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运动的规律内容

物质运动的规律内容

物质运动的规律内容
物质运动的规律内容

物质运动的规律

2、澄清几个错误认识

(1)以为唯心主义不承认规律的存在。唯心主义同样承认规律的存在,但是却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2)以为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对人们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主要看人类对其尊重与否及尊重和认识程度。

(3)以为规律可以改变、改造或创造、消灭。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但不能改变、改造或创造、消灭规律。

唯物辨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及其特点

(1)含义: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2)特点: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注意把握其整体性原则、有序性原则、优化原则。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道路是曲折的。

3、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

(2)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方法要求: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2)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要求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支流。

(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4)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中国古典名曲

中国十大古典名典《高山流水》《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最早为笛曲,后改编为《古琴曲》)、《夕阳箫鼓》(又名《春江花月夜》、《浔阳月夜》、《浔阳琵琶》、《浔阳曲》,《琵琶曲》)、《汉宫秋月》(琵琶曲)、《阳春白雪》(古琴曲)、《渔樵问答》

(古琴曲)、《胡笳十八拍》(古琴曲)、《广陵散》(古琴曲)、《平沙落雁》(古琴曲)、《十面埋伏》(琵琶曲)。

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古琴音量不大,

音域宽广,多达四个八度。音色有散音、泛音和按音,象征天、地、人和;一般来说,在民族管弦乐队中,连音型乐器比较容易表现旋律,做领奏较多,如二胡、笛子;而声音不连续的断音类乐器往往做伴奏,如弹拨类乐器。

连音线分为延音线和圆滑线,它们的形状几乎一样,延音线是连于两个或多个音高相同的音符之间的连音线,功能是延长这个音,唱(奏)法则按照节拍唱(奏)完即可。圆滑线是用于多个(一般是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音高的音符之上,表示要唱(奏)得圆滑。

高中政治学案-运动的规律性

2.2 运动的规律性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规律是客观的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自主预习】 (一)规律是客观的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____和_____。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世界上不存在脱离_____的物质。 (2)运动是_____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____的、必然的、_____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_________为转移的,既不能被_____,也不能被_____。 (3)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_____,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_________,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__________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_____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_____把观念的东西变成_____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3.尊重客观规律: 意识的能动性受到_________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_____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_________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_____作用。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_________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_____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要求: (1)要求我们充分发挥___________,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_________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_________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_________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___________,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易混易错点辨析】 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物质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的运动。 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 3.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就是运动,运动就是物质 4.规律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人们可以改变规律,造福人类 5.人的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世界,使客观世界发生变化 6.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7.正确的规律可以造福人类,错误的规律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8.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无条件的,万能的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原理: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方法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 原理: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方法论:要坚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观能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要把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实践决定原理 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 原理:真理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和发展真理。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螺旋式的前进上升过程。 方法论:在实践中认识、发展和检验真理。

高中物理专题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

平抛物体的运动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关于平抛运动,正确的叙述是( ) A.平抛运动是一种在恒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 B.平抛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之间夹角越来越小 C.平抛运动速度方向与恒力方向之间夹角不变 D.平抛运动速度大小时刻改变 2、下列关于平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平抛运动是非匀变速运动B.决定一个平抛运动总时间是抛出的竖直高度 C.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D.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决定于初速度 3、从距地面高h处水平抛出一小石子,空气阻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子运动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B.石子抛出时速度越大,石子在空中飞行时间越长 C.抛出点高度越大,石子在空中飞行时间越长 D.石子在空中任何时刻的速度与其竖直方向分速度之差为一恒量 4.对平抛运动的物体,若g已知,再给出下列哪组条件,可确定其初速度大小:( ) A.水平位移B.下落高度C.落地时速度大小和方向D.落地时位移大小和方向 5.从高为h处以水平速度v o抛出一个物体,要使物体落地速度与水平地面的夹角最大,则h与v0的取值应为下列的( ) A.h=30 m,v0=10 m/s。B.h=30 m,V O=30 m/s C.h=50 m,v0=30 m/s D.h=50 m,v0=10 m/s 6、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一物体,当其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相等时:() A.竖直分速度等于水平分速度B.瞬时速度为5v0 C.运动时间为2v0/g D.速度变化方向在竖直方向上 7.在高空匀速水平飞行的轰炸机,每隔1 s投放一颗炸弹,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①这些炸弹落地前排列在同一条竖直线上 ②这些炸弹都落于地面上同一点 ③这些炸弹落地时速度大小方向都相同 ④相邻炸弹在空中距离保持不变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小球A以初速度v0向左运动,同时刻一个小孩在A球正上方以v0的速度将B球平抛出去,最后落于C点,则() A.小球A先到达C点B.小球B先到达C点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的。 首先,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其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总之,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为什么实践是社会的基础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础领域;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价值的特性 1客观性2主体性3社会历史性4多维性或多样性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与生产力;。。。。。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这是二者的辩证关系。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 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在: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决定力量商品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关系 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是对事务的直接的表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由感性认识整理概括之后得到的对事务深层次本质的认识,感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性是感性发展的最终目的,二者相互渗透 真理的三个特性,客观绝对相对 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且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价值规律作用 ⒈自发地调节着社会劳动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调节作用) ⒉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作用) 3.自发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刻不在发生,就得矛盾解决新的矛盾又发生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1不同的矛盾各有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3构成事物的不同矛盾和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 二者辩证统一,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特殊性是个性。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共性个性的统一体。

1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

1物质和运动的辨证关系: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6.静止和运动的辨证关系 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联系:静止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二.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2、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也是普遍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①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②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③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制约或影响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世界的物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及其发展规律 一·物质世界和实践 1·世界的物质性: ①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哲学是系统的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物质和意识,精神和自然界,认识和存在问题 ③唯物与唯心(何为第一性),可知不可知(是否能统一),辩证和形而上学(解释这个世界是怎么存在的,即辩证→发展、联系、全面,形而上学→静止、孤立、片面) 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及其理论意识:辨别历史上的三个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界某个具体的物质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 现代代辩证唯物主义:高度概括,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的物质(两个“不”)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4点→可知论与能动反应论、一元论、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即唯物史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⑤意识的起源(物质)和本质(对物质的反应)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⑥物质和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这个世界是物质构成的,所以这个世界是运动的。无物质将导致唯心,无运动将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和静止:静止是特殊情况的下的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即无条件的,变动性;静止是相对的即有条件的,稳定的,它们在一起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时间和空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们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即在什么状态下进行的运动。时间→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⑦社会的物质性(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史观是其独创,还有一个就是剩余价值学说。)表现在3点:人依赖自然界(物质),是在意识指导下的物质根本性活动,人类社会的基础就是由物质构成的。 ⑧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思,意识依赖于物质。 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3点:本原只有一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

动画十大运动规律 2008-10-02 23:31:54| 分类:动画进化| 标签:动作分解|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1、压缩与伸展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产生形体上的压缩和伸展。动画中运用压扁和拉长的手法,夸大这种形体改变的程度,以加强动作上的张力和弹性,从而表达受力对象的质感、重量,以及角色情绪上的变化, 例如:惊讶、喜悦、悲伤等。 “压缩与伸展”应注意的几点: 1、压缩和伸长适合表现有弹性的物体不能使用过度,否则物体就会失去弹性,变得软弱无力。 2、在运用压缩和伸长时,虽然物体形状变了,但物体体积和运动方向不能变。 3、压缩与伸长运用到动画角色人物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趣味效果。

2、预期动作 动作一般分为预期动作和主要动作。预期动作是动作的准备阶段的动作,它能将主要动作变得更加有力。在动画角色做出预备动作时,观众能够以此推测出其随后将要发生的的行为。 预备动作的规则是“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3、夸张 夸张是动画的特质,是动画表现的精髓,。夸张不是无限制的夸张,要适度,要符合运动的基本规 律。

美国DIC娱乐公司出品的动画片《Sabrina》猫咪全身根根如倒刺般 的立起的皮毛,之字形的尾巴,拉长如一根直线般的身躯等等 4、重点动作和连续动作 动画的绘制,有其独特的步骤,重点动作(原画)和连续动作(中间画)需分别绘制。首先把一个动作拆成几个重点动作,绘制成原画。原画间需插入中断动作,即补齐连续重点动作的中间画连续动作,这个补 齐中间画的工作叫中割

5、跟随与重迭 跟随和重迭是一种重要的动画表现技法,它使动画角色的各个动作彼此间产生影响,融混,重迭。移动中的物体或各个部分不会一直同步移动,有些部分先行移动,有些部分随后跟进,并和先行移动的部 分重迭的夸张表演。 跟随和重迭往往和压缩和伸展结合在一起运用,能够生动地表现动画角色的情趣和真实感。

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含义,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因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方法。 (2)明确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能够正确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引导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1)规律的客观性 (2)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难点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推演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1、基本内容: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的,并且规律是客观的。 (1)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无论是无机物,还是有机物,无论是生物,还是非生物其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人类社会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支配下,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3)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发展,就是人类认识发展的道路和规律。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基本方法: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规律的含义及其特征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的特性:固有联系、本质联系、必然联系 3、 (1)、关于规律的特性: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的联系,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隐藏在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联系,而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变化发展中的确定不移联系,而不是偶然的不确定的联系。 (2)关于规律的概念和各种具体规律的区别和联系。区别:各种具体规律只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中某一领域、某一方面起作用的规律。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各种具体规律的共性;联系: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3)把握规律和现象的区别和联系。区别: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现象是事物外部的表面的联系;联系:规律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是规律的表现形式,人们以通过现象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 (4)把握规律和规则的区别和联系。区别:规律是客观的,属于物质范畴,规则是主观的,属于意识范畴;联系: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而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三、规律客观性 1、基本内容:规律的客观性,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意味着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 可抗拒性。 2、基本方法: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只有以认识的自然、社会规律为基础,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获得成功。 3、正确理解规律的客观性: (1)规律是客观的,是指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包括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不能误解为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平抛运动的特点及规律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平抛及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2、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 3、理解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二、能力目标: 通过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来探究新问题的研究方法。 三、德育目标: 通过平抛的理论推证和实验证明,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教学重点: 1、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学习和借借鉴本节课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推理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平抛运动演示仪、自制投影片、电脑、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用枪水平地射出一颗子弹,子弹将做什么运动,这种运动具有什么特点,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知道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 3、能运用平抛运动的公式求解有关问题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平抛物体的运动 (1)简介平抛运动: a: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b:举例:用力打一下桌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小球所做的就是平抛运动,并且我们看它做的是曲线运动。 c:分析说明平抛运动为什么是曲线运动?(因为物体受到与速度方向成角度的重力作用) (2)巩固训练 a: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b:举几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实例 (3)a:分析说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0,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c:实验验证: 1.用CAI课件模拟平抛运动, 2.模拟的同时,配音说明: 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时,A球就向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而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 3.实验现象:(学生先叙述,然后教师总结) 现象一:越用力打击金属片,A飞出水平距离就越远。 现象二:无论A球的初速度多大,它会与B球同时落地。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复习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 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学习目标定位】 框题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识记理解分析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1、运动的 含义 2、静止的 含义 3、规律的 含义和特征 1、物质 与运动的关 系 2、运动 与静止的关 系 3、按客 观规律办事 的必要性和 重要性 联系现 实生活中违 背规律办事 受到惩罚的 事例,分析说 明规律的客 观性及其意 义 1、培养运用基 本知识分析现实问 题的能力。 2、培养应用能 力。意识到规律的 客观性,主动认识 利用规律,按规律 办事 通过学习,强 化规律的客观性和 普遍性意识,在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时,按规律办事 【课前预习填空】 1.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和。(2)运动是物质的和;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离开物质谈运动,是。 2.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 (3)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的特殊状态,主要有连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物体在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 (4)静止是运动的;物质世界是和的统一。 (5)承认静止否认运动是,承认运动否认静止是。 3.人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6)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的、的、的联系。

(7)规律具有 和 性。 (8)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 ,而不能违背规律。 (9)人可以在 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改造 ,造福人类。 【复习笔记整理】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2.运动是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3.自觉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4.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课堂学习重点】 1. 什么是运动? (1)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物质观。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2.什么是静止? (1)静止的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它有两方面含义: 一是指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是指事物相对于一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否认运动会导致什么错误?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什么错误? 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什么是规律? (1)规律的概念: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运动是有规律的

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指物质运动的具体样式。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同物质不可分的运动,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辩证唯物主义根据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按照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把运动的基本形式概括为以下五种:(1)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的位置变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它的物质基础是物体。(2)物理运动。指分子、电子和其他基本粒子的运动,它的物质基础是分子、电子、基本粒子和场等。(3)化学运动。指元素的化合与分解运动,它的物质基础是原子。(4)生物运动。是生命的新陈代谢过程,它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5)社会运动。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每一种基本运动形式中又包括无限多样的具体运动形式。如物理运动形式中包括声、光、热、电、磁、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具体运动形式。各门具体科学就是各以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各种运动形式之间既有质的区别,又是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一方面,各种运动形式的物质基础和规律不同,它们之间是有质的区别的,决不能混淆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质的区别。社会达尔文主义用生物学的规律来解释社会的阶级斗争,说阶级斗争就是生物界中“弱肉强食”的生存竞争,是错误的。另一方面,各种运动形式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内在的联系。表现在:(1)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并且包含着低级运动形式。(2)各种运动形式之间是根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 化的。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打破了诸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科学的传统界限,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因而改变了一种基本形式只同物质结构的一定层次相对应的认识,极大地丰富了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内容。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75练物质和运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1.下列最合理的对应联结是( )①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a+b)2=a2+2ab+b2——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义勇军进行曲》使人精神振奋——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3.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 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表明(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4.“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下 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5.迅速发展的P2P网贷平台、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倒逼传统金融业开始审视自身的局限性。当前银行业更多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中,唯有调整发展战略,顺势而为进行变革,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这表明(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②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的存在与发展③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 和发展的过程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6.“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一首。其中“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是( ) 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C.我们在看到事物绝对运动的同时,也不能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不正确的

26物体的运动规律

物体的运动规律 一、惯性运动 人们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认识到这样一个规律:如果一个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惯性定律。这一定律还表明:任何物体,都具有一种保持它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就是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物体惯性的现象是经常可以遇到的。例如:站在汽车里的乘客,当汽车突然向前开动时,身体会向后倾倒,这是因为汽车已经开始前进,而乘客由于惯性还要保持静止状态的原因;当行驶中的汽车突然停止时,乘客的身体又会向前倾倒,这是由于汽车已经停止前进,而乘客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速度前进的原因。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利用物体的惯性。例如,榔头松了,把榔头柄的末端在固定而坚硬的物体上撞击几下,榔头柄因撞击而突然停止,榔头由于惯性仍要继续运动,结果就紧紧地套在柄上了。挖土时,铁锹铲满了土,用力一甩,铁锹仍旧握在手里,而土却由于惯性被扬出去了。 物体的惯性还表现在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时,容易不容易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有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有的则不容易改变。运动状态容易改变的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小,我们说它的惯性小;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的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大,我们说它的惯性大。 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它的惯性越小。例如:一辆四十吨的大型平板车的质量比一辆小汽车的质量要大得多,它的惯性也就比小汽车的惯性大得多,因此大型平板车起步很慢,小汽车起步很快;大型板车的运动状态很不容易改变,小汽车的运动状态则容易改变得多。 汽车刹车时,只须刹住一对后轮就可以了;火车却不行,它的每个轮子都装有刹车装置,这是因为火车的惯性比汽车的惯性大,因此要改变它原来的运动状态也就困难得多。

运动规律

运动规律——自然篇 (2012-05-19 12:15:08) 转载▼ 分类:动画技巧 标签: it 教学内容: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掌握自然界中风,火,水,云,烟等的运动规律,熟练掌握自然规律在动画中的表现技法,使学生在动画创作中正确把握。 教学重点,难点:风引起的飘动,水流的大小,火的循环,烟的轻重,利用分层绘制雪花,雨的大小,体现不同物体的质感。 课时:32一部完整的动画影片,在剧情中通常会出现与角色的生活环境、气候变化有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刮风、下雨、电闪雷鸣以及水、火、烟雾等。这些自然现象也和其他各种物体活动一样,是由我们一张张画出来的,经过逐格拍摄,使之出现在银幕上。它们或者作为背景,用来表现特定的环境气候;或用于拟人,被赋予人的性格和特征。无论在神话题材、科幻题材还是警匪题材都对剧情起着毋庸置疑的衬托作用。这里,我们主要来讲述以上各种自然现象的一些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动画中的表现方法。 风风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也是动画片中常用的一种自然现象。风是空气流动产生的无形的气流,因此我们看不见风的外形。在动画片中,我们画上一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流线,就可以表现速度比较快的风。但是通常境况下,我们还是通过被风吹动的各种物体的运动来表现风。例如:微风吹动人的头发、飘带、衣摆,风刮起树叶、纸片、窗帘等。所以,我们研究风的运动规律和风的表现方法,实际上就是研究被风吹动的各种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具体的表现方法。 风的表现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运动线表现法凡是被风吹起的比较轻的物体,当它们被风吹离了原来的位置,在空中飘荡。例如风吹落树叶,吹起纸张、羽毛等,可以用物体的运动线(运动轨迹)来表现。在设计这类物体的运动线及运动速度时,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1)风力的强弱变化。 2)物体与运动方向之间角度的变化,迎风时上升,反之下降。3)物体与地面之间的角度的变化,接近平行时下降速度慢,接近垂直时下降速度快。

高考政治复习练习题物质和运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复习物质和运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1.2018年3月14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逝世,他曾做出过“预言”,称人类可能在2600年就会灭绝。他认为,随着地球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将会增加,地球将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霍金的预言表明( )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都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B.物质和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客观规律是普遍永恒的,人类可以认识利用和改变规律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2.“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这句话令人振奋,也引人深思。这一观点是基于( ) 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②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事物是在矛盾运动中向前推进和发展的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比如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有( ) ①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 ③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④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4.“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句诗不但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的哲理是( ) A.运动是物质区别于主观意识的唯一特性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C.城市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5.“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句蕴含的哲理是( ) ①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中包含静止,静止中包含运动 ③物质世界是运动和规律的统一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事实不断证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社会发展完全可以行稳致远,完全可以有效克难求进,完全可以实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这是因为稳中求进工作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概念: 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得意识,并能为人得意识所反映得客观实在、物质得唯一特性就就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意识就是客观存在得反映、意识就是人脑得机能,就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得产物、 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就是本原得,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3)正确得意识推动物质世界得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得意识阻碍事物得发展,有破坏作用、 [方法论] 1、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就是得思想; 2、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事实与客观规律相结合; 3、树立正确得意识观,促进事物得发展、 物质与运动得辩证关系及方法论 概念: 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得意识,并能为人得意识所反映得客观实在、物质得唯一特性就就是客观实在性、 运动就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得变化与过程。 [原理] 1、物质就是运动得物质,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2、运动就是物质得运动,运动就是物质得固有属性与存在方式、所有得事物都在运动, 要辩证地瞧问题,发展地瞧问题、 [方法论](既承认物质就是运动得物质,又要承认运动就是物质得运动) 1、既坚持唯物论,又要坚持辩证法; 2、既反对唯心主义,又反对形而上学、 运动与静止得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1、概念 运动就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得变化与过程.静止就是运动得一种特殊状态。一就是说事物在它发展得一定阶段与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就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与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得运动. [原理]运动与静止得关系 1)区别:运动就是绝对得、无条件得与永恒得。静止就是相对得,有条件得与暂时得。2)联系:物质世界就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得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就是形而上学得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与诡辩论. [方法论] 1、要在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得统一中把握事物;

时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第二篇 运动学 引言 一、空间、时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1、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或超越光速时, 空间、时间与物质的运动是相互关联的。 2、经典力学范围内,认为空间、时间与物 质的运动无关。 二、运动学的研究对象 经典力学中的运动学在被认为与运动无关的空间和时间中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性质 三、运动学的建立基础 由于经典力学中空间、时间与物体运动的无关性,因此整个运动学的理论体系可建立在欧几里德几何学公理的基础上。 第一章点的运动 一、运动方程 设点M沿直线轨道运动,如图所示,取此直线为 轴,轴上O点为坐标原点,即参考点。 由图可见,M点的坐标为时间t的单值连续函数,即: 结论:1、在直线运动中,点的速度等于点的坐标对时间的一阶导数。 2、速度为正,物体沿x正向运动,返之沿负向运动。 结论:1、在直线运动中,点的加速度等于点的速度对时间的一阶导数。即点的坐标对时间的二阶导数。2、a与v同号,则速度的绝对值越来越大,此时点作加速运动,返之,则速度的绝对值越来越小,此时点作减速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时的点的运动方程。 (2)、匀变速直线运动——a为常量 例2. 曲柄连杆机构是由曲柄、连杆及滑块组成的机构(图1~4)当曲柄OA绕0轴转动时,由于连杆AB 带动,滑块B沿直线作往复运动。曲柄连杆机构在工程上有广泛的应用。在蒸汽机、内燃机中,用它将往复直线运动转换为回转运动;在往复式水泵、曲柄冲压机中,应用它将回转运动转换为往复直线运动。设曲柄OA长为r,以匀角速?绕0轴转动,即?=?t,连杆AB长为L。试求滑块B的运动方程、速度和加速度。第二节点的平面曲线运动 描述点的平面曲线运动有两种方法——自然坐标法、直角 讨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第二章刚体的基本运动 一、刚体平动的定义: 运动时刚体上任一直线始终与原来位置保持平行。 二、刚体平动的特点: 刚体平动时,其上所有各点的运动轨迹相同;在每一瞬时,各点的速度相同、加速度也相同。 三、结论: 刚体上任一点的运动可以代表整个刚体运动,即刚体的平动可以归结为点的运动来研究。 一、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定义: 刚体转动时,刚体内始终有一条直线固定不动,而这条直线以外的各点则绕此直线作园周运动。 二、运动分析:

物质运动规律

地球运动规律 一位摄影爱好者在某地(40°30′S,64°W)拍摄到太阳位于海平面上的景观照片,照片上显示出北京时间为5时16分。读图完成1~2题。 1.拍摄的景观和日期最可能是() A.日出1月1日 B.日落4月1日 C.日落7月1日 D.日出10月1日 2.此时太阳位于()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2015年11月27日5时2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二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据此完成3~5题。 3.遥感二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伦敦烈日当空 B.纽约(西五区)日渐西斜 C.悉尼(东十区)夕阳西下 D.旧金山(西八区)夜幕降临 4.遥感二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时,世界上新旧一天范围之比约为() A.2∶3 B.4∶9 C.5∶11 D.3∶7 5.遥感二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后的20天内() A.地球公转速度渐 B.上海正午太阳高度渐增 C.南京白昼时间渐长 D.北极圈内极夜范围渐大 位于杭州市郊区的张女士,在国庆节这一天的8时(北京时间)走进菜市场的大门时,发现自己的影子落在正前方。读图回答6~7题。 6.这一天() A.甲大门下午阳光直接照射强度大 B.乙大门上午可能被阳光直接照射 C.张女士走进的可能是丙大门 D.张女士走进的可能是丁大门 7.这天张女士所走进的大门,刚好不能被阳光照射到的 北京时间约为() A.10:00 B.12:00 C.14:00 D.16:00 位于三个不同地区学校的学生,在国际互联网上合作设计了一个测量“立杆影子长度”的探究学习活动。他们于2013年6月22日,各自在当地正午前后,测量1米高立杆的影子长度,所得数据制成下图。据此回答 8~9题。 8.甲、乙、丙三地该日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乙、甲、丙 9.当乙地测得该日杆影最短时,丙地所在时区的区 时是() A.5时 B.7时 C.17时 D.19时 下图是某地气象台绘制的该地气温日变化 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午后14时左右)读图回答10~11题。 10.此地大致() A.位于90°E,昼长14小时左右 B.位于90°E,昼长12小时左右 C.位于120°E,昼长12小时左右 D.位于150°E,昼长14小时左右 11.据图判断() A.16时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 B. 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 C. 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 D.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下图中N为北极点,M、Q为赤道上两点,MQ=NQ,P点 是晨昏线与某条经线的交点(图中四条相邻的经线经度差相 等)。读图完成12~13题。 12.若该日为夏至日,则P点的夜长是() A.8小时 B.10小时 C.12小时 D.14小时 13.若P点位于45°N,一年中P点正午太阳高度(Hp)与Q点 正午太阳高度(Hq)的比较() A.全部时间:Hp<Hq B.只有一天:Hp=Hq C.只有几天:Hp<Hq D.有大半年:Hp< Hq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哲学上的二元论和多元论根本否认世界的统一性。它们认为,世界有着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本原。 哲学上的一元论则坚持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有着共同的本原。在一元论中,又存在着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对立。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 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第二,这一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这一定义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是一般的变化。 第一,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从哲学上讲,静止就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它有二种基本情形: 一是指没有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 二是指没有发生质变。 静止和运动的关系: ①、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②、绝对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存在着绝对运动。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第一,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 第二,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 第三,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事物。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 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性: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的时空观念不过是客观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反映。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具体性,它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其具体特性又是可变的和有条件的,人们对此的时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