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DEM的皖西南地区地貌类型分析

基于DEM的皖西南地区地貌类型分析

基于DEM的皖西南地区地貌类型分析
基于DEM的皖西南地区地貌类型分析

基于DEM的皖西南地区地貌类型分析

摘要:地貌作为地理信息的重要贡献组成要素,它决定着自然地理单元的形成和地面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该研究利用GIS图像处理技术方法,通过对皖西南地区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处理,提取了研究区有关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等的地貌特征要素,并进行定位表达与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获得了对本区地貌特征的定位与定量化的总体认识,为研究区的农业规划、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地质灾害等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间信息基础平台。

关键词:皖西南地区(Southwest Anhui);地貌形态;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字高程模型(DEM)

引言

安庆市作为皖西南中心城市,安徽省“皖江开发”的重点城市之一,长江沿岸著名的港口城市,将作为研究皖西南地貌类型的重点,本篇论文就是基于安庆市地貌类型研究皖西南地貌类型。地貌作为地理信息的重要贡献组成要素,通过海拔、坡度、坡向、起伏度等特征组合构成形态与分布多样的地表景观,并对区域生态环境与资源的地域优势种类分布、利用方式和利用程度等具有主导作用]1[。而地貌学的发展,也逐渐从以往的定性描述转入数理定量分析研究阶段]2[。但按传统研究方法,由于地貌数据庞大、计算繁琐使定量地貌研究发展缓慢,而今随着计算机与空间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获取与管理、分析、计算等功能的3S技术的应用,为地貌定量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GIS数字地形分析是以数字高程模型为主的产生式分析,数字高程模型(简称DEM)表示区域D上的三维向量有限序列,用函数的形式描述为:

Vi=(Xi,Yi,Ei)(i=1,2,…,n)

式中,Xi、Yi是平面坐标;Ei是(Xi,Yi)对应点的高程。DEM是GIS进行地形分析的基础数据。利用DEM数据可快速地进行各种地形因子的提取,主要包括坡度、坡向、粗糙度等的计算和通视分析、地形特征提取、水系特征提取、水文分析、道路分析等]3[。它记录了精确的空间三维定位信息.利用DEM为基本的数据依托进行地形要素的提取与分析,无疑是获取所需地表信息的有效手段。

ArcGIS 9. x是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最新开发的面向对象的桌面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它提供了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功能,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界面友好.利用Arc/Info可以有效实现地图制图以及空间数据的查询、显示、分析和管理]4[。

1研究区概况及资料整理

安庆市位于北纬29°47’-31°17’、东经115°46’-117°44’,东与安徽省池州市、铜陵市隔江相望;南靠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相连;西界湖北省黄梅、蕲春、英山三县;北接安徽省六安市、巢湖市。安庆地貌丰富多样,总体特征西北部是大别山中低山区,东南部为长江洲圩滩地,中部丘陵起伏,间有低山、湖泊。安庆市面积15398平方公里,各类地形构成是:山区面积占35.69%,丘陵面积占33.1%,圩区面积占20.05%,江湖水面占10.58%,长江外滩占0.58%。

图1 数字高程图

本次研究的高精度栅格数字高程模型(如图1所示)是以ArcGis 9. 2为技术平台,在安庆市地形图的基础上采集等高线,录入高程属性,利用不规则三角

网(TIN)生成,并对方里网交叉点上的高程进行采样,编辑处理,因此具有高采样精度。数据统计和整理分析采用基于Excel数据处理,综合GIS与图像处理系统管理模块共同完成。

2地貌专题图的制作

在栅格DEM的基础上,利用ArcGis9. 2应用软件得出研究区的高程专题图、坡度专题图、坡向专题图、地形起伏度专题图、地貌晕渲染图。

2. 1海拔高度分层专题图

DEM所提供的原始数据就是高程数据,是DEM最基本的信息.运用ArcGis9. 2重分类功能,将高程分为需要的分类类型,然后将属性表导入Excel中进行统计分析,如图2所示。

图2 高程专题图

2. 2坡度专题图

图3 坡度专题图

坡度指水平面与局部地表之间的夹角或其正切值,是局部地表高度变化的比率指标,可量化表达地表面在该点的倾斜程度]5[。坡度是重要的地形因子之一,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流域地表的物质流和能量再分配,影响流域土壤发育、植被分布,制约着流域生态环境格局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可能的方式与类型。研究区坡度状况对于阐明流域地貌成因、山坡稳定性和地貌发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6[。皖西南地区的坡度专题图是基于数字高程模型,运用ArcGis9. 2的3D分析模块中的表面分析坡度得出,用Reclassify功能对坡度图进行重新分级,得到需要的专题图,如图3所示。

2. 3坡向专题图

作为地形特征分析和可视化的基本要素,坡度和坡向在流域单元、景观单元和形态测量的研究中颇显重要。坡向表示高度变化比例最大值的方向,影响了地面光热资源的分配,并决定地表径流流向,是一个微量指标]7[。坡向专题图也是在3D分析中分析坡度,并用Reclassify命令重新分级所得,如图4所示。

图4 坡向专题图

2. 4地形起伏度专题图

地形起伏度是指地面一定距离范围内最大的高程差,其实质仍是坡度概念的

一个延伸,在宏观的区域内反映了地面的起伏特征,与水土流失关系密切。在本次研究中,地形起伏度的提取是通过对栅格DEM进行邻域分析,求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从而求得地形起伏度,对分析得到的地形起伏度进行重新分类,得到地形起伏度专题图,如图5所示。

图5 地形起伏度专题图

2. 5地貌晕渲图

为了对地表形态结构及其覆盖获得直观认识,制作地貌晕渲染图是非常必要的。地貌晕渲图可以模拟太阳光与地表要素相互作用下的地形容貌,有助于观察

者认识地形特征。地貌晕渲的视觉效果受控于坡度、坡向、太阳光方位角和太阳光高度角]9[。研究区的地貌晕渲图从表面分析中Hill-hade命令来实现,选取方位角为默认值315°,高度角默认值为45°,得到研究区地貌晕渲染图,如图6所示。

图6 地貌晕渲图

3 地貌形态分析

3. 1地貌高程分析

对皖西南地区处理得到的像元大小为50m的DEM,基于不同的高程进行像元所对应的面积统计,统计结果表明,皖西南地区的高差起伏不大,高程分布范

围在-11~1749m之间,结合直方图分析得出,总体上不同高程对应的面积分布状

况出现了一个峰值,在-11~200 m高度范围之间,面积分布最大值(9026 平方

公里)出现在100m海拔高度附近。

表1研究区地形因子分析统计

地形因子数据统计

高程/m -11~200 200~500 500~1000 1000~1500 1500~1749

比例/% 0.69 0.16 0.13 0.019 0.0007

起伏度/m 1~20 20~75 75~200 200~600 600~900 900~1200 1200~1500 1500~1733

比例/% 0.308 0.287 0.097 0.20 0.08 0.025 0.006 0.0007

坡度/(°) 0~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比例/% 0.709 0.165 0.088 0.03 0.008 0.001 0.00004 6.5*107

坡向平袒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比例/% 0.15 0.04 0.09 0.14 0.12 0.15 0.10 0.13 0.09

安庆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下的江南丘陵,海拔较低,丘陵和平原是其基本形态。根据这一特点,将安庆地区分为平原、丘陵、低山、低中山4类地貌类型。

经过对研究区海拔高度专题图分级分类处理,按地表海拔高度进行地貌特征数量

统计,得出结果如表1所示。分析该地区的地貌类型数量结构可看出安庆地区主

要为平原和丘陵地貌,其中主体地貌为丘陵地貌,根据刘一超对安庆地区水文分

析可知,安庆东南区域水面和圩区所占面积较大,导致高程图中200m以下面积

较大;低山和低中山所占比例尺不大。结合空间分布图可以看出研究区地貌空间

分布特点为:总体地形西北部高,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逐渐降低,中部隆起,

东西两侧较低。平原和丘陵主要集中在安庆东南部;低山广泛分布在该区中部及

西北部;低中山分布比较零散,主要也分布在该区西北部。

3. 2地貌坡度分析

利用对安庆地区处理得到的像元大小为50m的坡度图像如图3所示,基于像元统计得到不同坡度的面积分布如表1,结合直方图分析得出:该研究区坡度

在0°~30°范围内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0°~10°,其中<10°的坡地占了总面积的70. 9%,是农耕地和城镇的主要分布区域,该坡度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且相连成片,其余则零星分布于山地地带。5°~20°间的缓坡、斜坡,分布最广,占到总面积的58. 4%。侵蚀与块体运动较为剧烈,水土流失也较为严重,是农耕区的上限,同时也是水土保持和改善生活土壤侵蚀工作的重点。>25°的坡地占到总面积的10. 55%,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山地带。相关研究表明,坡度越大,说明水分流失越严重,土壤侵蚀的可能性就越大,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也就越大[。

10

]

3. 3地貌坡向研究

图4坡向专题图和表1的数据表明,研究区平坦的地方占到总面积的15%,除了江河湖面以外,多为市区城镇的建设用地。研究区北、东北、西北3个坡向面积占总面积的26. 1%。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5个坡向面积占总面积的44%,可以看出东西南坡向面积相差不多,分布相对均衡,因此各方位地面光热资源与地表径流分配也随之呈现出相对均衡状态。

3. 4地形起伏度分析

按照徐汉明等的中国地势起伏度等级系列]11[,从表1中可以看出研究区小起伏(75~200m),大起伏(600~900m),巨起伏(900~1 200m)与宏起伏(>1 200m)所占比例较小,而平坦起伏(<20m),微起伏(20~75m),中起伏(200~600m)与却占有总面积的79.5%,说明研究区内以平坦微起伏为主。结合地形起伏度专题图可以看出地形起伏度空间上有差异,小起伏、大起伏、巨起伏和宏起伏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中起伏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平坦区、微起伏则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域东南部。总体上来看,地势起伏度由西北北向东南逐渐减小。

4结语

DEM是区域地面高程的数字表示,利用DEM为基本的数据依托对研究区域的海拔、坡度、坡向以及起伏度等地形要素进行提取与分析。强大的空间数据获取与管理、分析、计算等功能为地貌定量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12[。区域地貌形态定量分析是区域资源环境综合开发研究的基础。通过本研究,获得了

对皖西南中心城市安庆地区有关坡度、坡向、起伏度等地貌特征的定位、定量分析与整体认识,为安庆地区地质灾害和资源环境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信息平台,在宏观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利用本方法数据获取容易,但比例尺较小,对地形信息有一定的概括。由于存在数据精度问题,在研究坡度和高程的具体数值时与现有的研究成果有出入。在研究的同时没有去除河面的面积,使平坦区域的面积不准确。由数字高程模型导出的各地形因子栅格图受栅格分辨率的影响,会随栅格分辨率的变化而不同[。因此,结合实际调查状况,特别是在地貌起伏剧烈的山区峡谷流域,对相]

13

应地貌特征处理结果进行客观分析是十分必要的]14[。

参考文献:

[1]严钦尚,增昭璇.地貌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

[2]刘新华,刘新华,张晓萍,等.不同尺度下影响水土流失地形因子指标的分析与选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4.6, 32(6): 107-111

[3]张超.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De Vantier B A, Feldman A D. Review of GIS applications in hydrologic modeling.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1993, 119: 246~261.

[5]李天文,刘学军,汤国安.地形复杂度对坡度坡向的影响[J].山地学报,2004,22(3):272—277.

[6]林爽爽,黄智,毕昆闽,等.新编昆明市情[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1999: 3-7

[7] Shreve R L. Infinite Topologically Random Channel Networks. Journal of Geology, 1967, (75): 178~186.

[8]江中善,刘志,贾志伟,等.地形因素与坡地水土流失关系的研究[R].中国科学院水利部保持研究所集刊, 1990,(12): 1-8.

[9] 吴樊,俞连笙. 基于DEM 的地貌晕渲图的制作[J].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3(1):31-32

[10]张晓焕,元昌安.基于DEM的坡度算法分析及精度探讨[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5,24(2):42-43.

[11] TangGuoan, Josef Strobletc.Elevation on the accuracy of digitalel evation models[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1,11(2): 209-216.

[12]李志林,朱庆.数字高程模型[M].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13]徐汉明,刘振东.中国地势起伏度研究[J].测绘学报, 1991, 20(4): 311-319.

世界遗产之—云南石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c12359175.html, 世界遗产之—云南石林 作者: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7年第17期 云南石林是地质学上的“石林”这个术语的发源地,它地处滇东高原腹地,位于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休闲度假、科学考察为一体的著名大型综合旅游区。石林以喀斯特景观为主,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在世界地学界享有盛誉。 云南石林被誉为“世界喀斯特的精华”、“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石牙、峰丛、溶丘、溶洞、溶蚀湖、地下瀑布、地下河等喀斯特景观在这里都可以看到,这种令人惊叹的地质奇观是如何形成的呢? 大自然三亿年的杰作 石林是地球演化的杰作,经历了近三亿年沧桑巨变,最初的石灰岩形成于大海之中。在2.7亿年前的早二叠纪时代,石林地区为海洋环境,海底沉积形成了数百米厚的石灰岩,后经地壳抬升,石林地区处于湿热古海岸边缘,溶蚀形成了最早期的石林。紧随其后的火山熔岩喷溢,使石林被厚厚的玄武岩覆盖。漫长的中生代至新生代早期,石林地区一直处于剥蚀夷平状态。 约六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使石林地区掀斜抬升,转为内陆山间湖泊环境(路南古湖)。之后,石林地区继续抬升,向现代高原河谷环境演进。在持续的抬升过程和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被两组以上垂直裂隙切割,又经水、生物等沿裂隙溶蚀,随着溶沟的加深加宽,石柱被分隔出来而成为形态万千的石林奇观,石林地貌也处在继承、更替和叠置的演变中,老的石林逐渐消失,新的石林不断形成。 这期间石林还被炽热的火山熔岩烘烤过,也被广阔的湖水淹没过,石林的形成是一部真正的地质传奇。它涵盖了地球上众多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分布世界各地的石林仿佛汇集于此,其石牙、峰丛、溶丘、溶洞、溶蚀湖、瀑布、地下河错落有致,是典型的高原喀斯特生态系统和最丰富的立体全景图。 今天,云南石林已经被开辟为世界地质公园,受到严格的保护。 石林于1982年被命名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被命名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8年被命名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7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成为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中国唯一多省联合申遗项目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报告 krast cave 宋柳依 2016级地理信息科学 学号:2016013332 2016年秋季 [摘要]:1.关于岩溶作用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和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2.喀斯特地貌发育和演化实在自然界一定时间和空间领域内进行的,它具有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性,同时又居于空间有序的分带性;3.喀斯特地貌类型多样,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两大类;4.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及其景观价值。 [关键词]:喀斯特;岩溶作用;形成条件;发育理论;形态分析;旅游形象。 前言: 喀斯特地貌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及其形成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我国是热带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类型最多的国家,亦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对喀斯特地貌现象纪录和研究最早的国家。喀斯特地区有许多国民经济建设问题,因此,研究喀斯特地貌的类型与成因及演化一直备受关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与新方法的提出,对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也一直在逐渐深入。 1,喀斯特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定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作用过程(分解和化合)和物理作用过程(流水的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叫岩溶作用。

化学作用过程:碳酸盐在纯水中溶蚀速度很微弱,只有当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时,碳酸盐的溶蚀速度才会显著增大。二氧化碳和水化合成碳酸,碳酸再电离成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氢离子也越多,当含多量氢离子的水对石灰岩作用时,氢离子就会从碳酸钙中离解出的碳酸根离子结合成碳酸氢根离子,分离出钙离子。而上述化学反应是可逆的,所以喀斯特作用不断发展。 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 碳酸钙在水中的溶度和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有关,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又受温度、气压以及土壤中有机质的氧化和分解等因素控制;另一方面,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还受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的影响。因此,影响喀斯特作用的有气候因素、生物因素和地质因素。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降水和气压等方面。温度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比较复杂,温度高,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少,溶蚀作用减弱。降水量多的地区,地表径流量大,地表水和地下水交替条件好,水的溶蚀力强。降水的影响比温度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当温度相同时,二氧化碳的分压越大,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 生物因素:动植物的生长与活动对喀斯特作用也有很大的影响,动植物可供给土壤大量有机质,土壤中的有机质的氧化和分解可产生许多二氧化碳。在高温地区,通过有机质氧化作用,二氧化碳将大量增加,对促进碳酸钙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藻类的生长能分泌许多溶蚀性酸,对可溶性岩石也有一定的溶蚀作用。 地质因素: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地质因素包括岩石成分、岩石结构和地质构造等三方面。岩石成分是指岩石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实验表明,结晶质岩石的晶粒愈小,相对溶解度愈大。岩层的产状核破裂可控制岩溶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在断层发育的地方,特别是张性断裂发育的部位,结构松散,空隙大,有利于岩溶作用的增强。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存在可溶性岩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水化和水解作用下不断溶蚀,并进一步扩大,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奇特的地貌。 2.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理论: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理论研究,近一个世纪以来被国内外研究者广泛讨论。

广东省深圳市学调资源中心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文综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

广东省深圳市学调资源中心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1月)调研测试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某跨国纸业集团计划在下图地区投资办厂,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有关图中地区地理特点的描述,可信的是 A. 气旋活动频繁,多大风天气 B. 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森林覆盖率高 C. M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小,距海洋近,多阴雨天气 D. 旅游资源丰富,多数国家经济结构单一 2. 该造纸集团在此地区进行生产基地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 科技发达 B. 水资源丰富 C. 气候条件优越 D.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答案】1. D 2. D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图中地区属于马来群岛,地理特点的描述中,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气旋活动少,风力微弱,A不可信。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森林覆盖率高,B不可信。M地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C不可信。独特的热带海岛景观,旅游资源丰富,多数国家经济结构单一,D可

信。 【2题详解】 该造纸集团在此地区进行生产基地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该地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低,D对。发展中国家,科技落后,A错。水资源一般用多年平均径流量衡量,岛屿上虽然降水量大,但流域面积较小,径流量较小,水能资源没有优势,B错。气候条件优越不是造纸业主要因素,C错。 M岛位于马六甲海峡的西南部,该岛上港口很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 M岛东北部沼泽广布的原因有( ) A. 受沿岸海水的顶托作用强 B. 地势低平且多冻土,排水不畅 C. 气温低,蒸发量较小 D. 森林覆盖率高,蒸发量大 4. M岛港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 M岛受印度洋海浪影响 B. M岛东北部受台风影响大,对航行影响大 C. M岛所临马六甲海峡航道狭窄,不利于港口建设 D. M岛两岸地势较高,多红树林海滩,淤积旺盛 【答案】3. A 4. A 【解析】 【3题详解】 M岛为苏门答腊岛,该岛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河流水量丰沛,但东北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再加上沿岸海水顶托作用强及森林覆盖率高,蒸发弱,故沼泽广布;故A项正确。该岛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气温高,没有冻土。BCD项错误。故选A。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1世界五大地形 平原 陆地上海拔较低地面起伏比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指广阔而平坦的陆地。它的主要特点是地势低平,起伏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55米,坡度在5°以下。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则是平原海拔低,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和丘陵的区别在于起伏较小。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域。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 丘陵一般海拔在250米以上,55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10米,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山地 山地,属地质学范畴,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 高原 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高原与平原的主要区别是海拔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区别于山地。高原素有“大

地的舞台”之称,它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的。 它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平原,又以较大的平缓地面和较小的起伏区别于山地。有的高原表面宽广平坦,地势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则山峦起伏,地势变化很大。 盆地 盆地,顾名思义,就像一个放在地上的大盆子,所以,人们就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称为盆地。地球上最大的盆地在东非大陆中部,叫刚果盆地或扎伊尔盆地,面积约相当于加拿大的1/3。这是非洲重要的农业区,盆地边缘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2中国主要地形分布 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陆地的地形类型有五种: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不同的地形区之间往往以山脉和河流作为分界线. 1.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2.四大盆地: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3.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4.主要三大丘陵:

高中地理 地形地貌专题复习(含答案)

地形地貌专题复习 石河一般多发育在0 ℃海拔高度附近,高大山地冻土层发育,其山坡上崩解的巨大块砾顺着湿润的碎屑垫面发生整体运动,大量砾石充填凹槽或沟谷形成石河景观。读“新疆天山地形剖面示意图和天山石河景观图”,完成1~3题。 1.天山上的石河最可能分布在( ) A.500米以下B.1500~2000米 C.2500~3000米D.3500~4000米 2.天山石河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冻融堆积B.冻融侵蚀 C.流水堆积D.流水侵蚀 3.天山石河景观分布明显的地带主要在( ) A.南坡沟谷 B.北坡沟谷 C.南坡高地 D.北坡高地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边缘山前地带,有一奇特地貌区,当地人称其为龙脊谷。龙脊谷的核心地貌是距今2亿年前不同的砂岩与泥岩互层构成的,这里起伏的垄和槽相间分布,高差约5~10米,走向为东北—西南,出露的岩层近似于垂直地面,其中的垄状如龙脊。下图为游客拍摄的龙脊谷照片。据此完成4~5题。 4.推测2亿年前,该地区地势( )

A.起伏和缓 B.陡峭高峻 C.低洼积水 D.平坦广阔 5.当地的岩层之所以近似于垂直地面,是因为( ) A.岩层性质差异 B.岩块断裂上升 C.岩浆向上喷发 D.岩层挤压隆起 冰帽是一种规模比大陆冰盖小,外形与其相似,而穹形更为突出的覆盖型冰川。下图为西昆仑山古里雅冰帽附近丘陵地貌(a~d)剖面图。据此完成6~8题。 6.图中丘陵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堆积 C.冰川堆积 D.风化作用 7.丘陵地貌a~d( ) A.厚度由大到小 B.组成颗粒物由大到小 C.坡度由小到大 D.形成年代由新到老 8.冰帽附近丘陵地貌的形成过程反映了( ) A.气候变暖B.气候变冷 C.气候变湿D.气候变干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9~11题。 9.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构造运动B.流水 C.冰川D.风 10.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挪威,位于欧洲的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是北欧四国中海岸线最长、港口最多的一个国家。挪威的海岸线长度足足有2.1万公里,比海

主要地貌类型简介

喀斯特地貌 简介 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类型和分布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青海(即云贵高原)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下流水侵蚀形成的地下河。在地表常见有石芽、溶沟、石林、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坡立谷、盲谷、峰林等地貌形态,而地下则发育溶洞、地下河等各种洞穴系统以及洞中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布等。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 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 丹霞地貌 简介 现今定义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称为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粤北地区韶关市内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湘教版新版必修一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基础卷

湘教版(2019新版)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 基础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2020·辽宁抚顺一中期末)图1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图1 1.按河谷发育程度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2.阶段④所示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上升 B.断裂下沉 C.岩浆喷出 D.流水沉积 (2019·山西太原五中高三月考)图2为我国江南地区某河谷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图23.形成图中河流阶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堆积 B.流水侵蚀 C.冰川堆积 D.海浪侵蚀 4.有关该河流地貌发育的说法,可信的是() A.因堆积作用强,南岸阶地地势高 B.平水期流量稳定,对河岸冲刷强 C.洪水期过后,河漫滩因淤积增高 D.河水向东流,造成北岸侵蚀后退 (2020·北京西城区高一期末)读图3“某种类型灾害现场图”,完成5-6题。 图3 5.图中灾害类型是() A.干旱 B.泥石流 C.滑坡 D.地面沉降 6.该类型灾害() A.多发生在平原地区 B.多发生于我国冬季 C.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 D.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 (2020·江西南昌二中高一月考)沙漠中竖立着无数塔状孤立的石灰岩,称为塔岩荒漠。图4为塔岩荒漠景观,据此完成7—9题。 图4 7.形成塔岩和荒漠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流水沉积 D.流水侵蚀、风力沉积 8.该地形成塔岩和荒漠的条件是()

①气候湿润②气候干早③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④植被茂密⑤多大风天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9.上述地貌最可能分布于() A.湖南、江西 B.云南、贵州 C.内蒙古、新疆 D.河南、山东 (2020·湖北沙市中学高一期末)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种典型地貌。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我国北方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读图5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景观图”,完成10-11题。 图5 10.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11与房山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植被 B.植被、土壤 C.土壤、地形 D.岩石、水文 (2020·山东临沂重点中学高一联考)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马耳他戈佐岛的西北角,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读图6,完成12-13题。 图6 12.“蓝窗”景观属于() A.流水地貌 B.风成地貌 C.海蚀地貌 D.山岳地貌 13.一年中,“蓝窗”受外力破坏最强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读某种地形景观图(如图7),完成14-15题。 图7 14.形成该种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地壳运动 15.该种地形在我国哪个地区分布最为普遍() 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3分)(2020·河北安平中学高二月考)读黄准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如图8),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8 (1)比较冲积扇和三角洲的位置差异。

喀斯特地貌有各种类型

喀斯特地貌有各种类型,有地上的有地下的,有正地形有负地形。比如地上的有峰林、峰丛、石林;有峡谷、坡 立谷、盲谷;地下的有溶洞、天坑、漏斗、地下河、伏流、竖井等;溶洞中又有各种沉积物:钟乳、石笋、边石 坝等。 这些地貌景观中,峰林、峰丛最值得关注。这是因为这两种地貌是形成大地景色的主导因素,在尺度和规模 上又是大数量级的,其他景观大部分发育在这两种地貌组成的景观之中。它们就像一个城市中的建筑物,其他喀 斯特地貌就像是街道、地下管道、家具等。在卫星遥感图中你可以看到和识别出这两种地貌,可以这样说,峰林、峰丛是喀斯特地貌的一张脸,一张名片。 什么叫峰丛和峰林呢?我打个比方。 如果你把手掌朝上,然后把五个手指掬起来,这看起来就是一个峰丛了。如果再多一个手指就好了,因为假 如一切都很理想的话,比如石灰岩质纯,孔隙均匀,裂隙和节理分布也很均衡,降水对石灰岩溶蚀的结果:平面 投影应该是一个六边形,有六个石峰,围着一个洼地,洼地中间应该有一个漏斗或落水洞,把水排走。这道理就 和城市地理学中说的中心地理论一样,商业网点最后的分布会出现多层次的六边形结构。因为就像蜂巢的结构一样,六边形最节省材料和力。如果说你的五个手指是峰丛的尖峰,那么朝上掬起来的手就是一个峰丛洼地了。 如果你再戴上一个无指手套,让手指露出来,然后手指间的距离尽量拉开,离得远一些,再把无指手套理解 为覆盖在石灰岩上的一些土、砾石、沙等松散沉积物的话,那么你的五个手指就组成一个峰林了。你的手指与手 掌还有无指手套合在一起,就是一小块峰林平原了。 当然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我们还是看一下学者们给出的定义吧。 “峰丛”是指有共同基座的一些石峰构成的地貌。石峰之间常有封闭洼地,其组合地形称为峰丛洼地。 “峰林”是指被平坦的常有较薄的松散沉积物覆盖在基岩面上的地面隔开的一些石峰构成的地貌,峰体之间常 为平原,其组合地形称峰林平原。 同样是可溶岩地区,为什么有的地方发育成峰丛洼地,有的地方就发育成峰林平原了呢? 主要是水的作用方式不同,峰丛地区是“入渗型喀斯特”,降水就地直接入渗。为什么会直接入渗呢?因为这 里的地壳处于抬升阶段,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位低,所以地面的水会垂直下渗。这种就地入渗的天上降水对岩 石进行垂直方向的溶蚀,最后就形成了峰丛洼地。峰丛地区由于地下水位低,降水下渗,无法汇聚成地面河流,即使有河流也大多是“过境河”。发育成熟的峰丛地区最后会在地下深处形成地下河水系。 无数个峰丛组合起来,指尖点点、万峰汇聚,很有气势。在广西的西部、贵州的南部分布有大片大片的峰丛 地貌。峰丛地貌,石峰密集,规模宏大、气势有余,但由于无河缺水,因此景观壅塞干涩,疏朗含蓄的情调不足。 峰林地貌则是“流水型喀斯特”。除了天上降水对其进行垂直方向的溶蚀外,从非喀斯特地区流来的河流,也 就是所谓的“外源水”,还对满布裂隙和节理的石峰进行侧向即水平方向的溶蚀,这种“挖墙角”的行为,使石峰的 外缘边坡不断平行后退,最后一个个石峰越离越远。河流带来的沉积物又填塞在石峰间,最后一个个石峰好像伫 立在平原上的巨石。外来的河流之所以能在石峰间蜿蜒流淌,是因为峰林地区地壳稳定,或相对周边地区抬升缓慢,形成一个汇水盆地,并且远离深切的河谷。因此地下水位接近地面,一场暴雨或者雨季,地下水就会涌出地 面低洼处,因此峰林地区的地面多湖泊、池塘等。 峰林地区平畴展布、山峰突起、河流缠绕、湖泊点缀,你完全可以把峰林平原想象成江南水乡,但是你要在 水乡的平原上摆上一些错落有致的翠绿挺拔的山峰。因此这种景观的风格在温润婉约中添加了一些硬朗和刚劲。 峰林与峰丛这两种景观无论哪一种,单独存在都是不完美的。它们二者像太极图中的阴与阳,水墨画中的黑 与白,计算机中的0与1,又像交响乐中的双主题。 峰林的疏,峰丛的密;峰林的塔,峰丛的锥;峰林的润,峰丛的燥这二者合则美,离则伤。 桂林山水为什么美?因为她是——峰林和峰丛的对手戏和双人舞。 据朱学稳教授调查,桂林漓江流域中的峰林和峰丛分布区几乎是平分秋色,各占流域面积的一半左右。 然而它们不是泾渭分明地一半对一半地分布,而是疏密有致,均衡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镶嵌式地展开。 峰丛也不是单一的样式,而是有几丛团聚形成岛状,或排列有序成条带状。峰林中的石峰也非仅为塔状,亦有锥状;有的如刀似刃,有的像柱若桶;有时峰林平原中的石峰并非独立的孤峰,而是一个个岛状、条状的峰丛总之,

中国的世界遗产概述9

中国的世界遗产简介(1987年至2010年批准项目) 石遐识

中国的世界遗产目录一.泰山 二.长城 三.明清皇宫 四.敦煌莫高窟 五.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坑 六.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七.黄山 八.九寨沟 九.黄龙 十.武陵源 十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庙宇 十二.孔庙、孔墓和孔府 十三.武当山古建筑群 十四.布达拉宫、大昭寺和罗布林卡十五.庐山 十六.峨眉山——乐山大佛 十七.丽江古城 十八.平遥古城 十九.苏州古典园林 二十.颐和园 二十一.天坛 二十二.武夷山 二十三.大足石刻 二十四.青城山与都江堰 二十五.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二十六.龙门石窟 二十七.明清皇家陵寝 二十八.云冈石窟

二十九.三江并流保护区 三十.高句丽遗址 三十一.澳门历史城区 三十二.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 三十三.殷墟 三十四.广东开平碉楼和村落 三十五.南方喀斯特地貌 三十六.福建土楼 三十七.三清山风景名胜区 三十八.五台山 三十九.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四十.中国丹霞 前言 世界遗产,特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特殊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是人类罕见的且目前无法代替的财产。 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文化景观四大类别。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美学、考古、科学、文化、人类学或具有人类学价值的古迹、建筑群和遗址;自然遗

产是指突出的自然、生态和地理结构,濒危动植物品种的生态环境以及具有科学、保存或美学价值的地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则具有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双重性;文化景观这一概念是1992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美国圣菲召开的第1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提出并纳入的,它包括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有机进化的景观、关联性文化景观等内容。 1972年11月26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77年6月27日第1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以后每年召开一次,会议期间批准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87年12月,中国的泰山、长城等6个项目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2010年8月,中国已有40项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数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 笔者将中国40项世界遗产简介后,在北京方寸斋邮市的帮助下将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发行的中国世界遗产及相关邮品图目录列举出来,供邮友参考。此资料在编辑整理中,有错漏之处请赐教。

主要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 简介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 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类型和分布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青海(即云贵高原)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下流水侵蚀形成的地下河。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形。 丹霞地貌 简介现今定义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称为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中国的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 黄土地貌 发育在黄土地层(包括黄土状土)中的地形。 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集中,占中国黄土面积的%,一般厚 50~200 米,发育了世界上最典型的黄土地貌。 地貌特征与类型典型的黄土地貌有以下特征:①沟谷众多、地面破碎。中国黄土高原素有“千沟万壑”之称。 ②侵蚀方式独特、过程迅速。黄土地貌的侵蚀外营力有水力、风力、重力和人为作用。③沟道流域内有多级地形面。 成因和过程黄土地貌是黄土堆积过程中遭受强烈侵蚀的产物。风是黄土堆积的主要动力,侵蚀以流水作用为主。黄土塬、梁、峁等地貌类型主要由堆积作用形成;各种沟谷则是强烈侵蚀的结果。 冰川地貌 分布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 现代冰川作用区的冰体部分按形态分为:①大陆冰盖。如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②冰帽。③山地冰川。 风蚀地貌 概念与类型风蚀地貌是风力吹蚀、磨蚀地表物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3 风蚀地貌的主要类型有:①风蚀石窝。陡峭的迎风岩壁上风蚀形成的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②风蚀蘑菇。孤立突起的岩石经风蚀作用而成的蘑菇状岩体,又称石蘑菇、风蘑菇。③雅丹地貌。河湖和土状④风蚀城堡。⑤风蚀垅岗。⑥风蚀谷。⑦风蚀洼地。 分布风蚀地貌在中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火山地貌 由地壳内部岩浆喷出堆积成的山体形态。

GIS的核心之一:数字地形分析

第9章 DEM 与数字地形分析 数字地面模型于1958年提出,特别是基于DEM 的GIS 空间分析方法的出现,使传统的地形分析方法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地形分析方法逐步形成和完善。目前,基于DEM 的数字地形分析已经成为GIS 空间分析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在测绘、遥感及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灾害防治及地学研究各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章首先介绍了数字高程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建立步骤,然后从基本坡面因子、特征地形因子、水文因子和可视域等方面简述数字地形分析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9.1 基本概念 9.1.1 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简称DEM )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即地形表面形态的数字化表示),它是对二维地理空间上具有连续变化特征地理现象的模型化表达和过程模拟。由于高程数据常常采用绝对高程(即从大地水准面起算的高度),DEM 也常常称为DTM (Digital Terrain Model )。“Terrain”一词的含义比较广泛,不同专业背景对“Terrain”的理解也不一样,因此DTM 趋向于表达比DEM 更为广泛的内容。 从研究对象与应用范畴角度出发,DEM 可以归纳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从狭义角度定义,DEM 是区域表面海拔高程的数字化表达。这种定义将描述的范畴集中地限制在“地表”、“海拔高程”及“数字化表达”内,观念较为明确。从广义角度定义,DEM 是地理空间中地理对象表面海拔高度的数字化表达。这是随着DEM 的应用不断向海底、地下岩层以及某些不可见的地理现象(如空中的等气压面等)延伸,而提出的更广义的概念。该定义将描述对象不再限定在“地表面”,因而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有海底DEM 、下伏岩层DEM 、大气等压面DEM 等。 数学意义上的数字高程模型是定义在二维空间上的连续函数),(y x f H =。由于连续函数的无限性,DEM 通常是将有限的采样点用某种规则连接成一系列的曲面或平面片来逼近原始曲面,因此DEM 的数学定义为区域D 的采样点或内插点Pj 按某种规则ζ连接成的面片M 的集合: } ,,1,,1,),,()({m i n j D H y x P P M DEM j j j j j i ==∈==ζ (9.1) DEM 按照其结构,可分为规则格网DEM 、TIN 、基于点的DEM 和基于等高线的DEM 等。由于规则格网结构简单,算法设计明了,在实际运用中被广泛采用。本书中的DEM 仅指规则格网DEM 。 9.1.2 数字地形分析 数字地形分析(Digital Terrain Analysis, DTA ),是指在数字高程模型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DTA 技术是各种与地形因素相关空间模拟技术的基础。 地形属性根据地形要素的关系特征和计算特征,可以归纳为地形曲面参数(parameters )、地形形态特征(features )、地形统计特征(statistics )和复合地形属性(compound attributes )。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总结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总结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世界遗产地由云南石林的剑状、柱状和塔状喀斯特、贵州荔波的森林喀斯特、重庆武隆的以天生桥、地缝、天洞为代表的立体喀斯特共同组成,于2007年6月27日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评选为世界自然遗产并获得全票通过。世遗专家组在对其进行全面实地评估后认为,“中国南方喀斯特”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完整的喀斯特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演化进程。 一、云南石林喀斯特 (一)组成 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所属有八大景区:石林同景区,黑松岩(乃古石林)风景区,飞龙瀑(大叠水)风景区,长湖风景区,月湖风景区,芝云洞风景区,奇风洞风景区,仙女湖风景区。其中已经开发为游览区的景区是:石林风景区,黑松岩(乃古石林)风景区,飞龙瀑(大叠水)风景区,长湖风景区。 (二)特点 云南石林地处滇东高原腹地,位于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云南省昆明市70余公里。石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休闲度假、科学考察为一体的著名大型综合旅游区。石林喀斯特景观以“雄、奇、险、秀、幽、奥、旷”著称,具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景观,在世界地学界享有盛誉。总面积达1100平方公里,保护区为350平方公里。

地表峰林奇布,主要为高大巨型石芽群景观,大部分灰岩山峰分布在河谷两侧,各种形态的石峰似人似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全国35片石林中本省有:路南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和莫村石林、石板哨石林、天生桥等20片石林足见本省石林分布面积之广;溶洞景观有:玉溪溶洞,建水燕子洞,九乡溶洞等。 二、贵州荔波喀斯特 (一)组成 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由贵州荔波水上森林喀斯特森林区、甲良镇洞庭五针松保证点及小七孔喀斯特森林科学游览区三部分组成。 (二)特点 荔波喀斯特最醒目的景观是锥状喀斯特,最典型的类型是峰丛喀斯特和峰林喀斯特。作为世界遗产提名地,荔波喀斯特满足了世界自然遗产的多个标准。峰丛景观与峰林景观呈有序排列,展示了相互地貌演化与递变;具有特殊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与显著的生物多样性,包含众多特有和濒危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代表了大陆型热带-亚热带锥状喀斯特的地质演化和生物生态过程,是研究裸露型锥状喀斯特发育区喀斯特森林植被的自然“本底”及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平衡的理想地和天然试验场所;区内90%的人口是少数民族,文化底蕴丰富,其中主要是水族、瑶族和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人与自然的和谐荔波茂兰,是至今保存着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喀斯特原始森林。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盆地过 渡的斜坡地带上,因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加之喀斯特地貌生境复杂多样,森林生态空

高中地理喀斯特地貌考点汇总

高中地理喀斯特地貌考点汇总 概念: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形成条件: (1)具有流动的水 (最好是湿热气候可以加速反应) (2)岩石具有可溶性 (大多数是碳酸类盐和硫酸类盐,例如: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 (3)水的溶蚀作用 典型地区: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从热带到寒带各种喀斯特地貌类型齐全。中国几乎所有的省区都有喀斯特的分布,但多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 1 ①云贵的喀斯特是好辨认的,由于云贵高原的地质条件比广西复杂得多,可溶性的碳酸盐类岩层与非可溶性的砂页岩、火山岩交互成层,再加上褶皱紧密,断裂错综,因而形成许多独立的、大小不同且各具特点的可溶岩体。 例如:云南省的路南石林

由于云南省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很大一部分流入地下,所以哪怕云南大多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但是某些地区依旧是干!旱!的!----谨记、谨记。 2 ②广西的喀斯特地貌是别具特色的,这里除了部分的弧形山系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则分布着连绵成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尖锥状、宝剑状、柱状、塔状等形态各异、挺拔峻峭的石灰岩山峰。站在较高处放眼望去,只见群峰密集,气势雄伟,犹如苍蓝色的石头森林。 大家看,是不是感觉广西的喀斯特地貌要比云南的水要丰富一些。所以地貌相同,但还是会出现一些细微的差别的。 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钙华又称石灰华,是在地表由岩溶泉、河、湖水沉积形成的大孔隙次生碳酸钙。其成因是由于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在适宜的环境下,且往往是在植物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下,导致碳酸钙过饱和而沉积。钙华沉积的多少要看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减去总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在一定低温(低于20°C)达到最大值。 材料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碳酸钙的溶蚀与沉淀作用 材料三在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区,高原边缘的密集断裂给降水的渗流提供了通道,也使地下水因沟谷的切割,易于溢出形成饱含碳酸钙的喀斯特泉,泉水在山谷

中国南方喀斯特-中国(35)

中国南方喀斯特-中国(35) 中国南方喀斯特—中国(35)—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213)图文介绍(171) 中国南方喀斯特South China Karst 入选时间:2007年(2014年扩展范围) 遴选依据:自然遗产(vii)(viii) 地理位置:N24 54 32 E103 21 13(石林喀斯特——乃古石林,云南昆明石林彝族自治县,2007.6.29) N24 43 04 E103 20 39(石林喀斯特——所各邑村(石林),云南昆明石林彝族自治县,2007.6.29) N25 16 38 E107 42 51(荔波喀斯特——小七孔,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

波县,2007.6.29) N25 13 08 E107 59 31(荔波喀斯特——洞多,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2007.6.29) N29 36 09 E108 00 13(武隆喀斯特—菁口天坑,重庆武隆县,2007.6.29) N29 26 15 E107 47 50(武隆喀斯特—天生三桥,重庆武隆县,2007.6.29) N29 13 48 E107 54 12(武隆喀斯特—芙蓉洞,重庆武隆县,2007.6.29) N24 55 24 E110 21 16(桂林喀斯特—葡萄镇峰岭,广西桂林市阳朔县,2014.6.22) N25 00 08 E110 25 16(桂林喀斯特—漓江峰丛,广西桂林市阳朔县,2014.6.22) N27 10 16 E108 05 40(施秉喀斯特,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

2014.6.22) N29 00 30 E107 11 59(金佛山喀斯特,重庆南川区,2014.6.22) N25 10 01 E107 59 40(环江喀斯特,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2014.6.22) 遗产编号:1248bis 简介: 喀斯特即岩溶地貌,是发育在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岩上的地貌。中国喀斯特有面积大、地貌多样、典型、生物生态丰富等特点。中国南方喀斯特主要位于云南省、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有着多样的喀斯特地形地貌。这个世界遗产包含了一系列成串的景点:荔波喀斯特,石林喀斯特和武隆喀斯特。 中国南方喀斯特经历了长期的地质年代,是地球重要而典型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喀斯特地貌形态,既保留了地质历史

41常见四种地貌类型,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学案(无答案)-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

常见四种地貌类型,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了解河流、海岸、风沙、黄土、冰川、喀斯特等地貌类型。 2.通过阅读分析课文,认识主要地貌类型的学习,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国山河的千姿百态、雄伟壮丽,激发爱国热情。 3.通过阅读地图、图表、图片等材料,能从图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 4.能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了解本节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自读了解河流、海岸、风沙、黄土、冰川、喀斯特等地貌类型。 2.通过阅读分析课文,认识主要地貌类型的学习,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国山河的千姿百态、雄伟壮丽,激发爱国热情。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点一/活动一:河流地貌和海岸地貌 1.河流地貌 3.(1)定义: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经_____、_____和_____过程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的总称。 4.(2)形成条件: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无论什么样的河流均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形成_____的地貌类型。 5.(3)类型:地貌类型中包括_____与_____地貌两类,前者有:侵蚀河床、侵蚀阶地、谷地、谷坡;后者含:河漫滩、堆积阶地、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河流阶地是河流地貌中重要的地貌类型,可以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基座阶地和埋藏阶地。对河流阶地的类型及其河谷的结构的研究,可以分析河流地貌的过去,了解现在,预测河流发育的未来。 2.海岸地貌 6.(1)定义:海岸地貌就是海岸在构造运动、_____、_____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第四纪时期冰期和间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进、海退,导致海岸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7.(2)形成条件:在海岸地貌的塑造过程中,构造运动奠定了基础。在这一基础上,波浪作用、_____、_____及气候因素等塑造出众多复杂的海岸形态。波浪作用是塑造海岸地貌最活跃的动力因素。海岸在海浪作用下不断地被侵蚀,发育着各种海蚀地貌。 8.(3)类型: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_____地貌和_____地貌两大类。侵蚀地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按堆积体形态与海岸的关系及

高一地理主要地貌类型

地貌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主要的地貌类型--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的形成原因、形态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及阅读;地貌与人类经济活动的相互影响。 2、地位与作用 本专题是在《板块运动》和《岩石与矿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进一步讲述地貌与人类经济建设活动的联系,贴近学生生活,对于学生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为以后人文地理部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准确辨认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等主要典型地貌类型的图片,并说出正确的判定原因。 2、能说出河流上、中、下游明显的地貌差异,以及曲流、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3、能正确解释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并说出其典型的分布地区。 4、阅读等高线地形图,能读出不同地点的海拔高度,正确辨认出山峰、盆地、鞍部、山谷、山脊、陡崖以及陡坡和缓坡,并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安排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

5、能举例说明地貌对人类经济建设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珠穆朗玛峰继续抬高和崇明岛面积不断增加原因的分析,明确地貌是在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阅读“长江上、中、下游地貌”图,发现各游段地貌的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3、阅读“喀斯特地貌类型示意图”,认识峰林、孤峰、溶蚀盆地、落水洞、地下河、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并归入地表喀斯特或地下喀斯特。 4、利用化学方程式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 5、结合“中国地形图”和黄土地貌的图片,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的形态特点。在此基础上探究黄土地貌区人与环境的关系。 6、通过观看动画演示,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结合相应的练习题,分析地形图所表达的山峰、缓坡等地理信息,并规划农业和工程建设,体会地貌对人类经济建设的影响。 7、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地貌形态对农业、工程建设、旅游、城市布局等经济建设活动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各种地貌图片,感受自然之美,熏陶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对徐霞客的了解,体会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3、通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锻炼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复习:喀斯特地貌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复习:喀斯特地貌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复习:喀斯特地貌 前言: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提高同学们的复习效率,下面由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复习:喀斯特地貌,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简介: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 ②硫酸盐类岩石( 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③ 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总面积达 51×106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

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 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 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喀斯特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