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二甲苯市场及发展前景

对二甲苯市场及发展前景

对二甲苯市场及发展前景
对二甲苯市场及发展前景

对二甲苯(PX)产业链情况调查

功能高分子材料论文题目对二甲苯(PX)产业链情况调查 姓名聂凡 张执卫 所在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化学工程与工艺813班 学号0808010327 0808010333 指导教师李广宇 日期2011 年 10月22 日

目录 目录.................................................................................................................................... - 1 - 1 对二甲苯及其产业链简介.............................................................................................. - 2 - 1.1 对二甲苯简介...................................................................................................... - 2 - 1.2 对二甲苯产业链简介.......................................................................................... - 3 - 1.3 PX产品标准......................................................................................................... - 3 - 2 国内外对二甲苯(PX)产业概况.................................................................................. - 4 - 2.1 全球PX产业概况................................................................................................ - 4 - 2.2 我国PX产业概况................................................................................................ - 5 - 3 对二甲苯的生产及产业链.............................................................................................. - 6 - 3.1 对二甲苯生产方法.............................................................................................. - 6 - 3.2 对二甲苯下游生产简述...................................................................................... - 8 - 3.3 对二甲苯第一条产业链...................................................................................... - 8 - 3.4 对二甲苯第二条产业链.................................................................................... - 11 - 4 对二甲苯产业链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 - 13 - 4.1我国对二甲苯市场前景分析............................................................................. - 13 - 4.2我国PX发展思路的设想与建议....................................................................... - 15 - 5 小结................................................................................................................................ - 1 6 - 参考文献............................................................................................................................ - 1 7 -

苯及其下游产品的市场分析

苯及其下游产品的市场分析 1 我国苯的产能、产量同步增长 2004年我国纯苯产量为255.6万t,同比增长5.3%,年内纯苯生产平稳。2001-2004年,国内纯苯产量稳步提高,其中2003年的产量增速达到12.4%,是近几年产量增长最快的一年,而2004年产量的增长速度为4.6%,为近几年最低的一年。2004年,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的纯苯产量超过214.0万t,占国内总产量的88%以上,其他则主要是钢铁厂的焦化装置副产。石油苯生产厂家中,产量最大的是扬子石化、上海石化和吉林石化等3家企业,产量分别占国内总产量的15.6%、10.6%和9.4%。产量位居前10位的纯苯企业合计占国内总产量的65.9%,其中焦化苯厂家只有上海宝钢进入国内纯苯产量前10名。2005年由于苯乙烯新建装置相继建成投产,导致需求的高速增长,而纯苯效益优势明显,国内许多生产厂家满负荷生产,纯苯产量同比大幅增长。2005年1-8月国内主要纯苯企业产量统计见表1。 表1 2005年1-8月国内主要企业纯苯产量统计 4套现有的裂解装置,另有1套Pygas抽提装置在建,相应配套纯苯能力也将有较大增长。2004-2006年我国新增纯苯能力见表2。 表2 2004-2006年我国新增纯苯能力 (万t/a)

3个方面:①现有乙烯改扩建的配套芳烃抽提装置能力提高和新建大型乙烯工程的芳烃装置建设;②一些炼厂芳烃装置的改扩建及新增能力;③对二甲苯装置新建、扩建可增加纯苯的生产能力。预计将增加约70万t/a,2005年底国内纯苯生产能力将达到320万t/a左右,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到2010年我国纯苯的生产能力将达到460-550万t/a。届时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尚有部分进入国际市场。 2 苯的全球市场分析 2.1 2004年至2005年上半年呈现的主要特点 (1)原油价格走高形成稳定支撑 8月份以前,纯苯市场走势和原油价格走势基本贴合,进入9月份以后出现脱节,纯苯与原油走势背道而驰,直到9月中旬,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善。就整体而言,原油价格走高对纯苯市场起到了主要支持作用,在原油价格变化的基础上,由于装置问题等因素的影响,纯苯市场呈现跌宕起伏的局面。抛开基本面的因素,投机商在纯苯价格达到高位以后进行的反复炒作在其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7月中旬纯苯价格冲顶以后,市场要求价格下调。但由于原油价格开始攀升,并在8月中旬达到阶段性峰值,对下滑的纯苯市场形成支撑。近4个月的国际原油价格整体走势以波动上扬为主,并且不断刷新历史记录,从成本上给予芳烃市场有力的支撑。 在市场的变化中,全球范围内因地区价差而造成的套利从来都没有停息过。从价差较小的2005年2月初开始,由于美国供应紧张的吸引,部分投机商已经开始考虑从亚洲输出货物到欧美套利。而随着欧美价格的上涨,价格差距越来越大,套利行为大增。统计显示,2月末到3月初总共有5.4万t的纯苯从韩国运抵欧美,并且之后套利行为持续不断。4月初,地区性的价格差距达到200美元/t左右,引发亚洲向欧美的大量出口,造成欧美纯苯市场迅速滑落。通常情况下,欧美与亚洲之间的运费在40-50美元/t,而如果地区之间的价差与此相当,套利窗口就开始开放;如果船运紧张,运费可能高达90-100美元/t,则价差相应拉大以后才能形成套利。 (2)检修和非计划停车因素促进价格上扬 2005年亚洲纯苯装置停车检修非常集中。虽然大部分属于计划停车,并没有给市场造成突然的冲击,但是供应紧缩无疑对市场价格上涨起到了促进作用。检修计划大部分集中在前3个季度。

二甲苯国内市场调查

二甲苯国内市场调查 对二甲苯是混合二甲苯中数量最大的异构体,98%的对二甲苯通过其下游中间体PTA或是DMT生产聚酯,剩余少量对二甲苯用来作为除草剂等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溶剂。在PET树脂方面的应用正在进一步开发并有乐观前景。 1 对二甲苯生产技术进展 以上芳烃,通过异构化和分离 对二甲苯通常来自于重整油或热裂解汽油中的C 8 及以 的方法可以得到高纯度的对二甲苯。对二甲苯的技术进步主要包括开辟C 8 上芳烃新来源以及芳烃的转化和对二甲苯分离工艺革新。 1.1 轻烃制芳烃工艺 低分子烃类经过裂解和脱氢、烯烃的齐聚和环化、环烷烃脱氢等反应可选择性的生成芳烃。许多公司开发出了轻烃制芳烃工艺。 1.2 甲苯歧化和烷基转移技术 主要技术进展包括以下方面。 a) MSTDP及MT对二甲苯甲苯歧化工艺:由美国Mobil公司开发,其特点是对二甲苯的选择性较高,在甲苯转化率20%—25%的条件下,选择性大于80%,MT 对二甲苯是MSTDP的改进,主要是催化剂的改进,采用氧化硅对HZSM-5进行改性,可使对二甲苯的选择性达到98%以上。 b) 对二甲苯 Plus甲苯歧化工艺:由UOP公司开发,将该工艺与一段结晶技术 结合使用,是一项可扩大现有芳烃联合生产装置的具有吸引力的方法。 c) GT—TOLALK甲苯烷基化工艺:甲苯与甲醇在高硅沸石催化剂上进行烷基化反应,其优点是:首先,与甲苯歧化工艺(TDP)相比,生产1t对二甲苯,甲苯的消耗量从2.5t减少到1t ;甲醇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芳烃生成对二甲苯转化率,且 十分便宜。另外,该工艺几乎不联产苯。其次,用甲苯和甲醇替代混合二甲苯为原料的装置,在采用新工艺后,可生产出低成本的对二甲苯,这是因为混合二甲苯消耗量可以减少1/2。第三,由于对二甲苯回收装置的费用较低,芳烃联合 装置的起始投资费用可相应下降。另外,该工艺使用比较传统的设备,项目从规划到开车所需要的时间可大大缩短。 d) Mobil Oil高效甲苯制对二甲苯流化床工艺:该工艺可以比较容易的控制反 应中放出的热量,改善反应选择性和催化剂寿命,还可实现催化剂连续再生。e) ZA—95催化剂: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甲苯歧化催化剂,在天津石化公司引进装置上应用1年多,操作平稳。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催化剂水平。 f) Oparis异构化沸石催化剂:由法国IFP推出,适合于处理具有较高乙苯浓度的进料。Oparis催化剂与以前的丝光沸石催化剂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较高 的活性。 g) 埃克森美孚公司最近开发出了新的选择性甲苯歧化(STDP)技术。在STDP过程中,催化剂选择性极好,甲苯只转化为对二甲苯和苯,邻二甲苯和间二甲苯也只转化成对二甲苯。该工艺对二甲苯的选择性高于90%,而以前的STDP工艺为80%。同时,该工艺生成的对二甲苯也较以前多5%。 1.3 对二甲苯分离技术 从芳烃中分离对二甲苯主要技术进展包括以下方面。 a)Eluxyl工艺:由法国IFP公司开发,其原理与UOP的Parex法相似。它建立 在模拟逆流吸附概念之上,其关键部分是高选择性吸附物(专利)和配方(S对二

2007年中国对二甲苯(PX)市场研究与发展预测

《2007年中国对二甲苯(PX)市场研究与发展预测》 2006年12月份供大于求数字16.97万吨,较上月8.36万吨增加8.61万吨。其中需求量39.6万吨较上月37.95万吨增加1.65万吨,增加幅度不大;供应量56.57万吨,较上月46.31万吨增加10.26万吨。总供应量增加主要受进口量增加9.02万吨有关,这是近期PTA 新装置开工提前备料所致。 2007年1月份国内新增PTA装置集中投入运行,将大大提高对PX 的需求,虽然青岛东丽等企业产PX投放市场,PX供应增加幅度短期内难于跟上需求增加的步伐,供求紧张的局势仍再延续。 近期PX价格已经摆脱PTA 环节开工率的影响,主要受上游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 本预测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资委、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国民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等提供的大量资料,对我国对二甲苯市场的运行状况、对二甲苯的相关行业、对二甲苯行业发展预测以及对二甲苯行业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全面分析。是计划进入对二甲苯市场企业和投资机构了解目前中国对二甲苯行业发展动态,把握发展趋势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 (报告全文共九章92页,6余万字,其中图表45个,2007年1月出品)

目录 第一章对二甲苯行业概述产品概述 (1) 第一节对二甲苯的性能与用途 (1) 第二节对二甲苯的质量标准 (1) 第三节对二甲苯的生产工艺 (2) 第二章2007年国外生产对二甲苯情况 (5) 第一节世界对二甲苯的生产现状及市场前景 (5) 第二节世界对二甲苯的主要生产厂家及其生产能力 (6) 第三节亚洲对二甲苯供求分析 (7) 一、亚洲PX生产及投资情况 (7) 二、亚洲PX消费情况 (7) 第三节世界对二甲苯的消费结构分析 (8) 第四节世界对二甲苯的贸易状况 (8) 第五节世界对二甲苯供需预测 (9) 第六节世界对二甲苯扩建计划 (10) 第七节世界对二甲苯消费结构预测 (12) 第八节从全球角度分析PX的供需关系 (12) 第三章2007年我国对二甲苯供需分析 (13) 第一节对二甲苯的历史产量及当前产量 (13) 第二节我国对二甲苯产能现状 (14) 第三节对二甲苯的在建拟建项目 (15) 第四节对二甲苯的未来产量预测 (16)

甲苯甲醇合成对二甲苯的新技术及市场分析

炼油与化工 REFINING AND CHEMICAL INDUSTRY 第23卷 典型的对二甲苯(PX )生产方法是由重整油和 裂解汽油生成混合二甲苯,通过多级结晶深冷分离或分子筛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吸附分离)技术,将PX 从沸点与之相近的异构体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由于PX 需求量日益增长,直接从重整油和裂解汽油中抽提和分离得到的PX 已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工业上常采用甲苯歧化和烷基转移、C 8芳烃异构化等技术手段增产PX 。这些传统工艺都是以各种芳烃为原料增产PX 的技术,原料成本高、且有限,同时需要将多个单元组合一起,才能降低运行成本,投资巨大,且高纯度PX 仍然需要经过复杂的分离才能获得。 为了避开传统工艺的系列缺陷,必须开发PX 选择性接近100%的催化剂和新工艺,从根本上改进PX 生产方法。而甲苯甲醇烷基化技术将是高选择性生产PX 的最经济的途径。1甲苯甲醇烷基化新工艺 甲苯甲醇烷基化合成PX ,即甲苯在高硅沸石催化剂上与甲醇烷基化作用生产出高含量的对二甲苯。 (1)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的原料之一是甲醇,在甲醇与甲苯烷基化生成PX 的同时,伴有甲醇脱水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的副反应。即得联产品,无论是联产乙烯和丙烯抑或是重芳烃,均是附加值较高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2)该工艺最具吸引力的特点是PX 收率要比传统的甲苯择形歧化工艺高1倍,每生产1t 产品所需的甲苯可由甲苯择形歧化法的2.5~2.8t 下降到1.0t 以下,原料甲醇价格低廉,副产苯的数量可以忽略。 (3)该工艺既可以独立建设PX 生产装置,又可以将该工艺作为1个单元,在芳烃联合装置中与歧化和烷基化单元并联使用。 如果独立建设PX 生产装置,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的工艺流程,取消二甲苯吸附分离和异构化过程,据某研究院估算,得出甲苯烷基化法建设投资仅为现有甲苯歧化法(800kt/a 甲苯歧化装置界区内投资约3亿元人民币)的40%左右。 如果将该技术作为1个单元,在芳烃联合装置中与歧化和烷基化单元并联使用,以某PX 生产规模940kt/a 的芳烃联合装置为例,抽出200kt/a 甲苯(同时购买111.3kt 甲醇)进入甲苯甲醇烷基化单元进行加工时,可以达到理想效果。 因此,甲苯甲醇烷基化生产PX 工艺路线将是未来最经济、最为可行的PX 生产技术路线,该技术的应用将给PX 生产行业带来重大变革。2PX 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2.1PX 产品用途 PX 是重要的合成纤维和塑料的基本原料,对发展合成纤维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用于制取精对苯二甲酸(PTA )及对苯二甲酸二甲酯(CMT ),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等多元醇反应得到的聚酯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纤维胶片和树脂的制备,此外PX 还可用作溶剂以及作为医药、香料、油墨等生产原料。因此PX 是聚酯产品链的龙头。2.2PX 生产现状 从2003年开始,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集团开始新建或扩建PX 装置。外资及民营企业也在逐步抢占PX 市场,但由于原料资源等因素限制,目前仅有青岛丽东化学与大连福佳建设了PX 装置。随着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公司600kt/a 及中 摘要:对二甲苯传统的生产工艺由重整油和裂解汽油生成混合二甲苯,生产工艺复杂、原料成本高。文中阐述了传统工艺存在的缺陷,对比分析了甲苯甲醇烷基化合成对二甲苯新工艺的特点。并对对二甲苯产品的生产现状、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关键词:甲苯;甲醇;对二甲苯;工艺技术中图分类号:TQ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962(2012)05-0006-02 甲苯甲醇合成对二甲苯的新技术及市场分析 邵 平 (湖南长岭石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南岳阳414012) 6

中国及全球对二甲苯市场分析研究

中国及全球对二甲苯(PX)市场与技术发展现状 2007-06-06 13:52 来源:转载自中国化工网 对二甲苯(PX)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它可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PTA或DMT再和乙二醇反应生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即聚酯,进一步加工纺丝生产涤纶纤维和轮胎工业用聚酯帘布。 PET树脂还可制成聚酯瓶、聚酯膜、塑料合金及其它工业元件等。除此之外,PX在医药上也有用途。 对二甲苯是从混二甲苯中分离出来的,混二甲苯主要由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及间二甲苯组成。混二甲苯过去主要来自于炼焦工业。现在则主要来自石化工业,焦化二甲苯的产量很小,仅占总产量的2%以下,并且几乎全部作为混合二甲苯直接使用而不进行分离。目前美国来自石化的混二甲苯的产量已占总产量的99.9%。据统计,我国聚酯产能已由2000年的594.5万t/a增加到2005年的2000万t/a,几乎翻了两番。受聚酯行业的推动,国内PTA生产能力也迅速扩张,2001年产量还不足220万t,到2005年已达到约550万t,年均增长幅度超过25%。尽管如此,国内PTA仍然无法满足旺盛的需求,2005年进口量接近650万t,也使得2005年的表观消费量接近1200万t。PTA的巨大需求带动了PTA产业发展,从而从根本上造就了中国PX产业在未来5年内的崛起。

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基础上,我国PX生产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HAT系列甲苯歧化和烷基转移催化剂不仅在国内多套引进装置上使用,而且还将甲苯歧化和烷基转移成套技术出口到伊朗,用于87万t/a甲苯歧化装置建设。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SKI系列二甲苯异构化催化剂在反应器和压缩机等主要设备不改动的情况下,装置负荷提高了30%以上,并在国内7套二甲苯异构化装置上使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PX吸附剂RAX-2000在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引进装置上的首次工业应用,改变了PX吸附剂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据统计,2005年我国PX生产能力达到297万t/a,2005年我国对二甲苯产量约230万t,进口量达160.8万t。 2006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PX"十一五"建设项目布局规划》。这个《规划》是我国"十一五"时期内PX项目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核准审批有关项目的依据。《规划》提出的项目建设安排原则是:(1)符合产业政策要求,规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适用;(2)优先考虑依托老厂挖潜改造和扩建,提高竞争力;(3)鼓励采用国内开发的技术和国产设备建设;(4)原料主要来自炼厂和乙烯装置,且副产较多;优先安排与大型炼厂配套建设的项目,无大型炼厂做依托的项目暂不考虑;(5)产品主要用于PTA生产,PX装置建设应尽量与PTA企业的分布相匹配;(6)鼓

2019年中国对二甲苯行业产量、需求量及进口分析,国内市场缺口依旧较大「图」

2019年中国对二甲苯行业产量、需求量及进口分析,国内市场缺口依旧较大「图」 一、对二甲苯行业概况 对二甲苯(PX)是芳烃中最受关注的产品,主要用于生产对苯二甲酸(PTA)、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而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涤纶),还可用作溶剂以及医药、香料、油墨等行业的生产原料。我国对二甲苯行业共经历启蒙、探索与快速发展三个阶段: 中国对二甲苯行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中国对二甲苯行业产业链上游参与主体为原材料、技术和化工机械供应商;产业链中游环节参与者主要是对二甲苯生产企业;中国对二甲苯下游需求较为单一,以PTA生产企业为主。 对二甲苯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中国对二甲苯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分析 对二甲苯作为炼油和化工的桥梁,既是芳烃产业中最重要的产品,亦是聚酯产业的龙头原料。近五年来,我国对二甲苯始终保持供不应求的局面,截至2019年,我国对二甲苯新增产能实现增长,产量达到1464万吨,同比增长43.1%。 2012-2019年中国对二甲苯行业产量及增长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近年来,随着我国聚酯产业的飞速发展,利润率居高不下,对二甲苯需求量不断增长,引发项目建设热潮,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对二甲苯行业需求量达到2962万吨,同比增长13.3%。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进口方面,2015-2018年我国对二甲苯进口量逐年增长,2018年对二甲苯进口量达到1590.84万吨,进口金额达到168.84亿美元,2019年我国对二甲苯进口量有所下降,进口量下降至1497.83万吨,截至2020年1-10月,我国对二甲苯进口量为1172.59万吨,进口金额为1172.59亿美元。 2015-2020年10月中国对二甲苯进口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012-2018年,我国对二甲苯进口依存度逐年增长,进口依存度从51.06%增长至60.86%,2019年我国对二甲苯进口依存度下降至50.57%。

对二甲苯场情况简介

对二甲苯市场情况简介 二〇一四年三月

目录 1 对二甲苯及其产业链简介 (2) 1.1 对二甲苯简介 (2) 1.2 对二甲苯产业链简介 (2) 2 对二甲苯(PX)上游原料供应分析 (3) 3对二甲苯(PX)下游产品-PTA需求分析 (5) 3.1 PTA产能严重过剩 (5) 3.2 PTA价格走低 (8) 3.3 PTA下游需求低迷 (9) 4宏观政策导向分析 (9) 5对二甲苯(PX)市场分析 (10) 5.1 对二甲苯(PX)供需分析 (10) 5.2 对二甲苯(PX)价格分析 (13)

1 对二甲苯及其产业链简介 1.1 对二甲苯简介 对二甲苯,英文名称为1,4-xylene;p-xylene,别名: 1,4-二甲苯,分子结构式如图1所示。分子量为106.17, 属于易燃类液体,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图1 对二甲苯分子图示对二甲苯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 苯的气味。熔点为13.3℃,沸点为138.4℃,相对密度(水=1)为0.86,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为3.66,蒸气压(kPa)为1.16(25℃),闪点为25℃。爆炸上限%(V/V)为7.0,爆炸下限%(V/V):1.1。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PX为易燃液体,会造成水污染,蒸气接触会导致中毒,存在对皮肤和眼的刺激性和全身(神经中枢)毒性,但是不会或没有证据表明有致癌性和致畸性。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的归类,PX属于第三类致癌物质,即属于缺乏对人体致癌证据的物质。此外,美国国家环保局也未将其列为致癌物质。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44-85,PX为中度危害级别物质,与盐酸、甲醇属于同一级别。 1.2 对二甲苯产业链简介 对二甲苯(PX)是石化工业主要的基本有机原料之一,在化纤、合成树脂、农药、医药、塑料等众多化工生产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对二甲苯的产业链简图如图2所示。

年产55万吨对二甲苯(PX)-经济分析

项目总投资及其构成如下图1所示。 图1.1项目总投资及其构成图 项目总投资估算 建设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利息和铺底流动资金组成。报批建设项目总投资由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利息和铺底流动资金组成(国家控制投资规模)。 在本初步设计投资分析中,总投资估算将对以上各部分进行分析。 2.1 项目总投资过程估算方法 1.项目估算的对象为整个PX生产系统,具体包括甲苯甲醇烷基化法制取对二甲苯(PX)系统、母子公司之间的物料及能量集成系统。对以上系统以财务会计核算的方式核算本项目的费用与收入。汇总后的数据用于财务指标分析、报表编制、不确定性分析等后续分析过程。 2.由于初步设计的深度限制,本设计在具体核算甲苯甲醇烷基化法制取对二甲苯(PX)系统时,集成部分成本主要参考相关文献进行整体估算,然后以能量和物料的具体成本价格进行核算,不再重复计算这两个部分的厂区、员工、设备等各项费用。 2.2投资估算的相关编制依据 1.建设投资估算依据文件: 《化工投资项目经济评价参数》,国石化规发(2000)412号文件 《化工投资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办法》(中石化协产发[2006] 76 号)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发布 《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国石化规发(1999)195号 《化工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中石化联产发[2012]115号 《2012年3月份非标准设备价格信息非标准设备价格信息使用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 根据以上数据对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期借款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流

对二甲苯市场分析报告

2.1 对二甲苯 对二甲苯(PX)是重要的芳烃产品之一,其主要用途是生产对苯二甲酸(TPA)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近年来,PX用于生产DMT的用量逐步减少,其消费领域主要集中于TPA的生产。TP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其主要用途是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常简称聚酯,PET树脂),少量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 受聚酯和TPA工业快速发展的拉动,PX需求量日益增长,直接从重整油和裂解汽油中抽提和分离的二甲苯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工业上大多通过甲苯歧化和C9芳烃烷基转移等方法增产PX,再通过C8芳烃异构化达到增产PX的目的。 甲苯歧化和烷基转移。甲苯歧化和C9芳烃烷基转移是把甲苯或甲苯与C9芳烃转化为苯和PX,为目前最主要的PX生产工艺之一,同时也是石油苯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处理的原料中是否含有重芳烃,甲苯歧化工艺有包含烷基转移的传统歧化工艺和只处理甲苯的选择性歧化工艺两种。目前,传统的甲苯歧化法生产PX的能力较大,但近年来,UOP的PX-Plus工艺的应用增加较多。 C8芳烃异构化。二甲苯可从催化重整油、裂解汽油或歧化与烷基转移生成油中获得。但由于从重整油和裂解汽油获得的C8组分中,工业应用价值较高的PX和邻二甲苯(OX)的比例较低,不到二甲苯异构体总量的一半,而且还含有较大比例的乙苯。为提高PX和OX的收率,工业上通过异构反应来增产。由于C8组分中的乙苯与间二甲苯较难分离,二甲苯异构化很重要的问题是解决乙苯的处理问题,工业生产的核心关键是催化剂,每个工艺的进展均主要取决于相应的催化剂。 PX的分离提纯。PX的分离提纯有结晶法和吸附分离法。在20世纪70年代吸附分离技术工业化以前,深冷结晶分离法是分离PX的唯一有效方法。通过深冷结晶分离方法从混合二甲苯中分离PX。但由于二甲苯异构体易形成共溶体,因此结晶分离法的PX收率一般只有60%~70%。此外,采用深冷方法能耗也比较大。吸附分离方法是采用特定分子筛吸附剂对C8芳烃中的PX进行选择性吸附,再采用专门的解吸剂对二乙苯将PX从分子筛吸附剂中脱附下来,然后经过精馏分离生产高纯度PX。美国UOP公司开发的Parex工艺、法国Axens公司的Eluxyl 工艺都属于这种方法。 工业上主要通过甲苯歧化和烷基转移来增加PX产量,再通过C8芳烃的异构化增产PX。因此PX装置以C7~C9芳烃(或混合C8芳烃)为原料,由歧化及烷基转移、二甲苯精馏、吸附分离和异构化等四个单元组成。其中吸附分离单元是PX装置的核心部分。PX工艺改进主要目的是提高收率及纯度。 2.1.1世界供需分析及预测

2019-2020年中国PX(对二甲苯)行业研究报告

2019-2020年 中国PX(对二甲苯)行业研究报告 报告摘要 对二甲苯,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PTA(精对苯二甲 酸)、DMT(对苯二甲酸甲酯)等芳烃类化工产品。受制于公众对PX认知不足 及相关教育的缺失,中国PX新增产能投放受阻, 导致其产量增长较为缓慢。另一方面,仅依靠国资背景的“三桶油”下属子公司 在此行业的扩张,缺乏民营资本介入的市场增长动力不足,限制了中国PX行业 的发展。按照产量计,过去五年,中国PTA行业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860 万吨增长到2018年的1,010万吨,年复合增长率4.1%。 热点一:下游市场供不应求 下游PTA及其应用场景消费需求旺盛,为PX原材料供应的持续增长提供充足的市 场空间。近20年来,得益于化工工艺水平的快速提升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 PTA等化工原料生产行业发展迅速,逐渐打破进口依赖局面。 热点二:环保与安全问题日益严峻 PX行业作为化工子行业,在整个产销过程中,存在环保和公共安全问题发生的风 险。同时,PX作为生活中鲜见的基础有机化工产品,居民对其熟悉程度较低,普 遍存在知识盲区与认知误区。现阶段,在中国PX需求缺口逐渐扩大的情况下,其 产能增长滞后甚至与需求发展趋势相背离。 热点三:遵循“五化”协同发展 中国PX行业将注重炼化一体化、装置大型化、生产清洁化、产品高端化和产业园区 化“五个化”的基本发展方针,统筹调配市场优势资源,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减少中 间环节,在帮助中国本土企业留存利润的同时,推动行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目录 1 方法论 (5) 1.1 方法论 (5) 1.2 名词解释 (6) 2 中国PX(对二甲苯)行业市场综述 (8) 2.1 中国PX(对二甲苯)行业定义与分类 (8) 2.2 中国PX(对二甲苯)行业发展历程 (11) 2.3 中国PX(对二甲苯)行业市场现状 (13) 2.4 中国PX(对二甲苯)行业产业链 (13) 2.4.1 上游分析 (14) 2.4.2 下游分析 (16) 2.5 中国PX(对二甲苯)行业市场规模 (16) 3 中国PX(对二甲苯)行业驱动因素 (18) 3.1 下游市场供不应求 (18) 3.2 本土化水平较低,存在巨大上升空间 (19) 4 中国PX(对二甲苯)行业制约因素 (20) 4.1 技术难题短期内难以突破 (20) 4.2 环保与安全问题日益严峻 (21) 5 中国PX(对二甲苯)行业政策分析 (25)

PX(对二甲苯)产业链及投资分析

PX(对二甲苯)产业链及投资分析 对二甲苯(PX)是一种石油化工品,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虽然PX 属于危险化学品,但是无论是危险标记、健康危害性、毒理学资料,还是在职业灾害防护等标准下,PX 都不属于高危高毒产品。PX 是苯的衍生物,主要用于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进而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丁二醇酯等聚酯树脂。PTA 是生产聚酯树脂、纤维、薄膜等产品的主要原料,而聚酯树脂是生产涤纶纤维、聚酯薄片、聚酯中空容器的原料,绦纶纤维是我国目前第一大合成纤维。也有少量PX 用作涂料、染料和农药等的原料,在除草剂和联PX 中用作溶剂。PET 树脂可用于生产饮料、食用油脂包装、平板显示器基材、车用和建筑用太阳膜等等。可见,PX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文就PX 的原料供应、产业链发展趋势、项目投资以及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探讨。 PX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处处可以看到PX的下游产品。PX 在医药领域的运用就非常广泛,例如伤风感冒经常接触的存放胶囊的瓶子其原料之一就是PX。目前全球生产的3000万t 以上的PX,绝大部分都成为聚酯纤维的原料。大量的聚酯纤维被加工成服装,不仅满足全球60 多亿人口的穿衣问题,还满足了人们对服装色彩、光泽、褶皱、薄厚、透明度等更多的要求。在某种意义上,PX 解决了自然纤维与粮食争地的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每万吨合成纤维大约相当于7 万亩耕地所产的自然纺织纤维,2012 年我国生产合成纤维约2800万t,如果生产同等数量的自然纤维,则需耕地近 2 亿亩。PX 和人们的住也紧密相关,它是很多建筑材料的原料,也可以用来生产油漆溶剂。随着技术的进步,PX 的下游产品PET 正在越来越多地取代铝、玻璃、陶瓷和纸张,应用于电器电子、汽车及机械制造行业。我们身边的电话机、手机壳、矿泉水瓶、电脑外壳、胶囊、窗帘、照相机等等都是PX 的下游产品制造的。 中国正在进入汽车社会,而汽油中就含有未经分离的PX 组分。我国许多城市现在饱受PM2.5 之苦,减少城市雾霾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快汽油质量升级,降低汽油中的硫含量,提高汽油的辛烷值。从目前技术而言,提高汽油辛烷值最好、最环保的方法就是加入芳烃,而芳烃中二甲苯的毒性最低,PX 就是二甲苯的一种。有专家预测,未来汽油中二甲苯的含量将占更多比例。 PX原料供应及装置构成 1.PX原料供应 PX 可从混二甲苯中抽提分离,也可将间、邻二甲苯和乙苯异构化转化为PX。还可以通过甲苯歧化生产PX,改进的工艺技术可使甲苯歧化生成PX的产率提高到90%以上。从PX 原料供应链(见图1)可以看出,PX 主要的原料供应来自混二甲苯,虽然乙烯装置也可以提供部分原料,但乙烯装置的主要原料还是炼厂混二甲苯的原料———石脑油,归根结底,石脑油是PX 的主要原料来源,而石脑油的加工装置催化重整装置则是PX 原料供应的核心装置。 2.国内PX生产装置现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