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第二三节简答题以及回顾第一节

第二章第二三节简答题以及回顾第一节

第二章第二三节简答题以及回顾第一节
第二章第二三节简答题以及回顾第一节

1.为什么说中国革命对象是推翻三座大山? PPT34,PPT36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目的是什么?

笔记本第20页

3、为什么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之一?PPT41页

4、为什么无产阶级会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PPT43页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是什么?PPT44页

6、中国革命新道路是什么,新道路是怎样形成的?

中国革命新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中形成的。

7、如何认识走中国革命新道路是必要性和可以性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必然的,是因为:

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外有强权,因此,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二,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这决定了中国革命必然要从农村到城市。

第三,反革命势力控制了城市与交通要道,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也决定了中国革命必然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是可能的,是因为:第一,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间隙。第二,建立根据地的在区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第三,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第五,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3、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中国的社会特点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这是由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8、如何认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深层次原因?笔记本24页

回顾题

1.如何回应当前某些敌对势力摸黑毛泽东、摸黑中国共产党的言论?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企图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他们通过否定毛泽东,试图达到否定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目的。在极端的历史虚无主义者眼里,对毛泽东的评价是“功高盖世、罪恶滔天”。他们虽然不得不承认毛泽东在历史的主流、主线、主题方面具有“功高盖世”的地位,但即使这样,他们还是要抓住他的一些错误,破口大骂其“罪恶滔天”。这是目前最极端的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辞,反映了他们在历史评价方面的精神分裂症。

2.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科学内涵是什么?

毛泽东曾经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做了通俗易懂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实事求是是我党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沦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第二、实事求是也内在的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由于实事求是是我党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的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近代中国的国情: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

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

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这是转变的时代条件。

●经济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因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

入“黄金时期”。

●政治条件: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到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工人阶级的壮大,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

●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

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怎样的实践基础上产生的?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呼唤着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近代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应运而生,它的形成包含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教训的深刻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

论是在总结革命斗争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①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统一战线的理论。

②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③革命战争的实践——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

④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党

的建设的理论。

总之,没有革命的实践,没有党对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选修三第二章第1节共价键第二课时教案

键角 二、 键参数一键能、键长与键角 1. 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I mol 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通常取正值。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2.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3. 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间的夹角称为键角。 键角决定 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三、 等电子原理 等电子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 征,它们的许多性质是相近的。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手段、 师生活动 [创设问题情境] N 2与H 2在常温下很难反应,必须在高温下才能 发生反应,而F 2与H 2在冷暗处就能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 [复习]b 键、n 键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过渡]今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共价键的三个参数。 [板书]二、键参数一键能、键长与键角 [问]电离能概念。 [讲]在第一章讨论过原子的电离能,我们知道,原子失去电子要吸 收能量。反过来, 原子吸引电子,要放出能量。因此,原子形成共 价键相互结合,放出能量,由此形成了键能的概念。键能是气态基 态原子形成I mol 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例如,形成 I mol H — H 键 释放的最低能量为 436. 0 kJ ,形成1 moIN 三N 键释放的最低能量为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共价键(2) 授课班级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 1.认识键能、键长、键角等键参数的概念 与 2.能用键参数一一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技能 3.知道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w.w.w.zxxk.c.o.m 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教学步骤、内容

第2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1. 在用水测定离心泵性能的实验中,当流量为26m 3/h 时,离心泵出口处压强表和入口处真空表的读数分别为152kPa 和24.7kPa ,轴功率为 2.45kW ,转速为2900r/min 。若真空表和压强表两测压口间的垂直距离为0.4m ,泵的进、出口管径相同,两测压口间管路流动阻力可忽略不计。试计算该泵的效率,并列出该效率下泵的性能。 [答:泵的效率为53.1%,其它性能略] 解:分别以真空表和压强表所在截面为1-1和2-2截面,在两截面间列柏努利方程有: 8 .91000247001520004.01 2?++ =++ ?=g p p z H ρ(真空度)(表压)=18.4 m ()=???=ρ= η2450 4 18360026891000g ./.N QH 53.2% 4 . 用例2-2附图所示的管路系统测定离心泵的气蚀性能参数,则需在泵的吸入管路中安装调节阀门。适当调节泵的吸入和排出管路上两阀门的开度,可使吸入管阻力增大而流量保持不变。若离心泵的吸入管直径为100mm ,排出管直径为50mm ,孔板流量计孔口直径为35mm ,测的流量计压差计读数为0.85mHg ,吸入口真空表读数为550mmHg 时,离心泵恰发生气蚀现象。试求该流量下泵的允许气蚀余量和吸上真空度。已知水温为20℃,当地大气压为760mmHg 。 已知: mmHg 760p C 20t ,mmHg 550(m 85.0R ,035.0,05.0,1.001021=?======,真),p m d m d m d 求:NPSH 和' s H 解: 1)NPSH 可由下式得到: g p g u g p NPSH v ρρ-+=2211

历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常考29道简答题(附答案)

历年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常考29道简答题及答案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的八条要求。 答:教师职业道德规的八条要求: (1)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 (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 (4)严谨治学,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 (6)尊重家长,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环节。 (7)廉洁从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有的品德。 (8)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 2、简述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的道德规要求。 答:“八荣八耻”荣辱的主要容: (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乱纪为耻; (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简述我国的教育法体系。 答: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由纵向5个层次和横向6个部门构成。

第一层次:教育基本法——《教育法》(1995); 第二层次:部门教育法——①《义务教育法》②《职业教育法》③《高等教育法》④《学位法》⑤《教师法》⑥《民办教育法》; 第三层次:教育行政法规; 第四层次:地方性法规; 第五层次:政府规章。 4、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 答:《教育法》第二章规定了我国实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有: (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 (2)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3)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 (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5)学业证书制度; (6)学位制度; (7)教育督导制度; (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5、简述我国教育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教育法》主要规定了七条基本原则: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 (2)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一切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 (3)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原则; (4)国家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残疾人等处于不利境地的地区和群体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则;

(完整版)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含答案)

一、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 1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 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 4严谨治学,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 6尊重家长,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环节 7廉洁从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有的品德 8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 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教授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智能可被区分为七项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 三、简述我国的教育法体系 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由纵向5个层次和横向6个部门构成 第一层次教育基本法——《教育法》1995 第二层次部门教育法——①《义务教育法》②《职业教育法》③《高等教育法》④《学位法》⑤《教师法》⑥《民办教育法》第三层次教育行政法规第四层次地方性法规第五层次政府规章 四、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 《教育法》第二章规定了我国实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有 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 2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3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5学业证书制度6学位制度7教育督导制度8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五、简述我国教育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育法》主要规定了七条基本原则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 2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一切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 3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原则 4国家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残疾人等处于不利境地的地区和群体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则 5教育的改革与协调发展的原则 6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并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7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原则 六、简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 《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了以下四条原则 1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3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4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七、简述历史上的儿童发展观 1遗传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2环境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3辐合论的儿童发展观 4建构主义的儿童发展观5儿童中心主义的儿童发展观 八、简述儿童发展的特点 ①顺序性②不平衡性③阶段性④个别差异性⑤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九、简述教师的社会作用 1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 2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以培养人 3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十、简述社会主义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1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3心理相容4教学相长 十一、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答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评价功能 十二、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十三、简述德育的主要功能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练习题 五.计算题 1. 密度为1200kg.m的盐水,以25m3.h-1的流量流过内径为75mm的无缝钢管。两液面间的垂直距离为25m,钢管总长为120m,管件、阀门等的局部阻力为钢管阻力的25%。试求泵的轴功率。假设:(1)摩擦系数λ=0.03;(2)泵的效率η=0.6 1.答案***** Z1+u2/2g+P1/ρg+He=Z2+u2/2g+P2/ρg+∑H f Z=0,Z=25m,u≈0,u≈0,P =P ∴H=Z+∑H=25+∑H ∑H=(λ×l/d×u/2g)×1.25 u=V/A=25/(3600×0.785×(0.07 5)) =1.573m.s ∑H=(0.03×120/0.075×1.573/(2×9.81)×1.25 =7.567m盐水柱 H=25+7.567=32.567m N=Q Hρ/102=25×32.567×120 0/

(3600×102) =2.66kw N轴=N/η=2.66/0.6=4.43kw 2.(16分) 如图的输水系统。已知管内径为d=50mm, 在阀门全开时输送系统的Σ(l+le ) =50m,摩擦系数可取λ=0.03,泵的性能曲线,在流量为6 m3.h-1至15 m3.h-1范围内可用下式描述: H=18.92-0.82Q2.,此处H为泵的扬程m,Q为 泵的流量m3.h-1,问: (1)如要求流量为10 m3.h-1,单位质量的水所需外加功为多少? 单位重量的水所需外加功为多少?此泵能否完成任务? (2)如要求输送量减至8 m3.h-1 (通过关小阀门来达到),泵的轴功率减少百分之多少?(设泵的效率变化忽略不计) 答案***** ⑴u=10/(3600×0.785×0.05)=1.415[m.s-1] Σhf =λ[Σ(l+le )/d](u2/2)

《招聘管理》简答题总结

简答 第一章招聘管理概述 1有效的招聘招聘管理对组织有什么作用? 2招聘的中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3招聘管理的的原则是什么? 4组织招聘的流程是什么? 第二章影响企业招聘的因素 1简述影响企业招聘的外部因素 2影响企业招聘的内部因素 3简述影响企业招聘的应聘者个人素质 第三章招聘前的准备工作 1解析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 2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流程。 3人力资源规划需要预测的方法有哪些? 4人力资源规划供给预存的方法有哪些? 5怎样理解岗位分析的概念? 6简述岗位分析的作用。 7试比较非结构化岗位分析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8什么是胜任素质模型? 9简述胜任素质模型的作用。 10如何构建胜任素质模型? 11胜任素质模型的运用需要哪些条件? 12在人员招聘中使用胜任素质模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四章招聘规划 1简述招聘计划的主要内容。 2企业主要的招聘渠道主要有哪些?如何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 3招聘计划表都包含哪些内容?能否结合具体案例编制一个招聘计划表?4企业招聘人员条件有哪些? 5招聘团队的组建应遵循哪些原则? 6招聘团队成员应该具备哪几条基本素质? 7企业在确定招聘地点策略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8招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宣传策略? 第五章人员招聘渠道 1人员招聘渠道有哪几种类型? 2企业在选择人才招聘渠道的时候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3内部招聘渠道有哪些方法?每种方法是优缺点是什么? 4外部招聘渠道有哪些方法? 5网络招聘的优缺点是什么? 6试述内部招聘与外部招聘的利弊。 7企业选择招聘方式时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第六章初步甄选 1申请表有什么特点?筛选申请表有哪些方法? 2筛选个人简历的要点有哪些? 3笔试的一般内容有哪些?适用于哪些范围? 4如何做好初步甄选? 第七章面试的组织与实施 1面试的含义与目标是什么 2情景内容模拟包括哪几种方法 3面试可以分为哪几个主要类别 4面试主要评价要素分为那几类?其权重是如何确定的? 5面试基本程序有哪几步? 6面试问题可分为几种?面试问题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7面试中的提问技巧及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8面试官的基本素质要求有哪些? 第八章评价中心 1评价中心技术的内涵是什么? 2评价中心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3评价中心技术的特点是什么?其中最核心的特点又是什么?4请简述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正式测评流程。 5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试题有哪些类型?请分别举例说明。 6公文筐测验中公文筐的设计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7在进行角色扮演时,角色之间的关系通常可以怎样设置?8管理游戏的概念是什么?管理游戏有哪些种类? 9案例分析中的案例具有什么的特点? 第九章员工录用 1构成录用决策的要素有哪些 2简述背景调查的内容 3简述背景调查的适用范围 4在背景调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5试述如何时背景调查的结果更为有效 6试述录用面谈的技巧与误区 7如何对新员工入职培训需求进行分析? 8试述新员工入职培训的内容与方式。 第十章招聘评估 1什么是招聘评估 2简述招聘评估的意义和功能 3什么是招聘成本?包括哪些部分? 4为什么要强调评估方法的信度与效度? 5简述招聘工作总结应遵循的原则 6试撰写一份招聘工作总结。

2020地理新教材教程人教第一册: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大气热力环流

第二课时大气热力环流 一、大气运动概述 1.分类 2.影响 (1)促进热量和□03水汽的输送。 (2)影响□04天气变化。 二、大气热力环流 1.概念 由于地面□01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

(1)A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02低气压;D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03高气压。 (2)B、F地冷却,空气下沉,形成□04高气压;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05低气压。 (3)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06高气压流向□07低气压。 1.判断正误。 (1)大气运动按方向分为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地面冷热不均。(√) 2.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受热,气流上升 B.地面受冷,气流下沉 C.气流下沉,高空形成低压 D.气流上升,地面形成高压 答案 D 解析气流上升,地面形成低压,D项符合题意。 3.与郊区相比,市区近地面() A.气温高,气压高B.气温高,气压低 C.气温低,气压低D.气温低,气压高 答案 B 解析市区人口多、工业活动多,产生的热量多,与郊区相比,近地面气温

高,气压低,气流上升,B项正确。 4.常见的热力环流有哪些? 提示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任务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 孔明灯(见右图)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制成会漂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诸葛孔明发明的天灯是怎么升空的? (2)孔明灯里面蕴涵着什么样的大气原理? (3)判断下图可体现孔明灯上天位置的点,比较A、B、C、D四点的气压大小,将四点按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序。用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 [成果展示](1)孔明灯里的空气受热后膨胀上升。 (2)热力环流。 (3)D处。P A>P D>P C>P B。

网络工程原理与实践教程课后简答题答案第二章

一、填空题 网络建设是合乎和的统一体,要想在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握设计尺度.需求分析是的主要工作。 学员答案:(答案1)目的性(答案2)规律性(答案3)网络规划 正确答案:目的性规律性网络规划 【解析】: 二、填空题 一、需求分析的类型分为、、、、、和。 学员答案:(答案1)应用背景分析(答案2)业务需求分析(答案3)管理需求分析(答案4)安全性需求分析(答案5)通信量需求分析(答案6)网络扩展性需求分析(答案7)网络环境需求分析 正确答案:应用背景分析业务需求分析管理需求分析安全性需求分析通信量需求分析网络扩展型分析网络环境需求分析 【解析】: 三、填空题 二、投标的步骤分为、、和。 学员答案:(答案1)递交投标文件(答案2)评标(答案3)中标(答案4)签订中标合同 正确答案:递交投标文件评标中标签订中标合同 【解析】: 四、填空题 三、招标的过程中能够公开招标的项目要尽量的公开招标,需要向 个以上具备承担网络工程项目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出招标邀请书。 学员答案:3 正确答案:3个 【解析】: 五、填空题 四、企业应用主要是满足―般的文件共享还有多媒体视频服务,一 般的文件共享或打印共享只需要带宽就够了,而多媒体视频则需要以上的带宽。 学员答案:(答案1)1M (答案2)10M 正确答案:1Mbit/s 10Mbit/s

【解析】: 六、填空题 五、简单地说,网络的扩展性有两层含义:;。 学员答案:(答案1)其一是指新的部门能够简单地接入现有网 络(答案2)其二是指新的应用能够无缝地在现有网络上运行。 正确答案:简单接入无缝运行 【解析】: 七、填空题 六、编制投标文件应遵循国家\国际的规范,其重点应该体现所选 方案的、和,同时,要为用户考虑将来的和。 学员答案:(答案1)先进性(答案2)成熟性(答案3)可靠性(答案4)扩展性(答案5)升级性 正确答案:先进性成熟性可靠性扩展性升级性 【解析】: 八、填空题 七、获取需求情息的方法有、、和。 学员答案:(答案1)实地考察(答案2)用户访谈(答案3)问卷调查(答案4)向同行咨询 正确答案:实地考察用户访谈问卷调查向同行咨询 【解析】: 九、填空题 八、可行性论证是就:工程的背景、意义、目的、目标,工程的功 能、范围、需求,可选择的技术方案、设计要点、建设进度、工程组织、监理和经费等方面做出,指出工程建设中选择的依据,降低项目建设的。 学员答案:(答案1)可行性验证(答案2)软硬件(答案3)总体风险 正确答案:可行性验证硬件总体风险 【解析】: 十、填空题 九、网络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和。 学员答案:(答案1)制定管理规则和策略(答案2)网络管理员依据网络设备和网络管理软件提供的功能对网络实施的管 理 正确答案:制订管理规则和策略网络管理员根据网络设备和网络管

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简答题(教育学)

官方微信:【zjjsks】中公浙江教师考试网浙江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知识——简答题(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学与教师 1.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 答学校教育的出现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一般说来,学校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2.简述20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出现的新特征 答: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不断呈现出新的特征,如:(1)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将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 (2)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校教育网络逐步建立,学校的教育教学时空得到根本性改变; 3.教育的功能得到全面理解,除了教育的生产性以外,教育的政治性和文化性将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教育性质,教育在政治改革和文化建设中的功用进一步得到系统和深刻的认识; 4.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同时彰显,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阶段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 3.简述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答:(1)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平凡性;(2)问题域界的恒定性和解答的不确定性;(3)学科基础的广泛性和跨学科性;(4)理论类型的多元性,学科路径多样化;(5)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和理论结构的层次性。 4.教育学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作为科学认识形式的教育学能够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第二,作为"科学的"认识方式的教育学能够用有效地解释教育问题。第三,作为学科知识体系或课程的教育学能够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沟通。

教师招聘简答题

简答题: 1、简述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参考答案】学校教育(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促进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两方面,也有人把这种促进作用概括为加速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能、提升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 (1)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教育能促进人的主体意识、个体特征的发展以及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2)教育的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教育根据社会的规范与要求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②教育通过引导与规范个体的行为,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③教育通过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意向与角色,培养个体的职业角色意识。 2、教师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参考答案】 (1)自我提问法,即通过提供一系列关于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不断促进学生自我反省,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2)相互提问法,即将学生每两人分为一组,给每个学生一份类似于上述自我提问的问题表,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根据问题表相互提问并作出回答。 (3)知识传授法,主要就是通过传授学习理论的有关知识,特别就是关于元认知的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元认知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自觉地将元认知运用到学习中,形成适当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几种元认知训练的方法,都能一定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特别就是对复杂、困难的问题,元认知的训练就更为有效。 3、简述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 (1)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就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包括:①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与不足;②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③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她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4、简述合理组织复习的方法。 【参考答案】 (1)复习时机要得当:①及时复习;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2)复习方法要合理: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②复习方法多样化;③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④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3)复习次数要适宜:要掌握复习的量。①复习内容的数量要适当;②提倡适当的过度学习。 1、简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参考答案】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一领域的目标又从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层次。其中,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五级;动作技能目标包括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六个层次。 2、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参考答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3、简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参考答案】

第二章windows7操作系统简答题答案知识讲解

第二章w i n d o w s7操作系统简答题答案

第二章windows7操作系统简答题答案注:(答案是我根据书上内容做来的不是百分之百正确的标准答案供参考哈)1.在windos 7系统的桌面创建“画图”的快捷方式,简述操作步骤。 单击桌面左下角的开始按钮,在菜单栏中左键点击所有程序,。在所有程序中我们可以看到附件,选中附件中的“画图”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2.利用搜索功能查找c盘上所有以map为扩展名的文件,并将找出的文件彻 底删除,简述操作步骤。 点击电脑桌面左下角的开始按钮打开开始菜单在开始菜单中打开资源管理器,或者双击桌面上的“计算机”打开资源管理器。 在资源管理器中打开本地磁盘C盘,然后在资源管理器的右上角的搜索栏中输入“map”然后进入搜索 在搜索出来的结果中选择需要删除的文件,按delete键删除。 3.使用“计算机”按“FAT32”文件系统格式化一个新的优盘简述操作步骤。 首先把U盘插进电脑的USB接口,然后双击桌面上的“计算机”打开资源管理器,在资源管理器中找到我们插入的U盘,右键单击U盘,在弹出的快捷菜单栏中选择格式化打开格式化窗口。把窗口中的文件系统改为f a t32,然后单击开始。 4.使用“资源管理器”,在C盘根文件夹中新建一个文件夹,并命名为“我的记事本”;将D 盘所有扩展名为.txt的文件复制到该文件夹,简述操作步骤。 1)双击桌面上的计算机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左键双击c盘进入c盘的根目录。然后,右键单击资源管理器窗格中的空白部分,在弹出来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文件夹并把文件夹的名字更改为“我的记事本”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汇总

新课程改革 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教育学 是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20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全民多现身+全信科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 3.简述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a.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d.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c.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d.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 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 c.文字的产生 d.国家机器的产生 5.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现代学制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教育学发展阶段:萌芽、独立、多元化、现代化 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我们怎样思维》《明日之学校》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学校即教育、从做中学五步探究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6.简述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a.教育学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 b.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c.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d.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e.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f.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7.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e.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f.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需要的人才;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不起决定作用。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e.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9.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9.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和招聘简答题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简答题: 一、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战略规划。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致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 3、制度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人员规划。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5、费用规划。人力资源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二、简述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作用和程序。 内容:在企业中,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它的名称、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工作范围、工作对象以及所使用的工作资料。1、在完成岗位调

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然后再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即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2、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具备的,诸如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心理品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格和条件。3、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作用: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程序:(一)准备阶段:本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位调查的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1)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4)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5)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成稿+pdf版含答案

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二课时) 一、选择题 1.有关下列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太阳能转化为了化学能 B.人类使用照明设备是将电能转化为了光能 C.生物体内化学变化过程在能量转化上比在体外发生的一些能量转化更为合理、有效D.燃料燃烧时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了热能 2.人类对于能源的利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代:柴草能源、化石能源、多能源时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人类学会利用火,他们以天然气取暖,吃熟食,从事生产活动 B.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生活做饭使用的都是氢能源 C.多能源时代指的是新能源时代,包括核能、太阳能、氢能 D.化石燃料的燃烧没有污染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燃烧 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 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 D.固体煤变成气态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提高 4. H2在O2中燃烧生成气态H2O 的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 )。 A.核能转化成热能 B.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C.生成物的总能量等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D.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5.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作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 氯酸铵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NH4ClO4N2↑+4H2O↑+ Cl2↑+ 2O2↑ (放热反应)。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 C.反应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6(双选).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第二章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在于: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同。 2.简述教育史上关于教育起源的三种主要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一,生物起源论,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活动。这种观点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是错误的。第二,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否认了教育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是错误的。第三,劳动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这种观点科学地说明了教育的起源,是正确的。 3.简述恩格斯对蒙昧和野蛮两个时代特点的概括。 恩格斯把蒙昧时代概括为,“是以获取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工产品主要是用作获取天然产物的辅助工具”。把野蛮时代概括为“学会畜牧和农耕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 4.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第一,没有阶级性。不管什么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用平等的精神教育儿童青少年。第二,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教育主要围绕生产劳动进行;把传授生产经验作为基本的教育内容。第三,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进行。既在生产实践,也在政治、宗教和艺术活动中进行教育。第四,教育手段极端简单。教育手段主要靠年长一代的言传身教。 5.简述原始社会末期教育活动的新特征。 第一,教育目的更加明确。即将青少年一代培养成合格的氏族成员。第二,教育内容更加丰富。除了必须学习生产劳动技能,还要学习氏族的风俗习惯和信仰。第三,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口头传授的方式越来越多,如通过谚语、歌谣、故事等方式进行教育。6.简述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第一,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奴隶社会初期,社会上出现了专事知识传授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和专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场所——学校。第二,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只有统治阶级及其子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各个阶层的人进入何种学校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第三,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鄙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第四,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第五,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第六,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由封建王朝举办和管理的学校系统称为官学;与官学并行,行于民间的教育称为私学。第七,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形式。古代社会生产的手工业方式决定了教育上的个别施教形式,充其量集体个别施教。 7.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第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从而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教与学的活动。第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第三,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文字是记载人类总结出来的文化知识经验的惟一工具。只有在文字产生以后,才有可能建立起专门进行教育、组织教学的场所——学校。第四,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国家建立后,统治者迫勿需要培养自己的继承人和强化对被统治者的思想统治。 8.简述现代教育的一般特点。 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

(完整word版)教师招聘考试考前必背简答题72条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 1.简述如何养成良好的情绪。 (1)形成正当的、合理的需要; (2)培养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3)锻炼身体和培养幽默感; (4)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2.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2)在实践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性格;(3)家长与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4)建立优良学生集体,形成良好班风与校风,提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5)注意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性格培养。 3.简述教师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1)合理地没计问题; (2)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3)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 (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具有启发性; (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目然; (6)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4.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答: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5.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简述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1)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简述思维的类型。 (1)根据思维发展水平的不同,可以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3)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4)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6.简述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1)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2)行为规范的示范者;(3)班集体的管理者;(4)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5)学生成长的合作者;(6)教学的研究者。 1.知觉有哪些基本特性? 知觉的基本特性有:(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 2.教师如何备好课? 教师备好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图中四个箭头,正确反映南半球风向的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情况。近地面风向是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近地面风向应是从高压吹向低压,且与等压线有一夹角。背风而立,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 答案:B 2.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北半球近地面低压中心的空气() 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辐散 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 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 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辐合 解析:在近地面,受三种力的作用,北半球低压中心的空气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高压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 答案:C 右图表示某一高度上的气压分布,A、B为等压线,P A>P B,读图完成第3~4题。 3.若此地在南半球,则C点的风向可能为() A.西南风、南风B.东南风、南风 C.西北风、北风D.东北风、北风 4.若此地位于高空,则C点的风向可能为() A.西风、南风B.北风、南风 C.东风、北风D.东风、西风 解析:第3题,南半球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左偏,高空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风向为南风;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风向为西南风。第4题,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为北风,南半球为南风。 答案:3.A 4.B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5~6题。

5.N地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6.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A.M地B.N地 C.P地D.Q地 解析:第5题,由题意可知,P地气压低于N地,则N地的气压梯度力垂直于N地的等压线,由北指向南;根据纬度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右偏,因而N地风向为东北风。第6题,四地中,Q地等压线最密集。 答案:5.A 6.D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运动。完成7~8题。 7. 右面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关于图中各 箭头说法正确的是() ①a从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是水平气压梯度力②b是摩擦 力,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小③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 气压梯度力④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③④ 8. 右图中,能正确表示南半球风向的箭头是() 解析:第7题,从图中可知a为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 指向低压。c为地转偏向力且向右偏。第8题,南半球向左偏,故选C。 答案:7.C8.C 二、综合题(40分) 9.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操作系统第二章复习题-答案

操作系统第二章复习题 一、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1. 用P、V 操作管理临界区时,信号量的初值一般应定义为( C )。 A.–1 B.0 C.1 D.任意值 2. 有m 个进程共享同一临界资源,若使用信号量机制实现对一临界资源的互斥访问,则信号量的变化范围是( A )。 A.1 至–(m-1) B.1 至m-1 C.1 至–m D.1 至m 3.在下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临界资源是非共享资源 B.临界资源是任意共享资源 C.临界资源是互斥共享资源 D.临界资源是同时共享资源 4.对进程间互斥地使用临界资源,进程可以( D ) A.互斥地进入临界区 B.互斥地进入各自的临界区 C.互斥地进入同一临界区 D.互斥地进入各自的同类资源的临界区 5.设两个进程共用一个临界资源的互斥信号量mutex,当mutex=1 时表示( B )。 A.一个进程进入了临界区,另一个进程等待 B.没有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 C.两个进程都进入了临界区 D.两个进程都在等待 6.设两个进程共用一个临界资源的互斥信号量mutex,当mutex=-1 时表示( A )。 A.一个进程进入了临界区,另一个进程等待 B.没有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 C.两个进程都进入了临界区 D.两个进程都在等待 7.当一进程因在记录型信号量S 上执行P(S)操作而被阻塞后,S 的值为( B )。 A.>0 B.<0 C.≥0 D.≤0 8.当一进程因在记录型信号量S 上执行V(S)操作而导致唤醒另一进程后,S 的值为( D )。 A.>0 B.<0 C.≥0 D.≤0 9.如果信号量的当前值为-4,则表示系统中在该信号量上有( A )个进程等待。 A.4 B.3 C.5 D.0 10.若有 4 个进程共享同一程序段,而且每次最多允许 3 个进程进入该程序段,则信号量的变化范围是( B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