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行为学

动物行为学

行为谱(ethogram)是一种动物正常行为的全部记录或名录。建立动物的行为谱是行为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如果不了解鼠类有沿着墙壁或其他垂直物体爬行的习性,就很难研究它的逃避行为。同样,如果不掌握动物正常行为的充分资料,对任何实验资料的分析也会成为问题。因此,积累这方面的资料,是行为学家的基本任务之一。这项任务要求行为学家必须长时期地与动物相处,并在不干扰它们各种日常活动的情况下,正确而又详细地记录所研究动物的各种行为类型。动物行为谱的研究有时又被理解为是“行为形态学”,因为动物的行为正如动物的形态一样具有种的特异性,行为和形态都是长期进化的产物,所以行为学家在研究行为进化时,常采用形态学的方法。事实上,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行为谱,但至今行为学家还只对极少数动物的行为谱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反射是一种自然现象,表现为受刺激物对刺激物的逆反应。.反射的外延宽泛。物理学领域是指声波、光波或其他电磁波遇到别的媒质分界面而部分仍在原物质中传播的现象;生物学领域里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动物反射是指动物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刺激的一种应答式反应。这种反应的发生有赖于反射弧的完整,是一种刻板的简单动作,主要是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反射在具中枢神经系统的动物中普遍存在。机体通过反射来控制和调节体内各种生理过程,使它们相互协调,也使机体对环境的各种变化发生适应性反应,保证了机体与外环境的统一。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活动,都是主要靠神经系统来调节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人体通过可从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也可以这样说,反射是人类为了更好的生活和繁衍,而进化出的一种生存方法。


横定向:使动物身体与刺激源方向保持一个固定角度的定向类型。最常见的是太阳罗盘反应。如果用一个黑盒子把一只正在运食回巢的蚂蚁扣住,扣住的时间要足以使太阳的方位发生明显变化,然后将蚂蚁放出,此后它的移动将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偏离的角度则刚好与太阳方位改变的角度相等。同样,如果让一只靠太阳罗盘反应定向的蚂蚁看不到太阳,并用镜子把太阳反射到另一个位置,此时蚂蚁也会相应地改变它的运动路线。对动物来说,太阳、月亮和星星都是极好的定向参照点,由于它们距离遥远,使得动物在作长距离移动后仍能与它们保持固定的角度。如果光源很近,动物沿着直线走很短的距离,光

线的入射角就会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动物只有朝光源不断转体才能保持固定的角度,故飞蛾总是绕光源旋转



空放行为:把织巢鸟放在笼子里面一段时间找不到配偶,在这种情况下它释放性行为、取食行为的阈值会降到很低,甚至于在没有任何刺丨激的情况下,它的性行为、取食行为也会释放出来。这种行为就叫空放行为(Vacuum)





刺激阀值:是指释放一个行为反应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低于阈值的刺激不能导致行为释放。在反射活动中,阈值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在复杂行为中,阈值则受各种环境条件和动物生理状况的影响。当一种行为更难于释放时,就是阈值提高了;当一种行为更容易释放时,就是阈值下降了。一般说来,刚刚完成某一行为后,动物对这一行为的要求就会大大下降。例如刚交过尾的动物,对于性刺激或是没有反应或是反应很弱,这就意味着释放性行为的阈值增加了。类似情况在觅食行为和其他行为中也很常见。另一方面,长时间未发生的行为非常容易被释放,释放这种行为的刺激强度会变得非常小。在极端情况下,阈值的降低可以导致行为的自发产生,这就是空放行为(vacuum behavior)。空放行为是一种无刺激行为释放,是达不到该种行为目的的一种行为。最令人信服的实例是织巢鸟的筑巢行为。饲养在鸟笼中的织巢鸟,在得不到任何筑巢材料和代用物的情况下,也完全可以表现出筑巢动作,虽然这种动作达不到它本来的目的。[



超常刺激:比正常的自然刺激更能有效地释放动物某一特定行为的刺激。有时,动物发出的自然信号对于信息传递来说不一定是最佳信号。相反,一些非自然的异常信号或人为信号反而更能诱发动物的行为反应。例如,一些地面营巢的鸟类(蛎鹬、喧鸻、银鸥和灰雁等),如果给它们提供一些比正常蛋更醒目、更大的蛋,那么它们就更喜欢把这样的蛋收回巢内孵化。因此,银鸥比较喜欢孵化那些涂上了蓝、黄或红颜色,而且比正常蛋要大一些的蛋;蛎鹬喜欢孵5个卵,而不是在正常情况下的3~4个卵;眼蝶宁可去追逐与背景色有更强烈对比的黑色雌蝶模型,而不去追逐具有自然色彩的雌蝶。在某些自然场合下也存在超常刺激,例如杜鹃雏鸟的嘴裂斑纹就比它们所寄生的寄主雏鸟的嘴裂斑纹醒目得多,这样可以更有效地释放它们养父母的喂食行为。又如寄生在蚂蚁巢中的巢寄生甲虫幼虫,它们皮肤腺的分泌物能够释放蚂蚁的抚育行为。这些分泌物是模拟蚂蚁幼虫反分泌的物质,但它们比蚂蚁幼虫的分泌物更有效,因而可以得到更多的抚育和照顾。


固定行为型:动物

按一定时空顺序进行的肌肉收缩活动,表现为一定的运动形式并能达到一定的生物学目的。它是被一定的外部刺激所引发的,一旦引发就会自动完成而不需要继续给予外部刺激。灰雁回收蛋的行为就是一种典型的固定行为型,当蛋滚出巢外后,灰雁首先伸长脖颈,然后把下颏压在蛋上把蛋拉回,如果中途有人把蛋拿走,灰雁也将继续完成这一动作。青蛙和避役伸舌捕捉飞虫,也是一种固定行为型,但这种固定行为型常常要以复杂的趋性行为为先导,即青蛙发现飞虫后,首先要调整自己的位置,使身体的主轴对准飞虫,然后才伸出舌头将虫捕回口中。这种简单的先天行为在求偶、筑巢、取食和清洁身体等行为系统中最为常见。由于固定行为型是一种固定不变的运动形式,所以,每一个物种都有自己所特有的固定行为型。它和形态特征一样,可作为物种的鉴别特征



利他行为:有利于其他个体存活和生殖而不利于自身存活和生殖的行为,这种行为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可用广义适合度和亲缘选择加以解释。个人出于自愿而不计较外部利益去帮助他人的行为,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文化美德。人类的利他行为倚赖于社会化分工产生的人际间的利益相关和价值相关,主要表现在互惠互利或亲缘选择中。当下我国正面临着社会道德退化的风险,青年人利他行为的心理意识开始弱化,需要通过教育手段来鼓励该行为的涌现。需要警惕的是利他行为有另一面,即病态利他行为,当一个人“无私”到走上歧途,可能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失范行为,包括厌食症、收养动物癖、容忍家庭暴力的女人和容忍妻子酗酒的男人。




释放者:在种内个体间起信息传递作用的形态特征和行为型,它能引起同种个体发生一定的反应。这种信息传递,实际上是信息的相互交换,对信息的发送者和接受者都有好处。因此,双方都将对这种通讯效率的提高作出贡献:信息接受一方会改善其感觉器官的感受能力,而信息发送一方所发送的信息则尽可能地鲜明醒目并具有更大的信号价值。释放者可以是视觉信息(如颜色、形状等)、听觉信息(发声)和化学信息(信息素),也可以是某种行为型和身体的体态。为了完成种内通讯这一主要功能,释放者必须容易辨认和醒目,所以,动物的那些最醒目的形态特征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释放者。最著名的例子是孔雀开屏(尾羽炫耀)、雄性野鸭和雉类的华丽羽衣和鸣禽雏鸟鲜艳的嘴裂和口乳突等。当动物同时需要隐蔽时,醒目的释放者常常位于可折叠的器官上(如鱼鳍上的眼斑、鸭翅上鲜艳的翼镜和很多鸟类可膨胀的喉囊等);或者

只有当动物实际需要时,它们才会产生,例如鸟类和鱼类只有在生殖季节时才长出鲜艳的羽毛和体色;丽鱼可以迅速地改变体色和外貌,以便及时发出信号。



拟态:动物在外型、姿态、颜色、斑纹或行为等方面模仿他种有毒和不可食生物以躲避天敌的现象。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它物体从而获得好处的现象叫拟态或称生物学拟态。




警戒色:很多有毒和不可食的动物(尤其是昆虫)具有的鲜艳夺目的体色。实验证明:鲜艳夺目的色型对捕食者可以起到警告和广告的作用,可减少被捕食的风险。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如毒蛾的幼虫,多数都具有鲜艳的色彩和花纹,如果被鸟类吞食,其毒毛会刺伤鸟的口腔粘膜,这种毒蛾幼虫的色彩就成为鸟的警戒色。一些有毒箭蛙的体液常被涂在箭头上用以捕猎;胡蜂用它有毒的蛰针对其他昆虫发起致命的攻击;夹竹桃虽可观赏,但其茎叶却有毒。这些生物对捕食者构成了威胁或伤害,其艳丽夺目的体色成为捕食者终身难忘的预警信号。



进化:在生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重组和突变,使亲代和子代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出现变异的现象称为进化(evolution),按达尔文的概念,进化是“有饰变的传代



适合度:在某种环境条件下,某已知基因型的个体将其基因传递到其后代基因库中的相对能力,是衡量个体存活和生殖机会的尺度。适合度越大,存活和生殖机会越高。适合度是个体产生能存活并对未来世代有贡献的能力的后代的指标。 种群中存活和生殖最有效的个体(即具有最高适合度的)将比适合度低的个体,贡献更多的后裔给以后的世代。说得通俗点就是某一基因型相对于其他的基因型相比,能够存活并留下后代的相对能力。比如说孔雀的某个基因型AA比Aa能产生更鲜艳的羽毛,那么拥有前者的基因型就能吸引到更多的雌性孔雀,产生更多的后代,且由于后代具有AA基因型,更有利于生存。那么就说AA的适合度比Aa大




仪式化:通信行为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适应性变化,以增强其作为社会信号的效果。仪式化ritualization 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作为诱发因素功能的行为型式进一步增进其机能的强度、准确性和精密性而趋向于特殊化称为仪式化。随着仪式化的进行,行为特征变为显著而简单化,其本质内容不断重复,一部分内容被强化,终至形成一定的型式。这种型式的行为称为“仪式”,特别在求爱和仪式的斗争中常可看到。具有某种机

能的行为可完全借其它型式的行为作为变相行为表现出来而被仪式化,许多成为后者的重要的诱发因子。在求爱中所看到的行为型式,雁和凫是从整羽行为开始的,而多数的动物是从育儿行为开始而成为仪式化的。此外,恐吓行为多数是出于斗争意图而形成的仪式化。伴随行为的仪式化,一股与其相关的构造和动作等也要特殊化。仪式化的概念是赫胥黎(T.S.Huxley.1914)根据对帻??的求爱行为的观察而提出来的。



关键刺激:关键刺激是动物释放某一反应所需的刺激。关键刺激可以是单一信息,也可以是按照一定比例组合起来的复合信息。例如火鸡根据猛禽所特有的短颈、长尾的特征来识别他们。





遗痕行为:是已经丧失了其行为功能但却代表着它们祖先过去的适应的行为。猕猴的尾巴已经退化成为残干,但仍保留着平衡运动,虽然它已起不了平衡作用。在树上营巢的秧鸡,有时仍表现有回收蛋的行为(在实验中),但这种行为已经毫无意义,因为它的蛋一旦从巢中滚出,就会掉到树下,这种行为只能说明它的祖先是在地面营巢的。现生的海雀和蓝足鲣鸟已经不再筑巢,它们只在裸露的岩石上孵卵,但它们的求偶动作却明显地起源于筑巢行为。最典型的行为遗痕也许是某些鸟类的搔头动作,这些鸟类在抓搔头部时,总是先将一侧翅压低,同一侧的足从上面越过翅膀伸达头部。当幼鸟搔头时,常常会失去平衡。从实用意义上讲,鸟类的足完全可以自由伸达头部而不必从翅的上方越过。很多鹦鹉都是用足很方便地把食物直接送到口中,而不需越过前翅,但它们在为喙的基部搔痒时,却总是按上述费力的程序行事,我们只能把这种不合常理的行为方式看成是来自它们的直系祖先——爬行动物的行为遗痕。因为四足动物在搔头时,就是用后足越过前足而到达头部的。




性选择:通过自然选择过程使一个性别个体(通常是雄性)在寻求配偶时获得比同性其他个体更有竞争力的形态和行为特征。建立在主动择偶基础上的性选择可以导致性二态特征的进化同性个体间对配偶的竞争或异性个体间的相互选择自然选择的一种特殊形式。达尔文认为,同一性别的生物个体(主要是雄性)之间为争取同异性交配而发生竞争,得到交配的个体就能繁殖后代,使有利于竞争的性状逐渐巩固和发展。性选择的性状(以雄性为例)包括两个方面:1、有关雄性特征的;2、有关雄性个体用来搏斗的。



性印记:性印记是指决定女性把自己的父亲作为选择配偶的模板过程。女性在选择丈夫时总是倾向于那些象父亲的男人,即使自己是父亲的养女也如此




生物钟: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通过研究生物钟,目前已产生了时辰生物学、时辰药理学和时辰治疗学等新学科。可见,研究生物钟,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起着促进作用。



初级防御:初级防御是防御行为的一种。 防御行为(defensivebehavior)是指动物为对付外来侵略、保卫自身的生存、或者对本族群中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发生的任何一种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可区分为初级防御和次级防御。 初级防御不管捕食动物是否出现均在起作用,它有助于减少与捕食动物相遇的可能性。初级防御有四种类型,即:穴居、隐蔽、警戒色和拟态。




次级防御:次级防御 次级防御只有当捕食动物出现之后才起作用,它可增加和捕食动物相遇后的逃脱机会。次级防御有六种类型,即:回撤、逃遁、威吓、假死、转移攻击部位和反击。


迁徙:迁徙(qiān xǐ )从一处搬到另一处。泛指某种生物或鸟类中的某些种类和其它动物,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


洄游:鱼类为适应其生命周期中某一环节而形成的一种周期性的、定向的、集群的长距离迁徙现象,称洄游



驯化:驯化是指外来植物通过改变其遗传性状以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将动物从野生状态改变为家养或栽培的过程也称驯化。




领域:





巢域:




折衷行为:动物在同一时刻只能进行一种活动, 但两种不同的行为动机在体内发生冲突,导致动物 表现出折衷行为。




激怒行为:




晚成性:




早成性:



学习行为: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行为进化:



个体适合度:



广义适合度:广义适合度不是以个体的存活和繁殖成功为衡量的尺度,而是指一个个体在后代中传递自身基因(亲属体内也或多或少含有这种基因)的能力有多大。能够最大限度地把自身基因传递给后代的个体,则具有最大的广义适合度。传递自身基因通常是通过自己繁殖的方式,但也可以通过对亲属表现出利他行为的方式。所谓亲缘选择,就是选择广义适合度大的个体,而不管这个个体的行为是不是对自身的存活和繁殖有利。



跟随行为举例:





印记学习:




动物行为学研究主要学派:




最适觅食理论:动物

应在投资最小和收益最大的情况下进行觅食或改变觅食行为




横定向行为举例:太阳罗盘反应




列举基因决定动物行为实例:




基因于束带蛇的行为:



共建家园实验设计:



从动物行为学角度阐明胎教对胎儿发育的重要性:
胎教是根据胎儿各感觉器官发育成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给予适当合理的信息刺激,使胎儿建立起条件反射,进而促进其大脑机能、躯体运动机能、感觉机能及神经系统机能的成熟,
以前,人们只是认为“进行胎教能生出聪明的孩子”这一点已经被证实。最近还有一些研究成果显示了胎教和孩子出生后的健康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既证实了“进行胎教才能生出健康的孩子”。另外,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承受过巨大的精神压力常常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精神问题,也得到了科学论证。因此,要想生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就一定要进行好好胎教。
比起出生后进行10的教育,10个月的胎教更加重要。也就是说比起孩子出生之后接受的智力开发,英才培养等系统教育,腹中10个月所收到的胎教更重要得多。





折衷行为举例:
例如,鸭子既想接近食物又想避开拿食物的 人,所以伸长脖子够食物,脚却尽量往后。三刺鱼 保卫领域时极富侵犯性,但有掺杂害怕的成分。



领域标记行为举例:
基本属于独栖的虎,其家域内散布着气味标志以表明它对该区域的占有,这种气味标志是一种被动的防御措施,即使有时争斗仍然发生。尿和粪的标记功能最为显著,虎喜欢在突兀的物体上用尿做标记,虎也喜欢在干草或灌木上撒尿、排粪等进行标记,虎的另一个最常见的标记形式是抓挠雪地或者土地表面,留下抓痕。最短的抓痕间距仅有几十米。

一只野生大熊猫“嗅味树”的行为,即通过撒尿、抓扯树皮、屁股摩擦等,在路过的大树上作标记,“雌性是通过标记气味,引起雄性的注意,而雄性则是占领地盘的。”





你观察过狗的撒尿姿态吗?请从行为学解释该行为的来源与意义
幼犬不分雌雄,排尿时都采取蹲下的方式,到八九个月的时候,公狗就会抬腿撒尿了。很多人认为,公狗抬腿撒尿是为了吸引母狗,以展示自己的性别。另一方面,抬腿撒尿也是为不使自己弄湿。其实,公狗抬腿撒尿的原因并不只如此,大部分公狗撒尿前会先闻一闻味道,目的是先确定是否有其它公狗的尿味,如果有,它就会赶紧抬腿小解,把尿洒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以覆盖其它公狗尿的味道,等于在这个地方竖了块招牌:私人领域,闲“狗”勿入!有时小狗要占领的地盘太大,它就会把尿分期分批

地排泄,甚至到了排不出尿的时候,还习惯似地做做撒尿的动作,努力滴出一二滴出来。那么母狗就不会有势力范围的概念了吗?有,但不像公狗那么明显。有些母狗会抬起腿来排尿,但只是微微抬起而已。接近发情期时,母狗会检查附近的狗尿味,并把一点一滴的排尿在有公狗尿味的地方。
一般情况下,狗排尿量最大的地方是离家最近的第一泡。狗有洁癖,如果它尿在自己屋里,只能归咎它的主人每天不带它定时出去。很早学会在外面排尿、排便的狗,个性比较坚强,而那些只敢在有主人保护下的狭窄地盘排泄的狗则较胆怯。
此外有些狗儿在排泄完后用脚刨土,也是为了将脚上汗腺味道留下,因为狗的汗腺只分布在脚垫上。






蜜蜂8字舞蹈能传递什么信息?
是告诉同伴蜜源的方位.蜜蜂是靠太阳来辨别方向的。在一天中,蜜蜂舞蹈的方向是随着时间不同而变化的。蜜蜂是依靠蜂房、采蜜地点和太阳三个点来定位的。蜂房是三角形的顶点,而顶点角的大小是由两条线来决定的:一条是从蜂房到太阳,另一条是从蜂房到采蜜地点的直线,这两条线所夹的角叫“太阳角”,是蜜蜂的“方向盘”。蜜蜂向左先飞半个小圈,又倒转过来向右再飞半个小圈,飞行路线就像个“8”字。可是,蜜蜂有时从上往下飞,有时从下朝上飞,而飞行直线同地面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太阳角。蜜蜂正是从这种角度的大小来确定采蜜地点和方向的。

如果蜜蜂跳“8”字舞时,头朝上直飞,太阳角是零度,意思是说:“朝太阳方向飞去,就是采蜜的方向。”

如果蜜蜂跳“8”字舞时,头朝地直飞,太阳角是180°,意思是说:“背太阳方向飞去,就是采蜜的地方。”

如果蜜蜂跳“8”字舞时,飞行直线同地面垂直线的左面夹角是15°角,意思是说:“向左太阳角60°方向飞去,就是采蜜的地方。”






你对自私的基因是如何理解的?






请谈谈对自然选择的理解?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环境条件对于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而导致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最初由C·R·达尔文提出。
达尔文虽借用了人工选择中的“选择”这个词,但这只是一种比喻,并非说有超自然的力量在进行选择。按照达尔文的意见,自然选择不过是生物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进化的观点看,能生存下来的个体不一定就是最适者,只有生存下来并留下众多后代的个体才是最适者;又考虑到进化是群体而不是个体的现象,现代综合进化论从群体遗传学的角度修正了达尔文的看法,认为

自然选择是群体中“不同基因型的有差异的(区分性的)延续”,是群体中增加了适应性较强的基因型频率的过程。例如,英国有一种桦尺蛾,在1850年前都是灰色类型。1850年在曼彻斯特发现了黑色的突变体。19世纪后半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废气中的HS杀死了树皮上的灰色地衣,煤烟又把树干熏成黑色。结果,原先歇息在地衣上得到保护的灰色类型,这时在黑色树干上却易被鸟类捕食;而黑色类型则因煤烟的掩护免遭鸟类捕食反而得到生存和发展。于是黑色类型的频率迅速提高,灰色类型的频率则不断下降。到19世纪末,前者已由不到1%上升至90%以上;后者则从90%以上下降为不到5%。这种情形就是人们所能看到的自然选择。






你期望动物行为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达到更好的师生互动,请说明理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