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一地理(上、下册)电子教材

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一地理(上、下册)电子教材

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一地理(上、下册)电子教材
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一地理(上、下册)电子教材

电子课文·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

第一节天体和天体系统

天体在地球上,我们仰望苍穹,可以看到太阳、月球以及各式各样的星星,包括闪烁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和轮廓模糊的星云。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看到划破夜空的流星和拖着长尾的彗星。通过天文望远镜和其他空间探测手段,还可以观测到更多的恒星和星云,环绕行星公转的卫星,以及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星际物质。所有这些,通称天体。它们都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地球也是一个天体。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属于人造天体。

天球地球以外的天体,距离我们的远近,极其悬殊。但是,人们都有这样的直觉印象:日月星辰看上去似乎是一样遥远的。这就是说,一切天体似乎都位于一个以观测者为球心的球面上。根据这样的印象,人们为了研究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和运动,引进了一个假想的圆球:它的球心就是观测者;它的半径是无穷大。这个圆球,叫做天球。地球以外的天体在天球上都有各自的投影。人们在说明天体位置和运动的时候,可以把天体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地球的自转轴无限延长,同天球球面相交于两点,这叫做天极,即南天极和北天极。地球赤道平面无限扩大,同天球相交的大圆,叫做天赤道。有了天极和天赤道,天球就可以有它自己的经线和纬线。人们说明天体在天球上投影的位置就方便了。

恒星和星云在各种天体之中,最基本的是恒星和星云。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它有很大的质量。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差不多都是恒星。人们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恒星,全天就有六千多颗。借助于天文望远镜,可看到几十万乃至几百万颗以上的恒星。

太阳是距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的时间为8分多钟。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①,它的光到达地球约需4.2年的时间。这就是说,它同地球的距离约为4.2光年。光年是计量天体距离的一种单位。光的速度为每秒钟30万千米,光在一年中所走过的距离,约等于94 605亿千米,这叫做一光年。有些恒星远达几百、几千光年,现在能够探测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约为200亿光年。

由于恒星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在地球上看来,恒星之间的相对位置似乎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古代人把它们叫做恒星。实际上,所有恒星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中。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北斗七星,现在看起来排列得像勺子的形状。但是,在十万年以前和十万年以后,形状却跟现在不一样。这是因为北斗七星各成员运动的方向、速度不同所造成的。

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同恒星相比,星云具有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一个普通星云的质量至少相当于上千个太阳,半径大约为10光年。星云的物质密度十分稀薄,主要成分是氢。

星座人们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每个星座中的恒星,人们曾把它们联成各种不同的图形。我们根据这些图形,就能辨认不同的星座以及星座中的恒星。按照国际上的规定,全天分成88个星座。上述北斗七星就是大熊星座的主要部分。

在星空中,人们可以看到,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的主要恒星都是七颗,排列成勺子的形状。仙后星座有五颗亮星,它们排列成W的形状。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这三个星座都是终年可见的。在北半球的中纬度,九月初的21时左右,天顶附近有天琴座(其中有织女星)、天鹅座和天鹰座(其中有牛郎星)。

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月亮和地球构成地月系。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它们和太阳构成高一级的天体系统。这个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太阳系又是更高一级天体系统——银河系的极微小部分。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2 000多亿颗。银河系主体部分的直径达7万光年。在银河系以外,人们又观测到大约10亿个同银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我们把它们叫做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目前,天文学上把银河系和现在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它是现在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也是目前人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至于总星系以外是什么样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空间探测手段的进步,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将会不断扩大和深入。

问题和练习

1.宇宙中有哪些不同的天体?我们平时用肉眼曾看到过哪些不同的天体?

2.把天体系统的层次,用简表形式表示出来。

3.晴天的夜晚,在天空中找出大熊星座、仙后星座、北极星、牛郎星和织女星(参看北半球中纬度九月星空图)。

第二节太阳和太阳系

一太阳

太阳概况在宇宙中,太阳只是一颗普通的恒星。但是,对地球来说,这颗恒星太重要了。没有它,地球上的生命就不会存在。太阳的光和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同太阳息息相关。

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太阳的半径约为700 000千米,是地球半径的109倍多。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太阳同所有的恒星一样,是由炽热的气体构成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它的平均密度比地球小得多,是地球平均密度的1/4。这些炽热的气体,为什么不会向四面八方飞散逃逸呢?那是因为太阳的质量太大,用它本身强大的引力,把气体给吸引住了。太阳的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太阳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8倍。

太阳外部结构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它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一)光球我们看到的像圆盘一样、明亮发光的太阳表面,叫做“光球”。它是太阳外部很薄的一层,厚度大约只有500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 000K①。太阳光基本上都从这一层发出。光球表面有一些黑斑点,叫做太阳“黑子”。黑子实际上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光球的表面温度大约低1500度左右,在明亮光球的衬托下,它才显得阴暗一些。根据长期观察和纪录,发现太阳黑子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我们把黑子最多的年份,叫做太阳活动极大年,最少的年份叫做太阳活动极小年。前一次活动极大年到再次出现活动极大年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

(二)色球在光球的外面,有一层呈玫瑰色的太阳大气。这一层叫做色球层。它的厚度约几千千米,气体稀薄,所发出的可见光①,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因此,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殊望远镜)才被人们看到。色球的温度自里向外由四、五千度升高到几万度②。色球层当中,有时会向外猛烈地喷出高达几万千米至几十万千米的红色火焰,这叫日珥。色球层的某些区域,在短时间内有突然增亮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耀斑,又叫太阳色球爆发。耀斑的周期也是11年,常随黑子群的增多而增多。耀斑和黑子都是太阳活动①的主要标志。耀斑所发出的能量极大,在几分钟的短暂时间内,它能发出相当于100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的能量,把很强的无线电波,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射出,把氢原子分解为高能带电粒子抛出,使它们能逃离太阳表面,并能到达地球。

(三)日冕在色球层的外面还包围着一层很稀薄的、完全电离的气体层。这一层叫做日冕。它从色球层边缘向外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处,甚至更远。它的亮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也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到。日冕内部的温度高达100万度,日冕离太阳表面较远,受到的引力较小,它的高温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运动。这种粒子流运动的速度很高,每秒达350千米以上,不断地飞逸到行星际空间,好像是从太阳吹出来的一股“风”,所以叫做“太阳风”。太阳活动频繁时,太阳风的强度和速度都变大。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当太阳上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

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地球两极地区的夜空,常会看到淡绿色、红色、粉红色的光带或光弧,这叫做极光。极光是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那里的高空大气层,被地球磁场捕获,同稀薄大气相碰撞而产生的。

太阳能量的来源炽热的太阳,它中心的温度高达1500万度,压力极大,有2.5×1016帕。在这样高温、高压条件下,产生核聚变反应,即四个氢原子核聚变为一个氦原子核。在这个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释放出大量的能。使太阳发光的就是这种能量。太阳每秒钟由于核聚变而损耗的质量,大约为400万吨。按照这样的消耗速度,太阳在50亿年的漫长时间中,只消耗了0.03%的质量。据估计,太阳的寿命(即稳定时期)可达100亿年,目前它正处于稳定而旺盛的中年时期。

二太阳系及其成员

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

太阳系的成员太阳系的成员除了太阳以外,还有以下几类成员:

(一)行星和小行星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并且质量比太阳小得多,本身不发射可见光,它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①。目前已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照它们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在以恒星组成的各个星座的天空背景上,行星有明显的相对移动。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到的行星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另外的三颗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要用较大的望远镜才能看到。在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太阳系还有一个小行星带。这一带有成千上万颗小行星,像九大行星一样绕太阳公转。不过,它们的质量都很小。最大的直径只有1000千米;小的直径还不到1千米。

(二)卫星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质量都不大。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太阳系的九大行星,除了水星和金星以外,都有卫星绕转。根据现在探测所知,九大行星有60多颗卫星。土星的卫星最多,有20多颗②。

(三)彗星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彗星的主要部分是彗核,一般认为它是由冰物质组成的。当彗星接近太阳的时候,彗核中的冰物质升华而成气体,因而在它的周围形成云雾状的彗发。彗发中的气体和微尘,被太阳风推斥,在背向太阳的一面形成一条很长的彗尾。彗尾一般长几千万千米,最长可达几亿千米。彗星远离太阳时,彗尾就逐渐缩短,直至消失。彗尾形状像扫帚,所以彗星俗称扫帚星。人们已发现绕太阳运行的彗星有1600多颗。著名的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76年。1985年~1986年,在地球上人们曾观察到哈雷彗星的回归。

(四)流星体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圈的流星体,因同

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叫做流星现象。未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面,叫做陨星。其中石质陨星叫做陨石;铁质陨星叫做陨铁。

(五)行星际物质太阳系除了上述的天体以外,广大的行星际空间虽然空空荡荡,但是并非真空,其中分布着极其稀薄的气体和极少量的尘埃。这些叫做行星际物质。

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九大行星绕日公转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的特征。

共面性是指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我们把地球公转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叫做黄道。它的轨道面叫做黄道面。各大行星的轨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轨道倾角)都很小,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稍大一些,最大也不过17°。

同向性是指它们公转的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相同。

近圆性是指它们的公转轨道同圆相当接近。大多数行星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①不超过0.1,只有水星和冥王星较大,分别为0.21和0.25。

九大行星按其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结构特征,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类地行星,即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它们距离太阳近,体积和质量都小,平均密度大,表面温度较高,中心有铁核,金属元素含量高。卫星很少,或者没有。

水星上没有大气,也没有水。金星、火星上的大气主要是二氧化碳。这两颗行星也没有液态水,只在大气中有极少的水汽。金星是太阳系中唯一逆向自转的大行星,因此,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的。火星的沙漠部分被红色的硅酸盐赤铁矿及其他金属化合物所覆盖,所以显出明亮的橙红色。

第二类是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它们离太阳比类地行星远,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平均密度小,表面温度低,主要是由氢、氦、氖等物质构成。卫星数目多,并且有光环。

第三类是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它们距离太阳远,表面温度最低,都在-200℃以下,平均密度大体上介于前两类之间,表层气体以氢和甲烷(CH4)为主,冥王星有无大气,还不清楚。远日行星都有卫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有光环。

地球上具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为什么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这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也就是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关系十分密切。就我们目前所知,有生命的物质一定要在像地球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存在。首先,它应该具有介乎0℃~100℃之间的温度,这是水能在液体状态下存在的温度范围。如果地球距离太阳太近,温度过高,则由于热扰动太强,原子根本不能结合在一起,因而决不会形成分子,更不用说复杂的生命物质了。相反,如果地表太冷,分子将牢牢地聚集在一起,只能以固态和晶体存在,生物也无法生存。

其次,这颗行星必须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如果这颗行星的体积和质量太小,引力太弱,它的各种气体将会逃逸到太空,就不存在大气层了。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把地球上各种气体吸住,形成大气层。同时,地球大气经过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基本上形成了现代适合于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气。有的行星表层虽有大气,但缺少生物呼吸需要的氧气。

尽管在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上,至今没有找到生物,也没有发现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但是,在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中,据科学家推算,其中可能有的恒星拥有适合生物生存条件的行星。

问题和练习

1.太阳黑子、耀斑、太阳风各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它们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2.在宇宙中,为什么太阳这颗恒星对地球特别重要?

3.太阳巨大的能量是怎样产生的?

4.根据太阳系模式图,说明九大行星绕日公转有哪些特征?金星、木星、海王星各属于哪一类行星?各有什么特征?

5.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物质的天体?

附录:

第三节月球和地月系

月球概况同地球相比,月球小得多。月球的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1/4;月球的体积为地球体积的1/49;月球的表面面积约为地球表面面积的1/14,比亚洲的面积还小一点;月球的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月球的表面重力加速度很小,只相当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拿着探测仪器,在月面行走还是轻飘飘的。

由于月球引力小,保留不住大气,声音也无法传播,所以月球上是一个寂静无声、死气沉沉的世界。月球上既然没有大气层,当然就没有水汽,没有风、云、雨、雪等天气变化;昼夜温度差别很大,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127℃,夜晚则降到-183℃。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任何形态的水,因此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

我们肉眼看到的月球正面的明亮部分,是月面上的山脉、高原。月球上最高的山峰高达9000米,比地球上的珠穆朗玛峰还高;月球上暗黑的部分,是广阔的平原和低地。过去人们误以为这些暗黑部分是海洋,把它们取名为“风暴洋”、“静海”,等等。实际上那里是月球早期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岩浆所形成的熔岩平原。

月面最显著的特征是坑穴星罗棋布,直径大于1000米的环形山(也称“月坑”),在月球正面就有33 000多个。这些环形山大体上都是宇宙物体冲击月面和火山活动的产物。

登月考察了解到月面布满着一层厚度不等的月尘和岩屑。从“阿波罗”11号登月以来,先后几次采集到几百千克的各种月球岩石样品,经过分析,月岩中已发现近60种矿物,其中有6种是地球上尚未发现的。在月岩和月壤中发现有地球上的全部化学元素,并发现多种有机化合物,但没有发现存在生物物质的迹象。月球的年龄,同地球一样,也是46亿年。

地月系地球只有一个卫星,那就是月球。由于地球的质量比月球大得多,地球与月球相互吸引的结果,使得月球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在宇宙中形成一个很小的天体系统——地月系。月球距离地球平均约为384 400千米,它是宇宙中距地球最近的一个星球,也是迄今在地球以外人类所登临的第一个星球。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运送宇航员降落到月面上,从地面发射到月面登陆,只用了四天多的时间。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27.32日,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也是27.32日;运转的方向,与公转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月相在地球上看月亮,有时全部黑暗,这叫新月(朔);有时像镰刀,这叫蛾眉月;有时作半圆,这叫弦月;有时呈大半圆,这叫凸月;有时如一轮明镜,银光四射,这叫满月(望)。月球圆缺(盈亏)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球同地球一样,自己不发光,全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迎着太阳的半个球是亮的,背着太阳的半个球是暗的。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随着月球绕地球向东运行而变化,就形成了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的月相周期性更迭。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9.53日。

月球对地球的意义月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地球上夜晚的自然照明,主要靠月亮。

2.远在古代,人们就根据月相变化的周期,编订历法。

我国农历月份的安排,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标准的。农历规定朔为初一,这样,望就在十五日或十六日。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节就是按农历的月日计算安排的。

3.由于地球表面各处所受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不同,地球上的水体产生了明显的潮汐现象①。

4.月球是人类星际航行的第一站。已知月球表面有多种宝贵矿藏;重力较小;没有大气层,利用太阳能的条件较好。如何利用月球的特殊环境,开发月球的资源,以及如何利用月球作“码头”,使人类更好地研究宇宙,这将是月地关系的新篇章。

问题和练习

1.夜晚连续观察月相的变化,记下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在农历的日期。

2.月球表面的自然条件,为什么使生物无法生存?

3.月球跟我们人类有些什么关系?

第四节地球的运动

宇宙中所有天体,都按一定系统,有规律地运动,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地球除了自身内部的物质运动外,它的绕轴自转运动和绕日公转运动非常重要,与人类的关系也最为密切。

一地球的自转

自转方向和自转周期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在不停地旋转着,这是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轴叫地轴。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这叫做一个恒星日,即天空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①的时间间隔。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一天24小时,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太阳日。由于

浅析高中地理教材中图片的教学处理

浅析高中地理教材中图片的教学处理 发布日期:2009年11月04日点击次数: 118 作者:来源:本 站原创 浅析高中地理教材中图片的教学处理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王桂芳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教学插图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图片是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是获取地理知识的重 要源泉,它既是一种内容丰富的直观教具,也是地理学科所拥的有一种特殊语 言。有人曾试验过,一个人识别同一种物体,用语言描述需 2.8秒,用线条图描述需 1.5秒,用黑白照片描述需 1.2秒,用彩色图片需0.9秒,这些数据表明采用地理图片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前苏联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 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把图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巴也会说话了。”由此可见, 地理图片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正文】 打开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本),顿觉眼前一亮:教材设计新颖,图文并茂,一幅幅精美的插图令人目不暇接。全书共306页,竟有各种插图354幅,有地图、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景观图,甚 至漫画等(表一),这些插图是高中地理新教材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 部分,它们和文字教材紧密联系,互相补充,具有目的明确、内容简明、主题突出等特点,它对教材的文字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通 过读图,可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读图,可 以使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大量信息,了解和分析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 与规律,形成地理技能。因此,教师在使用地理新教材的过程中,应 注重图像系统的分析和运用,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笔者认为,在教 学中教师应因“图”制宜,针对不同类型的插图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充分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

书名地图示意图统计图表景观图其他总图幅页数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2454936012398高中地理教材必修2413013225111101高中地理教材必修3304223178120107 表一: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插图类型及图幅数 一、地图的功能及教学处理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直观教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 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 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它以图像的形式把信息传递 给人的大脑,具有任何文字和语言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地图可以分为政区地图、专题地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功能是 多方面的:它可以确定各种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使学生获得各种地 理事物的分布知识;它有助于阐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它便于学生综合分析和了解地理事物 动态变化规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思维的能力,是基本 技能训练的主要方式;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有价值的直观教具。它同 文字相比具有现象直观性、地理方位性和几何精确性等特点。 如在讲解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时,如果照本宣科,不 仅枯燥乏味,毫无趣味,而且会把学生引入死记硬背的死胡同。如能 充分利用课本的“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分布”和“北美气候类型的分布” 两张插图进行分析讲述,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展 开思维推理的翅膀,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具 体做法是先引导学生在“欧洲西部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上找到52°N 和北极圈两条纬线,由此判断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范围大概在40°N 到60°N之间,并且位于大陆的西岸,回顾五带知识判断出这里受盛 行西风带影响,盛行西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温带海洋性 气候。在理解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把欧洲 温带海洋性气候图与北美洲进行比较,从地形、洋流、海岸线角度分

天津高中地理会考 一飞冲天知识点电子版

第一部分考点梳理基础练习 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内容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知识要点1: 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天系 体系其他恒星系 系 统系其他行星系 系 系:由和组成 知识要点2: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才生命物质的行星的原因或条件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普通性() 特殊性() ①() 宇宙环境 ②() 地球上存在的生命条件 ①()原因() 自身条件②()原因() ③()原因() 内容标准: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要点3:太阳辐射为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变化及人类活动提供了能源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维持为生物生存和繁衍提供,为大气、水体提供动力。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是一种没有污染,取之不尽的新能源 知识要点4: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活动的周期,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光球层上的---------和色球层上的--------。 2、黑子: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年 耀斑;段时间释放巨大的能量;周期-----年。 3、影响;许多地方降水量多少与黑子活动年变化周期有关 影响扰乱地球上空,影响无线电通讯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现象 内容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比较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 意 图 少图 方向自____向____,从北极上空看呈____时 针,从____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____向____,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 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1.昼夜交替 昼夜现象成因:()昼夜交替成因:() 晨线:()晨昏线:昏线:()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

人教版高中地理电子教材.doc

编写说明 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并使用好《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地理》,我们编写了这套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用书,共分两册,分别与教科书上、下册配合使用。 本书各单元的结构分为教材分析、练习篇参考答案、参考资料三个部分。在教材分析中,对整个单元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编排作了总的说明,对每一课的具体内容作了分析说明,同时对教学方法和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供教师参考。由于缺乏教学实践的反馈信息,编写时间又很仓促,因此这套教师教学用书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希望广大教师提出宝贵意见。 本书的编写者:第五单元:高俊昌;第六单元:刘健;第七单元:韦志榕;第八单元:覃燕飞、丁尧清。责任编辑:刘健;审定:吴履平。 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 2003年9月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教材分析 在前四单元学习了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从本单元开始,将要学习人文地理。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与自然环境联系最紧密、相互影响最深刻的就是生产活动。因而教材将人类的生产活动安排成人文地理的开篇。人类的生产活动也是多方面的,教材按照大纲的要求,只讲述了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种生产活动,即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 为社会发展服务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我国现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目前以至今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经济建设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为此,教材对本单元内容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突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教材无论讲述农业生产活动,还是讲述工业生产活动,侧重点都不在生产活动的本身,而是在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上。教材在本单元的引言中概要地阐述了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全单元教材就是本着具体分析两者的相互关系而逐渐展开的。在人类社会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人类的生产活动同样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由于可持续发展问题将在第8单元作单独讲述,本单元教材只是在自学园地中,安排了“持续农业”的内容,供学生自学。 第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以典型案例论证基本原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从分析实例入手,阐述基本原理(如农业区位选择和工业区位选择),并用大量事实材料进行说明。(2)从教材结构看,本单元分别用2课时讲述农业地域类型,用2课时讲述工业区域,目的是通过诸多不同类型的具体地域的分析,来论证基本原理。这也使学生认识到地理所具有的地域性特点。(3)讲述每一种农业地域类型或工业区域,都是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来说明普遍规律的。典型案例的选取,除考虑到其代表性外,还照顾到世界各地,以使学生从小见大,了解世界各地人类生产活动的一般情况。(4)讲述基本原理或进行地域分析,都尽可能举中国的实例,或联系中国以及学生家乡的实际。 第三,体现发展的观念。教材无论是阐述基本原理,还是分析具体案例,都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例如,教材分析区位因素,重点在于分析其发展变化;讲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别关注各地域类型的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教案 1.1 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3、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 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2、讲解人口增长模式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 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 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 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 期人口数)。

上海高中地理教材

---------------------------------------------------------------最新资料推荐------------------------------------------------------ 上海高中地理教材 上海高中地理教材篇一: 高中地理教材目录沪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教科书《地理》目录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大气环境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第三节人口迁移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 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人地关系思 1 / 16

想的演变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第六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选修一第一章宇宙第二章太阳系和地月系第三章地球的演化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二第一章海洋和海岸带第二章海洋开发第三章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第四章海洋权益选修三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概述第二节旅游资源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第三节国外名景欣赏第三章旅游规划第一节旅游规划概述第二节旅游资源评价第三节旅游规划第四章文明旅游第一节做合格的旅游者第二节出游前的准备第三节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第四节旅游安全选修四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二章城乡分布第三章城乡规划第四章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选修五第一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地理电子课本 精品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电子课本 篇一:高中地理必修1课本教材(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有自己的运动规律。 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密切相关。 地球具有适合生命演化和人类发展的条件,因此,它成为人类在宇宙中的唯一家园。 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下问题。 ?地球处在什么样的宇宙环境??地球是一颗什么样的行星??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地球的运动有什么规律??地球运动有哪些重要的地理意义??地球具有怎样的结构?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晴朗的夜晚,当我们在户外漫步的时候,经常会情不自禁地仰望星空。 如果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连续数日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辽阔的星空背景下,除了有闪烁的恒星,圆缺变化的月球外,还有不断移动的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以及轮廓模糊的星云;有时还可以看到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恒星。 如、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它的主要组成物质是氢。 、行星是在椭圆形轨道上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 它的质量比太阳小,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以表面放射太阳光而发亮。 、流星体式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天空某一区域在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内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 、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果借助天文望远镜和其他空间探测手段,还可以观测到更多更遥远的恒星和星云除了这些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天体外,宇宙中还有一些弥漫于星际空间的物质,如气体、尘埃等。 所有这些天体和星际物质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

电子课本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含WORD版版及课本中的图片集)--第二节 产业转移

第二节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吸引的境外投资迅速增长。图5.7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 思考 1.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3.三家工厂的区住选择各有什么优点? 像图5.7中展示的外资或合资工厂,在我国有成千上万,在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也或多或少存在。它们都说明了一个现象,即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有时会扩展到某类产品甚至某类产业。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近半个世纪以来,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日本、韩国的企业为什么要到国外建工厂?为什么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成为它们建厂的目的地?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当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变化而使生产成本提高,或扩大产品销售市场面临一些障碍时,企业在原产地的生产利润就受到影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设立工厂等方式,将产品生产的部分甚至全部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在国际范围的流动性很小。不同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价格差异较大,使得产品生产的成本差异较大。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劳动力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导致产业在空间上不断转移。20世纪下半叶,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亚的转移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图5.8)。 思考 1.图5.8所示的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中图版高中地理电子课本必修

中图版高中地理电子课本 必修1 篇一: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 高中地理·必修1(中图版)复习提纲 1、(1)天体系统的级别:『填空』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 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②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质量和体积适宜(有大气层),有液态水 (有原始的海洋) 2、(1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活动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影响地球气候:黑子的数量变化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②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③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和两极的极光。 3、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 。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 (4) 光照图的应用 ①据图判读节气、地球自转方向、极点。②据图判读晨线、昏线 ③据图判读昼夜长短情况或极昼极夜现象

高中地理电子版

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2)列出“模板”。(见下面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01 地形地势 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5.经济和军事位置;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 哪里高,哪里低。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 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 5.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 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6.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 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 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 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7.沼泽湿地的成因分析:

02 气候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地势。阴坡阳坡,海拔高度 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高中地理:人教版高一地理(上、下册)电子教材

电子课文·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 第一节天体和天体系统 天体在地球上,我们仰望苍穹,可以看到太阳、月球以及各式各样的星星,包括闪烁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和轮廓模糊的星云。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看到划破夜空的流星和拖着长尾的彗星。通过天文望远镜和其他空间探测手段,还可以观测到更多的恒星和星云,环绕行星公转的卫星,以及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星际物质。所有这些,通称天体。它们都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地球也是一个天体。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属于人造天体。

天球地球以外的天体,距离我们的远近,极其悬殊。但是,人们都有这样的直觉印象:日月星辰看上去似乎是一样遥远的。这就是说,一切天体似乎都位于一个以观测者为球心的球面上。根据这样的印象,人们为了研究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和运动,引进了一个假想的圆球:它的球心就是观测者;它的半径是无穷大。这个圆球,叫做天球。地球以外的天体在天球上都有各自的投影。人们在说明天体位置和运动的时候,可以把天体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地球的自转轴无限延长,同天球球面相交于两点,这叫做天极,即南天极和北天极。地球赤道平面无限扩大,同天球相交的大圆,叫做天赤道。有了天极和天赤道,天球就可以有它自己的经线和纬线。人们说明天体在天球上投影的位置就方便了。 恒星和星云在各种天体之中,最基本的是恒星和星云。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它有很大的质量。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差不多都是恒星。人们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恒星,全天就有六千多颗。借助于天文望远镜,可看到几十万乃至几百万颗以上的恒星。 太阳是距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的时间为8分多钟。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①,它的光到达地球约需4.2年的时间。这就是说,它同地球的距离约为4.2光年。光年是计量天体距离的一种单位。光的速度为每秒钟30万千米,光在一年中所走过的距离,约等于94 605亿千米,这叫做一光年。有些恒星远达几百、几千光年,现在能够探测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约为200亿光年。 由于恒星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在地球上看来,恒星之间的相对位置似乎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古代人把它们叫做恒星。实际上,所有恒星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中。例如,我们所熟悉的北斗七星,现在看起来排列得像勺子的形状。但是,在十万年以前和十万年以后,形状却跟现在不一样。这是因为北斗七星各成员运动的方向、速度不同所造成的。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地球与地图

地球与地图 【自主梳理归纳】 【回归教材】 测试要点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赤道周长4万公里;平均半径6371公里。 测试要点二:地球仪1、地轴:地球自转轴,其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点。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指示东西方向;纬度:以赤道为00,向南北两极度量到900,北极点为900N,南极点为900S。 3、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为子午线,指示南北方向;经度:人们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由此向东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 测试要点三:地图三要素 1、地图上的方向①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右东左西。②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③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 3、地图上的图例与注记测试要点四:等高线地形图 1、高度的表示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3、等高线的特点:呈闭 1.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1)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差值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纬度10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 km,赤道上经度10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 km,因此只要知道同一经线上任意两地间的纬度差,或者是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2)由于各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各纬线上经度差l0的弧长就不相等。在同一条纬线上(假设此纬线的纬度为α)经度l0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km。因此,两地若在同一条纬线上,只要知道两点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点间的弧长。 2.利用经纬网确定方位:利用经纬网图确定两点的相对方位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或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或正西的关系。 (2)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位,既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的判定:根据在经线上的相互位置(或纬度差异)确定南北方向;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南极则相反; 东西方向的判定:根据在纬线上的相互位置(或经度差异)确定东西方向。东西方向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地点,也没有最西的地点。判定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的经度差值小于180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也可以利用经度来判定,东经度增大的方向为东,减小的方向为西;西经度增大的方向为西,减小的方向为东。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东西方位最简捷的方法是:在被比较的两地之间的劣弧上画出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箭尾为西,箭头为东。

上海高中地理教材

上海高中地理教材 上海高中地理教材篇一: 高中地理教材目录沪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教科书《地理》目录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大气环境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第三节人口迁移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 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第四节协调

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第六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选修一第一章宇宙第二章太阳系和地月系第三章地球的演化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二第一章海洋和海岸带第二章海洋开发第三章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第四章海洋权益选修三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概述第二节旅游资源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第三节国外名景欣赏第三章旅游规划第一节旅游规划概述第二节旅游资源评价第三节旅游规划第四章文明旅游第一节做合格的旅游者第二节出游前的准备第三节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第四节旅游安全选修四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二章城乡分布第三章城乡规划第四章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课本活动题整理

第一章课本活动题 一、[教材第6页活动] 分析芬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芬兰人口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南部及沿海地区,北部地区人口少。 2.阅读图1.8b,并与图1.8a对照,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气候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芬兰南部和沿海地区,降水较多,气温较高,人口密度较大;相反,芬兰北部气温低,降水稀少,人口密度较小。 3.阅读图1.8c,并与1.8a对照,说明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 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芬兰南部和沿海地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口密度大。芬兰北部地势较高,人口密度较小。 4.探讨芬兰超过1/4的人口集中在赫尔辛基和周边城镇的人文因素。 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二、P7胡焕庸线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并会分析原因 (1)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 (2)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 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3)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东部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耕地面积大;东部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开发时间早; 三、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迁入地、迁出地、迁移者)

1.读教材“案例2‘美国的人口迁移’”,分析美国自1850年以来 人口迁移的规律及原因,并填写下表。 2.改革开放以来,为何“闯关东”的山东人后代又出现了迁回祖籍的“雁南 飞”现象? 【答案】从经济因素看,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吸引“闯关东”的山东人后代的回迁。从亲情传统看,移民自身受到返迁故地的潜在意识和亲情、乡情的吸引。 【点拨】社会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归纳总结]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如下图所示。 五、教材第17页思考] 时期迁移的原因迁移方向 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人口大规模西移 19世纪和 20世纪之交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由乡村流入城市 20世纪20年 代到60年代 农业危机、自然灾害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20世纪60年代 末到70年代初 东北部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 部有新资源、新工业的阳光地带 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 20世纪70年 代以后 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

高中地理新教材电子教学资源库

高中地理新教材电子教学资源库 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一、基本概况 1.课题名称:高中地理新教材电子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2.课题类别: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 3.课题主持人:宿迁市宿豫中学张修顺 4.课题核心组成员:刘德军、杨邦军、王训豹、李二扣、曹军、张成玲 5.研究周期:2006年—2008年 6.结题时间:2009年4月13日 7.本课题成果2010年获“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主体内容 1.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应对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要求。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和我校申报“四星级”高中的需要,使得学校在每个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安装了网上自动办公系统。但我们并没有准备好足够的教学资源来运用这些设备,造成了“有车无货”的现象。 (2)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教育竞争的激烈化迫使学校、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在积极寻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我们提倡“宁可用20%时间取得80%的成绩,也不用200%时间妄求100%的结果”,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切实转变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3)研制具有个性化和适用性的电子教学资源库。“一标多本”的教材多样化改革导致了市场上出售的教辅资料不能适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严重影响着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人认为,现在网络已经普及,网上教学资源浩如烟海,到网上下载就是了,何必自讨苦吃。我说:不对。网上资源虽多,但未必符合我们实际的教学需要。网上资源可以借鉴,但一定要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检验和改造,形成“属于自己的东西”,才具有实用价值和教学意义,否则只能算是垃圾,下载的越多,越无法使用。 (4)有效减轻地理教师的备课负担。江苏新高考模式的实施使地理学科的老师“紧张”了,地理教师的课务量显著增加。我们学校地理教师数量一直较少,小高考前每人周课时量都在30节左右,还不包括早晚自习的辅导课。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电子化的教学资源库,让老师在备课时学习、借鉴、共享,迅速形成新的教学资源,从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我们提出“让老师最有效地教,让学生最轻松地学”的课题研究理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