⑶利用超声波的反射能否进行太空测距?为什么?

⑷请你再说出超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两个应用的实例。

试题1答案:

A

试题2答案:

试题3答案: C

试题4答案: B

试题5答案: C

试题6答案:

D

试题7答案: D

试题8答案: A

试题9答案: B

试题10答案: C

试题11答案:

B

试题12答案: D

试题13答案: D

试题14答案:

试题15答案:

D

试题16答案:

振动空气(气体)音色减弱噪声

试题17答案:

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试题18答案:

声源处传播途径中响度不能

试题19答案:

空气(气体)大

试题20答案:

52 热胀冷缩 37.8

试题21答案:

升华熔化

试题22答案:

吸收碘的温度

试题23答案:

音色音调大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蒸发凝固试题24答案:

试题25答案:

⑴ABC 频率

⑵振动振幅

⑶钢尺响度低钢尺振动太慢了,发出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试题26答案:

⑴温度计碰到了容器的底;偏大

⑵①a ②略③98 吸热不变

⑶提高水的初温(或减小水的质量)⑷液化有水出现液化放热

试题27答案:

(1)48 (2)晶体固液共存(3)<(4)使海波受热均匀

试题28答案:

光斑晃动固体(细绳)可以传声

试题29答案:

2019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9年镇江市物理中考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逃项是正确的) 1.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声源的() A.振幅B.材料C.频率D.结构 2.下列选项中,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家用电器是() A.油烟机B.电热毯C.洗衣机D.电风扇 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A.冰凌的形成B.冰雪消融C.雾松的形成D.露珠的形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 C.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船B.山C.河岸D.山上的树木 6.如图所示,闭合开关,铜棒向右运动,为使开关闭合后铜棒向左运动,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换用更细的铜棒B.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 C.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D.将电源正、负极和磁体N、S同时对调 7.下列估计值中,最不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只苹果的质量约150 g B.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80cm C.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1.4m/s D.一盏家用台灯的额定功率约300W 8.甲、乙、丙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已知丙球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两球均带正电B.甲、乙两球均带负电 C.甲球带正电,乙球一定带负电D.甲球带负电,乙球可能不带电

9.常用智能手机是通过指纹开关S1或密码开关S2来解锁的,若其中任一方式解锁失败后,锁定开关S3均会断开而暂停手机解锁功能,S3将在一段时间后自动闭合而恢复解锁功能。若用灯泡L 发光模拟手机解锁成功,则符合要求的模拟电路是() A.B.C.D. 10.如图所示,平面镜和长为10cm的细铅笔均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5cm,则() A.向上移动平面镜,铅笔的像也向上移动 B.为使铅笔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平面镜应至少高10cm C.铅笔和平面镜均绕底部转至虚线位置时,铅笔与它的像平行 D.铅笔和平面镜均水平向右移动10cm,铅笔像的位置不变 11.如图所示,无人机水平飞行过程中,机上悬挂小球的细线向左偏,且小球与无人机保持相对静止,不计空气阻力,则在飞行过程中() A.无人机一定是向右飞行的B.小球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小球的机械能可能减小D.若剪断细线,小球将向左下方运动 12.如图所示热敏电阻R1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它在温度为80℃和100℃时的阻值分别为240Ω和200Ω;阻值不计的报警器在电流达到12mA时开始报警,超过25mA时将损坏;相关器材规格已在图中标明。当电路开始报警温度为100℃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和电路的最高报警温度分别用R0和t0表示,则()

2019年江苏省生物竞赛初赛试题

201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江苏赛区)初赛理论试题 一、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 1. 下列叙述和蛋白质功能无关的是() A. 抗体抵御病原体的侵害 B. 遗传物质从DNA传到DNA C. 性激素进入人受体细胞的过程 D. 吞噬细胞清除内吞的病菌 2. 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组成DNA、ATP和磷脂分子的元素种类相同 B. 由A、T、G三种碱基组成的核苷酸在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有五种 C. 存在某些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D. 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和嘧啶数相等 3. 以下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核酸和蛋白质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 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一个层次 C. 蓝细菌属于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D. 生命系统中的各生物体都有多种组织和系统 4. 下列物质含有糖类的是() A. 染色体 B. 脂肪 C. 淀粉酶 D. 细胞膜 5. 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B. 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都来自线粒体 C. 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要低 D. 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多 6. 以下不能合成ATP的细胞或者结构是() A. 噬菌体 B. 叶绿体 C. 人体成熟红细胞 D. 细胞质基质 7. 以下物质哪些属于细胞产物() A. 甲状腺素 B. 花粉 C. 抗体 D. 血小板 8. 以下哪些属于生物学试验的基本要求()

A. 试验目的明确 B. 试验条件有代表性 C. 试验结果要可靠 D. 试验结果要能重复 9. 模板链DNA序列5’-ACGCATTA-3'对应的mRNA序列是() A. 5’-UAAUGCGU-3' B. 5'-UGCGUAAU-3' C. 5’-ACGCAUUA-3' D. 5'-UAATGCGT-3' 10. 通过膜受体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A. 糖皮质激素 B. 甲状腺素 C. 肾上腺素 D. 性激素 11. 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包括以下哪些() A. 保护生物膜 B. 抗氧化 C. 促进血红素合成 D. 维持生育机制 12. 我们一般说肿瘤病毒,不包括以下哪个() A. DNA病毒 B. RNA病毒 C. 噬菌体 D. 逆转录病毒 13.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缺陷和异常基因引起的疾病,达到治疗的目的。以下哪些疾病可以用基因治疗的手段?() A. 恶性肿瘤 B. 心血管疾病 C. 艾滋病 D. 遗传病 14. 以下关于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引物是单链寡核苷酸片段 B. 延伸温度一般为75℃ C. 可用于致病相关基因的克隆 D. 可用于基因工程筛选重组体 15. 不存在于人体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是() A. 精氨酸 B. 谷氨酸 C. 甘氨酸 D. 鸟氨酸 16.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古菌是一种原核生物 B. 有鞭毛的细胞大多是革兰氏阳性菌 C. 产芽孢的细菌一般都是杆状,如芽孢杆菌属 D.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不含有蛋白质 17. 下列哪种细胞中没有线粒体() A. 被子植物根尖细胞 B. 放线菌菌丝细胞 C. 哺乳动物生殖细胞 D. 哺乳动物红细胞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初中物理新课标与传统教学大纲的区别传统初中物理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理念是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重点关注物理学中有哪些主要内容,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教学的逻辑结构。编写者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设计出的物理课堂,对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往往关注不够。而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依据《课程标准》不再单纯地依据物理学本身的内容,结构为出发点而是首先考虑如何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有些在物理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新教科书中可能并不强调。有些并不属于物理学的内容,在课程中却又安排在十分显然的位置。有些在物理学中通常认为很重要的能力,例如演绎能力,新课程并不强调。其编写的宗旨定位在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而不是向学生全面介绍物理学。下面以光的反射和折射为例就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传统教科书作一对比分析。 一、降低要求的知识点。 1、“理解光的反射定律”降低为“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从课标与大纲的角度看,层次降低了,由“理解”降低为“了解”,从光的反射内容上看,由“定律”降为“规律”,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强调的是探究活动,而对于反射规律的表述则是“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种表述,并没有提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共面,也没有提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尽管这

样的表述并不完整,但是由于初中生并不会遇到不“共面”的物理情境,所以这种处理丝毫不会妨碍学生对反射规律的应用,这种处理抓住了光在反射时最突出的特征,学生很好理解和记忆。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降为“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光学的重点,传统教科书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提出的是具体的量的把握要求,而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重在学生的探究活动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结论,没有作硬性规定,学生重在探究对规律有定性的整体的了解即可,这种了解完全能够应付对凸透镜应用的需要。能够使学生从繁重、枯燥的题海练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探究知识,联系生活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当然这个变化所引起的学生练习和习题变化是较大的。 3、将“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改为“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虽然没有强调“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但是有“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其区别在于对生活中这一现象,要经过学生自己的实验探究去澄清头脑中的潜科学概念和验证这一现象特点的猜想,重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像物等大”“像物等距”两个特点的过程,对于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课标中并没有提出“知道”,“理解”等终结性的要求,也就是说允许学生的探究不完整。 二、有增有删的知识点 1、删减了“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由“知道”层次升为“认识”层次,删减了“知道凸透

2017中考江苏省镇江市物理(已解析)(含解析)

2017年江苏省镇江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学科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2017江苏镇江,题号1,2分)电阻这一物理量的单位是() A.安培 B.欧姆 C.伏特 D.瓦特 【答案】B 【解析】电阻的单位是欧姆,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欧姆而设的,故选B。 【知识点】电阻 2.(2017江苏镇江,题号2,2分)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可改变声音的() A.传播速度 B.音调 C.音色 D.响度 【答案】D 【解析】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响度不同,故选D。 【知识点】声音的特性 3.(2017江苏镇江,题号3,2分)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答案】C 【解析】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壶口冒“白气”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C正确;湿手烘干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 【知识点】物态变化 4. (2017江苏镇江,题号4,2分)我国已有几十颗通信卫星镶嵌在浩瀚太空,联结成一条“太空丝绸之路”,为我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提供全方位通信服务。通信卫星与地面间信息传输的媒介是() A.可听声 B.次声波 C.电磁波 D.超声波 【答案】C 【解析】通信卫星与地面之间信息传输的媒介是电磁波,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ABD错误;故选C。 【知识点】电磁波的应用 5.(2017江苏镇江,题号5,2分)下列工具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答案】A 【解析】镊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正确;剪刀、钳子和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都是省力杠杆,故B、C、D均错误。 【知识点】杠杆的分类 6. (2017江苏镇江,题号6,2分)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5m/s B.住宅楼每层楼的高度约为3m C.一本物理书的质量约为30g D.一只家用节能灯的功率约为1kW 【答案】B 【解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1m/s,故A错误;住宅楼每层楼的高度约为3m,故B正确;一本物理书的质量约300g,故C错误;家用节能灯的功率约20W=0.02kW,故D错误。 【知识点】估测题 7.(2017江苏镇江,题号7,2分)我国自主研制的大飞机C919试飞期间,一伴飞飞机与C919朝同一方向沿直 线匀速飞行。题图为伴飞飞机上的科研人员某时刻通过舷窗所看到的C919图景。已知伴飞飞机的速度比C919的大,则一段时间后科研人员看到的图景可能是() 【答案】A 【解析】伴飞飞机的速度比C1919的大,则一段时间后,C1919应在伴飞飞机的后面,故选A。 【知识点】运动与静止 8.(2017江苏镇江,题号8,2分)如图是投掷飞镖时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镖在投出之前没有惯性 B.飞镖在空中飞行时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将飞镖投出的过程中,手对飞镖做了功 D.将飞镖按图示虚线方向投出,可击中靶上的P点 【答案】C 【解析】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故A错误;习镖在空中飞行时,速度不断改变,运动状态是变化的,故B错误;将习镖投出的过程中,手对飞镖施加了力的作用,飞镖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因而手对飞镖做了功,故C正确;飞镖在飞行过程中,由于受到重力作用,会同时向下运动,因而会击中P点的下方,故D错误。 【知识点】惯性运动和力重力 9.(2017江苏镇江,题号9,2分)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已知瓶中

中考物理考试大纲(20200930070430)

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 (物理) 一、考试性质 初中物理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省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依据 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为指导,以《2015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物理)》为依据,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三、命题原则 1.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能力立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应用,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校加强教学管理。 2.基础性: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和应用程度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避免出现繁、难、偏、旧试题。 3.应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试题素材应自然融洽地联系学生实际,反映物理科技的发展及其应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掌握的方法、能力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不出似是而非、脱离实际的试题和“机械性记忆”试题。 4.探究性:加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应该从过程与方法入手,立意于能力,侧重考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理解和内化,避免将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知识化、程序化、形式化和标签化。 5.开放性:重视开放创新能力的考查。应设计适量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6.科学性:严格按照科学命题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发挥不同类型试题的功能,确 保学生发挥其真实水平;试题及评分标准要科学、严谨,杜绝出现知识性、技术性的错误

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物理试题

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物理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声源的 A .振幅 B .材料 C .频率 D .结构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振幅是响度的影响因素; BD .材料和结构是音色的影响因素; C .频率是音调的影响因素. 2.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花香满园 B .尘土飞扬 C .百花怒放 D .细雨绵绵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花香满园,说明花粉中含有的分子是在做无规则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故A 符合题意; BCD .尘土飞扬、百花怒放、细雨绵绵,这些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故B 、C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试卷第2页,总24页 ○………………○…………线…………○…※※请※※不※※题※※ ○………………○…………线…………○…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的是 A . 湿手烘干 B .深秋凝霜 C .清晨结露 D .冰雪消融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湿手烘干是手表面的是吸收热量汽化成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A 符合题意; B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 不符合题意; C .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 不符合题意; D .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4.以图中哪一个物体为参照物,正在下降的跳伞员是静止的 A .地面 B .降落伞 C .地面上行驶的汽车 D .正在上升的无 人机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正在下降的跳伞员相对于地面有相对运动,故不是静止的,故A 不符合题意; B .正在下降的跳伞员相对于降落伞无相对运动,是静止的,故B 符合题意;

江苏省苏州常熟市2017届九年级物理竞赛选拔试题2016.11

物理 试卷2016.11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填在与题号相应的表格中)1.同一个物体的温度可以分别用摄氏温标(t)摄氏度(℃)或热力学温标(T)开尔文(K)表示,它们之间存在的数值关系为T=273+t .那么,当自来水的温度升高1℃时,用热力学温标表示这一温度的升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大于1K B.温度升高等于1K C.温度升高小于1K D.无法确定升高的值与1K大小的关系 2.神舟十号上天后,宇航员王亚萍在太空授课,做了一个水膜的实验,将细圆环从水中取出形成水膜,有关水膜厚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央薄,四周厚 B.中央厚,四周薄 C.四周和中央一样厚 D.以上三种情况都会出现 3.当坐在野外的篝火旁时,我们看到篝火后面的物体是晃动的,原因是: A.视觉错误,因为火焰在跳动 B.火焰加热空气,使空气密度不均匀且不稳定 C.火焰作为光源在抖动,所以经后面物体反射的光也在晃动 D.火焰加热了另一边的物体,使它热胀冷缩,所以看到它在晃动 4.一根质量为m、长为L的均匀链条一半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另一半挂在桌边,如图中(a)所示,此时链条的重心为C1.若在链条两端各挂一个质量为的小球,如图中(b)所示,此时链条的重心为C2.若在链条两端和中央各挂一个质量为的小球,如图中(c) 所示,此时链条的重心为C3(C1、C2、C3在图中均未标出).比较三个重心的高度h1、h2和h3的关系: 第4题图 A.h1=h2=h3 B.h1<h2<h3 C.h1>h2>h3 D.h1>h3>h2 5.A、B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0℃;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50℃.现将A放入甲杯,B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4℃,乙杯水温降低了8℃,不考虑热量的损耗,则A、B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A.1:2 B.3:5 C.2:3 D.4:9

2017福建省中考初中物理考试大纲

物理 一、课程理念、教育教学原则 (一)落实“立德树人”。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深刻领悟“立德树人”的思想精髓,充分挖掘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德育内涵,在物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基础,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和谐、自然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三)注重实验、探究。合理设计实验、探究活动,有效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理解概念、发现规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四)发展科学思维。关注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和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从中感悟科学方法的应用,逐步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等的联系,引导学生了解物理概念、规律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意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课程实施 (一)课程开设 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的要求,按照规定的课时安排,开足开齐初中物理课程,尤其要加强实验教学。 (二)教学要求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为依据,针对我省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对《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提出较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以及相应的教学建议。

2018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物理学科学业考试大纲

2018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物理学科学业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物理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对初中学生是否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所规定的物理学业水平进行评估。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科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初中毕业生物理科学业考试应有利于引导课程的实施,落实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择优录取新生。 二、指导思想 作为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能力立意,以有利于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加强学科教与学的正确导向,在全面落实新理念下的课程目标的前提下,注重区分与选拔,同时又要强调考试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引导作用,促进新课程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真正得到落实。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1.学生学业水平的考查和教与学导向相统一的原则。试题要能体现对学生学业水平考查的目的,试卷要有较好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同时又要体现对新课程教与学的正确导向。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并重的原则。试卷既要体现对知识和技能的全面考核,同时在试题编制上也要体现对学生学习期间经历的过程和所运用的科学方法的考查,在试题资源选择上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内容,实现对三维目标的考查。 3.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落实《标准》的课程目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4.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基础知识的考查不等于知识的简单复现,基本技能的考查不是实验操作的机械组合,应灵活多样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而不是机械学习。 5.突出以能力立意来命题。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是通过知识内容的考查体现的,作为载体的知识内容可以是《标准》所要求的科学内容,也可以是与《标准》中物理内容有关的交叉学科的内容;探究形式多样化,可以是实验探究,也可以是简单的理论探究。如类似于课堂内的探究性活动、课堂外的家庭实验、调查分析等。 三、考试依据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物理科考试内容是以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广东省初中物理教学实际而制订的。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目标和要求 初中毕业生物理学业考试应体现《标准》的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考试应体现课程目标,将能力考查渗透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考查过程中。考试应加强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江苏省镇江市中考物理试卷

镇江市201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物理试卷 注意事项: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正确) 1.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凡说:“是刘欢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 2.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明显不合理 ...的是 A.课桌高80cm B.人步行的速度是5m/s C.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D.让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为23℃左右 3.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4.下列描述的四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小孔成像 B.插入水中的筷子好象弯折了 C.放大镜看报纸 D.水中倒影 5.如图所示,现代汽车除了前、后排座位都有安全带外,还安装有安全气囊系统,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身造成的伤害 A.汽车速度太慢 B.汽车转弯 C.汽车突然启动 D.汽车前端发生严重撞击 6.下列所述的实例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两手相互摩擦,手感到暖和 B.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 C.柏油马路被阳光晒热 D.金属小勺在热汤中放一段时间后会烫手 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很小 8.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

9.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是物理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发现,它使人类从蒸汽机时代步入了电气化时代.下列设备中,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是 A.汽油机B.发电机C.电动机D.电熨斗 10.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的亮度,若要求滑片P向右端滑动时灯逐渐变暗,则下列接法正确的是 A.M接C,N接B B.M接A,N接B C.M接C,N接D D.M接A,N接D 11.将光敏电阻R、定值电阻R0、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和电源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闭合开关,逐渐增大光敏电阻的光照强度,观察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应该是 A.A表和V表示数均变小 B.A表示数变大,V表示数变小 C.A表示数变小,V表示数变大 D.A表和V表示数均变大 12.如图钩码与装水的试管在定滑轮的两边处于静止(不计摩擦、绳重和空气阻力),用手指向上轻弹一下试管底部,试管离开手指后到与定滑轮接触前,试管将 A.向上加速运动 B.向上减速运动 C.向上匀速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初中物理考试大纲

初中物理考试大纲 1掌握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和自然坐标系中速度与加速度的投影表示方法。 2掌握从质点运动学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从质点加速度求速度和坐标的方法,能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3用矢量讨论抛体运动。 (二)牛顿运动定律 1掌握力、惯性质量、惯性参考系、动量的概念。 2掌握牛顿运动三定律及其适用范围。结合应用微积分,熟悉应用牛顿运动三定律求解简单质点动力学问题。理解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3掌握冲量、功、质心的概念,掌握变力功的计算方法。理解并掌握保守力做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重力、弹性力和万有引力势能。 4掌握质点的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通过质点的平面曲线运动情况理解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们分析、解决质点作平面曲线运动时的简单力学问题。掌握机械能守恒与动量守恒定律,掌握使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能分析简单系统平面运动的力学问题。 5掌握质点系的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动能定理和质点系的功能原理。掌握对心碰撞的基本规律,并能准确用于处理相关力学问题。掌握火箭运动的基本特点。 6掌握质点系的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点系对质心的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 (三)万有引力定律 1掌握引力质量的概念,了解引力常量的测量,理解地球自转对重量的影响。 2熟悉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内容。 3掌握有心力作用下,运动质点角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的特 4掌握引力势能的概念,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熟悉三种宇宙速度的推导。 (四)振动与波动 1掌握描述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各物理量(特别是相位)及各量的关系。理解旋转矢量法。2掌握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和运动学特征,能建立一维简谐振动的微分方程,能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写出一维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并理解其物理意义。理解简谐振动的x-t图线和相轨道。 3掌握同方向同频率和互相垂直同频率的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振动的规律。 4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熟悉平面简谐波方程的各种数学形式及波动方程的数学形式。掌握波与波速的基本概念,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概念。 5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理解波的相干条件,能应用相位差和波程差分析、确定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增强和减弱的条件。 6理解驻波及其形成条件,了解驻波和行波的区别。 7熟悉阻尼振动三种可能的运动状态,掌握受迫振动的运动特征。 二、热学 (一)温度和基本热现象

最新-江苏省第14届初中物理竞赛试题 精品

江苏省第14届初中物理竞赛试题 一、以下五题所列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15分) 1.图1所示的是一种按钮开关的构造截面图,其中( ) A.A、B是导体,C、D是绝缘体 B.A、B、C是导体,D是绝缘体 C.C、D是导体,A、B是绝缘体 D.A、B、D是导体,C是绝缘体 2.有人用照相机对着平面镜拍照,想拍出镜中的人物,结果( ) A.他不会成功,因为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 B.他能拍出平面镜中的人物,而且和直接对着人物拍摄没有区别 C.他能拍出平面镜中的人物,但底片上所成像的左右与实际相反 D.他能拍出平面镜中的人物,但底片上所成像的上下、左右均与实际相反 3.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有下列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 (1)干冰吸热熔化(2)干冰吸热升华 (3)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雨滴 (4)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 (5)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小雨滴 (6)小冰晶下落时遇暖气流熔化成小雨滴 A.(1)(4) B.(2)(4) C.(4)(5) D.(2)(4)(6) 4.在空的易拉罐内装入少量的清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待罐内的水沸腾,用带手套的双手将易拉罐迅速翻转,使三角形小开口浸没在装有冷水的浅盆内,此时( )

A.由于重力作用,罐内的热水将会流入浅盆内 B.由于热水的密度较小,冷水的密度较大,所以热水不会流进浅盆内,冷水也不会上升 C.由于存在压强差,浅盆内的部分冷水将会被易拉罐“吸入” D.无法确定热水和冷水的流动情况 5.如图2,设想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沿曲线由A向B运动,当到B点时突然撤去力F,那么此后物体的运动路线( ) A.是a B.是b C.是c D.无法确定 二、填空(每空2分,共30分) 1.小刚体重只有500N,但他可以把1000N的物体提起来.他学习重力势能的知识后, 想把一个750N的重物提高,以便增大它的重力势能.如按图3所示的方式,他____(选 填“能”或“不能”)将重物提高,原因是____. 2.地处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实物.有人发明了一 种简易的“沙漠冰箱”,如图4所示.它是由一个内罐和外罐组成的,两罐之间填上 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 在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从而对内罐中的食物起到了一定的保鲜作用. 阅读上文,回答: (1)经常在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利用____来使食物降温. (2)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____. 3.可见光是一定频率范围的电磁波.在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而这两种光中频率大的是____光;在真空中,黄光的传播速度____绿光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蒸包子的蒸笼往往有好几层叠在一起,但几层包子并不是一齐被蒸熟,而是____的包子最先被蒸熟.用冰来冷却食品时,冰应放在食品的____.冬天开空调时,为使室内尽快变暖,空调的出风口应对着____吹.(本题各空选填“上方”或“下方”)

初中物理考纲.doc

表 1 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模块必考内容选考内容 测量和机械运动 光现象和声现象物态变化 八年级上册 透镜及其运用望远镜与显微镜 质量与密度 运动和力实验: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 压强和浮力特点 八年级下册功和机械嫩实验探究: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热现象:温度和物态变化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简单机械 内能和内能利用 电流和电路 电压与电阻 信息,材料,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欧姆定律 信息的传递 九年级全一册电功和电功率 能源 生活用电 家庭电路的组成 电和磁 焦耳定律 表 2 力学必考范围及要求 主题内容要求说明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Ⅰ15° C 空气中声速声现象 340 米/秒 声音的特性Ⅱ

噪声和能量Ⅲ u>2f f2f 倒放大光现象 观点的折射Ⅱ实幻灯机 u

2019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9年镇江市中考物理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是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声源的 A .振幅 B .材料 C .频率 D .结构 2.下列选项中,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家用电器是 A .油烟机 B .电热毯 C .洗衣机 D .电风扇 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 .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 C .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 .船 B .山 C .河岸 D .山上的树木 6.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铜棒向右运动。为使开关闭合后铜棒向左运动,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 .换用更细的铜棒 B .将电源的正、负极对调 C .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D . 将电源正、负极和磁体N 、S 极同时对调 7.下列估计值中,最不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一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 B .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80cm C .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1.4m/s D .一盏家用台灯的额定功率约300W 8.甲、乙、丙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已知丙球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球均带正电 B .甲、乙两球均带负电 冰凌的形成 A 冰雪消融 B 雾凇的形成 C 露珠的形成 D

初中物理人教版考纲

教学大纲对知识点要求 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时间。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常用单位,知道各单位间的换算。 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测量长度。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实验: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 2、机械运动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会用刻度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 4.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活动建议讨论测量火车(汽车)速度的各种方案.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理解速度的概念。理解速度的公式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知道平均速度 会用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 3、声 1.通过实验,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4.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通过实验,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知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4、光的色彩、光的传播 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2.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3.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5、平面镜、光的反射 1.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2.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3.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江苏省南京物理竞赛讲义-1.2圆周运动

1.2圆周运动 一、匀速圆周运动 1、基本物理量 半径r 、线速度v 、角速度ω、周期T 、频率f 、转速n 、向心加速度a n 、向心力F n 2、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v r ω= 1 T f = n f = 222r v rf rn T πππ= == 222f n T πωππ=== 22 224==n n v F ma m m r m r r T πω== 例1、半径为R 的圆柱夹在互相平行的两板之间,两板分别以速 度v1,v2反向运动,圆柱与板无相对滑动。问圆柱上与板接触 的A 点的加速度是多少? 例2、如图一半径为R 的刚性圆环竖直地在刚性水平地面上作纯滚动, 圆环中心以不变的速度v o 在圆环平面内水平向前运动.求圆环圆心等高 的P 点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例3、缠在线轴上的线绕过滑轮B 后,以恒定速度v0被拉出, 如图所示,这时线轴沿水平面无滑动滚动。求线轴中心点 O 的 速度随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α 的变化关系。(线轴的内、外半径 分别为r 和R ) 二、变速圆周运动

速率变化的圆周运动,加速度不再沿着半径方向。可以加速度分解为半径方向的向心加速度a n 和切线方向的切向加速度a t 。向心加速度a n 改变速度方向,切向加速度a t 改变速度大小。此时,角速度的大小也在变化,角速度变化的快慢叫做角加速度β。 =t dv d r dt dt a r ωβ= 例4、如图所示,在离水面高度为h 的岸边,有人用绳子拉船靠 岸,若人拉绳的速率恒为v 0,试求船在离岸边s 距离处时的速度 和加速度。 例5、如图所示,直杆AB 以匀速v 0搁在半径为r 的固定圆 环上做平动,试求图示位置时, 杆与环的交点M 的速度 和加速度。 例6、一个半径为R 的半圆柱体沿水平方向向右以加速度a 运动。 在半圆柱体上搁置一根竖直杆,此杆只能沿竖直方向运动,如图所 示。当杆与半圆柱体接触点P 与柱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时,半圆柱体的速度为v ,求此时竖直杆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例7、图中所示为用三角形刚性细杆AB 、BC 、CD 连成的平面连杆结构图。AB 和CD 杆可分别绕过A 、D 的垂直于纸面的固定轴转动,A 、D 两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BC 杆的两端分别与AB 杆和CD 杆相连,可绕连接处转动(类

中考物理考纲解读

中考一对一如何提高教案质量 1、《中考说明》是中考命题人的命题依据,它对命题人有约束力,命题者必须严格依据考试说明加以命题,中考试卷原则上不得超越考试范围要求。 2、《中考说明》对教师中考总复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任课教师必须在研读《中考说明》的基础上,针对本校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复习计划,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严格落实考点和知识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3、《中考说明》是个宝,每位考生离不了。《中考说明》是考生的复习指南。 我把中考说明横向分析为以下两个板块:一、知识板块划分;二、能力板块划分。目前针对一轮复习的先从知识板块下手: 一.知识板块评价结果及教案建议 二.能力板块分值分布、得分统计、评价等级、评价结果及教案建议

理解类对概 念规 律的 理解 能够较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 规律,能够应用物理概念解释 简单的物理现象,能用物理规 律解决简单综合问题。对物理 概念和规律能够进行迁移,灵 活应用。 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案,要在注重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 立过程基础上,对物理概念的含义、表示物理概念的物理量 符号、物理量的单位、物理量的表达式,给予清楚地表述和 解释。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释 日常 现象 能很好地应用物理概念和规 律解释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 的物理现象,做到论点明确, 论据充分,要点齐全,层次分 明,表述准确清楚。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加强科学、准确、规范化的训练,要 制定出科学规范表述的计划,加强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实。 简单 公式 计算 能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能够 说明计算过程中所用到的符 号的物理意义,正确的依据公 式,单位正确,计算结果正确。 在物理教案中,教育学生表述规范,科学准确,要把计算过 程中用到的物理量符号加以说明,教育学生写出必要的文字 说明,写出主要的依据公式,做必要的公式变换,解题过程 要熟悉、清楚、整齐。 分析、 解决 简单 问题 能够很好地准确理解简单问 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 根据问题中的条件进行条理 清楚地分析推理和相应的简 单计算,分析、计算过程简单 明了,根据正确充分,结论正 确。 教案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审题能力培养,教会学生怎样分析已 知条件,挖掘隐含条件的方法,教给学生分析推理表述的方 法、书写格式,做到科学、正确、条理清楚、书写表述言简 意赅。 综合 运用 物理 知识 解决 问题 分析解决物理知识综合、多个 物理过程、多个物理状态的力 学、电学综合问题的能力较 差,不能画出相应的受力示意 图和等效电路图,物理量之间 的关系式基本是错误的,没有 正确的解题过程,计算结果不 正确。 在解决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先示范把 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教给学生转化的方法,通过具体 问题的分析解决,使学生模仿把一个复杂问题拆解成若干个 简单问题,再找出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写出相应的关系式, 进行规范正确的解答。 观察实验探究能力 设计 实验 能够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根 据题目的要求正确地进行实 验设计,实验目的明确,实验 原理清楚,实验器材齐全,实 验过程清楚,实验证据收集充 分,实验结论推理正确。 对于设计实验的教案,要先让学生明确设计实验需要解决的 问题,即实验目的,然后帮助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让 学生知道依据的原理,需要的实验器材,指导学生组装实验 器材,规范实验操作,正确收集证据并记录,指导学生根据 实验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推理论证,得出正确结果。 观察 及实 验操 作 能够很好地对物理现象进行 观察,从整体到局部,从简况 到细节,记录主要的现象,能 正确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能 用物理知识做出相应的解释。 能够规范的进行实验操作,能 够及时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 证据,并能正确分析得出正确 结论。 在观察和实验操作物理教案中,要教会学生正确的物理观察 方法,即先整体后局部,先简况后细节,做到有序进行,教 给学生及时准确地记录物理现象的方法,教会分析产生现象 的原因,正确归纳出物理结论。对学生要进行规范的物理实 验操作训练,做到仪器使用正确,操作方法正确安全,正确 记录实验现象和证据,根据现象证据归纳出正确结论。 观察、 分析 实验 得出 结论 通过观察、分析实验证据,能 够较好地准确得出正确结论, 对结论表述科学、正确,文字 简练,语言流畅。 在观察、分析实验结论的教案中,要通过实例分析,教会学 生观察、分析实验的方法,教会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物理实验 现象、实验收集到的证据归纳推理结论的方法,对得出的结 论能够用语言流畅的文字表述,做到针对练习,及时反馈, 恰当评价和鼓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