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国民革命的洪流》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黄埔军校创立的时间、地点,理解她与旧式军校比较所具有的最大特点。

2、弄清国民革命时期北伐的对象,运用《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观察进军所经过的省

份以及识记一些著名战役。

3、认清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理解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黄埔军校的有关知识,了解她对中国近代革命的贡献。

2、通过观察《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学会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运用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对史实的学习,概括总结为什么国民革命失败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大革命时代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使学生认识到先烈们的壮举是顺应时代发展、敢为人先的英雄行为,培养学生立报效祖国之志,做现代文明人。

教学重点:

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教学难点:

学会识读“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及理解两个问题:①“南京国民政府”是怎样一个政府?

②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教具:

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电影剪辑、动态地图、音频、图片、文献史料等)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探究课,有效利用教科书中的文字,史料、形势图和人物肖像,以及音频、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充分展现课文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使历史知识贴近学生生活、鲜活生动起来,以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通过创设逼真的历史情景,让学生感悟惊心动魄的大革命时代。其间穿插教师的情景引导、分析讲解、多媒体辅助、图表教学、史料研讨等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竞赛,自主活动、合作探究、共同讨论等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

关于西方国家执政党建设的若干问题课程 95分卷

关于西方国家执政党建设的若干问题 95分卷 一、单选 ( 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社会多元化向纵 深推进,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党尤其是左翼政党受到多方的挑战。 B.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党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纷纷修改纲领,调整方针 政策,重视扩大社会基础,改革组织和活动方式,强化自身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巩固和加快自身的发展。 C.西方政党以执掌政权为目的,不必一定拥有自己的一系列政治纲领和施政 主张,可以借鉴别的党派的纲领和施政主张。 D.西方政党在发展党员时,首要的考虑是能否更好地满足选举的需要,因为 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与其他党派竞争,夺取更多的选票,以掌握国家的权力。 2. 1960年美国第一次进行总统竞选电视辩论以来,发达国家的大众媒体渗透到 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对选举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传播形式。通常被称之为: A.第一种力量 B.第二种力量 C.第三种力量 D.第四种力量 3. 扩大社会基础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因为:()。 A.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 B.底层阶级的发展 C.上层阶层的发展 D.文化产业的发展 4. 下列关于扩大社会基础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扩大社会基础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是因为中间阶层的发展。

B.如果政党就固守过去的那个阶层,那是不够的,因为随着科技的推动,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尤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出现了大量新的阶层。 C.并不是每个政党都面临着需要扩大社会基础这个问题。 D.在西方社会民主党要比其他政党遇到这个问题更加尖锐一些 5. 在探索新的活动方式,提高党的形象和吸引力的努力中,西方政党作了大量工 作和努力,以下和这方面的努力无关的一项是: A.利用因特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增强组织结构和活动的灵活性,在信息社会的条件下求生存、谋发展。许多政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以扩大党的宣传阵地。 B.英国工党1997年年会调整了党的决策机制,建立全国政策论坛,下设8 个政策委员会,广泛征求党内外各种团体组织的意见。德国社民党强调自己是成员党,实行公决制度,总理候选人由全体党员而不只由党代会代表投票决定。总书记明特费林提出党员直选党的议员候选人,引起了巨大反响。 C.网上还可以申请入党、刷卡交纳党费和捐助,订阅党刊,发送党的传单、邮件、指示等过去需要人工寄送的文字材料 D.2002年德国社民党提出搞“开放的政党”、“项目党”、“专题支部”和 “网络党”等。对生态、堕胎和失业等某一问题或项目感兴趣者,可以加入项目党,不一定同意整个党纲,不必承担很多责任,问题解决后再提出新项目,如对他项没有兴趣即可退党。建立网络资格认证学校,帮助党员学会掌握信息技术的新方法。决定使党的6000个基层组织联网,形成“网上社民党”。 6. 下面的例子中哪个更好的说明了西方政党的扩大党内民主的努力? A.2000年有15万名记者采访了美国两党代表大会。2004年,民主党共发给网络媒体1.5万张记者证。 B.在2001年大选中,布莱尔总共作了29场演讲,四场一对一访谈,工党共 召开26个全国新闻会议,发表5个选举宣言和5个选举公告,这些都通过媒体 来运作。工党对拍摄电视新闻的颜色、观众和场景等因素十分注意,往往精心设计工党高官出现时的周边环境,以表现工党是一个蓬勃向上、团结、自信和现代化的政党。 C.1992年,约翰·史密斯任工党领袖后,在领袖选举上取消了工会的集体投 票制,实现“一人一票制”。调整后选举团的比例是议会党团、选区工党、工会的代表各占1/3(原来占2/5)。 D.2002年总统和立法选举受挫后,在党内组织了5000场座谈会和讨论会,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 学案 北师大 版 一、学习目标: 识记黄埔军校创建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理解它的特点和对革命的贡献。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的基本史实,初步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本质 二、学习重难点: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三、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兴起:第一次国共合作 时间: 主要领导人: 发展:黄埔军校的建立 特点: : 作用: 时间: 高潮:北伐战争 北伐对象: 先锋: (铁军) 时间: 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性质: (二)交流展示 互动探究 精讲点拨 1.交流预习成果,疑难问题,教师巡视,获取信息。 2.材料阅读: 材料一:1924 年,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了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后的产物。 材料二:今天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山 材料三:黄埔军校大门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为“革命者来”。孙中山逝世后改为总理遗嘱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分组讨论并交流展示下列问题: 想一想: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说一说: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材料一、三,你能说出黄埔军校有何特色吗? 环节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高潮):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国民革命的洪流

议一议:你能归纳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吗? 四、达标巩固(标★为选做题) 1.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位于() A.广州 B.长沙 C.武汉 D.上海 2.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3.“各位学员到这所学校来,不仅知道枪是怎样放法,而且要知道要向什么人放。”说明此校最大的特点是() A.国共合作后建立的革命军校 B.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 C.设备先进的近代化学校 D.培养将军的摇篮 4.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布了蒋介石1917年至1931年的日记,吸引了各国学者的关注。蒋介石在日记里可能涉及的事件是() A.参与新文化运动 B.参加辛亥革命 C.参加北伐战争 D.出席中共一大 5.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渡江战役 C.北伐战争 D.百团大战 6.之所以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主要是因为() A.蒋介石建立了反动政府 B.南京国民政府屠杀共产党人 C.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D.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7.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五、拓展应用 通过国民革命的兴起、发展和失败三个环节的探究,请就“国民革命是胜利还是失败谈谈你的观点。” 六、小结反思评价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导学案(无答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纺织技术的革新、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以及火车和铁路的相关史实。 2.通过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和影响,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的道理。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习重点:纺织技术、蒸汽机和工厂。 学习难点: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条件;工业革命进程中各工业部门之间的相互推动,相互联系。 一、自主学习 1.纺织技术的革新 (1)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兴起。 (2)1733年,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1765年,发 明了纺纱机,命名为“”。 2.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 (2)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3)蒸汽动力的出现,使工厂远离河流,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进入19世纪,传统的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最终确立。 3.火车与铁路 (1)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来运输货物。那是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马拉动的。 (2)1825年,由设计蒸汽火车问世,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到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万千米的铁路网。 (3)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二、合作探究 1.想一想英国出现工业革命的原因有哪些? 2.总结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有哪些? 三、知识应用——导练 1.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 ) A.农业 B.纺织业 C.工商业 D.冶炼业 2.飞梭的发明者是() A.哈格里夫斯 B.富尔顿 C.史蒂芬孙 D.凯伊 3.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A.珍妮机 B.飞梭机 C. 蒸汽机 D.发电机 4.第一位把蒸汽动力变为工业动力的人是() A.哈格里夫斯 B.富尔顿 C.史蒂芬孙 D.瓦特 5.下列对于“铁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于19世纪 B.最初的路轨是木制的 C.火车第一人是史蒂芬孙 D.最先出现在美国 6.下列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B.美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受益国 C.只在英国进行 D.19世纪后传到西方其他国家 四、综合提高 运用所学知识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

大学生党课学习结业报告

大学生党课学习结业报告 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无产阶级政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与资产阶级政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有着很大的区别。 我们党经历了从“局部执政”到“全局执政”的发展过程。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我们党便从革命党地位转变成了执政党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提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问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研究和解答这个难题,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王长江同志在回答南方周末记者的问题时曾说:“‘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这只是一种概括性的说法。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是用‘领导革命斗争的党,领导武装暴动的党’等等提法来代替‘革命党’这一说法。如果说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很容易被人反问:难道我们现在就不革命了?小平同志曾经讲,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你说已经不再是革命党,容易在概念上面纠缠不清。只是后来,中央领导也使用了革命党的概念。在大家都认可的前提下,可以用来表明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状况。我们们大家都知道,如果一

个党要前进,肯定要研究一般性的规律性的东西。如果你始终停留在自己一个党、一种类型上,毫无疑问,就无论如何也看不到普遍规律性的东西。从这个角度说,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这样一个理念,实际上体现了我们对这样一种规律的承认,即承认政党运作有规律可循。你是执政党,别人也是执政党,执政党和执政党有没有共性的东西?承认这样一个转变,就意味着承认它们有共同的地方。由此而论,这一论断确实是一种重大突破,是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的重要立足点和起点。” 可以说1949年建国以前,我党都可以在时间上称为革命党,领导革命斗争的党。那么革命党具有什么特点呢?一般来说,革命党是以某个阶级为基础,它存在的价值在于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统治,这是他的本质特征。因此,革命党首要的工作是进行阶级分析,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分化谁,通过阶级分析弄得清清楚楚。 革命党的存在有三个特点: 第一,要有一个革命领袖,这种革命领袖产生于特定环境,他往往一呼百应,而且革命党在实际操作中也通常会把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教案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 第十四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47中学孙丹玉

教学活动标题|:第十四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所属学科:历史 适于年级:八年级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来源于北师大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本课教材讲述的是1924——1927年北洋军阀势力走向没落和国民革命的兴起、发展到最后失败的历史。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第一次合作,领导发起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高潮,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部分。 本课重点: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本科难点: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和北伐战争的结果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一年的训练培养,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教材、历史读物、史料的能力,初步掌握读图识图和运用历史地图表述说明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教材内容而言,通过影视作品等学生对黄埔军校、北伐战争等有所耳闻,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另外由于年龄的原因,学生虽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但更喜欢感性的、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史实,提高搜集、处理 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识图的能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史实,培养透过现象看 本质的历史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收集与黄埔军校有关的历史资料,观看北伐战争的影视录像,充分 利用教材中的形势图、小字、史料、人物肖像图等,使历史知识生动鲜活起来, 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感悟大革命的时代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大革命时期先烈们的英雄壮举,学习先烈 们顺应时代发展、敢为人先的历史责任感和为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斗争 精神。 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本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和不断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和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课外收集资料、阅读教材、识读历史地图以及观看录像等感受体会并理解历史史实,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准备:1、备课中首先应研究历史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明确课标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包括课标规定的基本内容及其能力层次要求。根据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2、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收集查阅有关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的资料,包括多媒体资料、图片等,根据教学目标需要进行选择处理,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3、指导学生收集有关黄埔军校的材料,告诉其收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指导其从学校的创立、领导组织机构、办学指导思想、开设的课程、学员来源等方面进行搜集和处理。 学生准备|:课外查阅有关黄埔军校的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资料进行处理。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为什么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伟

《国民大革命》教学设计

第10课国民大革命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1、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方法: 1、读图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2、整合教材分析,辛亥革命缺陷→孙中山创黄埔军校→国共紧密合作→北伐胜利进军→陈独秀“右倾”危害、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3、讨论探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爱党情感: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 2、思想意识: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顾,讨论: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 史作用?3.中共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承上启下: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后来终于形成国民国革命的高潮——国民大革命。(布置学生阅读全课内容,做阅读标记,交流个人看法。) 组织学习和探究: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革命军与北洋军有哪些区别? 2、小结、过渡:袁世凯等人利用北洋军队作为自己独裁专制的工具,继续祸国殃民。所以,要想挽救国家危亡,就必须针锋相对,动用枪杆子来解决问题。 二、北伐战争 1、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战争的对象有哪些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的位置) 3、北伐军进攻路线上有哪些重要地名?(《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作出标记) 4、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在不到半年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四个方面原因) 5、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根据课本回答的基础上,补充介绍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领导权、一再妥协退让、甚至压制工农运动等。 A.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 B.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严重危害。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反动的性质,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后,中国大地上同时并存着哪三个对抗的政权?(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教师指出:后来,武汉和上海的反动势力汇合起来,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进行疯狂镇压。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但是,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檫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北伐战争的历史昭示我们:国共两党真诚合作时,对于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具有很大的好处;两党的合作被破坏时,对于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都会产生负面作用。 小结巩固:结合板书要点总结。 布置作业:学习收获与感想。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和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内容和性质。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材料补充,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学生理解这部宪法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和进步意义。 2.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有关课文、图表和历史材料,理解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权,并使学生学习论证历史结论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看图片,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图片。 生: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份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师:武昌起义胜利后,形成了全国性的革命浪潮。清政府政权很快土崩瓦解,新的政权随之建立,孙中山成立的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不幸被袁世凯窃取。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讨论以下问题。 1.中华民国成立的条件 师: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具备哪些历史条件?(提示:可从政治、思想、

组织三个方面分析) 生:讨论并回答。师小结:(1)政治基础:武昌起义胜利,全国10多个省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崩溃。 (2)思想基础:三民主义给了革命党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进行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3)组织基础:独立各省的代表聚会南京,孙中山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2.中华民国的建立 师:指导学生看课本插图《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讨论:孙中山是如何当上总统的?中华民国又是怎样成立的? 师总结:1911年底,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会议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接着成立了临时参议院,以孙中山为首的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了。但是政府中也混入了不少立宪派和旧官僚。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2.袁世凯是怎样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的?师:指导学生看课文 生: (1)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2)在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后,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临时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后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师:总结: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也使我们看到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在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的几个月里,颁布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各个方面给中国注入了全新的气息!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责责任,司法独立等。 2.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3.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小结: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完全的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板书设计:

国民革命

课题:国民革命课型:新授课课时序号: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时间: 课时累计: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 3、认识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知识结构】结合教材整理:一、自主学习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 始 时间年 (会议)的召开。 标志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以个 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标 志着。 发 展 黄埔 军校 的 建立 时间:地点: 全称: 校长:政治部主任: 意义: 高 潮 北 伐 战 争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时间:年 对象:三个军阀,战略方针: 经 过 主战场 主要战役 结果 胜利 原因 国共团结合作;北伐方针正确;广大官兵的浴血奋战; 工农运动的有利配合;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结 束 失败标志:、 南京 国民 政府 的成 立 时间:1927年4月建立者: 性质:代表、利益 政 策 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二、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对联回答问题: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请回答:(1)斯指什么?它的全称是什么?它创办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2)从对联中可以看出它创办的宗旨是什么? (3)它创办的作用或是意义是什么? (4)谈谈你在学习了近代先辈们探索救国新航路后的历史感受。 2、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 2、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就与合作破裂的原因及教训是什么? 三、展示交流 四、拓展提升 材料补充: 北伐是国民革命的高潮,国民革命的功绩有三点.第一,请说话,它是一场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由国共两党合作发动和推进,使四个革命阶级的力量空前大联合, 爱国力量大凝聚. 中共直接领导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空前的广泛和深刻,出现了反帝反 封建斗争的高潮,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是中心,同工农运动形成革命的整体,使大革命的风 暴席卷中国大地,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二,这场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给了帝国主义和城乡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第三,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准备了新起点.因 为它使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普遍的革命洗礼,去吧中共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为更多 的人民群众所接受,党组织的影响扩大了,也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 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 这是因为革命阵营内,蒋汪背叛,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府,又军阀被打垮了,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代表大地主、大 资产阶级利益的新军阀。中国人民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 发生改变。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联合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第二,国民党右派背信弃义,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在国内外反动势力 的支持下,先后背叛革命,使革命力量遭受到巨大的损失。第三,中国共产党处在幼年时期, 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 命和革命武装的领导权。蒋介石汪精卫向革命势力发动突然袭击时,没有也无法组织有效的 抵抗,导致了革命的失败。 国民大革命留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是深刻的,是一惨痛的失败和血的代价换来的。最根本的一点是:共产党要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即党指挥枪。 1

关于西方国家执政党建设的若干问题90分

关于西方国家执政党建设的若干问题90分 一、广播(共8项,总分:40分)1。德国社会民主党提出歌德的沃尔堡计划,将 199贵族党转变为全民党,商人阶级党转变为全民党,农民阶级党转变为全民党,工人阶级党转变为全民党。歌德的沃尔堡计划最终决定: A。把农民阶级的党变成工人阶级的党。把工人阶级的党变成农民阶级的党。把工人阶级的党变成全体人民的党。自从1960年美国第一次电视直播总统选举辩论以来,发达国家的大众媒体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对选举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一种传播形式。它通常被称为 A。第一力b第二力c第三力d第四力 4。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哪一年提出了歌德-施鲍尔计划? A . 1950 B . 1959 C . 1980 D . 1989 5。“项目方”的概念是由()首先提出的? A。德国社会民主党英国社会民主党法国社会民主党意大利社会民主党 6。党政分开的问题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a 1917 b 1918 c 1949 c 1949俄国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 d 1958 7。西方政党在探索新的活动方式和提高党的形象和吸引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以下内容与这项工作无关:

A。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增强组织结构和活动的灵活性,争取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许多政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来扩大宣传阵地。 B。英国工党1997年年度会议调整了该党的决策机制,建立了一个由八个政策委员会组成的国家政策论坛,征求党内外各种组织的意见。德国社会民主党强调,它是一个成员党,实行全民公决制度。总理候选人由全体党员决定,而不仅仅是党代会的代表。明特费林总书记关于直接选举该党议会候选人的提议引起了巨大反响。 C。在网上,你也可以申请入党,刷卡支付党费和捐款,订阅党刊,发送党的传单、电子邮件、指示和其他需要手工发送的书面材料。在 D。XXXX、德国社会民主党提出建立“开放政党”、“项目党”、“特别支部”和“网络党”等。对生态、堕胎和失业等问题或项目感兴趣的人可以加入项目组,但不一定同意整个项目组的计划,也不必承担太多责任。问题解决后,他们可以提出新的项目。如果他们对其他项目不感兴趣,他们可以退出聚会。建立网络认证学校,帮助党员学习掌握新的信息技术方法决定将该党的6000个基层组织联网,组成一个“互联网社会民主党”8.以下哪个例子更好地说明了西方政党扩大党内民主的努力? A。XXXX,15万名记者采访了美国两党国会。在XXXX,民主党共向网络媒体发放了15000张记者证。 B。在XXXX大选中,布莱尔共发表了29次演讲,4次一对一的采访,工党共举行了26次全国新闻发布会,发布了5份选举宣言和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民国建立以及对内对、外政策;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和清帝退位;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材料补充,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华民国建立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讲述,让学生懂得实现民主政治的曲折性,从而让学生树立实现民主制度化的远大目标 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教学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上图反映的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场景。那么,中华民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它建立之后有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中华民国建立的历史背景。 提示: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 2.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提示: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3.启发学生思考: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为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这是为什么? 提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应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4.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找出: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同时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14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案

第14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一、教学重难点 二次备课教学重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工业革命的后果。 教学难点:理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的原因。 二、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自主学习】 (一)改变世界面貌的发明 1.背景:世纪中期,英国越来越多地销往海外,的 生产供不应求。为了提高,人们想方设法改进。 2.机器发明:1733年,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使织布用的 发生紧缺。1765年纺纱工人发明“”,成为真正近代意义上 的机器。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 纺织机器。这些机器的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发展,使人类在领域完 成了一次巨大飞跃,揭开了人类第一次 的序幕。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经验,经过多次试验,完成了对 的改进,提高了它的效率。此后,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来带动, 促进了、、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世纪上 半叶,英国基本上被取代。人类进入进入“时 代”。 3.在陆路交通方面,人们开始研制能以推动车辆快速行驶的运输工 具。英国的 研制出成功。此后,交通迅速发展,人类进入 “时代”, 人类的急剧扩大。 (二)工业社会的来临(影响) 1.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开始使用机器,获得了突飞猛进的 发展;以此同时,制度也建立起来,人类完成从向的过渡。

2.现代工厂制度也改变了社会阶级结构,产生了现代 和 这两个主要的阶级。 3. 1840年前后,英国的 生产已基本取代了 ,工业革命即将完成。英国成为世界 上第一个 国家。1840年英国在世界工业中所占比重达 ,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达 , 成为第一个 中心。 4. 制度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快速变化。只用了几十年时间,以 和 为主体的 经济体制取代了以 和 为主体的经济体制。 的兴起, 改观,大量 涌向城市,人们的 和 发生了巨变。 【重难点突破】科技改变人类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1814年发明了一台蒸汽机车,……1825年9月27日他亲 自驾驶“旅行者号”进行铁路运输,并获得成功,这向全世界宣告了铁路时代的到来。 ——百度词条 材料二 1830~1870年世界铁路里程统计表(单位:英里) 注:1英里=1.609344公里 材料三 铁路的出现,不 仅体现在成百倍增加的运 输量、数十倍提高的运行速 度上,还进一步教会了人们 遵守时间和纪律,守时守纪 成为了现实生活的准则。衣 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 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在 一列火车,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摘编自《铁路发展史和21世纪发展展望》 材料四 到1820年代,蒸汽机被应用于轮船和机车,产生了蒸汽船和铁路。所有这些变化都 依赖于煤所提供的能源。……正是煤炭的广泛应用,导致了英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大气污染时期。 1821年,英国出台的关于蒸汽机和水车头的法律,就包含了防治大气污染的规定。 ——摘编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材料中的“他”指谁?据材料指出铁路运输成功的意义。 1830年 1840年 1850年 1870年 欧洲 60 1800 14000 65000 北美洲 —— 2800 9000 56000 亚洲 —— —— 200 5100 南美洲 —— —— —— 1800 非洲 —— —— —— 1100 澳洲 —— —— —— 1000 全世界总计 60 4600 23200 130000

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再审视

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再审视-学术研究论文 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再审视 胡伟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可喜进步,同时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大背景和执政党建设的诸多困境,需要再审视如何彻底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的基本问题。从阶级党与全民党、群众党与干部党、整合型政党与代表型政党这三个政治学维度,总结现代政党的运动规律,有助于深化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并探明具有时代特征的执政党建设和发展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政党转型革命党执政党政党发展规律党的建设 作者胡伟,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200233)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同时,也在实践和理论层面面临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实践层面上,面临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结构、体制机制等挑战和问题。例如,目前在党员规模总体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党员骨干却明显不足,尤其是在不少农村青壮年党员大量外出务工经商,留下的多是老弱病残,有的村党支部被形象描述为“七个党员八颗牙”,出现了党员数量总体上“既多又少”的悖反现象。又如,不少地方效仿战争年代“支部建在连上”的做法致力于“支部建在楼上”,在“两新”组织中大力发展党员和开展组织活动,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往往事倍功半,实际情况往往是连不少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

的党组织生活都难以正常开展,甚至不少社会精英更倾向于加人民主党派或成为无党派人士。再如,多年来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特别强调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出台了党委中心组学习等一系列措施,但学用脱节等问题比较明显,形式主义严重。还如,党的各级组织长期高度重视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采取了不少举措,但仍不能有效防止选人用人中的不正之风,选人用人的公信力呈下降态势,腐败现象不断滋生蔓延。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以至于很多党建工作不得要领,效果不彰,甚至吃力不讨好。例如,对于党建当中出现的一些疑难杂症,主要依靠“摸着石头过河”来点点滴滴地加以应对,系统性和科学性不够,往往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各种政策和措施不配套甚至相互矛盾。又如,一些人不相信理论,只重视实践,党建工作陷入经验主义,很难避免短期行为和形象工程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随意性、试错性、盲目性和片面性。再如,学风浮躁,急功近利,低水平的重复研究多,很多党建研究要么千孔一面要么支离破碎,要么空洞无物要么逻辑混乱,要么一知半解要么似是而非,优秀的理论成果凤毛麟角,相对于社会科学其他领域而言总体水平低,不足以对实践产生指导作用,又加剧了人们对于理论的不信任,形成恶性循环。还如,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严重,一些人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党建实践相结合,不正视现实问题,回避矛盾,讳疾忌医,拒斥对党的建设进行创新。 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中国的现代化转型的大背景和执政党建设的诸多困境,究竟是按照过去做法的“惯性”继续路径依赖下去,强化固有的模式,还是另辟蹊径,实现中国共产党建设和发展的路径变革,是一个重大课题。早在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学案】【北师大版】2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自主、互助、高效导学案 第14课 国民革命的洪流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主备人:陈集镇中学杨福银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掌握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其本质 【自主学习】认真阅读69-73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共同探究】1、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 2 孙传芳的主力,取得了巨大成功,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⒉发展: 黄埔军校 的创建 时间: 年5月,地点:_______________;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军校总理: ,校长 , 曾任军校政治部主任; 性质: 特点:实行 和 并重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 的 思想和 精神。 作用: ⒊高潮: 北伐战争 目的:打倒列强, 除军阀,统一全国。 北伐军名称: 军。 开始时间: 年 月,国民革命军从广东正式出发北伐。 北伐对象: 、 、 三股军阀势力。 战略方针: 、 ; 主要战场: 、 ; 进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连克_____桥、_____桥, 为第四军赢得了“_____”的称号。 结果:取得巨大成功,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势力。 ⒈前提:国共两党合作:______年1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广州 召开,标志着____________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国民革命运动开始。 ① 年 月, 在南京成立“_______ _”,它的性质 是代表 利益的发动政权。 ,第一次____________全面破裂,疯狂屠杀共产 党人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⒋转折: 四一二政变 时间:______年4月12日;地点:_______; 发动者:_______; 任 务 反 帝 反 封 建 国 民 革 命 运 动 ) ( :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北师大版练习题第六十八篇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北师大版练习 题第六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后……其它地区,包括很多欧洲国家,都不得不在西欧工业巨大优势的影响和压力下,先后不一地作出反应。下列属于此类“反应”的是( ) ①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掀起民族解放运动 ②欧洲国家掀起工人运动的浪潮 ③一些国家通过改革或革命手段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某同学在学习工业革命时,发现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一组文件名称,通过下图系列文件可知当时工业革命的开展( )

A、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B、促进了铁路运输的发展 C、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带来了环境污染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造成右图英国煤产量迅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三角贸易”的推动 C、蒸汽机的应用 D、内燃机的发明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造成下图英国煤产量迅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三角贸易”的推动 C、蒸汽机的应用 D、内燃机的发明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重要的发明是( ) A、珍妮机 B、改良蒸汽机 C、内燃机 D、发电机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D、技术革新促成工业革命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综合练习北师大版

《国民革命的洪流》综合练习 自主学习 1.1924年5月,孙中山创办“”,简称黄埔军校。2.黄埔军校建立后实行和并重的方针,培养了大批人才。 3.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 4.北伐军在连克九江、南昌后,歼灭了的主力部队。 5.1927年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6.改错: (1)黄埔军校的第一任校长是孙中山。 (2)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铁军”光荣称号的是由周恩来领导的独立团。 基础巩固 7.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它的创办者是() A.孙中山 B.蒋介石 C.毛泽东 D.周恩来 8.共产党人在黄埔军校办学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为() ①孙中山亲自兼任总理②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③一些中共党员任教官④军校培养出大批学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黄埔军校和以往军校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①聘请外国教官,采用西式练兵方法②以培养陆军军官为主,兼及海军军官 ③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④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大元帅中,有四位曾就读于黄埔军校,他们当时称呼蒋介石为() A.校长 B.主任 C.司令 D.总理 11.2005年4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始访问祖国大陆,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手在时隔60年之后再次握在一起。你知道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A.国民党一大 B.创建黄埔军校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2.北伐战争的对象不包括() A.蒋介石 B.吴佩孚 C.孙传芳 D.张作霖 13.“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是国民革命军北伐初期的口号,它表明北伐战争的作战策略是() A.消灭吴佩孚就完成了北伐任务 B.北伐军的主要敌人是吴佩孚 C.集中兵力,各个歼敌 D.北伐军力量弱小,只能讨伐吴佩孚一派军阀 14.北伐战争的目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