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地理学学实验指导

土壤地理学学实验指导

土壤地理学学实验指导
土壤地理学学实验指导

土壤地理学实验手册

目录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含水量测定 (1)

实验二土壤颗粒分析 (4)

实验三土壤有机质测定 (8)

实验四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11)

实验五土壤速效养分的测定 (14)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含水量测定

土壤样品(简称土样)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因此必须按正确的方法采集和处理土样,以便获得符合实际的分析结果。测定土壤水分是为了了解土壤水分状况,以作为土壤水分管理,如确定灌溉定额的依据。在分析工作中,由于分析结果一般是以烘干土为基础表示的,也需要测定湿土或风干土的水分含量,以便进行分析结果的换算。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分析某一土壤或土层,只能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少部份土壤,这就是土样。采样的基本要求是使土样具有代表性,即能代表所研究的土壤总体。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有不同的采样方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

(一)土壤剖面样品

土壤剖面样品是为研究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发生分类。应按土壤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剖面,根据土壤发生层次由下而上的采集土样,一般在各层的典型部位采集厚约l0厘米的土壤,但耕作层必须要全层柱状连续采样,每层采一公斤;放入干净的布袋或塑料袋内,袋内外均应附有标签,标签上注明采样地点、剖面号码、土层和深度。

(二)耕作土壤混合样品

为了解土壤肥力情况,一般采用混合土样,即在一采样地块上多点采土,混合均匀后取出一部份,以减少土壤差异,提高土样的代表性。

1、采样点的选择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应考虑地形基本一致,近期施肥耕作措施、植物生长表现基本相同。采样点5—20个,其分布应尽量照顾到土壤的全面情况,不可太集中,应避开路边、地角和堆积过肥料的地方。

2、采样方法:在确定的采样点上,先用小土铲去掉表层3毫米左右的土壤,然后倾斜向下切取一片片的土壤,将各采样点土样集中一起混合均匀,按需要量装入袋中带回。

(三)土壤物理分析样品

测定土壤的某些物理性质。如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等的测定,须采原状土样,对于研究土壤结构性样品,采样时须注意湿度,最好在不粘铲的情况下采取。此外,在取样过程中,须保持土块不受挤压而变形。

(四)研究土壤障碍因素的土样

为查明植株生长失常的原因,所采土壤要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确定,大面积危害者应取根际附近的土壤,多点采样混合;局部危害者,可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按好、中、差分别取样(土壤与植株同时取样),单独测定,以保持各自的典型性。

土样的数量

一般1公斤左右的土样即够化学物理分析之用,采集的土样如果太多,可用四分法淘汰。四分法的方法是:将采集的土样弄碎,除去石砾和根、叶、虫体,并充分混匀铺成正方形,划对角线分成四份,淘汰对角两分,再把留下的部份合在一起,即为平均土样,如果所得土样仍嫌太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到留下的土样达到所需数量(1公斤),将保留的平均土样装入干净布袋或塑料袋内,并附上标签。

土样的处理

(一)风干处理

野外取回的土样,除田间水分、硝态氮、亚铁等需用新鲜土样测定外,一般分析项目都用风干土样。方法是将新鲜湿土样平铺于干净的纸上,弄成碎块,摊成薄层(厚约2厘米),放在室内阴凉通风处自行干燥。切忌阳光直接暴晒和酸、碱、蒸气以及尘埃等污染。

(二)磨细和过筛

1、挑出自然风干土样内的植物残体,使土体充分混匀,称取土样约500 克放在乳钵内研磨。

2、磨细的土壤先用孔径为1mm(18号筛)的土筛过筛,用作颗粒分析土样,(国际制通过2mm筛孔)反复研磨,使<1mm的细土全部过筛。粒径>1mm的未过筛石砾,称重(计算石砾百分率)后遗弃。

3、将<1mm的土样混匀后铺成薄层,划成若干小格,用骨匙从每一方格中取出少量土样,总量约50克。仔细拣出土样中的植物残体和细根后,将其置于乳钵中反复研磨,使其全部通过孔径0.25mm(60号筛)的土筛,然后混合均匀。

经处理的土样,分别装入广口瓶,贴上标签。

思考题

1、采集与处理土样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处理土样时为什么<1mm和<0.25mm的细土必须反复研磨使其全部过筛?

3、处理通过孔径1mm及0.25mm土筛的两种土样,能否将两种筛套在一起过筛,分别收集两种土筛下的土样进行分析测定?为什么?

4、根据土样处理结果,计算土壤石砾百分率。

石砾重量

石砾含量(%)=—————————×100

土壤总重量

附注:土筛号数即为每英寸长度内的孔(目)数,如100号(目)即为每一英寸长度内有100孔(目)。筛号与筛孔直径(mm)对照见附表。

(一)、测定方法

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很多,实验室一般采用酒精烘烤法、酒精烧失法和烘干法。野外则可采用简易的排水称重法(定容称量法)。

1酒精烘烤法

1)、原理:土壤加入酒精,在l05℃—110℃下烘烤时可以加速水分蒸发,大大缩短烘烤时间,又不致于因有机质的烧失而造成误差。

2)、操作步骤

①取已烘干的铝盒称重为W1(克)。

②加土壤约5克平铺于盒底,称重为W2(克)。

③用皮头吸管滴加酒精,便土样充分湿润,放入烘箱中,在105℃—110℃条件下烘烤30分钟,取出冷却称重为W3(克)。

3)、结果计算

W2-W3

土壤水分含量(%)=—————×100

W3-W1

土壤分析一般以烘干土计重,但分析时又以湿土或风干土称重,故需进行换算,计算公式为:应称取的湿土或风干土样重=所需烘干土样重×(1+水分%)

2 酒精烧失速测法

1)、原理:酒精可与水分互溶,并在燃烧时使水分蒸发。土壤烧后损失的重量即为土壤含水量。

2)、操作步骤:

①取铝盒称重为W l(克)。②取湿土约10克(尽量避免混入根系和石砾等杂物)与铝盒一起称重为W2(克)。③加酒精于铝盒中,至土面全部浸没即可,稍加振摇,使土样与酒精混合,点燃酒精,待燃烧将尽,用小玻棒来回拨动土样,助其燃烧(但过早拨动土样会造成土样毛孔闭塞,降低水分蒸发速度),熄火后再加酒精3毫升燃烧,如此进行2—3次,直至土样烧干为止。④冷却后称重为W3(克)。

3)、结果计算同前

3 烘干法

1)、原理:将土样置于105℃±2℃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即可使其所含水分(包括吸湿水)全部蒸发殆尽以此求算土壤水分含量。在此温度下,有机质一般不致大量分解损失影响测定结果。

2)、操作步骤

①取干燥铝盒称重为W1(克)。②加土样约5克于铝盒中称重为W2(克)。

③将铝盒放入烘箱,在105℃一110℃下烘烤6小时,一般可达恒重,取出放人干燥器内,冷却20分钟可称重。必要时,如前法再烘1小时,取出冷却后称重,两次称重之差不得超过0.05克,取最低一次计算。

注:质地较轻的土壤,烘烤时间可以缩短,即5—6小时。

3)、结果计算同前

思考题

1、列出实验数据,计算土壤水分含量。

2、在烘干土样时,为什么温度不能超过110℃?含有机质多的土样为什么不能采用酒精烧失法?

实验二土壤颗粒分析

土壤是由粒径不同的各粒级颗粒组成的,各粒级颗粒的相对含量即颗粒组成,对土壤的水、热、肥、气状况都有深刻的影响。土壤颗粒分析即是测定土壤的颗粒组成,并以此确定土壤的质地类型。本实验采用比重计法测定土壤颗粒组成,同时练习手测质地方法。

一、土壤颗粒分析

(一)方法原理

土样经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后充分分散为单粒,并制成5%悬浮液,让土粒自由沉降。经不同时间,用土壤比重计(又称甲种比重计或鲍氏比重计)测定悬浮液比重,比重计读数直接指示比重计悬浮处的土粒重量(克/升)。根据不同沉降时间的比重计读数,便可计算不同粒径的土壤颗粒含量。

(二)操作步骤

1、称样:称取通过1毫米或2毫米(国际制)筛孔相当于50克(精确到0.01克)

干土重的风干土样,置于400毫升烧杯中。

2、样品分散:根据土壤酸碱性质,分别选用下列分散剂:石灰性土壤(50克样品,下同),加0.5molL-1六偏磷酸钠60毫升;中性土壤加0.25molL-1草酸钠20毫升;酸性土壤加0.5molL-1氢氧化钠40毫升。

称取土样加入适当分散剂20毫升后,用带橡皮头的玻棒搅拌成糊状。静置过夜(或半小时)。以带有橡皮头的玻棒研磨土样(粘质土不少于20分钟,壤质土及砂质土不少于15分钟),其后再加入剩余的分散剂研磨均匀。

3、制备悬液:将分散后的土样用软水洗入1000毫升的沉降筒中,加软水至刻度,即为5%的悬浮液。放置于平稳桌面上。

4、测定悬液比重

(1)搅拌:先测定悬液温度。然后用特制搅拌棒上下均匀搅拌悬液1分钟(30次),使悬液中颗粒均匀分布,搅拌时,如悬液发生气泡,迅速加入1—2滴异戊醇消泡。

(2)读数:搅拌停止立即取出搅拌棒,并记录时间(土粒开始沉降的时间),按表1所列温度、时间和粒径的关系,选定测比重计读数的时间,分别测出<0.05、<0.01、<0.001毫米等各粒级的比重计读数。每次读数前30秒,将比重计轻轻放人悬液中,使其不要上下浮动,时间一到迅即读数。读数后取出比重计,以免影响土粒继续下沉。注意:只搅拌一次,读三次数。

5、空白校正:另取一沉降筒,加入与处理土样等量的分散剂,用软水稀释至1000毫升,比重计读数即为空白校正。

(三)结果计算

1、比重计校正读数比重计校正读数=比重计原读数-空白校正值

(注:空白校正值包括分散剂校正值和比重计校正值)

2、各级土粒含量计算

(1)卡氏制

50—0.05mm颗粒的校正读数

砂粒(1-0.05mm)%=—————————————————×100

50

<0.01mm颗粒的校正读数

物理性粘粒(<0.01mm)%=—————————————————×100

50

48小时的校正读数

粘粒(<0.001mm)%=———————————————×100

50

粗粉粒(0.05-0.01mm)%=100—砂粒(%)—物理性粘粒(%)

中、细粉粒(0.01-0.001mm)%=物理性粘粒(%)—粘粒(%)(2)国际制

50—<0.02mm颗粒的校正读数

砂粒(2-0.02mm)%=————————————————————×100

50

<0.002mm颗粒的校正读数

粘粒(<0.002mm)%=—————————————————×100

50

粉粒(0.02-0.002mm)%=100—砂粒(%)—粘粒(%)表2 在不同温度时各粒级的比重计测定时间表(国际制)

1、卡氏制

根据各级颗粒的百分含量,划分质地类型。

,中细粉粒含量40%,粗粉粒含量12%,砂粒含量15%,其详细质地等级为:粘粉质轻粘土。(卡氏制命名举例)

2、国际制:按表3标准划分质地类型。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要点如下:

(1)砂土及壤土类以粘粒含量在15%以下为其主要标准;粘壤土类以粘粒含量在15-25%为其主要标准;粘土类以含粘粒25%以上为其主要指标。

(2)当土壤粉砂粒含量达45%以上时,在各类质地的名称前,冠以“粉砂(质)”字样。

(3)当砂粒含量为55-85%时,则冠以“砂(质)”字样;85-90%,称为壤质砂土,90%以上者称砂土。

(五)药品配制

1、软水:取2%碳酸钠220毫升加入15000毫升自来水中,静置过夜,上部清液即为软水。

2、2%碳酸钠溶液:称取20.0克碳酸钠加水溶解稀释至1升。

3、0.25molL-1草酸钠溶液:称取33.5克草酸钠,加水溶解稀释至1升。

4、0.5molL-1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0克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升、摇匀。

5、0.5molL-1六偏磷酸钠溶液:称取51.0克六偏磷酸钠[(NaPO3)6]加水溶解后,定容至1升,摇匀。

二、土壤质地手测法(适用于野外)

(一)方法原理

根据各粒级颗粒具有不同的可塑性和粘结性估测土壤质地类型。砂粒粗糙,无粘结性和可塑性;粉粒光滑如粉,粘结性与可塑性微弱;粘粒细腻,表现较强的粘结性和可塑性;不同质地的土壤,各粒级颗粒的含量不同,表现出粗细程度与粘结性和可塑性的差异,本次实验,主要学习湿测法,就是在土壤湿润的情况下进行质地测定。

(二)操作步骤

置少量(约2克)土样于手中,加水湿润,同时充分搓揉,使土壤吸水均匀(即加水于土样刚好不粘手为止)。然后按表4规格确定质地类型。

三、思考题

1、为什么分散剂都用钠盐溶液?

2、为什么用于研磨土样的玻璃棒要带橡皮头?

3、土粒悬液搅拌前为什么要测量温度?沉降期间为什么不能搬动沉降筒?

4、作空白校正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三土壤有机质测定

土壤有机质测定

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通常作为土壤肥力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不仅是土壤各种养分特别是氮、磷的重要来源,并对土壤理化性质如结构性、保肥性和缓冲性等有着积极的影响。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方法很多。本实验用重铬酸钾容量法。

(一)重铬酸钾容量法

1、方法原理:在170—180℃条件下,用过量的标准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氧化土壤有机质(碳),剩余的重铬酸钾以硫酸亚铁溶液滴定,从所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有机质含量。测定过程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2K2Cr207+3C+8H2S04——→2K2S04十2Cr2(SO4)3+3CO2+8H20

K2Cr207+6FeSO4+7H2S04——→K2S04十Cr2(SO4)3+3Fe2(SO4)3+7H20

2、操作步骤

方法一:

(1)准确称取通过0.25mm筛孔的风干土样0.1-0.5克,倒入干燥硬质玻璃试管中,加入0.1333molL-1重铬酸钾溶液5.00毫升,再用注射器注入5毫升浓硫酸,小心摇匀,管口放一小漏斗,以冷凝蒸出的水汽。试管插入铁丝笼中。

(2)预先将热浴锅(石蜡或磷酸)加热到180—185℃,将插有试管的铁丝笼放入热浴锅中加热,待试管内溶液沸腾时计时,煮沸5分钟,取出试管,稍冷,擦去试管外部油液。消煮过程中,热浴锅内温度应保持在170—180℃。

(3)冷却后,将试管内溶液小心倾入250毫升三角瓶中,并用蒸馏水冲洗试管内壁和小漏斗,洗入液的总体积应控制在50毫升左右,然后加入邻啡罗林指示剂3滴,用0.1molL-1FeS04滴定溶液,先由黄变绿,再突变到棕红色时即为滴定终点(要求滴定终点时溶液中H2SO4的浓度为1—1.5 molL-1)。

(4)测定每批(即上述铁丝笼中)样品时,以灼烧过的土壤代替土样作二个空白试验。

方法二:

(1)准确称取通过0.25mm筛孔的风干土样0.1-0.5克,倒入150ml三角瓶中,加入0.1333molL-1重铬酸钾溶液5.00毫升,再用注射器注入5毫升浓硫酸,小心摇匀,管口放一小漏斗,以冷凝蒸出的水汽。

(2)先将恒温箱的温度升至185℃,然后将待测样品放入温箱中加热,让溶液在170-180℃条件下沸腾5分钟。

(3)取出三角瓶,待其冷却后用蒸馏水冲冼小漏斗和三角瓶内壁,洗入液的总体积应控制在50毫升左右,然后加入邻啡罗林指示剂3滴,用0.1molL-1FeSO4滴定,溶液先由黄变绿,再突变到棕红色时即为滴定终点(要求滴定终点时溶液中H2SO4的浓度为1-1.5molL-1)。

(4)测定每批样品时,以灼烧过的土壤代替土样作二个空白试验。

3、结果计算

0.8000×5

————-——(V0-V)×0.003×1.724×1.1

V0

土壤有机质(%)=————————————————————————————×100

烘干土重

式中:V0——滴定空白时所用FeS04毫升数;V ——滴定土样时所用FeS04毫升数;

5——所用K2Cr2O7毫升数

0.8000———重铬酸钾浓度0.1333molL-1因在反应中其电子得失总量为6,

故0.1333×6 ≈0.8000;

0.003———碳毫摩尔质量0.012被反应中电子得失数4除得0.003;

1.724———有机质含碳量平均为58%,故测出的碳转化为有机质时的系数

为100/58≈1.724; 1.1———校正系数。

4、药品配制

(1) 0.1333molL-1K2Cr207标准溶液,将K2Cr207(分析纯)先在130℃烘干3——4

小时,称取39.2250克,在烧杯中加蒸馏水400毫升溶解(必要时加热促进溶解),冷却后,稀释定容到1升。

(2)0.1 molL-1FeS04溶液,称取化学纯FeSO4·7H20 56克或(NH4)2SO4·FeS04·6H2O 78.4克,加3molL-1硫酸30毫升溶解,加水稀释定容到1升,摇匀备用。

(3)邻啡罗林指示剂,称取硫酸亚铁0.695克和邻啡罗林1.485克溶于100毫升水中,此时试剂与硫酸亚铁形成棕红色络合物[Fe(C12H8N3)3]2+。

5、注意事项

(1)含有机质5%者,称土样0.1克,含有机质2—3%者,称土样0.3克,少于2%者,称土样0.5克以上。若待测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15%,氧化不完全,不能得到准确结果。因此,应用固体稀释法进行弥补。方法是:将0.1克土样与0.9克高温灼烧已除去有机质的土壤混合均匀,再进行有机质测定,按取样十分之一计算结果。

(2)测定石灰性土壤样品时,必须慢慢加入浓H2SO4,以防止由于CaCO3分解而引起的激烈发泡。

(3)消煮时间对测定结果影响极大,应严格控制试管内或烘箱中三角瓶内溶液沸腾时间为5分钟。

(4)消煮的溶液颜色,一般应是黄色或黄中稍带绿色。如以绿色为主,说明重铬酸钾用量不足。若滴定时消耗的硫酸亚铁量小于空白用量的三分之一,可能氧化不完全,应减少土样重作。

(二)土壤有机质含量参考指标

土壤有机质含量(%)丰缺程度

≤1.5 极低

1.5-

2.5 低

2.5-

3.5 中

3.5-5.0 高

>5 极高

思考题

1、土样消煮时为什么必须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

实验四土壤酸碱度的测定

一、土壤pH的测定

pH的化学定义是溶液中H+离子活度的负对数。土壤pH是土壤酸碱度的强度指标,是土壤的基本性质和肥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它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转化和有效性,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土壤pH易于测定,常用作土壤分类、利用、管理和改良的重要参考。同时在土壤理化分析中,土壤pH与很多项目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有密切关系,因而是审查其他项目结果的一个依据。

土壤pH分水浸pH和盐浸pH,前者是用蒸馏水浸提土壤测定的pH,代表土壤的活性酸度(碱度),后者是用某种盐溶液浸提测定的pH,大体上反映土壤的潜在酸。盐浸提液常用1molL-1 KCl溶液或用0.5 molL-1 CaCl2溶液,在浸提土壤时,其中的

K+或Ca2+即与胶体表面吸附的Al3+和H+发生交换,使其相当部分被交换进入溶液,故盐浸pH较水浸pH低。

土壤pH的测定方法包括比色法和电位法。电位法的精确度较高。pH误差约为0.02单位,现已成为室内测定的常规方法。野外速测常用混合指示剂比色法,其精确度较差,pH误差在0.5左右。

(一)混合指示剂比色法

1、方法原理:指示剂在不同pH的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根据其颜色变化即可确定溶液的pH。混合指示剂是几种指示剂的混合液,能在—个较广的pH范围内,显示出与一系列不同pH相对应的颜色,据此测定该范围内的各种土壤pH。

2、操作步骤:在比色瓷盘孔内(室内要保持清洁干燥,野外可用待测土壤擦拭),滴入混合指示剂8滴,放入黄豆大小的待测土壤,轻轻摇动使土粒与指示剂充分接触,约1分钟后将比色盘稍加倾斜用盘孔边缘显示的颜色与pH比色卡比较,以估读土壤的pH。

3、混合指示剂的配制:取麝草兰(T.B)0.025克,千里香兰(B.T.B)0.4克,甲基红(M.R)0.066克,酚酞0.25克,溶于500ml 95%的酒精中,加同体积蒸馏水,再以

0.1molL-1 Na0H调至草绿色即可。pH比色卡用此混合指示剂制作。

(二)电位测定法

1、方法原理:以电位法测定土壤悬液pH,通用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此二电极插入待测液时构成一电池反应,其间产生一电位差,因参比电极的电位是固定的,故此电位差之大小取决于待测液的H+离子活度或其负对数pH。因此可用电位计测定电动势。再换算成pH,一般用酸度计可直接测读pH。

2、操作步骤:称取通过1mm筛孔的风干土10克两份,各放在50ml的烧杯中,一份加无C02蒸馏水,另一份加1molL-1 KCl溶液各25ml(此时土水比为1:2.5,含有机质的土壤改为1:5),间歇搅拌或摇动30分钟,放置30分钟后用酸度计测定。

附:PHS-3C型酸度计使用说明

(一)准备工作

把仪器电源线插入220V交流电源,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安装在电极架上的电极夹中,将甘汞电极的引线连接在后面的参比接线柱上。安装电极时玻璃电极球泡必须比甘汞电极陶瓷芯端稍高一些,以防止球泡碰坏。甘汞电极在使用时应把上部的小橡皮塞及下端橡皮套除下,在不用时仍用橡皮套将下端套住。

在玻璃电极插头没有插入仪器的状态下,接通仪器后面的电源开关,让仪器通电预热30分钟。将仪器面板上的按键开关置于mv位置,调节后面板的“零点”电位器使读数为±0之间。

(二)测量电极电位

1、按准备工作所述对仪器调零。

2、接入电极。插入玻璃电极插头时,同时将电极插座外套向前按,插入后放开外套。插头拉不出表示已插好。拔出插头时,只要将插座外套向前按动,插头即能自行跳出。

3、用蒸馏水清洗电极并用滤纸吸干。

4、电极浸在被测溶液中,仪器的稳定读数即为电极电位(mv值)。

(三)仪器标定

在测量溶液pH值之前必须先对仪器进行标定。一般在正常连续使用时,每天标定一次已能达到要求。但当被测定溶液有可能损害电极球泡的水化层或对测定结果有疑问时应重新进行标定。

标定分“一点”标定和“二点”标定二种。标定进行前应先对仪器调零。标定完成后,仪器的“斜率”及“定位”调节器不应再有变动。

1、一点标定方法

(1)、插入电极插头,按下选择开关按键使之处于pH位,“斜率”旋钮放在100%处或已知电极斜率的相应位置。

(2)、选择一与待测溶液pH值比较接近的标准缓冲溶液。将电极用蒸馏水清洗并吸干后浸入标准溶液中,调节温度补偿器使其指示与标准溶液的温度相符。摇动烧杯使溶液均匀。

(3)、调节“定位”调节器使仪器读数为标准溶液在当时温度时的pH值。

2、二点标定方法

(1)、插入电极插头,按下选择开关按键使之处于pH位,“斜率”旋钮放在100%处。

(2)、选择二种标准溶液,测量溶液温度并查出这二种溶液与温度对应的标准pH值(假定为pHS1和pHS2)。将温度补偿器放在溶液温度相应位置。将电极用蒸馏水清洗并吸干后浸入第一种标准溶液中,稳定后的仪器读数为pH1。

(3)再将电极用蒸馏水清洗并吸干后浸入第二种标准溶液中,仪器读数为pH2。计算S=[(pH1-pH2)/ (pHS1-pHS2)]×100%,然后将“斜率”旋钮调到计算出来的S 值相对应位置,再调节定位旋钮使仪器读数为第二种标准溶液的pHS2值。

(4)再将电极浸入第一种标准溶液,如果仪器显示值与pHS1相符则标定完成。如果不符,则分别将电极依次再浸入这二种溶液中,在比较接近pH7的溶液中时“定位”,在另一溶液中时调“斜率”,直至二种溶液都能相符为止。

(四)测量pH值

1、已经标定过的仪器即可用来测量被测溶液的pH值,测量时“定位”及“斜率”调节器应保持不变,“温度补偿”旋钮应指示在溶液温度位置。

2、将清洗过的电极浸入被测溶液,摇动烧杯使溶液均匀,稳定后的仪器读数即为该溶液的pH值。

3、注意事项

(1)土水比的影响:一般土壤悬液愈稀,测得的pH愈高,尤以碱性土的稀释效应较大。为了便于比较,测定pH的土水比应当固定。经试验,采用1:1的土水比,碱性土和酸性土均能得到较好的结果,酸性土采用1:5和1:1的土水比所测得的结果基本相似,故建议碱性土采用1:1或1:2.5土水比进行测定。

(2)蒸馏水中C02会使测得的土壤pH偏低,故应尽量除去,以避免其干扰。

(3)待测土样不宜磨得过细,宜用通过1mm筛孔的土样测定。

(4)玻璃电极不测油液,在使用前应在0.1molL-1 NaC1溶液或蒸馏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

(5)甘汞电极一般为KCl饱和溶液灌注,如果发现电极内已无KCl结晶,应从侧面投入一些KCl结晶体,以保持溶液的饱和状态。不使用时,电极可放在KCl饱和溶液或纸盒中保存。

4、试剂配制

(1)1molL-1 KCl溶液:称取74.6克KCl溶于400ml蒸馏水中,用10%KOH或KCl 溶液调节pH至5.5—6.0,而后稀释至1升。

(2)标准缓冲溶液

pH4.03缓冲溶液:苯二甲酸氢钾在105℃烘2—3小时后,称取10.21克,用蒸馏水溶解稀释至l升。

pH6.86缓冲溶液:称取在105℃烘2—3小时的KH2PO4 4.539克或Na2HPO4 。2H2O 5.938克,溶解于蒸馏水中定容至1升。

实验五土壤速效养分的测定

土壤中能被植物直接吸收,或在短期内能转化为植物吸收的养分,叫速效养分。养分总量中速效养分虽然只占很少部分,但它是反映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测定土壤中速效养分,可作为科学种田,经济合理施肥的参考。

一、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

(一)方法原理

土壤水解性氮或称碱解氮包括无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及易水解的有机态氮(氨基酸、酰铵和易水解蛋白质)。用碱液处理土壤时,易水解的有机氮及铵态氮转化为氨,硝态氮则先经硫酸亚铁转化为铵。以硼酸吸收氨,再用标准酸滴定,计算水解性氮含量。

(二)操作步骤

称取通过1毫米筛的风干土样2克(精确到0.01克)和硫酸亚铁粉剂0.2克均匀铺在扩散皿外室,水平地轻轻旋转扩散皿,使土样铺平。在扩散皿的内室中,加入2毫升2%含指示剂的硼酸溶液,然后在皿的外室边缘涂上碱性甘油,盖上毛玻璃,并旋转之,使毛玻璃与扩散皿边缘完全粘合,再慢慢转开毛玻璃的一边,使扩散皿露出一条狭缝,迅速加入10毫升1.07molL-1NaOH液于扩散皿的外室中,立即将毛玻璃旋转盖严,在实验台上水平地轻轻旋转扩散皿,使溶液与土壤充分混匀,并用橡皮筋固定;随后小心放入40℃的恒温箱中。24小时后取出,用微量滴定管以

0.005molL-1的H2SO4标准液滴定扩散皿内室硼酸液吸收的氨量,其终点为紫红色。

(三)结果计算

C×V ×14

土壤中水解氮(mg·kg-1)=——------———×103

W

C——H2S04标准液的浓度

V——样品测定时用去H2S04标准液的体积

14——氮的摩尔质量

W——烘干土重(克)

(四)注意事项

在测定过程中碱的种类和浓度、土液比例、水解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测得值的高低,都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要得到可靠的、能相互比较的结果,必须严格按照所规定的条件进行测定。

(五)主要仪器及试剂配制:

1、仪器:扩散皿、半微量滴定管(5毫升)和恒温箱。

2、试剂:

(1)1.07molL-1Na0H:称取42.8克NaOH溶于水中,冷却后稀释至1升。

(2)2%H3BO3指示剂溶液:称取H3BO3 20克加水900毫升,稍稍加热溶解,冷却后,加入混合指示剂20毫升(0.099克溴甲酚绿和0.066克甲基红溶于100毫升乙醇中)。然后以0.1m0lL-1NaOH调节溶液至红紫色(pH约为5)最后加水稀释至1000

毫升,混合均匀贮于瓶中。

(3)0.005molL-1H2SO4标准液:取浓H2S04 1.42毫升,加蒸馏水5000毫升,然后用标准碱或硼砂(Na2B407·10H2O)标定之。

(4)碱性甘油:加40克阿拉伯胶和50毫升水于烧杯中,温热至70——80℃搅拌促溶,冷却约1小时,加入20毫升甘油和30毫升饱和K2CO3水溶液,搅匀放冷,离心除去泡沫及不溶物,将清液贮于玻璃瓶中备用。

(5)硫酸亚铁粉:FeSO4.7H2O(三级)磨细,装入玻璃瓶中,存于阴凉处。(六)参考指标

土壤水解性氮(mg·kg-1)等级

<25 极低

25——30 低

50——100 中等

100——150 高

(七)思考题

土壤水解性氮包括了哪些形态的氮,用扩散吸收法测定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土壤中速效磷的测定

了解土壤中速效磷的供应状况,对于施肥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土壤中速效磷的测定方法很多,由于提取剂的不同所得结果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石灰性土壤和中性土壤采用碳酸氢钠提取,酸性土壤采用酸性氟化铵提取。

(一)碳酸氢钠法

1、方法原理

中性、石灰性土壤中的速效磷,多以磷酸一钙和磷酸二钙状态存在,用0.5M碳酸氢钠液可将其提取到溶液中,然后将待测液用钼锑抗混合显色剂在常温下进行还原使黄色的锑磷钼杂多酸还原成为磷钼兰进行比色。

2、操作步骤

称取通过1毫米筛孔的风干土2.5克(精确到0.01克)于250毫升三角瓶中,加50毫升0.5M NaHCO3液,再加一角匙无磷活性炭,塞紧瓶塞,在20——25℃下振荡30分钟,取出用干燥漏斗和无磷滤纸过滤于三角瓶中,同时做试剂的空白试验。吸取滤液10毫升于50毫升量瓶中,用钼锑抗试剂5毫升显色,并用蒸馏水定容,摇匀,在室温高于15℃的条件下放置30分钟,用红色滤光片或660nm波长的光进行比色,以空白溶液的透光率为100(即光密度为0),读出测定液的光密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出显色液的磷浓度(mg·kg-1)。

标准曲线制备:

吸取含磷(P)5mg·kg-1的标准溶液0、1、2、3、4、5、6毫升,分别加入50

毫升容量瓶中,加0.5M NaHCO3液10毫升,加水至约30毫升,再加入钼锑抗显色剂5毫升,摇匀,定容即得0、0.1、0.2、0.3、0.4、0.5、0.6 mg·kg-1磷标准系列溶液,与待测溶液同时比色,读取吸收值,在方格座标纸上以吸收值为纵座标,磷mg·kg-1数为横座标,绘制成标准曲线。

3、结果计算

显色液磷mg·kg-1数×显色液体积×分取倍数

土壤中速效磷mg·kg-1=——————————————————————————

烘干土重(克)

显色液磷mg·kg-1数:从工作曲线查得显色液的磷mg·kg-1数

显色液体积:50毫升

浸提液总体积(50毫升)

分取倍数=————--------—————————

吸取浸出液毫升数

4、主要仪器及试剂配制

仪器:往复式振荡机,分光光度计或光电比色计

试剂:

(1)0.5M NaHCO3浸提剂(pH=8.5)

称取42.0克NaHCO3溶于800毫升水中,稀释至990毫升,用4M NaOH

液调节pH至8.5,然后稀释至1升,保存于瓶中,如超过一个月,使用前应重新校正pH值。

(2)无磷活性炭粉

将活性炭粉用1:1 HCl浸泡过夜,然后用平板漏斗抽气过滤,用水洗净,直至无HCl为止,再加0.5M NaHCO3液浸泡过夜,在平板漏斗上抽气过滤,用水洗净NaHCO3,最后检查至无磷为止,烘干备用。

(3)钼锑抗试剂

称取酒石酸锑钾(KSbOC4H4O6)0.5克,溶于100毫升水中,制成5%的溶液。另称取钼酸铵20克溶于450毫升水中徐徐加入208.3毫升浓硫酸,边加边搅动,再将0.5%的酒石酸锑钾溶液100毫升加入到钼酸铵液中,最后加至1升,充分摇匀,贮于棕色瓶中,此为钼锑混合液。

临用前(当天)称取1.5克左旋抗坏血酸溶液于100毫升钼锑混合液中,混匀。此即钼锑抗试剂。(有效期24小时,如贮于冰箱中,则有效期较长。)

(4)磷标准溶液

称取9.43克KH2PO4(105℃烘2小时)溶于200毫升水中,加入5毫升浓

H2SO4,转入1升量瓶中,用水定容,此为100 mg·kg-1磷标准液,可较长时间保存。取此溶液稀释20倍即为5 mg·kg-1磷标准液,此液不宜久存。

(二)O.03mo1L-1NH4F—O.025molL-1HCl浸提——钼锑抗比色法

1、方法原理

酸性土壤中的磷主要是以Fe—P,A1一P的形态存在,利用氟离子在酸性溶液中络合Fe3+和Al3+的能力,可使这类土壤中比较活性的磷酸铁铝盐被陆续活化释放,同时由于H+的作用,也能溶解出部分活性较大的Ca—P,然后用钼锑抗比色法进行测定。

2、操作步骤

称取通过1毫米筛孔的风干土样品5克(精确到0.01克)于150毫升塑料杯中,加入0.03molL-1NH4F——0.025 molL-1HCl浸提剂50毫升,在20—30℃条件下振荡30分钟,取出后立即用干燥漏斗和无磷滤纸过滤于塑料杯中,同时作试剂空白试验。

吸取滤液10—20毫升于5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10毫升0.8M H3BO3,再加入二硝基酚指示剂2滴,用稀HCl和Na0H液调节pH至待测液呈微黄,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磷,下述步骤与前法相同。

3、结果计算

与碳酸氢钠法相同。

4、仪器、试剂配制

仪器:塑料杯,其余与前法同。

试剂:0.03molL-1NH4F—0.025 molL-1HCl浸提剂,称取1.11克NH4F溶于800毫升水中,加1.0molL-1HCl25毫升,然后稀释至1升,贮于塑料瓶中,其它试剂同前法。

(三)参考指标

1、0.5M NaHCO3法

土速效磷mg·kg-1等级

<5 低

5—10 中

>10 高

2、0.033molL-1NH4F——0.025NHCl

土壤速效磷mg·kg-1等级

<3 很低

3—7 低

7—20 中等

>20 高

(四)思考题

①土壤速效磷的测定中,浸提剂的选择主要根据是什么?

②测定土壤速效磷时,哪些因素影响分折结果?

三、土壤中速效性钾的测定(火焰光度法)

(一)方法原理

以醋酸铵为提取剂,铵离子将土壤胶体吸附的钾离子交换出来。提取液用火焰光度计直接测定。

(二)操作步骤

称取通过1毫米筛孔的风干土5克(精确到0.01克)于100毫升三角瓶中,加入50毫升1molL-1中性醋酸铵液,塞紧橡皮塞,振荡15分钟立即过滤,将滤液同钾标准系列液在火焰光度计上测其钾的光电流强度。

钾标准曲线的绘制:

以500 mg·kg-1或100 mg·kg-1钾标准液稀释成O、1、3、5、10、15、20、30、50 mg·kg-1钾系列液(用1molL-1中性醋酸铵液稀释定容,以抵销醋酸铵的干扰),以浓度为横座标绘制曲线。

(三)结果计算

速效钾(mg·kg-1)=查得的mg·kg-1数×V/W

查得的mg·kg-1数——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对应的mg·kg-1数;

v ——加入浸提剂的毫升数;W ——土样烘干重(克)。

(四)注意事项

加入醋酸铵溶液于土样后,不宜放置过久,否则可能有部分矿物钾转入溶液中,使速效钾量偏高。

(五)主要仪器及试剂配制

仪器:火焰光度计

试剂:

1、1molL-1中性醋酸铵溶液:称取化学纯醋酸铵77.09克,加水溶解定容至1升,最后调节pH到7.0。

2、钾标准溶液:准确称取烘干(105℃烘4—6小时)分析纯KCl 1.9068克溶于水中。定容至1升即含钾为1000 mg·kg-1,由此溶液稀释成500 mg·kg-1或100 mg·kg-1。

(六)参考指标

土壤速钾(mg·kg-1) 等级

<30 极低

30一60 低

60一100 中

100— 160 高

>160 极高

(七)思考题

1、用1molL-1NH4Ac浸提剂测出的钾是哪两种形态的钾?

2、简述火焰光度法测定速效钾的基本原理。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整理)

1.土壤:土壤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3.土壤系统:土壤系统是由固相(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和土壤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 三相物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力、能量交换和净化功能。 4.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地上部生物和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和交换, 构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5.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被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6.单个土体和聚合土体:单个土体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面积 的大小取决于土壤的变异程度。聚合土体,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称为聚合土体。 7.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8.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称为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 9.土壤的组成包括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1)土壤组成: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 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组成的。 (2)相互关系:土壤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 壤空气)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10.土壤矿物质包括哪些类型?什么叫原生矿物?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有哪 些?它们的性质如何? (1)土壤矿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 (2)原生矿物: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颗粒较粗,有些表面可能受到轻微蚀变,内部结晶仍然完好。 (3)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及性质①硅酸盐、铝硅酸盐类矿物:是土壤多种营养元素的来源。②氧化物类矿物:这些矿物都极稳定,不易风化、对植物的养分意义不大。③硫化物类矿物:极易风 化,成为土壤中硫素的主要来源。④磷酸盐类矿物:是土壤中无机磷的重要来源。 11.什么叫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有哪些?特点如何?# (1)次生矿物:大多数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原来化学组成和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颗粒纤细,结晶较差,甚至是极细的非结晶质颗粒。 (2)主要次生矿物及特点:①简单盐类: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的最终产物,结晶构造都较简单,常见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中。②次生氧化物矿物:多样,颜色鲜艳③次生铝硅酸盐类: 是构成土壤粘粒的主要成分,具结晶构造。 12.土壤风化过程有哪些类型?各类型风化过程如何? (1)物理风化:通过①温度作用或温差效应、②结冰作用或冰劈作用、③风的作用、④流水的作用,产生了与原岩石、矿物化学成分相同而粗细不等的碎屑物质覆盖在岩石表面。 (2)化学风化:通过①溶解作用、②水化作用、③水解和碳酸化作用、④氧化作用、⑤溶解作用,形成可溶性盐类,都是养料成分,为植物提供营养;形成了次生粘土矿物,在土壤肥力中作用 巨大;形成了残留矿物,如:石英在土壤中以粗大砂粒存在。 (3)生物风化:①机械破坏作用(根劈作用)②化学破坏作用(主要通过新陈代谢来完成)。为母质中增加了岩石和矿物中所没有的N(氮)素和有机质。 13.矿物分解可分为哪些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1)碎屑阶段:物理风化作用下,岩石矿物发生机械粉碎,形成碎屑风化壳。 (2)钙淀积阶段:生物化学作用加强,CaCO3不断聚积,形成钙淀积风化壳,同时生成次生黏土矿物。 (3)酸性硅铝阶段:盐基大量淋失,次生黏土矿物堆积。 (4)富铝化阶段:盐基彻底淋失,硅酸大量淋失,Al2O3、Fe2O3残积。 14.粘土矿物的结构有哪些特征?各类型粘土矿物的性质如何?# (1)粘土矿物粒径小于0.001mm,是土壤矿物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活动的晶格、呈现高度分散性,并具有的吸附代换性能、能吸收水分和膨胀,因而具有明显的胶体特性,称为粘土矿物。 (2)性质见11题次生矿物。 15.土壤有机质是什么?其来源如何?主要组成分有哪些? (1)土壤有机质是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包括动植物残体、

土壤地理学期末试题.doc

一、填空题P40 1 、从 1967 年起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等六个主要发生层。 2、目前世界通用的门赛尔颜色系列和门赛尔比色卡,其命名是用色调、亮度 和彩度的颜色三属性来表示的。 3、水解作用是水的最主要的作用,使矿物风化更为彻底。 4、土壤生物中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动力。 5、土壤有效水指的是凋萎系数与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 6、土壤通气性主要决定于土壤中通气孔隙度的多少。 7、土壤酸度分为两个基本类型:一是活性酸度;一是潜性酸度。 8、土壤发育的外在推动力来自于气候因素。 9、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成土母质。 10、发生学分类的基本观点是:强调土壤与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成土因素及其对土壤的影响作为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 11、土壤发生学的理论基础是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12、我国现在通行的土壤分类的发生学分类制。 13、粘盘黄棕壤的母质以下蜀黄土为主。 14、钙积土的成土过程特点是腐殖质积累过程和钙积过程并存。 15、土壤的地带性分布是土壤随地表水分和热量的分化呈带状配 置的特性。 二、名词解释

1、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分类:①自然剖面和人工剖面 ②按剖面的用途和特性分:主要剖面,检查(或对照)剖面和定界剖面。 2、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生物的参与 下,一方面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后变成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P 97 3、诊断层:是指用以识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P 844、潴育化过程:指土壤处于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土壤铁、锰化合物经受 氧化还原作用而发生的淋溶淀积过程。 三、简答题 1、土壤圈的功能有哪些? ( 1)大气圈: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释放CO2CH4、H2S、N2O 等,吸收 O2;(2)水圈: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水分配、水循环与水平衡; (3)岩石圈:地球保护层、地质循环;(4)生物圈:支持生物过程、提供生物 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理化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1)基本性状:剖面构型为 Ah-B-BC-C 型。 (2)诊断特征:褐土表层为褐色腐殖质层,往下层逐渐变浅,厚度为 20cm左右,黏化层呈核状或块状结构,假菌丝状,黏化多为残积黏化和淋溶黏化相结合,呈红褐色,核状结构,有胶膜,厚度为 10~50cm,有 CaCO3淀积,呈假菌丝状或结核状。褐土表层腐殖质含量一般为 10~30g/kg ,呈中性至微碱性, PH为 7 左右无 或有碳酸钙反应。土壤质地在在粉土至黏壤土之间,黏化层的黏粒含量高。 P 73 3 、地形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的发生与发育的? 地形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只是通过对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起间接作用,只是影响

土壤地理学课后答案

1 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地位及作用: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处于人类智慧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和相互作用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境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P6~P7 土壤与人的关系: 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故土壤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 通过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分解和净化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因而土壤即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首端,又是维持生存环境质量的净化器。 2 解说土壤剖面中的新生体和侵入体,并说明研究它们的意义。 新生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的或聚积的物质称为新生体。新生体是判断土壤性质,土壤组成和发生过程等非常重要的特征。 侵入体:位于土体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聚积和产生的物体。一般常见耕作土壤,是判断人为经营活动对土壤层次影响所达到的深度,以及土层的来源等的重要依据。

3 土壤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是什么?、 土壤形态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上,包括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土壤结持性、孔隙度、干湿度、新生体和侵入体。 4 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 5 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土壤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组成。 土壤的三类基本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封肥力的物质基础。 6 结合我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进行土壤粒径分级的意义和作用? 中国土壤料径分级系统为 <0.001mm为黏粒 0.001mm~0.005mm为粗黏粒 0.005~0.01为细粉粒 0.01~0.05为粗粉粒 0.05~0.25为细砂粒 0.25~1.0为粗砂粒 1.0~3.0为细砾 3.0~10.0为粗砾 >10.0为石块。

土壤地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图文稿

土壤地理学试卷及参考 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土壤地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H.M.西比尔采夫根据土壤地理分布的特点,把土壤分成3个土纲:显域土纲(地带性土纲)、隐域土纲(隐地带性土纲)和泛域土纲(泛地带性土纲)。 3、地质大循环的特点是:时间长?、涉及的范围广 和养分元素的向下淋失。 4、过渡层是指兼有两种主要发生层特性的土层,例如AE,表示占优势的土层是 A 层。 5、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的亚类是依据附加成土过程 或?土类间的过渡特征来划分的。 6、福建省的地带性土壤是南亚热带的赤红壤,中亚热带的红壤、黄壤。 7、根据风沙土的流动性或固定程度以及利用方式和土壤的发育程度可划分为:固定风沙土、流动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和风沙园。

8、防治土壤侵蚀的主要土壤保持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 和?耕作措施。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 1、土壤地理学:着重研究土壤空间分布和组合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富铝化作用:在热带地区高度风化的土壤或热带亚热带山地丘陵、台地土壤中盐基和SiO2强烈淋出,游离氧化铝和水铝石(三水铝石)相对富集的作用。 3、诊断特性:是指在土壤分类中用于鉴别土壤类别,具有一系列定量化规定性质的土壤性质。 4、土壤组合:指在中地形条件及其相应的其他地方性因素变异的影响下,地带性土壤(亚类)和非地带性土壤(亚类)按确定的方向有规律依次更替的现象,也称为土壤的中域性分布规律。 5、滨海盐土:由滨海沉积物受海水浸渍和生物作用下发育而成的盐渍化土壤。 6、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力的各种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土壤地理学期末试题复习课程

一、填空题 P40 1、从1967年起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和母岩等六个主要发生层。 2、目前世界通用的门赛尔颜色系列和门赛尔比色卡,其命名是用 色调 、亮度 和 彩度 的颜色三属性来表示的。 3、水解作用 是水的最主要的作用,使矿物风化更为彻底。 4、土壤生物中 微生物 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动力。 5、土壤有效水指的是 凋萎系数 与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 6、土壤通气性主要决定于土壤中 通气孔隙度 的多少。 7、土壤酸度分为两个基本类型:一是 活性酸度 ;一是 潜性酸度 。 8、土壤发育的外在推动力来自于 气候因素 。 9、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成土母质 。 10、发生学分类的基本观点是:强调土壤与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 成土因素 及其对 土壤 的影响作为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 11、土壤发生学的理论基础是 道库恰耶夫 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12、我国现在通行的土壤分类的 发生学 分类制。 13、粘盘黄棕壤的母质以 下蜀 黄土为主。 14、钙积土的成土过程特点是腐殖质积累过程和 钙积 过程并存。 15、土壤的地带性分布是土壤随 地表水分 和 热量 的分化呈带状配置的特性。 二、名词解释 1、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分类:①自然剖面和人工剖面 ②按剖面的用途和特性分:主要剖面,检查(或对照)剖面和定界剖面。 2、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生物的参与下,一方面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后变成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P 97 3、诊断层:是指用以识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P 84 4、潴育化过程:指土壤处于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土壤铁、锰化合物经受氧化还原作用而发生的淋溶淀积过程。 三、简答题 1、土壤圈的功能有哪些? (1)大气圈: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释放CO 2 CH 4、H 2S 、N 2O 等,吸收O 2;(2)水圈: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水分配、水循环与水平衡; (3)岩石圈:地球保护层、地质循环;(4)生物圈:支持生物过程、提供生物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理化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P 144 2、褐土的基本性状和诊断特征有哪些? (1)基本性状:剖面构型为Ah-B-BC-C 型。 (2)诊断特征:褐土表层为褐色腐殖质层,往下层逐渐变浅,厚度为20cm 左右,黏化层呈核状或块状结构,假菌丝状,黏化多为残积黏化和淋溶黏化相结合,呈红褐色,核状结构,有胶膜,厚度为10~50cm ,有CaCO 3淀积,呈假菌丝状或结 核状。褐土表层腐殖质含量一般为10~30g/kg ,呈中性至微碱性,PH 为7左右无或有碳酸钙反应。土壤质地在在粉土至黏壤土之间,黏化层的黏粒含量高。 P 73 3、地形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的发生与发育的? 地形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只是通过对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起间接作用,只是影响在土壤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土壤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土壤发生学研究土壤形成因素-土壤发生过程-土壤类型及其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学说。 土壤分类学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第一章土壤形成因素分析 1、成土因素学说的发展:道库恰耶夫、土壤发生学派土壤是历史自然体西比尔采夫三个土纲 1)显域土纲(Zonal soil)地带性土壤2)隐域土纲(Introzonal soil)隐地带性土壤3)泛域土纲(Azonal soil)泛地带性土壤 2、气候因素是怎样影响土壤的形成发育的? 1、气候影响有机质积累和分解过度湿润和长期冰冻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干旱和高温有利于 有机质的矿化 2、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温度增加10℃,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长2—3倍热带风化强 度比寒带高10倍,比温带约高 3 倍 —热带地区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速度,风化壳和土壤厚度>温带和寒带地区 3、气候影响粘土矿物的形成不同气候带的土壤中,具有不同次生粘土矿物:干冷地区的土 壤—水云母温暖湿润或半湿润气候条件下—蒙脱石和蛭石 湿热地区—高岭石类高度湿热地区—铁、铝氧化物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4、物质迁移随水分和热量的增加而增加从风化和成土过程产物的迁移规律看:在湿润地区(如灰化土地区),土壤中游离的盐基遭到强烈的淋洗;在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如黑钙土地区),土壤中易溶性盐分受到淋洗,而碳酸盐则在土体中相对聚积;在干旱地区(如棕钙土地区),易溶盐分仅在土壤上层遭到淋洗。 5、气候影响土壤分布规律 温度:寒温带——灰化土温带——暗棕壤暖温带——棕壤亚热带和热带——红壤、砖红壤等 干湿程度:温带湿润气候区——淋溶土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弱淋溶土,钙积土温带干旱区——荒漠土 3、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脱K、脱盐基等各形成什么矿物?岩石的原始矿物的风化演化系列,即从脱钾、脱盐基和脱硅三个阶段性系列,形成伊利石(脱K)、蒙脱石(缓慢脱盐)、高岭石(迅速脱盐)和三水铝石(脱硅)等,这些阶段性与其风化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有关。 4、生物成土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形成发育的?生物因素是土壤发生发展中最主要、最活跃的成土因素。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从土壤质地特征具有肥力这个认识出发,由于生物的作用,才把大量太阳能引进了成土过程的轨道,才有可能使分散在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的营养元素向土壤聚积,从而创造出仅为土壤所固有的肥力的特征,并推动了土壤的发育和演变。从这种意义上说生物因素在成土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1)、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 (2)绿色植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绿色植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初始生产者。它的作用首先表现在把分散在母质、水圈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吸收起来,利用太阳辐射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成有机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再以有机残体的形式,聚积在母质表层。然后,

《土壤地理学》试题集整合版(附答案)解析

《土壤地理学》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1.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威胁人类生存的时候“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在发展低碳农业中提倡发展的“白色农业”是指农业生产中的() A.微生物利用 B.太阳能利用 C.化学合成物利用 D.水能利用 2.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土壤系统分类为首的美国土壤科学家是() A.史密斯 B.詹尼 C.马伯特 D.道库恰耶夫 3. 18世纪以后,西欧地理学派的三个代表学派中,农业化学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 A.李比希 B.法鲁 C.李希霍芬 D.库比纳 4. 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矿物是() A.氧化物类 B.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类 C.硫化物类 D. 磷灰石类 5. 土壤粘土矿物中膨胀性能最强的是() A.伊利石 B.高岭石 C.蒙脱石 D.绿泥石 6. 土壤毛管空隙和非毛管空隙的孔径界限是() A.0.1mm B.0.01mm C.0.1um D.0.01um 7. 泰安地区土壤水分类型属于() A.淋溶型与周期淋溶型 B.非淋溶型 C.渗出型 D.停滞型 E.冻结型 8. 土壤返潮现象是土壤吸收作用的哪种类型() A.机械吸收 B.物理吸收 C.化学吸收 D.生物 9. 控制土壤形成方向及其地理分布,尤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因素是() A.气候 B.生物 C.母质 D.地形 10. 聚合土体相当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分类单元中的() A.土族 B.土纲 C.土类 D.土系 二、填空题(每空0.5 分,共 10分) 1.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和。 2. 水解作用的三个阶段是、和。 3.世界上有关土壤分类和肥力评价的最早专著是。 4.土水势主要包括、压力势、和重力势。

土壤地理学 整理

土壤年龄:土壤年龄是指土壤发生发育时间的长短,通常把土壤年龄分为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 绝对年龄:是指该土壤在当地新鲜风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时算起迄今所经历的时间,通常用年表示; 相对年龄:则是指土壤的发育阶段或土壤的发育程度。 粘化过程:粘粒的形成与积累过程为粘化过程。 白浆化过程:土体出现还原性游离Fe、Mn使土体亚表层漂白的过程,都可称白浆化。 土壤发生层: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剖面层次。主要发生层:A层(腐殖质层)E层(淋溶层)B层(淀积层)C层(母质层)和R层(基岩) 钠代率:代换性钠离子占代换性盐基总量的百分数. 地下水的临街深度:在蒸发最强烈的季节,土壤表层不显积盐的最浅的地下水埋藏深度. 土壤发生学:土壤是独立的原始自然体,土壤有独立的发生发展过程,剖面形态和肥力特征,研究其发生发展过程与剖面形态特征的科学称为土壤发生学。根据发生学的观点:有什么自然条件就有什么样土壤类型,土壤形成与环境条件是统一体。 土壤地理学:既然土壤类型受环境条件制约,成土因素中的气候,生物和母质的分布都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性,因此受此成土过程影响的土壤类型必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研究土壤分布的地理规律的科学即为土壤地理学。 区域地理土壤学:土壤不仅是自然的地理体,也是重要的农业资源和环境要素,因此,区域地理土壤学是运用土壤地理学原理,研究一定区域内的成土因素,土壤类型与分布规律,土壤利用与改良,从而为区域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服务。 土壤地带性:土壤分布表现出地理规律性称为土壤地带性。土壤地带性包括土壤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指高山或高原土壤分布)和区域地带性(指由于地形或地质地貌学特征引起的变异),归根结底是土壤分布的地理规律,也是自然界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 土壤纬度地带性:土壤与纬度基本平行的分布规律。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黑土、黑钙土-棕壤(辽宁、山东半岛)-黄棕壤(江苏、安徽、豫西、鄂、湘等)-红壤(长江南)-砖红壤(南岭以南包括台湾省)。 土壤经度地带性:土壤水平地带也受所在大陆外形、山脉的走向、风向、洋流海拔等地理因子的不同和干扰,使之偏于纬度圈,而与经度基本相平行称经度地带性。 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区别: 潜育化过程:土壤长期浸水,土休封闭于静水状态下,得不到通气与氧化,土壤矿质中的铁、锰处于还原低价状态,土体显青色或青黑色。若砂质土体,则一般呈灰青色,闭结,不松散;若粘性土质则呈粘糊状青泥,其塑性强,而少裂隙或铁、锰结核,潜育化过程可发育成沼

土壤地理学模拟试卷(七)答案

《土壤地理学》模拟试卷(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9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答案如下: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3分) 答案如下,每空0.5分 1、胡敏酸;富里酸 2俄国道库恰耶夫;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亚纲;亚类;土族;联合国世界土壤图图例单元、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土类;土属 3.干旱土;淋溶土;老成土 4.褐土、燥红土; 5.石灰性紫色岩“赤色盆地” 6. W和Bg 7.土壤复区。 8.漆皮化、龟裂化、砾质化和碳酸盐的表聚化,石膏易溶性盐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土壤剖面: 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2.土壤胶体: 土壤胶体是指土壤中颗粒直径小于2000毫微米,具有胶体性质的微粒。是土壤中高度分散的部分。 3盐基饱和度:就是土壤吸附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数。 4.腐殖化过程: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合成为腐殖质的过程。 5.诊断特性:如果用来鉴别土壤类型的依据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则称为诊断特性。 6.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属于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问答题(共40分)

1. 简述道库恰耶夫的成土因素学说?(5分) 答案要点如下 19世纪末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首先认定,土壤和成土条件之间的这些关系不是偶然的,而是有规律的。(1分)土壤和景观的最主要的因素之间可用函数关系方程式表示出来: П=f(К,О,Г,Р)Т 式中П代表土壤;К代表气候;О代表生物;Г代表岩石;Р代表地形;Т代表时间。(1分) 这个公式明确地表示了土壤与成土条件之间的联系,即它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5种自然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而且各种成土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互相不能代替的(2分),所有的成土因素始终是同时同地,不可分割地影响着土壤的产生和发展,同时随着成土因素的变化,随着空间因素的变化,土壤也随着不断地形成和演化着。(1分) 2.请简述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7分) 答案要点如下: (1)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过程与生物小循环过程矛盾的统一。(1分) (2)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及其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可直接回答):概念:地质大循环是指岩石经过风化,其产物通过各种形式的剥蚀和搬运过程堆积在低洼的地方成为沉积物,并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经过固结成岩作用成为沉积岩再经过抬升而出露陆地表面。这个以地质历史时间为周期的过程称为地质大循环(1分)。作用:其中以岩石的风化过程和风化产物的淋溶剥蚀过程对土壤形成的关系最为密切。(1分) (3)生物小循环及其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生物小循环是指主要通过植物从土壤中选择 吸收所需的养分并存储于活质中,再以残落物的形式归还给地表,并通过微生物等的分解进入土壤中的过程。即通过生物生长吸收、归还、分解三个过程完成一个生态周期的循环(其中可在地上、地下各种活有机体中存储一定的时间)。(1分)作用:这个循环还具有更新快、范围小、效率高等特点,对土壤肥力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腐殖质的形成利积累具有重大的意义。(1分) (4)从土壤发展的地质历史时间来看,生物小循环是在地质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地质大循环便没有生物小循环,也没有正常的土壤发生与发展。其次,生物小循环只是整个地质大循环中一部分物质的小规模循环,它最终也要纳入大循环的行列中。(1分) 从物质养料动态的关系可以看出,地质大循环过程总的趋势是植物养分元素的释放、淋失过程,而生物小循环则是植物养分元素的积累过程(1分) 3.以我国为例,简述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8分) 答案要点如下:

土壤地理学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15 分) 1.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_养分_、_水分_、_空气_和热量的能力。2.道库恰耶夫认为,土壤是母质、_气候_、_生物_、地形和时间等五种自然成土因 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3.1:1 型矿物的典型代表有_高岭石_和埃洛石,2:1 型膨胀性矿物的典型代表有 __蒙脱石_和蛭石。 4.通常把土壤水分划分为:固态水、汽态水、束缚水_、_结合水_、_毛管水_和重力水等几种类型。 5.1967 年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_腐殖质积累层_、_淋溶层、灰化层_、_淀积层_、 母质层和母岩等六个主要发生层。 6.由一层_硅氧四面体___和一层_铝氧八面体___组成一晶层,属1:1 型晶格。 二、判断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 以下表述你认为对的,在括号里填Y, 错的填N, 未作判断或判断错均不得分。 1.一般来说,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的土壤为盐基不饱和的土壤,温带、亚 热带、热带湿润地区的土壤为盐基饱和的土壤。() 2.引起南方土壤呈酸性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代换性H、Al 含量高,虽然阳离子代换 力的顺序为Al3+ > H+ > Ca2+, 但可以通过施用多量石灰来改良土壤。() 3.粘质土壤的有效水容量小,是因为其田间持水量小。() 4.阳离子的交换按当量关系进行,例如二价钙离子去交换一价钠离子时,一个 钙离子可交换两个钠离子。() 5.绝对年龄大的土壤,其相对年龄也大。() 6.粘质土通气性好,透水性强,作物根系易于发展,有机质矿化 作用也快。() 7.草本植物的根系占很大比例,因而剖面中腐殖质自表层向下逐渐 减少。() 8.门赛尔颜色中,颜色命名的顺序是色调—亮度—彩度。() 9.如果胶体数量大,吸附的盐基离子多,那么它缓冲碱的能力就强。 () 10.一般而言,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要高于粘土矿物。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 1.活性酸度 2.矿质化: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被氧化为最终的分解产物-CO2 、H2O、NH3、H2PO4-和SO42-的过程。 3.次生矿物:原生矿物被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 4.诊断层:凡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称为诊断层。5.富铝化 四、简答题(每小题6 分,共30 分) 1.简述道库恰耶夫土壤形成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 答:1.土壤是各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f (K.O.Γ)Β 2.成土因素的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性; 3.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制约着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4.成土因素是有地理分布规律的,土壤也具有地理分布的规律性。

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聚合土体: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似的多个单个土体所组成的聚合体。 土壤圈物质循环:指土壤圈内部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地球其它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土壤自净能力: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土壤发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面大致平行的物质及性状相对均匀的各层土壤。 土壤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 粒级:根据土粒的不同将粒径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土粒归为一类。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 灰分:植物组织回落土壤之后,将经历化学变化和降解过程,则构成植物组织的元素将逐渐变为最终的矿质形态。 土壤腐殖质:是一种分子结构复杂、抗分解性强的棕色或暗棕色无定型胶体物,是土壤微生物利用植物残体及其分解产物重新合成的一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土壤结构:土壤原生矿物颗粒与次生矿物颗粒,其它土壤颗粒单元或土壤自然结构体相互组合重排的一种物理排列样式。 土粒密度:指单位容积土壤固相颗粒的质量(风干)。 土壤密度: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的质量(风干)。 土壤孔隙度:指单位原状容积土壤中空隙所占容积的百分数。 土壤水分状况:周年内土壤剖面中各土层的含水量及其变化过程,是土壤水分循环过程的集中体现,它是土壤水量平衡和土壤水文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土壤热容量:是描述土壤温度变化速度及其幅度的物理量,包括质量热容量和容积热容量. 土壤导热率:是指在单位截面、垂直截面的单位距离土壤温度相差1开氏度、单位时间内所传导的热量。 土壤热扩散率:是指给特定土壤施加一定的热量,并通过扩散形式传送热量至土壤其他部分,所引起的土壤温度随时间的变化速率。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土壤胶体所能吸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 土水势:指单位水量从一个平衡的土-水系统移动到与它温度相同而处于参比状态的水池时所作的功。 盐基饱和度: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比。 土壤形成学说、成土因素学说:土壤的发育和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构,研究土壤发育与形成的学说。

土壤地理学复习重点

1.土壤:土壤就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就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与协调养分、水分、空气与热量的能力。 3.土壤系统:土壤系统就是由固相(矿物质与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与土壤溶液)与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 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力、能量交换与净化功能。 4.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地上部生物与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与交换,构 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体,成为生物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5.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与浅水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被层,犹如地球的地膜。 6.单个土体与聚合土体:单个土体就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面积的 大小取决于土壤的变异程度。聚合土体,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称为聚合土体。 7.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8.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因此,称为土壤发生层,简称土层。 9.土壤的组成包括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1)土壤组成:土壤就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 壤空气)等三相物质组成的。 (2)相互关系:土壤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壤空 气)之间就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10.土壤矿物质包括哪些类型?什么叫原生矿物?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有哪 些?它们的性质如何? (1)土壤矿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主要来自成土母质,按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两大类。 (2)原生矿物: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与结晶构造均未改变,颗粒较粗,有些表面可能受到轻微蚀变,内部结晶仍然完好。 (3)土壤中主要原生矿物及性质①硅酸盐、铝硅酸盐类矿物:就是土壤多种营养元素的来源。②氧化物类矿物:这些矿物都极稳定,不易风化、对植物的养分意义不大。③硫化物类矿物:极易风化,成为土壤中硫素的主要来源。④磷酸盐类矿物:就是土壤中无机磷的重要来源。 11.什么叫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有哪些?特点如何?# (1)次生矿物:大多数就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原来化学组成与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颗粒纤细,结晶较差,甚至就是极细的非结晶质颗粒。 (2)主要次生矿物及特点:①简单盐类:就是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的最终产物,结晶构造都较简单,常见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土壤中。②次生氧化物矿物:多样,颜色鲜艳③次生铝硅酸盐类:就是构成土壤粘粒的主要成分,具结晶构造。 12.土壤风化过程有哪些类型?各类型风化过程如何? (1)物理风化:通过①温度作用或温差效应、②结冰作用或冰劈作用、③风的作用、④流水的作用,产生了与原岩石、矿物化学成分相同而粗细不等的碎屑物质覆盖在岩石表面。 (2)化学风化:通过①溶解作用、②水化作用、③水解与碳酸化作用、④氧化作用、⑤溶解作用,形成可溶性盐类,都就是养料成分,为植物提供营养;形成了次生粘土矿物,在土壤肥力中作用巨大;形成了残留矿物,如:石英在土壤中以粗大砂粒存在。 (3)生物风化:①机械破坏作用(根劈作用)②化学破坏作用(主要通过新陈代谢来完成)。为母质中增加了岩石与矿物中所没有的N(氮)素与有机质。 13.矿物分解可分为哪些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1)碎屑阶段:物理风化作用下,岩石矿物发生机械粉碎,形成碎屑风化壳。 (2)钙淀积阶段:生物化学作用加强,CaCO3不断聚积,形成钙淀积风化壳,同时生成次生黏土矿物。 (3)酸性硅铝阶段:盐基大量淋失,次生黏土矿物堆积。 (4)富铝化阶段:盐基彻底淋失,硅酸大量淋失,Al2O3、Fe2O3残积。 14.粘土矿物的结构有哪些特征?各类型粘土矿物的性质如何?# (1)粘土矿物粒径小于0、001mm,就是土壤矿物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活动的晶格、呈现高度分散性,并具有的吸附代换性能、能吸收水分与膨胀,因而具有明显的胶体特性,称为粘土矿物。 (2)性质见11题次生矿物。 15.土壤有机质就是什么?其来源如何?主要组成分有哪些?

土壤地理学模拟精彩试题全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土壤地理学》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1.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威胁人类生存的时候“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在发展低碳农业中提倡发展的“白色农业”是指农业生产中的( A ) A.微生物利用 B.太阳能利用 C.化学合成物利用 D.水能利用 2.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土壤系统分类为首的美国土壤科学家是( A ) A.史密斯 B.詹尼 C.马伯特 D.道库恰耶夫 3. 18世纪以后,西欧地理学派的三个代表学派中,农业化学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 A ) A.李比希 B.法鲁 C.李希霍芬 D.库比纳 4. 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矿物是( B ) A.氧化物类 B.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类 C.硫化物类 D. 磷灰石类 5. 土壤粘土矿物中膨胀性能最强的是( C ) A.伊利石 B.高岭石 C.蒙脱石 D.绿泥石 6. 土壤毛管空隙和非毛管空隙的孔径界限是( A ) A.0.1mm B.0.01mm C.0.1um D.0.01um 7. 泰安地区土壤水分类型属于( A ) A.淋溶型与周期淋溶型 B.非淋溶型 C.渗出型 D.停滞型 E.冻结型 8. 土壤返潮现象是土壤吸收作用的哪种类型( B ) A.机械吸收 B.物理吸收 C.化学吸收 D.生物

9. 控制土壤形成方向及其地理分布,尤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因素是( A ) A.气候 B.生物 C.母质 D.地形 10. 聚合土体相当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分类单元中的( D ) A.土族 B.土纲 C.土类 D.土系 11.下面那种土壤结构是保肥供肥的最好结构: [ D ] A 块状结构 B 柱状结构 C片状结构 D团粒状结构 12 下列风化过程不属于化学风化的为 第2 页共 17 页A.溶解 B.水解 C. 水化 D. 水蚀 [ D ] 13. 自然界最难风化的矿物种类为 A. 橄榄石 B. 角闪石 C. 正长石 D. 石英 [ D ] 14.改良酸性土壤经常使用的是 A. 石膏 B. 石灰 C. 明矾 D. 硫磺 [ B ] 15.确定土壤酸碱性所依据的土壤酸度类型是 [ A ] A、活性酸 B、交换性酸 C、水解性酸 D、潜性酸 16.不属于耕作土壤剖面的土壤层次为 A.淀积层 B. 心土层 C. 表土层 D.底土层 [ A ] 17.对植物无效的土壤水分类型为 A.吸湿水 B. 化合水 C. 毛管水 D. 重力水 [ C ] 18.土壤物理性粘粒的直径范围是 A.<0.01mm B.>0.01mm C. <0.001mm D. >0.001mm [ A ] 19. 2:1型的黏土矿物含有比较多的负电荷,主要是由于 [ A ] A.同晶代换的作用;B.环境PH的改变; C.吸附有机质;D.其他原因

土壤地理学练习

土壤地理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灰化过程脱硅富铝化过程等电点土壤质地土壤肥力FC 硅铝比率土壤呼吸 土壤通气性阳离子交换量潜性酸黄化作用土壤比重BSP 活性酸凋萎系数 二、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4个备选答案中选1个正确答案,将其题号填入括号内) 1、在森林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脱硅富铝化过程可发生在()条件下。 A高温少雨B低温多雨C高温多雨D低温少雨 2、在森林土壤形成过程中,SiO2在土体亚表层残留的过程是()。 A粘化过程B灰化过程C钙化过程D白浆化过程 3、土体内盐基大量流失,铁铝相对富积的过程称为( )。 A粘化过程B灰化过程C钙化过程D富铝化过程 4、富含有机质的土层是( )。 A A层 B B层 C C层 D D层 5、膜状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叫做( )。 A最大吸湿量B最大分子持水量C田间持水量D凋萎系数 6、小麦的凋萎系数在下列土壤中最大的是( )。 A.砂土B.壤砂土C.壤土D.粘壤土 7、土壤中的水分可以分为多种形态,其中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水分形态是()。 A气态水B固态水C膜状水D毛管水 8、有效水含量范围最大的土壤是( )。 A 石砾土B砂土C壤土D粘土 9、土壤空气组成特点是氧气少、二氧化碳( )和水气饱和。 A多B少C较少D最少 10、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盐基离子可以被代换到土壤溶液中供植物吸收利用。下例正确的代换方式 是()。 A等离子价代换B等离子代换C正负电荷代换D不对等代换 11、酸性土和碱性土淹水后,土壤酸碱性的变化规律是( )。 A酸土更酸,碱土更碱B均无变化C均向酸方向发展D均向中性发展 12、土壤容重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孔隙)土壤的()。 A烘干土重B风干土重C湿土重D自然土重 13、土壤结构体是指土壤中的单粒相互胶结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块或土团。理想的土壤结构体 是指()。 A粒状B团粒状C块状D片状 14、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结构体的形成的物质是( )。 A胡敏酸B富里酸C有机酸 D 无机酸 15、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养分有效化的物质是( )。 A胡敏酸B富里酸C木质素 D 单宁 16、适宜大多数细菌生长的土壤酸碱性环境是( )。 A 碱性B中性 C 酸性 D 强酸性 18、在我国东部地区由南到北土壤带谱的排列正确的是() A砖红壤、红壤和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 B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红壤和黄壤、砖红壤 C砖红壤、红壤和黄壤、暗棕壤、棕壤、黄棕壤、棕色针叶林土

土壤地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土壤地理学试卷及参考 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土壤地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西比尔采夫根据土壤地理分布的特点,把土壤分成3个土纲:显域土纲(地带性土纲)、隐域土纲(隐地带性土纲)和泛域土纲(泛地带性土纲)。 3、地质大循环的特点是:时间长、涉及的范围广 和养分元素的向下淋失。 4、过渡层是指兼有两种主要发生层特性的土层,例如AE,表示占优势的土层是 A 层。 5、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的亚类是依据附加成土过程 或土类间的过渡特征来划分的。 6、福建省的地带性土壤是南亚热带的赤红壤,中亚热带的红壤、黄壤。 7、根据风沙土的流动性或固定程度以及利用方式和土壤的发育程度可划分为:固定风沙土、流动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和风沙园。 8、防治土壤侵蚀的主要土壤保持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 和耕作措施。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 1、土壤地理学:着重研究土壤空间分布和组合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富铝化作用:在热带地区高度风化的土壤或热带亚热带山地丘陵、台地土壤中盐基和SiO2强烈淋出,游离氧化铝和水铝石(三水铝石)相对富集的作用。 3、诊断特性:是指在土壤分类中用于鉴别土壤类别,具有一系列定量化规定性质的土壤性质。 4、土壤组合:指在中地形条件及其相应的其他地方性因素变异的影响下,地带性土壤(亚类)和非地带性土壤(亚类)按确定的方向有规律依次更替的现象,也称为土壤的中域性分布规律。

5、滨海盐土:由滨海沉积物受海水浸渍和生物作用下发育而成的盐渍化土壤。 6、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力的各种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潮土由近河床向远河床处依次排列着( A )。 A 沙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 B 重壤土、中壤土、轻壤土 C 砂壤土、轻壤土、重壤土、沙土 D 中壤土、沙土、重壤土、砂壤土 2(多项)、下列母质类型中属于运积母质的有( ABC )。 A 河积母质 B 湖积母质 C 坡积母质 D 残积母质 3、下列土壤反应为碱性的土壤类型是( B )。 A 暗棕壤 B 黑钙土 C 红壤 D 棕壤 4(多项)、识别发生层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 ABCD )。 A 颜色 B 质地 C 结构体 D 新生体 5、某土壤发生层的代号为Bs,其中的s表示( A )。 A 铁铝氧化物的累积 B 粘粒聚积的土层 C 碳酸盐的累积 D 土层被胶结、固结、硬结 6、下列土壤中属于地带性土壤的是( C )。 A 石灰土 B 粗骨土 C 棕漠土 D 潮土 四、问答题(每题6分,共42分) 1、在土壤发育过程中,人为活动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1)人为影响具有快速性,并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其影响的速度、强度都将加快。………………分 2)人为影响是在各自然因素仍在发生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各自然因素对土壤发生的继续影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人为影响的措施类型。………………分

土壤地理学知识点小结

本课程知识点小结 1.1.1 土壤的定义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其特征:有生物活性、孔隙结构; 其功能:有肥力及生产性能, 缓冲与净化功能。 ? 1.1.2 土壤肥力概念 ?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处于地球表层不同圈层界面及其相互作用的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 ? 1.2.2 土壤圈的功能 ?1、土壤圈与生物圈进行养分元素的循环,土壤支持和调节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提供植物所需养分、水分和适宜的理化环境,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2、土壤圈与水圈进行水分平衡与循环,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表层地球化学迁移过程及水平分布,也影响水圈的化学组成。 ?3、土壤圈与大气圈进行大量及痕量气体的交换,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能量的平衡;吸收氧气,释放CO2、CH4、H2S、氮氧化合物和氨气,影响全球大气变化。 ? 4 、土壤圈与岩石圈进行着金属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循环,土被覆盖在岩石圈的表层,对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各种外营力的破坏。 土壤地理学研究方法:分析区域文献资料并通过野外观察对成土环境、土壤剖面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利用进行研究,运用地理比较法和相关分析法,把握区域土壤地理分异规律,绘制区域土壤图,采集土壤标本、分析样品。其他土壤地理学研究方法:实验室化验分析与实验模拟研究法、遥感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数理统计与S-GIS在土壤研究中应用、土壤历史发生研究法。 (并结合书上)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断面; 单个土体(pedon) 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作为土壤的三维实体,其体积最小。 聚合土体(polypedon) 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又称土壤个体、土壤实体。 ?土壤发生层(soil genefic horiozons),亦称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它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 土壤剖面发生层的名称: 有机层:O 腐殖质层:A 淋溶层:E 淀积层:B 母质层:C 母岩层:R ?O层:指以未分解或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的土层,又称有机质层或枯枝落叶层。一般位于矿质土壤的表面,也可被覆盖于一定深度。 ?A层(腐殖质层):形成于表层或位于O层之下的矿质发生层。土壤中混有一定有机质或有机质经腐烂分解后合成的腐殖质,或具有因耕作、放牧或类似的扰动作用而形成的土壤性质。 ?E层(淋溶层):硅酸盐粘粒、铁、铝等单独或一起淋失,石英或其他抗风化矿物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