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探究:四川盆地与吐鲁番盆地的比较

地理探究:四川盆地与吐鲁番盆地的比较

地理探究:四川盆地与吐鲁番盆地的比较


四川盆地是 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盆周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间;盆底地势低矮,海拔200米~7 50米 ,是中国地势划分的第二级阶梯上相对凹下的部分;因为地表广泛出露侏罗纪至白垩纪的红 色岩系,又称为红色盆地。西部是大幅隆起、地域辽阔的高原和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 ,属中国地势划分的第二级阶梯。

四川盆地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面积约16万平方千米。四川盆地聚居着四川、重庆的绝大部分人口,是中国和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中国著名红层盆地,中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位于四川省东部,长江上游,海拔500米左右,长江把它和东海一脉相连,它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面积26万余平方公里,占四川省面积的46%。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地,北靠秦岭山地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这里的岩石,主要由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组成。这两种岩石极易风化发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是我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四川盆地是全国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称。

四川盆地底部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按其地理差异,又可分为盆西平原、盆中丘陵和盆东平行岭谷三部分。
(1)在龙泉山和龙门山、邛崃山之间的盆西平原,系断裂下陷由河流冲积而成,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为我国西南最大的平原,因成都位于平原之中,故称成都平原。成都平原海拔450米~750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表平坦,相对高差一般不超过20米~50米,它由氓江、沱江、涪江、青衣江等八条河流冲积联缀而成,土壤肥沃,河渠稠密,有著名的都江堰自流灌溉,素有"天府"之称。
(2)在龙泉山和华莹山之间的盆中丘陵,地势低矮,海拔大多在300米~500米之间,相对高差50米~150米,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岩层近于水平,在流水的长期侵蚀切割作用下,形成台阶状的方山丘陵,南部多浅丘,北部多深丘。丘陵地表软硬相间的紫红色砂、页岩极易风化为紫色土,富含磷钾,自然肥力较高,宜种性广,是全省粮食、经济作物主产区。
(3)华蓥山以东为盆东平行岭谷区,由多条近东北西南走向的条状背斜山地与向斜宽谷组成,山地陡而窄,高700米-1000米,其中,华蓥山高1704米,为盆地底部最高峰。山地顶部的石灰岩被雨水溶蚀后,常成凹槽,故山地大多具有"一山二岭一槽"或"一山三岭二槽"的特色。山岭间的谷地宽而缓,海拔300米~500米,其间丘陵、平坝交错分布,是平行岭

谷区工农业生产主要地区。

四川盆地边缘山地区属强烈上升的褶皱带。地貌显著特征是,海拔高,过渡性明显,均为一系列中山和低山所围绕。盆地北缘米仓山、大巴山近东西走向,是著名的秦巴山地南翼部分,海拔一般在1500米~2200米之间,山势雄伟,山坡陡峭,沟谷深切,相对高差可达500米~1000米;南缘大娄山属气势磅礴的云贵高原之一部分;西缘有龙门山、邛崃山、峨眉山,山脊海拔都在1500米至~3000米以上,相对高差可达1000米,峨眉山顶峰高3099米,与附近的平原相对高差达2650米,山势巍峨秀丽,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四川盆地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省东部,四周为海拔2000~3000米的山脉和高原所环绕,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边缘的邛崃山、大凉山,南面是大娄山,东面是巫山。无论从构造还是人地貌上看,四川盆地都是一个典型的盆地。它从震旦纪以来就是地壳比较稳定的大型拗陷区。晚三迭纪的印支运动中成为一个内陆湖盆,但范围要比今日的四川盆地大得多,中生代堆积了厚达3000~4000米的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因此人们又称它为“红色盆地”或“紫色盆地”。中生代末期的四川运动使盆地周围褶皱成山,中间相对下陷,四川盆地的轮廓基本形成,并使盆地内部地层也发生大规模的变形。东部出现一组北东向的褶皱,称盆东褶皱带;中部形成穹窿构造,称盆中穹窿带;西部表现为沉陷,成为盆地沉陷带,这为今天盆地的三个地貌区奠定了基础。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周围山地再次上升,盆地再次相对下陷,成都一带下陷更深。同时,长江切穿巫山,滚滚东流,完成了统一的长江水系,使内流盆地转变为外流盆地。

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盆地内部丘陵、平原交错,地势北高南低。由于地表形态的不同,以华蓥山、龙泉山为界,可分为三部分:①华蓥山以东为大致平行的川东岭谷,由东北—西南走向的许多条状山体组成,海拔一般在700~800米,谷地中多低丘与平坝,海拔200~500米,是川东农业和人口集中的地方。②华蓥山和龙泉山之间为方山丘陵。区内由于紫红色砂页岩倾角平缓,受切割后形成大片方山式丘陵。海拔350~450米,相对高度几十米。当地劳动人民利用方山山丘土层深厚的特点,把梯田一直修到山顶。③龙泉山以西为平原。称为川西平原或成都平原,面积6000多平方千米,是四川盆地最大的平原,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平原,海拔约600米。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平原得以自流灌溉,加以气候温暖,土壤肥沃,开发较早,成为沃野千

里的“天府之国”。


吐鲁番盆地——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

地理坐标为东经89度11分。北纬42度56分。

吐鲁番盆地是天山东部的一个山间盆地,位于天山山地东端。“吐鲁番”是维吾尔语“低地”的意思。它是一个典型的地堑盆地,也是全国地势最低和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大部分地面在海拔500米以下,有些地方比海平面还低。盆地四周为山地环绕,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一段,高度都在3500~4000米之间。其中博格达峰海拔54米。南部的觉罗塔格山,一般在1500米以下。而紧邻盆地南部山麓的最低部分的艾丁湖面却低于海面1米,是全国最低的洼地。如果以周围山脊线为界,面积50140平方千米,其中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积有4050平方千米,盆底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5米,是我国大陆的最低处,盆地边缘群山环抱,最高的博格达峰终年积雪。

吐鲁番盆地属大陆荒漠性气候,干旱炎热,年降水量约16毫米,蒸发量高达3000毫米,夏季最高气温有过49.6℃的纪录,6~8月平均最高气温都在38℃以上。中午的沙面温度,最高达82.3℃,因此这里自古有“火洲”之称。日照时间长,全年约3200小时,无霜期210天左右。由于盆地气压低,吸引气流流入,这里也是全国有名的“风库”。达坂城吹下的春季风暴,每秒达50米,七角井吹下的大风,曾吹翻过车辆。

盆地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其水源主要是天山的冰雪融水。冰雪融水在通过地下粗砂砾层向盆地渗透过程中,被火焰山所截,在山间沟谷呈泉涌出地面,并汇成河流。河流两岸田园苍翠,风景秀丽,盛产瓜果,最著名的水果品种是无核白葡萄和哈密瓜。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千米处的葡萄沟久负盛名。该沟长7千米,宽约2千米,横穿火陷山,东西两侧山峰对峙,沟内泉水欢流,果树丛生,清爽宜人。一行行参天白杨郁郁葱葱,满沟满坡的葡萄架层层叠叠,一串串葡萄如翡翠般嫩绿,晶莹夺目,被誉为“中国的绿珍珠”。

吐鲁番盆地在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方面,有许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

世界第二低地北依终年积雪的博格达山,南傍寸草不生的库鲁克塔格,中间盆地低凹,低于海平面的陆地和水面有4050多平方公里,占整个盆地面积的8%。而在这40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中,又有2000多平方公里是低于海平面100米以下的低地。位于“盆底”的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4米,已干涸的湖盆中,个别洼地低于海平面161米,是仅次于约旦死海(一392米)的世界第二低地。

有名的“火洲”酷热和干燥是吐鲁番地区又一引人注目的气候特点。盆地中

心的7月份平均气温达40°C,曾出现过47.6°C的极端气温,沙表气温记录最高达82.3C,为全国之冠。吐鲁番市平均年降雨量仅16.6毫米,托克逊县只有3.9毫米,降雨量最多的鄯善县也不过25.5毫米。而蒸发量极大,有时雨滴在降落过程中即被蒸发,地面不见滴水,因而有“干雨”的现象。

吐鲁番的特点是,热而不闷,难有大汗淋漓,浑身湿腻的感觉。这主要是由于相对湿度小,一般湿度小于30%的时间长达120~140天,又加日温差大,平均达15°C以上。因此,即使大热天,市面上依然行人如织,人声鼎沸,生活如常。

在新疆,特别是在沙漠、戈壁地带,水是生命的源泉。坎儿井的流水使吐鲁番这块土地充满生机。这里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热量丰富,利于植物生长;昼夜温差大,同化作用弱,因而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吐鲁番的葡萄品质优良,特别是无核白葡萄,汁多、味美,晶莹鲜嫩,营养丰富,是葡萄中的珍品。吐鲁番具有悠久的酿酒历史,这里酿造的葡萄酒一向作为贡品,不远万里,送到中原,博得了不同一般的称誉。唐代名将侯君集征服高昌后,带回了那里酿酒的工艺。李世民对此十分高兴,略加改造,酿制了八种成色的名酒,朝廷官员品尝后,赞不绝口。
迷人的葡萄沟距吐鲁番县城东北11公里的葡萄沟已成为旅游者必到的景点之一。

吐鲁番盆地气候极度干旱,雨水极少,水流自然移运物的能力极差,故盆地中堆积物极其微小,这是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在第四次新构造运动中,盆地中部又形成了一条由东向西的火焰山,由于这座低山的阻隔作用,从天山被流水携带下来的风化物质只能在山北积累,而山南就受到了保护,避免了堆积,因而长期以来得以保持在海平面以下的地势。吐鲁番盆地的地势特殊,四周环山,其北面的博格达山的主峰海拔达5445 米,而盆地中的艾丁湖面海拔-154 米,在这样短的水平距离内,高差竟达5600 米,堪称自然界中的一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