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赛多利斯颗粒测试滤膜-再生纤维素(RC)滤膜

赛多利斯颗粒测试滤膜-再生纤维素(RC)滤膜

赛多利斯颗粒测试滤膜-再生纤维素(RC)滤膜
赛多利斯颗粒测试滤膜-再生纤维素(RC)滤膜

赛多利斯颗粒测试滤膜-再生纤维素(RC)滤膜

各类滤膜和推荐用途:

?CN: 硝酸纤维素 - 蛋白质印迹或DNA 印迹

?CN (MCE): 硝酸纤维素(混合纤维素酯) - 在水性溶液或空气中截留颗粒并捕获细胞

?CA: 醋酸纤维素 - 截留和去除水性溶液或空气中的颗粒

?RC:再生纤维素- 去除溶剂或水性溶液中的颗粒

?PES: 聚醚砜 - 过滤水性溶液,培养基,药物溶液和混合物

?PA: 聚酰胺 - 去除溶剂中的颗粒

?PTFE: 聚四氟乙烯- 去除溶剂和气体中的颗粒

?PC-TEM: 聚碳酸酯径迹蚀刻膜 - 用于溶剂、水性溶液或培养基的颗粒分析

赛多利斯再生纤维素(RC)滤膜- 有效去除溶剂中的颗粒!

再生纤维素膜是一种具有极低吸附特性的亲水性膜,拥有优良的溶剂耐受性(pH 3-12),可有效除去溶剂中的颗粒。非对称膜孔结构,使用无纺布纤维素增强了耐用性。有0.45μm和0.2μm两种孔径以及多种直径规格可选,是一款能够满足各种需求的再生纤维素过滤膜。

?广泛的化学相容性和PH耐受性

?流速快

?有两种孔径和多种直径可供选择

再生纤维素膜过滤器

再生纤维素膜过滤器由用纤维素非织造布增强的再生纤维素制成。

这些耐溶剂(pH 3-12),亲水性和低非特异性吸附膜过滤器非常适合从溶剂中去除颗粒。

四种再生纤维的概述

四种再生纤维的概述及鉴定方式 再生纤维具有优良的吸湿性、穿着舒适性,是纺织服装业最理想、最有开 发潜力的纺织原料。 再生纤维概述: 1.Tencel纤维 Tencel纤维是以针叶树为主的木浆、水和溶剂氧化胺混合,加热至完全溶解,在溶解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衍生物和化学作用,经除杂而直接纺丝,其分子结构是简单的碳水化合物。Tencel纤维在泥土中能完全分解,对环境无污染;另外,生产中所使用的氧化胺溶剂对人体完全无害,几乎完全能回收,可反复使用,生产中原料浆粕所含的纤维素分子不起化学变化,无副产物,无废弃物排出厂外,是环保或绿色纤维。该纤维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舒适性、悬垂性和硬挺度且染色性好,加之又能与棉、毛、麻、腈、涤等混纺,可以环锭纺、气流纺、包芯纺,纺成各种棉型和毛型纱、包芯纱等。 2.Modal纤维 Modal纤维是一种全新的纤维素纤维,Modal纤维的原料来自于大自然的木材,使用后可以自然降解。由于这类纤维是采用天然纤维素为原料,具有生物将解性,并且在纤维生产过程中不产生类似粘胶县委的严重污染环境问题,是21世纪的新型环保纤维。Modal纤维价格是Tencel纤维的一半,系第二代再生纤维素纤维。Modal纤维可与多种纤维混纺、交织,发挥各自纤维的特点,达 到更佳的服用效果。Modal纤维面料吸湿性能、透气性能优于纯棉织物,其手 感柔软,悬垂性好,穿着舒适,色泽光亮,是一种天然的丝光面料。 3.大豆蛋白纤维 大豆蛋白纤维是以出油后的大豆废粕为原料,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将豆粕中的球蛋白提纯,并通过助剂、生物酶的作用,使提纯的球蛋白改变空间结构,再添加羟基和氨基等高聚物,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蛋白纺丝液,用湿法纺丝工艺纺成。豆粕是油脂车间的副产品,在我国资源十分吩咐,属废物综合利用,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大豆蛋白纤维可称为新世纪的“绿色纤维”。由于大豆蛋白纤维外层基本上是蛋白质,与人体皮肤亲和性好,且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在大豆蛋白纤维纺丝工艺中加入定量的有杀菌消炎作用的中草药与蛋白质侧链以化学键相结合,药效显著且持

醋酸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54]发明名称 醋酸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醋酸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醋酸纤维素放入溶剂中搅拌,然后再加入非溶剂添加剂搅拌,最后静置,得铸膜液;2)将上述铸膜液刮制成250u m厚度的湿膜,然后静置在空气中;3)将上述步骤处理后的湿膜浸入蒸馏水中进行凝胶浴处理,得到不对称膜;4)将上述不对称膜依次经乙醇水溶液交换和纯环己 烷交换处理后,得醋酸纤维素纳滤膜。利用本发明方法所制得的纳滤膜通量大、分离效果明显。 权利要求书 第1/1页 1、一种醋酸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将醋酸纤维素放入溶剂中搅拌22~26小时,然后再加入非溶剂添加剂搅拌2~5小时,最后静置65~75小时,得铸膜液; 2)、于10~30℃温度和50~75%相对湿度条件下,将上述铸膜液刮在洁净玻璃板或无纺布上制成250ltm厚度的湿膜,再使湿膜静置在空气中进行溶剂的挥发,静置时间为1~30分钟; 3)、将上述挥发处理后的湿膜浸入5~25℃蒸馏水中进行凝胶浴处理,直至湿膜充分凝胶;得到不对称膜; 4)、将上述不对称膜依次经体积浓度为30 --70%乙醇水溶液交换和纯环己烷交换处理后,得醋酸纤维素纳滤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醋酸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溶剂与醋酸纤维素的用量比为100 ml:8~20g,溶剂与非溶剂添加剂的体积比为4~2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醋酸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的溶剂为丙酮、1,4一二氧六环、四氢呋喃或氯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醋酸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中的非溶剂添加剂为水、甲醇或乙醇。 说明书 醋酸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醋酸纤维素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物质分离提纯和浓缩工艺,可在常温下连续操作,无相变;大规模生产中有节能、环保的优势;尤其适宜加热易变性的热敏性物质,因而在食品、医药、水处理等领域发展迅猛。膜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主要是从中药中提取活性物质。中药中活

超滤系统(个人总结)

目录 超滤系统简介 2 常规垂直过滤与切向流过滤比较 2 超滤系统流程图: 3 主要配置: 4 超滤膜装置 5 膜材料 6 超滤膜包维护8 超滤膜包的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8 清洗方法:8 注意:8 冲洗步骤8 清洗剂选择9 清洗条件9 消毒9 除热原9 水通量(NWP)测量10 完整性测试12 保存12 附录14 超滤系统简介 超滤:是一种加压膜分离技术,即在一定的压力下,使小分子溶质和溶剂穿过一定孔径的特制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质不能透过,留在膜的一边,从而使大分子物质得到了部分的纯化。超滤是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之一。以大分子与小分子分离为目的。 超滤装置如同反渗透装置,有板式、管式(内压列管式和外压管束式)、卷式、中空纤维式等形式。浓差极化乃是膜分离过程的自然现象,如何将此现象减轻到最低程度,是超滤技术的重要课题之一。 采取的措施有: ①提高膜面水流速度,以减小边界层厚度,并使被截留的溶质及时由水带走; ②采取物理或化学的洗涤措施。 常规垂直过滤与切向流过滤比较 常规垂直过滤(NFF)"死端过滤" 切向流过滤(TFF) 液体垂直通过滤膜,易造成膜表面形成高浓度凝胶和颗粒层,流速急剧下降。 液体切向流过滤膜,在过滤的同时能对膜表面形成冲刷,使膜表面保持干净,保持稳定的过滤速度 应用范围

浓缩:如蛋白浓缩,去除水/缓冲溶液 通过比较发现为使在生产中保持连续、稳定的过滤,从而选择切向流过滤。 超滤系统一般包括:回流罐、补液罐、泵、质量流量计、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隔膜阀(气动、手动)、压力控制阀、电控箱、管道、夹具等等。 超滤系统流程图: 主要配置: 泵 形式:卫生级转子泵 材质:316L SS(转子及与液体直接接触的管道部分) 流速:200L/min (根据工艺确定) 位置:进料段 阀 形式:卫生级隔膜阀(可调节开度) 材质:316L SS 膜片:PTFE/EPDM[1] 位置:进料段、回流段、透过段、取样口等。 压力传感器 形式:卫生级隔膜式[2] 材质:316LSS[3] 位置:进料段、回流段、透过段 质量流量计 形式:卫生级玻璃转子流量计 材质:316L SS接口及转子 位置:进料段、透过段 温度传感器 形式:卫生级 材质:316L SS 位置: 管道 材质:316L SS 超滤膜装置 形式:板式、管式(内压列管式和外压管束式)、卷式、中空纤维式 1、板式膜组件 板框式组件是首先应用的大规模超滤和反渗透系统,这种设计起源于常规的过滤概念。膜、多孔膜支撑材料以及形成料液流道的空间和两个端重叠压紧在一起,料液是有料液边空间引入膜面,所有板框式组件应在单位体积中提供大的膜面积,通常这种组件与管式组件相

超滤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超滤膜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主要简介了超滤膜分离技术,介绍了一些超滤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医药学及食品中的具体应用,并指出当前超滤膜分离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应用能前景。 关键字:超滤膜,应用,存在问题,发展前景 1.简介 1.1膜分离技术简介 膜是一种起分子级分离过滤作用的介质,它可以使某些物质通过,而截留下某些物质。膜分离技术就是利用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具有选择性的高分子薄膜,根据混合物的物理性质的不同用过筛的方法将其分离,或根据混合物的不同化学性质分离物质。物质通过分离膜的速度(溶解速度)取决于进入膜的速度和进入膜的表面扩散到另一表面的速度(扩散速度)。而溶解速度完全取决于被分离于膜材料之间化学性质的差异,扩散速度除化学性质外还与物质的分子量有关,速度越大,透过膜所需的时间越短,混合物中各组分透过膜的速度相差越大,则分离效率越高。 1.2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从18世纪以来人们对生物膜有了初步的认识,Nollet[1]在1748年发现水能自发地渗透到装有酒精溶液的猪膀胱内的现象揭示了膜分离现象。在近两百年的发展与认识中,对膜分离技术的基本理论有了广泛的认识。在20世纪60年代初,Loel和Sourirajan[2]等在对反渗透的理论和应用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自此,膜分离技术迅速崛起,发展日新月异。 在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今天,产业界和科技界把膜过程视为二十一世纪工业技术改造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新技术。曾有专家指出:谁掌握了膜技术谁就掌握了化学工业的明天。目前,这一潜力巨大的新兴行业正在以蓬勃的激情挑战市场,为众多的企业带来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3超滤膜简介 超滤技术是一种以超滤膜作为分离介质,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利用料液中各组分在高分子膜中传质的差异,对其进行分离、分级、纯化和浓缩的方法。在超滤过程中,所用超滤膜的孔径约为1一100nm,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3×105一1×106。 超滤技术的核心部件是超滤膜,其结构及所用材料性质对膜的分离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超滤膜大多数是由两层不同结构的薄层组成的非对称膜,其中,上层很薄,厚度为0.1一1.0μm,称作活化层,其孔径较小,起截留粒子的作用,

十三五规划(纤维素纤维)

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纤维素纤维分会 前言 再生纤维素纤维是采用富含纤维素的植物原料,经一系列的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而制的的纤维,主要品种包括粘胶纤维、醋酸纤维和铜氨纤维等传统再生纤维素纤维,以及以天丝为代表的新型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等。 再生纤维素纤维是重要的纺织材料之一,具有很好的吸湿性、染色性和舒适性。在人们对产品可回收、可降解、对织物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的条件下,其在纺织原料中凸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外,其原料为可再生资源,是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化学纤维产品。因此,再生纤维素纤维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发展空间。 我国再生纤维素纤维工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的发展将对世界再生纤维素纤维工业 产生重要影响。“当前纺织行业发展的新常态特征日益凸显,对于企业提出更高的调整转型的要求,企业发展压力和挑战将持续增加,但同时也隐含着外部发展的机遇和行业自身提升的动力”。在当前新常态下如何生存与发展是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十三五”面临的迫切任务。 《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总结分析了我国再生纤维素纤维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存在主要问题和产业发展趋势,明确了“十三五”期间行业发展由“数量型”向“技术效益型”战略转变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提出了发展高新技术、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的技术方向和主要任务。对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和《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纲要》的具体要求,推动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的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十二五”发展规划完成情况及特点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国,主要生产粘胶纤维、醋酸纤维(用于烟草行业)、NMMO溶剂法纤维素纤维、低温尿素溶解纤维素纤维等。其主要产品是粘胶纤维,约占世界粘胶纤维总量近三分之二。原料采用进口木浆,进口棉短绒生产棉浆,国产木浆、棉浆、竹浆、纸改浆等品种,原料进口依存度约在60%左右。 “十二五”期间,纤维素纤维行业在大宗原料、纤维生产方面基本完成规划目标。在原料利用上发展较慢,木浆发展较快,许多大型纸浆生产企业都在转产溶解浆,溶解木浆产能已达150余万吨。棉浆生产由于资源受限,总量萎缩。竹、麻浆产量较低,秸秆利用进展缓慢。粘胶纤维工业在生产设备、工艺技术、产品质量、节能减排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提高。高湿模量纤维、NMMO溶剂法纤维素纤维、低温尿素溶解纤维素纤维等也有了可喜的进步。 其特点是:企业规模不断增强、产量持续增长,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大、产业链配套有

微孔滤膜的材质、品种和规格

微孔滤膜的材质、品种和规格 (1)纤维素酯类如二醋酸纤维素(CA);三醋酸纤维素(CTA);硝化纤维素(CN);乙基纤维素(EC);混合纤维素(CN-CA)等。其中混合纤维素制成的膜,是一种标准的常用滤膜。由于成孔性能良好,亲水性好,材料易得且成本较低,因此,该膜的孔径规格分级最多,从0.05~8um,约有近十个孔径型号。该膜使用温度范围较广。可耐稀酸。不适用酮类、酯类、强酸和碱类等液体的过滤。 (2)聚酰胺类如尼龙6(PA-6)和尼龙(PA-66)微孔膜。该种也具有亲水性能。较耐碱而不耐酸。在酮、酚、醚及高分子量醇类中,不易被腐蚀。孔径型号也较多。适用于电子工业光刻胶、显影液等的净化。 (3)聚砜类如聚砜(PS)和聚醚砜(PES)微滤膜。该类膜具有良好的化学性和热稳定性,耐辐射,机械强度较高,应用面也较广。 (4)含氟材料类如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四氟乙烯膜(PTFE)。这类微滤膜,都有极好的化学稳定性,适合在高温下使用。特别是PTFE膜,其使用温度为-40~260℃可耐强酸、强碱和各种有机溶剂。由于具有疏水性,可用于过滤蒸气及各种腐蚀性液体。 (5)聚碳酸酯和聚酯类主要用于制核孔微孔膜。核孔膜孔径非常均匀,一般厚度为5~15um。此膜的孔隙率只有百分之十几,因膜薄所以其流体的过滤速度与前叙的几种膜相当。但制作工艺较为复杂,膜价格高,应用受到限制。目前该核膜已能制成多种孔径价格。 (6)聚烯烃类如聚丙烯(PP)拉伸式微孔膜和聚丙烯(PP)纤维式深层过滤膜。该类微孔膜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可耐酸、耐碱和各种有机溶剂。价格便宜。但该类膜孔径分布宽。目前的商品膜有平板式和中空钎维式多种构型。并具有多种孔径规格。 (7)无机材料如陶瓷微孔膜、玻璃微孔膜,各类金属微孔膜等。这是近几年来倍受重视的新的一族微孔膜。无机膜具有耐高温、耐有机溶剂、耐生物降解等优点。特别在高温气体分离和膜催化反应器及食品加工等行业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纳滤膜分离技术在染料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纺织学报第24卷第4期 纳滤膜分离技术在染料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刘梅红苏鹤祥俞三传高从踏 (浙江工程学院,杭州,310033)(上海染化八厂)(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开发中心) 摘要;研究纳滤膜分离技术在染料生产中的应用。对纳滤膜和组箍的选择,膜法染料除盐、精制和浓缩工艺.膜法染料生产工艺优化,以及膜的污染和清洗等作了分析和讨论。 关■词:染料膜分离技术应用研究 中圈法分类号:Ts190.2文献标识码:A 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低能耗、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过程易控制、无污染等优点,是一种新型分离技术。纳滤膜分离技术主要基于孔径筛分效应来实现对物料的选择性分离,膜对分子量大于200的有机物有较高的截留率,而对低分子有机物和小分子盐类则基本上透过,从而实现对不同分子量物质的选择性分离和大分子有机物与小分子盐类的分离,近几年来,纳滤膜技术在生物、医药、化工等行业的产品的分离、精制、浓缩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染料生产的通常工艺制成的液体粗制品,需盐析、过滤、并加水稀释、再喷雾干燥”o,得到的固体粉状染料含盐量高(约30wL%)、纯度和品质不高,同时将产生大量高盐度、高色度、高cOD的浓废水,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并污染环境,因而,提高我国染料工业产品的品质和价值十分重要。20世纪90年代起,国际上采用先进的纳滤膜技术,将制成的液体粗制品,通过纳滤膜技术进行一次性浓缩、脱斌,再喷雾干燥,既节约了干燥热能,又提高了染料的纯度和品质,提升了染料的价值,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废水污染,为一绿色生产工艺,是目前国际染料工业的发展方向之一。上海染料化工八厂,在国内率先将膜分离技术应用于染料的生产中,通过纳滤膜技术对染料水溶液进行除盐、精制和浓缩,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纯度、降低生产能耗,又减少了废水的排放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研究纳滤膜技术在染料生产应用过程中对膜的选择、除盐浓缩工艺及优化、膜的污染与清洗等,可为膜分离技术在染料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留住,因而选择合适的纳滤膜十分关键。首先是选择纳滤膜的孔径范围,这是纳滤膜选择性分离染料和低分子有机物、盐类的基础,通常用膜对Nacl的截留率来表征纳滤膜的孔径大小,膜对№cl的截面率越大,膜的孔径就越小…;在满足染料全部截留的要求下,较大孔径的纳滤膜有利于其它物质的透过,实现高效选择分离;当然,在实际生产中,必须能同时满足多种染料除盐、浓缩的要求,膜孔径的选择必须保证能全部截留多种染料。其次是膜材料的选择,必须考虑膜材料与有机物的相容性、膜材料的荷电性及其与溶质的相互作用、膜的污染及清洗等问题;纳滤膜材料主要有醋酸纤维素、芳香聚酰胺、磺化聚醚砜“j,醋酸纤维素纳滤膜与阴离子型染料的相容性较好,但其适用的pH范围相对较窄;芳香聚酰胺类纳滤膜,分离性能优异,对染料的截留率高,pH适用范围宽,但易被污染;磺化聚醚砜纳滤膜带有强烈的负电荷,很适宜阴电荷性染料,耐酸碱性好,但体系中不允许有阳荷性溶质,否则极易被污染。 根据所处理染料的分子量大小、染料溶液的特性,在小试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对№a(2000mg,L)截留率为50%的醋酸纤维素纳滤膜,表l给出了该类纳滤膜对不同染料的截留性能。 裹1纳滤膜对不同染料的截留性能 l纳滤膜及组器选择染料生产中主要使用卷式和管式两类膜组器,采用纳滤膜技术对染料粗制品进行除盐、精制卷式膜组器的优点是单位体积有效膜面积大、价格和浓缩,染料水溶液中的无机盐、低分子有机物和水低,缺点是物料粘度、浓度不能太高;管式膜组器较在压力作用下将透过纳滤膜,而染料则被纳滤膜截适用于粘度、浓度较高的物料,同时可用海绵球清洗 万方数据

醋酸纤维薄膜的应用-CLARIFOIL

醋酸纤维薄膜的应用--Clarifoil Clarifoil概述 Clarifoil既是产品醋酸纤维薄膜的商品名称,也是公司名 称,它具有很强的品牌识别度和悠久的历史。 Clarifoil公司一直致力于二醋酸纤维素薄膜复合印刷,丙酸,复 合膜, PVC膜,隔热膜,玻璃纸,以及其他包装薄膜的生产。 其使用的材料可回收再利用,生物降解,焚烧后对大气无污染。而且Clarifoil耐磨薄膜能大幅度降低包装磨擦带来的损耗。 醋酸纤维薄膜的应用--Clarifoil 复合膜,珠光膜--清晰度极高覆膜印刷,哑光膜以及半哑光膜 Satiné 和Semitone Clarifoil公司的产品品质是很多企业难以 项望其背的。清晰度极高的亮膜使得覆膜后的产品更熠熠升辉, 而哑光膜则赋予了包装沉稳高雅的效果。如果要想覆膜后有丝质 的效果,那么可以选择其他两种半哑光膜,一种是缎面,可用作 设计香水盒子,另一种是Semitone,它结合了精致的外表和高级 触感的特性,可用于化妆品盒子,公司介绍,饭店菜单,CD封面 和销售宣传单的覆膜。 所有Clarifoil出品的复合膜都显示了其先进的防划痕防标记性 能。而且,semitone独一无二的表面处理使其甚至可以防指纹印迹。所有用于印刷覆膜的复合膜都可以烫金,上胶和直接印刷,而且不需要做任何的预涂。 事实上,独立调查显示Clarifoil加强了复合膜的可循环利用的能力。Clarifoil 的灵活的生产方式促使其可以制造更多独特的特性,例如珠光膜(珠光薄膜是一种混合了不同颜色的透明复合膜,覆膜后仍可以看到原来底纸的颜色但是复合膜为整体添加了绝佳的光泽和颜色效果)和颜色膜。 带透明薄膜的硬纸盒--特别应用于食物包装 装在Clarifoil所生产的有透明薄膜的包装盒中售卖的商品的范围十分广泛:从意大利面条到香水,从衬衫到巧克力。 在货架上,奢侈品包装材料可以展示其产品最好的一面用以提高销售量。因此,透明薄膜的品质对此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为加强消费者的兴趣,Clarifoil具备完全的透明度,表面光滑,并有良好的防痕

再生纤维概述

再生纤维具有优良的吸湿性、穿着舒适性,是纺织服装业最理想、最有开发潜力的纺织原料。 再生纤维概述: 1.Tencel纤维 Tencel纤维是以针叶树为主的木浆、水和溶剂氧化胺混合,加热至完全溶解,在溶解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衍生物和化学作用,经除杂而直接纺丝,其分子结构是简单的碳水化合物。Tencel纤维在泥土中能完全分解,对环境无污染;另外,生产中所使用的氧化胺溶剂对人体完全无害,几乎完全能回收,可反复使用,生产中原料浆粕所含的纤维素分子不起化学变化,无副产物,无废弃物排出厂外,是环保或绿色纤维。该纤维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舒适性、悬垂性和硬挺度且染色性好,加之又能与棉、毛、麻、腈、涤等混纺,可以环锭纺、气流纺、包芯纺,纺成各种棉型和毛型纱、包芯纱等。 2.Modal纤维 Modal纤维是一种全新的纤维素纤维,Modal纤维的原料来自于大自然的木材,使用后可以自然降解。由于这类纤维是采用天然纤维素为原料,具有生物将解性,并且在纤维生产过程中不产生类似粘胶县委的严重污染环境问题,是21世纪的新型环保纤维。Modal纤维价格是Tencel纤维的一半,系第二代再生纤维素纤维。Modal纤维可与多种纤维混纺、交织,发挥各自纤维的特点,达到更佳的服用效果。Modal纤维面料吸湿性能、透气性能优于纯棉织物,其手感柔软,悬垂性好,穿着舒适,色泽光亮,是一种天然的丝光面料。 3.大豆蛋白纤维 大豆蛋白纤维是以出油后的大豆废粕为原料,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将豆粕中的球蛋白提纯,并通过助剂、生物酶的作用,使提纯的球蛋白改变空间结构,再添加羟基和氨基等高聚物,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蛋白纺丝液,用湿法纺丝工艺纺成。豆粕是油脂车间的副产品,在我国资源十分吩咐,属废物综合利用,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大豆蛋白纤维可称为新世纪的“绿色纤维”。由于大豆蛋白纤维外层基本上是蛋白质,与人体皮肤亲和性好,且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在大豆蛋白纤维纺丝工艺中加入定量的有杀菌消炎作用的中草药与蛋白质侧链以化学键相结合,药效显著且持久,避免了棉制品用后整理方法开发的功能性产品,其药效难以持续的缺点。大豆蛋白纤维织物手感柔软、光滑,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有真丝般的光泽,抗皱性优于真丝,尺寸稳定性好。 4.竹纤维 竹纤维是继大豆蛋白纤维之后我国自行开发研制并产业化的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竹纤维分竹素纤维和竹原纤维。竹素纤维是以毛竹为原料,在竹浆中加入功能性助剂,经湿法纺丝加工而成。竹原纤维是将毛竹经天然生物制剂处理后所制取的纤维。作为纺丝原料的竹浆粕,来源于速成的鲜竹,资源十分丰富。其废弃物土埋、焚烧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属于环保型纤维,满足绿色消费的需求。竹纤维是性能与粘胶纤维相类似,竹纤维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其悬垂性和染色性能也比较好,有蚕丝般的光泽和手感,且具有抗菌、防臭、防紫外线功能

微孔滤膜在食品与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微孔滤膜在食品与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何国庆 胡 政 (浙江大学食品科技系,杭州,310029) 3第一作者:博士,教授。 收稿时间:2000-03-27,改回时间:2000-09-15 摘 要 介绍了微孔滤膜及其发展简史,对微孔滤膜在啤酒工业,黄酒和酱油的生产,萃取发酵以及在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关键词 微孔滤膜 食品工业 发酵工业 1 微孔滤膜及其发展简史 111 微孔滤膜的定义 膜分离技术是对液2液、气2气、液2固、气2 固体系中不同组分进行分离、纯化与富集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高技术。膜分离技术的核心是膜,由于膜涉及到许多物质和多种结构,也涉及到各种不同的用途,因此分类方法有多种,如按膜的性质分类,按膜的结构分类,按膜的用途分类及按膜的作用机理分类等等。若根据膜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别:(1)微孔滤膜(多孔膜),(2)均质膜(非多孔膜),(3)非对称型膜,(4)复合膜,(5)荷电膜,(6)液膜;若根据膜孔径大小范围进行分类,可分为:(1)反渗透膜,(2)超滤膜,(3)微孔滤膜[1~3]。所谓微孔滤膜(MFM ),是指孔径为0102~10μm ,可以分离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生物和微粒子的一种滤膜。它是用具有一定刚性和均匀性的纤维素酯或高分子聚合物制成。微孔滤膜表面均匀分布着许多微孔,每平方厘米有微孔107~1011个,固体物质仅占15%~35%(容积),其余为微孔所占孔隙,孔隙率相当总容积的65%~85%;折射指数1150~1151;自身无荧光醋酸纤维素(AC )和硝化纤维素(NC )滤膜,波长185~250nm ;介电常数45~50;电阻率约1010Ω?cm ;耐电强度约100kV/cm ,静电荷+013kV ,拉伸强度2314~7418kg/cm ,微孔滤膜为具有各向同 性三维空间网状结构。典型的微孔滤膜为微孔上下交错,多层叠置的海绵状多孔结构。以孔径110μm MFM 为例。叠置层数多至100层。虽然用气泡点压力法测出的最大孔径较大,但由于微孔上下交错叠置,使其通道实际有效直径减少,具有较好的截留效果。112 微孔滤膜的发展简史[4~7] 以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制成的MFM 的现代过滤技术始于19世纪中叶,但对膜分离技术的系统研究始于本世纪。1907年Bechman 发表了第一篇系统研究微孔滤膜性质的报告,首先提出了用泡压法测滤膜孔径。1918年Zsimondy 等人最初提出了商业性生产硝化纤维滤膜的方法,并于1921年获得专利。1925年在德国哥丁根(G ottin 2gen )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滤膜公司———Sor 2torius GmBH 专门生产和经营滤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等国得到德国滤膜公司的资料,于1947年相继成立了工业生产机构,开始生产硝化纤维素滤膜,用于水质和化学武器的检验。1960年Leb 和Sourirajan 公布了著名的L 2S 膜制备工艺,从60年代开始逐渐出现了聚乙烯和醋酸纤维素等其它材质的滤膜,接着又出现了硝化纤维素和醋酸纤维素混和酯滤膜,它容易制备,性能优良,成为现在应用最广的MFM 类型。70年代前后是MFM 飞跃发展的时期,美、英、法、德、日本都有自己牌号的MFM ,纷纷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Millipore 公

纳滤膜技术处理高盐化工废水

高盐化工废水通常具有较高的机污染物浓度和悬浮固体浓度,不仅处理成本高、处理难度大,且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相比其它传统的水处理技术,纳滤膜技术不仅对高盐化工废水的处理效果好,同时可以对污水中的有用物质进行资源回收,因此其在高盐化工废水处理的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综述了纳滤膜分离技术在印染、制药、农药等化工领域高盐废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旨在进一步推动纳滤膜技术在高盐化工废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 印染、农药、医药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盐量高于1%(质量分数)的高盐废水,这些废水通常含有多种污染物质(有机物、盐、油、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等)。随着工业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水资源也变得越来越宝贵,高盐化工废水产生的水资源污染现象日趋严重,同时也会给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和破坏。 高盐化工废水若不进行必要的处理,将会对后续废水生化处理工艺造成很多不利影响,严重时甚至会使得整个生化系统的瘫痪,所以高盐化工废水的治理迫在眉睫。高盐化工废水常见的处理方法有石灰中和法、生物法和蒸发浓缩法。 然而这些方法不仅无法将高盐废水处理达标排放,而且也存在能耗高且副产品销售困难的问题。如蒸发浓缩法中,企业废盐多与蒸发形成有机物残液一起作为固废处理,处理成本高且资源循环利用率低。 与其他处理技术相比,膜技术具有高效节能、无相变、设备紧凑、易与其他技术集成等优点,近年来在水处理和回用方面取得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主要的膜分离工艺包括反渗透、纳滤、超滤和微滤。纳滤膜技术作为一种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膜过滤技术,可以有效的截留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高价盐。 同时由于对水相中的单价盐截留率相对较低,纳滤膜技术可以较好的分离单价和多价离子,所以纳滤膜技术在高盐化工废水的处理和对废水中有用物质回收利用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本文从纳滤膜技术的机理、影响因素,再到纳滤膜技术在印染、农药、医药等化工工业领域高盐废水中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高盐废水处理及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旨在进一步推动纳滤膜技术处理化工高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纳滤分离机理 纳滤膜的传质机理与超滤膜和反渗透膜不完全相同,其孔径介于两者之间,而且大部分纳滤膜带有电荷,所以传质机理更为复杂。 1.1荷正(负)电纳滤膜 荷正(负)电纳滤膜对电中性分子的截留主要是通过膜微孔的筛分作用。其传质模型包括扩散-细孔流模型、溶解-扩散模型、空间位阻-孔道模型和摩擦模型等。分子特性、浓度、操作压力和被截留分子的粒径都会影响截留率。

微孔滤膜

微孔过滤膜有:混合纤维素滤膜(CA-CN)、格栅膜、硝酸纤维素(CN)、醋酸纤维素(CA)、尼龙(JN)等滤膜,其孔径范围在0.15-5.0微米之间,是精细过滤工序中的必备产品。 一、微孔过滤膜主要特点: 1、亲水性好、适用于PH3-10的液体过滤; 2、孔隙率高:70-80%,孔径分布均匀; 3、薄膜厚度:100-160μm; 4、滤速快、吸附少、无介质脱落; 5、外观呈白色,平整、光滑、无针孔。 二、不同材料微孔滤膜性能和应用一览表 材质符号主要性能应用 混合纤维素CA-CN ①孔隙率高,截留效果好 ②不耐有机溶液和强酸、 强碱溶液 ③性价比高。 ①实验室、小生产工艺中除菌、除微粒的过 滤 ②水体中大肠肝菌群的测定; ③2微米和5微米的滤膜还用于油料过滤。 格栅膜G/CA-CN 是在超净混纤膜上印上网格,以 方便对截留物计数,用于微粒、 细菌的检测,作为培养基组成份, 均匀准确,是实验室、质检部门 进行微生物检测的理想产品。 ①水体中大肠肝菌群的测定; ②医用工业中微生物的检测。 硝酸纤维素CN 对蛋白等生物大分子吸附力强①医学研究及诊断的细菌培养和生物工程 ②DNA-RNA杂交实验和检定; ③做液闪测定、放射性示踪物的超净制备 ④电泳、微量元素分析等。 醋酸纤维素CA 对蛋白吸附比较低; ①适用于低分子醇类、油脂类溶液的过滤 ②科研中特殊成分的分析测定 尼龙JN 耐碱性和有机溶液 聚醚砜PES 通量大、对蛋白吸附力较低

聚偏二氟乙 烯PVDF ①是疏水性膜,不吸潮,易恒重 ②能反复热压消毒,性能不变③ 质地薄、流速快④耐化学腐蚀、 耐氧化⑤酒精处理后变为亲水 膜。 ①醇、酸、烷烃、芳香烃、卤代烃等溶剂除 去微粒,提高试剂级别②空气中悬浮微粒的 净化和发酵工业中空气除菌,③油类中不溶 物的净化和固体微粒的重量分析④非特异 性蛋白的分离和提纯⑤水溶液的浓缩,化学 物质的分离和回收。 聚四氟乙烯PTFE 耐酸、碱性强聚丙烯PP 深层过滤 玻璃纤维膜BF 流速快、耐高温①空气污染监测; ②生物大分子沉淀物的过滤; ③滤膜前预过滤。 三、产品规格: 过滤精度(μm):0.15、0.22、0.45、0.65、0.8、1.2、2.0、5.0 四、使用方法: 1、清洗:使用前用蒸馏水清洗滤膜,然后在70-80℃蒸馏水中浸泡4小时,或在常温蒸馏水中浸泡12小时; 2、消毒:(本滤膜在出厂前未经消毒,因此使用前需作灭菌处理) 将清洗后的滤膜放入滤器中一起进行蒸汽热压灭菌处理120℃三十分钟,也可采用其它灭菌方法处理。 3、过滤液体时滤膜必须处于湿润状态,否则将影响过滤速度。 若因灭菌处理使滤膜呈干燥状态,需用无菌水润湿后使用。 五、运输与保存: ☆纤维素滤膜为易然品,在运输和贮存时要远离火源; ☆微孔滤膜必须在常温和相对湿度60%条件下避光保存, 若因干燥导致滤膜失水卷曲,则只须浸泡处理后即可使用。

超滤系统(个人总结)

目录 超滤系统简介 (3) 常规垂直过滤与切向流过滤比较 (3) 超滤系统流程图: (4) 主要配置: (5) 超滤膜装置 (6) 膜材料 (8) 超滤膜包维护 (10) 超滤膜包的维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0) 清洗方法: (10) 注意: (10) 冲洗步骤 (10) 清洗剂选择 (11) 清洗条件 (11) 消毒 (11) 除热原 (11) 水通量(NWP)测量 (12) 完整性测试 (14) 保存 (14) 附录 (16)

超滤系统简介 超滤:是一种加压膜分离技术,即在一定的压力下,使小分子溶质和溶剂穿过一定孔径的特制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质不能透过,留在膜的一边,从而使大分子物质得到了部分的纯化。超滤是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之一。以大分子与小分子分离为目的。 超滤装置如同反渗透装置,有板式、管式(内压列管式和外压管束式)、卷式、中空纤维式等形式。浓差极化乃是膜分离过程的自然现象,如何将此现象减轻到最低程度,是超滤技术的重要课题之一。 采取的措施有: ①提高膜面水流速度,以减小边界层厚度,并使被截留的溶质及时由水带走; ②采取物理或化学的洗涤措施。 常规垂直过滤与切向流过滤比较 通过比较发现为使在生产中保持连续、稳定的过滤,从而选择切向流过滤。 超滤系统一般包括:回流罐、补液罐、泵、质量流量计、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隔膜阀(气动、手动)、压力控制阀、电控箱、管道、夹具等等。

超滤系统流程图: 回流罐 超滤装置 补液罐滤过液 阀泵 质量流量计 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质量流量计 温度传感器 压力控制阀 压力传感器 阀 TMP/P/ P

微孔膜过滤技术

微孔膜过滤技术 摘要 本文介绍了微孔滤膜的种类、微孔过滤膜的性质及检测、微孔过滤膜设备及其注意事项以及微孔过滤膜技术在生物化学和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孔滤膜;过滤技术;应用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微孔过滤膜 (1) 2.1微孔滤膜的优点及种类 (1) 2.2微孔滤膜的制备 (3) 2.3微孔滤膜的性质与检测 (3) 第三章微孔膜过滤设备 (5) 3.1设备 (5) 3.2过滤操作与注意事项 (6) 第四章微孔膜过滤的应用 (7) 4.1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7) 4.2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9) 第五章结论 (10) 参考文献 (10)

第一章前言 微孔膜过滤又称精密过滤,主要用于分离亚微米级颗粒,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分离分析微细颗粒和超净除菌的手段。微孔膜过滤技术因其独特的优点已逐渐取代许多经典手段而成为独立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其适应性很强。 微孔滤膜孔径在0.025~14μm范围内,操作压力在1~10磅/英寸2之间。 孔径为0.01~0.05μm的膜可以截留噬菌体、较大病毒或大的胶体颗粒,可用于病毒分离。 孔径为0.1μm的膜用于试剂的超净、分离沉淀和胶体悬液,也可模拟生物膜。 孔径为0.2μm的膜用于高纯水的制备、制剂除菌、细菌计数、空气病毒定量测定等。 孔径为0.45μm的微孔滤膜用的最多,常用来进行水的超净化处理、汽油超净、电子工业检查、注射液的无菌检查、饮用水的细菌检查、放射免疫测定、光测介质溶液的净化以及锅炉水中Fe(OH)3的分析等。 随着微孔膜过滤技术的发展,微孔滤膜的商品种类日益增多,用来制膜的材料也叫多,如纤维素、纤维素脂、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酰胺、丙稀腈/氯乙烯聚合物及聚碳酸酯,甚至玻璃纤维等。用各种材料以不同方法制造的微孔滤膜能够适应多种分离和测定的需要。目前,用于水处理的膜材料很多,不仅有疏水性聚合物如聚乙烯、聚偏氟乙烯、聚氯乙烯等[1~3]。还有亲水性聚合物如聚乙烯醇、聚砜等[4,5]。 第二章微孔过滤膜 2.1微孔滤膜的优点及种类 1.微孔滤膜的优点是: ①设备简单,只需要微孔滤膜和一般过滤装置便可进行工作。 ②操作简单、快速,适于同时处理多个样品。 ③分离效率高,重现性好。因膜孔径比超滤膜大,流速大大加快,且可在同一片微孔膜上进行分离、洗涤、干燥、测定等操作,所以不会因样品转移而导致损失。

纳滤膜的发展概况

纳滤膜的发展概况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第四章纳滤 第一节概述 一、纳滤膜的发展概况 纳滤(NF)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新型膜分离技术,早期称为“低压反渗透”或“疏松反渗透”。纳滤技术是为了适应工业软化水的需求及降低成本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压力驱动膜过程。纳滤膜的截留分子量在200-2000之间,膜孔径约为1nm左右,适宜分离大小约为l nm的溶解组分,故称为“纳滤”。纳滤膜分离在常温下进行,无相变,无化学反应,不破坏生物活性,能有效的截留二价及高价离子、分子量高于200的有机小分子,而使大部分一价无机盐透过,可分离同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实现高分于量和低分子量有机物的分离,且成本比传统工艺还要低。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超纯水制备、食品、化工、医药、生化、环保、冶金等领域的各种浓缩和分离过程。 近年来,纳滤膜的研究与发展非常迅猛。从美国专利看:最早有关纳滤技术的专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1990年,只有9项专利,而在以后的5年中(1991~1995),出现了69项专利,到目前为止,有关纳滤膜及其应用的专利已超过330项,其应用涉及石油化工、海洋化工、水处理、生物、生化、制药、制糖、食品、环保、冶金等众多领域。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了纳滤膜的研制,在实验室中相继开发了CA-CTA纳滤膜,S-PES涂层纳滤膜和芳香聚酰胺复合纳滤膜,并对其性能的表征及污染机理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纳滤膜的研制技术和应用开发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纳滤膜的特点 由于纳滤膜特殊的孔径范围和制备时的特殊处理(如复合化、荷电化),使其具有较特殊的分离性能。纳滤膜的一个很大特征是膜表面或膜中存在带电基团,因此纳滤膜分离具有两个特性,即筛分效应和电荷效应。分子量大于膜的截留分子量的物质,将被膜截留,反之则透过,这就是膜的筛分效应;膜的电荷效应又称为Donnan效应,是指离子与膜所带电荷的静电相互作用。对不带电荷的分子的过滤主要是靠位阻效应即筛分效应,利用筛分效应可以将不同分子量的物质分离;而对带有电荷的物质的过滤主要是靠荷电效应,纳滤膜表面分离层可以由聚电解质构成,膜表面带有一定的电荷,大多数纳滤膜的表面带有负电荷,它们通过静电相互作用,阻碍多价离子的渗透,这是纳滤膜在较低压力下仍具有较高脱盐性能的重要原因。 图4-1 纳滤膜的分离特性 纳滤膜的特点如下: 1.对不同价态的离子截留效果不同,对二价和高价离子的截留率明显高于单价离子。对阴离子的截留率按下列顺序递增:NO3-,Cl-,OH-,SO42-,CO32-;对阳离子的截留率按下列顺序递增:H+,Na+,K+,Mg2+,Ca2+,Cu2+。 2. 对离子截留受离子半径的影响。在分离同种离子时,离子价数相等,离子半径越小,膜对该离子的截留率越小;离子价数越大,膜对该离子的截留率越高。 3.截留分子量在200~1000之间,适用于分子大小为1nm的溶解组分的分离。 对疏水型胶体油、蛋白质和其它有机物具有较强的抗污染性,与反渗透膜相

浅谈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发展前景

浅谈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发展前景 刘长河 胡正春 王建坤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天津 300160)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性能和特点,从资源、市场、环保三方面分析了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前景 1 前 言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作为再生纤维素纤维之一的粘胶纤维,曾是化学纤维生产的第一大品种。然而,随着合成纤维新品种的出现和发展,加上粘胶纤维的生产工艺流程长而复杂,能耗大,耗水量大,特别是严重污染环境,废气和污水的治理难度高、费用大,一些发达国家相继关闭了部分生产粘胶纤维的工厂。致使其世界产量在20年间下降约41%。 在这一背景下,天然纤维素纤维再次得到重视。自然界纤维素年产量1000亿吨,大约只有2.5%是通过再生途径制作成纤维等加以利用的。纤维素资源十分丰富,纤维素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具有可持续性;纤维素具有环保性,可参与自然界的生态循环。作为纺织纤维,纤维素纤维具有优良的吸湿性、穿着舒适性,一直是纺织品和卫生用品的重要原料。所以,纤维素纤维是新世纪最理想,最有前途的纺织原料之一。近年来,出现M odal、Tencel等新一代再生纤维素纤维。随着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在生产中的大量应用,前景将非常看好。2 各种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 2.1 T encel纤维 天丝是我国的通俗称呼,它的学名叫Lyocell,商品名叫Tencel。它与粘胶纤维同属再生纤维素纤维,虽然粘胶纤维在19世纪90年代已经问世,并在化学纤维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由于粘胶纤维的制造工艺严重污染环境,在人们强烈呼吁清洁生产、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的今天,如何克服污染环境的缺点呢?荷兰阿克苏?诺贝尔(Akzo Nobel)公司属于美国恩卡公司和德国的恩卡研究所与1980年研究成功用有机溶剂直接溶解纤维浆粕生产纤维素纤维的工艺方法,并取得了专利。1989年,布鲁塞尔国际人造及合成纤维标准局(BISFA)把由这类方法制造的纤维素纤维正式命名为“Ly ocell”。与此同时,英国考陶尔兹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制T encel短纤维,在得到荷兰阿克苏?诺贝尔公司Ly ocell的许可证后,马上开始试生产,在实验工厂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地开发出一种对人体无害的氧化胺溶剂,其后又解决了生产中的一系列问题,最后成功地生产了T encel短纤。 天丝纤维的化学结构,基本与棉纤维,粘 2

微 孔 滤 膜

微孔滤膜 一、水系膜混合纤维素酯CN-CA 特性 孔径均匀,孔隙率高,截留率高,无介质脱落,质地薄,阻力小,滤速快,成本低,但不耐有机溶液及强酸强碱。 应用 1、实验,饮用水、地表水、井水等小生产工艺中除菌、除粒的过滤,属实验室耗材 2、水体中大肠肝菌群的测定 3、2微米和5微米的滤膜还用于油料过滤。,为样品前处理过滤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滤膜之一。 二、尼龙膜(聚酰胺NYLON) 特性 耐温性能好,可耐121°C,饱和蒸汽高压消毒30分钟,最高工作温度60°C,化学稳定性好,能耐稀酸稀碱等多种有机无机化合物、溶剂。天然的亲水性。 应用 适用于电子、微电子、半导体工业水过滤,组织培养基、药液、饮料、高纯化学品、水及有机溶液流动相的过滤。 1、液体澄清与除菌及微粒的滤除 2、电子工业中光致抗蚀剂的过滤 3、各种溶剂和药液的过滤 三、PVDF膜(聚偏二氟乙烯) 特性 膜机械强度高,抗张强度好,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及化学稳定性,蛋白吸附极低,具较强的疏水性。 ①是疏水性膜,不吸潮,易恒重 ②能反复热压消毒,性能不变 ③质地薄、流速快 ④耐化学腐蚀、耐氧化 ⑤酒精处理后变为亲水膜。 应用 气体及蒸汽过滤,高温液体过滤,组织培养基,添加剂等除菌过滤,溶剂和化学原料净化过滤。 ①醇、酸、烷烃、芳香烃、卤代烃等溶剂除去微粒,提高试剂级别 ②空气中悬浮微粒的净化和发酵工业中空气除菌 ③油类中不溶物的净化和固体微粒的重量分析 ④非特异性蛋白的分离和提纯 ⑤水溶液的浓缩,化学物质的分离和回收 四、PTFE(聚四氟乙烯) 特性 具有广泛的化学兼容性,耐温性好,抗强酸强碱,化学腐蚀性较强的溶剂及氧化剂。具有亲水和疏水两种属性 应用 化工、医药、环保、电子、食品、能源等领域,几乎能过滤所有的有机溶液。 ①亲水性强酸和强碱的澄清过滤,高温液体的过滤,特殊化学试剂的过滤 ②疏水性空气和气体澄清过滤

微孔滤膜的类型和使用

微孔滤膜的类型和使用 过滤溶剂,一般用溶剂过滤器+膜过滤 过滤样品,一般用针式过滤器 针式过滤器一般分过一次性和可换膜(有塑料/不锈钢2种),不过,考虑到使用的方便性,可换膜目前已经接近被淘汰边缘 一般的针式过滤器,膜直径为13mm,可以过滤0.5-2ml的样品,如果样品量更大,还有25mm的 目前,国产的针式过滤器,根据膜的材质一般分为有机相和水相2种,有机相为聚砜膜,水相为纤维素膜,水相不能过滤纯有机相或者水/有机混合相溶剂,有机相其实也可以过水相,就是速度比较慢,压力有点高 膜的孔径有0.45um(有时也标注0.5um)和0.2um(有时标注为0.22um) 进口的针式过滤器的膜材质就五花八门了,目前比较多见的是聚丙烯PP和尼龙Nylon66膜,还有兼容性最好的,是PTFE的,不过相应的价格最贵,具体需要选择哪种材质,要跟您的供应商需求一下技术支持 1、为什么溶剂和样品要过滤? 溶剂和样品过滤非常重要,它会对色谱柱、仪器起到保护作用,消除由于污染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色谱柱:由于填料颗粒很细,色谱柱内腔很小,溶剂和样品中的细小颗粒会使色谱柱和毛细管容易堵塞。 仪器:溶剂和样品中的细小颗粒会增加进样阀的堵塞和磨损,同时也会增加泵头内的蓝宝石活塞杆和活塞的磨损。 样品过滤头的类型:

30mm内径:适用于大进样量的过滤,由0.2μm和0.45μm两种规格,材料有纤维素,醋酸纤维,聚四氟乙烯。处理样品体积少于50μl。 13mm内径:适用于范围广的过滤,由0.2μm和0.45μm两种规格,材料为纤维素。 3mm内径:适用于小进样量的过滤,由0.2μm和0.45μm两种规格。处理样品体积为7μl。 滤膜类型: 聚四氟乙烯滤膜:适用于所有溶剂,酸和盐,并无任何可溶物。 醋酸纤维滤膜:不适用于有机溶剂,特别适用于水基溶液,推荐用于蛋白质和其相关样品。 尼龙66滤膜:适用于绝大多数有机溶剂和水溶液,可用于强酸,70%乙醇、二氯甲烷、不适用于二甲基甲酰胺。 再生纤维素滤膜:具有蛋白吸收低,同样适用水溶性样品和有机溶剂。 滤膜过滤,分清有机相(脂溶性)和水相(水溶性)滤膜。 有机相滤膜:过滤有机相,过滤水溶液时流速低或者不动。 水相滤膜:只能过滤水溶液,过滤有机相溶液时,滤膜会溶掉,溶有滤膜的溶剂严禁进入HPLC。 混合流动相,如需要混合后过滤,首选有机相滤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