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人教版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人教版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人教版
高三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人教版

《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

(1)文化生活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3)文化也是人的一种素养。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包括知识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3.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为: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

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为: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4.为什么当今世界各国都重视文化竞争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对此,我国怎么应对?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地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1)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器物、符号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形成。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哪些?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修养。

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4、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什么?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5、如何理解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对人有哪些影响?)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的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化幸福的生活。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6、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如何?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们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得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7、我国当前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从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中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指在历史、艺术或者科学及审美、人种学、人类学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的纪念文物、建筑物、遗迹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保存文化遗产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既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指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2)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4.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各民族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5.文化传播的途径和媒介

(1)文化传播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

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互派访问学者和留学生是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3)文化传播的媒介: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4)大众传媒对现代文化传播的影响: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经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1)文化传播,既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又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2)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的继承包括:

①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影响,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即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5.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要求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6.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社会制度的更替(根本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教育方式的变革,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7.教育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8.建立学习型社会

(1)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2)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人类知识总量激增,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爆炸使人们不得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学习方式的改进,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手段。

(3)建立学习型社会的意义:建立学习型社会使每个人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智得到充分展示,以实现人的自

由而全面的发展。

(4)学习型社会教育的功能拓展表现在:建立学习型社会能更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使我国人民接受教育的途径远远超出传统学校教育的范围。

(5)建立学习型社会对文化传承的意义:建立学习型社会,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风尚,为文化传承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学习型社会所提供的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为文化传承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条件。

第五课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土之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2.文化创新的作用

(1)文化创新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3、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因此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两个基本途径是: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同时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

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5、如何理解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2)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6、文化如何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为什么要交流、借鉴与融合?)

(1)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合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意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7.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倾向。

(2)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即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规模大,存留丰富。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文字和史书典籍的传承。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包容性即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具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的特点。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②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不同地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

③中华文化异彩纷呈的民族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①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②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③包容性的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谐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3、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族文化的关系:

(1)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3)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作用

(1)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三精一魂) (3)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是一致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

(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3)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4)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4.在新时期,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1.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

(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喜: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它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引导了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了生产的发展等等。

(2)忧: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有的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级趣味;有些传媒单位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等等。

(3)态度:文化生活有喜有忧要求我们对文化生活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应该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大众文化

(1)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2)如何发展大众文化:必须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大力提倡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4.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

①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

②表现:以传统习俗表现出来。

③态度: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

①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是腐朽文化。

②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③态度: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产生的原因:

首先,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其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领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现象。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3)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

各种文化有吸纳与排斥、有融合与斗争、有滲透与地域,曾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第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先进文化的含义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思想),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根本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基本特征)。

2、坚持先进文化方向的意义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3.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①马克思主义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推动社会进步产生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所以,发展先进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所建设的当代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立党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③当前的文化环境――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

④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会防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3)在新世纪新阶段,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最根本的就是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各方面的文化工作,衡量和检验文化工作的成果。

4.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与提倡文化多样性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没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单调、凋零、枯竭,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但是,思想文化越是多样化,越是需要主心骨。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失误、受挫,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人心凝聚、精神振奋;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亿万人民群众的参与

(1)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各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人们在自觉参与的过程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3、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1)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

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

(3)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重要提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表达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与特征;充分反映了我国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5.坚持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

(1)知识文化修养:

①含义: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②内容: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③根本意义: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也应该是具有崇高思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2)思想道德修养:

人们通过自律、自省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三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

(3)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①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文史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提高水平,有助于自觉的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

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之,则走上犯罪的道路。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水平。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反之,则会危害社会。

③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修养的人,也应该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6、怎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2)在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7、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

(1)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理想;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8.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人们树立起崇高理想和信念,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主人翁的创造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文化创作的最深厚的源泉,存在于人民的生活实践之中。

文化生活各单元知识框架

《文化生活》的主题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知识框架 含义: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 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 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人类特有的现象 特点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的体验、特别是参加文化活动、接 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 文化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总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产生 深刻的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作用对社会影响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来源: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 文化活动 对人影响表现: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 动、思维方式 特点:潜移默化,深久持远 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①优秀文化能丰富 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 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

知识框架 表现:主要体现在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和文化遗产中(一 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 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 how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文化多样性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有益外来文化 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人类社会基本特征,人类文明进步重要动力前提Why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 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 富多彩,充满生机活力 重要途径: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 文化传播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大众传媒 意义: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 世界文化的发展 表现:①传统习俗的继承②传统建筑的继承③传统文 艺的继承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历史继承性 文化发展文化继承影响: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 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 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 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 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How:①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②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即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 相结合)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 术的进步、思想运动的兴起、教育 根本途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 How基本途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 采众长 文化创新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自 Why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必然性) 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可以推动社会 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重要性、作用)核心突破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政治生活》及选修3考点自学提纲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政治生活》及选修3考点自学提纲 说明:1、此自学提纲是供同学们回归课本基础知识、查缺补漏用。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自主复习、早读或晚读时先盖住书本回答考点自学的问题,不清楚的再翻开书本并在问题后面标明书本页码,为自己二轮复习、三轮复习和高考前冲刺复习节省时间,也为增强同学们今后滚动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备考复习效率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2、老师会不定期地抽查或默写考点自学的问题。 9月25日印发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的含义、本质是什么?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什么? 3、如何理解国家的专政职能? 4、民主与专政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 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原因或必要性?人民民主专政新的时代内容有哪些? 6、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7、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哪些方面? 8、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9、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如何理解? 10、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我国实行的选举制度、采用选举方式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各选举方式有什么优缺点?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参与民主决策有什么重要意义? 3、我国的基层政治制度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4、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各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5、公民的有序的政治参与无序参与的区别是?公民如何做到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要求)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性质是什么? 2、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什么?请举例分析四个职能。 3、政府能不能包办一切? 4、我国政府的作用是什么? 5、我国政府的责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6、公民求助的途径是什么?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1、什么是依法行政?(含义) 2、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3、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意义是什么?) 4、如何才能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5、为什么要审慎用权,民主决策? 6、政府实行民主决策应坚持哪些原则? (二)1、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2、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有何意义? 3、如何有效地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4、如何区分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5、政府权威的含义、表现和根本标志是什么?如何来树立政府的权威?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1、政体的含义是什么?我国的政体又是什么? 2、国家机构由哪些部分组成?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什么?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是什么?基本内容有哪些? 5、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1、我国的政体是什么?政体与国体的关系怎样?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基本内容是什么? 3、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和具体体现在哪里? 4、我实行人大制度的原因、人大制度的优越性?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1、党的领导执政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2、党的性质和宗旨分别是什么? 3、党的执政方式是什么?三者的关系? 4、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二)1、民主党派的性质是什么? 2、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3、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党制度?

2019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政治生活》重点知识.doc

2019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政治生活》 重点知识 公民、政府、党、人大、民族宗教、国际政治【一般主要考查“原因”、“措施”】1、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①要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履行……政治义务(掌握2个权利,3个义务)②要坚持……基本原则(掌握2个原则)③要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正确处理政治权利与义务关系④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与方式(掌握“民主决策的方式与意义”、“民主监督渠道和意义”)【联系: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监督权、6项政治自由⊙公民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与利益⊙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意义: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渠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

网上评议政府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公民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要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34 2019-07-30 公民、政府、党、人大、民族宗教、国际政治【一般主要考查“原因”、“措施”】1、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①要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履行……政治义务(掌握2个权利,3个义务)②要坚持……基本原则(掌握2个原则)③要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正确处理政治权利与义务关系④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与方式(掌握“民主决策的方式与意义”、“民主监督渠道和意义”)【联系: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监督权、6项政治自由⊙公民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与利益⊙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意义: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必修三《文化生活》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必修三《文化生活》基础知识 一、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的主要特征和形式,再认)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人们进行文化的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所创造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3)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社会生活实践和教育培养和发展起来的。 (4)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任何文化和精神产品都有其物质载体,但人们欣赏文化载体(艺术品、文物、书籍等)时,关注的是文化载体所承载的精神实质。 2,文化的社会作用 (背诵)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历史证明,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重要原理,背诵)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引导和制约经济、政治。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不同的作用) 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文化与社会经济政治并非同步发展。认为“物质生活条件好,精神文化水平就高,物质生活条件差,精神文化水平就低”的观点是错误的。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重要原理,背诵)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建设;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居于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作用。 经济的文化含量越来越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防止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西化分化我国,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更加重要。 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要原理,背诵) (1)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是发展中国家维护其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3)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运用: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重视提高我国(或当地)文化竞争力?可选用“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三个方面的知识作答。结合后面的“中华文化的力

高三政治生活国际社会知识点汇总

高三政治生活国际社会知识点汇总高3政治生活国际社会知识点 1.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1)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国际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国际关系表现为共处与竞争、合作与冲突、屈服与对抗、和平与战争等多种情势,这其中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基本情势。 (3)决定因素:国家间出现的亲疏冷热、分离聚合的关系,主要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气力决定的。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的根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则是引发冲突的本源。②国家气力是国家赖以生产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和实现国家目标的能力,是衡量1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③国际关系是发展变化的。 2.主权国家及其权利、义务 (1)构成要素: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与者。主权国家由4个必须同时具有的要素构成,即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 (2)权利义务:基本权利是:独立权(即国家依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和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同等权(即1切国家在国际法上的地位1律同等的权利。自卫权,即国家保卫自己生存和独立的权利)。管辖权(即国家对其领域内的1切人和物进行管辖的权利)。 基本义务:不侵犯别国内政、干涉他国内政、外交和和平解

决国家之间争端。 3.国际法的含义及其作用: (1)含义:是调剂国家之间关系的有束缚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简言之,国际法是调剂国家关系的法律。 (2)作用:国际法对国家具有法律上的束缚力,对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1,确立辨明国际问题是非曲直的标准和法律根据;第2,规定国际社会的基本行动准则,减少国际纠纷;第3,在国际交往进程中建立各种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便明确国际责任。 4.国际组织的含义、分类、作用: (1)含义:是指若干国家或社会团体为特定目的,通过正式条约或协议建立的有1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2)分类:可分为政治性的、专业性的;世界性的、区域性的;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等类型。 (3)作用: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中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5.联合国: ①主旨:保护国家和平与安全,增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②原则:国家主权同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制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要挟,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 ③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是全部会员国参加的审议机构,大会通过的决议对会员国产生广泛的政治影响。安理睬是唯1有权采取行动保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对实质性问题实行大国1致的表决原则。 ④联合国的作用:A在保护世界和平,和缓世界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B在调和国际关系、增进各国社会

高考政治第二轮怎么复习

高考政治第二轮怎么复习 第二轮复习期间,和理科相比,文综科目或者是政治科目有更大的成绩提升空间。在这段时间,还是要以课本为依据,把所有的考 点梳理一遍。梳理先从宏观后从微观,例如政治学、哲学、经济学 是宏观;在哲学里面有辩证法、人生观、价值观、唯物论、认识论, 在辩证法里有联系、发展、全面、量变、质变、内外因等理论,这 些是微观。实际上梳理一下没有多少内容,自己做有自己做的好处,可以增强记忆能力。 在这个阶段切忌浮躁,不要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做什么都无所谓,这是很危险的。应对高考,此段时间是关键,其复习可以从以 下三方面着手。 1.加强理解《考试大纲》 要全面把握有关政治课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及其范围,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和区别。正确理解各个知识点,理清知识脉络,对于应对 高考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大纲》中有关高考内容和要求毕竟是高 考命题的依据。从历年高考来看,政治试卷试题内容覆盖了《大纲》中绝大部分知识点,其中有些试题是明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的,有 些是明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的,尽管题干中材料相当部分引用的是 一些社会热点现象。《大纲》还为我们去分析和解答更多的题目奠 定了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2.围绕热点问题分析思考 如果说上学期学习,主要是围绕知识点学习,使我们能在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中予以再认和再现,那么第二轮复习则恰恰相反,应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去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 相关的知识点,以便对此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解决问题 的方案和思路。因为政治学课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学科,高 考试题必然会反映国家意志,重大时政热点必然是高考试题的重要 对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说明评价重大时政热点,是对应考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复习建议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复习建议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复习建议 高考政治复习是一门学问 ,方法很多 ,但万变不离其宗,考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以不变应万变。在这里给考生推荐的是三轮复习法。三轮复习法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 ,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轮复习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复习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复习主要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最后要留有部分时间再次核对高考大纲,回归教材。 如此安排复习 ,可以有效帮助考生搞好懂、记、练 ,懂是理解和运用的前提 ,记是表达和展示的基本条件 ,练是为更好表达和展示自己能力的演习,三者应统筹实现 ,不可偏废。 目前,高三学生正进行首轮复习。现就高三政治的首轮复习给考生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方向:先参照去年高考大纲 高三首轮复习开始的时候,本年度的高考大纲还没有出来,那么考生可以参考去年的考纲,一般情况下,考纲的变化不会太大。 细节:收集至少三年的高考试题 高考试题的了解包括结构、题型、分值、覆盖度等,特

别是高考试题与考纲的内在联系,从中悟出高考的常热点及冷热点,感受并体会高考的方向。这就需要考生至少收集三年的高考试题,从中比对及必要的分析。 今年辽宁是新课标考查的第二年,那么2009年的高考试题绝对起着一个方向性的作用。考生一定要了解。 2009年的高考政治试题中知识点考查得较细致,选择题设置得较难,这是与近几年的政治试题明显不同的地方,主观题考查得比较基本。 动态:关注必要的时事 高考试题无论如何变化,政治学科的考查一定是以当年度的时事材料为背景的,时间为2009年4月至2019年3月,目前考生要开始关注了,同时尝试着与学过的相关知识相联系。 首轮复习四步走 这个是首轮复习最为关键的部分。考生首先注意的是首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详细掌握并记忆相关的知识点,一定要细化知识点。主要分为四步走: 第一步:要核对高考大纲,从教材入手,细分知识点。 我们首轮复习的参考资料必须有相关的与高考大纲相 对应的填空的知识点。考生必须仔细认真填写,最好背写! 第二步:认真听课。 考生在做完第一步准备工作后,对相关的知识有大致的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人教版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的反作用: 不同民族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特殊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的发展并不是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5.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地位和作用: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在当前国际竞争中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①潜移默化: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的无形影响(潜移默化≠虚无飘渺);人们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潜移默化≠消积被动)。 ②深远持久:“三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三观”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影响深远持久。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3.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 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5.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6.文化竞争力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文化生活知识框架(详细版!)

内涵: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产品 意识形态性质部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非意识形态性质部分:自然科学、语言、文字 形式: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思想、艺术、信仰) 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 ②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活动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 而逐渐培养出来的(个人)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物质) 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 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政治、经济、文化间的关系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是经济和政治的反应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 ③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交融 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 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文化成为当代国际斗争的主要内容(反文化霸权主义斗争) 文化的重要性(综合国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文 化 与 社 会

:文化环境、文化活动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优秀文化的作用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与人: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超前或落后)不与政治、经济同步 文 化 与 人

经济生活-2021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提纲

必修一 《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详见金版P6) 游;③有利扩大对外投资;④有利于偿还外债; 弊:①不利本国出口;②不利吸引外资;③外汇储备缩水;④热钱/游资(投机性短期资金)格上涨;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材料分析;②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商品价值量减少,价格降低,反之 答:(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②较少用到) ①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材料分析;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小,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较大,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某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反之,某商品价格下降,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句式:A 商品与B 商品是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A 商品价格…,B 商品需求量…)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②必答) ①调节产量。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供给量,反之亦然。材料分析;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生产要素之间(A 与B )可相互替代时,若A 价格上涨,生产者会减少对A 的使用量,投入B 进行生产。(A 、B 代入具体材料)(③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给自己的商品提供降价空间,形成竞争优势;④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 答:(1)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①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增长越快,消费水平提高/增长越快;②居民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未来收入预期乐观,可能增加当前消费;不乐观,节制当前消费;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关系。收入差距越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越低,反之亦然; (3)重要因素:物价水平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物价水平提高,购买力下降,反之亦然。 (4)主观因素: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也会影响消费;(5)其他因素:宏观政策、市场环境、 答:①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增加居民收入;③建立稳定的工资增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未来收入预期;④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分配公平;⑤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⑥加强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的消费 环境;⑦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 答:(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材料分析;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材料分析;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材料分析;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材料分析。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对经济增长发挥基础性作用: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材料分析;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材料分析: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材料分析;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材料分析。 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②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③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有资本控制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④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创新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⑤有利于打破垄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生产发展;⑥有利于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调动 承包权归农民所有,经营权可以流转; (2)意义:①有利于明晰土地产权关系,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增加农民收入;②有利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现适度规模经营;③有利于农业科技的运用与推 民营企业、小微企业 (2)为什么要发展:①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③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如何发展:①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②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不断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③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④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市场准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⑤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 且结合材料分析,其他根据材料作答;国内发 展不答⑧) 答: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④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⑤通过“强强联合” 或企业兼并等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⑥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⑦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股份制和公司制改革),改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⑧积极走出去,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开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②党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③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提供保障; (2)企业角度:①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吸纳就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②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和福利;③开展岗位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 (3)劳动者角度:①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以及多种方式就业观;②努力提高自身技能,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③发扬创业精神,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着力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②加强有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建设;③健全劳动合同制度;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企业角度: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提高社会责任感,改善劳动条件,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劳动者角度:①劳动者享有权利和履行劳

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计划

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计划 一、以骨干常识为依托,凸显根底性 剖析XX年高考试题咱们能够发现,XX年高考试题重视对考生的根底常识、根本技术、根本办法的查核,杰出对学科骨干常识的查核。在对根底查核中浸透着各种才能查核要求,完成了根底常识与才能查核的有机一致。 因而,一轮温习的方针:体系温习高中政治全部内容,夯实根底常识,构建常识网络,熟稔高考考点。要求:榜首轮温习应遵从按章节或单元从常识关键、重难点、例题解说、操练稳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夯实根本常识。以高考考纲考点为骨干常识,关键把握最首要的概念和最根本的原理及彼此联络与差异。温习中要学会捉住“点、线、面”,建构起考生自己的常识体系,使学习的常识体系化、清楚化、精确化。要求考生吃透概念原理,要做到在脑子里有一张“常识结构图”、一棵“常识树”,做到“点、线、面”相结合。 二、以才能培育为主导,杰出本质教育要求 才能培育是本质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新课程要求选用恰当办法培育考生的归纳才能,协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XX年的思想政治高考试题坚持才能立意,在考察考生对根底常识、根本技术把握程度的根底上,重视考察了考生运用学科常识和办法剖析、解决问题的才能。 因而,要练习考生科学的解题思想,培育考生根本的解

题才能。杰出的思想习惯的养成,首要是教导考生解题时能遵从以下思路:阅览标题;剖析题意,断定答题方向和规模;依据已有的常识判别问题资料情形有无契合的常识原理;依据标题所给信息,断定应选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根本常识原理来表达。 高考中考生失分的原因包含对考点所触及的常识点整理的不行完好清楚,对教材的常识体系把握不行精确,专业术语表述的不行标准,也短少对题型的强化练习。要加强审题和答题才能的培育,经过典型习题的练习和常见过错的分类剖析,进步考生对试题的剖析才能和答题关键的构建才能。 三、重视社会热门,反映年代主题 面临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态度、观念和办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别和价值挑选,既是高考的一个才能要求,也是新课程变革要到达的一个重要方针。 高考试卷以问题为载体,以人类所面临和关怀的实际或严重热门问题为资料,以开展为魂灵,杰出科学开展、调和开展、人文开展理念,经过试题引导考生重视社会、重视人与天然、重视国家经济的昌盛和人民日子水平的进步。 一轮温习中要拓宽考生的政治视野,重视“热门问题”。热门问题是理论联络实际的重要内容,是考试标题设置新情形的原资料。在温习课中,咱们把教材中的理论常识与反映国内外局势开展中的热门、焦点问题联络起来,规划问题,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讲义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知识点分析 地位: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原因: 内容含义 国有经济地位 作用 对国有经济的布局作战略调整 集体经济含义 地位和作用 农村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实现形式形式 形式多样化的意义 公有制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关系 公有制内容 主体地位的体现 形式 地位 政策态度

实践证明 第二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分析: 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市场 市场含义 体系 市场经济含义 一般特征 竞争性 法制性 优点 缺点自发性 盲目性 滞后性 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 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必要性 含义 主要任务 手段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宏观调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关系 宏观调控和传统计划的关系

第三单元企业和经营者 第一讲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市场主体含义 分类 企业含义 企业作用 企业建立条件、程序、手续 企业法人含义 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和法人 企业分类 企业和市场的关系 企业和企业法人的关系 企业和公司的关系 公司性质 公司地位 公司法定形式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制含义 突出特点 典型形式 性质 作用 根据数据图表认知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其主要原因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必要性 意义 措施 方向 国企改革和价值规律的关系 国企改革和所有制结构关系 国企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 国企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关系 国企改革和经济效益关系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方法总结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方法总结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方法 一、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有的同学感觉政治课比较枯燥,所以,对政治课缺乏学习的兴趣。其实,理论都是对具体问题的总结和升华,都存在着抽象、枯燥的问题。高中政治课有些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有些内容的确比较枯燥。对政治课缺乏兴趣,其中重要原因是同学们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学习中受实用主义的影响以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学科的误解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旦尝到了学习政治科的甜头,就能改变部分同学中存在的感觉政治课枯燥的问题。 首先,要充分认识政治学科特有的价值。政治学科一个很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思维方法,是思维的工具。这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 其次,要克服学习中实用主义的倾向。需要是同学们学习的直接和重要的动力。现实状况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有的同学不自觉地将学科分为三六九等,凡高考中必须要考的、分值高的科目就会下大力气去抓,哪怕不喜欢也要强迫自己去学,反之对高考中不考、或者分值比较低的学科,不管有用没用,就不愿意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学习,而越学不进去就越感到枯燥无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最后,要消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课的误解。现实生

活中,对政治学科的误解大量存在。这种误解主要是由于对政治课的不了解造成的。就高中的政治课而言,他本身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大板块。一些人不了解政治课的学科体系和价值,本能地把政治课和行政工作或时事政治划等号,和思想政治工作划等号,认为政治课就是说教,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想当然的评价政治课。把政治课教学看成是传统灌输,使政治课处在一个不利的社会氛围中,从而影响了同学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二、科学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般学习方法 学习就是一边是学,一边是习。学主要是指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习主要是自我检测和运用(练习,考试,和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前者重在知识的理解、记忆。后者重在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 1.预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得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输入的,而且通过视觉输入的信念比通过听觉输入的信息保持记忆的时间要长得多。阅读能力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预习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从近期效应看可以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从远期效应看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就形式而言,预习可以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等。

2019届高三政治一轮后期综合集训:政治生活(3)(含答案)

2019届高三政治一轮后期综合集训(政治生活)(三) 一、单项选择题 1、列宁指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其基本涵义是( ) A.任何阶级政治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 B.解决政治问题是解决经济问题的前提 C.经济关系是随着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D.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经济问题而展开的 2、我国政党制度的最显著特征是() ①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②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 ③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执政④一党执政,多党在野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3、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两种民主形式紧密和有机的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点。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协商民主形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能参与党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②民主党派能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决定和执行 ③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 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政治地位上是平等关系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科学执政②坚持民主执政 ③坚持依法执政④坚持按规律执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近年来,山东省诸城市按照“组织联体、城乡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城带乡、共同发展”的思路,引导城区党组织与农村党支部跨区域组建联合党组织,基本形成了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长效机制,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诸城市的上述做法() ①有利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②有利于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④能够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新修改的选举法则第一次将农村和城市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规定为1︰1,这表明,我国城乡居民选举首次实现“同票同权”。实现城乡“同票同权”有利于( ) A.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法定职责 C.保证公民平等地享有国家立法权 D.完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 7、广东省实行“人大代表无陪同视察制”。在人大代表视察过程中,相关单位的领导和 工作人员,一般不出现在视察现场,以便于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直接接触。可见, 实行无陪同视察制有利于人大代表 ( ) A.更好地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B.发挥民主监督的职能 C.直接处理国家事务 D.直接行使决定权 8、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2019年10月16日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研修班座谈会上强调,要把坚决惩治腐败、遏制蔓延势头作为工作目标。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就要 ( ) ①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②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③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④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方法及建议

开学前政治老师培训材料——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方法及建议 丰都一中政治教研组游光明高三的政治复习一般进行三轮复习,第一轮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归纳专题、构建知识体系,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是强化综合训练,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部分,试题的分值相当大,而且基础知识的熟练运用也是做好高考题的一个前提,任何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都是错误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是困扰考生的一个瓶颈。在第一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以课本为主建构体系 无论是应付单科考试,还是综合考试,都要以本为本,全面理解与掌握政治学科的四门课知识,以致于灵活应用,进而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要求回归课本,通览全书,整合相关知识点,建构知识体系,让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立体化,真正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比如说“经济效益”这一知识点,它自身包括含义、内容、表示公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与途径,同时还要找到它与价值规律、国企改革、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交易的原则、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和正当竞争手段等经济学知识点的联系;还要进一步扩展到哲学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等知识;另外还要联系政治生活中的国家职能、国际竞争的实质等内容,从而全面理解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的真正内涵。 二、要注意复习课本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课本不是像刚学习的时候那样的细致,但也不是简单的翻一遍,或是单纯的背诵一遍,必须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虽说是第一轮复习,但实际上它包含两遍:第一,先把课本读“厚”。具体做法是:结合《当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每一课的知识点都找出来,逐个消化。需要知识的识记,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要再通读一下课本上的相关内容,特别是以自己不理解的重点问题,除了要问老师和同学之外,还要做少量相关的习题。这一遍复习不能留下任何的知识死角。要下苦功夫细致地复习,时间不够要抽时间,把识记、看课本和做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每复习一个阶段要做一套检测题,检查一下自己知识点上还有没有漏洞,以便及时查漏补缺。 第二,再把课本读“薄”。根据记忆规律,过一段时间还要进行第二轮复习,但时间有限,必须找出可行的方法!每进行完一个阶段,就要及时地总结一下,用一个专门的本子,列出这一个阶段的知识框架结构,并找出里面重点的知识和自己认为比

高三政治如何进行一轮复习

高三政治如何进行一轮复习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三政治如何进行一轮复习》的内容,具体内容:高考政治学科有这样的特点:题目在书外,观点在书内。也就是说,高考政治想通过背书来应付,不大可能,因为考试中的题目的背景材料是随处可取的,千变万化。不过,高三文科生也千万别失落,因为虽然考... 高考政治学科有这样的特点:题目在书外,观点在书内。也就是说,高考政治想通过背书来应付,不大可能,因为考试中的题目的背景材料是随处可取的,千变万化。不过,高三文科生也千万别失落,因为虽然考试材料千变万化,但考查的观点在书内,也就是说,材料再怎么变,考的依然是书上的知识点,也就是说万变不离其宗,因此,高三生在要平时认真听课,把课本上的知识熟练把握、理解透彻,在这个基础上,再经过一定的训练,就能突破知识熟,题不会做的瓶颈。高中政治也与初中很不一样。初中政治,基本上知识点熟悉了,考试就能应付。而高中政治,虽然也有背的成分,但是灵活运用的成分变多。大部分题都是要求运用课本上的原理去分析时事。 -狠抓基础知识 同学们在进行政治第一轮复习时,应狠抓教材基础知识,同时突出主干知识。从目前文综政治试题的发展趋向来看,高考考查的重点仍然是基础知识,尤其是主干知识,许多试题甚至原封不动地出自教材,比如一些客

观题。至于主观题,无论是学科内的还是跨学科综合的材料式问答题也都需要运用已知的知识解决未知问题,我们很难清楚划分基础知识所占的比重有多少,能力分数有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掌握相关的政治基础知识,再有能力也只能是望题兴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人所皆知的至理名言。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应全面复习书本上的基础知识,边复习边进行归纳总结,抓住主干知识,同时要让知识形成体系。 复习基础知识时,同学们应对照课本,整理笔记,以加深理解。整理笔记时可以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进行联想,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为以后根据笔记回忆知识点提供了线索。另外,每周要进行一次循环复习:先用较短的时间、较快的速度复习本周以前所学的内容,然后再集中精力复习本周所学内容。这样一来,周而复始,对知识的掌握会越来越牢固。 -注重知识整合 "在第一轮复习时,同学们应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内在联系,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网络。"复习中要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否则,即使知识点背得再熟,在解答具体问题的时候,由于信息库的知识点仍处于零乱状态,没有连成线,还是容易因某些疏漏而造成遗憾。例如,对于哲学常识部分的复习,必须根据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 对于每个知识点,同学们必须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