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二章整理复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二章整理复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二章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历年考题编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2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

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刊年份是( )

A.1813

B.1815

C.1817

D.1822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主编是( )

A.马礼逊

B.米怜

C.麦都思

D.吉德

3.由于清朝廷不准外国人在华传教,受伦敦布道会派遣来华的马礼逊和米怜等人便决定把传教与出版基地设在( )

A.香港

B.澳门

C.马六甲

D.广州

4《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的地点是()。

A. 广州

B.香港

C.马六甲

D.澳门

5.创办中国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传教士米怜来自(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6.中国近代报刊中最早的预告性新闻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的()

A.《告帖》

B.《张远两友相论》

C.《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

D.《月蚀》

7.中国近代报刊中最早的广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的( )

A.《月蚀》

B.《告贴》

C.《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

D.《张远两友相论》

8.《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性质是()

A.政治报刊B.商业报刊C.宗教报刊D.军事报刊

9.《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宣传策略是

A.孔孟加耶稣

B.资产阶级革命加耶稣

C.无产阶级革命加耶稣

D.女权主义加耶稣

10.英国传教士马礼逊1807年到广州后,连续数年传教活动一直进展不大,主要原因是

A.不懂汉语

B.不善交往

C.清政府禁止传教

D.清政府按照入教人数收费

11.宣称“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

的报刊是( )

A.《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B.《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C.《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

D.《各国消息》

12.马礼逊的儿子、英军翻译马儒翰所创办的报纸是( )

A.《南华早报》

B.《中国邮报》

C.《蜜蜂华报》

D.《香港钞报》

13.得到上海工部局资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英国政府观点的英文报纸是( )

A.《香港船头货价纸》

B.《教会新报》

C.《北华捷报》

D.《圣心报》

在中国近代报刊上,第一篇新闻学论文《新闻纸略论》发表于()

A.《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B.《遐迩贯珍》

C.《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D.《华字日报》

14.中国近代报刊中首次出现“编者按语”的报刊是()

A.《各国消息》

B.《天下新闻》

C.《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

D.《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15.《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办的时间是()

A.1815年

B.1823年

C.1828年

D.1833年

16.首设中外贸易进出口货物价目表的中文近代报刊是( )

A.《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B.《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C.《天下新闻》

D.《各国消息》

17.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是()。3次

A.《蜜蜂华报》

B.《广州纪录报》

C.《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D.《中国丛报》

18.《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对华人的宣传方法主要是()

A.单纯阐发基督教义B.以新闻图画为主

C.使用深奥的语句D.明说孔孟之道,实说基督教义

19.《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办的地点是()

A.广州

B.香港

C.澳门

D.上海

20.《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办人和主编是()

A.郭士立

B.麦都思

C.安东尼奥

D.米怜

21.鸦片战争后,英文商业报刊中对太平天国持同情态度的是()

A.《中国之友》

B.《香港纪录报》

C.《孖剌报》

D.《德臣报》

22.广州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办的中文日报是()

A.《述报》

B.《广报》

C.《汇报》

D.《循环日报》

23.1838年,在广州创刊的早期近代中文报刊是()

A.《特选撮要》

B.《天下新闻》

C.《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D.《各国消息》

24.我国最早的白话报刊是1876年3月30日由《申报》创办的()

A.《四溟琐记》

B.《环宇琐记》

C.《点石斋画报》

D.《民报》

25.在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 ) 3次

A.《天下新闻》

B.《各国消息》

C.《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D.《蜜蜂华报》

26.旧中国在上海出版的影响最大的教会报刊是()

A.六合丛谈》

B.《中外杂志》

C.《万国公报》

D.《格致汇编》

27.旧中国在上海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最有影响的外文报纸是()

A.《北华捷报》B.《字林西报》C.《华洋通讯》D.《文汇报》

28.中文近代报刊上的第一篇新闻学论文《新闻纸略论》发表的报刊是()

A.《天下新闻》

C.《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D.《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

29.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近代报纸是( )

A.《明报》

B.《邸报》

C.《京报》

D.《昭文新报》

30.在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最有影响的外文报纸是()。

A.《申报》

B.《新闻报》

C.《文汇报》

D.《字林西报》

31.我国第一个报纸副刊是《字林沪报》1897年11月24日创办的()

A.《自由谈》B.《消闲报》C.《小茶馆》D.《大公园》

32.我国最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是()2

A.《遐迩贯珍》

B.《香港新闻》

C.《六合丛谈》

D.《申报》

33.我国最早的译报是()

A.《澳门新闻纸》

B.《昭文新报》

C.《蜜蜂华报》

D.《广州记录报》

34.在上海曾经出版过一种英文报纸,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最有影响的外文报纸,这张报纸是()。

A.《申报》

C.《字林西报》

D.《密勒氏评论报》

14.《申报》创办的通俗易懂的白话小说()是中国最早的白话报刊。

A.《瀛寰琐记》

B.《瀛寰画报》

C.《消闲报》

D.《民报》

35.第一份在北京出版的近代报刊是( )

A.《依泾杂说》

B.《天下新闻》

C.《遐迩贯珍》

D.《中西闻见录》

36.《字林西报》的创刊地点是( )

A.香港

B.广州

C.上海

D.宁波

37.1893年,英商在上海创办了一张报纸,以经济新闻特别是商业新闻为重点,不久该报成了《申报》的劲敌,这张报纸是( )

A.《字林沪报》

B.《新闻报》

C.《上海新报》

D.《华字日报》

38. 1822年,在澳门出版的也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是葡萄牙文的报纸( )

A. 《澳门杂文编》

B. 《澳门报》

C.《蜜峰华报》

D.《澳门政府公报》

39.在香港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是( )

A.《孙刺报》

B.《德臣报》

C.《香港记录报》

D.《中国之友》

40.上海第一份中文近代报纸是( )

A.《北华捷报》

B.《万国公报》

C.《申报》

D.《上海新报》

41.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

A.《香港新闻》

B.《遐迩贯珍》

C.《香港船头货价纸》

D.《香港华字日报》

42.我国最早的画报是1877年5月《申报》出版的()

A.《点石斋画报》

B.《瀛寰画报》

C.《环宇锁记》

D.《民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有( )3次

A.《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B.《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C.《蜜蜂华报》

D.《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

E.《申报》

2.鸦片战争前,在中国境内出版的近代中文报刊有()

A.《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B.《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C.《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

D.《蜜蜂华报》

E.《各国消息》

3.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重要中文商业报刊有( )

A.《上海新报》

B.《申报》

C.《万国公报》

D.《字林西报》

E.《新闻报》

4.鸦片战争前,在中国出版的重要的外文报刊有()

A.《蜜蜂华报》

B.《广州纪录报》

C.《中国丛报》

D.《中国之友》

E.《香港纪录报》

5.鸦片战争后在华外报的创办人、主编主要有()

A.林乐知

B.麦都思

C.肖锐德

D.莫罗

E.美查

6.鸦片战争后在上海出版的中文报刊有()

A.《北华捷报》

B.《上海新报》

C.《申报》

D.《字林沪报》

E.《新闻报》

7.中国近代报业初创时期,曾在广州出版的中文报刊有( )

A.《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B.《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C.《天下新闻》

D.《各国消息》

E.《蜜蜂华报》

8.1853年在香港创办的刊物《遐迩贯珍》时常报道中国内地消息,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A.太平天国起义

B.小刀会起义

C.法国公使与太平天国将领会谈

D.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E.英法谈判人员被清军扣押并有多人死亡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

1.《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2.《上海新报》

3.《中西闻见录》

4.《香港钞报》

中国新闻事业史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露布:起始于汉魏,是一种在帛制的旗子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内容主要是 传递军事捷报。公开性,时效性强,传播面广,是报纸诞生前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传播媒体之一。 2.定本制度: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是经枢密院 审查通过的样本,定本制度的主要内容是进奏院必须将邸报样本送交枢密院 审查,发布的邸报必须以定本为主,不得擅自增减。 3.京报: 1.概况: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编选和翻印部分邸报稿件,公开出售,这类 报纸通称京报。因为报纸的出版地为京城。报纸也是由京城向外发售故称京报。 2.特点 1)有固定的报名,刊期和形式。 2)有一个专门从事编印和发行的机构“报房”。其包含五个环节探报,抄报,编报,印报,送报。 3)一般来说没有自己采访的稿件。 4)公开向社会发售,是一种商品,读者以官僚和知识分子阶层为主,也有少量市井。 3.备注:京报传抄稿案是中国第一个报案。 4.香港四大英文报刊:德臣报子子剌报士蔑西南华早报 5.时务文体:维新报刊理论家在实践创办的一种新颖的报刊政治文体,这正文体的代表作是 时务报上梁启超等人的论说,因刊载在时务报上,谈论的又是时务,所以称为时 务文体。 6.竖三民:它们以为民请命为宗旨,宣传革命,言辞激烈,这三份前赴后继的报纸都以“民” 字打头,又一脉相承故称“竖三民”。主要包括于右任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 报,民立报。 7.癸丑报灾:1.性质:是1913年间以袁世凯为首的耳朵北洋军阀迫害记者,查封报纸的事件。 2.过程:袁世凯派人在上海暗杀了宋教仁,引起国民党的愤慨,于是发生了讨 袁的二次革命,袁在镇压二次革命的同时下令解散国民党,并查封来许 多国民党系统的报纸,以及一些反对专制主义的报纸,同时逮捕了一批 新闻记者。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仅剩13家,比前 一年减少3/4.由于旧历1913年是癸丑年,故这一年报界遭受的摧残称 为“癸丑报灾” 8.四大副刊:是五四时期四家著名报纸副刊的合称:1.晨报副刊。2.京报副刊。3.民国日 报“觉悟”副刊。4.时事新报“学灯”副刊。它们一改以前消闲为主的 风格,转而为知识分子宣传民主科学,培植新文化,传播新思潮。 (后有不全) 9.四不方针:新记公司大公报的办报方针:1.不党:不代表任何党派。 2.不卖:不以言论做交易。 3.不私:不谋私利,要使报纸成为公正喉舌。 4.不盲: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不盲争。10.红中社:….. (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成立于江西瑞金,肩负着出版报纸 和开展通讯社业务的双重任务,自开办之日起以CSR的呼号向外播发中英两种 文字的电讯。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时停止对外播发新闻。红军抵达陕北后恢复 发稿工作。1937年改名为新华社,第一任社长是周以栗。 11.中央社:国民党中央主办的中央新闻通讯机构。1924年4月1日创办于广州。1932年国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题

1.《大公报》的“四不方针”内容和评价 内容:不党:(1)各国都有党派,中国也有。承认党派但是不与任何党派有关联。 但这并非中立之意,基于中国的现实而言,原则上等视各党,纯粹以 公民的地位发表意见,没有任何偏见与成见。 (2)以国家利益为评判是非的唯一标准,一视同仁。 不卖:(1)不以言论做交易。保证言论的独立,不为金钱左右。 (2)不接受任何政治性质的资助。 不私:(1)没有任何私人所途,并无私用,向全国开放,为民众的喉舌。 不盲:(1)一知半解,为之盲信;随声附和,为之盲从。 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为盲争;感情冲动,不是详求,是为盲动。 (2)对问题有独立的思考,对事理调析透彻,遇事头脑冷静,明辨是 非,实事求是。 评价:四不方针是中国资产阶级报界实际发展的理论总结,也是本身发展的理论总结。不仅从根本上否定了资产阶级政党报纸的堕落,否定了以金钱为背向的奴才报纸,同时也区别于商业报纸的“经济独立”“无偏无党”的八字方针。 2.《大公报》文人论证 以报立言(文人参与政治,议论政治的主要途径) 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基本目的:参政 3.宋代小报具有哪些特点?为何屡禁不止 特点:(1)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资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 (2)起始于北宋,盛行南宋,隐现于明清。 (3)始发包括邸吏,使臣,中级官员,从使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 (4)信息比较灵通,新闻时效性强,多为中枢部门公开“朝廷机事”。 (5)读者范围广。 (6)手写或者印刷。 原因:(1)说明小报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它的发行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因而是据有一定生命力的。 (2)首先是以民间报纸的身份出现的,打破了官翻报纸的新闻传播活动的垄断,打破了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突破了朝廷对内容行的限制;突 破了对编辑内容的审查(自采自编);突破了朝廷的传报,抄写之后直 接售卖(突出商品性)。 (3)其编发者主要动机在于获利,因为突破了官报作为政府宣传品的范畴,成为商品走向。 (4)敢于刊登朝廷不愿意刊登的信息,也敢于根据民意,民心编造不利于朝廷的事件。易于表达民意舆情。 (5)于今天的报纸最为接近。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笔记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 1、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 2、新石器时代,新闻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青海民和县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个陶制的喇叭筒,是我国最早的面向大众的传播工具。 二、文字传播的出现和初期发展 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是从秦代开始的。 秦代向全国发布新闻的传媒是皇帝的诏书。 4、“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初唐,一位名叫孙处玄的官员。(第一个用新闻一词的人) 5、为什么新兴传媒产生于唐代:因为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繁荣的朝代. 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唐代产生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封建官报中最重要的一种是“朝报” 唐人孙樵“开元杂报”,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6、朝报:是唐代朝廷发布的公告,它是当时中央政府直接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最重要的形式。 12、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屡禁不止。是进奏官在编发合法官报的同时,又把“命令未行,差除未定”的材料另外抄录,编写非法新闻对外传播,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17、明代邸报的特点:明代邸报的主要内容还有诏书、章 奏之类的宫廷动态,但在形式上有了重大的发展。 ①开始采用活字印刷; ②仍以手抄为主; ③由于需要抄的邸报数量较多,京城有人专门以抄报为业,称“抄报行”。 ④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翻印邸报稿件,公开出售,人称京报。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 1、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进入19世纪,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当时中国,政治上是个封建统一的大帝国,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外交上奉行闭关自守政策。中国的外贸城市仅限广州一处,这就和急于扩大市场的英国产生了激烈的矛盾。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英国的海外传教事业和它的海外殖民事业是紧密配合的。产生中国的近代报刊。 中文报刊: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 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宗教月刊。外形就像中国的线装书,采用木版雕印,一直出版到1821年。内容除了宣传宗教,还发表了许多有关伦理道德方面的文章,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会宣传模式。 《察世俗》中的新闻虽极少,但属中文近代报刊上的新闻之最。 如《月蚀》是最早的预告性的新闻; 《告贴》是最早的广告; 《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是最早的新闻图画。 《察世俗》的宣传方式,对以后的近代报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在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创办和主编,是在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外形很像《察世俗》,都采用中国纪年,也都引用儒家语录,内容也是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组成,也是套用“孔子加耶稣”模式进行宣传的。22、《申报》:是1872年4月30日由英商美查等人创办的, 它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 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 1、林则徐是最早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并开始实践的人,他的译报编辑活动是国人自办报刊的先声。 3、王韬提出: 一、办报目的是为了宣传变法自强的主张。 二、强调报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言论自由,准许民间办报。 四、强调记者的素质和文风。 王韬的这些新闻观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早期的维新变法思 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以后的康梁等人影响很大。 5、林则徐、洪仁玕江、王韬、郑观应,对为什么要办报和如何办报等问题分别作了阐述,他们的报刊观点冲破了历史上民不议政的传统的封建观念,表现出要求政治改革、言论出版自由和实行民主政治的思想,同时也反映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是近代中国新闻理论的奠基人。 国人早期自办的报刊: 6、近代国人最早进行办报活动的:林则徐。将重要的信息和言论译成中文,提供给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海关监督和军方,同时抄报朝廷,作为制定对外政策的参考。这种翻译材料后来汇集成册,称为《澳门新闻纸》,是我国最早的译报。相当于现在的《参考消息》。但不公开发行。 11、王韬:1857年参加了上海第一家中文报刊《六合丛谈》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1874年2月4日创办了著名的《循环日报》。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治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以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人影响极大。 16、梁启超:主编《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在舆论界初露锋芒。1896年3月主持《时务报》笔政,并参与了《湘报》的筹办和撰稿工作,戊戌政变后逃记亡日本。在日本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国风报》,又在檀香山创办了《新中国报》,辛亥革命后回国。又创办了《庸言》等报刊。梁启超从1895年办《万国公报》开始,到1922年《解放与改造》停刊脱离报界,一共27年,在这27年中,他亲自创办或主编的报刊有11种,是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报刊活动家。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 1、中国古代报纸主要有三类:朝廷官报邸报,非法民报小报,合法民报京报。 2、对唐代“开元杂报”有详细记载的是唐代孙樵的《经纬集》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3、报房京报从崇祯末年以后才普遍使用活字印刷。 4、我国唐朝出现的古代报纸是有史料为证的,约发行于88 7年的敦煌“进奏院状”的发现,提供了研究古代报纸的第一个原始材料。 5、宋朝从宋真宗咸平二年起开始实行定本制度。 6、“小报”在北宋末年再现,盛行于南宋,当时被称为“新闻”。 7、中国近代报刊上出现的第一则消息是关于“月食”的,刊载于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该报创刊于181 5年8月5日,主编是米怜,地点是马六甲。 8、第一个打入中国本土创办中文近代报刊的西方传教士是郭士立,1833年8月,他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4年,该报上刊载的《新闻纸略论》,是中文近代报刊上出现的第一篇论述西方近代报纸的专文。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P1) (1)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口头传播,还有作为辅助手段的结绳,图画,雕刻,标识,烽烟,旗鼓等。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媒介,木铎。最早的带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和岩石。 (2)汉代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传播载体早期以竹、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造纸术发明后,逐渐发展到写在纸上。 (3)三国和魏晋南北朝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烽燧也被继续沿用。社会上传播手段普遍采用的是童谣和谣言,传播载体既有木简、竹简,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开元杂报:(P5) 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这种朝政简报被抄袭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唐代人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中国最早的报纸。) 有关明代“邸报”的几个问题:(P17) 明代邸报的别称: 邸抄、朝报、除目、京报 明代邸报大体上包括这样一些内容: 皇帝的谕旨。 皇帝的起居言行和有关皇室的各类消息。 官吏的任免和觐见。 官僚们的章奏。 军事信息。 社会新闻。 此外,邸报还附有“鼎甲单”,及时报道有关科举方面的最新信息。 明代“邸报”基本上每日发行。“邸报”的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万历邸钞》、《天变邸抄》和《急选报》(P20) 《万历邸钞》: 《万历邸钞》这部抄本是将万历一朝的“邸抄”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而成的。抄录者在摘录的过程中,作了一些编辑整理的工作。因此,它只是部分地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 《天变邸抄》: 《天变邸抄》是被一些明人的文集当做附录保存下来的一篇有关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道。这一报道,是从当时出版的民间报房发行的“邸钞”上转录下来的。

中国新闻事业史-报刊知识点总结

中国新闻事业史———报纸汇集 第一章古代报纸 1、露布:又称露报,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开发布的文书。它是进行宣传鼓励或传播新闻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它直接面向大众,能取得现场实效。汉代及其以后的封建王朝更多地将其用于发布军事捷报,把最新消息写在木板或丝帛上,高高悬起以吸引读者。 2、开元杂报:指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汇集,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它是手抄的,传播范围很小;无固定刊期和刊头;主要记载盛世景象和政务琐事。 3、敦煌进奏院状:一种和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1)没有报头,开编和结尾部分还保留着官文书的痕迹;(2)发报方式是由各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们直接发给他们的主官;(3)所有的信息,都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内容主要是发生在朝廷的大事,特别是和他们的地区有关的大事。(进奏院状的基本内容是谕旨、奏折、官方动态等) 4、邸报: 内容:日益丰富,趋近于规范化,基本内容为:皇帝谕旨及起居动态、臣僚章奏、官吏任免升降奖惩、战报等。 性质:宋代邸报的性质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唐代进奏院状更接近大众的传播媒介。作用:它是为了巩固皇权和封建统治秩序而发行的官方报刊,客观上满足了官吏和士子们对信息的需求。 5、小报: 内容:来自官方,但传播者各取所需,甚至收入一些捕风捉影的材料,真真假假,在所难免。 性质:它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打破了官方“邸报”一统天下的格局。 作用:满足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信息的需求。 6、定本制度:是一种为了加强“邸报”传报活动的管理,使有关限制传报的禁令得到贯彻而设立的制度。规定:进奏院将所编报状抄送枢密院,经该院审定,成为一种标准本。据此发抄。它是中国第一次建立审报体制。定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的贯彻皇帝和当权派宰辅们的意图,为巩固他们的统治秩序服务。 7、民间报房:是一种在明代兴起,由民间创办的以赢利为目的并公开活动的独立行业。 8、旗报:是一种将文字写在旗帜上,大旗招展,引人注目的传播方式。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新闻事业史自考)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 主要知识点: 1. 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 2. 识记《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与《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3. 香港的《孑子刺报》、《德臣报》、《香港船头货价纸》、《遐迩贯珍》 4. 上海的《北华捷报》、《字林西报》、《六合丛谈》《万国公报》、《上海新报》、《申报》 5. 外国人创办的报刊的重心怎样从香港向上海发展 6. 外报的历史作用--既是文化侵略的工具,又是文化交流的媒介 课程内容: 第一节中国近代报刊的开端 一、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 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后,自18世纪60年代起开始了以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工业革命,生产力大为提高,于19世纪逐渐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同时,它的科学文化也日益发达,诞生于16世纪的近代报刊,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功能和作用日益明显,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传媒和舆论工具。 英国为了开拓市场,追求更大的利益,疯狂对外进行侵略和掠夺,亚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沦为它的殖民地。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对包括英国在内的资本主义世界都有强烈的吸引力。但是,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仍然是封建社会阶段,处于清朝的封建统治之下,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是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外交上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仅留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这与急于扩大市场的英国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外国商人、外交官和传教士接踵而来,带来了商品、鸦片、圣经,也带来了近代报刊。 世界上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是英国基督教传教士创办的。作为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教士以改变人们的思想信仰为主,起着政治讹诈和武力威胁起不到的特殊作用。由于科学文化事业的发达,18、19世纪英美等国传教士的海外传教活动,不再依靠口头布道,而往往借助西方某些科学文化成果,通过开医院、建学校、出书籍、办报刊等来笼络人心,扩大影响。 二、《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与《特选辑要每月统记传》等中文报刊的创办 主教与神父(一)第一个来到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他于1807年春乘美国三叉戢号来到广州,但中国政府严禁外国人传教,马礼逊的活动进展不大。1813年,又一名英国传教士米怜被派往中国协助马礼逊。为摆脱困境,他们决定到马六甲传教。1815年他们在那里建立教堂、办学校、设立印刷所,并于1815年8月5日出版了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这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它的外形像中国的线装书,木版雕印,每期5~7页,每期印500~2000册,全年12期订成一卷,另加目录与封面,一直出版到1821年,发行地区由马六甲扩展到新加坡、爪哇、广州、澳门等地。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以"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该刊以传教为宗旨,大部分内容是阐释基督教教义、介绍《圣经》的文章;其次是宣讲有关封建伦理道德方面的文章,并把这类封建礼教说成是上帝意志的体现;再次是介绍天文学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二章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历年考题编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2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 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刊年份是( ) A.1813 B.1815 C.1817 D.1822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主编是( ) A.马礼逊 B.米怜 C.麦都思 D.吉德 3.由于清朝廷不准外国人在华传教,受伦敦布道会派遣来华的马礼逊和米怜等人便决定把传教与出版基地设在( ) A.香港 B.澳门 C.马六甲 D.广州 4《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的地点是()。 A. 广州 B.香港 C.马六甲 D.澳门 5.创办中国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传教士米怜来自(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6.中国近代报刊中最早的预告性新闻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的() A.《告帖》 B.《张远两友相论》 C.《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 D.《月蚀》 7.中国近代报刊中最早的广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的( ) A.《月蚀》 B.《告贴》 C.《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 D.《张远两友相论》 8.《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性质是() A.政治报刊B.商业报刊C.宗教报刊D.军事报刊 9.《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宣传策略是 A.孔孟加耶稣 B.资产阶级革命加耶稣 C.无产阶级革命加耶稣 D.女权主义加耶稣 10.英国传教士马礼逊1807年到广州后,连续数年传教活动一直进展不大,主要原因是 A.不懂汉语 B.不善交往 C.清政府禁止传教 D.清政府按照入教人数收费 11.宣称“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 的报刊是( ) A.《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B.《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C.《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 D.《各国消息》 12.马礼逊的儿子、英军翻译马儒翰所创办的报纸是( ) A.《南华早报》 B.《中国邮报》 C.《蜜蜂华报》 D.《香港钞报》 13.得到上海工部局资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英国政府观点的英文报纸是( ) A.《香港船头货价纸》 B.《教会新报》 C.《北华捷报》 D.《圣心报》 在中国近代报刊上,第一篇新闻学论文《新闻纸略论》发表于() A.《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B.《遐迩贯珍》 C.《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D.《华字日报》 14.中国近代报刊中首次出现“编者按语”的报刊是() A.《各国消息》 B.《天下新闻》 C.《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 D.《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15.《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办的时间是() A.1815年 B.1823年 C.1828年 D.1833年 16.首设中外贸易进出口货物价目表的中文近代报刊是( ) A.《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B.《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C.《天下新闻》 D.《各国消息》 17.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是()。3次 A.《蜜蜂华报》 B.《广州纪录报》 C.《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D.《中国丛报》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习题总结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习题总结 第一章 1、什么是中国古代报纸?它有何特征?开元杂报,可能是中国最为早期的中国古代报纸。 特征是:①它的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②它的形式也不同于现代报纸,没有分栏,没有消息、通讯、评论等文字体裁的分野,没有版面,没定型,也没有广告;③它的发行与传递也不同于现代报纸,是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 2、唐代“开元杂报” 、“归义军进奏院状”辨识。唐代有朝廷发布的“报”,也有来自进奏院的“状” 。但“报”只有文字记载,无实物可考,根据历史记载可以推断,朝廷发布时,京师官员和各地驻京进奏官都会作抄录,随后转递传阅,因而它具有新闻传播的作用;而“状”却有实物可供研究,内容不是朝廷公文所载的,而是进奏院官员收集、归纳的,具有新闻报道的性质。 3、评述宋代邸报(朝报)、小报的内容、性质与作用。所谓小报,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这种报纸的新闻来自官方,但传播者各取所需,甚至收入一引起捕风捉影的材料,真真假假,在所难免。 4、评述京报的内容、性质与作用。北京的民间报房各自抄录、刊印的邸抄,都称为京报。性质仍属于官场的情报资料,其内容仍是些可以公开的宫门抄、明发谕旨和大臣奏章。与前不同的只是有原来分散的雇人抄报,改为统一由民营作坊印刷。 作用是可以满足人们的新闻需求,能够起到一些“解渴”的作用。 5、简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印刷与发行情况。 ①宋代官方的“进奏院状”是手写抄传的。一明代官方发布的邸报,仍为手抄,逐级抄传,仍为邸报的传递方式。一清代的官方邸报,继续采用手写抄传的办法。 京报最初可能是手抄的,但很快就有了刻印的。 ②自唐至清,历代官方的邸报都是经过邮驿渠道,从中央发往各地的。明代和清代的邸报,都是由通政使司和担塘官交付邮驿递送的。私自刊行的小报和复制(复抄或翻印)的邸报,历代都是自行销售的。民间报房刊行的京报,从收集材料、编印或复抄到发行,都是自行办理的。京报有人专送。 第二章 1、外报是在何种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为什么外报能够一度在中国报业中占据垄断地位? ①19 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开拓商品市场与进行殖民扩张的势头正旺,一批又一批的商人、传教士、政客、冒险者来到东方,来到中国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中国新闻事业史》 一、名词解释: 定本:定本指的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 2、近代: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年8月5日由传教士威廉•米怜始办于马六甲的一份中文月刊,揭开了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其性质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内容。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是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发表《新闻纸略论》这是我国中文报刊上刊载的第一篇新闻学专文。 《万国公报》:该刊前身是1868年9月5日创刊的“中国教会新报”,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集资创办并担任主笔。后所刊内容以宣传宗教为主,1874年9月5日,该报自301期改名为《万国公报》,内容也改以时事政治为主。 《字林西报》:1856年由北华捷报关增出的英文广告日刊,原名《每日航运新闻》,1862年更名,被视为“英国官报”。1864年7月1日,改组为综合性日报独立出版。此时,报馆组织以改组为字林洋行,故名曰《字林西报》。 《申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第5号起出日报。由英国商人美查同伍华德、普莱尔、麦基洛等人合资创办,最后产权归美查一人所有。商业化程度高,以营利为目的。《申报》的办报方针“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鄂之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还向社会征集“天下各名区竹枝词及长歌纪事”等各类稿件;重视刊载文艺作品;1884年增办中国第一份时事画报《点万斋画报》,1872年出版中国第一份文艺期刊《瀛寰琐记》,1876出版了中国最早的白话通俗副刊《民报》。我国近代报刊的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素,《申报》已完全具备。《新闻报》; 《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他打响了维新运动东山再起第一炮,梁启超人总撰述,汪康年任总经理。 《国闻报》: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主要创办人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和翻译家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新闻多而快,论说鼓吹维新,猛烈抨击科举制度和封建和封建君主制,还办有副刊《京报》,旬刊《国闻汇编》。 《知新报》: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1897年2月22日在澳门创刊,康广仁任主编,铅印,1901年停刊;这是维新派创办最早,出版最长的一份报纸。特点:1、敢言《时务报》之不敢言;2、有助于多识,了解各式信息。 《清议报》:1989年12月23日在日本横滨创刊,主编梁启超。协助其从事编撰工作的有麦孟华、欧榘甲等。它是戊戌政变后保皇会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机关报。其四个特点是倡民权、衍哲理、明朝局、励国耻。“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办报宗旨。1901年12月21日,《清议报》出版第100册后,因报馆失火停刊。 《新民丛报》:1902年2月8日在横滨创刊,是梁启超效仿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创办的一份半月刊,主编梁启超。宗旨:在政治上主张走温和的社会改良的道路;在思想意识方面,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梁写的大部分文章文字华美犀利,感情饱满,进一步发挥“时务文体”的优点,给读者较强的感染力,人称“新民文体”。 《中国日报》:1900年1月25日创刊于香港,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其主要宣传内容一是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革命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二是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该报规模较大,同时出版《中国旬报》,该刊还曾设专载小品的栏目“杂俎”专栏,第11起改名为《鼓吹录》。1901年2月《旬报》出37期停刊。 《民报》:1905年11月26日在东京创刊。宣传“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民报的办刊宗旨,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新闻事业史期末考试题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新闻事业史期末考试题 一、新闻传播史的含义 新闻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事业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它和新闻理论、新闻业务一样,都是新闻学的组成部分。 二、新闻传播史研究的对象 新闻史,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需要研究的是整个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特别是阶级社会诞生以来,各个阶级和阶层,运用各种有效的新闻传播手段从事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 思考题:简述学习中国新闻传播史的意义。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唐:中国报纸的起源 三种说法:周朝说汉朝说唐朝说 唐朝说被公认。中国古代报纸起始于唐朝。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2年)发行的开元杂报,是中国最早的报纸,也是世界最古老的报纸,已被较多的历史资料证实。 《敦煌进奏院状》(2份)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887年。 现藏伦敦不列颠图书馆的敦煌进奏院状(1983年方汉奇先生考证) 小结:唐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和带有官报性质的新闻传发活动,揭开了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 序幕,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宋:一、邸报──官报到宋代开始叫邸报。 二、宋代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 三、小报—非法民报(产生背景与屡禁不止的原因) 宋代新闻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1、出现了朝廷官报──邸报 2、出现了民办报纸──小报 3、出现了新闻审查制度──定本 4、出现了雕版印刷的报纸(雕版印刷始于隋朝) 明代:民间报房的出现——民间新闻事业的发展标志 《万历邸钞》《天变邸钞》《急选报》 清代:提塘报房和提塘小报(何遇恩、邵南山)、民间报房与《京报》、地方新闻传播活动和辕门抄 复习思考题:为什么说中国的新闻事业开始于唐代?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一、《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蜜蜂华报》(创办时间、创办人、意义等) 二、《德臣报》《孖剌报》《字林西报》 三、《遐迩贯珍》《六合丛谈》《万国公报》(《教会新报》)《格致汇编》 四、《申报》《新闻报》 五、在华外报的历史评价(分清传教士办的报纸和商业报纸、中文报纸和外文报纸)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纲要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1 露布:又称露报,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开发布的文书。在战国时期就有“露布”,是进 行宣传鼓动或传播新闻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有效的的新闻传播方式。 2 开元杂报:指的是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的汇集,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它是手 抄的,不是印刷的。 3 A 唐代是我国最早有报纸的朝代。 B进奏院:是唐代各地方当局(节度史、观察史)的驻京办事处,主要职责招待各地来京办事的官员、转递公文、收集情报等。 4 A邸报这个称呼,是从宋代开始的。 B 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起,实行定本制度。 C 宋代邸报的内容日益丰富,并趋于规范化,其基本内容是:皇帝谕旨及起居动态、臣僚 章程、官吏任免升降奖惩、战报等。 5 提塘官:简称提塘,是各省巡抚、总兵委派在京师处理文书的官员,这个职位从明代开始 设置,其职责四唐宋时代的进奏官。 6 A明代邸报没有报头。 B 现有的较为完整的明代邸报抄件有《万历邸报》和《天变邸报》。 7 A 旗报:是将文字写在旗帜上,大旗招展,引人注目。 B 牌报:将文字写在木牌上,也是一种可流动传观,或固定围观的新闻宣传方式。 C揭帖:是一种传单,可张贴,可传阅,内容多为檄文、政策性的声明与公告等。 8 清代官方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仍然是邸报,它的内容为宫门抄、谕旨、章奏。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 1 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它是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 2《东洋西考》于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3 第一家在华出版的外文报刊,是葡萄牙文的澳门《蜜蜂华报》。 4 《广州记录报》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刊。 5 上海出现了影响很大的中文报刊《万国公报》和《申报》。 6 《申报》 〈1〉《申报》在竞争中取胜的原因: A 它满足了中国读者的需求,力求适合中国人阅读。 B《申报》是一张较为完备的日报,既有新闻,评论,也有文艺作品,广告,上下阶层人等都可阅读。 C 《申报》重视经营管理,注意争取读者和刊发广告。 (2)《申报》的问世,标志着这种每日刊行的,面向社会公众的,以时事新闻为主的综合性报纸,开始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新闻传播媒介。 7 沪上《申报》,《字林沪报》,《新闻报》同时刊行,形成三报鼎立的格局。 8 外报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中的影响: A 使中国人认识到近代报刊的功能,产生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 B 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和经验,使一批中国人受到新闻工作的职业训练。 C 在印刷技术和设备上,为中国人办报准备了物资条件。 9王韬和《循环日报》: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习题总结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习题总结 第一章 1、什么是中国古代报纸?它有何特点? 开元杂报,可能是中国最为早期的中国古代报纸。 特点是:①它的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②它的形式也不同于现代报纸,没有分栏,没有消息、通讯、评论等文字体裁的分野,没有版面,没定型,也没有广告;③它的发行与传递也不同于现代报纸,是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公布。 2、唐代“开元杂报”、“归义军进奏院状”辨识。 唐代有朝廷公布的“报”,也有来自进奏院的“状”。但“报”只有文字记载,无实物可考,依照历史记载能够推断,朝廷公布时,京师官员和各地驻京进奏官都会作抄录,随后转递传阅,因而它具有新闻传播的作用;而“状”却有实物可供研究,内容不是朝廷公文所载的,而是进奏院官员收集、归纳的,具有新闻报道的性质。 3、评述宋代邸报(朝报)、小报的内容、性质与作用。 所谓小报,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这种报纸的新闻来自官方,但传播者各取所需,甚至收入一引起捕风捉影的材料,真真假假,在所难免。 4、评述京报的内容、性质与作用。 北京的民间报房各自抄录、刊印的邸抄,都称为京报。 性质仍属于官场的情报资料,其内容仍是些能够公布的宫门抄、明发谕旨和大臣奏章。与前不同的只是有原先分散的雇人抄报,改为统一由民营作坊印刷。 作用是能够满足人们的新闻需求,能够起到一些“解渴”的作用。 5、简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印刷与发行情形。 ①宋代官方的“进奏院状”是手写抄传的。→明代官方公布的邸报,仍为手抄,逐级抄传,仍为邸报的传递方式。→清代的官方邸报,连续采纳手写抄传的方法。 京报最初可能是手抄的,但专门快就有了刻印的。 ②自唐至清,历代官方的邸报差不多上通过邮驿渠道,从中央发往各地的。明代和清代的邸报,差不多上由通政使司和担塘官交付邮驿递送的。私自刊行的小报和复制(复抄或翻印)的邸报,历代差不多上自行销售的。民间报房刊行的京报,从收集材料、编印或复抄到发行,差不多上自行办理的。京报有人专送。 第二章 1、外报是在何种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什么缘故外报能够一度在中国报业中占据垄断地位? ①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专门是英国,开拓商品市场与进行殖民扩张的势头正旺,一批又一批的商人、传教士、政客、冒险者来到东方,来到中国。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附答案)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附答案) 一.填空题 1.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唐代起,一种通称为“邸报”的古代报纸。 2.中国最早的外文报纸:《蜜蜂华报》,1822年在澳门创办,周刊,葡萄牙文。 3.《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美查创办,创刊时聘请中国人主笔,标榜要为中国兴利除弊,对清末基层官吏有所揭露,政治上持亲英立场,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大的中文日报。 4.《时务报》:1896年创办于上海,梁启超任总撰述,以宣传维新思想的变法主张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为其宗旨,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5.《大江报》两篇著名时评:一篇是署名“海”的《亡中国者和平也》,另一篇是署名“奇谈”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6.我党(在中共苏维埃时期)最早的通讯社:1931年,江西瑞金,红色中华社。 7.最早书报检查制度:宋朝的“定本”制度。 8.我国近代最早的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3年在广州由郭立士创办、主编,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9.《国闻报》:1897年创办于天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的第一份日报,主要创办人是严复。 10.《向导》: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中央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终刊,主编先是蔡和森,后是瞿秋白,始终把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放在首要地位,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报纸。 11.我党最早的日报:在五卅运动中,我党1925年在上海创刊的《热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 12.白话运动开始于谁的文章,发表于哪一年哪本书刊: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重点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重点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上古—1815年) 1.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有哪些?(3~~5个) 结绳(结珠)、实物表意、肢体语言(动作体态)、声音、图画、语言、文字传播 2.唐朝有报纸的根据是什么?(史料与实物) 1.有史料为证:唐人孙樵《经纬集》卷三《读开元杂报》一文有相关文字记载 2.有实物为证:1907年被取走收藏在伦敦大英图书馆和巴黎国立图书馆的两份“敦煌进奏 院状”。这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代最早的原始状态的报纸,特点是均无报头。 3.官报的称谓与形式 答:唐代驻首都的各地进奏院发布的,被当时人称为“进奏院状”、“状报”、“报状”、“上都留后状”、“留邸状报”、“邸吏状”、“报”等,已经具有一定官报性质,是一种在当时政府机构内部发行和传递的官报,到了宋代开始出现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邸报。 4.宋代小报与官报有什么不同? 答:1)小报是民间小报2)小报消息快、内容新、新闻性强3)小报是非法报纸,屡遭政府查禁 4)小报可出售,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5)小报读者范围更广6)小报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往往是在野派对当权派的攻击工具 7)小报虚假新闻多 5.定本制度与报房 答:1.定本制度: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宋朝制定了对官报的定本制度,即进奏官将编好的邸报送请枢密院审查,通过审查的邸报样本称为定本,进奏院向地方发布官报以定本为准,不准擅自增删,该制度是我国第一个新闻检查制度。 2.报房:是指设有编报、抄报、印报、送报和兼有探报的综合性

办报机构,它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6.两种民间小报:宋代小报与清朝《京报》的主要不同 答:《京报》是册装的书,长方形的小册子,内容与官报基本一样,是合法民间报纸,“无官报之名,有官报之实”,基本印刷,而宋代小报是非法报纸,虚假新闻多。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1.《察世俗》的基本情况 答:1)创办:1807年马礼逊来到中国,1813年米怜被派到中国协助,因在中国不能传教,所以米怜在马六甲于1815年8月15日创办《察世俗》。是中国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 2)宗旨:“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3)内容:宣传基督教义、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新闻很少 4)特点:总特点是极力迎合中国读者,文字简短、通俗生动,经常引用孔孟等儒家语录,经常以中国人习惯的口气写文章 2.19世纪外人在上海办有哪些重要传媒? 答:1.重要的外文报刊——《字林西报》 1864.7.1 创办,上海第一张英文报纸,是上海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刊。 2.上海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六合丛谈》 1857.1.26创办 3.上海最有影响的教会报刊——《万国公报》 1868.9.5 广学会创办,传教士中文报刊中发行量最广,时间最长,历史最久的报纸,主编是林乐知 4.上海最早的中文商业报纸——《上海新报》 1861.11.19创办中国国内最早的白报纸两面印刷的报纸 5.我国最早出现的通讯社——路透社远东分社 1872年上海《字林西报》最早使用路透社远东分社电讯新闻稿 6.中国报纸的第一个副刊——《消闲报》 1897年是《字林西报》副刊 7.文明全国的“柜台报”——《新闻报》 1893年有丰富的商业信息、商业新闻、仅次于《申报》的商业大报 3.《申报》基本情况以及与《上海新报》的竞争

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重点

《中国新闻事业史》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一、填空选择 1、唐代,孙樵《经纬集》中有一篇文章《读“开元杂报”》 2、20世纪80年代,先后发现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各藏有一份唐代归义军的进奏院状。 3、明代:1)通政司(通政使司) 2)六科:吏、户、礼、兵、刑、工六科 3)提塘官 4)《万历邸钞》《天变邸抄》 5)图书馆《急选报》,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印刷报纸原件 6)明代出现了“报房” 7)旗报:是一种将文字写在旗帜上,大旗招展,引人注目的传播方式。 8)牌报:是将文字写在牌上,也是一种可以流动传观,或固定围观的新闻宣传方式。 4、清代出现一种提塘小报,又称小钞。主要见于清代前四朝,由提塘官发行,内容主要是提塘官和提塘报房的人 员自行采录的消息,目的在为官员们提供更多的朝廷信息。限制:小报在清初是公开存在的,虽非官报,但也未受查禁。小报受到当局的限制,始于康熙末年,经雍正、乾隆两朝一再查处后,才被完全禁止。 小报受查禁的原因是:①先于部文到达地方,使获罪的官员得已逃避刑罚。②报道失实。③刊发了未经六科发抄的章奏。例: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何遇恩、邵南山因编发小报被斩决。 清代民间报房私人办报活动在清初是被禁止了,直到乾隆中叶情况才有所改变,开始出现民间报房。清代民间报房主要集中在,是从一部分提塘报房中逐渐分离出来的。所出报纸通称京报。限制:由于京报内容基本上是官报的翻版,因此当局对其采取宽容态度。京报:的民间报房各自抄录、刊印的邸抄,都称为京报。其基本内容是宫门抄、皇帝喻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京报的稿件是从宫廷有关部门抄出来,滑报房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评论。京报是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最成熟的形态。 PS:民间报房的发展和京报的刊行,是清代新闻传播史上的重要现象。 二、名词解释 定本制度 时间: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 规定:进奏院将所编报状抄送枢密院,经该院审定,成为一种标准本。据此发抄。 目的:是一种为了加强“邸报”传报活动的管理,使有关限制传报的禁令得到贯彻而设立的制度。 意义:它是中国第一次建立审报体制。定一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的贯彻皇帝和当权派宰辅们的意图,为巩固他们的统

中国新闻事业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 1. 做一个史官就必须要具备一个最基本的素质就是不能善善,不能恶恶。 A:对 B:错 答案:A 2. 研究历史,学习历史,最重要的就是要知人论世。 A:对 B:错 答案:A 第一章测试 1. 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的第二个革命性的变革是 A:语言 B:网络 C:文字 D:造纸术 答案:C 2. 我们现在仍然处在电子传播时代当中。 A:错 B:对 答案:B 3. 一个非常典型的介于口语传播和文字传播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的证据是 A:三字经 B:西游记 C:诗经 D:竹简 答案:C 4. 北宋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中央形态的官报是 A:小报 B:塘报 C:敦煌进奏院状 D:邸报 答案:D 5. 明代官报的抄传和发行制度有 A:都进奏院 B:提塘 C:六科 D:通政司 答案:BCD

6. 北宋出现的以刊登新闻和时政材料为主的不定期非官方的出版物是 A:告示 B:进奏院状 C:小报 D:邸报 答案:C 7.明代“邸报”没有固定的报头。 A:错 B:对 答案:B 8. 中国最早出现报纸的朝代是 A:唐朝 B:北宋 C:西晋 D:南宋 答案:A 9. 元代民间新闻传播的主要形式是 A:布告 B:小本 C:邸报 D:小报 答案:B 10. 明代邸报的读者主要是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A:知识分子 B:官员 C:士大夫 D:布衣 答案:ABC 第二章测试 1. 现代意义上近代化的报刊是从哪里传入中国的 A:欧洲 B:南美洲 C:北美洲 D:日本 答案:A 2. 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出版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其创办人为 A:马礼逊 B:麦都思 C:郭士立

D:米怜 答案:C 3. 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是 A:《蜜蜂华报 B:《子剌报》 C:《香港钞报》 D:《德臣报》 答案:A 4. 鸦片战争以后哪个地方迅速地发展成了近代中国最早的报业中心。 A:香港 B:上海 C:南京 D:澳门 答案:A 5. 最早出现在上海的英文报纸是 A: 《万国公报》 B:《北华捷报》 C:《六合丛谈》 D:《字林西报》 答案:B 6. 关于《六合纵谈》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伦敦布道会传教士伟烈亚力主编 B:梁启超也曾参加该刊编务 C:上海第一家中文报刊 D:上海的第一家传教士报刊 答案:B 7. 1874年9月5日,《中国教会新报》改名为《万国公报》,转型主要表现 在 A:更加注重报纸的可读性和时效性 B:内容改变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C:其内容改变为以介绍西学知识为主 D:读者对象由教徒教友扩展为社会各界人士 答案:CD 8. 出现中文商业报纸的时代背景有 A:报刊之间竞争激烈 B:对商业广告的需求大增 C: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 D:西方商品的大量涌入 答案:BC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