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病学复习重点归纳

精神病学复习重点归纳

精神病学复习重点归纳
精神病学复习重点归纳

绪论

第一节概述

1.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

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

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精神障碍的核心部分是失去现实检验能力、有明显幻觉妄想的精神病性障碍,外围是一些神经症性疾病。

3.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遗传与环境因素、神经发育异常、感染;精

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应激与精神障碍(急性应激反应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人格为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总的情绪和行为特征)

4.精神健康:成功履行精神功能的一种状态,能产生建设性活动、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调

整自己以适应环境。

5.ICD-10主要分类类别为:

F00-F09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F10-F19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F20-F29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性障碍;

F30-F39 心境(情感性)障碍;

F40-F49 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

F50-F59 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

F60-F69 成人的人格和行为障碍;

F70-F79 精神发育迟滞;

F80-F89 心理发育障碍;

F90-F98 通常发生于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及精神障碍;

F99 待分类的精神障碍。

https://www.doczj.com/doc/cb714823.html,M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1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 精神分裂症(分裂样)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 情感性精神障碍;

4 癔症、严重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神经症;

5 心理因素相关心理障碍;

6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和性心理障碍;

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第一节概述

1.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

2.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活动的种种异常与其病理机制的临床基础学

科。每一精神症状均有其明确的定义。

共同特点:①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识的控制;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④症状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到的损害。

第二节常见的精神症状

主要包括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定向力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动作行为障碍,意识障碍,自知力障碍。

一、感知觉障碍

1、感觉障碍:

感觉:是大脑对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障碍多见于神经系统病变和神经症等多种精神障碍。

1)感觉过敏: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

2)感觉减退: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

3)内感性不适: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适感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多见于神经症,精分,抑郁状态和脑外伤后精神障碍。

2、知觉障碍:

知觉:是感觉器官所收集的信号在大脑中的整体呈现。

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2)幻觉:是在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

幻听:是最常见的幻觉幻听最常见于精分,幻听具有评论性,争论性,命令性。一般认为评论性或争论性幻听对精分诊断意义最大。

幻视,幻嗅,幻味,幻触:是在视觉、嗅觉、味觉、触觉领域出现的幻觉。

幻视多出现在谵妄患者,同时伴有意识障碍。后三者较为少见,多见于精分。

幻触:虫爬感,性接触感。

思维化声:又称思维鸣响,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被声音重复或在头脑里回响,机思想变成了清晰可辨的言语声。

功能性幻觉:指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

反射性幻觉:在某一感官受到刺激时,另一感官同时产生幻觉。

内脏性幻觉:是固定于某个内脏或躯体内部的异常知觉。多见于精分。

真性幻觉:具有幻觉的一般特征,病人的知觉体验清晰,鲜明,生动,来自于外界,具有明确的定位,是通过感官而感觉到的。

假性幻觉:具有幻觉的一般特征,病人的知觉体验清晰度与真性幻觉接近,但来源无明确定位,不用感官而感知到。(肚子说话音,不用眼睛头脑里有人像)

3、其他知觉障碍:见于精分、癫痫、情感障碍。

1)视物变形症:(包括视物变大症和视物变小症);

2)空间感知综合障碍;

3)自身感知综合障碍;

4)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5)非真实感,又称现实解体。

二、思维障碍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应。

正常的思维特征:1、目的性;2、实践性;3、逻辑性;4、连贯性。

1、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奔逸:思维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和转换加速。多见于躁狂发作。

2)思维迟缓: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减少和转换困难。见于抑郁症。

3)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平乏,谈话言语单调。见于精分、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

4)思维散漫: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联想松弛、缺乏主题、东拉西扯。见于精分。

5)思维破裂: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词语杂拌。见于精分。6)思维不连贯:意识障碍的前提下,言语支离破碎。见于谵妄状态。

7)思维中断:思维联想过程突然发生中断。是诊断精分的重要症状。

8)思维被夺:感到自己思想被某种外力突然抽走。见于精分。

9)思维插入:感到有某种不属于自己的思想被强行塞入。见于精分。

10)强制性思维。

11)病理性赘述:思维活动停滞不前或迂回曲折患。多见于痴呆、癫痫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2)思维化声:自己的思想变成了言语声,别人也能听到。见于精神分裂症。

13)语词新作: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14)象征性思维: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旁人无法理解。多见于精分。

15)逻辑倒错性思维:推理完全不合逻辑,或因果倒置,不可理解。一般见于精分和妄想性障碍。

16)强迫思维:病人反复出现一些想法,明知不必要或不合理,但无法控制。

2、思维内容的障碍:

妄想: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妄想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妄想的特征:

①病理性信念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但患者坚信不疑;

②妄想内容以患者为中心,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患者的个人利害有关;

③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

④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1)被害妄想:是最常见。患者坚信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用种种方式加害自己。常见于精分和偏执型障碍。

2)关系妄想:认为环境中无关的事件、物体、人物都与自己有关。见于精分。

3)夸大妄想:患者坚信自己有非凡的才智、地位、权势、财富和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发明创造。多见于精分。

4)罪恶妄想:见于精分。

5)疑病妄想,严重时为虚无妄想。见于抑郁发作、精分、更年期、老年期精神障碍。

6)钟情妄想:病人坚信自己被异性钟情,即使遭到对方严词拒绝,仍毫不置疑。精分。

7)嫉妒妄想:病人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实,而另有外遇的病态信念。精分、老年痴呆。8)非血统妄想:患见于。

9)物理影响妄想:被控制妄想,病人体验到自己被某种力量或作用所取代,身不由己。精分典型症状。

10)内心被揭露感:精分典型症状。

3、超价观念:

占主导地位的错误意识,其发生多有事实根据;明显影响患者行为及其他心理活动;形成有性格与现实基础,内容较符合客观实际基础或有强烈情感需要。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

三、注意障碍

注意:是指个体的精神活动集中地指向于一定对象的过程。而注意集中是保持这种关注的能力。特征:选择性;稳定性;转移性。

1)注意增强:主动注意的增强。如对环境高度警惕,过分注意健康状况。见于神经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更年期抑郁症。

2)注意涣散。见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神经症和精分。

3)注意减退。神经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意识障碍。

4)注意转移。躁狂发作。

5)注意狭窄。意识障碍、智能障碍。

四、记忆障碍

记忆:既往事物与经验的重视。

记忆的过程: 1、识记:即造成或留下映像的过程,也就是信息的输入; 2、保持:使这些映像免于消失的过程; 3、再认和回忆:是现实刺激与以往痕迹联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复现。

1、记忆增强:见于躁狂、偏执状态。

2、记忆减弱:老年痴呆。

3、遗忘:即回忆的丧失。患者对某一件事或某一时期内经历的遗忘。

1)顺行性遗忘:回忆不起在疾病发生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遗忘的时间和疾病同时开始。脑震荡、脑挫伤。

2)逆行性遗忘: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脑外伤、脑卒。

3)界限性遗忘:对某一特定时间段的经历不能回忆,遗忘的发生通常与该时间段内的不愉快事件有关。见于分离障碍。

4、错构:将过去经历过的事情,在发生时间、地点或人物上出现错误记忆,并自以为是,信以为真。多见于痴呆、酒精性中毒精神障碍。

5、虚构:患者以一段虚构的故事来填补他所遗忘的某一片段的经历。多见于酒精依赖所致的精神障碍和麻痹性痴呆。

五、智能障碍

智能:以理解力、计算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等为表现,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精神活动功能。智能障碍分为精神发育迟滞与痴呆两大类型。

1、精神发育迟滞:指先天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大脑由于各种致病因素造成发育受阻或不全,随年龄的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儿童。(18岁以前,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

2、痴呆:智力发育成熟后,由于各种原因损害原有智能锁造成的智力减退。

1)全面性痴呆:大脑弥散性器质性损害,出现人格改变,定向力障碍及自知力缺乏。见于老年痴呆、梅毒性痴呆。

2)部分性痴呆:大脑的病变只侵犯脑的局部。见于血管性痴呆、脑外伤后痴呆的早期。

3)假性痴呆: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可产生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见于癔症,反应性精神障碍。

刚塞综合征:病人对一些简单问题给予近似的错误回答,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发生,在大脑结构方面无器质性损害。

童样痴呆、抑郁性假痴呆。

六、定向力障碍

定向力: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见于老年痴呆、酒精中毒。七、情感障碍

情感和情绪: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因之而产生的相应的内心体验。

心境: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

1、情感高涨:正性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见于躁狂状态。

2、欣快:自得其乐。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痴呆。

3、焦虑: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情况下出现的内心不安状态。见于焦虑症、恐惧症。

4、恐惧:见于恐惧症。

5、情感淡漠:对外界任何刺激都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多见于精分。

6、情感低落:负性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见于抑郁发作。

7、情感不稳:情感变化莫测。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8、情感倒错:情感活动与患者的言行、周围处境严重不协调。多见于精分。

9、易激惹:因小事儿引起强烈的不愉快情感反应。疲劳状态、人格障碍、神经症、妄想性障碍。

10、情感矛盾: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人或事情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反应。见于精分。

八、意志障碍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特征: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

1、意志增强:意志活动增多。见于偏执型精分、妄想性障碍、躁狂发作。

2、意志减弱:意志活动减少。见于抑郁症、精分。

3、意志缺乏:意志活动缺乏。见于精神分裂症晚期精神衰退及痴呆。

4、矛盾指向:对同一事物,同时出现两种完全相反的意向。见于精分。

九、运动行为的障碍:

1、精神运动性兴奋:是指整个精神活动的增多。

1)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的言语动作增多,与其思维、情感活动的增多相一致,并和环境密切配合。多见于躁狂状态。

2)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患者的言语动作增多与思维情感活动不相配合,动作单调杂乱,既无动机也无目的,使人难以理解,与外界环境也不相协调。见于精分、谵妄状态。

2、精神运动性抑制:是指整个精神活动的降低,言语动作迟缓减少。

1)木僵:行为动作和语言活动完全被抑制。见于精分、严重抑郁发作、应激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严重药物反应。

2)蜡样屈曲:在木僵基础上,有些患者肢体可任人摆布,即使一个极不舒服的姿势也可保持很久不动。紧张型精分。

3)缄默症:言语活动明显抑制。见于精分、分离障碍。

4)违拗症:病人对于别人向他提出的要求不仅没有相应的行为反应,甚至加以抗拒。紧张型精神分裂。

3、模仿动作:无目的的模仿别人的动作。见于精分、孤独症。

4、刻板动作:机械刻板的反复重复单一动作。见于精分。

5、作态:患者作出古怪的动作或表情。见于精分。

6、强迫动作:明知没有必要,却难以克制的去重复做某种动作行为。见于强迫症。

十、意识障碍

意识:个体对周围环境、自身状态感知的清晰程度及人事反应能力。定向障碍为重要标志。1、嗜睡;2、意识混浊;3、昏睡;4、昏迷;5、朦胧状态;

6、谵妄(“急性脑病综合征”。在意识清晰度下降的同时,产生大量的幻觉、错觉。以幻视多见,幻觉的内容多为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性的情境。有定向力障碍,自我定向机环境定向均受到严重损害。谵妄状态多在夜间加重,昼轻夜重,持续数小时至数日,偶见持续数月。意识恢复后可有部分遗忘和全部遗忘。谵妄主要见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和急性脑病综合征。谵妄的病死率可达十分之一。)

7、梦样状态。

十一、自知力

自知力:又称作内省力、领悟力,是临床精神病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

第三节常见的精神症状综合征

1、幻觉妄想综合征:以幻觉为主,多为幻听。特点是幻觉和妄想密切配合,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多见于偏执型精分。

2、躁狂综合征: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为特征。见于躁狂发作、器质性精神障碍。

3、抑郁综合征: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活动减少。见于抑郁发作、器质性精神障碍。

4、紧张综合征:以患者肌张力增高而得名,包括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两种状态。见于精分、抑郁发作、急性应激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药物中毒。

5、遗忘综合征:又称科尔萨科夫综合征。其特点是近记忆障碍、遗忘、定向障碍尤其是时间定向障碍、虚构症。多见于酒精依赖所致的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第五章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第一节概论

一、谵妄

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变发展迅速,故又称为急性脑病综合征。

谵妄的主要临床表现:

谵妄通常急性起病,症状变化大,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典型的谵妄通常10至12天可完全恢复。

①意识障碍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表现为昼轻夜重。②伴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障碍。

③记忆障碍以即刻记忆和近记忆障碍最明显。

④睡眠觉醒周期不规律,可表现为白天嗜睡而晚上活跃。⑤感知障碍。

诊断:急性起病,意识障碍,定向障碍伴波动性认知功能损害。

关键病理改变:意识清晰下降。

治疗:谵妄的病人不能用苯二氮卓类和氯氮平,口服奥氮平安全,效果好。

二、痴呆

是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没有意识障碍。因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故又称为慢性脑病综合征。

临床表现:

痴呆患者起病多缓慢隐匿,1.认知功能损害:记忆减退是常见症状,早期出现近记忆障碍,对一般事物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越来越差,注意力日渐受损,可出现时间﹑地点和人物定向障碍。

2.语言障碍。

3.人格改变:社会性退缩,冲动、幼稚行为,情绪不稳等,并可有“灾难反应”

4.社会功能受损:晚期生活不能自理。

三、遗忘综合征

是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

原因:是下丘脑后部和近中线结构的大脑损伤,酒精滥用导致硫胺(维生素B1)缺乏是遗忘障碍最常见的病因。缺氧、一氧化碳中毒﹑血管性疾病﹑脑炎﹑第三脑室肿瘤等也可导致遗忘障碍。

第二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一、阿尔茨海默病(AD)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以智能损害为主。主要为皮质弥漫性萎缩,沟回增宽,脑室扩大,神经元大量减少,可见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脑组织乙酰胆碱含量减少。

老年斑SP和神经元纤维缠结NFT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临床表现:起病隐匿,持续性进行性加重。轻度:近记忆障碍为首发症状。中度:忘记自己家庭住址及亲友姓名,尚能记住自己的姓名,远记忆受损,不能回忆工作经历,时间定向障碍,地点定向障碍,容易走失,不认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生活料理需要家人督促和帮助。重度:忘记自己的姓名和年龄,不认识亲人,最终大小便失禁。

可能病因:阳性家族史,女性,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抑郁症史。

诊断:存在痴呆;潜隐起病,缓慢衰退;无临床证据或特殊检查结果能够提示精神障碍是有疾病所致;缺乏突然卒中样发作。

治疗:一,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治疗。临床广泛使用的主要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抑制Ach降解而提高脑内Ach含量,达到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如石杉碱甲,多奈哌齐,重酒石酸卡巴拉汀。二,对症治疗: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三,康复保健。

二、血管性痴呆(VD)

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的痴呆。

临床表现:与AD比较,VD起病相对较急,病程可呈阶梯式恶化且波动大,VD较多出现夜间精神错乱,人格改变少见,VD的认知功能通常局限,记忆缺损可能不太严重。

可能病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机能衰退。

诊断:急性起病,有卒中发作史,如无则病程呈阶梯进展,多有局部体征,MRI或CT发现有多处梗死灶,人格大部分完整,智能衰退较晚。要点;前提是存在痴呆,认知功能的损害不平均,可有记忆丧失,智能损害及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的体征,自知力和判断力可持续较好。预防和治疗:对VD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治疗可减少VD的发病率,华法林可减少卒中伴房颤的危险性,既往有TIA或非出血疾病卒中患者,使用抗血小板凝集疗法,小剂量阿司匹林。药物:血管舒张剂(双率麦角碱)长春西汀,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三、颅内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

1、病毒性脑炎

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部分患者病前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脑脊液中白细胞、蛋白质轻度升高。治疗:抗病毒阿昔洛韦,对症治疗和并激素治疗,支持疗法,加强护理,给予适当抗精神病药物。

2、化脓性脑膜炎:隐袭起病,前驱期以情感症状为主,随后可有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颅神经损。治疗:抗生素,对症和支持疗法。

3、结核性脑膜炎:隐袭起病,前驱期以情感症状为主,随后可有发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颅神经损。治疗:抗结核药。

4、脑脓肿:典型症状包括头痛、呕吐和谵妄,CT或MRI检查可见局灶性低密度影 ,额叶脓肿为记忆障碍和人格改变。治疗:抗生素控制感染、消除颅高压、治疗原发灶。

四、颅脑外伤所导致的精神障碍

1、脑外伤后遗忘(PTA)这是一种逆行性遗忘,患者忘记脑外伤当时以及其后一段时间的经历。PTA的长度一般是指受伤一刻开始,直至正常的连续性记忆恢复为止,通常由数分钟至数星期不等。PTA的长度可以座位临床评估脑外伤严重程度的一个指针,即PTA愈长,脑外伤愈严重。

2、脑震荡后综合征:是各种脑外伤的慢性后遗症中最普遍的。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注意力不集中,思考困难,记忆减退,对声光敏感,疲乏,情绪不稳等。

五、脑肿瘤所致的精神障碍

脑肿瘤可损害正常大脑组织,压迫临近脑实质或脑血管,在场里内压增高,以致产生神经系统症状或癫痫发作。

六、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

(一)发作前精神障碍

表现为先兆和/或前驱症状。先兆对决定癫痫源的起始部位有很大的定位价值。

(二)发作时精神障碍

1.自动症:是指发作时或发作刚结束时出现的意识混浊状态,此时患者在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完成无目的、无效率的简单或复杂的运动或行为。其主要与颞叶自发性电活动有关系。

2.神游症:比自动症罕见

(三)发作后精神障碍

(四)发作间期精神障碍

1.慢性精神分裂样症状

2.精神障碍

3.人格改变

4.智能障碍

七、梅毒所致精神障碍

麻痹性痴呆,起病初期出现构音障碍,反射亢进癫痫样发作,伴有记忆障碍,易激惹以及情绪波动。痴呆的同时可伴多种症状,如欣快,幼稚的自夸和夸大妄想。青霉素是各类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抗精神药和抗抑郁药可用于本病。

第三节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指由脑以外的各种躯体疾病,如躯体感染,内脏器官疾病,内分泌疾病,营养代谢疾病等影响脑功能所产生的一类精神障碍。

病因:1.能量代谢障碍2.中枢神经系统缺氧3.毒性物质4.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5.中枢神经生化改变6.应激反应。诱因:性别,年龄,遗传因素,人格特征,环境因素,应激状态,缺乏社会支持等也可影响。

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

1.精神症状与原发躯体疾病发生的时间有先后关系,病情在程度上有平行关系。

2.一般在躯体疾病的急性期或严重阶段出现精神障碍。

3.急性躯体疾病常引起急性脑并综合征,慢性躯体疾病引起慢性脑病综合征,从急性到慢性可有抑郁狂躁幻觉兴奋木疆等精神症状并在整个过程中具有多变和错综复杂的特点。

4.精神症状与各种躯体疾病之间并无特异性联系。

5.治疗原发疾病并及时处理精神障碍,可使精神症状好转。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第一节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障碍,智能尚好。

病因:

1.遗传因素(主要) 。

2.神经发育: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神经发育异常有关。

3.神经生化方面的异常精神分裂症神经生化基础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假说:(1)多巴胺(DA)假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DA功能亢进。 (2)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 (3)5-羟色胺(5-HT)假说。

4.心理社会因素。

临床表现:

(一)前驱期症状:

1.情绪改变:抑郁、焦虑、情绪波动、易激惹。

2.认知改变:异常观念、学习工作能力下降。

3.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改变。

4.行为改变:活动退缩,多疑。

5.躯体改变:睡眠和食欲改变、乏力、活动和动机下降。

情绪改变、认知改变、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改变、行为改变、躯体改变。

(二)显症期症状:

1.阳性症状:1)幻觉:听幻觉最常见,在意识清晰的状态下出现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或命令性幻听常指向精神分裂。幻视亦较常见,而幻嗅、幻味和幻触不常见。2)妄想:为患者出现频率最高的精神症状之一,以被害、关系、夸大、嫉妒、钟情、非血统、宗教或躯体妄想等多见。在意识清晰的基础上出现的原发性妄想常提示精神分裂症。3)瓦解症状群:思维形式障碍、紧张症行为和不适当的情感。

2. 阴性症状:意志减退、快感缺乏、情感迟钝、社交退缩、言语贫乏。

3. 焦虑、抑郁症状。

4. 激越症状:攻击暴力、自杀。

5.定向、记忆、智能:定向、记忆和智能一般正常。

6.自知力:自知力缺乏。

临床分型:

(一)单纯型:较少见,青少年起病,进展缓慢,持续。阴性症状(阴性症状为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孤僻、内向。阳性症状为幻觉、妄想、兴奋躁动、冲动、伤人)为主,极少有幻觉妄想。逐渐加重的孤僻离群。预后差。

(二)青春型:青年期起病,急性或亚急性,进展较快。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不协调或解体为主要症状。思维破裂、喜怒无常、幻觉妄想。预后较差。

(三)紧张型:少见,青中年,起病急,发作性。紧张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紧张性兴奋与紧张性木僵常交替出现。预后较好。

1. 紧张性木僵:运动抑制、对刺激无反应、蜡样屈曲。意识清晰,能感知周围事物,病后能回忆。少见幻觉妄想。

2. 紧张性兴奋:突然发生、无目的性、伤人毁物。

(四)偏执型:最常见。中年,发展缓慢。相对稳定的妄想、幻觉为主,关系、被害多见。预后较好。

(五)未分化型(六)残留型(七)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诊断:

1.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另有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它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2.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3.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心境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治疗与康复:

(一)药物治疗

1.原则:系统而规范,早期、足量、足疗程、一般单一用药、个体化用药。小剂量逐渐到有效推荐剂量。

2.选药:神经阻滞药(氯丙嗪、氟哌啶醇),非经典药物(奥氮平、氟氮平、利培酮、奎硫平)。既往治疗有效的药物,本次治疗仍有效。

3.疗程:急性治疗期(至少6周)、巩固治疗期(3~6个月)和维持治疗期(一年以上)。

4.合并用药:苯二氮卓类、情绪稳定剂、抗抑郁药。

5.安全原则。

(二)心理与社会干预

1.行为治疗;

2.家庭干预:心理教育、家庭危机干预、家庭为基础的行为治疗;

3.社区服务。

鉴别诊断:

1脑器质性或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这类患者往往同时伴有意识障碍,症状有昼轻夜重的波动性,幻觉多为恐怖性幻视。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有助于鉴别。此外,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症状会随着躯体疾病的恶化而加重及改善而好转。

2药物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有确定的用药史,精神症状的出现与药物使用在时间上密切相关,用药前病人精神症状正常,症状表现符合不同种类药物所致的特点。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患者往往对幻觉能够认识。

3偏执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妄想结构严密系统,病前常有性格缺陷,而王享有一定的事实基础,是对事实的片面评价和推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思维有条理和逻辑,行为与情感反应与妄想观念相一致,无智能和人格衰退,一般没有幻觉。而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妄想内容常离奇.荒谬.常人不能理解.有泛化,结构松散而不系统,常伴有幻觉,随着病性的进展,常有精神或人格衰退。

4心境障碍无论是躁狂状态还是抑郁状态,都可能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多数情况下,精神病性症状是在情感高涨或低落的背景下产生的,与患者的心境相协调。

5神经症如部分患者可在疾病初期或疾病进展中出现强迫症的症状,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待自己的种种不适缺乏痛苦感,也缺乏求治的强烈愿望。

6人格障碍年轻人如果潜隐起病,与人格障碍鉴别就有困难。对急性精神症状需长时间观察。有些边缘人格患者也可能出现一些精神病性症状。

第九章神经症性障碍

第一节概述

神经症:神经官能症又名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虚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

神经症共同特征:1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2病前具有个性特征;3临床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疑病或神经衰弱等主要症状;4症状表现没有任何可以证实的脑或躯体器质性病变的基础;5患者对疾病保持相当的自知力,感到痛苦,主动要求治疗;6社会现实检验能力未受损害,没有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相对完好;7病程多迁延。

第二节惊恐障碍

又称急性焦虑症。特点:突然发作的、不可预测的、反复出现的、强烈的惊恐体验。伴濒死感或失控感以及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惊恐发作通常起病急骤,终止迅速,一般历时5~20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但不久又可突然再发。发作期间始终意识清醒,高度警觉,发作之后仍心有余悸,产生预期性焦虑,担心下次再发。有回避行为与强迫症区别。

治疗:首选认知治疗;药物治疗:苯二氮卓类、三环抗抑郁药。

第三节恐惧症

是指患者对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和紧张,并常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在相同的场合下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以致极力回避所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影响正常的活动。

1广场恐惧症:表现为不敢进入商店、公汽等公共场所和人群聚集的地方。甚至不敢出门,对配偶和亲戚的依赖突出。

2社交焦虑障碍:在公共场合下感到害羞、局促不安、怕为人耻笑。有赤面恐惧、对视恐惧等。3单一恐惧:患者对某一具体的物体、动物有一种不合理的恐惧。症状恒定,多只限于某一特殊对象。

治疗:行为疗法;药物治疗:抗抑郁药、苯二氮卓类、β受体阻滞剂;心理治疗。

第四节广泛性焦虑障碍

特征为广泛且持续的焦虑,不局限于特定的外部环境。症状高度变异,但以下主诉常见:总感到精神紧张、发抖、肌肉紧张、出汗、头重脚轻、心悸、头晕、上腹不适。患者常诉自己及亲人很快会生病或灾难临头。女性多见。

临床表现:缓慢起病,以精神或持续存在的焦虑为主要临床相。

1、精神性焦虑(精神上的过度担心是焦虑症状的核心。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为自由浮动性焦虑;对现实中得事情的过分的担心和焦虑为预期焦虑;警觉性增高。)

2、躯体性焦虑(表现为运动不安和肌肉紧张。)

3、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心动过速、胸闷气短、皮肤潮红或苍白、口干、便秘或腹泻、出汗、尿意频繁等症状。)

4、其他症状(常合并疲劳、抑郁、强迫、恐惧、惊恐发作及人格解体等症状。)

治疗:苯二氮卓类:安定;健康教育,认知行为治疗。

第五节强迫障碍

(OCD)是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

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并存;充分的自知,但无法摆脱;痛苦体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可激发抑郁、焦虑等。

1.强迫思维:是以刻板思维反复进入患者头脑中的观念,表象或冲动,他们几乎总是令人痛苦的。

2.强迫性穷思竭虑:患者对一些常见的事情、概念或现象反复思考,刨根问底,自知毫无现实意义,但不能自控。

3.强迫怀疑:对自己所做过的事的可靠性表示怀疑,需要反复检查、核对。

4.强迫联想。

5.强迫回忆:不由自主的反复呈现出经历过的事情,无法摆脱,感到苦恼。

6.强迫意向:患者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内在冲动要去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但一般不会转变行动,因患者知道这种冲动是非理性的,荒谬的,故努力克制,但内心冲动无法摆脱。治疗:氯丙帕明150-250mg每天。

第六节神经衰弱

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下,出现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劳,常伴有情绪烦恼、易激惹、睡眠障碍、肌肉紧张性疼痛。

临床表现

1.脑功能衰弱症状是神经衰弱的常见症状,包括精神易兴奋与易疲劳(最主要)。

2.情绪症状主要为烦恼、易激惹与紧张。

3.可伴有头昏、紧张性头痛,普遍的不安定感症状时好时坏,波动性与心理因素有关。

3.治疗:阿普唑仑和心理治疗(主要)。

第十章躯体形式障碍及分离性障碍

第一节躯体形式障碍

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特点:反复陈述躯体症状;反复寻求医学检查;反复专业解释和阴性结果不能打消疑病观念。ICD-10中的分类:躯体化障碍、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疑病障碍、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和其他躯体形式障碍。

临床表现:症状复杂、多样、未能找到明确的器质性依据;反复检查和治疗、疗效不好、影响医患关系;诊断名称含糊、多样。

1.躯体化障碍:多种多样、反复出现、时常变化、查无实据的躯体主诉至少两年,未发现任何疾病;胃肠不适、异常的皮肤感觉、呼吸、循环系统症状、抑郁和焦虑,常伴有社会、人际和家庭行为方面的障碍。

2.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症状类似,病程半年以上,但不足2年。

3.疑病障碍: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一或两个器官或系统,伴明显的抑郁和焦虑。

4.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部位不定的疼痛、灼烧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

5.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疼痛的发生于情绪冲突或心理社会问题有关,医学检查不出问题,病程常迁延并持续6个月以上。

6.其他躯体形式障碍:未找到实质性病变,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类。

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第二节分离性障碍

共同特点:部分或完全丧失了对过去的记忆、身份意识、躯体感觉以及运动控制。

1.分离性遗忘: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不能回忆自己重要的事情,遗忘可以是部分性和选择性,一般都是围绕创伤性事件。

2.分离性漫游:突然从家中或工作场所出走,意识范围缩小,清醒之后不能完全回忆。

3.分离性木僵:常在精神创伤之后或被创伤体验多触发,患者出现精神活动的全面控制,表现为在相当长时间维持固定姿势,完全或几乎没有言语及自发的有目的的运动。

4.出神与附体:丧失个人身份感和对周围环境的完全意识,被别的东西替代,不随意,非己所欲。

5.分离性运动和感觉障碍:

1)分离性运动障碍:肢体瘫痪、肌张力增强或弛缓;肢体震颤、抽动和肌阵挛;起立不能、步行不能;失声症。

2)分离性抽搐:情绪激动或收到暗示时突然发生,全身僵直。

3)分离性感觉障碍:感觉缺失、过敏、异常,视觉障碍,听觉障碍。

6.多重人格障碍:两种或两种以上明显不同的人格,各有其记忆、爱好和行为方式,完全独立,交替出现,互无联系。

7.刚塞综合征(Ganser):有轻度意识模糊,对提问可以理解,但经常给予近似而错误的答案,伴有行为怪异,或兴奋与木僵交替发作。

8.情感爆发:严重的精神创伤后突然起病,在多人围观的场合发作尤为剧烈,十分钟可安静下来,事后可有部分遗忘。

治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抗焦虑药。

第十六章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第一节精神发育迟滞

MD:是一组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18岁)以前起病,以智能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林场特征的精神障碍。

病因:1)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基因异常、先天性颅脑畸形。

2)围生期有害因素:感染、药物、毒物、放射线和电磁波、妊娠期疾病和并发症、分娩期并发症、母亲年龄偏大、营养不良、低体重儿、母婴血型不合所致核黄疸。

3)出生后不良因素:脑损伤、环境因素。

临床表现:

1.轻度①智商在50~69之间,心理年龄约9~12岁;②在发育早期即有发育延迟,特别是语言发育迟缓;③成绩差,但经过努力可以勉强完成小学学业;④无明显语言障碍,但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差;⑤可学会一定谋生技能,只能从事简单非技术性工作。

2.中度①智商在35~49之间,心理年龄约6~9岁;②自幼智力和运动发育明显迟缓,语言发育差,表现为发音含糊不清,词汇贫乏以致不能完整表达意思。可计算个位数加、减法;③不能适应普通小学就读。能够完成简单劳动,但质量差,效率低;④指导和帮助下可学会自理简单生活。

3.重度①智商在20~34之间,心理年龄约3~6岁;②出生后即有明显发育落后,不能进行有效语言交流,不会计数不能学习;③不会劳动,生活需人照料,无社会行为能力;④可以有显著的运动损害或其他相关的缺陷,并常合并脑部损害。

4.极重度智商20以下,成年达3岁以下心理年龄,完全没有语言能力,不认识周围亲人,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合并严重脑损害。

智商在70-90者列为正常和异常之间的边缘智力状态。

预防:监测遗传性疾病、做好围生期保健、避免围生期并发症、防止和尽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治疗:教育和康复训练;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第二节心理发育障碍

心理发育:儿童出生以后身体发育成熟,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

心理发育障碍:儿童在心理发育过程中受到不良因素影响,心理各方面达不到相应年龄的水平,学习困难、人际交往困难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儿童孤独症、Asperger综合征、Rett综合征和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儿童孤独症:起病于婴幼儿,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多数患者伴有精神发育迟滞,预后差。

儿童孤独症与其他广泛性发育障碍的鉴别要点

1.Asperger 综合征与孤独症的区别在于此病没有明显的语言和智能障碍。

2.Heller 综合征起病后各种功能出现明显而迅速的倒退,据此可与孤独症相区别。

3.Rett 综合征临床表现与孤独症类似。如共济失调、肌张力异常、脊柱侧凸或后凸、生长发育延迟等。

治疗:康复训练和教育;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利培酮、哌甲酯、抗癫痫药。

第三节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多和冲动,影响学习效率和人际交往。

临床表现:

1、注意障碍是本病的最主要症状;

2、活动过多和冲动;

3、学习困难;

4、神经和精神的发育异常,患者的精细动作、协调动作、空间位置觉等发育较差;

5、品行障碍,表现为攻击性行为。诊断:

1.起病于7岁以前,满足一下第2,3条至少6个月。

2.以注意障碍、活动过度、好冲动为主要的临床表现。

3.对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4.症状要同时出现在两种以上的情境之中。

5.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广泛发育障碍,情绪障碍等。

鉴别诊断:

1.精神发育迟滞;

2.儿童孤独症;

3.品行障碍;

4.儿童情绪障碍或心境障碍;

5.儿童精神分裂症。

治疗:

药物治疗:首选:哌甲酯短小制剂利他林,哌甲酯长效制剂控释剂控释剂专注达;行为认知治疗;家长培训及学校干预。

预后:

多数患儿的症状到少年期后逐渐缓解,但月30%的患儿症状持续到成年,在成人中约有1%~2%存在注意缺陷障碍,如不治疗,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到成年时,大学有3/1出现精神障碍,主要包括:1: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残留症状;2;反社会人格障碍3;酒药依赖4;癔症、焦虑症和类精神分裂症。

第十七章躯体治疗

第一节药物治疗概述

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通过应用精神药物来改变病态行为、思维或心境的一种治疗手段。

精神药物按照临床作用特点分为:1.抗精神病药2.抗抑郁药3.心境稳定剂或抗躁狂药4抗焦虑药5.用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精神振奋药和改善神经细胞代谢的脑代谢药。

使用原则:掌握好适应症和禁忌症;小剂量开始,组件加大到有效剂量;注意减量维持治疗预防复发;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注意用药个体化原则。

第二节抗精神病药物

分类:

1.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又称神经阻滞剂,传统抗精神病药,典型抗精神病药,或称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作用:阻断中枢多巴胺D2受体,治疗中可以产生椎体外系副反应和催乳素水平升高。代表药物为:氯丙嗪,氟哌啶醇等。低效价以氯丙嗪为代表,镇静作用强,抗胆碱作用明显,对心血管和肝脏的影像较大,椎体外系副作用较小,治疗剂量较大。中效价和高效价类分别以奋乃静和氟哌啶醇为代表,抗幻觉妄想作用突出,镇静作用较弱,对心血管和肝脏毒性小,椎体外系副作用较大,治疗剂量较小。小结:①阳性症状有效②价格低廉③高EPS和高泌乳素血症④需逐渐增加调整剂量⑤对阴性症状疗效不理想。

2.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又称为非传统抗精神病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1.5HT和多巴胺受体阻滞剂(SDA):利培酮,齐拉西酮2.多受体作用药:氯氮平,奥氮平

3.选择性D2/D3受体阻滞剂:氨喤必利

4.多巴胺受体部分激动剂:阿立哌唑。第二代药物在治疗剂量时,通常较少或不产生椎体外系症状和催乳素水平升高。小结:①阳性症状疗效与传统药相似,阴性症状优于传统药②EPS和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低③安全性较高④使用方便⑤价格较昂贵。

临床应用:

(一)药物的选择:

适应症:精分及其他精神障碍(躁狂、急性抑郁)。

禁忌症:重要器官功能受损,严重感染,严重内分泌紊乱及药物过敏史。

(二)急性期的治疗:治疗前必须排除禁忌症,一般1周内逐步加至有效治疗剂量。急性症状在有效剂量治疗2~4周后可开始改善,多数额患者在4~8周后症状可得到充分的缓解,如剂量足够,治疗4~6周无效或疗效不明显者,可考虑换药。

(三)维持治疗:维持剂量通常比治疗剂量低,传统药物的维持剂量可以简直治疗剂量的2/1,三:不良反应和处理:

(一)椎体外系反应:主要表现:

1.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最早。处理:肌注东莨菪碱0.3mg,或异丙嗪25~50mg。可即时缓解。有时需要减少药物剂量加服抗胆碱能药苯海索,或换服猪蹄外系反应地的抗精神病药物。

2.静坐不能:在治疗1~2周后出现。处理:苯二氮桌类药物和受体阻滞剂,二抗胆碱能药通常无用。

3.类帕金森症:治疗的最初1~2个月出现,最为常见。处理:服用抗胆碱能药物苯海索,剂量范围2~12mg/d,使用几个月后逐渐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应该缓慢加药或使用最低有效量。抗胆碱能药物减轻震颤比减轻运动不能更有效。

4.迟发型运动障碍(TD):多鉴于持续应用几年后。处理;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关键在意预防使用最低有效量护着换用椎体外系反应地的抗精神病药。部分病例应用异丙嗪可以改善TD.抗胆碱能药物会促进和加重TD,应避免使用。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有可能逆转TD。

(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1.恶性综合症:处理:停用抗精神病药物,给予支持治疗。可以使用肌肉松弛剂丹曲林和促进中枢多巴胺功能的溴隐亭治疗。间隔两周左右可以再次应用抗精神病药。2.癫痫发作。

(三)自主神经系统副作用 (四)精神方面副作用

(五)体重和代谢内分泌的副作用 (六)QT间期延长的副作用 (七)其他不良反应 (八)过量中毒

多数精神药物是亲脂性化合物,过量中毒不易采用血液透析方法清除,服药的哺乳妇女应该放弃哺乳。细胞色素酶P450,英文缩写:CYP。

第三节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是一类治疗各种抑郁状态的药物,不会提高正常人的情绪。

分类:1.三环类抗抑郁药(TCA)2.单胺氧化酶抑制剂3.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4.其他递质机制的抗抑郁药。

禁忌症:心、肝、肾功能不全,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及孕早期。

副作用:循环、CNS、消化系统及性功能障碍。

一、新型抗抑郁药

包括:①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②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③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④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⑤5-羟色胺阻滞和再摄取抑制剂⑥α2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或去甲肾上腺素能及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⑦褪黑素能抗抑郁药。

(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

适应症:抑郁症、强迫症、惊恐症和贪食症。

优点:“五少”①极少抗胆碱能不良反应②抗组胺作用弱,极少镇静作用及增加食欲体重③无拮抗α-肾上腺受体不良反应,少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心悸、ECG异常、房室传导阻滞④少有药物过量危险⑤少需调整剂量,口服方便,一日一次,适用人群广泛。

(二)非SSRIs的新型抗抑郁药

包括:文拉法辛、度洛西汀、曲唑酮等。

二、传统抗抑郁药

三环类抗抑郁药

TCA是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之一:

1.药物选择:丙咪嗪镇静作用弱,适用于迟滞性抑郁以及儿童遗尿。氯米帕明和选择性5-HT在摄取抑制剂一样,既能改善抑郁也是治疗强迫症的有效药物。阿米提林镇静和抗焦虑作用较强,

适用于激越性抑郁。多赛平抗抑郁作用相对较弱,但镇静和抗焦虑作用较强,长用于和治疗心境恶劣和慢性疼痛。多赛平的抗胆碱和心血管副作用较少,可用于心脏疾患或者不能耐受抗胆碱能反应的患者。

2.用法和剂量:从小剂量开始。丙咪嗪以25~75mg/d开始治疗,每日增加25mg,如果换着没有或只有少许疗效,应在下一周把剂量增加到250~300mg/d

经过急性期的抗抑郁治疗,抑郁症状已缓解,此时应以有效治疗剂量继续巩固治疗6个月。随后进入维持治疗阶段。维持剂量通常低于有效治疗剂量,可视病情及副作用情况逐渐减少剂量,一般维持6个月或更长时间。最终,缓解逐步减停药物,反复频繁发作者应长期维持,起到预防复发作用。

3.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1)抗胆碱能副作用是TCA治疗中最常见的副作用。处理:原则上应该减少抗抑郁药的剂量,必要时加以拟胆碱能药对抗副作用。

2)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多数TCA具有镇静作用。

3)心血管副作用是主要的不良反应

4)性方面副作用:会随着抑郁症的好转和药物的减少而改善5)体重增加6)过敏反应7)过量中毒:一次吞服丙咪嗪1.25g即可致死。

第四节心境稳定剂

心境稳定剂(又称抗躁狂药)是治疗躁狂以及预防躁狂或抑郁发作的药物。

禁忌症:心、肾功能不全,肌无力、低钠血症及孕早期。

副作用:神经-肌肉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一、碳酸锂:是锂盐的一种口服制剂。为最常用的抗躁狂药。

临床作用:

1.在治疗急性病例时,血锂浓度宜为0.8~1.0mmol/L,超过1.4mmol/L易产生中毒反应,尤其老年人和有器质性疾病患者易发生中毒。预防复发的血锂浓度范围是0.5~0.8mmol/L。

2.副作用:长期应用一般不产生耐受和阶段反应。1)早期的副作用:无力,疲乏,思睡,手指颤动,厌食,呕吐,稀便等。2)后期的副作用:由于锂盐的持续摄入,患者持续多尿,烦渴,体重增加,甲状腺肿大,粘液性水肿。3)锂中毒先兆:表现为呕吐和腹泻加重或再次出现。

第五节抗焦虑药

适应症:各类神经症及失眠。

禁忌症:心、肾功能不全、药物过敏和依赖、孕早期、青光眼、呼吸抑制。

副作用:嗜睡、眩晕、过量后呼吸抑制、依赖性。

抗焦虑药主要包括苯二氮桌类、丁螺环酮和坦度螺酮。

苯二氮桌类有四类药理作用:1.抗焦虑作用2镇静催眠作用3.抗惊厥作用4.骨骼肌松弛作用一.药物的选择:如患者有持续性焦虑和躯体症状,则以长半衰期的药物为宜。如患者焦虑呈波动形式,应选择短半衰期的药物。

二.副作用:

苯二氮桌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少,一般能很好的耐受,偶有严重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副作用为嗜睡,过度镇静,智力活动受英系那个,记忆力受损,运动的协调性减低等。

三.处理:洗胃,输液等综合措施。

四:耐受和依赖

苯二氮桌类药物可产生耐受性,应用数周后需调整剂量才能取得更好疗效;长期应用后可产生依赖性。因此,苯二氮桌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要避免长期使用,连续应用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月,停药宜逐步缓慢进行。

第六节物理治疗

电抽搐治疗(ECT)又称电休克治疗,是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改良电痉挛治疗(MECT):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从而达到

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通电前给予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使得通电后不发生抽搐。

适应症:①严重抑郁,有强烈自伤、自杀企图及行为者②嫉妒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③拒食、违拗和紧张性木僵这④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

禁忌症:脑器质性疾病,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出血或不稳定的动脉瘤畸形,急性的全身感染、发热,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肝、肾疾病,老年人、儿童及孕妇。

第十八章心理治疗

第一节:概述

一.定义

(一)心理治疗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心理治疗是一中相互作用的过程(三)心理治疗需要一定的理论(四)心理治疗的对象:是那些因无力摆脱痛苦或不能完全发挥其功能的人。心理治疗有两种:一是治疗功能。二是促进健康人格发展和潜能发挥的功能二.心理治疗的对象任何人都可以,心理治疗没有绝对的禁忌症和适应症。

二.治疗者:

1.知识准备

2.治疗者心理条件 (一)共情的能力

(二)对人性理解的能力 (三)内在动力

(四)积极关注的能力 (五)好奇心 (六)自省的能力

(七)在各种价值观下工作的能力 (八)相对健康稳定的人格 (九)较丰富的人生经验。

心理治疗的种类:按治疗对象分(个别治疗、夫妻治疗、家庭治疗、集体治疗);按理论流派分(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系统论)。

知识点总结

额叶:智力、计划性、情绪和人格、记忆;

颞叶:记忆;

顶叶:感觉、言语、定向力;

枕叶:视知觉。

抗精神病药在脑部主要作用部位是: 脑干。

抗抑郁药在脑部主要作用部位是:间脑。

抗焦虑药在脑部主要作用于:边缘系统。

精神分裂症用药:利培酮。

抽动症药物治疗:氟哌啶醇。

躁狂发作的思维障碍:思维奔逸。

行为怪异: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报案有人窃听: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持续1个月。

偏执型精神障碍持续3个月。

躁狂发作至少持续1周。

抑郁发作至少持续2周。

广泛性焦虑障碍持续6个月。

强迫障碍持续3个月。

精神分裂症预后最差的类型:单纯型。

发病率最高的类型:偏执型。

按幻觉来源:真性幻觉,假性幻觉。

按幻觉产生条件:功能性,反射性,心因性,入睡前。

适应综合征分三个阶段: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

柯萨可夫综合征:虚构与定向力障碍,近记忆障碍。

临床上使用时间最久的非典型抗精神药:氯氮平

30岁的男性病人,近半年来觉得有人跟踪自己:偏执型分裂症。

青年女性,家人诉其近2年来逐渐变得少语少动: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一青年病人,三个月前急性起病: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躁狂发作的“三高”症状: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

抑郁发作的“三低”症状: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

抑郁症的特征性症状:昼重夜轻。

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

锥体外系的临床表现: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麻痹综合征,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精神障碍的核心部分是:失去现实检验能力,有明显幻觉妄想的精神病性障碍。

最多见的幻听:言语性幻听。

正常人的思维特征: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实践性。

最常见的妄想:被害妄想。

定向障碍为意识障碍的重要标志。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前驱期症状,显症期症状,慢性期症状。

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

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五朵金花”: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谵妄的病人不能用苯二氮卓类和氯氮平,口服奥氮平安全,效果好。

心境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同点:都有幻觉及妄想症状。

精神病学考试大纲

《精神病学》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01010090 课程名称:精神病学(Phychiatry) 学分:2 总学时:36学时 理论学时:22学时 见习学时:14学时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 一、考试要求 《精神病学》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在诊断学和内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察学生对于精神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较熟练运用所学的病理生理、药理和诊断学知识,分析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具有一定的程度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从精神疾病的表现得出精神疾病的诊断,并能掌握其治疗原则,熟悉其预防措施。本门课程考试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其含义为:了解:指学生能懂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例如疾病的病因病理。熟悉: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例如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并在各种临床见习以及病案分析中正确应用所学知识,得出较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掌握,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判断是否又精神障碍),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分析解决较为实际的问题。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1.熟悉精神病学的概念、任务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熟悉精神障碍的主要病因。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1.掌握常见的精神症状名称、定义和临床意义。

2.掌握容易混淆的某些症状之间的区别。 3.熟悉其他非常见精神症状的含义、表现与临床意义。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1.熟悉精神障碍的分类与制定诊断标准的目的,诊断标准主要内容及使用意义。几个主要的分类系统:ICD-10,DSM-Ⅳ,CCMD-3。 第四章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 1.熟悉临床沟通技巧。 2.熟悉精神状况检查的注意事项、基本程序和内容,精神障碍诊断分析的基本步骤。 第五章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1.掌握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共同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 2.掌握谵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3.熟悉导致谵妄、痴呆、遗忘综合征的常见病因。 4.熟悉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的主要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VD与AD的鉴别。 第六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掌握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滥用、耐受性、戒断状态的概念。 2.掌握精神活性物质的种类。 3.掌握海洛因依赖、酒依赖的临床表现、治疗与预防原则。 4.熟悉海洛因依赖、酒依赖的病因。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1.掌握精神分裂症概念、主要临床特征及诊治原则。 2.熟悉其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八章心境障碍 1.掌握心境障碍的概念、主要临床特征及诊治原则。 2.熟悉其病因与发病机制。

精神病学重点名解含英文、大题

错觉illusion: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感知,是一种歪曲的知觉。 幻觉hallucination: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称为幻觉。 自知力insight: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病状态的认识能力,即是否觉察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存在差异,对异常表现能否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望和现在的表现哪些属于病态。知觉consciousness对事物总体属性的反应。 定向力orientation:是一个人对时间地点及人物,以及对自己本身的状态的认识能力。包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对自身状况的认识。 错构paramnesia:患者在回忆中对过去的经历加以歪曲,并信以为真。多见于老年期精神障碍和脑血管病所伴发的精神障碍。 虚构confabulation:是指病人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或经历,说成是亲身体验。常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外伤性、中毒性精神病。、 焦虑anxiety:患者在缺乏明显的客观因素或充分根据的情况下,对自身健康和客观情况过分严重估计而内心不安。常怀大祸临头或即将遭遇不幸的心境。 遗忘amnesia指部分或全部不能回忆遗忘的经验。一段时间的全部精力的丧失称为完全性遗忘,积极是对部分精力或事件不能回忆称作部分性遗忘。 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 amnesia 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回忆,遗忘的产生是由于意识障碍而导致的识记障碍,不能感知外界事物和精力。 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 amnesia不能回忆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 遗忘综合征amnestic syndrome 又称柯萨可夫精神病Korsakov`s psychosis:多在酒依赖伴有营养缺乏的基础上缓慢起病,也可在震颤谵妄后发生。临床以记忆缺失、虚构和错构等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经久不愈,少数可恢复正常。 妄想decondary: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毫无事实根据,病人坚信不疑。 被害妄想persecutory delusion:最常见的一种妄想。患者坚信他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分和偏执性精神病 关系妄想delusion of reference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的。 谵妄delirium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起病急,病程短暂,病情发展迅速,又称为急性脑综合症 震颤谵妄T remor delirium 病人在长期饮酒后骤然减少酒量或停饮可很快出现的短暂意识障碍,同时有四肢粗大震颤和共济失调,常伴有发热大汗等。 痴呆dementia:较严重的持续性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主要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但无意识障碍,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又称为慢性脑综合症。真性痴呆genuine / T rue dementia指大脑发育基本成熟和智能发育正常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的作用,引起大脑器质性损害,导致严重智能障碍。 假性痴呆pseudodementia 伴随意识障碍而出现的暂时性脑机能障碍,并非真正的智能缺损,它常突然发生,也可突然消失,一般维持时间较短。 木僵stupor病人意识清楚,出现言语动作行为的抑制。重者对体内外任何刺激不起反应。神经症neurosis是一组轻性精神障碍的总称。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易兴奋和/或易疲劳、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疑病、躯体形式障碍。这些症状在不同类型的神经症患者中常常混合存在,病程大多持续迁延。共同特征: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并与患者的现实处境不相称。社会功能相对完好,行为一般保持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患者有相当的自知力,疾病使患者感觉痛苦。 恶性综合征Malignant syndrome :抗精神病药物的一种少见的严重副作用。临床特征:持续性高热,肌肉僵直,意识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心血管症状。 情感高涨elation情感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常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情感淡漠indifference情感活动减退的表现。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内心体验极为贫乏或缺如。 思维奔逸flight of thought: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思维散漫looseness。。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思维破裂splitting。。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思维被洞悉thought revealed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是,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

精神病学整理汇总

一、绪论 1、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是一类具有精神活动的障碍,特征为认知、情绪、意志 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或增加病人的残疾、死亡等危险。 2、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 律,以及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3、医学心理学是以医学为对象形成的应用心理学分支,特别强调整体医学模式,即所谓生 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主要任务是研究心理因素在各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心理因素对身体务器官生理、生化功能影响及其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等。 二、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1、知觉障碍 错觉(Illusion)是对客观事物产生错误的感知,是歪曲的知觉。以错视、错听多见。 幻觉(Hallucination)指无相应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知觉。常见幻觉按涉及的感官来分,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幻觉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假性幻觉 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可分为:机能性幻听、反射性幻觉、心因性幻觉 2、思维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散漫、思维破裂、病理性赘述、思维中断、思维插入和强制性思维、思维化声、思维扩散和思维被广播、 象征性思维相互理解,不会将象征当做现实、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 维、强迫观念 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为妄想。 妄想是由病态逻辑推理和判断的歪曲所致的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妄想特征:1、虽不符合事实,患者却坚信不疑; 2、内容涉及本人,与个人利害有关; 3、具有个人独特性; 4、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既不能以其文化水平及社会背景加以解释,也不能用事实和道理说 服。但其行为却不一定受妄想的影响。 妄想分类:1、被害妄想 2 、关系妄想3、物理影响妄想4、夸大妄想 5、罪恶妄想 6、疑病妄想 7、钟情妄想 8、嫉妒妄想 9、被动悉感3、注意障碍:注意增强、注意涣散、注意减退、注意转移、注意狭窄 注意减退:指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的兴奋性均减退。患者的注意不能在较长时间内集中于某一事物,同一时间内注意的广度缩小,注意的稳定性也显著下降。 注意涣散:随意注意明显减弱,注意能力容易分散,并且不能保留适当长的时间。 4、记忆障碍 分类:a记忆增强、b记忆减退、c错构 d虚构:指患者以想像的、未曾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上记忆的缺损,并信以为真。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当虚构与近事遗忘、定向障碍同时出现 时称柯萨可夫综合征,又称遗忘综合征。 e遗忘: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验。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 1、被害妄想:(delusionof persecution) 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病人坚信某人或某个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欲置病人或其家人于厄运或死地。如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2、关系妄想:(delusion of reference) (牵连观念)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3、思维被洞悉感(experienceof being revealed )又称内心被揭露。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该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意义。 4、病理性激情(pathogenicpassion)[课本无,见于百度百科]:患者骤然发生的强烈而短暂的情感爆发状态,常常伴有冲动和破坏行为,事后不能完全回忆。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癫痫、酒精中毒、反应性精神病、智能发育不全伴发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5、缄默症(mutism):由于言语运动区处于抑制状态,病人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可用手示意。见于癔病和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6、戒断状态(withdrawal state):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

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候群,其机理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 7、原发性妄想症(primary delusion):是突然发作,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它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 8、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 9、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PTSD):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里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其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警觉性增高;回避对即往创伤环境或事件的回忆。 10、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预后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 11、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和(或)功能损害。 12、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13、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精神病学考试题及答案要点

精神医学试题 A型题 1、当今的医学模式为 A、生物医学模式 B、生物-心理医学模式 C、生物-社会医学模式 D、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E、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定义为 A、身体健康 B、精神健康 C、社会适应良好 D、躯体、精神健康 E、以上都不是 3、A、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B、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被意识到的过程C、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D、客观刺激作用于人脑的过程E、以上都不对 4、关于幻觉的定义为 A、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 B、对客观事物的胡思乱想 C、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 D、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感知体验 E、缺乏客观刺激时的思维过程 5、最常见的幻觉是 A、幻视 B、幻触 C、幻听 D、幻味 E、幻嗅 6、不一定有诊断意义的听幻觉为 A、争论性听幻觉 B、评论性听幻觉 C、命令性听幻觉 D、噪声性听幻觉 E、指责、辱骂性幻觉 7、错觉的常见因素为 A、感觉条件差 B、情绪因素 C、疲劳、注意力不集中 D、意识障碍 E、以上都对 8、听幻觉常见于 A、躁狂症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癔症 E、强迫症 9、病人对言语性幻听显得无所谓,说明病人可能处于 A、疾病慢性期 B、疾病早期 C、疾病盛期 D、疾病中期 E、以上都不对 10、病人对幻觉的反应有 A、恐惧、愤怒、敌对 B、否认、隐瞒 C、无所谓 D、愉快 E、以上都对 11、正常的思维一般都具有 A、目的性 B、连贯性 C、以上都不对 D、以上都对 E、以上都不对 12、下列何为思维形式障碍 A、思维散漫 B、赘述症 C、持续言语 D、思维中断 E、以上都对 13、关于思维迟缓,下列哪个说法较正确? A、是强迫症的典型症状 B、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 C、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 D、是癔症的典型症状 E、是癫痫的典型症状 14、关于思维奔逸,下列何为正确? A、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B、是躁狂症的典型症状 C、是反应性精神病的典型症状 D、是神经衰弱的常见症状 E、是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 15、思维贫乏 A、是急性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B、是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C、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 D、是焦虑的常见症状 E、是癔症的常见症状 16、医生问病人来院几天了,病人答道:“2天了,鸡在叫、人生、人生、我是周老师(病人姓周),宝莲灯,保养身体……”这属于什么症状? A、思维散漫 B、思维奔逸 C、持续言语 D、象征性思维 E、思维贫乏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重点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真性幻觉genuine hallucination来自于外部客观空间,通过自己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假性幻觉pseudo-hallucination存在于自己的主观空间内,不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思维破裂splitting of thought思维的连贯性障碍,联想概念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 思维不连贯incoherence of thought在意识障碍背景下出现的言语支离破碎和杂乱无章状态。 原发性妄想primary delusion没有发生基础的妄想,表现为不能理解,无法用既往经历、当前处境及其他心理活动解超价观念overvalued idea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有事实依据,但片面而偏激,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心理活动。 虚构confabulation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以想象的、为曾亲身经历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缺损。 错构paramnesia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对过去所经历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的错误回忆。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edation指先天或发育成熟以前,由于各种原因影响只能发育所造成的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状态 痴呆dementia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损害原有智力所造成的智力减退状态。 刚塞综合征ganser syndrome心因性假性痴呆,表现为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往往给人以开玩笑的感觉。注意attention个体精神活动集中指向一定对象的心理过程。 定向力orientation 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和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情感affection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情绪emotion 与人的自然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 心境mood 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是一段时间内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 焦虑anxiety指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情况下出现的内心不安状态。 情感倒错parathymia情感表现与其内心体验或处境明显不相协调。 木僵stupor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被完全抑制。患者表现为不语、不动、不饮、不食,肌张力增高。 意志volition是人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自身的行动,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个体对周围环境、自身状态感知的清晰程度及认识的反应能力。 自知力insight 又称领悟力或自省力,患者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器质性精神障碍organic disorders 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 谵妄delirium 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 遗忘综合征amnestic syndrome又称柯萨可夫综合征,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 痴呆dementia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障碍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指脑血管病变导致的痴呆 自动症epileptic automatisms指发作时或发作刚结束时出现的意识浑浊状态 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指具有成瘾性并在社会上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 依赖dependence 是一组认识、行为和生理症候群 滥用abuse 是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 耐受性tolerance 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 戒断状态withdrawal state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后所出现的心理生理症候群 脱毒detoxification通过躯体治疗减轻戒断症状 瓦解症候群disorganization symptoms包含思维形式障碍、怪异行为、紧张症行为以及不适当的情感

精神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精神医学试题 A型题 1当今的医学模式为 A、生物医学模式 B、生物—心理医学模式 C、生物-社会医学模式 D、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E、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定义为 A、身体健康 B、精神健康 C、社会适应良好 D、躯体、精神健康 E、以上都不是 3、A、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B、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被意识到的过 程C、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D、客观刺激作用于人脑的过程E、以上都不对 4、关于幻觉的定义为 A、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 B、对客观事物的胡思乱想 C、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时 的感知体验D、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感知体验E、缺乏客观刺激时的思维过 程 5、最常见的幻觉是 A、幻视 B、幻触 C、幻听 D、幻味 E、幻嗅 6、不一定有诊断意义的听幻觉为 A、争论性听幻觉 B、评论性听幻觉 C、命令性听幻觉 D、噪声性听幻觉 E、指责、辱骂性幻觉 7、错觉的常见因素为 A、感觉条件差 B、情绪因素 C、疲劳、注意力不集中 D、意识障碍 E、以上都对 8、听幻觉常见于 A、躁狂症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癔症 E、强迫症 9、病人对言语性幻听显得无所谓,说明病人可能处于 A、疾病慢性期 B、疾病早期 C、疾病盛期 D、疾病中期 E、以上都不对 10、病人对幻觉的反应有 A、恐惧、愤怒、敌对 B、否认、隐瞒 C、无所谓 D、愉快 E、以上都对 11、正常的思维一般都具有 A、目的性 B、连贯性 C、以上都不对 D、以上都对 E、以上都不对 12、下列何为思维形式障碍 A、思维散漫 B、赘述症 C、持续言语 D、思维中断 E、以上都对 13、关于思维迟缓,下列哪个说法较正确? A、是强迫症的典型症状 B、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 C、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 D、是癔症的典型症状 E、是癫痫的典型症状 14、关于思维奔逸,下列何为正确? A、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B、是躁狂症的典型症状 C、是反应性精神病的典型症 状D、是神经衰弱的常见症状E、是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 15、思维贫乏 A、是急性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B、是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C、是抑郁症的 常见症状D、是焦虑的常见症状E、是癔症的常见症状 16、医生问病人来院几天了,病人答道:“2天了,鸡在叫、人生、人生、我是周老师(病人姓周),宝莲灯,保养身体……”这属于什么症状? A、思维散漫 B、思维奔逸 C、持续言语 D、象征性思维 E、思维贫乏

精神病学知识点

精神病学知识点 1、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的损害。 精神障碍包括:重性精神障碍、轻性精神障碍。 一、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1、遗传因素:2、感染二精神障碍的心理社会因素:1、应激2、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以条理化的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 国内临床常用的三个分类诊断标准 ICD-10:国际疾病分类 DSM-Ⅳ:美国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称为【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17类 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10类 DSM-Ⅳ系统精神障碍分类类别如下:1.通常在儿童和少年期首次诊断的障碍2.谵妄、痴呆、遗忘及其他认知障碍3.由躯体情况引起,未在他处提及的精神障碍4.与成瘾物质使用有关的障碍5.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6.心境障碍7.焦虑障碍8.躯体形式障碍9.做作性障碍10.分离性障碍11.性及性身份障碍12.进食障碍13.睡眠障碍14.未在他处分类的冲动控制障碍15.适应障碍16.人格障碍17.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 精神检查 面谈检查的目的: 1、获取必要信息以便确立诊断; 2、从完整的人的角度了解病人; 3、了解病人所处的环境; 4、形成良好的医患治疗关系; 5、向病人进行初步的精神卫生宣教,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 一、面谈检查的步骤:1、开始:(1)不受干扰的环境:(2)落座:(3)自我介绍 2、深入:(1)以开放性交谈为主:(2)主导谈话:(3)非言语性交谈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第七版)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第七版) 1、什么叫精神障碍?(P1) 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传统上,精神障碍根据有无所谓的器质性因素分为“器质性”精神障碍(如脑炎、慢性脏器衰竭所致的精神障碍)和“功能性”精神障碍,后者由分为重性精神障碍(又称为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和轻性精神障碍(如焦虑症、应激所致的精神障碍) 2、导致精神障碍的病因或危险因素有哪些?(P5) (1)精神障碍的生物学因素:遗传与表观遗传、精神发育异常、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 (2)精神障碍的社会、心理因素:应激性生活事件、情绪状态、人格特征、性别、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状况、种族、文化宗教背景、人际关系等精神障碍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3、如何理解精神障碍的等级诊断观念?(P39) 在诊断过程中,要根据等级诊断首先确定患者是否有器质性因素,只有排除器质性的问题,才考虑功能性障碍在诊断“功能性”精神障碍的过程中,要考虑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精神病性的,如精神分裂症、幻觉、妄想 第二层次:非精神病性的,如神经症性、癔症、没有重性精神病性特征 第三层次:人格障碍和心理应激因素 4、CCMD-3对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有哪四项? ①症状标准②严重标准③病程标准④排除标准 5、谵妄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有哪些?(P55) (谵妄delirium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情发展迅速,故又称为急性脑综合征。) 病因: 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谢障碍性疾病、物质滥用、中毒、营养缺乏 临床表现: 谵妄通常急性起病,症状变化大,通常持续数小时或数天,老年患者中持续数月者也并非罕见。典型的谵妄通常10-12天可完全恢复,但有时可达30天以上。谵妄的特征: ①意识障碍,神志恍惚,注意力不能集中,对周围环境与事物的觉察清晰度降低。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表现为昼轻夜重。 ②定向障碍,包括时间和地点的定向障碍,严重者会出现人物定向障碍。 ③记忆障碍,以即刻记忆和近记忆障碍最明显,患者尤对新近事件难以识记。 ④睡眠觉醒周期不规律,表现为白天嗜睡而晚上活跃。好转后患者对谵妄时的表现或发生的事大都遗忘。 ⑤感知障碍尤其常见,包括感觉过敏、错觉和幻觉。情绪紊乱非常突出,包括恐怖、焦虑、抑郁、愤怒或者欣快等。 6.AD的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AD与VD的鉴别。(P60)

精神病学重点总结

错觉:对现实客观事物错误知觉(有现实刺激),正常人亦可见,比如; 杯弓蛇影. 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正常人也可出现幻觉,多发生在觉醒和睡眠的过渡状态..如人睡前幻觉和醒前幻觉。感知障碍综合征:在感知某一现实事物时,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整体来说是正确的,但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空间距离等产生与该事物不相符合的感知。 思维奔逸:是主观体验为思维迫促的一种思维形式障碍,通常伴发于躁狂或轻躁狂。特征为讲话速度快、滔滔不绝、联想快,常出现音联、意联,言语表达可能远跟不上思潮,导致言语衔接不连贯。很易因偶然因素或无明显理由转移注意力,随境转移是很突出的伴随特征之一。 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患者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患者自觉脑子变笨,反应慢,思考问题困难。患者感到“脑子不灵了”、“脑子迟钝了”。多见于抑郁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 思维贫乏: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患者体验到脑子空洞无物,没有什么东西可想。表现为沉默少语,谈话言语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回答简单。严重的患者也可以什么问题都回答不知道。见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或晚期阶段的精神衰退、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发育迟滞。 思维散漫:指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患者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一个问题与另外一个问题之间缺乏联系。说话东拉西扯,以致别人弄不懂他要阐述的是什么主题思想。对问话的回答不切题,以致检查者感到交谈困难。[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表现为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意互不相关,变成语句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联系,成了语词杂拌。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强迫观念:是反复,持续出现的想法,冲动或想像等,明知不对不必要,不合理,但难以摆脱和克服。伴有主观的被迫感和痛苦感,抵抗(反强迫)是强迫观念的特点。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病人以一些很普通的概念、语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除病人自己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 妄想:是一种在病人意识清楚的状况下出现的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特点有四:1、与事实不符,但患者坚信不移;2、内容均涉及自身利益或安全;3、具有个人独特性;4、内容受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 错构:患者在回忆中对过去的经历加以歪曲,并信以为真。多见于老年期精神障碍和脑血管病所伴发的精神障碍。 虚构:是指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缺损。常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外伤性、中毒性精神病。 精神发育迟滞(智力低下):①发生于先天或围生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前(<18岁);②大脑发育成熟受阻,停留于未发育成熟的某一阶段。 痴呆:是后天在器质性病变基础上,出现的智能、记忆和人格的全面受损,突出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受损,抽象、理解、判断推理能力下降,记忆、计算下降,后天获得的知识丧失。 Ganser综合征:即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而错误的回答,给人以故意做作或开玩笑的感觉,

精神病学重点内容

精神病学重点内容 考试方式:开卷 考试内容:症状学、心境障碍、神经症、精神分裂症 一、症状学: 精神症状的共同特点: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与客观环境不相称;多伴随有痛苦 的体验;引起社会功能损害。 影响精神症状表现的因素:个体、环境因素 1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 2知觉障碍: (1)错觉:是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影响因素有感觉条件差、情绪因素、疲劳、意识障碍) (2)幻想性错觉:把实际存在的事物,通过主观想象,错误的感知为与原事物完全不同的事物。 (3)幻觉:是一种虚幻的错觉(是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精神病症状,常与妄想并存) 真性、假性幻觉的区别? 无论还是都是没有外界客观刺激的,区别它们的关键是患者对的感知有没有通过。 3感知觉综合障碍(非幻觉性知觉障碍):是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觉,但对个别属性产生错误的感知,(视物变形、空间知觉障碍、周围环境改变感、自身躯体结构的感觉障碍),常见于癫痫患者 4思维障碍: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与思维内容障碍 (1)思维形式障碍:包括联想障碍以及思维逻辑障碍 思维奔逸:观念飘忽,联想速度加快、内容丰富生动 思维迟缓 思维贫乏 思维涣散 思维破裂 病理性赘述等 (2)思维内容障碍:主要是妄想、超价值观念和强迫观念 ①妄想:是一种病理性歪曲的信念(原发性妄想:直接产生于大脑的某种 病理变化,找不到心理学的解释(突然性);继发性妄想:继发于其他心 理障碍,可找到心理学的解释。) ②超价观念: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信念,有事实根据。 ③强迫观念或强迫性思维,指在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 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 5注意障碍:注意增强、注意焕散、注意减退、注意转移、注意衰退 6记忆障碍: (1)记忆增强:病前不能够或不重要的事都回忆得起来。 (2)记忆减退:记忆四个过程都减弱。

精神病学试题及答案(DOC)精编版

1.精神疾病的概念是: A.受精神创伤后的情绪悲观 B.未达到个人目的的内心矛盾 C.以精神活动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D.精神疾病实际上是思想病 E.以上都不对 2.意识模糊综合征最主要特征是: A意识清晰度降低 B.动作紊乱 C.兴奋激动 D.呓语 E.思维不连贯 3.精神分裂症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为: A.情感障碍 B.感知障碍 C.思维障碍 D.意志活动障碍 E.缺乏自知力 4.精神发育迟滞的主要诊断依据是: A.意志薄弱、富于依赖性 B.情感变幻莫测 C.学习能力差 D.智力水平较同龄的人低 E.整日忙碌不停、伤人毁物 5.电休克治疗最适宜的疾病是: A.燥狂症 B.精神分裂症 C.抑郁症 D.癔症 E.强迫症 6.每次上街不能控制地数电线杆,自感痛苦,要求治疗,应属: A.恐怖症 B.强迫症 C.精神衰弱 D.抑郁症 E.癔症 7.症状性精神病治疗的根本方法是: A.病因治疗 B.中药治疗 C.小剂量镇静剂 D.促脑细胞代谢药物 E.支持疗法 8.抑郁症具有严重自伤倾向时,最好慎重应用: A.静脉注射氯丙嗪 B.肌肉注射氟啶醇 C.电抽搐 D.强刺人中,足三里 E.胰岛素昏迷 9.慢性器质性精神病早期记忆障碍主要为: A.错构或虚构 B.顺行性遗忘 C.逆行性遗忘 D.近事遗忘 E.远事遗忘 10.精神活动主要指: A.饮食、起居、待人接物 B.工作、生活、娱乐 C.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 D.思维、理想、情操 E.以上都不是 11.患者感到地球上各种客体都比原来小,是属于: A.幻觉 B.幻想 C.妄想 D.错觉 E.知觉综合障碍 12.反应性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主要鉴别在于前者: A.精神因素明显 B.有焦虑症状 C.情绪抑郁 D.妄想不泛化 E.常急性起病 13.精神治疗为首选的疾病是; A.精神分裂症 B.药瘾 C.神经官能病 D.精神发育迟滞 E.更年期精神病 14.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特殊意义的妄想为: A.疑病妄想 B.被害妄想 C.原发性妄想 D.罪恶妄想 E.嫉妒妄想 15.自觉心慌心悸,多次内科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患者仍认为自己患心脏病,应属: A.焦虑症 B.抑郁症 C.疑病症 D.恐怖症 E.强迫症 16.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病,临床主要为: A.木僵 B.思维迟钝 C.思维破裂 D.意识障碍 E.情感淡漠 17.治疗抑郁症时首要注意的问题是; A.拒食导致营养不良 B.少活动而引起合并感染 C.自责有自伤观念 D.症状波动昼重夜轻 E.因身体不适而产生疑病 18.老年前期痴呆有代表性的疾病为: A.Wilson氏病 B.Alzheimer氏病 C.Parkinson氏综合症 D.肺脑综合症 E.动脉硬化性精神病 19.下列组合错误的是:

第八版精神病学编写大纲(8th)clean

全国规划教材《精神病学》第八版编写大纲 一、总体构思 (一)主要参考书 1世界精神病学协会(WPA)、美国精神病学会、欧洲精神病学会对医学生精神病学课程设置2对第四4~7版的反馈意见 3国际知名教科书,如牛津《精神病学》等 (二)编写注意事项与选材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三基): 依据学生水平,在校时间,教材内容在深度和广度 上要强调三基,使学生能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临床思维方法,为毕业后学习打下基础 2.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五性) 3.人文(社会、文化、伦理、患者隐私、歧视与偏见等等),态度(服务理念、医患关系、职 业精神等等)、理念(心身统一的哲学思想、大精神科概念、精神疾病属性)的培养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 根据其重要性与适用性可分为: 1必须要掌握的(must know, minimal requirement) 2应该要掌握的(should know) 3最好要掌握的(nice to know) 因此在选材时, 把“必须要掌握”的写透, 可适当涉及”应该要掌握的”, 尽可能少写”最好要掌握”的内容。决定上述重要性与适用性时, 主要考虑: 1.对象: 本科生, 毕业后大部分不从事精神科临床 2.疾病谱的变化 3.服务理念、服务对象变化 4.向综合医院精神卫生服务、社区服务方向发展变化 5.新的精神卫生法所强调的服务重点与难点,如非精神病性疾病、成瘾性疾病、脑与躯体相 关精神疾病以及综合医院联络咨询等等 (三)主要变化 1.采用国际分类(ICD-11)最新分类,同时参考美国分类与诊断标准(DSM-5); 2.强调综合医院的精神卫生服务; 3.更加简练、更加基础、更加可读、更加有趣; 5.调整、增加Box,有助于读者理解、思考,并增加趣味性 6.进一步保证质量,互校,主编、副主编把关。

精神科护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精神障碍:又称精神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所导致的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是一组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或)社会功能损害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 2.精神健康:也叫精神卫生,WHO认为精神健康是一种完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并且能够卓有成效地工作,对社会有所贡献 二、简答题 1.简述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范围。 答:①精神健康的预防②精神障碍的治疗③精神障碍的康复④健康教育 2.简述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 答:①护理者②咨询者③治疗者④家人替代者⑤健康教育者⑥协调者和管理者 3.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有哪些? 答:①医疗保健权②拒绝住院的权利③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④隐私权⑤学习和劳动就业的权利⑥知情同意权⑦通信及会客权⑧诊断复核权 4.简述精神医学的四次革新运动。 答:①第一次革新:1793年,法国精神病学家比奈主张人道得对待患者,使精神障碍患者从监狱般的囚禁生活中解脱出来。将疯人院变成了真正的医院,开辟

了精神病学史上的新纪元。他的工作被认为是现代精神医学的首次革新。 ②第二次革新:1883年,著名神经精神病学家克雷丕林创立了“描述性精神医学”,明确得区分了两种精神病。(即躁狂忧郁性疾病和早发性痴呆)。犹太裔奥地利人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利用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去了解人类的心理症结,奠定了动力精神医学的基础。③第三次革新:仲斯推行治疗性社区以缩短患者和社区间的距离,社区精神卫生运动的开展是精神医学的第三次革新。 ④第四次革新:生物精神医学的发展。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 一、简答题 1.精神障碍的病因有哪些? 答: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 2.大脑发育因素 3.性别和年龄因素 4.器质性因素:感染、躯体疾病、化学物质引发的精神障碍、颅脑疾病 5.神经生物化学改变 心理与社会因素 1.性格因素 2.应激 3.环境因素:社会文化、生态环境

精神病学考试重点

1、精神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3、现代医学心理学的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4精神障碍分类系统(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ICD-10、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3 5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为精神症状。精神症状具有以下特点:①、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②、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③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④、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一.感知觉障碍 (一)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2、感觉减退: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 3、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 (二)知觉障碍 1、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临床上多出现错觉和错视。 ★2、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根据其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幻听:最常见,患者可听到单调的或复杂的声音。 内脏幻觉: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如感到肠扭转、肝破裂等,常与疑病妄想、虚无妄想或被害妄想伴随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的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 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分为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入睡前幻觉和心因性幻觉。 功能性幻觉:是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跃状态的同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例如,患者在听到脚步声的同时听到议论患者的声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心因性精神病等。 反射性幻觉:当某一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感觉的幻觉。如听到广播声音的同时就看到播音员的人像站在面前。见于精神分裂症。 3、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多见于癫痫。常见:视物变形症、空间知觉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非真实感。 二、思维障碍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正常人的思维有以下几个特征: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实践性 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 ★(一)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患者表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教学文案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

精神病学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 1、被害妄想:(delusionof persecution) 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病人坚信某人或某个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欲置病人或其家人于厄运或死地。如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2、关系妄想:(delusion of reference) (牵连观念)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3、思维被洞悉感(experienceof being revealed )又称内心被揭露。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该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意义。 4、病理性激情(pathogenicpassion)[课本无,见于百度百科]:患者骤然发生的强烈而短暂的情感爆发状态,常常伴有冲动和破坏行为,事后不能完全回忆。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癫痫、酒精中毒、反应性精神病、智能发育不全伴发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5、缄默症(mutism):由于言语运动区处于抑制状态,病人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可用手示意。见于癔病和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6、戒断状态(withdrawal state):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心理生理症候群,其机理 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 7、原发性妄想症(primary delusion):是突然发作,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它异常心理活动 的病态信念。 8、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 能损害为主。 9、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PTSD):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 灾难性心里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其精神障 碍主要表现为: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警觉性增高;回避对即往创 伤环境或事件的回忆。 10、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研究精神 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预后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 11、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 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和(或)功能损害。 12、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