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分析及护理管理

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分析及护理管理

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分析及护理管理
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分析及护理管理

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分析及护理管理

发表时间:2017-09-04T14:02:05.9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3期作者:夏莘1 杨洪英2(通讯作者)

[导读] 临床诊断过敏性疾病患儿的诱发原因时,常采用过敏原检测方法,明确过敏原后。

(1重庆市人民医院重庆 400014)

(2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平顶山院区重庆 400030)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探讨护理管理措施。方法:选择过敏性疾病患儿147例,均给予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观察检测结果阳性反应情况,分析阳性结果。结果:147例患儿中,发生阳性反应140例,阳性率95.2%。各年龄段都可发生过敏原阳性反应,多为吸入性过敏原。阳性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前三位过敏原为粉尘螨、屋尘螨、蟑螂。结论:通过分析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可了解儿童过敏性疾病的相关特点,指导预防、诊断及治疗,加之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降低过敏性疾病发生率。

【关键词】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阳性;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372-02

临床诊断过敏性疾病患儿的诱发原因时,常采用过敏原检测方法,明确过敏原后,通过预防性措施的实施,避免过敏性疾病的再次发生,保证患儿的健康成长。本研究分析了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并制定了护理管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我科2014年5月-2016年5月接收的过敏性疾病患儿147例,男83例,女64例;年龄3~14岁,平均(6.3±1.5)岁;过敏性鼻炎63例,过敏性哮喘51例,过敏性皮肤病33例。纳入标准:符合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均自愿接受过敏原检测,检测前1周内未服用抗组胺药物、皮质类固醇药物。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方法如下:检测部位为前臂掌侧皮肤,常规消毒后,等待消毒部位皮肤干燥,以数字编号受试部位,需将血管避开,滴过敏原液时,两滴之间距离3~5cm,在点刺部位直接刺入一次性皮肤点刺针,进入皮肤真皮层均可,压力均匀,尽量避免出血,刺下一个部位时需换针。多余药液利用纸巾吸干,相邻药滴禁止混合。测试结果于点刺后15~20min后进行。过敏风团与组胺风团测量直径比值≥0.5时即判定测试结果阳性。观察测试结果为阳性的患儿年龄分布情况、过敏原阳性情况。

2.结果

2.1 过敏原检测结果

147例患儿中,发生阳性反应140例,阳性率95.2%。140例过敏原检测阳性患儿中,过敏性鼻炎61例,过敏性哮喘48例,过敏性皮肤病31例。

2.2 过敏原检测阳性患儿年龄分布

140例患儿中,3~5岁45例,占32.1%,其中,过敏原为吸入性31例,食入性14例;6~10岁49例,占35.0%,其中,过敏原为吸入性33例,食入性16例;>10岁46例,占32.9%,其中,过敏原为吸入性35例,食入性9例。

2.3 阳性结果患儿具体过敏原阳性情况

140例患儿中,阳性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前三位过敏原为粉尘螨、屋尘螨、蟑螂,具体见表1。

3.讨论

3.1 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分析意义

近年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有所提升,由于过敏原因明确难度较大,预防效果并不理想,儿童过敏性疾病反复发作,对患儿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多项研究显示,饮食习惯、生存环境与患儿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1]。由本研究结果可知,粉尘螨、屋尘螨、蟑螂为导致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的主要过敏原,而在食物方面,虾蟹、鸡蛋、芒果、鱼类为比较常见的过敏原。因此,治疗儿童过敏性疾病时重在预防,通过对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的分析,可明显过敏性疾病患儿的基本状况在,指导预防工作的开展,提升预防效果。

3.2 护理管理

分析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后,可明确引起患儿发病的过敏原,患儿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还应积极的做好护理工作,以提升患儿家属的预防意识,避免过敏性疾病的复发[2]。

3.2.1健康教育根据过敏原检测结果,将导致患儿过敏的过敏原详细的告知患儿家属,增加患儿家属的预防意识,避免患儿治愈后再次接触过敏原。向患儿家属介绍具体的治疗方式,并指导家属正确的给予患儿治疗,引导患儿及家属树立治疗的信心,以提升患儿依从性。

3.2.2心理护理患儿治疗期间,护理人员主动与患儿接触,关心、爱护患儿,与患儿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赢得患儿的信任与依赖,

2020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护理实践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护理实践专家共识 (完整版) 据WHO统计,35%的人群有过敏性疾病,其中儿童占80%左右。WHO已经把过敏性疾病列为重点防治疾病。皮肤点刺试验(SPT)被广泛用于过敏性疾病的病因诊断中,但我国尚无统一的皮肤点刺试验操作和评估标准。为推动我国皮肤点刺试验操作的规范化,提高护士操作的准确性,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科护理联盟小儿呼吸(哮喘)学组组织,在全国选取具有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护理及皮肤点刺试验经验的专家组成专家组,编写《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护理实践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旨在为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临床实践的规范开展提供参考。 适用范围 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适用于0~18岁人群,婴幼儿以食入性变应原过敏较为常见,但吸入性变应原过敏在婴幼儿早期也较常见,因此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也可以应用于婴幼儿。适用科室为呼吸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儿童保健科等。 适应证 怀疑儿童对某种或几种变应原过敏,即可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疾

病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异性皮炎、变应性结膜炎、湿疹、食物过敏、丘疹性荨麻疹等。 禁忌证 1.皮肤存在皮疹或皮肤划痕症阳性; 2.哮喘急性发作期,病情未得到控制; 3.既往曾因暴露于所检测的变应原中而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 4.因潜在疾病、心理原因等不能配合或不耐受者; 5.试验前曾服用过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且停药时间较短者,常见药物对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的影响见表1。 操作步骤

由于不同年龄儿童的皮肤面积不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可在单侧或双侧前臂进行。 1.操作前(1)用物准备:①过敏反应抢救用物(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注射器等)。②常规用物:75%乙醇溶液、生理盐水、棉签、点刺液、点刺针、划痕笔、刻度尺、锐器盒、计时器、签字笔、报告表。(2)被检测者准备:①询问被检测者用药情况。②确认被检测者是否伴皮肤划痕症:采用划痕笔在试验部位检测是否出现划痕症,如果是,则不宜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③确认被检测者试验部位皮肤状况良好,无荨麻疹、湿疹等。④确认被检测者为非空腹状态。⑤询问被检测者是否对75%乙醇溶液过敏:如对75%乙醇溶液过敏则采用生理盐水擦拭试验部位,避免影响试验结果。 (3)护士准备:①儿童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应由经过规范培训的护士进行操作。②洗手、戴口罩。 2.操作中(1)用75%乙醇溶液或生理盐水清洁前臂曲侧,自然待干。(2)将适量点刺液滴于前臂曲侧,每2种点刺液间隔≥2 cm,以避免交叉浸染。(3)用点刺针与皮肤呈90°角,快速刺于皮肤上的点刺液,深度以刺入表皮层为宜,停留约1 s后拔出,每个点刺针仅用于1种过敏原试验。(4)告知被检测者或家长保持手臂掌心向上平放,15~20 min 后观察试验结果。此过程中避免抓挠试验部位皮肤,切勿离开留观区,如有不适如面色潮红、胸闷、气促、全身皮疹等请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320例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复检测分析

320例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复检测分析 发表时间:2014-03-20T13:56:26.873Z 来源:《中医学报》2013年8月第23卷供稿作者:刘静赵斌刘婕王婷张博荆成宝[导读] 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 刘静赵斌刘婕王婷张博荆成宝 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检验科陕西安康725000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血清特异性IgE抗体的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320例过敏性疾病患儿血清特异性IgE抗体。结果:吸入组中阳性率前3位的是尘螨、屋尘和狗上皮;食物组中牛奶、鸡蛋白、淡水鱼是最常见的过敏食物。婴幼儿以食物过敏、大龄儿以吸入物过敏为主;不同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种类不同。结论:儿童不同年龄的过敏原结构也有所不同,3岁以上的儿童以吸入过敏为主,而婴幼儿是以食物过敏为主。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食物过敏逐渐减弱吸入物过敏逐渐增加。【关键词】过敏原;儿童;血清特异性IgE抗体 【中图分类号】R153 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091-01 过敏性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指有接触致敏物质引起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的疾病。许多患儿常常难以找到病因而反复发作,所以及时、准确地检测并发现过敏原能有效地指导临床避免接触是治疗和预防的重点。儿童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一般包括(湿疹、荨麻疹、哮喘、过敏性紫癜、过敏性鼻炎)等.本文采用德国EUROIMMUM吸入性及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 抗体检测试剂盒对320例过敏性疾病患儿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其结果对过敏性疾病防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材料与方法 1 1检测对象:2010年10月~2012年11月在本院就医的过敏性疾病患儿320例,其中男166例,女154例,年龄0~14岁,0~3岁组119例,3~6岁组80例,6~14组岁121例。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66例,荨麻疹58例,哮喘76例,湿疹74例,过敏性紫癜46例。 1 2标本来源:采集血液样本后分离血清,于当天或保存于-20℃冰箱内次日完成检测。 1 3仪器和试剂:采用德国EUROIMMUM公司生产的吸入性及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免疫印迹试剂盒(WB),检测试剂盒中分别有10种吸入组膜条(树组合、豚草、艾蒿、尘螨、屋尘、猫毛、狗上皮、蟑螂、霉菌组合、律草)和10种食入组膜条(鸡蛋白、牛奶、花生、黄豆、牛肉、羊肉、海鱼组合、淡水鱼组合、虾、蟹)不同抗原的提取物的特异性IgE。 1 4操作步骤:所有操作均按说明书要求严格执行。 1 5结果判断:将试剂条插入专用EUROLineScan软件进行结果判读,得出检测结果。患儿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的含量与试剂条上颜色深浅呈正比。 2结果 2 132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见表1。

过敏原检测市场概况

过敏原检测市场概况 概要:空气污染加剧,关注过敏原诊断市场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程度的逐年加剧,以及生活方式和用药方式的改变,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过敏原诊断包括体内检测方法和体外检测方法。体内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皮肤点刺试验(SPT)、真皮内皮肤试验(IST)、过敏原激发试验及斑贴试验。体外检测方法一般检测的是血清中的IgE、特异性IgE(sIgE)和IgG,相较传统的皮肤试验,体外过敏原检测试验具有特异性高,准确度、稳定性好等优点,可以定量,不受药物和皮肤因素的影响,安全、无全身反应危险,且样本可以长期保存。预计全球过敏原诊断将从2015 年的13亿美元翻三倍,增加至2024年的38亿美元。 1.过敏性疾病简介 过敏性疾病是指由变态反应机制引起的疾病,机体受到变应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反应。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结膜炎等疾病。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程度的逐年加剧,以及生活方式和用药方式的改变,过敏性疾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在北美、欧洲、亚太经济发达地区,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年幼人群发病、多种过敏原过敏和多器官过敏的情况日益增多。据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统计,全球过敏性疾病总患病率高达22%,其中过敏性鼻炎患病率最高达17%,过敏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 世纪需重点防治的四大重要非传染病之一。我国目前还没有非常权威的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数据,对于发病率大概的估计在25-30%左右,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以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为代表的过敏性疾病患者在我国数以亿计,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2.引发过敏的因素和症状表现 (1)吸入性过敏:过敏原存在于空气中,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过敏原主要包括各种植物花粉、尘螨、真菌孢子和菌丝、动物脱落的上皮羽毛、有毒有害气体等。吸入性过敏最多见的是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也是目前过敏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痒、流清水鼻涕以及咳嗽、憋气、哮喘等。 (2)接触性过敏:通过皮肤或黏膜与环境中的致敏物质相接触引起的过敏。过敏原主要包括衣被等化纤织物、化妆美容用品、洗衣粉、农药等。主要表现为皮肤起疹、红肿、瘙

食品过敏原的常见检测技术

食品过敏原的常见检测技术 1、免疫学检测技术 之前提到95%的食品过敏原属于蛋白质,因此专门针对蛋白检测的免疫学相关技术是检测食品中蛋白类过敏原的重要手段。其中免疫学检测包括免疫吸附技术、免疫层析技术、免疫传感器技术、免疫扩散技术以及免疫印迹等技术。 免疫吸附技术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和放射/酶联吸附抑制实验。酶联免疫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和酶的高效催化反应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检测技术,其原理是被酶标记的抗体与食品过敏原发生反应作用于底物后,其显色深浅能够反映待测样品中过敏原的含量。该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易于推广,但也存在制备抗体困难,不适用于低分子量和不稳定的过敏原检测,存在结构类似物的交叉反应和对试剂选择性高导致无法进行多残留检测等不足。而放射/酶联吸附抑制实验则是使待测食品中的过敏原与固相载体上的抗原竞争结合特定人群血清中的IgE,之后再加入一种抗IgE的同位素或酶标记抗体,反应完成后通过添加可改变颜色或者能发光的底物用于检测结合IgE的抗体,最终推测出食品中过敏原的浓度。尽管它是科研人员使用最广泛和最灵敏的方法,在生海鲜、大豆、花生油和坚果类食物过敏原检测中已有应用,然而由于检测过程中的人血清难以标准化以及商业化的食品过敏原在固相载体上与IgE的结合 能力不尽相同,限制了该方法的推广。 免疫层析技术检测食品中的过敏原的原理是将特异的抗体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的某一取代,当样品浸入干燥膜一端,通过毛细管作用沿膜向前移动到有抗体的区域时,过敏原能与其发生特异性结合,之后若使用免疫胶体金或免疫酶染色则可使该区域呈色实现免疫诊断。目前该技术在花生蛋白类过敏原和榛子过敏原上具有一定应用,具有检测阈值低和高特异性的优点,但作为定性或半定量技术来说,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免疫传感器技术则是将传感技术和特异性免疫反应相结合对食品中的过敏原进行检测,具体是通过对识别原件表面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实时监测,将检测结果通过传感器转换为精密数字输出,不仅具有快速简便,便于收集和整理数据的优点,而且损伤和污染样品的可能性小,推广性强。 免疫扩散技术是免疫学中最常用的检测手段,一般来说,单向琼脂扩散可用于定量分析,双向琼脂扩散用于定性分析。目前为了提高扩散速度和灵敏度,通常结合电泳共同检测食品过敏原,基本原理是以半固体的琼脂凝胶作为介质,将食品中可溶性的过敏原溶于凝胶中,在通电条件下进行琼脂扩散后与特定抗体结合后发生沉淀。具体包括对流免疫电泳和火箭电泳等技术,其中后者的灵敏度较高,在鸡蛋、牛奶、意大利面食和荞麦等食品中均有应用。对于免疫印迹来说,也被称为酶联免疫电转移印斑法,是将高分辨率的凝胶电泳和免疫化学分析相结合的一种杂交技术,经过凝胶电泳分离的蛋白类食品过敏原被转移到固相载体上(通常是硝酸纤维素膜),先与对应抗体发生免疫反应,反应产物再与酶或同位素标记的第二抗体结合,经过底物显色或放射自显影后即可对样品中的过敏原进行检测,具有经济性和灵敏度高的特点。

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分析及护理管理

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分析及护理管理 发表时间:2017-09-04T14:02:05.9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3期作者:夏莘1 杨洪英2(通讯作者) [导读] 临床诊断过敏性疾病患儿的诱发原因时,常采用过敏原检测方法,明确过敏原后。 (1重庆市人民医院重庆 400014) (2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平顶山院区重庆 400030)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探讨护理管理措施。方法:选择过敏性疾病患儿147例,均给予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观察检测结果阳性反应情况,分析阳性结果。结果:147例患儿中,发生阳性反应140例,阳性率95.2%。各年龄段都可发生过敏原阳性反应,多为吸入性过敏原。阳性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前三位过敏原为粉尘螨、屋尘螨、蟑螂。结论:通过分析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可了解儿童过敏性疾病的相关特点,指导预防、诊断及治疗,加之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降低过敏性疾病发生率。 【关键词】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阳性;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372-02 临床诊断过敏性疾病患儿的诱发原因时,常采用过敏原检测方法,明确过敏原后,通过预防性措施的实施,避免过敏性疾病的再次发生,保证患儿的健康成长。本研究分析了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并制定了护理管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我科2014年5月-2016年5月接收的过敏性疾病患儿147例,男83例,女64例;年龄3~14岁,平均(6.3±1.5)岁;过敏性鼻炎63例,过敏性哮喘51例,过敏性皮肤病33例。纳入标准:符合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均自愿接受过敏原检测,检测前1周内未服用抗组胺药物、皮质类固醇药物。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方法如下:检测部位为前臂掌侧皮肤,常规消毒后,等待消毒部位皮肤干燥,以数字编号受试部位,需将血管避开,滴过敏原液时,两滴之间距离3~5cm,在点刺部位直接刺入一次性皮肤点刺针,进入皮肤真皮层均可,压力均匀,尽量避免出血,刺下一个部位时需换针。多余药液利用纸巾吸干,相邻药滴禁止混合。测试结果于点刺后15~20min后进行。过敏风团与组胺风团测量直径比值≥0.5时即判定测试结果阳性。观察测试结果为阳性的患儿年龄分布情况、过敏原阳性情况。 2.结果 2.1 过敏原检测结果 147例患儿中,发生阳性反应140例,阳性率95.2%。140例过敏原检测阳性患儿中,过敏性鼻炎61例,过敏性哮喘48例,过敏性皮肤病31例。 2.2 过敏原检测阳性患儿年龄分布 140例患儿中,3~5岁45例,占32.1%,其中,过敏原为吸入性31例,食入性14例;6~10岁49例,占35.0%,其中,过敏原为吸入性33例,食入性16例;>10岁46例,占32.9%,其中,过敏原为吸入性35例,食入性9例。 2.3 阳性结果患儿具体过敏原阳性情况 140例患儿中,阳性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前三位过敏原为粉尘螨、屋尘螨、蟑螂,具体见表1。 3.讨论 3.1 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分析意义 近年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有所提升,由于过敏原因明确难度较大,预防效果并不理想,儿童过敏性疾病反复发作,对患儿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多项研究显示,饮食习惯、生存环境与患儿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1]。由本研究结果可知,粉尘螨、屋尘螨、蟑螂为导致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生的主要过敏原,而在食物方面,虾蟹、鸡蛋、芒果、鱼类为比较常见的过敏原。因此,治疗儿童过敏性疾病时重在预防,通过对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的分析,可明显过敏性疾病患儿的基本状况在,指导预防工作的开展,提升预防效果。 3.2 护理管理 分析过敏原检测阳性结果后,可明确引起患儿发病的过敏原,患儿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还应积极的做好护理工作,以提升患儿家属的预防意识,避免过敏性疾病的复发[2]。 3.2.1健康教育根据过敏原检测结果,将导致患儿过敏的过敏原详细的告知患儿家属,增加患儿家属的预防意识,避免患儿治愈后再次接触过敏原。向患儿家属介绍具体的治疗方式,并指导家属正确的给予患儿治疗,引导患儿及家属树立治疗的信心,以提升患儿依从性。 3.2.2心理护理患儿治疗期间,护理人员主动与患儿接触,关心、爱护患儿,与患儿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赢得患儿的信任与依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