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斯塔野鲮生物学
- 格式:ppt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30
流溪河入侵鱼类豹纹脂身鲶繁殖生物学研究刘飞;韦慧;顾党恩;牟希东;罗渡;徐猛;胡隐昌【摘要】To study reproductive biology of an invasive fish species, 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 283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from December 2015 to September 2016 in the Liuxi River, Guangzhou city. Sexual maturity coefficient of P. pardalis was relative high from March to September. The minimum size of mature male was 204 mm, and the minimum body weight was 154. 88 g. The minimum size and weight of mature female were 201 mm and 183. 01 g, respectively. The minimum age at maturity was age 1 for male and female. The mean mature oocyte diameter was 1. 87 mm, and the absolute fecundity was 636-6148 eggs. The mean absolute fecundity was 2524. 49 eggs and the mean relative fecundity was 10. 43 eggs /g. Ab-solute fecundit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ody length and body weight. Sex ratio (♀:♂) of mature individuals was 1:1. 15, which accorded with the 1:1 ratio.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 pardalis matured at small size and age, with high fecundity in the Liuxi River, which may contribute to population establishment and spread, resulting in adverse impact on the freshwater ecosystem.%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在广州市流溪河采集入侵鱼类豹纹脂身鲶(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283尾用于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流溪河豹纹脂身鲶在3-9月性成熟系数较高.雄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204 mm,体重154.88 g;雌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201 mm,体重183.01 g;最早性成熟年龄均为1龄.其平均成熟卵径为1.87 mm,绝对繁殖力为636-6148粒,平均绝对繁殖力为2524.49粒,平均相对繁殖力为10.43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和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繁殖群体性比为(♀:♂)为1:1.15,符合1:1比例.卵径分布为单峰型.研究表明豹纹脂身鲶具有性成熟早、繁殖力高等特征,有利于其在分布区域迅速建群扩张,并对河流生态系统形成危害.【期刊名称】《淡水渔业》【年(卷),期】2017(047)002【总页数】7页(P42-48)【关键词】豹纹脂身鲶(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性腺发育;周年变化;怀卵量【作者】刘飞;韦慧;顾党恩;牟希东;罗渡;徐猛;胡隐昌【作者单位】农业部休闲渔业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80;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技术学院,上海201306;农业部休闲渔业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80;农业部休闲渔业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80;农业部休闲渔业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80;农业部休闲渔业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80;农业部休闲渔业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80;农业部休闲渔业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州,5103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1鱼类入侵从中世纪的欧洲开始显现,伴随着殖民移民和世界贸易的发展,渐渐席卷全球,对水域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1]。
2021年衡水市第二中学高三生物二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图表示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
对这一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B. a物质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激素的调节D.甲状腺激素含量能对甲结构进行反馈调节2. 下列有关细胞中“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生物膜一定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①原核生物一定进行无氧呼吸,因为他们没有线粒体;①DNA中不同的核苷酸的连接方式一定不同;①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①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①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水稻.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D. ①①3. 下列哪组试剂在使用过程中,必须经过加热()A.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过程中B.苏丹①染液在鉴定动物组织中的脂肪时C.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D.碘化钾溶液鉴定淀粉时4.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酶体合成的多种水解酶与靶细胞的裂解、死亡有关B.细胞器之间都可以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C.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原因不一定是细胞分化D.线粒体内膜的某些部位向内折叠成嵴,这一结构有利于其分解丙酮酸5. 某蛋白质分子含有a条肽链,共由b个氨基酸构成。
如果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c,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水解时需要的水分子数分别是()A.b(c-18)+18a和b-aB.b(c+18)+18a和a+bC.b(c-18)-18a和a-bD.b(c+18)-18a和b-a6. 2020年中秋时节,家住汉中患糖尿病的李奶奶,因食用“无糖月饼”而被“甜晕”,还好抢救及时,脱离危险。
目前很多广告语存在科学性错误,下列你认为正确的是()A.运动型饮料可为人体提供水和无机盐B.“ABC牌”奶粉,含有宝宝生长发育需要的20种必需氨基酸C.大棚蔬菜,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化学元素,是真正的绿色食品D.无糖月饼没有甜味,属于无糖食品7. 如图①表示两种物镜及其与装片的位置关系,①是低倍镜下的视野。
2020届成都石室外语学校高三生物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如图关于A 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①过程为可逆反应B. ①①过程均需要酶的催化C. 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①过程相联系D. ①过程释放的能量不能用于光合作用2. 下图是某家族中并指(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和血友病(一种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由系谱图分析可知,甲病为并指,乙病为血友病B.12号个体与正常男性婚配,生育出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4C.1号与5号为杂合子概率均为1/2,13号致病基因来自8号D.图中男性成员基因型相同的有2号与3号,7号与13号,6号与11号、14号3. 某人足部突然扎到钉子而迅速抬腿的相关反射弧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示反射弧中,a是传入神经。
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外正内负B.图示反射孤中,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扎到钉子的强烈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会形成痛觉D.伤口发生细菌感染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吞噬细胞4. 下图是野生祖先种和栽培品种香蕉的染色体核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栽培品种和野生祖先种体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都含11条染色体B. 栽培品种和野生祖先种都是香蕉,不存在生殖隔离C. 用秋水仙素处理野生祖先种的幼苗可以直接获得栽培品种香蕉D. 栽培品种香蕉可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含有11条染色体5.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若干组,在室温25①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下列对实验过程中装置条件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说明:装置内氧气充足,不考虑无氧呼吸)A.若X溶液为缓冲液并给予光照,液滴移动距离可表示真光合速率B.若X溶液为溶液并将装置遮光处理,液滴右移C.若X溶液为清水并给予适宜的光照,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时,液滴不移动D.若X溶液为清水并将植物更换为萌发的经表面消毒的油菜种子,液滴左移6. 如图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此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A. 图中离子跨膜的正确顺序是乙→丙→甲B. 离子跨膜有随机性并消耗A TP中的能量C. 磷脂的运动使离子跨膜的通道自动开闭D. 图示的离子跨膜方式为自由扩散7. 如图表示种群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成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等8. 图1是细胞中几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活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
山东省2021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答案的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及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生物体中,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凋亡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条件之一,而蛋白分泌是实现某些细胞间信息传递途径的重要环节。
多数分泌蛋白含有信号肽序列,通过内质网—高尔基体(ER-Golgi)途径分泌到细胞外,被称为经典分泌途径;但研究表明,真核生物中少数分泌蛋白并不依赖ER-Golgi途径,称为非经典分泌途径(如下图)。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生物体中,蛋白分泌是实现某些细胞间信息传递途径的重要环节B.经典的蛋白分泌途径伴随着生物膜的转化,体现了膜的流动性C.所有细胞都具备如图所示的4种非经典分泌途径D.非经典分泌途径的存在对经典分泌途径是一种必要和有益的补充2、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和水分子脱去的氢可与氧化型辅酶I(NAD+)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I(NADH)。
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的催化产物NMN是合成NAD+的原料。
研究发现,人和哺乳动物的衰老过程与组织中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温变性的eNAMPT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B.人体细胞产生NAD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膜C.体内的NMN合成量增多可能导致哺乳动物早衰D.促进小鼠体内eNAMPT的产生可能延长其寿命3.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A.恩格尔曼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B.鲍森詹森通过实验推测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可能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应该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枝条的形态学下端D.沃森和克里克最先提出了中心法则的内容4.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其通过抑制[H]与O2的结合,使得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气而陷入内窒息。
麦鲮活动规律
一、鱼种论述
麦鲮是鲤科野鲮属淡水鱼类,学名麦瑞加拉野鲮,原产于印度和孟加拉国,我国于1982年从印度引进,现已成为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地重要经济型鱼种,常见个体一般1~2千克,最大个体可达8千克以上,最长寿命可达12年。
二、形态特征
麦鲮体呈长圆形,体高相当于头长,圆鳞,头无鳞,吻钝,嘴阔,单对短吻须,背鳍起始处距头部比尾部更近,背鳍与体高同高,胸鳍比头短,尾鳍深分叉,背部通常呈深灰色,腹部呈银色,背鳍成灰色,胸、腹、臀鳍尖端呈桔黄色。
三、分布范围
麦鲮原产于印度和孟加拉国,老挝、泰国、越南、巴基斯坦、缅甸、尼泊尔等地亦有分布,现已广泛引种至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我国于1982年从印度引进,现主要分布在北纬25°以南的珠江、闽江、元江、澜沧江及海南等地。
四、生活习性
1、杂食性:麦鲮是杂食性鱼类,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其中鱼苗阶段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体长1.4厘米以上时开始摄食浮游植物,体长4厘米以上主要以藻类、高等植物碎屑等为食。
2、底栖性:麦鲮是底栖性鱼类,一般情况下都在水体的底层活动,但季候变化、水温冷暖、气压高低、饵物环境、水位涨落、水质清浊等外部因素随时
都可能改变麦鲮的活动水层。
3、喜温性:麦鲮是喜温性鱼类,最适生存温度25~30℃,生存温度范围7~41℃,水温高于31℃或低于15℃时食欲逐渐减退,水温低于13℃时停止摄食,水温低于7℃时则不能生存。
第一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鱼类是青、草、鲢、鳙鱼和鲮、鲤、鲫鱼等。
为了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提高养殖效率,首先必须了解它们食性、生长、繁殖和栖息习性等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主要养殖鱼类的形态特征一、鲢鱼又名白鲢,体侧扁头长的1/4,眼下位,腹棱自胸鳍下方直至肛门,胸鳍末端不超过腹鳍基部,体呈银白色。
二、鳙鱼又名花鲢,大头鲢,体形接近鲢,但头大,头长约为体长的1/3,腹棱只在腹鳍在之后,体侧有许多不规则黑色斑点。
三、草鱼又名鲩,白鲩,体长,呈圆筒性,腹部无腹棱,头前端园钝,体呈草黄色。
四、青鱼又名黑鲩,体型近似草鱼,但头比草鱼尖,背部及体侧上半部青黑色,各鳍均灰黑色。
五、鲤鱼体长而侧扁,腹部圆、口端位、马蹄形,有两对短须,背鳍和臀鳍前部的第三硬刺强大,后缘有锯齿,体背部黑色,侧线下方带金黄色,雄鱼的尾鳍和臀鳍橙红色。
六、鲫鱼体形似鲤鱼,但头较少,体较高,无须。
背、臀鳍也有带锯齿的硬刺。
七、鲮鱼体梭形,腹部圆。
口下位,上下颌有角质物,有须两对,咽齿3行。
体侧上部每一个鳞片后方有一黑斑,胸鳍基部后上方有8—12个鳞片有深黑色斑聚成菱形斑块第二节食性鱼类的食性包括取食器官的形态结构、摄食方式和食物组成。
每种鱼的食物组成取决于摄食器官的形态特征和摄食机能。
一、鲢、鳙鱼的食性鲢、鳙鱼是典型的吃浮游生物的鱼类它们靠滤食器官滤取食物。
鲢、鳙鱼的滤食器官是由鳃弧骨,腭褶,鳃耙和鳃上器官(鳃耙管)组成。
鲢、鳙鱼的鳃弧与其他鱼类相似,有4对典型的鳃弧骨,每个鳃弧骨由咽鳃骨、上鳃骨、角鳃骨、下鳃骨和不成对的基鳃骨组成。
鳃弧骨是鳃耙和鳃丝附着的基础,也是构成鳃耙管的支架,腭褶构成鳃耙管的管壁,鳃耙管上的鳃耙是辅助吞咽食物。
鲢、鳙鱼滤取食物主要是靠鳃耙。
鲢鱼主要吃浮游植物,鳙鱼主要吃浮游动物。
两者吃的食物相对不同,它们在食性上的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滤取食物的鳃耙形状、结构、排列致密程度不同所致。
鲢、鳙鱼的第一、二、三、四鳃弧背缘两侧都附有两列鳃耙,分别称外列鳃耙和内列鳃耙。
2022-2023学年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1.贝日阿托菌利用氧化H2S产生的能量固定CO2合成有机物,下列微生物与贝日阿托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同一组成成分的是()A.乳酸菌B.大肠杆菌C.蓝细菌D.酵母菌2. 20世纪上半叶,DDT在防止农业病虫害和蚊蝇传播疾病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它不易被分解,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禁止使用。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DDT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B.DDT的使用使蚊蝇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C.DDT使蚊蝇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D.DDT可通过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到各地3.我国研究团队发现,两种常见水体污染物双酚A和雌二醇会造成雄鱼雌性化(如图),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代谢雌性化的概念。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雌性化的雄鱼体型会比正常雄鱼的体型偏大B.雌性化的雄鱼雄性激素分泌比正常雄鱼减少C.雌性化的雄鱼性染色体组成会由XY变为XXD.双酚A和雌二醇污染会导致鱼群出生率改变4.研究人员对草原上若干样地进行监控,记录每块样地中植物物种数量,并连续11年测量植物总生物量的波动情况,绘制如下关系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样地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为植物总生物量B.植物总生物量的波动程度可反映抵抗力稳定性的强弱C.植物物种数量越多,植物总生物量的波动越小D.植物总生物量波动还会受到气候等条件的影响5.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丰富度B.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种间关系属于寄生C.发生在冰川泥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使得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6.研究人员将红隼的雏鸟转移到不同的巢中,形成雏鸟数量减少的巢(3~4只)、正常的巢(5~6只)和扩大的巢(7~8只)。
统计冬季雌、雄亲本的存活比例,结果如下图。
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的推论不合理...的是()A.雄性亲本在抚育雏鸟过程中不发挥作用B.养育较多后代对双亲成活率有负面影响C.育雏规模的改变会影响红隼的性别比例D.育雏规模的改变会影响红隼的种群数量7.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黑色箭头可表示能量流动过程,白色箭头可表示物质循环过程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借助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相依相伴进行C.②表示热能散失的过程,生态系统需要通过①过程从外界获得能量D.若图中物质循环表示碳循环,则碳在③④⑤过程的传递形式为CO 28.下列不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是()A.通过样方法调查北塔公园某片草地上马兰花的数量B.通过分析容器中两种草履虫数量变化推测二者关系C.研究释放不育雄蚊对广州地区白纹伊蚊出生率的影响D.调查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深色基因的基因频率9.稻鸭共作是我国传统的生态种养模式,在水稻栽种后至抽穗前将鸭子放养在水稻田中。
高三年级理综生物交流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o—59 Cu—64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生物学的推理不正确的是:()A 某元素是构成生物体的微量化学元素,但在某生物体内可能是大量元素。
B 线粒体是由大型吞噬细胞吞噬原核生物未被消化而进化而来,由此推线粒体内含核糖体。
C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体D 细菌没有染色体结构,在细胞分裂时,也没必要出现纺锤体,因而不可能进行有丝分裂。
2.有关生物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用水浴加热,尽可能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B 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时,可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的分解,也可用淀粉酶和蔗糖酶分别催化淀粉的分解。
C 色素的提取实验中,用无水乙醇作溶剂,尽可能不用丙酮。
D 测定植物呼吸作用强度时,必须在黑暗环境下进行。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几项()⑴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⑵生长素类似物与生长素的时效相同⑶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⑷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⑸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中都存在分级调节A.二项B.三项C.四项D.五项4.下列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次接触抗原、过敏原机体都产生免疫反应,前者还产生记忆细胞,后者出现过敏反应B.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C.缺碘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D.人体血浆中的水来自消化道、淋巴和组织液5国家开放二胎政策后,生育二胎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计划生育二胎的准父母们都期望能再生育一个健康无遗传疾病的“二宝”。
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而且调查群体要足够大B.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主要手段是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C.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可判断其不患遗传病D.胎儿所有先天性疾病都可通过产前诊断来确定6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A.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在农田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D.红树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9.(9分) 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五大问题。
2020年南昌十七中高三生物二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为研究高CO2浓度与干旱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某科研小组测定了不同条件下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据图判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 本实验中每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等条件都应该相同B. 不断提高CO2浓度,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也会不断升高C. 干旱胁迫下制约净光合速率升高的主要因素是水的含量D. 为提高干早胁迫条件下大豆的产量,可以对大豆植株合理灌溉2. 2020年中秋时节,家住汉中患糖尿病的李奶奶,因食用“无糖月饼”而被“甜晕”,还好抢救及时,脱离危险。
目前很多广告语存在科学性错误,下列你认为正确的是()A.运动型饮料可为人体提供水和无机盐B.“ABC牌”奶粉,含有宝宝生长发育需要的20种必需氨基酸C.大棚蔬菜,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化学元素,是真正的绿色食品D.无糖月饼没有甜味,属于无糖食品3. 下图是真核细胞内呼吸作用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X表示O2,它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B.物质Y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为由蓝色变成绿色C.人体内不能完成④④过程D.图中催化④、④过程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4. 下列叙述中,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平行关系”的是()④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④体细胞中成对的同源染色体来源相同,而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④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④Aa杂合子发生染色体缺失后,不可能会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A. ④④B. ④④C. ④④D. ④④5. 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 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 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 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6. 某运动员午餐进食了米饭、鸡鸭肉、苹果等,2小时后,在他的血液中不可能含有A. 葡萄糖B. 淀粉、纤维素C. 氨基酸D. 脂肪酸、甘油7.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A. 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可实现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B. 某生物染色体上某片段发生重复使基因表达水平升高,这属于有利变异C. 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的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D. 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但不一定会改变生物的性状8.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且患红绿色盲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