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教学设计

《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教学设计

《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教学设计
《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教学设计

《海底两万里》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技巧,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魅力。

2、进一步感受小说中精彩人物与故事及科幻小说的特点,体验海底世界的惊险和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向往探险之情。

3、积累书中的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地质、气象等知识。教学重点

1、掌握正确阅读方法,学会在阅读中思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理解科幻小说的科学性和幻想性等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技巧,感受读书带给我们的魅力。课前准备

1、师生手中各有一本书《海底两万里》。

2、学生准备好读书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一、激情趣导入

1、师:同学生,为了开阔大家的视野,丰富大家的知识量,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省“一起阅读云平台”就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课外阅读机会,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应有尽有,内容丰富多彩,

它们可以带着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带着我们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个读书机会,细细品读名人的佳作。

2、多媒体出示:“潜水艇”的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

3、介绍“潜水艇”相关知识

1)最早发明它的人是谁?(西蒙·莱克)

2)为什么它能在大海中上浮和下潜?

3)在它真正问世前,就有一位作家能把它的构造和功能,它在海底的活动情况,完整地写出来了。他就是法国科的小说家儒勒·凡尔纳。

4、出示关于海底世界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海底两万里》求知之情(包括有各式各样的鱼,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一望无际的海底平原、郁郁葱葱的海底森林、充满神奇的海底城市、沉睡千年的沉船等)

二、共读封面(板书:看封面)

1、我们先来看看这本书的封面。

2、你从封面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结:以后我们在读一本书之前,要先仔细地看看封面,能从封面中了解到很多信息。

三、共读前言(板书:看前言)

1、一本名著导读部分或停言,可以给我们什么信息?

1)作者的简介

2)书中的主要内容。

2、小结:从书的导读部分或序言中能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书

( 的主要内容,能帮助我们读懂这本书,读书前,先看看它。

四、共读目录(板书:看目录)

1、一本书的每个章节大主题都集中在什么地方?(目录)

2、学生自由读目录,边读边想自己对哪一章最感兴趣?对哪个

故事产生兴趣?

五、阅读作品内容

(一)认识海洋世界

1、让学生汇报自己了解的海洋世界。

(二)环游海底世界

1、要去环游海底世界在怎样去?(潜水艇)

2、《海底两万里》的主人公又是怎样去呢?

(潜水艇——鹦鹉螺号)

3、你知道它们的路线吗?

(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

海→进入大西洋→南极)

4、 1

)在他们环游海底世界时,途中遇到哪些惊险的事?

(珊瑚岛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穿越海底地道→冰山

村略→章鱼袭击等)

(2)用播放上面事情的视频,让学生对故事有一定了解,

激发学生对书中内容的渴求之情。

5、认识小说人物

(1)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通过小说中的一句话或一段

话或一个情节,找出小说的人物及其特色。

(2)教师引导

1)尼摩船长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他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带有正义感、英勇顽强;带有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带有知识渊博;带有创造力和预见性、重情重义的人。

2)阿罗纳克斯是一个生物学家,博古通今,饱览了海洋里各种动植物,把海洋中的各种和各样的奇观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他和仆人孔塞伊把海洋生物做了详实的介绍,界、门、纲、目、科、属、种,说得井井有条。

3)孔塞伊是阿罗的克斯教授的仆人,他性格稳重,为人热情、正直诚实、精通分类学,对阿罗纳克斯教授忠心耿耿,言听计从。

4)内德·兰德是一个有经验的捕鲸手,身手灵活,有勇有谋,但脾气暴躁的人,他与阿罗纳克斯教授、孔塞伊一道被俘虏到鹦鹉螺号上,对民摩船长心存敌意,难耐海底的孤寂生活,屡次寻找机会想逃回陆地。

(3)小结:

1)课外阅读一定要养成作旁批的习惯,做好读书笔记,并装订成册。

2)学会精读,学会通过句子、故事情节等方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板书:读:精读;做:旁批、读书笔记)

6、上面的这四个人物为什么会一同在鹦鹉螺号潜艇上?书中的海上怪兽到底是什么?它是怎样被揭示?

(阿罗纳克斯教师、内德·兰德、孔塞伊三人追捕海上怪兽“独角惊”,反而被它撞翻了,使他们三人落入大海,最后,三人在“怪兽”上避难,才发现海上怪兽就是“鹦鹉螺号”潜艇。)

板书读:略读)

六、课堂总结

现在我们对整部作品都了解清楚了,那么书种的科学与幻想又是怎样看呢?

1、让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作出结论:

1)、(板书)科学;

①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光的折射和亮度

②丰富的海底知识、地理知识

③人们研制出真实的潜艇与小说写的大同小异。

2)(板书)幻想;

凡尔纳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下水环游的潜艇,海底世界真面貌无人知晓,甚至连电灯都没有,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幻想出尼摩船长研制了潜艇,并带阿罗纳克斯教授等人环游了长达两万里的海底世界,观赏到奇丽无比的美景,而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才研制出真实的潜艇。

七、拓展训练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阅读方法,阅读《西游记》,并把阅读所得的体会、优美词、句、段、精彩故事情节整理或读书笔记。

八、板书设计

阅读《海底两万里》

看:封面、前言、目录

科学+幻想=科幻小说读:略读、精读

做:旁批、读书笔记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案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 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 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法学法:速读法,活动展示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2、学生每人写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指导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什么是快速阅读 速读可以使你更快地阅读资料,在短期记忆中你可以掌握更多,所以也会理解得更好。 提高阅读的速度的方法是,每一段读更多的文字,减少读每一段的时间,使用指示物和减少回读。 二、速读的基本要求 1、避免发声。 2、减少注视点。 3、缩短眼停时间。 4、避免回视。 三、速读的主要方法 1、浏览法。浏览法是指对一般不需要细致了解的书籍,只是从总体上粗略掌握书中大概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广泛地了解信息,有助于开阔视野,是博览群书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2、扫读法。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瞄,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3、跳读法。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4、寻读法。寻读法是指为得到急需的有关资料,在众多相关书籍资料中搜寻查找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5、猜读法。猜读法是指在读书读文章时,以所了解的题目或已看的前文作为前提,对后面的内容预作猜想,然后将其与后文实际内容进行印证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 四、快速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第二、提高整体识读的能力。 第三、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记忆的关系。一般来说,快速阅读的理解率应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 五、对话作者 儒勒·凡尔纳(Jules V erne,1828年-1905年),法国小说家,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一生写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说,总题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游》。他以其大量著作和突出贡献,

《海底两万里》阅读试题及答案

《海底两万里》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儒勒·凡尔纳是(法国)科幻小说作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认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2、《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二,其中,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3、凡尔纳的作品形象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机器时代”)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并成为(日本和西方科幻)现代小说的先河,我国的科幻小说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启发和影响。 4、《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也称(“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还在于它们是(科学)和(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 5、《海底两万里》书中的主要人物有:(尼摩)、(阿龙纳斯)、(康塞尔)、(尼德·兰船长)。 6、《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水)发电。 7、《海底两万里》中,(捕鲸手尼德·兰)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儒艮),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8、《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人类的进步实在是太慢了。”) 9、你还知道作者的哪些作品?写出其中几部:(《气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环游地球》、《机器岛》、《大木筏》、《隐身新娘》等)。 10、阿龙纳斯的仆人叫(康赛尔),故事中,阿龙纳斯曾经在法国出版过一部书叫(《海底的秘密》),“鱼叉手之王”指的是(尼德·兰)。 11、鲸鱼用(肺)进行呼吸,《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叫(鹦鹉螺号)。 12、潜艇的主人是(尼德船长),他会说(四)种语言,分别是:(法、德、英、拉丁)。 13、潜艇上的人睡的床是用(大叶藻)材料做的,潜艇上的人穿的衣服是用(贝壳类的足丝)做成的。潜艇上的人用来写字的笔是用(鲸的触须)做成的。潜艇上的人用的墨水是用(墨鱼或乌贼的分泌物)做的。 14、鹦鹉螺号上的藏书有(12000 )册,鹦鹉螺号的造价是(200 )万法郎。 15、因为(怪兽撞了船),所以人们开始使用捕杀怪兽。 16、阿龙纳斯教授认为怪兽是(独角鲸)。 17、尼德?兰是(叉鱼能手)。 18、怪兽其实是(潜水艇-鹦鹉螺号)。 19、尼摩自称与(整个人类)断绝了关系。 20、(布)是由海洋纤维制成 21、在采珠场,尼德和船长一起杀死了(一条鲨鱼)。 22、尼摩把采珠人托出水面后,从自己口袋里取出(一包珍珠)送给他。 23、“鹦鹉螺号”从红海进入地中海是通过尼摩发现的(海底通道)潜行的。

海底两万里学案

庆云二中八年级年级_______ 导学案 学案序号:备课组长签名:

庆云二中八年级年级_______ 导学案学案序号:备课组长签名:

《海底两万里》达标测试题、填空(每空1分,共20分)必做题

1儒勒?凡尔纳是(国家)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认为为。 2、《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的三部曲之二,其余两部是:第一部 ________ ,第三部是 。 3、《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 以动人,原因在于 __________ , _________ ,还在于_________ 。 4、《海底两万里》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即: 家、仆人 船长、自然科学___________ 和捕鲸手 _______ 。 5、《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艇是船长尼莫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 身坚固,利用_______ 发电。 6、《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在印度洋的珠场和_____________ 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__________________ ,它肉当晚就被端上了 餐桌。 7、《海底两万里》一书,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具有强烈的可读性,而且书中还包 含了大量的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方面的知识,小读者在阅读引人入胜的历险故事的同时,还能够轻松地获取科学知识。 8、《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简答(每小题5分,共1 0分)选做题 1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出3次险情。 2、你认为尼摩船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精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共5页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学生感知并交流故事情节,培养阅读习惯。 2.学会并运用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学会并运用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 课前准备: 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这样一个人: 在人类没有发明电报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在用电报传递信息; 在人类还没制造出飞机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驾驶直升机来往; 在人类还没有着手登月工程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坐在一颗大炮弹里,被巨炮发射到月球; 明确:儒勒?凡尔纳 (一)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因此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海洋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二)创作背景 波兰人民反对沙皇独裁统治的起义遭到残酷镇压是凡尔纳创作《海底两万里》的一个导火索。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尼摩船长这个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高大形象,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二、自学指导 1.故事情节 《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看到了一条,法国生物学家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和一个捕鲸手,被囚禁在这艘潜艇做了的环球旅行。 2.主要人物 尼摩船长 比埃尔?阿龙纳斯 康塞尔 尼德·兰 3.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出三次险情。 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 4.你能说出《海底两万里》中最吸引你的三个情节吗? (1)尼摩船长勇斗鲨鱼救采珠人。 (2)尼摩船长哀痛地带着送葬队伍,把重伤致死的船员埋在海底光彩夺目、瑰丽无比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案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给他们提供阅读材料和阅读实践机会,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交流。 2、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制作“读书笔记卡”,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 二、课前准备: 学生的“采蜜本”和“读书笔记卡”;师生共读的一本书《海底两万里》。 三、指导过程: (一)、展示导入: 1、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同学们,两位著名作家的话语,让我们明白了有益的书籍的确是一样好的东西!感谢亲爱的学校,开展了“名家名作伴我成长”的读书活动,为我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使我们逐渐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 这堂阅读课我们和往常一样,先来欣赏一些上一周的优秀采蜜本和优秀的读书笔记卡。请值日班长上来,请你给获得优秀的同学在竞赛表上打上两个五角星。 2、展示学生优秀的采蜜本和优秀的读书笔记卡,教师并相机作简短的点评。 3、展示教师的读书笔记卡(读《海底两万里》的内容),并告诉学生要学习的地方。(标明书籍的页数,写上欣赏的理由,

留出装订的地方。) (二)、实践阅读: 1、师:同学们,上周二,我们师生就一起开始阅读法国小说家,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之一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从同学们的口中,老师已经知道你们都很喜欢这部科幻小说,有的同学已经快要阅读完整本书了是不是?那么老师考考你,并请你用简短的话语谈谈是什么理由让你尽情地去阅读呢? 1、出示“人物和身份”的连线,生说喜欢阅读的理由。 人物身份 阿龙纳斯船长 康塞尔鱼叉手之王 尼德·兰教授的仆人 尼摩教授 2、师:下面我们进行两分钟默读,看看在两分钟内,自己能看几页课外书。同时要注意读书的姿势,要注意读书的质量,做到眼到,心到,决不能三心二意。 3、师生共同进行两分钟默读。 4、用手势出示各自两分钟默读的页数。 5、让学生拿起笔,给刚才默读的地方圈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和词语,并选一处或两处在旁边做眉评。 6、交流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词语和眉评。 (三)、阅读总结 教师围绕这堂课中涌现出来的用心读书和发言积极的同学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进行。 (四)、拓展训练 1、继续制作“读书笔记卡”或“名著欣赏记录卡”。 2、读完这部小说后,简要的在世界地图上画出作者所走过的路

1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 公开课优质教案

1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公开课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 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难点: 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法学法:速读法,活动展示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2、学生每人写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指导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什么是快速阅读 速读可以使你更快地阅读资料,在短期记忆中你可以掌握更多,所以也会理解得更好。 提高阅读的速度的方法是,每一段读更多的文字,减少读每一段的时间,使用指示物和减少回读。 二、速读的基本要求 1、避免发声。 2、减少注视点。 3、缩短眼停时间。 4、避免回视。 三、速读的主要方法 1、浏览法。浏览法是指对一般不需要细致了解的书籍,只是从总体上粗略掌握书中大概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广泛地了解信息,有助于开阔视野,是博览群书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2、扫读法。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瞄,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3、跳读法。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4、寻读法。寻读法是指为得到急需的有关资料,在众多相关书籍资料中搜寻查找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5、猜读法。猜读法是指在读书读文章时,以所了解的题目或已看的前文作为前提,对后面的内容预作猜想,然后将其与后文实际内容进行印证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 四、快速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第二、提高整体识读的能力。 第三、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记忆的关系。一般来说,快速阅读的理解率应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

海底两万里 阅读指导课【一等奖教案】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指导目标 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4、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点 1、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 教学难点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课前准备 1、师生共读《海底两万里》。 2、学生每人写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指导过程 一、展示导入 多媒体展示片段: A、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 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盘贴在地上的白头翁(海葵)……布置成一片花地。 B、我看见水中浮着很长的海带(有些作球形,有些作管状)、红花藻、叶子很纤细的鲜苔、 很像仙人掌的蔷薇藻。我注意到较近海面的一层是青绿色的海草,在更深一些的地方是红色 的海草,黑色或赭色的水草就在最深处,形成海底花园和草地。 学生齐读这两个片段。 师:这两个片段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们出自哪部作品? 学生回答:《海底两万里》。 二、阅读体验 1、畅言读后感 师:我们已经阅读了这部作品,你有没有自己阅读后的感受? 学生畅言读后感。 2、精彩片段赏析

师:在你的阅读过程中,这部作品中有哪些地方吸引着你?用十分钟时间搜寻并做出自己的赏析。 (1)学生圈出吸引自己的片段或句子或词语,并选一处或两处在旁边做眉评。 (2)学生交流自己的赏析。 示例: “一千克的海水有百分之九十六点五是水,百分之二点七左右是氯化钠,其余的就是小量的氯化镁、氯化钾、溴化镁,硫酸镁和石碳酸”。 评:通过尼摩船长这句话我们可以体会出海水中分的丰富,数字描写非常精确,所以体现出尼摩船长知识的渊博。 3、幻想与现实的联系 师:《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据你的了解,书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预设: 由于作者勤奋好学,所以他符合科学原理的幻想成为他别具一格的特色,当今社会海底潜艇与深海漫步已不单单是幻想。由此可见具有创造力且符合科学的幻想,始终引领预示着科技的发展。 三、归纳总结 师:从刚才同学的赏析中你能归纳出这部小说的特点吗? 学生归纳,教师作预设性总结: (1)科学:①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光的折射和亮度等物理知识,一一体现了出来。 ②为我们介绍了丰富的海底知识,如形形色色的软体动物和海带,斑驳密集的珊瑚王 国等。 ③人们研制出的真实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 (2)幻想:本书写于1870年,那时世界上还未研制出潜水艇,海底世界到底如何无人知晓,本书的作者儒勒·凡尔纳幻想出尼摩船长研制 了潜水艇并带阿龙纳斯教授一行游览了长达两万里的海底世界,观赏到海底五彩缤 纷的美景。而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才研制出真实的潜水艇。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学案(有答案)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学习,激发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2、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3、感受小说中精彩的海底美景的描写。 一、学生展示 (一)我的积累: 1、注音并抄写。 棘皮动物海槌鱼蔷薇赭色 2、释义。 千钧一发翱翔 3、我积累的字词: (三)文学常识填空。 1、儒勒?凡尔纳是(国家)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认为“”。 2、《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的三部曲之二,其余两部是:第一部是第三部是。 (四)整体感知:阅读名著导读及精彩片段,完成下列填空。 1、《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的是什么故事?用一句话概括。 2、尼摩船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3、小说中精彩的海底美景的描写,请你摘抄几句,说说它的精彩之处. (五)初读质疑——(学贵有疑) 二、请你设计导入语 三、课堂提升:阅读小说后讨论以下问题。 1、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出3次险情。 2、对照地球仪或者地图,沿着小说中潜艇经历的航程,核对它经过了哪些地方? 3、《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你觉得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书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经变成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

四、总结收获。 ◆综合性测评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杳无消息(y ǎo ) 匿名(n ì) 畸形(q ī) 解剖(p ōu ) B 、广袤无垠(m ào ) 嬉戏(x ī) 管束(s ù) 虐待(n üè) C 、颔首低眉(h àn ) 污秽(hu ì) 迸射(b èng ) 诘责(ji é) D 、冥思遐想(xi á) 小憩(q ì) 姮娥(hu án ) 滞留(zh 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 A 、2009年是祖国60周年华诞,届时国人将举国弹冠相庆.... ,共同感受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 B 、亚丁湾海上安全事故频发,大家义愤填膺.... ,严厉声讨索马里海盗丑恶行径。 C 、2009春晚小品《不差钱》的表演,脍炙人口.... ,“小沈阳”一夜之间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 D 、在经历“修旧如旧”的修复工程之后,光禄古镇老街古朴、沧桑的风格一如既往.... 。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了避免清明祭扫出现交通拥堵,政府号召市民错峰出行以缓解交通压力。 B 、广州的特大暴雨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也牵动了政府的特别关注和关心。 C 、世博会的历史,就是科学理念更新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历史。 D 、养宠物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时尚,也使宠物的管理成为小区物业管理的大难题。 4、某中学图书馆制作“名著推荐卡”。请你从下列名著中自选一部,帮助填写一张卡片。 《西游记》 《骆驼祥子》《名人传》《繁星春水》《朝花夕拾》《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公开课教案(快速阅读)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教材分析】 1.知识与地位:《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一部科幻小说,也是初中阶段重点的名著阅读篇目。这部小说深受学生欢迎,神秘奇特的海底世界,惊心动魄的故事人物,都深深吸引着读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原著,读整本的书,并且教给学生读名著的方法,授之以渔。 2.教学重点:通过目录阅读、片段速读与精读等阅读方法指导对作品人物和情节有更深入的了解。 3.考点分析:名著考察 【学情分析】 1.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学生已经自读过《海底两万里》,对《海底两万里》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具体内容相对比较陌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识记。 2.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方法指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进而阅读整本的书。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初步了解作品内容,通过节选文章的速读引导与深读研究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高效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水平,激发学生对名著《海底两万里》阅读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眼部放松训练、快速记忆游戏、抓取关键信息等常规训练,掌握快速阅读要领。通过圈点勾画关键信息,深入阅读文本,与人物进行深度对话。了解作品中代表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感知作品中人物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激发青年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初步了解作品内容,通过节选文章的速读引导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高效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水平,激发学生对名著《海底两万里》阅读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目录、限时速读、跳读等常规训练,掌握快速阅读要领。了解作品中代表人物形象及相关情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感知作品中人物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激发青年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快速阅读方法的指导 2.难点:在限时快速阅读中把握作品关键信息。 【教法与学法】 1.教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迁移学习法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_海底两万里第一章赏析批注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_海底两万里第一 章赏析批注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 [作者名片] 儒勒·凡尔纳,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1863年因长篇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而一举成名,代表作为“海洋三部曲”:《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诺第留斯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创作背景] 在世界近代史上,波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1863年,波兰人民的起义遭到沙皇政府的残酷镇压。波兰人民与沙皇政府的矛盾是凡尔纳创作《海底两万里》的一个导火索。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尼摩船长这个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高大形象,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小说刚创作的时候,凡尔纳和出版商就书中的主人公鹦鹉螺号艇长尼摩的特征展开了一场争论,凡尔纳希望尼摩是位波兰人,他永不宽恕地把仇恨直指向俄国沙皇。最后,尼摩被大致定位为自由者。 [选段一] 这林中尽是高大的乔木状植物,我们一走入它那阔大

的拱形枝干下面时,首先进入我眼帘的是分布奇形怪状的枝叶——迄今为止,我还没有见过这样的分布情形。 林间地面,寸草不见有生,灌木上丛生的枝杈一根也没有蔓出,既没有向下弯曲,也没有向着水平方向伸展。所有的植物都是向上长高,直冲着洋面。没有细丝,没有叶带,无论怎么薄,但都有如铁杆般挺直。墨角藻和藤本植物,受使其生长的海水密度的影响和支配,都依据着垂直线而挺拔向上般生长。而且,它们都纹丝不动,当我用手分开它们的时候,这些植物立即又会恢复到其原来的状态。垂直线在这里支配着一切。 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就习惯了这种奇怪的布局,同时也习惯了包围着我们的,而同时也是关系到我们的那种黑暗状况。林中地上布满了尖利的石块,行走时难于避开。在我看来,这里的海底植物是很全面的,甚至比南北极地区或者热带区域还更丰富得多,而在那些地区,海底植物就少得多。可是,在几分钟内,我是不知不觉地将动物和植物混淆了起来,把植虫动物当成了水产植物,把动物当成植物。然而,谁又能够不出差错呢?在这片海底世界里,动物和植物两界,那可是极其接近的呀!我仔细观察到,这里所有的植物界物产,跟土壤只有一种表层的勾连。它们都没有根,固体对于它们是无关紧要的,沙、贝、介壳、卵石都可以支撑住它们,它们只求有一个支点,而并不需要那种赖于生长的力量。这些植物只是自身发展,其生存的资源就是那维持着它们、滋养着它们的海水。它们大部分长出的不是叶子,而是奇形怪状的胞层,表面色彩并不丰富,只有玫瑰红、胭脂红、青绿、

海底两万里阅读题及答案

《海底两万里》 一、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 凡尔纳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于1863年开始发表科学幻想冒险小说,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主要作品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从地球到月球》、《地心游记》、《机器岛》、《漂逝的半岛》、《环绕月球》、《八十天环游地球》等20多部长篇科幻历险小说。 凡尔纳的作品形象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机器时代”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并成为西方和日本现代科幻小说的先河。其作品情节惊险,人物生动,熔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炉,他提出自然科学方面的许多预言和假设,至今还启发着人们的想象力,他的作品被译成数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深受数亿读者的喜爱。 二、经历险情 说说诺第留斯号潜艇的人们在海底航行中遭遇了那几次危险,如何化险为夷的。(至少说两次,要求说出具体位置和危险) ①他们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兰德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同鲨鱼搏斗) ②他们在大西洋里和章鱼进行血战,一名船员惨死(章鱼袭击) 化解:勇敢下船与章鱼搏斗

③鹦鹉螺号在珊瑚礁上搁浅,全船人员受到巴布亚土著的袭击(搁浅、土人围攻) 化解:几天后潮水上涨才托先离开:没有还击,在扶手上通电把土人逼离开了 ④在南极鹦鹉螺号被厚厚的冰层困住,艇内缺氧,艇上的人几乎不能生还(冰山封路) 化解:尼摩船长决定用艇撞开冰墙 ⑤小说最后,鹦鹉螺号陷入迈尔海峡的漩涡,阿龙纳斯和捕鲸手、仆人乘坐小艇成功逃生,尼摩船长和他的成员生死未卜(陷入海峡漩涡) 三、路线 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 四、一句话评价 科学与幻想之旅 五、这艘潜艇是如何建造出来的? 由尼摩船长设计,从不同国家订购材料,然后在大洋中一个荒岛上装配好。一共花费四百五十万法郎。 六、诺第留斯号的强大动力是什么?是以什么为原材料而制作的呢?

海底两万里导学案

《海底两万里》导学案 一、导示学习目标: 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进一步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 4、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课前准备:师生共读名著,学生写读书笔记。 二、自主学习(约15分钟): 1、《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学幻想小说作家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他的另两部作品是、()。 2、《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原因在于,小说广为流传,还因为他具有 凡尔纳被公认为是“”。 3、是一名的战士,这一形象正是凡尔纳的体现。 4、《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是国人。 5、鲸鱼用进行呼吸,《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叫。 6、潜艇的主人是,他会说种语言,分别是。 7、潜艇上的人睡的床是用材料做的,潜艇上的人穿的衣服是用做成的。潜艇上的人用来写字的笔是用做成的。潜艇上的人用的墨水是用做的。 8、鹦鹉螺号上的藏书量有册,鹦鹉螺号的造价是万法郎。 9、请举例说出海底的三种植物。 10、《海底两万里》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即:船长、自然科学家、仆人、捕鲸手,“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姑且算半个。 11、《海底两万里》一书,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具有强烈的可读性,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方面的知识,使读者在阅读引人入胜的历险故事的同时,还能够轻松地获取科学知识。 12、《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 三、小组合作交流(约10分钟): 1、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3次。 (1)(2) (3) 2、请说出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旅行的路线。 从出发,经过、、、,进入、。 3、简述《海底两万里》内容。 4、你认为尼摩船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完整版海底两万里教案

海底两万里》 一、导入(展开科学幻想之翼,漫游海底神秘世界) 1.同学们,老师先带大家欣赏一下美丽的海底世界。(播放并欣赏海底世界视频) 看完以后你能来形容一下你眼中的海底世界么? 2.同学们眼中的海底世界都是不同的,都是多姿多彩的,其实海洋对于人类来说,要更加神秘,科学家们声称我们地球应该叫“水球”,而不是地球,那是因为地球71%的面积是海洋而非陆地,但同时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又太过有限,目前人类对深海的探索程度,仍然不足5%。71%和5%这两个数据的对比,可见大海显得更加神秘,需要我们去探索。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好书就是有关海洋的,这本书是《海底两万里》(出示这本书)。 二、了解作者 1.这本书的作者是?儒勒凡尔纳 请学生介绍作者:①凡尔纳出生在200年前的法国南特,19世纪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②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第二多的名家,仅次于阿加莎?克里斯蒂,位于莎士比亚之上。据说他的所有作品加在一起有五千多种译本。他的创作主题囊括了陆地、海洋和天空他也被称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③代表作为三 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今天我们就是一起认识他三部曲中间的 这一部《海底两万里》

2.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凡尔纳吗?老师带来了一个有关凡尔纳的小故事,你 们想听吗? 介绍写作背景:凡尔纳的父亲是以为颇为成功的律师,他一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子承父业,但是凡尔纳本人自幼热爱海洋,特别向往远航探险,在十一岁的时候他就瞒着家人去当了一个远航游轮的实习生,自己也差点跟着游轮去了印度,结果被家人发现了,他被抓回了家还挨了顿揍,最后他流泪向家长保证以后我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十八岁的时候,凡尔纳来到了巴黎攻读法律,但是他只热爱文学跟戏剧,对法律毫无兴趣,本以为梦想就要破灭了,但是生活却又给他新的转机,一次他参加了巴黎的晚会,下楼梯时,他忽然童心大发,沿楼梯扶手悠然滑下,不想正撞在一名胖绅士的身上,他非常尴尬,在道歉的同时就随口询问对方吃饭了没有,对方回答说刚吃过南特炒鸡蛋,凡尔纳听完摇摇头,因为巴黎根本没有正宗的南特炒鸡蛋,他自己就是南特人,并且擅长做这道菜,这个胖绅士,闻言大喜,就诚邀凡尔纳登门献艺,两人的友谊也就开始了。这位胖绅士,就是通俗小说之王,亚历山大?仲马(大仲马)后来凡尔纳合作创作剧本,借着大仲马的提携,凡尔纳在文学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毕业后,他更是投入到诗歌和文学的创作,失望的父亲,断绝了给他的经济资助,但这并没有阻止他享受文学,之后转向了小说创作。 3.同学们,你们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有什么疑问呢? 生:两万里有多远?他们都遇到了什么?海洋的深处会经历什么呢? ) 师:这个里其实是法文的lieue,转换成中文的里应该是六万公 里,也就是十二万里,换算过来应该相当于说环绕了地球一圈半。这是一本集科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方案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方案 【阅读指导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了解作者及作品主要内容,理清故 事情节,把握尼摩船长等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了解“快速阅读”的阅读方法,掌握“快速阅读”方法的知识 要点,通过快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各种能力,提 高阅读欣赏优秀美文水平,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海底两万里》,可以激发学生探索海底世界奥秘 的情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用科学以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加刻苦学习,掌握真 本领,等将来长大后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阅读重难点】 阅读重点:运用“快速阅读”法通读全文,理清故事情节; 阅读难点:理解分析尼摩船长等人物形象。 【阅读指导课时】2课时 【阅读指导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多媒体展示图片,激趣导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对海底世界奥秘的兴趣,产生了解海底世界奥秘的渴望并付诸行动——阅读。 1、地中海上的四十八小时: 地中海上的四十八小时:鹦鹉螺号在地中海底穿行,我看到许多的遇难船只的残骸静卧在那里,惨不忍睹。 2、海底森林: 我看见水中浮着很长的海带(有些作球形,有些作管状)、红花藻、叶子很纤细的鲜苔、很像仙人掌的蔷薇藻。我注意到较近海面的一层是青绿色的海草,在更深一些的地方是红色的海草,黑色或赭色的水草就在最深处,形成海底花园

和草地。 学生齐读这两个片段。师:这两个片段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们出自哪部作品? 学生回答:《海底两万里》。 二、走进作者与作品 1、儒勒·凡尔纳(1828-1905)。他是19世纪法国作家,著名的科幻和冒险小说作家,创作了许多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为现实,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2、《海底两万里》是他的幻想小说三部曲之一,也是他的名篇佳作之首。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还在于它们是幻想和科学巧妙结合的成果。 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即: 船长尼摩(设计建造了“鹦鹉螺”号潜水艇) 自然科学家阿龙纳斯、仆人康塞尔、捕鲸手尼德?兰, “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法拉格特,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姑且算半个。 3、创作背景与内容简介: 在近代史上,波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不断遭到列强的侵略与瓜分。1863年,波兰人民举行了反对沙俄奴役的人民起义,但遭到沙皇政府的残酷镇压。波兰人民反对沙皇独裁统治的起义遭到残酷镇压是凡尔纳创作《海底两万里》的一个导火索。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尼摩船长这个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高大形象,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故事发生在1866年,法国人阿龙纳斯,一位生物学家,应邀赴美参加一项科学考察活动。这时,海上出了个怪物,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科考活动结束之后,生物学家正准备束装就道,返回法国,却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那个怪物从海洋中清除出去”的活动。经过千辛万苦,“怪物”未被清除,驱逐舰反被“怪物”重创,生物学家和他的仆人以及为清除“怪物”被特意请到驱逐舰上来的一名捕鲸手,都成了“怪物”的俘虏!结果发现“怪物”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鹦鹉螺”号。潜艇对俘虏倒

广东省河源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海底两万里》 [学习目标] 1.了解“快速阅读”的阅读方法,掌握“快速阅读”方法的知识要点。 2.通过速读《海底两万里》,了解作品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预习指导] (一)知识链接 1.作家简介:儒勒?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 和“现代科幻小说之父”。《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还有两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 2.背景知识:凡尔纳母亲的家族中有许多是航海家,他的启蒙教师还是一位船长的遗孀。幼小的凡尔纳一直向往着远航探险。11岁时,为了给表妹买一串贝壳项链,他悄悄登上了一艘开往印度的邮船。不料中途被父亲截了回来,挨了一顿揍。在家里,他留着泪向父亲发誓:“以后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正是这样的,使得凡尔纳一生博览群书,在幻想中遨游世界,从而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科幻小说。 3.快速阅读:是一种基本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地把握全书的内容。(1)速读的基本要求:避免发声。减少注视点。缩短眼停时间。④避免回视。 (2)速读的主要方法: 浏览法。浏览法是指对一般不需要细致了解的书籍,只是从总体上粗略掌握书中大概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广泛地了解信息,有助于开阔视野,是博览群书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扫读法。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瞄,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③跳读法。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④寻读法。寻读法是指为得到急需的有关资料,在众多相关书籍资料中搜寻查 找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⑤猜读法。猜读法是指在读书读文章时,以所了解的题目或已看的前文作为前 提,对后面的内容预作猜想,然后将其与后文实际内容进行印证比较的一种阅读方 法。 (3)快速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②提高整体识读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记忆的关系。一般来说,快速阅读的理解率应 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 (二)预习新知 1.采取“快速阅读”的方式,阅读《海底两万里》,完成下面表格: 航海路线遭遇的险情解决办法 太平洋在海底森林狩猎,遇到一对角鲨因角鲨视力不好,全体伏倒在地,逃过 一劫 太平洋 (经托雷斯海峡)潜水艇触礁搁浅借助五天后太平洋的涨潮返回海洋 到附近陆地休憩,遭到土著人围攻潜艇的扶梯通了电,土著人无法上潜艇, 纷纷逃跑 印度洋在锡兰采珠场参观,为了救被鲨鱼攻击 的采珠人,尼摩船长与鲨鱼搏斗在危难关头,尼德·兰一叉刺中鲨鱼要害,将其杀死 红海(阿拉伯隧道)在捉捕儒艮时被报复,小艇差点被儒艮 掀翻 尼德·兰用捕鲸叉刺中了儒艮的心脏 南极海域在南极圈遭遇冰川封路;潜艇潜到更深的水层去,选择从冰山底 下穿过 在南极点,遭到浮冰围困,潜艇再次搁浅,面临缺氧危险众人轮流凿冰,并用沸腾的开水喷射冰,最后撞开冰层 大西洋遭到章鱼袭击船员集体用斧头与章鱼肉搏,最后击退

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

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名着导读《海底两万里》教学设计 执教者:东岳中学曹华花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用寻读法、扫读法、跳读法三种阅读法阅读名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2、通过赏析精彩片段,理解科幻小说的科学性和幻想性等特点。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并运用三种快速阅读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理解科幻小说的科学性和幻想性等特点。 三、教法学法 寻读法、扫读法、跳读法、竞答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的读书名言导入,并简介科幻小说 二、《海底两万里》基本常识 1、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1828-1905),19世纪法国作家,着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不仅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还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以第一部科幻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闻名于世,此后以科幻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享有盛名。 2、主题思想 1866年,美国政府派遣的“林肯号”驱逐舰对"海怪"进行清除的过程中,反遭到了"海怪"毁灭性的撞击。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仆人康塞尔,以及捕鲸手尼德·兰落水,被"海怪"所救,并发现这是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潜艇。此后他们便被尼摩船长囚禁在这艘神秘的潜艇中,开始了海底两万里的环球旅行,他们在旅途中虽然探尽了海底秘密,但历尽艰辛和风险。最后,他们实在无法忍受这种海底生活,便设法逃走,重回陆地。

小说通过记叙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和描绘美妙壮观的,激发了人们对科学的兴趣,赞扬了等人反抗压迫的战士形象,体现了他们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三、书海畅游 活动(一):书海比试 用“快速阅读法”读助读资料(一),比一比哪一组的阅读速度最快。 插入读书方法指导及快速阅读法之一“扫读法” 活动(二):书海拾贝 根据选择题速读助读资料(二),然后进行知识竞答。 插入快速阅读法之二“寻读法” 活动(三):书海泛舟 综合运用寻读法、扫读法速读助读资料(三),梳理故事情节。(读法提示:根据要求先用寻读法圈定有关事件的段落,再用扫读法扫描出有关段落的核心内容,最后根据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出故事情节。) 活动(四):书海咀华 先速读助读资料(四)或(五),然后讨论交流文中有哪些精彩地方吸引着你理由是什么 赏析提示:可从文本的内容险象环生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美妙壮观的海底美景来谈,也可根据文本的特点知识性、科学性和幻想性来赏析。 插入快速阅读法之三“跳读法”,进行读法提示。 小组讨论交流。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运用本节课所学的阅读方法,阅读阿西莫夫《基地》和JK罗琳《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并把阅读所得整理成读书笔记。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教案设计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快速阅读”这一基本的阅读技巧。 2.通过专题探究等方式,掌握《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名著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及重要情节。 3.通过阅读精彩片段,感受小说中描绘的海底世界的神奇和惊险,进一步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快速阅读 (一)什么是快速阅读 速读可以使你更快地阅读资料,在短期记忆中你可以掌握更多,所以也会理解得更好。提高阅读的速度的方法是,每一段读更多的文字,减少读每一段的时间,使用指示物和减少回读。 (二)速读的基本要求 1.不指读、不回读; 2.尽量扩大视线范围,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 (三)速读的主要方法 1.浏览法。浏览法是指对一般不需要细致了解的书籍,只是从总体上粗略掌握书中大概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广泛地了解信息,有助于开阔视野,是博览群书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2.扫读法。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瞄,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3.跳读法。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4.寻读法。寻读法是指为得到急需的有关资料,在众多相关书籍资料中搜寻查找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 5.猜读法。猜读法是指在读书读文章时,以所了解的题目或已看的前文作为前提,对后面的内容预作猜想,然后将其与后文实际内容进行印证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 (四)快速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2.提高整体识读的能力。 3.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记忆的关系。一般来说,快速阅读的理解率应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 二、作品介绍 1.作家介绍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法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一生创作了六十多部长篇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因此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文笔细腻,构思奇巧,既引人入胜,又很有教育意义,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读者。代表作有

《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及答案

初三语文-----名著阅读《海底两万里》导学案 主备人:李建平备课组长:马艳玲级部主任:魏丕杰 一、阅读目标: 1、通过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指导,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二、阅读指导: 1、作者概况:儒勒·凡尔纳是法国著名科幻和冒险小说家。 2、主要内容: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发现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 3、主题思想:《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小说不但能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而且赞扬了像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的形象,体现了他们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4、艺术特色:①构思巧妙,情节惊险。②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③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既大胆又合理的想象。 5、精彩情节:漫步海底平原。 6、人物性格:尼摩船长不但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人,还是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想的战士形象。《海底两万里》 三、阅读检测 1、《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国科幻小说家。被称为。他的三部曲分别是 《海底两万里》的许多科学幻想都已成为现实,如。 2、尼摩船长邀请作海底旅行,请说说他们经过了哪些著名的海域。(答出四个即可) 答: 3、《海底两万里》中的“诺第留斯号”的船长是,他的身份还有。 4、《海底两万里》中穿插了许多物理知识,请你举出一个。 5、阿龙纳斯和一起进入潜艇。 6、在陆地上的几天里,康塞尔捕到了一只珍贵美丽的鸟叫,其被捕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