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

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

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

理性决策论

经济学家对人类行为的基本看法,这种理论的假设:在选择行为的时候,人类会估计该行为的利益及代价,并以理性的方式选出最佳行为,即以最低代价或的最高收益。

以Edwards的预期价值理论为代表,该理论认为,人们对下列两项因素所做的判断结果为基础:1.某一决策某一可能后果的价值2.某一决策后果真正产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结合有关研究,说明社会心理学与常识的不同?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无意识所决定的,所以给予理性和意识的常识并不能够代替作为社会科学分支的社会心理学。尽管在一些情况下,常识也可以解释一些事实,比如人们对社会信念的研究就发现,用常识去处理社会信念常常是徒劳无益的。Milgram关于服从行为的研究证明了常识无法替代科学的心理学

从精神分析学派的分裂与发展谈谈社会心理因素在人格发展中如何受到重视?

古典精神学派最致命的弱点就是他忽视了外在的社会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从而把人格发展看成是一个可以独立于外部世界的封闭的体系,同是弗洛伊德对性因素的过分强调,使得他的追随者也不能容忍,所以阿德隆和荣格先后退出了精神分析学派。

荣格和阿德隆都认为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弗洛伊德直接偶,精神分析学派进一步发展,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提出了自我发展的观点,而她的学生也进一步提出了各自的自我心理学观点,而新精神分析学派中,一种叫做社会文化学派的更是进一步提出了社会文化对人格形成的重要意义。新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社会对人格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SSP和PSP)在研究上有哪些区别?

ssp强调:团体和社会,通过分析社会变量来理解行为,主要目标是描述行为,以调查研究为主要方法

psp:强调个体,以分析心理状态来理解行为,主要目标是预测行为,以实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项社会心理学研究学需要经过哪些步骤?

1.提出问题,查阅文献

2.提出理论或假设

3.选择方法

4.收集数据

5.分析数据

6.报告结果

7.论文撰写

Osgood认为我们按照哪些维度形成对他人的第一印象?

1.评价:从好与坏方面加以评定

2.力量:从力量强弱方面加以评定

3.活动性:从主动与被动方面加以评定

加权平均模型

是Anderson在1968年提出,人们形成整体印象的过程是将所有特制加以平均,但对较重要的特质给予较大的权重。

晕轮效应:对一个人进行多种特质进行评价时,往往受某一种特质的高分影响而普遍偏高,就像一个发光物体对周围物体有照明作用一样

正性偏差又称慈悲效应,是指人们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sears认为只发生在评定人时。

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是心理学家库利、戈夫曼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一个个体总是希望获得别人和社会的赞同,并想控制社会交往的结果,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非常注意自己在他人面前和社交场合中的形象。这种形象包括语言、仪态、穿着、动作等。印象管理是一个社会的基本事实,每个人有意无意的都在进行印象管理

“慕尼黑教训(图式)”

慕尼黑教训是指对独裁者必须加以对抗和制止,否则他们就会不断侵略。

图式对人们的所思所记所想、都有影响,它能帮助我们:①解释新信息,从而获得有效的推论。②提供某些事实,填补原来知识的空隙。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的预期加以结构化,以便将来有心理准备。尽管图示通常来说很有用,但是我们还是图示化的处理仍有他不足之处,它使人们觉得不需要去详细分析就能解释特质。

自我对表演的策略有哪些?

自我表演的策略:自我抬高,显示,谦虚,恳求,恫吓,逢迎

Lyn Abramson的归因风格理论。

Lyn Abramson抑郁型和乐观型的归因风格

1.抑郁型的归因风格把消极的事件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整体的因素之上,把积极的时间归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之上,具有这些风格的人常常从消极的方面去解释生活和理解他人。

2.乐观型人格相反。

不同文化中人们的基本归因错误有何特点? Jones和Davis 的对应推论理论?

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注意焦点,遗传差异,文化因素,语言因素。

对应推论理论:适应于对他人行为的归因,该理论试图解释什么情况下人们把事件归因于他人的内在特质,即人格,态度,心情等。

条件:1.行为的非期望性与非顺从性,2.行为的自主选择性

武器效应(weapon effect)

情境中与侵犯相关的一些线索,如刀枪棍等器械往往会成为侵犯行为产生的原因,这种现象称为武器效应

结合有关研究,谈谈影视暴力对孩子侵犯行为的影响

受到惩罚的儿童,比正常儿童表现更多的侵犯行为。媒体上的暴利行为也在增加儿童的侵犯行为,长时间观看暴力影片的儿童,比一般儿童更具有攻击性。这同时还受到家庭暴力的影响。

社会进化论如何看待人类利他与助人行为?

利他行为是指在无回报的期待下,表现的愿意帮助他人的行为。助人行为是指一切的有利于他人的行为,这两种行为统称为亲社会行为。

社会进化论观点的解释: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将选择性的进化本身的技能,信念和技术,因为助人和利他行为是遍布整个社会的行为,因此他们在进化中得到了提高,并已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社会进化论认为三种规范对亲社会行为很重要,社会责任规范,相互性规范和社会公平规范。

社会责任规范:帮助他人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相互性规范:帮助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社会公平规范:帮助值得帮助的人

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及其产生的原因?

旁观者效应:目击一件紧急事件的旁观者越多,他们中的任何人帮助受害者的可能性越小。原因:(1)他人因素:责任扩散,情景的不明确性,评价恐惧。(2)环境条件因素:天气,温度,噪声,城市和乡村(3)时间压力因素

曝光效应(Mere exposure)

曝光效应是情感影响态度所形成的最有利证据,它是指人们对其他人或事物的态度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变得更积极的一种现象

举例说明有计划行为理论的理论思路。

计划行为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最著名的态度行为关系理论,该理论认为行为意向是影响行为最直接的因素,行为意向反过来受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认知失调理论?

人们的态度跟行为不一致的现象,常常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为了克服这种紧张,人们需要采取多种方法,以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改变态度,增加认知,改变认知的重要性,减少选择感,改变行为。

认知失调的证据:1.不充分理由的作用2.自由选择与认知失调3.努力与认知失调4.决策后失调

Claude Steele的自我确认理论?

斯蒂勒(Claude Steele)的自我确认理论则从自我同一性的角度出发,认为人们有时候无须在想法等方面保持一致,而是存在着一种动机,使其保持自我的一致性。当一个人做了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时,他会重新检查自己的自我概念,在保持自我一致性的条件下才改变态度或行为。

睡眠效应(The Sleeper Effect)及其产生的条件?

可信度低的人的影响力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加(如果更多的记住了信息的本身而不是相信这些信息的原因的话),的现象,这种在人们遗忘了信息来源或来源于信息之间的联系之后的延滞性的说服,叫做睡眠者效应。

一个人的认知需求如何影响他对说服信息的反应?

认知需求是个体参与认知活动的意愿,高认知需求的人喜欢从事复杂的认知任务,他们会分析情景,对认知活动做出细微的区分,他们对说服往往采用中心路径的处理方式,他们仔细分析说服情景的信息,并尽量确定论点的好坏。而低认知需求的人,往往采用外周路径的加工方式,他们只考虑并依赖于简单的规则,如说服者的吸引力和信息的长度。

谈谈你对外表与人际吸引关系的看法

漂亮的辐射效应,漂亮的对比效应

自我展露及社会渗透理论对其的解释。

自我展露是指:个体把自己的信息告诉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

社会渗透理论对自我展露的解释:人与人之前的亲密关系与人际交往的沟通水平有关,随着话题的由浅入深,人们直接的关系也由一般想亲密转化。社会渗透论还指出,与他人刚认识时,人们在自我展露的时候遵守相互性规范,自己展露水平与他人的展露水平相对应。

结合有关的观点,谈谈你对爱情的观点维持爱情:公平,归因,沟通,嫉妒。

社会支持及其对我们生活的作用。

社会支持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的关心和支持,社会支持的来源不仅包括家人、

朋友、同事等,也可能来自与我们关系一般的其他人,甚至陌生人,而支持的形式既可能是情绪上的,也可能是物质援助。Gore认为当人们失去亲密关系的时候,家庭和朋友的社会支持往往会成为应付紧张的缓冲器。

中国人人际关系社会取向的特征有哪些?

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是社会取向的,表现在:1.家族取向2.关系取向3.权威取向4.他人取向

社会交换理论的基础与思路。

基础:功利主义的经济学

1.不总是追求最大的利润,与人交往试图得到一些好处

2.不总是理性,但是与人交往会核算成本和收益

3.不具备完备信息,但是知道信息是评价成本和收益的基础

4.在社会生活中,经济交换只是人们普遍交换的特例

5.交换中不仅仅追求物质目标,同是追求非物质的东西

思路:

1.筹赏与成本

2.结果总评价,结果=酬赏-成本

3.公平交换,表现:均等原则,各取所需,平等原则

绝对的比较标准(comparison level)

个体认为自己从某种人际关系里应该获得的结果的量有多少,绝对比较水平能反映个人过去的人际关系经验,是一种主关的标准,会随着新的经验而改变。

囚犯两难情境(信任是基础)

个人因为理性是群体获得了最差的结果。双方的信任可以获得最大集体收益。

影响从众行为的个人因素有哪些?

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下改变行为与信念的倾向,影响因素:1.情境因素,包括团体规模,团体凝聚力和团体的社会支持;2.个人因素,自我特征,保持自身独立性的需求,自我控制愿望,社会地位,预先承诺,性别(女>男)

“门前技巧”(增加顺从的技巧)

包括:脚在门槛内技巧(分两步走的顺从技巧:1.先提一个小要求,得到满足 2.再提一个大要求,得到满足的几率大)

门前技巧:先提大要求被拒绝,再提小要求

折扣技巧:先提大要求,再得到回应之前给折扣

滚雪球:接受要求后,告诉对方,自己要求被低估,提出更高的要求。

社会影响理论

社会力量可以改变他人的社会行为,而对他人的社会影响的总量取决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他人的数量;他人的重要性;他人的接近性

社会懈怠(Social Loafing)

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总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对社会懈怠现象的解释是由Kerr、 Bruun和Harkins等人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在团体中,由于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努力会埋没在人群中,所以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降低,从而不大去努力,致使作业水平下降。

谈谈你对物质主义的看法,心理学家是如何证明财富与幸福之间的关系的?

金钱可以买来快乐吗?几乎没有人会同意。但是如果是另一个问题——“再多一点钱会让你更快乐一点吗?”,大部分会微笑和点头。

人们相信在财富和幸福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这种信念符合Juliet Schor所说的“工作和消费的循环”——通过更加努力地工作来买得更多。

物质主义,即崇尚金钱和财富的观念会比较流行。当人们缺少安全感时,人们在得到一些新的物品时常常能获得暂时的情绪提升,但是这种满足是很短暂的。

快乐不仅取决于我们与自己过去的体验相比较,而且还取决于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我们感觉到好或不好依赖于我们和谁比较。

所以要快乐:追求一下几方面:亲密性和支持性的关系;宗教团体;积极地特质,乐观,自尊等;充实感

团体规范

为了保证团体目标的实现,团体本身必须有制约其成员思想、信念与行为的准则,这种要求团体成员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就是团体规范。

规范分为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前者用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并由上级或团体的其他成员监督执行的规范,非正式规范是成员约定俗成的、无明文规定的行为标准。正式规范只存在于正式团体中,非正式规范不仅存在于非正式团体中,而且也存在于正式的团体中。

结合Locke的研究谈谈参与在现代管理中的意义。

生产效率工作满意度

参与对工作的满意感的影响要大于他对工作效率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自动化的提高,工作对人的影响不仅仅是生存手段的问题,如何让工作给工人带来更大的快乐,让工作满足人们更多的需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参与在某种程度上对此有促进作用。

谈谈你认为重要的领导特质

身强力壮,聪明但不过分聪明,外向有支配欲,有良好的调试能力,自信。对所完成的工作有责任感;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热情并能持之以恒;解决问题时勇于冒险并有创新精神;勇于实践;自信;能很好地处理人际紧张并忍受挫折等。

McClelland:成就动机,服务意识,管理才能,认知能力,个人效能。

威尔逊:预测变化,寻求支持,驱力水平。

Thomas提出的解决冲突的方式有哪些?

人际冲突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由于反应或期望的互不相容性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人际冲突有两种形式:零总和和非零总和冲突。

逃避;顺应,妥协,对峙,合作。

团体极化:是指通过团体讨论使得成员的决策倾向更趋极端的现象。经过团体讨论之后的结果比个人的结果更为冒险,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风险转移”。

团体思维:也叫小集团意识,是指在一个高凝聚力的团体内部,人们在决策及思考问题时由于过分追求团体的一致,而导致团体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不能做出客观及实际的评价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经常导致灾难性的事件发生

症状:不会受伤害的幻想;相信团体的道德;对决策选择的合理化;对对手有刻板印象

对反对意见的自我审查;有一致性的幻想;对提不同意见的人的直接压力。

Wallerstein提出的世界体系理论的观点以及启示

世界体系理论:从全球化的角度讲,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方面形成了以整套的权利结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些国家处于核心,有些处于边缘地位,这种权利地位的差异最终导致文化的差异。处于文化和学术核心地位的国家对边缘国家有支配性的影响力。

谈谈你对近代化理论的看法

Myers、Fairbank、Levenson、Wright、Solomon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的失败主要是由儒家思想造成的,因为儒家思想所要求的安定团结与近代化要求的变革之间存在着冲突。Wright甚至断言:“即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儒家的社会是不能纳入近代化国家的。”

彭凯平教授关于文化心理学的讲座

生活事件自我效能控制感等对健康的影响如何利用心理学的知识进行健康宣传生活事件通常以应激的模式加以分类,根据个体对紧张和挑战产生的反应(包括社会、生理和心理反应),来评价生活事件的影响大小。生活事件反映了世界变化对个体健康的影响,而生活事件之所以影响健康,是因为它给个体带来了压力或者应激。

控制感的提升,增加了健康水平,但是短暂的控制感提升反而对个体健康是有害的。所以我们不可诱发了控制感之后又剥夺之。

自我效能:认为自己有能力执行特定行为以达到目标的信念,自我效能通过两种方式提高个体从事健康行为说的可能::影响个体的毅力和努力程度:自我效能高的人设定高的目标并坚持不懈,提高成功机会。影响我们在追求目标时的身体反应:自我效能高的人在从事困难工作时的焦虑感较低,免疫系统的运作较好

其他内容:

认真阅读我们曾经给出的一篇文章,就这篇文章的几个问题进行评价。

研究设计问题,包括简单的问卷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