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酶学复习资料(部分)

食品酶学复习资料(部分)

食品酶学复习资料(部分)
食品酶学复习资料(部分)

食品酶学复习资料(部分)

酶是生物体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生物大分子。

同工酶是指在生物体内或组织中催化相同反应而具有不同分子形式(包括不同的氨基酸序列、空间结构等)的酶。

酶作为一种反应的催化剂,在食品加工及保藏的应用中,有着其他物理或化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首先,它不会有任何有害残留物质;其次,由于酶催化反应有着高度的专一性和高效性,酶制剂用量小,经济合算;第三,酶催化反应条件温和,食品营养成分损失少,易于操作且能耗较低。

酶制剂在食品加工中应用主要有以下优点:

作用条件温和,在常温、温和的pH、低浓度下即有活性。

酶反应具有专一性,一般催化一种指定反应,无副反应。

反应速度易控制,通过温度、pH和所用酶的数量调节控制反应速度。

食用酶来自天然无毒物,安全、高效、副作用小。

反应到期望值时,方便使酶失活,易控制反应终点。

食品工业中应用酶制剂的加工过程所需费用较低,酶促反应速度快效率高用量少。(1)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s)催化氧化还原反应;

(2)转移酶(Transferases)催化分子间基团转移的反应;

(3)水解酶(Hydrolases)催化水解反应;

(4)裂合酶(Lyases)催化非水解地除去底物分子中的基团及其逆反应;

(5)异构酶(Isomerases)催化分子的异构反应;

(6)连接酶(Ligases)(也称为合成酶)催化两分子连接的反应,反应中酶与ATP 的一个焦磷酸键相偶联。

酶活力(Enzyme activity):酶活力是指酶催化反应的能力,它表示样品中酶的含量。

比活力(Specific activity):比活力是指单位蛋白质(毫克蛋白质或毫克蛋白氮) 所含有的酶活力(单位/毫克蛋白) 。比活力是酶纯度指标,比活力愈高表示酶愈纯,即表示单位蛋白质中酶催化反应的能力愈大。但比活力是个相对酶纯度指标。需采用电泳测定酶的实际纯度。酶是在活细胞中合成的,但不是所有新合成的酶都具有催化活力,这种新合成酶的前体(无催化活力) 称为酶原(Proenzyme) 。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v在1903年,Henri在用蔗糖酶水解蔗糖实验,研究反应中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时发现,当酶浓度不变时,可以测出一系列不同底物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度,以该反应速度对底物浓度作图,可得到如图2-2所示的曲线。

从该曲线图可以看出,当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呈正比关系,反应表

现为一级反应。然而随着底物浓度的不断增加,反应速度不再按正比升高,此时反应表现为混合级反应。当底物浓度达到相当高时,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影响逐渐变小,最后反应速度几乎与底物浓度无关,这时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反应表现为零级反应 中间络合物学说认为:当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时,酶(E)首先需要和底物(S)结合生成酶底物中间络合物即中间复合物(ES),然后再生成产物(P),同时释放出酶。该学说可以用下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表示:

S + E ES →P + E

根据中间络合物学说很容易解释图3-2所示的实验曲线:

1、在酶浓度恒定这一前提条件下,当底物浓度很小时酶还未被底物所饱和,这时反应速度取决于底物浓度并与之成正比。

2、随着底物浓度不断增大,根据质量作用定律,中间复合物ES生成也不断增多,而反应速度取决于ES的浓度,故反应速度也随之增高但此时二者不再成正比关系。

3、当底物浓度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时,溶液中的酶已经全部被底物所饱和,此时溶液中再也没有多余的酶,虽增加底物浓度也不会有更多的中间复合物ES生成,因此酶促反应速度变得与底物浓度无关,而且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

当以底物浓度[S]对反应速度v作图时,就形成一条双曲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只有酶促催化反应才会有这种饱和现象,而与此相反,非催化反应则不会出现这种饱和现象。

米氏常数的含义:Km值就代表着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米氏常数的应用价值

①Km是酶的一个特征性常数:也就是说Km的大小只与酶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与酶

浓度无关。

②Km值还可以用于判断酶的专一性和天然底物,Km值最小的底物往往被称为该酶的

最适底物或天然底物。

③Km可以作为酶和底物结合紧密程度的—个度量指标,用来表示酶与底物结合的亲

和力大小。

④已知某个酶的Km值,就可以计算出在某一底物浓度条件下,其反应速度相当于

Vmax的百分比。

⑤Km值还可以帮助我们推断具体条件下某一代谢反应的方向和途径,只有Km值小

的酶促反应才会在竞争中占优势。

如果由于酶必需基团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但酶并未发生变性,而引起酶活力降低或丧失的作用则称为抑制作用(inhibition)。导致酶发生抑制作用的物质称为抑制剂(inhibitor)。

根据抑制剂与酶的作用方式的区别以及抑制作用是否可逆,我们可以将抑制作用分为两大类,即:不可逆的抑制作用可逆的抑制作用。

由于抑制剂与酶的必需基团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而引起酶活力降低或丧失,因此不能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去除抑制剂而使酶复活,这种抑制作用是不可逆的,称

之为不可逆抑制。此时被抑制的酶分子受到抑制剂对其不同程度的化学修饰,因此不可逆抑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酶的修饰抑制。

①非专一性不可逆抑制剂主要包括以下六大类:

a) 有机磷化合物b) 有机汞、有机砷化合物:抑制含巯基的酶。c) 重金属

盐:能使酶蛋白变性而失活。d) 烷化剂:与酶必需基团中的巯基、氨基、羧基、咪唑基和硫醚基等结合,从而抑制酶活性。e) 硫化物、氰化物和CO:这类物质能通过与酶中金属离子形成较为稳定络合物的形式,来抑制酶的活性。f)青霉素(Penicillin):青霉素可通过与糖肽转肽酶活性部位丝氨酸羟基共价结合的方式,使糖肽转肽酶失活,导致细菌细胞壁合成受阻,从而损害细菌生长。

②专一性不可逆抑制剂可以分为Ks型和Kat型两大类。

a) Ks型不可逆抑制剂:具有与底物相类似的结构

b) Kat型不可逆抑制剂:该类抑制剂不但具有与天然底物相类似的结构,而且抑

制剂本身也是酶的底物,这类不可逆抑制剂的特点是专一性极高,因此也被称为自杀性底物(suicide substrate)。

由于抑制剂与酶以非共价键的形式结合而引起酶活力降低或丧失,但能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复活,是可逆的,称之为可逆抑制(reversible inhibition)。

根据可逆抑制剂与底物的关系,将可逆抑制作用分为三种类型,它们分别是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和反竞争性抑制。

①竞争性抑制(competitive inhibition) :是最常见的一种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I)

与底物(S)竞争酶(E)的同一结合部位,因此抑制剂的存在直接影响底物与酶的正常结合。这是由于酶的活性部位不能同时既与底物结合又与抑制剂结合,所以在底物和抑制剂之间会产生竞争,从而形成一定的平衡关系。

②非竞争性抑制(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 :

●这类抑制作用的特点是底物(S)和抑制剂(I)可以同时与酶(E)结合,两者之间

不存在竞争关系。

●但是在酶与抑制剂结合后,还可以进一步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抑制剂复

合物ESI;酶与底物结合后,也可以进一步与抑制剂结合形成酶-底物-抑制

剂复合物ESI。

●但是这种中间的三元复合物,即酶-底物-抑制剂复合物ESI不能进一步分解

产生产物,因此相应的酶促反应速度下降。

由于这类抑制剂与酶活性部位以外的基团相结合,因此其结构与底物结构并无相似之处,而且不能用增加底物浓度的方法来解除这种抑制作用,故称非竞争性抑制。

③反竞争性抑制(uncompetitive inhibition) :这类抑制作用的特点是只有在酶(E)与

底物(S)结合后,才能与抑制剂(I)结合,形成酶-底物-抑制剂复合物ESI,与非竞争性抑制相似,这种中间的三元复合物,即酶-底物-抑制剂复合物ESI不能进一步分解产生产物,因此相应的酶促反应速度下降。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和绝大多数化学反应一样,酶促化学反应速度也和温度密切相关。温度对酶促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当温度升高时,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反应速度加快,这种影响可以用反应的温度系数来衡量。反应的温度系数是指反应温度提高10 ℃,其反应速度与原来反应速度之比,通常用Q10来表示。对大多数酶而言,酶促化学反应的温度系数Q10多为2,即温度每升高10℃,酶促化学反应速度为原反应速度的2倍。其二是由于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因此随着温度逐渐升高,酶蛋白会因逐渐变性而失活从而导致酶促化学反应速度下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某种酶促化学反应,然后将所测得的酶促反应速度相对于温度来作图,即可得到如图2-9所示的钟罩形曲线。从该曲线可以看出,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酶促化学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在超过一定温度后,酶促化学反应速度不见上升反而下降,因此只有在某一温度条件下,酶促化学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通常把这个温度称为酶促化学反应的最适温度(optimum temperature)。在一定条件下每种酶都有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最适温度不是酶的特征物理常数,相反它常常受到其他各种条件如底物种类、作用时间、pH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影响。如最适温度随酶促反应进行时间的长短而改变,这是因为温度使酶蛋白发生变性效应是随时间而逐步累加的。一般而言,酶促反应进行时间长时酶的最适温度低,酶促反应进行时间短则最适温度高,所以只有在规定的酶促反应时间内才可确定酶的最适温度。酶在固体状态下比在溶液中对温度的耐受力更高。酶的冰冻干粉制剂通常在冰箱中可存放几个月以上,而酶溶液一般在冰箱中只能保存数周。所以酶制剂以固体保存为佳对酶促反应速度影响的因素底物浓度、抑制剂、温度、pH和激活剂等。

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起催化作用,并能反复和连续使用的酶。

固定化酶的优点:(1)同一批固定化酶能在工艺流程中重复多次地使用;

2)固定化后,和反应物分开,有利于控制生产过程,同时也省去了热处理使酶失活的步骤;(3)稳定性显著提高;(4)可长期使用,并可预测衰变的速度;(5)提供了研究酶动力学的良好模型。

●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制备材料多种多样,不同的制备方法和材料,固定化后酶的

特性不同。对于特定的目标酶,要根据酶自身的性质、应用目的、应用环境来选择固定化载体和方法。在具体选择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必须注意维持酶的构象,特别是活性中心的构象。

(2)酶与载体必须有一定的结合程度。

(3)固定化应有利于自动化、机械化操作。

(4)固定化酶应有最小的空间位阻。

(5)固定化酶应有最大的稳定性。

(6)固定化酶的成本适中。

交联法(cross-linking)是使用双功能或多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相互交联呈网状结构的固定化方法。

●固定化酶的活力在多数情况下比天然酶的活力低,其原因可能是:①酶活性中心的

重要氨基酸残基与水不溶性载体相结合;②当酶与载体结合时,它的高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其构象的改变导致了酶与底物结合能力或催化底物转化能力的改变;③酶被固定化后,虽不失活,但酶与底物间的相互作用受到空间位阻的影响。4.也有在个别情况下,酶经固定化后其活力升高,可能是由于固定化后酶的抗抑能力提高使得它反而比游离酶活力高。

利用胞内酶制作固定化酶时,先要把细胞破碎,才能将里面的酶提取出来,这就增加了工序和成本,且提取的酶往往不够稳定。因此人们设想直接固定那些含有所需胞内酶的细胞,并且就用这样的细胞来催化化学反应。固定化细胞按其生理状态又可分为固定化死细胞和活细胞两大类。最初固定化的细胞是死细胞或静止态细胞,只利用其酶活性

前者经固定化后,虽然整个细胞活力消失,但是,需要利用的“目的酶”仍保持催化活力;而后者经固定化后,细胞仍保存活性,能进行正常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所以称为固定化活细胞或固定化增殖细胞。

与酶的固定化相比,固定化细胞保持了胞内酶系的原始状态与天然环境,有效地利用游离细胞完整的酶系统和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既具有固定化酶的优点,又具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固定化细胞的优越性

①无需进行酶的分离和纯化,减少酶的活力损失,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

②可进行多酶反应,且不需添加辅助因子,固定化细胞不仅可以作为单一的酶发挥作用,而且可以利用菌体中所含的复合酶系完成一系列的催化反应,对于这种多酶系统,辅助因子再生容易;

③对于活细胞来说,保持了酶的原始状态,酶的稳定性更高,对污染的抵抗力更强;

④细胞生长停滞时间短,细胞多,反应快等等。正是由于固定化细胞的这些无可比拟的优势,尽管其出现远远晚于固定化酶,但其应用范围比固定化酶更为广泛。

固定化细胞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如:必须保持菌体的完整,需防止菌体的自溶,否则影响产物的纯度;必须抑制细胞内蛋白酶对目的酶的分解;胞内多酶的存在,会形成副产物;载体、细胞膜或细胞壁会造成底物渗透与扩散的障碍等。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是以酶的应用为目的,其制备方法也基本相同。固定化活细胞的制备条件比固定化酶更要温和,其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吸附法和包埋法两种。

淀粉酶定义:淀粉酶是指一类能催化淀粉(包括糖原、糊精等)中糖苷键分解的酶总称。β—淀粉酶又称外切型淀粉酶(exoamylase),它是从淀粉的非还原性末端以麦芽糖为单位顺次分解α—1.4糖苷键,同时使切下的麦芽糖还原性末端的葡萄糖残基构型转变成β型,故称为β—淀粉酶。β—淀粉酶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也不能跨越α—1.6糖苷键,水解作用在α—1.6键前2-3个葡萄糖残基处停止。

(一)最适pH:植物来源:pH5-6;细菌来源:pH6-7

(二)作用位点:淀粉的非还原末端α—1.4糖苷键

(三)β—淀粉酶为外切酶

(四)作用淀粉时还原性增加,但粘度不易下降,糊化缓慢

(五)β—淀粉酶较α—淀粉酶分子量大

(六)水解作用:1、直链淀粉:可以完全水解成麦芽糖

2、支链淀粉:麦芽糖和大分子β—极限糊精

萄糖淀粉酶又称糖化酶,是一种外切酶,它是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性末端依次水解α—1.4糖苷键切下葡萄糖,它亦可水解麦芽糖的α—1.4键和支链淀粉分支点的α-1.6键(只是水解速度极慢),因此从理论上讲,葡萄糖淀粉酶可将淀粉100%水解成葡萄糖,故大量用作淀粉的糖化剂。

脱支酶是专一性水解支链淀粉或糖原的α—1.6糖苷键,从而将侧枝切下形成长短不一的直链糊精的一类酶。

淀粉酶分类及性质

(1)聚半乳糖醛酸酶(PG):此类能水解半乳糖醛酸中α-1,4键(优先对甲酯含量低的水溶性果胶酸作用),分两类。

a.内切PG(endo-PG):从分子内部无规则的切断α-1,4键,可使果胶或果胶酸的

粘度迅速下降,这类酶在果汁澄清中起主要作用。由于酶只能裂开和游离羧基相邻的糖苷键,因此底物水解的速度和程度随它的酯化程度增加而快速下降。最适pH4~5,霉菌中最多,植物番茄中含量高。

b.外切(exo-PG):从分子末端逐个切断α-1,4键,生成半乳糖醛酸,粘度下降不

明显。pH5.0,钙激活。

(2)聚甲基半乳糖醛酸裂解酶(PMGL):即果胶裂解酶。以随机方式解聚高度酯化的果胶,使溶液的粘度快速下降,果胶裂解酶只能裂解贴近甲酯基的糖苷键,果胶裂解酶同底物的亲和力随底物的酯化程度提高而增加。pH6.0,只有霉菌中有。不能水解果胶酸

(3)聚半乳糖醛酸裂解酶(PGL):也称果胶酸裂解酶。分解聚低甲氧基果胶或果胶酸,产物为半乳糖醛酸二聚体,只能裂解贴近游离羧基的糖苷键。pH8.0~9.5,Ca2+是绝对需要的。细菌中含量高。(4)果胶酯酶(PE)

霉菌果胶酯酶的最适pH一般在酸性范围,它的热稳定性较低。细菌果胶酯酶的最适pH 在碱性范围(7.5~8.0)。商业霉菌果胶酶制剂,含果胶酯酶、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裂解酶。果胶酯酶能使果胶中的甲酯水解,生成果胶酸。

果胶酯酶在降解果胶的同时会伴随着甲醇(CH3OH)的释出。

溶菌酶(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EC3.2.1.17)又称为胞壁质酶,是一种专门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水解酶。

在生物体内溶菌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生理功能,还可激活血小板,改善组织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分泌脓液,增强局部防卫功能,具有止血、消肿等作用。它还可以作为一种宿主抵抗因子,对组织局部起保护作用。

5.2.2 溶菌酶的性质及作用机理

溶菌酶纯品为白色或微黄、黄色的结晶体或无定型粉末,无异味,微甜,易溶于水,遇碱易被破坏,不溶于乙醚。其活性受以下因素影响。

5.2.3 溶菌酶的抗菌机理

细菌的细胞壁由胞壁质组成,胞壁质是由N-乙酰氨基葡萄糖(N-acetylglucosamine)及N-乙酰胞壁酸(N-acetylmuramic acid)交替组成的多聚物,胞壁酸残基上可以连接多肽,称为肽聚糖(Peptidoycan)。

肽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是由NAM、NAG和肽“尾”(一般是4个氨基酸)组成,NAM与NAG通过β-l,4糖苷键相连,肽“尾”则是通过D-乳酰羧基连在NAM 的第3位碳原子上,肽尾之间通过肽“桥”(肽键或少数几个氨基酸)连接,NAM、NAG、肽“尾”与肽“桥”共同组成了肽聚糖的多层网状结构,作为细胞壁的骨架,上述结构中的任何化学键断裂,皆能导致细菌细胞壁的损伤。

溶菌酶能有效地水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其水解位点是N-乙酰胞壁酸(NAM)的l 位碳原子和N-乙酰葡萄糖胺(NAG)的4位碳原子间的β-l,4糖苷键,结果使细菌细胞壁变得松弛,失去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最后细胞溶解死亡。

对于G+细菌与G-细菌,其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不同,G+细菌细胞壁几乎全部由肽聚糖组成,而G-细菌只有内壁层为肽聚糖,因此,溶菌酶只能破坏G+细菌的细胞壁,而对G-细菌作用不大。

真菌细胞壁溶菌酶包括几丁质酶和β-葡聚糖酶。

5.2.4溶菌酶在食品上的应用

5.2.4.1 溶菌酶用于水产类熟制品、肉类制品的防腐和保鲜

溶菌酶可作为鱼丸等水产类熟制品和香肠、红肠等肉类熟制品的防腐剂。只要将一定浓度(通常为0.05%)的溶菌酶溶液喷洒在水产品或肉类上,就可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

5.2.4.2 用于新鲜海产品和水产品的保鲜

一些新鲜海产品和水产品(如:虾、蛤蜊肉等)在0.05%的溶酶菌和3%的食盐溶液中浸渍5min 后,沥去水分,进行常温或冷藏储存,均可延长其储存期。

5.2.4.3 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溶菌酶在人乳中含量最高,是牛乳的3000倍,是山羊乳的1600倍,溶菌酶是婴儿生长发育必需的抗菌蛋白,在人工喂养或食用母乳不足的婴儿食品中添加溶菌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溶菌酶是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对杀死肠道腐败球菌有特殊作用。溶菌酶在婴儿体内可以直接或间接促进婴儿肠道细菌双岐杆菌增殖,它可以促进婴儿胃肠内乳酪蛋白形成微细凝乳,有利于婴儿消化吸收;

溶菌酶也可以促进人工喂养婴儿肠道细菌群的正常化;它能够加强对血清灭菌蛋白,r-球蛋白等体内防御因子,以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特别是对早产婴儿有预防体重减轻,预防消化器官疾病,增加体重的功效。所以溶菌酶是婴儿食品、婴儿配方奶粉等的良好添加剂。

在奶酪生产中使用溶菌酶,特别是中期、长期熟化奶酪中,可以防止奶酪的后期起泡,以及奶酪风味变化,而且不影响在老化过程中的奶酪基液。溶菌酶不仅对乳酸菌生长很有利,而且还能抑制污染菌引起的酪酸发酵,这种特性为一般防腐剂不能达到的。

溶菌酶还可用于乳制品防腐,尤其适用于巴氏杀菌奶,能有效地延长其保存期,由于溶菌酶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能,也适用于超高温瞬时杀菌奶。

5.2.4.4 在糕点和饮料上的应用

在糕点中加入溶菌酶,可防止微生物的繁殖,特别是含奶油的糕点容易腐败,在其中加人溶菌酶也可起到一定的防腐作用。

在pH6.0~7.5的饮料和果汁中加入一定量的溶菌酶具有较好的防腐作用。在低度酒方面的应用是日本已成功地使用鸡蛋蛋清溶菌酶代替水杨酸作为防腐剂用于清酒的防腐,其加入量为15mg/kg。此外溶菌酶还可作为料酒和葡萄酒的防腐剂和澄清剂,使用量为0.005%~0.05%。

5.2.4.5 用于制备细胞浸提物

酵母膏是发酵工业中用量最多的一类培养基成分,它的制备目前大多是采用酵母自溶法或酵解酵母的方法制成的。如果改用溶菌酶制备酵母膏,则不仅可以提高浸膏量的收率,还可以大大缩短酵母膏的制备时间。也可以用溶菌酶从酵母细胞中制备呈味物质,如有些溶菌酶中除了含有溶菌酶的活性外,还可以含有能分解酵母细胞中的核酸为肌苷酸和鸟苷酸的单核酸类的呈味物质。

5.2.4.6 溶菌酶在食品包装工业中的应用

将溶菌酶固定化在食品包装材料上,生产出有抗菌功效的食品包装材料,以达到抗菌保鲜功能。目前许多肉制品软包装都需要经过高温灭菌处理。经过处理的肉制品脆性变差甚至产生蒸煮味。如果在产品真空包装前添加一定量的溶菌酶(1%~3%),然后巴氏杀菌(80~100℃,25~30min),可获得很好的保鲜效果。

5.2.4.7 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

溶菌酶是一种无毒、无害的高盐基蛋白质,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有抗感染和增强抗生素作用效力,促进血液凝固及止血作用,有组织再生作用。因此,可以在保健食品中添加一定量以提高保健效果。

过氧化物酶是存在于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一类氧化酶。催化由过氧化氢参与的各种还原剂的氧化反应

过氧化物酶结构是由单一肽链与一个铁卟啉辅基结合构成的血红蛋白。多数植物过氧化物

酶与碳水化合物结合成为糖基化蛋白。糖蛋白有避免蛋白酶降解和稳定蛋白构象的作用。1.1过氧化物酶作用方式过氧化物酶(供体:过氧化氢氧化还原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时,同时有氢供体参加。H2O2+ AH2----2H2O+A

2 过氧化物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1)过氧化物酶是果蔬成熟和衰老的指标:如苹果气调贮藏中,过氧化物酶出现两个峰值,一个在呼吸转折(成熟),一个在衰老开始。

(2)过氧化物酶的活力与果蔬产品,特别是非酸性蔬菜在保藏期间形成的不良风味有关。(3)过氧化氢酶属于最耐热的酶类,在果蔬加工中常被当作热处理是否充分的指标。

4过氧化物酶的热稳定性

4.1. 热失活概念①双向性:POD中含有不同的耐热性质部分,不耐热部分在热处理时很快地失活,而耐热部分在同样的温度缓慢地失活。

②可逆性:经热处理后的酶液在室温或较低温度下保藏,它的活力部分可以再生。

酶促褐变三因素:酶,底物,O2

三、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 LOX)脂肪氧合酶(亚油酸:氧氧化还原酶;EC 1.13.1.13)属于氧化还原酶属的范畴,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研究认为,它可能参与植物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的各个过程,特别是成熟衰老过程中自由基的产生以及乙烯的生物合成,都发现有脂氧合酶的参与。因此脂肪氧合酶被认为是引起机体衰老的一类重要的酶。

四、葡萄糖氧化酶(GOD)Glucose Oxidase,简称GOD,β-D-葡萄糖:氧氧化还原酶;EC1.1.3.4)是一种需氧脱氢酶,能专一地氧化β-D-葡萄糖成为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

6 葡萄糖氧化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归纳起来不外乎四个方面:

一是去葡萄糖,二是脱氧,三是杀菌,四是测定葡萄糖含量。

6.1 蛋类食品的脱糖保鲜

葡萄糖氧化酶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就是防止美拉德反应

美拉德反应不但导致食品中葡萄糖和游离氨基消失,还会使食品褐变、营养损失,风味也会发生变化,甚至产生有毒物质。

早期在蛋制品工艺中多是采用干或湿酵母发酵的方法除去葡萄糖,该法的缺点是周期长,卫生条件差,产品质量不理想。近年干制蛋品加工中已普遍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进行脱糖处理。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体系将还原糖分子上的醛基转变成羧基,这样就消除了美拉德反应中的产物之一---还原糖。反应中需要不断地供给氧气,因此使用葡萄糖氧化酶脱糖时应分次加入适量的H2O2溶液,这样同葡萄糖氧化酶一起使用的过氧化氢酶就能分解H2O2,以补充反应所需要的氧。

另外,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可以保持乳状液的稳定性,且由于温度降低后氧在蛋品中的溶解度提高,酶反应速度不受影响。因此,目前食品工业优先选择在低温下完成蛋品的脱糖操作。脱糖处理后蛋清可保持原有色泽,且蛋腥味消失,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均有明显提高,凝胶强度也有所增加。

6.2 防止食品氧化食品在运输贮藏保存过程中,由于氧的作用,容易发生一系列不利于产品质量的化学反应,引起色、香、味的改变。解决氧化问题的根本办法是脱氧。脱氧方法具体应用如下:(1)干鲜食品脱氧瓶装或罐装的干鲜食品贮藏时,因容器密封性差,所以有必要除去氧。可以在容器中防入含葡萄糖氧化酶及其作用底物葡萄糖的吸氧保鲜袋,这样容器中的氧气透过薄膜进入袋中就在葡萄糖氧化酶作用下与葡萄糖反应,从而达到脱氧的目的。(2)酒类脱氧(3)饮料脱氧保鲜(4)虾肉食品保鲜(5)稳定食品乳状液的质量(6)防止马口铁罐壁氧化腐蚀

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类型

? 1. 去除样品中的杂质。如测定果糖、多糖等。

? 2. 催化待测物生成新的产物,而这种产物更容易被定量分析。如:淀粉的测定。

? 3. 测定食品中酶的活性作为食品的指标,如过氧化物酶的测定。

? 4. 利用酶催化反应所产生的一些信息。如酶联免疫法、酶电极法等。

Over

食品酶学导论复习知识点

食品酶学导论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酶定义:是生物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浓度专一性和催化效率的生物大分 子。 2、酶活力:指酶催化反应的能力,它表示样品中酶的含量。 3、比活力:单位蛋白质(毫克蛋白质或毫克蛋白氮)所含有的酶活力 (单位/毫克蛋白)。比活力是酶纯度指标,比活力愈高表示酶愈 纯,即表示单位蛋白质中酶催化反应的能力愈大。 4、酶活性中心:是酶蛋白的催化结构域中与底物结合并发挥催化作用的 部位。 5、别构部位:指酶的结构中不仅存在着酶的活力部位,而且存在调节 部位,结合别构配体(效应剂)的部位。 6、酶原:酶是在活细胞中合成的,但不是所有新合成的酶都具有催化 活力,这种新合成的无催化活力的酶前体称之为酶原。 7、同工酶:来自同一生物体同一生活细胞,能催化同一反应,但由 于结构基因不同,因而酶的一级结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其他性质有所差别的一组酶。 8、Km 值:就代表着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 度。Vmax: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它不是酶的特征常 数,同一种酶对不同底物的Vmax 也不同。) 9、序列反应: 酶结合底物和释放产物是按顺序先后进行的。 10、乒乓反应:酶结合底物A,并释放产物后,才能结合另一底物,

再释放另一产物 11、酶的抑制剂:酶分子与配体结合后,常引起酶活性改变,使酶活 性降低或完全丧失的配体,称酶的抑制剂,这种效应称抑制作用。 12、大分子结合修饰:利用水溶性大分子与酶分子的侧链基团共价结 合,使酶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某些精细的改变,从而改变酶的特性 与功能。 13、固定化酶: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起催化作用,并能反复和连续使 用的酶。 14、固定细胞:固定化死细胞、固定化活细胞。 15、固定化活细胞: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生命活动(生 长、繁殖、新陈代谢)的细胞。 、重点知识概括 1、酶的一般特征:酶的催化效率高,酶作用的专一性,大多数酶的 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酶的6 大类: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合酶,异构酶,连 接酶。 3、酶学对食品科学的重要性: 3.1、酶对食品加工和保藏的重要性:控制动植物原料中的酶,利用酶的催化活性进行生产活动; 3.2、酶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酶的作用会产生毒素和有害物 质,酶的作用改善食品品质; 3.3、酶对食品营养的重要性3.4、酶对食品分析的重要性 3.5、酶与食品生物技术

食品酶学复习题1总结

一、填充题 1、酶分子修饰生物法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改变蛋白质,即基于核酸水平对 蛋白质进行改造,利用基因操作技术对DNA或mRNA进行改造和修饰以期获得化学结构更为合理的蛋白质。 2酶的固定化方法主要可分为四类分别为:吸附法、包埋法、 共价键结合法、和交联法。 3、吸附法是通过载体表面和酶分子表面间的次级键相互作用而达到固定目的的方法,是固定化 中最简单的方法。吸附法又可分为物理吸附法 和离子吸附法。 4、重氮法是将酶蛋白与水不溶性载体的重氮基团通过共价键相连接而固定化的 方法,是共价键法中使用最多的一种。 5、酶反应器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直接用游离酶进行反应,即均相酶反应器;另一类是应用固定化 酶进行的非均相酶反应器。 6、酶联免疫测定(即ELISA)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两点:(1)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 物与酶连接;(2)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用于定量测定。 二、名词解释 1、同工酶:同工酶的命名: 同工酶是指在生物体内或组织中催化相同反应而具有不同分子形式(包括不同的氨基酸序列、空间结构等)的酶,这种分子形式差异是由于酶蛋白的编码基因不同,或者虽然基因相同,但基因转录产物mRNA 或者其翻译产物是经过不同的加工过程产生的。 2、产酶促进剂:产酶促进剂是指在培养基中添加某种少量物质,能显著提高酶的产率,这类物质称为产酶促进剂。 3、酶活力:酶活力是指酶催化反应的能力,它表示样品中酶的含量。1961 年国际酶学会规定,l min 催化lμmol 分子底物转化的酶量为该酶的一个活力单位 ( 国际单位 ) ,温度为25 ℃,其它条件(pH 、离子强度) 采用最适条件。 4、溶菌酶:溶菌酶又称为胞壁质酶,是一种专门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水解酶。溶菌酶是由129个氨基酸构成的单纯碱性球蛋白,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三、简答题 1、酶学对食品科学有哪些重要性? 答:(1)酶对食品加工和保藏的重要性(2)酶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3)酶对食品营养的重要性(4)酶对食品分析的重要性(5)酶与食品生物技术 2、在酶的纯化方法中,酶和杂蛋白根据它们的性质差异有哪些分离方法? 答:酶和杂蛋白的性质差异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它们的分离方法根据这个基础分为: (1) 根据分子大小而设计的方法。如离心分离法、筛膜分离法、凝胶过滤法等。 (2) 根据溶解度大小分离的方法、如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共沉淀法、选择性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等。 (3) 按分子所带正负电荷多少分离的方法,如离子交换分离法、电泳分离法、聚焦层析法等。 (4) 按稳定性差异建立的分离方法,如选择性热变性法、选择性酸碱变性法、选择性表面变性法等。 (5) 按亲和作用的差异建立的分离方法,如亲和层析法、亲和电泳法等。 3、固定化酶有哪些优点? 答:固定化酶的优点: (1 )同一批固定化酶能在工艺流程中重复多次地使用; (2 )固定化后,和反应物分开,有利于控制生产过程,同时也省去了热处理使酶失活的步骤;

食品酶学复习资料教材

绪论 1酶学(Enzymology)是研究酶的性质、酶的反应机理、酶的结构和作用机制、酶的生物学功能及酶的应用的科学。 酶的定义: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可以分为蛋白类酶(P酶)和核酸类酶(R酶)两大类别。 2什么是酶工程?酶的生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 食品酶学:酶工程与食品生物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食品酶学主要内容:包括酶的基本知识,酶的分离与纯化以及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内容。 食品酶学主要任务:讲授酶学基本理论,酶的分离与纯化以及酶在食品加工和保藏中的应用等内容。 3米氏方程:表示一个酶促反应的起始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的速度方程。 这个方程称为Michaelis-Menten方程,是在假定存在一个稳态反应条件下推导出来的,其中值称为米氏常数,是酶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为底物浓度。当时,,Km等于酶促反应速度达最大值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4酶与底物结合形成中间络合物的理论 1.锁钥假说:认为整个酶分子的天然构象是具有刚性结构的,酶表面具有特定的形状。酶与底物的结合如同一把钥匙对一把锁一样。 2.诱导契合假说:该学说认为酶表面并没有一种与底物互补的固定形状,而只是由于底物的诱导才形成了互补形状. 3.酶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操纵子学说” 5酶的特点: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反应条件温和、酶的活性是受调节控制 绝对专一性: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进行反应,这种高度的专一性称为绝对专一性。 相对专一性:一种酶能催化一类结构相似的底物进行某种相同类型的反应,这种专一性称为相对专一性。 6酶的系统名称由两部分组成:底物+反应类型 7酶分为六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合成酶类 1)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s):催化底物的氧化或还原,而不是基团的加成或者去除,反应时需要电子的供体或受体。 2)转移酶(Transferase)催化功能团从一个底物向另一个转移。 3)水解酶(Hydrolase)催化底物的水解反应。 4)裂合酶(Lyase)能催化底物分子开裂成两部分,其中之一含有双键。这类酶催化反应都是可逆的。开裂点可以是碳碳、碳氧或碳氮键。 5)异构酶(Isomerase)催化底物的分子内重排反应,特别是构型的改变和分子内的氧化还原。 6)合成酶(Ligase)能将两个底物连接成一个分子,在反应时由ATP或其他高能的核苷三磷酸供给反应所需的能量。 8酶活力定义:是指酶催化反应的能力,它表示样品中酶的含量。酶活力通常以在最适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速度来确定。 酶活力单位:用来表示酶活力的高低。 在标准条件下(指温度25℃,以及最适底物浓度、最适缓冲液离子强度和pH)1min内催化1μmol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为该酶的一个活力单位。这个单位称为酶的国际单位(IU, international unit )

食品酶学_样卷

福建农林大学考试试卷(A)卷 课程名称:食品酶学考试时间:120分钟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年级班学号姓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下列哪种剂型的酶最方便于在食品生产中使用: A.液体 B.粉剂 C.颗粒 D.纯酶结晶 2.酶制剂的生产主要来源于: A.动物组织提取法; B.植物组织提取法; C.化学或生物合成法; D.微生物发酵法; 3.蛋白酶按其活性部位分为: A.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凝乳酶 B.肽链端解酶、肽链内切酶C.丝氨酸蛋白酶、巯基蛋白酶、金属蛋白酶、酸性蛋白酶 D.水解酶、裂合酶4.酶委员会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的性质将酶分为六大类,包括氧化还原酶、转移酶、 裂合酶等,不包括以下哪种类型: A.水解酶 B.裂解酶 C.异构酶 D.连接酶 5.以吸附法固定化酶,酶与载体之间的结合力不包括: A.范德华力 B.疏水相互作用 C.双键 D.离子键

6.根据酶的电荷性质进行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不包括: A.离子交换 B.电泳 C.等电聚焦D.离心沉淀 7.有关米氏常数Km叙述不正确的是: A.Km是酶的一个特征性常数:也就是说Km的大小只与酶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 B.Km值还可以用于判断酶的专一性和天然底物,Km值最小的底物往往被称为该酶的最适底物或天然底物。 C.Km可以作为酶和底物结合紧密程度的—个度量指标,用来表示酶与底物结合的亲和力大小。 D.某个酶的Km值已知时,无法计算出在某一底物浓度条件下,其反应速度相当于Vmax的百分比。 8.下图表示的是可逆抑制剂与不可逆抑制剂的区别,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1为无抑制剂;曲线2为不可逆抑 制剂;曲线3为可逆抑制剂 B.曲线1为无抑制剂;曲线2为可逆抑制剂; 曲线3为不可逆抑制剂 C.曲线1为不可逆抑制剂;曲线2为无抑制 剂;曲线3为可逆抑制剂 D.曲线1为不可逆抑制剂;曲线2为可逆抑 制剂;曲线3为无抑制剂 9.在一些用发酵方法加工的鱼制品中,由于鱼和细菌中什么酶的作用,会使这些食品 缺少维生素B。 A.硫胺素酶 B.蛋白酶 C.胃蛋白酶 D.胰蛋白酶 10.在科技文献中,当一种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时,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可以不标明酶 的: A.系统名 B.数字编号 C.酶的来源 D.生产商 11.下列有关SOD叙述不正确的是: A.SOD是一类含金属的酶; B.SOD存在于几乎所有靠有氧呼吸的生物体内,从细菌、真菌、高等植物、高等动物直至人体均有存在; C.SOD分子中不含赖氨酸,芳香氨酸也很少,能抗胃蛋白酶水解; D.SOD是氧自由基专一清除剂,在照射前供给外源性SOD,可有抗辐射效果。

食品科学专业

食品科学专业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09 7 27)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工作的能力以及能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新产品开发的食品领域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创新精神,良好的综合素质,积极献身食品科技事业,努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具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阔的知识面的同时,掌握食品科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侧重在某一个方向进行深入研究;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新动向,能在研究中熟练使用计算机,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指导生产及组织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四会,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能够用外语撰写论文摘要。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根据食品学科发展的需要,结合我院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本专业暂设7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如下: 0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02食品新资源开发 03食品加工与贮藏 04食品功能成分开发利用 05畜产品质量控制 06食品生物技术 07食品加工工程 三、学习年限 食品科学专业的学位为工学硕士,学制一般为3年,其中第一年为学位课程学习,后两年进行选修课的学习、研究试验、论文撰写及毕业答辩。对于提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业,成

绩特别优秀的,经专家推荐和严格考核,可以提前毕业或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但不得少于两年;个别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学业的,经审核批准可适当延长,一般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 食品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符合科学、规范、宽广,学分分配合理的基本原则,既要体现食品科学专业的基础性、科学性,又要有先进性、前沿性,同时符合本学科发展的要求。 按照学校相关文件规定,其他专业的学位课可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 食品科学专业开设的课程如下: (一)必修课 1、公共学位课 7学分 (1) 政治理论课(二门课) 9 0学时 3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2) 第一外语(含专业外语) 2 4 0学时 4学分 2、专业学位课 18 学分 (1)高等有机化学 4 0学时 2学分 (2)现代仪器分析 4 0学时 2学分 (3) 实验动物与功能评价 4 0学时 2学分 (4) 食品科学研究进展 4 0学时 2学分 (5)食品生物工程 4 0学时 2学分 (6) 生化技术 4 0学时 2学分 (7)高级食品微生物学 4 0学时 2学分 (8)食品工程高新技术 4 0学时 2学分 (9)分子生物学技术 4 0学时 2学分 (二)选修课 一般要求选修1-2门,2-4学分。研究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特点,可跨院(系、所、中心)、跨学科选修研究生课程。本专业研究生要求选修4学分,我院开设的选修课程如下: (1) 食品杀菌技术专题 2 0学时 1学分 (2) 现代果汁加工技术专题 2 0学时 1学分 (3)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题 2 0学时 1学分

第1章考试题

第1章考试题 1 某水泥厂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现改产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原包装袋未变,客户投诉水泥重量不够,请分析原因。 答: 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的堆积密度较普通硅酸盐水泥小,由于包装袋的容积一定,因而质量变小。 2质量为3.4kg,容积为10L的容量筒装满绝干石子后的总质量为18.4kg。若向筒内注入水,待石子吸水饱和后,为注满此筒注入水4.27kg。将上述吸水饱和的石子擦干表面后称得总质量为18.6kg(含筒重)。求该石子的吸水率,表观密度,堆积密度。 石子的质量为m=18.4-3.4=15.0(kg) 石子的堆积体积为V oˊ=10L, 石子所吸水的量为m w=18.6-18.4=0.2(kg),水的体积为0.2L 开口孔隙体积为石子吸收水的量,即V k=0.2L 注入筒内的水的体积为Vˊw=4.27L, 该体积等于石子间空隙的体积与石子开口孔隙之和。V s+V k=4.27L 故,石子的质量吸水率为 W m=m w/m=0.2/15×100%=1.3%石子的体积吸水率为

V v =V k/V o = 0.2/(10-4.27+0.2)×100% = 3.4% 石子的堆积密度为 ρodˊ=m/ V oˊ=15/10=1500(kg/m3) 石子的表观密度为 ρod=m/V o=15/(10-4.27+0.2)=2530(kg/m3) 第3章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胶凝材料 2 气硬性胶凝材料 1 凡能在物理、化学作用下,从浆体变为坚固的石状体,并能胶结其他物料而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物质错。 2 只能在空气中硬化,并保持和继续发展强度的胶凝材料 二、问答题 1 建筑石膏制品为何一般不适于室外? 答:因建筑石膏制品化学成分主要为CaSO4·2H2O,微溶于水;且建筑石膏制品内部含大量毛细孔隙、水或水蒸汽易进入建筑石膏制品内部,加快二水石膏晶体溶解于水的速度,特别是晶体间搭接处易受溶液破坏,强度大为下降。正因为其耐水性差、吸水率高、抗渗性及抗冻性差,故不宜用于室外。

食品酶学复习题(1)

1.酶的特性有哪些?(1)催化效率高:比一般的酶高106-1013倍;(2)酶作用的专一性:一种酶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3)易变性: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酸、强碱等破坏(4)酶的催化条件温和;(5)酶在生物体内参与每一次反应后,它本身的性质和数量都不会发生改变。 8. 国际酶学委员会推荐的分类和命名规则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酶学委员会提出以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性质作为酶的分类和命名规则的主 要依据,每一种酶都给以三个名称:系统名,惯用名和一个数字编号。 2、脂肪酶和脂肪氧化酶的不同?脂肪酶水解脂肪,产生甘油、甘油一酯和脂肪酸脂肪氧化酶催化顺,顺-1,4-戊二烯的不饱和脂肪酸及酯的氢化氧化作用。4、酶活力:指酶催化反应的能力,它表示样品中酶的含量。 3、Km值代表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固定化酶: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起催化作用,并能反复和连续使用的酶。优点:同一批固定化酶能在工艺流程中重复多次的使用;固定化后,和反应物分开,有利于控制生产过程,同时也省去了热处理使酶失活的步骤;稳定性显著提高;可长期使用,并可预测衰败的速度;提供了研究酶动力学的良好模型。26.固定化酶的稳定性增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操作稳定性(2)贮藏稳定性(3)热稳定性(4)对蛋白酶的稳定性(5)酸碱稳定性。 27.什么是糖酶?常见的糖酶有哪几种?(四种以上) 糖酶:裂解多糖中将单糖连接在一起的化学键,使多糖降解为小分子,催化糖单位结构上的重排形成新的糖类化合物的酶。 常见的糖酶:α-淀粉酶、糖化酶、β-淀粉酶,乳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最常见的微生物产酶发酵类型是液体深层发酵 2. 琼脂糖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法等纯化酶的机理各是什么? 琼脂糖凝胶过滤:不同式样通过凝胶时,能进入颗粒状凝胶的微孔的小分子被阻滞,不能进入微孔的大分子未被阻滞,改变颗粒状凝胶的微孔大小可能改变凝胶量分级分离范围。(琼脂糖凝胶过滤根据分子大小而设计的方法) 离子交换法:改变PH或提高溶液离子强度,根据酶结合到离子交换剂上的能力将混合物中的蛋白质分离开。(离子交换法按分子所带正负电荷多少分离的方法)5. 一些乳制品中为什么添加乳糖酶? 乳糖的溶解度比较低,在冷冻乳制品中容易析出,使得产品带有颗粒状结构,乳糖部分水解可以防止出现这种情况。 .酶的动力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图示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的区别。酶促反应动力学以化学动力学为基础,通过对酶促反应速度的测定来讨论诸如底物浓度、抑制剂、温度、pH和激活剂等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4. 酶制剂的保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1) 温度:在低温条件下(0-4℃)使用、处理和保存,有的需要更低的温度,加入甘油或多元醇有保护作用。(2) pH与缓冲液:pH应在酶的pH稳定范围内,采用缓冲液保存。(3) 酶蛋白浓度:一般酶浓度高较稳定,低浓度时易于解离、吸附或发生表面变性失效。(4) 氧:有些酶易于氧化而失活。(5) 为提高酶稳定性,常加入下列稳定剂:如钙离子保护淀粉酶,锰离子保护溶菌酶,二巯基乙醇保护巯基酶。(常加入下列稳定剂:①底物、抑制剂和辅酶,它们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局部的能级水平,使酶蛋白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扭曲部分转入稳定状态。②对巯基酶,可加入-SH保护剂。如二巯基乙醇、GSH(谷胱甘肽)、DTT(二硫苏糖醇)等。③其他如Ca2+能保护α-淀粉酶,Mn2+能稳定溶菌酶,Cl-能稳定透明质酸酶。)

食品酶学复习重点

1、单成分酶:只有蛋白质成分,由蛋白质起催化功能。 双成分酶:除蛋白质部分外,还含有非蛋白组分的酶,也叫全酶。即:全酶=酶蛋白+辅助因子 辅助因子:包括辅酶,辅基,金属离子 辅酶:与E蛋白结合较松弛,易分离的有机辅因子 辅基:与E蛋白结合紧密,不易分离的有机辅因子 酶原:没有活性的酶的前体 同工酶: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不同的一组酶 固定化酶: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起催化作用,并能够反复和连续使用的酶。 固定化细胞:被限制自由移动的细胞,即细胞被约束或限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但仍保留催化活性并能被反复连续使用。 2、酶的催化作用为什么具有专一性? (1)锁钥假说 (2)诱导契合学说:E表面由于底物诱导形成的互补形状 ①当底物结合到E的活性部位上时,E的构象发生一定的改变 ②催化基因的正确定向对催化是必要的 ③底物诱导酶蛋白构象变化导致催化基团的正确定向和底物结合到酶的活性部位上去 (3)结构性质互补学说 3、E的催化作用为什么具有高效性?高效作用机制? (一)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度 (二)作用机制 (1)E的邻近与定向效应 使底物浓度在活性中心附近很高 酶对底物分子的电子轨道具有导向作用 E使分子间的反应转变为分子内反应 邻近效应和定向效应对底物起固定作用 (2)诱导契和底物形变的催化效应 E从低活性形式转变成高活性形式,利于催化 底物形变,利于形成ES复合物 底物构象变化,过渡态结构大大降低活化能 (3)酸碱催化:可通过暂时提供(或接受)一个质子以稳定过渡态达到催化的反应目的 (4)共价催化:底物分子的一部分与E分子上的活性基团间通过共价结合而形成的中间产物,快速完成反应 (5)静电催化 (6)活性部位的微环境效应 疏水环境:介电常数低,加强极性基团间的作用 电荷环境:在E活性心附近,往往有一电荷离子,可稳定过渡态的离子 4、酶的固定化有哪些优点?固定化应遵循的原则 优点:⑴固定化酶在较长时间内可反复使用,使酶的使用效率提高,使用成本降低。 ⑵固定化酶极易与反应体系分离,产物溶液中没有酶的残留,简化了提纯工艺,而且产品收率高,质 量好。 ⑶在大多数情况下,酶经过固定化后稳定性提高。 ⑷固定化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可以用搅拌或装柱的方式作用于底物溶液,便于酶催化反应的连续 化和自动化操作。 ⑸固定化酶的催化反应过程更易控制。 ⑹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更适用于多酶体系的适用,不仅可利用多酶体系中的协同效果使酶催化反应 速度大大提高,而且还可以控制反应按一定顺序进行。 固定化应遵循的原则:

食品类专业简历精品范文

食品类专业简历精品范文 在食品类专业简历中个人成就是很多方面能力的一种证明,比如说曾经在某项共工作中所展现的领导能力,可以体管理专业能力。在写个人简历的时候,就其个人成就要写出相关经历的所涉及到的一些任务,包括是什么类型的、如何产生的,当时的背景以及具体情景,还有所需要完成的目标,以及完成过程中你所做的工作等等。通过细节的描写,可以提高个人简历的真实度以及可读性。 篇一:食品类专业简历精品范文 个人信息 民族:汉目前所在地:广州 年龄: 26 岁户口所在地:广州 婚姻状况:未婚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全职 应聘职位:食品工程/糖酒、品质管理、生产管理 工作年限:0职称:其它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希望工作地区:广州深圳

个人工作经历:20XX.09~20XX.10 理工学院教科办助理秘书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暨南大学 最高学历:硕士毕业日期:20XX-06 所学专业一:轻工/粮食/食品类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20XX年9月~20XX年暨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功能性食品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 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功能性食品理论和分离检验理论,掌握了食品研发、食品包装开发食品检验方法和技术,深入系统研究了食品功能因子在食品中的作用和可食性包装研究开发。论文题目:可食性膜研究开发与食品包装实验。在校所学课程:高级食品化学、食品添加剂、现代仪器分析、食品贮运与包装、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食品分离技术、食品酶学。 1999年9月~20XX年7月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发酵工程方向)学士 掌握了扎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同时辅修了计算机网络与工程技术专业;担任学生干部增强自身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外语水平: 四级

食品酶学各章复习题汇总(本科)

食品酶学复习题 第一章 ?1、怎样理解酶的概念? ?2、国际酶学委员会推荐的酶的分类和命名规则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食品酶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第二章 ?一、什么叫酶的发酵生产?酶发酵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是什么? ?二、为什么酶制剂的生产主要以微生物为材料?常用的酶源微生物有哪 些? ?三、培养基组分的基本类别有哪些?各有何主要作用?酶的发酵生产中, 碳源的选择主要考虑哪些方面?氮源选择的最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三章 ?一、酶提取的主要提取剂有哪几种?怎样选择? ?二、在酶的分离纯化中,根据溶解度、分子大小、带电性和吸附性不同, 能够采用的分离方法各有哪些?其中效率最高的方法是什么?在方法的选择和顺序的安排上有何依据? ?三、常用的沉淀分离法有哪几种?其主要操作要领是什么? ?四、根据过滤介质截留物质颗粒的大小,可将过滤分为哪几类?其过滤介 质和截留特性分别是怎样的? ?五、什么是层析分离法?分为哪几类?基本原理分别是什么? ?六、凝胶过滤层析的分配系数Kd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怎样计算? ?七、什么是凝胶电泳?按凝胶组成系统分,凝胶电泳可分为哪几类?其基 本原理和主要用途分别是什么? ?八、什么叫等电聚焦电泳?其分离原理是什么? ?九、什么叫酶的结晶过程?酶结晶的条件和主要方法是什么? ?十、什么是真空浓缩?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第四章 ?一、什么叫固定化酶?酶的固定化方法有哪些?其基本概念分别是什么? ?二、酶固定化后,其性质是否有变化?都有哪些规律性变化?

第五章 ?一、淀粉糖酶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其作用特性分别是怎样的? ?二、什么是液化(型淀粉)酶?什么是淀粉的酶法液化?其有何优越性? ?三、什么是果胶物质和果胶酶?果胶酶是如何分类的? ?四、根据活性中心进行分类,蛋白酶可分为哪几类?其一般性质分别是什 么? ?五、酶活性中心中常见的功能基团有哪些?简述你对活性中心的理解。 ?六、你熟悉的蛋白酶有那些?其特异性分别是怎样的? ?七、什么是多酚氧化酶?简述酶促褐变的机理及其控制措施。 ?八、什么是脂肪氧合酶?它对食品质量有哪些主要的影响?如何控制? ?八、什么是葡萄糖氧化酶?它在食品工业有哪些主要应用? 第六章 ?1、酶在淀粉糖的生产中有哪些应用?主要的机理是什么? ?2、何为低聚果糖?其酶法合成原理如何? ?3、在焙烤食品和面条生产中,哪些酶制剂得到了应用?举例说明其用途 和作用机理。 第七章 ?1、果蔬加工中常用的酶制剂有哪些?其用途和原理是什么? 第八章 ?1、什么是ELISA?其基本原理是什么?酶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在食品 分析中有哪些应用? ?2、举例说明什么是酶生物传感器? ?3、举例说明酶抑制率法的基本原理和在食品分析中的主要应用。

食品酶学题目

食品酶学 一、名词解释 1、酶:酶是一类由活性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和高度专一性的特殊蛋白质。 2、生物传感器:由生物识别单元和物理转换器相结合所构成的分析仪器。 3、盐析:一般是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 4、生物因子:指细胞生长繁殖所必须不可缺的微量有机化合物。 5、同功酶((isoenzyme):指在生物体内或组织中催化相同反应而具有不同分子形式(包括不同的AA序列、空间结构等)的酶。 6、酶活力单位(active unit):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 7、酶原:不具有活性的酶的前体。 8、酶比活力(specific activity):单位蛋白质(毫克蛋白质或毫克蛋白氮)所含有的酶活力(单位/毫克蛋白) 10、固定化酶(immobilized enzyme):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起催化作用,并能反复和连续使用的酶。 11辅基:酶的辅因子或结合蛋白质的非蛋白部分(其中较小的非蛋白质部分称辅基),与酶或蛋白质结合的非常紧密,用透析法不能除去。 12、单体酶:仅有一个活性中心的多肽链构成的酶,一般是由一条多肽链组成。 13、寡聚酶:由2个或多个相同或不相同亚基组成的酶。 二、简答题 3、凝胶过滤的原理 将凝胶装于层析柱中,加入混合液内含不同分子量的物质,小分子溶质能在凝胶海绵状网格内,即凝胶内部空间全都能为小分子溶质所到达,凝胶内外小分子溶质浓度一致。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它从一个凝胶颗粒内部扩散到胶粒孔隙后再进入另一凝胶颗粒,如此不断地进入与流出,使流程增长,移动速率慢故最后流出层析柱。而中等大小的分子,它们也能在凝胶颗粒内外分布,部分送入凝胶颗粒,从而在大分子与小分子物质之间被洗脱。大分子溶质不能透入凝胶内,而只能沿着凝胶颗粒间隙运动,因此流程短,下移速度较小分子溶质快而首先流出层析柱。因而,样品通过定距离的层析柱后,不同大小的分子将按先后顺序依次流出,彼此分开。 4、分离纯化酶有哪些?根据什么? 根据酶和杂蛋白的性质差异,它们的分离方法可分为: ⑴根据分子大小而设计的方法,如离心分离法、筛膜分离法、凝胶过滤法等 ⑵根据溶解度大小分离的方法,如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共沉淀法、选择性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等 ⑶按分子所带正负电荷多少分离的方法,如离子交换分离法、电泳分离法、聚焦层析法等 ⑷按稳定性差异建立的分离方法,如选择性热变性法、选择性酸碱变性法、选择性表面变性法等 ⑸按亲和作用的差异建立的分离方法,如亲和层析法、亲和电泳法等 5、固定化酶 (一)制备方法 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吸附法、包埋法、结合法和交联法。根据酶自身的性质、应用目的、应用环境来选择固定化载体和方法。 1)吸附法(adsorption):利用各种固体吸附剂将酶吸附在其表面上固定的方法,是固定化

食品酶学试卷

一、填空题 1、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有、和。 2、竞争性抑制剂不改变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不改变酶的。 3、有竞争性抑制剂参与的米氏方程为。 4、α-淀粉酶耐酸,不耐;β-淀粉酶,不耐。 5、根据作用模式蛋白酶可分为和。 6、根据其程度不同,酶的专一性、和。 7、用双倒数作图法测定酶促反应的Km和Vmax,其纵轴截矩为,斜率 为、横轴为 。 8、酶的比活力是指,比活力越高,表明。 9、酶的活性中心由和两部分构成。 二、名词解释( 1、同工酶; 2、电泳; 3、包埋法; 4、酶电极; 三、判断是非 1、除甘氨酸外,所以的氨基酸都是具有光学性,在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都是D型。() 2、酶反应器和生化反应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酶反应器的生产条件为低温、低压、和能耗低。() 3、羧肽酶B可以除去苦味肽。() 4、脲酶的专一性很强,除作用于尿素外,不作用于其他物质。() 5、当底物浓度处于饱和水平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当底物处于限速浓 度时,酶促反应将随时间而降低。() 6、某一酶反应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都是恒定的,是酶的特征常数。() 7、一个酶作用于多种底物时,其最适底物的Km值应是最小的。() 8、K+能维持淀粉酶的最适构象,从而使酶具有最高的活力。() 9、β-淀粉酶是一种外切酶。() 10、辅基和辅酶的区别只在于它们与蛋白质结合的牢固程度不同,并无严格区别。() 四、选择题

1、目前公认的酶与底物结合的学说是。 A、活性中心学说 B、诱导锲合学说 C、钥匙学说 D、中间产物学说 2、变构酶是一种。 A、单位酶 B、寡聚酶 C、多酶复合体 D、米氏酶 3、下列关于酶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催化效率高 B、专一性强 C、作用条件温和 D、都有辅助因子参与 4、下列关于同工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工酶的结构、组成不尽相同 B、不同的同工酶Km值不同 C、同工酶在电泳中迁移率不同 D、同工酶的功能不同 5、一个简单的酶促反应,当[S]《Km时。 A、反应速度最大 B、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C、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受影响 D、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降低 6、丙二酸对于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属于。 A、反馈抑制 B、非竞争性抑制 C、竞争性抑制 D、底物抑制 7、胰凝乳蛋白酶仅能水解R1是。 A、酪氨酸、苯丙氨酸或色氨酸残基的侧链的肽键 B、酪氨酸、组氨酸或色氨酸残基的侧链的肽键 C、蛋氨酸、苯丙氨酸或色氨酸残基的侧链的肽键 D、精氨酸、苯丙氨酸或色氨酸残基的侧链的肽键 8、巯基蛋白酶存在于活性部位的氨基酸是。 A、Cys、His、Met B、Cys、His、Asp C、Cys、Asp、Met D、Tye、His、Met 9、下列关于多酚氧化酶,叙述错误的是。 A、一元酚羟基化生成相应的邻-二羟基化合物 B、邻-二酚氧化生成邻醌 C、两类反应都需要有分子氧参加 D、邻-二酚氧化生成邻羧酸 10、下列关于酶与水分活度,叙述正确的是。 A、降低酶制剂的水分活度有利于提高它们的稳定性 B、不同的酶对水分活度的要求都是一样的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8年专插本《食品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8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食品微生物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学 英文名称:Food Microbi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对象: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 二、课程简介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学生应初步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等主要类型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理、代谢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微生物学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微生物引起食品污染的途径,引起腐败变质的环境影响因素,检测和控制食品中有害微生物活动的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学习此课程以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必要的数学、物理、化学与生物科学的知识,并学习了生物化学等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生理、代谢、生长方式和生长规律、遗传和变异以及微生物生态学等基础知识,以及在食品环境中的生长繁殖(微生物与食品原料、工艺、环境的关系)等生命活动规律,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微生物引起食品污染的途径,引起腐败变质的环境因素,检测和控制有害微生物活动的方法。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和微生物在食品科学、农业,以及工业、医学、环境保护和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应用;了解和掌握微生物菌种分离和培养、染色和观察、菌种选育、菌种保藏、以及有害微生物控制等基本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原理和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如食品工艺学、发酵工艺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发酵工程、食品检验、应用微生物学、食品酶学等课程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一)目的要求: 了解本学科的概貌。通过绪论的学习,主要应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几位科学家的姓名及其主要成就;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及其原因;微生物的组成和分类;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了解微生物学在理论研究和各应用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微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及在微生物学中最为常用、最为基本的实验技术。 (二)教学内容:

_2_X_考试方法的探讨

基金项目:华中农业大学/新世纪教学改革计划0项目,华中农业大学优质课程建设项目。收稿日期:2003-07-07 作者简介:陈福生(1965)),男,食品科技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食品发酵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高等农业教育,2003-11,11:53-54H 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2003-11,11:53-54 /2+X 0考试方法的探讨 陈福生,张 俊,王小红,谭 军,陈吉忠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考试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传统的高校考试模 式存在着诸多弊病。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考试模式)))/2+X 0考试模式,详细介绍了这种考试方法的内涵、实施过程和考试成绩的评定办法。关键词:考试方法;教学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1981(2003)11-0053-02 考试是检查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检查和督促学生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当前强调素质教育和因人施教的大环境下,高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层出不穷,而考核考试方法的改革则相对滞后,成为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瓶颈0,阻碍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众所周知,一定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必须有对应的考试和考核方法相匹配,改革后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也应该有对应的考试考核方法与之配套,否则教学方法改革所取得的成果也难以维持。因此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势在必行,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多年来,我们一直对如何克服传统考试模式的弊端进行探索,并尝试着各种新的考核考试模式。本文将介绍一种我们多年来一直在尝试并取得较好效果的考核考试方法)))/2+X 0考试方法。 一、/2+X 0考试方法的内涵 为了摒弃传统考试中形式单一,学生只能被动应考的弊端,以及受因人施教和我国高考/3+X 0考试模式的启发,我们设计了/2+X 0的考试模式。通过这种考试模式的实施,我们希望在不降低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因人施考0,即学生可以根据本身的情况,自由地选择考试方法。 在这种考试模式中,我们将一门课程的考核考试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指所有的同学都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的最基本的知识,是每位同学都必须参加的考核考试内容,也就是/2+X 0考试模式中的/20,它包括两项内容,一项是平时的表现,包括课堂 表现、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占总分的20%。另一项是对一门课程基本概念和常识等基础知识的考试,为闭卷考试形式,占总分的30%。/2+X 0考试模式中的另一部分考试内容是/X 0,它是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而设置的,可选择考试内容或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选择其中的一种考试方法或内容,这项考试内容占总成绩的50%。下面将以笔者所主讲的食品发酵工艺与设备为例,就/X 0的内容进行叙述。食品发酵工艺与设备是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与食品发酵有关的各种设备以及各类发酵食品的生产工艺,以往的考试方法由于形式单一(闭卷考试),又受考试时间的限制,考试内容方面难免出现偏颇。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我们以该课程作为试点,率先进行了/2+X 0考试模式的改革。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我们将可供学生选择的/X 0部分考试内容分为口试、笔试、实验设计和文献综述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一种进行考试。每一种考试形式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例如,笔试又可分为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口试又可以分为答辩式口试和辩论式口试。 答辩式口试,是指按照论文答辩的方式进行口试,简单的过程是,考生首先抽取题目,宣讲对题目的理解,回答评委和其他同学的提问,然后评议委员会根据考生的综合表现给出成绩。辩论式口试,首先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设计一系列有对抗性的题目组,例如,在食品发酵工艺与设备中,我们以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为一个题目组,以小曲酒和大曲酒为另一个题

《食品酶学》复习总结

食品酶学复习总结 1、酶的特性及其对食品科学的重要性。 酶的特性:酶的催化效率高;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对食品科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1)内源酶对食品质量包括:颜色、质地、风味、营养质量的影响 2)外源酶制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可以高效地提高食品品质和产量 3)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可以快速、专一、高灵敏度和高精确度检测进行分析 2、酶、胞外酶、胞内酶、同工酶、酶活力单位、比活力、酶原概念。 酶是一类具有专一性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根据酶分子化学组成可分为蛋白类酶和核酸类酶。 酶在生活细胞中产生,但有些酶被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如人和动物消化管中以及某些细菌所分泌的水解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这类酶称胞外酶。其他大部分酶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称为胞内酶。 同工酶是指在生物体内或组织中催化相同反应而具有不同分子形式(包括不同的氨基酸序列、空间结构等)的酶. 酶活力单位:酶活力高低用酶活力单位表示,国际酶学委员会规定:在特定条件下(最适pH,25℃,最适底物浓度,最适缓冲液离子强度),1min内能转化1umol底物或催化1umol产物形成所需要的酶量为一个国际单位(IU)。 比活力: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 酶原:某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没有活性,这些没有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 3、酶的发酵生产对培养基的要求? 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是微生物发酵产酶的原料,主要是 (1)碳源: 尽量选用具有诱导作用的碳源,不用或少用有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的碳源。 (2)氮源: 动物细胞要求有机氮,植物细胞主要要求无机氮。多数情况下将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配合使用才能取得较好 的效果. (3)无机盐:需要有磷酸盐及硫、钾、钠、钙、镁等元素存在 (4)生长因子: 包括某些氨基酸、维生素、嘌呤或嘧啶 (5)产酶促进剂: 显着提高酶的产率。 酶的发酵生产根据细胞培养方式不同对培养基的要求不同,例如:发酵温度、pH、溶氧量等的要求以及培养基固液态,应根据实际生产要求设计不同的培养基。 4、分离纯化酶有哪些常用方法,根据什么?举一例说明 (1)沉淀分离:通过改变某些条件或添加某种物质,使酶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沉淀析出,与其它溶质分离的技术过程。 (2)离心分离:借助于离心机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不同大小、不同密度的物质分离的技术过程。 (3)过滤和膜分离:借助于过滤介质将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物质分离的技术过程。 (4)层析技术,亦称色谱技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各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从而达到分离。 (5)电泳分离:利用酶所带电荷不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本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从而达到分离。(6)萃取分离:利用物质在两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其分离的技术。 举例略 5、分析酶反应速度随反应时间延长而降低的原因? 引起酶促反应速度随反应时间延长而降低的原因很多,如底物浓度的降低、产物浓度增加从而加速了逆反应的进行、产物对酶的抑制或激活作用以及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引起酶本身部分分子失活等等。 6、酶的动力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以L-B图式表示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及反竞争性抑制的区别。 酶的动力学研究酶促反应速度以及诸多因素 (底物浓度、抑制剂、温度、pH和激活剂等) 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从而找到最有利的反应条 件从而提高酶催化反应的效率以及了解酶在代 谢过程中的作用和某些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

食品酶学A及答案.

福建农林大学考试试卷(A )卷 2006 ——2007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食品酶学考试时间120分钟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06 年级专升本班学号姓名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2、immobilized enzyme: 3、chemical modification: 4、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9分) α-淀粉酶活性。( ) 2、木瓜蛋白酶对酯和酰胺类底物表现很高的活力。( ) 3、过氧化物酶是食品中一类最耐热的酶,采用电离辐射并结合加热处理才能完全破坏其活性。( ) 4、以酶浓度〔E〕与反应速度V表示的可逆抑制与不可逆抑制区别为 V 正常 可逆

不可逆 〔E〕( ) 5、聚半乳糖醛酸酶能优先对甲酯含量低的水溶性果胶酸起水解作用。( ) 6、在检测过氧化物酶活性时,所用氢供体愈创木酚如呈褐色,说明酶未失活。( ) 7、以吸附法固定化酶,酶与载体之间的结合力是氢键、配位键、范德华力。( ) 8、酶纯化中所采用凝胶过滤法是根据酶分子电荷性质而定的。( ) 9、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大。( )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经热烫的罐装或冷冻蔬菜在保藏期间产生的不良风味的原因? 3、简述应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体系脱糖的机理? 4、超氧化物歧化酶作用机制及营养保健机理?

四、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β-淀粉酶、异淀粉酶的作用位点(即水解键)及其产物?以支链淀粉为原料,应用酶法制造果葡糖浆的工艺流程? 2、酶促褐变的机理?在食品工业中如何合理利用和控制多酚氧化酶的作用? 3、举例说明酶与食品质量安全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