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书说与三书说的比较

六书说与三书说的比较

六书说与三书说的比较
六书说与三书说的比较

毕业论文(设计)

( 16 届本科)

论文题目:六书说与三书说的比较

学院: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 2012级文本(4)班

作者姓名:李博

指导教师:齐社祥职称:副教授完成日期: 2016 年 4 月 16 日

目录

陇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1)

六书说与三书说的比较 (2)

一、传统汉字结构理论——六书说 (2)

(一)六书的提出 (2)

1.《汉书》 (3)

2.郑众《周礼注》 (3)

3.《说文解字》 (3)

(二)六书的评价 (3)

二、新兴汉字构造理论——三书说 (5)

(一)三书的提出 (5)

1.唐兰《古文字学导论》、《中国文字学》 (5)

2.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 (6)

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6)

(二)三书的评价 (7)

三、六书说与三书说的比较 (8)

(一)六书说与三书说的内容比较 (8)

1.六书说理论 (8)

2.三书说理论 (8)

(二)六书说与三书说分析汉字构造的理论区别 (9)

1.六书说的理论依据 (9)

2.三书说的理论依据 (11)

(三)六书说与三书说的研究对象不同 (12)

四、结语 (13)

(一)六书说的依据——小篆 (13)

(二)三书说的依据——甲骨文和金文 (13)

(三)汉字的发展与渐变过程 (13)

(四)结论 (14)

参考文献 (14)

英文摘要 (15)

致谢 (15)

陇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O一年月日

六书说与三书说的比较

李博

陇东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

摘要:六书说见于先秦文献《周礼》,至东汉许慎始有详细论说,是传统分析汉字构形的理论。三书说是唐兰一九三五年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提出来的。后来陈梦家和裘锡圭二人对唐三书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各自的三书说。六书理论虽然还不够严密,但影响深远,且基本符合汉字的实际,其他学说都是在六书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可看作是对六书理论的补充和发展,而不能代替它。

关键词:汉字构造;六书说;三书说;比较;许慎;唐兰

一、传统汉字结构理论——六书说

(一)六书的提出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开始了对汉字形体结构的探讨。这些见解尽管只是针对个别字而言的,而且分析也不一定科学,但至少说明当时人们已试图从理论上对汉字进行解释。大约到了战国末期,关于汉字结构分析条例的六书这一名称便出现了。最早记载六书名称的文献是《周礼》。周礼地官保氏说:“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但是,周礼也仅仅是提到六书这个名称,关于六书具体的分类是什么却并没有记载。直到东汉时期,六书的细目和具体内容才见之于《汉书》、郑重《周礼注》和许慎《说文解字》这三种文献,具体情况如下:

1.《汉书》

《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2.郑众《周礼注》

郑众《周礼·地官·保氏注》:“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3.《说文解字》

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虽然三家的记载在名称次序上都有所不同,其中以许慎的记载最为详细。他不仅列出了六书的具体名称,同时进行了定义和举例。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据西汉学者刘歆的《七略》编成,而许慎老师贾逵的父亲——贾徽和郑众的父亲——郑兴,都是刘歆的学生。由此看来,三家之说实同出一源。

后来的学者经过比较认为,许慎的名称为优,而班固的次序见长。清人王筠曾指出:“字因事造,而事由物起。牛羊,物也;牟芈,则事也;草木,物也;岀乇皆事也。故班书《艺文志》曰:‘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其次第最允,《说文》及《周礼》郑注皆不及也。”有清以降,凡言及六书者,大都采用的是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转注。[1]

(二)六书的评价

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对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由于小篆保存了古文字的象形象意性,所以,虽然不少古文字用六

书涵盖不了,但大部分古文字还可以用六书的方法分析。六书说抓住汉字表意这个根本特征,基本上反映了汉字构造方式的客观实际,对通过字形的分析来理解本义,对把握字义的演变线索、对创造新字都有重大意义。可以说,六书说为中国文字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给古文字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同时,也应看到其局限性:第一,六书是分析近古文字亦即小篆的结果,它既不能全部解释古文字,也不能全部解释今文字。第二,六书说不够明确,历代的理解虽说大体相近,但也有不少歧异之处。明清以来大部分学者认为,六书中的六种体例的性质不同,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造字之法,而转注和假借是用字之法。正如唐兰先生所说,许慎将前四书结构类型,与后二书的用字之法归并在一起,而在分析单个汉字的造字之法时,却只能从前四书中去分析,而没有用到过后二书。这样,将两类性质不同的体例放在一起,归并为“六书”,这样的体系结构本身就存在着性质模糊的问题。

深入研究许慎六书说的原意,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传统六书说从本质上讲是总结汉字形义关系的理论,阐述了六类汉字的形义关系。六书说产生后,它对分析汉字形体结构和创造新汉字是很有指导意义的,班固称之为造字之本,有人称之为六种造字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讲并不错,但只触及了六书说的功用并没有揭示出六书说的本质。

《周礼·保氏》、《汉书·艺文志》、《说文解字·叙》都记载六书是保氏教国子的教学内容之一,而许慎更明言:“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介绍了古代小学教授儿童的“六书”。这个“六书”应该是适合儿童学习的有关汉字的六个知识点,具有浅易性、实用性和选择性。可是它长期以来被当作具有学术性的一个完整理论系统。或指造字方法系统。或指析字方法系统,或指结构类型系统,并且认为《说文解字》就是按照“六书”理论把汉字分析为六种类型或四种类型的。[2]因教学对象要决定教学内容,儿童启蒙不能未识字就先教造字法,只能先教识字,故许慎所言六书,只可能是六种字,六种形义关系不同的字,不可能是六种造字方法。

“四体二用”说是清代学者戴震首倡的,这种学说承认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造字之法,而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这一学说在学术界影响极大,尽管仍有异议,但事实上已为大多学者所接受。要知道对事物进行分类,每一类只能根据同一标准,不同类者不可为比,这是一般常识,古人既以“六”统“书”,

便可知此“书”字在“六书”一词中只能有一种含义,不能既当造字法又当用字法讲,因此传统六书说从本质上讲决不可能是造字法和用字法的混合,“四体二用”说不是对传统六书说的误解,就是对传统六书说的修正。[3]

六书理论虽然还不够严密,但影响深远,且基本符合汉字的实际,其他学说都是在六书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可看作是对六书理论的补充和发展,而不能代替它。

二、新兴汉字构造理论——三书说

(一)三书的提出

为了完善汉字结构理论,现当代文字学家试图突破二千年来六书理论的框架,作了许多改造六书的尝试,想以三书说来代替六书说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举动。一九三五年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批判了六书说,提出了三书说,创立了关于汉字结构的新理论。唐兰把汉字分成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

1.唐兰《古文字学导论》、《中国文字学》

三书说最早是唐兰一九三五年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提出来的。三书指:一、象形文字,二、象意文字,三、形声文字。

后来唐兰一九四九年在《中国文字学》中又重申了这一学说:“象形、象意是上古期的图画文字,形声文字是近古期的声符文字,这三类可以包括尽一切中国文字。……凡是象形文字:一、一定是独体字,二、一定是名字,三、一定在本名以外,不含别的意义。……象意文字是图画文字的主要部分。在上古时期,还没有发生任何形声字之前,完全用图画文字时,除了少数象形文字,就完全是象意文字了。象意文字有时是单体的,有时是复体的。……形声字的特点是有了声符,比较容易区别。不过有些声化的象意文字,虽然也在并在形声字的范围里,就它原是图画文字的一点,我们依旧把它列入象意字。有些形声字因为声音的变化,已经很难认出它谐什么声。……真正的形声字都是近古期的新文字,是用声符的方法大批产生的。……象形,象意,形声,叫做三书。足以范围一切中国文字,不归于形,必归于意,不归于意,必归于声。”[4]

三书说对汉字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有一定影响,但也存在着不少问

题,主要是界线不够分明,忽视了假借字的存在。

2.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

继唐兰之后,陈梦家、裘锡圭等人也先后提出了各自的三书说。其中陈梦家的三书是指象形、假借和形声。陈梦家先生在一九五六年出版的《殷墟卜辞综述》的“文字”章里,描绘了甲骨文字的发展过程,并且附带谈到整个汉字发展的问题,把汉字分为象形、假借、形声三种基本类型。陈氏认为假借字必须列为汉字的基本类型之一,唐兰的象形、象意应合并为象形。陈氏所谓象形实际上包含许慎所谓的象形、指事、会意和无声符的转注字,其所谓形声实际上包含许慎所谓的形声和有声符的转注字。陈氏说:“象形、假借、形声并不是三种预设的造字法则,只是文字发展的三个过程。汉字从象形开始,在发展与应用的过程中变作了声符,是为假借字;再往前发展而有象形与假借之增加形符与音符的过程,是为形声字。形声字是汉字发展的自然的结果。”[5]

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裘锡圭的三书是指表意字、形声字、和假借字。裘锡圭基本同意陈梦家的意见,只是将象形改成了表意,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表意字在三书里找到位置。陈裘二人的学说是对唐兰三书说的修正,主要增加了假借字,弥补了唐说的不足,具有较强的概括性。裘锡圭先生在一九八八年出版的《文字学概要》中,认为陈氏三书说是基本合理的,但应把象形改为表意,假借不应该限制在本无其字的假借范围里,应该把通假也包括进去。提出:“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表意字、假借字和形声字三类。表意字使用意符,也可以称为意符字。假借字使用音符,也可以称为表音字或音符字。形声字同时使用意符和音符,也可以称为半表意半表音或意符音符字。”在对三书分别进行研究时,还从每一书中再分出一些种类,例如表意字就又分成抽象字、象物字、指示字、象物字式的象事字、会意字、变体字等六种,会意字再分成图形式会意字,利用偏旁间的位置关系的会意字、主体和器官的会意字,重复同一偏旁而成的会意字、偏旁连读成语的会意字和其他等六类。[6]

(二)三书的评价

虽然三书说为研究汉字的构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功不可没。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其贡献的同时,也不应该忽略其理论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三书说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唐兰先生对三书的划分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在象形字和象意字的划分上体现的较为明显。他认为凡是象形字一定是独体字,一定是名字,并且一定在本名之外没有别的意义。他所认为的象形字中“方”、“圆”就不是名字。“雨”字既可以是表示雨点意思的名字,又可以是表示下雨意思的动字。因此象形字在本名之外不含有别的意义这一点也不够准确。陈梦家指出“一切象形字可以有形的分合(如企)、义的引申(如日象太阳,引申为每日)、声的假借(羽象羽毛,假借为翌日)。但是‘企’、‘日’、‘羽’原来都是象形,所以象形字不能认为在本名之外,不含别的意义。”陈梦家将“企”列入象形字中是有疑义的。但他列举的“日”、“羽”二字都能够说明象形字在本名之外也可以有别的意义。这都说明了唐兰先生对象形字和象意字划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其次,三书说并没有包含所有的汉字。如“楞”、“岩”、“拿”、“明”等字就未包含在三书之内。按唐兰先生的观点,象形文字、象意文字是图画文字。而“楞”、“岩”、“拿”、“明”等字不是图画文字。因此不能把它们归入象形文字、象意文字中。那么是否可以把它们归入形声文字呢?显然也是不行的。因为“楞”、“岩”、“拿”、“明”等字没有表示声音的声符,更不是通过孶乳、转注、緟益三种方法创造产生的。所以像“楞”、“岩”、“拿”、“明”这一类文字都不在三书之内。此外,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要》中提出的记号字、半记号字、合音字、两声字、有特殊来源的字也都不能归入三书。所以说三书说并没有包含一切文字。

最后,三书说忽略了假借。唐先生认为假借不是造字法,因此将它排除在汉字构造类型之外。陈梦家赞成假借不是造字方法,但同时他认为不把假借看做是一种汉字的基本结构类型是不妥的。他以“花”字为例,指出假借字花钱的“花”与被借字花草的“花”虽然在文字外形上是相同的,但是在文字的构造上却是截然不同的。他认为如果不把假借看做一种基本类型,就不能真正反映出汉字的本质。因此,不应该忽略假借的作用,应该把假借归入汉字的构造类型之中。虽然唐兰先生的三书”理论有不足之处,但是它为我国的汉字构造理论研究注入了新

的营养。同时也为后代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我们应当辩证的看待唐兰先生的三书说。[7]

三、六书说与三书说的比较

(一)六书说与三书说的内容比较

1.六书说理论

六书一词出于《周礼》:“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然而,《周礼》只记述了“六书”这个名词,却未加以解释。因此,此六书可能与今日之概念截然不同。中国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的解说,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后世对六书的解说,仍以许慎为核心。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东汉许慎、郑众、班固等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先民的原始造字法则。

2.三书说理论

三书说是新兴的汉字构造理论,三书说是一九三五年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批判了六书说,提出了三书说,创立了关于汉字结构的新理论。唐兰把汉字分成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指出了唐兰三书说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三书说。裘锡圭的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表意字、假借字和形声字三类。三书说的提出是为了完善汉字结构理论。

陈梦家等人的新三书说,总的说来眉目清楚,界限分明,较合逻辑,比六书说简明。但其分类标准不如六书说只据汉字形义关系单一,还要着眼于汉字发展的过程,而假借字如上所论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汉字发展阶段的产物,它产生极早,在汉字字形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产生,并促进汉字字形向其下一个阶段发展,把

假借作为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不合汉字实际的。另外讲新三书者往往还要再分种类,如前面介绍的裘锡圭先生的表意字分类,结果搞得比六书繁复得多,更难掌握。汉字有一些不能纳入六书的文字,同样也有一些不能纳入新三书的文字,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就用“不能纳入三书的文字”一节专门对后者作过论述,并把它们划分成记号字、半记号字、变体表音字、合音字、两声字等五类。[8]

由此可见新三书说跟六书说一样并不能概括全部汉字的结构,还不是有关汉字结构的十分科学而完善的理论。正是由于上述原因,陈梦家等人的新三书说与唐兰的三书说一样至今还无法取代六书说的地位,现在讲汉字结构的人大多数仍然沿用六书说。

(二)六书说与三书说分析汉字构造的理论区别

传统六书理论分为造字、用字两个层次,把汉字三要素隔离开去解释汉字。而唐兰、陈梦家、裘锡圭先生对六书的理论相对以前都有所发展。三书说的价值在于:勇于挑战传统六书理论,从音、形、义三要素来分析,归纳汉字结构。

1.六书说的理论依据

古人把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即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是古人根据汉字结构归纳出来的汉字构造结论,而决不是古人依照这六种法则来创造文字的。

这六种造字方法的特点,可以简介如下:

(1).象形:用简单的线条描摹客观事物的形状,使人一看就能把字形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知道它所代表的事物。比如:

日月甲文:金文:小篆:

从甲文、金文的形体看,此二字很像太阳和月亮,就是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外形描述而成的。象形字来自于记事图画,具有浓厚的象形意味,但毕竟它已成为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代表着具体的词,有固定的读音,所以线条简化,不追求形似,只注重物体的轮廓或其典型特征,他所记录的词一般都是表示具体实物的名词。

(2).指事:用一种特殊性符号,标记某一客观事物和表示某一概念,这种

标记符号或是加在独体象形字的某个部位,或是加在代表某种事物符号的特殊位置。比如:

上下甲文:金文:小篆:

从甲文的形体来看,上、下二字中间的长曲线表示基线,长线上、下方的短横指示的是方位,在基线上面者表示上,在基线下面者表示下。上下二字均属纯粹性的指事性符号,代表的是抽象概念。

(3).会意:把意义可以相互配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象形字或指事字结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比如:

武信甲文:金文:小篆:

甲文武字会合戈、止二字而成。止的本意据甲文为足,而非停止的止。整个字形像人拿上武器行动。信字会合人、言二字而成。取义于人言要真实可信反映了造字的理念。

(4).形声:用一个字作形旁,表示意义类别,用另一个字作声旁,表示读音。两者结合成为一个形声字。比如:

江河甲文:金文:小篆:

此二字的意符均为水,声符分别为工、可。在今天看来,工、可的读音分别与江、河不符,起不到表音的作用。其实,在造字时代,工、可读音与江、河是很接近的,只是由于语音发生了历史的变化,工、可二字的读音才与江、河二字的读音产生了明显的差异。

(5).转注:由于许慎给转注的定义比较模糊,类和首到底指什么不清楚,加上《说文解字》没有具体注明某字为转注,考、老二字又分别属于象形、形声结构,所以后来人们对转注的解释众说纷纭,颇为分歧,主要可以分为部首说、互训说、引申说、同源说四派。前人的解释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转注的内容到底指什么,至今尚无定论。无论转注是不是造字法,转注字的形体肯定没有超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字的结构范围。

(6).假借:借用已有的字,表示同音而不同义的字。比如:

何其甲文:金文:小篆:

何字本像人肩扛一农具,是负荷之“荷”的古字,借以记录虚词。其字本像簸箕之形,是“箕”的古字,借以记录虚词。假借字的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与本字的读音相同,是纯粹的表音符号。第二、与本字在意义上没有联系。

假借字的优点是:不给新出现的词造字,借用已有的同音字作为新词的书写符号,没有造字而解决了词的书写问题。假借是汉字曾经向表音方向发展过的重要表现。在甲骨文中,假借字是很普遍的,那时汉字比较少,采用同音假借的方法才可以及时将语言中不断出现的新词记录下来。但是,如果大量用旧字记录新词,势必会造成一字承载多词的现象,给交际带来麻烦,这又是假借字的缺点。正由于此,假借这种方法后来逐渐被人们淘汰了,汉字因而也未能继续朝表音的方向发展下去。

许多文字学者认为,只有前面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后面的转注和假借是用字之法。

2.三书说的理论依据

“三书说:一、象形文字,二、象意文字,三、形声文字。象形、象意是上古期的图画文字,形声文字是近古期的声符文字,这三类可以包括尽一切中国文字。”到底什么是三书,唐兰先生做了更具体的说明。他说:“象形文字画出一个物体,或一些习惯的记号,叫人一见就能认识这是什么。画出一只虎的形象,就是‘虎’字,象的形状,就是‘象’字,一画二画就是‘一二’,方形圆形就是‘□○’。凡是象形文字,一、一定是独体字,二、一定是名字,三、一定是本名以外,不含别的意义。”“象意文字是图画文字的主要部分。在上古时期,还没有发生任何形声字之前,完全用图画文字时,除了少数象形文字,就完全是象意文字了。象意文字有时是单体的,有时是复体的。单体的象意文字有些近似象形文字,不过象意文字注重的是一个图形里的特点,例如古‘尸’字象人蹲踞,就只注重蹲踞的一点,‘身’字象人大腹,就只注重大腹的一点,此外可以不管。这是象形字和单体象意字的分别。复体象意文字有些近似形声文字,不过象意字的特点是图画,只要认得它原是图画文字,从字面就可以想出意义来,就是象意文字。即使它们后来已归入形声文字的群里,我们也依然叫做象意文字。象形和象意同是上古时期的图画文字,不过象意文字,不能一见就明了,而是要人去想的。有些象意字,只由于习惯的用法,解释起来相当困难。”他归纳说:“象形,象意,形声,叫做三书,足以范围一切中国文字,不归于形,必归于意,不归于意,必归于声。形意声是文字的三方面,我们用三书来分类,就不容许再有混淆不清的地方了。”[9]

唐兰先生的三书说是象形,象意,形声。陈梦家的三书说是象形,假借,形

声。裘锡圭除了把陈梦家的象形改成表意,基本上同意陈梦家的说法。唐兰先生的出发点是汉字的音,形,义。但是象形和象意容易造成混淆,在陈、裘这里,直接合并成一个,陈氏叫象形,裘氏叫表意,就是表示这个字单用义符来构成汉字。关于转注和假借,以前认为这是用字方法。转注在《说文解字·叙》中的说法模糊,后世分歧也最多,关于它的各种说可以参考裘氏的《古文字概论》中的论述。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裘氏对《说文解字·叙》的说法有改造,就是把通假字也算到假借里面了,因为二者在构字法上是一致的。

(三)六书说与三书说的研究对象不同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随着科技的发展,考古方法的进步,古文字的大量出土,人们有机会认识更多的更早期的文字结构的形态,如甲骨文、金文和各种简帛文字等,这些作为比许慎“六书说”所依据的小篆更早的文字,为文字学学者提供了突破六书理论桎梏的依据。如唐兰的“三书说”,就是以甲骨文和金文的体例为依据,进行的分析、划分。除此之外,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西方语言学传入,引发了人们从新的角度对汉字的性质问题进行探讨,陈秉新、黄德宽曾评价说:“西方学者根据文字符号的功能,将人类文字体系分成‘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两大类型,汉字则被作为典型的表意文字体系,这种观点曾被我国语言文字学者普遍接受,有相当的影响。”[10]

由上可知,六书说的研究对象是小篆文字,三书说的则是甲骨文和金文。由于汉字的字体从产生到现在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期的汉字在字体上普遍存在着差异,对不同时期的汉字进行研究,只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分析汉字构造的研究要结合汉字字体演变的整体历史过程,不能只取部分来研究,六书说和三书说都是取了汉字字体的一部分来研究,所得出的理论也就不会具有完全适应性。

四、结语

(一)六书说的依据——小篆

(二)三书说的依据——甲骨文和金文

(三)汉字的发展与渐变过程

汉字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汉字的演化是渐变的过程,“它本身是无目的的,只是不停的改易而已”,在中国古代,因为文字尚未统一,字形不固定,书写时又缺乏规范,一字多体的现象是很普遍的,这给学习和研究汉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唐兰先生书写时指出“不懂得‘演化’,就不能研究文字学,尤其是中国文字学”。

不同时期的汉字在字体上普遍存在着差异,对不同时期的汉字进行研究,只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分析汉字构造的研究要结合汉字字体演变的整体历史过程,不能只取部分来研究。六书说的研究对象是小篆文字,三书说的则是甲骨文和金文,所得出的理论也就不会具有完全适应性。

汉字发展史表明,最早产生的汉字是独体的象形字和指事字。由于复杂的人事、物体的名称、动作状态以及很多抽象的事物要一一画出或简单地用抽象符号标志出来,既不可能也不胜其烦,便有了凭借声音的相同或极为相似以用代造,数义一字的假借字产生。但是假借义一多,就难以准确达义,区别性能就差,于是利用已有独体字作形符的会意字形声字以及借用其字形表义的假借字便逐渐产生,从而突破了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局限,使汉字的数量大增。然而,会意字以独体字为意符,靠并合表示相关事物的独体字而成,而象形字、指事字为数很少,同时并非每个独体字都能用会意方式随意并合成新字,因而会意字的可增数量很有限。形声字以独体字为形符来表示字义的范畴,再加上声符而构成,形声方式能产性很强,但独体字的数量很少,这就意味着形声字所能运用的形符很少,所能表示的字义范畴也有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事物日繁,造形声字去记录语言中不断产生的新词就越来越困难。因为数量有限的独体字无法较准确地表示出某些形声字字义的范畴。借用会意字和形声字字形的假借字,与借用象形字和指事字字形的假借字一样,也不能无限制地产生,因为一字数义,兼职越多,表意越难明确。

为了使汉字的数量和区别性能与记录汉语的要求相适应,以合体字为形符的转注字以及借用其字形表义的假借字便逐渐出现了,它们扩大了汉字形符的选择范围,使字与字并合成新字以表示一个新意思的可能性增多,形符容易较准确地表示字义的范畴了。显然汉字字形的发展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数量由少到多的过程,经历了由独体字即象形字、指事字,到以独体字为形符的合体字即会意字、形声字,再到以合体字为形符的合体字即转注字三个阶段,假借字不是一个独立的发展阶段,它在上述三个阶段的每一个阶段都产生,并促进着汉字的形体结构向下一个阶段发展。

(四)结论

从传统的“六书说”到“三书说”,各位学者都深入研究了汉字构造理论。他们在研究中既有继承又有创新,这些研究成果为汉字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我们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了其不足之处,有待于我们深入探讨。

六书理论虽然还不够严密,但影响深远,且基本符合汉字的实际,其他学说都是在六书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可看作是对六书理论的补充和发展,而不能代替它。

参考文献

[1]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 [ M ] .北京:中华书局,2006:194-199.

[2]李运富.《说文解字》的析字方法和结构类型非“六书”说 [ D ] .上海:中国文字研究,2011.

[3]张艳芳.试论传统六书与各种三书的优劣 [ N ] .陕西:西北大学,2015.

[4]唐兰.中国文字学 [ 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60-63.

[5]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 [ J ].福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1:68-69.

[6]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 M ]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05-107.

[7]张杨.浅析唐兰“三书说”的价值及其局限性 [ N ] .安徽: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

[8]高鸿博.浅谈唐兰“三书说” [ D ] .辽宁:沈阳师范大学,2014.

[9]唐兰.古文字学导论 [ M ] .山东:齐鲁书社,1981.

[10]任正.“三书说”比较研究 [ J ].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2014:85-90.

Six Scripts theory comparison with the Three Scripts

say

Li Bo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745000

英文摘要

Abstract: Six Scripts theory found in the pre-Qin literature, "Zhou", to the Eastern Han Xu Shen began a detailed discourse, is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 topography. the Three Scripts say that Mr.Tanglan 1935 presented in "Introduction to Ancient philology" in the past. Meng-Qiu Xigui and later home to two of the Three Scripts Tang was amended to put forward their three-book says. Six Scripts theory though not tight, but far-reaching, and in line with actual characters and other doctrines ar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Six generated, it can be seen as a complement to the theory of the Six and development, but can not replace it .

Keywords: Character structure; Six Scripts theory; the Three Scripts say; compare; Xu Shen; Mr.Tanglan

致谢

[1]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 [ M ] .北京:中华书局,2006:194-199.

[2]李运富.《说文解字》的析字方法和结构类型非“六书”说 [ D ] .上海:中国文字研究,2011.

[3]张艳芳.试论传统六书与各种三书的优劣 [ N ] .陕西:西北大学,2015.

[4]唐兰.中国文字学 [ 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60-63.

[5]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 [ J ].福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1:68-69.

[6]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 M ]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05-107.

[7]张杨.浅析唐兰“三书说”的价值及其局限性 [ N ] .安徽: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

[8]高鸿博.浅谈唐兰“三书说” [ D ] .辽宁:沈阳师范大学,2014.

[9]唐兰.古文字学导论 [ M ] .山东:齐鲁书社,1981.

[10]任正.“三书说”比较研究 [ J ].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2014:85-90.

现代汉语练习-第2章--语音-(附答案) 2

第二章语音 一、填空: 1、语音具有三个方面的性质,即__生理属性________、_物理属性_________、_____社会属性_____。其中___社会属性__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_音强____、_音长_____、__音高___、_音质____四个要素。 3、音色不同大体是由三个条件决定的,即__发音方法________不同,___共鸣器形状_______不同,____发音体____不同。 4、普通话的辅音大多是__清___辅音,只有m、n、ng、l、r是___浊___辅音。 5、普通话辅音的发音方法复杂,除有___清音_____和____浊音____之分,还有___送气______和______不送气___之别。 6、传统音韵学把汉字字音分为___声母_____、____韵母____、____声调____三个部分,叫做音节的三要素。 7、《汉语拼音方案》是给汉字___注音_____和拼写__普通话______的方案,其内容包括___字母表_____、__声母表______、____韵母表____、声调符号______、___隔音符号______五个部分。 8.从语音的物理性质看,舌头"与"蛇头"中两个"头"的区别主要决定于音强。 9.北京人所说的shi sheng(师生)与重庆人口里的意思相同,这种现象决定于语音的社会性 10.国际音标是由国际语音协会制定的,公布于1888 年,目标是用来记录和研究不同民族语言的语音,其记音原则是一符一音,一音一符。 1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社会的交际工具。 12.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的快慢。 13.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震动的幅度有关。 14.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发声的时间的久暂。 15. 音色指的是声音的特色,决定于发音体的性质。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主要三种发音方式不同,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发音体不同。 16. 发音器官包括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三个部分。 17. 普通话共有____22____个声母,除一个____零声母____外,其余都是___辅音_____声母。 18.任何一个辅音声母的发音,都是由__发音部位__和__发音方法____两个方面决定的。 19. 普通话共有____38__个韵母,按照韵母的内部成分,可以把韵母分为__单韵母______、____复韵母____、_____带鼻音韵母___三类;按照韵母开头的元音,可以把韵母分为____开口呼____、___齐齿呼_____、___撮口呼_____、___合口呼_____四类。 20、分析描写元音音素依据的三个条件是___舌位前后____、__舌面高低______、__圆唇不圆唇 ______。 21、声调在汉语里有__区别意义______的作用,它是由___音高_____的变化形成的。 22、音节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最小__语音_____单位,汉语音节的三要素是___声_____、____韵____、__调______。 23、汉语的每个音节最多__4_____个音素,最少___1_____个音素;有辅音的音节,辅音只出现在___音节开头____或__音节末尾______。 24、武艺”w yì这样的音节由Y、W开头,说明是___零声母_____音节。 25、汉语音节结构包括声母、__韵头____、__韵腹____、__韵尾____、声调五个部分。 26、汉语音节声母和韵母的拼合,往往是以__声母发音部位_________ 和__“四呼”___为主要依据的。 27、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叫音节。 28、语言里能够区别词义的最小语音单位叫音位。

第二章 汉字 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汉字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节现代汉字概述(P76—P77) 练习题 一、填空。 1.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一种独立发展的文字。 2. 除中国外,现在使用汉字的国家还有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 3. 现代世界各国所用的文字可分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两种性质不同的文字,汉字属于表意性质的文字,日文的假名属于表音性质的文字。 4. 大多数拼音文字是线性文字,汉字是平面性文字。 5. 先进的电脑与古老的汉字正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使汉字不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信息的工具,而且成为人与机器沟通信息的纽带。 1.现代汉字有哪五个特点?这些特点对汉字的学习和使用有什么影响? 现代汉字有五大特点:(1)汉字基本上是一种表意文字。(2)汉字基本上是一种语素文字。(3)汉字在形体上表现为方块形。(4)汉字在语音上代表一个音节。(5)汉字在书面上不实行分词连写。 总之,现代汉字是一种表意性质的语素文字。这是它区别于纯粹表音的音素文字或音节文字的基本特点。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汉字教学应正确估价并充分利用汉字的表意作用,同时要加强汉字的字音教学,以弥补汉字表音功能薄弱的缺点。 2. “森”表示树多貌,“淼”表示大水貌,运用同样的造字法所造的汉字,你还能举出4—5个例字来吗? 磊品晶焱犇众卉鑫 3. 新造字的造字方法有哪几种跟传统的方法不同的?请举例说明。 新造字是指现代新造的汉字。新造字除了大量使用形声法和少量使用会意法外,还有一些新的造字法,例如:(1)切音合形造字法,就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意义也合,但是读音则利用切音方法,前字取声母,后字取韵母和声调。例如方言字“甭”(béng),是“不”和“用”的切音;字义是“不用”,是“不”和“用”的合义。(2)省形的切音合形造字法,语音和意义跟上面的方法相同,只是字形也各取一半。例如科技用字“巯”(qiú),是“氢”

第二章_汉字__邵敬敏版现代汉语通论_名词解释

第二章汉字 汉字名词解释: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象形:用线条描画出事物的形象,其字形与字义联系比较具体、紧密。 指事:用抽象符号来提示字义。 会意:用两个或者几个物体的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一种独立发展的文字。 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图形组合出字义。 形声: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表示大致的字义或者字义的类属,声旁提示字的读音(或者近似的读音)。 意符:凡是跟整字在意义上有联系的部件,称为“意符”。 音符:凡是跟整字在读音上有联系的部件,称为“音符”。 记号:凡是跟整字在意义和读音上都没联系的部件,称为“记号”。 字体:是指的是同一种文字的各种不同体式。如汉字手写的楷书、行书、草书、印刷的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等。 隶变:在汉字演变上的地位最为重要,它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叫做「隶变」小篆虽然是较整齐的长方形,结构由均匀圆转的线条组成,但是书写起来相当不方便,且字形繁复,由于种种缺点,故在民间很快地出现了一种新字体,将小篆的端庄工整、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的,这种字体据说当时在下层小官吏、工匠、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书」。 笔画:是构成现代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 笔形:笔画的形式简称为笔形。 派生笔形:书写是,笔画的方向有所变化的是派生笔形。 基本笔形:笔画的方向自始至终没有变化的笔形是基本笔形。 笔顺:书写汉字时笔画的走向和次序叫做笔顺。 部件: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能独立运用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部位:给汉字字形结构的各个位置定名,叫做部位。 偏旁:就是用二分法对合体字进行一次性切分而获得的结构单位。 部件、偏旁、部首的异同。 独体字:是指无法分离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件的汉字。如:“广”、“手” 合体字:是指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件组合而成的汉字。“的”“何” 近形字:是指字形相近而音、义有别的字。 同音字: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汉字,读音相同、意义不同而且没有联系。 同音字按字形是否相同可以分为同形同音异义字和异形同音异义字两类。 多音多义字:是同一个字形却记录不同的读音和不同的字义。 字种:所谓字种是指汉字的个体种类(即不同的汉字)异体字、繁体字、简体字和变体字都不影响字种的数量。 常用字:是书写现代汉语经常要用到的字。《现代汉字常用字表》中收录了常用字3500个,常用字具有常用性、能产性、稳定性、简易性四个特点。 繁简字:同一个字有几个形体,笔画比较多的叫繁体字,笔画较少的叫简体字。 异体字:指意义都相同仅形不同的字。 四定:现代汉字规范化主要体现在定量、定形、定音和定序上,简称四定。 语音信息处理:所谓语言信息处理及是指用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形、音、义等信息进行处理。

第二章汉字录入

第一节认识键盘及键盘操作

一、认识键盘 1.键盘是计算机的基本输入设备,一般通过电缆与主机相连。键盘的四个分区:主键盘区、功能键区、编辑键区和小键盘区。 2、键盘部分键功能 换档键(Shift):左、右下方各一个换档键。 大写字母转换键(CapsLock):用于大、小写输入状态的转换。有“CapsLock”指示灯亮。 空格键:整个键盘上最长的一个键。 回车键(Enter):又称换行键。当输入命令时,它是命令的结束符;在文字编辑处理时,它又是换行符。 强行退出键(Esc):退出程序或取消一个操作。 跳格键(Tab):用于快速移动光标。在制表格时,击一下,使光标移到下一个制表位置; 控制键(Ctrl):在主键盘下方左、右各一个。 转换键(又叫变换键)(Alt):左、右各一个,不能单独使用,用来与其他键配合产生一些特定功能。 退格键(Backspace):按下此键将删除光标左侧的一个字符,光标位置向前移动一格; F1~F12主要用于扩展键盘的输入控制功能。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在不同的软件中通常有不同的定义。

插入键(Insert)在编辑状态时,用作插入/改写状态的切换键。 删除键(Delete):删除当前光标所在位置的字符,同时光标后面的字符依次前移一个字符位置; 光标归首键(Home):快速移动光标至当前编辑行的行首; 光标归尾键(End):快速移动光标至当前编辑行的行尾; 上翻页键(Page Up):光标快速上移一页,所在列不变; 下翻页键(Page Down):光标快速下移一页,所在列不变; Page Up和Page Down这两个键被统称为翻页键; 光标左移键(←):光标左移一个字符位置; 光标右移键(→):光标右移一个字符位置; 光标上移键(↑):光标上移一行,所在列不变; 光标下移键(↓):光标下移一行,所在列不变; 上述←、↑、↓和→这四个键,被统称为方向键或光标移动键。 数字锁定键(NumLock):按下该键,键盘上的“NumLock”灯亮,此时小键盘上的数字键输入数字; 二、键盘操作规范 (一)键盘操作正确姿势 1.坐姿 打字的姿势开始打字之前一定要端正坐姿。如果坐姿不正确,不但会影响打字速度的提高,而且很容易疲劳、出错。

汉字对联

汉汉字字对对联联 日在东 月在西 天上生成明字 子居右 女居左 世间配定好字 寸土为寺,寺旁言寺,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为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 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天近山头行到山腰天更远 月浮水面捞到水底月还沉 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暑暑凉凉,严冬过后始逢春。 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年年年底,接年初 龙怒卷风风卷浪 月光射水水射天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信娇。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向,二乔大乔一人占。 清风满地难容我 明月何时再照人 上联:「清」暗寓清朝统治。 下联:「明月」怀念明代。 汉汉字字的的字字谜谜 一人 ,猜一个字 答案是:大 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猜一字 答案是:拿 一人在内,猜一字 答案是:肉 一人挑两小人,猜一字 答案是:夹 一人腰上挂把弓,猜一字 答案是:夷 一口吃掉牛尾巴,猜一个字 答案是:告 一口咬定,猜一字 答案是: 交

一斗米,猜一个字答案是:料 一月七日,猜一个字答案是:脂 一加一,猜一字答案是: 王 一半儿,猜一个字答案是:臼 一字十三点,难在如何点,猜一个字答案是:汁 一百减一,猜一个字答案是:白 一夜又一夜,猜一字答案是:多 一个人搬两个土,猜一个字答案是:佳 一个礼拜,猜一个字答案是:旨 一家十一口,猜一字答案是:吉 一家有七口,种田种一亩,自己吃不够,还养一条狗,猜一个字答案是:兽 一根木棍,吊个方箱,一把梯子,搭在中央,猜一个字答案是:面 一只牛,猜一个字答案是:生 一只狗四个口,猜一个字答案是:器 一一箭穿心,猜一字答案是:必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猜一个字答案是:府 一边是水,一边是山,猜一个字答案是:汕 一边是红,一边是绿,一边喜风,一边喜雨,猜一个字答案是:秋 七人八只眼,猜一个字答案是:货 七人头上长了草,猜一字答案是:花 七十二小时,猜一个字答案是:晶 七个人有八只眼,十人亦有八只眼,西洋人也眼八只,家母同样眼八只,猜四个字答案是:货真价实 九十九,猜一字答案是:白 九只鸟,猜一个字答案是:鸠 九号,猜一字答案是: 旭 九辆车,猜一个字答案是:轨 九点,猜一字答案是:丸 二八佳人,猜一个字答案是:妙 二小姐,猜一个字答案是:姿 二兄弟,各自立,猜一个字答案是:竞 人不在其位,猜一个字答案是:立 人有他则变大,猜一个字答案是:一 人我不分,猜一个字答案是:俄 人都到了,猜一个字答案是:倒 人无寸铁,猜一个字答案是:控 人无信不立,猜一字答案是:言 八十八,猜一个字答案是:米 八兄弟同赏月,猜一个字答案是:脱 刀出鞘,猜一字答案是:力 十一个读书人,猜一个字答案是:仕

有关于汉字的对联

有关于汉字的对联 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汉字的对联,供大家欣赏。 1. 红梅争艳飞雪迎春到,万象更新新潮逐浪高。 2. 花好常月圆人间同寿,根深叶不瘦天地长春。 3. 继往开来建设现代化,踌躇满志开发大西北。 4. 继先辈发扬革命传统,学雷锋誓做时代新人。 5. 坚持原则按政策办事,深入实际同群众商量。 6. 建设四化赖一代俊杰,指点江山有无数忠良。 7. 勤勤恳恳培育新一代,兢兢业业争当好园丁。 8. 九州春色闹百花争艳,四化宏图展万马奔腾。 9. 政策符心春风化春雨,汗珠落地黄土变黄金。 10. 埋头钻研为未来攻关,刻苦学习替祖国增光。 11. 曼舞轻歌迎接新世纪,挥毫泼墨吟咏好山河。 12. 梅花点点笑迎丰收岁,爆竹声声欢歌大治年。 13. 描千里春色百花争艳,绘四化宏图万马奔腾。 14. 年复年年年花香鸟语,岁增岁岁岁人寿年丰。 15. 培养人才建百年大业,艰苦奋斗开一代新风。 16. 效虎豪吟放怀歌富岁,闻鸡起舞挥笔颂春光。

17. 特色中兴普天开景运,宏猷大展遍地发生机。 18. 万户千家齐奔现代化,五湖四海共知胜利年。 19. 白虎替青牛招财进宝,黄莺鸣翠柳辞旧迎新。 20. 虎跃龙腾创人间奇迹,莺歌燕舞描大地春光。 21. 虎跃龙腾有天皆丽日,花香鸟语无地不春风。 22. 花团锦簇江山添异彩,虎啸龙吟华夏壮神威。 23. 金牛辞旧携凯歌而去,乳虎迎春带捷报新来。 24. 腊尽春归山村添喜气,牛肥马壮门户浴春风。 25. 岁月逢春山河添锦绣,人民思治龙虎振精神。 26. 玉兔回宫喜迎新世纪,金龙下界更展大宏图。 27. 祖国腾飞大鹏振羽翼,宏图再展乳虎显神通。 28. 百姓喜金瓯同歌宝鼎,九州辞玉兔共接神龙。 29. 东海跃明珠金龙献岁,南天开淑景俊鸟鸣春。 30. 虎跃龙腾建功九万里,莺歌燕舞造福两千年。 31. 起凤腾龙千家争贡献,移山填海十亿尽风流。 32. 四柱擎天看神州巨变,五星焕彩引玉龙腾飞。 33. 九州欢歌颂扬三代表,万民起舞共襄两文明。 34. 瑞雪兆丰年年年大吉,丑牛接寅虎虎虎生威。 35. 芳气催人人老雄心大,春光入户户新幸福多。 36. 庆佳节怀思台湾宝岛,迎新春祝福骨肉同胞。 37. 庆新春更念手足兄弟,辞旧岁倍思骨肉同胞。 38. 群英奋大业闻鸡起舞,春晖映五岭策马前行。

第二章 汉字知识

第二章汉字知识 一、汉字的特点及演变 (一)汉字的特点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世界上的文字可分为两大系统:一是表音文字(字母文字),一是表意文字(非字母文字)。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是用来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由于汉字是用大量表意符号来记录汉语的词和语素的,所以汉语所用的表意符号,就不是几十个而是成千上万个形体,这就使得汉字形体复杂,数目繁多。汉字虽然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但与汉语语音又有着间接的关系,因为汉字是代表词或语素的,一个汉字一般代表一个单音词或语素,从而也代表词或语素的读音,所以汉字除表义外,还表音。因此,汉字是表意文字,是形、义、音的结合体,其表现形式为方块形。 (二)汉字的演变 1、甲骨文:殷商时期,因为汉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故称“甲骨文”。甲骨文是现在所知最早的汉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笔划尖细,笔画和形状不太固定。距今约3000多年,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即从那时开始。 2、金文: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应用在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金文的象形度仍然比较高,但同时也有了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它的笔画比较粗壮,大小也比较匀称。如毛公鼎及铭文。 3、篆书:由金文演变而来,通行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文字称为“大篆’.,又称“籀文”。它比金文更匀称,结构更工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书同文”的进步措施,废除异体,简化字形,第一次统一字形,即小篆。它是在“金文”、(大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书体,故又称“秦篆”。其特点是笔画匀称,结构更加划一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 4、隶书:隶书是由小篆简省而来,始于秦代,通行于汉代。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已开始进入近代汉字的阶段。 5、楷书:楷书也称为“真书”、“正书”。兴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

第二章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第二章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教学目的】 本章讲解汉字的知识与理论,学习本节,要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汉字的形体构造理论,即传统的“六书”,要让学生了解汉字形体的演变情况。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汉字形体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依据字形解说汉字意义的能力,为研究汉字与阅读古籍创造条件。 【基本概念】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亦声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古文字今文字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简化字 【基本理论】 “六书”分别是怎么创造汉字的? 篆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隶书在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人们是怎样给古今字分类的? 异体字在形体上的差异有哪几种情况? 简化字的简化方式有哪些? 【重点难点】 六书问题隶变问题异体字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与提问结合 【所用课时】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1学时 一、“六书”理论 六书:古人总结的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只有前四种与汉字的形体结构有关,后两种与汉字的形体结构无关(四体二用说)。1、象形 许慎:“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创造汉字。 (1)独体 抓住特征描画轮廓:日、月、鸟、鱼、牛、羊、犬、豕、人、女、首、耳、目、口、止、贝 (2)合体 烘托显形:眉、须、果、瓜、聿、函、牢、州 2、指事 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1)纯符号的指事字:上、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卅、 (2)象形字上加符号的:亦、本、末、刃、爪 (3)借用具体事物图形表达抽象概念:大、交、高、齐提问:最后一种指事字与象形字有何区别? 3、会意 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会意是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让人们看了可以体会出其意义的造字法。 (1)比形象事:步、逐、鬥、莫、牧、即、既、采、取、及、从、比、竝、北、众 (2)连读成语:暹、尟、昶、尘、孬、歪 4、形声 许慎:“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造字,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 杞、问、物、江、裏、裘 第2学时 5、转注 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说文》:“考,老也。”又:“老,考也。” 6、假借

形容汉字的对联

形容汉字的对联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下面是小编收集形容汉字的对联,欢迎大家参考。 形容汉字的对联1、上联:满腔热情迎旅客;下联:一颗红心为人民。 2、上联:克勤克俭奔富路;下联:一心一意夺丰收。 3、上联:挂角囊萤百尺竿头还进步;下联:悬梁刺骨九天云路竞登先。 4、上联:花灯灿烂逢盛世;下联:锣鼓喧天颂华年。 5、上联:爆竹一声除旧岁;下联:桃符万户换新春。 6、上联:闻鸡晨舞剑;下联:挑灯夜读书。 7、上联:爆竹千声歌盛世;下联:红梅万点报新春。 8、上联:人来人往皆笑脸;下联:店内店外都欢迎。 9、上联:天地回旋春讯早;下联:乾坤运转喜事多。 10、上联:石池春暖人都乐;下联:水阁冬温客皆欢。 11、上联:兴高彩烈辞旧岁;下联:欢欣鼓舞迎新春。 12、上联:山向红日四时绿;下联:水随人意八方流。 13、上联:东风送暖花自舞;下联:大地回春鸟能言。

14、上联:夹岸晓烟杨柳青;下联:满园春色桃杏红。 15、上联:欣看江山万里秀;下联:喜听长征一路歌。 16、上联:伸张正义顺民意;下联:严明法制得人心。 17、上联:长风劲送千帆远;下联:百鸟齐鸣万木新。 18、上联:巧匠呕心雕美玉;下联:严师沥血良英才。 19、上联:万千桃李香四海;下联:一派春光明五湖。 20、上联:向阳庭院花开早;下联:勤劳人家喜事多。 21、上联:春风吹得校园暖;下联:热血浇出桃李香。 22、上联:松竹梅岁寒三友;下联:桃李杏春风一家。 23、上联:龙腾虎跃长征路;下联:莺歌燕舞四化图。 24、上联:珠海生辉千秋业;下联:快马加鞭万里程。 25、上联:大地回春花千树;下联:春风送暖果万枝。 26、上联:英雄功绩昭百世;下联:烈士英名传千秋。 27、上联:龙腾虎跃人间景;下联:鸟语花香天下春。 28、上联:政策对头家家喜;下联:经济腾飞户户欢。 29、上联:欢欢喜喜辞旧岁;下联:快快乐乐迎新年。 30、上联:风调雨顺家家乐;下联:粮多财足户户欢。 31、上联:工农同饮庆功酒;下联:军民共戴团结花。 32、上联:春归大地千山秀;下联:日照神州万木春。 33、上联:师指千条路;下联:烛明万里程。 34、上联:接天瑞雪千家乐;下联:献岁梅花万朵香。 35、上联:芙蓉国内百里雪;下联:红梅枝头十分春。

识字二对联

识字二:对联 设计理念 本设计意在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通过读读、想想、猜猜、联系生活实际等形式多样的方法识字、学词,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语言文字,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对联这种文学形式,诵读对联,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2在诵读对联中认识13个生字;会正确、规范书写10个生字。 3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通过书写表达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 读文识字,会认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对联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 老师:在黑板张贴一副完整的对联,课件一套,红纸,黑色彩色笔若干。 学生:课前搜集对联。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请学生观看课件,感受过春节的热闹气氛。 2谈话揭示课题。 孩子们,过年了,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对联(教师指向张贴在黑板上的对联),学生齐读课题。 3以形象的对联入手,初识对联。 (1)抽学生读:“春回大地,春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家新”。读了对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讲解,指导学生认识对联。(师:每逢过年,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张贴用红纸书写的对联,一副完整的对联包括横联、上联、下联,别看简简单单的对联,它包含的内容可丰富了。)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评。 3检查识字、学词情况。 (1)将生字放在五颜六色的气球中逐一让学生认识。 “联”、“六畜”、“财”、“茂盛”、“风调雨顺”,指导学生读准这些字的字音。 “爆”、“财”: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扩词。(当学生说到“爆炸”时,老师相机教育学生注意安全,远离爆炸,渗透安全教育。) “稻米”、“六畜”,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想猜猜进行理解:“稻米”还可以叫什么?“六畜”指农民伯伯饲养的六种牲口,请孩子们猜一猜有哪些。(通过这一形式的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骤然高涨,轻松理解了难点词的意思) “茂盛”:结合窗外的那棵高大的黄桷树进行说话练习。 (2)词语(四字词、三字词教学)。 过渡:对联中还有一些特殊的词语,藏在灯笼里,孩子们,想和它们交朋友吗?(将四字词、三字词分别放入灯笼里让学生认读,在读中体会含义) “爆竹声声”、“梅花点点”,读了这两个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过年的热闹场面,听到了鞭炮噼噼啪啪的声音,看到了朵朵梅花在寒冷的冬天展示它的美丽,散发着它的芳香)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组词语是农民伯伯给我们送来的,在读中体会农民伯伯给我们送来了什么?(丰收的粮食、肥壮的牛羊) “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读好了这些词语,你想把它们送给谁?(生:我想把它们送给做生意的人,祝他们生意红红火火)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边读边体会,你感受到了什么?(对学生的理解加以鼓励,教师不作具体讲解) “三字词”教学,在朗读中记忆、积累。 三、朗读指导 过渡:学好了生字词,下面老师把它们送回到对联的家中,老师相信你们会把对联读得更好。 1配乐朗读。 (配上喜庆吉祥的音乐,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读文氛围,学生很容易入情入景地读好对联)(1)配乐自由读。 (2)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对联进行朗读,并读给小伙伴听听,小伙伴读得好的,给他画上一面小红旗进行奖励。 (3)抽学生读、评读、赛读。 (4)男女生以对对子的方式朗读对联。 2按节奏朗读。 过渡:读好了对联,请孩子们仔细观察一下对联有什么特点。 (1)学生汇报:两两相对,每句字数相等,根据前面的词语教学,学生很容易观察出对联中都藏有四个字的词语和三个字的词语。 (2)教师相机点击课件,将对联分成“×××× /×××”的节奏指导朗读。(师:我们读对联时,不仅要有感情地朗读,还应像古诗那样,读出对联的节奏,读出韵味) (3)教师引读,学生再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积累词句。 3游戏——对对联。

第二章 汉字

第二章汉字 一、教学内容 第二章:汉字第一、二节:汉字特点和形体演变 二、教学目的 了解汉字的产生、汉字的特点、掌握汉字形体的演变。 三、教材分析 重点和难点: 汉字的特点、汉字形体的演变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举例法、图示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汉字特点 一、什么是文字? 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特点:有声语言的代用品,突破时空局限(有声语言的缺陷)。 作用:促进社会、文化发展(记录、传播、加工、规范) 二、什么是汉字?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世界上起源很早的文字之一(殷商的甲骨文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三、汉字的产生 汉字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圣人造字说仓颉造字说结绳说手势语) 四、汉字的特点 从书写符号看是表意文字(非字母文字)。 从汉字跟汉语的关系看,是语素文字(汉字大多是记录语素的,造字之初更是如此。)。 从字的构成看,是意音文字(90%是形声字)。

五、汉字的作用(历史、现实、国际、国内) 二度备课: 课前互动—— 1.对老师授课有什么建议? 2.对于大家的汉语水平,我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来了解。通过对话,朗读等等。 一、复习已学内容 1.出示天空题 2.先读题自读,指名读2人 3.回到3人回答 4.出示答案,齐读答。 二、运用练习 1.出示题目 2.学生自读,指名读2-3人,再齐读 3.各自书面答题 4.交流答案,齐读 三、朗读练习 P158《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段 1.学生自读 2.开火车检查,每人两句 3.这段话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互动交流 4.谁愿意来完整地读?2-3人读同桌互读一遍 第二节汉字形体演变 一、汉字形体的演变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重要意义: 整理、简化标志统一

识字二 对联

对联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对联这种文学形式,诵读对联,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2.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书写等掌握本课的生字。 2.通过对对联的诵读积累词汇。 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通过书写表达汉字的形体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课件上展示贴着对联的图片,问:小朋友们,你们在哪里见过?指生回答。 2.教师引导:同学们,每逢过年的时候,特别是在农村,很多家庭都在自己家门上贴上用红纸书写的对联,如“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报新春”;在老人过生日的时候,晚辈也会送上一两句对联表示祝贺,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些句子常常是两两相对,上句和下句的字数相同,读起来很上口,我们把这种形式的句子叫对联。 3.(教师板书课题:对联),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文,圈出生字娃娃,并借助拼音读一读。 3.再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指名教读。 (2)自由认读。 (3)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5.记忆生字。 (1)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 (2)还没记住的字,可以在学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三、指导写字,轻松积累 1.学生自主识字,小组内互相交流。 讨论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练习组词说话。 2.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讨论怎样写好这些字。(出示生字卡片) 3.提醒学生应该注意写好的笔画并范写难写的字。 4.学生完成课后的“描描写写”。 5.学生写字,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纠正双姿。 6.作业展示,集体评议。 四、学习课文,积累词汇 1.朗读课文。抽读、两人或两组对读。 2.体会对联的意思。 (1)朗读课文。 (2)配合情景图,体会对联的基本意思。 (3)出示对联:爆竹声声辞旧岁,梅花点点报新春。 老师:谁知道这副对联在什么时候挂出来? 学生:过春节时挂出来。 老师小结:这副对联是写迎新年的哦,在新年到来之前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挂上了这副对联。“除旧岁“的意思是说用爆竹声送走旧的一年。这是我国古代的习俗。 (4)五谷丰登稻米香,六畜兴旺牛羊壮。 老师:读了这副对联,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农村看到农民获得丰收的景象,他们一个个喜笑眼开。小结:这副对联是写庄稼丰收,畜牧兴旺的“五谷丰登”的意思是粮食作物丰收。“六畜兴旺”的意思是各种家畜、家禽长得好,很兴旺。 (5)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这副对联是写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 (6)风调雨顺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兴。 这副对联是反映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风调雨顺”的意思是风雨适合农时,庄稼长得好,农作物收成好。“国泰民安”的意思是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3.朗读课文。男生女生分读。 4.读读课后第二题的词语。自由说说其中的含义。 五、自主迁移,知识迁移 1.除了记住课后第二题的词语,你还记住了哪些词语? 2.你还知道哪些对联?与同学们交流交流。

汉字篇第二章汉字修辞

第二章汉字修辞

?汉字修辞,是利用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的特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现象。?汉字修辞,古已有之,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现代人的语言生活中,汉字修辞依然发挥着积极作用。本章仅以字谜中的汉字修辞现象作为研讨的对象。

?字谜作为汉字俗文化的一种方式,体现了华夏民族特有的聪明才智,是传统汉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深刻体现,是中华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的鲜明映照。字谜中运用了汉字修辞的字形、字音、字义等的修辞,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修辞现象,是颇具魅力的语言文字技能的巧妙运用, ?字谜中的汉字修辞具有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字形修辞、字音修辞和字义修辞三种。

第一节字谜中的字形修辞 ?字谜中,利用汉字的形体来增加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现象称之为“字谜中的字形修辞”。汉字从几千年前的甲骨文发展到现在的楷书,一直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古代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便于称说,利于分析。隶变以后,不少字成为单纯的记号字,仍有大部分字能够解说。 ?汉字的这个特点,使字谜的表达手段更丰富,表达效果更具艺术感染力。 ?利用汉字形体特点制作字谜主要手段有:拆字、增笔、减笔。

一、拆字 拆字,是表达者把某一个汉字或某几个汉字的每一个汉字拆开成几个汉字或偏旁,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现象。拆字的具体手法有直接拆字和间接拆字两大类。 (一)直接拆字 ?直接拆字,就是作者把从谜底汉字中拆分出来的部件直接呈现在谜面中的拆字。 ?十八人 ?哥哥冲凉 ?为人要一日三省 ? ? ?

?由直接拆字构成的拆字谜都比较浅显,只要掌握了拆字的规律,把作者拆开的部件再组合起来,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到谜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