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卷本《中国近代通史》(学术版)出版

十卷本《中国近代通史》(学术版)出版

十卷本《中国近代通史》(学术版)出版
十卷本《中国近代通史》(学术版)出版

十卷本《中国近代通史》(学术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集体编撰,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今年7月全部出齐的。这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里第一部完整大型的近代通史专著,是史学界和出版界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文化成果。

编写一部反映自1840年――1949年完整大型的近代史通史专著,是我国几代近代史学者的夙愿。范文澜先生所著的《中国近代史》上册,仅写到义和团运动;刘大年先生曾努力推动,主持编写了《中国近代史稿》,也写到义和团运动;胡绳先生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也只写到五四运动,且只限于政治史。这些前辈学者生前都曾有过编撰一部大型近代史通史的想法。自1999年,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组织和动员全所力量开始编写十卷本《中国近代通史》学术版,经过整整8年的艰苦研究和写作,终于在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这部专著,对我国近代史研究做了一次全面的总结和有力推动。

《中国近代通史》在宏观思路和总体架构上有了创新的面貌;在具体论述上吸收了学术界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已取得的积极成果;在史料的发掘、分析和运用上有新成果。它不仅能够满足专业研究者的一般需要,而且在目前尚没有一本较权威较规范的参考书的情况下,还能够满足大学生、研究生的学习参考的迫切要求。同时,对文化单位的从业人员,特别是对处以上干部学习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一套合格的详尽的读本。

《中国近代通史》是在吸收、总结几代学人,包括港台和海外学人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写成的,与以往中国近代史著作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崭新面貌。

一是该书打破了以1919年为分界的老框框,匡正了长期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分为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和中国现代史(1919年――1949年)两个时期的误解,从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出发,宏观把握了近代中国历史过程的基础特点,结构完整系统,一气呵成,体现了从“沉沦”到“上升”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轨迹。二是本书以革命范式为主体基本线索,同时考虑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实际,以现代化范式为补充,全面客观地叙述了近代中国发展的丰富内容。近代中国的主题是谋求独立和解放,围绕这个中心,该书全面反映了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进行的启蒙、改革和革命的真实过程。在以革命史为主干的前提下,本书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思想文化、边疆地区发展都做了全方位的描述,体现了近代中国历史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三是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本书可以说是中国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它不仅吸收了范文澜、刘大年、胡绳等前辈学者的成果,也吸收了近20年来国内、港澳台和海外华人研究的成果。特别是本书关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清末新政、北伐战争和国共两党的关系等重大事件都对已有成果作了全面整合和梳理,并作出了独立的分析和判断,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四是本书在编篡过程中,广泛收集和使用了各种历史资料,特别对新发现的史料尤为重视研究和利用。本书不仅采用了中国一档馆、二档馆的珍藏资料,还利用了以往很少公布的中共中央档案资料,以及台北“国史馆”资料,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档案资料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珍藏的档案资料。对一些过去因史料未能弄清的史实得以澄清真相;对传统的一些观点,依凭新史料,重构史实,进行了完善或得出令人信服的新见解。

大学出版社学术著作出版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学出版社学术著作出版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当前,大学出版社学术著作出版现状堪忧:内外压力巨大,竞争日趋激烈;著作数量多,质量鱼龙杂混;图书结构失衡,效益相对低下;学术机制缺失,出版评价缺乏。提高把关意识、严格执行政策、加强队伍建设、出版学术精品是大学出版社积极应对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大学出版社;学术著作;问题;对策 学术著作出版是大学出版社出版工作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大学出版社学术著作出版工作取得较快发展,对学术传承、创新和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当前大学出版社学术著作出版工作也面临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严把学术著作出版关,提高学术著作出版质量,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也是打造大学出版社品牌的迫切需要。 一、大学出版社学术著作出版现状堪忧 一是内外压力巨大,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随着出版社“事转企”改制、股份制改造、上市,中央级的大型出版社利用自己的资金、品牌等优势,紧紧地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学术著作出版优质资源,而大学出版社普遍为中小型出版社,其学术著作出版可选择的资源越来越少,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随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号角的吹起,高水平大学对科研成果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中小型大学出版社所在的大学根本不认可本校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使得本校较高水平的学术资源也流失到知名的大型出版社。 二是著作数量多,质量鱼龙杂混。随着国家对科学研究越来越重视,经费投入不断加大,出书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出版学术著作既可以用来申请课题经费,或当作科研项目的结题成果,也可以作为自己的学术成果,用来评职称、提升待遇。虽然一些中小型大学出版社不容易策划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作,但是为评职称、完成科研项目而创作的低水平、粗制滥造的学术著作出版任务却应接不暇。出版这类学术著作,经常使用的是国家资助经费或个人经费,大学出版社即使一本都卖不出去,也是旱涝保收。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学出版社往往放宽对这类学术著作质量的要求,让一些不符合学术规范、选题同质化、内容无创新的研究成果得以充斥学术书市场。甚至有的学术著作为标新立异,或是受西方思潮影响过深,政治立场和观点出现偏差。 三是图书结构失衡,效益相对低下。我国大学出版社多数在成立之初就以出版高校教材为主。一般来讲,学术著作出版应控制在总体出版的30%左右,这样既能保证出版社具有一定的财力支撑,又能保证出版一定数量的学术精品。但是,对一般中小型大学出版社来说,教材和教辅图书所占比

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名录

附件: 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参考名录(试行)(参考自2008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第一编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 1 中国社会科学 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中国人民 大学学报 4 学术月刊 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 文史哲 7 学术研究 8 江海学刊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 吉林大学社会 科学学报 11 社会科学 12 社会科学战线 13 江苏社会科学 14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 南开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 16 河北学刊 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8 浙江学刊 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 浙江社会科学 21 天津社会科学 22 社会科学研究 23 中山大学学报.人文社 会科学版 25 求是学刊 26 人文杂志 27 江西社会科学 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0 学习与探索 31 江汉论坛 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 南京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 求索36 郑州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 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9 中州学刊 40 南京社会科学 41 河 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2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3 甘肃社会科学44 思想战线 45 山东社会科学 46 西北师 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47 社会科学辑刊 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 学版 49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学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0 学术界 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52 广东社会科学 53 国外社会科学 5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6 学术 交流 57 东岳论丛 58 东南学术 59 学海 60 学术论坛 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4 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0号《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0号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已于2016年4月5日经教育部2016年第14次部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部长 2016年6月16日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预防和严肃查处高等学校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学术不端行为是指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 第三条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应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与惩戒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教育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教育部门负责制定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宏观政策,指导和监督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对所主管高等学校重大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机制,建立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报与相关信息公开制度。

第五条高等学校是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主体。高等学校应当建设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建立由主要负责人领导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依据本办法完善本校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规则与程序。 高等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作用,支持和保障学术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责,调查、认定学术不端行为。 第二章教育与预防 第六条高等学校应当完善学术治理体系,建立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和学术发展制度,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不骄不躁、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诚信,遵循学术准则,尊重和保护他人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 第七条高等学校应当将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作为教师培训和学生教育的必要内容,以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 教师对其指导的学生应当进行学术规范、学术诚信教育和指导,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是否符合学术规范、学术诚信要求,进行必要的检查与审核。 第八条高等学校应当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建立对学术成果、学位论文所涉及内容的知识产权查询制度,健全学术规范监督机制。 第九条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在合理期限内保存研究的原始数据和资料,保证科研档案和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2011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1.书号相关知识:书号是主要用于图书的标准化识别代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图书识别代码的国家之一。1956年2月,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颁发《全国图书统一书号方案》,并付诸实施。1986年1月,根据国务院关于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的政策,国家标准局颁布了国家标准《中国标准书号》(GB5795-1986),并规定自1987年1月1日起实施。中国标准书号原由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ing--ISBN)和图书分类种次号两部分组成。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了修订后的国家标准《中国标准书号》(GB/T5795-2002),规定采用国际标准书号作为中国标准书号。每一个国际标准书号由10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分成不同长度的4段,分别表示组号、出版者号、书名号、校验码,前面冠以ISBN作为标志符。 非连续出版的电子出版物,使用专用的中国标准书号,其中的出版社号均为6位数。 2.刊号相关知识:刊号是主要用于报纸和期刊的标准化识别代码。所谓“刊号”,是“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习称,因其曾称“中国标准刊号”。根据国家标准《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GB/T9999-2001)规定,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由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两部分组成,其中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是主体。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由8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分成2段,每段4位,前面冠以ISSN作为标志符。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由6位数字组成,前2位为地区号,后4位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所有经过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期刊,可按国家规定申领刊号。(详见《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第八章“期刊出版”。) 连续出版的电子出版物,使用专用的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其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后4位数为9000~9999。 3.版号相关知识:版号是用于音像制品的标准化识别代码。所谓“版号”,是“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的习称。按照国家标准《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GB/T13396-1992)规定,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由国际标准音像制品编码和类别代码两部分组成,其中国际标准音像制品编码是主体,可以独立使用。一个国际标准音像制品编码由分为5段的12个字符组成,前面冠以ISRC作为标准符。(详见《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第九章“音像制品出版”。) 4.铜活字的使用:铜活字的使用亦相当广泛。铜活字印刷的起源有五代、宋、元、明诸说,但存世实物和文献证明,明代铜活字印刷己很普及,进入了成熟期。明弘治、嘉靖年间(1488-1566),江苏无锡、常州、苏州一带盛行铜活字印刷,其中以无锡华氏、安氏最有名。 华氏印行的书籍有《宋诸臣奏议》,这是我国现存的时间最早的一部铜活字本,其他还有《蔡中郎集》、《白氏长庆集》等。安氏桂坡馆印行的书籍有《吴中水利通志》、《颜鲁公文集》等。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出版《古今图书集成》,全书一万多卷,全部用铜活字排印,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铜活字印刷。 5.出版资格知识:国家在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互联网出版机构和期刊社等出版单位,建立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简称“出版专业职业资格”,是国家对出版从业人员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的认定。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是指在出版单位从事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等的编辑、出版(技术编辑)、校对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高校学术交流管理办法

高校学术交流管理办法 为规范学校学术交流管理,促进学术交流活动有序开展,提升学校学术品位,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依据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校内学术报告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教育方针及政策,必须符合学校的学科专业方向。 第二条学术交流是科学活动社会化的产物,在培养科技人才和创造科技成果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第三条学校鼓励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具有教授职称、博士学位的教师和学术骨干更要充分发挥其学术带头人的作用。 第四条学校鼓励各院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我校从事各种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活动;鼓励我校主办、承办、协办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第二章学术报告 第五条学术报告的组织与管理 (一)学术报告由校院两级负责组织,科技处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制订学校年度学术交流计划,各学院配合实施;各学院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订本学院每学期的学术交流计划,并报送科技处,以便统筹安排。 (二)校级学术报告由学校负责组织,由科技处和有关部门联合承办,酬金从科技处的专项经费中列支;院级学术报告由各学院安排,并负责相关接待事宜,经费从各学院事

业费、科研管理费或其他相关经费中列支。 (三)每学期开学两周内,各学院须向科技处提交本学院学期学术交流工作计划; 每年 12 月下旬须提交学术交流汇总材料。 (四)校级学术报告中有关素质教育等方面的专项学术报告或专题系列讲座,由科技处、团委和各学院联合承办。 第六条学术报告的申报和认定 (一)校级、院级学术报告均应在报告前一周填写《XX 高校学术报告(讲座)申请表》,各申报单位对学术报告的内容负责,报告由各学院科研分管院长初审并签署意见后,报科技处及相关部门核准,凡事先未申报的学术报告一律不予认定。 (二)原则上每场学术报告完成后均要及时报道,并将宣传稿推荐到校园网主页“学术动态”专栏。 第七条学术报告酬金 (一)校外专家学术报告原则上按下列标准付酬: 两院院士、全国知名专家:3000 元/场;正高级职称人员:2000 元/场;副高级职称人员:1000 元/场;其他人员报告酬金参照上述标准执行。 邀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酬金可视报告内容等另行确定,并报分管校领导审批。 (二)校内专家学术报告原则上按下列标准付酬: 正高级职称人员:1000 元/场;副高级职称人员:800 元/场;中级职称人员:500 元/场;其他人员报告酬金参照上

如何阅读学术著作和做读书笔记

如何阅读学术著作和做读书笔记 1、阅读方法 首先要养成连接概念与经验的阅读习惯。读书必定要首先掌握作者的中心论点(当然有许多没有形成中心概念的著作,甚或主要是经验信息堆积类的著作,有的价值不大,但有的是十分珍贵的参考书。我这里关心的不是参考书的编撰,而是学术专著的写作),而为了精确地掌握一本书,也是为了锻炼自己概括能力与养成连接经验与概念的思维习惯,我特别强调读书笔记要总结作者对自己中心论点的主要经验支撑证据,并同时照顾到中心论点次一级的阐发性概念及其经验根据。最后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把你说服了没有?为什么?(更有进者,如果由你来写这本书,你会做怎样的修改?)这样的读书习惯也是为自己做学术研究,写学术专著的一种锻炼。能够清楚掌握好的专著的设计和结构,才有可能自己撰写优秀的学术著作。 这样的读书习惯另外有一个很实用的考虑,就是为了积累自己将来研究和教学的可用材料。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们看书之后,在个把星期到几个月之中,对一本书的记忆是比较清晰完整的,之后便逐渐模糊,几年之后便几乎不可能在脑袋里作详细的找回检索。因此,我们要在记忆清晰的时候,精确地总结这本书以备将来之用。而这样的总结,不是被动的摘抄,而是积极的消化,迫使自己在记忆最完整的时候,按照上述的方法精确地掌握这本书并对之进行系统思考。那样,将来可以随时找回检索使用。我自己要到30岁之后才清楚了解到自己

的记忆(或仅仅把书排列在书架上)的不可依靠,开始积累笔记。有不少在研究院时候读过的书,后来都得回去重看。 2、理论学习 前人有众多的理论著作,对我们来说是有用的资源。我自己提倡的途径是要掌握主要不同流派的理论,作为入门途径。阅读时要求与之对话,而不是简单的死学。而对话、决定取舍的最好方法,乃是看它对组织、解释自己掌握的经验材料有用没用。 学习理论的目的不是寻求或掌握全能性的真理,而是提出问题,较高的一个境界是在理论和实际脱节点上,或不同流派理论的交锋点上,提出问题,试图超越现存视野。另一用途是通过与现存理论的对话来澄清、推进自己的分析概念。这样,理论更多的是工具或对手,而不是答案。 另一个有用办法是:区别经典理论与庸俗理论;前者较少,后者俯拾皆是。前者一般视野比较宽阔,提出的概念更清晰并强有力,后者则比较模糊繁杂,除非和自己的研究课题有直接联系,一般用途不大。这种庸俗模式的大量存在本身便是西方形式主义倾向的一个例证:今日美国一般的社会学、政治学系,对学生们要求的是首先建立所谓"理论"或模式,然后才做经验研究,这种认识方法的结果之一是模式堆积如山,绝大多数十分庸俗。而与这样的模式"对话",虽然可能会起点公关作用,但对推进和提高自己的分析概念不会有太大帮助。最后一种可行的理论学习方法是:先在某一种流派之中,深入浸淫一段时间,作

鉴别非法刊物小技巧

鉴别非法刊物小技巧 来源: 职称科发布日期: 2008-02-22 阅读次数: 1211 发送邮件 (仅供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为提高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自身对非法刊物的识别能力。根据我们接触国内外各种刊物的经验和国家出版总署的有关规定,现总结出甄别非法刊物的一些小技巧,仅供选择文章发表刊物时参考。 一、非法刊物的共性 非法刊物一般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 1、向投稿者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名目的费用——这是非法刊物存在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章第1节第32条规定:作品发表后,应当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 2、纸张、印刷质量差,经常采取小字印刷,单本刊物文章数量过多;排版样式粗糙,刊物内所用的图片过时、丑陋、缺乏美感——这是非法刊物为降低成本不得以之作,当然也有少部分非法刊物的纸张和印刷质量较高。 3、刊物名称或刊物主题与内部所刊载文章的内容大相径庭;文章质量不高、篇幅相近、篇目很多、杂志很厚;刊物内所载文章集中于某一地区或某些高校发表的;刊物是国际性的,而所刊载的文章几乎全是国内的——非法刊物对于交钱发表的文章来者不拒,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对刊物进行综合审核和构思。 4、非法刊物的投稿地址多为某地的邮局信箱,网上Email多为知名网站提供的免费信箱——非法刊物为避免被“扫黄打非”机构追查到,因此不会留下真实联系地址;为节省成本,也没有必要建立自己的网站。当然,有些非法刊物在网上煞有介事地建立了丑陋的网站,费尽心思地为自己的刊物伪装。比如“世界华文传播媒体协会”等不存在的单位建立了网站,还将其旗下所有的非法刊物列为所谓的“世界华文传播媒体协会核心期刊”。 二、非法刊物鉴别技巧 1、只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而没有国内统一刊号CN,或者虽然有国内统一刊号CN,但CN 号有问题的一定是非法出版物。应该了解一些关于CN号码的知识。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规定:CN号是由国家出版管理部门负责分配给各省连续出版物的代号。它以“CN”为前缀,由6位数字和分类号组成,其结构格式为:CNXX-XXXX/YY。CN与6位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预防和严肃查处高等学校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学术不端行为是指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 第三条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应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与惩戒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教育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级教育部门负责制定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宏观政策,指导和监督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对所主管高等学校重大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机制,建立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报与相关信息公开制度。 第五条高等学校是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主体。高等学校应当建设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建立由主要负责人领导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依据本办法完善本校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规则与程序。 高等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作用,支持和保障学术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责,调查、认定学术不端行为。 第二章教育与预防 第六条高等学校应当完善学术治理体系,建立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和学术发展制度,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不骄不躁、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应当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诚信,遵循学术准则,尊重和保护他人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 第七条高等学校应当将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作为教师培训和学生教育的必要内容,以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 教师对其指导的学生应当进行学术规范、学术诚信教育和指导,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是否符合学术规范、学术诚信要求,进行必要的检查与审核。 第八条高等学校应当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建立对学术成果、学位论文所涉及内容的知识产权查询制度,健全学术规范监督机制。 第九条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在合理期限内保存研究的原始数据和资料,保证科研档案和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 高等学校应当完善科研项目评审、学术成果鉴定程序,结合学科特点,对非涉密的科研项目申报材料、学术成果的基本信息以适当方式进行公开。 第十条高等学校应当遵循学术研究规律,建立科学的学术水平考核评价标准、办法,引导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潜心研究,形成具有创新性、独创性的研究成果。 第十一条高等学校应当建立教学科研人员学术诚信记录,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课题立项、人才计划、评优奖励中强化学术诚信考核。 第三章受理与调查 第十二条高等学校应当明确具体部门,负责受理社会组织、个人对本校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及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有条件的,可以设立专门岗位或者指定专人,负责学术诚信和不端行为举报相关事宜的咨询、受理、调查等工作。 第十三条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一般应当以书面方式实名提出,并符合下列条件:

国内一级学术期刊名录

附件1: 国内一级学术期刊名录 注:带*号的学术期刊为人文社科权威级学术期刊 人文、社会科学 1 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 2 中国社会科学评论(香港)* 3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4 新华文摘* 5 哲学研究* 6 心理学报* 7 社会学研究* 8 政治学研究* 9 法学研究* 10 经济研究* 11 管理世界* 12 新闻与传播研究* 13 中国图书馆学报* 14 教育研究* 15 体育科学* 16 中国语文* 17 外语教学与研究* 18 外国文学评论* 19 文学评论* 20 历史研究* 21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复印) 22 学术月刊 23 马克思主义研究 24 自然辩证法研究 25 自然辩证法通讯 26 心理科学 27 世界宗教研究 28 统计研究 29 社会科学战线 30 中国人口科学 31 民族研究 32 国际问题研究 33 中共党史研究 34 台湾研究 35 中国法学 36 中外法学 37 政法论坛 38 中国经济史研究39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40 经济学家 41 世界经济 42 世界经济与政治 43 会计研究 44 中国农村经济 45 农业经济问题 46 中国工业经济 47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48 财贸经济 49 金融研究 50 国际贸易问题 51 科学学研究 52 科研管理 53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54 中国出版 55 大学图书馆学报 56 情报学报 57 档案学研究 58 高等教育研究 59 比较教育研究 60 教育发展研究 61 中国高教研究 62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63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6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65 中国体育科技 66 文献 67 古汉语研究 68 语言研究 69 外国语 70 中国翻译 71 当代语言学(原为:国外语言学) 72 现代外语 73 外国文学 74 外国文学研究 75 文艺研究 76 文学遗产 77 文艺理论研究 78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79 美术研究 80 美术史论 81 中国音乐学 82 史学理论研究 83 中国史研究 84 近代史研究 85 世界历史 86 考古学报 87 文史(中华书局) 88 敦煌研究 自然科学 1 中国科学(A-E辑)(中、英文版) 2 科学通报(中、英文版) 3 自然科学进展(中、英文版) 4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 5 数学学报(中、英文版) 6 数学年刊(A、B辑) 7 应用数学学报 8 计算数学(中、英文版) 9 数学进展 10 系统科学与数学 11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 12 数学物理学报 13 应用数学与力学(英文版) 14 力学学报(中、英文版) 15 固体力学学报(中、英文版) 16 空气动力学学报 17 航空学报 18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英文版) 19 物理学报(中、英文版) 20 光学学报 21 半导体学报 22 中国激光(中、英文版) 23 金属学 报(中、英文版) 24 声学学报 25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中、英文版) 26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中英文版) 27 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 28 无机材料学报(中、英文版) 29 材料研究学报(材料科学进展) 1

我国内地的出版物可以分为合法出版物和非法出版物两类

我国内地的出版物可以分为合法出版物和非法出版物两类。合法出版物是指经过国家新闻出版部门批准的出版物,它又分为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两种,正式出版物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严格审批,既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 ,也有国内统一刊号CN ;非正式出版物一般只限行业内部交流,不公开发行,其出版必须经过行政部门审核,并领取“ 内部报刊准印证” 。非法出版物指既没有经过国家新闻出版部门批准,也没有注册为“ 内部刊物” 的出版物。如何辨别内地出版的刊物是“ 合法出版物” ,还是“ 非法出版物” 呢?根据笔者的经验,我想特别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 ,而没有国内统一刊号CN ,或者虽然有国内统一刊号CN ,但CN 号有问题的一定是非法出版物。——《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规定:CN 号是由国家出版管理部门负责分配给各省连续出版物的代号,它以CN 为前缀,由 6 位数字和分类号组成,其结构格式为CNXX-XXXX/YY ,CN 与 6 位数字之间空半个汉字空,6 位数字的前2 位与后4 位之间用半字线“—” 隔开,前2 位为地区号,依据GB /T 2260 中的数字码前两位给出,后 4 位数字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其中,0001 ~0999 为报纸的序号,1000 ~5999 为印刷版连续出版物的序号,6000 ~8999 为网络连续出版物的序号,9000 ~9999 为有形的电子连续出版物( 如光盘等) 的序号。” 分类号主要用来说明连续出版物的主要学科范畴,通常是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第 4 版) 》的基本大类给出,如:文化教育类为G ,分类号置在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6 位

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

高等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随着高校竞争压力和办学自主权的增大,行政管理工作的作用愈发明显。深刻认识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迫切性,准确把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加强行政管理工作的理论研宄和实际指导,有助于推动高校整体工作的更好开展。 1.实例分析如何克服高校管理行政化倾向 1. 1难点概述 2010年11月,华中师范大学推出新举措:校领导退出学术委员会,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剥离。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由23位教授组成,除一位副校长继续担任委员外,其他校领导全部退出学术 委员会。 在大学治理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同时存在,共同对大学建设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大学行 政管理是必要的,但在大学内部存在行政化倾向也是不争的事实。 一直以来,高教界都在呼吁,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社会上对大学管理模式与现 状的批判,其本质是大学的学术环境问题、内部的学术文化问题。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 教学、学术研宄和高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的 作用。 如何克服高校管理行政化倾向?如何发挥学术权力作用,实现教授治学,提高教师积极性,改 善学术氛围,成为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一环。 1. 2实践探索 近日,山东大学的一次普通校长办公会在高校里引起不小的“轰动”过去只有领导参加的校长 办公会,这次请来了3位教师代表。 2010年12月28日,山东大学召开2010年第十四次校长办公会,特邀请教师代表黄少安、程林、陈哲宇3位教授参加。办公会研宄高校有关工作时,3位教授独立发表了意见,并提出建议。 这一举动在教师当中引起很大反响,大家一致为邀请教师代表参加校长办公会叫好,纷纷要求通过 总结和完善尽快将其形成有效制度。 这次校长办公会研宄讨论了10多件事,其中学术委员会章程、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岗位津贴 绩效调整分配方案等几件事,都是普通教师非常关注的。在讨论“修订学术委员会章程”议题时, 黄少安、程林和陈哲宇分别就学术委员会的组织架构、人员组成、产生方式及工作机制等提出具体 建议:一是制定学术委员会工作细则,把专家主审制与民主评议制结合起来,推动学术评价的科学化;二是建立学术委员会的退出机制,确保学术委员会由道德高尚、学术领先的专家学者行使学术 权力;三是建立学术委员会的例会制度,切实发挥学术委员会发扬学术民主、维护学术自由和创新 的作用。 会后,黄少安、程林和陈哲宇谈了自己的感受:“让我们参与决策会议,尊重了教师的权利, 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性地位,使教师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山东大学一位老教师告诉记者:“请教师代表参加决策层面的会议,让教师和学生感到振奋, 这充分表明高校决策机制正在发生重大变革,是高校践行‘教授治校’的重要体现,是克服当前高 校存在的官僚化、行政化现象的有效措施。,’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朱正昌表示:“以后要定期地邀请教师、学生代表参加校长办公会,听取师 生对高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让师生更多地参与高校的管理和决策,并形成一种制度。,’ 2.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改进措施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水平偏低在高校中,由于管理人员的增加,造成部分素质低下的人员 混入到管理队伍中来,这些人每天只是消极的应付工作,缺乏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随波逐流。还 有些领导认为,行政工作任何人都能干好,因此在人员的安排上,不考虑工作性质和个人的性格、 品质、特长,这导致许多行政工作处于消极低迷状态,使得高校的行政管理效率低下,整体的管理 水平难以提升。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必须加大改革步伐,改变管理理念,改革组织运行机构,做好 综合协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做法为: 建立长效的学习和培训机制,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行政管理需要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开展。而目前从教育背景来看,行政管理人员的本专业大部 分是非管理类的。即使是管理类的,也并非涉及高校管理,所以这意味着行政管理工作对他们而言,

浙江大学国内学术期刊目录(2012版)

国内学术期刊名录·2012年版 本期刊名录是根据《浙江大学关于调整和统一国内学术期刊分级目录的通知》(见浙大发人【2008】39号文件)整理而成,以供查询使用。其中,国内一级期刊为学校2005年公布的《浙江大学国内一、二级学术期刊名录》中的国内一级学术期刊(含人文社科权威期刊);国内核心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11-2012、2013-2014(待补充)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0-2011、2012-2013整理而成。 一、国内一级学术期刊(其中带*号的为人文社科权威级期刊): 序号刊物名 ISSN 1 法学研究* 1002-896X 2 管理世界* 1002-5502 3 教育研究* 1002-5731 4 经济研究* 0577-9154 5 历史研究* 0459-1909 6 社会学研究* 1002-5936 7 体育科学* 1000-677X 8 外国文学评论* 1001-6368 9 外语教学与研究* 1000-0429 10 文学评论* 0511-4683 11 心理学报* 0439-755X 12 新华文摘* 1001-6651 13 新闻与传播研究* 1005-2577 14 哲学研究* 1000-0216 15 政治学研究* 1000-3355 16 中国社会科学* 1002-4921 17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11-6134/C(CN号) 18 中国图书馆学报* 1001-8867 19 中国语文* 0578-1949 20 半导体学报 0253-4177/1674-4926 21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007-3612 22 比较教育研究 1003-7667 23 兵工学报 1000-1093 24 病毒学报 1000-8721 25 材料研究学报(原:材料科学进展)1005-3093 26 财贸经济 1002-8102 27 蚕业科学 0257-4799 28 测绘学报 1001-1595 29 茶叶科学 1000-369X 30 城市规划 1002-1329 31 传感技术学报 1004-1699 32 催化学报 0253-9837

学术专著出版步骤

学术专著出版步骤 相信许多人想编写一本自己的书,花费了多年的时间和精力,但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出版。也有一些人对出版工作了解后,感觉步骤太过于复杂,或是因为没有合适出版社,或是因出版需收些相关费用,或是出版单位希望作者能助销些图书等等,于是干脆放弃出版念头,这岂不是几年的心血白费了吗? 其实,出版并非您所想象的那么复杂,书小二总结下来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做好出版前的资料编写工作。 一本书的组成部分要包括作者简介、作品简介、目录等相关资料,毕竟这本书是自己写的,这些相关资料其实是作者最为了解的部分。 第二步:联系出版社。 首先要为自己的作品进行定义,如果您写的是文学类稿件,就要选择文艺类或者综合类出版社,这样才能符合主题,更加有利于出版社出版。一般,相应的出版社都可以在网络上查询,可以通过出版社的名字或者简介来了解出版社的类型。当然,如果您觉得自己从全国五百多家出版社寻找适合自己的作品的不容易,也可以找代理出版单位,他们有着多家的合作出版社,而且,也有着完善的出版体系,可以帮您更加顺利地出版作品。 书小二正规低价,快速出版,十年专注出版 第三步:选择适合的出版方式。

社会不断进步,出版形式也越来越丰富,目前常见的出版方式有常规出版、合作出版、自费出版。三种出版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具体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适合的出版方式。例如,如果您就是单纯地想出版属于自己的著作,或者想在最快的时间内实现发表,因为有些行业进行评职称时需要发表著作,而又不会太计较费用方面的问题,可以选择自费出版,周期短,印刷量小,无需大量发行和流通。 第四步:拿书号 书号是一本书是否是正规出版物的身份象征,因此,一定要有正规的书号,这本著作才属于正规出版物。那么,从哪里拿书号呢?一般情况下,书号都在出版社那里,只有出版社决定出版您的作品,才会有机会获得书号。当然,您也可以找代理机构出版著作,他们往往与多家正规出版社有合作,一方面可以节省等待出版的时间,一方面也可以保障得到的书号是正规书号,才不会耽误您著作的发表。 一个出版的流程总的来说就大概只有这4个步骤,只要我们不把出版想成复杂的东西。那么出版就是很简单的,不要被那些不正确的理解耽误了您的才华。

经典学术专著

《超分子层状结构-组装与功能》 20世纪80年代,法兰西学院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J.M.Lehn教授首次提出了“超分子化学”的概念,为科学工作者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创新空间。在短短的时间里,这个概念已被广大化学家所接收并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兴趣。目前,超分子化学的学科体系正在形成,并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与纳米科学组成新的学科群,推动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带一份子或分子聚集群为结构单元,依赖于分子间作用力组装成超分子体系,从简单结构到复杂结构可分为若干层次。如以结构特征为依据,可分为微粒、线、与管材、超薄膜与层状结构、三维组装结构(如生命体的组织与器官等)。其中研究的最深入、应用前景最明显的是具有层状结构的多层复合膜,及把多层复合膜与图案化表面结合起来的层状结构,这种结合定会产生新概念与新思路,并为三维组装体打开新的组装途径。 1多层复合膜 1.1层状组装超薄膜与超分子化学 超分子化学是基于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分子聚集体的化学。超分子科学的出现及发展对于传统的合成化学、材料化学、生命科学和纳米科学与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这些科学的发展也对超分子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超分子科学是一门集基础研究与应用与一体的交叉学科,其最根本目的之一是通过分子组装体中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在超分子构筑与功能组装之间建立起桥梁,使功能产生与超分子组装之中。层状组装超薄膜既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的。较之单层膜,多层膜上所负载的物质的数量和种类都可以极大的增加,这将丰富超薄膜的功能并实现功能的集成。1991年Decher等人在Iier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阴阳离子静电作用为推动力的制备纳米尺度的复合超薄膜的方法,这是超薄膜研究的重要里程碑,由此揭开了层状组装超薄膜研究的新编章。 1.2层状组装超薄膜的制备方法 基于溶液中自组装过程的超薄膜的制备方法,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大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校科研管理系统高 目录 目录 (2) 一、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3) (一)需求背景和建设目标 (3) (二)用户组成及需求描述 (5) (三)项目功能说明 (7) 1?总体描述 (7) 2?功能模块介绍 (8) (四)技术方案 (20) 1?技术目标 (20) 2?技术框架 (20) 3?技术特点 (21) 4?安全问题和兼容性 (22)

5 ?运行保障体系 (22) 6?运行环境 (23) (五)实施方案 (25) 1?实施方案概述 (25) 2?项目周期和实施计划 (25) 3?实施队伍 (26) 4?质量控制 (27)

、科研管理系统 (一)需求背景和建设目标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高校的科研活动和科研能力已成为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从而导致了高校的科研工作和统计工作不断庞大和加重。而目前大多数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人工来进行,即通过Excel、word等办公软件或者简单的数据库采集系统来处理大量的数据,这种方式不仅给科研管理人员带来了繁重的工作量,并且造成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工作人员之间缺少必要和及时的沟通,难以反映高校科研现状,造成信息传递流转失真且速度慢。 在当前形式下,通过IT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实现科研管理信息化,以加强日常科研工作管理,整合科研工作流程,为决策层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依据,从而提升科研管理水平,也是当今高校科研管理的大势所趋。 通过科研管理系统建设,可以实现科研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形成一个动态的科研数据中心和科研管理沟通平台,全面、实时、准确提供学校的有关科研信息,服务于高校科研工作人员的工作,辅助领导进行科研管理决策,从而为科研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有鉴于此,通过长期对高校科研工作的了解,我们提出了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的整体解决方案,其目 标如下: 建立一个从管理出发,提供多级用户分层管理模型包括科研业务管理、信 息发布以及网上办公等全面的网络化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科研项目流程化管理实现科研项目在线申报、评审、立项、中检、终结等系列流程化管理。 辅助系部的科研负责人或科研秘书管理本单位科研工作通过本系统,系部 领导可以及时掌握、了解本单位的教师的科研情况,科研秘书可以方便地完成有关的科研管理任务,如业务上报、业务受理、项目申报组织等工作。 兼容统计完全兼容教育部的社科统计和科技统计,导出不同组合的科研数 据,尽可能满足不同归口部门的统计任务。 提供了实现科研工作量自动化核算的机制为日后工作量量化核算提供接口。该部分

学术专著出版资助实施办法

附件5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术专著出版资助实施办法 第一条总则 为加强我校学科建设,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撰写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处于学术研究前沿的专著,繁荣学术研究,提升综合科研实力,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资金来源 学术专著出版资助经费的来源为学校科研经费。 学校每年专项拨款用于学术专著出版资助,专款专用,并视学校财力状况,逐年增加资助经费总额。 学校每年资助学术专著5-10部,每部资助金额为3万元。 第三条资助对象 出版资助对象为我校教师与科研人员独立完成或为第一作者撰写的优秀学术专著,优先考虑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成果和青年教师的学术成果。 学术专著必须立论正确、观点新颖、分析透彻、语言畅达、逻辑清晰,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实践意义。 第四条资助原则 学校实行自由申请、公平竞争、专家评议、择优资助的原则。 申请资助的学术专著必须符合下列标准: (一)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二)理论研究专著应具有独到见解或形成新颖体系,应用研究专著应对党和政府的决策有重大参考价值。 (三)专著内容原则上应与我校所设各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相吻合。 (四)符合出版的技术标准和基本要求。 (五)著作权不存在任何争议。 第五条资助程序 校科研处每年6月中旬受理资助申请,9月中旬公布出版资助名单。 申请人须填写《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术专著资助出版申请表》一式三份,经

所在部门签署意见后连同完整的学术专著书稿三份及电子版交校科研处。 校科研处经审核后,将符合申请要求的书稿送校内外有关同行专家进行初步评审。校内外同行专家对书稿的学术水平、创新特色、应用价值、出版意义等提出意见和建议。评审实行匿名制。 学校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对经过专家评审的书稿,进行综合审定,并经无记名投票表决,对获得多数票的书稿予以资助出版。 第六条专著出版 由受资助人凭出版社出具的正式、且金额不高于学校同意资助额度的发票到科研处和财务处办理支票核销手续。 凡经校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的书稿,一般由国家级出版社或上海人民出版社进行出版。受资助人也可在资助金额内,提出自行联系落实出版社,但须经校科研处认可。 由学校资助出版的学术专著在正式出版时,应在内封上注明“本书由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资助出版”字样。 受资助人应在专著出版后向学校提交5本样书用于存档、鉴定、馆藏和交流。 第七条日常管理 学术专著出版资助由校科研处负责日常管理。校科研处每年提出年度工作计划,负责对出版资助的申请资格进行审定,提出校内外同行专家评审的建议人选,负责与出版单位的协调及对优秀成果的宣传运作。 第八条附则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本办法由校科研处负责解释。

期刊出版形式规范

《期刊出版形式规范》编制说明 《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第四十七条规定:“新闻出版总署制定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标准体系,对期刊出版质量进行全面评估。经期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期刊出版质量未达到规定要求或者不能维持正常出版活动的,由新闻出版总署撤销《期刊出版许可证》,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为更好地执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特制定本规范。 《期刊出版形式规范》制定目的 本规范制定目的是为期刊提供可依据的出版形式规范,为提高期刊综合出版质量,建立科学的期刊出版管理体系服务。 《期刊出版形式规范》制定原则 本规范制定的原则是:科学合理,客观实际,标准兼容,可操作性强。 《期刊出版形式规范》制定依据 本规范制定以《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GB/T 9999-2001《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以及相关国家标准和仍在有效期内的各种法规为依据。《期刊出版形式规范》规范项目 本规范根据《期刊出版管理规定》规范如下项目: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广告经营许可证号、期刊条码、期刊名称、期刊主要责任单位(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出版单位)、印刷发行单位、总编辑、期刊出版标识(期刊编号、刊期)、版权页和期刊标识性文字。 《期刊出版形式规范》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获得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的期刊。 《期刊出版形式规范》的解释 本规范由新闻出版总署制定并负责解释。

期刊出版形式规范 1 期刊CN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以CN为前缀,由6位数字(前2位为地区代码,后4位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和分类号组成。是由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分配给一种期刊的唯一代码。 1.1 期刊CN 规定 1.1.1 CN执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和GB/T 9999-2001《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相关规定。 1.1.2 获得CN的期刊应持有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文件(2004年以前批准的科技期刊持有科技部文件)、期刊出版许可证,并在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1.1.3 一个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只能对应出版一种期刊,不得用同一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出版不同版本的期刊。 1.1.4 CN应印在期刊封面、版权页或封底上。 1.2 期刊CN准则 1.2.1 一个CN对应一种期刊唯一刊名,期刊更名、变更登记地(跨行政区域)应获得新的CN。 1.2.2 一个CN只能出版一种期刊的一个版本。 1.2.3 不同文种、不同载体的期刊应分别有各自的CN。 1.2.4 CN编号后面不允许附加任何其他标识信息。 1.2.5 CN分类号应以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文件为准,不能任意跨学科更改和刊印时省略。 1.2.6 期刊出版单位不得出售、出租和转让CN给其他期刊使用。 1.2.7 CN应按规定格式和字体印在期刊封面、版权页或封底上。 2 期刊ISSN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以ISSN为前缀,包括一位校验码在内的8位数字。由ISSN中国国家中心分配给每一种获得CN并公开发行的期刊的唯一识别代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