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单仲裁条款效力问题

提单仲裁条款效力问题

提单仲裁条款效力问题
提单仲裁条款效力问题

提单持有人在利益受损时,如果提单中没有仲裁条款,责任方又不愿意赔偿,提单持有人除依法向法院起诉外,别无他法。但大多数国家相互间并无协助执行他国法院判决的司法协议,这样,尽管原告胜诉,但被告所在国法院没有执行他国法院判决的义务,判决书项下之权利难于实现。

如果通过仲裁方式解决,结果大不一样。很多国家都是1958年《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的缔约国,根据该公约规定,除公约规定的例外情况,缔约国法院有义务承认和执行他国仲裁裁决。

在实践中,债务人却总不愿让债权人顺利实现权利。若债权人提起诉讼,债务人便以提单仲裁条款为由提出管辖权异议;如债权人申请仲裁,债务人便以提单仲裁条款对其无约束力为由提出管辖权异议。所以,提单仲裁条款引起的纷争案件甚多。理论界观点不一,法院判决各异,当事人无所适从甚至导致严重损失。

例如,提单中有仲裁条款,但提单持有人认为仲裁条款无效,向法院起诉,承运人以提单有仲裁条款为由提出管辖权异议,一审法院裁定提单仲裁条款无效,驳回承运人异议。承运人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裁定提单仲裁条款有效,于是驳回提单持有人的起诉。这样,对提单持有人来说,完成管辖权诉讼程序可能需要一年以上时间,甚至在起诉时其时效期间即将届满。提单持有人获得法院无管辖权的一纸判决时,当然马上想到申请仲裁,但因时效已过,权利不受法律保护,从而造成损失——很多国家海商法规定,就海上货物运输向承运人要求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承运人交付或应当交付货物之日起计算,而且请求人向法院起诉被驳回的,不发生时效期间中断的法律后果。

显然,解决提单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意义重大。

1、提单仲裁条款对提单持有人并不当然地具有法律约束力。

所谓仲裁,是双方当事人通过合意自愿将有关争议提交第三者审理,由其依法或依公平原则作出裁决,并约定自觉履行该有关裁决所确定的义务的一种制度。也就是说,仲裁必须是自愿的,是双方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但是,在海运提单中所载明的仲裁条款不可能如上所述事先由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提单中的仲裁条款印于背面,该条款不可能经当事人协商。况且,提单的主体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一方为承运人,另一方可以是收货人或其他合法持有人(譬如银行),双方无法事先协商。提单可转让,可通过提单买卖进行提单项下货物的交易。

提单是承运人签发的,其仲裁条款是承运人单方的意思表示,并非提单持有人与承运人通过合意自愿达成的协议,因此提单关系人极易以不是其真实意思表示为由主张仲裁条款无效。假设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灭失、损坏或者短缺等情况,根据提单背面载明的仲裁条

款(可能写明在伦敦仲裁),中国的提单持有人(买方)会考虑到仲裁不方便等因素,以

仲裁条款不是其意思表示,对其没有约束力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承运人却以提单中的仲

裁条款抗辩法院的管辖权。

只有一种情况,仲裁条款对提单持有人具有当然约束力,即提单持有人又是托运人时,托

运人以提单仲裁条款是承运人单方意思表示之主张不能成立,以提单中的仲裁条款对法院

的管辖权提出异议难于成立。提单是承运人与托运人之间达成海上运输协议的证明,承运

人与托运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应受约于提单背面条款,当然包括仲裁条款。货物装船后,船

长签发了提单,托运人对是否接受提单背面条款的约定有权作出决定,如果托运人不接受

提单仲裁条款,可以不接受该提单,要求承运人另行签发没有仲裁条款或者不同仲裁条款

的提单。如果托运人接受了该提单,应视为托运人已接受了提单中全部的背面条款(包括

仲裁条款),双方因提单产生权利义务的纷争,应根据提单仲裁条款提交仲裁。

然而,在商务实践中,大多提单持有人不是托运人,提单的仲裁条款对其应不具有约束力。试以银行为提单持有人分析如下:

银行开出信用证,是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际商会第500号出版物,UCP500)

有关规定办理的,在信用证开出时,不可能有已知的提单内容,不可能知道提单所载的仲

裁条款,也就不可能事前有仲裁的意思表示或协议。当银行代买方付了货款,却被动地成

为提单持有人,有权向承运人提货,但货物已被买方提取,银行付款却得不到货物,利益

受损。如果银行凭提单运输合同关系提起合同之诉,承运人将会以提单仲裁条款提出管辖

权异议;如果银行依据提单的仲裁条款提交仲裁,承运人将会以其与银行没有运输合同关系,仲裁条款对银行与承运人没有约束力为由对仲裁提出异议。这将会使银行处于进退维

谷的境地。更有甚者,在法院受理了银行的诉讼后,承运人对法院的管辖提出异议时,法

院必须对仲裁条款的效力进行审理,在双方争议较大的情况下,法院作出有说服力的裁定

将需要较长时间。如果海事法院拟作出仲裁条款无效的裁定,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之规定,报高级人民法院审查,如果高级法院同样认定仲裁条款无效,应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如

果最高院认为仲裁条款有效,将行文批复给省高院,省高院再转给海事法院。法院要完成

全套内部程序,短则一年,长则二至三年。银行可能向法院起诉二年后才收到仲裁条款有效、驳回银行起诉的裁定。这时,银行知道法院没有管辖权,当然马上想到提交仲裁,但

时效已过,银行的利益失去法律保护。

显然,在银行根本没有仲裁意思表示的情况下,要求其提交仲裁,有失仲裁的本意。尽管

如此,但仍有人认为,银行在接受开证人的申请时,可以与开证人协商或采取措施对提单

仲裁条款作出更改或是否接受的表示。否则,应被视为接受了提单的内容,包括仲裁条款。可见,仲裁之争,要在学者中或司法界达成共识,仍需时日。

针对前述客观实际,提单持有人应考虑采取积极措施,当法院未在货物卸港后一年内作出

仲裁条款是否有效的裁定时,应及时提交仲裁,以免超过时效;提单持有人也可以选择侵

权之诉,避免因提单仲裁条款而引发法院管辖权的异议。

当然,银行在接受开证申请人申请时的担保措施,是经常被考虑的重点。在开证申请人不

向银行付款赎单使银行的利益受到损害时,银行可以通过开证申请担保关系起诉担保人和

债务人。这是另一法律关系,在此不详述。

2、航次租船合同下签发提单,提单有并入条款,当明确说明并入租船合同仲裁条款且与

提单的仲裁条款没有矛盾时,仲裁条款的效力得以认定。

航次租船合同下签发提单,提单由承运人持有时,该提单已不具有海上运输合同证明作用,无论提单条款如何,出租人与承租人的权利义务以及争议处理方式均以租船合同为准;提

单由收货人或发货人持有时,出租人与提单持有人之间存在以提单为证明和以提单背面条

款为内容的海上运输合同关系,提单是确认承运人和提单持有人双方权利义务的依据,提

单仲裁条款对双方有约束力。

租船合同和提单可以被视为不同法律关系的文件,当租船合同中没有仲裁条款,提单中有

仲裁条款时,提单仲裁条款对提单持有人具有约束力。

但是,出租人为了保护其利益,使提单对货物运输义务权利的规定尽可能与租船合同规定

一致,在租船合同下签发提单时,通常在提单中加上并入条款,将租船合同的全部或者部

分内容作为提单的内容,以便提单因转让而不在承运人手中时,提单持有人也受租船合同

约束,而船东承担的义务不超过租船合同的约定。

常见并入条款:“租船合同中的所有条款、条件和免责事项,均适用本提单,并视为并入

本提单”。一种观点认为该并入条款的外延很大,“所有条款”包括租船合同的仲裁条款。另一种观点认为在认定仲裁协议的效力上,应采用仲裁条款与合同的分性原则。因为一般

意义上的合同条款,并不包括仲裁条款,而仅指约束双方权利义务的主旨条款,合同无效

时并不影响仲裁条款的效力。所以,虽然提单上写明并入租船合同的所有条款,但效力仅

及有关货物装船、积载、保管、照料及支付租金等与货物运输有关的主旨条款,并非包括

仲裁条款。只有当提单特别指明并入租船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且提单持有人得到有关并入

的通知时,才能认为提单有效地吸收租船合同的仲裁条款。我们赞成后一种观点。

有时,提单受让人会提出其在受让提单时尽管知道有租船合同仲裁条款并入提单的规定,

但并不知道仲裁条款的具体内容(包括仲裁地点),租船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不可能是其真

实的意思表示,而主张租船合同仲裁条款并入提单无效。为免出现上述情况,最好是转让

提单时附上一份租船合同副本,让非租船人的提单受让人知道租船合同仲裁条款的内容。

在复杂的航运事务中,法律关系变化莫测。如上所述,似乎明示租船合同仲裁条款并入提单,便已明确无误。但有时提单格式中本身就有仲裁条款,且与租船合同的仲裁条款完全

不同,例如,提单仲裁条款规定在纽约仲裁,租船合同约定在伦敦仲裁,两者相互矛盾,

但提单仍有对租船合同仲裁条款的明示并入。在这种情况下,有一种观点是租船合同仲裁

条款和提单仲裁条款均无效,因为矛盾的约定属于约定不明,发生争议时无法确定。此观

点有一定道理,但过于片面,我们认为应视具体情况依不同的对象分别处理。从船舶货物

运输法律关系看,船舶出租人与承租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基于租船合同,故租船合同的仲裁

条款对出租人和承租人有效。提单不是运输合同本身,于是,提单的仲裁条款对出租人和

承租人没有约束力,而应以租船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为准。当提单持有人为收货人或发货人时,提单持有人与承运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基于提单,提单的仲裁条款优先于租船合同,应

以提单约定为准,租船合同的仲裁条款只能作为提单内容的补充。

除上述情况外,航次租船合同仲裁条款有时出现“在船东与租船人发生纠纷时应提交某仲

裁机构仲裁”之类措辞。在这种情况下,当租船合同的仲裁条款并入提单,且提单持有人

为收货人时,“租船人”能否理解为“收货人”?有人认为能。我们持不同看法。“租船人”应为租船合同的相对方,不能扩展至收货人或其他人。合同主体特定,其享受的合同

权利和承担的合同义务,只有通过合同主体合法转让给他人,并附有特别说明,即转让权

利时需通知债务人,转让义务时须经债权人同意,经对方同意可以将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

给第三人,某些转让尚需办理批准、登记手续,他人才能代替合同一方。因此,尽管实践

中会出现“租船人”也是“收货人”或提单持有人的情况,但不能将两个主体概念视为等同。例如,在CIF、FOB价格条件下,由卖方租船订舱将货物运输交给买方,卖方取得提单,通过信用证的议付行结汇,议付行结汇后将提单转给开证行,买方向开证行付款取得提单,成为“收货人”。可见,“租船人”与“收货人”的概念不等同。如果租船合同条款没有

注明适用提单持有人(即收货人),提单中也未说明由提单持有人代替租船人,则不得推

定收货人承担租船人义务。对于租船合同的仲裁条款也应如此,如果特别注明出租人与租

船人、提单持有人的争议适用该条款,提单中有并入该条款的明确表示,则对租船人和提

单持有人均有约束力。

从上述分析可知,船东欲将租船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并入提单,应在并入条款中特别说明并

入租船仲裁条款,且应使租船合同的仲裁条款能够并入,如写明“出租人、承租人、提单

持有人关于本租船合同或根据本租船合同的提单的任何争议,应提交某仲裁机构仲裁”。

为保证提单并入租船合同条款的有效性,应尽量详细、明确、合理,并让提单受让人知道

提单内容,以免产生争议。

3、预借提单、倒签提单及伪造提单的仲裁条款无效,无单交货情况下的提单仲裁条款在

合同之诉中有效,在侵权之诉中无约束力。

(1)预借提单和倒签提单的非法属性使得提单的仲裁条款无效。

预借提单,是指承运人已接管货物但尚未装船或尚未装船完毕,在托运人的要求下签发早

于实际装完船日期的提单。倒签提单,是指承运人已装船完毕但应托运人的要求将装船日

期提前至信用证规定的装船日期而签发的提单。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开证行开出信用证通常写明最后装船日期(Last Loading Date),如果卖方不是在此最后装船日期将货物装上船的,卖方凭提单向银行结汇,银行将以单证与

信用证付款条件不符为由,拒付信用证项下货款。买方面临货已发出但收不到货款的窘境。哪怕货物装船完毕时间仅超过信用证最后装船日期一小时,卖方亦会陷入上述困境。例如:信用证写明最后装船日期为2002年4月26日,但货物实际装船时间为2002年4月27日0100时(航海日志记载了船舶装货的准确时间),如果船长如实签发提单装船日期,卖方

肯定无法凭此提单向银行结汇取得信用证项下货款。卖方要求承运人或船长倒签提单日期

为2002年4月26日。根据UCP500的规定,银行只需审核单证是否与信用证要求相符,无需审查单证的真实性。这样,卖方将向银行顺利结汇。但是,如果货物到港后,市场不景气,价格大跌,严重的后果发生了。买方以卖方与承运人合谋欺诈为由申请法院采取扣押

船舶的保全措施,提起诉讼,要求赔偿市场价格下跌、内贸合同违约、期得利益损失等。

承运人收到起诉状后,以提单仲裁条款为由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货物到港后,收货人

凭提单提取货物,证明提单有效,买方的诉讼属于合同之诉,受提单仲裁条款约束,应提

交仲裁,法院无权管辖。

承运人预借提单、倒签提单行为是否非法,是否构成欺诈,是认定提单仲裁条款效力的关键。我们认为,卖方和承运人合谋预借提单或倒签提单的行为显然是有意地隐瞒货物不在

信用证规定最后日期装船、卖方迟延交货的真相,用欺骗手段向银行结汇取得货款,侵害

了买方合法拒付信用证货款并终止买卖合同的权利,把商业风险无辜转嫁给买方,使买方

蒙受损失。承运人与托运人合谋欺诈买方,显属非法,非法提单的仲裁条款亦无法律效力

可言,仲裁条款对当事人无约束力。尽管收货人凭提单提取货物,也并非对提单有效的默认,而应视为买方支付了货款后依据等价有偿的原则取得货物,也是积极采取减少损失措

施的表现。

(2)伪造提单因提单的非法性使得提单中的仲裁条款无效。

信用证欺诈是国际货物买卖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只要熟悉国际货物买卖下信用证的运作,

未发货而骗取巨额货款似乎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有意诈骗的卖方与买方签订国际货物买卖

合同,以信用证方式支付货款,买方依合同开出了信用证,卖方依信用证要求伪造了一套

单证,向银行结汇,付款行结汇后将取得的单证转给开证行,开证行转给买方。但买方持

所有单证数月过去却不见提单写明的船舶抵港,才如梦初醒,委托调查,发现在提单写明

的日期里根本没有所称船舶在所称港口装货,方知是诈,此时若货款被取,除求助国际刑

警外,别无他法。如果买方及时发现,且未结汇信用证,最好立即向法院申请止付令,止

付信用证。但是,在实务中,法院总是非常谨慎地处理止付信用证,因为如果滥用信用证

止付,将影响国际货物买卖秩序,信用证变为“不信用”。法院是否签发止付令,主要考

虑申请人(买方)提供指控卖方诈骗的证据是否充足,而不会从提单仲裁条款是否有效、

法院是否可以管辖方面考虑。如果诈骗证据充足,非法提单的仲裁条款当然无法律效力,

法院有权管辖。况且,即使仲裁条款有效,止付令是一种财产保全措施,并不因仲裁条款

而受影响,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当事人仍可提交仲裁。可见,若不了解各种法律关系,及

时采取措施,将坐失良机,造成不可挽回损失。

(3)无单交货时的仲裁条款,在合同之诉中有效,在侵权之诉中无约束力。

凭正本提单交付货物,是承运人的法定责任,也是承运人依运输合同应尽的义务。但是,

国际贸易运输中往往不易做到,短途港口间的运输更为突出。如越南至广西北海,航程只

需数小时,货到港数天提单仍未到收货人手上,收货人急于提货,便向承运人保证提货后

收到提单便交给承运人。如果收货人居心不良,收到货后不向银行付款赎单,结果正本提

单的持有人利益受损,便向承运人索赔。

承运人无正本提单交货,其行为属于违约,还是侵权,或者是违约与侵权的竞合?在理论

界和司法界颇有争论。如果承运人的行为仅构成违约,提单仲裁条款有效;如果属侵权,

仲裁条款则无效。

从运输合同关系看,承运人未将货物交给提单持有人,违反合同应尽的义务,构成违约。

由于承运人的过错,使提单持有人未能收到货物,损害提单持有人的合法权益,构成侵权。责任竞合时,《合同法》已赋予请求人选择的权利,提单持有人选择合同之诉,合同中的

仲裁条款是双方的协议条款部分,仲裁条款有效;选择侵权之诉,根据侵权构成法律要求,无需以合同为基础,仲裁条款无约束力。

无单放货发生后,在贸易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起诉另一方当事人及其他侵权

人时,贸易合同中若有仲裁条款,法院是否能驳回原告对所有被告的起诉呢?

比如,广西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国际贸易合同的买卖双方晓星公司和智得公司同时

起诉无单放货/提货的有关各方侵权损害赔偿纠纷案中,认为“原告以订有仲裁条款的涉外售货合同为主要证据向本院提起诉讼,本院在该案受理前应依照最高人民法院法发[1995]18号《关于人民法院处理与涉外仲裁及外国仲裁事项有关问题的通知》之规定,就

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请示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本院在未请示前,依法本不应受理,现已受理,依法应裁定驳回起诉。”这样的裁定显然是模糊的,究竟是因为未经请示

而驳回还是因仲裁条款而驳回?

如果是后者,法院既已认定原告是将售货合同作为侵权之诉证据链中的主要证据来使用的,证明原告请求损害赔偿的依据在于法律的规定,而不是依照合同起诉数被告及第三人,该

案为侵权损害赔偿纠纷,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并不能对诉讼各方产生约束力,则法院不应当

以仲裁条款为由驳回原告的起诉。否则,如果认为合同中的仲裁条款能约束并非合同相对

方的其他原告和所有被告,并因此裁定驳回原告对数被告的起诉,便是毫无法律根据地剥

夺了原告对合同当事人以外的侵权人的索赔权利。

法院虽然认定案由为侵权损害赔偿纠纷,但以合同中的仲裁条款驳回起诉,或许与原告在

起诉状中强调混合之诉不无关系。由此可见,遇到前述情况时,原告应作出明智选择,不

要强调混合之诉,而应明确以侵权之诉起诉数被告,则贸易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无法约束所

有被告。同时,法院往往依合同仲裁条款驳回原告对所有被告的起诉,而不是分别作出裁定,将对原告十分不利,所以,为了避免对合同仲裁条款效力认定的管辖权程序之诉耗费

许多时间,更为可靠的办法是,通过分开诉讼来应对,可以考虑先行以侵权之诉起诉侵权人,如果尚有未得到赔偿的部分,则可通过合同之诉向合同相对方索赔。从上述案例中可

以看到当事人正确选择诉因之外,正确选择起诉法院也颇为重要,无单放货纠纷属于海事

法院管辖,如果向专业的海事法院起诉而不是向中院起诉,应不会发生前述问题。

简述仲裁协议的效力

简述仲裁协议的效力 仲裁协议,是指当事人愿意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的或者可能发生的产生于确定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争议提交给中立的第三者作出有约束力的裁决的协议。仲裁协议的效力是仲裁程序合法性、仲裁裁决具有可执行性的根本保证。基于此,仲裁协议的效力便成为了仲裁理论与仲裁实践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 一、仲裁协议的无效与失效 (一)仲裁协议的无效 仲裁协议的无效是指仲裁协议不具备法定有效要件的情况。当仲裁协议无效时,当事人不能申请仲裁,仲裁机构无权受理仲裁申请,此时法院可以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形式管辖权。 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仲裁协议无效: 1. 约定的仲裁事项超过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仲裁协议。这是一种协议违反法律对仲裁范围的强制性的规定。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即当事人不能的仲裁协议。笔者认为,即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应视为效力待定的仲裁协议,若经过法定代理人追认则协议有效。 3.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的仲裁协议。即意思表示不真实的仲裁协议。对此种仲裁协议,笔者认为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比较合理:第一,若被胁迫订立仲裁协议的一方当事人,直到纠纷发生后,仍不愿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则仲裁协议无效;第二,纠纷发生后,该当事人愿意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则可以认定该仲裁协议有效,仲裁机构应该受理。 4.以口头形式订立的仲裁协议。有学者认为,不论我国还是国外的仲裁立法,一级国际上的有关公约,都规定仲裁协议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则不承认口头形式的仲裁协议。对此,笔者认为直接确定口头形式仲裁协议无效过于极端,而应采取补救办法: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二)仲裁协议的失效 仲裁协议的失效时指原本有效的仲裁协议,因为特定仲裁事项的结束或者当事人的放弃或其他原因而失去其法律效力的情况。 1.因当事人放弃而导致仲裁协议失效。当事人有权放弃仲裁协议,但是,当事人应该经合意放弃,不可以单方面放弃。 仲裁协议的放弃可以分为主动放弃和被动放弃两种。主动放弃是当事人签订仲裁协议后,又经过协商一致放弃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其可能发生的或者已经发生的纠纷的情形。被动放弃专指协议的一方当事人向法院起诉,而另一方位依法提出管辖权异议,法院有权继续身体,而导致仲裁协议无效的情形。我国《仲裁法》支队被动放弃做了规定。

关于仲裁协议异议申请书模板

关于仲裁协议异议申请书模板 关于仲裁协议异议申请书你了解多少?仲裁协议异议申请书是怎样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仲裁协议异议申请书模板,仅供参考。 关于仲裁协议异议申请书模板【1】 申请人:xxxxxx密模具有限公司, 地址:xx市xx区x街x路xx号,法定代表人:姚xx,该公司总经理。 异议请求: 申请人认为贵委对本仲裁案件没有管辖权,请求贵委驳回xx盛冠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仲裁申请 事实与理由: 根据申请人与xx盛冠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签订的《模具加工制作合同》第9条的约定,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应共同协

商解决。 协商不成,双方同意由甲方当地仲裁委员会仲裁,事后又未达成书面协议的可向甲方当地法院起诉。这应该属于约定不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18条的规定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综上,申请人认为,xx盛冠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与申请人之间约定管辖不明,仲裁协议,xx盛冠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无权向贵委申请仲裁。 此致 xx仲裁委员会 申请人:xxxxxx密模具有限公司 特别授权代理人: 20XX年9月9日 关于仲裁协议异议申请书模板【2】

申请人: 住址地: 法定代表人: 被申请人: 住址地: 法定代表人: 请求事项: 请求确认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于xxx0年12月3日签订的《甲醇合成塔订货合同》中约定的仲裁协议无效。 事实与理由: xxx0年12月3日,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签订了《甲醇合成塔订货合同》,该合同第12条合同争议的解决约定为12.1凡与本合同有关而

【法律常识】国际贸易合同仲裁条款效力认定的类型有哪些

国际贸易合同仲裁条款效力认定的类型有哪些 一、存在完备有效的仲裁条款时,作为法院驳回起诉的依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中发生的纠纷,当事人在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仲裁的,当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存在仅约定仲裁地但对仲裁机构约定不明的仲裁条款时,是否可以启动法院司法程序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规定:对涉外仲裁协议的效力审查,适用当事人约定的法律;当事人没有约定适用的法律但约定了仲裁地的,适用仲裁地法律;没有约定适用的法律也没有约定仲裁地法律或者仲裁地约定不明的,适用法院地法律。 三、存在仅约定仲裁规则但对仲裁机构约定不明的仲裁条款时,是否可以启动法院司法程序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仲裁协议仅约定纠纷适用的仲裁规则的,视为未约定仲裁机构,但当事人达成补充协议或者按照约定的仲裁规则能够确定仲裁机构的除外。 四、仲裁条款的签订方没有直接参与诉讼,被告以存在仲裁条款为由对法院提出管辖异议时其异议不能成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五、存在仅约定以仲裁方式解决争议的仲裁条款时,是否可以启动法院司法程序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八条规定,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本文从五个方面来为大家进行了相关的内容介绍,这也是在国际贸易发展中很重要的内容。对于相关的合同仲裁条款效力认定类型就是这几点,在发生合同纠纷之后就需要根据相关的法律依据来进行处理。

确认仲裁协议效力

确认仲裁协议效力 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是怎么样的,仲裁作为常见的合同、财产权益纠纷解决方式之一,确认仲裁协议效力中问题请看下面。 效力及于问题一、 在实际交易过程中,当事人之间常签订不止一份合同,这些合同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一份合同的仲裁条款效力能否及于其他合同,是许多当事人在确仲案件审理阶段就希望法院查明的问题。 对此请求,法院的一贯态度是:该请求系仲裁庭在仲裁程序中需要表明的案件事实问题,关系到仲裁庭的裁决范围,应由仲裁庭决定。 法院一般不审理,对申请人的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无效的申请一概予以驳回。 然而,通过查阅大量的裁定,可以发现在少数裁定中,涉及效力及于问题,法院也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对于法院为何表态,我们不予置评。 不过对于这些已经生效的裁定,由于已经或多或少涉及实体审查部分,无论该意见是否能作为法院系统的通论,都值得说明。 1、主合同仲裁条款有效,补充协议没有约定仲裁条款,仲裁条款是否及于补充协议?

在一起案件中,原合同的仲裁约定“双方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协商或申请有关部门调解,协商或调协不成的,可以向北京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后双方签订《补充协议》约定:本协议仍按原合同的条款执行。 法院认为,原合同的仲裁条款意思表示明确,有仲裁事项,并选定了北京仲裁委员会,符合仲裁法第十六条第2款的规定,故仲裁协议合法有效。 又因双方签订的《补充协议》应受双方签订的原合同仲裁条款的约定,该仲裁协议对《补充协议》继续有效。 在另一起案件中,施工合同中约定“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下列第一种方式解决:(一)提交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二)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后双方当事人经过协商,对工程竣工结算及拨付工程款等问题达成结算协议。 法院亦直接认定,结算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对涉案工程的结算付款问题达成的补充协议,因此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仲裁条款的效力及于结算协议。 通过前述两起案件可以看出,在主合同有仲裁条款,概括约定仲裁事项,如果能确定补充协议与主合同的关系,在补充协议

仲裁协议法律效力等三个问题

一、仲裁协议的性质 仲裁协议的法律性质在法学界有不同的学说观点,主要有实体法法契约说、程序法契约说、混合类型契约说以及独立类型契约说等四类。 实体法契约说认为仲裁行为为一般的私法行为,是当事人私权处理方式的一种。国家尊重并保护国家当事人合意的处理属于私法范畴的权利和义务。仲裁法协议大多受制于民商事实体法,非程序法。契约的法律性质不应取决于契约的内容,而应取决于契约的形成条件和约束效力。 程序法契约说认为仲裁法为程序法上的契约而非实体法契约。理由为:1、仲裁协议解决当事人之间实体权利义务发生争议的方式和规则,其内容类似于诉讼程序问题;2、仲裁协议实现方式在于约束当事人行使诉权,从而排除司法管辖权。则仲裁协议在实质上是当事人处置诉权的协议。诉权是当事人请求司法机关就争议的民事纠纷作出裁判的程序法上的权利。3、就目的而言,仲裁协议的最终目的和最终的结果在于完成解决争议的仲裁裁决。 混合类型契约说认为仲裁协议兼具实体法和程序法契约的双重性质,理由在于其为实体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的混合体,包含了实体法和程序法两种因素。在仲裁协议的成立、有效与无效等方面应以实体法中的标准来判断。而就排除法院管辖权、使仲裁裁决具有类似于法院判决的效力等方面,则通过程序法规则加以规制。 独立契约说认为仲裁协议既不同于实体法契约,也不同于诉讼法契约,而属于一种新型的特殊契约,它兼具有实体法契约和诉讼法契约的特点。对它的解释和适用不能套用实体法和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而要适用一种新的法律体系。仲裁协议所依赖的仲裁制度是为适应人们寻求一种民间的、灵活解决他们之间争议的纠纷解决的机制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对于仲裁协议而言,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综合论述。一方面,不能从其生效条件、合同形式以及一些一般原则与实体法契约的类似和相同,就认为其属于实体法契约。因为程序法契约理论本身就是在实体法契约理论的基础上萌芽的。另一方面,仲裁协议在缔约主体资格、生效要件以及一些基本原则等方面与实体法契约的类似和相同,并不能说明仲裁协议就必然具有实体法契约的性质。 再者,仲裁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理论,仲裁条款独立性理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仲裁协议的性质。仲裁条款独立性理论的基础在于主合同与仲裁条款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主合同

审查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几个问题

审查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几个问题 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案件的审查过程中,由于仲裁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仲裁协议效力如何界定规定的较宽泛与不十分明了,人们对仲裁协议效力有不同的界定标准。笔者就此略抒己见。 关于当事人在申请仲裁前径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有争议的仲裁条款效力的认定当事人在申请仲裁前径向人民法院提出仲裁协议效力确认申请情形的出现,是因对仲裁法第十八条规定与第二十条规定之间的关系和适用产生歧义而发生的。有人认为,仲裁法第十八条属于第二十条规定的前置条款。一方当事人为了规避另一方当事人以第十八条中“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规定,经过协商仍达不成协议可能使仲裁协议无效,产生不能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有异议的效果,便不经过协商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笔者认为,仲裁法第十八条与第二十条是各自独立的条款。即使当事人之间存在“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问题,经过协商达不成协议导致仲裁协议无效后,仍可以再向人民法院提出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申请。仲裁法虽然没有明确设定当事人未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前是否可以先向人民法院提出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申请的程序,但是根据仲裁法第二十条中“一方

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的规定,人民法院具有对仲裁协议效力的优先确认权,当事人未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以前,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当事人没有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仲裁机构也没有受理仲裁申请的情况下提出的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案件。 关于当事人在人民法院作出的确认仲裁协议民事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是否可以申请再审的问题 目前,对于法院作出的确认仲裁协议效力裁定可否申请再审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享有对人民法院作出的确认仲裁协议的民事裁定申请再审的权利,人民法院应当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审查再审申请后决定是否提起再审。另一种意见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百零八条中“对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的裁定,当事人可以申请再审”的限制规定排除了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就管辖权作出的民事裁定申请再审的权利,这个规定同样适用于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申请案件。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审查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申请案件,要按照仲裁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确定的仲裁协议成立的一般原则和仲裁协议无效的条件对仲裁协议的存在及效力作出判断。确认仲裁协议的“存在、效力”亦即确定了管辖的效果。审查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案件的

仲裁条款效力如何判断

仲裁条款效力如何判断 商事仲裁和民事诉讼都是解决民事商事纠纷案件的途径。当涉案合同中含有仲裁条款时,律师需要正确判断该仲裁条款是否有效,以决定采取申请仲裁或提起民事诉讼来解决该案件的纠纷。 学界根据不同的标准对仲裁作很多种分类。其中将仲裁分为机构仲裁和临时仲裁的分类,对在律师判断仲裁条款的效力最具有意义。 机构仲裁是当事人选择常设的仲裁机构(有常设组织人员、办公地址、章程)的仲裁员组成仲裁庭、按该常设的仲裁机构的规则审理案件的一种仲裁制度。常设仲裁机构有固定的名称、地点、组织形式、组织章程、仲裁规则、仲裁员名单和行政管理机构。当事人在选择机构仲裁方式解决其争议时,只需要在仲裁条款中表明提交仲裁意愿、约定的仲裁事项具有可仲裁性、选定了仲裁机构,其他的内容可按照选定常设仲裁机构的章程和仲裁规则来确定。 临时仲裁是当事人不是选择常设的仲裁机构,而是在仲裁协议中写明仲裁庭的组成方式、仲裁规则、仲裁地点、适用法律等内容的仲裁一种制度。临时仲裁机构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仲裁规则、工作人员、办公地点。当事人在选择临时仲裁方式解决其争议时,必须订立详细具体的仲裁条款。其内容包括:提交仲裁的意愿、仲裁事项、仲裁庭组成方式、仲裁地、仲裁规则、仲裁适用的实体法律、仲裁裁决的效力、仲裁裁决的执行、仲裁员的费用等。 我国法律制度中只有机构仲裁制度,没有临时仲裁制度。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和2006年9月8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6〕7号(以下简称《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

我国的机构仲裁制度,也是判断仲裁条款是否有效的主要法律根据。 仲裁条款是双方当事人预先订立的仲裁条款或在争议发生之后双方共同协商达成的仲裁协议,自愿将他们之间的争议提交仲裁,并履行其仲裁裁决的条款(协议)。《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一)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二)仲裁事项;(三)选定的仲裁委员会。”据此,有效的仲裁条款要具备以下三要素: 一、仲裁条款中将发生纠纷的案件提交仲裁的意思表示要明确 如果合同的条款名为“仲裁条款”,但条款内容却约定“案件发生纠纷提交法院解决”。这属于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不明确。 又如合同“仲裁条款”内容是“案件发生纠纷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提交法院解决”。该条款也属于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不明确。最高人民法院《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当事人约定争议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协议无效。” 二、提交仲裁的事项有可仲裁性、属于仲裁事项范围内 提交仲裁的事项有可仲裁性、属于仲裁事项范围内这有两层含义: 1.提交仲裁的事项(纠纷)要有可仲裁性; 从理论上看,可仲裁性是指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这些纠纷案件可以提交仲裁。可以提交仲裁事项的范围很广,凡是“商事活动”,即经济领域活动的纠纷都可以仲裁。《仲裁法》第三条列出了以下情况不能提交仲裁:“(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仲裁协议的基本内容

仲裁协议的基本内容 关于仲裁协议书范文,怎么写才更符合要求,下面小编整理推荐仲裁协议书范本和要点,欢迎阅读与借鉴。 仲裁协议的基本内容【1】 仲裁协议的基本内容是对仲裁协议完整性的要求,其是指一项仲裁协议应当具有的内涵。由于仲裁协议的内容直接反映双方当事人的意愿,并决定着仲裁协议的效力,进而影响着仲裁的取得与行使,因此,仲裁协议的内容是仲裁协议的核心。仲裁协议的内容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是一切仲裁协议的重要内容,也可以说是有效仲裁协议的首要内容。仲裁合意就是通过仲裁协议中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体现出来的。对仲裁协议中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通常的要求是明确、肯定,即在仲裁协议中以无可争议的表示授予仲裁庭仲裁权。 二、仲裁事项 仲裁事项即提交仲裁的具体争议事项。争议事项能否提交仲裁,意味着仲裁庭对该争议事项有无仲裁权,而仲裁协议中有无明确的仲裁事项,意味着仲裁庭行使仲裁权的范围,即仲裁庭只能在仲裁协议确定的仲裁事项的范围内进行仲裁,超出这一范围

进行的仲裁即仲裁庭超越仲裁权所作出的仲裁裁决,经一方当事人的申请,法院可以不予执行或撤销其裁决。因此,在仲裁实践中,仲裁事项也往往成为仲裁协议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成为仲裁协议的关键。 仲裁事项的范围决定仲裁权的行使范围。由于仲裁协议既包括了争议发生前,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又包括争议发生后,双方当事人订立的专门的仲裁协议。因此,仲裁事项也可划分为未来可能性争议事项和现实已发生的争议事项。 我国仲裁法也把“仲裁事项”作为仲裁协议应具备的内容之一,对仲裁事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应就此达成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一般来说,当事人对该类仲裁事项范围的约定应以“宽泛”为原则,即要避免在仲裁协议中作一些限制性规定,包括争议性质上的限制、金额上的限制以及具体事项的限制,如约定“就履行该合同所产生的争议提交仲裁”——它排斥了合同的解释问题、合同本身是否有效问题等的仲裁可能性,而这些因素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如约定“就货物质量及其索赔所产生的争议提交仲裁”——它排斥了对该货物数量问题的仲裁可能性,而在索赔中,货物的数量与质量是不可能分开的,等等。这样的约定不利于实现当事人的真实意愿,不利于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相反,会造成纠纷解

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

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 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对于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案件,法院作出裁定后,当事人是否可就该裁定提出上诉?下面就是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可否上述。 对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案件之裁定,当事人不可以提起上诉【1】 关于此观点的理由,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15)黑监民再字第26号,2015-12-15】说得比较明确: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第十部分适用特殊程序案件案由第402项规定,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属于适用特殊程序案件案由,明确了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特殊程序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五章特别程序第一百七十八条的规定,依照本章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可见,适用特殊程序审理的案件依照上述法律规定没有上诉、再审程序,其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相比,在审级上有其特殊性。 实践中,法院的做法大概有三类:

(一)在作出裁判结果后,写明:本裁定为终审裁定。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2015)三中民(商)特字第04910号,2015-09-17】;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3)沪一中民认(仲协)字第24号,2014-01-16】; 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5)渝二中法民初字第00174号,2015-11-23】; 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2014)深中法涉外仲字第120号,2014-07-25】;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4)苏中民仲审字第0034号,2014-05-04】;江苏省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泰中商仲审效字第00005号,2015-12-17】;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锡民仲审字第00381号,2016-03-30】;江苏省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淮中商仲字第00001号,2015-02-1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哈民一民初字第104号,

仲裁协议的有效条件

仲裁协议的有效条件 如何才能实现仲裁协议的上述效力,制定有效的仲裁协议是关键。不同国家对有效的仲裁协议的具体条件也有不同的规定,但从多数国家的商事仲裁实践来看,一项有效的仲裁协议通常要具备三个条件。 (一)协议当事人有合法的缔约资格和能力 仲裁协议涉及当事人诉权和实体权利的处分,属于对重大权利进行处分的法律行为,只能由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订立。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不具有缔约能力,其签订的仲裁协议应被认定为无效,依这种仲裁协议作出的裁决也将无法得到有关法院的承认与执行。例如《纽约公约》第5条第(1)款规定仲裁协议当事人依对其适用的法律有某种无行为能力情形者,被申请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国家可依当事人一方的请求,拒绝承认和执行。《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以下简称《示范法》)第36条第(1)款第(1)项第(1)目规定:第7条所指的仲裁协议的当事人一方欠缺行为能力,可以拒绝承认和执行不论在何国作出的仲裁裁决。 (二)协议约定的事项具有可仲裁性 仲裁协议中约定提交仲裁的事项,必须是有关国家法律所允许采用

仲裁方式处理的事项。如果所约定的事项属于有关国家法律中不可仲裁的事项,该国法院将判定该仲裁协议是无效仲裁协议,并将命令中止该仲裁协议的实施或拒绝承认和执行已依该仲裁协议作出的仲裁裁决。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可仲裁性的关键问题是指根据适用于仲裁协议的法律,某些事项是否可以提交仲裁解决,而不是指某一争议是否属于仲裁协议的管辖范围之内。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与公共政策关系比较密切。在许多国家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被视为属于一国公共政策的范畴。各国法律对争议事项可仲裁性问题的规定方式有所不同。大陆法国家多以立法明确规定把某一领域或某一类争议排除在仲裁之外;普通法国家则多把这一问题留给法院解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事项不能提交仲裁: 1.有关竞争法和反托拉斯法的事项; 2.关于婚姻、人身关系的事项; 3.关于破产、行政法处理的事项; 4.某些知识产权事项。[1] (三)协议的形式和内容合法

仲裁协议效力之确定:以意思表示瑕疵为角度

仲裁协议效力之确定 字数:2515 来源:西江月·中旬2014年4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 【摘要】仲裁协议是进行仲裁的基础,没有仲裁协议就无法进行仲裁。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是仲裁协议有效的条件,意思表示的瑕疵必然会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所谓仲裁意思表示的瑕疵i不仅包括传统的意思表示的不自由(如受胁迫),意思表示的不真实(如欺诈),还应该包括意思表示的不确定。文章对胁迫、欺诈导致的意思表示瑕疵进行研究,探究这种瑕疵对于仲裁协议效力的影响。更为深刻的是,文章结合新的理论对意思表示不确定的或审或裁条款之效力进行重新思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意思表示瑕疵;仲裁协议效力;胁迫;欺诈;或审或裁 我国仲裁法对于意思表示瑕疵导致的仲裁协议无效情形中,只是规定胁迫情形才无效。但是对于欺诈没有规定,欺诈导致的仲裁协议原则上也应该是无效的。与此同时,对于或审或裁条款的效力,成文法通常认定无效。但是这种仲裁协议由于具有仲裁的意思表示,不能一概否定其有效性,需要具体分析。 一、通过胁迫方式订立的仲裁协议效力问题 按照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胁迫是指以给公民及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失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当事人在受胁迫时订立的合同并不能反映其内心真实的意思,因此是无效的。 仲裁协议也是如此,它是双方当事人就仲裁解决纠纷达成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他必须反映当事人的内心真实意思。一方当事人在受到对方当事人胁迫的情况下订立的仲裁协议,由于不能体现当事人真实的意愿,不符合仲裁协议的有效要件,因此无效。我国《仲裁法》第17条规定,一方面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的仲裁协议无效。一般情况下,一方当事人通过胁迫手段在仲裁协议中实际取得了利益,该利益已经明确体现在仲裁协议的条款中,例如,仲裁协议规定,发生争议,由卖(买)方选择其认为适当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该仲裁协议由于直接剥夺了另一方当事人寻求解决纠纷的途径的权利,因此是无效的。 实践中,只有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当事人的胁迫是直接针对仲裁协议本身进行的,这时该胁迫已经明确体现在仲裁条款中。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仲裁协议才是无效的。 二、通过欺诈方式订立的仲裁协议效力问题 欺诈是指意在引诱表意人陷入错误,以便取得他的意思表示所施展的欺诈性活不诚实的手段。ii 实践中,按照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当事人虚假信息,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做出错误的意思表示。 与胁迫相比,欺诈也应该是引起仲裁协议无效的原因,但我国《仲裁法》并没有对于欺诈所订立仲裁协议的效力做出直接的规定。但《仲裁法》没有规范,并不意味着肯定了欺诈情况下订立仲裁协议效力,究其原因,在仲裁实践中,当合同因欺诈而被认定为无效时,该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并不必然无效。除非当事人能够证明,一方当事人的欺诈行为往往是针对仲裁条款实施的,其目的在于获取不正当的利益。 三、或审或裁的仲裁协议效力问题 所谓或裁或审条款,即仲裁协议中既约定可以申请仲裁也约定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学理上将这种条款视为终局性不能确定的约定,司法界依据仲裁法规定的一裁终局的基本制度较为一致认为其违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认仲裁协议效力请示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认仲裁协议效力请示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认仲裁协议效力请示的复函【类别】调解与仲裁/经济合同仲裁【发文字号】[2005]民四他字第52号【批准日期】【发布部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日期】2005.12.01【实施日期】2005.12.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司法解释【唯一标志】79255 【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认仲裁协议效力请示的复函(2005年12月1日[2005]民四他字第52号)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你院京高法发[2005]309号“关于杭州泰利德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无效一案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同意你院的处理意见。杭州泰利德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与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买卖合约书》第十七条规定:“在履行本合同中发生纠纷的,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则纠纷呈送北京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为最终裁决”。本案系涉港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未约定确定仲裁条款效力所适用的法律,亦未约定仲裁地,应当根据法院地即中国内地的法律来判断仲裁条款的效力。北京市并不存在当事人所约定的仲裁机构,同时北京市有北京仲裁委员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及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三家仲裁机构,亦无法推定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在当事人一方已经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仲裁条款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认定双方无法就仲裁机构问题达成补充协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六条、第十八条的规定,该仲裁条款应当认定无效。此复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杭州泰利德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无效一案的请示(2005年11月23日京高法发[2005]309号) 最高人民法院:我院收到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对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受理M20050287号仲裁案中仲裁协议无效的请示》。经我院审查,杭州泰利德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确认其与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合同中有关仲裁协议条款应为无效的请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第十八条的规定,应确认该仲裁条款无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处理与涉外仲裁及外国仲裁事项有关问题的通知》(法发[1995]18号)的规定,特向你院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事人情况申请人(仲裁被申请人)杭州泰利德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被申请人(仲裁申请人)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公司)。 二、基本案件2003年11月24日,杭州泰利德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与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ET-0321A号买卖合约书。该合同中第十七条约定:在履行本合同中发生纠纷的,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则呈送北京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为最终裁终裁决。 三、处理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第十八条的规定,双方当事人选定的仲裁委员会“北京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并不存在,属对

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

【知识点】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 一、认定主体 根据《仲裁法》第20条的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10月21日《关于确认仲裁协议效力几个问题的批复》规定:如果仲裁机构先于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并已就管辖权异议作出决定,人民法院不再受理当事人的申请。如果仲裁机构接受申请后尚未作出决定,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同时通知仲裁机构终止仲裁。 二、认定时间 根据《仲裁法》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 《仲裁法司法解释》第十三条规定:“依照仲裁法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当事人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没有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而后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仲裁机构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作出决定后,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或者申请撤销仲裁机构的决定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三、法律适用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18条对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进行规定,即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仲裁协议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有选择的,适用仲裁机构所在地法律或者仲裁地法律。 《<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司法解释(一)》第14条规定,当事人没有选择涉外仲裁协议适用的法律,也没有约定仲裁机构或者仲裁地,或者约定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认定该仲裁协议的效力。 四、我国认定涉外仲裁协议无效的报核制度 根据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仲裁司法审查案件报核问题的有关规定》,中级法院或者专门法院办理涉外涉港澳台仲裁司法审查案件,经审查拟认定仲裁协议无效,应当向本辖区所属高级人民法院报核,高级人民法院经审查拟同意的,应当向最高人民法院报核,待最高人民法院审核后,方可依最高人民法院的审核意见作出裁定。 【例题】 中国A公司与甲国B公司签订货物买卖合同,约定合同争议提交中国C仲裁委员会仲裁,仲裁地在中国,但对仲裁条款应适用的法律未作约定。后因货物质量问题双方发生纠纷,中国A公司依仲裁条款向C仲裁委提起仲裁,但B公司主张仲裁条款无效。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关于本案仲裁条款的效力审查问题,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A.对本案仲裁条款的效力,C仲裁委无权认定,只有中国法院有权审查

仲裁协议效力异议的提出时间

仲裁协议效力异议的提出时间 下面是YJBYS为大家整理收集的仲裁协议效力异议的提出时间,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仲裁程序开始后,无论是申请人还是被申请人,如果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及时提出,这是大多数国家的仲裁法和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所要求的,否则可能构成弃权或默示。当事人及时提出仲裁协议效力异议,有助于保证仲裁程序在尊重当事人意思及法律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也有助于仲裁庭及时确定自己的管辖权,以免无谓浪费当事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当然,当事人一旦提出了管辖权异议,仲裁庭必须先行作出初步决定或者中止仲裁程序直到有权机构作出肯定仲裁管辖权的决定。因此,实践中常有当事人以此作为拖延时间的手段。更有甚者,有的当事人不及时行使权利,直到仲裁裁决作出后才要求管辖法院以仲裁管辖权存在问题为由而撤消或拒绝执行该裁决,使整个仲裁程序失去意义。因此,规定当事人提出仲裁协议效力异议的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研究,提出异议的时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第一次实体答辩之前。当事人如有管辖权异议(包括协议效力异议),应在其提交第一次实体答辩前提出。 2、第一次开庭之前。我国仲裁机构采用的这种做法,要求当事人如有管辖权异议应在仲裁庭第一次开庭前提出。

仲裁法第二十条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 3、不规定提出异议的时限。有些国家的仲裁法和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对当事人提出管辖权抗辩的时限未作任何规定,这意味着当事人可以随时提出抗辩。 第一种做法较为注重仲裁程序的效率,当事人如在特定时间内没有提出协议效力异议,则在其后的仲裁程序中丧失了这一权利;第三种做法较为注重尊重当事人的自由,但失之随意,为拖延仲裁程序开了方便之门;我国的规定较为少见,仲裁庭第一次开庭时间肯定在首次答辩期限届满(提交答辩书)之后,而当事人一旦提出协议效力异议,无论是向仲裁机构还是向法院提出,仲裁程序因等待仲裁机构的决定或法院的裁定,处于中止状态,既没有顾及仲裁程序的效率,也让当事人有了拖延仲裁程序的借口。但不管怎样,这也有待于仲裁法修改时才能考虑,仲裁法司法解释也绝不能够违反法律的规定。可以明确的是,在我国,提出仲裁协议效力异议的时间是仲裁庭首次开庭前。 附:仲裁法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5年12月2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7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9月8日起施行。

仲裁条款约定瑕疵的效力

仲裁条款约定瑕疵的效力 阙凌云 在商事活动中,世界各国均有商事争议仲裁解决机制。我国也不例外。仲裁作为一种解决商事合同争议的方式,具有一裁终局,阻却法院诉讼管辖等诸多特点。当事各方签订合法有效的仲裁协议或在合同中约定有合法的仲裁条款(以下统称“仲裁协议”)是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案件、进行仲裁活动的前提,也是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前提条件。 由于我国《仲裁法》实施时间不长,并且长期以来在经济生活中缺乏对现代仲裁制度的明确认识,公众对仲裁制度欠缺足够了解。在签订仲裁协议时不能完全避免出现仲裁协议约定的内容不完整或是表述不明确的情形,导致是否适用仲裁管辖引发争议。 常见的不规范约定有“如双方发生争议,可提交XX仲裁委员会仲裁或提交有管辖权的法院诉讼”等“或裁或审”的仲裁协议。就上述情形而言,如果当事双方不能就仲裁达成合意,“或裁或审”的仲裁协议无效在司法实践中不存在争议。因为当事双方无法表现出明确的仲裁意愿。 同时《仲裁法》第18条规定:“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实践中,往往存在有明确的仲裁意愿,但是约定的内容不完整或者表述不明确的仲裁协议,是否一定属于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而无效?本文将分析以下两类情形: 一、“提交当地仲裁机构仲裁”等未指明具体仲裁机构的仲裁协议。 我国仲裁机构并不是完全按照行政区划来设立的,因此,有些地点可能设有若干仲裁机构,而有些地点可能只有一个仲裁机构,还有些地点可能根本未设立仲裁机构。对于当事人约定了仲裁地点,但没有约定仲裁机构的仲裁协议应当区分不同情况,分别确认其效力。 1、当事人约定的仲裁地点无仲裁机构的,仲裁协议无效。 约定的仲裁地点无仲裁机构,可视为约定的仲裁机构不存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96年10月10日致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约定的仲裁机构不存在的仲裁协议效力函》:“约定的仲裁机构不存在的,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明确仲裁机构的,仲裁协议无效。”

申请书(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用)(2016民事诉讼文书样式)

申请书(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用)(2016民事诉讼文书样式) 申请书 申请人:____ ,男/女, _____ 年 ___ 月___ 日出生,____ 族, -(写明工作单位和职务或者职业),住___ 。联系方式: 。 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______ , ___ 。 委托诉讼代理人:_____ , ____ 。 被申请人,。 (以上写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的姓名或者名称等基本信息)请求事项: 确认申请人____ 与被申请人____ 的仲裁协议有效/无效。 事实和理由: ___ 年____ 月________ 日,申请人 ____________ 与申请人以 _______ 方式订立仲裁协议,内容为:_____________ (写明协议内容)。 ___ (写明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有效/无效的事实和理由)。此致 人民法院 申请人(签名或者盖章) 年月日 【说明】 1. 本样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十条制定,供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用。 2. 当事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写明名称住所。另起一行写明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及其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3.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协议无效:(一)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

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三)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 4.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载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

最高院关于确认仲裁协议效力几个问题的批复

最高院关于确认仲裁协议效力几个问题的批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认仲裁协议效力几个问题的批复》已于1998年10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2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1998年11月5日起施行。 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六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认仲裁协议效力几个问题的批复 (1998年10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第1029次会议通过法释[1998]27号)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鲁高法函[1997]84号《关于认定重建仲裁机构前达成的仲裁协议的效力的几个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实施后重新组建仲裁机构前,当事人达成的仲裁协议只约定了仲裁地点,未约定仲裁机构,双方当事人在补充协议中选定

了在该地点依法重新组建的仲裁机构的,仲裁协议有效;双方当事人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二、在仲裁法实施后依法重新组建仲裁机构前,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约定了仲裁机构,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另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经人民法院审查,按照有关规定能够确定新的仲裁机构的,仲裁协议有效。对当事人的起诉,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三、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机构确认仲裁协议效力,另一方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确认仲裁协议无效,如果仲裁机构先于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并已作出决定,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如果仲裁机构接受申请后尚未作出决定,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同时通知仲裁机构终止仲裁。 四、一方当事人就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申请仲裁,另一方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请求人民法院确认仲裁协议无效并就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起诉的,人民法院受理后应当通知仲裁机构中止仲裁。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仲裁协议有效或者无效的裁定后,应当将裁定书副本送达仲裁机构,由仲裁机构根据人民法院的裁定恢复仲裁或者撤销仲裁案件。

提单仲裁条款效力问题

提单持有人在利益受损时,如果提单中没有仲裁条款,责任方又不愿意赔偿,提单持有人除依法向法院起诉外,别无他法。但大多数国家相互间并无协助执行他国法院判决的司法协议,这样,尽管原告胜诉,但被告所在国法院没有执行他国法院判决的义务,判决书项下之权利难于实现。 如果通过仲裁方式解决,结果大不一样。很多国家都是1958年《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的缔约国,根据该公约规定,除公约规定的例外情况,缔约国法院有义务承认和执行他国仲裁裁决。 在实践中,债务人却总不愿让债权人顺利实现权利。若债权人提起诉讼,债务人便以提单仲裁条款为由提出管辖权异议;如债权人申请仲裁,债务人便以提单仲裁条款对其无约束力为由提出管辖权异议。所以,提单仲裁条款引起的纷争案件甚多。理论界观点不一,法院判决各异,当事人无所适从甚至导致严重损失。 例如,提单中有仲裁条款,但提单持有人认为仲裁条款无效,向法院起诉,承运人以提单有仲裁条款为由提出管辖权异议,一审法院裁定提单仲裁条款无效,驳回承运人异议。承运人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裁定提单仲裁条款有效,于是驳回提单持有人的起诉。这样,对提单持有人来说,完成管辖权诉讼程序可能需要一年以上时间,甚至在起诉时其时效期间即将届满。提单持有人获得法院无管辖权的一纸判决时,当然马上想到申请仲裁,但因时效已过,权利不受法律保护,从而造成损失——很多国家海商法规定,就海上货物运输向承运人要求赔偿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一年,自承运人交付或应当交付货物之日起计算,而且请求人向法院起诉被驳回的,不发生时效期间中断的法律后果。 显然,解决提单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意义重大。 1、提单仲裁条款对提单持有人并不当然地具有法律约束力。 所谓仲裁,是双方当事人通过合意自愿将有关争议提交第三者审理,由其依法或依公平原则作出裁决,并约定自觉履行该有关裁决所确定的义务的一种制度。也就是说,仲裁必须是自愿的,是双方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但是,在海运提单中所载明的仲裁条款不可能如上所述事先由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提单中的仲裁条款印于背面,该条款不可能经当事人协商。况且,提单的主体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一方为承运人,另一方可以是收货人或其他合法持有人(譬如银行),双方无法事先协商。提单可转让,可通过提单买卖进行提单项下货物的交易。 提单是承运人签发的,其仲裁条款是承运人单方的意思表示,并非提单持有人与承运人通过合意自愿达成的协议,因此提单关系人极易以不是其真实意思表示为由主张仲裁条款无效。假设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灭失、损坏或者短缺等情况,根据提单背面载明的仲裁条

最高院65个涉外仲裁条款、仲裁协议效力的复函

最高院:65个具体案件涉外仲裁条款/仲裁协议效力的复函 2015-5-18 21:18:14 点击:200 【导读及说明】 ?中国法院受理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海事案件,如果发现当事人在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仲裁协议,法院认为该仲裁条款或者仲裁协议无效、失效或者内容不明确无法执行的,在决定受理起诉之前,必须报请本辖区所属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审查;如果高级人民法院同意受理,应将其审查意见报最高人民法院。在最高院未作答复前,可暂不予受理。 ?一方当事人向法院申请确认涉外仲裁协议、仲裁条款无效,如受案法院拟裁定涉外合同仲裁协议、仲裁条款无效的,应先逐级呈报最高人民法院,待最高人民法院答复同意后才可以确认仲裁协议无效。 ?本文整理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仲裁条款效力的批复,均是针对具体个案。环中仲裁团队认为,研究仲裁个案,有助于考察鲜活的仲裁条款在实践中的理解和认定。 特别是仲裁实行保密制度,这些通过请示与复函而公开的仲裁案例资料,显得尤其珍贵。 ?仲裁条款是否有效,最终结果取决于最高院的复函,不得错误理解为凡是下述所列案件的仲裁条款均为无效。 ?因数据更新原因,暂时整理65个。本文以发布时间逆序排列。 【最高院对65个具体案件涉外仲裁条款/仲裁协议效力的复函】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申请人安徽省龙利得包装印刷有限公司与被申请人BP Agnati S.R.L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案的请示的复函发布日期 2013.03.25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FAMOUS APEX LIMITED与珠海市保利三好有限公司借款合同 一案涉外仲裁条款效力的请示的复函发布日期 2013.03.05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神华煤炭运销公司与马瑞尼克船务公司确认之诉仲裁条款 问题的请示的复函发布日期 2013.02.0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