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遥控器后盖注塑模具设计

遥控器后盖注塑模具设计

遥控器后盖注塑模具设计
遥控器后盖注塑模具设计

遥控器后盖注塑模具设计

摘要

本论文以电视遥控器后盖的注塑模具设计为主要内容,详细介绍了注塑模具设计的一般流程,其中的设计内容有零件的工艺性编制:塑件的工艺性分析、塑件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及注射机参数的确定;结构设计:分型面选择、型腔数确定、型腔的排列方式、浇口设计、侧向分型抽芯机构设计、推出及复位机构方式确定;型芯、型腔尺寸计算;模具加热和冷却系统计算;模具闭合高度确定;注射机有关参数的校核;

如此设计出的结构可确保模具工作运用可靠。最后对模具结构与注射机的匹配进行了校核。并用autoCAD绘制了一套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

关键词:遥控器,注塑模具,浇注系统,分型面,型腔,型芯

REMOTE CONTROLLER DESIGN OF INJECTIONG

MOULD FOR REAR COVER

ABSTRACT

In this thesis, the TV remote control on the back cover of injection mold design for the main content,Introduces the injection mold design process,Plastic Injection the design process, which is designed as part of the craft-oriented establishment : Plastic Parts of the Process Analysis, Plastic Parts of the size and quality of calculation and the injection parameters set; Structural design : Surface choice cavity determination, Cavity the arrangement, gate design, lateral type pulling mechanism design, launch and reattached body identified; Core, Cavity size calculation; Die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computation; Mold closing high set; Injection machine parameters in the verification; The design of such a structure can be used to ensure reliable die. Finally, the injection mold structure and the matching machine was calibrated. Using a set of auto mapping mold parts and assembly plans.

KEYWARDS:rmote control, injection mold, pouring system, the parting surface, the cavity, core

目录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绪论

大学四年的学习即将结束,毕业设计是对以前所学模具知识及掌握的技能综合运用和体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张,采用模具的生产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完成大学的课程学习、同时也要学会应用。在做毕业设计时,不但巩固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方面的知识,而且对机械制造、加工的工艺有了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大道了学习的目地。在老师的帮助和讲解下,明确了模具一般的工作原理、制造、加工工艺。

并在图书馆借阅了相关的手册和书籍,设计中,充分利用和查阅各种资料,并与同学进行充分讨论,尽最大努力搞好本次毕业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老师的悉心下到和自己的努力,将会完满的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由于学生水平有限,而且缺乏经验,设计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肯请老师指正。

1.1引言

模具是工业生产中使用极为广泛的基础工艺装备。在汽车,电机,仪表,和许多的轻工业中都需要使用模具成形,并随着近年来这些工业的发展,对模具的要求越来越高,结构要求也越来越复杂。用模具生产之间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性,高生产效率,和地消耗,是其他工业不能相比的。随着现代化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工业产品的品种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模具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其适应性也越来越强,已成为国家工业制造工艺水平的标志和独立的基础工业体系。目前国内外的模具工业发展很快,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之一,放眼世界,展望未来,社会在不停地发展,模具工业也将飞速发展。据预测,未来我国将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这给模具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1.2塑料及塑料工业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我国模具行业近几年在技术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带动了注塑模具的迅速发展,但是我国注塑模具行业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的技术水平还相差甚远。注塑模具的研究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使我们工业上制造更精密复杂的装配原件而且可以快速廉价的加工出各种我们生活中需要的产品。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际上公认的关键工业。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注塑模具工业技术,以此来振兴和发展我国的注塑模具工业。

整体看来,中国塑料模具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国民经济发展需求、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密、长寿命的中高档塑料模具每年仍需大量进口。在总量供不应求的同时,一些抵挡模具却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还有一些技术含量不太高的中档塑料模具也有供过于求的趋势。

塑料模具AD /CAM 技术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成化

自从20世纪 80年代以来,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e,简称 CIM)技术已成为制造工业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利用 CIM 技术建立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将制造工厂的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和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集成起来,其目的是在计算机辅助下,利用最小的制造和管理资源,最优地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获得最大的总体效益。CIM 的核心技术是集成,包括物理集成、信息集成和功能集成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信息集成是实现 CIM 的基础和关键。

(2)微型化

CAD/CAM 正转向采用超级微型计算机。32位超级微型计算机在单机功能上将达到小型机和中型机的水平,多 CPU 并行处理时的功能将达到大型机的水平。以超级微型计算机为基础的 CAD /CAM 系统不断增多,功能也在不断扩大,性能已日趋成熟,并已开始广泛应用。

(3)网络化

微型计算机 CAD /CAM 系统发展的一条主要途径是网络化。由于微型机价格低廉,功能较强,可将多台微机工作站连成分布式 CAD /CAM 系统。

(4)智能化

人工智能技术是通向设计自动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引入知识工程,发展专家系统。专家系统的发展可扩大 CAD /CAM 的功能,有利于创造更高级的CAD /CAM 系统。

(5)最优化

产品设计和工艺过程的最优化始终是人们追求的目标,采用传统的设计制造的模具可靠性较差。利用有限元和边界元等方法分析塑性成形过程及模拟材料的流动,从而可以检验设计的模具是否可以制造出合乎质量要求的产品。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检验设计结果,排除不可行方案,有助于获得较佳的设计,提高模具的可靠性。

(6)新型化

用于 CAD /CAM 的新型外部设备将不断问世。作为计算机外部存储器的磁盘将被存储密度为其几百倍甚至于几千倍的光盘所代替。

(7)综合可视化

利用虚拟现实技木,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仿真技术实现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的仿真,采用多种介质来存储。

2 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与注塑成型原理

2.1塑件材料的选择

选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又称ABS。

色调:黑色。

生产批量:大批量。

2.2塑件的结构分析

塑件为遥控器外壳,应有一定的结构强度,由于内侧有与后盖联接的塑件倒扣,所以应保证它有一定的装配精度;由于该塑件为遥控器外壳,因此对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不高。塑件图如下

图2-1塑件图

2.3塑件的工艺性分

精度等级:采用MT3级精度。

脱模斜度:塑件外表面40′-1°20′塑件内表面30′-1°

2.3.1ABS的注射成型工艺

1、注射成型工艺过程

(1)预烘干——→装入料斗——→预料化——→注射装置准备注射——→注射——→保压——→冷却——→脱模——→塑件送下工序

(2)清理模具、涂脱模剂——→合模——→注射

2、ABS的注射成型工艺参数

(1)注射机:螺杆式

(2)螺杆转速(r/min):30~60

(3)预热和干燥:温度(℃)80~85

时间(h)2~3

(4)密度(g/cm3):1.02~1.05

(5)材料收缩率(%):0.3~0.8

(6)料筒温度(℃):后段 150~157

中段 165~180

前段 180~200

(7)喷嘴温度(℃):170~180

(8)模具温度(℃):50~80

(9)注射压力(MPa):70~100

(10)成形时间(S):注射时间20~90

高压时间0~5

冷却时间20~120

总周期50~220

(11)适应注射机类型:螺杆、柱塞均可

(12)后处理方法:红外线烘箱

时间(h)2~4

温度(℃)70

2.3.2 ABS性能分析

1、使用性能:

①综合性能良好,冲击韧度、力学强度较高,且要低温下也不迅速下降。

②耐磨性、耐寒性、耐水性、耐化学性和电气性能良好。

③水、无机盐、减、酸对ABS几乎无影响。

④尺寸稳定,易于成型和机械加工,与372有机玻璃的熔接性良好,经过调色可配成任何颜色,且可作双色成型塑料,表面可镀铬。

2、成型性能:

①无定型塑料,其品种多,各品种的机电性能及成型特性也各有差异,应按品种确定成型方法及成型条件。

②吸湿性强,含水量应小于0.3%,必须充分干燥,要求表面光泽的塑件应要求长时间预热干燥。

③流动性中等,溢边料0.04mm左右

④比聚苯乙烯加工困难,宜取高料温、模温。料温对化学性能影响较大、料温过高易分解,对要求精度较高的塑件,模温宜取50~60℃,要求光泽及耐热型料宜取60~80℃。注射压力应比加工聚苯乙烯稍高,一般用柱塞式注塑机时料温为180~230℃,注射压力为100~140MPa为宜。

⑤易产生熔接痕,模具设计时应注意尽量减小浇注系统对斜流的阻力,模具设计时要注意浇注系统,选择好进料口位置、形式。推出力过大或机械加工时塑件表面呈“白色”痕迹(在热水中加热可消失)。

⑥ABS在升温时粘度增高,塑料上的脱模斜度宜稍大,宜取1°以上。

⑦在正常的成型条件下,壁厚、熔料温度及收缩率影响极小。

2.3.3 ABS成型塑件的主要缺陷及消除措施

主要缺陷:缺料、气孔、飞边、出现熔接痕、塑件耐热性不高等。

消除措施:加大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加大喷嘴、增大注射压力、提高模具预热温度。

3模具结构形式的拟定

3.1确定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

一般来说,精度要求高的小型塑件和中型塑件优先采用一模一腔的结构,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小型塑件(没有配合精度要求),形状简单,又是大批量生产时,若采用多型腔模具可提供独特的优越条件,使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型腔的数目可依据模型的大小情况而定。

该塑件对精度要求不高,再依据塑件的大小,采用一摸四腔的模具结构。型

腔的排列方式如下图:

图3-1 型腔排列方式图

3.2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1、多型腔单分型面模具:塑件外观质量要求不高,尺寸精度要求一般的小型塑件,可采取此结构。

2、多型腔分型面模具:塑件外观质量要求高,尺寸精度要求一般的小型塑件,可采取此结构。

该塑件外观质量要求不高,是尺寸精度要求较低的小型塑件,因此可采取多型腔单分型面的设计。

从塑件上容易看出模具的分型面位置、推出机构的设置以及浇口的位置,分型面为水平分型面。

4 分型面的选择

分型面是指为了塑件的脱模和安放嵌件的需要,模具型腔由两部分或更多部分组成.这些可分两部分的接触表面。分型面是决定模具结构形式的重要因素,它与模具的整体结构和模具的制造工艺有密切关系,并且直接影响着塑料熔体的流动特性及塑件的脱模。

4.1分型面设计时考虑的因素

如何确定分型面,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复杂。由于分型面受到塑件在模具中的成型位置、浇注系统设计、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及精度、嵌件位置形状以及推出方法、模具的制造、排气、操作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分型面时应综合分析比较,从几种方案中优选出较为合理的方案。

分型面的选择很重要,它对塑件的质量、操作难易、模具结构及制造影响很大。在选择分型面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

(1)塑件的形状、尺寸和壁厚。

(2)塑件性能及填充条件。

(3)浇注系统的布局。

(4)成型效率及成型操作。

(5)排气及脱模。

(6)模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容易。

4.2分型面的设计原则

选择分型面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 分型面应选在塑件的最大截面上,并力求采用平面。

2) 应尽量减少分型面的数量,并尽量做到只有一个分型面。

3) 便于塑件顺利脱模,尽量使塑件开模时留在动模一边。

4) 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

5) 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

6) 便于模具加工制造。

7) 对成型面积的影响。

8) 对排气效果的影响。

9)对侧向抽芯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是第3)、第6)和第9)点。

4.3分型面的确定

方案一:在塑件的底平面上。

方案二:在塑件的顶面。

根据上面的要求容易看出方案二不合适,因为顶面是个弧面。

因此我们选择方案一。

如下图所示:

图4-1分型面

5注塑模浇注系统设计

作用是使熔体平稳地引人型腔,使之按要求填充型腔;使型腔内的气体顺利地排出;在熔体填充型腔和凝固的过程中,能充分地把压力传到型腔各部位,以获得组织致密,外形清晰、尺寸稳定的塑件。因此,浇注系统十分重要,它的设计正确与否是注射成型能否浇注系统是指模具中从接触注射机喷嘴开始到型腔为止的塑料流动通道。其顺利进行,能否得到高质量塑件的关键。

浇注系统可分为普通浇注系统和无流道凝料浇注系统两类。

5.1设计浇注系统基本要点:

1)适应塑料的工艺性

设计者应深人了解塑料的工艺性,分析浇注系统在充模、保压补缩和倒流各阶段中,型腔内塑料的温度、压力变化情况,以便设计出适合塑料工艺特性的理想的浇注系统,保证塑件的质量。

2)流程要短

在保证成型质量和满足良好排气的前提下,尽量缩短熔体的流程,以减少熔体压力和热量损失,保证必须的充填型腔的压力和速度,缩短填充及冷却时间,缩短成型周期,从而提高效率,减少塑料用量,提高熔接痕强度或使熔接痕不明显。

3)排气良好

4)避免料流直冲型芯或嵌件

5)浇注系统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应尽量小

6)浇注系统的位置尽量与模具的轴线对称

7)修整方便,保证制品外观质量

8)防止塑件变形

该模具采用普通流道浇注系统,普通浇注系统一般有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等四部分组成。浇注系统的尺寸是否合理不仅对塑件性能、结构、尺寸、内外在质量等影响较大,而且还在于塑件所用塑料的利用率、成型效率等相关。

5.2主流道的设计

主流道的形状和尺寸最先影响着塑料熔体的流动速度及填充时间,必须使熔体的温度和压力降低最小,且把塑料熔体输送到最远的位置。

在卧式注射机上使用的模具中,主流道垂直于分型面,为使凝料能从其中顺利拔出,需设计成圆锥形,锥角为2°~6°。

5.2.1主流道的尺寸

?主流道小端直径

主流道小端直径d=注射机喷嘴直径+(0.5~1)mm

=4+0.5~1

=4.5~5(mm)

?主流道的球半径

主流道的球半径SR=10+0.5~1mm

取SR=11mm

?球面配合高度

球面配合高度为3~5mm,取5mm

?主流道长度

主流道长度L,应尽量小于60mm,综合上标准模架以及该模具结构,

取L=50mm

?主流道锥度

主流道锥角一般应在2°~6°,取α=4°,所以流道锥度为α/2=2°。

?主流道大端直径

主流道大端直径D=d+2Ltg(α/2)(α=4°)

D=6.8(mm)

?主流道大端倒圆角

倒角=0.6(mm)

根据以上数据和注射机的有关参数,设计出主流道

5.2.2主流道衬套的形式

主流道部分在成型过程中,其小端入口处与注射机喷嘴接触容易造成磨损,属于易损件,因此对材料的要求较高,因而模具的主流道常设计成为可拆式的。材料主要选用T8A、T10A等,采用热处理至50~55HRC。主流道衬套应设置在模具对称中心位置上,并尽可能保证与相连接的注射机喷嘴同一轴心线。主流道衬套与定模座板采用H7/m6过度配合,与定位圈的配合采用H9/f9间隙配合。

主流道衬套的形式有两种:

一、主流道衬套与定位圈设计成整体式,一般用于小型模具;

二、主流道衬套与定位圈设计成两个零件,然后配合固定在模板上。

通过分析比较,选择第二种形式。

主流道衬套、定位圈的尺寸以及主流道衬套的固定形式如下图:

5-1主流道衬套的固定形式

5-2主流道的具体尺寸

图5-3定位圈的具体尺寸

5.3冷料穴的设计

在完成一次注射循环的间隔,考虑到注射机喷嘴和主流道入口这一段熔体因

辐射散热而低于所要求的塑料熔体温度,从喷嘴端部到注射机料筒以内约10~25mm的深度有个温度逐渐升高的区域,这时才达到正常的塑料熔体温度。位于这一区域内的塑料的流动性能及成型性能不佳,如果这里相对较低的冷料进入型腔,便会产生次品。为克服这一现象的影响,用一个井穴将主流道延长一接收冷料,防止冷料进入浇注系统的流道和型腔,把这一用来容纳注射间隔所产生的冷料的井穴称作为冷料穴。

5.3.1主流道冷料穴的设计

主流道冷料穴设计成带有拉料杆的冷料穴,底部有一根拉料杆组成,拉料杆装于推杆固定板上,与推杆脱模机构连用。拉料杆的端部设计成“Z”字型,便于将主流道凝料拉出。当其被推出时,塑件和流道凝料能自动坠落,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主流道的设计如下图所示:

5.3.2分流道冷料穴的设计

当分流道较长时,可将分流道的端部沿料流方向延长作为分流道冷料穴,以储存前锋冷料,其长度为分流道直径的1.5~2倍。

图5-4主流道冷料穴的设计

5.4分流道的设计

该模具为一模四腔的结构,应设置分流道。分流道的设计应能满足良好的压力传递和保持理想的填充状态,使塑料熔体尽快地流经分流道充满型腔,并且流

动过程中压力损失和热量损失尽可能小,能将塑料熔体均衡地分配到各个型腔。

5.4.1分流道的截面形状

常用分流道的形状有圆形、梯形、U形和六角形等。要减少流道内的压力损失,则希望流道的截面面积最大,流道的表面积小,以减少热量的损失,因此可以用流道的截面积与周长的比值来表示流道的效率。圆形截面效率最高,而且容易脱模,各方面的都优于其他形状截面的分流道。综合考虑,选用圆形截面形状的分流道较好。

5.4.2分流道的截面尺寸

分流道的截面尺寸应柑橘塑件的成型体积、塑件壁厚、塑件形状、所用塑料的工艺性能、注射速率以及分流道的长度等因素来确定。

?对于壁厚小于3mm,质量在200g以下的塑件,可以用下述公式确定分流道的直径:

D=0.2654W2/1L4/1

其中D─流道直径(mm);

W─塑件的质量(g);

L─分流道的长度(mm);

此公式计算的分流道直径限于3.2~9.5mm。

根据前面的公式有:

D=0.2654×44.562/1×554/1

=1.5

故不在适应范围。

?根据分流道截面形状与流动理论长度关系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表5-3,在考虑到ABS的成型工艺性能,并在网络上收集的资料,可以确定分流道直径为6mm。

5.4.3分流道的长度

分流道的长度应尽量短,且少弯折。

分流道的长度为L=(45+40)×2=170mm

5.4.4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

由于分流道中与模具接触的外层塑料迅速冷却,只有中心部位的塑料熔体的流动状态较为理想,因此分流道的内表面粗糙度要求的并不高,一般取0.63~

1.6,这样表面稍不光滑,有助于正大塑料熔体的外流层流动的阻力。避免熔流表面滑移,使中心层具有较高的剪切速率。

5.4.5分流道的布置形式

分流道的布置取决于型腔的布局,两者相互影响,该模具为一模四腔,采用平衡式布置。

平衡式布置要求从主流道至各个型腔的分流道,其长度、形状、截面尺寸等都对应相等,达到各个型腔的热平衡和塑料平衡。因此各个型腔的浇口尺寸也可以相同,达到各个型腔均衡地进料。

模具分流道为圆形截面,在定模座版和定模板上都开有分流道。其形式如下图:

图5-5分流道的设分流道向浇口过渡部分的结构见下图:

图4-8 浇口套形状

5.5浇口的设计

浇口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之间的一段流道,它是浇注系统的关键部分。浇口的形状、数量、尺寸和位置对塑件质量的影响很大。浇口的主要作用是:

①型腔充满后,熔体在浇口处首先凝结,防止其倒流;

②易于切除浇口凝料;

③对于多型腔的模具,用以平衡进料;

浇口的面积通常为分流道面积的0.03~0.09。浇口的截面有矩形和圆形两种,浇口长度约为0.5~2左右,浇口的尺寸一般根据经验来确定,取其下限值,然后在试模时逐步修正。

5.5.1浇口的形式及其特点

最常用的浇口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侧浇口,这种浇口形式注射工艺工人比较熟悉,在制造上加工比较方便,但不得因素是浇道流程长,热量损耗大,因此容易产生明显的拼料痕迹。如果要得到改善,则需要加大浇道尺寸,但随之浇道部分的回料增多。其次塑料的进料口部分需去毛刺,这样既增加了去毛刺的工时,又损失了周围的美观。第二是点浇口,塑料注射时,在点浇口以高速注入型腔,一部分动能转变为热能,因此塑料在会合时的热量损耗比侧浇口少,所以会合处融合较好,熔接痕不太明显。其缺点是塑件的正面将留下点浇口的痕迹,影响塑件的美观,并且为了取出点浇口的浇道剩料,型腔必须移动。由于型腔重量较大,所以不方面移动。第三种是综合上述两种浇口形式的优缺点,采用剪切浇口。因为塑件侧壁距离横浇道较远,因直接在侧壁进料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又增设了工艺输出浇口,从而使浇注系统进一步完善。这种浇口形式主要有以下优点:一是塑件表面无浇口痕迹,并且外表面无明显的熔接痕,所以外观质量较好。二是浇口的位置和数量可视塑件的质量而增加、减少或改变浇口的位置、模具修改也比较方面。三是在塑件顶出的同时,浇口剪短并脱落,可节省去毛刺工序,并有得于机床自动化。从塑件流程尽量一致的原则出发,采用了四个剪切浇口处都设有顶杆,用以切断剪切浇口,其工艺辅助浇口可手工去除。

5.5.2浇口尺寸的确定

浇口结构尺寸由经验公式,并由《塑料模具技术手册》查的,浇口长度为2mm,浇口直径为2mm。

注:其尺寸实际应用效果如何,应在试模中检验与改进。

5.5.3浇口位置的选择

浇口位置的选择对塑件质量的影响极大。选择浇口位置时遵循如下原则:

①避免塑件上产生缺陷

②浇口应开设在塑件截面最厚处

③有利于塑件熔体的流动

④有利于型腔的排气

⑤考虑塑件受力情况

⑥增加熔接痕牢度

⑦流动定向方位对塑件性能的影响

⑧浇口位置和数目对塑件变形的影响

⑨校核流动比

⑩防止型芯或嵌件挤压位移或变形

此外,在选择浇口位置和形式时,还应该考虑到浇口容易切除,痕迹不明不影响塑件外观质量,流动凝料少等因素。

5.6浇注系统的平衡

对于中小型塑件的注射模具已广泛使用一模多腔的形式,设计应尽量保证所有的型腔同时得到均一的充填和成型。一般在塑件形状及模具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应将从主流道到各个型腔的分流道设计成长度相等、形状及截面尺寸相同(型腔布局为平衡式)的形式,否则就需要通过调节浇口尺寸使各浇口的流量及成型工艺条件达到一致,这就是浇注系统的平衡。

5.6.1分流道的平衡

在多型腔模具中,熔体在主流道与各分流道,或各分流道之间的体积流量是不会相同的,但可以认为他们的流速是相等的,以此达到各型腔同时充满的目的。为此各流道之间应以不同的长度或截面尺寸来达到流量不等,经分析可推到,可用下式进行平衡计算:

==

式中 ,Q1,Q2—熔融树脂分别在流道1和流道2中的流量, /s

d1,d2—分流道1和分流道2的直径,cm

L1,L2—分流道L1和分流道2的长度,cm

上式没有考虑分流道转弯局部阻力的影响,以及模具温度不均的影响。实际上尚须对这些因素作校正,才能达到冲模时间相等的目的。

5.6.2浇口的平衡

在多型腔非平衡分流道布置时,由于主流道到各型腔的分流道长度或各型腔

所需填充流量不同,也可以采用调整各浇口截面尺寸的方法,使熔体同时充满各型腔。

浇口平衡简称BGV,只要做到各型腔BGV值相同,基本上能达到平衡填充。

对于多型腔相同制品的模具,其浇口平衡计算公式如下:

BGV=S

g /()g r xL

L

式中 S

g

—浇口的截面积,

L

g

—浇口的长度, mm

—分流道的长度,mm

浇注系统设计时一般浇口的截面积与分流道的截面积之比Sg/Sz取0.07~0.09.该模具,从主流道到各个型腔的分流道的长度相等,形状及截面尺寸都相同,显然是平衡式的。

5.7浇注系统断面尺寸计算

对工业上使用较合理的30多副注射模具,根据所用注射机的技术规格,作了几种塑料熔体的充模计算,结果认为主流道和分流道的剪切速率γ=5~5 ,浇口剪切速率γ=~10^5,平衡系统的充模过程近似于等温流动。=f(Q,Rn)的关系式可用如下的经验公式表达:

γ=3.3Q/(πR2

n

)

式中γ—熔体在流道中的剪切速率 (S1-)

Q—熔体在流道中的体积流率(cm3/s)

Rn—浇注系统断面当量半径(cm)

5.7.1确定适当的剪切速率

浇注系统各段的剪切速率y值如下:

(1)主流道:=5 X 103 S1-

(2)分流道:γ

r

=5 X 102 S1-

(3)点浇口: γ

Q =10

5

S1-

(4)其它浇口:=5 X 103~5 X104S1-5.7.2确定体积流率

浇注系统中各段的体积流率Q值是不同的。

(1)主流道的Qs

塑料模具设计实例

塑料模设计实例 塑料注射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例是通过设计图1.1所示的防护罩的注射模,全面介绍了从塑料成形工艺分析到确定模具的主要结构,最后绘制出模具的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全过程。 设计任务: 产品名称:防护罩 产品材料:ABS(抗冲) 产品数量:较大批量生产 塑料尺寸:如图1.1所示 塑料质量:15克 塑料颜色:红色 塑料要求:塑料外侧表面光滑,下端外沿不允许有浇口痕迹。塑料允许最大脱模斜度0.5° 图1.1 塑件图 一.注射模塑工艺设计 1.材料性能分析 (1)塑料材料特性 ABS塑料(丙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是在聚苯乙烯分子中导入了 丙烯腈、丁二烯等异种单体后成为的改性共聚物,也可称为改性聚苯乙烯,具有 比聚苯乙烯更好的使用和工艺性能。ABS是一种常用的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 能的工程材料。ABS塑料为无定型料,一般不透明。ABS无毒、无味,成型塑 料的表面有较好的光泽。ABS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特别是抗冲击强度高。ABS 还具有一定的耐磨性、耐寒性、耐水性、耐油性、化学稳定性和电性能。ABS 的缺点是耐热性不高,并且耐气候性较差,在紫外线作用下易变硬发脆。 (2)塑料材料成形性能

使用ABS 注射成形塑料制品时,由于其熔体黏度较高,所需的注射成形压力较高,因此塑料对型芯的包紧力较大,故塑料应采用较大的脱模斜度。另外熔体黏度较高,使ABS 制品易产生熔接痕,所以模具设计时应注意减少浇注系统对料流的阻力。ABS 易吸水,成形加工前应进行干燥处理。在正常的成形条件下,ABS 制品的尺寸稳定性较好。 (3)塑料的成形工艺参数确定 查有关手册得到ABS (抗冲)塑料的成形工艺参数: 密 度 1.01~1.04克/mm3 收 缩 率 0.3%~0.8% 预热温度 80°c~85°c ,预热时间2~3h 料筒温度 后段150°c~170°c ,中段165°C~180°c ,前段180°c~200°c 喷嘴温度 170°c~180°c 模具温度 50°c~80°c 注射压力 60~100MPa 注射时间 注射时间20~90s ,保压时间0~5s ,冷却时间20~150s. 2.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1)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 该塑件上未注精度要求的均按照SJ1372中8级精度公差值选取,则其主要尺寸公差标注如下(单位均为mm ): 外形尺寸:26.0040+φ、 1.2050+、12.0045+、94.0025+R 内形尺寸:26.008.36+φ 孔 尺 寸:52.0010+φ 孔心距尺寸:34.015± (2)塑件表面质量分析 该塑件要求外形美观,外表面表面光滑,没有斑点及熔接痕,粗糙度可取Ra0.4μm ,下端外沿不允许有浇口痕迹,允许最大脱模斜度0.5°,而塑件内部没有较高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4)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遥控器后盖注塑模具设计(DOC37页)

毕业设计(论文) 作者:学号: 系部: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CAD\CAM) 题目:电池盒盖塑件注射模具设计与制造 指导者: 评阅者: 2015年5月 摘要

塑料工业是一门新兴产业,自塑料问世后几十年,塑料来源丰富,制作方便及成本低廉、金属零件塑料化的发展很快,在机械电子、国防、交通、通讯、建筑、农业、轻工业和日常生活用品等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塑料模具要求量增加。因此,研究注塑模具对了解塑料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意义。 通过对制作进行注射工艺性分析,综合考虑了产品质量要求和生产实际,确定了最佳工艺方案为一模两腔的结构形式。并对模具总体结构进行设计和分析论证,对工艺参数进行精确详细的计算。正确选择了注塑设备,并对塑料零件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利用了注射模国家标准和典型组合。提高了模具设计效率,适应了当代模具设计要求,最后对主要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及装配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模具设计、结构分析 Abstract

Plastics industry is an emerging industry, since several decades after the advent of plastic, plastic source of rich, convenient and low-cost production, metal parts plastic of the developed rapidly, in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s, defense, transportation,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 agriculture, light industry and daily necessities and other industri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on the plastic mold requested increase. Therefore, the research injection mold to understand the plastic product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improves the product quality to have the very big significance. The production of injection process analysis, considering the product quality requirements and the actual production, and determine the best technical scheme for mold two cavity structure. And mold the overall structur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process parameters for accurate, detailed calculation. Correct selection of injection molding equipment, and plastic parts design, design process using the national standard and the typical combination of injection mol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old design, adapted to the contemporary mold design requirements, finally the main parts machining process and assembly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Mold design, structure analysis 前言

外壳2注射模具设计

外壳2注射模具设计 前言 随着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的日趋好转,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口号的倡引下,中国的制造业也日趋蓬勃发展;而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工业能促进工业产品生产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并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和赞赏。在日本,模具被誉为“进入富裕的原动力”,德国则冠之为“金属加工业的帝王”,在罗马尼亚则更为直接:“模具就是黄金”。可见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我国对模具工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早在1989年3月颁布的《关于当前国家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中,就把模具技术的发展作为机械行业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塑料模具的产量和水平发展十分迅速,高效率、自动化、大型、长寿命、精密模具在模具产量中所战比例越来越大。注塑成型模具就是将塑料先加在注塑机的加热料筒内,塑料受热熔化后,在注塑机的螺杆或活塞的推动下,经过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内,塑料在其中固化成型。 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外壳模具的设计。也就是设计一副注塑模具来生产底座盖塑件产品,以实现自动化提高产量。针对底座盖的具体结构,通过此次设计,使我对点浇口双分型面模具的设计有了较深的认识。同时,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手册、标准、期刊等,结合教材上的知识也对注塑模具的组成结构(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导向部分、推出机构、排气系统、模温调节系统)有了系统的认识,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为将来独立完成模具设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本次设计中得到了徐老师的指点。同时也非常感谢马老师的精心教诲。 由于实际经验和理论技术有限,设计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手机外壳(中件)塑料模具设计

前言 塑料是20实际人类的重大发明,它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人类的物质文明谱写了新的篇章,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繁荣。随着各种性能优越的各种工程塑料的不断开发,注塑工艺越来越多地用于制造领域成形各种性能要求的制品,,在机电、仪表、化工、汽车和航天航空等领域,塑料已成为金属的良好代用材料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出现了金属材料塑料化的趋势。据最近数据统计,在工业发达国家,日本生产塑料模具和生产冲压模的企业各占40%,韩国模具专业,生产塑料模的占43.9%,新加坡全国有460家模具企业,60%生产塑料模。作为最有效的塑料成型方法之一的注塑成型技术具有一次成型各种结构复杂和尺寸精密的塑料。成型周期短、生产率高、大批生产时成本低廉、易于实现自动化或自动化生产等特点。因此,世界塑料模具成型中约占半数以上是注塑模具。 选题背景:目前,手机的普及速度大大超越了专家的预测与想象。它已从最初的模拟系统发展到目前的数字系统。在此期间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体积越来越小,造型越来越美观,充分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结合。除了最基本的实用功能外,手机还要考虑美观和舒适,在设计上必须充分考虑使用对象、使用场合、功能要求、人机工效学等因素。应此,能够快速制造出结构合理、外观漂亮、能吸引大众眼球的手机外壳注塑模具已成为生产厂家关注的焦点。本次毕业设计题目是“手机壳键盘部分注塑模具设计”,塑件为手机键盘部分外壳。

目录 前言 (1) 1.概论 (5) 1.1设计前应注意事项 (6) 1.2基本程序 (6) 1.3注射模设计审核要点 (6) 1. 塑件的成形工艺性分析 (9) 1.1塑件材料的选择及其结构分析 (9) 1.2ABS的注射成型工艺 (10) 1.2.1注射成型工艺过程 (10) 1.2.2ABS的注射成型工艺参数 (10) 1.3ABS性能分析 (10) 1.3.1使用性能: (10) 1.3.2成型性能: (11) 1.4ABS成型塑件的主要缺陷及消除措施: (12) 2 模具结构形式的拟定 (13) 2.1确定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 (13) 2.2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13) 3 注塑机型号的确定 (15) 3.1有关塑件的计算 (15) 3.2注射机型号的确定 (15) 3.3注射机及型腔数量的校核 (16) 3.4注射机及参数量的校核 (16) 4.分型面位置的确定 (19) 4.1分型面的形式 (19) 4.2分型面的设计原则 (19) 4.3分型面的确定 (19) 5.浇注系统的形式和浇口的设计 (20) 5.1主流道的设计 (20) 5.2冷料井的设计 (23) 5.2.1主流道冷料井的设计 (23) 5.2.2分流道冷料井的设计 (24)

手机后盖注塑模具设计

手机后盖注塑模具设计

前言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零件的材料提出愈来愈苛刻的要求,一种材料不但要求某一种技术性能好,而且要求它同时具备多种优良的技术性能,以满足多种技术需要。 塑料作为现代工业中较为常见的材料之一,在性能上具有质量轻、强度好、耐腐蚀、绝缘性好、易着色等特点,其制品可加工成任意形状,且具有生产效率高、价格低廉等优点,所以应用日益广泛,在汽车、仪表、化工等工业中,塑料已经成为金属零件的良好代用材料。与相同重量的金属零件比,塑料件能耗小,且成型加工方法简单,易组织规模生产,只需一台自动化注射机,配上合适模具,就能进行大批量生产。 塑料模具是利用其形状去成型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品的工具,它对塑料零件的制造质量和成本起着决定性影响。在生产过程中,对塑料模具的要求是能生产出在尺寸精度、外观、物理性能等各方面均能满足使用要求的优质制品。从模具使用的角度要求高效率、自动化、操作简单;而从模具制造角度要求结构合理,制造容易,成本低廉。 现代塑料制品的生产中,合理的加工工艺、高效的设备、先进的模具是必不可少的三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塑料模具对实现塑料加工工艺要求、塑料制品使用要求和造型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效的自动化设备只有配上相适应的模具才能发挥作用,随着塑料制品的品种和产品需求量的增大,对塑料模具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塑料模具不断向前发展。目前,模具的设计已由经验设计向理论设计的方向发展,采用高效率、自动化的模具结构以适应大量生产的需要,采用高精度模具的加工技术以减少钳工等手工操作工作量。为减少加工后的修整,以“一次试模成功”为标准,模具测量向高精度、自动化方向发展。同时,在模具行业开展CAD/CAM的研究和应用,采用CAD/CAM技术能够减少试模、调整及修整工时、提高可靠性、简化设计与制图、缩短设计制造时间,从而使估价及成本合理化。显然,今后的模具制造将以计算机信息处理和数控机床加工为中心。 注塑成型是塑料工业中最普遍采用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全部热塑性塑料和部分热固性塑料,注塑成型加工产量高,适用于多种原料,能够成批、连续到生产,并且具有固定的尺寸,可以实现自动化、高速化,因此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 注塑模具作为注塑成型加工的主要工具之一,在质量、精度、制造周期以及注塑成型过程中的生产效率等方面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产量、成本及

手机壳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手机壳模具设计与结构设计作者 机械工程学院 学院 专业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学号 指导教师 二〇一六年二月二十二日

摘要 本次设计就是将手机壳作为设计模型,将注塑模具的相关知识作为依据,阐述塑料注塑模具的整体设计过程。 该毕业设计的内容是手机壳的注塑模具,材料为PC,根据其结构形状特点以及通过对手机壳成型工艺的正确分析,确定型腔的总体布局,选择分型面,确定脱模方式,设计浇注系统等;同时本文对注塑模具进行简要介绍,对注塑模具中的主要零件进行设计计算,在设计过程中着重考虑其生产实际中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注塑模具;注射成型;分型面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the air refreshing agent box as a design model, the injection mold related knowledge as the basis, elaborated the whole design process of plastic injectio n mould. The content of graduation design is the injection mold of air refreshing agent box, the material is PC,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rrect analysis of the air refreshing agent box molding process, to determine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cavity, the choice of parting surface, gating system design to determine the stripping method, etc.;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injection mould, the main parts of injection mold design and calculation, in the design process focuses on the actual production in the economy and rationality. Keywords:The plastic mold;the parametrization;;divides the profile

手机壳注塑模具设计流程

手机壳注塑模具设计流 程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Pro/E手机壳注塑模具设计流程 ||2010年01月18日|[字体:]| 关键词: 在手机外壳的注射模具设计中,经过认真调研和方案论证,确定了具体设计方案,在产品造型上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深入钻研每个重要环节,对产品的可行性和工艺进行了详细分析。采用 Pro/E+EMX建立模型并进行模型的受力分析,模拟模型在现实情况下的使用情况,并得出模型检验结果,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出色的完成了整个注塑模设计的全过程,具备了设计人员应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一.调研报告 1.手机壳的造型结构发展状况 移动电话的普及速度大大超越了专家的预测与想象。它已从最初的模拟系统发展到目前的数字系统。在此期间,移动电话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体积越来越小,造型越来越美观,充分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结合。除了最基本的实用功能外,移动电话还要考虑美观和舒适,在设计上必须充分考虑使用对象、使用场合、功能要求、人机工效学等因素。 2.材料确定 PC/ABS合金在汽车、机械、家电、计算机、通讯器材、办公设备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如移动电话的机壳、手提式电脑的外壳、以及汽车仪表盘〔板)等。资料显示:PC/ABS已广泛应用于制造手机外壳。 3.薄壳制品与模具设计 薄壳制品成型时模具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成型薄壳制品时需要特别设计的薄壳件专用模具。与常规制品的标准化模具相比,薄壳制品模具从模具结构、浇注系统、冷却系统、排气系统、脱模系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成本也增加了30%---40% 4.塑件选择 据调查,东亚尤其是中国的用户对于翻盖手机却相当青睐,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全部手机中,翻盖手机的数量超过了一半。国产手机厂商了解本土消费者的心理,摒弃欧美崇尚的直板机而主推折叠机,开发出符合东方人审美趣味的机型,款式漂亮,内容丰富,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针对以上情况,选用翻盖式手机壳注塑模设计。 二、产品工艺分析 1.产品造型设计 塑件的选择:女性翻盖手机 本人负责的部分是翻盖部分,翻盖部分的特点是上盖采用复杂曲面设计,上下盖的分型面都比较复杂,而且下盖需要侧向抽芯。见图1: a)装配图 b)爆炸图 图1 塑件造型 2.塑件制品的工艺分析

手机后盖注塑模的设计

学科门类:单位代码: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手机后盖注塑模的设计 学生姓名 所学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XXXXXXXXX系 二○**年X X月

任务书 一、设计(论文)内容 1、按提供的塑料制品(手机后盖)进行测绘 1)绘出制品(手机后盖)的产品图纸; 2)参考有关资料,标注尺寸、公差及相关的技术要求。 2、结合制品(手机后盖)图纸内容确定该制品注塑模具的设计方案 3、设计注塑模具 二、设计(论文)依据 1、提供塑料制品(手机后盖)一只; 2 、准确测量制品各关键尺寸; 3、合理确定制件准确厚度。 三、技术要求 1、根据制品的几何形状、重要(g)确定注塑模具的浇口类型和型腔数量 2、结合制品的浇口类型,型腔数量等条件选择注塑机的型号、类别来确定模具安装类 型及参数 3、对模具中各种机构进行设计

四.毕业设计(论文)物化成果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1、根据方案确定、模具设计、以及有关计算等设计过程来写出毕业设计说明 书一份(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内容在一万字左右。 2、图纸内容及张数 1)塑料制品图一张(比例适当)。 。 2)注塑模具总装配图一张A 3)零件图(cad)若干。 4) Pro/E 三维零件图及组装图若干。 五. 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

4.25~ 5.28 设计、绘制图纸阶段(4.28~ 5.2 检查“设计进展”情况)5.30~ 6.10 整理、汇编设计说明书 6.15~6.20 审图,学生修改图纸,做答辩前的各项准备 (6.18~6.20 系部安排检查) 6.20 毕业设计资料全部上交系部 6.23~6.27 分小组进行答辩 (6.28~6.29 系答辩领导小组抽查答辩) 六. 主要参考文献: 1 陆宁编著. 实用注塑模设计.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7,5 2 《塑料模设计手册》编写组.塑料模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2,12 3 张克惠.注塑模设计.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1 4 王树勋.模具实用技术综合手册.广州:华南进工大学出版社,1995,6 5 宋玉恒.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实用手册.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8

注塑模具设计工艺及流程解析

注塑模具设计工艺及流程解析 模具,是以特定的结构形式通过一定方式使材料成型的一种工业产品,同时也是能成批生产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要求的工业产品零部件的一种生产工具。下面带你一起了解注塑模具设计工艺及流 程! 传统的注塑模具设计,主要为二维和经验设计,单使用二维工程图纸已很难正确和详尽地表达产品的形状和结构,且无法直接应用于数控加工,设计过程中分析、计算周期长,准确性差。随着CAD/CAE/CAM 技术的发展,现代注塑模具设计方法是设计者在电脑上直接建立产品的三维模型,根据产品三维模型进行模具结构设计及优化设计,再根 据模具结构设计三维模型进行NC编程。这种方法使产品模型设计、模具结构设计、加工编程及工艺设计都以3D数据为基础,实现数据共享,不仅能快速提高设计效率,而且能保证质量,降低成本。注塑模具的设计是一个经验性很强的题目,由于设计经验有限,很难一次性应 用三维造型软件UG/MoldWizard直接进行设计。 1主要特点 注塑模具设计一、注塑模具加工(RotationalMold) 滚塑成型工艺的方法是先将塑料加入模具中,然后模具沿两垂直轴不断旋转并使之加热,模内的塑料在重力和热能的作用下,逐渐均匀地涂布、熔融粘附于模腔的整个表面上,成型为所需要的形状,给冷却定型而制得。 二、滚塑成型工艺与传统的吹塑、注塑工艺相比有以下优势:

1、成本优势:滚塑成型工艺中只要求机架的强度足以支承物料、模具及机架自身的重量,以防止物料泄漏的闭模力;并且物料在整个成型过程中,除自然重力的作用外,几乎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从而完全具备了机模加工制造的方便,周期短,成本低的优势。 2、质量优势。滚塑工艺的产品在整个制作过程中,由于无内应力产生,产品质量和结构更加稳定。 3、灵活多变优势。滚塑工艺的机模制造方便,价格低廉,故特别适用于新产品开发中的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 4、个性化设计优势。滚塑成型工艺中的产品极易变换颜色,并可以做到中空(无缝无焊),在产品表面处理上可以做到花纹、木质、石质及金属的效果,满足现代社会消费者对商品的个性化需求。 三、采用该工艺生产的产品范围采用该工艺生产的产品有:油箱、水箱、机械外壳、挡泥板等。主要替代对象是金属件及玻璃钢制品。 四、注塑 注塑是一种工艺,是基于比如LIGA的微制造技术开发出来的,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法。而LIGA工艺就是先生产出一个注塑所需要的模型,也就是俗称的"模子",然后将液态塑料灌注在模具中,最后在分离出来,形成最终所需要的产品。比如一些塑料玩具,产品太多了。 2背景介绍

手机壳注塑模具设计

摘要 本次设计就是将手机壳作为设计模型,将注塑模具的相关知识作为依据,阐述塑料注塑模具的整体设计过程。 该毕业设计的内容是手机壳的注塑模具,材料为PC,根据其结构形状特点以及通过对手机壳成型工艺的正确分析,确定型腔的总体布局,选择分型面,确定脱模方式,设计浇注系统等;同时本文对注塑模具进行简要介绍,对注塑模具中的主要零件进行设计计算,在设计过程中着重考虑其生产实际中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注塑模具;注射成型;分型面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the air refreshing agent box as a design model, the injection mold related knowledge as the basis, elaborated the whole design process of plastic injectio n mould. The content of graduation design is the injection mold of air refreshing agent box, the material is PC,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rrect analysis of the air refreshing agent box molding process, to determine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cavity, the choice of parting surface, gating system design to determine the stripping method, etc.;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injection mould, the main parts of injection mold design and calculation, in the design process focuses on the actual production in the economy and rationality. Keywords:The plastic mold;the parametrization;;divides the profile

InventorMold塑料模具设计实战word文档

Inventor Mold塑料模具设计实战 默认分类 2010-05-28 00:36:30 阅读1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本文旨在与读者分享Inventor Mold的设计思路。其特点是在一款三维设计软件中完成所有的设计,并且集成模流分享软件Mold Flow 功能,满足塑料模具设计的整体解决方案。 随着塑料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塑料模具制造精度的提高以及模具行业的激烈竞争,使得消费者对塑料模具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同时考虑设计精度和设计周期的影响。目前,大部分塑料模具设计都是在三维软件中进行分模设计,在二维中进行排位的设计。这种方式,由于三维软件和二维软件分别独立,缺乏关联,存在着一些弊病,很容易出现设计的错误。另外三维与二维的“拼凑式”设计, 也严重影响了塑料模具设计的精度。 下面以一个实例,来介绍Inventor Mold的设计流程。塑料产品如图1所示。该产品的特点是需要修补孔,要做抽芯机构。 1.新建模具设计 打开Inventor Mold后,新建一塑料模具设计,进入到Inventor Mold塑料模具设计的环境下,在未导入塑料产品之前,其中很多 的指令都处于不可用状态,如图2所示。

2.导入塑胶产品 执行“塑料零件”指令,选择塑件产品,将塑件产品导入到塑料模具设计环境中,如图3所示。此时可看到菜单都已经被激活,如 图4所示。

3.调整出模方向 此步骤是用来调整塑件产品的出模方向,当塑件导入模具设计环境后,会有一个默认的方向,但是默认的方向有可能不是正确的模具出模方向,所以必须进行调整。如图5所示,这里调整出模方向非常重要,因为Inventor Mold自动补孔(自动修补破孔)方式会根据 出模的方向来定。 4.选择材料 材料库是Inventor Mold的一大特色,Inventor Mold基本上含有模具行业常用的材料,共有七千多种塑料材料,且每种材料都有其属性,包括厂商以及牌号,当然还包括收缩率。之所以Inventor Mold含有如此丰富的材料库,那是因为Inventor Mold中含有Mold Flow 的功能,在进行模流分析时,必须先定义具体的材料,才可以进行工艺的设定和模流的分析。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没有选定材料,后面的模流分析将不能进行,收缩率也将没有参考值,如图6所示。

注塑模设计教程

注塑模设计教程 ·补充教程: 注塑模具设计03 标准模架 MoldWizard有电子表格驱动的标准件库,这些库可被客户化,还可以依据用户的需要来扩展这些库以满足特殊的需求。 MW模块的标准件库中包含有模架库和标准件。如何合理的选用模架及标准件,这是每个设计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需要先了解模架及标准件的相关知识。 标准模架分为两大类:大型模架和中小型模架。两种模架的主要区别在于适用范围。中小型模架的尺寸为B×L≤500mm×900mm,而大型模架的尺寸B×L为630mm×630mm~1250mm×20XXmm。 UG7【模架设计】对话框如图1所示。 图1 在目录下拉菜单可以选择UG自带的标准模架供应厂商。【目录】栏下拉列表显示被 Mold Wizard 选录的生产制造标准模架和标准件,包括四家世界著名公司的名称:美国DME 公司、德国 HASCO 公司、日本 FUTABA 公司、香港 LKM 公司。选择其中一家公司牌号,【模架管理】对话框就显示

该牌号系列标准模架。【UNIVERSAL】选项 是按实际需要自己配置模架模板尺寸。 日本FUTABA 公司的模架结构形式精炼,而且种类也多,标准模架如何选用就用 FUTABA 牌号模架进行介绍。在【目录】 栏下拉列表选择“FUTABA_S”,类型中选择“SB”, 如表1所示。 图2 下面以FUTABA模架管理对话框为例: 1)【目录】FUTABA模架分FUTABA_S、FUTABA_DE、FUTABA_FG、FUTABA_H四个分类,前三个分类又分为小型高强度模架和中小型模架,小型高强度模架用后缀区分。 2)【类型】显示指定供应商提供的标准模架类型号,每一个代号表示一种模架结构。见表1所示为FUTABA的各系列。 3)示图区:显示所选模架的结构示意图、导柱放置位置和推杆与推板固定形式示意图。 4)模板尺寸显示窗:显示所选模架的系列标准模板在X-Y平面投影的有效尺寸,该窗口用来选择模板大小,系统根据模具的布局确定最适合的尺寸作为默认选择。 5)布局信息窗:显示成型零件尺寸。 6)模架组件选择窗:显示组成模架零件的尺寸表达式,

手机后壳的注塑模具设计

手机后壳的注塑模具设计 费 飞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无锡 214028) 摘 要:以手机后壳注塑模具设计为例,介绍了注塑模具的设计方法和流程。首先根据塑件材料及工艺特性用M O LDF LOW 软件对零件进行模流分析,然后选择注塑机并确定型腔数目,接着确定成形方案:总体结构设计、分型面设计、浇注系统设计、脱模机构设计、冷却系统设计等。最后进行注塑机工艺参数校核,包括注射量、锁模力、注射压力、模具厚度和注射机闭合高度等方面。该设计方法对其它不同结构产品的注塑模具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结构;模流分析;模具 中图分类号:T N92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47(2006)04-0076-06 Design of injection mould for mobile phone battery cover Fei Fei (Wuxi Higher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al and Professional and Techenical School Wuxi 214028 Jiangsu ) Abstract :Chosen the m obile phone battery cover ,paper introduced the method of the injection m ould design.Firstly ,based the usage material categ ory and the craft characteristic ,an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by s oftware of M O LDF LOW.Secondly ,select the right injection ma 2chine and fix the number of cavity.Then ,make the shape scheme ,this is contained total structure design ,dividing a design for face ,sprinkling to note the system design ,take off design and cool system design.Finally ,check the parameters of design ,including the injec 2tion quantity ,locking the m old dint ,injection pressure ,the m olding tool thickness and the machine closing height etc.The method this the 2sis introduced can be used to other structure product. K ey w ords :S tructure ;M old flow analysis ;M ould 1引言 目前世界上塑料的体积产量已经赶上和超过了钢铁,成为当前人类使用的第一大类材料。我国的塑料工业正在飞速发展,塑料制品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是塑料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料工业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塑料成型模具是成型塑料制品的工具。本文以手机后壳为例,介绍了注塑模具设计流程,该流程包括工艺分析,选择注塑机,确定成型方案,最后对该注塑机进行必要的工艺参数校核。下面就对该实例进行详细论述。 2工艺分析 2.1塑件使用材料及工艺特性分析 本例使用材料为透明的pc 和bbs 按一定比例混合使之达到要求的一种材料,属于热塑性塑料,成型性能较好(收缩率为0.5%~0.7%),流动性好,比热容较低,在料筒中塑化效率高,成型周期短,精度等级高,耐冲击,可以进行UV 处理,有很高的着色性。 2.2结构工艺性分析 精度要求高,尺寸不大,外形对称,一个侧抽芯。 ? 67?第8卷第4期2006年12月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anggang P olytechnic V ol.8N o.4 Dec.2006 收稿日期:2006-11-05 作者简介:费 飞,男,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

毕业设计——手机壳注塑模具设计

手机壳注塑模具设计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注塑模的全部过程,包括成型零部件、推出机构、流道等一些设计。在写论文期间,经过了一段时间对资料进行收集。充分的考虑了模具的各种结构,并和指导老师进行讨论,完成了对论文中要写的模具结构的选择。论文当中许多部分是我结合俩年所学的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完成的,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塑料成型模具设计模具材料等。 【关键词】:注塑模具,模具设计,浇口,注射机 II

目录 引言 (1) 一、塑料模具的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1) (一)模具工业的概况 (1) (二)设计的任务和它的要求 (2) 二、塑件的分析 (2) (一)塑件的特性 (2) (二)选择塑件材料及介绍 (2) (三)塑件的形状及其尺寸 (3) 三、分型面的选择及型腔的确定 (4) (一)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4) (二)分型面的设计 (4) 图2.1 分型面 (4) (三)型腔数目的决定及排布 (4) 四、浇注系统的设计 (5) (一)注射模具浇注系统的组成及其设计原则 (5) (二)设计主流道 (5) (三)注射模具分流道的设计 (7) (四)浇口的设计 (7) 图2.6 (8) (五)冷料穴和钩料脱模装置 (8) 五、温度调节系统设计 (8) (一)塑料注射模具的温度调节系统的重要性 (8) (二)模具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 (8) (三)模具的冷却系统设计 (8) 六、模具成型零件和模体的设计 (9) (一)模具型腔的结构设计 (9) (二)注射模具型芯的结构设计 (9) (三)注射模具成型零件的尺寸确定 (9) (四)成型零件的强度、刚度计算 (10) 七、顶出机构的设计 (12) (一)注射模具的顶出机构 (12) (二)设计原则 (12)

手机充电器外壳注塑模具设计毕业论文(doc 33页)

手机充电器外壳注塑模具设计毕业论文(doc 33页)

四川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手机充电器外壳注塑模设计― 教学点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专业机械模具BK311101 年级2011级 姓名彭军 指导教师王新

四川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论文) 要求 (1)充电器外壳工艺性分析。 (2)注塑模具的结构设计,零件的体积和质量分析。 (3)注塑机的选择及参数校核。 (4)模具的工作原理及调试。 参考资料 (1) 骆志斌主编.模具工实用技术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 陈锡栋,周小玉主编.实用模具技术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3) 张国强.注塑模设计与生产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4) 张维和.注塑模具设计实用教程[.化学工业出版社。

摘要 充电器外壳注塑模设计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充电器外壳注塑模具的设计方法。首先分析了充电器 外壳制件的工艺特点,包括材料性能、成型特性与条件、结构工艺性等,并 选择了成型设备。接着介绍了充电器外壳注塑模的分型面的选择、型腔数目 的确定及布置,重点介绍了浇注系统、成型零件、合模导向机构、脱模机构、 定距分型机构以及冷却系统的设计。然后选择标准模架和模具材料,并对注 射机的工艺参数进行相关校核。最后对模具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以及在安 装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本文论述的充电器外壳注塑模具采用三板式结构,即浇注系统凝料和制件在不同的分型面脱出,采用一模四腔的型腔布置,最后利用推板将制件推出。 关键词:充电器外壳;注塑模;三板模;浇注系统;脱模机构;定距分型机构。

课程设计 手机壳注塑模具设计

主要阐述手机壳的注塑模设计,提供了使用 PRO/E软件进行整个注塑模设计 的流程,以及塑件的CAE分析。 手机壳、塑料、注塑模、PRO/E模具设计 该同学在手机外壳的注射模具设计中,经过认真调研和方案论证,确定了具体设计方案, 在产品造型上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深入钻研每个重要环节,对产品的可行性和工艺进行了详细分析。采 用Pro/E+EMX建立模型并进行模型的受力分析,模拟模型在现实情况下的使用情况,并得出模型检验 结果,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出色的完成了整个注塑模设计的全过程,具备了设计人员应有的基本素质 和能力。 一.调研报告 1.手机壳的造型结构发展状况 移动电话的普及速度大大超越了专家的预测与想象。它已从最初的模拟系统发展到目前 的数字系统。在此期间,移动电话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体积越来越小,造型越来越美观,充 分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结合。除了最基本的实用功能外,移动电话还要考虑美观和舒适,在设 计上必须充分考虑使用对象、使用场合、功能要求、人机工效学等因素。2.材料确定 PC/ABS合金在汽车、机械、家电、计算机、通讯器材、办公设备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应

用,如移动电话的机壳、手提式电脑的外壳、以及汽车仪表盘〔板)等。资料显示:PC/ABS 已广泛应用于制造手机外壳。 3.薄壳制品与模具设计 薄壳制品成型时模具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成型薄壳制品时需要特别设计的薄壳件专 用模具。与常规制品的标准化模具相比,薄壳制品模具从模具结构、浇注系统、冷却系统、 排气系统、脱模系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成本也增加了30%---40% 4.塑件选择 据调查,东亚尤其是中国的用户对于翻盖手机却相当青睐,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全部手机 中,翻盖手机的数量超过了一半。国产手机厂商了解本土消费者的心理,摒弃欧美崇尚的直 板机而主推折叠机,开发出符合东方人审美趣味的机型,款式漂亮,内容丰富,得到了广大 消费者的喜爱。针对以上情况,选用翻盖式手机壳注塑模设计。 二、产品工艺分析 1 .产品造型设计 塑件的选择:女性翻盖手机 本人负责的部分是翻盖部分,翻盖部分的特点是上盖采用复杂曲面设计,上下盖的分型 面都比较复杂,而且下盖需要侧向抽芯。见图1: a)

塑料模具设计说明书实例

塑料模具设计说明书实 例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塑 料 模 具 设 计 说 明 书 姓名吴高安 班级模具1301

塑料模具设计说明书 目录

1. 塑件的工艺分析 塑件的成型工艺性分析 塑件如图1所示。 图1 塑件图 产品名称:套管 产品材料:ABS 产品数量:较大批量生产 塑件尺寸:如图1所示 塑件重量:25克 塑件颜色:红色 塑件要求:塑件外侧表面光滑,下端外沿不允许有浇口痕迹。塑件允许最大脱模斜度° 塑件材料ABS的使用性能 可参考《简明塑料模具设计手册》P30表1-13综合性能较好,冲击韧度、力学强度较高,尺寸稳定,耐化学性、电气性能良好;易于成形和机械加工,与有机玻璃的熔接性良好,可作双色成形塑件,且表面可镀铬。 适于制作一般机械零件、减摩耐磨零件、传动零件和电信结构零件。 塑件材料ABS的加工特性 可参考《简明塑料模具设计手册》P32表1-14无定型塑料,其品种很多,各品种的机电性能及成形特性也各有差异,应按品种确定成形方法及成形条件。 吸湿性强,含水量应小于%,必须充分干燥,要求表面光泽的塑件应要求长时间预热干燥。 流动性中等,溢边料 mm左右(流动性比聚苯乙烯,AS差,但比聚碳酸酯、聚氯乙烯好)。

比聚苯乙烯加工困难,宜取高料温、模温(对耐热、高抗冲击和中抗冲击型树脂,料温更宜取高)。料温对物性影响较大、料温过高易分解(分解温度为250℃左右,比聚苯乙烯易分解),对要求精度较高塑件,模温宜取50~60℃,要求光泽及耐热型料宜取60~80℃。注射压力应比加工聚苯乙烯稍高,一般用柱塞式注塑机时料温为180~230℃,注射压力为100~140 MPa,螺杆式注塑机则取160~220℃,70~100 MPa为宜。 模具设计时要注意浇注系统,选择好进料口位置、形式。推出力过大或机械加工时塑件表面呈现“白色”痕迹(但在热水中加热可消失)。脱模斜度宜取2℃以上。 塑件的成型工艺参数确定 可参考《简明塑料模具设计手册》P54表1-18查手册得到ABS塑料的成型工艺参数: 适用注射机类型螺杆式 密度~ g/cm3; 收缩率~ % ; 预热温度 80C°~ 85C°,预热时间 2 ~ 3 h ; 料筒温度后段150C°~170C°,中段180C°~200C°,前段160C°~180C°; 喷嘴温度 170C°~ 180C°; 模具温度 50C°~ 80C°; 注射压力 60 ~ 100 MPa ; 成型时间注射时间20 ~ 90s ,保压时间0 ~ 5s ,冷却时间20 ~ 120s 。 2 模具的基本结构及模架选择 模具的基本结构 确定成型方法 塑件采用注射成型法生产。为保证塑件表面质量,使用直浇口成型,因此模具应为单分型面注射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