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12年)

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12年)

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12年)
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12年)

中国证券报/2012年/8月/21日/第A16版

专题

《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12)总报告(摘要版)

第一章 2011年证券业发展现状

一、证券行业总体情况

(一)证券公司发展情况

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国共有证券公司109家,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3家。

1.证券公司资产规模。2011年,证券公司总资产规模合计1.57万亿元,同比减少20.3%;平均每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44.04亿元。全部证券公司净资产规模合计为6303亿元,同比增加11.28%;平均每家证券公司净资产为57.83亿元。

2.证券公司业务利润变动和收入结构情况。2011年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0亿元,同比下降28.83%;实现净利润394亿元,同比下降49.23%。在营业收入的细项数据方面,2011年证券行业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达689亿元,证券承销与保荐及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241亿元,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21亿元,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50亿元。经纪、承销保荐及财务顾问业务依然是证券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所占比重分别为51%和18%。从统计数据来看,证券行业收入结构正在逐步优化。传统上作为证券公司收入来源支柱的经纪业务占比逐步下降,而随着创业板的开启,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占比继2010年大幅提高后继续提高了近4%。

3.证券公司从业人员情况。2011年证券公司注册从业人员数达到261802人。其中,注册为一般从业人员的194241人,证券经纪业务营销人员9371人,证券经纪人37456人,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分析师)1958人,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投资顾问)18231人,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其他)545人。

(二)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发展状况

截止到2011年底,通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年检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共有88家。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登记注册的执业总人数为1215人。

(三)证券市场资信评级机构发展状况

目前,我国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共有6家,包括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公司、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和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其中,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在2011年获准从事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专项调查统计,2011年6家资信评级机构总收入约32051万元,比2010年总收入增长70%。其中,证券资信评级业务总收入约为3876万元,占总收入的12%。截至2011年底,我国6家证券资信评级机构的员工总数达815人,其中评级分析师人员数量为458人。

二、证券公司各项业务开展情况

(一)经纪业务

1.市场规模情况。截至2011年底,境内上市公司数(A、B股)达到2342家,同比增加13.52%;股票发行股本36096亿股,同比增加8.77%,其中流通股28850亿股,增加1

2.51%;两市总市值21.48万亿元,同比下降19.09%;流通市值16.49万亿元,同比下降14.60%。2011年,市场成交额较2010年明显减少。股票成交42.16万亿元,基金成交0.64万亿元,权证成交3474亿元,分别较上年下降22.72%、29.24%和76.82%。交易所债券成交20.66万亿元,较2010年上升20

3.56%。

2.股票账户情况。2011年,沪、深两市股票账户的增长数量和增长幅度都明显低于2010年。截至2011年底,两市股票账户净增1 092.87万户(含三板账户合并数),同比增长7.07%;两市基金账户总数为3 712.30万户,同比增长308.05万户,增长幅度为9.05%,是近4年来净增户数最

多的1年。截至2011年底,沪、深股票账户数合计为16546.90万户,有效股票账户14050.37万户。其中,A股有效账户13798.21万户,43.88%的账户近1年内参与了二级市场交易。2011年底,持仓的A股账户数5694.18万户,占全部A股有效账户的比重为41.27%。从A股账户结构来看,自然人账户占比达到99.6%。但从A股账户数的增长趋势来看,与2010年相比,2011年底证券投资基金、QFII、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增幅都远高于自然人的增幅。

3.经纪业务收入情况。受交易额下降和佣金率持续下滑的影响,证券经纪业务的收入明显下滑。全行业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688.87亿元,较上年下降了36.5%。2011年行业平均佣金率为0.081%,较上年下滑了15.25%。

4.市场集中度情况。2011年,证券经纪业务市场集中度继续呈现下降趋势。排名前20位的证券公司合计股票、基金市场份额占比从2010年的61.61%,下降到2011年底的60.80%。

5.营业部网点数量情况。证券公司营业部网点数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2011年达到了5032家,比2010年增加了404家。

(二)投资银行业务

与2010年相比,2011年证券市场股权融资下降明显。A股市场通过IPO、增发、配股和权证行权累计境内融资5073.07亿元,同比下降43.35%。

1.股权融资情况。

(1)首次公开发行。2011年共完成首次公开发行项目279家,募集资金2825.07亿元,平均每家10.13亿元;募集资金同比减少2 057.56亿元。其中,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的项目有111家,募集资金976.85亿元,占市场IPO融资量的36.44%;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项目有123家,募集资金736.97亿元,占市场IPO融资量的27.49%。

(2)公开增发。2011年共完成公开发行增发项目10家,募集资金132.05亿元,平均每家募集资金13.21亿元;与2010年相比,发行家数相同,募集资金减少245.09亿元。

(3)非公开发行。2011年共完成非公开发行项目173家,共计募集资金1 664.50亿元,平均每家融资9.62亿元;与2010年相比,发行家数增加62家,募集资金减少429.65亿元。

(4)配股。2011年共有14家公司实施配股,总计募集资金421.96亿元,平均每家30.14亿元;与2010年相比,发行家数减少6家,募集资金减少1 065.66亿元。

2011年,共有64家证券公司完成1家以上的主承销项目。

2.债券发行情况。2011年,有9家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41

3.2亿元,平均每家45.91亿元;与2010年相比,发行家数增加1家,募集资金减少30

4.1亿元。83家公司发行公司债,发行总金额1 291.20亿元,平均每家1

5.56亿元。企业债券共发行3 553.94亿元。

3.并购业务情况。2011年,市场共有57个并购重组项目通过并购重组委员会的审核,交易金额达到2 140.64亿元。

(三)资产管理业务

截至2011年底,国内已有60家证券公司开展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合计管理产品数量284只,若剔除获批准尚未发行的产品,实际产品数量为275只,资产份额1 439.46亿份,资产规模1 282.65亿元。

1.证券公司理财产品发行情况。2011年,证券公司共新发行集合理财产品108只,其中,股票型7只,混合型81只,货币型2只,债券型11只,QDII 2只,其他型5只。

2.业绩情况。截至2011年底,已投资运营的各类型证券公司理财产品共275只,其中实现正收益的有47只,占17.1%;有7只收益为0,占2.5%;其余亏损,占80.4%。2010年证券公司理财产品的亏损面为30%,2011年亏损面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A股市场的持续低迷。在2011年实现正收益的47只产品中,超过一半以上的产品为混合型,股票型只占4%。

(四)投资咨询业务

201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和《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

明确将传统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区分为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和发布研究报告这两种基本的服务形式,并分别对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开展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风险控制制度建设、利益冲突防范、流程规范、执业原则和禁止性行为等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投资顾问业务情况。2011年是投资顾问业务快速发展壮大的一年。中国证券业协会专项调查统计表明,目前业内有83家证券公司已开展投资顾问业务,其中55家设立了从事及管理投资顾问业务的独立部门。投顾部门普遍承担制定投资顾问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公司投资顾问团队的日常管理、团队建设、考核督导和风险监控等业务管理工作,部分公司的该部门还具备投资顾问业务线的人事任免权与预算管理权。

2.发布研究报告业务。

(1)证券公司发布研究报告的情况。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专项调查统计,2011年,设有研究部(所)的88家证券公司,总共发布研究报告数量为162357篇,比2010年增长23%。在这些报告当中,深度报告为15283篇,比2010年增长21%。

(2)证券公司对研究的支持及经费投入情况。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专项调查统计,2011年,设有研究部(所)的88家证券公司中,57家进行了品牌推广,63家加强了对机构客户的研究推广和服务,82家加强了对分支机构的支持。而从经费投入上看,2011年,证券公司研究所(部)的研究经费增幅平均值为35%,仅有12家证券公司研究所(部)表示其年度研究经费增幅出现下降。

(3)证券公司从事发布研究报告业务的人员情况。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专项调查统计,2011年,88家证券公司研究部(所)的全部员工总数为4347人,比2010年增长19%。从人员的流入和流出来看,2011年,证券公司研究部(所)新进员工数为1580人,比2010年增长28%;离职员工数为840人,比2010年增长31%。从人员的知识及经验角度来看,2011年,行业从事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的人员中,博士学历及其以上员工数为497人,比2010年增长20%;具有5年以上从业经验的员工数为1058人,比2010年增长15%。

(五)融资融券业务

2010年3月,我国正式推出了融资融券业务。融资融券业务于2011年正式转为证券公司的常规业务,并呈现出有序增长的态势,业务规模不断增加,市场影响力逐步增强。

2011年10月2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关于修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的决定》、《关于修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的决定》。随后,沪、深证券交易所于11月25日发布了《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对《融资融券试点交易实施细则》中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融资融券标的股票由此前的90只扩容至285只,融资融券业务由“试点”转为“常规”。2010年12月,安信证券、长城证券等14家证券公司获得第三批业务资格。截至2011年底共有25家证券公司启动了融资融券业务。

2011年10月,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11年11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等3个关于融资融券业务和转融通业务的制度文件,提高了融出证券余额占上市可流通市值的比例,拓宽了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的空间。

1.交易规模。2011年,融资融券市场交易规模逐步扩大。融资融券累计交易金额为5855.97亿元,月均增长7.13%,其中融资交易金额为5331.09亿元,融券交易金额为524.88亿元,较2010年的1370.46亿元增长3.89倍。2011年融资融券市场交易金额占A股市场交易金额的1.39%。从月度数据来看,年初交易金额占比为1.34%,然后逐步增至10月的

2.89%,11月标的证券扩容至278只股票,由于新的标的证券交易金额较小,因此比重下降较明显。融资融券余额为382.07亿元,相比2010年127.71亿元的余额增加了1.99倍,其中融资余额为375.48亿元,融券余额为6.59亿元。

2.投资者情况。融资融券业务的参与者数量持续增加。2011年底,信用账户开户数为348610户。其中,个人客户为347507户,占总客户数的99.68%;机构客户为1103户。截止到2011年12

月,参与融资融券业务客户量占A股市场参与者的比重为0.20%。2011年,信用账户开户数月平均增长率为19.84%,其中个人客户开户数月平均增长率为19.87%,机构客户开户数月平均增长率为13.48%。

(六)直接投资业务

我国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于2007年9月正式启动。2011年7月8日,中国证监会颁布《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监管指引》,将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纳入常规监管,允许证券公司直投公司设立直接投资基金,筹集并管理客户资金进行股权投资。截至2011年底,共有34家证券公司获准开展直接投资业务。

1.总体情况。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专项调查统计,截至2011年底,证券公司直投公司注册资本共计256.6亿元;共计管理产业基金5只,总规模33.57亿元;设立直投基金2只,募集资金25.47亿元。参加调查的33家证券公司直投公司自开展直投业务以来累计已投资项目355个,对应投资金额170亿元;已上市项目41个,对应投资金额11.56亿元;已实现完全退出项目7个。证券公司直投公司员工队伍达511人。

从盈利能力来看,自开展直接投资业务以来,证券公司直投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共计19.97亿元,其中累计实现净利润排名第1位的证券公司直投公司占合计净利润总额的74%;累计实现净利润排名前5位的证券公司直投公司占合计净利润总额的89%。

2.证券公司直投公司管理资金规模、投资、退出及盈利情况。经过4年的投资期,证券公司直接投资项目到2011年开始实现项目集中退出,2011年证券公司直投公司不仅实现净利润89%的同比增幅,而且管理资金规模、投资、退出均实现大幅增长。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专项调查统计,资金管理规模方面,2011年证券公司直投公司总计管理资产规模315.64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注册资本金共计256.6亿元,同比增长25%; 管理产业基金规模共计3

3.57亿元,同比增长320%;管理直接投资基金规模从无到有共计25.47亿元;投资方面,2011年总计新增投资项目151个,同比增长7%,涉及投资金额77.55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项目上市方面,2011年总计实现新增上市项目22个,同比增长57%;项目退出方面,33家公司2011年总计新增完全退出项目7个,2011年之前尚未有完全退出项目;实现盈利方面,33家公司2011年总计实现净利润10.52亿元,同比增长89%。

(七)国际业务

2011年,我国已有包括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等在内的约20家内地证券公司在香港设立了分公司或子公司。除了香港市场外,我国证券公司也已在美国、欧洲、新加坡等发达资本市场设立分支机构,开始探索向巴西、日本、韩国、迪拜等市场拓展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在2011年香港市场IPO和再融资总额分别下滑50.2%和61.3%的情况下,中资证券公司香港市场IPO和再融资业务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2.5%和18.9%,同比下降9.7个百分点和上升0.8个百分点;除股票市场业务之外,我国证券公司在香港债券承销业务上取得了突破,2011年有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两家证券公司完成了总额1.84亿美元的债券承销,占总市场份额的1.32%。

资产管理业务方面,2011年在原有QDII和QFII投资顾问等业务的基础上,年底增加了RQFII 业务,使得中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国际业务产品线更为完善,获利手段更加多样:2011年底,QDII、QFII和RQFII三项业务已经分别获得25亿美元、245.5亿美元和100亿元人民币的额度。

三、证券行业制度建设情况

(一)证券监管部门

2011年,中国证监会加快各项工作的基础性制度建设,为行业稳健发展夯实基础。股票市场方面,全面落实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措施,督促市场主体归位尽责;实施保荐项目问核制,加强对保荐机构执业行为的监管。债券市场方面,启动创业板公司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开通公司债“绿色通道”,分离债券融资审核与股权融资审核,优化债券审核机制和流程,缩

短审核周期。上市公司监管方面,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推动部分改制上市公司整体上市。证券中介机构监管方面,加强证券公司风险监控,组织开展全行业统一压力测试;开展债券质押式报价回购和现金管理等产品创新试点;推进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转常规,成立证券金融公司;规范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投资顾问业务,明确财务顾问执业要求,实行问责机制和执业评价。市场法治及诚信建设方面,修改制定证券期货制度规则42件,在上市公司和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全面实施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防范内幕交易违法犯罪行为。完善信息披露义务行政法律责任体系,发布《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行政责任认定规则》,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对外开放方面,启动离岸人民币投资境内资本市场(RQFII)试点,研究修订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办法及配套规则。

(二)中国证券业协会

2011年,中国证券业协会继续秉承“自律、服务、传导”的职能定位,顺利完成换届工作,扎实推进行业自律规则、行业标准和业务规范的制定,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应有作用。建立健全专业委员会工作机制,在原有8个专业委员会基础上,增设创新发展战略、资产管理、国际合作、人力资源管理、证券纠纷调解、自律协调6个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如组织行业积极参与重大政策法规的制定修改、组织行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实施效果评估;发布《关于落实〈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监管指引〉有关要求的通知》,规范证券公司“直投+保荐”业务模式,防范利益冲突;修改完善《中国证券业协会自律管理措施和纪律处分办法》,完善自律监察工作制度等。强化对会员单位的自律管理,如深化证券公司压力测试工作,制定并发布《证券公司压力测试指引》,提高行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制定并下发《关于明确〈证券营业部信息技术指引〉第63条有关内容的通知》,明确“不提供现场交易服务的证券营业部”信息系统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标准,提高行业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健全创新机制,充分发挥专业评价在促进行业创新中的作用。如启动转常规后融资融券业务方案专业评价工作,修订并发布《融资融券合同必备条款》和《融资融券交易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改进从业人员自律管理,如健全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制定并发布《关于证券投资顾问和证券分析师注册登记有关事宜的补充通知》等。加强场外市场制度建设,如制定《挂牌公司定期报告审查重点指引》、《挂牌公司临时报告审查重点指引》及配套的13个临时报告内容与格式指引,提高挂牌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制定并发布《关于做好制作和报送推荐挂牌备案文件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规范内核审核工作底稿内容与格式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完善挂牌备案制度等。

第二章 2011年证券行业发展特点

一、加大中小企业服务力度,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

(一)加强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中介服务的力度,服务实体经济

2011年,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核的中小企业(包括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318家,占所有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核IPO项目总数的73.27%。2011年全年发行上市的中小企业(包括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234家,占所有发行上市企业的86.35%;中小企业(包括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募集资金净额1 563.87亿元,占全年所有发行上市企业融资金额的65.39%。2011年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拓宽了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2011年7月8日,中国证监会颁布《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监管指引》,将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纳入常规监管,允许证券公司直投公司设立直投基金,筹集并管理客户资金进行股权投资。这不仅意味着更多证券公司有望开展直接投资业务,也意味着证券公司直投公司进行直接投资的资金来源将突破自有资金局限,拓展到向市场上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因此,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的常规化及持续推进,将凝聚更多证券公司的自有资金以及更大规模的社会资金,通过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支持企业发展。

二、创新意识增强,初步构建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经营模式

2011年,经纪业务逐步由通道创收向服务创收转型;投资银行业务由以项目为主导向以客户为主导转变;资产管理业务注重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提供多样化的理财产品;证券公司直投公司管理第三方资金开闸,直投业务模式向“自有资金+第三方资金”转变等。此外,2011年证券公司在客户分类分级方面加快了步伐。国内证券公司纷纷成立财富管理部或财富管理中心等机构,综合证券公司经纪、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能力,进一步加强对客户尤其是高端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证券公司通过逐步拓展业务空间、提高服务质量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初步构建了以合规经营和控制风险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

三、业务范围扩大,融资融券、直接投资业务等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证券公司业务范围扩大

2011年,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有所扩大,主要包括:融资融券业务由试点转为常规业务,中国证券业协会和沪、深证券交易所相继出台了融资融券业务由试点转为常规业务的相关配套文件;证券自营业务可投资品种范围扩大,中国证监会公布《关于证券公司证券自营业务投资范围及有关事项的规定》,采取制定《证券公司证券自营投资品种清单》的方式,规定了三类证券自营可投资品种;证券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IPO)申请涉及业务范围从过去的3项业务拓宽至6项业务等。

(二)投资顾问业务跨入规范发展的新起点

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的《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明确了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的界定,解决了业内对证券投资咨询服务内涵的困惑,回归专业顾问服务本源,使证券公司的投资顾问业务跨入规范发展的新起点。

据统计,2011年有25家证券公司对投资顾问部门进行了如新设或重组等的较大调整,从事投资顾问业务人员数量增长了50%。各个证券公司同时也在加强投资顾问业务辅助系统的投入。2011年,投资顾问业务盈利模式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无序摸索到初具雏形的过程。

(三)融资融券业务为行业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

2011年,证券行业融资融券总收入31.91亿元,占经纪业务总收入的6.52%,是证券行业总收入的2.34%。从月度数据来看,融资融券总收入从1月的1.28亿元增长至12月的3.90亿元,月均增长率为10.63%。其中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融资融券利费收入,从1月的0.96亿元增长至12月的3.09亿元,月均增长11.25%。

融资融券的收入来自利费收入和交易佣金两个方面。在全行业融资融券总收入中,利息收入24.38亿元,占融资融券总收入的76.40%;佣金收入6.20亿元,占19.43%;其他收入1.33亿元,占4.17%。此外,较高的融资融券的交易费率和换手率对证券公司佣金收入和缓解费率下降的压力作用明显。融资融券业务推出的同时,催生了新交易策略和产品的开发力度。

(四)直接投资业务成为证券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2011年,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在证券公司净利润中占比为2.7%。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自2007年开始试点,2008~2011年各年度全部证券公司直投公司的净利润合计,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 527%、133%、109%和89%,而2011年全行业109家证券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降49.23%。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为证券公司走出一条实现业务创新和盈利方式转变的新路径,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2011年7月8日,《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监管指引》发布,允许证券公司直投公司设立直投基金、筹集并管理客户资金进行股权投资,这不仅为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拓宽资金来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基础,而且将促使中国证券公司直接投资银行业逐步形成自有资金投资和第三方资产管理并行的业务格局,同时也为中国证券公司发展壮大带来了新的机遇。

(五)国际业务步伐加快

2011年,中国证券公司的国际网络建设加快进行。中信证券成功登陆香港交易所,成为首家A+H两地上市的证券公司,迈出了中国证券公司通过IPO走出国门的第一步。与此同时,各家证

券公司在2011年国际国内市场环境多变的情况下积极扩展国际业务:超过10家证券公司通过新设、增资、收购、战略合作等方式在中国香港、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巴西、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业务拓展。目前已有约20家证券公司在中国香港设立子公司,开展投资银行、经纪、咨询、资产管理、直投等各项业务。

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国际化发展从制度安排和业务方面逐渐完善和丰富,除QDII、QFII业务外,RQFII业务试点启动,满足了客户资产全球配置的需求;投资银行业务在全球市场较为冷淡的情况下继续发展,我国证券公司在香港债券承销业务有所突破;直投国际业务进入操作阶段。2011年,中信产业基金联合三一重工斥资3.6亿欧元收购德国工程机械企业普茨迈斯特的100%股权,该交易于2012年1月正式完成,跨出了中国证券公司直投业务国际发展的第一步。

四、加强合规与风险管理有效性,为创新服务,管理科学化程度逐步加深

2011年底证券公司合规与风险管理突出强调了“有效性”的工作重点,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和压力测试等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逐步深入,合规经营的要求和风险管理的实践正在成为企业内在经营管理不可分割的部分。证券公司合规与风险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和推动业务创新活动,通过开展合规审核、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等工作对创新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参与创新项目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方案的前期设计,对业务实施过程实施事中监控和事后检查,确保业务创新在良好的内部控制框架下展开。证券公司合规与风险管理技术化、科学化程度也得到提高。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隔离、合规监测、净资本管理、风险计量和测算、风险指标监控等工作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加大。股指期货交易逐渐成为证券公司对冲市场风险的重要工具,风险价值等量化风险管理工具在市场风险的评估和计量等方面的应用也在深入。针对逐步显露的投资银行业务包销风险,证券公司重点从总体财务情况、自有资金余额、长期资金占用等方面密切关注流动性状况,对项目可行性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项目和资金的严格管理控制风险。操作风险管理方面,证券公司通过强化各业务线条和管理职能领域的内部控制机制,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加强业务操作系统化和标准化,控制人为失误;构建信息隔离墙制度体系,规范从业人员执业行为,防止内幕交易和利益冲突;建立技术防范体系,完善实时监控系统,对业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加强业务检查稽核力度,保证各项制度、流程和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执行;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宣传推动合规文化,提高员工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规范员工执业行为。

五、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适当性管理,提高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力度

2011年,行业内证券公司积极开展投资者教育和适当性管理工作,将其要求融入日常业务管理流程,在基金产品销售、投资建议提供、创业板市场证券交易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向投资者提供产品和服务,通过客户分类管理,广泛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证券公司通过投资者园地建设、专题报告会、讲座、宣传咨询等方式向投资者普及证券基础知识,介绍各种证券投资产品和各项证券业务,宣传金融证券方面的政策法规及市场规则,揭示证券投资风险。证券公司还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建设,积极妥善管理利益冲突,建立投诉举报受理和处理机制,为投资者参与公司管理提供畅通的沟通渠道,有力地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各证券公司也根据相关自律规定,积极配合交易所做好自律监管工作,对投资者进行合规教育和风险揭示,引导理性投资;对违反交易所交易规则的账户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和市场的稳定。

(作者单位:中国证券业协会、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证券行业从零开始,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程。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证券交易所停业。旧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证券市场从此结束。新中国从此开始考虑建立自己的证券交易所。 1949年6月,天津证券交易所重新设立,这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标志着中国当代证券市场的正式启动。 1950年2月,新中国在北京设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1952年7月和10月,政府相继关闭了天津和上海证券交易所。1958年以后,受当时中国国内外政治局势影响,中国证券市场更是长期受到摒弃。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1953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条例》,决定从1954年起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筹集经济建设资金。1954~1958年,政府连续5年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总额35.54亿元,但到了1955年,中国取消商业信用,同时限制国家信用。1958年又完全否定了国家信用。1968~1978年中国进入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无债时期。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证券市场才得以逐步恢复。 1981年财政部首次发行国库券,揭开了新时期中国证券市场新发展的序幕。 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会筹资,成为第一家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家代理和转让股票的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宣告营业,从此恢复了我国中断了30多年的证券交易业务。 1986年11月14日,邓小平会见纽约证交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并向其赠送了中国第一股——飞乐音响股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深圳第一股。 1990年12月19日,数百名中外贵宾参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的庆典。黄浦江畔一声锣响,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上市交易的有被称为“沪市老八股”的8只股票,“老八股”都是一些集体企业或国有小企业,带有很强的试水性质,试点不成功,也无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改革开放的特区隆重地举行了开业典礼。 这两个特殊的日子,已经作为辉煌的起点,载入了史册。沪深两家交易所的正式开业,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的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了,也象征着中国百年证券的历史长河,千折百回,历经险阻,终于汇流成涛天的大潮,即将朝着无垠的大海奔去。二十年的历史表明,证券市场的诞生顺应了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但为市场经济的运作提供了样板,为深化企业改革提供了动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金融意识,有力地推动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1991年8月28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在京成立。开始实行全国范围的证券发行规模控制与实质审查制度。从那之后直至2000年之前,股票发行依靠的是行政审批,投行经历的是“额度制”阶段。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谈话,不仅给“股票市场到底姓社姓资”的争论画上了

2016证券投资咨询行业分析报告(经典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3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 4 1、行业监管 4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4 二、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系 5 三、行业壁垒 6 1、资质壁垒 6 2、人才壁垒7 3、上下游资源7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8 1、有利因素8 (1)持续增长的资本市场需求8 (2)政策导向乐观9 (3)技术的发展降低行业推广渠道成本9 2、不利因素10 (1)“免费服务”趋势导致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丧失部分盈利10 (2)个人投资者投资理念不完善10 (3)缺少一支专业、稳定的投顾队伍10 五、行业发展前景11 1、我国财富管理市场释放巨大增长潜力11 2、证券投资咨询未来业务形式多样12 六、行业风险特征14

1、证券市场行情风险14 2、行业竞争与洗牌风险15 3、法律与道德风险15 七、市场竞争格局16 1、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16 2、福建天信投资咨询顾问股份有限公司17 一、行业管理

1、行业监管 证券投资咨询行业受中国证监会监督管理及中国证券业协会自律管理。中国证监会作为我国证券期货市场的统一监督管理机构,对证券市场实施监督管理中履行起草证券期货市场的有关法律、法规,提出制定和修改的建议;监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期货结算机构、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证券资信评级机构;指导中国证券业、期货业协会开展证券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工作等职责。中国证券业协会作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设立的证券业自律性组织,中国证券业协会通过证券公司等全体会员组成的会员大会对证券行业实施自律管理,并接受中国证监会和国家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中国证券业协会主要职责包括:教育和组织会员遵守证券法律、行政法规;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向中国证监会反映会员的建议和要求;监督、检查会员行为,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协会章程的,按照规定给予纪律处分;负责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认定和执业注册管理;对证券公司重要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组织对交易系统事故的调查和鉴定等。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保险业发展新趋势 中国保险市场从改革开放恢复至今,已有三十年时光,这三十年是中国保险市场大发展的时期,这期间经历了完全垄断(1979年——1990年)、寡头垄断(1990年——2001年)、竞争程度加剧,但寡头垄断实质上仍未打破(2002年至今)的三个大阶段。(数据来源于《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历程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作者谢峰、辛春梅,《群文天地》2010年第3期)三十年的发展,让中国的现代保险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加速了我们开始公民社会保险的探索,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改革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医疗合作社的发展也初现端倪。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国农村保险的发展新趋势及几点建议。 一、农村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及趋势 由于历史上国家实行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不注重农业的保护以及农民无法承受的高额税负,国家长期的以农养工政策让中国农民在建国后六十年的今天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民人均收入低下、农村教育水平低下、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让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而导致的大面积农用地落荒以及农民建房、政府征地导致的可耕地减少,这一连串的问题形成了农业问题的恶性循环,农民在改革开放中享受不到发展的成果,所以当农民的基本生存问题都难以解决的时候,农村保险市场的原始状态自然的显现了出来。所幸,中央政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这一恶性循环带来了转机,农村合作医疗就是新农村建设

的成果,农村合作医疗社的产生是中国农村基本医疗保险的雏形,据调查,农村98%的人都知道农村合作医疗。(数据来源于《我国农村居民保险需求意愿的实证》作者申曙光、孙健,《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5期,总第281期)如此,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趋势就是在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农民对保险知识的认识加深等条件成熟的时候中央政府出台新的法规,建立更完好的制度解决农民的看病问题。比如国家财政与农民合作提高农民投保额度,由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按比例合作解决保费中的政府补贴部分,农民再自行缴纳保险费中的少部分,以保证解决农民的因病返贫、家庭因病破产等问题,让老百姓真正相信保险的好处、认识到保险并不是骗子的把戏而是可以解决家庭、个人后顾之忧的实实在在的保障,这对于以后农村商业保险的深化发展是极有好处的。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 从1987年民政部开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至今已有23年,这期间国家动用了大批人力物力,但是至今我国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依然存在管理水平低、可持续性差、保障水平低的三大问题。(结论来源于博士论文库《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作者安增龙、指导老师罗剑朝)例如,现在农村老年人个人月保险金额才100元左右,在物价不高的年头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都难以为继,更不用说在物价高涨的时代,日常生活肯定没有保障,如果生病的话,连看病就医的钱都不够。所以,在世界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早已实现高福利社会的情况下,我国农村构建起基本的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是大势所趋,首

中国证券行业最新发展报告(doc 13页)

中国证券行业最新发展报告(2005年4季度) 2005年12月份股票成交额约为2266.06亿元,同比上升9.49%。12月末,上证综合指数收于1161.06点,较上月末上涨61.8点;深证成份指数收于2863.61点,较上月末上涨186.76点。该年度我国债券市场走出了强势上升的行情。中国债券总指数从年初的101.615点上升到年末的112.915点,上升了11.3点,涨幅达11.12%。同时,这一年我国期货市场交易量和交易额一增一减,其中全年成交量为322,847,522手,成交134,448.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1%和8.50%。 2005年证券市场运行状况及特点 一、股票市场 (一)股市总体走势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全面铺开,股票市场波动较为明显。一季度股指走势稳中有降,二季度下降明显,三季度先升后降,四季度基本走稳。年初,上证指数走势相对平稳,春节后逐渐走高,3月8日至本年最高点1318.27点,此后受股改传闻影响开始震荡下跌。4月底,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拉开序幕,由于其短期影响不甚明朗,股指出现较大跌幅,6月初上证指数跌破千点,创下八年来历史新低。此后,一系列旨在推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利好政策相继出台,如减免股息红利所得税、上市公司回购流通股、控股股东增持社会公众股份、对券商再贷款支持等,股指出现放量大幅上升。6月8日上证指数上涨达8.21%,创下历史第二高单日涨幅。此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全面铺开,股指震荡前行,至年底基本走稳。上证指数年初开于1242.77点,年末收于1161.06点,全年下跌81.71点,跌幅6.57%(2004年上证指数全年下跌250.69点,跌幅16.52%)。 2005年,股票市场交易量变化趋势与股指走势大致相同,交易量基本上随股指走势起伏。2005年12月份股票成交额约为2266.06亿元,同比上升9.49%。12月末,上证综合指数收于1161.06点,较上月末上涨61.8点;深证成份指数收于2863.61点,较上月末上涨186.76点。(见图表1、2) (二)股市交易分析 2005年股票累计成交金额为31663.16亿元,同比减少25.21%;日均成交金额130.84亿元,同比减少24.9%;缴纳的交易印花税102.70 亿元,同比降低39.3%。(见图表3、4) 2005年全年交易量变化趋势与股指走势大致相同,交易量基本上随股指走势起伏。其中2005年第四季度,沪深两市股票交易成交额为6556.36亿元,同比下降17.63%。日均成交金额111.05亿元,同比下降18.09%;股票成交数量为1471.98 亿股,同比增长15.04%;日均成交24.83亿股,同比增长15.01%。上海证交所股票交易成交金额为3990.65 亿元,同比下降17.22%。日均成交金额67.74亿元,同比下降17.38%;股票成交数量为879.04亿股,同比增长12.26%;日均成交14.74亿股,同比增长11.58%。深圳证交所股票交易成交金额为2565.71亿元,同比下降18.26%。日均成交金额43.32 亿元,同比下降19.13%;股票成交数量为592.94亿股,同比增长19.43%;日均成交9.99亿股,同比增长19.21%。(见图表5、6) (三)股市主要指标变化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境内上市公司(A、B)共1381 家;与2004年底相比,境内上市公司(A、B股)总股本增加480.08亿股,增加6.71%,但市价总值缩水4625.29亿

中国证券行业分析报告

目 录 前 言 中国证券行业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行业持续发展前景看好。2013年证券市场基础制度和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多层资本市场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新三板市场推向全国,证券公司柜台市场平稳起步;证券监管部门进步一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积极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为资本市场的良好运转提供保障;证券公司整体功能得到扩展,行业的创新和服务能力加强,尤其创新业务发展迅速,资产业务规模继续大幅增长。 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新制度促进传统业务转型。互联网金融起步,证券公司开始尝试搭建网络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网上开户、在线理财等信息技术手段扩展金融服务渠道。即将出台的取消″一人一户″行业政策,低佣金率、高服务质量的企业将会在新的竞争格局中略胜一筹。 国际化竞争加强,行业格局迎来新的调整。行业新一轮并购重组启动,国际化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随着行业市场不断国际化,外资公司不断加入,行业的竞争格局迎来新的调整良机。 迎合市场需求,发展互联网经纪业务,与大型互联网公司合作是证券公司发展的新方向。对券商板块基本运营而言,传统经纪业务的下行对应着互联网新兴经纪业务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与经纪业务的侵蚀与融合将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概况 证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证券市场的三大基本功能是筹资、资本定价、资源配置。目前,证券行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市场在金融市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资源配置与资本定价两大基本职能在推动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正式诞生。1999年《证券法》的实施及2006年《证券法》和《公司法》的修订,使中国证券市场在法制化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2004年1月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证券市场发展的高度重视。此后中国证券市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制度变革,主要包括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提高上市

中国近10年股市发展报告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股票市场逐步得到完善。2012年1月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资本市场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本文尝试对2002年—2011年中国股票市场发展情况做一个基本分析,探讨中国股市近十年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股市;成果;问题

中国近10年股市发展报告 一、中国股票市场近10年取得的成绩 (一)发行规模逐步扩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公司成功上市,股票市场融资的功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表1,反映了我国自1992年至2011年股票市场发行规模。 从表1可以看出:2002年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只有1224家,到了2011年共有2342家,10年的时间我国上市公司增长了1118家,平均每年增长112家,每年上市的公司数量居于世界前列。其中境内上市外资股近10年无显著变化,H股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02年内地在香港上市公司只有75家,到2011年已经有171家,增长了2、3倍。 (二)证券化率逐步提高 证券化率,指的是一国各类证券总市值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股市总市值与GDP总量的比值),实际计算中证券总市值通常用股票总市值来代表。证券化率越高,意味着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因此它是衡量一国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一国或地区的证券化率越高,意味着证券市场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体系中越重要。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晚,发展滞后,证券化率在全球处于较低水平,按照1997年末市场市值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计算,为23.4%,不仅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说明中国证券市场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如表2中的数据反映我国2002年-2011年年底证券化率情况。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班级:投资Q1041 姓名:谭志华学号:100307025 摘要:保险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市场化机制。在发达国家,保险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人们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险服务。保险已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保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保险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 (二)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 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一起,共同构成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 (三)保险是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从发展趋势看,保险业在全球风险管理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保险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保险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发展速度惊人。作为朝阳行业,我国保险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业务扩张非常快,加上国外保险公司的涌入,行业的繁荣,市场主体的增加,人口红利期的到来,投资理财观念的更新,保险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行业规模迅速扩大 (二)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我国保险市场已经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三)保险改革深入推进 多家保险公司成功进行了改制上市。通过改制上市,保险公司资本实力大大增强,经营理念明显转变,为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在传统的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基础上,保险业积极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五)保险资金运用向多领域扩展 (六)对外开放取得积极效果 (七)保险监管与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加强 (八)全社会的风险和保险意识不断增强

最新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二、中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 国内金融证券业近年来的发展前景较为客观,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困扰着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 1.国内证券业发展市场波动较大,致使研究方法失效,估值体系紊乱,投资者无所适从,整个市场处于非理性的状态。中国证券投资者只有在指数和股价上涨时才能盈利,在只能做多的交易制度下,市场参与主体无法回避系统性风险,券商的业务也具有明显的牛熊周期特征,市场下跌,交易清淡,投资收入减少甚至亏损,业绩波动性较大,证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中国证券业积极推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和壮大,希冀其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然而实证表明,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与股票市场的波动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当前的基金行为没有起到稳定股票市场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靠天吃饭”的传统观念,造成了券商业务单一,收入结构失衡 3. “有标识”性的金融证劵业的发展,也是国内证劵业未来的发展防线之一。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基本处于经营模式单一、盈利模式同质化竞争阶段,还没有形成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证劵企业需要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渠道创新,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大做强,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三、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趋势 1.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指出:“证券公司经营各类业务的资格条件与其净资本规模挂钩,如证券公司净资本与各项风险准备之和的比例不得

低于100%,并要求证券公司在开展具体业务时,需要根据不同业务类型按照不同比例计算风险准备。”金融证劵公司的发展规范化,势在必行 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的建立,正是为了加强证券公司的风险监管,督促证券公司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未来证券公司的业务规模将直接取决于证券公司的资本规模 2.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美国证券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5%,其中经纪、自营与承销业务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9%、5.9%和10%,而资产管理业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则达到18.7%,其增长速度超过了经纪、自营、承销等传统业务”。与此相比,我国的金融证券业虽然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其主要推动力仍然来自于传统的经纪、承销和自营三大业务,受市场和政策环境制约,创新类业务只在集合理财和权证创设等局部领域获得突破。我国证券业的发展,需要实现多元化的趋势,随着证券市场制度变革和产品创新的加速,酝酿多时的一些创新业务都将可能进行试点(如:资产管理业务带来的资产管理收入及其他可能推出的创新业务带来的收入,提升传统业务的收入规模,改善公司收入结构等)。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脚步已经走过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十几年来,证券分析师队伍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已经成为普及证券知识、推动理性投资和证券市场规范化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当前,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正面临国内证券市场快速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后外国同业竞争的双重挑战,这一新形势既蕴藏着发展的新机遇,又急切呼唤着新的改革。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中国证券分析师行业是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而发展壮大起来的,以管理部门实现监管为标准,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1984—1991)。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的萌芽和孕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刚刚开始,管理层、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投资者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全国性的有形交易市场尚未形成。在一些大城市一级半市场上,开始有人研究股市行情,传递信息,指导操作,但尚未形成稳定的证券咨询群体。

第二阶段是自发阶段(1991—1998)。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飞速发展阶段,也是管理部门监管处于真空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证券市场成立之时,为适应证券公司的需要,证券咨询部门纷纷成立,最早是从券商的客户服务部门开始,准确地说是营业部对股民进行的“入门指导”,离严格意义上的咨询业务相距甚远。在这一阶段,证券市场刚刚成立,投资者还比较陌生,此时,证券分析师的作用更多的是起到一个“入门指导”的作用。接着,我国证券市场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由于证券市场投机风气弥漫,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基本上是建立在对“政策”“、庄家”、“内幕消息”等概念上,为迎合投资者投机的需要,各类“股评家“”股评人士”“、市场人士”、“证券研究员”活跃在证券交易所和各种新闻媒体之上,新闻媒体也推波助澜,而且市场缺乏政策监管。在这种大环境下,证券分析师行业出现了大量的违规行为。 第三阶段是规范发展阶段(1998—至今)。这个阶段是证券分析师行业规范发展的阶段,各类管理法规和条规相继出台,管理部门开始监管。面对证券咨询业的放任自流和大量违规行为的出现,监管层开始引起注意,1998年4月1日《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公布并实施,开始对从业机构和人员实行资格审查,加上其后颁布执行的《证券法》,中国证券咨询监管法规在某些方面甚至比香港同类法规还要严格。2000年7月16日我国颁布实行了《中国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要: 中国保险行业起步较晚,我国的现代保险业只是20多年的进展,保险市场仍处在初级进展时期。目前我国保险业面临诸多咨询题,保险市场差不多上还处于一种寡头垄断,几家独大,不利于竞争。在制度上,爱护保险市场运行的要素和环境不完善。我国保险业的市场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够完善,保险监管亟待加大。关于一般民众来讲,他们的风险及保险意识严峻滞后。老百姓关于保险的意义和功能认识还不够、人均保险费低、保险普及率专门低、保险意识极其淡薄。对此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增加透亮度,提升全社会的对保险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而保险行业中,从业人员素养偏低、服务水平偏低。目前全球当临金融危机,这对保险行业是一个挑战,同时又是一个机遇。对此我国保险行业必须尽快进行调整,加大人员治理,尽快完善保险市场监督机制以使保险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同时蓬勃进展、繁荣昌盛。 关键词:垄断,不完善,不健全,职业素养,保险意识 正文: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只能在空间和时刻上尽量减少风险而无法排除,因此了应对这种风险而产生了保险。风险是保险的逻辑起点,没有风险也就不可能产生保险。保险学的任务确实是揭示保险经济关系得以确立的条件,形式及其本质,以阐明保险经济关系的发生,进展和变化的规律性。保险学是为了研究识不风险,测定,转嫁,分散风险,最后达到减轻排除风险的目的。从法律的意义上讲明,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体现的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保险关系式通过保险双方当事人以签订保险合同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保险是一种经济关系,是分摊损害的一种融资方式。保险体现了保险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一种经济关系。保险既是一种经济关系,又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它使少数不幸的被保险人的损害,以保险人为

我国证券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2012 年第5期总第215期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Trade 【金融市场】 我国证券业信息化 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兰岚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南阳473000) [摘要]信息技术自从诞生以来就对证券行业产生了影响,从早期的以信息储存和信息传递为主到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证券业全面结合,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更多的业务创新。通过分析我国证券业的信息化现状及其与银行、保险行业的不同之处,提出了未来几年证券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技术;证券业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5-0057-02 一、我国证券业信息化的现状 证券公司是证券业的主体,也是证券信息化进程的关键部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原有市场的诸多局限被打破,使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在深度、广度和客户特点上都发生了改变,因此,券商的产品研发和服务质量变得越发重要。总体来看,信息技术对证券公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定制证券公司交易系统,并进行服务业务创新。在互联网出现以前,证券交易只能通过营业厅进行,既增加证券公司成本,又加大客户资金风险。而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可以集中管理所有客户的交易量和交易额,达到防范风险、控制成本和优化公司体制等多重目的。此外,证券公司还可以基于网络和数据库的应用,为客户提供更好更贴心的服务,如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方式为股票投资者提供实时信息,根据客户的个人喜好和文化背景提供个性化服务等。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证券公司内部管理与部门协同水平。证券公司的管理信息化不仅包括交易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企业资源计划的运行,还包括交易数据的流动和共享。推进管理信息化能避免证券公司的部门各自为政,加强部门间协同运作,降低公司运营成本,提高整体运转效率,并促使证券集团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 (三)信息技术能进一步促进网上交易市场的扩展和新客户的开发。在网上交易系统中,数据库和自动应答系统的应用有助于证券公司缩短每张订单的处理时间,降低人工订单处理的出错率,也方便证券公司对客户的详细资料进行记录和统计,根据客户的不同特征发展新业务,吸引新客户群体。自互联网进入寻常百姓家,网民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而不断涌现的IT新技术可以进一步完善网上行情分析软件和交易软件的功能,提高网上交易的安全性能和交易速度,这将有利于网上证券交易的普及。 二、证券业信息化的特点 由于证券业是现代资本市场的核心,承担着直接把投资方和融资方联系起来的作用,因此证券业传递和处理信息要具有及时性和安全性,同时,为了方便监管方和投资方,信息的长期储存也很重要。证券业信息化的建设对海量历史数据的长期储存,交易数据的快速传递以及交易过程中的安全性要求就特别高。同时,由于证券业牵涉到不同机构之间数据互相传递的问题,这就要求不同单位的数据和编码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接口也要标准化,这样才能确保信息的通畅无阻。 与银行的信息系统相比证券业的信息系统还有其自身特点,商业银行之间功能比较相似,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也比较相似,证券业则不然,不同的机构功能定位不同,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如对于证券交易所来说,由于交易所的交易系统是所有数据汇聚之处,该系统对处理速度和可靠性要求最高,而对界面和易用性的要求则略低,同时交易所的信息系统还承担着监察内幕交易的功能;对证券公司来说,其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既有公司内部人员也有客户,因此,除了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外,该系统对灵活性及可扩展性、系统易用性也有较高要求,这样公司才能根据未来业务的增长和变化实现平滑地扩充和升级,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网络架构和设备的调整,也能更好地吸引客户。 三、我国证券业信息化的发展环境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逐渐从“资本大国”向“资本强国”迈进。但是,作为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中介机构,国内证券行业特别是证券公司的发展并没有真正跟上中国资本市场飞速发展的步伐,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地位相差甚远。 与国内其他金融行业相比,证券行业的整体规模和增长速度也不可同日而语。截至2011年末,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达113.28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规模达6.01 75

中国证券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证券行业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目录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概况 (3) 二、我国证券行业的监管 (4) 1、行业监管体制 (4) (1)中国证监会的集中统一监督管理 (4) 三、我国证券行业的基本情况 (7) 1、行业发展概况 (7) 2、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8) 3、行业竞争格局 (9) 4、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12) 四、影响中国证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3) 1、有利因素 (13) 2、不利因素 (16) 五、中国证券业的经营模式及周期性、地域性特征 (17) 1、中国证券业的经营模式 (17) 2、中国证券业的周期性特征 (17) 3、中国证券业的区域性特征 (17) 六、中国证券业的发展趋势 (18) 1、业务多元化 (18) 2、经营规范化、革新化 (20) 3、竞争白热化 (21) 七、投资建议 (21)

前言 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行业持续发展前景看好。2013年证券市场基础制度和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多层资本市场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新三板市场推向全国,证券公司柜台市场平稳起步;证券监管部门进步一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积极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为资本市场的良好运转提供保障;证券公司整体功能得到扩展,行业的创新和服务能力加强,尤其创新业务发展迅速,资产业务规模继续大幅增长。 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新制度促进传统业务转型。互联网金融起步,证券公司开始尝试搭建网络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网上开户、在线理财等信息技术手段扩展金融服务渠道。即将出台的取消″一人一户″行业政策,低佣金率、高服务质量的企业将会在新的竞争格局中略胜一筹。 国际化竞争加强,行业格局迎来新的调整。行业新一轮并购重组启动,国际化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随着行业市场不断国际化,外资公司不断加入,行业的竞争格局迎来新的调整良机。 迎合市场需求,发展互联网经纪业务,与大型互联网公司合作是证券公司发展的新方向。对券商板块基本运营而言,传统经纪业务的下行对应着互联网新兴经纪业务的蓬勃发展,互联网与经纪业务的侵蚀与融合将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概况 证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证券市场的三大

中国证券行业市场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中国证券行业市场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牌照为王时代落幕 (7) 一、牌照放开进程加快 (7) 二、经纪通道价值下降 (10) 三、投行通道价值弱化 (13) 四、并购重组催生投行新模式 (15) 第二节多因素致2016 年业绩承压 (18) 一、股权融资节奏放缓下投行收入增速下降 (18) 二、经纪业务新规加速佣金费率下探 (23) 三、“八条底线”下资管加速去通道化 (25) 四、市场震荡加大自营业绩不确定性 (27) 五、融资融券保持稳定,股票质押异军突起 (29) 六、2016 年证券行业盈利预测 (30) 第三节2016 年对券商是困境,但也是机遇。 (32) 一、经纪新趋势:线上服务平台化,线下机构全牌照化 (32) 二、投行新趋势:由通道向综合金融转型 (36) 三、资管新趋势:提升投资和销售能力 (37) 四、投资新趋势:投资渠道多元化,加快业务协同 (43) 第四节重点券商分析 (46) 一、华泰证券:金融科技进阶,并购重组优势明显 (46) 二、兴业证券:组织机构完善,员工持股注入活力 (48) 三、招商证券:股东资源和资本扩充护航 (49) 四、中航资本:产融结合的优质金控平台 (50)

图表目录 图表1:金融机构获取券商牌照进程加快 (8) 图表2:2015 年末资管规模排名靠前的券商(单位:亿元) (9) 图表3:东方财富证券凭借东方财富的互联网引流实现成交额份额的大幅提升 10图表4:2008-2014 年行业券商营业部数量(单位:家) (10) 图表5:2008-2015 年行业经纪佣金率变动 (11) 图表6:2011-2015 年部分券商营业部扩充未必带来成交额份额的提升 (12) 图表7:2011-2015 年部分券商营业部扩充未必带来经纪收入份额的提升 (13) 图表8:2011-2015 年部分券商机构佣金市场份额实现提升 (13) 图表9:2009-2015 年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进程 (14) 图表10:2010-2015 年IPO 费率变动 (14) 图表11:2010-2015 年再融资费率变动. (14) 图表12:2008-2015 年并购重组规模和案例数量 (15) 图表13:2008-2015 年证券业财务顾问净收入规模及同比增速 (16) 图表14:2008-2015 年股债融资规模 (18) 图表15:2008-2015 年证券业投行净收入规模 (19) 图表16:2015-2016 年5 月监管层下发IPO 批文的数量 (19) 图表17:2012-2015 年并购失败和完成的数量 (20) 图表18:2014-2016 年5 月信用债违约情况 (22) 图表19:2014-2016 年5 月信用债取消发行情况 (22) 图表20:截止2016 年4 月券商营业部分布前十大区域 (24) 图表21:安信2016 年新设营业部数量前十大区域 (24) 图表22:兴业2016 年新设营业部数量前十大区域 (25) 图表23:金融去杠杆背景下资管产品设计和资本扩充监管趋严 (25) 图表24:2015-2016 年5 月沪深两市两融余额及占流通总市值的比重 (29) 图表25:2013-2016 年一季度股票质押待回购规模 (30) 图表26:2010-2016Q1 华泰和国金的经纪业务份额大幅提升 (33) 图表27:华创建立了互联网投顾平台 (33)

证券业发展的三种模式及我国券商的选择

证券业发展的三种模式及我国券商的选择(2|2007-3-25) 证券公司与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上的中坚力量,前者主导着直接融资,而后者则在间接融资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二者是不同融资方式的主要中介入,从表面来看似乎差别较大,但是就其本质而言,它们的实质功能是一致的,都是在充满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金融市场上,生产信息并从中获利。 先从证券公司角度来看,在一级市场上,投资银行家首先会对所承销企业各方面财务信息进行专业性的收集处理,再以标准格式对广大外部投资者发布,为那些对该上市企业感兴趣的投资者“免费”提供信息咨询。当投资者认可该企业的投资价值后,他们就会积极认购该股票,证券公司最后才从上市公司所募集资金的总额中按规定比例提取费用。至此,投资银行家前期生产信息的劳动就取得了相应回报。而在二级市场上,证券公司通过对已上市企业项目的风险、收益等信息的综合分析向投资者提供投资建议,后者往往以佣金的形式为他们获得的信息服务付费。由于证券公司发布信息时是面对广大潜在的投资者,并不仅仅是那些最终付费的投资者,因此它们的信息生产公布活动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为“搭便车”提供了可能,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投资者为信息付费的积极性,最终将使证券公司生产信息的活动受到抑制。 再来看银行,一方面由于银行与企业具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因此对企业的资信、财务状况及其所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收益等信息都可以非常方便地了解,他们生产信息的成本较低;而另一方面,由于银行贷款是不可交易的,或者更准确地说,银行对客户的贷款外部人是看不到的,这在相当程度上减弱了银行生产信息的外部性,从而使其生产信息的积极性得到有效保护。正因为银行生产信息的成本较低和贷款的不可交易性等特点的存在,使银行成为金融市场上最为重要的力量。 实质功能的趋同使证券公司与银行存在一定的替代性,但由于前者主要是为企业筹集长期资金,而后者主要是为客户提供短期贷款,这又使得二者的作用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证券业与银行业既替代又互补的关系使二者在实践中同时存在着合、分两种可能性。根据银行业和证券业关系紧密的不同,我们可将证券业的发展模式分为三类:(1)附属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证券业与银行的关系最为紧密,前者是作为后者的一个业务部门而存在,不是一个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其最终决策权属于银行。德国“全能银行”模式下的证券业就是这种模式。(2)独立发展模式。此模式下证券业同银行保持着相当距离,前者是一个真正的市场主体,不受后者支配。大危机之后的美国等就是采取这种模式。(3)关系型发展模式,在此模式下。证券公司和银行同属于某一金融控股公司,二者是一种兄弟式的合作伙伴关系,虽然保持着一定距离,但业务上的相互支持较第二种模式紧密了许多。因此,该模式本质上是一种介于前面两种模式之间的模式。现在的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集团公司就是这种模式。 三种模式的综合比较 从历史上看,证券业从一开始是作为银行的一个附属部门而存在的,但是20年代“大危机”后,美国国会认为银行资金不受限制地进入证券市场是导致这场灾难的主要原因,随后通过了将银行业与证券业严格分离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此后,银行业与证券业分业经营才作为一种独立的模式发展起来。在间接融资主导金融市场的时代,证券公司和银行分业经营对双方似乎都没有形成多大不利影响,但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直接融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局面,而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又使美国金融界要直接面对来自欧洲全能银行的竞争。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的证券业和银行业出现了相互融合的内在与外在需要,《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通过和实施为这种合并扫清了法律障碍。此后,双方便以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开始了紧密的合作,证券业也同银行业结成了一种兄弟式的合作关系。

2020年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现状

2020年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证券公司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银行、信托下属的证券网点。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标志着新中 国集中交易的证券市场正式诞生。二十多年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 革和市场经济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制度不断健全、体系不断完善、 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 我国证券公司也经历了不断规范和发展壮大的历程。 内容选自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证券经营机构行 业投资趋势调查及盈利空间预测分析报告》 由于我国证券公司发展初期证券市场不够成熟、证券公司经营不够规范,特别是2001年以后股市持续低迷,2002-2005年证券业连 续四年亏损,行业风险集中暴露,证券公司遇到了严重的经营困难。2004年开始,按照国务院部署,中国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实施了三年 的综合治理,关闭、重组了一批高风险公司,化解了行业历史遗留 风险,推动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进一步完善,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和 风险控制能力显著增强,规范运作水平明显提高,证券业由此步入 规范发展轨道。 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截至2014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证券 公司120家,其中上市证券公司22家、合资证券公司11家;根据交 易所统计,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共有证券营业部7,199家。2014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中,共有38家证券公司获得A类评级, 其中,AA级公司20家,A级公司18家;52家证券公司获得B类评级,其中BBB级公司20家,BB级公司19家,B级公司13家;6家 证券公司获得C类评级。 同时,根据证券业协会统计,截至2014年底,证券公司总资产 为4.09万亿元,净资产为9,205.19亿元,净资本为6,791.60亿元。2014年度,证券业营业收入2,602.84亿元,净利润965.54亿元。

浅谈中国保险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c2281294.html, 浅谈中国保险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作者:钟惠平 来源:《财税月刊》2018年第06期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保险业的概念、其市场、以及通过不同标准进行的分类让读者对保险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进而介绍由于早期保险业乱象导致现在我国保险业得不到广大民众的信任,接着对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关键词保险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保险业是指将通过契约形式集中起来的资金,用以补偿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业务的行业。保险市场是买卖保险即双方签订保险合同的场所。它可以是集中的有形市场,也可以是分散的无形市场。 按照保险标的的不同,保险可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 财产保险是指以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农业保险等。它是以有形或无形财产及其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的一类补偿性保险。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当人们遭受不幸事故或因疾病、年老以致丧失工作能力、伤残、死亡或年老退休时,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人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给付保险金或年金,以解决其因病、残、老、死所造成的经济困难。 按照与投保人有无直接法律关系,保险可分为原保险和再保险。发生在保险人和投保人之间的保险行为,称之为原保险。发生在保险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保险行为,称之为再保险。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而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和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我们把从事保险工作的人称之为“搞传销的”,把保险销售员叫做“卖保险的”。“我们”是谁?“我们”是中国人民的大多数。“搞传销的”和“卖保险的”是对中国保险业一种污蔑性的称呼,这里并不说明大多数中国人民无知和不尊重人,要知道,能让14亿中国人中的大多数都认可的这样一种评价,绝对不只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不了解所能一笔带过的,这些评价反映了我国保险业并不得人心,这里我们对保险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纵观我国保险业20年的发展,客观地说,中国保险市场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证券关于国内证券公司风控运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本

##证券关于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提高我司风险管理工作水平,了解业风险管理部门部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情况,提升风险管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6月1日至6月28日,公司风控筹建人员通过沟通、QQ联系的方式先后问询了解、华泰、国信、、湘财、国泰君安、西南、招商、国元、民族、红塔、东兴、建投等近20家券商风控情况,同时根据了解沟通情况于6月25日至6月28日先后赴和对##证券、¥¥证券和##证券三家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我们国证券公司的一些风险管理工作的做法及三家券商现场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 风险管理能力是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证券公司是从事经营金融的特殊企业,有政策上的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法律风险,所面临的风险很多。目前,成熟券商大都已成立风管部,建立了全方位、覆盖各项业务流程和管理环节的风险管理体系。 样本一:取样35家国券商,约有60%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 合规部门与风控部门架构设置现状 35家券商合并、分设总体情况

国部分券商风险、合规部门设置情况 样本二:取样16家上市证券公司,有75%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

(1)组织架构: 十六家上市证券公司(注:首创证券借壳前锋未列入)中,仅东北、国金、华泰、东吴等四家合规与风控未分开设立一级部门,而是设立统一的合规风控部门,其余十二家均分设风险管理、合规管理以及部门(注:西南证券正在分设),占比75%。 (2)人员配备: 各家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人员配备均不少于10人。 (3)职能定位: 首先,各家公司均规定了风险管理部门进行风险评估的职能,多数需要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估。其次,部分规模较大及风险管理较全面的公司,还将拟订公司风险管理政策和策略的职责赋予风险管理部门,例如招商、广发、等。第三,规模较大、投行项目较多的公司均在风险管理部门设置了专门的投行业务风险管理机构,如宏源、、海通在公开信息中均反映在风险管理部门设置了投行核机构略有不同,其他券商也提到风险管理覆盖公司各业务条线。第四,对于业务监控,各家做法不一,单独设立风险管理部门的公司中,个别将业务的监控作为合规监测的一部分归口合规部门负责,而风险管理部门主要侧重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管理,例如广发。 (二)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结构 各主要券商经营层面都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作为委员会下设的办事机构,各业务层面设有风控联系人。 国信证券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划分为四个层面,即董事会层面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经营层面设立了风险控制委员会,部门层面设立了风险监管总部。 证券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划分为四个层面,即董事会层面设立风险控制委员会,经营层面设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六大专业委员会之一),部门层面设立了风险管理总部,在业务层面设有风险控制岗位(风险联络员)。 (三)风险管理部门的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以证券为例) 证券设立风险控制部,由公司副总裁(首席风险官)分管。风险控制工作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