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联通LAN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国联通LAN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国联通LAN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国联通LAN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国联通L A N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试行)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中国联通集团公司的发展需要,结合中国联通“宽带升级提速”建设原则、“光进铜退”发展策略和宽带接入网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编制的,用于规范和指导中国联通LAN网络的施工、监理及验收等工作。

本标准由中国联通网络建设部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联通网络建设部

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者:王晓东、仝长杰

中国联通拥有本文件的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中国联通授权许可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漏本文件的内容。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引用标准 (1)

3缩略语 (2)

4名词术语释义 (3)

5施工环境和安全检查 (3)

5.1施工环境检查 (3)

5.2施工安全检查 (4)

6设备及器材检验 (4)

7安装工艺检查 (5)

7.1机架安装 (5)

7.2电缆走道及槽道 (6)

8设备安装 (6)

8.1机房设备安装 (6)

8.2用户侧设备安装 (7)

8.3设备接地 (7)

9缆线布放 (8)

9.1信号线布放 (8)

9.2电源线布放 (8)

9.3光纤尾纤的布放 (10)

10综合布线施工 (10)

10.1缆线的敷设 (10)

10.2保护措施 (10)

11光缆施工 (13)

12工程电气测试 (14)

13随工检查 (14)

14设备基本功能检查 (15)

15LAN系统测试 (15)

15.1LAN系统组成 (15)

15.2测试内容 (16)

15.3设备测试条件 (16)

16初步验收 (17)

17试运行 (18)

17.1试运行要求 (18)

17.2试运行检测 (18)

18竣工验收 (19)

附录A以太网交换机设备测试流程 (20)

附录B以太网测试 (28)

附录C网管测试流程 (39)

附录D随工检查及工程验收内容 (44)

1 适用范围

1.1.1本规范主要规定了基于LAN技术的小区LAN网络系统、综合布线、交换机设备施工及验收相关等内容,其它与设计相关内容由《中国联通LAN工程设计规范》进行规定。对于采用PON(FTTB)+LAN建设方式,其ONU以下的综合布线在本规范中进行规定, OLT、ODN和ONU的施工及验收由《中国联通EPON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规定。

1.1.2本规范适用于中国联通各分公司采用LAN方式进行的宽带接入网建设,同时适用于采用PON(FTTB)+LAN的综合布线的施工和验收工作。

1.1.3工程施工及验收的方法和步骤应执行《中国联通固定通信省内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和要求应按本规范执行。

1.1.4本规范与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有矛盾时,应以国家标准和规范为准。如执行本规范个别条文有困难时,应提出充分理由并经主管部门审批。

2 引用标准

YD/T 1160-2001 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的宽带接入网

YD/T 1240-2002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的宽带接入网设备

YD/T 1225-2003 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

YD/T 1287-2003 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

YD/T 1099-2005 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

YD/T1141-2007 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

YD/T1691-2007 具有内容交换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设备技术要求

YD/T1627-2007 以太网交换机设备安全技术要求

YD/T1628-2007 以太网交换机设备安全测试方法

YD/T1629-2007 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设备安全技术要求

YD/T1692-2007 以太网交换机集群管理技术要求

YD/T1694-2007 以太网运行和维护技术要求

YD/T 1953-2009 接入网技术要求——EPON/GPON系统承载多业务

YD/T 1292-2003 基于H.248 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YDN 065-1997 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

ITU-T Y.1291(2004)分组网络支持QoS的结构框架

ITU-T Y.1730(2004)以太网OAM功能需求

IEEE 802-2001 局域网和城域网的IEEE 标准:概况和架构

IEEE 802.1D-2004 局域网和城域网的IEEE 标准-媒体访问控制网桥

IEEE 802.1Q-2005 局域网和城域网的IEEE 标准-虚拟局域网协议

IEEE 802.1ad 局域网和城域网的IEEE 标准-虚拟局域网协议-增补文件4:提

供商网桥

IEEE 802.3-2005 信息技术-系统间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

第3 部分:CSMA/CD接入方式和物理层规范-增补文件:用于用

户接入网的媒质接入控制参数、物理层和管理参数

GB 50312-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YD/T 926-2001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中国联通集团[2009]27号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指导意见

原中国网通2008年9月中国网通光接入网络技术解决方案---FTTB/C 和FTTCab 部分

原中国网通[2007]204号中国网通接入网及光进铜退建设指导意见

3 缩略语

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DBA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动态带宽分配

DS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数字用户线

DSLAM DSL Access Multiplexer 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

EPO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

FTTB Fiber To The Building 光纤到大楼FTTC Fiber To The Curb 光纤到路边FTTCab Fiber to The Cabinet 光纤到交接箱FTTH Fiber to The Home 光纤到户FTTO Fiber to The Office 光纤到办公室IAD Integrated Access Device 综合接入设备IP Internet Protocol 互联网协议OLT Optical Line Terminal 光线路终端ONU Optical Network Unit 光网络单元ONT Optical Network Termination 光网络终端P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无源光网络POTS 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 传统电话业务PSTN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公共交换电话网QoS 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

SNI Service Node Interface 业务节点接口STB Set Top Box机顶盒

TE Terminal Equipment终端设备

UNI User Network Interface 用户网络接口

WDM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波分复用

4 名词术语释义

1) 以太网交换机(Ethernet Switch):以太网交换机实质上是支持以太网接口的多端口网桥。交换机通常使用硬件实现过滤、学习和转发数据帧。交换机必须实现网桥功能中相应功能。

2) 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Ethernet Switch with Routing Capability):是拥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数据包交换机。除实现数据帧转发功能外,能根据收到的数据包中网络层地址以及交换机内部维护的路由表决定输出端口以及下一跳交换机地址或主机地址并且重写链路层数据包头。路由表必须动态维护来反映当前的网络拓扑。具有路由功能的以太网交换机通常通过与其它类似设备/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来完成动态维护路由表。

3) 用户驻地:一个用户住宅小区,或一栋(多栋相邻)的商务楼宇;

4) 用户驻地网:从用户业务集中点到用户端之间的相关电信网络设施。

5) 楼道接入交换机:通常设置在楼道设备间,用于直接接入用户业务的交换机。

6)园区汇聚交换机:在用户驻地网范围内设置的用于接入楼道接入交换机的汇聚交换机,在一个用户驻地网中根据用户分布和数量的不同可以设置1台或多台。

5 施工环境和安全检查

5.1 施工环境检查

5.1.1在设备安装工程开始前,应根据设计对机房和楼宇设备间的环境条件的要求进行全面检查。

5.1.2机房及有关走廊等地段的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机房的净高、承重、门窗、墙面、地面、顶棚面、孔洞、照明、电源插座设置等符合工艺设计要求,房门的锁和钥匙配套齐全。

5.1.3机房照明、插座的数量和容量符合设计配置要求,安装工艺良好,满足使用要求。

5.1.4机房的通风管道应清扫干净并通风,空气调节设备应安装完毕,性能良好,机房的防尘、温湿度、照明符合设计要求。

5.1.5机房的防震应符合设计规定。

5.1.6电源已接入机房,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5.1.7机房应提供可靠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5.1.8在已铺设活动地板的机房内扩容时,应对活动地板进行专门检查,活动地板的铺设应符合设计要求。

5.1.9新建的机房不宜采用下走线。

5.2 施工安全检查

5.2.1各级通信机房建筑必须符合YD 5002-2005《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

5.2.2机房内必须配备有效的灭火消防器材。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必须保持性能良好。

5.2.3机房室内装修材料应采用非延燃材料。

5.2.4楼板预留孔洞应配置非延燃材料的安全盖板,已用的电缆走线孔洞应用非延燃材料封堵。

5.2.5机房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6 设备及器材检验

6.1.1器材检验程序应符合中国联通相关规定。

6.1.2设备、器材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其数量及到货时间应符合订货合同要求。

(2)设备外包装应完整,无破损,无受潮、火烤等迹象;无明显凹陷。当发现有受潮、破损或变形的设备和器材时,应由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代表共同进行鉴定,并做好记录。

(3)工程建设中不得使用检验不合格的设备器材。

(4)当设备器材型号不符合原工程设计要求而需作较大改变时,必须征得设计、监理和建设单位的同意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

(5)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代表应按照装箱单与设备实物进行核对检查,并做好记录。

(6)验货清点时,设备需轻拿轻放。检验完毕,设备应分类存放,并做好标识,注明设备类别、数量;特别应注意细小零件的存放,防止丢失。

(7)开箱验货完毕,应做好现场清理工作,并经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代表确认。

6.1.3器材外观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规格、程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2)器材外观应完整无损、光洁、无毛刺、无气泡、无锈蚀、无裂纹、零配件齐全。

6.1.4缆线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工程所用光缆和电缆规格、程式、型号及缆线的防火等级等相关指标应符合设计规定。

(2)成盘光缆盘号、型号及长度应与出厂产品质量合格证一致。

(3)光缆、电缆外包装和外护套应完整无损、光缆纤芯应无断纤等现象。

(4)成盘光缆需进行单盘测试,指标应符合设计文件和产品出厂要求。

(5)电缆应附有本批量的电气性能检验报告,施工前应进行链路或信道的电气性能及缆线长度的抽验,并作测试记录。

6.1.5连接器件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配线模块、信息插座模块及其他连接器件的部件应完整,电器和机械性能等指标符合相应产品生产的质量标准。塑料材质应具有阻燃性能,并应满足设计要求。

(2)光纤连接器件及适配器使用型式和数量、位置应与设计相符。

6.1.6楼层配线设备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光、电缆配线设备的型式、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光、电缆配线设备的编排及标志名称应与设计相符。各类标志名称应统一,标志位置正确、清晰。

7 安装工艺检查

7.1 机架安装

7.1.1机架的安装位置、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7.1.2机架行间、列间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7.1.3机架的安装应端正牢固,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机架高度的1‰。

7.1.4列内机架应相互紧密靠拢,机架间隙不得大于3mm,列内机面平齐,无明显参差不齐现象。

7.1.5机架应采用膨胀螺栓对地加固。设备的抗震加固应符合部颁通信设备安装抗震加固要求,加固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7.1.6机架安装完毕应按照建设方要求做好标识,标识应统一、清楚、明确,位置适当。

7.2 电缆走道及槽道

7.2.1槽道、电缆走道的安装位置、高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偏差不得超过50mm。

7.2.2列槽道应成一直线,偏差不应大于30mm。

7.2.3电缆走道扁钢平直,无明显扭曲和歪斜。

7.2.4安装好的电缆走道应平直,各横铁规格一致,两端紧贴走道扁钢和横铁卡子,横铁与走道扁钢相互垂直,横铁卡子螺钉紧固。

7.2.5横铁安装位置应满足电缆下线和做弯要求,横铁排列均匀。当横铁位置影响下电缆时,可做适当调整。

7.2.6电缆走道的地面支柱安装应垂直稳固,允许垂直偏差≤1.5‰;同一方向的立柱应在同一条直线上,当立柱妨碍设备安装时,可适当移动位置。

7.2.7沿墙水平电缆走道应与地面平行,沿墙垂直电缆走道应与地面垂直。

7.2.8电缆走道穿过楼板孔洞或墙洞处应加装保护框,当电缆放绑完毕应用阻燃材料封住洞口,保护框均应刷漆,其颜色应与地板或墙壁一致。

7.2.9主槽道的盖板、侧板、底板安装应完整,零件安装齐全,缝隙均匀。

7.2.10列槽道两侧侧板宜分别与机架顶部前后面板相吻合,侧板间缝隙宜均匀,盖板、零件安装齐全。

7.2.11列间撑铁的安装应在一条直线上,两端对墙加固应符合设计要求。

7.2.12吊挂安装应牢固、整齐,保持垂直,吊挂构件与电缆走道漆色一致。

7.2.13铁件的漆面应完整无损,如需补漆,其颜色与原漆色应基本一致。

8 设备安装

8.1 机房设备安装

8.1.1严格按照设计平面布置要求安装主设备及走线架、ODF 等配套设备和器材。

8.1.2机盘安装:核对机盘的型号是否与现场要求的机盘型号、性能相符;安插时应依据设计中的面板排列图进行;各种机盘要准确无误地插入子架中相应的位置。

8.1.3通信设备和走线架的安装应符合 YD 5059-2005 《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

8.1.4天花板为预制板时不得采用吊挂方式设计安装走线架,应采用龙门架(或立柱)支撑,龙门架(或立柱)间距宜在2.5 米至3 米之间。

8.2 用户侧设备安装

8.2.1综合信息箱的规格、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8.2.2综合信息箱内的 ONU 设备、配线设备(包括配线光缆ODF 单元和入户电缆配线模块)及电源设备的型号、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8.2.3综合信息箱安装宜在环境较好、安全、方便、便于进线(尾纤和电源线)及出线(语音线、数据线和视频同轴电缆)的位置。

8.2.4综合信息箱采用壁挂式方式安装时,安装高度,进、出线方式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安装工艺应符合壁挂式设备安装工艺要求。

8.2.5综合信息箱采用挂墙安装时,机柜安装高度以下沿距地面 1.2m 为宜,安装应牢固可靠。

8.2.6综合信息箱门四周应安装密闭条,保证关闭后雨水无法流进机柜。缆线进线孔洞应封堵。

8.2.7综合信息箱的安装应远离变压器消防栓等会造成电磁干扰和不安全隐患的公共设施。不宜选择灰尘较大的地区及腐蚀区域和强雷击区。

8.2.8综合信息箱安装完毕应按照建设方要求做好标识,标识应统一、清楚、明确,位置适当。

8.2.9综合信息箱内各种螺栓必须拧紧,同类螺丝露出螺帽的长度应一致。

8.2.10综合信息箱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补漆。各种文字和符号标志应正确、清晰、齐全。

8.2.11综合信息箱必须按施工图的抗震要求进行加固。

8.2.12告警显示单位安装位置端正合理,告警标示清楚。

8.3 设备接地

8.3.1机架、机柜、配电箱及各种设备应做保护接地,保护接地应从接地汇集线上引入。

8.3.2在楼道安装的设备接地实施均压等电位。在综合信息箱内将设备外壳、电缆屏蔽层(金属管)、光缆加强芯等金属部件汇接在一起并进行接地。

8.3.3配线架、活动地板均应从接地汇集线引入保护接地。

8.3.4机架、各种配线架及电缆走线架、电缆槽道接地良好,接地线截面积符合设计

要求。

8.3.5对于雷害较严重的区域,应在设备的的交流电源端口以及铜缆网线口加装相应的防雷保护器。

8.3.6对于采用交流供电且所在楼宇安装有保护地线的设备,应确保设备使用的交流电源插座内的地线可靠。

8.3.7对于所在楼宇没有装设保护地线(或有地线,但不可靠的)的设备,工程应重新敷设地线。

8.3.8接地电阻宜符合以下数值:

(1)局端接地电阻:设备的接地电阻应≤3Ω;

(2)有源用户端接地电阻:设备的接地电阻应≤5Ω;

(3)无源用户端接地电阻:设备的接地电阻应≤10Ω。

9 缆线布放

9.1 信号线布放

9.1.1布放信号电缆的规格、路由、截面和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电缆排列必须整齐,外皮无损伤。

9.1.2交、直流电源的馈电电缆,必须分开布放;电源电缆与信号线缆应分开布放,并在两端设置标签。各种线间距离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9.1.3电缆转弯应均匀圆滑,电缆弯的曲率半径应大于6R(R为线缆的截面半径)。

9.1.4布放走道电缆必须绑扎,绑扎后的电缆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线扣间距均匀,松紧适度,用麻线扎线时必须浸蜡。

9.1.5布放槽道电缆宜绑扎,槽内电缆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电缆进出槽道部位和电缆转弯处应绑扎或用塑料卡捆扎固定。

9.1.6电缆的布放,应注意顺直不凌乱,尽量避免交叉,并且不得堵住送风通道。

9.2 电源线布放

9.2.1机房交流或直流电源线的安装路由、路数及布放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电源线的规格、熔丝的容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9.2.2电源线、信号线必须是整条线料,外皮完整,中间严禁有接头和急弯处,电源线接线端子(线鼻子)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工程设计的要求。

9.2.3交流电源线必须有接地保护线。

9.2.4直流电源线的成端接续连接牢固,接触良好,电压降指标及对地电位应符合设计要求。

9.2.5交流或直流电源线两端悬空时,用500 V兆欧表测试芯线间和芯线对地的绝缘电阻均不得小于1 MΩ。

9.2.6馈电线采用架空敷设时,应整齐平直,看不出有明显不平或锤痕。导线的固定方法和要求,符合施工图的规定。

9.2.7不同电压的电源线有不同颜色标志区分。涂漆应光滑均匀,无漏涂和流痕。

9.2.8每对直流馈电线应保持平行,正负线两端应有统一红蓝标志。安装好的电源线末端必须有胶带等绝缘物封头,电缆剖头处必须用胶带和护套封扎。

9.2.9直流电源线、交流电源线、信号线必须分开布放,应避免在同一线束内。其中直流电源线正极外皮颜色应为红色,负极外皮颜色应为兰色,保护地线外皮颜色应为黄绿色。

9.2.10电缆线应走线方便、整齐、美观,与设备连线余留长度适量,同时不应妨碍今后的维护工作。

9.2.11电源线布放时,应保持其平直、整齐,绑扎间隔均匀,松紧合适,塑料带扎头应放在隐蔽处。

9.2.12机房布线、架间连线及各部件连线应无差错,接触良好,焊接光滑,不得碰地、短路、断路。严禁虚焊、漏焊、错焊。

9.2.13电源线与设备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源线进入设备时,可在电源线端头处剥脱绝缘外皮后缠绕塑料绝缘带或套上绝缘套管,长度一致,套管松紧适度。塑料绝缘带和绝缘套管的颜色应符合要求,以便识别电源线的极性。

(2)截面在10mm2以下的单芯或多芯电源线可与设备直接连接,即在电源线端头制作接头圈,线头弯曲方向应与紧固螺栓、螺母的方向一致,并在导线与螺母间加装平垫片和弹簧垫片,拧紧螺母。

(3)截面在10mm2以上的多股电源线端头应加装接线端子(线鼻子)并镀锡。接线端子尺寸与导线线径应吻合,用压(焊)接工具压(焊)接牢固。接线端子与设备的接触部分应平整、并在接线端子与螺母之间应加装平垫片和弹簧垫片,拧紧螺母。

(4)电源线与设备端子连接时,不应使端子受到外界机械拉力,以免设备端子受损。

9.2.14沿地槽布放电源线时,电缆不宜直接与地面接触,可用橡胶垫垫底。

9.2.15沿墙布放电源线时,应将其牢固地卡在建筑物墙面或墙面线槽内。

9.3 光纤尾纤的布放

(1)尾纤布放时不得受压,不能把光纤折成直角,需拐弯时,应弯成圆弧,圆弧直径不小于80mm,光纤应理顺绑扎。

(2)尾纤光纤布放时,应尽量减少转弯,使用扎带时不得用力过紧,以免损伤尾纤。在走道上布放时,应使用塑料波纹保护套管。

(3)暂时不用的尾纤头部要用护套套起,整齐盘绕,用宽绝缘胶带缠在光缆分线盒上。

10 综合布线施工

10.1 缆线的敷设

10.1.1一般要求:

(1)缆线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

(2)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3)设备至用户的10Mbps非屏蔽5类双绞线必须在楼道内进行敷设。若条件确实不允许必须绕外墙敷设,则必须布放具有屏蔽的5类双绞线。屏蔽层在机箱内与接地端子进行等电位连接。

(4)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5)缆线终接后,应留有余量。对绞电缆在交换间、设备间宜预留0.5~1.0m,在工作区宜预留0.1~0.3m,光缆宜预留3~5m。

10.1.2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

(2)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

(3)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4)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10.2 保护措施

10.2.1暗管或线槽中缆线敷设完毕后,宜在其两端出线处用填充材料进行封堵。

10.2.2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敷设线槽的两端宜用标志表示出编号和长度等内容。

(2)敷设暗管宜采用阻燃硬质PVC管,对有特殊要求的可采用钢管.暗管中应预留牵引线。

(3)布放多层屏蔽电缆、扁平缆线和大对数主干电缆等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道应为40%~50%。

(4)暗管布放4对对绞电缆或4芯以下光缆时,管道的管径利用率应为25%~30%。

(5)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线槽的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

10.2.3设置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槽内缆线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缆线利用垂直线槽布放时,应作绑扎固定,固定点间距应不大于1.5m。

(2)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缆线上端及每间隔l .5m均应作固定;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5~l0m处进行固定。

(3)楼内光缆宜在金属线槽中敷设,在桥架敷设时应在绑扎固定段加装垫套。

10.2.4采用吊顶支撑柱作为线槽在顶棚内敷设缆线时,每根支撑柱所辖范围内的缆线可以不设置线槽进行布放,但应分束绑扎,缆线护套应阻燃。

10.2.5水平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预埋金属线槽保护要求:

1)在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宜按单层设置,每一路由预埋线槽不应超过3根,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mm,总宽度不宜超过300mm.

2)线槽直埋长度超过30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置过线盒,以便于布放缆线和维修.

3)过线盒盖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具有防水功能。

4)过线盒和接线盒盒盖应能抗压。

5)从金属线槽至信息插座接线盒间的缆线宜采用优质硬质塑料管敷设。

(2)预埋暗管保护要求:

1)预埋于墙体内的暗管,其管径不宜超过60mm,楼板内暗管管径不宜超过35mm。

2)直线布管每30m处应设置过线盒装置。

3)单弯头的管段,其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管线过线盒装置;双弯头的管段,其长度超过15m时,应设置过线盒装置。

4)外径大于50mm的暗管,其转弯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10倍;外径不大于50mm的暗管,其转弯的曲率牛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

5)暗管管口应光滑,并加有护口保护,管口伸出部位宜为25—50mm。

(3)网络地板缆线敷设保护要求:

1)线槽之间应互通。

2)线槽盖板应采用金属材料,并易于开启。

3)主线槽的宽度由网络地板盖板的宽度而定,一般宜在200mm左右,支线槽宽不宜小于70mm。

4)地板块应抗压、抗冲击和阻燃。

(4)设置缆线桥架和缆线线槽保护要求:

1)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一般为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距地1.8m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

2)金属线槽敷设时,在下列情况下设置支架或吊架:线槽接头处;每间距3m处;离开线槽两端出口0.5m处;转弯处。

3)塑料线槽槽底固定点间距一般宜为1m。

4)铺设活动地板敷设缆线时,活动地板内净空应为150~300mm。

5)采用公用立柱作为顶棚支撑柱时,可在立柱中布放缆线。立柱支撑点宜避开沟槽和线槽位置,支撑应牢固。立柱中电力线和综合布线缆线合一布放时,中间应有金属板隔开,间距应符合相关要求。

6)金属线槽接地应符合相关要求。

7)金属线槽、缆线桥架穿过墙体或楼板时,应采取防火措施。

10.2.6干线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1)缆线不得布放在电梯或供水、供气、供暖管道竖井中,亦不宜布放在强电竖井中。

(2)干线通道间应实现互通。

10.2.7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1)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应符合下表要求:

(2)综合布线与配电箱、变电室、电梯机房、空调机房最小净距宜符合下表:

(3)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与管线最小净距见下表规定:

11 光缆施工

11.1.1器材检验

(1)工程所用器材规格、型号、数量、质量在施工前应进行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产品提供方必须是中国联通合格供方,无出厂检验合格证的器材不应在工程中使用。

(2)经检验的器材应做好记录,对不合格的器材应单独存放,以备核查处理。

11.1.2光缆的检验

光缆开盘后外表应光滑无损伤,端头封装完好,对每盘光缆应进行盘测,将实测数据与出厂的检验报告进行核对,并保存归档,作为今后竣工验收资料。

11.1.3光跳线检验

(1)光跳线两端的活动连接器端面应配有保护端帽;

(2)每根光跳线外表应光滑无损伤,并应附有出厂检测数据,技术参数应符合YD/T826-1996《FC-PC型单模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条件》、YD/T895-1997《SC-PC型单模光纤活动连接器技术条件》行业标准。

11.1.4局端及用户端桥架和线槽安装

(1)光缆线槽、桥架安装的最低高度应高出地面2.2m以上。顶部距楼板不宜小于0.3m,在过梁或其他障碍物处不宜小于0.1m。

(2)水平敷设桥架、线槽时在下列情况应设置支架或吊架:

1)桥架、线槽接头处;

2)每隔2m处;

3)距桥架终端0.5m;

4)转弯处两端。

(3)桥架、线槽在垂直安装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2m,距终端及进出箱(盒)不应大于0.3m,安装时应注意保持垂直、排列整齐、紧贴墙体。

(4)线槽不应在穿越楼板或墙体处进行连接。

11.1.5楼层光配纤箱及用户光缆终端盒的安装

(1)楼层光配纤箱过路箱等必须安装在建筑物的公共部位,应安全可靠、便于维护。

(2)楼层光配纤箱安装高度,箱体底边距楼层地面1.3m为宜。

(3)用户端光终端盒宜安装固定在墙壁上,盒底边距地面0.3m为宜。

(4)采用综合信息箱作为用户家庭布线汇聚点时,安装位置应选择合适,进出的线路方便,箱内的220V电源线布放应尽量靠一侧,电源线中间不得做接头,电源的金属部分不得外露,通电前必须检查线路是否安装完毕,以防发生触电事故。

11.1.6室外光缆敷设

室外光缆的施工验收按照YD5138-2005《本地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及中国联通的相关规范执行。

12 工程电气测试

12.1.1综合布线工程电气测试包括电缆系统电气性能测试及光纤系统性能测试,测试内容安照GB 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的相关规范执行。

13 随工检查

13.1.1设备安装的随工检查项目、内容详见附录D。

13.1.2光(电)缆线路工程应有业主委托的质量监督人员采取巡视、旁站等方式进行随工检验。对隐蔽工程项目,应由质量监督人员签署“隐蔽工程检验签证”。

13.1.3光(电)缆线路工程的质量过程控制应按表13-1的项目及内容。

表13-1 光(电)缆质量随工检验项目表

14 设备基本功能检查

14.1.1设备在供电电源电压范围内应能正常工作。

14.1.2电源柜的空气开关容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14.1.3设备在环境温度、相对湿度范围内应能正常工作。

14.1.4设备的过电压、过电流等保护器件齐全、性能良好。

14.1.5在设计规定允许的电磁场干扰条件下,设备应不出现故障和性能下降。

14.1.6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15 LAN系统测试

15.1 L AN系统组成

LAN系统的组成如图13-1所示:

图13-1 LAN系统组成

15.2 测试内容

15.2.1测试主要分为厂验测试和工程测试。

15.2.2厂验测试是检验系统设备和网管系统的功能及性能是否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以及是否达到厂商在投标书中承诺的标准。

15.2.3厂验测试主要内容包括以太网交换机的指标测试、网管的功能检查等。

15.2.4工程测试是在系统安装和调测过程及完毕后进行的LAN系统的测试,测试主要针对工程项目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5.2.5工程测试的主要内容为以太网交换机的指标测试。

15.2.6厂验测试和工程测试的具体内容见附录D,具体的测试要求见附录A、附录B 和附录C。在测试类型中已经标明是厂验测试还是工程测试,其中必测为必须进行的测试项目,选测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的项目,抽测为抽样测试,抽测比例应不小于测试对象的10%。测试结果应填写在测试数据一栏中,并参照合格标准,填写测试结论。

15.3 设备测试条件

15.3.1测试所需工具如表 15-1所示:

表15-1 测试工具表

中国联通2017-2018年度集中采购技术规范书

可编辑 中国联通2017年至2018年标准化产品集中采购技术规范书 综合配线架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2017年

目录 1 概述 (2) 2 总体要求 (4) 2.1 总体结构描述 (4) 2.2 外观与结构 (4) 3 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 (7) 3.1 机架功能 (7) 3.2机柜内部布局 (8) 3.3 光纤配线单元 (10) 3.4 数字配线单元 (13) 3.5 电源分配单元 (13) 3.6 综合布线单元 (15) 3.7 风扇模块 (15) 4 材料及防腐性能 (16) 5 环境条件 (16) 5.1 使用环境条件 (16) 5.2 检验环境条件 (17) 6. 抗震要求 (17) 7 包装、运输和贮存 (17) 7.1 包装 (17) 7.2 运输 (17)

7.3 贮存 (18) 8.质量保证体系 (18) 8.1 概述 (18) 8.2 质量保证系统和要求 (18) 8.3 附加质量保证要求 (18) 8.4 生产能力及规模 (19) 9 保修期 (19) 10技术文件 (19) 11 技术建议 (20)

1 概述 1.1本文件为中国联通标准化产品集中采购技术规范书(综合配线架)。 1.2 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本技术规范书依据为YD T1819-2008《通信设备用综合配线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通信设备用综合集装架(以下简称综合配线架)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该标准适用于可安装各种无源或有源通信设备的集装架。 1.3 本规范对综合配线架的机架尺寸及对应安装空间、ODF单元、DDF单元、机架材料等提出要求,可实现DDF、ODF单元的互换。 1.4本技术规范书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应不劣于相关的中国国家标准及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1.5加注*号的技术指标为重要指标;加注★的技术指标为A类关键指标,未达到招标文件要求,按废标处理。 1.6 本次招标采购的综合配线架的应用场景为机房中落地安装。 1.7 本次招标采购的综合配线架包含电源、风扇和配线单元等附件,其中DDF模块、ODF 模块应与数字配线架、光纤配线架技术规范中标准化产品通用。 1.8 设备厂商应提供(一年以内)检测以及符合本规范要求的检验报告。 1.9 中国联通集团公司依据本规范的要求对产品实施抽样检验。 1.10 入围中国联通集团公司设备采购的设备厂商,按照本规范向中国联通集团提供设备时,应具备设备制造合法权力,不存在专利技术、授权等方面的争议。 1.11 投标方应对本文件的技术规范所提出的各项条款进行逐条答复、说明和解释,并写出具体技术数据和指标。首先对实现或满足程度明确做出“满足”、“部分满足”、“不满足”等应答。对于规范书中要求列举的条款,必须在点对点应答书中进行列举,不得简单答复“满足”等,否则视该条款的应答为“不满足”。如果回答“部分满足”,需要详细说明哪些部分满足,哪些部分不满足,并说明原因。

中国联通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中国联通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中国联通山东分公司光纤机械连接器 技术规范书 编制单位:济南长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日期:2009年6月

1. 概述 本技术规范书中规定的产品应满足ITU-T,IEC等相关国际标准的要求,也将满足GB/T 16529.4-1997 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YD/T 1636-2007《光纤到户(FTTH)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的相关规定。 2. 产品分类 2.1 光纤机械连接器按使用场合可分为光纤机械冷接子、光纤机械接续插头。 2.2 光纤机械冷接子: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主要应用于配线光缆和入户皮线光缆、入户皮线光缆之间、皮线光缆和尾纤之间的连接。 2.3光纤机械接续插座: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可广泛地运用在将FRP皮线入户光缆快速端接和互连的场合,一般配合专用的86面板使用。具备与标准SC连接器同等的接续性能,兼容标准SC连接器和法兰。 2.4光纤机械接续接头: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可广泛地运用在将FRP皮线入户光缆快速端接和互连的场合。具备与标准SC连接器同等的接续性能,可直接与标准SC法兰相连。3.工作温湿度要求* 3.1 温度:-40℃~+75℃。 3.2 相对湿度: ≤95%(+40℃时) 4. 光纤机械连接器技术要求*

4.1机械接续器件参考下列标准的要求 GB/T 16529.4-1997 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 4.2器件规格尺寸 ?光纤机械冷接子:小于(包含)40*4*4(长*宽*高mm) ?光纤机械插座:小于(包含)45*22*9.4 (长*宽*高mm) ?光纤机械插头:小于(包含)54*9*7 (长*宽*高mm) 4.3外观 形状完整,无毛刺、气泡、龟裂、杂质等。全部底色应均匀连续4.4适用接续的光缆 4.4.1光纤机械冷接子: ?光纤包层直径为:125μm,外套涂层直径为250μm-900μm 4.4.2光纤机械插座和光纤机械插头: ?FRP皮线入户光缆(3mm*2mm,宽*高);光纤包层直径为: 125μm 4.5光学性能 4.5.1光纤机械冷接子 ?插入损耗:小于0.1dB; ?回波损耗:小于- 40 dB,(小于-60 dB,室温23℃) 4.5.2光纤机械插座和光纤机械插头: ?插入损耗: 小于0.5 dB (与标准SC连接器耦合),在1310 nm & 1550 nm

中国联通光传送网(OTN)技术规范v1.1

中国联通光传送网(OTN)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hina Unicom OTN Equipment (v1.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V 中国联通光传送网(OTN)技术规范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1) 4 OTN系统组成与结构 (4) 4.1 OTN系统的组成 (4) 4.2 OTN系统分层结构 (5) 4.3 OTN网络分域 (5) 4.4 OTN网络参考点 (5) 5 接口要求 (6) 5.1 OTN接口结构 (6) 5.2 OTN帧结构 (8) 5.2.1 OTUk 帧结构 (8) 5.2.2 ODUk 帧结构 (8) 5.2.3 OPUk帧结构 (8) 5.3 OTN开销 (9) 5.3.1 OTS、OMS 和Och的开销(可选) (9) 5.3.2 OTUk、ODUk和OPUk的开销 (9) 5.3.3 开销描述 (10) 5.4 维护信号 (11) 5.4.1 维护信号概述 (11) 5.4.2 OTUk维护信号 (12) 5.4.3 ODUk维护信号 (12) 6 复用和映射结构 (13) 6.1 复用和映射结构 (13) 6.2 比特速率和容量 (16) 6.3 OPUk虚级联 (18) 6.4 客户信号的映射 (18) 6.4.1 SDH业务 (18) 6.4.2 OTUk业务 (18) 6.4.3 以太网业务 (19) 7 OTN设备类型和基本要求 (19) 7.1 设备类型 (19) 7.1.1 OTN终端复用设备 (19) 7.1.2 OTN电交叉连接设备 (20) 7.1.3 OTN光交叉连接设备 (21)

中国联通无源器件设备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模板

中国联通无源器件设备采购招标技术 规范书

********************************************** 中国联通室分无源器件 采购技术规范书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4月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对投标方文件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对投标方的其它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设备规格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备件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测试及验收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设备抽检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服务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

https://www.doczj.com/doc/cf14407447.html,(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 QB/CU ×××—×××× 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一分册总册 Transport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报批稿) ××××-××-××实施 ××××-××-××发布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1) 4 概述 (2) 4.1 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管现状 (2) 4.2 系统建设目标 (2) 4.3 系统管理范围 (2) 5 系统体系结构 (4) 5.1 传输网网管系统的分级管理结构 (4) 5.2 综合网管系统与厂家EMS/NMS之间的接口(接口1) (5) 5.3 综合网管系统省部级接口(接口2) (5) 5.4 本地综合网管北向接口(接口3) (5) 5.5 综合网管系统横向接口(接口4) (5) 6 系统技术要求 (6) 6.1 系统总体要求 (6) 6.2 软件技术要求 (7) 6.3 管理能力要求 (7) 6.4 性能要求 (7) 6.5 系统安全要求 (7) 6.6 DCN要求 (8)

前言 本规范是《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技术规范中的第一分册。该系列规范的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 (1)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一分册总册; (2)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二分册总部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3)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三分册一干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4)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四分册省级(二干、本地)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5)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五分册部省级综合网管系统接口规范; (6)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六分册 SDH接口规范; (7)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七分册 WDM接口规范; (8)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八分册部省级接口测试规范。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中国联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贵宝,丛日刚,王燕,张德华,陈忠民,李财云,牛莹。 本标准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有限公司。

中国联通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中国联通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技术规范书 编制单位:济南长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日期:2018年6月

1. 概述 本技术规范书中规定的产品应满足ITU-T,IEC等相关国际标准的要求,也将满足GB/T 16529.4-1997 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YD/T 1636-2007《光纤到户(FTTH)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的相关规定。 2. 产品分类 2.1 光纤机械连接器按使用场合可分为光纤机械冷接子、光纤机械接续插头。 2.2 光纤机械冷接子: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要紧应用于配线光缆和入户皮线光缆、入户皮线光缆之间、皮线光缆和尾纤之间的连接。 2.3光纤机械接续插座: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可广泛地运用在将FRP皮线入户光缆快速端接和互连的场合,一样配合专用的86面板使用。具备与标准SC连接器同等的接续性能,兼容标准SC连接器和法兰。 2.4光纤机械接续接头: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可广泛地运用在将FRP皮线入户光缆快速端接和互连的场合。具备与标准SC连接器同等的接续性能,可直截了当与标准SC法兰相连。3.工作温湿度要求* 3.1 温度:-40℃~+75℃。 3.2 相对湿度: ≤95%(+40℃时) 4. 光纤机械连接器技术要求* 4.1机械接续器件参考下列标准的要求

GB/T 16529.4-1997 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 4.2器件规格尺寸 ?光纤机械冷接子:小于(包含)40*4*4(长*宽*高mm) ?光纤机械插座:小于(包含)45*22*9.4 (长*宽*高mm) ?光纤机械插头:小于(包含)54*9*7 (长*宽*高mm) 4.3外观 形状完整,无毛刺、气泡、龟裂、杂质等。全部底色应平均连续4.4适用接续的光缆 4.4.1光纤机械冷接子: ?光纤包层直径为:125μm,外套涂层直径为250μm-900μm 4.4.2光纤机械插座和光纤机械插头: ?FRP皮线入户光缆(3mm*2mm,宽*高);光纤包层直径为: 125μm 4.5光学性能 4.5.1光纤机械冷接子 ?插入损耗:小于0.1dB; ?回波损耗:小于- 40 dB,(小于-60 dB,室温23℃) 4.5.2光纤机械插座和光纤机械插头: ?插入损耗: 小于0.5 dB (与标准SC连接器耦合),在1310 nm & 1550 nm 小于0.7/0.9 dB (与现场组装型连接插头耦合),在1310 nm &

联通内部门户技术规范

目录 目录1 前言4 1 总则5 1.1 背景5 1.2 编制目的5 1.3 适用X围5 1.4 文档结构5 1.5 规X起草单位6 1.6 规X解释权6 1.7 参考文献6 1.8 名词解释和缩略语6 2 概述7 3 系统总体架构7 3.1 省分(总部)门户系统逻辑架构7 3.2 两级门户体系架构8 3.3 省分(总部)门户系统参考物理架构9 4 门户系统总体功能概述10 4.1 门户系统应用10 4.1.1 用户管理10 4.1.2 认证管理10 4.1.3 访问策略管理10 4.1.4 安全管理10 4.1.5 个性化服务10 4.2 企业应用集成10 4.3 统一的用户目录管理10 4.4 用户认证及访问权限控制11 4.4.1 用户认证流程11 4.4.2 访问权限控制11 5 两级门户互联12 5.1 门户互联访问类型12 5.2 门户互连实现技术12 5.2.1 门户互联技术列举12 5.2.2 推荐方式及性能对比13 5.3 统一待办集成13 5.3.1 概述13 5.3.2 集成方式13 5.3.3 表结构设计14 6 单点登录实现15 6.1 省分门户内的单点登录15

6.2 集中应用系统接入各门户系统的单点登录16 6.3 跨门户访问的单点登录18 6.4 CDSSO功能实现的技术细节19 7 网络组织20 7.1 网络拓扑结构20 7.2 门户系统与应用系统的网络层互连21 7.3 IP地址及DNS规划22 7.3.1 IP地址规划原则22 7.3.2 DNS调整原则22 7.3.3 NTP配置要求23 7.3.4 域名要求23 8 门户系统技术要求24 8.1 总体设计技术要求24 8.1.1 系统设计要求24 8.1.2 系统性能要求24 8.1.3 系统监控设计要求29 8.1.4 备份和恢复设计要求30 8.1.5 安全性设计要求31 8.1.6 接口要求32 8.1.7 编码原则33 8.2 门户对被集成系统的技术要求34 8.2.1 C/S接入系统技术要求35 8.2.2 B/S接入系统技术要求35 8.2.3 域内应用系统集成的实现方式35 8.3 主机设备37 8.4 操作系统37 8.5 存储备份硬件设备37 8.5.1 存储设备37 8.5.2 备份设备37 8.6 数据库38 8.7 门户平台软件39 8.8 目录服务平台软件40 8.9 机房环境要求40 8.9.1 机房温、湿度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8.9.2 防尘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8.9.3 防电磁干扰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8.9.4 接地错误!未定义书签。 8.9.5 其它环境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9 系统安全42 9.1 系统的可靠性42 9.1.1 系统可靠性、稳定性保障机制42 9.1.2 硬件可靠性42 9.1.3 软件可靠性42 9.1.4 平台稳定性要求42

2020(技术规范标准)中国联通H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H.248协议技术规范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2003.2

目次 1.范围 (1) 2.引用标准 (1) 3.定义 (1) 4.缩略语 (2) 5.连接模型 (4) 5.1 终结点 (4) 5.2 关联 (7) 5.3 包(Package) (7) 6.命令 (8) 6.1 描述符 (9) 6.2 命令 (20) 6.3 命令错误码 (30) 7.事务交互(Transaction) (32) 7.1事物交互参数 (33) 7.2 事物交互编程接口 (33) 7.3 消息 (35) 8.协议传送 (35) 8.1 命令执行的顺序 (36) 8.2 预防重启动崩溃 (36) 9.安全 (37) 9.1 保护协议连接 (37) 9.2过渡性AH 方案 (37) 9.3保护媒体连接 (38) 10. MG和MGC的控制接口 (38) 10.1 逻辑MG (38) 10.2 冷启动 (39) 10.3 协议版本协商 (39) 10.4 MG故障 (39) 10.5 MGC故障 (40) 11.包定义 (40) 11.1包的定义 (41)

11.2 特性、统计和事件和信号参数的定义 (43) 11.3 列表类型(List) (43) 11.4 标识符的命名 (43) 11.5包的注册 (43) 附录A(标准的附录)本协议语法的ASN.1语言描述 (44) 附录B(标准的附录)本协议语法的ABNF语言描述 (70) 附录C(标准性附录)媒体流特性标签 (85) 附录D(标准的附录)在IP上的传输本协议的要求 (102) 附录E(标准的附录)H.248协议包 (107) 附录F (标准的附录) 在SCTP上传输本协议的要求 (129)

中国联通IMS系统设备技术规范v3.0

中国联通IMS系统设备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hina Unicom IMS system equipments (v3.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 II 中国联通IMS系统设备规范v3.0 .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2) 4 概述 (4) 4.1 网络架构 (4) 4.2 功能实体 (5) 5 设备功能要求 (10) 5.1 P-CSCF功能要求 (10) 5.2 I-CSCF功能要求 (17) 5.3 S-CSCF功能要求 (19) 5.4 E-CSCF功能要求 (28) 5.5 BGCF功能要求 (29) 5.6 HSS/SLF功能要求 (29) 5.7 MRFC/MRFP功能要求 (36) 5.8 MGCF功能要求 (38) 5.9 IMS-MGW功能要求 (41) 5.10 IBCF功能要求 (46) 5.11 TrGW功能要求 (50) 5.12 PCRF功能要求 (50) 5.13 SPDF功能要求 (50) 5.14 SBC功能要求 (54) 5.15 SEG功能要求 (55) 5.16 SRVCC AS (55) 5.17 ATCF (55) 5.18 VIG (56) 5.19 IM-SSF (57) 5.20 AGCF (58) 5.21 ENUM/DNS (73) 5.22 SIP AG功能要求 (76) 6 设备容灾要求 (79) 6.1 P-CSCF容灾要求 (79) 6.2 AGCF容灾要求 (86) 6.3 SBC容灾要求 (91) 6.4 S-CSCF容灾要求 (100) 6.5 I-CSCF容灾要求 (108) 6.6 HSS/SLF容灾要求 (108)

中国联通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中国联通通信机房配套设备技术规范第一分册 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China Unicom Telcom Station Ancillary Equipment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Part 1: 240V DC Power Supply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V1.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I 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1)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名词和术语 (1) 4 总则 (2) 5 环境要求 (2) 5.1 240V高频开关电源设备 (2) 5.2 蓄电池组温度范围要求 (3) 5.3 机房洁净度要求 (3) 5.4 设备使用地点 (3) 6 系统组成 (3) 7 设备配置 (4) 7.1 设备配置原则 (4) 7.2 高频整流模块的配置 (4) 7.3 直流配电设备的配置 (5) 7.4 各级开关选择及配置 (5) 8 240V直流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6) 8.1 交流输入 (6) 8.2 直流输出 (6) 8.3 整流模块 (6) 8.4 蓄电池管理功能 (8) 8.5 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8) 8.6 绝缘监察 (8) 8.7 保护功能 (9) 8.8 系统电磁兼容性 (10) 8.9 系统可靠性 (10) 9 导线的选择和布放 (10) 9.1 导线的选择 (10) 9.2 导线的布放 (11) 10 监控系统要求 (11) 10.1 监控系统要求 (11) 10.2 告警系统要求 (12) 11 接地与安全要求 (12) 11.1 接地要求 (12) 11.2 安全要求 (12)

联通公司企业标准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 QB/CU ×××—×××× 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一分册总册 Transport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报批稿) ××××-××-××公布××××-××-××实施 中国联通公司公布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缩略语 (1) 4概述 (2) 4.1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管现状 (2) 4.2系统建设目标 (2) 4.3系统治理范围 (2) 5系统体系结构 (4) 5.1传输网网管系统的分级治理结构 (4) 5.2综合网管系统与厂家EMS/NMS之间的接口(接口1) (5) 5.3综合网管系统省部级接口(接口2) (5) 5.4本地综合网管北向接口(接口3) (5) 5.5综合网管系统横向接口(接口4) (5) 6系统技术要求 (6) 6.1系统总体要求 (6) 6.2软件技术要求 (7) 6.3治理能力要求 (7)

6.4性能要求 (7) 6.5系统安全要求 (7) 6.6DCN要求 (8)

前言 本规范是《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技术规范中的第一分册。该系列规范的结构及名称可能如下:(1)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一分册总册; (2)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二分册总部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3)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三分册一干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4)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四分册省级(二干、本地)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5)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五分册部省级综合网管系统接口规范; (6)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六分册SDH接口规范; (7)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七分册WDM接口规范; (8)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八分册部省级接口测试规范。

中国联通通信局房安全供电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通信局房安全供电技术规范 China Unicom Telcom Station Safety Powe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V1.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 中国联通通信局房安全供电技术规范V1.0 . (1) 1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名词解释 (2) 4 市电供电系统 (2) 4.1 市电供电标准分类 (2) 4.2 市电供电质量 (3) 5 变配电系统 (4) 5.1 高压供电系统 (4) 5.2 变压器 (4) 5.3 低压供电系统 (5) 6 备用发电机系统 (6) 7 UPS供电系统 (7) 8 直流供电系统 (9) 9 蓄电池组 (10) 10 母线及电缆 (11) 11 交、直流系统防雷 (12) 11.1 交流系统防雷 (12) 11.2 直流系统防雷 (13) 11.3 接地 (13) 12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14) 13 机房环境 (14) 14 应急措施 (15) 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 (16)

前言 供电系统是通信网络的基础,是全程全网畅通的保障,但是我国各通信企业的电源系统运行状况确实不理想,电源系统中存在大量故障隐患,各地不时出现或大或小的故障,通信系统的安全运行时刻面临来自供电系统的影响。 为了系统化、规范化的进行故障隐患整改,提高通信网络供电系统的安全性,保证通信局房的用电安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管理规范,特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为中国联通内部的技术性、规范性文件。本规范与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和规范有矛盾时,应按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为准。 严格执行本规范,将切实有效地降低中国联通供电系统的故障几率、提高供电系统的安全性,从而提高通信网络安全,提高市场竞争力。 本规范由中国联通公司运行维护部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联通公司技术部归口管理。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集团公司运行维护部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滕达许伟杰刘宝庆王路李福生王志刚吕威刘吉克 本规范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中国联通客户服务系统技术规范书(增补部分)

中国联通客户服务系统技术规范书 增订部分 (讨论稿) 中国联通客服与呼叫中心业务部 2003年6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一、前言 随着电信业务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市场将逐步呈现从规模扩张到规模效益型发展的转变、从提供普遍和基本服务到提供多元化、 个性化、多层次服务的转变态势,客户服务能力和水平也成为竞争的 重要因素,电信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客户服务质量是企业最重要的核 心竞争力。电信企业必须以客户为中心,获取较高的客户满意度和 忠诚度,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客户服务中心是联通公司与客户沟通的桥梁,也是维系客户关系和保证客户体验一致性的窗口。随着客户对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 必须扩充客户服务中心的服务手段和服务渠道,贯彻客户关系管理 的理念,体现客户服务的规范化、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改善和 提高中国联通的客户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中国联通从2000 年启动全国各分公司的客户服务系统的集中化改造工作,经过三年的持续投入,客户服务系统的支撑平台已经实 现了规模化、集中化,在呼叫处理能力方面已经基本满足了中国联 通客户的普遍化服务需求,为中国联通客户服务质量的提升发挥着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联通深刻意识到客户服务工作必须不断适应客户对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的需求,在利用客户服务系统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的同时,开展主动客户关怀和主动市场营销工作,逐步实现客户服务

中心由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转变。 为了全面提升客户服务系统对客户服务工作的支撑能力,适应中国联通对未来客户服务工作的规划思路,本次规范将重点放在支持 客户差异化分层服务的本地化客户资料建立和分层服务功能、实现主 动服务的呼出功能和提高坐席代表工作效率,建立客户服务中心知识 积累的知识库管理功能、完善客户 服务质量管理的工作流管理功能上,通过对上述功能的规范来指导各 分公司客户服系统的建设工作,使客户服务工作能够有效支撑中国联 通总体战略的实现。 本规范是中国联通客户服务系统新增功能规划和建设以及未来客户服务工作的依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司应以本规范为指 导,进行客户服务系统新增功能的具体项目建设和服务工作的开展。 二、客服系统新功能整体描述 本规范主要包括客服系统新功能建设的六个组成部分: 客服系统本地用户资料库 用户分层服务功能 座席咨询知识库 客服运营管理系统 主动呼出系统 电子工单闭环管理系统客服系统建立本地用户资料库主要存储客户基 本资料、用户基本资料、部分帐务资料等信息,通过确定的接口

中国联通-48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资料.精讲

中国联通通信机房配套设备技术规范第五分册 -48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China Unicom Telcom Station Ancillary Equipment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Part 5: -48V DC Power Supply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V1.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I -48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1)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名词解释 (1) 4 总则 (2) 5 环境要求 (2) 5.1 -48V高频开关电源设备 (2) 5.2蓄电池组温度范围要求 (2) 5.3机房洁净度要求 (3) 5.4设备使用地点 (3) 6 系统组成 (3) 7 设备配置 (4) 7.1设备配置原则 (4) 7.2高频整流模块的配置 (4) 7.3直流配电设备的配置 (4) 7.4各级开关选择及配置 (5) 8 -48V直流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5) 8.1交流输入 (5) 8.2直流输出 (5) 8.3整流模块 (6) 8.4蓄电池管理功能 (7) 8.5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8) 8.6保护功能 (8) 8.7系统电磁兼容性 (9) 8.8系统可靠性 (10) 9 导线的选择和布放 (10) 9.1导线的选择 (10) 9.2导线的布放 (11) 10 监控系统要求 (11) 11 接地与安全要求 (11) 11.1接地要求 (11) 11.2安全要求 (11)

096-2013 中国联通绿色IDC技术规范V2.0

中国联通绿色IDC技术规范V2.0 China Unicom Green IDC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2) 4 数据中心建筑节能 (3) 4.1 数据中心的选址 (3) 4.2 机房楼建筑布局要求 (3) 4.3 建筑节能设计的一般原则 (3) 4.4 围护结构及其材料节能要求 (4) 4.4.1 墙体节能设计要求 (4) 4.4.2 门窗设计节能要求 (4) 4.4.3 屋面节能设计要求 (4) 4.4.4 楼地面节能设计要求 (5) 5 机房规划与布局 (5) 5.1 机房分区 (5) 5.2 机房布局规划原则 (5) 5.3 数据中心机房设备布局 (5) 5.3.1 机架列间距 (5) 5.3.2 机架列长 (6) 5.3.3 维护间距 (6) 6 IT及网络通信系统节能 (6) 6.1 IT与CT设备选型 (6) 6.1.1 IT及CT设备选型原则 (6) 6.1.2 主机设备选型 (6) 6.1.3 存储设备选型 (7) 6.1.4 网络与安全设备选型 (7) 6.2 IT与CT设备使用 (7) 6.2.1 IT及CT设备使用原则 (7) 6.3 IT及CT设备的部署与维护 (7) 6.3.1 部署及管理要求 (7) 6.3.2 设备日常维护要求 (8) 7 机房专用空调系统节能 (8) 7.1 空调系统选择原则 (8) 7.2 空调设备选型 (8) 7.3 空调系统配置原则 (9) 7.4 空调系统节能 (9) 7.5 气流组织优化 (10) 8 供电系统节能技术要求 (10) 8.1 设备选型 (10) 8.2 优化供电系统 (11)

中国联通基站天线技术规范(含说明)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基站天线技术规范 V 0.1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基站天线技术规范V0.1.. (2) 1 范围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天线分类 (2) 3.1 分类定义 (2) 3.2 电调天线的种类求 (3) 4 电气性能要求 (3) 4.1 电性能指标判定依据 (3) 4.2 全向天线电性能指标 (5) 4.3 定向单极化天线电性能指标 (5) 4.4 定向双极化天线电性能指标 (7) 4.5 电调天线电性能指标 (10) 5 械性能指标及环境条件要求 (14) 5.1 一般结构要求 (14) 5.2 天线支架要求 (14) 5.3 重量 (14) 5.4 风速要求 (14) 5.5 温度 (14) 5.6 摄冰 (14) 5.7 防腐 (14) 6 外观、包装及存储要求 (14) 6.1 标志 (14) 6.2 包装 (14) 6.3 贮存 (14) 附录:基站天线测试方法 (15) 1.1概述 (15) 1.2增益测量 (15) 1.3方向图圆度(全向天线)、半功率波束宽度、前后比、交叉极化比的测量 (16) 1.4天线电下倾角测量 (17) 1.5驻波比测量 (17) 1.6隔离度测量 (18) 1.7交调测量 (18) 1.8功率容限测量 (19) 1.9一般结构要求试验方法 (19) 1.10环境试验方法 (19)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联通MM车载UICC卡技术规范XXXX

中国联通M2M车载UICC卡技术规范 China Unicom Machine to Machine automotive equipment UICC Car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V1.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1) 1范围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缩略语和定义 (2) 3.1 缩略语 (2) 3.2 定义 (3) 4概述 (3) 5使用环境定义 (3) 5.1 环境属性分类 (3) 5.2工作和存储温度(TX) (3) 5.3湿度/回流焊 (4) 5.4 湿度(HX) (4) 5.5 腐蚀(CX) (4) 5.6 震动(VX) (5) 5.7 接触腐蚀(FX) (5) 5.8 冲击(SX) (5) 5.9 数据保留时间(RX) (5) 5.10 最小更新次数(UX) (5) 6M2M车载UICC物理特性 (6) 6.1 M2M车载UICC卡一般物理特性 (6) 6.2 M2M车载UICC卡特定物理特性 (6) 7UICC和终端之间电气规格和逻辑规格 (8) 7.1 电压支持 (9) 8设备匹配机制 (9) 8.1 安全通道匹配 (9) 8.2 CAT应用匹配 (9) 附录A:针对MFF的PCB布局 (9)

中国联通车载卡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车载卡技 术规范

中国联通M2M车载UICC卡技术规范 China Unicom Machine to Machine automotive equipment UICC Car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V1.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 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1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2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3缩略语和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缩略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4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5使用环境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环境属性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工作和存储温度(T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湿度/回流焊............................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湿度(H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腐蚀(C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 震动(V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7 接触腐蚀(F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8 冲击(S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9 数据保留时间(R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联通移动方舱技术规范书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2011年移动方舱技术规范书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黑龙江省分公司 2011年3月

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部分双方职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投标方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招标方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分工界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部分工程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程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通信实现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部分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传输系统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电源系统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方舱制作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升降系统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平衡系统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监控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防雷接地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